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24-10-08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精选11篇)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1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逐步形容全民体育,而学校体育教育则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本文研究的内容,即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目的在于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众所周知,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张扬的科目,而现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有的觉得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种境况与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十分重视全民身体素质的大气候格格不入。随着我国教育制机的改革,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体育教育是得天独厚的机遇,体育教育应乘此东风迎头赶上,决不能滞后,如何尽快扭转学校体育的近况,笔者认为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必须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其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第三,多媒体在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切不可小觑。第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吸引人。第五,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抛开应试教育之枷锁,还体育活泼、有趣的本来面目。若如此,学生之幸甚,体育之幸甚,中国之幸甚。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体育则愈来愈显得重要,学校体育备受重视,因为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就曾经提出:“有可能把教育和体育同体力结合起来,因而也有可能把体力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又说:“生产劳动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增进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毛泽东的传世佳作《体育之研究》明确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信条去教书育人。可见,体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一个民族的振兴是何等之重要。

一、解放思想,转换观念

如果说中学生喜爱上体育课,倒不如说是为了逃避繁重的作业而作出的举措更为确切,即使一片欢呼地来到操场,而当体育老师有板有眼地开始本节课过程时,大部分同学又显得非常消极,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思想上的不重视。大多数同学以文化分数为重,藐视体育成绩,因为中考中体育成绩只占10分,微不足道,况且按惯例,只要文化成绩好,届时学校领导、老师自然会想方设法使你的体育成绩满分的。这就滋养了他们爱到操场上体育课,而又不愿真正完成应有的活动量、掌握应有的运动技能这一陋习;二是指大部分女生,仍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放不开手脚活动,仍愿做“淑女”型仕女。即使活动时,也是扭扭怩怩,达不到运动效果;三是怕苦怕累,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现今的孩子,在蜜罐中泡大,从未吃过苦,受过累,不必说“劳其筋骨”,更谈不上持之以恒地体育运动了。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教者应正确引导,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看体育而非看分数,使他们尽快转换观念,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中来。

二、把握心理特征对兴趣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发展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往往做些力所不及的动作,同时又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一定技巧,既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委以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又要严格地要求他们,给予必要的批评与监督,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评价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向成熟期顺利过渡,使之产生永不枯竭的体育兴趣。

三、正确处理生理特征与教育的关系

中学生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期开始,学生初步显现出暴发力,精力旺盛,似有使不完的力气(尤其是男生)。此时,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最佳时期,但要注意培养学生坐、立、走的正确姿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可进行速度、灵巧、弹跳方面的训练。要教育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负担不宜过重,保证充足的睡眼时间。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讲授,特别要指导女学生的经期卫生,积极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对学生的影响,以确保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持久性。

四、多媒体对学生兴趣的激活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由于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教师在一节体育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换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错的动作演示,亦或录下学生练习的动作进行评讲,或者教师将时事及体育新闻直观搬上讲台,使学生了解得更多、更新、更快,从而激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热情,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形成爱好体育的习惯。

五、提高教师素质,启动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多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专长,也有短处。本人在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多种多样,所涉及内容之广往往超出你现有的能力范围。使你往往招架不住,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我素质,才不至于“江郎才尽”。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喜爱。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步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本人有一习惯,每天早晨到校,必在操场一隅演练一套拳术,尤其热衷于《满江红》拳,随着录音机里的“满江红”歌词,演练完这一套拳术,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很多学生缠着我学这一套拳术,我索性便开设了武术这门课,改练教材中的“少年拳”为“满江红”拳,于是乎,无数少男少女,醉心于武术。当然,我也乘此之机,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使学生在积极锻炼身体的同时,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县招商引资洽谈会期间,我校受开发区管委邀请,承办洽谈会开幕式,集体武术便是压轴戏,四十人的方阵,统一的服装,整齐的动作,把岳飞那气贯长虹的爱国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博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从此武术热在我校掀起,这不能不说是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结果。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调动主体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形成开放的、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品德、心理、性格,形成一个美好的人生,从而构建一个永不衰落的民族。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2

