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2024-05-20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精选12篇)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1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倾向.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表明,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 认识它,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认真学习的内驱力,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因势利导, 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运用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一门新学科, 对此科的知识和内容感到陌生、感到好奇.每节课的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 实验中变幻莫测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 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上“绪言”课时, 我先避开书本, 做几个趣味实验:“空瓶生烟”;“烧不坏的小手帕”;再把一张事先用酚酞试液写好“化学”两个字的白纸 (晾干) 挂在黑板上, 再用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喷射白纸, 白纸上立刻显出两个醒目的红字——“化学”;接着学生又看到镁带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 转眼间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白色粉末以及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液体变浑浊等等.学生第一次目睹这些奇妙的变化, 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思维活跃, 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 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

二、精彩的语言, 巩固学生兴趣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是教师表达情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而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富于科学性、艺术性的语言, 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

精彩的语言是最能赢得学生的.重点和难点不在于教师的多次重复, 而要少而精, 语言的表达要考虑其简洁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过滤操作时给学生提出六个字“一贴、二低、三靠”, 板书少而精, 又便于学生记忆, 促使他们动脑思考, 更增添他们的听课兴趣.

化学的理论教学往往是抽象的, 空洞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厌烦, 教师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 变无趣为有趣, 例如:要求学生熟记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时, 可添上“钾和钙”把它编成四句话:“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化合价是写化学式的重要依据, 因此要求学生对一些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牢牢记住, 可编出顺口溜: (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钾钠氢氯银, 二价氧钙镁钡锌, 二四六硫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氮磷, 铁有二三铜一二. (2)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浓厚, 加快了学生的记忆速度,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 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 学得轻松愉快, 对精彩的化学反应终身难忘;而一堂失败的化学课则会使学生昏昏欲睡, 所教内容随着教师走下讲台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如果在讲授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时, 适当插入某些有趣的化学史或化学小故事, 就能克服满堂灌的通病, 又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讲空气时穿插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拉瓦锡的成才之路;讲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供呼吸时, 适当插入一些小故事, 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一些干涸的深井或地窖人为什么不能进去.课堂上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 这样既让学生动了手, 又让学生动了眼、动了脑, 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化学讲座--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知识与化学有关, 而这些现象是学生经常接触但又缺乏理解和解释的问题, 更不懂得把所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空气与水的污染、原因、防护, 衣服上的油污怎样清洗, 水壶中为什么有水垢、其成分是什么、怎样除去, 玻璃刀为什么能裁玻璃, 自然景物如石钟乳、石笋的形成, 石灰粉刷过的墙壁为什么会变潮湿等等.充分利用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浪花, 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更易掌握相关的知识.

五、增强作业的多样性, 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育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解题型作业, 单调的作业, 学生感到乏味, 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作业, 这对教学十分不利, 若对作业单一的形式作改进, 实现作业形式灵活性和多样化结合, 既可减轻学生的疲劳, 又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兴趣.如制作化学模型、调查环境污染问题、撰写小论文等, 为学生创造机会,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化学是一门生动活泼的学科, 学之有趣, 用之有味,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采取以上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有效地避免在化学教学中乏味的化学理论的单调教学, 同时使学生学有所用, 积极思维, 提高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2

——资中县罗泉镇中心校

赖丽芳

关键词:

作文

兴趣

观察能力

阅读视野

情感

作文形式多样

创作欲望

写作技巧

模仿

以说促写

练好书法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 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情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 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从初一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 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的。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情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的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这样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和习惯,就会勤于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善于观察。这样长期坚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创作基石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在《论求知》中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吸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模仿名家布局谋篇,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模仿名家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 “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正如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

四、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像双翅翱翔

想像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想像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 想像和联想。情感是想像和联想中的活跃因素,是启发想像的强烈动力。陆机在《文赋》中说,当作者进入想像的时候,“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众多的形象纷至沓来:空虚的,具体的;无形的,有形的。于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人说,想像是人身上的热度里产生的。这也说明了想像和感情相互依存的关系。如郭沫若在日本创作《地球,我的母亲》时,处于极度的热烈、亢奋的情绪中,以致于从图书馆出来,赤着脚在石子路上踱来踱去,甚至索性在路上睡下,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接受她的拥抱。这样思维活跃、想像丰富,才能创作出新颖、奇特传之千古的文章。所以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强的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像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

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活表达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六、巧设撩拨情思之题,诱发学生创作欲望

