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2024-08-12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精选12篇)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1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2, 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儿童学习数学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课堂要选取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3, 提供争辩的时空,使学生乐享数学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新型的交往方式——争辩,在这种讨论和争辩中,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从众多同伴的不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乃至思维和实践方式中获得种种脾益。在同学的合作中,情感的互动中,思维的碰撞中,完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意识,逐步积累学习体验,最终学会学习。4, 挖掘潜能学生在自我建构中感受进步, 给足孩子空间,因为相信孩子的潜能,在思维的跌宕起伏中,在摸爬滚打的真实经历中,整理了知识,领悟了方法.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2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当然它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中心环节,充分利用此环节上好每一节课,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营造民主气氛,使学生在参与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要上好每一节课,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氛围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我在上课时经常以和谐的教态、饱满的热情、亲切的话语,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这一气氛中受到感染并产生求知欲上的共鸣,在一种积极的求知状态下配合老师的讲解,而这种积极的态度又反过来提高教师的情绪,使师生共同达到探求知识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讲“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这一问题时,我和学生一起列举了猴子的聪明表现,然后激励学生展开讨论一个问题——“聪明的猴子有没有意识?”同学们分成两大阵营,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有一个学生在讨论中还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刚出生的婴儿有没有意识?同学们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更激烈的争论,最后我作课堂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又特别表扬了那个提出新问题的同学。同学们在这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听讲辩论,无疑会增加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也会使他们对问题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 讲究授课艺术,引起学生兴趣。

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氛围有了,还有辅之以讲课的艺术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日常教学中很注重内容安排上的艺术设计,根据讲解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的需要,选择一些相应的课外内容以补充课上的知识,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高深的知识浅显化。这样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样的课就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例如,在讲“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可以不同”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了一句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积极回应,在欢快的气氛中理解了这一抽象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级中学阶段,学生情绪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渴望受到尊重,更渴望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一旦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出其学习的内在潜能。

例如,在讲完“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全课的知识结构图表。从作业情况看,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大部分同学完成得很好,其中更有独具匠心的佳作。有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图是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把全课的重要知识点都纳入其中,而且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据此,在上课时,我把作业完成好的十多名同学点名表扬,又宣布将那份杰出的图表贴在班级宣传栏内,供大家学习参考。这一举动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激发了学生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应注意一视同仁,不能只表扬那些成绩突出的学生,更应加大对学困生的表扬力度。学困生往往因为在学习上有一种自卑感而厌学。只有当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他们才会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由此看来,教师的尊重和表扬无疑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使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将挚爱的感情投射给学生,就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3

摘 要: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就不会把精力投入到刻苦钻研数学知识中去,反之,如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钻研、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以便打开数学之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56-01

一、巧妙设疑,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就必须在导入新课的方法上下功夫,不管采用那种导入方式,目的就是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好奇心或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讲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首先让学生随便说出几个多位数,教师马上判断能否被2和5整除,教师神速的判断令学生叹服,这时学生急切想知道老师用什么神速的方法判断,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时,老师趁机把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告诉同学们,并让学生试一试判断几个数能否被2和5整除,你们学会了以后比老师还快呢!又如在《可能性》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初步感受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这一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一个商场购物抽奖的大情境。使学生通过这个大情境,学会分析,能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简单说明道理。

一开始我出示了商场转盘抽奖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个转盘,问学生想不想试试手气。学生都高高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争着想试试自己的手气。当学生动手转动转盘时,一次次的试验结果与他们的猜想是那样的地吻合,学生激动的说:“猜对了!猜对了!”通过参与这个活动,学生认识到实验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好办法。

二、巧思妙解

欲话说“四两拨千斤”这里就体现了一个“巧”。练习时,巧思妙解,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甲、乙二人练习长跑,分别自A、B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在离A地800米处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甲到B,乙到A后都立即返回,在离B地1000米处二人再次相遇,求A、B两地距离。分析:行程问题中要涉及到三种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这里只涉及到距离,而无速度与时间关系。似乎无从着手,如果我们启发学生用下面这种方法解就会使学生感到巧妙。问:从中可否看出从开始出发至第一相遇(C点)时 ,二人总行程是多少?(一共行了一个AB全程),至第二次相遇(D点)时二人总行程是多少?(一共行了三个AB全程),则各人从开始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总行程与各人第一次相遇时所行路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各人从开始出发至第二次相遇时总行程都应分别是各人第一次相遇时所行路程的三倍),故可列出最简方程:x+1000=3×800,这种简捷、独特的解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和成功的喜悦感,激励他们由一次成功去争取更多更大的成功。

