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2024-10-25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精选12篇)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1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想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尝试。

1.穿插适当游戏,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学习活动,它体现的是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比如收集和整理材料、表达交流、分工合作、表演及应变等能力,当然还有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在活动结束之际,也一定要给学生的表现一个中肯的评价。

“血流的管道—血管”是苏科版初中生物里面的内容,这节课中穿插着一个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可能会侧重于实验观察,而忽视另一个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但这两者是并重的,不能忽律任何一方。因此我决定用角色扮演—“猜猜我是谁”来巩固和深化。

在学习完“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等有关知识后,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张卡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心脏),请四位同学上前,每人随机摸一张,根据摸到的卡片确定自己的角色。先由扮演心脏的同学开始“: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我是核心人物,和自己的拳头一般大,住在人体的这里(他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偏左处),大家猜猜我是谁?“”心脏!”(此时,学生的兴趣空前的高涨,气氛热烈)对了!然后,由这个同学将卡片(心脏)贴在黑板上,退到一边。接着,其他三个角色依次进行。当然,这些角色在描述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学举手补充,或者由我适当加以点评。

角色扮演不仅能巩固知识、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兴趣,挖掘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效果。

2.利用生物实验,探究生活窍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等学生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先由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哪些条件可能影响水果的保鲜;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苹果在下列三种情况下的保鲜效果: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设计成表格,观察实验后再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学生亲自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教师应予以重视。

3.进行合作学习,达到知识共享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所以他们的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学校上学期开展的生本教育学习,就非常适合生物课堂。通过分组,让学生互相说出理由,不仅会使问题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意见由不统一走向统一,或者走向多元并存,这不仅是一个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小组合作、多方对话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比如:克隆技术的应用,应该在什么范围内,才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负面作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价格高的药物,其疗效一定比价格低的药物好吗?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小组合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4.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正意义。

比如在讲述环境保护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2008年1月1日起,南京实施了《南京市装饰装修管理条例》,条例中禁止阳台上安装洗衣机,禁止将生活污水排入雨水管道,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接着让他们经历一次生物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安放洗衣机尽可能距水源、电源、排污管道近些,如果阳台上,很可能污水直接进入雨水系统,因为城市中间的下水系统是雨污分离的—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生活污水要通过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以后,才能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而雨水系统是直接进入到水系之中的。很多市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到雨水系统之中,必然会造成我们整个大环境的污染……”以上这些,学生都亲眼可看到、亲耳听到。亲身体会的生活化的知识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运动着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具有差异性和难以预知性,教师要尽力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的兴趣在哪里,知道他们的困惑是什么,利用教材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还能充分利用音、像、影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小结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为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兴趣,生物实验,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2

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与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成的。生物在初中不是考试科目,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片面认识,认为这是一门副科。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生物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一、运用情感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良好的情感表达和运用,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对事物的态度。初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独特的个性、态度、爱好等等,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情感,才能尊重老师,信任老师,才能把老师看作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与期望,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顺利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根据初中课本中入选的内容,我们可以适当地融入情感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充满爱,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认识自我,重新塑造自我。

