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共11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1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 ,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 思维就会异常活跃 , 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 , 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反之 , 就会导致学生在该门学科中学习动力的缺乏和动力水平降低。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的改革 ,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程标准中 , 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 , 实验形式多 , 实验要求多的特点。根据中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 ,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有关学习兴趣的理论 , 把实验教学作为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实验教学中 , 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的。.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 有利于放开学生的手、脚 ,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解放思想 , 更新观念 , 放开学生的手、脚 ,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 , 让学生去模仿 , 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 , 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 , 直至实验成功 , 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 , 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 , 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 ,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 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如: 在讲 “ 骨的成分 ”时 , 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①学生将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 , 待骨变灰白时 , 将灯移开 , 轻轻地敲骨 , 骨断了。②学生将大鱼的一根肋骨浸入盛有浓度为 15%的氯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 15分钟后 , 用镊子夹住肋骨 , 肋骨变软了。这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得知: 煅烧后的骨很脆 , 盐酸中浸过的骨很柔韧 , 说明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 , 既可激发学生的思维 ,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改革传统的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 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 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全由教师来准备 , 使学生对实验材料的来源不了解 , 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材料不珍惜 , 大手大脚 , 浪费很多 , 做实验也很随便;另外 , 不了解实验材料的来源 , 也很难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 , 我的做法是: 每次实验前 , 先介绍实验材料的采集和培养方法 , 然后才做实验 , 对一些简单的观察性实验 , 如: “观察植物的叶、茎、根 ”实验 , “ 观察植物的花 ”实验 , “ 观察分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异同 ”实验 , “观察松的枝条、针形叶和球果 ”实验等就让学生到校园、公园、菜市场、花店等处自行采集、观察 , 或由教师带学生采集 , 引导学生学习室外观察和记录;对于一些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的实验材料 , 如霉菌、酵母菌、洋葱根尖等 , 则组织部分学生参与管理。学生在采集和培养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新问题 , 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吸取新知识 , 又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全过程。.通过简单有趣的生物实验演示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理 ,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 不仅对演示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 , 更想亲自试试。我们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观察 , 多让学生动手 , 拓展他们的思维。如: 初一 《生物学 》第二册实验九 “ 观察蚯蚓的蠕动 ”中 ,学生通过实验知道蚯蚓体壁保持湿润是因为其依靠它来呼吸 , 气体必须溶解在粘液里才能进行气体交换。还可请学生进一步实验 , 如 “ 在干燥的纸上 , 蚯蚓很快就扭来扭去 ” , 通过实验让学生主动获取有关蚯蚓生活环境的知识。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 贯穿 “ 爱护动物 ”、“ 保护动物 ”的知识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通过实验演示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使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增强。实验课可以说是学生的乐园 , 但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 , 做 “学生实验 ”前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就让学生实验 , 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 同时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 , 学生实验前 , 老师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 然后才能实验。例如: 在 “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实验 , 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永久装片标本 , 我在实验时要求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标本进行观察 , 实验前由于没有对染液的配制和洋葱根尖的选取做充分的准备 , 结果制作的装片无法观察到细胞的分裂过程。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由此引发讨论 , 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应用实验导入新课 , 使学生产生疑惑 , 然后通过授课解决疑惑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 , 学生情绪高昂 , 精神健旺 , 注意力集中 ,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 根据欲讲内容 , 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 ,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探究实验“ 肉蛆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让学生 4人一组讨论蛆的由来 ,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 , 提出许许多多的假设 ,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本文中要求的实验步骤进行对照实验 ,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从而引入课题 , 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通过实验教学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 , 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 , 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 , 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 , 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 , 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 , 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1)做一些探索性实验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 “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 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 , 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 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 , 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 , 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 希望他们通过
