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2024-06-01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共12篇)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篇1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对提高体育整体教学质量, 提高整体体育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的话, 体育课上注意力就会分散, 就谈不上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 并积极地锻炼了, 那么终身健康体育, 快乐体育的目标就无从谈起。小学体育是基础, 而运动兴趣的培养则是重点是核心, 因此, 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堂上兴趣的培养、激发和提高非常非常重要。下面结合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和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来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一、体育教师本身的榜样示范引导

作为体育老师, 你的言行举止, 你的精气神必须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 让小学生佩服你, 崇拜你, 死心塌地的想学习你。这样我们体育课上培养激发小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目的就初见成效。比如上一节《跨栏》的体育课, 体育老师要示范“抬、伸、压”“蹬、展、拉”的动作, 如果你的动作舒展, 明晰, 过栏动作连续, 精湛娴熟, 这样你的榜样示范作用就显露无疑,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尝试欲望。激发这种尝试的兴趣, 这力量之一便是老师高水平的榜样示范引导带来的。在体育老师的激励下, 学生们也纷纷不畏艰难, 勇敢地跨过了一个又一个栏架, 并且还勇敢地向高度挑战, 即使失败, 即使摔倒, 也没有影响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练习, 反而越战越勇。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这就是高水平体育老师的榜样的引导。

一个优秀的体育老师, 不仅应该有良好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 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储备, 只有这样, 才能以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二、创设宽松、活跃、向上的体育课堂

体育课要想有宽松活跃向上的氛围开课很重要, 目前基本都是整队、练习走步、跑步等方法单调枯燥。我根据教材内容, 编一些韵律操, 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一定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我在上三年级身体素质练习课《立定跳远》时, 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开始部分也是以各种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但是我配合各种音乐, 有《大家一起来》、《向前冲》等, 学生有节奏的跟着音乐做各种动作, 从而达到练习目的。学习立定跳远新课部分, 我让学生猜谜语:自然界中有一种小动物生活在水中, 是农民伯伯的朋友, 猜猜是啥?小学生猜出是青蛙后我让学生模仿青蛙跳, 分组练习讨论出青蛙跳的动作。这样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肯定大幅度提高, 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肯定高涨, 而我则通过模仿青蛙跳, 进一步纠正讲解细化出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消化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这样比你直接告诉怎么跳, 然后就让学生练习效果要好多了, 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培养出来了, 最后总结出动作要领:预备摆动、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动作要协调, 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身体跳得更远。

总之, 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就是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本节课活动中, 让他们形成体育课上“有兴趣、爱参与、想学习、要锻炼、能做好”的体系我们体育教师就成功了!一节宽松活跃的体育课堂肯定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 让个性飞扬, 让花朵都在体育课堂上绽放。

三、游戏内容要丰富多彩

心里学研究证明, 小学生的课堂集中注意力很短暂, 40分钟的课堂大概就20分钟注意力特集中。剩下的时间体育老师必须、合理、准确、精巧。多种形式的设计本节课体育教学内容的游戏, 这样小学生才能积极的锻炼身体, 积极的参与运动之中, 积极的去掌握消化学习的各种运动技能, 真正达到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激发和培养运动兴趣, 在游戏中锻炼运动技能与技巧, 进而熟练掌握并运用于学习生活中。这样就达到了体育课的目标和价值, 让每个人都参与运动, 发展体能, 掌握技能, 增强体质, 形成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甚至将来的工作中。比如《脚弓内侧踢球》这一课的游戏, 不要单一的让二人对踢, 可以设计保龄球啦, 攻克堡垒等游戏分组进行也是二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 这样的效果比单一的对着用脚弓踢好多了!

俗话说, “啥东西老吃都腻味”。设计的游戏要让学生从头到脚全身每一个部位都得到锻炼, 跑、跳、投等技巧都得到开发,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目的!

四、感悟成功, 个性飞扬

小学生无论学习什么只要他取得成功了, 他的内心是骄傲的、是兴奋地、是渴望被其他同学羡慕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里特点, 不断地鼓励和激发每一个人, 充分发挥潜能, 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不能一视同仁。个体有差异, 体育教师要合理对待每一个小学生的练习效果和运动成绩。让每个孩子自己都觉得我是最棒的, 我还能有更大的进步!

