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24-12-19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通用10篇)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1

参评论文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钟山县回龙镇中学 陶得定 *** 摘要: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而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学生心霏的钥匙。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学生有很多室内活动,比如:看电视、打游戏等等。这就在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行动源于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至关重要。新课标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观念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学生的兴趣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养成运动习惯,树立运动意识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项目,改变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一、用情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体育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呢?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我认为上体育课时要加强激励性教学评价,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为其营造“苦中作乐”的氛围。对于体育困难生,我们更多的是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批评、冷落、嫌弃他们。也不要给他们设立标准,主要是帮他们实现超越自我,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们要及时的予以表扬和鼓励。

二、师生关系融洽,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协调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反之,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出现对立,这将使得教学很难继续下去,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威信,使学生信服自己。有了学生的信服和支持,教师才能做到让学生听话,学生才会对你上的课感兴趣。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会打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教师教学成功,学生学得愉快,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心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和谐的练习气氛和良好的练习坏境。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在体育课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单调、重复,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爱好和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只有采取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立定跳远练习,以蛙跳比赛导入新课。教师把学生分成六组,以篮球场底线为起跳线,每一组跳到中场再返回,并明确要求动作要规范,以计时最短的为胜利者。失败方要满足胜利方一个要求,如唱一首歌、做一个小游戏等。比赛完成后再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可以让学生像比赛蛙跳一样进行练习。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生是好奇心非常活跃的阶段,如何在科目繁重的文化课之间,用体育运动作润滑剂,调节枯燥辛苦的学习,是体育教师面临的崭新课题。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产生参与的欲望,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调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参与学习的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性格内向、知难而退、缺乏自信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性格内向、知难而退、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应该用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来关心、爱护他们,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以此培养其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力。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宽容己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粗鲁、暴力的办法,必然激化师生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布置教学任务时,以勉励的方式传达,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教师布置学生掷实心球:“女同学必须给我投到七米以上,男同学必须投到十米以上,投不到的的要罚做三十个俯卧撑!”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情绪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这次成绩不好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下一节课肯定比现在好得多,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鼓励性的话语使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压力,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的用语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在他们为失败而痛苦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声“废铁之所以能成为钢,是因为它们能经得起痛苦的磨练!”成功时,微笑着他们说声“付出的过程有点苦,可它结的果是甜的,不是吗?”骄傲时,严肃对他们说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用勉励性的话语去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之情,这对和谐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要勤于思考,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善于利用情感教学等手段,并与多种方法相结合,已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韦展金.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 广西教育2009(7)[2]周晓剑.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1(12)

[3]杨鑫.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对策[J] 广西教育2009(3)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2

一、正确引导, 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抱怨历史课枯燥无味, 且无“实用”, 在考试中, 特别是中考中所占分量不重。因此, 有的学校领导很不重视, 历史课或有或无, 历史课由其他学科老师代上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的领导认为历史课应尽可能地少开, 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主课”的学习上, 我们的中学教学的功利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功利”的目标驱动下, 一切为了分数, 一切为了升学, 对历史的学习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无所事事的“累赘”, 从而也就不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至学生完全失去兴趣。其实中学历史不只表现为中考、高考的需要, 其终极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培养“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质”, 是一种人格教育。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是“以分促学”, 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 要“以德育人”“以史育人”, 从而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汲取历史的精华, 在“历史”的宽阔海洋里徜徉, 不断开阔视野, 磨砺意志, 培养情操, 从而健全人格。

二、尊重学生,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事实上, 那种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式的居高临下的师道之尊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求, 这种老式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只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和抵触的心理, 这种情况下, 孩子就不可能心悦诚服地听取老师的“布道”, 久而久之, 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甚至讨厌上这门课。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应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 与学生建立互助、互信、互谅;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 要经常与学生们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不断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要带着一颗“童心”, 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 与学生“打成一片”, 从而了解学生, 真心诚意地去帮助学生去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一些难题, 尽量不用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语气与学生谈话, 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