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 , 在研究“ 消化 ”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 ,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 ①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③ 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④ 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⑤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 经过反复训练 ,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 ,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 , 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 ,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 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 , 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 ,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 , 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 , 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 , 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 , 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 学习“蝗虫 ”一节前 , 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 , 回家捉两只蝗虫 , 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 , 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 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 , 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上课时 , 我根据有关知识有理有节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 , 由于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学习, 因而他们更加投入 , 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 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也更深 , 通过这个实验 , 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 , 而且也记得牢 , 直到几年后 , 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 , 印象深刻。
生物教学中的各种演示实验 , 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 , 可以使学生感兴趣 ,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主动参与学习, 增加 “ 实用时间 ”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综上所述 , 在生物教学中 , 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 , 把 “ 外在 ”的信息 , 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 , 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 引人入胜 ,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 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 , 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和谐课堂,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 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死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谈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才能大胆想象, 敢于质疑, 自主探索, 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 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幅严肃的表情和严励的话语, 学生望而生危, 岂敢大胆质疑猜测呢?这样的氛围不但使课堂沉闷, 而且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套上了无形的枷锁。通过两种学习环境的对比, 我们清析地发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才是学生理想的课堂。以近视的形成为例, 讲到近视是因为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所以看不清楚。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视力形成要物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能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 既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怎么能成像呢, 怎么能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呢?经过思索之后, 我发现对于还没有学光学知识的学生来说, 这个问题提得十分精彩, 而这个问题难度很大, 学生又是难以回答的, 这时我乘机把前面讲视力的形成时做的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一下, 如果我把成像的塑料板往前移一下或者往后移一下, 塑料板上还是能成像的, 但是像很模糊。也就是说,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指清晰的像应该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而视网膜上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像。经过这样的解释, 大家对近视的形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提出的问题经过大家的交流合作后得以化解, 提问的学生不仅自己获得新知, 也使其他同学获得新知。很明显他是非常愉悦的, 从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初中生物学科包含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成、细胞的特点等, 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另外, 初中生好奇心强, 思维活跃, 动手欲强。学科特征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自然统一, 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先天之本, 但是这还需要教师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因此,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ppt展现动物细胞的结构, 采用动画形式播放植物生长过程, 演示花开过程等。通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 在学生回答, 教师纠正、补充的过程中, 学生将新学知识潜移默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极大地提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使课堂生动化、民主化、和谐化, 有力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初中生物教学激情无限。比如实验活动, 它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的主要活动形式, 它不但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再如, 校外教学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例, 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和池塘边寻找蚯蚓。通过寻找蚯蚓这一过程, 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由以上教学实例发现,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及大的推动作用。
三、以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 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是在小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教学设计必须得当, 各个环节的知识层次也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学生才能逐次深入, 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因此,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结合教程特点, 因材施教, 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此外, 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到极致, 彻底消除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不良认识, 教师应善于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如模拟、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等, 都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中来,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生物的奥秘,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及对自然界的认识,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忱。