长期以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只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好的文题不仅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勃情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家乡》是被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请到我的家乡来》,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教师生活,命题《我的老师》、《老师太辛苦了》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嚼蜡,望而生厌;而像《老师,你并不穷》、《老师兜中的“白条”》则叫人兴趣盎然。写夏秋景色,《夏天的晚上》、《秋天的景色》的命题远没有《遥望星空》、《停车坐爱枫林晚》撩拨情思。这样,把文题命得巧命得活,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写作欲望也因此被诱发。

七、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发挥个性,扬长避短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一项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平时,在作文训练时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如话题作文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话题是为引出作文的话题,话题作文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材料),请你以×××××为题写一篇有字数限制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立文意,自由表达,这样作文的形式已经跳出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束缚,可以写散文、诗歌、小小说、童话、日记、书信、寓言等多种文体。让考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

八、练好一手潇洒书法,提高学生做人品味

大家都知道:书法可以修身养性。练之可以去浮躁之气,长此以往,可使人性情更加平和、达观;同时,还可以培养多维化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趣味;丰富精神生活,充实精神世界。书法与做人相通,写好字必得先做个好人。心端方能字端;心刚方能字刚;心胸达阔方能字体逸美、洒脱;心态平静、达观方能字体圆润如水。正如“字如其人“,书法是个性的展示平台,无论在平时训练或是考试中,考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圆珠笔字,必然使人爽心悦目,引起人的美感,能使阅卷者一见钟情,提高作文分数。为此,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练字,从中培养学生良发了的品行。作文贵在高格,做人也以人格高贵为根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在指导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提升其内心情志境界。这样练习书法、作文、做人紧密结合,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语文老师的责任。

九、引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活体验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 用视听发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人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学生的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了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大难题。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十、优化作文评价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火花撞击的过程,所以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也应是情感体验和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也应是情感体验和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单一使用,或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等级量化式、对话式评语、谈话式面批、讨论式集体示范修改、指导式自改互改、欣赏式模范作文品读等,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读、写、改、思中提高写作水平。现将各种评价方式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等级量化式。这种方式常常和其他方式相结合使用。在批改中,教师要将每个学生的作文同他本人前几次进行比较,寻找闪光点,只要有进步或某方面、某个段落有特色就加分,切忌全班一个标准。通过 等级或分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

对话式批语。教师在评价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学生当做朋友,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与学生亲切交流,写出谈心式、激励式评语,学生在阅读教师评语后,可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教师对话,教师还可就学生批语再写出自己的感悟。在反复的书面交流中,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谈话式面批。教师每学期至少要给每个学生一次面批的机会。首先针对本次作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他搜集素材,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的过程,并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再结合平时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与学生交谈,促使其树立写作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讨论式集体示范修改。教师将精心挑选的学生习作用实物投影打出来,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讨论修改。通过集体修改,让学生明确修改过程,掌握修改方法。

欣赏式模范作文品读。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将学生习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文推荐给学生,作文范文赏读,一方面增加了被欣赏者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将“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和学生分享创作的成功与喜悦,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自改、互改。开放的作文空间依赖于开放民主的教学作风。我们反对把学生只看作被动接受者的形象,要求他们只能俯首听命于教师的安排和灌输,不能有任何个人和见解,更不能有所谓异端思想存在。我们认为这种保守的教学思想无异于对鲜活生命与想像力的扼杀。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看到,学生的年纪尽管不大,但却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有自己对世界认识的独特角度。作文教学就是要目中有人,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容许他们自由地观察、思考、表达,即使幼稚、肤浅,相信它也是真诚的、美的,如同带露的鲜花。有什么 皆宜更为可贵的呢?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写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见,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更要锻炼学生会“改”,把“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会比教师评改效果更佳。

十一、鼓励学生大量创作,发表佳作,激发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新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3

首先是重视学生兴趣的形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面是不行的,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是行不通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处理好以下的辩证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费力不讨好。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转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并努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才能使他们真正学好英语。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学。每教一种语法,一定要学生先自己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略加点拨。这样学生才学得牢固、踏实。

死与活的关系。“死”与“活”,重在“活”,要化“死”为“活”。这是教育目的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那是教学目的的偏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掌握知识。每教一篇课文,或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

外与内的关系。“外”与“内”,重在“内”,要化“外”为“内”。这是教育内容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忽略了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把所学的所有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蒙课内而得益于课外,或引外助内,外为内用,或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讲课中,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迁移能力。

