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兴趣培养

2024-09-13

幼儿数学兴趣培养(精选12篇)

幼儿数学兴趣培养 篇1

在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中, 幼儿对学习数学兴致不高, 情绪不愉悦, 总是缺少一种热情和兴趣。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在操作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为幼儿准备和提供丰富的学具、玩具、材料,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通过操作与尝试, 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感受。例如, 教幼儿认识长方形时, 先给每个幼儿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 让幼儿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 然后再给幼儿一些纸, 要求幼儿将一张纸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形状……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再让他们涂涂、数数、拼拼, 尽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 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 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我将相关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活动区, 让幼儿进行操作。对一些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 对他们提出简单的要求, 鼓励他们完成操作, 并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 该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 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特别是当他的成功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时, 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从而促使幼儿更加愿意投入数学活动, 不断培养其兴趣。在区域活动中, 操作材料的提供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如, 学习认识时钟时, 让幼儿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 以获得关于整点、半点的概念。又如, 投入多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珠子, 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进行串珠子学习分类,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幼儿的最高阶段, 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 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 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 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应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例如, 在组织幼儿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 当“老鹰”捉住了许多小鸡的时候, 教师不要急于把“小鸡”放走交换角色, 而是说:“今天的老鹰捉住了很多只小鸡, 可它怎么数也数不清, 小朋友来帮它数一数好吗?”幼儿听后很快来了兴趣, 帮忙数了起来, 一数正好是10只。教师再继续进行引导:“如果我们把这10只小鸡分成两组, 有几种分法呢?”这样, 孩子又兴致勃勃地复习了10的组成。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 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合理地融于充满情趣的游戏中, 孩子们会学得更主动, 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

四、在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为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就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充分挖掘幼儿在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 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 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

数学是有趣的, 数学是美丽的, 数学也是有用的, 只要正确地引导, 科学地探索, 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来进行数学教育活动, 就能使孩子们在数学这片辽阔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幼儿数学兴趣培养 篇2

泗阳县庄圩乡中心小学幼儿园

尚莉娜

从事幼儿教育转眼已三年多,在实际的实践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教师说的多,做到也多,幼儿往往处于被动的参与学习。如何培养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让幼儿从被动转为主动参与?为此,我申报了《在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数学兴趣的策略研究》个人县级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良多。现对本人在微型课题研究中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利用角色代入,在游戏中达成目标。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代入教学活动,能够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角色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水果超市》游戏中幼儿饰演卖水果和买水果的人,买水果的人根据水果的价格以及自己手里的钱币自己计算能买到的水果,卖水果的人计算一共的价格,收取、找零,幼儿在买卖的过程中认识了钱币,在买和卖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加减运算,了解了钱币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来达成目标。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动手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既锻炼了观察、探究能力,又学习到了枯燥的数学知识。真正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比如:《数字结朋友》根据口令,如说数字“4”则4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幼儿在听口令的过程中,锻炼自了己的计数能力。《找朋友》幼儿根据图示的数字,帮助数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如“3”则需要幼儿自己找到“2”和“4”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幼儿很快学习到了相邻数。

三、通过建构游戏,来达成目标。

幼儿对搭建类游戏中的拼搭,组合积木都很感兴趣。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图形,学习到了方位,空间等数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给小熊一家建房子》,幼儿根据教师事先给出的提示:为小熊一件建房子,熊妈妈和熊爸爸住在一楼。熊爸爸住在左边的房间,熊妈妈住在右边的房间。熊姐姐和熊弟弟住在二楼,熊姐姐的房间在妈妈房间的上面,熊弟弟的房间在熊爸爸房间的上面。幼儿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方位,空间知识,又能够加入自己新的想法,从而使知识不断得到扩展。

四、通过各种歌曲及儿歌游戏,来达成目标。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将儿歌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富有了活力,幼儿在歌曲及儿歌中学习,在说说、唱唱的过程中,愉悦的学习和巩固了数学的相关知识。

比如:《猴子荡秋千》幼儿通过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演绎儿歌,练习数数、减法。《水果谣》根 据水果的形状用手指做出相应的形状。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也认识并复习了形状。

浅谈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3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家长常常会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也感到比较枯燥。那么,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对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会忽略对孩子数学兴趣的培养。有的家长经常会通过机械训练让孩子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虽然孩子可能当时掌握了,但孩子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孩子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