四、以体验式实验桥梁, 加强学生与知识间的联系
初中生动手欲望强烈, 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生物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是由于大多实验都是由教师发起的, 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差异, 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实验内容, 而有些学生一知半解, 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理解。因此, 教师要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样, 实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课, 在这一课中, 笔者导入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道具:塑料软管、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前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会让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概念。
实验过程:
第一步,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 分别标号a、b;
第二步, 准备两个气球, 一个用嘴吹另一个用打气筒打, 可以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
第三步, 将用嘴吹的气球通过塑料管插入到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
第四步, 将用打气筒打的气球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
第五步, 对比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混, 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如此,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更加深了对该课的认识, 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知, 演示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学科的魅力, 使学生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应用能力, 从而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善于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 2010 (56)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激发;培养
参加工作以来,听到学生说得最多的是物理难学,不容易理解。课改后的教材更让学生摸不透。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也难教。但我认为,不管多难学,教师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质量就会提高。因为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一种人们认识某一事物后,乐于接触与参与有关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的倾向,是人们求知欲的原动力。再者初中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渴望,但缺乏浓度和持久性,因此教学中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以及学习与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如下较好的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成绩好的学生越学越好,越好越想学;而差的学生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其原因在于,成绩好的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对所学科目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艰苦的学习中能够品味出“苦”的背后所深藏的无穷乐趣,正是这种乐趣又激发他们能够自觉地动手、动脑、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反,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是“真难”、“没劲”,这是因为他们对物理根本不感兴趣,也更没体验过学习过程中那种“苦中有乐”的感觉,因而对学习只是应付了事,更谈不上动手、动脑了。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并不对物理感兴趣,只是在各种压力下被动的“勤奋”学习,也取得了好成绩,但这类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因而精神上会感到强大的压力,这样背着包袱学习不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由此教师应通过思想教育,通过对物理学家的生平、贡献的介绍,尤其是通过对一些为科学而献身的物理学家的介绍,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些趣闻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虽然是件很艰苦的事,但在艰辛的背后却深藏着无穷的乐趣,物理学也有着它自身的魅力之所在,只不过它较之一般事物是更为深刻的,不经历一番寒窗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的。正所谓:“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不经霜寒彻骨,何来梅花芳香”。同时还要通过对一些物理学家的发现及身边物理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卓越科学家的发现并不是高不可攀,物理学也不是深不可及的。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学中穿插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并引起学生思考:法拉第能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完的图书装订工成为恩格斯称赞为“到现在为止最伟大的电学家”。法拉第整整十年苦思冥想,设计了数百次实验从而发现这一定律的事实向同学们揭示了一个真理:“科学宝座人人可以攀登,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不懈的怒力”。从而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物理的动机,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形式 ,而课堂教学中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抓住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如讲“平面镜”一节时我讲起了“猴子捞月”的故事、讲“日食的形成”时插入“天狗吃月亮”的故事、讲“参照物”时插入“法国飞行员用手抓子弹”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耐人寻味,事实证明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生态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周围生态化的教学环境,达到声、情、色、形并茂,增强教学活动中的动感设计。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激起兴趣、促进理解、加强记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实验对兴趣的激发起着巨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实验具有惊奇性,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演示“煮不死的鱼”的实验,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水沸腾起来,而试管底部的鱼却自由自在地游动,看到如此奇特的现象,学生怎会不兴趣大增呢?再者,实验具有实用性,而“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苏霍姆林斯基)因而通过物理实验把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更能激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课时,利用学生常玩的红外线玩具做了几个实验:
(1)往装有清水的杯里滴入黑墨水,均匀散开,红外线从不同角度射入。
(2)向激光源上空喷空气清馨剂。
(3)用果冻制作固体,激光红外线从不同角度射入。
以上三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在均匀液体、气体、固体中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又如在研究液体的内部压强的问题时,由于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缺乏生活经验,更缺少实际感受。在教学中增加以下几个有趣的实验效果立竿见影:
(1)往塑料袋中住满水,看袋形状变化,让学生感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在塑料袋的不同部位扎三个小孔和同一高度处周围扎若干个小孔,然后观察从孔中喷出的水流的形状和射程。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新的物理教学要求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与生活之间是互相关联的,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生活中很多现象我们都会“视而不见”,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例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落日为什么是红色的?彩虹怎样形成的?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飘的?雷雨天气应如何预防雷击?煮熟的鸡蛋为什么放入凉水中浸过后容易剥壳等等。课堂上经常讨论一些接触社会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学生的学习就会比以前更轻松,更喜欢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爱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的形式, 使学生在好奇中动手和动脑学习,从中可真实、客观地发现自然现象和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利用考核、考试巩固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但在升学考试的引导下,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还都把考分看得非常重要,认为考分低了学习就差,考分高了学习就好,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掌握好测验和考试的难度,平时考试应让学生“跷跷脚”或“跳一跳”、“摘桃子”,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考试即让学生检验出学习中的不足,还要使多数同学通过较好成绩的取得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4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反应及其生物学功能的一门基础生命科学。①生物化学理论内容抽象,代谢反应复杂,历来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最难学的医学基础课之一。笔者认为要克服畏难情绪,首先要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绪论。怎样才能讲好绪论课?笔者经过多年生物化学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绪论课教学。
1 高度重视绪论教学,充分准备教学内容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等问题,导致部分教师认为绪论课很容易讲,学生自学也能看得懂,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一带而过。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绪论当作可有可无的内容,只是照本宣科,轻描淡写地介绍一番;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绪论课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泛,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 干脆“直奔主题”,直接进入具体章节的学习。这些易导致教师从教学上对绪论不够重视,其结果是学生学完了整门课程还不知道生物化学究竟是干什么的,以至于多年以后对生物化学的印象只剩下三羧酸循环了。
绪论对整门课程起着“统领全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教书育人于一体。想要把绪论讲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对整本教材、对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需要教师经过多年的专业积累,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统观教材,仔细钻研,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整本教材吃透。只有这样,绪论的讲解才能丰富、生动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揭开生物化学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并且有信心把这门课程学好。
2 层层推进,由浅入深,讲透生物化学概念
对生物化学来讲,概念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学完了生物化学课还不能理解生物化学到底是讲什么的。只有讲好“生物化学”的概念,才能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这门学科是怎样一门科学。讲清概念的标准,最主要是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与其他相关学科概念的联系。笔者讲解时先提出生物化学概念: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又称生命的化学。再以概念为出发点,先提出问题,如生物化学运用什么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研究对象是什么?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又是什么?生物化学是从什么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和我们已经学过解剖学和生物学及生理学研究的角度有什么不同?何为生命?为什么生物化学又称为生命的化学?再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解答,从多角度,多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剖析生物化学概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生物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一门科学。
3 结合生物化学发展史,讲解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
生物化学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按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是叙述生物化学阶段,主要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第二阶段是动态生物化学阶段,主要是研究各种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第三阶段是分子生物学时期,主要是研究基因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一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二是关于物质代谢与调控;三是基因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从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和学习内容来看,讲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就是学习生物化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其实就是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在讲解生物化学发展史的同时紧紧围绕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加入相关科学家的事迹介绍,以及对取得科学成就的趣闻、经过等,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避免了两部分内容分开重复介绍,比起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枯燥地叙述课本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阐明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明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认为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难学又难懂,自己以后从事的是基层医疗工作,对以后用处不大,久而久之产生了消极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介绍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第一,生物化学与其他基础医学的关系。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着手来研究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基础医学课程, 现代医学的很多科学研究都必须从分子水平着手,在此基础上逐渐了出现了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免疫化学、生物工程学等交叉学科,已经成了他们的“共同语言”。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65%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和40%的化学奖属于生物化学领域。②第二,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生物化学几乎与所有疾病的发生有关,生物化学为临床医学各学科从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如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大类代谢疾病就是物质代谢障碍为主因引起的。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以及很多酶缺乏而引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等都是由于分子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分子病”。生化药物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肽、蛋白质、酶与辅酶、多糖、脂质、核酸及其降解产物,不良反应极小,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生化检验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学过生物化学就会理解各项检验项目的原理,主要临床意义,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介绍和一些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们懂得将来要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学好生物化学这门基础课是必须的。
