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共10篇)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 篇1
多声部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 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及最广阔的领域。而合唱教学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使其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 使学生感到生活的美、和谐的美、艺术的美、健康人格的美;感悟到个人在艺术小舞台乃至社会大舞台中的角色位置;感悟到个人对集体、对生活的责任, 其表现在合唱教学中“听”“想”“唱”“情”四个方面。
一、聆听是基础, 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 合唱教学首先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听觉对音乐产生直接的具体的感知而形成感性认识。
在合唱教学中可采用对比法来训练“听”, 适时地选择一些与原唱的单旋律歌曲相关的合唱曲进行对比欣赏, 让学生感受到合唱主体的音乐形象更具生动性、丰满性, 从而提高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感悟力、鉴赏力。
譬如在教唱单旋律歌曲《保卫黄河》时, 在学生学会了歌曲的节奏、音准的基础上, 选择四声部合唱曲《保卫黄河》让学生欣赏。当合唱音乐伴随着各式乐器的音响将丰富的织体呈现出来时, 此起彼伏回旋激荡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一个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 学生通过对比欣赏, 增强了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提高了对合唱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聆听是一种感情的认知过程, 学生所要认识的是一种形象又生动的知识。因此, 在合唱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二、想象是教学目的,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进步, 是知识的源泉。”“想”能让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 能帮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音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唱作为一种最高的声乐艺术形式, 它的成功必然来自多方面的积极因素, 这就为培养学生广阔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训练演唱《在阳光灿烂下》这首合唱曲时,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 利用歌词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并与学生共同确立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在讲解歌词时, 启发学生带着真情实感, 引开想象的翅膀, 在自己脑海中确立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 为表现作品定下了基调。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歌曲“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难忘那回归盛典的升旗”、“闪耀金光的铁锤镰刀”, 可启发学生想象三个在不同时期的宏伟历史局面。
第二, 对作品旋律性地行适当分析, 结合旋律的呈现展开、对比、起伏、引导学生去想象一幅幅画面, 使学生在旋律的行进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接着又将旋律与歌词结合起来分析, 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作品想象的理解和对作品情结的把握。
第三, 注意合唱中的和声部的音响效果, 在速度上、节拍上、节奏上、力度上均给予一定的把握。
由此看来, 想象是具有音乐特点的思维活动, 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经历了困惑、喜悦和激动的情感变化, 形成了活跃的思维能力, 从而促进了音乐素质的提高。
三、演唱是关键, 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聆听与想象的活动后, 学生有了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 那么演唱便是以上两者的综合表现。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现社会的团结吗?”由此可见, 团结协作整齐划一是合唱队的重要环节。
可是, 在合唱训练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协调的情况, 例如个别学生声音比较突出, 声部之间声音相互对抗, 这就要对学生启发引导, 使之懂得:独唱讲个性、合唱讲共性。所谓共性就是音色统一、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合唱艺术是合作的声艺术, 强调个人的声音应与整体的声音融为一体, 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它就像一块锦锻, 每位合唱队员的声音, 就是构织在一起时, 这块锦锻才会完整美观。所以团结协作对于合唱极为重要。有些学生在演唱中注意力不够集中, 合唱是一个集体的演唱, 是用声部间的错落有致、旋律的层次线条清晰明朗来表现音乐的。因此, 它有一个集中点, 那就是指挥。在合唱中, 学生要集中注意指挥的提示, 顺着指挥音乐与感情导入, 才能在聆听别的声部音响的同时, 唱好旋律。要使合唱歌曲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指挥具有“领头羊”的作用。指挥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把对作品的理解转化为精辟的语言, 准确的指挥动作和形象的体态及会“说话”的面部表情。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队员的心, 才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 找准自己的位置, 那么指挥者和演唱者才能真正地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指挥者对合唱作品的理解, 才能真正通过学生演唱得以体现, 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和谐统一的。合唱训练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精神带来的巨大魅力, 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
四、“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情感的传递。”合唱的作品多种多样, 而学习多样性的合唱作品则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合唱题材的广泛性, 多层次地反映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对生活的感受, 对理想的追求, 对事物或现象的是非美丑的认识与态度, 使学生得到激励, 受到教育。
尤其是爱国合唱曲目众多, 各个历史时期都大量的优秀作品, 那一曲曲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诗篇, 都充盈着崇高民族精神, 洋溢着人民的智慧。如欣赏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太行山上》, 建国以来《祖国颂》、《走进新时代》等作品, 优美的旋律, 生动的歌词, 听了都让人振奋, 从中都能领悟到中国是奋斗不息、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再如描绘各民族秀丽风俗的曲目《远方的亲人请你留下》、《牧歌》、《阿拉木汗》等合唱曲, 这些合唱曲目能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魅力, 更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山河是如此壮丽秀美, 绽开的音乐之花竟如此瑰丽, 对学生起到极为有力的鼓舞作用, 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使学生树立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更强盛的崇高理想。
“情”充分调动学生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 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想象的熏陶, 这是一个由初级阶段提高到高级阶段的过程, 能够形成一个完备的审美心理结构, 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 合唱在提高认识能力, 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激发学生的热情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性情得到陶冶。在合唱教学中, 要把握好“听”、“想”、“唱”、“情”四个环节, 并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从而既能让学生感受音乐赋予的无限之美, 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 篇2
白古屯乡桐林中心小学
2009年7月
桐林小学合唱兴趣小组总结
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声乐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小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在学校里进行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年,我校合唱兴趣小组的培训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合唱兴趣小组的培训中担任指导培训教师,定时训练,学生都是兴趣十足,也从合唱训练中得到了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和训练。以下对本学年合唱兴趣小组活动进行总结:
一、合唱要会“学”