网上有一段视频,一个大约5岁的小女孩在背乘法口诀。孩子在背到3乘5时多次卡壳,只记得等于35.母亲不停的训斥孩子,命令孩子重复背诵,直到孩子正确背诵为止,父亲也在旁邊帮腔指责孩子。小女孩眼泪汪汪,一边背一边哭诉:“太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都有美好的愿望,然而视频中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太高,让正处于学前期的孩子,背诵小学二年级才学的乘法口诀。这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爱之深、责之切的动机可以理解,但过高的期望值强加在孩子身上,往往欲速则不达。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要在成人的引导下积极“慢长”。合理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但过高的期望只会徒增学习的难度和压力,导致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等现象,视频中的孩子背诵乘法口诀时嚎啕大哭、激烈抗拒就是例子。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结合各种生活小事,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下面推荐几种结合生活,让孩子理解数学的小方法。

1、领孩子上下楼梯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数楼梯。出去玩时,也可以数一数路上的车辆,让孩子理解点数。

2、吃水果时也可以让宝宝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宝一个,还剩几个。也可以用扑克或者骰子等常见的游戏道具来教孩子学习加减法,让加法和减法变得更有趣更生动。

3、将豆子和钮扣等个头比较小的东西装入纸盒,家长和孩子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或者在喝果汁时,喝一点少一点,如果往杯子里加果汁,果汁就多了起来,类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与少的概念。

4、排队走路散步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让孩子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也可以一家人一起走,让孩子理解远近、快慢的概念。

5、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长度,客厅到卧室要走几步,宝宝的衣服如果用妈妈的手来量有几个手掌那么长,用宝宝的手来量呢?

6、堆积木玩积木不仅可以通过数数学得基本的数字概念,还可以通过堆放积木感知尺寸、形状、重量、体积、对称、空间关系等基本概念。

7、区别粗细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说明太粗),还可以按小棒粗细来排列顺序。也可以让孩子比较其它物品的粗细。

8、家长和孩子玩角色游戏,如《商店售货员》、《玩具店老板》等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兑换、买卖、测量等。

作为家长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的小细节,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抓住孩子发展发育过程中的敏感期,适时地对幼儿的数学能力进行开发和引导,克服只重知识的灌,轻智力的启;重数的授予,轻幼儿的思考学习;重机械的记忆,轻启发引导。

幼儿园数学教学《纲要》指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些内容的规定要求,是让幼儿必须主动地去进行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乐趣。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尽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一、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知识的发展,同时还能真正教会幼儿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懂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的生活背景越相近,幼儿接受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以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内容,尽可能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更多的数学经验。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数一数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朋友,几个小朋友没有来,今天是星期几,哪几个小朋友做值日生等;带幼儿外出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树干粗、树枝细,马路宽、小巷窄等量的关系;有幼儿过生日带来蛋糕,教师就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分蛋糕才能使每人都能分到一块,而且每人分到的蛋糕都一样大小……通过在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三、在运动中学数学。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体育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如:在投球比赛中可以比较远近。在排队时,可以给孩子编上号,按数字从小到大排成一队,请单数幼儿或双数幼儿单腿跳,请比3大的或小的向左转等等,这样不仅训练了幼儿各种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复习了单双数,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幼儿数学兴趣培养 篇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在教师或成人指导下 (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 , 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 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幼儿积累大量有关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 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初步数学概念, 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 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探究欲、自信心, 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 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在这样一个重要意义的背景下,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已经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任务了, 对于如何培养幼儿对于学前数学的兴趣, 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 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了解周围的事物以及环境.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需要某些活动方式才能表现出来.例如, 在和幼儿玩二进制猜数游戏时, 他们会被一个个神奇的二进制猜数玩具所吸引, 会对老师或同伴猜中的数字或物品产生很大的好奇, 会迫切地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在这样的认数活动中, 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展现.正是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 引发了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并由此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正是幼儿的这种兴趣与探究欲不断在被开发,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都不应该抹杀幼儿的这种好奇心, 孩子的想法是天真的、大胆的, 作为教育幼儿的工作者, 应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并促进其发展, 同时也避免了从现实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的枯燥化和模式化.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感受到心理的满足, 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态度, 同时还能对幼儿成长后正确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事物产生良好的影响.二、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除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的, 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也不容忽视.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 无论是内容还是组织方式都十分丰富、灵活, 教师更应抓住契机, 深入研究, 为达到更好的数学活动目标而努力.教育学家曾说, 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看, 其实世界的万物都是由一定的“数”构成.因此,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是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如:一、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满数、量、形知识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 引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二、上下楼梯时可以让幼儿一边走, 一边计数阶梯的数量.三、午餐时, 可以让幼儿比较一下碗、勺数量的多少.四:整理玩具时, 可启发儿童思考一下如何分类, 等等.同样, 在组织儿童散步、劳动、游览等活动中, 均可以随机地、灵活地引导幼儿认识和复习数、形知识, 使幼儿知道数学就充斥在自己的周围, 爱数学, 了解数学.三、创设环境令幼儿感受“数学美”, 从而喜欢数学众所周知, 环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儿童依赖于环境并作用于环境, 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来说, 环境的创设以及材料的提供是极其重要而富有价值的, 它是儿童在基于材料的操作和感知之上建构其相应的数概念的前提和必要保证, 因此, 作为影响儿童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条件, 环境的创设问题得到了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和关注, 并成为着力探究的一个问题. (1) 渗透数形结合, 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苏联幼儿数学教育家列乌申娜曾指出:幼儿在学习10以内数的时候, 要学习与算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几何材料, 应从学习的最初几天起, 就使用各种各样三角形、圆形、以后再增加多边形, 用这些作为计数的直观材料.应把几何图形和玩具放在一起, 像玩具一样玩着它们.可见, 数形结合, 正是具体与概括、直观与抽象、趣味与思维的结合与交融. (2) 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地探究与学习《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重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生活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 幼儿园的环境与幼儿是息息相关的.而对于幼儿的数学教育来说, 环境创设可谓是一门学问.如走廊、楼梯、盥洗室、操场等空间的环境布置.1.关注材料与活动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层次性在活动区角的数学材料投放中, 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 更需要关注到活动内容和材料本身的系统性, 即数学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性、层次性.因此, 有关材料的投放应当是有序而递进的.例如, 在数学活动区角中, 教师投放了不同颜色、粗细不一以及不同点子数量的塑料瓶, 塑料管和花片, 让幼儿自由挑选进行插花, 以促进幼儿分类、对应、匹配、数、量等相关概念的发展.2.体现材料和活动内容的动态性、开放性数学活动材料的投放需要一定的开放和变通, 如以上所举“插花”材料, 其动态性就体现在教师既可以根据幼儿的操作和活动情况及时地调整材料的难度, 合理变通, 也可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作出适合他们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可见, 越是低结构化的材料和内容, 越能引发幼儿个性化的、自发的学习和研究.因此, 有目的、有计划的数学启蒙教育, 为幼儿亲自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并从中得到积极的反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能够诱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数学的天赋和创造能力, 进而逐渐产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论文 篇5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前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班中开辟图书角,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每月进行读物更换。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轻轻交流,将自己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当幼儿想换书时,则在“哪儿拿的放哪儿”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个别的交换。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二)每天坚持有十五分钟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老师给幼儿规范的文学、语言熏陶,使其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如童话《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诗歌《金鱼和渔夫》等文学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受到极大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如:投影、录像、ppt等,激发幼儿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经过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孩子们调动了视觉、听觉,更充实的把握阅读内容,对于幼儿不能理解有质疑的内容,多媒体更是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观察、分析、思考。