三、创设情境, 采取最佳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谓最佳的教学方法, 是根据特定的教材, 特定的学生, 特定的时间, 特定的教学环境, 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工具、教学表达形式、合理地分析教学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说是“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1) 结合时事热点, 巧用课文引言。如在讲授《收复新疆》一课时, 我先结合时事讲述“东突”势力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分裂祖国新疆的图谋, 继而让学生小组合作寻找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铁证”, 然后我满怀激情地朗诵“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课文引言部分的诗句。这样, 学生既认清了“疆独”势力的丑恶嘴脸, 又认识到了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真实, 在一种诗情的情境中, 对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史实有一种迫切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进而激发其在课上和课后主动搜集史料, 了解这部分的历史知识。

(2)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中往往效果逼真, 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牢牢地吸引过来, 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如在上《三国鼎立》一课时, 本人剪辑并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流水》,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那种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三国纷争之中,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巧用谐音、口诀等记忆方法。历史知识内容繁杂, 如何让学生能快速记住课堂要点, 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编排一些口诀的方法,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学习, 学生们往往认为头绪多, 很难记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谐音, 将《辛丑条约》各条内容归纳为“前进宾馆”四个字。这样, 我们只需要让学生理解:“前”, 指赔款;“进” (禁) :指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活动;“宾” (兵) , 指允许外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扎军队, 拆毁大沽炮台等等;“馆”, 指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外国可以驻兵保护等等”, 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大大地减轻了, 学习历史也就并不显得那么难而枯燥了。

(4) 自编自演历史剧。教师可结合课堂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剧表演, 可收到意外效果。如在讲述《唐朝的民族关系》一课时, 被刺破大动脉, 应如何止血急救?在讲解椎间孔中走行脊神经时, 导入问题:为什么椎间盘脱出的病人会感觉腰腿疼痛?在讲解鼻咽与中耳鼓室相互交通时, 导入问题:为什么放鞭炮时将嘴张大, 会感觉鞭炮声的刺激减轻?在讲解声波气传导和骨传导途径时, 导入问题:为什么自己的声音在录音机中播放出来时会不同于平时自己说话时的声音?

在解剖学教学中采取“问题式教学”, 把学生从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 成为乐于学习的求知者。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结论, 学会掌握这些结论的途径和过程, 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精选一些病历, 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解剖学知识分析病变部位, 解释各种临床表现。通过与临床诊疗知识的联系, 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 对人体各部位形态结构建立体思维, 加强记忆, 以便在日后的临床医疗实践时, 更好地认识病症, 对症治疗。案例教学法又叫做病例分析法, 在临床课教学中早已被广泛采用, 但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特别是人体解剖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采用案例—讲授—分析的方法:即先展示案例提出的问题, 然后进行分析。如在讲授肝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之前, 先展示早期肝癌患者口服化疗药物到达肝的途径动态视频, 然后引入讲解肝门静脉主要属支, 紧接着向学生提问:晚期肝癌患者肝内肿瘤压迫肝窦后将引起肝门静脉的压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思考后, 会得出门脉压力增高并将发生逆流的推断, 进而展示门脉高压后患者出现的主要并发症视频, 在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后, 再讲授侧支循环, 最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学生对解剖学感兴趣, 并有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样, 才能学好解剖学, 解剖知识才记得住和记得牢,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自海.深入开展护理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 1 996 (2) .[2]薛磊, 王来根, 潘铁文.案例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

医学教育, 2009 (5) .

[3]张士斌, 王怀福.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设计

思路探讨[J].解剖学, 2006 (4) .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我将全班分成“吐蕃组”“回纥组”“靺鞨组”“南诏组”“朝廷组”等, 每组10人左右, 各组依据课文讲述顺序推选演员出演, 结果, 学生们把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以及云南王等文中人物表演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整整一节课, 始终是充满着掌声和欢笑, 就连课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学生仍然还沉浸在刚才表演时的亢奋之中,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自然也就令其兴趣盎然, 急于探索。

当然,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真正做到“我要学”,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格素质, 熟练应用现代教学工具, 把它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糅合起来, 不断追求教学方式的灵活化、教学目标最大化、教学负担最小化, 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丢开包袱、无忧无虑、兴趣盎然地徜徉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 不断地完善自我、改进自我。

