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024-07-29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通用13篇)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1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反思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2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 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交流, 肯定学生的独特看法,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对自主学习产生兴趣。

1. 引入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始自终地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 就要注重创设情境。如, 在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口语交际时, 笔者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 在组内召开新闻发布会, 以此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利用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教师在教学中, 如果按照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 教学手段单一, 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 教师在引入情境后, 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 使情境得以持续, 并不断地创设情境, 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长久地持续下去, 就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和发现, 在自主学习中合作和交流。

1. 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只提出问题, 不给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机会, 就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真情得以流露。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为合作学习的小组制定明确的目标。如, 笔者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 提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 大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可自由读, 也可小组合作读。 (2) 在学习小组里提出自己的困惑, 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解决。 (3) 把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成员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制定明确的目标, 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 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 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等。

2. 质疑问难, 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 从看似平常处见奇, 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 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 笔者针对课文中的疑点, 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这样,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 整节课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 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 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鼓励学生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来表演。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希望教师能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机会。

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篇3

【关键词】 开展活动 诵读经典 创建博客 快乐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2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时下语文教学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在整个语文教学界中仍处于主流地位,在农村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在习作教学中更是把学生带进了“怕作文、抄作文”的怪圈,使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巨大的畏惧情绪,要么空话连篇,要么胡编乱造,学生的习作没有真情实感,更谈不上丝毫的“乐于表达”。造成学生惧怕习作不乐于表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要求写的内容都是过去式,或是没有亲身经历、体验过的等等。我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教材马坝传统文化的研究整合起来,积极开展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习作,以达到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快乐习作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大胆表达独特感受,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精心设计活动,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我依托南华寺、曹溪佛学院开展儒家传统文化弘扬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去南华寺、曹溪佛学院参观学习,并带孩子们到世人难得一见的曹溪佛学院图书馆去领略,目睹我华夏几千年文明的佛家文化发展史。每次去参观学习我都有不同的主题,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学习、去实践。孩子们也从佛学院的师生那里学到了许多社会、学校无法学到的东西,2008年孩子们第一次去南华寺参观学习,午饭是在佛学院弟子的就餐室“斋堂”进餐的。从中午饭(佛家弟子称“过堂”)时不可以趴在桌面上吃饭,到吃饭时左手要把饭碗端起来,再到不可以剩饭菜一件件小事情,对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教育意义非同凡响,耐人寻味!……2009年我们去南华寺、佛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弟子规〉擂台赛》。我一开学就把主题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分组研究、自己决定如何进行擂台PK,由于是在南华寺,又是由法师们主持的比赛,孩子们非常来劲,参赛选手通过各小组“海选”产生,其他成员就在前台后面作补充,他们不但“诵”得流利,而且还“演”得精彩!给人的感觉像模像样的。难怪幽默的法师们会说“你们可以上‘星光大道’啦!”这次活动学生不但得到了思想道德的教育,而且在写作上的收获也不小:①学会了编写竞赛试题;②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参观过程或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见多识广就能开阔眼界,进而提高表达能力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力争亲近传统的马坝家乡文化,感悟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不断丰富学生的阅历,以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2009年第一学期我们开展了《走近张九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孩子们领略了张九龄的风度,在写作时显得轻松自如,再也不用为没有内容写而抓耳挠腮了。1.探寻九龄足迹,了解九龄人生。走出校园,带孩子到风采楼博物馆、张九龄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张九龄的生平事迹;然后请家长带孩子们到九龄故乡探寻张老的轶事;再让孩子们到网上搜寻张九龄的诗篇,还带孩子们到曲江中学,韶关西提路瞻仰张九龄的雕像等。准备就绪后我就指导孩子们自己汇编《我最喜爱的张九龄诗集》让孩子们心中产生一种身为张九龄的同乡而深感自豪的情怀,孩子们在编书的过程中学会了收集资料,排版设计,插图设计等,使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2.精心排练,汇报成果。待孩子们获得大量有关张九龄的信息之后,我指导他们开展“探寻张九龄成果展示会”让孩子们通过自编自演,把张九龄的故事,诗词、诗歌等表演出来。展示会以节目形式进行,丰富多彩,有诗朗诵、课本剧、小品、舞蹈、歌舞表演、配乐朗诵等等。这是学生学习的再造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情、动作、想象能力不断提高,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品九龄,赞九龄。“走近张九龄”的活动,客观地使孩子们对张九龄的生平有所了解,通过对张九龄的了解来感悟九龄的风采,九龄诗词深受孩子们喜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为孩子们所钟爱。我开展了以“九龄诗会友”的活动,上了一节以张九龄诗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品九龄,赞九龄》,课堂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诵读着张九龄的诗词,在诵读过程中品味着九龄先生的高尚品格。我通过视频把韶关市区的“风度路,风度广场,风度名城以及风采楼”等关联起来,让孩子们去思寻其由来。我指导学生站在现代城市的角度去品味张九龄的高洁品质,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对张九龄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进而指导孩子们以“张九龄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写出自己对张九龄先生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一篇篇赞美张九龄的文章就水到渠成了。于是我把它们汇编成一本《品九龄,赞九龄》的学生习作小文集。

2009年第二学期,我们开展“狮子岩探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带领学生到马坝人遗址狮子岩去探寻祖先的足迹,了解我们的祖先从猿人进化到现代智人的过程。活动是手段,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才是我的终极目的。狮子岩探秘后我着重指导学生写狮子岩的导游词,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学生乐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写的导游词还挺有特色呢!