苦与乐的关系。“苦”与“乐”,重在“乐”,要化“苦”为“乐”。这是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强调学习的刻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应该讲,那是良药,但却苦口。我们要给学生以良药,但可以以糖衣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也学得好。

其次是分析学生兴趣形成的条件。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力较牢固,想象力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中学生正处在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我们中学教师只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可以肯定的说,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上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我们要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下面我结合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激发兴趣”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4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高了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要求, 并对每一个级的词汇学习都做出了词汇量的规定。比如,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增加到1500~1600, 对这些词基本做了词义和用法注释, 另有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八级词汇的目标是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总是抱怨词汇记忆困难, 不少教师经常将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原因归咎于学生词汇量的贫乏。一方面是词汇教学的要求提高了, 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词汇学习面临较多的困难。如何克服学生词汇学习中的困难, 是英语教师面临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词汇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方法、措施, 愿与同仁商讨。

一、利用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 兴趣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精心备课, 适当拓展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词汇。把词汇学习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所学词汇。现行的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都有目标、话题, 围绕这个目标、话题出现相关的词汇。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nimals in a zoo单元, 动物名称词汇集中, 为了让学生感兴趣, 并尽快记住它们, 教师可用多媒体呈现这些动物, 带领学生逛动物园, 与动物见面。What’s this? It’s a bear/ tiger/ panda/ lion/ elephant/ monkey等。学生每读一个词, 眼、口、脑并用, 生动形象, 达到记忆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再应用句型What animal sign were you born ?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____, 让学生用中国十二生肖动物的名称Mouse、Bull、Tiger、Hare、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Cock、Dog、Pig进行练习, 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信心倍增, 通过练习, 记忆这些词汇轻松愉快。

还可以用与动物相关的英语暗喻:as busy as a bee、as black as a bat、as brave as a lion、as cunning as a fox、as fierce as a tiger、as quiet as lamb、as greedy as a wolf、as proud as peacock、as silly as a goose、as strong as a horse等来扩大词汇量, 渗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学习颜色一组词汇时, 教师可以把下面的儿童英语诗歌给学生略作解释, 使学生了解其背景, 再朗读。学生既了解了世界上种族歧视的存在, 又通过语境记住了单词。

Dear white, something you got to know

When I was born, I was black. When I grow up, I am black.

When I'm under the sun, I'm black. When I'm cold, I'm black.

When I'm afraid, I'm black. When I'm sick, I'm black.

When I die, I'm still black.

you - white people,

When you were born, you were pink. When you grow up, you become white.

You're red under the sun. You're blue when you're cold.

You are yellow when you're afraid. You're green when you're sick.

You're gray when you die. And you, call me " color"?

二、利用英语谚语、格言、谜语等激发学生学 习词汇的兴趣

谚语、格言、谜语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它们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蕴藏着英美等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 是了解其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金钥匙, 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载体, 读起来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在词汇教学中, 穿插一些英语谚语、格言、谜语来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谜语:What is the smallest room in the world? —Mushroom ( 蘑菇 ) ;What kind of water should people drink in order to be healthy? —Drink well water ( 井水, 健康的 ) ;学习trouble一词, 可以穿插谚语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 ble troubles you等。通过学习这一谚语, 学生既了解该词具有名词、动词属性, 又附带学习了not... until句型。学习master, servant时, 及时应用谚语like father like son, 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 like master like servant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达到长久记忆。教师还可以精细选编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当, 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谚语、格言让学生背诵 。例如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Haste makes waste. No pains, no pains. 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Kind hearts are the garden ; kind thoughts are the roots;kind words are the flowers; kind deeds are the fruits等。学生如果能多掌握这样的英语谚语、格言, 记忆词汇就会轻松又有趣, 既记住了单词又陶冶了情操。

三、巧妙运用构词法剖析词汇, 化难为易, 轻 松记单词

英语词汇总量很大, 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 各个词汇之间有联系, 而且系统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 集中呈现,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规律, 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

词汇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牢记英语单词常见的构词方法———合成、派生、转化, 还要精选一些例词加以剖析、比较, 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开拓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巧妙记单词。例如学习moonwalk (月球行走) 、softlanding (soft +landing) (软着陆) 、blackmail (black+mail) (敲诈) 、land- mark (land+mark) (地标) 、shorthand (short+hand) (速记) 、pickpocket (pick+pocket) (扒手) 、downfall (down+fall) (衰落、垮台) 、safeguard (safe+guard) (保护) 。学习nonsense/nonsmoker/nonstop/nonef- fective等时, 可把单词分解为non +sense/non + smoker/non+stop/non+effective。这样学习词汇, 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激发兴趣, 增加学习的动力。教师还可以把一些表示意义相反的前缀、后缀词来比较, 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词汇的构词方法。以over与under为例:overbid (出高价) / underbid (出低价) 、overcharge (多收费) / undercharge (少收费) 、overdone (过火) /underdone (不到家) , overdressed (着装太讲究) /underdressed (着装不太讲究) 、overestimate (估计过高) /underestimate (估计过低) 、overground (地上) /underground (地下) 、overpay (多付) /underpay (少付) 、overweight (超重) /underweight (欠重) 、overprice (定价过高) /un- derprice (定价过低) 等。