浅谈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教法是引发兴趣的前提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新颖且丰富多样,难度深度安排适当,是激发和培养运动兴趣的前提。对教材内容是否兴趣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当然这并不是说竞技性的田径项目对学生而言兴趣相对不强,就不去选择其作学习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 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这些学习内容教“活”,使学生喜欢参与这些项目,并达到学习目标。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是可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体现出来的,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那么,我们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如耐久跑的教学,每节课重复着绕操场跑道跑,学生练习几次就会乏味,教学手段单一、呆板、太传统,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兴趣就会降低。如采用追逐跑、接力跑、越野跑,自然自然地形跑等练习手段,学生就不感到乏味,而结合游戏、竞赛的练习方法,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如轮滑、攀岩等。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颖,深度、广度合理,适合学生的学习特點,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得,在学习中增添兴趣,在兴趣中促进学习,感到所学内容似曾相识而又陌生,需要通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掌握。伴随这一练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这种体验才会带来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多的关注,投入和参与。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发展兴趣的关键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规律。如在一堂课中前滚翻的技术学好了,就可以在下节课中教前滚翻分腿起。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教师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洽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1、多用激励的语言。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掌握和控制课的节奏和气氛。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3、参与到学生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剩下的距离。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事物和别学科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人类为什么如痴如醉地爱好和从事体育运动现象了。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学习和领会课标精神,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知趣的更高认识。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影响十分深远,探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挖掘。只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最终才能达到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初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篇4

浅谈初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清新县浸潭镇第一初级中学刘燕红

【内容摘要】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任何一种能力都不容忽视,但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今的初中学生中,写作文是最头疼的事情,这便是由于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本文简要阐述关于初中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及培养他们作文兴趣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作文兴趣引导

【正文】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通过我一年以来与同事的探讨以及自我摸索,逐渐发现,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几点:

一、初中大部分是命题作文,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初中学生年龄都是在十四五岁左右,正处于反叛期,追求个性的时候,而初中作文常常都是命题作文,规定学生写什么,规定用什么体裁来写,规定要多少字数„„这多多少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并激发了他们的反叛心理,于是就导致了老师布置的作文常常交不齐。

二、教师在作文前没有进行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拿起笔写作文时,常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没有内容可写。而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作文教学这一块,只是单纯地布置学生写,说明要求,却没有进行有效地指导,这就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

三、教师的评语打击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而很多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总是抓住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不放,而对于写的好的地方却没有进行赞赏,一次一次的这样下去,就会使学生丧失写作文的动力了。

四、学生课外知识狭窄,对于生活也不够留心,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难写出好文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其兴趣是最好的一条途径。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的时候,再来对其进行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以上学生不喜欢作文的情况,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让学生更多地自由写,没有体裁的限制,没有题目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天马行空的进行构思。在上学期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我便发现到我教的班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周记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作文的,于是这学期,我改变了以往作文的要求,让作文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通过这一方法,学生作文的水平大幅提高,而且也让我能够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文体,成效可谓显著。

二、在每次作文前,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及提示。比如,有一次的作文内容是要介绍自己的家乡,而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要写些什么,这时,我就先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再让他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旅游景区„„等等说出来,之后再让他们写作文,通过这样之后,学生们便不会感觉到没东西可写了,这次写出来的作文也比以往的要好很多。

三、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一定要褒过于贬。每个学生都会有他身上的闪光点,同样,他们所写的作文也一样。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也要大加赞赏表扬,而且评语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新意,且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很关注他、重视他的,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我教的一个学生叫小贝,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且也很少做作业,和他谈心没用,责备他更没用,就当我素手无策的时候,看到了他写的一篇作文,题目是《对不起,奶奶》,写的是他的奶奶对他很好,可现在去世了,他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他的学习能够进步,可他现在却无心向学,觉得很对不起奶奶。我灵机一动,就在他的作文评语栏里写上:小贝,其实你现在已经进步了,你看,这篇作文写得多棒啊,奶奶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的,但如果你上课时能够更专心地听老师讲,奶奶就会更开心了。并且在作文课上,我把小贝的这篇文章当成范文,把其中较好的一个片段念给了全班同学听,从这之后,我便感觉到小贝变了,变的爱学习,作业 也不拖拖拉拉了,这就说明了,评语一定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假设这篇作文的评语,我还是按照以前一样,说他字体不端正,错别字多,主次结构不合理,那结果肯定就会和现在相反了。