刚接触合唱的学生都不懂合唱艺术的真正艺术内涵,都以为合唱是大家在一起大声的唱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合唱是一门多声部的艺术,两个声部或者两个声部以上在一起的演唱才叫合唱,所以要让学生先学真正的学到什么是合唱的艺术。可以采用让学生听一些典型的、耳熟能详的合唱曲,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
二、合唱要会“唱”
学生认为唱歌就是听着音乐放声唱出来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演唱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嗓音有破坏作用,对整个合唱队的合唱效果也起着很大的破坏作用。真正的“唱”是要求每个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大而不咋,小而不没,能用自己的嗓音条件和技能控制好自己的声音,学会“唱”,不用“喊”,最终为合唱的整体效果服务。
三、合唱要会“听” 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要“唱”好,还要培养学生会“听”好。聆听在合唱中也很重要,合唱时一门多声部的声乐艺术,一个好的合唱队员除了能唱好自己的声部以外,还能够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并与之协和的配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觉和音准方面得到加强和巩固,训练学生的音高。
四、合唱要会“和”
合唱是一种集体艺术,是一种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集体服从指挥、指挥服从音乐的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也是一种讲究群体的统一音色、协调均衡唱歌的艺术,它要求各个声部在音准、音色、音量、吐字、情感等方面做到统一、和谐,所以合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在小学的合唱训练中,由于小学生的音高等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巩固,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每一位参与合唱的学生共同努力,熏陶每个人在音乐中的素养,学会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应,从而达到创造性和纪律性辩证统一的目的。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 篇3
关键词:合唱 素质培养 教育功能
一、合唱的基本发展状况
合唱艺术在各国的发展都较为迅速,首先西方合唱音乐在14、15、16世纪中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最为突出,它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西方国家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真实现象。最开始的合唱都是无伴奏音乐合唱,是由少数群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伴奏和多群体的音乐表演形式,可以说西方合唱音乐为后来各国的音乐发展道路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我国的合唱音乐文化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才开始得以发展的,最开始的演唱形式主要是由民歌所改编出来作为一种合唱形式,后来经过国外优秀合唱艺术的熏陶,再加上借鉴和学习了国外著名合唱团的演艺技巧,才使我国的合唱艺术得以发展。“再加上后期中国音乐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于1956年8月,我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这一事件才真正促使我国的合唱艺术走向了崭新的阶段。”
二、合唱是如何走进校园教育课程的
五四运动前,合唱音乐在各个学堂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学习,那时候中国的合唱音乐教育只是文人之间的自娱自乐,往往被他们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后来著名音乐家肖友梅留学日本、德国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1920年回国后他为中国专业的音乐教育做出了首次的教育尝试和开创。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我国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学院,这也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这标志着音乐学习正式步入了专业的课堂教育模式。这也为后来合唱艺术在校园教育课程中迅速的运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后期合唱的广泛发展和普及,它逐渐成为校园教育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合唱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教育功能
(一)促使大学生之间相互团结,积极发挥精诚合作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群体都是零散、单一的,基本上都是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成一个社交圈子,这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也不符合当代的教育理念。匈牙利著名作家柯达伊曾经说过:“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现群体的团结呢?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如果不及时培养大学生的这种思想,就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发展。合唱作为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培养大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合唱所展现出来的形式本来就是大群体之间的配合演唱,如果哪一个声部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合唱的音乐效果。因此,合唱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教育功能。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改善他们的情绪
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在校生活都是很枯燥乏味的,大部分学生与电脑游戏为伴,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性格孤僻,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展,会导致有的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合唱以其最丰富最深着的艺术感染力通向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温暖、抚慰、激励和震撼。”这足以表明合唱能改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的心理更加积极向上,个人情操更加丰富、健康。
(三)声部的配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大脑协调性的发展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弹奏钢琴才能练就大脑的协调性,而合唱也有如此功能。从合唱的形式来看,合唱通常分为多个声部,大学生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好自己所在声部的合唱内容,还要配合其它声部共同完成一部完整的合唱内容,使得合唱表达得更为优美动听。所以在配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促进了大学生大脑协调性的发展。
(四)在大学生中广泛的应用学习,可以培养各类音乐人才
为大学生开展合唱学习,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还给当今音乐界培养了各类所需人才。大学生在学习合唱时,无形中还学习到了其它方面的音乐知识,如合唱指挥的技巧、和声配器的应用、声乐演唱的技能和钢琴伴奏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开拓大学生在音乐技能的全面发展,也对他们后来的就业发展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有的出来可以担任合唱音乐教师,还有的可以担任合唱团的指挥,甚至还有的可以给众多歌者担任和声伴唱。总之,合唱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音乐人才,为推动社会文艺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学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多学习优秀的合唱作品,积极探索合唱所给我们的素质培养带来的重要教育功能。合唱对当代大学生起到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侯锡瑾.普通高校合唱教程(中国部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篇4
一、小学音乐合唱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
(一) 学生内在因素的影响
1.学生音感存在差异
不是每个学生都天生具备敏感的音感, 能迅速找到音准。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说自己没有音乐细胞, 五音不全, 其实都是节奏感不强造成的。听不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判断不出何处该强何处该弱, 在唱歌的时候就很容易跑调。
2.身体发育的变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都会对音准的把握出现问题。12岁到15岁的学生出现变声期, 男同学会出现声带变宽变厚的现象, 而女生也会相应的声带朝短、薄发展, 难以掌握音准的变化, 还需要注意的是, 变声期的学生嗓子容易出现疲劳。
3.自我心态调整问题
