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精选8篇)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1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具有颇深层次的研究,并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精辟的论述。剖析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上学习成绩的变化,不难看出,学习兴趣的转变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家贝费奇指出:“只有那些发现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高昂的热情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对大部份学生来说,如果不喜欢他的老师,很难将这门课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特别是语文老师,你的一手好字、一篇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你可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可以让学生在惊叹中去效仿,在效仿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下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能精通,但应略有浅尝。这样,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会更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才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二、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培养他们的积极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也是教
师发挥指导作用,进行愉快教学的重要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高度自信等特点,课堂上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创设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把握教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用新的教法来抓住学生。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来辅助教学:
1、多鼓励,多表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所以说教师鼓励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我对每个敢于回答问题的孩子无论对错都给予最大的鼓励。而且是真实的、亲切的赞美和鼓励。例如:我班的张研个性顽皮, 入学时上课没有意识随便下位, 嘴里不停的嚼着泡泡糖,是个典型的问题的学生。我针对他的特点对他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 特别是在课上和别的任课老师的面前。他慢慢改掉了一些坏毛病, 进步很大 ,特别是课上他总是把手高高举起我觉的对待学生没有一颗爱心是得不到孩子的爱的。我不断的让张研这样的或比他强的学生们知道我喜欢他们。在加上不停的鼓励,在我的课上没有不举手和不回答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兴趣很高。
2、小组合作学习。我按照入学的成绩把每个班分成5个组,每组6个人,设一名组长。在上课时按照小组的位置坐,并以小组为单位看展任务性学习和竞争比赛, 并当堂给出评价等级或分数, 他们对这样的比赛有激情也很在乎。我看到他们争先恐后的参与,我的心是快乐的。我鼓励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奖励团队精神,对于主动思考,善于合作,积极展示的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对于缺乏合作,沉默
不语,懒于发言的小组给予必要的责罚。这样就从奖惩两个方面激励小组成员积极思考精诚合作大胆探究,不至于出现课堂死角。我本着“只有意见的不同,没有意见的对错”的原则,给所有学生以机会,使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
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应该使学生更多的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
3.多种评价并用。在课堂上我运用组长记录制, 把组员的课上表现都记录在册。上课时组长把本组的组员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很有兴趣回答问题,他们也很在乎自己回答问题的次数。下课时争先恐后的查看自己的记录。这样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评价,评价注重过程性,激励性和发展性,鼓励自主独立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强调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检查成绩单上没有数字性的记录, 只有等级性评价。我的做法是80分以上是A , 60分以上是B , 60分以下是C。这样他们之中就没有最差的了,个人的自尊心受到保护, 因而他们更有信心再次努力而不会灰心。我班有一名女生叫赵静,她生性害羞上课时不爱举手,在自我评价中她写到:“我这一周表现不太好,举手的次数少,下次我一定增加自己的信心……”.我在教师评价中说:“你有很多优点,我看到了,加油,努力,你会成功。”由于及时给她鼓励,她进步很大。
三、教法灵活,讲究艺术。
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直观式、演示式、启发式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最容易接受的方法。选择了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艺术。优秀的教师为什么一踏上讲台就显示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教材已有深刻的理解。那么怎样使教学艺术得以体现呢?古人曰:润物细无声,就是将有意识的计划安排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所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热情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东风,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我用小组竞争来快速提问、快速回答,使本课达到一个学习的高峰,适时加入美文欣赏,恰如其分的让学生重温进行时而且放松身心。最后用生动的课外知识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主动去搜集有关的内容。趁热打铁我布置作业,他们兴趣特别高。
四、教学活动灵活多样
语文这一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语文学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课内教学,老师应分清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在紧张的重点内容教学上应充分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以轻松活泼的非重点内容调节、舒缓学生紧绷的神经,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一节课丰富又多彩。
比如,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活动:听、说、读、写。以
此来增长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一讲到底,一般地,最终效果不太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的实践机会。通常,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持续不了45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太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欠债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比如要板书某节课的教学重点,偶尔可以请学生写。这样学生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如果请几名学生同时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一些。我有时在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然后让发现错误的同学到黑板上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引以为戒。比如,我在写《沁园春》的板书时,故意将“沁”写成“泌”,一时间下面议论纷纷,爱溜号的学生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当然,也可以将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空着不写,然后请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到黑板上填写,激发了学生改错别字的兴趣。
读课文,教师范读是一种形式,学生朗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考虑到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应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在英语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设想,在质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学到了新
知识,而且思维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去运用。如果方法得当,学生怎能不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2
一充分利用导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 导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了基调, 确定好了教学的逻辑顺序, 而且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例如, 在教《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是谁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迹?他是怎么到月亮上去的?是在什么时间去的?”