一、建立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情绪的影响, 而学生的学习情绪又受到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的影响。要想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就要建立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 使学生产生愉悦、活泼的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体育教学中主要进行的是各种身体训练, 这属于运动条件反射, 受大脑皮层的支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大脑皮层建立适中的兴奋状态, 这样更利于学生体育训练的开展。相反如果教学氛围枯燥无味, 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就会降至最低, 学生就会对训练产生消极情绪, 对运动效果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首先就要建立和谐、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一是师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爱是教育永恒的追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就要热爱学生, 要把爱的阳光雨露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洒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爱与期待,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民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切不可独占课堂, 要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三是平等。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而在体育训练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一视同仁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因学生表现好而喜欢, 不因学生表现不好而不喜欢, 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与教师一样平等的主体来对待。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好奇心强, 喜欢新颖有趣的事物, 那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 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

(一) 疑问导学

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在体育训练中也是适用的。在体育训练中对于一些项目的规则, 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同时还利于学生对一些规则与要领的掌握。

(二) 游戏教学

初中生对游戏情有独钟, 我们可以将游戏引入到体育训练中, 这样可以让单调的训练更有活力, 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长跑, 因时间长、强度大, 再加上单一的训练, 往往会让学生望而生畏, 我们可以将此设计成游戏, 让学生在做游戏中练习长跑, 这样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 使学生在无形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 示范激学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总是先由模仿开始, 然后再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动作示范, 教师优美标准的示范动作可以给学生以美感,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 然后教师再进行技术与动作要领上的讲解, 经过练习学生会由模仿教师外在的动作而将技术与要领融入其中, 从而掌握动作要领, 提高练习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培养学习兴趣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动力的激发与保持。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开端, 不是这个活动的终结。也就是说我们以肯定为主, 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期待, 让学生看到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 这样学生才会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在今后的学习与训练中表现得更积极、更主动。相关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挚的情、深沉的爱,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 这些小细节可以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鼓励, 我们要将这些贯穿于教学评价中, 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勇气。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 哪怕是极其微小的, 也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如学生的动作做得不到位, 我们以平和的语气指出不足, 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兴趣培养;引导;激发;强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就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本身的兴趣。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只有对它有了兴趣,才能有深入了解深入学习的想法;另一方面,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兴趣在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就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这是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兴趣的产生总要以需要基础,而传统教学只重视教师如何“教”,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听众,使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不会自己学习。而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当下素质教育也是终生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从原来的“教”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千万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学习,这样就为学好政治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引趣,重在“新”,旨在“引”。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将最新的时事观点以最快的方式传给学生;同时,教师要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出的兴趣质疑来引导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地设计每一堂课,创设一个能突出主题的学习环境,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地动口、动手、动脑,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者中都有所发展,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这样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达到“减负、优质、高效”的目标。这样能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课堂教学生动、热烈、充满活力。

(二)发挥教师个性魅力,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

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地和谐地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我们都应该明白个性的重要性,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专心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新课标下的教师应拥有出色的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并且喜欢与学生相处,喜欢学生,而且也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指导。我相信平等交流与沟通能让我们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是很重要的。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并教导学生要重视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理智地提出问题,更准确地思考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我们为他们播下了终身学习的种子!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人生的意义和生活中的满足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个教师,便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会努力地学好它。作为教师要关注、尊重、赏识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实行“三多三少”。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责备;多肯定,少否定。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且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学生发问,有不同意见时引导学生争论。把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创设和谐的教育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学生就不会认为上课仅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创设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教师的个性魅力,又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深化和拓展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有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指在引趣的基础上,随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识而激发起来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学习上的短时兴趣,容易丧失其效能。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后,如何保持并进一步增强这种兴趣就尤为重要了。有一位学者说过:“平庸的老师传授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好教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激励激趣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阶段和每个具体环节,教师应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进步,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予以肯定,这能够极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2.直观激趣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具,借助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提供新鲜生动的材料,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把现实生活中的情境问题用叙述、音像、画面、表格等形式描述出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对之进行分析或解释其中的现象,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功能。在这里老师搭台,发挥其主导地位,学生唱戏,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扮演“国家领导人”,又可以是“外交官”,可以做“市长”,也可以当“企业家”,做“评论员”……他们担负着这些角色,兴致勃勃地走入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潜能,创造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诚信是金》这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放映一段某企业面临破产的影视材料,然后提出问题:“假设你现在是该厂厂长,你应该怎么办?”让学生去扮演厂领导,为这个企业扭转局面,出谋划策,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答,踊跃发言。最后,再放映该企业新领导经民主选举上任的扭亏举措与学生的想法进行对比,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总之,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图示以及教师的角色导演,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最终达到“引其观、诱其思、导其向、排其难、解其疑、探其理、激其情、审其美、养其性”的目标。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产生的广泛稳定的兴趣。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教师则要把培养学生兴趣摆到一个重要位置来认识,在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过程中,着力培养他们对思想品德的稳定兴趣。这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产生兴趣这一教育目的,只有在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了广泛兴趣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增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一环,也是最后一环。增趣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的目标和特点来进行。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如何增趣,应该从课堂教学的总体上来把握,注意处理好课堂内学生的思想品德兴趣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间的转化、促进作用。