在台上唱歌和台下唱歌不一样, 一个人唱歌和一群人唱歌也不一样, 不同的唱歌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水平的发挥。有些学生平常唱歌唱得挺好的, 可是让他当着别人面唱歌就会出现水平失常, 这就是自我心态调整出了问题, 对自己缺乏信心, 害怕唱错被人笑。人处在紧张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二) 伴奏、指挥及队形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同一首歌会有许多版本的伴奏, 选择合适的伴奏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找到准确的高音、低音, 带好合唱整体节奏。而指挥是整个合唱队伍的指挥者, 当指挥出现问题, 给学生错误的提示或手势, 都会将学生的音准带偏。此外如果学生对外界变化敏感, 演唱的环境、队形等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 从而影响合唱音准。
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音准
学生合唱音准受到内部和外界因素双重影响,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音准, 就需要从多方面下手。
(一) 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训练
1.好音准是听出来的
发声和听音是相辅相成的, 要唱出好音准, 必须能找到音准, 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听的培养, 在听音中帮助学生培养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提高音乐素养。听也需要技巧, 听到心里去, 形成自己的内心听觉, 正如马革顺老先生所写, “音乐的内心听觉不是天生的, 它来自个人对外界印象的感受和积累。”在长期的听音训练中训练内心听觉, 提高音准。
2.做好歌词备课工作
很多时候合唱中出现跑调现象的学生都是因为歌词极易出现错误, 要么是忘词, 要麽是记错, 从而直接影响整体效果。在合唱前, 要求学生做好歌词的备课工作, 烂熟于心, 这样才不会唱错带走调。
3.重视音节模唱、发声练习
在平常的训练中重视模唱练习, 安排学生先听原版, 或者教师利用钢琴随意谈一段旋律, 让学生整体感受, 然后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声音唱出来或者哼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培养学生的音准。
4.科学进行气息训练
唱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呼吸的训练, 如何在合唱中正确的进行气息控制非常重要, 这就需要学生在平常多加练习。教师在课堂可以有计划的进行气息训练, 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抽泣、小狗喘气、咳嗽等音频, 鼓励学生模仿, 在模仿中感受气息控制的位置。
(二) 合理适宜的选择指挥及歌曲
作为合唱团的灵魂, 指挥应该具备有专业的音乐素养, 能够及时在演唱中对音乐高低、整体节奏、表演这表情等进行调整, 发现问题能及时温婉的指出, 避免影响整体效果, 而小学生合唱团需要的指挥还应该了解学生心理, 善于引导小学生。
歌曲和伴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 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程度以及身体特点, 选择学生感兴趣、演唱难度不太大的歌曲。
(三) 科学进行队伍排列, 适时进行环境变化训练
合唱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活动, 队伍水平不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在进行合唱队形排列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音准进行, 音准好的学生靠近话筒, 音准不好的学生安排在较好的学生旁边, 起到带动作用。
合唱表演的进行并不会固定在一个位置。进行合唱练习的时候可以尝试多场景进行, 不要固定位置, 让学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合唱表演的时候做好学生情绪安抚工作。
三、结语
在合唱中, 合唱音准是整体协调的重要条件, 甚至决定着整个合唱团体的水平。好的合唱音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持续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不断累积经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合唱音准需要音乐教师重视起来。而优秀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总结,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 为小学合唱带来更多喜人的改变。
摘要:音准的培养是解决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发音不到位、唱歌跑调以及合唱的时候声部出现音量不平衡等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音准素养, 提高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音准水平, 是新课标对现有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如何有效加强对小学生音乐合唱中音准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准培养,小学音乐
参考文献
[1]吴金美.谈童声合唱的音乐训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2, 02:14-15.
合唱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篇5
舒兰市第14小学 王乐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发掘文艺方面的人才,配合上级领导指示特定合唱特长活动小组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上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发展学生听觉能力,增强学生音乐记忆力,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打下基础。
2、整个训练过程要充满愉悦的音乐艺术气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整体的音乐感,又能使其在音乐实践中学到的技能和技巧更好地运用到音乐实践中去。
3、于玩中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多种要素的感知力,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掌握浅显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技巧;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相互配合的整体协调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人才选拔:
活动小组的成员分高、中、低组,分别选2—6年级,品德优良,学习刻苦、有乐感、节奏感和韵律感,热爱音乐活动的学生。
三、活动场所、内容。
1、活动场所:
音乐教室
2、内容:
发声训练、成品作品的训练。
四、活动时间:
每周五下午
五、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好活动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手进行实践训练。
2、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理论实践相结合,重点激发情感,培养情操。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化知识为能力。
六 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周 发声练习,熟悉所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第二周 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并了解歌曲二声部演唱技巧
第三周 学习歌曲二声部 第四周 继续学习歌曲二声部 第五周 双声部的合唱练习 第六周 完整的演唱两个声部 并细化歌曲细节 第七周 继续细化歌曲细节 唱好二声部合唱部分 第八周 完整的演唱歌曲 第九周 学习新歌《天之大》
第十周 掌握第一声部的演唱
第十一周 掌握第二声部的演唱 第十二周 继续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第十三周 两个声部的初步合唱
第十四周 完整的演唱两个声部 并细化歌曲细节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 篇6
一、注意合唱习惯的培养
合唱队在进行训练时,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并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正确的合唱姿势。唱歌时,姿势正确了,发声器官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正确的歌唱姿势是:①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②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③两脚前后稍分开,身体的重量要平稳。④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演唱中注意力应集中到指挥的身上。⑤嘴巴切记紧咬牙关,下頜收回。⑥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內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⑦坐唱的姿势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不能翘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2)培养正确呼吸的方法。可采用腹式呼吸法,要用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时肚子稍微往外撑开,不要有声音;呼气时,肚子微微往里收缩,不要太用力。还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练习:一是静坐练习。坐在凳子前端,嘴轻轻闭上,呼吸2到3分钟。二是控制气息练习。把一个乐句作为一个呼吸单元,乐句之间的连接当作呼吸间的连接进行训练。三是闻花香练习。用鼻腔慢慢将气吸入腹部、脐部、腰围处,感觉吸满后,将气慢慢吐出。四是吹蜡烛练习。点上一根蜡烛,放在胸前一米处,吸足一口气,慢慢均匀的呼气,把蜡烛吹灭。