上课初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 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 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 还可以用歌曲引趣的方法。例如, 在教《背影》一课时, 就可以用歌曲《父亲》引入教学。听完歌曲, 可以这样导入:“想想你的背影, 我感到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 我摸到了艰辛……听听你的叮嘱, 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 我看到了爱心……歌声营造了父子情深的感人意境。有人说, ‘父爱如山’。有座高山就在你的身边, 你感到他的巍峨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看看朱自清在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父爱。”
这样的导语可以使学生怀着崇敬与感恩的情感学习课文,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定下了感情基调, 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 也不妨尝试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诗歌引趣等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既要考虑教学内容, 又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
二妙用肯定和奖励,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 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记住,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 缺乏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 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
例如, 一道仿写练习题,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示例:有学生写“气球” (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吹得越大, 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有学生写“筷子” (你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失去伙伴, 你的生命将失去意义) ;有学生写“风筝” (身在高位, 心系故土;飞得再高, 也不自由) 。像这样有创意的表达, 要及时给予表扬:“真聪明!有创意!”, 加之全班掌声鼓励, 同学投以钦佩的目光, 这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点,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在学习《最后一课》后, 请同学分享感悟。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能够说出“学了这篇课文, 我知道了祖国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或者“我懂得了, 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可以这样评价:“真棒!非常好!完全正确!英雄所见!”当学生成功解决一道难题, 学习上有了进步, 或者考试竞赛取得了好成绩, 都要及时给予奖励。奖品可以是一本书, 一支笔;也可以是一次郊游, 一次文体活动。
肯定和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 促进学生努力向前, 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 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 提高学习效率。
三组织课堂交流、辩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 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 不要包办代替, 要鼓励学生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教师要耐心听取, 并且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意见, 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遇到很难达成一致观点的问题, 可以组织专题辩论。
另外, 互改作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应重视、动员学生之间批改作业,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大到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 小到汉字的书写笔画, 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 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 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 提高了认识水平, 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
四利用现代化教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种感官并用, 学习效率最高, 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
例如, 在执教《天净沙·秋思》这一类古代诗词时, 可以配上具有诗词意境的图片或动画。又如, 在教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 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才能让学生了解月亮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登月的往返航程, 才能认识到火箭、飞船、登月舱的形态, 进而了解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 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 语文课每次都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旧方式。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会有兴趣, 就能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学生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 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3
一、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境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學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创新教材中的各栏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新课程的物理教材设置了走进实验室、物理学史、课外阅读材料、生活小知识、当代先进科技知识等栏目。课本的插图形象逼真贴切实际生活,并利用很多的彩图代替繁杂的文字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人类生活中充满智慧的神奇,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如,物理学史事栏目,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科的发展史,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这些事迹也为物理教学融入德育内容提供了接合点,使学生把努力学好物理知识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三、在探索过程中深化学习爱好
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境,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物理课移到实验室去上,也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这样不但把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还要注意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当提问他们“卡壳”时,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扶一把,使他们取得点滴的成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针对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其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赞科夫讲:“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给学生以科学美的享受,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制约着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发展。师生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插曲,而是它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理解、尊重学生,其结果必然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教师训斥、讽刺学生,会使学生把学习看成压力、负担,没有愉快感与需求感,这样做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虽非新课程的实施者,但是,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尝试自主学习的探索,下面几点是我的做法是。
一、设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它好象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反之,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期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问题提出后学生稍加思考后,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向瓶中放石子,使水上升,然后就能喝到水了”。至此,作为传统教学而言,问题就解决了,但此时我又进一步设疑:“向瓶中放石子,乌鸦就一定能喝到水吗?”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沉寂,随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了,问题的答案出现了许多:有的说乌鸦能喝到水,有的说乌鸦不能喝到水,有的说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学生一下子分成三派,每派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正确答案是:“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当瓶中的水不多时,即使相瓶中放石子,乌鸦也喝不到水。”这与传统的教学是不同的。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勇于大胆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既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的问题,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扼杀他们的创新火花,而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小心呵护他们的创新萌芽。