(四)在阅读讲述活动中发展幼儿连贯讲述能力。课堂上,我经常利用提问、带领幼儿观察图片内容等方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如:要求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连贯的、完整的讲出图片上有的或与图片主题有关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发展幼儿独自的语言能力。

(五)利用外出参观丰富词汇。参观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我们利用社区活动时间带孩子出外参观。如去图书馆、亮山工程、石梅广场、翁同和纪念馆等,让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丰富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六)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在“家长园地”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评选出“书香家庭”,让其他家长了解“书香家庭”中是如何培养孩子早期阅读的。

浅谈幼儿数学兴趣培养的一些体会 篇6

一、 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而不随意地只按自己的兴趣去进行活动是幼儿的最突出、最典型和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丰富而富有趣味性的玩具、材料和学具,并在每套新的学具出现前,及时向幼儿介绍意义和操作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自制了一个机器人,边演示边说:“机器人从远方看我们来了,快看,它长得什么样?头、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再看看机器人的胳膊、腿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讨论出与正方形不一样,跟活动室里的长黑板有点像),我及时将幼儿的思维引向像长黑板的图形。紧接着,我请幼儿从桌子上的各种图形中取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通过看看、摸摸、比比,在充满情趣的操作实践中,幼儿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只有相对的边一样长。为了帮助幼儿巩固学到的新知识,我用“找缺”的形式让幼儿把缺少的部分补全,如一个机器人缺了身体或缺了嘴巴等。最后,我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自由轻松、具有创造性的游戏,请他们用各种几何形体拼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小朋友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很快各种有趣的形象出现了,于是我组织了个展览会,并用小手架起“照相机”咔嚓、咔嚓拍照,整个过程幼儿兴致盎然,积极参与,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幼儿的这种学习过程,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自觉自愿的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幼儿不断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

二、 创设情境,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也是培养幼儿能力、发展幼儿智力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用“心”去组织教育内容,用“情”去感化幼儿,以激发幼儿求知欲望,而根据教育内容设计优美的环境能使每个幼儿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得主动活泼。因此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情感。创设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产生某种情绪的态度,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景效应。