2008年第二学期,我们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先到韶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联系,与领导细致安排活动项目,与家长商量开展活动的方式以及重要意义。经过多方积极准备后,才带领学生到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注意做好第一手材料的收集工作,把学生参加活动的情景拍摄下来,活动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回忆活动的过程,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并指导学生把心得体会编辑成册等。

二、创建班级“流动博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结合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却又受到时空限制或经济条件等的影响而不能实现上网的原因,我创设了虚拟网络。在班里开展班级流动博客(即小组轮流日记)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指导学生把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写生活,记生活,让学生把快乐的生活写进作文里,享受习作的快乐,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我在班级开展的“流动博客”活动,就是把全体学生分为以4—6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个同学寫日记,第二天传给另一个同学写。小组里的同学轮流写日记,老师在每篇日记后发表评论,从习作、做人、处事等方面指导学生习作,就如网上的博客一样,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流动博客”。这种形式的习作深受学生的欢迎,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习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看到老师写的批语,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创建网络博客,家校合力为写作服务

我也创建真正的班级博客(http://huangsilian4040.blog.163.com),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习作服务,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我班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拥有电脑,这部分家长也比较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我投其所好,指导学生创建班级博客,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上传到博客上,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习作情况等,并请家长对学生的习作发表评论,提出宝贵的意见,甚至可以接受网民的评议,使我班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4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动学生,用身边的榜样打动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决定开展第二届“校园十佳学生”评选活动,现就评选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弘扬民族精神,树立道德楷模

二、活动时间

2014年4月—5月

三、评选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四、评选标准(参加评选的学生,应该符合以下标准之一)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优良的道德素质、个人品质和行为习惯,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勤俭节约等,有具体的事迹者。

2、面对家庭的贫困,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或挫折,不甘消沉和自暴自弃,能够以巨大的勇气去接受生命的挑战,自强自立,用执着和坚强在逆境中飞扬,在逆境中创造奇迹。

3、热心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默默无闻。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温暖他人。

4、能够热心为广大同学服务,积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同学当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和感召力,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为学校和班级作出重大贡献。

5、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品学兼优、事迹典型,在同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

6、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在各项竞赛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

五、评选方案

1、各班通过学生自荐,同学推荐,老师提名等方式,经过民主

评议推选出1名候选人。

2、由班主任认真填写《推荐表》,上报政教处。

3、由评委会对各班上报的候选人进行评选、问卷调查、讲述数字故事、个人才艺展示,最终确定十名候选人。

4、将候选人进行公示、表彰,并授予“校园十佳学生”称号。

六、评选具体要求

1、各班主任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抓好落实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把学生最真实、最感人的事迹挖掘出来。

2、各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以“校园十佳学生”为榜样,学会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3、《推荐表》中“先进事迹”的填写要注重用事实说话,突出事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4、各班推荐的学生要准备一份个人先进事迹数字故事,运用画面配文字的PPT文件格式,把个人典型事例,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再现。要求讲述内容具体明确,文字富有感染力,画面简洁明了,体现个人精神面貌。幻灯片页数为35页以内,讲述时长为5分钟以内。

5、2014年4月14日前,各班将“校园十佳学生”《推荐表》和数字故事交至政教处,《推荐表》用A4纸打印,数字故事上交电子版内容。

七、表彰办法

1、“校园十佳学生”的先进事迹材料2014年5月上旬将在校宣传栏张榜公布。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5

团组织和团员的内生动力,是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下,站在作为党的后备军和助手,为党凝聚青年群众基础的崇高境界,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然地由内心深处发生的忠于党团组织、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为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诸方面思想、品德、操守、技能等综合的素质和能动力。当前,在全团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坚持内外互动,把自治区和盟委的方针政策的引领指导和团组织、团员内在动力的激发、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各级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就是要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团组织活动始终,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团结带领团员干部为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团组织在履职尽责中创先进,团员在各自岗位争优秀,不断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一、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团组织和团员内生动 力的基础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从来都是一种能动地作用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巨大力量。办好一项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我们青年工作者能否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们团和青年团员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在历史进程中牢牢把握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就能探索出发动广大青年的有效方法,极大地激发广大团员的斗志,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大军,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青年服务,永远是我们团干部不可战胜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为此,我们必须按照盟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放在青年的思想教育的首位,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和团员的政治纪律性、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敏锐性,把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在科学基础上,并用以激发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实践我们的理想信念,就自然会产生无穷的“内生动力”,真正发挥出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为团组织和团员内生动力提供不竭源泉