一位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定然会受到学生的尊崇,但是如果这个教师高高在上,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和距离感,即便他有再多的才华,也无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要贴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如我班里有一些学生,平时上课比较顽皮,虽然教师在台上讲,可是他们就是不能安静下来,虽然不怎么捣乱,但是也不会认真学习。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他们虽然顽皮,可是本质都不坏,因此在课下时间,我经常找他们聊天谈话。这些谈话并不是教条式的规劝,而是以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他们把我当作最知心、最可爱的朋友。我并没有对他们的顽皮加以呵斥,而是说:“以前老师在上学的时候,也很顽皮„„”学生都觉得很有趣,想不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因此就愿意和教师亲近。这个时候我就对他们扬长避短地进行鼓励,并暗示他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心里自然就会憋着一股劲儿,把教师的鼓励当作前进的动力,当作激励和鞭策。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由对老师的亲近而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充分运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严谨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以形象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广大教师要非常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力求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十字花科”植物时,我提前采集了许多白菜花,然后在上课时分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从而引出新课的讲授。形象的实验导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关注的是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而探索性实验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我们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时,我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提出设想,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验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探索性实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注重课外实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除了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外,还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一些简单的观察性实验,如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我向学生简单地加以介绍,然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采集相关材料,做好课外的观察与记录。这样使封闭的实验走向开放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长进。”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以释疑终结。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潜伏状态顺利地过渡到活跃状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参与探究学习,这样教学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如在讲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如下问题:萝卜放的时间长了里面的部分就会变空;苹果等水果放的时间长了水分会流失,吃起来就不那么香甜了,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所提到的这些生活现象学生较为熟悉,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高度集中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探索以解决心中的疑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 ; 兴趣 ; 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96-01

生物学科在自然学科中极具趣味性,特别对于求知欲强烈的中学生来讲,这种趣味性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很多老师不断尝试和探索,但迫于中学阶段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的现状,这种尝试总归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反而在愈演愈烈的各种考试面前成为一种默许。可是进入高中以后生物又是一门主要的学科,在初中阶段掌握扎实的生物知识对学生的成长作用非同一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导”得有方,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构建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更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更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性。

生物课上利用各种模型、标本、挂图等,指导并鼓励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学生经过一个适应过程,逐渐由不情愿、被动参与,转变为积极主动都愿做“小老师”,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生物是一门探究课,有很多活动和实验。如“鉴定种子的成分”实验,需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独立完成,学生津津有味的操作,既调动学生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生物又是一门生命科学,有很多有趣的值得探讨的东西。如“输血”中引入“输血的历史”提出少数伤员很快恢复了健康,但大多数伤员却因输血加速了死亡。为什么?把解惑时间充分给学生,再根据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引导他们得出什么是血型,怎样输血。学生独到的见解,充分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加强课堂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通过课堂把理论性的知识与术语传授给学生,但教材中又有许多问题让学生亲手去实践、探究、学习和巩固。演示实验一般操作简单,完成速度较快,现象直观,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學习《反射弧》时,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教师应在讲台上与学生演示,在实验中当看到小腿突然弹起时,虽然可能引起下面学生的大笑,但这样已经达到了授课的目的。接着进行本课其他环节的教学自然轻松了许多。

2.加强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生物课中又一类实验问题,它用的时间较长,又要人人参与,每个人都要动手操作、观察、绘图,有些实验需要用一堂课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如在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中,我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然后将打在培养皿中的鸡卵让学生观察,并绘制图形,特别注意胚盘所在的位置。有的鸡卵找不到胚盘所在的位置,但从培养皿底下可以观察到胚盘。这样的观察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到观察仔细、制图准确却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功夫,有时需要多人的配合,才能对鸡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学习需要每个同学的参与,大家兴趣很浓,效果很好。

三、利用口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某些复杂的知识点和章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总结自编一些口诀以便学生掌握记忆。例如学习完《心脏》一课时,我用6个2概括教材主要内容:一是两种血液,即动脉血和静脉血;二是两种血管,即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三是两个心房,即左心房、右心房;四是两个心室,即左心室、右心室;五是两条循环路线,即体循环路线和肺循环路线;六是两次气体交换,即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编成的口诀为“一个心脏四个腔,体肺两路血流忙,体动流动静流静,肺动流静静流动”。 意思是说,在以心脏为中心的血液循环中,有肺循环路线和体循环路线;在体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这样将一个血液循环图活生生的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对生物课的浓厚兴趣,并且毫不费力的掌握了本节中的知识。

