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共12篇)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篇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 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 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 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 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 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 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下面, 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几点体会。
一、直观形象, 唤发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 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 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 以丰富深化感知。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 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唤醒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音乐情境、超市情境、儿童乐园情境等,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起到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引之以悟, 导之以行”的作用。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 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精心设疑, 诱发学习兴趣
“学启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 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 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 使学生在“疑”中生“奇”, “疑”中生“趣”, 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通过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 爱笑, 爱动, 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 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 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 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 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找朋友, 夺红旗, 开汽车, 我是小小邮递员等小游戏都可以。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 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 兴趣浓,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动手操作, 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 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 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 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 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主动,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学习欲望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篇2
数学教育
2008级
颜运
摘要:众所周知,兴趣对学习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并针对这些方法对老师提出了几点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要求
引
言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人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基本因素之一,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 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它能激发大脑积极思维, 促进发现事物的新线索, 并进行主动探索创造。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 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就能积极有效的进行思维活动, 提出问题, 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创造性的运用知识, 并努力的改进学习方法,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兴趣在学习中的的重要性
1.1小学高年级数学的特点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高年级数学内容来说虽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它是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为学生后期各个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意愿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已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有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
1.2兴趣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外,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潜力,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给学生创造出“异想天开”的机会。要达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1
和引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就必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取引入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外部世界不可遏制的好奇心,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兴趣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为什么”,因为浓厚的兴趣激发着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无形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种探究欲望,希望通过“为什么”的提出来做出各种设想、推理,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兴趣的培养不仅对阶段性的数学学习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期更深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及对老师的要求
2.1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必须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继而导致学生厌烦学习,可见“兴趣”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是何等重要。教师要运用教育科学和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能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主动的发展。笔者谨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一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即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而只有彼此情感交融,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会促使或阻碍人的认识活动。有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情绪热烈、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教学效果必然可佳。而有的课堂,教师不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教法呆板,讲解枯燥乏味,只有教师自己在口若悬河地讲个没完,学生却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其教学效果必然不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绪,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
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其关注,尤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如一位教师在讲“比例尺”时,首先提出了这样有趣的问题:“张师傅看到图纸就能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机器零件;李老师看到地图,不用实地测量,就能知道烟台到济南的实际距离。这是谁在暗中帮助了他们?”学生回答了许多,随即教师板书课题:“比例尺”。尽管同学们对比例尺还不理解,但从刚才的提问中,已感到了“比例尺”的神奇力量,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开始了新的学习,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学、爱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记忆力得到加强,想象愈来愈丰富,思维也愈来深刻。这种兴趣哪里来?要靠教师很好地组织,精心地设计。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手里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大家的兴趣特别浓,立刻动手拼了起来。并把这些图形贴到黑板上,接着讲授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很快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3)用语言的艺术性,增强学习的兴趣。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4)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数学题中的解法甚多,恰当的使用一题多解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都有好处。它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熟练掌握相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出了一道题“25×88”,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学几何形体知识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有兴趣,学习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5)训练思想方法。做任何事情都存在着思想方法问题。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活动的基础,它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方法。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有条件的,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则无处不用的。当学生体会到掌握思想方法后所得到的自由,对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很大的。譬如学完一章或一节后,如何使学生一想就能够将学过的知识回忆起来,这就需要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而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就需要用发