(3)培养正确的发声方法。低声区练习时可先用“mo”的母音进行下行练习,再用“ha”、“he”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然后逐步向高音扩展。声音要求圆润明亮,要从柔和的富有弹性的音阶练习开始,克服喊叫、发白声等习惯。除此之外,童声合唱还有一个真假声结合的问题。当唱高音时,假如不用假声,就会使声带受伤,嗓音损坏。
小学阶段的童声,男女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在训练学生发声时,要先考虑儿童的音质,其次再考虑他们的音量。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发声练习,一般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字的发声练习。在发声状态方面,要求学生自然通畅地练习,不能过分夸张发声状态,以免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有碍童声的健康发展。
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声练习,应在低年级学生发声练习的基础上加深练习内容。可以进行各种母音的连接练习和各种声韵的字音练习等等。
(4)培养正确的节奏感觉。让学生多听一些节奏感强音乐,并跟着音乐进行打节奏练习。其方法是:①单手握小棍,轻敲桌面,分别用中速、慢速、快速三种速度练习,打出非常均匀、准确、无轻重音的节奏。②加上轻重音,即2/4、3/4、,4/4拍以及其他节拍的强弱关系。③双手握棍,一只手一拍敲一下,另一只手同时每拍均匀打两下、四下、三下。开始只求均匀,然后再加上节拍。④速度也可适当改变,但每拍的速度不宜太快。也可以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节奏。让学生把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在动作中发挥创造想像。还可以用乐器训练节奏,拍节奏游戏。切分节奏要保持切分音的时值。休止符要停止的干净利落。延长音可根据歌曲感情的需要或歌曲中的延长记号进行演唱。
二、注意合唱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形成爱好,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训练的效果才会更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欣赏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进行一些观摩和学习活动。如观看专业童声合唱团的录像、光盘或对录音进行欣赏学习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的优秀合唱曲,欣赏著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那天使般的歌声,欣赏中国少年银河合唱团优美动听的歌声,让学生多接触优秀作品。同时在欣赏他人合唱的基础上,珍惜自己在合唱队里的合唱机会,从而保持对合唱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活力。
(2)培养学会选择歌曲的兴趣。在选择合唱艺术作品时也应慎重,低年级学生的合唱作品的音域不宜过宽,一般以学生的自然音域为限,曲调较平稳,并要具有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中、高年级在选择作品时,可视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风格各异,艺术水准比较高的合唱作品。
另外要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多方搜集资料,然后再根据教学实际,可化繁为简,需要整和的就整和,需要拆分的就拆分,再创作出适合自己学生演唱水平的旋律。
(3)培养自我表演的兴趣。小学生自我表现欲特别强,多给学生创造、安排实践和表演的机会,安排穿插各种形式的排练、演出和比赛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表演的能力。通过齐唱、领唱、合唱、对唱、表演唱、轮唱等形式,让合唱队的学生在其他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和精神风貌。
三、注意合唱技巧的培养
合唱是集体音乐表演,是多声部音乐。强调的是声音的和谐、且有共性。所以合唱对每位演唱者的单独演唱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1)培养学生唱出优美的歌声。合唱的要点就是群体发声,不要一味的去发挥个性的音调和音色,应该把个人的发声与群体的发声揉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要达到高度的统一。可通过发母音来练唱,克服学生唱高音时拉长脖子喊叫或只张嘴发不出声音的毛病。教给学生学会轻声唱法,用微弱的音量、良好的气息配合,自然放松的唱歌,做到音高而不挤,音低而不压,音弱而不虚,音强而不炸,这样才能获得合唱时的音色和谐统一,歌声优美动听。
(2)培养学生掌握二声部的合唱技巧。二声部合唱中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学生易听、易学、易唱。而二声部旋律性不强,有些不宜唱好。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加强音准训练。应由浅入深的进行,先学习音阶、音程、旋律,再过渡到和声训练,要求学生能做到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二是采取先难后易的方法。在教唱二声部歌曲之前,先以简单的单声部视唱练习为主,再逐步加入二声部的视唱练习。也可以先教唱第二声部,再教唱第一声部,在分声部教唱的时候,最好把两个声部的人员隔离开分别教唱,避免互相干扰。最后再将两个声部和起来练习,这样,效果较好。三是在教唱二声部的时候,可先由老师担任二声部,学生担任一声部进行合作。然后,有老师带领第二声部的学生轻声哼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唱,当感觉有把握时,再和第一声部的学生进行合唱。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 篇7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各高校都在为培养出色的大学生而努力, 开展了各种兴趣活动、表演团体等, 目的都是以培养综合素质, 发掘学生潜力, 为祖国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那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学生要健康的成长是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合唱团由于队员人数最多, 影响最大, 教育意义最直接这几个优点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与合唱活动中, 通过有感情的歌唱, 通过歌唱感受美、传播美, 能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合唱时学生相互配合和学习, 协调各声部平衡, 能培养团队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 真正认识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所以开展合唱活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切及广泛的意义。本文对大学生参与合唱对其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
1. 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 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养尊处优越来越明显地彰显在他们娇嫩的脸上。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厚重感不足, 小范围表现为自私, 对集体乃至学校的事情漠不关心, 大范围则表现在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清楚、不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观念越来越淡薄, 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却异常热闹。2008年的圣诞节前夕, 18.3万人自发聚集在重庆解放碑前迎接圣诞钟声, 创下了世界记录, 其中大学生占了一半。为什么一个外国节日在中国会这么疯狂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 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演唱优秀积极的具有爱国主义热情的合唱作品, 学生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 身临其境, 有感而发, 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艺术的熏陶下逐步增强和深化。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牢记民族历史, 而优秀的合唱作品正是历史的见证。在战争年代它们对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唱作品对人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抗战期间、民族存亡的时刻, 合唱是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 如《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 以其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的气势激励着人民的斗争精神;在和平年代, 合唱则是更多地歌颂着祖国的美好与繁荣, 增加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如《在灿烂阳光下》、《我的祖国》、《中国军魂》、《红旗颂》等, 通过合唱, 大学生能领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远古时期, 我们的祖先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就不可能生存下来, 而在当今社会中“团队”又是一个企业的生命, 谁也不想雇佣一个自私的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些都告诫我们要以集体的力量迎取胜利的辉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便是当今高校的一个难题, 而合唱在某种角度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它包含团队合作、队员凝聚力、合作意识和高昂的士气等核心内容。