情境是从事某种活动时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教师要尊重幼儿,多称赞多鼓励,避免粗暴的批评和指责,应加以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 运用迁移规律,以趣导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它生动、活泼、有趣。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效果也会更好。在教幼儿学习1-5的数时,我就用一首数数歌做游戏,幼儿已经学会的儿歌《一二三四五》,他们把五个手指想象为五个可爱的小松鼠,他们一边数松鼠:“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1-5的数,轻松愉快,不易疲劳,也不易感到厌烦。通过这次活动,我想,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要多动脑筋,在适当的时候可将一些教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之中。

当然,在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时,所选用的游戏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如情景游戏“小兔拔萝卜”、“游戏宫”、“送小动物回家”等。例如在“送外卖”这一活动中,我请孩子们扮演快餐店的售货员,根据客户送来的订货单,准备汉堡包,有的需要三角形的、有的需要正方形的、还有的要圆形……孩子们非常投入,与此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物体的形状,有时还能分清同一形状的放在一起。

另外平时多带幼儿散步、参观,轻轻松松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特征。把幼儿的多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以满足他们心理上的各种需要。例如校园里有几棵什么树;这幢房子高,那幢房子矮;在生活中我们还让幼儿学会用数学表达,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我跟孩子们聊天的时候说:“我们家有3口人,今天来了2位客人后,有5个人一起吃饭。”有些孩子很快就领会,过几天,跑来告诉我:“昨晚,我和爸爸妈妈去吃饭,后来叔叔阿姨也来了,一共有5个人。”这就是引导的效果,也是思维的习惯,孩子们会互相影响。再如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边拍球边数数,手、口、眼一致地数,自己数,同伴数,一个人数,大家数,此时,教师就可以教给幼儿一些描述数量的词汇。如多、少、多些、少些、一样多、不一样多等。可以说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幼儿进行分类、排序、认识形体的对象。只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利用它们,我们就可以从中级取学数学的经验和直观形象,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数学兴趣培养 篇7

一、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对周围生活充满了新鲜感, 并时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乐于观察,也乐于表达。因此,我抓住幼儿每天生活中发生的每个微小细节,让幼儿多看、多说,从而达到练习说话的目的。如:在一次露游活动中,有一位幼儿看到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美丽极了。他大叫:“老师,你看天上的云好美啊! ”结果全班幼儿都抬头看。这时,我立即抓住时机,让幼儿坐下来观察云,讲讲云像什么。有的说:天上的云像可爱的小兔,有的说:像毛茸茸的小鸡。……接下来,我在让幼儿根据云的形状编讲简单的故事,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好的语言训练。

在每日的早谈、晨检中,我有目的地和幼儿主动交谈,提出各种话题,如:“××小朋友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小朋友今天为什么没来? ”饭前三分钟谈话:“今天吃什么? 萝卜含有哪些维生素? ”这些活动,都为幼儿练习说话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关心同伴的品质从中得到了培养。

二、观察事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是始终伴随着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的,对于年龄越小的幼儿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事物,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1.利用环境 ,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如 :让幼儿来到布置一新的活动室后,幼儿便很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他们往往苦于没有语言材料,词不达意。此时提供适当的描述事物的形容词,幼儿便会试着说话了。

2.给幼儿图片材料 ,培养他们看图讲述能力。幼儿在看图讲述时, 必须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 想象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把自己的感知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这就能调动幼儿思维,做到“看”和“说”相结合。平时布置“图书角”,用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幼儿看图书,并予以表达。

3.注意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他们在讲述时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老师要引导他们仔细、全面地观察事物,教给他们怎么“看”、“看什么”等方法 ,并给予表达时常用的句式结构 ,如“有的……有的……还有的……”,“先……,又……,再……,最后……”。这样就使表达比较顺畅,有序描述事物也更细致。

三、利用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不像故事,可以用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吸引幼儿,激发其兴趣。数字是一些枯燥无味的符号,纯粹的数字对幼儿来讲是极为抽象的, 只能凭借有限的记忆记住一些自然数及简单的加减,缺乏相应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必须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比方说,要让幼儿记住10以内的自然数,不妨先让幼儿数一数班里有几位老师,或者让幼儿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扇窗户,让幼儿进行数数,也可以借助相关教具,教他们记住相应的数字。接下来,要让幼儿懂得这些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利用多种趣味玩具,比如用体积相同的方块积木,按相应的数字叠起来,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就一目了然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比较一和许多、一样多、多和少,幼儿就能很快得出结果。因为通过这样形象的对比,幼儿就能直接得出结果。比较多和少还可以利用图片,在卡片上画上一至十只鸭子,让幼儿涂上颜色,再多次任其抽两张,让幼几辨别出多和少,再逐步要求幼儿说出多多少或少多少。还可以利用吃水果的机会,让幼儿分发水果,比方三个香蕉分给三个人, 或四个橘子分给两个人或六个橘子分给三个人,等等,让幼儿由易而难,由形象到抽象地理解数字之间的等量关系。幼儿通过动手发现要将图形按缺口的形状试放,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而且在操作中懂得了几何图形的一些特征。