人将立,必重学;国将兴,必重学。一个人的学习力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织的学习力和执行能力也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青年组织,怎样才能始终保持凝聚力,战斗力、先进性,怎样才能在青年心目中保持形象,怎样才能始终保持走在前列,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事业兴哀,关系到团的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学习型团员是我们团迎接未来新挑战的基石。

基层团组织是贯彻团的职能职责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基础在各级团组织,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团组织的基础工程。要按照以学习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的要求,从顾全大局出发,提高对建设学习型团组织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学习型团组织建设中,注重增强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心促学。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 导水平,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略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

团组织的学习力是广大团员学习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全员学习,才能焕发出我们团强大的生命力。团干部要做到观念不老化、思想不僵化、能力不退化,就必须重视学习,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学习越刻苦勤奋,学习能力就越强,知识技能就能及时得到更新提高,工作也就越有成效。“打铁先要自身硬”,“硬”从何而来?“硬”从知识智慧中来,知识智慧从学习中来。有了学问就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得更长远,没有学问如同在暗沟里行走,摸索不着,会苦熬人。善于学习,会学习,学识渊博,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文明发展、繁荣富强的法宝。我们每个团干部,无论从个人进步还是对事业的责任来说,都应该把学习做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变成自觉、自发、自愿的行动。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锲而不舍,精研细思。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放在 首位,领悟精髓,指导实践,要学历史,学新知识、新技能,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益,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境界、强智增能。

三、加强组织建设和团员管理服务,为团组织和团员的内生动力提供沃土

团从诞生之日到现在,团的事业和团员的进步发展无不是在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一个组织是否能实施正确的领导,对事业成败极其重要。为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抓好团的建设,有意识地积极培养、扶持、保护好团员干部的积极性,为团组织和团员内生动力提供一片沃土。

首先,要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基层团组织选举制度,推广基层团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团员推荐与上级团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范围,以团内创先争优带动社会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探索上级团组织服务下级团组织、团组织服务团员的渠道和办法,关心团干部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创建服务型团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以为实 现“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奋斗方向,围绕全盟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方式的主线,在服务中心工作上有新作为。

其次,加强团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团员内生动力的培植。这次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求团支部和团员以创先争优为核心,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先进,激发团组织和团员的积极性。团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青年呼声,帮助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扶贫帮困、爱心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建立健全团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对团干部的监督,大力培养扶持、保护广大团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使广大团员干部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和动力。

第三,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社会环境的营造,是团员内生动力的有效滋养。社会公平正义,就会人心向善,社会和谐稳定,就会形成全民携手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景象。反之,如果社会公平正义缺失,人民得不到公平正义的保障,就会人心相背,矛盾选出,就会导致社会混乱,涣散意志,弱化信仰、弱化斗志。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人们更 加呼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这也我团的事业发展的保证。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机关为目标,以加强修养为基础和动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团组织活动,促进团干部在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有新起色,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素质好、业务精的团干部队伍,形成求真务实、团结进取、干事创业作风,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精神世界,积极营造爱团、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使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事业中爆发出巨大动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总结收 篇6

在我国开展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以来,我校乘着这股东风,在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特别是去年初从中央到地方强调要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显得更重要。因此,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明确了第二课堂的重要。学校领导班子都把这项工作摆在学期计划的重要议事日程,合理地安排好整个学期的活动。教师、学生也十分明确,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优良+特长”,即确保每个学生在成绩优良的前提下,掌握一种以上体现专长、兴趣的技能。正是因为我校明确了兴趣小组活动的重要性,所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二、严密地做好组织工作。

因为小学生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满足学生的多种兴趣,我校成立了文化科、艺术、体育、游戏五大类共 43个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各参加一个组,学生的参与率达100%。在组织管理上,我们做到“五定”。即定计划(每组都有全期的活动计划);定时(每周星期二 4:00— 5:00);定点(每组都定好活动地点);定内容(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活动内容);定指导教师(根据教师的特长合理安排每组的指导教师)保证每个小组顺利地开展活动。领导做好检查督促,校长负责全面管理,四位主任分新、旧教学大楼、操场三个面进行巡查,以便做好指导、督促。由于有严密的组织,合理的安排,使第二课堂活动能顺利开展。

三、兴高彩烈地参加活动。

每到星期二下午 4 :00至 5:00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校园一片沸腾,学生兴高采烈地到各自的小组参加活动,他们带齐所需的器材、工具,认真、投入地活动。指导教师也很负责,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耐心地做好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如:数学奥林匹克组学到了数学课本外的知识,觉得这些很有规律,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同样,英语会话组学习了许多口头交谈的实用英语;舞蹈组学习了许多基本动作,写作组培养了写作的兴趣。模型组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了很有趣味的小制作,其他如排球、篮、足球、乒乓球、溜冰、游戏等组,由于走出教室,全身动起来,所以学生觉得很喜欢。总之,一到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们就特别高兴。