三、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伙伴,在这个伙伴的带动下,学生更容易主动地获取知识。“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加入游戏的成分,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2~9的分与合时,其中一个内容是:5可以分成2和3(或者分成1和4及其他很多分法),枯燥机械地记忆或背诵对学生理解、掌握这个知识点没有太高的效率。此时,我采取玩“拍手游戏”,使教师和学生拍手的下数合起来是5,例如我拍3下,学生就拍2下,我如果拍1下,学生就拍4下。我还设计玩纸牌的游戏,例如复习5得分与合,开始学生轮流摸牌,然后把手中能组成5的纸牌拿出来,再到前面的同学手里去抽牌,这样谁的牌最先没有了,谁就是获胜者。虽然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游戏,但引入游戏之后,学生的兴趣就陡增不少,对于5可以分成几和几这个知识不熟悉的学生通过拍拍手很快就掌握了5的分与合,还可以通过玩纸牌加深了对5的分与合的记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而不用死记硬背。就这几个例子说明,简单的小游戏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玩”中,体验数的分解与组合,增强了对数与数之间转换关系的理解,也即增强了数感。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评价,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数学课堂练习册上一道较难的思考题,很多孩子没做出来,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却用很好的方法做出来了,只不过计算错了,为了鼓励他,我就在他的本子上写道“方法太好了,如果计算时再细心些就更棒了!”等到作业本发下去之后,这个平时不爱改作业的孩子很快就找我来改错。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平时做作业总是不认真,字迹很潦草,有一次我发现他的作业全做对了,而且较工整,于是我就在他的作业本上贴上了一个他特别喜欢的贴画,并在旁边写道“看到你的进步老师很高兴,相信你下次能做得更好!”他一拿到作业本,就高兴得到处炫耀,在以后的作业当中我继续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励他,他的作业也一次比一次认真了。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用不同的方式给不同的学生以适时的鼓励。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观察得很仔细,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谁能像××同学这样,把你的方法清楚地说给大家听?”,这样具有激励性或导向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了我对他们的关心,他们心中也就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4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同时又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既要求将记忆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又要求扩大知识面、把握时代脉搏、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文化的方面的差异以及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跨越等因素,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畏惧、厌学、敌对等负面心理,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和主体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阻碍了英语新课程精神的落实。怎样克服学生的种种负面心理推动高中英语教学,一直是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和专家所关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是帮助学生爱上英语、会学英语、学好英语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兴趣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帮助学生发掘出智慧的潜力、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并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他们提供坚强的毅力和精神支柱,它是学好知识的首要条件。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一旦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学习会成为他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就会学而不倦,越学越爱学。因此,本文笔者主要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谈谈本人拙见。

一、融入学生成为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

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师生之间有效的心灵沟通,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他首先应该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只有深入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才能更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融入学生成为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有人将 和谐的师生关系比作“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也正是于此。所以,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学会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自尊,不要轻易的伤害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作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把爱心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的真情、我们的人格、我们的生命去创造教育的奇迹和完美。

二、以富有魅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感染学生

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能否时刻保持高涨的热情,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重大的关 1 系。标准的发音、强烈的节奏感和丰富的语调以及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一定能给学生一种正在享用一顿丰盛的视觉和听觉大餐的感觉,所有的学生都情不自禁被感染,产生强烈的自我表达或认真学习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在美的语言的感受中快乐自主的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还要力求说出的英语准确、简洁、简单易懂,从而保持学生的兴趣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由于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可感性、趣味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视频、文字和音响等效果把大量静态的信息转成为动态的形声影像,可全方位、多感官的调动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需要和乐趣。例如在讲授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时,先把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呈现个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开口讲述有关自然灾害应对措施,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尽管有些措施欠佳,但都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结果。电教手段把枯燥的英语知识生动化、形象化、鲜明化,增加了英语学习趣味性。同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游戏、演讲、听唱英文歌曲、问答、抢答、表演、采访、对话、竞赛等形式引进课堂,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层次的背景,实施情景教学。例如教学中穿插多种多样的竞赛能很好地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记得牢固。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中穿插单词拼写比赛:课文复述比赛;自编短剧表演赛;课文朗读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样最大限度的将学生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理解运用知识,发挥,更鼓励创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离不开听说读写,而从全国范围来讲许多省份在高考中缺少对口语的考察或考察力度不够,在学校日常教学中口语训练被淡化,再加上生活在汉语语言化境中学生接触真实英语语境的机会有限,学生感受不到英语气息缺乏运用英语的环境。因此,英语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给学生留足时间进行口语训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创设与生活相关情景进行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我要讲英语”的愿望。把 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让学生时刻感受英语使用英语,在应用中学习英语,实现学习英语交流工具的最终目的,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再次激发学英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作为一种辅助的组织形式,课外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深入。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英语。高质量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推动教学。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活动来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词汇竞赛、演讲比赛、板报评比、手抄报、经典影片配音、英语朗诵都可用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