有的家长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 就会教他们一些四则运算,硬要幼儿记住多少加多少等于多少,或者多少减多少等于多少。这样势必导致绝大多数幼儿产生不耐烦或厌学情绪。因为这样既呆板又伤脑筋,往往取得事与愿违的效果。我认为家长不妨不失时机地让幼儿在游戏或常生活中慢慢接触一些较简单的数字,引导幼儿领会数字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运用。例如:平时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用餐时,需要几块碗,几双筷子等;若多了客人,可以引导幼儿先数一下今天来了几位客人; 如果要在家里吃饭,必须比平时多拿几个碗和几双筷子,并让幼儿动手帮忙拿碗筷等。幼儿若拿对了,则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若拿错了则及时给予纠正,这样给幼儿一种直接的感觉,不再觉得加减很抽象。

幼儿很喜欢游戏,游戏最能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精神。我们在日常活动中设计了一些游戏,如:学妈妈上菜市场买菜,即玩菜市场游戏,让幼儿按种类排放,肉类放一排,蔬菜类一排,水产类一排,等等,既让幼儿学习了分类,又让幼儿学习如何算钱、找钱。还可以学司机叔叔开公共汽车,学当售票员等,让幼儿数数汽车上原有几个乘客,现在有几个,中途上车、下车有几个乘客等。把抽象的分类、加减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显得形象化,幼儿学起来不吃力,兴致很高。

幼儿数学兴趣培养 篇8

一、以“生活情境”导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在想象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这种方法不仅具有贴近现实、十分自然的特点,而且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气氛。

1.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新的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非常贴切,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内容,为幼儿模拟出一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景。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布置成超市的样子,并且把每种商品设定为5元钱一件。然后分别发给每个幼儿面值不同的纸币,让幼儿学习怎样通过组合不同的纸币购买商品。在游戏完成后,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购买了什么商品,分别使用了哪些纸币。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幼儿在真实、轻松的气氛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利用数学思维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帮助幼儿识别纸币,最终达到使幼儿学会组合纸币的目标。从而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利用区角活动游戏配合幼儿数学教育,让幼儿通过对某些材料的操作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幼儿坐在各自座位上时,教师可以借机让幼儿数出第一排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点头,并一起数出6个小朋友。之后,教师取出5个苹果,问:“把5个苹果分给6个小朋友,是多一个,还是少一个呢?”幼儿会齐声回答:“少一个。”接下来,教师可以让每排负责发苹果的小朋友根据每排的人数领取相对应的苹果,并放到每位小朋友的盘子里。用这种“发苹果”的方法使幼儿在脑中形成算数和对比的数学能力,在提供给幼儿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数量少的物品,再提供数量应力等,使孩子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而作为幼教工作者的一员,我们应积极关注并主动干预幼儿入园焦虑,努力创造有益于孩子智力发展的环境,使新入园的孩子尽快融入集体。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11.

[2]许琼华.幼儿不爱入园的心理学分析[J].保育与健康,

[3]佘翠花.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J].幼儿教多的物品,供幼儿进行分辨,提高幼儿数数的能力。

2.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现数学的奥秘和魅力,只有让幼儿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巧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存在。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吃水果的时候用水果的形状启发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有的幼儿喜欢吃整个橙子而不喜欢吃切开的橙子,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幼儿,两个半球形的橙子就是一个完整的橙子,使幼儿在吃橙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球形、半球形”的认识,这种方法比专门教授形状更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玩具、桌椅、门窗的形状;在吃饭时观察饭碗、勺子的形状和大小等,引导幼儿认识形状,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共同体会,一定就会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爱上学习数学。

3. 在生活中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配合教学活动,在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发现数学的情境,让幼儿运用学到的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玩具和衣橱,或者在与家长共同到超市购物时,运用学到的简单加减法计算购买商品的价钱。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和互动,幼儿能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生活化,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因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对数学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强化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超市”游戏时,目的不仅是让幼儿学会认识纸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自己认识到十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引导幼儿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数学的探索意识。在“超市”游戏中,教师可以分别安排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收银员、顾客等,同时准备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幼儿在选择完物品之后结账,比如一件玩具是6元,教师付给幼儿10元,应该找回多少呢?由此启发扮演收银员的幼儿,并可以趁机提示他“10-6=?”幼儿会及时反应过来:“等于4。”于是他拿出四张1元的纸币找给顾客。这种玩游戏的方法不仅让幼儿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积累了幼儿生活的经验,懂得在超市中购物育(教师版),2006,(8).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丽燕.入托危机的表现形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5,

[6]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7]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

[8]高斐,李东.幼儿焦虑心里的成因及矫正[J].教学研究,2008,(16).