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活动,竞选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力求使活动活泼有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利用它们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事务,激发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5
[内容摘要]
在劳技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通过利用学生的求趣、求疑、求新和求动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乐学好学。
[关 键 词]
兴趣,设疑,猎奇,直观教学,表现欲,心理体验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技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劳技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一、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引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精彩的引入能起到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所以上课
—1—
一开始,教师应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如展示有创意的实物,巧妙提问,讲述生动有趣的实例等,把学生带入一个新奇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例如,教学花卉《扦插繁殖》一课,教师可先展示采用扦插的方法繁殖的盆栽花卉,如盛开的月季,含羞待放的菊花,婀娜多姿的迎春花,香气四溢的桂花,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扦插繁殖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教学《土壤》一课,上课一开始,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土壤?”“土壤为什么能生长作物?”“什么样的土壤最有利于作物生长?”此时学生疑问重重,产生“愿知其详”的急切心情。显然,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白”,或设疑,或激趣,无疑会使学生进入“受激发状态”,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二、介绍现代科技成果
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人类共有的天性。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周围世界特别是最新发生的事情,不但好奇,而且还怀有积极探索的欲望。根据学生这种求新猎奇的心理特点,教师有必要本着“知识点源于教材,具体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结合有关章节,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例如讲花卉无性繁殖时,可介绍“组织培养”、“克隆技术”等相关知识;讲营养元素时,可介绍无土栽培技术;讲光合作用时,可适当讲解温室栽培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意义;讲优良品种时,可介绍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太空育种等;讲地膜覆盖栽培时,可介绍“再生纤维共混膜”;讲浇水管理时,可介绍“节水灌溉”技术。事实上,每当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连最“淘气”的学生也会凝神静听,学习兴趣倍加浓厚。
三、使学习材料直观化
课本中的学习材料本身是有意义的,但往往比较抽象或一时不被感知,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学习材料直观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观察、思考、探索转化。
例如在上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有病斑的叶片和带有菌核的茎与角果标本,交待菌核病的症状,然后利用图表说明菌核病的危害,最后播放教学录像片,让学生了解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上述标本、图表和录像的使用,使学习材料实现了由静到动、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因而更能引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气氛。
又如上《插花》一课,在介绍插花材料时,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婉啭的鸟呜,潺潺的流水声,如同鸟儿在身边歌唱,溪水在身边流过,美丽的花草就生长在周围。在学习插花的形式时,教师将几种不同形式的插花摆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担当花店“营业员”角色,向顾客介绍、推销自己的“产品”。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争着对照实物描述插花的特点、风格。由于学生在学习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饶有风趣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结果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由此可见,恰当地使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投影、幻灯、录像等直观手段,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引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能使学生产生认真、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教师便抓住了学生,学生又抓住了教材,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竞赛活动
众所周知,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胜心理,所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可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水仙《切茎、上盆》一课,教师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剥鳞茎皮比赛,看谁剥得快,剥得干净;切茎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同桌竞赛”,让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切茎操作的规范、准确程度;进入“上盆固茎”阶段,教师则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竞赛”,即让学生对照上盆固茎的要求,对自己上盆固茎的操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判。上述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技术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活化了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充满着乐趣。
又如教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课,围绕着病虫防治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抢答竞赛。竞赛中同学们谁也不甘示弱,个个都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通过这种竞赛活动,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了,复杂的技术也变得容易掌握了。
五、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师应引导他们拿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加以运用,这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学习盆景制作技术后,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以大自然为课堂,组织学生到野外挖树桩,找石料。制作材料备好后,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盆景的设计与制作。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才能,制作出一盆盆造型奇特、极具观赏价值的盆景作
品。又如学习花卉施肥技术后,教师安排学生调查自家花卉的施肥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花卉施肥存在着种类单
一、用量不合理和施法不当等问题。于是,不少同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向家人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施肥效果。再如学完作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使用技术,教师及时让学生将这一实用新技术用于生产,指导、帮助本村油菜种植户培育油菜矮壮苗。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防止了“高脚苗”的产生,解决了一直存在于油菜育苗过程中的一大技术难题,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而这种心理体验会进一步使学生对劳技课的学习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有多种,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劳技知识趣味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去实践,并使之在学习、实践中体会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作者姓名:王洪贵、钱英俊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6
论文题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姓名:曾桂宝 联系电话:***
南 京 市 天 印 高 级 中 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南 京 市 天 印 高 级 中 学 曾 桂 宝