四、取得丰硕的成果。

由于我们严密地做好组织工作,严格地管理,使第二课堂的活动很好地开展。经过多年的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越来越浓,学到的技能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化科、艺术队、美术、书法、体育等组员参加各级的比赛都获得奖励:参加全国“华杯”数学竞赛三次,共有五人获一等奖,九人获二等奖,三人获三等奖,其中一人获市第一名,代表台山参加全国决赛。参加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六人获一等奖(其中四人满分),四人获二等奖,育苗杯竞赛6人一等奖,二人二等奖;作文组多位同学参加省、市征文比赛都获奖。舞蹈队、声乐组培养的小歌手参加市镇比赛均获奖,美术书法组培养的学生的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全市的比赛,计有四人次获全国银、铜奖,四人次获省奖励,获市奖励一大批。市第七届艺术节中,我校参加舞蹈大赛(少儿组)获二等奖,参加市建行杯舞蹈大赛获特等奖,参加器乐大赛获电子琴集体项目第一名,获钢琴、电子琴个人项目第二名。田径、乒乓球参加市的比赛

也获得前六名。电子琴组的几位小琴手已有三人获十级(最高级别)几人获七级以上。鼓乐队多次参加市镇的兴典活动,出色的表演博得了各级领导、嘉宾的好评。这些成绩是对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最好肯定。

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由于我们开展的时间还不长,经验少,指导教师素质、能力有限,活动的时间、空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离高标准、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今后加倍努力,使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更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7

一、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显示,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关系和谐程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非常明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78.6%的受访学生认为, 体育教师和自己的关系对于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许多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在交流教学经验的时候, 也都将和谐关系作为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笔者在体育教学中, 充分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从三方面入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初中生的心理敏感程度较高, 许多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因为成绩滞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在体育教学中, 笔者注重开展思想教育, 让学生摆脱这种情绪的困扰。在教学中, 笔者一直倡导人人平等的原则, 无论是怎样的学生, 在教师的眼中都是一样的教育对象, 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开展学习训练,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民主地对待学生, 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 听取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另外, 笔者还尽可能地在生活与学习上帮助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体育教学吸纳校本内容, 提高教学吸引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 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完全是依据教材的编排进行, 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教学针对性成果不佳。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能够对现行教材进行完善与补充, 结合教学实际需求以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完善, 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完善。首先, 针对本地区的体育传统开展教学内容的补充。笔者结合本地乒乓球具有悠久历史的现状, 在教学中增加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与体育传统之间的结合度。其次, 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教学内容。在全面完成教材内容教学的基础上, 笔者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发现学生中男生对武术兴趣浓厚, 女生对体操兴趣浓厚, 针对这样的现象, 笔者专门从教学网站上面下载了相关内容, 对男生进行武术教学, 对女生进行健美操教学, 以这样丰富的差异性教学内容, 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增强体育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另外, 笔者还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社会生活环境, 向学生补充部分教学内容, 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笔者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了卫生急救知识, 还向学生传授了自我保护的防身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发挥信息手段促进作用, 提高难点攻克质效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年来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的现代教学手段, 这一现代化的教学首选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经常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知识, 丰富学生对体育发展的认识, 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针对学生追星的思想动态, 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他们介绍了许多国际巨星在成长中的发展史, 让学生将关注的重点从明星的闪亮光芒转移到明星的奋斗历程之中, 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一举两得。另一方面, 笔者在教学中还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提升教学难点突破的重要帮手, 尤其是在一些连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动作演示教学中, 许多学生反映观察不清楚, 对此, 笔者在室内课教学中就进行相关的教学准备活动, 引导学生从课件模拟演示过程中仔细观察整个教学动作要点, 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在这一过程中, 多媒体手段的作用非常明显。

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模式, 提高教学素质程度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 应当在学生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的内容, 让学生感受到新奇与新颖, 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引导性效果。当前, 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较为薄弱, 对此, 教师应当从教学方式模式入手, 强化创新改革, 全面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提高教学趣味性程度, 如教学篮球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运球技巧, 没有运用以往的枯燥训练活动, 而是将学生分为几个训练小组, 开展运球接力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风趣地接受训练, 提高掌握效果。另一方面, 笔者在教学中还注重营造竞争氛围, 将体育基础与能力相近的学生编成一组, 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将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起来。

五、运用激励教学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积极情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在这一阶段, 心理较为敏感,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尤其是要发挥激励性教学评价的作用, 以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在教学活动中, 注重搜集学生在学习中的闪亮点, 并对学生加以肯定的评价, 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与许多学生的交流中, 他们都认为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体育的信心。尤其是一些体质较为特殊或者体育技能欠缺的学生, 他们经常处于消极的学习氛围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 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的激励如同一针强心剂, 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释放出来, 能够为接下来的体育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让他们轻松地得到锻炼, 以此来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8

[关键词] 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 英语潜能

随着国际间文化、经济等方面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使用率也迅速提高。因而,越来越多非英语国家的人也开始重视英语的学习与应用,表现最突出的要属学生这个群体,这给英语教育者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已显吃力,想再抽出大量时间操练学生口语、听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几乎无法实现。而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动阵地,其担子的轻重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高校的英语教师使出了混身解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期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那么,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怎么样开展,成效又如何呢,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对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形成了书面报告。