5 介绍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和其它基础课程相比,内容繁多,理论微观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点难于理解,是老师感觉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一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学好生化,介绍些学习方法是很必要的。生物化学学习方法很多,象目录法、列表法、图示法、纠错法和比喻法等。③如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可以通过图示法,记忆其代谢过程,通过列表法比较三条途径的代谢定位、起始物、重要的中间产物、终产物、关键反应、关键酶、能量变化、分支点以及调节因素。可以通过编顺口溜“亮借来一本淡色书”,记忆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通过学生入校军训时经常喊的口号“一、二、三、四”,记忆三羧酸循环的反应特点,即“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次脱羧,三个不可逆反应及其对应的三个关键酶,四次脱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拔,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会发现一些好的学习方法,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5
一节课能不能开好头,能不能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历史故事情节中,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不仅要将教材烂熟于胸,更要精心策划一个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出现的历史人物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融洽而不失活跃……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开好头。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历史图片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把握好图片的教学,尤其是历史漫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可以说,大量图片信息的输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现在,漫画较多地选入历史课本中,试卷也出现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因此,让学生认真体会漫画的立意,通过漫画了解真实的历史,既增加了生动性,又给枯燥的课堂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三、联系新旧,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兴趣为基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兴趣并不断探索。因此,教师在讲新课时,如果涉及到旧知识,应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在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时间、主要参战国、结果、影响,接着又及时切入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与第一世界大战又有那些异同?”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这样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情感教学,联系实际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具有丰富思想教育内容的文化课,历史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体验生命价值、体验人文精神的活动。因此,历史教育要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更要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要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爱国主义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对初中历史教材的研读,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进行演讲辩论、社会调查、历史知识竞赛等,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从而把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各方面历史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这样,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加以消化、创新,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会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创设一种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能起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之效。在21 世纪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必须的。它可以优化教学,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六、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激趣”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听课“快乐”,还在于能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使学生既真正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才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把好提问题和提好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问题设计作为激趣的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激发学习兴趣的生物教学反思 篇6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器官形象地、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7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十几岁的学生来说, 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处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 本来就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当在初中数学中遇到了不等式、方程组、函数、三角形、圆、球等知识时, 他们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好奇心, 比如:三角形为什么这么常见?同心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同心圆用圆规就那么容易画出来?怎么在空间中想象球体、锥体、柱体?等等。每接触到一种新的知识, 他们会自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并不等于兴趣, 要想学好自身不了解的知识, 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 还要有兴趣,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力, 才能集中注意力, 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因此,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创造自主学习环境
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 不仅需要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 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学习框架中, 产生学习兴趣, 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
首先, 教师要更新观念, 真正做到角色转换。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指导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 由原来的“师道尊严”向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 成为学生的伙伴, 让学生从对老师的敬畏变为对学习的兴趣。符凤红老师认为:“注重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 关注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教学活动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教学目标必须层次化, 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跟得上,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主、愉悦地学习, 对学习充满兴趣。”与之前的学习方法相比, 这种实践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在严厉的老师面前夭折, 学生将好奇的对象和新奇的想法开诚布公地讲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 而这些“新奇的想法”极有可能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关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激发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实现师生互动。老师也很喜欢这种形式, 这样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 而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提问被解答并被老师赞扬之后, 对当前的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而课堂效率会提高, 课堂教学也将更加完善。