当前,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协作等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团队精神的缺失, 因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成了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合唱作为学校的一个团体活动, 需要所有队员协调配合, 在声音上要求统一和谐, 不能有刺耳或者特别的声音,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边唱边听其他的声部, 处理好个人与群体、声部与声部的纵横关系, 这样才能达到均衡协调。“一滴水, 只有汇入大海, 才能掀起骇浪;一个人, 只有融入集体, 才能真正体现个人的才华”。合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意识, 了解到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不是某个人的表现。所以, 合唱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深刻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合唱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合作协调能力, 强化团队精神。合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音乐, 还能真切地感觉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会与人沟通, 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增强自信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
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是这样, 好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在倡导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 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并没有音乐专业, 但已经开展了《音乐欣赏》等素质拓展课程, 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 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合唱训练有统一的合唱谱, 一般教师先指导各声部识谱, 待每个声部熟悉掌握了旋律后就融合在一起唱, 最后处理强弱、节奏, 指导情绪, 从而绘声绘色地进行演唱。长期的排练能使学生积累音乐知识, 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陶冶情操, 增长音乐知识, 提高音乐修养。
现在高校里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动力不足, 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 沉沦于网吧, 感染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 如男生留长发, 女生剃光头等。这些归根结底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曾经说:“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 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好的音乐是人生的风向标, 使人对美和丑作出界定分化, 分清真伪、辨别善恶与美丑, 对不良文化有一定的免疫力, 能有选择地吸收有益的音乐来丰富和提高自己, 促进自我素质的提高,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合唱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合唱团演唱的曲目都是经过严格仔细筛选的, 大都针对一些主题而演唱, 演唱的曲目都是经过岁月考验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脍炙人口、易于传唱, 都是越唱越感人、越唱越好听的经典之作。大学生通过长期传唱这些合唱作品可以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情趣, 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4.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完善和个性发展
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怯场的经历, 一个人第一次面临大众时的表演, 往往都是不成功的, 需要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作支撑, 这样才能把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表演是学生快速提高心理素质、克服怯场的一种为之有效的途径。而合唱再适合不过, 合唱不是一个独自表演, 少了些许紧张和尴尬, 是集体的努力和力量展现, 是其他形式的演出所不能比拟的。每一次的合唱排练都是学生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 当看到指挥一次次对作品细腻地处理, 感受到作品由粗到细、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学生何尝没有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呢?合唱不仅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反而可以增加学生用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在听到经过艺术处理后, 通过自己努力后, 音乐的整体效果更好而倍感欣喜, 在无形之中会产生无限的斗志和恒久的信心, 心理素质会得到磨练, 得到提高。
合唱是柔和而丰满的, 它需要声部更丰富、更和谐。人与人之间都有个性和共性, 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音色和音高, 而且绝不能复制。有人说:“一个专业的独唱演员未必唱得好合唱, 但一个专业的合唱演员肯定能唱好独唱。”因为独唱就是宣扬其个性, 演唱者可以随意渲染情绪, 强调其音色的个性;而合唱只能是先找共性再寻个性。如果将一个独唱者在独唱时认为好的声音不加选择地放在合唱中去, 就很可能破坏整个合唱的音响, 使合唱在整体方面变得不协调。在合唱中声音音响的配合和相互组合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同时在各种表现手法上, 各种声音的配合, 需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地加以运用的。因此, 在一个业余的合唱队里经常能听到比较尖锐响亮的音色, 这就是演唱者个性没有共性化的原因。一个优秀的合唱团, 除了领唱以外, 所有队员的音色肯定是相当协和的, 就像水乳交融一样揉在一起, 这才是合唱的最高境界。那怎么来协和音色呢?俗话说:“存同求异。”在合唱中我们先让学生找到共性音色, 共性音色就需要专业的演唱技术来统一, 比如选择美声唱法。在共性音色稳固的基础上才发展学生个性, 所以在合唱中我们不但允许学生存在个性, 而且在不影响声部效果前提下发展其个性, 使合唱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合唱团根据学生的音色和气质更好地分类, 能使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都得到开发和训练。
5. 推广学校的窗口形象
合唱是声乐艺术。音乐的感情由人声表达, 合唱都有歌词。因此它比乐器的表现力更直接、更准确、更容易被人接受。合唱团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乐器, 合唱队员的“乐器”就是自己的嗓子, 只要有简单的条件, 如场地、伴奏, 就可以进行排练, 甚至可以选择无伴奏合唱, 因此合唱较乐器演奏更加简单和直接。另外合唱队的人数要求伸缩性比较大, 少则十来人, 多则数百人乃至上千人都可以容纳, 适应性强, 感染力巨大, 容易推广。合唱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强烈的感染力量, 以及便于组织、雅俗共赏的优点, 都是其他音乐表演艺术无法相比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各高校每年都开展合唱比赛, 特别是红五月合唱比赛更是掀起了一片红色的浪潮, 各高校积极选派自己最优秀的合唱团体参加比赛, 队员们的精神面貌真正展现了学校的校容校貌, 体现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外演出或比赛中, 外界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如果一支队伍松松垮垮、毫无纪律, 甚至学生之间嬉戏打骂, 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形象;而另一支队伍井然有条、遵守秩序、仪态端庄, 这无疑会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昨天我以学校为荣, 今天学校以我为荣”。如果每个学生都怀着这样一份感慨, 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力, 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种促进作用呢?合唱团体在比赛中取得奖项, 不仅是学生和指导老师努力的结果, 而且是他们每个人的荣誉, 还是学校的一块移动口碑。这些都体现了学校的校容校貌, 更展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所以说合唱也是推广学校窗口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途径。
综上所述, 在高校中开展合唱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且能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各高校应继续大力倡导开展合唱活动, 使大学生在合唱活动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摘要:合唱团是高校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阐述了合唱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 并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合唱,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文思隆著.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林彦均.浅谈合唱艺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海峡科学, 2009, (1) .