六、扩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化教育、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这不仅可以提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明白对于英美人士的宗教信仰、行动去向、年龄、婚恋状况等方面的个人隐私,要采取回避态度。还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欣赏电影等文艺作品时更好的理解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例如讲到Festival时,为学生讲述有关诸如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故事及风俗,学生会觉得课堂有趣老师知识渊博,会更加喜欢你的课。

七、帮助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的目的可以引起强烈动机。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就会动力十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就强。要上好一堂课,教师需要认真专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再以教案的形式将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总之教师在课前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尽管许多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甚至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不知道要学什么、怎样学,也不会去预习和复习,上课仅仅是一种被动接受,久而久之自然对学习失去兴趣,必然制约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果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教学双方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果自然会变好。

八、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者告诉我们: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差生。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及业余特长,寻找突破口,给差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动力。如有的学生发音好,就让他领读单词;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就让他组织会话表演。让每个差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这样就让差生“居安思危”,增加主动性,慢慢培养起学习兴趣,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地被培养和发展起来了。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5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王峰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北沙城小学(076200)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谈三种看法。

1情境激趣法

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要在课余时间付出很大的劳动代价,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我根据我们班人数少的特点,在上课时根据上课的内容来安排座位,有时排成条形的,有时排成方形的,同学们有时面对面坐着,有时面向老师,有时围成整圆、半圆或梅花形状,这样大家总有一种新鲜感。

又如:我在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把座位排成“田”字形大小相等的几个组,然后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猪八戒肚子饿了,他就缠着孙悟空去找吃的,孙悟空找来了8个桃子和一个大饼,师父要猪八戒平均分成四份,八戒瞧着这些东西,傻了眼,不知该怎么办?那现在猪八戒想请同学们帮他份,你们说说看该怎么分?”顿时,回答很热烈,有的说每份是两个桃子,大饼拿给师傅吃;有的说两个桃子为一份,大饼不能分……,这时我不马上更正,而是说:“到底该怎么分呢?等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这时每位同学都想赶快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无形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到新课上,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

2语言激趣法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的每个风趣幽默的话语,精妙而诙谐的比喻和联想都会使学生惊奇、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因时、因事制宜,充分发掘教具、实物、知识本身或某些生活情节蕴藏的魅力,让学生去领会数学内容的真谛,激励学生去探索发现。

例如: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教学论文 )得数的末尾的 0常常忘了去掉,我在订正时,拿出一把剪刀,对学生说:“你们知识吗,我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学生都愣住了,我接着说:“我要把这个得数的尾巴剪掉”,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全都笑了。这以后,保留小数末尾0的现象消失了。风趣的语言立即即使抽象、复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生硬、平淡、有气无力的语气会让学生的情绪处于压抑、紧张、疲劳状态,反之和蔼的教态、亲切的口吻,并配上神采奕奕的神情,学生的情绪就会立即转入轻松愉快、和谐的状态之中,因此,在语言上要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八音有致”,情态上要做到喜、怒、衷、乐、惊、恐、疑“七情有度”,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激趣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具有感染性与迁移的功能,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所以,教师除了要优化课堂外,还要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从而以情感创设和谐的良好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持浓厚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要让学生喜欢数学,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数学的老师,我 常常抛掉 老师严肃的一面,而从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心,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从而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谊,因此,获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

3.2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直接参与数学定律的证明过程、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习。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这样教学: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16份,让学生拼摆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面积,经过图形转换求出圆面积,结果学生想出几种方法:

①由近似的小三角形直接推出,根据三角形面积=底×高÷2得圆的面积=(2πr÷16)×r÷2×16=πr2;