二、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愉悦的教学氛围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改变自己严肃的教学风格, 活跃课堂上的教学气氛, 鼓励学生提问, 积极解答, 并可以举一些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实际体会到的例子, 形象生动地解释教科书中的晦涩字眼。
例如给学生讲解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相似, 以及三角形的全等等知识点时, 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于两个三角形的相似, 我们可以在黑板上将它们相应的顶点 (用实线或虚线) 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多面体, 提问:“两个相似三角形通过加一些线条还可以变成别的图形吗?”诸如此类。当学生突然由复杂的相似证明转移到用相似三角形构建别的图形的时候, 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 可以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 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塑造学生成功感
一方面, 要不吝褒奖。老师不能吝惜对学生们的褒奖, 对学生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 要加以肯定和鼓励, 希望他们继续保持。比如, 在学生作业方面, 对于学生们做得不对的地方, 我们不能片面地只评判其正确率的高低, 更应该看到其中积极的方面, 如字迹工整等, 鼓励其他同学向该同学学习, 勉励学生继续保持好的方面。然而, 对于出错的部分, 我们要使其认识到作业出错的原因和错误的严重性。通过不吝惜褒奖, 鼓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进行更多的学习创新的探索。
另一方面, 要注意分寸的把握。充分塑造学生的成功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但我们鼓励学生、褒奖学生仍然要注意把握尺寸。对于不同的学生, 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分别进行不同的引导。例如, 有些学生需要的鼓励多一些, 有些学生则需要比较严格的督促, 但是对于鼓励, 所有的学生都会感到老师的关怀、老师的激励和自己的成功。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从而督促学生更好地发挥在学习中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以褒奖为主, 激发他们的成功感。这样, 学生也才会更有自信, 对学习才更有兴趣, 从而树立创新精神。
总之, 从兴趣入手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于伟民.谈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3 (2) :24.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8
一、运用情感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良好的情感表达和运用,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对事物的态度。初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独特的个性、态度、爱好等等,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情感,才能尊重老师,信任老师,才能把老师看作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与期望,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顺利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根据初中课本中入选的内容,我们可以适当地融入情感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充满爱,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认识自我,重新塑造自我。
一位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定然会受到学生的尊崇,但是如果这个教师高高在上,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和距离感,即便他有再多的才华,也无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要贴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如我班里有一些学生,平时上课比较顽皮,虽然教师在台上讲,可是他们就是不能安静下来,虽然不怎么捣乱,但是也不会认真学习。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他们虽然顽皮,可是本质都不坏,因此在课下时间,我经常找他们聊天谈话。这些谈话并不是教条式的规劝,而是以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他们把我当作最知心、最可爱的朋友。我并没有对他们的顽皮加以呵斥,而是说:“以前老师在上学的时候,也很顽皮……”学生都觉得很有趣,想不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因此就愿意和教师亲近。这个时候我就对他们扬长避短地进行鼓励,并暗示他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心里自然就会憋着一股劲儿,把教师的鼓励当作前进的动力,当作激励和鞭策。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由对老师的亲近而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充分运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严谨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以形象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广大教师要非常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力求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十字花科”植物时,我提前采集了许多白菜花,然后在上课时分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从而引出新课的讲授。形象的实验导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关注的是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而探索性实验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我们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时,我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提出设想,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验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探索性实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注重课外实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除了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外,还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一些简单的观察性实验,如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我向学生简单地加以介绍,然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采集相关材料,做好课外的观察与记录。这样使封闭的实验走向开放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长进。”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以释疑终结。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潜伏状态顺利地过渡到活跃状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参与探究学习,这样教学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如在讲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如下问题:萝卜放的时间长了里面的部分就会变空;苹果等水果放的时间长了水分会流失,吃起来就不那么香甜了,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所提到的这些生活现象学生较为熟悉,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高度集中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探索以解决心中的疑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9
六石高中:杜华萍
【关键词】课堂引入,学生,兴趣、自觉性、高效
生物学科对理科班学生来说因为要高考,由此产生的压力转化的动力作用不容忽视。而文科班的学生却不用高考而缺乏这方面的动力作用,对生物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非常欠缺,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章节和理论性强的章节,课堂内许多学生总是悄悄地干别的事情,或迫于老师的严厉装模作样的听课,实质上是在天马行空的想些别的事情,对老师上课的提问总是一问三不知。这样的课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互动,上完课后总是充满失败感和对学生学业的担心。应该在课堂上多化功夫来吸引学生,其中侧重于课堂引入的改进和应用。
一、课堂引入的意义及目的