总之, 我们在一线的体育教师们应该以新课标为教学理念, 努力探索好的的教学方法, 大胆的进行创新, 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真正爱上的课, 真正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终身受益。

五、体育课的评价方式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 无论大人和孩子, 无论做什么事, 都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 这样他们做事情的动机和力量就更足了。所以小学生体育课上的评价方式很重要, 教师要以激发鼓励表扬的话语来挖掘孩子们的内心学习动机和需要。比如“你真棒!”“你比老师厉害!”“你是超人!”“哇塞, 你超乎了老师的判断, 太厉害了!”等等这样的话语更能激发学生不怕难, 不怕苦, 我能行, 我还能更好…….的欲望。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争取做到更好的欲望和信心。体育新课标要求健康体育, 快乐体育。我认为健康、快乐体育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得有兴趣, 必须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指导学生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 对各种运动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 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增强体质, 这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篇2

救小 袁克强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在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探索了以下几点,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

一、新闻导入

体育课开始,教师选择与体育课内容有关,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小新闻进行教学,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在一堂以投掷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备战奥运的运动场上,每位学生都是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选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运动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当冠军,为国争光。”又例如,在进行耐久跑教材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乏味和畏难情绪,我们就结合教材特点,给学生讲述“马家军”连连打破世界女子长跑纪录的故事,讲述她们如何进行刻苦训练的故事,使学生对她们崇拜、羡慕不已,从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地锻炼,更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技术、技能。这就可称之为“本心乐为”吧!*

二、课中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三、图片参考

图片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是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向学生出示精美的小图片,便会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历欣赏羡幕--向往--渴望实践的过程,此时,再加上教师精练生动地讲解,优美准确地示范,恰当地点拨,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例如,我们在教“快速跑”时,为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摆臂”动作,就将正确摆臂动作的小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结合图片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快速摆臂动作。又如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出示分解动作的图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努力实践,达到了以愉快的心境学习、锻炼的目的。

四、舞蹈助兴 简单、轻快的小舞蹈,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调整、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从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在一节紧张而强度又大的体育课中,如果穿插几个优美的小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锻炼身体,受到和谐美的教育。例如,在一节以跳短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上,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韵律绳操”、“铃儿响叮当”、“丰收之歌”等小舞蹈,在另一节以耐久跑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中,我们穿插了“嘟嘟迪斯科”、“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在以投掷轻物为主要内容的课上,我们则安排的是“拍皮球”、“小燕子”等小舞蹈,这些大都是我们自己创编的小舞蹈,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变“要我炼”为“我要炼”。”

五、分组竞赛

竞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练习时,教会学生一段口诀,师:“比比哪组走得好?”生答:“我们小组走得好,谁也不乱跑。师:“比比哪组走得齐?”生答:“我们小组走得齐,谁也不乱挤。”教师及时对走得好、走得齐的小组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另外,在体育课准备活动慢跑时,我们也让小队长领着进行,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喊口令,教师巡回表扬口令宏亮、队伍整齐的小队,被表扬的小队更加兴高采烈,没有表扬到的小队也不甘示弱,整节课上学生们情绪饱满,兴致特高。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篇3

体育课程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学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体育课程应是学校体育场所活动与校外体育场所活动的结合。体育课程不能理解为只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其他人员、家长及健身指导员等共同参与。

课程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创造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教育,全面开展体育工作。以特色体育为中心,实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利用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身体语言,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身心健康,并能愉快地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各水平学段的教学目标

水平一(一、二年级):重点放在常规教学习惯养成和运动兴趣培养。首先向学生反复强调各种常规,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站位意识、团体合作、互助互爱精神。针对新生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乐于参加游戏入手,在引导方面多花心思,多想内容,营造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系统地感受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乐趣,积极与他人合作,参与各种集体项目,养成爱集体、惜友谊的精神。

在教学上,以情境教学、兴趣教学为主,每堂课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利用生动丰富幽默的语言,把课程标准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内容选择方面力求新颖、趣味性强。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与人融洽相处、自立自主,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达成目标时,将能够:(1)乐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2)做出基本体操动作;(3)指出坐、立、行的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4)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5)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6)体验并简单描述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7)比较并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8)在游戏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9)懂得简单的体育与健康常识。

水平二(三、四年级):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培养羽毛球、乒乓球的竞赛人才。建立健康的新概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并能正确对待人际关系,认识到身体健康发展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促进作用。

在教学上,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改变传习式教学时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倡导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多创造一些学生自主交流、自主合作的环境,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探索最有效的合作方法。

学生达成目标时,将能够:(1)向同伴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2)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3)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4)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5)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6)通过各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7)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8)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9)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10)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体游戏的感受。