②拼成挖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得圆面积=2πr÷2×r=πr2;

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和近似的梯形,得出圆的面积,最后归纳出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这样的教学,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兴趣。

3.3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能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日常普通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出一种不明确的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得不浓厚.因此,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动机逐步趋于明确和稳定.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作 者:林科敏 作者单位:贵州黔西县钟山乡民族中学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学 参与性 创新 兴趣

数学教学中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7

一、以“巧”激趣

欲话说“四两拨千斤”这里就体现了一个“巧”。练习时, 巧思妙解, 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影响,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甲、乙二人练习长跑, 分别自A、B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 在离A地800米处相遇, 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 甲到B, 乙到A后都立即返回, 在离B地1000米处二人再次相遇, 求A、B两地距离。分析:行程问题中要涉及到三种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这里只涉及到距离, 而无速度与时间关系。似乎无从着手, 如果我们启发学生用下面这种方法解就会使学生感到巧妙。如图:

问:从图中可否看出从开始出发至第一相遇 (C点) 时, 二人总行程是多少? (一共行了一个AB全程) , 至第二次相遇 (D点) 时二人总行程是多少? (一共行了三个AB全程) , 则各人从开始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总行程与各人第一次相遇时所行路程的关系是怎样的? (各人从开始出发至第二次相遇时总行程都应分别是各人第一次相遇时所行路程的三倍) , 故可列出最简方程:x+1000=3×800, 这种简捷、独特的解法,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和成功的喜悦感。

二、以“多”激趣

抓住数学问题中的一题多解、多变、多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数学的天地里寻求最简捷、最独特的解法。例如:设P是正△ABC外接圆的劣弧BC上任意一点, 求证:PA=PB+PC

分析:这道题可以采用截长、补短、相似性等多种解法。

而多变,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天地的广阔。变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思维的模式。加强变式训练, 可把教师和学生都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讲概念、定理、例题时, 不失时机地作变式示范, 指导学生作变式训练。在习题课上串讲串练, 选择典型习题, 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变式, 引导学生摸索变式与学习处理变式的方法。

如:如图已知ΔABC中, D是AC上一点。

求证:∠1>∠A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6页第三题)

变1:条件不变, 求证:∠1=∠A+∠ABD+∠ACE

变2:求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关系

变3:求两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

变4:求一外角与一内角平分线夹角与外角不相邻的另一内角关系

多问, 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以问促解, 以问促变, 以问激趣, 开拓思维。

三、以“疑”激趣

教学中, 教师适当的设疑, 就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和欲,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由启示铺垫到逐步放开, 层层深化。学生通过解答不断思考、联想, 进而释疑, 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享受到对未知探索的愉快, 焕发起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定义时, 学生自以为“无疑”。实际上, 他们对于定义中的关键字眼“有”未必能够深刻理解。因此,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设疑, 使之弄清含意。问:这里的“有”能否换成“只有”呢?学生就会产生两种意见。继续问: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吗?通过反问, 学生再思考之后, 两种意见就能够很快得到统一。

四、以“误”激趣

欲话说:“吃一堑, 长一智”, 从一定意义上说,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与错误作斗争并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的。当代哲学家波普认为“发现的方法就是尝试错误的方法”, 生活中许多成功的范例往往始于失败, 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在教学中教师如能选择典型例题, 让学生在尝试失败之后继续探索, 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 激发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在工作中应根据学生情况, 灵活具体的处理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拿到打开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主编:《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和研究,才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迎难而上,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首先就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教学进度和目标,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务必要重视这方面工作,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氛围的润滑剂,它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情况;二是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在学习活动中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学生遭遇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在他们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立身社会的根本,同时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金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其次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教师可引用一些名人的事例来激励学生,比如华罗庚将数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为国效力,为民谋福的故事,让学生在励志的故事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习的决心和志气。

四、教师可进行分组,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互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好奇心、表现力最强的时期,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采取集体合作学习之外,还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不但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了较多的发言机会和表现机会,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小组同学之间的热烈讨论和思考,不但给予学生更多探究和尝试的机会,还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

五、教师要注意创设探究性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原则,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创设一个探究性学习情境,积极引导学生从角度、多层面、多方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要让学生了解它推导的整个过程,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长3公分,宽2公分的长方形框架,请学生们计算它的面积,然后教师稍作变动,把长方形框架变成平行四边形,向学生提问面积是否出现变动,如果出现变动,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求得,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信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缘由,教师创设的这种情景,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还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可谓益处多多。