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必然

多年来,英语教育者们一直在追求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方法、手段的更新。尽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以吸引学生眼球……结果,一段时期内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普遍有很大的改观。但我们却发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班级人数多的限制,教师们无法既完成大量的计划内教学任务又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实现师生全面互动;部分学生成绩是提高了,可仍有大多数学生不能够用英语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甚至羞于开口。这些实际应用能力的欠缺越来越突显出来,与搞得火热的课堂教学改革格格不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得更多的师生把目光投到课后时间,进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久就在改革的春风中应运而生,可以说,它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潜能的激发力分析

在第二课堂活动如火如荼在全国开展的同时,它的效果如何呢,是否真的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英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呢?笔者针对我校2008级部分学生进行了跟踪调研。

(一)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

通过走访及问卷,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口语和听力上,而课堂上教师主要能解决的是前两者,后两者需要大量课外练习及正确的指导。因而,60%学生以提高口语和听力水平为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目的。但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因也呈多元化状态,其中有20%的学生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有10%是为了兴趣,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说不清原因或看大家来就随了大流。但受学习时间和学生兴趣、主动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少数学生无法从始至终地保持参与热情。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做事前大多数都有明确的目的或计划,能够自我认识并追求自身提高和自我实现。

(二)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这也给感兴趣或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就以“英文歌曲大赛”为例,报名学生数就超过二百人,初赛就进行了十几场次。而比赛的准备过程中,英语协会成员也发挥组织才能,精心安排各项工作,从舞台布置到赛程安排到演员装扮再到比赛间隙与观众的互动,无不倾注了大家的汗水和智慧。而我们也能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晨读学生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学生头戴耳机练习听力,课堂授课气氛也相对活跃起来。

(三)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潜能的激发力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研究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那么,第二课堂活动真的能给学生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提升吗?

通过对08级学生的跟踪调查,在参与第二课堂活的学生中,有65%的学生觉得受益良多,口语、听力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拓宽了视野,而且对英语更加感兴趣。较内向的学生变得更自信,能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并有部分学生成为其他同学钦慕的对象。这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也相应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收获不大或感觉一般。

从此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第二课堂活动对部分学生英语潜能有一定激发作用,使得他们已有的或潜在的语言天分被大大激发出来,实现了参与活动的初衷。但并非各项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或组织形式就完全适合学生这个群体,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第二课堂和参与者仅限于对英语已经很感兴趣或是有一定需求的学生,还绝大多数人不能参与进来,除了学业压力外,可能还有宣传力度不够或活动形式不合适等原因。那么,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丰富全员参与的活动形式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来,以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潜能。

2.第二课堂活动经费投入有限。学校拨款是主要形式。而第二课堂活动经费支出的不可预知性很大,往往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发现事前提请的数额不能满足开支,这种情况下,大多是老师和学生自掏腰包以保证活动的完满结束,束缚了师生的手脚,结果也会影响到活动规模和效果。我校的学生组织者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团体的赞助,大大降低了活动成本。

3.第二课堂活动无法与第一课堂的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延续性,使得大多学生会对第一课堂略显呆板的授课形式产生相应的抵触情绪,或无法接受第二课堂的安排而最终选择放弃。因而,两课堂教师应适时地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思路和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各项活动。

4.很多高校在策划活动时,只注重了外在的表象而没有考察学生的喜好和要求,结果忙完了发现效果不明显。这样的活动最好不搞,搞了,反而让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产生误解从而拒绝再参与。

以上这些既已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第二课堂活动实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潜能的目标,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那么,所谓的活动也只能流于形式,造成更大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的浪费。

总之,在全国普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大背景下,我们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在开始各项活动前都应该做细致全面的调研,了解我们服务的对象,精心筹划、安排,让这项有益无害的大“工程”真正发挥它的效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莹华.浅谈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化.科教文汇,2008,(5).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Yan Heyun.Second Language Oral Fluency and Self-willing Motivation.中国英语教学,2004,(3).

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 篇9

为了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真实地感受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气氛,从而促进幼儿园、家长、孩子三方更好地沟通和交流,4月17日上午田家炳幼儿园中班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达到家园共育效应。

上午8:50家长代表们准时到达操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幼儿的早操情况,随后家长代表进入各班教室观摩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教师与孩子的精彩活动,同时也让家长来当一回幼儿园老师,参与教学活动。中四班翟逸泽的爸爸结合自己警察的职业特点,向幼儿讲解了《安全教育知识提问》的主题活动,通过走失的处理方法、陌生人敲门怎么办、火灾和雷雨天安全知识等几个方面,让幼儿意识到了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中二班李俊萱的妈妈则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向幼儿讲解了《春天的电话》这一教学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家长与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取得了圆满成功。

请家长走进来,不只是了解我们的教学,参与我们的活动,同时也是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拓展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打算通过这项活动,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也为家长提供展现自己另一面才能的平台,同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打造出一批“家长老师”来。