[摘要]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是生动有趣的,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会考,再加上教学不得法,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学科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就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试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问题情境 兴趣
信息技术课堂就好比一个大舞台,教师要成为导演,学生应该成为主角,师生共同合作,表演出精彩的节目。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地显示出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其次才考虑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试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还怕要学的知识学不好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激发学习学习的兴趣,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正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说的“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正是这个道理,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氛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同行交流一下。
1.从学生或人们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言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点明了本节的主旨,更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只有在学生有兴趣的条件下,学生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我常常从学生或人们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以前认为平淡无奇的现象中,找到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惊讶、迷惑的切入点。
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第二节“搜索引擎的使用”的教学中,课题的导入这个环节,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屏幕展示两个案例。第一个是,“你知道福娃的真正含义吗?”。学生回答的不具体。我想,我国是今年奥运会的主办国,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掌握一些关于奥运会的知识都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学生不能准确说出福娃的真正含义,对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紧接着,展示了第二个案例,“你知道蚊子有多少颗牙齿吗?”,学生立刻就小声议论起来了,都感到很诧异,蚊子难道还有牙齿?学生的思维都被吸引过来了。我紧接着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七嘴八舌,有的回答,“我们可以去上网搜索”。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我用幻灯片展示了本节课的课题“搜索引擎的使用”,并强调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被我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兴趣有,我还怕什么。此时此刻学生的心情就是想立刻上网了解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2、抓住契机,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课堂切入口
如果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就能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将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切入口。
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三单元第一节“探讨信息管理”的教学中,在讲到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对文件进行管理这个环节时,我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给学生听了一小段周杰伦的“借口.mp3”(剪辑过的);学生意犹未尽时,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这首歌曲的曲库(有好多好多歌曲),但一时很难找到这首歌(排除用查找的方法);问题1:同学们,你们感觉这个曲库乱不乱?要找一首歌难不难?问题2:那么,假如要给你去管理这些歌,你会怎么办?引出利用资源管理器以歌手为文件夹来对歌曲进行管理。此时此刻学生的心情就是想立刻尝试管理这些歌曲的方法,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顺利完成了任务。
3、利用精彩的活动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透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信息技术是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达到理想的效果。
笔者在 “网络安全”的教学中,开展了一个主题是“你的资源是怎么被我窃取的?” 活动。任务布置: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休闲一下,提提神。第一:上网找一幅你崇拜的明星照片,下载下来,收藏到D盘;第二:登录ftp素材库,打开今天的文件夹,下载一游戏,安装,玩一玩。学生一听说有的玩,积极性太高了。纪律也特好,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任务。在4分钟的时候,我做了一下调查:两个任务都完成的同学请举手。这时已有一大半的学生完成了(还有2分钟,继续完成任务),紧接着,关注有多少学生已被我控制了(凡是完成任务的学生,都中了冰河病毒,而中毒的电脑我都能控制)。原因是我在游戏软件上捆绑远程控制服务端软件。只要有学生安装了游戏,他的机器就中毒了。我随机抽取了几台机器,将学生下载的明星图片拷到我的电脑,记下了学生的姓名。紧接着我宣布时间到了。同学们,你们能跟我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明星吗?叫一两个回答。其实,我早就知道你们的答案了。我将从学生电脑窃取的明星照片打开,并一一指出了下载的学生姓名。学生感到很神奇,小声议论起来:老师怎么知道的?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知道你们的秘密的?下面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学生的讨论很激烈。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终于明白,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机器中毒了。这个毒来自于那个游戏文件,下载的所有内容对我来说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最后得出结论:在网络中没有绝对安全可言。所以,我们在使用电脑时,要注意安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一系列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方面,例子是很多的,只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多动脑筋,多查一些资料,每一章节都会有精彩的教学片断。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也需要我们注意的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问题要有方向性。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第三,问题要难易适度。所谓问题难易适度,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精彩在课堂,信息技术教学要紧紧抓住学科自身的特点,紧紧抓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出学科的特色。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是新课程追求的教育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情境与原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2]《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景相和谐的环境、气氛, 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 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 如讲故事、欣赏绘画、音像资料和即兴表演, 运用多媒体手段等, 只有灵活运用, 才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教唱歌曲《英雄凯歌》时, 学生伴着高亢的歌声踏进教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雄们凯旋归来的音像资料, 学生很快进入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状态, 激发演唱欲望, 避免教师的说教。可见, 让学生沐浴在创设的情境中, 对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是很重要的。
二、发挥个性特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教学是初中音乐的教学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变声期, 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 那么怎样激发他们的歌唱热情呢?先要准备相应的磁带音乐, 因为正确、优美的范唱可以引人入胜, 从而多听, 既可以感知, 也可以找出声音的位置。开始, 我让学生只使用耳朵仔细体会歌曲情绪意境, 视唱旋律时聆听音乐的伴奏, 对速度、力度、节拍再有具体的体会, 这是一个感知再体会、再理解的过程, 在唱歌时使用几遍“无声”的唱, 让学生感觉仿佛录音中的声音是自己发出来的,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运用激励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成功能给人自信, 成功能促人奋斗, 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 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 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 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 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 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四、利用现代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电脑。音乐课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极为重要, 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 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同一作曲家更多的作品, 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需要, 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搜集各类音乐作品, 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 可以有效拓展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