[3]程郁华, 吴刚, 汪继红.大合唱—百首中外经典合唱歌曲.南海出版社, 2003.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 篇8
关键词:高中合唱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音乐的合唱教学,它是音乐的一种独特的色彩,而音乐它说独具的光芒有很大程度就来自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不过这知识音乐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也是合唱教学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一、高中合唱的审美功能
高中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大改变的时期,学生会慢慢的成长许多的思维模式也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合唱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以及思维模式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不仅会学到专业知识,这只是最基础的部分,深层次的学生会在这一过程中学到如何用美的眼睛欣赏这个世界,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合唱教学是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课程。
高中时期的合唱教学一般学生的积极性都不会高,因为这种音乐方式是比较传统和古老的,而学生比较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对于这种音乐学习方式往往有排斥的心理,提不起兴趣。一般的参与到合唱教学中的学生都是由于对音乐这门课程的热爱才来学习的, 很少是真的喜爱合唱教学来学习的,而学生在合唱方面专业功底往往很低甚至没有,所以学习起来压力自然也大。高中学习的压力本来就很大,需要面临许多学科的考试复习等等,学习合唱教学的时间就少之又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自然学习的质量也没办法提高。对于合唱教学高中时期并没有作为应试学科的项目,所以许多家长甚至学生都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合唱的主要内容学生一般都会觉得枯燥乏味,一般高中时期学习的合唱多以混声合唱为主, 高中时期的学生很少能够正确的把握好这个合唱的声音,这也是学习上的一大难题。
二、培养高中学生合唱审美能力的举措
(一)培养集体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合唱不是一个人的表演与学习,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力量,合唱队高中学生的要求也很多,学生不仅要在节奏上以及音色上保持一致,甚至和声上也要协调,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认为自己就是合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集体的力量而努力。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之间也会相互的合作,并且为了集体的表现更好而相互的保持协调性,这也是学生合作的方式之一。许多教师很早就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让学生在集体中去学习,这样长期下来学生才会建立起一种集体意识,认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从而奋斗努力。一般合唱团刚刚组成的时候学生还没有这种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学生认为团队中那么多人总是忽视自己在群体中的重要性,有的学生甚至会缺席合唱活动,但是长期以往学生会慢慢的融入这个合唱的大集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合唱的水平有所提高, 学生在这其中还会学到许多成长的真谛,更好的融入这个集体。
(二)互动合唱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一般高中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选修的科目, 这样许多学生除了音乐课程之外还会选择许多的与音乐有关的选修课,包括对音乐乐器的选修课程以及对音乐舞蹈的选修课程, 其中有声乐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不分性别不分音乐水平踊跃报名参加,这也导致选修课的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情况不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从最基础的基本知识教授开始,在课堂上多以轻松地方式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不畏惧课程的学习。教师在合唱教学时要充分做到让学生踊跃参与活跃课堂,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认真的听讲这是最基础的,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带有激情的去学习,感官充分调动起来,眼睛看耳朵听甚至嘴巴唱。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的理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音乐合唱的内涵。这对学生的合唱审美也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三)开展合唱作品鉴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要想学好合唱知识,首先需要对合唱知识有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初期应当多去接触合唱作品欣赏作品,在对合唱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同时增加学生对合唱作品的审美能力,经过教师多年的教学总结,如果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对音乐合唱作品进行欣赏应当给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氛围,这样在欣赏作品时才更加感受到所讲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一般如果创造的氛围比较生动形象的话学生会不自主的投入到其中,教师创造好的情境氛围通常可以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作品的背景以及有关的知识,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对作品产生共识。
三、结语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 篇9
正因为合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涉及到的领域不仅有声音质量的一般要求、理解和处理作品的要求和表现形式的一般要求,还有合唱的特性要求。合唱并不是将一群有好嗓音的人集中起来一起唱就能达到效果的,好嗓音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与培养学生对合唱特性的理解同样重要。
对于音乐专业和师范类的学生而言,是否具备良好的合唱能力,不仅仅是专业水平的一种体现,同时也直接关系到这些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是否具有指导和排练合唱的能力。因此,培养好学生的合唱能力非常重要。
一、充分领会合唱与一般声乐演唱的共性
合唱是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声乐艺术。它与一般的歌唱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第一个共性就是声音素质的要求。所有的声乐形式都需要演唱者有好的声音观念与声音质量。合唱与其他声乐表演形式一样,要求演唱者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并能通过训练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依靠充分的气息支持,演唱声音应结实、圆润、饱满、通畅,富有弹性和共鸣,具有明亮的高音,宽厚的中音和坚实的低音。声音要色彩纯净,音域宽广,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塑性和穿透力,能够作出强、弱、明、暗、刚、柔、连、跳等各种变化,能在音符密集、音程大幅度跳动等情况下灵活控制,且能在这些复杂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声音色彩和共鸣。可以说,合唱整体的声音质量,首先依赖于合唱声部的声音质量。而合唱中个体声音质量则构成了合唱整体声音质量的基础。可以想象,在一支合唱队伍中,参与者个体的声音质量如果达不到要求,只要少数几个人甚至一两个人在音准、音域、节奏、发声方法等方面出现问题,不和谐的情况就会十分突出。