通过对词汇的剖析、比较, 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英语词汇构成的一般规律, 从此记忆单词有法可循, 快而长久。

四、整理课外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及娱乐和体育活动层出不穷, 与之相关的新词汇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课堂。学生对这些词汇很有兴趣。教师要及时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词汇, 穿插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例如, 与网络有关的有e-business (电子商务) 、e-trade (电子贸易) 、e-market (电子市场) 、e-service (电子服务) 、e- life (电子生活) 、e-mail (电子邮件) 、online re- cruitment (网上招聘) 、online shopping (网上购物) 、software (软件) hardware (硬件) 、chatroom (聊天室) 、networm (网虫) 、network (网络) 、netciten (网民) 、palmtop (掌上电脑) 、computer hacker (计算机黑客) 等;与娱乐有关的有soap opera (肥皂剧) 、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 、walkman (随身听) 、break dancing (霹雳舞) 等;与篮球运动有关有dribble (运球) 、steal (抢断) 、rebound (篮板球) 、shoot (投篮) 、block shot (盖帽) 、assist (助攻) 、free throw (罚球) 、scoring (得分) 、guest team (客队) 、home game (主场) 、fast break (快攻) 、all-star (全明星) 、final (决赛) 等。教师在精选这类词汇时要紧扣课程标准, 贴近现实生活, 符合学生口味, 让学生在记单词活中见趣, 趣中生巧, 在轻松的气氛中记住单词。

五、用多媒体辅助词汇教学

教师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词汇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Festivals一课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首先呈现出身着红衣的圣诞老人, 并不失时机地提问“Who is this?”学生立刻回答:圣诞老人。于是在屏幕上打出Father Christmas/ Santa Claus这些词, 紧接着屏幕上又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圣诞节图片, 并配有英语单词Christmas tree/ light/gift/ cake/ shopping/ card/stocking/roast turkey/chimney/ fire place等。过完圣诞节, 又要过中华民族的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过年 (have the Spring Festival) 要买年货 (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贴对联 (Spring Festival cou- plets) 、贴年画 (New Year paintings) 、贴剪纸 (pa- per-cuts) 、放烟花 (fireworks) 、祭祖宗 (offer sacri- fices to) 等。在初一 (the beginning of New Year) 要舞狮 (lion dance) 、舞龙 (dragon dance) 。除了这些活动, 人们还要相互问候 (greeting) 和祝福 (bless- ing) . 祝福语有 : 岁岁安然 (Peace All Year Round) 、心想事成 (May All Your Wishes Come True) 、吉祥如意 (Everything Goes Well) 、一帆风顺 (Wishing You Every Success) 、祝你新的一年欢乐幸福 (Wish you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in the coming year! ) 等。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演示, 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 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不见意趣, 必不乐学。”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识记的兴趣, 引导学生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记忆单词, 使学生乐学、巧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与策略, 高效记忆词汇, 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词汇应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 指导学生系统、规律地学习和记忆词汇,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词汇。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5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具体的方法是

一、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鲁迅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里的“学习”,不单是课内的阅读,更重要的还离不开课外的延伸。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美文赏析”。采取多样的形式,可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记下文章里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作文时仿写的参考,并定期检查,公开评讲谁记得好、进步快。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读书、写作的兴趣就有可能会越来越浓。比如说某个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讲台前念给全班听,与同学共同分享,还有的同学找别人借作文书,专门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也逐渐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很多写作知识和技法,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作文水平会有明显的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写作时,如果先为学生播放光未然的《黄河颂》,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再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音乐美,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段有黄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同学善于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黄河”这题,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自己的灵魂。试想,面对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为学生创设情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大海的山村孩子来说,那是无从写起的。

三、合理评价,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把心里的感受准确的表达出来。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兴趣;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阶段应该以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为主,使他们能够从心灵深处接受这一门陌生的课程。