鲁城街道办事处田家炳小学附属幼儿园

撰稿人:田静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10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中指出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所谓有效果是指教师的行为引起了老师期望的学生的跟进反应,而有效益则是指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帮助的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深入课本,寻找资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煮”教材,煮熟煮透。要做到先学后教,“不打无准备之战”。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再者对课文又缺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怎么了解,如此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我们只有把自己深放进教材,认真研读,反复讨论,烂熟于心,并且在这些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所以每当我讲授一篇新的课文时,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做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很多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的语句,及时的做上记号,备课时认真写入教案,课堂上加以重点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也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也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作及时的参考表述。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对于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课,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具有适应多种教学需要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形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多变的课堂,才能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情感,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能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而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而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他们的心上开满美丽的自由之花,这些花朵每一朵都是他们思维肆意驰骋的果实。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比如我在上以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时,就是用实物演示导入的:上课时,我先出示自制的道具“松鼠”、“松树”还有几颗在路边捡的松果,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松树在森林里摘松果,摘了一个有一个,突然,它想起了如果松果都摘光了,一棵松树也没有了,以后自己和子子孙孙们吃什么呢?后来松鼠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实物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人们也常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三、把握学生阶段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们就必须巧设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就让他们画出自己想象的春雨的色彩,小朋友们都很积极,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雨,并且争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意思,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另外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我让两位学生分别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这两位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看得非常有趣。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这两位表演者身上看到狼和小羊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从而也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这个重要道理。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抽象思维,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独立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好奇心和创造力日益浓厚。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要让他们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11

关键词:游戏活动;小学数学;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99-01

小学数学课中的学习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出现思想不易集中,不愿意学习的情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呢?

一、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游戏活动要有规则性

课堂游戏活动的组织必须强调规则性,让每一个学生必须懂得游戏的规则,否则学生就会一哄而上,不但达不到游戏设计的初衷,而且会养成学生无组织、无纪律的不良品质。例如我在教"加减法"一单元时第一次组织学生做猜数游戏,由于缺乏组织经验,事先未进行组织调控,未强调游戏规则,结果课堂秩序很乱,游戏活动有些失控,未能达到事前预想的效果。所以,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明白游戏的规则,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是游戏活动成功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游戏活动要有针对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游戏必须要依据教材内容的要求,适时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活动一般是为了突破某一知识难点、巩固某一知识内容而设计的,或在一堂数学课的不同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游戏。

例如,在2.3节讲到的拍手游戏,“首先板书音乐课的节奏练习符号”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同学们按照这一节奏符号反复拍手,才能体现循环的概念,进而揭示无限的内涵,同学们才能形象的理解“循环小数”。

同时,在游戏活动时,老师要适时的提问。好的问题不仅是引导游戏活动的桥梁,更是揭示知识内涵的钥匙。例如,在2.3节讲到的拍手游戏中,当学生按照事先规定的音乐节奏一起拍手时,老师的提问“如果让你们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你们要拍多少次?”,这个提问中的“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是把同学思维引向“无限”和“循环”数学概念的路标和灯塔。

游戏的针对性是游戏活动的难点和关键所在。设计针对性的游戏,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精心准备,查阅资料,反复推演。教师这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知识储备和锻炼。

三、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游戏活动要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

课堂开展游戏活动要强调知识性,更要突出趣味性,不然,学生就会感到游戏索然无味,不爱玩。这样,也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

四、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上述三点主要是针对游戏活动的设计编排而言的,它是游戏活动教学成功的关键和基础,但是游戏教学的成功还要采取正确的实施方法。

1、用游戏导入新课

课起始,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两步加减计算应用题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我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5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2人,又上来4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能顺利编出两步计算应用题。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

2、用游戏巩固强化

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和计算法则,通过辨误游戏,可以减少错误,加深理解知识,提高辨析正误的能力。

3、用游戏留有回味

心理学表明,在临下课前五分钟,学生身心疲劳情绪低落,因此,要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在课的结尾设计一些带有竞赛的游戏,可把课的结尾推向高潮。如复习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算12的游戏,让学生任意选择四个数字来比赛算得数12。游戏前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谁第一个算出来就是优胜者,大家为他鼓掌。”这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了一道又一道,结果下课铃响了,学生一个也不愿意下课,还一个劲地说:“我还有一种……”。

运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它也是素质教育的新体现,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捷径。本文从游戏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游戏活动的设计编排以及实施方法方面,论述了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正如人类探寻知识的脚步永不停止一样,游戏教学法的探讨也将永无止境,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相信不久的将来,基于网络和虚拟环境的游戏活动必将进入小学生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章显联.数学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2005:08.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篇12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肩负着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责任。近年来, 独立学院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创建属于自己的空间, 对英语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特别是为了弥补英语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特点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成果。因此, 在独立学院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对于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与公办高校相比, 有其普遍性的一面, 也有其特殊性的一面。独立学院大多招收的是本科第三批次的学生, 录取分数处于一批专科分数线和二本分数线之间, 大部分同学高考英语成绩在及格线上下, 英语底子较为薄弱, 特别是英语应用能力较差, 且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自主、自制能力都比较差, 但课余爱好相对比较广泛;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教师来说在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的同时,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学生眼界宽、视野开阔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 必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 开展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