展变化的观点来把握它的内部联系。
三、利用多媒体教具、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好奇心强,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因此,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对推动学生学习有较大的作用。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喜爱的小动物,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点燃他们的兴趣之火,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表格式应用题时,例题是树上有3 只小鸟,又飞来6 只,一共有几只?教师用多媒体制成课件,先出现第一个条件,当学生读出第二个条件“又飞来6 只”时,教师再点一下鼠标,又有6 只小鸟飞到树上,学生看到这栩栩如生的画面,兴趣盎然,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这时教师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怎么列式,化静为动,课堂气氛活跃,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学到了知识。
(2)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的一个手段。因此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听芝罘区的苏静教师讲《面积》时,她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桌子、凳子的面,再给几个图形比较一下大小。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及时抓住物体表面大小、图形的大小,阐述面积的含义,这样面积的概念很自然地在学生动手实践中产生了。学生经过自己操作,懂得了什么是面积,这样比教师照常规讲解的效果强多了。
四、巧妙设计课中休息,保持兴趣。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家阿良莫夫的研究表明: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7~10 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有20 分钟,10~12 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过25 分钟左右。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课中休息,既能缓解学生的疲劳,又能使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每节新授课都设计1~2 分钟的课中休息,以此来调解学生的情绪。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设计课中休息:把长方形周长计算法则编成儿歌配上音乐,录好音,待休息时放给学生听。内容是:同学们仔细看,长方形四条边。它的长边叫做长,短边稍短叫做宽,四边结合叫周长,这周长怎么算?动脑筋想一想。对边相等记心间,这条性质是关键:计算周长并不难,一个图形给两数,表示长和宽,四边相加是周长,长加宽来长加宽。算式究竟怎样写,写作两个长加宽,长宽之和乘以2,这个算式最简便。学生通过这样的课中休息,不仅调解了神情,缓冲了疲劳,把学生的情绪再一次调解到极为兴奋的程度,同时又使本课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五、精心设计游戏活动,提高兴趣。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游戏活动保持和提高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或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在每节数学课中,都精心设计一些小游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
果。例如:一位老师在讲完9 加几的加法后,设计了给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在每个小动物身上写出9 加几的加法算式,给小动物的家编上相应的门牌号,让同学们把小动物一一送回家里。另一位老师在讲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为了巩固这一知识,设计了给小动物当裁判的游戏。为了提高计算能力,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一起做爬数学山,看谁先过桥,夺红旗,小小接力赛,小猫钓鱼等游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高,记得牢。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要大力提倡的吗?总之,教师必须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2. 2成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是一个师生信息交流的活动,要使信息交流畅通无阻,必须创造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采取一切教学手段,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从多方面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对这门抽象的学科,感到有趣、有味,才能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有以下方面的能力:
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 能从抽象的事理中发掘出形象美, 让学生从形象地感知中去接受支持, 而不是简单的 逗趣!总之, 让学生在美的感知中去学习、去发现、去创造。
二、要想做到上述一切, 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传授能力, 特别是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这里并非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精通各科的指示, 实际上这也是办不到的), 因为有时同样的指示, 用本学科知识去解释可能学生记忆平平, 但如果用相关的其他学科去说明, 也许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 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1)控制课堂情趣的能力。有时候, 由于某种原因, 学生的情趣很难立刻进入本堂的内容中来, 比如, 上节课内容的延伸讨论、一场比赛的书影、一个突发事件、某个热门话题等, 都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或过于沉闷中, 这时候, 作为教师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调整, 势必影响到本节课的内容的完成;但是, 教师也不能生硬的将学生拉到你的课上来,而应从他们的话题入手, 逐渐引向本堂内容,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2)异常现象的处理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习惯、思维方法等决定着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特别是有一些爱钻牛角尖和思路偏斜的学生, 在某个问题上会与老师争论不休。教师如果跟他纠缠下去,势必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在不伤害他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 以商讨的语气终止争论, 引入正题。
(3)有自我解嘲的能力和承认错误的勇气。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教师不是永远都正确的。问题是在出现错误时, 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 一味的掩盖或强词夺理, 都不是明智之举, 结果使学生对教师的能力产生怀疑,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正确的做法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如果是一时弄不清的问题,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而要留有商量的余地。
总之, 在教学中, 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学生会学、乐学、善于学习, 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学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对学好数学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严谨的数学不再严肃。
参考文献
[1]赵祖红.小议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J].教育艺术,2009,1:67.[2]吴景兰.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普教研究,1995,4:52.[3]宁焕成.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N].科技咨询导报,2007-2-3.[4]李清秋.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C].初等教育研究,2007.[5]李成彦.浅谈激发小学生书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J].科学教育,2008,5:31.[6]郭焕弟.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48.[7]张希勤.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J].中国校外教育,2007,9:85.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向我的指导老师吕定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论文从选题、设计到撰写、定稿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吕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还有吴令军等同学的指正,在这里我对他们的帮助深表谢意!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产生学习兴趣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性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以导入设问,讨论活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激发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效果是多么重要。
第一、导入、巧问激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 第二、讨论活动激趣。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四、 实施目标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明确学习目的,了解知识的意义。目标与兴趣是相互贯通,相互迁移的。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要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首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因此,在初学数学时,就应向学生强调数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向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有关故事,鼓励他们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好数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打好基础。
(二)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地尝到学习的甜头而受到鼓舞,这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手段。一年级学生虽小,但同样有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去尊重他们,苛护他们。对差生,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耐心引导,积极鼓励。