四、联系社会实际

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下来,以备后用。从近几年来的中考来看,每一年的时政热点都会出现在各种题型当中,所占比例相当大,这也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适当地贯穿于教学中来。

五、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比如,根据目前学生中存在着比谁零花钱多,比谁穿的是名牌的情况,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培养健康心理,在讲授《艰苦朴素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都花在什么地方?这些零花钱是怎样来的?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讨论;零花钱是不是个人行为?学生应该比什么?让零花钱最多的同学与零花钱较少的同学都来回答,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合理的、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学生之间攀比的危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意识有一定的提高。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4

浅谈农村学校合唱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作者/王郁婕

摘 要:目前在社会上出版的歌唱的方法及声音训练的书刊不少,但大部分都是适应于变声期之后的成年人的,甚至艺术院校的教师所教所学的也都是成年人的歌唱发声法,而童声的歌唱与训练方法的专著几乎是凤毛麟角。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却是童声合唱的训练。那么,如何训练童声合唱,就此方面的实践体会写给大家,请予斧正。

关键词:呼吸训练;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声音的训练

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与成年人的训练原则上有较大不同,因为少年儿童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声带非常稚嫩,且具有清脆、明亮、纯净的童声特色。如果拿成年人的声音训练方法去训练少年儿童,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甚至会对孩子的嗓音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因此,童声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然后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集中、扩大和美化其童声。

一、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有位大师告诫说:“会了歌唱的气息就会了歌唱的技术的一半。”试想连呼吸都不顺畅了怎么能将一首歌曲完整地演绎好呢?所以说,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所以,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一定要避免这种胸部呼吸的方法。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1.告诉学生唱歌的正确呼吸方法

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要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

一般的,学生都觉得呼吸的地方应该是胸部而不是他们的“肚子”。与其对学生讲些抽象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倒不如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明。

什么是唱歌的“呼吸”――找张长凳,让一个学生躺在上面,其他的学生观察,这个学生在呼吸的时候身体的什么部位在起伏运动?这时候学生就会比较兴奋,各抒己见,但是也有学生说看不清楚,呼吸不明显。接下来教师再将一本书放在示范的学生的肚子上,学生就会很明显地看到放在肚皮上的书本在上下起伏。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又很直观生动地说明了呼吸的正确位置是靠小腹的力量而不是胸部。

2.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学生站立,两手叉腰,像一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香”――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张,大约用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四拍(4秒钟),继而六拍或到八拍。

通过上述练习,学生基本能体会呼吸的方法。

二、音准训练

1.在音准的训练中,首先必须建立以“A”(标准音6)的音律调节中枢,即训练学生的绝对音高“La”

我在每次合唱课开始的前几分钟都会让学生自己到钢琴前面唱唱标准音,然后对音,看看自己唱准了没有,并且举行小组比赛。在合唱中休息的时候也会不时地让学生再唱唱“La”,目的是强化他们的记忆。几次合唱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演唱出标准音“La”。