一、认识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有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指学生学习的一种状态,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行为的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就意味着学生对学习越有强烈的需要,表现出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学习行为,并自觉主动地制定各种计划和学习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影响到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影响其个性的健全发展。

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那么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能够有顽强的毅力,坚持继续学习和积极发问。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前提。在课堂上,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性的表现会带动老师的教学激情,让老师在教学时更投入更有激情,创设课堂教学方法,认真为学生修改作业,做课后辅导,进一步融洽完善了师生关系。这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点燃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明的教师善于为学生设计一条前行之路,却又隐身其后,激发学生沿着这条路主动前行。如在英语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单词以后,可以开始对话的练习尝试:根据原有的单词写出几个相近的词。这样既巩固了单词,又丰富了词汇,还点燃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保护孩子最初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练习运用学过的单词练习简单的对话,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初尝成功的喜悦,点燃兴趣之火。

(二)呵护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之火点燃了,那如何让这份兴趣在学生幼小的心里经久不息地燃烧?这也是每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特殊性,小学生在一旦对英语表现出了兴趣,这时老师如果能够因势利导,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有效实施教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时,在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单词练习简单的对话时,对学生的教育可以适度超前,就是练习把口说的对话写在本子上,但切不可操之过急。适度的超前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攀登后成功的喜悦,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和兴趣投入到下一轮的攀登;操之过急则会让学生感到畏惧和高不可攀,学生对高不可攀的东西又最容易采取放弃的态度,也就失去了再体验的兴趣。而一旦失去了这种兴趣,就是花数倍力气也难以唤回。所以,呵护学生的兴趣比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教学时,设计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拼读到独立地读,从独立的读到联系想象读,再从想象读到练习对话、写话,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保持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继续努力。

(三)保持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被呵护了,如何能一直扬帆前行?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以达到其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有效学习的必要心理准备。那么,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说明学英语和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例如向学生介绍我国“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学习英语的事迹,李阳老师通过努力学习,克服了学习英语的种种困难,最后学有所成,并且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担任英语教官,为中国向世界展现风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事例使学生重视英语,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小学生天生具有强烈 的好奇心、求知欲,树立学习的信心正是顺应这一心理,教师给学生恰当的引导,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课堂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英语单词或者口语对话,用自己的头脑辨析、寻找记忆单词的捷径。

(1)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对较难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要先进行归纳,再在课堂上进行系统详细地讲解,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能有所得,有所获,有进步。

(2)老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运用。老师形象在学生心目种是权威的,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言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权威。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暴躁。

3.创造融洽师生的关系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教师对于学生的赞赏和暗含于教育中的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这是对他的肯定,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1)关注学生。小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还表现出有对老师的害怕感。要消除这种关系,老师主动关心学生便是“良药”。在教学中,老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朋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耐心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和学生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认真仔细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和想法,一视同仁的与所有学生交往,尽量做到不以“分数”去衡量学生是否是好学生。

(2)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且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对于提高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课堂轻松有趣呢?小学英语教学侧重点是学生的听说和认读即听“读的要求比较突出,相对比较枯燥复杂的语法知识只有少量涉及”,这样给小学英语课堂提供了很多创造乐趣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有趣的游戏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把知识融于游戏之中,这样既符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玩的身心特点又把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这一轻松快乐气氛过程中教授给学生。另外,遇到一些属于故事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像讲故事一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起学习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老师成功教学的重要前提,而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兴趣上下工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相应的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随着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激发 篇7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用直观、情景、交际的手段进行教学

英语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听, 要听得准确,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听, 教师要设法在学生面前绘出一幅幅画, 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说, 则要说得准确, 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情不自禁地说。备课时除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外, 还要特别考虑选用直观教具和设置语言情景。直观教具如吸引人的木偶娃娃、有趣的实物或图片, 可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师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教, 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在开口阶段, 准备两、三个木偶娃娃, 当讲到初次见面打招呼的用语时, 用娃娃扮演人物角色, 生动形象, 吸引学生。学生在表演对话时, 既要动手又要动口, 从而培养了能力。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

游戏是活跃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做游戏的形式, 其中有猜一猜、找朋友、捉迷藏、竞赛、表演小品等。这些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时而紧张, 时而又欢快, 仿佛他们走进了学习的乐园。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英语课在语音教室上,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听说环境。学生在语音室里上课, 听音准确, 语调和语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可把英语歌曲放给学生欣赏, 这些“Disney’s Children’s Favorit es”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常常是歌词还没教, 听力好的学生听过数遍之后, 便能较完整地说出歌词。