水平三(五、六年级):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学生各种生理特征出现,思想正处于幼稚和半幼稚状态,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启发他们,正确对待和认识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为主,教学内容联系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多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多动脑筋。教师创造学生喜欢的环境和学习氛围,积极提供学生所需、所渴望的锻炼场所。也要求学生自主活动,在锻炼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与健康问题。

学生达成目标时,将能够:(1)主动观察和客观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2)知道球类运动术语,如投篮等;(3)观看电视中的体育比赛和表演;(4)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的多种动作技能;(5)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6)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7)利用器械做跨越、钻过和绕过一定障碍的练习;(8)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身体发生的变化;(9)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10)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友爱。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篇4

学生对运动兴趣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一气呵成功夫。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 教师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本人用多年实践总结如下的一些心得:

一、愉快教学, 建立兴趣基础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 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 教师懒懒散散, 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教师严于律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学生就会模仿老师, 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 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作用。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 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必然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 师生以舒畅、愉快的心理投入教和学, 形成积极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 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 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 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 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 以积极的姿态, 主动参与, 在快乐中学习。

2.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

要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愉快过程, 因此, 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在体育教学中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 久而久之, 学生感到厌烦。但是, 如果我们运用音乐完成动作, 那么, 效果就不同了, 学生的兴趣会增加。另外, 还可以运用组织得法的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 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二、倡导竞争, 激发兴趣需要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 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 提供竞争机会, 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组织竞赛要合理, 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 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 如: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 竞赛结束后, 表现特别好的学生, 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 表扬优胜者, 以示鼓励, 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到再赛的胜利。

这种热烈课堂心理气氛中, 学生情绪高昂、热情, 回答问题积极、观察示范认真、动作技术掌握效果较佳。

三、满足需要, 培养兴趣爱好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 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 将对提高体育兴趣有阻碍作用, 因此, 我们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并加以诱导。在体育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常换新, 使每节课教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体育教师应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 尽量在新字上下功夫, 如:喊口令既可以教师喊或哨子吹, 又可以学生喊, 师生协作喊, 节奏下或音乐下练习;队列练习, 可以排成四列横队, 四路纵队, 圆形队、 弧形队等, 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 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 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 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四、鼓励成功, 创造兴趣体验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 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因此, 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 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因此, 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所谓分层, 即利用学生的不同素质, 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 它是一个动态的分层,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 同时亦可上升下降, 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 体验多个成功,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 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五、课内外结合, 提高兴趣爱好

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 但是, 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 有许多练习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质量。 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 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阻碍体育的自学性和终身教育。因此, 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 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另外,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各自喜好, 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 提高专项成绩,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六、因人而异, 增强兴趣

按学生兴趣选择进行分组教学。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 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 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 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 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 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 易于完成教学任务, 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 心境会格外开朗。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 区别对待, “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 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 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七、小结

小学体育课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5

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兴趣。如果上课时教师扳着脸,那么学生就会望而生畏,这样就会使师生间拉开很大的感情距离,学生的思维受阻,对学习产生厌烦,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例如:一年级有位小朋友人长得矮小,又体弱多病,属体育“差生”,在平常教学中我没有因此而放弃,经常鼓励他“没关系,你在课中仔细听,认真练,很快就会进步的。”慢慢地他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也能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了。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和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让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既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了“放羊”,又能让学生多得“自由”,由于学生有了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浓厚,呈现出“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就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养成“乐学”、“乐练”的积极学习态度。

1.美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种寓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之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场面而激起学生浓厚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使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的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完成。如教学“立定跳远”、“沙包投准”的内容时,可设置小青蛙找妈妈的情境。开始时引导学生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找妈妈的途中遇到了许多小动物,指导学生模仿它们做准备活动;模仿大雁飞(上肢运动)、小鸭子走路(下肢运动)、小猴看东西(头部运动)、小熊摘玉米(体转运动)、大象走路(腹背运动)、小白兔跳(跳跃运动)。遇到小河,要踏石过河(专项准备),要过比较宽的河,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看谁的本领学得快。在稻田里要消灭害虫,于是它们拿起武器(沙包)去消灭害虫(投准)。最后,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妈妈,与妈妈一起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这一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学生们乐在其中。