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示、教具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思维能力和思维特点上,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更有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示、教具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把一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用具体形象的实物表现出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接受和理解,还逐步培养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素质和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一样多”的概念时,可将小朋友拔河比赛的画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建立起“一样多”的概念。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作出长期努力,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和总结,注意积累经验和教训,切实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作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吴爱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版), 2009(05)

[2]曾秀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小学版), 2009(1)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9

作者:邱良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21

更新时间:2009-6-21

一、研究实验的课题

研究实验的课题名称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2008年10月被评为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号:CJG08009。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可能有效的。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等都必须进行彻底的转换、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面对上述问题,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数学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兴趣是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学习对象或参与某活动的倾向,由于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因此,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仅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所以能够长期坚持,全神贯注,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中有现实积极的意义,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正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下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们的课题起到借鉴的作用。但是我们觉得现有的研究成果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尚有如下的空白或不足:

1、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

2、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后进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研究;

3、如何运用多媒体课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5、通过降低教材内容难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学习的研究;

6、通过改变传统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会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利用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来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方面有所突破。

五、课题研究的实验对象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以我市广大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状况为背景,具体以我校七年级(3)班和七年级(4)班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七年级(3)、(4)两个班学生分别来自苏巷镇几所小学,数学基础层次不齐,能充分反映农村教师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各方面特征。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预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二是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三是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开放性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究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视为主要研究目标。应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参与热情,锻炼研究能力作为研究的重点。

七、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可行性论证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核心概念,阐释和完善核心概念的界定、定义和内涵,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组织专题讨论会、研讨会。

2、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2):制订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09、3—2010、2)进行个案和核心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10、3—2010、4)全面回顾总结整理两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内容,了解目前国内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的程度等材料,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教具学具、课件的制作等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方案实施中及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邱良志——课题组负责人,负责组织与协调课题的实施,课题计划、方案的拟定,资料的管理,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阶段性成果小结与最终成果的撰写,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指导本课题研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李国诚——具体负责课题组组织、协调工作,与各组员沟通,为课题组顺利开展工作做好各方面保障,组织撰写研究论文等事宜。

罗德忠——具体负责课题组技术指导,认真对实验班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方案指导,撰写阶段性成果,参与教学方法研讨。

陈培付——具体负责课题组技术指导,认真对实验班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方案指导,撰写阶段性成果,参与教学方法研讨。

朱家选——课题实验教师,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发挥课堂、活动等主渠道作用,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参与教学方法研讨。

杨殿军——具体负责课题组资料收集,为课题组顺利开展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组织撰写研究论文等事宜,参与教学方法研讨。

沈晓理——课题实验教师,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发挥课堂、活动等主渠道作用,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参与教学方法研讨。

乔华伟——具体负责课题教学方法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参与教学方法研讨。

九、课题任务完成可行性的分析

1、人员结构:本课题组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数学教研组组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还有副校长、政教处主任等领导参与,年龄分布有一定的梯度,学历均为教育专科层次以上,中一教师达四人,具备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专业引领: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明光市教研室副主任、数学教研专家叶超同志将全程进行教研指导和教学指导,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证。

3、资料准备:课题组拥有前期有关本校的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现状等调查材料;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材料;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理论材料;学校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材料以及多种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教学报刊。

4、科研手段: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选择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总结法、文献法等。拟采取“分析——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第一阶段宜以实践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现状,注重个案的积累、分析,大量收集第一手资料,第二阶段对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建立概念体系、基本理论、提炼基本模式。第三步,对课题的各个要素进行分别研究。尤其要更加深入、具体地研究各个要素及其影响。形成理论方案,以调查报告和论文研讨课等形式呈现。

5、经费保障:我校一贯主张科研兴校,并在各个方面为研究工作提供物质保障。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用于外出培训、专业引领、订阅资料、制作工件等方面需要的经费约一万元全部由学校承担,所用经费得到充分保障。

十、课题研究成果与形式

1、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大批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2、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研究成果呈现

对外宣传辐射,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活动:做好“实验课”实录;交流实验优秀课;制作活动图片、活动光盘;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论文,每一阶段进行研究小结,总结阶段成果、每学期末上交市教研室建档,鼓励、支持优秀实验论文在教育教研活动中交流,在教育教研期刊上发表。