四、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经常安排一些英语兴趣课, 如竞赛课、表演课、绘画课等等。特别是在复习课和巩固练习课上, 可适当改变课堂结构和形式。

摘要: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要想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首先得诱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我总结了以下方法:1.用直观、情景、交际的手段进行教学;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3.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4.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以促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8

一、趣味记忆法

有人将化学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有很多元素和公式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初中生接触化学是从元素开始的,要让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是一门苦差,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让艰苦的记忆变成愉快的、有吸引力的事情.趣味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图表记忆等方法.此外,还可以借助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来缩短记忆周期.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重复记忆,牢记元素的顺序表,才能在此基础上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枯燥的记忆耗时耗精力,而且效果甚微.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元素名称的谐音,总结出一套故事情节,让学生很快能够记住.具体如下:钾钙 (一位“高帅富”的名字叫“钾钙”) 钠 (纳,“钠”的谐音) 镁铝 (美女,“镁铝”的谐音) ,锌铁 (美女的父亲“锌铁”) 锡 (失,“锡”的谐音) 铅氢 (千金,“铅氢”的谐音) ,铜汞 (媒婆“铜汞”) 银 (赢,“银”的谐音) 铂金 (百金,“铂金”的谐音) .

这样归纳后,学生通过谐音和故事情节的联想,很快就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且这种记忆能达到长时效果,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即使“后进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利用与开发图片

为了让黑白的文字表达变得更加丰富与有趣,新版的教材编排了很多彩色的图片,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与开发这些图片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东西一般能较快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图片又具有很直观的表现力,使教材显得更加活泼生动.在以往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注重让学生看图片,记图片,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讲课习惯,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一些问题,并讨论解决,形成结论.面对多彩的图片,学生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发言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图片,得出结论.

例如,在铝质饮料罐的回收利用授课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图片,再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回收生活中可利用的物质,如废旧电池、废塑料、废金属制品的回收利用、实验后废液中可有用物的回收利用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三、趣味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堂离不开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具有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直观性强等特点.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先是把无色的稀硫酸喷到用氢氧化钠溶液浸过的白布上,学生看到没明显变化后可能会认为两种物质之间可能没有发生什么反应.这时,如果教师又把稀硫酸喷到了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浸过的红布上,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红布变成白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时候会被激发:两种物质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值得注意的是,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如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印象更加深刻.

四、课外参观调查

对新教材的使用要坚持“依据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的原则,对校本和校外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自来水厂、食品厂、造纸厂、化肥厂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防止工业污染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也可以调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事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课外参观调查应从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知识着手,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新课程理念下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25) .

[2]蒋卫星.化学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 (中学版) , 2009 (10) .

[3]李胜.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7) .

如何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兴趣 篇9

一、分析其原因

1. 家长因素

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学生传授“重文轻武”的思想,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有的家长直接剥夺学生的活动时间用于学习。在家长的众多干预下,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发生变化,赞同了家长的意见,上体育课时不思进取,完不成学习任务时缺乏应有的耻辱感。

2.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在学生看来,体育课是玩耍的,只要自己参与就行,成绩的好与坏并不关心,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可以说学生没有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想法,处于被动接受的心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 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注重了课的结构和外在形式的统一,片面追随课的运动负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课造成了心理负担,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学习。再次,教师的基本功较差,不能完成正确、标准的示范和详细明了的讲解,课堂上不能吸引学生。

二、如何让学生自愿参加到体育教学中

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体育活动动机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的内在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驱动力。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自觉不可。”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要我锻炼”向“我要锻炼”的动机转化。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见,学生学习的动机影响着教学效果,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需要是兴趣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这种双重身份,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是一个消极的客体,而是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人,所以他也是主体。学生在一定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获得各种特有的需要,如体育需要、艺术需要,充分满足需要是兴趣的重要条件。

三、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1. 精心组织好体育课

体育课在室外或操场上进行,学生须参加各种身体活动来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这些处于动态中的教学活动不仅范围大而且复杂多变,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较大,还有各项活动衔接和轮换时,要进行队列、队形的重新调整等。因此,课堂中的组织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环境条件、气候等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工作,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合理利用场地器材,防止外来干扰或伤害事故,确保课程能严密紧凑地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2. 优化教法,助兴固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体育教法,将会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绪体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跑的练习中,设置一段“危险地带”要求学生快速通过。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情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评价激起学习的动机