2.转变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善于模仿,乐于表现自己是小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我根据课本的内容,将各部分设计成一个动物世界,如开始部分,整队编成“小动物大集会”;准备活动编成“小动物大表演”;基本部分设计成“小动物学本领”;结束部分编成“小动物舞会”等。这些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因而能充分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3.灵活运用游戏和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的各种小型多样的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既有个人的自由性,又有集体的协作性,如“两人三足行”、“投靶”、“攻打炮台”等,这些游戏,都是集体竞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拼搏进取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面对全体学生,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对竞赛项目,我们还需巧作安排,不断创新,对那些时代感强的项目,只要有助于学生健康,适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我们就将其引进到教学竞赛中来。对于传统项目,我们也在方法上求变,使学生总感到新奇、充满活力,增强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体型、性别、素质、接受能力的差别,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些差别,因材施教,取长补短,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参与和锻炼的机会。如我上五年级接力跑时,让学生分为男、女两组进行“圆圈接力跑“,男的在外圈,女的在内圈,这样男女同学一起比赛,一起竞争,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让学生在玩中求学,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篇6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团队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质就是要改变被动应付老师安排的任务,机械地做练习的现象,应该把主动权、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多跟老师交流。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整个教学人人全程参与,个个兴趣高涨。通过学习,各自的思维品质、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在交流中个性得以张扬。

二、营造有利的体育教学氛围

为了培养农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师就要努力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组织举办体育比赛,或者通过看现在最火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体育,更深、更细地了解体育,体会体育比赛中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体会体育带来的精彩和感动,体会体育的精神魅力。通过营造一种体育与文化有机融合的和谐氛围,加深学生对体育与社会、文化间的亲密联系,逐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

三、采用快乐学习的教育方式

快乐式学习我想不仅仅在体育中,在文化课或者工作上都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快乐体育”是使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创造性,达到自觉进行体育课的目的。例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男女搭配,或者男男、女女搭配进行比赛,老鹰抓小鸡、丢手绢、开火车、红绿灯都曾是农村小学体育课上的重要运动项目。现在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体育游戏还有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农村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学生受到当地文化熏染在所难免,对这些传统体育游戏情有独钟。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还有一些差距,很多体育运动开展还有一定条件限制,这些传统体育游戏运动对场地、器械的要求较低,易于开展,便于操作。因此,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保留一些传统体育游戏,这也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而且很多传统体育游戏非常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些传统体育游戏也能够给现代体育教学形成有效弥补。使游戏越做越激烈,学生的情绪越做越高涨。无论结果是输赢,我都会给学生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对违反规则和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要及时制止,予以教育。要关心参加者在游戏活动中的体力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对体弱与疾病者更要特别关心,给予区别对待。这些游戏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游戏,所以孩子们都很爱听而且能知道组织这次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四、尊重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作为小学老师更要小心。而且刚来学校还不会真正区分体育课和玩课的区别,不清楚体育课对自身身体健康有多么重要,所以老师在学生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老师能起到表率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工作作风,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每一位学生,师生之间要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一起进步和成长。所以老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做一下功课。课前根据气候、季节、天气和场地的变化认真备课,课内教材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学生的运动负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灵活调节,及时认真处理课中的突发事件,尽快恢复课堂秩序。课后要注意巩固和反思,课的质量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运动密度是否合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只有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教育者的最终目的。

五、树立学生自信心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然而农村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渐减弱,有时会觉得城市的学生在生活条件、经济条件等都会比自己强,体育运动都是接受专业的培训,我怎么能比他们强,怎么能赢过人家这种自卑的想法,所以这时老师一定要跟学生做朋友,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己是最棒的,只要喜欢体育,坚持锻炼,我们一定比谁都做得漂亮。

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学生就会忘记学习压力,拥有健康心理,拥有开朗、活泼、纯真的性格,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体育课堂。

如何培养小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兴趣 篇7

一、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1.这里主要指教师本人的内在素质, 与师生关系两个方面。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 体育教师在学校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个群体, 因此体育教师总是粗暴、强烈倾向的出现, 使得学生因其反感, 而迁移到体育教学上, 这在实际教学中是可以见到许多实例的。

2. 教学内容是为客观教学任务而选用的基本体育理论知识和身体训练, 而不少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只注重大纲与教材, 而忽视了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没有兼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等。如技术教学过细过难, 水平相似;技术练习不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等。久而久之学生必定不会喜欢体育课。