第二个共性,是对作品的理解。无论是一般的声乐演唱还是合唱,如果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主题、风格、情感理解不到位,再好的嗓音也只会成为普通意义上的声音,而不是艺术。
所有声乐的艺术表现风格都必然会受一定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如何完美地表现出作品应有的艺术风格,如何完美地表达出声乐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情感,这是声乐作品演唱的所有形式中都无法忽视的问题。所以,除了声音素质,演唱者的文化修养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仅仅将艺术风格的表现理解为歌唱的技术问题,在演唱中还应强调演唱者自身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只有赋予了情感的歌唱,才能真正表现出音乐的风格,并能不断表现出新意。因此,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无论独唱还是合唱,都必须强调一点,“唱法”永远都要为音乐风格服务,声音应服从于音乐风格表现的需要,并随着音乐风格的变化而变化。
地处云南高黎贡山地区的傈僳族群众,在合唱“赞美诗”的过程中,艺术表达能力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是因为这个民族信仰基督教,能够充分理解宗教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他们合唱贝多芬的《欢乐颂》也同样能够找到很好的感觉,因为贝多芬的《欢乐颂》同样也带有极其浓厚的宗教风格。有人曾经尝试着让这些傈僳族群众演唱《黄河大合唱》,结果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对作品毫无理解。
二、通过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声乐是以人声表现音乐的,人声又是音乐表演中最具魅力的声音。合唱表演正是声乐表演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因此,合唱表演对声音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良好的声音质量不仅是合唱表演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人们评鉴演唱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支优秀的合唱团除了要有良好的声音条件外,还要在声音上有着科学而严格的训练,并在声音的概念和声音的运用上遵循合唱表演所独有的、相应的规范。总体而言,评鉴合唱的声音质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合唱声音的一般要求,即演唱群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声音是否符合声乐表演普遍意义上的要求;二是合唱声音质量的特殊要求,即演唱群体的声音是否符合合唱表演的要求。这也是评鉴合唱声音质量的重要标准。
所以,在合唱教学中,每一次课和每一次排练都一定要坚持从练声开始。因为每次排练前的练声除了能起到开声作用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练声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同时还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和加强声部间、合唱队与指挥之间、合唱队与伴奏之间,以及指挥与伴奏之间的合作能力,使作品的排练更有效率。因此,练声曲的选择是指挥案头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合唱的音域很宽广,包括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四个基本声部。为了作品的需要,每个声部又常常再分为两个或三个分部(如女高音声部还可以再分为第一女高音声部、第二女高音声部甚至第三女高音声部等)。这样,混声合唱的声部数量最多可以增至8至12个声部。它的总音域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可达到四个八度甚至更宽。因此,在训练学生唱歌能力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音域范围分别加以训练。
在提升学生声音质量的训练中,呼吸训练尤为重要,因为呼吸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达。合唱具有的多声性和群体性特征,使合唱的呼吸形式比其他声乐形式有了更多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整体呼吸,即所有合唱团员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换气的一种呼吸方式;二是声部呼吸,即各声部队员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换气的一种呼吸方式;三是接力式呼吸,即各个队员在同一乐句或音上独立确定和实施换气的一种呼吸方式。以上三种方式中,接力进行呼吸是合唱独有的呼吸方式,也是合唱常用的呼吸方式,它使合唱的长音演唱长度远远超过独唱和重唱,为表现长音和延绵不断的和声衬托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三、通过控制意识的培养,突出合唱特性里的“合”性
合唱和独唱虽然都是声乐表演艺术形式,但在审美标准上有本质区别。独唱以展示个性为美,突出自己的声音美感,对声音特质、音乐风格、情感表达、节奏、速度和力度等歌唱要素的表达与把握,允许演唱者有自己的解释和适度的发挥。而合唱恰恰相反,以“合”为美的审美标准注定合唱是以追求共性、追求协调、追求统一和均衡为唯一目标。在音乐风格、情感表达、节奏、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达与把握上,演唱者和伴奏都要服从指挥要求,只允许指挥者有自己的解释和适度的发挥与创造。力求共性,力求“和谐”,力求默契、统一与均衡,是合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合唱的表演主体是集体而不是个人。因此,对合唱队员声音的要求讲究的是控制,讲究的是尺度的把握。这个尺度的控制,就是要明确强调合唱整体的共性,要求声音高度统一,有一个群感。每一位演唱者必须对自己的声音给予很好的控制,努力克服个性,寻求共性,在歌唱的音量、音色、唱法等方面相互靠拢,协调一致,高度融合,将有差异的演唱个体的声音通过细致的调整很好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完整、和高质量的声音。这种声音才是属于合唱表演所需要的、能够代表合唱队伍整体声音面貌的声音。
因此,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控制的意识,“合”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控制意识的训练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声音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而言,以往在独唱中个性张扬和即兴发挥的习惯往往会成为合唱中失去控制的主要原因。所以,“打压个性”在合唱训练中往往非常必要。笔者在实际训练中,曾经使用过“听录音找人”的方式来强化控制意识。具体做法是:将一个合唱片段录音,然后让学生辨别其中是否有某位同学的声音,如果听出是谁的声音,就要重点“打压”。
训练中,必须让学生们真正理解“控制”与“合”的关系。让他们知道“控制”、“合”的实质就平衡——在速度、力度、音色、情感和音准上保持同步和平衡,在声部之间获得平衡。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其中使用得最多的就是让各个演唱者彼此之间相互倾听。各声部歌唱成员只有在多声部内相互倾听,才能够获得一致的音量、音准和音色,以及统一的速度和情感以及和声上的谐和。要想真正做到合唱统一、整齐、平衡和和谐,就必须在这种相互倾听、相互比较和相互靠拢的主观条件下进行训练。尽管人生来具有倾听和模仿的本能,可以经过集体训练而自然地达到声音的相互接近。但仅仅依靠这种自然的接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指挥不断地提醒和要求,具体的要求是:
1.经常地组织三人一组的音量、音色模仿活动;
2.当作品需要某种音色时,挑选一个认为合适演唱这种音色的人进行示范演唱,让人们模仿;
3.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同声部坐位的调换和声部与声部的方位互换;
4.在音准等方面都无问题的情况,一人一个声部隔开坐或两人三人一个声部隔开坐,以上几种做法将会大大加快合唱各方面的融合与靠拢。
通过这样的系列训练,学生们的控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声部平衡与“合”的特性逐渐就得到了增强。
四、培养克服“个性”与体现“个性”的能力
合唱教学中会出现两个感念完全不同的“个性”。一种“个性”是指张扬个人、突出个人的“个性”,这种“个性”与合唱的核心理念格格不入,它是反平衡的,与和谐的“合”性背道而驰。