四、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特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生物教学中,有时需要利用与课堂有关系的文学名句、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学科间知识互补,又能赋予自然科学课程以文学艺术的氛围,并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有利。如讲到苔藓时,我结合语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既交待了苔藓的生活环境,同时又鞭策同学向苔藓一样顽强拼博。如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明分解者的作用。讲鸟的飞行和发育时,引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把鸟在求偶时节的迁徙、筑巢等行为活脱脱地反映出来。这些优美的诗句,构思轻巧,哲理丰富,比喻恰当,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总之,初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兴趣密切关系,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我认为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学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教学的方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艺术过程,通过新课程的革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提升学习的兴趣,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忠等:《生物课程标准解读》,101页,2002年6月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兴趣,才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就能积极主动探究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就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初中生物成绩的提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严肃而紧张的课堂,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课堂“活”起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初中生物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应报以微笑,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这样对于教师的评价以及指导,学生也加愿意接受。所以由此可知,和谐民族的课堂,才能学生喜欢的课堂,更是理想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认识生物》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节课通常是初中生物第一堂课,而在这之前,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有关生物的知识,而且也可能是生物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所以对于第一堂课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什么是生物?”,教师就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生物?,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得课堂氛围轻松起来,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生物,然后可以收集一些图片,让小组讨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说出理由?,并比一比哪个小组,说的准确,且理由足够充分,对于获胜的小组,教师应给与奖励。这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喜欢上了生物。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并且逐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的顺利。初中生物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具有两点特性,一点为较强的趣味性,另一点为较强的可视性,再加上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动手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辅助。所以例如学习《植株的生长》、《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等课程,教师就可以利用ppt,以动画的形式演示植物是怎么生长,动物是怎样进行分裂,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另一方面能够将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除此以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地位,促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民主,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很多种,例如实验活动作为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满足学生动手欲望,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还巩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再如实践活动也基本教学形式之一,例如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森林中寻找,观察鸟的运动,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总结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由此可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

三、加强初中生物的体验式教学

有关初中生物的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教师若只是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样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产生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初中生物教学内容。虽然目前一些教师采用了生物实验方法,但是大多是由教师来构建,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了解,所以造成一些对实验内容理解的不够透彻,甚至一些根本不了解。所以应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师事先让学生预习有关内容,并将实验过程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收集相关的实验道具,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指导学生,让学生做好实验。通过学生亲自进行体验,对所学的知识,印象将会更加的深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学习了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并且还应加强初中生物的体验式教学,以此加强初中生物教学,进而达到良好的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兴江.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0,07:164.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篇5

一、上好绪言课

绪言课是初中学生接触生物理论知识的第一堂课,绪言课的成败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而绪言课不能照本宣科、随便带过。而应给学生多介绍一些最新的、有趣的生物事例。内容必须丰富、详实。例如: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大自然中有趣的生物现象等。这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收集资料,有所积累,才能举出生动、有趣、鲜活的例子;另外教师应多用一些轻松活泼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注意情感的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为今后师生的教学交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来看,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另一方面,生物学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因此,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视、VCD、因特网、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做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活动中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述膝跳反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用实践来检验了理论的知识。又如在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经过此活动后,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马上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四、创设好问题的情景

(一)利用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好问题情景是学生理解和感受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利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从思考。在提问前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材料作为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身体的感触与体验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新的知识发生矛盾。此时,学生会惊讶万分,形成强烈的期待感,急于探究,寻求矛盾的症结,给予解决。例:人体的免疫一节中的“免疫”。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但都为传统概念,即“免疫是人体对某种传染病所具有的抵抗力,且对人体都有利。”而且能举出实例:患过天花病愈后不再患此病;猩红热病患者愈后不再患此病;注射某种预防针不患其病;流行型感冒时,某人不患,说明此人免疫力强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不直接讲授“免疫”的现代概念,而是设问:免疫力愈强对人体愈好吗?(学生是肯定的)。然后举花粉过敏例(实际为免疫症),这些人对花粉的免疫力比一般人强,而实际生理现象如何?有利吗?花粉过敏症是传染病吗?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矛盾——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巧用诗词、成语、俗语,提高兴趣。