四、教师推荐几本好书给学生,并强调语文积累对于作文的重要性。俗话说:如果说一篇好的文章是房子的话,那好词好句便是砌房子的砖头。对于学生平时的积累,我从第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准备一个积累本,把平时学到的,或者课外看到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并且随时抽查。毕竟,初中生的自觉性还不够高,需要老师的指导及检查。通过这样以后,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能找到几个好句子,或者几个好词语,也能够引用一些民俗、谚语、诗句之类的,文采性大大增强。

五、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提升写作的兴趣,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如“读书小报”展评、生活故事演讲、想象故事比赛、编辑班级文刊等等。

其实,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有很多方式,但只要教师能够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并使用恰当的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就一定会爱上写作文,并且能把作文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甚至能写得形神兼备。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5

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在情绪上的表现,有了求知需要,学生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具有强大内驱力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对促进生物课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多种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内应该制造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初中学生爱问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让他们急于去思索、去联想,猜测教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让他们的脑子真正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要接受的新问题产生注意,会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和探究新的问题。如在开始学习生物学《致同学们》一课时,除教材上提供的问题外,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神奇奥秘、饶有趣味的问题:有些人的眼睛怎么会变成近视?子女的相貌为什么与父母相似?此外还可以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和联想自然界里纷纭众多的生物现象:如蚂蚁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而筑巢、食物贮存、产卵、繁殖后代;春暖花开时节,忙碌地飞舞在花丛中的蜜峰是怎样采集花蜜酿造蜂蜜的;空中飞行的鸟类为避开不良的生活环境而每年都要进行的迁徒行为;吐丝织网捕食昆虫的蜘蛛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生物学兴趣,并向学生说明要想知道生物的种种奥秘,就要跨进生物知识的宝库,去探索,去学习。所以一堂课要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引入,才能将学生的思绪很快集中到学习上来,进而产生良好的认知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站也是坐、坐也是坐、走也是坐、睡也是坐。”(猜一动物);再讲到《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节时,同样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先让学生猜一谜语:“小小鞋儿水中漂,满身遍体长纤毛,显微镜下细细看,扭转身子倒着跑。”(猜一动物),谜语一讲出,学生兴致勃勃,积极性很高,纷纷动脑猜测,兴趣情绪便产生了,当同学们猜出谜底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被烘托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对这些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讲授动物《社会行为》一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节时,先用一段精彩录相片段(蜜蜂、白蚁、大象、猴子等生活情景为背景)作为课堂引入,并根据画面设问:哪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它们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这样一问,便给学生创设了一种乐学情境,让学生有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进行科技环保意识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生物科学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人类的衣、食、住、行,工业、农业、医药生卫等,都与生物学有密切的关系,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使学生树立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从而认真地学好生物学科。为此,教师在传授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结合教材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和生物学家在生物学史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以此让学生感到生物很有学头,并学得很有趣味,使学生把学习生物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从而热爱这门学科。比如通过小故事介绍我国明代杰出的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他用他毕生的精力写成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其中记述可供药用的动植物乃至矿物1892种,对祖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现代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他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开展田间科学试验,终于在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出穗大粒多,增产显著的杂交水稻,该稻已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由于开创了先例,他被国际上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童第周的细胞核移植产生新型金鱼;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等,分析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精神和在国际上取得巨大荣誉,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热爱科技的热情,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物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极其重要的学科,它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

在生物科教学中,除教育学生爱护花草,保护珍稀动植物外,我还强化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水平,列举了许多由于人类环境意识差破坏了生态平衡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如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利用草原大量放养牲畜,过度放牧使草原沙化、荒化;人们生产化工产品、农药、医药等,排出的废气及有害物质,污染了环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哈巴拉文明的毁灭;我国黄河流域的变迁等。事实说明,一个国家,民族的生物科学素质,国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水平,重视和加强全民生物学科的教育。如在传授叶的光合作用时,可告诉学生,植物每同化一吨二氧化碳,即可向大气释放约2.7吨氧气,可以推算,地球上氧气约3000年就可更新一次,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由于工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等原因正在缓慢上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了气候的变化,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大气温度上升,地球出现暖化现象,引起地球不良环境反应。通过这些道理的讲述,使学生在掌握光合作用意义的同时,认识了“温室效应”的危害性,从而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水平。