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变得“心求通,口欲言”。创设这种情境的办法很多,主要是一个“疑”字,学生有疑之后便要“求通欲言了”。那么怎样才能紧紧攥住学生的心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上去精心的设计与创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发展个性品质的主渠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参与求知活动的向导。欲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求知状态,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就需要为他们造成一个浓浓的求知气氛。课堂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启动阶段。巧妙引入课题,设计好“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从而乐于思考,积极主动地探讨,自始自终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引入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引入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二.课堂引入的原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之有法方能导之有效。行之有效的引入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为了保证引入的有效性,在选择和设计引入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1)引入设计要从实际出发,突出科学性
引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引人,尽管生动、精彩,也只能是哗众取宠,不足为取。(2)引入设计要立足整体,突出教学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引入,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引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开始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重要的部分(3)引入手段要丰富多彩,突出趣味性
课堂的有效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开始,良好的教学导语不仅能先声夺人,磁石般地吸引学生,而且能为学好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给课堂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幸福地主动地学习,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万事贵乎始”,就像听评书,越是说到关键之处,说书人总是会戛然而止,让你欲罢不能,同样,充满情趣的引人,能变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生动,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如沐春风,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动机,使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状态。
尤其文科班的生物教师在上课时有必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兴趣的激发。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中,我发现最无效的就是那些枯燥无味,长篇大论的说教,你一开口,学生就转移了注意力,堵上了耳朵,根本听不进去,有时他们说得比你还全面。我发现,每当我要调节气氛给学生讲故事时,所有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听,不管是那些听课习惯好的还是不好的学生听得都很认真。所以我经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下面是我在几堂课内的故事引入。
案例一:第一册绪论课第一个知识点是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我的故事引入是:“有一国家的一位富翁年富力强,事业蒸蒸日上,家族也聚集了惊人的财富。但不幸的是在一次日常体检被查出患了肝癌,他非常乐观和坚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但由于当时医疗水平的限制,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只剩下肝脏移植的途径了,移植需要肝源,经过多方寻找和匹配,却发现一位失去任何知觉的植物人的肝合适。这位病人自己不能作出决定,富翁家人使了大量的钱给那位病人家属,他们同意了,但主刀医生却不敢动手,认为摘除了那位植物人的肝脏,自己就成了谋杀者,要负法律责任的。大家都劝说他,植物人已失去了任何知觉应该可看成没有生命的死人了。但另外一些权威人士认为植物人尽管失去了知觉,但他的脑的一部分功能是正常的,生命体征是有的,有呼吸,心跳,消化吸收等,还不能把他当成是死人。他们国家当时还没有一部法律说明判断死亡的依据,谁也不敢自作主张。许多医生和权威人士参与了讨论到底看样算死亡。最后统一认定是一个人只要有一部分细胞有生命就应试享有生命权,任何人不能随意剥夺。并被载入法律。那位富翁再有钱,在生命面前大家都是公平的,很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在他还能说话的时候,他希望研究所能长期保荐和研究致他于死地的肝癌细胞,他会赞助一大笔钱给该研究所的。在他死后没几年,税务部门找到他的子女说他们漏交了一大笔遗产税。应该补交这笔税收,但他的子女说:我们父亲从没离开过他们,按照他们国家的法律,他们的父亲没有死,他们也不存在交不交遗产税的问题,税务人员被他们说的哑口无言。”讲完这个故事大家思考讨论一下什么叫做生命,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定义涉及到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尊重生命?针对我的提问大家自然而然的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思考,对后面生命的基本特征认识就能容易理解了,比起一点一点的讲解有趣多了。
案例二:第二册遗传规律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这一节难度较大的章节,我用这样一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邓肯是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对萧伯纳慕名已久,终于一次偶遇,邓肯不顾女人的矜持主动跟萧伯纳说:如果我们两人结婚,我们的孩子将会有你的头脑和我的身材,那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年龄差距较大的萧伯纳婉言相拒说:尊敬的女士,那也不一定,我们的孩子也可能是我的身材和你的大脑的组合,那就非常糟糕了。”学生听了都哈哈大笑,为萧伯纳的机智喝彩,我就顺势问学生萧伯纳说的这种可能性有吗?有多大的可能?能预测吗?实际上每位母亲在怀孕生你们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愿望,希望孩子能集中两个人的优点。至少是健康聪明的,没有先天性疾病。现在医学上可以预测遗传病的风险,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10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课,缺乏对地理知识的认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利用绪言课生动具体地揭示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能激发求知欲唤起兴趣。绪言课上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自己的家吗?认识你的妈妈吗?……”我明知故问,使课堂里响起了阵阵笑声。然后,我话锋一转,严肃认真地指着地图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妈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同学们,你们认识她吗?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人口?有哪些名山大川、农产、矿产?从今天起,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畅游我们的国家,去认识我们的祖国妈妈。”这样一讲,同学们豁然开朗,热爱祖国、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油然而生。在这个基础上,再用图片、幻灯等形象材料给学生介绍地理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启发他们联系实际讨论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从最熟悉的春游、秋游,衣食住行一直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卫星上天中明白了这些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具体地感受到地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学习地理是切身的需要,能萌发出学好地理的愿望。
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间接兴趣的培养不是凭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根据材料内容,经常地具体地自然地进行渗透和强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在动力,培养稳定的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我顺应学生的心理,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兴趣的效能。