二、培养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兴趣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 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 示范, 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教学方法单调, 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 如在教《前滚翻》时, 可以出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 两脚迅速蹬, 团身如球滚, 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 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 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常变常新, 步步深入, 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改善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 体育教师素质高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教师再不能被学生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学无术”, 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 丰富的知识, 精湛的教学艺术, 丰富的个人情感, 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各种教育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清脆的、扎实果断的口令, 细致精练、起伏长短、节奏鲜明的讲解 (因为音色强弱和音量大小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力, 引起定向反映, 能加强注意力, 振奋精神) , 优美准确的示范, 合理有效的帮助保护, 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3.教学方法要兴趣化,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 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 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 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 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 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 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 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 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

4.拓展教学有利空间, 让活动内容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主体性必须表现在学生的主动性, 而主动性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渴望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的发挥与学习动机有着内在的联系, 因此, 在选项教学时, 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例如: (水平三) “篮球、软排、踺球、短绳”教学, 明显是一节多项目的选项教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项目, 每项活动, 都有不同锻炼的价值。有的同学选择篮球和软排, 它给人提供了勇猛与雄健、灵活与技能、体能与意志、协作与技术的展示;有的同学选择毽球、短绳, 它为个人或团体提供了展示机会。体能较好的学生, 通过学习比赛的形式, 来满足自己生理负荷的需要, 而对于体能差的同学, 可以在自由活动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在这节教学中使学生处于一种既主动、又活跃的能动状态下, 唤起学习的需要, 激发学习的动机, 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5.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 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开拓学生的思路, 起到了重要作用, 能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 如“悬念式设疑”, 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 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短跑课时, 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 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6.体育课中贯穿游戏教学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 但课堂上都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 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 所以上课时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 并吸引其注意力, 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 不可能在40分钟内有意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来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过去就是利用沙池, 学生排队练习, 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 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 然后双脚向前跳, 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 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 谁最象小兔子。”这样, 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 最后再进行练习, 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 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 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

培养体育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篇8

1. 掌握好课堂节奏, 调整课堂气氛, 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诱发学生的热情。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 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 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 才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相反, 单调古板的方式、方法, 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 抓住他们心理特征进行备课, 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等都新鲜活泼, 这样学生就会精神振奋, 生龙活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否则, 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自尊感。

由于体育课的时间、场地、内容的限制, 尤其在练习过程中不宜经常停下来讲述, 所以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 并使其了解所学的内容、目的、任务,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并不失时机, 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说话态度要诚恳, 要以理服人, 不要以势压人。要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 调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当学生练习成功时, 要及时给予表扬, 失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 不能用讽刺挖苦、偏激的语言伤害学生, 否则, 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 反而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3. 利用游戏与竞赛, 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一直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 它更是成了专家、学者及教师讨论与思考的热门话题。虽然看法不一、建议众多, 但就体育游戏的“取”、“舍”问题, 还是达成了共识:合理选择与运用体育游戏, 确实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因此, 课堂教学中, 适当穿插游戏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 体育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需要, 对游戏原有的方法、思维、规则等作出适当调整或改变, 使其更具特殊魅力, 真正达到服务教学之目的。

就其效果而言, 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学生的喜爱, 尤其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旺盛, 求胜心切, 喜欢被人鼓励和表扬。根据这些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多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 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4. 让学生通过享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兴趣的产生, 实际上是学生内在动力的体现, 是随着学生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心体验而逐渐产生的, 学生往往希望有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学习情境, 倘若教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超出其能力太多, 学生就会畏难, 根本无兴趣可言, 如果学习目标与其能力相符, 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学生就会享受到由自己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积极的体验,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种内心成的功喜悦和体验积累就会逐渐定型为对体育的兴趣。

5. 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亲和感。

实践证明, 在体育教学中, 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新课程改变了体育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 从过去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同伴。教师放下了架子, 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 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如在许多游戏教学内容中, 体育教师不只是组织学生练习, 而是全身心地参与其中, 与学生共同探究学习知识的乐趣, 共同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整个课堂, 教师与学生交融在一起, 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因此, 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关心学生, 热爱学生,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这样, 师生相互信任, 相互吸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就会培养出融洽的师生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6.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

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性别、爱好特长, 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要求, 尽量安排应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 兼具娱乐性和生活性的内容, 使学生在体验体育娱乐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练习, 尽可能让学生自主确定锻炼目标, 自主选择锻炼内容, 自己组织锻炼, 以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从而产生对体育的兴趣。