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这样学生释然,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设疑要有趣方为巧问,设疑要有度方为善问。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最能提高学习兴趣。

五、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例如,体育课长跑时,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结合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等这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特别关注,另外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教学活动,故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创造学生实验的资源和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对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

以前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是用来激励受挫者的名言。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经常的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的损伤的。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学上应用“成功乃成功之母”。对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将会激励学生去尝试获得更大的成功。例如我在课堂上给一个平时不太专心听讲的学生的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发觉上一节课他认真听讲),他起来答对了。我非常高兴的表扬了他,结果该生以后听课一直很认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激发学生兴趣还应注意学生的情感迁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尊重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使学生从趣学向爱学、志学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基础性理科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思维活跃等特点,利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生物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阐述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用来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生物学不仅与我产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密切相联。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到有关食物的保存时,可能举例把食物进行低温保存、真空保存,而新鲜的瓜果则要进行风干腌制操作,从而让同学们明白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抑制食物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止食物变质的基本生物原理,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有效提升学生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一)学会课堂教学艺术,鼓励学生挖掘生物的奥秘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而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巧妙的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

1.巧设疑问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的结合生活中实际,进行巧设疑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到“反射与反射的类型”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制作成动画,虽然我们对这个成语都比较熟悉,便是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生物课堂上,通过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对故事中“为什么士兵在听到有梅林时,就不会再口渴了呢?”感到好奇,在进行讨论之后,与老师一同去探究课本中的内容,以此来寻找答案。通过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境化创设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通过巧设情境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免疫与计划免疫》相关内容时,通过讲解自己打防预针的亲身经历与同学们进行对话,并向同学们询问,学生们打的是什么预防针,是否有预防接种证,同时给同学生展示出预防接种证。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导入,使得生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把学生带入到生物教学中。

(二)学会分化知识难点,寓教于乐

老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相关特点,把教学中的难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解,通过把生物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寓教于乐的教学,能够更加激发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叶的结构》知识点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落叶总是背朝天呢?”让学生先带着这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根据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引出有关叶子的结构,并根据叶子的结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把生物知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同时还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的教学往往离不开实验,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物实验课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可能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于自己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来提升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

为了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除了要把握好有效的课堂时间之外,还要利用好学生的课堂业余时间,来设计一些趣味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与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在夏秋之季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生物视野,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一种提高。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教学活动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营造出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形式被经常采用,由于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结合的基础理念与实验技能,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念知识与实验课程同样重要,而分组讨论的形式则能够很好的兼顾到这两方面,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优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最后经组员对相关知识讨论后由组长进行陈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助于能力的提升。

对于生物实验的教学,则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关的实验内容,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现场生物实验的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起到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实验操作结束后,由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方式以及流程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生物实验根据学生兴趣而制定内容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实验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不断探索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监督的角色,当然,对于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具体学习过程中了解教学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难易以及进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有关生物进化论时,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鼓励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方面知识的拓展,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堂,并且相关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相关生物知识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参与性,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与现实生活,精心设计每一堂生物教学课,并过自我学习、自我思索、自我研究来达到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学周刊,2014(17)

[2]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

[3]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李红侠.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5]杨宝印.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7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鼓励表扬赞赏识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为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热心教好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才能认真学习。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基础上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要教师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如果经常对学生不是满腔热情,平等待人,而是出言不逊,动则训斥,别说差生噤口难言,敬而远之,就是好学生也难以接受,不敢冒昧,这样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我在迎接每一届新生的第一节课时就说:“我是老师,是给你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你们是接受教育的,但咱们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在我脑海中从没有坏学生这个概念,只是掌握知识的灵活程度和掌握知识的多少及牢靠程度不同,所以学习好的学生不要骄傲,学习差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因为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读书多不一定是人才”等等这样的话语。学习差的学生听了后很感动,因为他们多数情况下是受歧视的对象,当我这样说要把他们平等看待时,他们的内心可想而知,另外主动听取学生的见解,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也不能当面斥责他,也要鼓励他敢于发言的精神,所以凡是学生给我提的意见我都认真的做了分析,能改的马上就改,不容易做到的也做了详细的解释,凡是学生委托我的工作,哪怕事情很小,也是严肃对待,有时课堂上提问学生,个别的学生很胆小,我会面带微笑,用关切和鼓励的语气,对他说,你肯定能回答这个问题,然后边鼓励边提示,最后他终于把问题回答了,紧接着我就用赏识的方法赞赏他,或者轻轻的拍他的肩,用肢体语言肯定他的能力,慢慢的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生物课的乐趣。