竞赛内容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课堂纪律(包括课前准备、认真听讲);二是课堂学习(包括回答问题、课堂作业)。竞赛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凡违反纪律或作业不认真者,酌情扣分;答题正确、课堂作业符合要求者,分别加分。一课一赛当堂公布、记录,评出优胜者,学期结束总评出最后的优胜者。这种具有强烈激励性、持久性、制约性的“马拉松”竞赛,给学生提供了竞争的天地,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求知、守纪的内驱力。每当上地理课时,为了课前准备能得满分,同学们相互提醒,超前准备。铃声一响,学生一个个成为紧张、兴奋的参赛者,课堂成为赛纪律、赛学习、竞争角逐的游戏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集体的荣誉、答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同伴的赞赏、老师的表扬,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各项竞赛,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展综合竞赛,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认真把握教材,艺术地做好竞赛和新授知识的组织工作,不断变换竞赛的形式,想方设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施展才华、认识自我的机会。严要求,善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及时评价、强化,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竞赛过程和结果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设问启思提高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浅显,如果学生认知障碍小就难以引起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认识兴趣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教学《黄河》一课,在学生了解了黄河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特点后提问:历史上黄河成灾的祸根在哪里?祸害在什么地方?根治黄河的关键在哪里?假如你是水利工程师应该怎样综合治理?请各位“工程师”提出新的设想,拿出高见。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在教学中,我还常利用直观教具、联系旧知、提出矛盾、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四、动手实践培养兴趣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教学《辨方向测距离》一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太阳、树桩年轮及一些景物的特征来测定学校的方向,并用步测法测出操场的长和宽。学生个个积极踊跃,乐此不疲。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测定的实地方向与指南针相符时,测量的距离与卷尺相差不多时,显得异常兴奋,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再如讲《地球仪》一课,让学生用陀螺、钱币、乒乓球演示地轴的形成并把学生带到操场,利用竿子在日光阴影下测定出学校所在地的经线……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和形成。
五、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兴趣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去感知去体验,触景生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一般采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述,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念中的环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趣。采用色彩鲜明的挂图、画片、图表等再现地理课内容或者运用幻灯、录音的播放使学生心旷神怡。例如《泰山和山东半岛》一课创设的旅游情境:课前,我绘制了泰山名胜和山东风光的幻灯片,录下了列车奔驰的轰鸣声。课堂上,我打开录音机,那熟悉的火车汽笛声、节奏明快的车轮声立刻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随着磁带的转动,幻灯的放映,我首先进入角色,以列车员的口吻开始教学:听,汽笛长鸣,列车飞奔,我们的旅行生活开始了。各位旅客,本次列车是由南京开往北京方面去的66次特别快车。现在,列车正沿着京沪线向山东大地行驰……教室成了“车厢”,学生成了“旅客”。角色的变换,情境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和强化。他们兴致勃勃、入情入境地跟着老师一块儿“登泰山”、“逛泉城”、“畅游山东半岛”,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六、常教常新发展兴趣
儿童的兴趣常常是无意识、不稳定的,根据学生兴趣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师需要常教常新。选择生动的事例充实教学内容,适当变换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不断输入妙趣横生的语言,使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对地理课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稳定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要常新。地理教材是相对稳定的,而地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是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配合教材,把祖国发展变化的新信息和新成就不断地充实到教材中去,使教学内容具有新意。如:“目前,钢都鞍山一年的钢产量相当于1949年全年产量的50倍;大庆一天的原油产量比1949年全国一年的产量还多3。1万吨;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全球‘一号工程’。”祖国的这些伟大成就,具体生动,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要常新。长时间地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兴趣减退,降低学习效果。求新图变,有意识地追求新法的新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教学中,我常采用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分析比较法、质疑法、诗歌谜语游戏法,并注意不同的教法相互配合,互相渗透,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手段要常新。地图是地理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用一张中国地图教遍“中国”,日久天长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我把地图翻新,制作成活动多用的拼板图,使死图变“活图”,并充分运用地理挂图和模型、实物,地理图片、图表、幻灯片和教学磁带等多种直观、新颖的教具,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打算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地理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制作“政区拼板图”、“地理扑克”、“地理棋”,收集“中国之最”和“山水名胜”等,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意见,仅供参考。
一、初中教学模式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对抗竞赛”等方法,通过设计场景,以新颖的形式刺激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化为学生自身的动力,主动地进行学习。比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十五章“概率”这一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投硬币的实验,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进而得出概率的一般特征,并且在生活中能够举一反三,进行一般性的推理,真正地实现学有所用。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今形势下,各个学校都在致力于素质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展素质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增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概念讲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对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回忆让学生掌握根据交点个数判断出相离、相切的这一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作出判断。再比如,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与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相比,让学生得出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最高次是一次的不等式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刘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0.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推荐阅读: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12-13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2-10
初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12-17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07-2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报告12-11
培养学习兴趣生物教学11-17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10-25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5-18
生物学习兴趣培养07-05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