五、 处理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待学生,我一向以母亲般的情感去爱护、关怀他们,学生做错事,上课爱捣乱,我都不会打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去说服他们,让他明白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判逆行为经常出现,我们要积极引导,与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愿意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师长,从而对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六、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与顽强毅力作为支撑,良好的兴趣也不会长久。
七、 拓展课外知识,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课,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而且要学会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知识。如讲到人民币这一节课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元、角、分,我还要让他们回去帮父母买东西,从而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正确运用元、角、分的换算方法。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有兴趣,教师的教学就要有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优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1]纪迎春.让学生爱你所教的课——从兴趣与学习谈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2]成莲莲.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3]张秀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7 .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兴趣培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 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 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 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 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 保持新鲜感。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 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 从而主动深入学习。故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 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 引发学习兴趣
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 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 教学中做到“低起点, 突重点, 散难点, 重过程, 慢半拍, 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 表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 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 在做课堂练习时, 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 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 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 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 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 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 设置游戏性情境,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课堂训练时, 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 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 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 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 以积分多为优胜, 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 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精神高度集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有力地提高了学整理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 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 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 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 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 共3筐, 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 乾隆皇帝很高兴, 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 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 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 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 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 后宫主管90个, 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 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 分90个芋头, 每人不足两个, 而后宫主管34人, 分90个芋头, 每人不足三个, 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 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 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 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 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 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 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 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 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例如,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 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 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 就能举一反三, 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再如, 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 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 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 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 做到“课开始, 趣已生;课进行, 趣正浓;课结束, 趣犹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 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纪迎春.让学生爱你所教的课——从兴趣与学习谈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3) .
[2]成莲莲.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3) .
[3]张秀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 2009, (7) .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篇5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无疑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增加教学容量,增设实教情景,丰富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多媒体应用能很好的压缩课的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师生的互动之中去,从而不仅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是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而且学生也能从多媒体的教学中感受到乐趣,避免了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也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表扬和鼓励,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每一次活动都要考虑充分,考虑到我们中每一个弱势的个体。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知识量总是有层次的。但无论如何,都要学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只有让他们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实践操作中来,我们才有机会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代表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学好了。这个时侯“不打击、不挖苦、勤表扬”就成为我们延续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用语言来鼓励、表扬学生的成功,就算学生回答错了我们也可以为他的勇敢而给予鼓励,同时对他近期在学习上的进步给予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给学生极大鼓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有了自信,我们下一步的内容才更容易实施。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凡事要学会适可而止、从发现闪光点入手
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更何况我们的学生还在上小学,处在求知识长才能的初级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同时对他进行针对性教育,原则就是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今天学生出现的缺点,就只能针对今天出现的批评教育。如果老师总是提及学生以前的缺点来进行批评,就只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小心眼,以前出现的缺点已经改正了,老师还要来批评,学生就反感,就增加教育学生的难度,更谈不上增添学习兴趣了。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满成功与挑战
自主学习过程就是运用有关知识,方法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来自问题,问题本身就能使学生激疑,好奇,特别是开放性探究性问题更能让学生产生玩好数学动力,寻求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这种追求中诞生想法,产生快乐。因此,让学生探究可及问题本身就是充满兴趣与挑战。也正因为这样,老师很重要的任务便是设计问题,创设自主探究环境。列如,在单元平行四边形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题目:河两岸平行,A,B两村庄分别在河两岸,A,B两村庄准备修一座垂直河两岸的桥,问如何修桥,使得A,B两村庄距离最短?