7. 从学生的健康需要出发,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该项运动的的技巧, 并不断地尝试成功的喜悦,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 培养自己的体育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 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体育爱好、技术特长, 要加以引导培养, 以此来促进教学, 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新课程改革, 使我们受益匪浅, 好象在体育的汪洋大海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总之,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通过教学实验, 教师、教材、教案, 学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性,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学习规律,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对学习体育的兴趣,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需要, 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注个体差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 达到培养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篇9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首先体育课是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 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体育当作学生个体发展地延伸性学习活动。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的体育教师, 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新理论知识, 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 不断提高、充实自己, 教师的作用就是传授最新的、最好的知识给自己的学生, 假如总是在说一些陈旧的东西, 作为传授人本身都会觉得慢慢变得乏味, 那就更加不要说能让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作为教师, 一定要克服惰性心理, 一定不要对自己上的课程存在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 觉得上课只要不出意外, 上好上坏都一样的心理, 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下达的任务而忽视了学生自身所喜好的运动项目, 评价方法单一, 所有学生一个标准, 挫伤了先天素质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对于自身就没有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 何谈能教好学生。所以教师是课堂的灵魂, 要给学生灌输理念, 要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思想, 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改变教学方法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动力, 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如果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 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 反而师生情感融洽、相互尊重, 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 学生喜欢你, 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平时对学生多一点微笑, 多一点交流和沟通, 一句:你能行、你可以做到、我保护你, 可能会对同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这方面也可以说是学生之间表达语言的一种交流。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遇事不能急于批评学生, 要先了解情况, 巧用批评的方法, 使学生乐于接受;更不能随意打击学生, 而应多表扬多鼓励。我们体育教师还要转变角色, 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 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互教互学、相互尊重, 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

2. 耐心灌输体育文化知识, 提高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有许多种, 比如: (1) 教育体制的原因。 (2) 老师自身的因素。 (3) 学生本身的因素。 (4) 教材内容的因素。 (5) 运动场地的因素。综合以上几种, 对待不同学生找出缺乏兴趣的因素, 因材施教。由于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不高, 有的认为体育是简单的身体活动, 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课, 针对这种认识, 上课的时候就需要给学生讲解、灌输体育文化, 使他们明白体育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体育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以及我们生活质量的关系等, 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没有健康的体质是不能适应和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上好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 也是调节身体、促使精力旺盛, 学好文化知识课的需要。从而从心里接受, 一个好身体是美好未来的资本。

3. 游戏教学、创设情景教学。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体育课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对课的及格部分限制, 从而体现了课堂的呆板、单一。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限制的手脚, 一味的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而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活动作为课堂里的主导因素。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 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维护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些趣味性强、组织简单、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游戏竞赛中,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倡导“微笑体育、快乐体育”。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信息、各种方法找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游戏类型。

总之, 在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 必须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从课外开始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开展快乐体育, 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运动, 在运动中快乐, 再从教学模式、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师的业务素质上进行改变提高。对于中职类学校, 学生年龄小, 并且面临就业, 走向社会, 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学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体育工作。

摘要: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 本文研究的内容, 即是如何培养中职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从而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篇10

1 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原因分析

过去由于应试教育和学校场地设施不完善的影响, 体育课程主要以体育中考项目为主要内容。长久以来, 体育课教育从动作的学习到器材的配置, 都是竞技化、成人化, 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兴趣, 从而使我们的体育课缺乏生机和活力。同时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不够重视。

1.1 场地、设备等自然条件的原因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 在中国有很多中小学都是大班教学, 每一个班平均都有60多人, 人口集中的居住地的一些学校班级人数可达到70多人。这对体育教师的授课来讲, 如果想要在课堂上把每一个学生都教会, 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学生在体育课上, 由于班级人数多, 教师在学生的动作指导上就会做的不够全面, 同时场地和器材也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练习的需要, 造成学生自我练习的机会就会减少, 就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练习和体验, 所以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上课时教师所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技术, 对所学动作也就没有了深刻的感悟。另外, 从体育运动的规律上来讲, 只有掌握动作, 找到自信心, 才能在体育运动中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 也就能更快的掌握要学习的知识。所以说我们现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场地让学生去学习而产生兴趣, 学生就不能很充分的体会到运动带来的欢乐。

1.2 教学方法太落后, 教学内容“重复”太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现代人的先天性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 但是到大学时的国家体质健康时的各项指标却是逐年在下降, 证明我们在在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上急需改进。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课堂气氛的不活跃, 使学生心理压抑, 从而限制了个性、特长的发挥。因此, 必须更新观念, 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例如: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 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由于教学条件的不足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还有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 体育教学内容的“重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各年级所教内容重复太多, 没考虑循序渐进。 (2) 注重单项技术, 缺乏实战性,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 缺乏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和学生对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