2.器皿法

在前段时间的关于“全省童声合唱师资培训班”上余贞一老师介绍了一个有趣的方法――器皿法。余老师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碗,拿出一支笔轻敲碗延发出了一个音,刚好这个音就是标准音“La”。学生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新奇有趣,回家纷纷去找自己家的碗碟能否也敲出标准音。

有时候实在找不到能敲出标准音的器皿,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相对音高”,也就是根据学生带来的器皿发出来的其他音高来构唱标准音,这也不失为另一个训练音准的方法。

3.构唱

学生在找准标准音以后,可以以标准音为基础进行简单的构唱练习。比如,由标准音往上或者往下“找朋友”。可以由二度逐步扩大到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

另外,少年儿童的自然音区在小字2组的e到小字3组的c,所以,在构唱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训练音区的选择。

三、节奏训练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就是“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反映在心理上,同时也反映在身体上。”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应当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节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最直观、最能激起兴趣的活动。在低年级的音乐课本中有较为有趣的方法:四分音符是走、八分音符是跑、十六分音符是跳。通过听乐曲走、跑、跳掌握音符的时值。

还有节奏回声的游戏更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先拍节奏,开始二小节逐步过渡到四小节。速度先慢后快不断变化,从简单逐步增加难度,训练了学生的听觉、反应能力及记忆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练习时,我循序渐进,先请学生拍第一条,他们很快掌握了。有的学生说:“老师,太简单啦。”于是我让学生在拍第一条时,同时加上下一条,开始有学生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几遍后就熟练了。“还行吗?”我又问。“行!”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于是我又加上下面两条。等大家完全掌握后,我弹起了旋律,让学生跟着我的琴声,表现快慢强弱等。学生听着我的琴声,身体协调得很好,跟着音乐表现得很投入。还有的学生即兴创编了不同的节奏,这样更加增加了难度。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02-01.

[2]钟国维。中小学合唱实践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1-01.

[3]上海市中小学艺术类活动课教材编写组。合唱教程(小学试用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05-01.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5

艾道君

(遵义县虾子镇南坪初级中学 贵州 遵义563125)

【摘要】《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美术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美术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情景之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一开始就被情景感染,立刻处于积极探究的氛围中。

例如:七(3)班学生上《静物写生》一课。课前,我布置好静物台:一块绿色衬布,一个黑色砂罐,一个乳白色汤碗,一个淡黄色雪梨,剩下的静物(如草莓、甜橙、蛋糕等)就放在旁边。当我来到写生教室,发现静物台边挤满了同学,正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我一看静物台,不禁怒从心起:雪梨竟变成了三颗草莓。原来是班上的一位“调皮大王”干的。然而,经他这么一改变,我却发觉雪梨换成草莓后,台面似乎全“活”了。我转怒为喜,趁机引导:“原来的雪梨拿走,配上草莓,大家觉得怎么样?”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好看多了啊!”我即而转向全体学生:“大家说说看,为什么有了草莓之后,画面活跃起来呢”?“红色的草莓和灰绿色的衬布产生了对比……”“大的和小的产生了对比……”大家踊跃发言。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草莓、甜橙和蛋糕一放到静物台上,原先沉闷的画面突然明快、艳丽起来。大家作画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我适时地引导大家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构图,着色……这次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经历实践与再创造的过程。美术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每年9月10日教师节,学生们给老师送贺卡表示敬意。我就在教师节前,设计了一节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自己制作贺卡。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剪刀、卡纸等工具材料。一上课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图,如:喜欢什么风格的,平面型、双面型还是立体型的?喜欢什么图案,卡通的还是风景的?从个人兴趣出发,目的是做出独特的个性卡片。接着交代注意事项,如:构思立体结构时,切开后起支架作用的形不能设计的太纤细,要使之具有稳固性,切开部分的长度要适合贺卡直立后倾斜的角度。插口的宽度大小要合适,如何把握好轻重等等。整节课同学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制作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也极具人性化。