4、建立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倡导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主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题主持人签名:邱良志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它对于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许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感到作文难,无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兴趣入手,使之达到作文乐的境界。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教会学生面容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小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都会问“为什么”,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举兴趣的基本手段。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现时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平常经常观察一些小动物、小植物以及一些小制作、小物件;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日积月累,就会“言之有物”。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拔河、打扫教室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想象力非常活跃,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会想象出许多既现实又非常新鲜离奇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1、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有许多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行之有效,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弄清图中的大意,然后把图中的事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事物形象结合起来,边观察边想象,作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看、思、说、写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五年制课本第九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办公桌上摊开的课本及书上放的眼镜可想到什么?(教师刚工作结束);从小姑娘的脸上露出的微笑说明了什么?(感谢教师,为教师的节日而快乐);从小姑娘给教师送花可想到什么?(教师平时的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关心爱护学生……),从地球仪想到什么?(教师宽广的胸怀桃李满天下);从笔筒、墨水瓶想到什么?(教师辛勤耕耘……)……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学生就会写出一篇好的习作。

2、在一般性的命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这样的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仿写”,“编故事”“续故事”“缩写”“扩写”“科幻作文”“童话作文”等富有想象因素的作文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训练时,要使学生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对“相入非非”的学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而要在表扬其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什么?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

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

1、开辟“作文园地”

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让这些写得成功的同学自己誊与出来,这们,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

2、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

3、积极投稿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内、校外报刊杂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个学生在某个学生在某篇报纸上投稿成功,对其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表现欲的满足,而对整个班甚至是整个学校来说,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

4、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这些比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5、批改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其闪光点,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更能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们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祥略得当,重点突出。结果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从此,写作成了这位同学的一大兴趣。

三、好文章是培养、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直接手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文章。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课本上的分析。因此,文章不光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也是提高和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81-0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每节课的开始能不能抓住学生们的心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联系生活实际,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根据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创设“懒羊羊因为贪睡,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好朋友美羊羊送他小闹钟”的故事引入新课。当孩子们高高地举起小手时,我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到“数学真有趣,数学真好玩”。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出示活动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呢?”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200平方厘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200平方厘米小。”此刻,我并不急于评判这两位学生的回答,而是给他们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此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探索。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三、以幽默的语言激发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正是由于这种高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它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严肃与紧张。因此,我们更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来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经常有学生出现运算顺序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同学们说:“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句话怎样理解呢?老师给大家打个比方,括号就相当于爷爷奶奶,乘除就相当于爸爸妈妈,加减就相当于我们小朋友自己,我们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见到爷爷奶奶先和他们打招呼,爷爷奶奶不在,就先和爸爸妈妈打招呼,最后再想到自己,你们能做到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哦,明白了!”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用真诚的评价激发兴趣

“赏识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师生心灵沟通之桥梁”。是啊,老师一句真诚的鼓励能给予学生莫大的自信。当孩子大声说出自己独到的想法时,要及时肯定,“扯起喇叭表扬”:“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当学生有些许进步时,要真诚鼓励:“不错,继续努力!”“加油!你会更棒的!”“相信自己,你会越来越好的!”当然老师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发现孩子退步时,要“套着耳朵批评”,及时寻找原因,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找回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敢于想象,畅所欲言;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竞争的快乐,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才能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有趣的,并渐渐爱上数学。

五、及时反馈,激发兴趣

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作业、测试等的情况,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当通过反馈了解到某教学目标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中,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爱上数学,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追求。让我们共同关注我们的课堂,关注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互动的乐园!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12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一、绪论

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切事物,只有发自内心对它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出我们最大的兴趣和潜能。兴趣是点亮智慧结晶的燃料,又像是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催化剂,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深远而重大的作用。相比之下,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像是缺少调味品的饭菜,食之无味;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像是没有花香萦绕的枯树藤,萧索寂寞;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像是没有朋友陪伴的小孩,了无生趣。

国内的教师汪子莲[2]通过八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了一番研究和探索。何旭明[3]通过三个方面框架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即教师通过自身的兴趣表现、师生关系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源,因此,教师当从本质出发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