生物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在教学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兴趣,还向学生介绍了生物学的科技研究动态。如克隆工程前景的喜与忧、前苏联与美国竞赛“动物头部的移植”、由“脑颅爆炸”、“胃的燃烧”„„产生的《人体异常生理学》等。使学生懂得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命运、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从而树立起为造福全社会而学习生物科学的自信心和毅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实验课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并且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课能通过实验、制作、观察、写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生物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开展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会把生物知识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生活、生产实际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而保持学习的兴趣。初一生物实验课《练习使用显微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 2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察》是所有实验课的起始课,教师一定要认真组织好教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并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例如:做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时,我为学生备好洋葱、黄瓜等实验材料,要求每人做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一个黄瓜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六人一组,然后互相观察,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讲出观察体会,大部分学生能讲出植物细胞形状不同,但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学生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膜),有些学生还能进一步提出:“我观察到的表皮细胞排列都很紧密,植物的表皮细胞是不是都这样呢?”可见,通过这样的实验观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又如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章的内容: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当我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内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学生看到这一实验现象后,既有惊喜,又产生好奇,于是迫切希望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道理,在这时,教师可以加予点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使学生从中悟出道理,尝到甜头,从而感到生物知识有趣、有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生物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多接触自然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巩固兴趣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我和当地的胡椒、橡胶技术员联系,带领同学们到当地的胡椒、橡胶生产种植基地,让同学们了解这些热带经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效益,使同学们初步懂得胡椒、橡胶的栽培管理技术。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美,发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潜力,发现自己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各种学习成功的机会。又如在课余时间,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科学知识竞赛活动。比如“显微镜规范操作比赛”、“海洋、环保知识竞赛”、“生物知识墙报评比”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如讲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时,我便把课堂搬到野外,带领同学们在学校附近的灌木林中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的结构组成,使他们掌握根、茎、叶的主要作用及叶脉的种类、叶序的分类、叶的向光性等,让同学们感到叶片大都是绿的。经过这些活动,激励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6

汉语言文学系2006级本科(2)班 唐开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

提高

关系

形象

兴趣 关键语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真正领略了“海的美”。

五、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随即又有同学进一步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受排挤,孤立无援却仍不改初衷的高贵节操;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们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

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应是一片知识甘泉流淌的园地与师生心灵交流的园地,是学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实验田。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开展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警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如清代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汤达的“一个人只要强烈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期目的。”;“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书写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二是经常宣讲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越王勾践、大文豪蒲松龄、曹雪芹的成功来激励学生立大志、吃大苦、建大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故事感人,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7

一、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所学习的内容越贴近时,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物理是一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的学科。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大量的物理现象, 如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虹, 水壶在水沸腾后响起的报警声, 浮在水面上的船只等。同时, 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无时无刻地感受着物理现象:做在沙发上要比坐在椅子上舒服;寒冷的冬天, 从外面走进温暖的屋子, 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等。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物理中抽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使他们认识到物理即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

首先, 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新鲜感。比如, 汽车刹车的时候为什么人会向前倾;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在电池耗尽而停止走动的时候, 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的“9”上, 为什么?在学习热学知识的时候, 可以导入一些这样的实例:用电风扇吹风时, 为什么周围的温度没有降低, 而人却感到凉快了?为什么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煮熟后滚烫的鸡蛋, 放入冷水中浸一会, 容易剥壳, 为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 既真实, 又简便, 同时又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 学生学习物理不再感到乏味,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从物理课本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 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学有所用, 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中的定义、定理、规律大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活动中,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和实验。大多数初中学生, 对实验都抱有浓厚的兴趣, 都希望自己能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去探索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进行, 也可以在课下进行;可以利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 也可以自备自制器材, 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进行实验。如用玻璃杯和硬纸片做压强实验;用棋子和直尺做惯性实验;用可乐饮料瓶和乒乓球做浮力实验;用纸板和平面镜做潜望镜模型;用木棍和石头做杠杆省力实验, 这些器材学生都非常熟悉, 做这样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明白, 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物理并不遥远, 它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自然就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计算机的日益普及, 大大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物理教师要善于把先进的教学设施运用于教学中, 从而使物理教学不再枯燥, 而变得其乐无穷。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 许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发现的。如分子运动、磁感线以及核裂变等, 必须借助想象才能被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 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 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 播放给学生观看。还有一些物理知识虽然课本中做了很详细的阐述,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描述清楚, 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以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例如, 在教学运动与静止的物理知识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对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的演示, 让学生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这即符合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 从物理到生活的认知过程,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讲述物理史或穿插小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生具有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恰当地穿插一些物理史或小故事, 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讲法拉第的电磁感应时, 介绍法拉第经过漫长的过程, 最终发明了现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电, 同时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事迹以及对科学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讲述这些科学家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 正是科学最根本的价值———人的精神价值的体现。科学家的故事必将激发学生去感悟做人的道理, 去追求成功的人生, 物理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兴趣 创新 思维