(1)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要求。

我国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由于盲目的对母体学校进行复制, 长时间以来严重受制于 “ 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的传统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于注重学生阅读, 写作能力的培养, 造成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仅处于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阶段。而在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个体参与性和主动开发性, 充分发展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因此,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 才能符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要求。

(2)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是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 但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时间和内容的局限, 而第二课堂可以弥补这些局限, 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计划和安排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 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综合素质也得到培养和发展, 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是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

目前, 我国对外交流比较频繁, 很多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都提出了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水平的要求 。开辟第二课堂可以为英语教学构建一个无限开放的空间, 通过课内与课外的互动、互应, 解决学生听不懂、不敢交流等问题, 使学生在校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英语学习, 为培养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国际交流合作的人才搭建平台。

4 在独立学院开展英语教学第二课堂有效、可行的组织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独立学院应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强化语言输出, 营造浓郁的英语使用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依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的要求, 笔者归纳了以下在独立学院开展英语教学第二课堂有效、可行的组织形式。

(1) 营造语言环境, 将英语推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语境。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必须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听英语、讲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将英语推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①影视欣赏。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 大部分学生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 不能利用好课下的学习时间, 尤其是周末。学校可以安排周末的时间放映经典电影、影视大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生动有趣的视听材料, 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环境, 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 加强学生的记忆并激发其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

②开辟英语校园广播。

校园广播台一般由学校英语口语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来担任主持人, 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 如早晨、午休、晚间广播, 分级分段播报各类英语节目。例如: 四六级听力材料、VOA、BBC、经典电影对白、介绍英美国家风俗习惯等让学生经常处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语境中培养他们的语感。 ③英语角。英语角活动是最常见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一般是由学生负责的可以在校园内的某一固定地点, 定期进行的活动。活动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邀请外籍教师或英语教师参加, 就一些话题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 另外一种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外教进行采访。在英语角中, 学生可以自由交谈, 从而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

④设置英语情景模拟室。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专门练习英语对话的教室, 并配有多种教具, 定期开放。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在教室里来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比如, 商场购物、银行交易、餐厅就餐、机场登机等等。这种模仿的过程, 会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并且可以操练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⑤利用西方传统节日, 开展各种晚会活动。

在西方传统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里, 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舞会或化妆晚会,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西方文化, 并在真实的环境中练习语言, 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竞赛。

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视野比较开阔, 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 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竞赛活动, 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英文话剧表演比赛、英文辩论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情景会话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竞赛, 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学习兴趣, 并使他们从中发现不足, 总结经验, 互相交流促进进一步的共同提高。另外, 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英语竞赛, 增加他们与其他院校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3) 利用多媒体、网络,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同声传译实验室、多媒体电子资料室、多媒体自主视听中心、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心;设置网上 “ 英语角”、“ 英语聊天室”、“ 英语论坛” 等, 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连接, 建立调控管理系统。这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学习不同的级别和内容, 按照要求进行人机对话, 加强其听说能力的培养。

(4) 开设英语讲座。

讲座可以包括:西方文化知识系列讲座、四六级系列讲座、英语学习方法系列讲座、英语教学的学术交流报告会等内容, 每项活动都应该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辅导,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原汁原味的文化风情介绍开展英语讲座和学术报告。通过开设各种讲座,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 在独立学院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提高英语教学和习得的层次, 还可以使教师在教学领域找到一个全新的突破口, 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与实践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发展和完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3]贾国栋, 韩江.实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5) .

[4]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S) :5-6.

如何激发家长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 篇13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明确提出:“有效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可以激发家长的兴趣的”。我们认为,将能否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兴趣,作为衡量幼儿园课程有效性的指标之一至少有如下的意义:一是家长对课程的兴趣与参与在客观上可以弥补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不足;二是可以进一步打开家同合作的新思路,丰富家园共育的新内涵;三是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新挑战,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有效激发家长参与的兴趣,并为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下面笔者拟就如何有效激发家长参与课程的兴趣谈几点思考。

一、应让家长在思想上认识到参与幼儿园课程活动是自己一份应尽的责任

现在,家长很少有参与课程的意识,虽然他们也很关心幼儿在园的情况,关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大部分家长认为课程建设是教师的事情,他们最多只是完成教师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课程建设的一分子,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务必要落实好以下两大措施。

一是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形成新的课程建设观。

深究家长缺乏参与课程意识的原因,可能与以往教师在此方面认识与实践上的失误分不开。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教师在思想上本身就没有这一意识,在行动上也一直将家园共育定位在家长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材料上。如果教师要让家长树立起他们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者的一员这一新观念,那么教师首先就应自觉地加强学习,深刻理解这一新观念,并将之作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惟有如此,教师才能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帮助家长也树立此观念。

二是教师要讲究宣传方式,以改变家长的落后观念。

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作宣传,如通过家长学校、家教圃地、网上家教论坛等让家长了解课程建设、幼儿同课程实施中的不足、需要家长配合参与的内容,及参与的技巧、方法和要求等,让家长明白幼儿园的课程需要他们的参与,这样才能使课程更丰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次,定期让家长观摩一些有关课程的教研活动,使家长感受课程建设的过程。平时的一些教研活动可必向家长开放,同时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以激发家长参与的兴趣和愿望,最终融人其中。