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6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和谐课堂氛围,引发兴趣。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空间,好的课堂氛围,会令学生如沐春风,个个心驰神往,学习起来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与数学教师之间有一种亲和力,那么,他自然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身为教师,首先应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把爱洒向全部孩子,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热情耐心的帮助;在他们汇报交流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对待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课堂上教师一个期待的眼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真心的交流,一句鼓舞的言语,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温暖和鼓舞时,就会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表现自己。所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足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如讲认数8时,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巩固了8组成,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第二,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第三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第四,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每当他们胜利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况,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常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惟体例的陶冶,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故事引入, 激发兴趣
课例:《数学广角——重叠的问题》
讲故事“理发师的困惑”
某理发师正在给一位客人理发,就听"吱"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理发。”理发师仍在专心致志的给客人理发。又听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吧!”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非常纳闷?老师问:“这位理发师纳什么闷呀?”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这个故事中,其实是两对父子,有一个人是两个身份,所以只来了三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轻松。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教学质量就一定能稳步提高。
小学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感兴趣
常言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精心设置课程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方方法, 寓教于乐, 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四年级体育课, 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 将一组过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 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 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 又体验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师生关系和睦, 教学充满乐趣。又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 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 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
如笔者执教四年级的“跳大绳、跳小绳”这节课时就采用了一些适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兴趣爱好, 其教学步骤为:
(1) 设问质疑。如, “你能找到几种跳绳的方法?你会几种方法跳绳?”通过设问质疑, 首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又可以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 启发引导。手摇绳和脚的跳起有什么关系?引导进一步加深对动作技术的掌握, 达到动作协调。让学生感悟跳动的频率和摇绳的快慢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3) 示范引领。通过规范动作的引领, 让学生体会运动的美感, 体会运动带给自身的美好感受。
(4) 及时反馈评价。最后让学生学着总结, 归纳跳绳这一技术动作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自己如何解决跳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 让学生体会如何去评价一件事和一个人。
二、转换角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打造学校教育特色,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 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与空间, 在学习中让他们体会自主学习、自我发挥、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 不仅在动作和技能方面得到学习, 同时也获得结果的过程, 从而来改进自己的技能。如在一次立定跳远游戏比赛中, 我将学生分成四个队, 纵队排列在起跳线后, 游戏开始, 各队第一个队员试跳, 按成绩评出第一轮的第一名, 然后第二个队员试跳, 按成绩评出第二轮的第一名, 依次进行, 最后以第一名多的队为胜, 通过本案例的游戏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 获得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和竞争能力, 显示出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等,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并且“喜欢学”, 在学习中, 教师可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等教材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 让他们在学会动作的过程中, 看到自己进步,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在于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法手段和教学步骤,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当敢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 重视因材施教, 教法灵活多样, 这样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 学者心情愉快。
四、重视激励的作用
21世纪教材教学中, 笔者通过语言的激励, 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激励的途径是:
(一) 教师激励
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真正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根据儿童勇于竞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在练习前应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增强学生练习的自信心。
(二) 自我激励
除了教师的语言激励外, 还应强调学生给自己鼓励, 为自己下达积极的暗示词——“我行”“我最棒”, 边说边做动作。
(三) 学生相互激励
一个班级即是一个集体, 应营造一种相互语言激励、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团队氛围, 能有效地排除彼此间消极情绪的干扰, 化消极为积极, 并付诸于练习中。如互相激励言词“加油”“坚持”“你真棒”等, 并予掌声加油鼓励。教师对其激励的言语, 对学生的帮助与肯定, 能使其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及时发现不足, 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和上进心。
教师的激励语言应准确具体, 使学生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确定新的努力目标。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坚持下去会形成良好的循环, 使学生在发展中感受到, 教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期待、信任、鼓舞。
总之, 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 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师发挥着巨大的师表作用。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不只是几堂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体育教育者刻苦努力, 不断钻研, 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 把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让他们热爱体育,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洪恩红.《谈激励在长跑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学校体育.1999-05-30.