例谈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江苏张家港

摘要:动手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知识的获得、个性的形成都至关重要。作者以班上一位小朋友为例,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动手能力培养方法

说起孩子的动手能力,我脑中闪现着许多画面,这些画面都来自于同一个孩子———卢小丹。不管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是学习动手操作方面,只要是用到手的地方,她的动手能力总比班里的其他孩子要弱很多。这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常有意识地观察她的一言一行,抓住自理能力、手工技能这两个突破口培养动手能力,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下来,她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她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重视生活中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丹的自理能力比较弱,尤其是穿衣服方面,每次一到穿衣服,她总是采取逃避的手段或者主动向别人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这其实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通过对她有针对性的观察,我发现她越是不会穿,就越不愿意自己动手,长此以往,形成较严重的依赖心理。小丹是一个极喜欢游戏的孩子,一到游戏时间,她总是乐在其中,抓住这个突破口,我采用游戏树自信的手段,培养她的动手能力。一次户外活动后,孩子们都在忙着穿衣服,只有她还像以往那样把衣服塞在桌子底下一动不动,一提醒她,她就拿着衣服找人帮忙,这时,我灵机一动拿过她的衣服说:“小丹,我们一起来玩抓老鼠的游戏吧?”“好啊!”她听到玩游戏,劲头就来了,我边说边招呼小朋友们一起参加,“好了,游戏马上开始了,老鼠钻在小朋友衣服的领子上了,快抓住它……”在我语言的提示下,孩子们都完成了穿衣服的步骤,小丹也动了起来,最后也把衣服穿好了。我马上表扬了她,她没想到在游戏中已经自己把衣服穿好了,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我说:“看!小丹,穿衣服不难吧?就像在做游戏一样。”她抬起头说:“嗯!以后我也会自己穿衣服。”有了这次在动手上的成功感,她变得好强了,再也不会一拿到衣服就找人帮忙了,看到她的好强,我知道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为以后的教育树立了自信。

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中较重要的一部分。在班级里,部分幼儿的每个环节,培养了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灵活性和实践能力。

三、关注幼儿生活,把握幼儿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一种情感唤醒和认识的动力,因此,只有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唤醒幼儿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教师往往会发现幼儿对某一事物非常感兴趣,比如在吃饭时,幼儿会关心其他人碗中的食物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样多;在玩投球游戏时,会关心其他人是否比自己投的更远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数学教育,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幼儿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语

生活包含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够清楚地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放大,使幼儿近距离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创设生活情境和做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仅能够使幼儿学以致用,而且能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

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保教人员在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的同时,更要培养幼儿的能力,巧用妙法,培养自信,促进幼儿自我肯定,体验成功的乐趣。

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小丹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我们都感到欣慰。我在家长面前及时汇报小丹的近况,让他们感受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主动配合,一起营造“愿意动手”的氛围。在家里,小丹每天和爸爸妈妈比赛谁穿衣服穿得快,每天反复多次地练习,小丹的穿衣能力飞速提高。看到小丹一天天进步,我甚感欣慰。

二、重视手工技能的训练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动手能力应该有所提高,特别是手工技能方面的能力。在一次折纸活动过程中,我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可以折出一片树叶的样子呢?”很多孩子都讲了自己的看法,只见一只小手举得很低,一看是卢小丹,她能主动举手,我很高兴,给了她说的机会,刚开始她思考了一会儿,就在我想请其他孩子说时,她马上回答:“就是角对角,边对边折。”尽管她的回答有些牵强,但我还是想让她自己试一试,刚开始她有些不愿意,可是她看到大家都无意识地拍起了手,主动在大家面前表现,她显得很兴奋,大方地上来折给大家看。这一次她的表现,受到了所有孩子的一致认可,大家都围着称赞她,她已经收获了动手所带来的成功感。

三、重视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幼儿在各种操作活动中必须接触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掌握不同的操作方法,不仅可以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中班下学期幼儿的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数学活动数的认识和数的加减中,我让小丹摆一摆,摆两片雪花,拿走一片,还剩多少?再把一片放回去,又是多少?通过这样摆一摆,拿一拿的动手操作实践,她不仅弄清了两片是一片加上一片,一是两片拿走后剩的,而且弄清了加和减的关系,并够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样既训练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获得知识,从各方面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等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新时代的幼儿数学教育提倡将数学教育生活化,营造快乐、轻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数学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教学工作必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入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情景教育,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0(21).

[2]张莉.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学前教育,2007(02).