平淡又单调的笔画一次又一次的组合对学生来说是乏味的,那么,激发学生动手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绘画技法会让学生羡慕不已,教师示范的认真,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产生强烈的也要画出一幅好画的美好愿望。因此,教师首先自己要能练出好的技法,养成“提笔就是示范”的好习惯。中学生好胜心强,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更有利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学生总喜欢像教师一样在黑板画画,课上时抽出一些时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分别让同学上黑板来练习。让学生们当当小老师,做做小评委,和学生们一起画一画,平等地交流,增强学生们画出好画的信心。教师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不时地给予进步的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举办“绘画比赛”,渐渐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是开创了美术电教教学的新局面。特别是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幻灯、多媒体等已相继进入了课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更加普及。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手段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自然都会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运用多媒体不但可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资料,更可使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在教学中时刻谨记: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参考文献:

1、《中学美术教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主编:尹小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6

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红岩二中的音乐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发现当地音乐教学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一点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见解。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经,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中学的我们应该看到当地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中学的学生音乐知识极其贫乏,学生识谱能力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识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因为农村的大部分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无法开设音乐课,有的学校即便开了,也只是课表上有,除此之外,音乐学科没有系统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对学生产生不了评价、激励、促进作用。还有农村家长、学校和一些教师也对音乐课有偏见,认为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学音乐那是不务正业,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加上学校对音乐成绩比较漠视,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其次,中学课业负担重,每班每周一节音乐课(40分钟)

课时不够,初三下学期就不开音乐课,文化科占了学生大多数时间,因此,教学任务就仅限于一周短短40分钟。教材又没有新颖性更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也缺乏创新和活力,都是一个模式。即:“师生问好—发声练习—节奏练习--教授新歌—反复练习课堂小结”这种模式无法上出音乐课的特色,更谈不上音乐课的“美”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这种学生基础本来就差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作为农村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教材、全面分析学生、精心设计教法,在培养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促进美育的发展,是广大农村音乐教学工作者值得商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参与情感体验 孕育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

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参与,强调感受和体验,在感受、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孕育学习兴趣,以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和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时期,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需要情感交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通俗歌曲,如《爱的奉献》、《家乡》、《真心英雄》、《同桌的你》、《童年》等歌曲来演唱,引导他们从音响感知入手,通过聆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让音乐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为孕育音乐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现实生活 诱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看来我们需要另眼相看“对牛弹琴”了。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

秋月》、《军港之夜》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诱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3.丰富教学手段 巩固兴趣

随着中学学科的增加和分化,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出现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富有激情,讲授生动、唱奏优美,学生的兴趣会逐渐浓厚并得以巩固。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时,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相联系: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松花江上》;“一二九运动”华北危机——《毕业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太行山上》等,这样将音乐、历史相互融合,不仅掌握了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也理解了音乐的时代风格,使学生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性。

4.运用学科综合 稳定兴趣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使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在教学时找出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音乐教学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势,以稳定学生学习

音乐的兴趣。

4.1将音乐学科的不同内容综合。在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及基本乐理教学中,可将音乐的不同知识点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如歌唱与欣赏结合、音乐理论与欣赏结合,还可以将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与音乐的表现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调试、和声等)相互综合、互相渗透,加深理解。

4.2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音乐的姊妹艺术大都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这些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互补充,将其综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使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的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4.3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相综合。音乐与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如音乐与语文中的诗词;音值、节奏与数学中的数量概念;节奏与自然现象、人的生理现象;节奏与体育的广播操、韵律操;音乐的风格特点与其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特点、生活习俗等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将音乐与它们综合起来,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文化素质。

第四、营造音乐氛围 发展兴趣

除了利用音乐课堂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外,教师还可利

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7

一、体育课程教学中影响体育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

根据体育课程教学特点, 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主要

因素包括:

1.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育需要, 就会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 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与参与热情和意志努力。因此, 体育教学中, 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体育需要, 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教材的特点与数量。愈能满足学生直接体育需要的教材, 愈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根据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特点, 一节体育课中的主要教材数量应越少越好 (最好只有一项教材) 体育教材的掌握, 除理解、记忆之外, 更重要在于反复进行身体练习, 如果教材内容过多, 每项教材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 学生必然会因学无长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3.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在体育课程教学中, 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动作技能的水平越高, 越易增强其学习和练习兴趣, 因为技能水平越高, 越能体验动作内在的魅力, 领悟动作的奥妙, 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4.授课方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练”为主的课比以“教”为主的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 实践证明, 只有当学生真正体验到身体练习过程中的愉悦时, 才能“以苦为乐, 乐在其中”, 从而喜欢学、乐于练, 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5.课的类型。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与课的类型密切相关,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 普通体育课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效果远不如专项课, 因为普通体育课教材内容多, 练习时间少, 又难以充分考虑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 所以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只有对某一教材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的专项技能迅速提高, 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因此可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巩固与发展。