[2].杨明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林区教学.2010-08-20.
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实际,环境,情境,喜悦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的一种积极、内在的认识倾向。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 就会全神贯注地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那么,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实际,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受年龄所限, 掌握知识需要一个过程, 特别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如何变得具体、通俗易懂就非常重要。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板块,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时, 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首先通过观察“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及观察有趣的图形一周的长度, 这样学生初步认识了周长的含义。接着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具体事物的边线的操作活动, 拓展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建立了丰富的表象, 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理解了周长的含义。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良好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个人的魅力、幽默感、班级的学风、班风、教室的布置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 容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再加上教师恰当的设计, 如在教学中尽量多设计一些活动的板块,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要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一直高涨。正如教育家顾明远所说,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把学生带到活动当中。因此,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非常重要。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 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操作、表演等形式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第四单元面积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剪拼法、平移法、旋转法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 他们对面积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理解了意义, 掌握了方法, 提高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 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多设置一些游戏情境,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 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情绪状态, 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发展能力。比如,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前几天, 我校开展了“城乡手拉手”的活动, 为贫困地区捐献图书, 三年级同学共捐献图书576 本, 准备发给5 所希望小学, 平均每所希望小学分到多少本?我边创设情境, 边板书例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获取成功喜悦, 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在数学教学中, 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表现的机会, 阶段性地开放学生梯级思维, 提高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每取得一个小成功, 教师就要抓住这一时机进行鼓励。实现小目标则小鼓励, 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 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这样通过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 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 不知不觉就获取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9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而应用又反过来激发了学生的更大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使它走近学生生活, 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空间。学生不但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而且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进一步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 他先出示一道趣味题:“妹妹今年9岁, 她哥哥从出生到今年, 只过了3个生日。请同学生们想一想, 她哥哥今年几岁?”有的学生顺口答道:“3岁。”但一想不对, 妹妹今年都9岁了, 怎么哥哥才3岁呢?大家疑云骤起, 谁都想知道一个正确的答案。就在这时教师笑着鼓励大家:“你们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吗?自己到书上去寻找吧。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至此, 学生探索热情高涨, 产生了学习“年、月、日”这一新知的浓厚兴趣, 诱发了主动学习的动机, 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探索中。
二、讲究提问技巧, 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 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训练小学生的思维,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一定要做到要:精心设计, 注意目的性;面向全体, 注意广泛性;循循善诱, 注意启发性;大胆创新, 注意开放性;新颖别致, 注意趣味性。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 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 学会知识, 提高能力, 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游戏方式,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儿童天真烂漫, 活泼好动, 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上课有时也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理念, 适时、适度地安排一些数学游戏活动, 比如“抢答”、“找朋友”、“争冠军”、“接龙比赛”、“开火车”、“夺红旗”、“送信”、“动手比一比”等等。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精神高度集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消除了学习的疲劳, 又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例如, 在学习了《元、角、分》一课后, 我让学生把玩具、食品等物品集中到一起, 然后标上价格。有的学生扮演售货员, 有的扮演顾客, 用写有面值的“钱”去购买。在买卖过程中, 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既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善待和关爱学生, 运用激励性和期待性评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活动, 而且是一种充满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 互敬互爱, 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动力, 才会使学生对数学课充满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快乐成长。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在数学教学中, 要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多说鼓励表扬的话, 少训斥, 少批评。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 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 天长日久, 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 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 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 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 满足学生的需要,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这些激励性和期待性评价, 会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心理推动力, 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 让学生在真诚的期待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在反复尝试中获得成功。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内在需要, 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 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 教师更应善于挖掘其闪光点, 并加以放大, 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 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 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 增强了学习信心, 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 产生成就感, 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