[3]徐海晶.幼儿数学教育刍议[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

[4]黄凤美.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4).

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9

关键词:幼儿,兴趣,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自觉性就没有内在动力。 所以说浓厚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动机, 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为它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还是要因年龄而异,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一、从“认识自我”开始, 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 要让幼儿先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班级, 了解自己的同学, 了解他们来幼儿园的目的。 首先, 让幼儿知道自己是哪个班级的,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 是今后他们要在一起学习和在一起生活的地方, 所以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班集体。这样一来, 假如哪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找不到班级了, 他就可以找其他的教师告诉她自己是哪个班的, 然后请教师带他回到那个班级。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可以举例和幼儿说, 他们会出自自我保护的意识而记住自己的班级叫什么。 这样跟幼儿自己有关的事他们就会记住, 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其次,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要想知道其他幼儿的名字就要先让他自我介绍, 这样既让他们锻炼了胆量又增进了对彼此的互相了解。 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肢体接触, 比如, 互相拥抱, 从而让他们都能够成为好朋友。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能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各种活动的话, 那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最后, 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了解上幼儿园的目的, 幼儿园是干什么的。 在这方面, 幼儿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参观幼儿园, 了解幼儿园的方方面面, 或者带他们到大一点的班级去看一看小哥哥小姐姐们是怎么上课的, 上课到底是为了干什么的。 幼儿都有很重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他们同样也想在幼儿园里能够学习知识、学习本领, 幼儿教师可以从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班级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儿童心理学理论特别强调了环境在幼儿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 主张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去学习和发展, 通过良好的环境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 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特点, 符合幼儿好动、好奇, 思维具体形象的年龄特点, 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本身就是幼儿的教科书和良师。 班级环境指的是活动室内的墙饰以及空间的布置, 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自然随机地布置,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身在其中是舒服的、开心的。 我们要积极挖掘班级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师在每月布置班级环境的时候, 可以根据当月设计的主题来进行布置, 这样幼儿一进教室就能够看见, 既增加了幼儿许多乐趣, 又让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记住了知识。 当然, 也更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在活动中幼儿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 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曾经有人说过, 教师优美的语言是通往幼儿心灵的桥梁, 是引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所以, 幼儿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往往就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就能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使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习。 幼儿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 极易感染幼儿, 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活动, 以此达到教者乐教、学者乐学的教学效果。 以故事教学时为例, 如果幼儿教师讲得故事语言夸张、生动, 又富有趣味, 如用又粗重又低沉的声音扮演大象伯伯, 用恶狠狠的语气来演绎大灰狼, 用尖声尖气的声音表现狐狸等, 那么这样自然就能把幼儿带入到童话世界, 在这之后的交流和教学也会进行得非常顺利且充满活力。 相反地, 如果教师的表达语言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 定然会使幼儿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 因此, 幼儿教师只有从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 紧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 使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而又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 才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学习、活动的兴趣。 生动的教学语言还包含了语言的幽默性、神秘性和表情语言。

其中幽默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交流情感的一大法宝。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能够调节课堂气氛, 并且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往往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有趣地、 轻轻松松地学习知识。 例如, 幼儿在一起通常会表现地异常兴奋, 教师的“好言相劝”往往是不能够让他们停下来的。 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拿窗外沙沙响的树叶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迅速地静下来仔细地听, 在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机说:“你们听, 树叶们看到你们这么安静, 在为你们鼓掌呢! ”幼儿在听到教师的表扬之后常常会表现得更好, 就这样, 一个烦恼的问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

语言的神秘性往往能够引人遐想, 令人回味。 幼儿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得恰当, 它就会像是一根有魔力的指挥棒, 那种巨大的魔力能够把幼儿牢牢地吸引住, 牵引着幼儿听讲的注意力,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例如, 在引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用神秘的语气对幼儿说:“今天数字小朋友的家里非常热闹,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啊? ”这个时候, 幼儿便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必然会全神贯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 就预示着这次的课程成功了一半, 这样幼儿学得开心, 自然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幼儿教师表情的语言在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幼儿教师的目光应该是自然、亲切和柔和的。 教师的眼睛里面既要有丰富的情感, 同时又要有特殊的暗示作用, 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况, 充分地给予幼儿关注、赞扬、鼓励或者是制止, 由此唤起幼儿的注意力,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幼儿舞蹈兴趣4步曲 篇10

这种现象不是特例,不少家长为此感到苦恼。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必须激发孩子对舞蹈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呢?