二、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课改进。

(1) 激发学生间接体育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 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锻炼需要。

(2) 丰富教材内容, 教法手段多样化。教材内容丰富多样, 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

(3) 体育兴趣的目标。体育兴趣的目标就是指培养什么样的体育兴趣, 即着重多种体育兴趣的培养?还是强调专项

体育兴趣的培养?或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从理论上讲, 追求多种体育兴趣的培养是最为理想的目标, 它可以满足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锻炼需要。实践证明, 这种不分主次做法, 最终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广泛体育兴趣, 反而容易导致对体育的冷漠以至厌恶。最为理想的体育兴趣培养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但如何结合有待进一步研究。我认为, 应以专项体育兴趣培养为核心, 结合多种体育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成为有浓厚专项体育兴趣的终身体育者。

上述体育兴趣培养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必然需求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与上述目标适应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具备以下特点: (1) 以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为主; (2)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 注意动作技能的高度发展; (4) 教材专项化、兴趣化; (5) 教学组织简单化; (6) 采用以“练”为主的授课方式。

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8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责任感。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行为、爱好、个性等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都会真实地表现出来,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体育兴趣。

二、体育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培养

1.注意学生体育兴趣的开发

每学期开始,先进行1~2次室内讲授,主要是从学生当前的体育情况、体育现象入手,讲一些生活中实际应用体育的例子和当前体育的发展情况,唤起学生体育活动的趣味,然后进行一些室内活动,如室内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育活动趣味,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偏见,建立起对体育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

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挥它对认识和活动的推动作用。首先是大胆分解体育教材,充分利用游戏组织教材,把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另外,还需要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适时地转化为间接兴趣,使间接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每次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量,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锻炼。

3.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表扬和鼓励,体现的是一种评价,这种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和评价还能唤起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一定要及时合理地运用表扬和鼓励,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健康发展。

4.倡导愉快,激发兴趣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自信中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通常在体育教学中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厌烦。如果运用音乐完成动作,效果就不同了。另外,还可以运用组织得法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以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5.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组织竞赛要合理、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褒奖,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取再赛的胜利。

6.课堂内外结合,激发兴趣

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但是,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有许多练习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质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体育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阻碍体育的自觉性和终身教育。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增进体育兴趣。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各自喜好,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提高专项成绩,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实践证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进程,只要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9

什么是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时,就发展成为爱好。兴趣发展成为爱好后,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凡是与自己的兴趣相符合,就容易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人轻松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兴趣之中蕴藏着求知、探索、发掘才智和开创新天地的巨大活力和生机,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志趣活动。笔者从事多年钢琴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示范演奏激发学习欲望

幼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有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如学生喜欢听理查德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梦中的婚礼》等曲目。针对幼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之前我会弹几首学生爱听的乐曲,激发她们的求知欲,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会弹些通俗歌曲,边弹边唱,通过示范弹奏学生爱听的乐曲和歌曲,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歌曲伴奏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要弹钢琴曲必须练好基本功,懂得“万丈高楼从地起”的道理。

二、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在基础练习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经常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训练手指的独立性时,我用小鸟飞的游戏训练大臂带动小臂提起落下,找到手指的支撑力度:先提低点练习,用手腕提起,手指离开琴键,手部自手腕下垂,然后落下,其中一个手指做触键的准备;在手指将要落到琴键时,手腕放平触键——手指第一关节“挂住”键盘,腕关节下沉;然后再提高一点落快点,逐步加快加强。再用小朋友拉大锯的手指操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用在竹竿上挂毛巾的游戏练习手指挂住键盘的弹奏要领。在讲授连奏的弹奏技法时,要运用重量转移的方法,就是第一个音用提起手、落下去的方法弹奏出,弹第二个音落下时手指承受的重量感转移到第二个音上来,这个转移不是再落一次,而是通过弹第二个音的手指主动触键实现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弹奏方法,我用传接力棒的游戏训练手指的重量转移,并配合口令“抬、弹、松、反馈”来加强手指练习。