二、明确学习目的,与教材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应该明确学习目的,然后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初中低年级学生,大多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知觉兴趣,学生易于被客观事物的好奇性所吸引,喜欢鲜明生动、有趣的生物,具有好奇心理,年龄越小,这种表现越明显,他们易于满足表面现象的观察,缺乏探索这种现象产生原因的精神,所以表现为学习兴趣的不稳定性和不持久性。兴趣易于引起,兴趣也易于消失,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对鲜明的标本模型、活的动植物感兴趣,根据这种情况,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和小动物、昆虫和一些植物以及标本模型进行接触,然后让他们观察,认识,并且探索研究他们的习性,这样结合教材很容易就会使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学生逐步注意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对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逐步产生兴趣,他们不仅要了解如何引起和改变某种自然现象,而且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所以根据这些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设计教学程序,如在讲授“受精和果实种子的形成”一节课时,我配合挂图模型和实物的演示,设计如下问题:(1)花是怎么样发育而来的?(2)什么叫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3)雌蕊成熟后柱头上有什么现象产生?(4)胚珠有哪些结构?(5)两个精子进入胚珠后起什么作用?(6)受精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连续设置疑问,使学生随着我的设疑的线索积极思考,去攻克各个知识疑问,这样的教学方法我经常使用,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是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方面体现受于渔而不受于渔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教学上不但要打开知识的大门,引导学生升堂入室,还应当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把掌握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就有可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学生学习的依赖性非常强,怎样才能指导好学生掌握知识,我也想了很多方法,首先我对每节课内容都从多方面创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验,去亲自动手做,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加了更深的印象,如果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时,他会主动问我,这时我不急于把答案告诉他,而是举出恰当的例子反问他,如果还理解不开,我继续举例,直到他最后讲“原来是这样”,最终他自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我始终是抱着“受于鱼而不受于渔”的理念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本领,使学生能适应千变万化的需要。

总之,只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景,一切为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而创立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摘要:在初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笔者在长期生物课教学中, 结合生物课的教学实际, 总结出了几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见解;通过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与教材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8

一、游戏激趣

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竞猜、拼图、角色扮演等游戏。寓知识于游戏中, 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气氛好, 同学们踊跃参加, 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制作激趣

俗话说:心灵手巧。目的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 提高环境意识。首先, 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 吸引学生兴趣, 再利用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设计方案、制做生态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思维活跃, 气氛热烈, 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

三、实验激趣

初中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 他们乐于动手, 热衷实验。如《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中,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最快?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观察。有的学生将蚯蚓放在海绵上, 有的放在玻璃上, 有的放在硬纸板上。通过观察, 最后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硬纸板上爬得最快。理由是蚯蚓的运动依靠刚毛的协助, 因此, 在粗糙的表面上蚯蚓爬得最快。在讲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 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 先进行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让他们在实验室动手操作, 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其他的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探究的魅力, 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的实验时, 学生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 容易伤害小鱼。此次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还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 敢于向老师挑战的科学精神。