从事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初三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仅限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况,所以就产生了教师辛苦地教,学生却漠不关心,甚至丝毫没有压力这样一对矛盾,最终导致教学任务落不实,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不良后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本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突出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和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清晰,生动和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探究活动情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化学实验符合九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化学学科特点,是学生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学生缺乏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大脑得不到必要的刺激和感受,对所学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化学课本中相关概念以及定律的引出,教师一定要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使化学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活、乐、动”的过程,并且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领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这种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有效地激发形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二、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师生协同学习,共同发展

在长期的思索与实践中,我尝试了一种“思路教学法”。思路教学法是指在解题时,教师不提前阅题,和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学生同时去思考解题的思路。这样,老师把自己的思路教给了学生,学生从中获得解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培养。在教学中老师不依常规,在学生面前对问题集中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做换位思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允许犯错误,但更允许师生改正错误,以常人的心态对待人和事,对待问题,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老师怎么想就怎么说,想法有变说法就变,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关键是老师把自己的思路教给了学生,不是单纯地只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的更新,能力的运用,是“思路教学法”的最终目的。

总之,“思路教学法”是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眼,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它对教师的要求必须有渊博的知识,清晰的表达能力,民主平等的心态。

三、巧妙的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启迪心扉,开拓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探求,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解题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进而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笔者认为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画家画画,不会铺天盖地,布满画纸,而总会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不就是有名的留白之作吗?因“留白”观画者便有了暇想的余地;作家作文,讲究含蓄,“纸有尽而意无穷”,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音乐家演奏,时而“千山咆涛”,时而“万马齐喑”,目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想音乐,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样,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满堂灌”,而是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

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巧留思维空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设置思维空间应选择学生感兴趣,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者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切忌不能盲目强调趣味性而把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9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 ?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加强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须要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题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重视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事实、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评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出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好的写作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学生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也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10

初中物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如果老师一味地灌输恐怕难以达到教学的效果。所以,作为初中物理老师,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物理,探索更多未知的物理知识,就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的价值之一表现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只要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意志顽强。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呢?

一、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下,我们太注重理论与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和爱好出发来进行教学,淡化了对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的提高和培养。因此,老师要转变观念,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贯彻到课堂教学中,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想法和看法。老师还要放下身段和学生交流,不要把学当成一种接受知识的机器。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现象,探究其中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探究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当然,老师要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活动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为学生更深一层的探索,或者为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打气、助力,并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在课堂上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动手、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把一些难点、重点内容置入到情境当中,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不自觉地去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探索,会主动、会积极地去学习。因此,作为初中物理老师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巧妙地把兴趣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等方面进行日常的物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时,为了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划过沙、滑过冰或坐过水上滑梯吗?这时你会发现会有很多同学来参与这个话题活动,毕竟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常玩的东西,和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关联。在和同学们经过交流以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应该都见过光滑的物体吧?同学们在陷入沉思后,我告诉同学们冰是比较光滑的介质,但是它也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我们滑冰在比冰面更光滑的介质上面,我们会停下来吗?等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就可以自然地进行衔接,给他们讲解牛顿定律的相关知识,由于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老师的身上,教与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巧用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少不了结合理论知识,做一些实际操作,那就是实验。老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巧用实验这个能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我们知道常做的物理实验有两种,一种是全班同学都亲身参与的,运用专业实验测量仪式器,在正式实验教室去做的实验。一种就是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随时做的小实验,用以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感和形象感,主要是以老师演示为主,单个学生尝试为辅的课堂演示实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堂演示实验主要是由老师进行操作实验的,所以,切记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要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发表意见,充分调动自己的理论知识,把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消化。这样才能通过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参与,才能真正使实验教学发挥它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上一篇:战略管理咨询讲解下一篇:乡镇党委书记党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