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训练,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很快就能掌握弹奏要领。

三、利用鼓励信任培养自信,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短暂兴趣是和某种活动紧密联系的兴趣,它产生于活动中,并随某种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稳定的兴趣具有稳固性,它不因活动的结束而消失,而是在个性上留下痕迹,成为个人活动的显著特点,使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且成为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保持住学生短暂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学生的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尤其要加以特别的关注。由于幼师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农村,从小没有接触钢琴,当她们看到城里的学生弹得很好,会有点自卑,不敢上台弹奏,看到老师时手指紧张得发抖。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轻声地对她们讲话,手把手地教弹,先教她们唱谱、认识音符、掌握节奏,先分手打节奏,然后双手打节奏、口喊拍,再一个音一小节地弹奏,慢慢地她们紧张的情绪就放松下来,只要她们能够弹完整一小节,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如学生陈某在我耐心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够弹完一首练习曲了,看到老师的.微笑,她高兴得站起来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喊了一声老师。当时我很感动,这些学生是多么可爱,只要老师多付出一点、多耐心一点,这些孩子是能够学好钢琴的。

四、开展各项表演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人,随着文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需要不断的满足,对文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会达到“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在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我们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满足其学习需要,使她们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1)开展钢琴演奏会。通过演奏会,同学们可以互相观摩、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上台表演的学生会很珍惜上台的机会,不能上台表演的学生也会暗自下决心,下次争取。(2)开展自编故事的活动来提高对乐曲的理解。如弹奏乐曲《啄木鸟》,我就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结构自编一个小故事,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弹奏乐曲。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模仿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来弹奏跳音,就会自然地用手腕来断奏,弹奏乐曲时就会用心去弹用耳去听自己的音乐。(3)开展美术绘画来表现音乐。由于对幼师的学生要求是弹、唱、说、跳、画五项全能,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用绘画来表现音乐作品。如《春之歌》这首乐曲非常优美,线条清晰,在弹奏时犹如春风抚面,我要求学生用一幅美术作品来表现音乐作品。有的同学画的是绿草、小鸟、阳光,有的学生画的是小溪、鲜花、绿树,有的画出了春雨蒙蒙,有的画出了冰雪融化……同学们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春天,再来弹奏《春之歌》,就弹出了春雨蒙蒙的感觉,弹出了春风抚面的感觉。(4)开展弹唱活动,培养学生的伴奏兴趣。如弹唱幼儿歌曲《红公鸡》时,要求一人弹唱,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学生们表演各种式样的公鸡形象(由于学生弹奏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学生节奏不稳,有的伴奏型选择不当等问题),导致表演的“公鸡”有欢快的有生病的,同学们在欢歌笑语、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学会了儿童歌曲伴奏的特点。学会怎样正确选择伴奏音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10

开题报告总结

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不但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而职业学校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体育教学情感教育的融入。因此,我们中职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有效的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的要求。

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锻炼更加积极,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兴趣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兴趣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快乐体育的思想观念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如中长跑等项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它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态度的多重目的。快乐体育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体育课应该把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的不感兴趣的原因

在中职体育课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有时还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也是在中职教育中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有:(1)身体条件不好,怕苦、怕累,这正符合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女生在体育课中性情更加明显,怕晒、怕累、怕出汗。这些90后出生的学生,现其运动不如坐在地上玩手机、谈笑风生,与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与特长,加上家长对学生的万般呵护等原因,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2)师生关系的淡漠化。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越怕,教师的威信就越高,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严肃有余,使学生产生恐惧感,造成学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表面服从。这种课堂教学下,造成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的根本,当然学生也不喜欢。(3)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干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的教材教学法,跑跑步、跳跳绳、做一些素质练习,加上打打篮球,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相反,学生希望每一节课有新内容、有新活动,新收获。