四、生活激趣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 使他们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触类旁通, 并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例如:“蒸腾作用”一节, 从生活实例中引入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炎热的夏季, 坐在大树下与坐在广场中的大洋伞下相比较, 哪种感觉好呢?学生会同声回答“在大树下”, 教师追问“为什么”, 这时学生不知所措。教师解说到:“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 可以提高周围空气湿度, 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感觉舒服些。那么, 什么是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导入, 学生感到亲切、熟悉, 容易激发探究知识欲望。另如在“生殖和发育”的教学过程中, 提出了很多问题:双胞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双胞胎是同一性别的, 而有的却是龙凤胎?等等。此外, 可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 激发“动点”。如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猪流感, 现在正爆发的H7n9禽流感, 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就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 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条件。“处处留心皆学问”, 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

五、媒体激趣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 如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 形象直观, 生动活泼,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观看影片, 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 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我在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片, 如基因、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雾霾、沙尘暴、人体奥秘等等, 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 也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总之,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鼓励他们积极尝试,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 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合作发展, 以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

摘要: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动起来,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 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可以抓住游戏、制作、实验、生活、设计等“动点”, 设计“动法”, 激“动”学生。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和谐课堂,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 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死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谈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才能大胆想象, 敢于质疑, 自主探索, 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 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幅严肃的表情和严励的话语, 学生望而生危, 岂敢大胆质疑猜测呢?这样的氛围不但使课堂沉闷, 而且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套上了无形的枷锁。通过两种学习环境的对比, 我们清析地发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才是学生理想的课堂。以近视的形成为例, 讲到近视是因为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所以看不清楚。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视力形成要物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能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 既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怎么能成像呢, 怎么能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呢?经过思索之后, 我发现对于还没有学光学知识的学生来说, 这个问题提得十分精彩, 而这个问题难度很大, 学生又是难以回答的, 这时我乘机把前面讲视力的形成时做的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一下, 如果我把成像的塑料板往前移一下或者往后移一下, 塑料板上还是能成像的, 但是像很模糊。也就是说,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指清晰的像应该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而视网膜上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像。经过这样的解释, 大家对近视的形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提出的问题经过大家的交流合作后得以化解, 提问的学生不仅自己获得新知, 也使其他同学获得新知。很明显他是非常愉悦的, 从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初中生物学科包含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成、细胞的特点等, 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另外, 初中生好奇心强, 思维活跃, 动手欲强。学科特征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自然统一, 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先天之本, 但是这还需要教师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因此,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ppt展现动物细胞的结构, 采用动画形式播放植物生长过程, 演示花开过程等。通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 在学生回答, 教师纠正、补充的过程中, 学生将新学知识潜移默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极大地提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使课堂生动化、民主化、和谐化, 有力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初中生物教学激情无限。比如实验活动, 它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的主要活动形式, 它不但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再如, 校外教学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例, 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和池塘边寻找蚯蚓。通过寻找蚯蚓这一过程, 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由以上教学实例发现,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及大的推动作用。

三、以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 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是在小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教学设计必须得当, 各个环节的知识层次也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学生才能逐次深入, 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因此,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结合教程特点, 因材施教, 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此外, 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到极致, 彻底消除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不良认识, 教师应善于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如模拟、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等, 都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中来,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生物的奥秘,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及对自然界的认识,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忱。

四、以体验式实验桥梁, 加强学生与知识间的联系

初中生动手欲望强烈, 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生物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是由于大多实验都是由教师发起的, 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差异, 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实验内容, 而有些学生一知半解, 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理解。因此, 教师要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样, 实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课, 在这一课中, 笔者导入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道具:塑料软管、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前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会让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概念。

实验过程:

第一步,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 分别标号a、b;

第二步, 准备两个气球, 一个用嘴吹另一个用打气筒打, 可以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

第三步, 将用嘴吹的气球通过塑料管插入到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

第四步, 将用打气筒打的气球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

第五步, 对比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混, 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如此,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更加深了对该课的认识, 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知, 演示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学科的魅力, 使学生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应用能力, 从而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善于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 2010 (56) .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10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生物,素质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来自于兴趣, 兴趣的浓厚能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学习行为及效果。一般来说, 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知识学习会有良好的兴趣, 并且学的也比较好, 对学习中困难、繁重的学习负担, 也能迎刃而解。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学生新接触的学科, 如何让学生在刚接触生物时就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 对初中生物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导入设计, 激发起初中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巧妙设置悬念, 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植物的营养繁殖”时, 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一点感性知识, 可以设问:“要使一棵苹果树上两种不同品种的果实, 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 热情高涨。