(1)通过讲解相关的数学史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了五千多年,在这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花开花落;在这悠悠岁月中,亦见证了数学家们无数次伟大的成功和失败。世界历史上从来不缺伟大的数学家,亦不乏重大的数学事件。著名的数学家们为我们打开了数学知识宝库的大门,开创了一代又一代的先河。我们可以适当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史上的故事,如:牛顿、高斯、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华罗庚、祖冲之、陈景润等等诸多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生平趣事;如“无理数的出现”、“集合论的诞生”等数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数学危机的形成;如“三等分角问题”、“七桥问题”等著名数学问题的典故;如“哥德巴赫猜想”、“庞加莱猜想”等一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著名猜想;还有一些著名的悖论和诡谲等等诸如此类的重大数学事件。这些数学史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觉醒意识和的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2)精心设计新课导语和结束语

古语有云:“万事开头难。”每一件事情有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可见任何事情的开头都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较难做好的。世界万物有因皆有果,有始必有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亦当如此。所以在每一堂数学课上,我们皆需要精心设计一段新课导入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其入境,同样的,在课堂最后的结束语也很重要,那既是对这一整堂课的总结和巩固,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良好时机,同时还能通过抛入一些烟雾弹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黄昏时落日与海平面的位置关系图,从而达到很好的新课引入效果。当下节课要教科学计数法时,老师可以先给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地球的半径等一些大数,然后让同学们思考怎么书写更加地简洁明了,好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3)巧妙利用多媒体现代化设备

随着现代化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普及至各个行业,所以在现如今高科技光速更新的时代,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适当采用一些高科技的现代化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譬如说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帮助传统教学的完善,以往的教学课堂常常比较单调和局限,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利用PPT的放映来让一些静态的东西以动态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2. 改善教学环境

(1)善于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

幽默是一种艺术,善于交际的人往往很会利用幽默或诙谐的语言来逗笑他人,从而达到不冷场的目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善于利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或肢体动作来救场,因为在数学课堂上有时很容易冷场,甚至让人产生倦意,这时你如果能巧妙地加入一些幽默元素来打破僵局,将会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你将成功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你所讲解的知识感兴趣,如此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打造一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

人类是自然界里一种特殊的高级动物,因为我们拥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支撑着我们生存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和满足,更多的是来自精神方面的丰富和充实,所以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正因为我们的思想特殊性,我们需要打造一个迎合我们自身生理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种自然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出内心的兴趣和求知欲。

3. 融洽师生关系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讲是简单的,他们一个是教育者,一个是受教育者,两者之间仅此而已。但是实际上却要复杂的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时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有时像是无话不谈的亲人,而有时又像是争执不休的对头,每一种关系都足以让我们回味无穷。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乃至生命中起的作用是无法预计和估量的,故师生之间应该像朋友、亲人之间一样敞开心扉来坦诚相待。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对该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绝对是呈正相关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打造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4. 变换教学方法

(1)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走很多弯路,常常绕到最后把自己给绕晕了答案却还是没有计算出来,这是我们对数学思想的融入不够充分造成的。每开始解一道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观察它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融入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能使解题的过程变得更加简便和明晰,在初中阶段我们研究处理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特殊化、一般化、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等等。融入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力量,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其中数学模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数学思维能力与兴趣的结合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深受教师的关注,这是数学的本质培养,也是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即建立数学思维能力与兴趣的结合培养模式。本人在此讲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益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培养的数学方法。

1)一题多解

每当我们谈及到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时,总是免不了要讨论到他良好的教学方法,也必然会提及到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善于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讲解题目时更是可以做到方法灵活多变、一题多解等。一题多解是一门很有深度的学问,有语云:“条条道路通罗马。”一个地方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到达,同样的,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有些方法可能比较特殊,通过特殊取值就算出来答案;有些方法可能比较简单,利用了投机取巧;有些方法可能比较复杂,但是比较一般化,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2)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即指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分析是把一个问题或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则是把事物或概念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或概念的本质和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我们常常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一切问题的结论和论断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学习是一个充满诸多未知乐趣的过程,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更应该懂得寓教于乐。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大到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小到街边买卖与现金交易,高到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低到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或多或少都需要应用到数学领域当中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从本质出发,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数学的美妙和魅力充分地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英国第一龄大学著,沈丽新译.学习原来如此有趣[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5.

[2]汪子莲.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60-61.

[3]何旭明著.学习兴趣的唤起:教师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

[4]刘俊彬.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40-49.

[5]赵德琼.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10),60-61.

[6]彭红伟.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5.

上一篇:社区三八活动方案下一篇:高铁乘务员英语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