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快乐体育思想为指导,提升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兴趣,教师要通过通俗易懂的道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只有形

成浓厚的运动兴趣,才能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运动愿望,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有目的的向学生介绍本课内容的健身价值,针对学生模仿力强、爱好广泛、精力旺盛、学习任务重等特点采用快乐体育教学,使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2.创设情景,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参与愿望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竞赛活动中,学生主动的进行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赛特别激烈,对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3.选用和搭配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使快乐进入课堂,提高兴趣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原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产生了厌倦,上体育课的兴趣逐渐消失。“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游戏是人类追求乐趣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种活动是自发的,不是在别人强制下进行的,而且游戏的结果是事先不知道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学生们厌倦了常规的跑步练习,死板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内容。教师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摸拟训练,如:跳远教学中摸拟“青蛙跳远”、武术教学中的勾手摸拟“少林鹰爪”、队列队形练习摸拟阅兵仪式等,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教材的新颖性就得到了具体体现。另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

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便厌倦了,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如: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安排“三人”篮球赛,使他们得到满足,达到人人快乐的要求。但是,强调快乐体育教学,不是以游戏作为教学目的,也不是要使教学走向随意,而是要使师生关系真实、自然的参与和表达出来,使师生都能从中得到乐趣。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兴趣。(1)可以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2)体育是一门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于一体的学科,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调用、剪贴等功能,帮助学生及时突破学习的难点、快捷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可以科学地对体育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等,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实现由无趣向有趣、有趣向乐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转化。

5.因人而异,维护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须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理念

初中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也是奠定学生体育锻炼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学者必须要以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本文从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实际出发,深入探究培养和疏导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本策略。

一、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初中生学习心态极不稳定,必须要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成效。体育教学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法,改正错误的教学观念,将体育教学打造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具的高效课程。初中体育的教学应当注重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一种愉悦的学习心态,这样更有助于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学课堂氛围需要师生共同营造,通过频繁亲密的师生互动,设计出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只有当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丰富多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才会真正活跃起来。

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都需要教学者具备足够的智慧和耐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还要具备灵活教学与组织课堂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丰富自身学识,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特点,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从而为开展教学工作做准备。

二、合理控制教学难易程度,保证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初中生运动水平等实际情况的了解,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一系列体育学习活动。不少学生反映,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长跑项目要求过高,显然不符合一些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很容易造成不利的后果。因此,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教学做起,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相应的增加运动量和练习难度,让学生逐步适应,最终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且收获一个健康的身体。例如,在开展体育长跑运动时,教师要先通过不同的仪器对每个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等指标进行测量,并根据这些数据推算出每个学生的运动极限。基于此,教师针对每个学生设计了不同等级的热身项目,并将相同层级学生的长跑成绩进行比较。教学者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控制难易程度,就是要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确保每个人在自身承受范围进行有效运动。

三、创新教学理念,灵活运动教学手段

1.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趣味教学游戏

初中体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性格和心理等特征,善于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必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教师应避免出现只顾玩乐、不学知识的现象,确保做到“教”和“乐”有效共存。例如,在学习篮球运动中的“三步投篮”时,不少学生总是无法将三个动作有效连接起来,为了培养学生“三步上篮”的身体惯性,教师专门为上述三个动作设置了背景音乐。当学生完成第一个动作时,学生内心便想象第一个音乐片段,以此类推,学生按照音乐的播放频率和效果,相应调整“三步上篮”的动作。通过这样的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习惯,逐步将“三步上篮”变成身体的一种惯性。

2.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性格活泼,还具有强烈的自尊心,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为此,体育教师应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个特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体比赛,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个人比赛,将体育教学内容充分融入比赛中,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由于学生好胜心切,他们往往会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是极为必要的,也是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的。进行初中体育激趣教学就是要从整体上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框架和策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耳目一新,吸引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和学生之间还要进一步加强互动和交流,始终保持紧密而亲切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凸显新意、制造惊喜,最终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汪娟宏.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5(3).

[2]陈兰芳.普通中学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互动发展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15(2).

上一篇:江苏省教师法律知识竞赛多选题及答案下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