巧妙运用多媒体, 增强导入的形象性。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社会行为”时,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动物的群居生活图像及资料, 询问初中生通过这些资料想到什么?对生物这门学科有和感悟?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引入新课。

创新导入方式,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上, 可以将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故事和逸闻趣事等引入课堂。比如说一个动人的小故事, 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事实, 是一个谚语, 也可以是一个演示实验等, 根据具体的内容精心设计相应的导入语。

二、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 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 这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 思想前卫, 喜欢网络, 爱好广泛, 具有较强的好胜心, 喜欢追求个性化, 生物教师因势利导, 把握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爱好上网的特点, 教师可以适时布置一些网上作业。例如可以让初中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 进行学习的交流, 完成生物学习的相关作业。

根据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的情况, 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例如可以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抢答、小组合作探究竞赛、生物实验竞赛、生物标本制作比赛、生物调查研究竞赛等。学生在学习竞赛活动中, 能很好的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总而言之, 初中生物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初中生物学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现状,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用生物的实用性吸引学生, 根据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灵活采用各种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生物教学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直接兴趣之外, 还具有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 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 初中生在生物实验课上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 克服种种困难, 最后获得实验成功, 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所以, 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初中生来说, 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发现未知的问题, 并进行思考和解决的心理素质。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境,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科学方法和思想的获得, 对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师生情感交融, 唤起学习兴趣

教师只要了解学生, 亲近学生, 真心地喜欢学生, 学生就会喜欢你, 也就自然也就喜欢学习生物了。初中学生面对生物这样的副科学习, 没有太大的压力, 大多是凭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因此, 要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本着“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的思想, 寻找时间、寻找机会接近学生, 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从生活上、学习上体贴和关心他们, 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 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的亲近和爱。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激情和热情, 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 从而感染初中生对生物的喜爱和兴趣。

五、理论联系实际,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作为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学科, 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 还可以指导实践活动。教师在对其的教学中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用于实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人的性别决定时, 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 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 就可以总结当代社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和原因。还比如现今人们十分关注的生活、生态环境实际问题,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 教师应该让学生立足现实,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方式学习生物知识, 认识其重要性, 让初中生科学地运用生物知识, 提升自身的生物素养。

初中生物作为科学知识, 密切联系人们的生活, 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 以及对学习生物的强烈兴趣。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生物教学实验、加强师生交融关系、和睦的师生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合理有效的培养初中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提高学习效率, 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泽远.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才智, 2009, (24) .

[2]王林朋.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之我见[J].中国城市经济, 2010, (8) .

[3]治瑜.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1) .

学生活动兴趣初中生物 篇11

一、提高教师素养,感染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最多的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他所任教学科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教师有良好的印象,喜爱这位老师,往往会爱屋及乌,由喜欢这位老师而转向他所教的学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形象,要做到外塑形象,内修品质。

(一)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外在形象能给人以最直接的印象。教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教师的身份,要做到仪表端正、衣着整洁、举止大方、用语文明、礼貌待人、和蔼可亲,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才愿意亲近老师。很难想像一个不修边幅、言语粗鲁的教师会为学生所喜爱。