根据生物信息反馈原理,应当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的反馈就可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信息。因此,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要客观、公正及时地对学生学习结果给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努力探索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感受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

摘要: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体育课是一直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顽固问题。如何优化体育课堂结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直困扰体育教师的难题。本文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入手, 阐明如何提高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学生,体育教学,兴趣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学》

[2].《学校体育学》

[3].《心理学》

[4].《儿童心理学》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10

一、重视实验教学, 认真进行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验并指导他们记录和正确填写实验报告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 化学是一门新学科, 他们对于其中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 都有浓厚的兴趣, 都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每一次的演示实验, 从中寻找出原因和规律, 主动学到化学知识。例如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等的性质时, 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 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 让学生看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一瓶发生了燃烧?另一瓶是什么现象?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了鉴别氧气的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直接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再与课本上的知识相互对照, 既加深了印象,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时, 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通过实验, 学生会观察到三种金属不同的反应现象, 并根据这些现象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样, 学生从观察到现象并上升到理论, 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参与实验时兴趣较高, 在他们动手之前, 我们应让学生认真做好准备, 比如实验物品的摆放、实验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为什么顺序要这样、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急措施等, 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动手的盲目性。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 我们要因势利导, 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现象、分析原因、记载操作过程中的重点步骤, 为书写实验报告打基础。在实验完成后, 要及时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并在报告中指导学生写出本实验的简略化操作过程、实验取得的结果以及得到什么结论。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参与实验,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高了, 都盼着参加化学实验课并学好化学。在做好课堂实验的基础上, 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课后实践, 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结合实际的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序言”时, 我给学生做了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小纸花变色”等, 他们看得眼花缭乱, 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都想知道会产生什么现象和结果。接着, 我及时根据实验现象给学生们作讲解, 他们纷纷说:“真好玩, 我们记住了, 再也不会忘了!”这样的效果是拿着书本直接给学生们讲所达不到的。再如讲酸性、碱性单元时, 我让学生们从自己能接触到的事物开始, 先测定家里的盐碱醋、自来水、矿泉水的酸碱性, 对照教材的内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这样我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问到他们时, 他们就能很轻松地回答问题并能很快地接受。又如在讲授有机物章节时, 接触到的事物就更多了, 油脂的燃烧、食物的腐败等都是学生平日里能接触到的, 他们十分感兴趣, 更有意思的是有个学生还带了一小块肥肉来做实验。

二、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 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是紧张的, 对于他们来说,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是极具诱惑力的, 可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 并且在这些活动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们开展了“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等活动, 并结合环保, 请专家给学生进行了“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知识的讲座,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用知识武装头脑、改造客观世界的自觉性。我们在各班教室开辟了“化学园地”, 里面登载了一些世界见闻、竞赛知识等。我们还给学生讲了“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成才的故事, 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 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

三、面向全体学生, 教方法突难点, 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 学生有时会找不准难点和重点,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化学用语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 我们通过开展比赛、园地选登口诀等方式让学生分批识记, 从序言开始, 日积月累, 很快就会记下来。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我们要教给学生“五看”:一看分子式写是否对, 二看配平是否正确, 三看“等号”有没有写, 四看条件有没有标注, 五看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编成口诀让学生识记, 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教学效果 篇11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教学效果

一、降低要求,轻松习作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往。”我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过于追求立意高大、章法严谨和结构技巧,严重脱离了小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让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出现了把写作看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出现了胡编滥造,内容空洞、公式化的作文。畏惧作文是一些学生的通病,不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不懂得写“我之所想”。为此,我认为不应该提高要求,可让学生轻松作文。小学教育是打好基础的教育,作文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的教育,并不一定要求有华丽的词汇和精美的构思。新课程标准对四六年级的习作提出如下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为了打消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够把话说清楚就行,只要作文符合习作要求一律评为良,对于那些有独到之处的文章一律评为优。没有思想压力,没有多大负担,学生便能轻松自如地习作,习得好作、佳作。

二、引导选材,充实内容

每次的作文练习,我都注重作文选材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以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描绘心中的世界。本学期我上《我的同学》作文指导课,尽管从多种角度指导学生选材,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题材仍犯一般化的毛病,如某同学拾到钱包交公,某同学抢救落水儿童,另一同学扶老大娘过马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不会据题找材料,往往有材料就匆匆动笔,很少考虑是否最佳。