1.3 体育学科的原因

体育在学校作为一门特殊学科, 与其它学科教学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 (1) 体育学科的实践性强, 学生的练习效果在动作的练习中非常明显, 掌握动作技能的差别一目了然。动作掌握的怎么样、做得好与差, 其他同学都可以看到。而其它学科大多都是理论上的知识, 学习效果的好坏别人并不清楚, 因此体育课中动作直接的展示会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压力而放弃学习。 (2) 在体育众多的集体项目中, 体育运动中的很多项目要求有团体的协做、配合意识, 而其他学科则很少存在学习效果的相互配合问题。

1.4 教学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原因

在以教师教学的前提下, 让学生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在保证教学内容基本完成的前提下, 给学生有自选内容的可能和自由练习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明白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体育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性, 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 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

1.5 教师自身的因素

指教师本人素质方面存在的原因。体育教师应在保持健康、有力形象的同时, 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提高,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就会更准确、精炼、生动。恰当的语言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真正的掌握知识和各种技术技能。

2 十足的信心,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2.1 给予信任、正确引导

因为学生们心理状态的不同,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要做到真正信任和尊重学生, 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要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 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 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高他们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 从肯定他们的不断进步入手, 引导其更进一步。

2.2 关心爱护学生

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 有些学生付出了很大努力而收效甚微, 教师不能随意批评、指责他们, 应该在思想上关心他们, 技术动作上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明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负责任的老师。

2.3 激发学生个性

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能够充分表现出来。体育锻炼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 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 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丰富精神生活, 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4 降低要求、因材施教

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 要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教学班的不同情况, 适当安排教学进度, 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课有所练, 练有所获。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 成绩提高明显的学生, 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学生的依据, 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5 个别辅导

教师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的差异, 要进行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 是使他们提高自信心, 掌握技术动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指导学生练习时, 态度要亲切, 指导要耐心, 会使学生克服练习时遇到困难的急躁情绪。又可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从而放下思想上的包袱, 提高练习效果。

3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 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掌握体育教学的艺术性, 学生真正感到教师的亲切与激励, 期待与挚爱, 从而形成课堂合力,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这样就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师要注重仪表和态度。教师要衣着整洁, 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要亲切热情, 富有感染力, 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 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2) 教师的示范与语言行为。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要精练、生动有趣, 更能激发学生对练习内容的兴趣。

(3) 教师正确的保护与帮助动作。教师要结合所练习的内容, 注意正确的站位, 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保护的方法, 在不影响学生动作的基础上, 又能给学生以安全感, 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动作,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4 结语

大学作为学校和社会的转折点, 对学生思想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 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 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 使他们能够自愿地去活动, 愉快地去锻炼, 能够真正体会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1) .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篇11

一、尊重学生的主观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心理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确定目标,目标引导行为,不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就缺乏内驱力,学生就不太可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无论从组织、筹备、举行,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响应。我们只是强迫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探讨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参与的主角,体育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最近三年,体育节举办前,我们都先发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的设想,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然后,组委会经过研究确定整个体育节各项工作计划,要求,任务等等。最后,体育节举办成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符合学生喜好,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从最初的要找学生报名参赛,到现在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体发展的目标。

二、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

体育节应该是全员参与的盛事,才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由于项目设置不合理,变成是少数人参赛,多数人观看的竞赛,多数人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在活动中给学生设置职务,分配任务,学生自然会认真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做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尊重”、“重视”。近三年,我们举办体育节提出“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首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选取好参赛项目,认真训练准备好,参与好体育活动;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竞选学校的大会组织委员、学生裁判员,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大会的宣传小记者;绘画、文娱特长的学生可为班级做宣传标语等。由于,“人人有事做,个个齐动手”,整个体育节期间,体育气氛浓烈,个个都“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项目设置要科学化和人性化

体育节是实现贯彻《国家体育煅练标准》和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形式。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把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紧密起来。真正迎合了全体学生的体育需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和竞赛成功的乐趣。所以,在项目设置上要科学化和人性化,要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爱好及运动水平。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只是简单地进行田径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的少数人参赛、竞技性强的项目,学生完成任务式地参与,运动的气氛沉闷。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是“内容的选取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以运动技能、技术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移,强调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近三年,我们的体育节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爱好及运动水平。在项目设置上体现了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保持传统的田径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的基础上,设置了更多的集体参与的项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游戏竞赛,如班级篮球闯关赛、跳大绳等等。由于这些项目都是学生内心需求的,学生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异常投入,达到了我们举办体育节的目的。