二、应让家长在行动上体验到参与幼儿园课程是一种共享的乐趣

一是要了解家长的情况。

有效的课程应能关注到家长的兴趣,了解家长的文化水平、能力和兴趣,并根据这些情况,适当考虑课程内容和形式,融合家长的兴趣,这样家长才能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而要了解家长的情况首先要做好调查。调查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家长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家长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等,这有助于我们在设计课程时考虑这些因素。又如访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在自然、随意的情境下自然地提出这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家长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此外,交谈时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家长的位置,认识到教师与家长是朋友和合作者的关系,教师必须消除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以形成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氛围。同时交谈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或是电话联络,或是朋友聚会式的,等等。

二是创造参与的条件。

家长毕竟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大部分家长工作很忙,怎么让家长能够更多地参与进来,是很值得研究的。家长的参与更多的是在家里、在业余时间,因此,可把幼儿园的一部分课程搬回家庭。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可视情况需要,让家长到幼儿同参与,但不能太频繁,比如需要带幼儿外出活动时(指较远的),最好能让家长陪同,或是定期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在设计每个主题或是系列活动时,尽量了解家长对活动的思考和建议,当他们对活动整体预设有了了解,就会对整个活动保持参与的兴趣。没办法参与设计的家长,教师也要把设计情况告知他们。此外,教师必须考虑清楚哪些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完成,哪些内容需要家长到同参与,并考虑完成的形式以及如何对家长进行指导。此外,告之家长的方式要简便、有效。由于幼儿的传话能力较差,一般教师布置的事情,回去后不是忘了说,就是讲不清楚。教师可以通过发短信息、纸条通知、在黑板或通知栏上公布、打电话、口头通知等方式告诉家长。

三是激发家长的兴趣。

实施的课程必须让幼儿产生兴趣,并把兴趣延伸,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究,从而很自然地带动家长一起探究的兴趣,使课程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活动中不断延伸和拓展。一般来说,孩子回到家能记得的、在家继续玩的,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因而,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会考虑怎么保持和发展孩子的兴趣。一是适当“留自”。不管什么活动或游戏,都不要让孩子玩得很尽兴,而是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在高潮处结束。这样,孩子们会保持一种很高的积极性,还没玩够,回家就会邀家长一起做。也就是说,凡事都不要太饱和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高度满足,是不利于孩子兴趣的保持的(正如吃得太饱再好的东西也吃不下了),比如一些好玩的游戏、亲子游戏等,在园不要玩得太多,玩腻了回去就不想玩了。二是“补白”,给孩子留一些家庭“作业”。但是要注意适量,考虑家长能否做得到,如果造成家长的不便,会适得其反。可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让孩子带回不同的“作业”,不一定每一种活动都要所有的家长参加,布置的“作业”可以多项,只让家长选择一项来完成就可以了。

三、应在制度上形成一定的常规以保持家长持久参与的兴趣

在激发家长参与的兴趣、引导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地对家长进行指导,提高家长参与的技能,增强其自信,使家长参与的兴趣得以保持。同时,应逐步建立起一定的家长参与的常规,包括制度性的和非制度性的,使家长的参与能得到制度上的支持,以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让家长参与的兴趣得到保持。为此,我们加强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合理的家长参与制度,形成约定俗成的习惯。

制度的制定必须由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商讨,首先召集家委会成员、教师,根据家长的参与情况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拟定初稿,分发给各班家长讨论修改,最后定稿,再向家长公布。制度包括家长参与课程的内容、时间、方法等,如一些节日庆祝、家园共育活动、亲子活动、课程研讨活动等,使家长的参与有明确的方向,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有章可循。家长参与由此会慢慢地形成习惯,如自觉地去看班级的“家园在线”栏目,了解课程设计和实施情况;自觉地观看通知栏;有空就主动联系教师,到班上当家长助教;主动地为教师提供课程信息和资源……习惯成自然,使家长始终保持参与的兴趣,积极投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来。

二是进行适宜的指导,提高家长参与技能。

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外行,在参与时必须得到教师具体的指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增强家长的自信,使其保持浓厚的兴趣j在家长参与之前,教师要把目标、方法向家长说明,并随时跟踪了解家长参与的情况,可通过电话、家访,或是每天家长来园时与其交谈,或是现场了解等方式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同时可以要求家长有问题随时与教师联系,以便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比如家长带孩子参观雨伞厂。教师事先要把参观的目的、要求、方法跟家长讲清楚,同时在现场注意观察家长和孩子们的情况,有的家长带着孩子细心地观察,不时地向孩子介绍,有时还让孩子去询问工人,以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但有的家长就只是带着孩子走过场,看都没细看,这时教师可以叫住孩子.示范性地带孩子和家长参观一小段,使家长清楚怎么带孩子参观.然后让家长自己来引导孩子继续观察。

上一篇:村务监督制度下一篇:那份美好的回忆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