谈如何培养学生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篇10
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地观察每一位学生, 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都有好强心和好奇心。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赏。
1.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问一些有趣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和提高自己。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 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 创设“成功”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好胜, 比较好表现自己。教师掌握了这一特点就可以在课堂上经常地表扬学生, 给予他们动力和信心。
二、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广大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用这样的环境去感染那些贪玩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问一些有趣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有一种想知道结果的欲望。如, 我们在讲圆的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各种不同的圆形轮子, 然后让轮子在地下转动。通过这样的演示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在地上转动的时候是比较平稳的, 而方形就不行呢?那么我们用课本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因为圆形的圆周上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所以它转起来很平稳。反过来, 学生也就知道了方形、椭圆形等转动时为什么不平稳了。总之, 在课堂上我们广大教师要想法设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用一些实物做道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直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 对于实物的逻辑判断能力比较差。但是, 他们对于一些直观的、形象的、生动活泼的实物比较感兴趣。教师针对这一现象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具把那些抽象的定义和概念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去学习知识,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
例如, 在小学数学里的乘法知识学习, 是我们小学的一个重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加法向乘法”的过渡比较抽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这些抽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呢?我设置了这样的场景, 请三位学生到前面戴上小兔子的头饰, 扮演小兔子。三只小兔子, 每只小兔子都长着两个长长的耳朵。学生凭着直觉观察, 列出了加法算式:2+2+2=6 (只) 。教师伴随着学生的演示, 介绍了比加法计算简便的算式:2×3=6 (只) 引导大家讨论“2、3、6”各表示的意义。学生终于领悟了乘法的意义所在。通过这样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慢慢地让学生去理解定义和概念。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难懂的, 我们广大教师利用一些教学情境教学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借助于计算机教学使得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简便化。采用多媒体教学, 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 这种直观教学大大地节省了时间, 也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 又能听得见, 还能用手操作,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 多媒体教学只是我们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 有的学生看见图画和声音就忘记了课本知识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借助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 把一些抽象的定义和概念更加简便化。因此, 我们广大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数字打交道。学习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我们广大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尽量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 利用身边的实例去学习数学知识。例如,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 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 然后慢慢地了解人民币的面值。我们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方面多了, 我们在这里只是说到了其中的一点。我们广大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观察的好习惯, 让我们的数学学习走进生活中去。
探讨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兴趣培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學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故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整理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再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秀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10.(7)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2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 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发展智力的目标。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 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 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 就能先生夺人, 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吸引其注意力, 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 激起一片思维涟漪, 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因此, 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二、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 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 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 教师发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 教师说:“同学们, 一般情况下, 一个人有几岁, 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满12岁的时候, 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 个个情绪高涨, 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三、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 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 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 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 变无声为有声, 变无形为有形,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 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进行实践操作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 同时也要尽可能变教具为学具, 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应用等形式充分感知, 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 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实际能力, 让学生用动促思, 以思促言, 达到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的境界, 从中发现并获取知识。
五、应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 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 这种直观教学, 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 又能听得见, 还能用手操作, 优生和后进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 后进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 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10-05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学06-13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7-30
小学数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11-02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11-19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16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07-27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12-07
小学数学的兴趣教学12-03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