总之,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 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实践证明, 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 就不会出现灵感, 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 而且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 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精神才会丰富, 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摘要:要想使音乐课成为魅力四射的课,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主要办法,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在音乐课堂教学上,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创设情境;发挥个性特长;运用激励评价;利用现代媒体。
关键词:初中音乐,学习兴趣,经验
参考文献
[1]富凯宁.今日做教师.同心出版社, 2001.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融洽的師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作为英语教师尤其需要记住这一点。
首先,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永久魅力。特别是对于新的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初次接触,更是一次严峻考验。特别是英语学科,作为一门交际工具,必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向往、激动、恐惧、自卑等心理压力,并强烈渴望从教师的语言和言行中寻找答案和心理平衡。如果教师能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无助、恐惧、自卑等消极心理,并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积极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这就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否则,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黯然失色,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一系列麻烦。
其次,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正直无私的品德和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以及敬业的精神,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在工作中,对于学生的疑难,我总是不厌其烦帮助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学困生,我更是加以百倍的关心与呵护,使学生与我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我常常成了他们倾诉苦衷的对象,也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有了这养的师生关系做前提,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学习热情自然很高。
二、注重双向交流,变枯燥为生动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大多都是被动的,他们只是一味的接收和吸纳老师所灌输给他们的知识,缺少自己主动发掘知识的过程,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有双向交流,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学习效果会大于教师的单项传授,而且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而师生的双向交流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不足,在教学中积极地刺激和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比如说在进行口语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实现双向交流,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把语言交际融入到设计的游戏中,与学生共同进行有趣的学习活动从而很好地调动同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还比较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以实现逐渐促进课堂教学进步,达到变教为学的效果。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其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交际,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枯燥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例如,在学习:“How much is it/are they”这个与购物有关的巨型时,为了避开枯燥的数字练习,我结合了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小小购物节”的活动,让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服务员,老师和其他学生充当裁判,通过创设一个买卖东西的情景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的激情高涨,积极性大增,这样,他们从表演中提高了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既解决了难点,又使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这一句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对于教材每一课的内容,我都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因为学生乐于参与,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挥就会达到高潮,课堂气氛的活跃就会达到顶点,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这样的课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培养了学生交际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英语歌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它们不仅能用于有目的的语言训练,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其潜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语言学习的意识。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相对枯燥的记忆、背诵而言,学生更喜欢直观形象的语言,通过教唱英文歌曲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景结合,将音乐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而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所教英文歌曲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主要可教些朗朗上口、易学易记的儿歌。如:The names of seven days,Good morning,Are you sleeping? London Bridge等。既利于学生们学习知识点,又利于一些语法知识的掌握。
五、直观演示,现代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与保证,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是有形、有声、动画兼备的最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逼真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形象,往往如磁铁般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制作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影音、图片则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初一下What does she look like?这一单元时,我除了在网上下一些夸张的人物外表及学生熟知的明星外,还用上学生们的同学或老师的照片。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看着自己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课堂的屏幕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立刻关注起该如何来描述人物的外貌。
【参考文献】
[1]李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校园英语,2012(03)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推荐阅读: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5-18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16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09-06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0-06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08-27
浅析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08-10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