为了教学生找材料,我决定用联想法示范指导,即从一个人身上的某件事“顺藤摸瓜”,联想到其他事情。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这个题目如果让我写,我就要写我的同窗王刚,首先想到:(1)他的额角上有个小疤痕。疤痕是这样出现的,星期天我们一起到球场上打篮球。王刚看到有队员有因不小心摔倒了,忙去搀扶,没留心他也滑倒了,额角被水泥地擦破了,鲜血直流。经过敷药治疗,伤口痊愈了,但留下一道小疤痕。(2)暑假里我们一起学骑自行车,我摔了两跤,不想学了,王刚摔了次数比我多,还是坚持学下去,结果先学会了。像这样可以联想下去的事,其实还有很多。

接着,我让学生就这篇作文用联想法找材料,这一次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就连找不到材料的学生听了别人的发言,也能想到较好的材料,如有个学生说:“我写我的同桌,首先想到:(1)有一次我们大扫除后准备回家,他想到日光灯还没清理干净,叠起了桌子,把灯框弄干净了。从他做事认真,又想到:(2)有一次,我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想照他的作业来抄,他却不肯,当时我很不高兴。可是晚上,他到我家来给我讲解难题。从他肯帮人,又想到:(3)我们学习小组有个女同学病了,放学后,他找我一起去看望她,并给她留下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通过联想,学生就找到了生活中的很多材料。

然后,我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用“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由于学生拥有多种多样的题材,各人所定的中心是不同的,有的说要反映同学关心集体,有的说要反映同学诚实守信……这些不同的中心,自然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表达,这时,我指导学生根据确定中心,选择相应的作文题材,并且当堂完成这篇作文。

这节作文课上成功了。学生选材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新颖,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由此我体会到: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首先就要站在学生角度,想想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再寻求有关方法。加以解决,必要时给学生作示范。这样,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处于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觉、自愿地学习,真正体验到作文的乐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更新观念,自主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统得过死,指令性东西太多,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应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选择真实的材料,打开思路。例如,有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一个事,他先给学生读了一篇学生写的草稿,内容是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偷拿了对方的棋子,两个人因此吵架,后来偷拿棋子的同学承认了错误,两个人因此吵架,后来偷拿棋子的同学承认了错误,两个人握手言好。读的时候,作文内容常常引起学生会心一笑。学生的笑并非是因为内容可笑,而是因为感到写了他们自己。这样做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当时就说出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有说一次排队买大饼亲眼看见服务员抵制走后门的不正之风的;在说自己曾经私自拿了农贸市场上农民的韭菜后又退还的;有说改正嘴馋的毛病……正面的,反面的都有。学生感到可写的事情很多。一捆韭菜、一张大饼、一把小枣、一盘棋,事情虽小,却都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这些素材看既看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新鲜质朴的孩子气。这些素材,学生写起来顺手,感兴趣。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时,应该让他们观察,感受体会生活,写出喜怒哀乐,写出天真幼稚,写出真情实感,这一点绝不可以由老师取而代之。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12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

一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为原则,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竞争小组。

二是科学安排座位。可同桌两人为一组, 也可前后两座4人为一组, 既可以表演课本剧, 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还可以合作探究。如此安排座位便于学生交流。

三是合理分配职务。要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职务, 并各司其职。如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 分配发言的机会, 协调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情况;报告员负责汇报学习成果等。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 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 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

一是课前小组预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 并布置给各小组,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例如, 教学《短歌行》,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关于曹操的资料和诗作, 寻找有关歌行体的知识, 制作成幻灯片, 展示给大家。

二是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课上合作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 讲新闻单元时可进行采访活动, 每组一条新闻, 采访、撰写、编辑让组员们各显其能。

三是课后小组复习。我采用了让学生批改作业的方式进行小组复习。因为每组4至6人, 所以批改的量不大, 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在批改的同时也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所以,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动”起来, 就必须转换教师的角色, 尽可能地发挥多元化的作用。新的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也随之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当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停滞的时候, 教师可以适时作出分析, 促使他们进一步交流意见;当学生讨论受到阻碍、对问题的看法有偏差或者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学生由于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 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合力解决问题;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 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样, 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 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对激发学生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甚至比教师精彩的导入、激情澎湃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而且还能长时间保持他们兴趣的热度。

四、合作学习的收效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多, 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从而使他们兴趣高昂, 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改变了过去由于班级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提问面窄的现象, 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发表意见,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 组内协商和共享知识与技能, 也使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使他们将来更易于立足社会。此外, 我们知道, 有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 或者一个人看法总是不够全面, 而通过小组的集体讨论, 往往会有创新的办法。

上一篇: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下一篇:实际活动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