合唱作品中,旋律有时在高音声部,有时在低音声部,有时在女声部,有时在男声部,还会出现在领唱声部,但无论声部如何变化,旋律声部都要始终处于突出的位置,指挥要控制从属声部和陪衬声部,不能喧宾夺主。当一个声部担负主旋律演唱时,应扩大音量加以强调,将主旋律明确地表现出来。当声部担负副旋律演唱并作为陪衬声部时,则要控制音量,以衬托主旋律。在这个配合过程中,一旦突出个人的“个性”,整体的平衡将被打乱。所以,培养克服这种“个性”的能力,是合唱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之一。
合唱教学里的另一个“个性”则完全不同,它是指通过合唱群体的共同努力,创造出具有团队自身鲜明合唱表演特征的“个性”。这种“个性”正是此合唱团与彼合唱团之间的风格迥异、水平差异。
同样的一部合唱作品,不同的合唱群体可以展示出不同的感染效果,“举轻若重”或“举重若轻”都会成为最能够拨动听众心灵的妙手。这就是合唱的另一种“个性”,这种个性恰恰就是合唱的灵魂。所以,训练中一定要努力去培养体现这种个性的能力。
要让学生们明确地意识到,如果一个合唱队很好地克服了个性,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共性,并且创造出了属于合唱表演群体自己的、具有良好共性的个性化群体的声音,那么这个合唱队的表演的声音质量就是相当高的。
五、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展示环境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 篇10
一、建章立制, 凝心聚力
高校合唱团面对的永远是新面孔, 每年都有老队员离队, 新队员加入。这样一支团队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 则将如一盘散沙。
1) 建立健全大学生合唱团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内部章程及奖励机制。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只有通过健全、合理的团内章程才能使每一个队员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收获及成果, 才能提高排练、演出等一切活动的效率, 也才能保证合唱团稳定的发展及进步。
2) 正确选择合唱团艺术指导及管理队伍的人员配置。众所周知, 指挥是合唱团的核心、是合唱团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及较强的工作能力, 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平及对生活的体验, 应掌握全面的音乐知识技能, 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声乐技巧, 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及音乐记忆力及娴熟的指挥技术。其次, 要在团中充分挖掘认真负责, 工作、业务能力强的队员担任团长、声部长等职;协助老师, 共同管理。
3) 打造温馨友爱、团结合作的和谐气氛。合唱是一门和谐的声音艺术, 在大学生合唱团这个集体中只有队员们和老师之间充满信任、包容、团结以及对合唱艺术共有的执著追求, 才有可能在演唱的过程中不断地取得进步。让每位队员把合唱团的排练看作是自己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对合唱团这个除班集体之外的“第二团体”有着强烈归属感及荣誉感。这个过程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合唱团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 并且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亲情形成凝聚力, 凝聚力催生战斗力。
二、适当遴选队员, 正确把握合唱团定位
遴选队员是建设合唱团的最根本基础。首先是对歌唱有“兴趣”, 其次是唱法、音色、乐感。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合唱团大多面临这样的问题, 队员们来自全校各院系, 在选择时要注意学院的、专业的、年级的分布, 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挑选出条件好的生源。这些同学在进入合唱团之前大多没有任何基本功, 有人甚至连识谱都困难。他们加入的理由就是因为“喜欢”合唱艺术, 但正是因为这“喜欢”而转化为他们日后坚持不懈学习的动力。面对这样的群体,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业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使他们能尽快地参与演出实践。同时, 大学生合唱团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学生合唱团, 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性质的自娱自乐群众性团体, 仅仅只是为了活跃学校文化氛围。它应该具备传播、引导学校主流文化的作用, 必须具备专业性、艺术性。合唱团的学生们在艺术团必须接受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课程教学, 这种定位的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 是现代教育大潮流的需要。
三、加强和规范合唱团的日常教学管理
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 从最基础的训练做起, 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素质。这需要在授课中从乐理知识、发声方法、合唱概念、作品介绍等方面入手, 以基础声音训练以及和声概念培养为主。多选择一些优秀的、可听性较强的合唱音乐作品给团员听, 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对合唱的感知、热爱, 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合唱理念。坚持每周集体排练二次, 每次2~3小时, 每次排练人数超过总人数的4/5。由于普通高校合唱团员普遍音乐基础较差, 不具备音乐基本常识与发声基础, 这对排练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此, 要加强分声部指导和全队合排等内容的基训, 循序渐进地在增强音乐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展开排练工作。此外, 着重培养合唱团骨干力量, 对个别声音条件突出的同学采取小课授课方式, 以点带面, 形成合唱团积极讨论唱法、探讨曲目, 互相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准确把握学生的声音特点, 正确选择演唱作品
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模式就是要在相当短的周期内使学生达到合作演出的能力, 同时应该考虑到大学生所处的青春期的嗓音条件又决定着他们的用声必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 所涉及的合唱作品类型又决定了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必须是多样化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采用适应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学方式, 不可简单的让所有的学生去套同一种模式。合唱是集体音乐表演, 是多声部音乐, 强调的是和谐、共性。运用积极而有控制的轻声训练, 采用“半开”的状态, 声音平直, 柔和, 不要抖动, 突出年轻漂亮的音色。在作品的选择上, 应选用一些抒情性强, 适合学生声音特点的演唱作品。对用声力度大的作品要慎重, 避免喉咙开得太大、太撑。
五、培养业务骨干, 发挥“小老师”的功能
长期的艺术实践证明, 许多具有较高水准的经典合唱作品仅仅依靠群众性的普及层面, 而缺少提高层面的支持, 是难以拓展其艺术空间的。“尖子”生的培养生迫在眉睫, 而全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招收艺术特长生的指标。在合唱团的教学中, 我坚持对选拔出来的一批声音条件突出的同学开设声乐小课进行专业化培训, 根据不同学生的声音特点因材施教。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同学承担了校内外演出的独唱、领唱的任务, 同时在合唱团的许多工作中他们发挥着“小老师”的业务骨干作用。正是有了这批业务骨干的支撑, 合唱团的艺术水平才能在群众性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尖子”生的培训为合唱团形成了一批业务核心, 体现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这样一种立体的培养思路, 为合唱团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 正确把握好以上几个问题, 大学生合唱团就能朝着稳定、提高和发展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钟家明.艺术需要激情, 激情源自热爱[J].广播歌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