四、体育节的时限要延长、保持学生的长期兴趣

心理学上认为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而个人兴趣又分为长期兴趣及短期兴趣。长期兴趣主要指兴趣的稳定程度。我们举办体育节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而大多的体育节都是进行一头半月就结束,都是短期的。往往学生刚刚培养出来的短期兴趣,在体育节结束后,又慢慢消失了,一切回归原始,谈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近三年,我校的做法是,把体育节的时限延长,把体育节分为多个的小体育周。例如,上学期举办班级广播体操、田径、乒乓球、趣味游戏等比赛,下学期举办篮球、足球、三棋、羽毛球等比赛,把学生每一个时段形成的短期兴趣,慢慢连接起来,形成长期的、持续的兴趣。我们在每个学期前就制订好整年的体育节计划,学生根据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训练、参赛,形成了长期的体育活动氛围,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的目的。

五、活动的评价要多元化、以激励性为主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如果能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可以进一步坚定学习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机,获得新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国家体育煅练标准》及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我们对活动进行评价时也要多元化。不能以比赛的结果为主要的依据,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几个方面;从活动的评价方式来讲,采取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大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可从成绩、收获、情绪、合作精神等评价,大会评价可从参与度、成绩、班级建设、团队精神等评价。评选出表现优秀个人奖、成绩优异班级奖、文明班级奖、精神文明个人奖等评价。由于评价较中肯、以激励性为主,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略谈小学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篇12

一、吃透体育教材

吃透教材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教师吃透教材,更有利于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接受得快,教师当然更轻松。首先要合理的使用教材,科学的安排教材,做到前后适宜。如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在课的开始部分,对新授内容比较有利,因此较适宜把新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课的基本半部分前阶段的;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人体活动的规律,可以把运动负荷较小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课的基本半部分前阶段的。其次应具有趣味性。现在的体育课上,单调、重复的练习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力分散,根据这一现象,体育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练习,还有教学比赛等形式的活动,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60米跑,先60米比赛,根据成绩进行好坏分组,这样都有取胜的希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更好的体育教学,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

二、教师以身作则

小学生习性未定,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需要教师言传,而且更需要教师身教。从古至今,我们许多的教育家,都积极倡导教师要行为师范,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而体育教师的行为师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具有推动作用。比如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在运动场上进行跑步、打羽毛球和篮球、以及打乒乓球,还有平时教职工的许多比赛等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将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展现在学生面前。长久下来,学生也就形成了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激发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外在表现具有促进作用。平时在教学之余也要刻骨钻研,认真探索,不断创新,端正教学思想,与时俱进地继续深造,能够对学生外在表现的发展给予有力的引导,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样,在体育课中,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

三、创造良好的体育上课环境

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体育上课环境,营造体育训练的氛围。目前,有些地方本来就缺体育场地和设施,以及现实的一些客观原因,忽略对体育操场和体育设施的设置,因此也很难引起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增强学校体育课教育的趣味,可以对体育课的操场和周边设施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建设,可以设置为学生们专用的体育场和相关设施。另外,终身体验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对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和活动是非常感性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因地制宜,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实物和实景来确定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生活态度,让体育来源于生活。如带学生根据地形,进行越野跑;教学生立定跳远时,地上放上标志物,让学生将其想象成水沟或障碍物;教学30米窄的道上走时,划出白线,将其想象为独木桥等。同时还能带来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这样的体育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们上体育课的兴趣。

四、给予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激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生动的教法,唤起学生注意和兴趣。笑着当老师,蹲着看同学,乐着对同伴,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首先多用积极上进的语言,鼓励为主,耐心的教育,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一组集合最迅速!”“这一组排得最整齐!”“等等。这些鼓励性语言,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充分的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行为激励。课堂上教师通过正确幽默的讲解,规范合理的身体姿势,这样就能把饱满热情,充分的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学习运动的兴趣,。比如当教师见到学生按要求专心练习,相互合作帮助等良好表现时,向学生面带微笑,表示肯定。这样学生就能怀着愉悦的心情上好每节体育课。

上一篇:滨水景观城市设计下一篇:水稻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