(二)具备扎实深厚的知识体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外在形象,还要具备扎实的知识体系,要做到专与广。所谓专,就是教师要精通所任教学科的知识,要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把握,既对书本知识了若指掌,又要了解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来赢得学生的尊重。所谓广,就是说生物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是没有界限的,生物学科也是如此,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三)以爱为主线贯穿教学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真心地爱所有学生,把爱的阳光洒满整个教室,洒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期待,以教师的爱赢得学生的爱与尊重,从而拉近师生距离,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师生间进行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调。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宝贵资源。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生物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事物入手来进行生物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真正做到生物学习面向生活,走向社会,善于用生物学科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生物信息,以生活架起通向生物殿堂的桥梁,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走进生物世界。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就在我们的身边,增强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过渡到生物的学习上来,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这样积极的情感体验更能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如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我用生活中普遍熟悉的实例来导入:鱼缸长时间不换水,在内壁上会长出绿苔,水会变成绿色,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现象学生很熟悉,但却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学习新知,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以不可比拟的优势进入了教育领域,步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挑战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信息传输介质。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斑斓的色彩、优美的图片、悦耳的音乐、动态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更易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同时多媒体有强大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奇妙的大自然“搬”上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有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时,我课前收集了大量的种子的结构图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上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来播放给学生,这样的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处理功能,将二者放在一起,并展示相应的材料来对二者胚的结构进行对比,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了二者间的异同点。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利用挂图等静态的教学方式更清晰、更直观,而且富有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更易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立体动态地展现出来,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元评价,内化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的作用不容忽视,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与学习动力的保持。评价得当会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后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认可,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从而鼓起更大的学习勇气,激起更大的学习动力来参与今后的学习。相反,如果教师的评价失当,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认为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学不好生物,从而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我们要慎重评价,要以得当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看到希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评价也要因人而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如一次积极的发言等,我们要将其微小的进步放大,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也能成功,以激励的话语来激起学生学好生物的信心与动力。当然,过度的赏识只会让学生飘飘然,忘乎所以,我们要注重赏识运用的度与量,并辅之以必要的批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看到成功的同时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以初中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使初中生物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这是我们广大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

初中生物兴趣教学初探 篇12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利用导入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 应该利用导入语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事实, 也可以是一个谚语, 当然还可以是一个演示实验等。例如: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时, 我利用谚语“有水无肥一半谷, 有肥无水望天哭”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思考, 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既需要水, 也需要肥 (无机盐) , 缺少哪一种无机物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二、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 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标本、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 运用实验、表演、故事、竞赛、辩论等形式,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特别是教材中的某些抽象内容, 光凭口头讲授, 学生是不易理解的。若利用多媒体就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就不难突破。如:在讲“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时, 对于肾内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是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 把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展示、观察、探究,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在血浆→原尿→尿液的转化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情况。我把本来用语抽象的讲解转化为幻灯片、动画的展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自控能力差, 上课精力不够集中, 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生物教学时, 我们可充分利用生物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口腔的消化作用”时, 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其细嚼, 告诉他们馒头在制作时没有添加任何甜的物质, 慢慢品尝后会发现尝出什么味道?学生自然会尝出甜味, 然后像炸了锅, 觉得非常惊奇,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于是许多学生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大胆猜想: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不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然后我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去探索馒头变甜的原因。这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进行改进, 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初中生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 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从生理角度看他们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生长旺盛, 精力充沛, 认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有所加强, 思维活跃, 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和评议能力。他们的自尊心很强, 有较强的荣誉感, 容易对新生事物发生兴趣, 他们要求教师和家长对他们尊重和肯定, 非常重视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同时, 这段时期的孩子也存在着情绪不稳定, 容易激动, 注意力易分散, 管理自己的能力较差等问题。我们不但要激发学生兴趣, 更重要的是把兴趣引导成稳定的、自觉的学习动机。例如讲遗传现象时, 课前布置一道作业, 让同学们回家去观察一家三口有血缘关系的几种性状。如“能否卷舌”“发际”“食指与无名指的长短”等。注意选对比度大且性状特征明显的, 列成表, 再交小组长进行统计。每次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十分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上课时, 用这些材料, 很容易地让同学们理解了“性状”“显隐性关系”及“比例”。

总之,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成绩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付尊英, 潘紫千.生物教学研究引论[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整治处理下一篇: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