1欣赏优美舞姿、舞曲

家长可以播放著名舞蹈家跳舞的画面,引导幼儿欣赏优美舞姿,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比如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邰丽华等人表演的干手观音。

家长还可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抒情、活泼的乐曲及孩子喜爱的有关小动物的乐曲,让孩子在音乐声中自由地手舞足蹈或者模仿小动物蹦蹦跳跳,感受舞蹈情趣。

2创造舞蹈氛围

为孩子创造一个舞蹈的环境。如窗户上可剪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等。让孩子观察、模仿、阅读,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氛围。

3陪同孩子练舞

家长可以陪同孩子练舞,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动作的含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明确舞蹈动作的要领。必要时,家长可用游戏的口吻和形式与孩子一同练舞,用语言帮助幼儿感受、掌握和表达舞蹈的内容。

4奖励孩子进步

幼儿数学兴趣培养 篇11

关键词:兴趣、自信、鼓励、生活化、

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数字、运算等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是让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幼儿形成持久地对数学的追求。那么怎样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游戏是一种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幼儿是最为主动的,精神状态也是最为放松,情绪也是最为愉悦的,所以把它与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结合,就可以消除幼儿对数学活动的畏惧心理,使他们在轻松、自然、饶有兴趣的气氛中获得到一些最粗浅的数知识和数概念,并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让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让幼儿给大小与颜色不一的图形分类,采用游戏形式“给小动物喂饼干”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下,幼儿不但在游戏中学习的得心应手,还对学习数学增加了自信。

又如练习顺数倒数时,设计了游戏“造房子”;练习接着往下数时,设计了体育游戏“开火车”“拍球”;学习分类时,设计了“小兔摘蘑菇”设计与正式数学活动相对应的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各种动作的发展,还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了各种数学知识,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将数学知识有意识地渗入到游戏中,增添了游戏的时实效性。

二、设计的数学活动要生活化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如:引导孩子发现车轮是圆的,盆子是圆的,鸡蛋是椭圆形的等等,感知生活中的图形;午餐时让孩子发碗、勺等,感知对应;让孩子整理图书、玩具等感知分类;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让孩子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省去了做学具和做教具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材料注重生活化,如冰糕棒可以用来拼图,小石子可以用来计数,各种种子可以用来分类、排序等,这样既帮助幼儿掌握了数概念,同时又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园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三、积极鼓励、肯定与信任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其精神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近来有学者把这句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四、让幼儿不断获取成功的经验

过多的失败体验会使幼儿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生怀疑,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化为自卑。特别对于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来说,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因困难而生畏的感觉,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他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并要善于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其不断获取成功,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

例如:在操作材料时,孩子们会灵活多变,一物多用,不断创造。在教师提供小花时,让幼儿自编加减法题目,幼儿发现了10朵花的不同,花瓣数量不同、有无花心、花的大小、花的顏色、花的形状等,根据不同,他们会编出多道试题。在学习排序时,我提供了各种钮扣:有颜色、形状、大小不一,幼儿会从纽扣的多维特征进行分类、排序。在认读50以内的数时,我先让幼儿认读20以内点数,在这基础之上再进行扩展练习,这样使幼儿获得成功的机率大大增加,自信也随之增长。当然在安排其他内容时,我也十分注重为幼儿提供多种特征的材料。几年下来,幼儿逐步变单向思维、模式思维为多向思维,创造思维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了。

总之,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在数学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强化,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他们已形成了“我不行”的思维定势,对数学活动也失去了一定的兴趣,所以对他们更要耐心细致地教育,使他们在长期教育强化中慢慢地扭转已有的思维定势,一点一点地喜欢数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慧和 张俊.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廖丽英 范佩芬.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 : 蒙氏数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3) 张俊.儿童教育:0—6岁小儿数学教育[P].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李淑贤.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系列教材:幼儿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系列教材)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篇12

一、选择幼儿爱看的书, 使幼儿对阅读产生好感

专家认为, 阅读是一个相伴我们一生的行为, 儿童的早期阅读, 不仅能影响幼儿未来的阅读, 甚至还能影响人的一生。因此, 幼儿的书刊要精心的挑选, 在书的选择上, 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色彩要顺应幼儿的心理特点,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为幼儿挑选书刊, 选好幼儿“爱看”的书, 使幼儿对书产生好感。要偏向于选一些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有趣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

二、创造读书条件,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一是在教室要设立一个书柜, 让幼儿自己设置标签, 分类放置, 类似于“家庭图书馆”, 课前、课下、课后, 幼儿可以随时翻阅。二是开展各种读书讲故事比赛活动, 让幼儿参加读书活动。三是对读书读得多的和讲故事讲的好的, 把书当礼物送给幼儿, 鼓励幼儿多读书。幼儿教师要经常与幼儿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 鼓励幼儿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 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 大家一起分析、计论。

三、启迪幼儿求知的愿望, 提高幼儿的读书品位

要让幼儿喜欢读书, 就一定要给他们买他们喜欢看的书。不强迫幼儿一定要学什么, 而是让幼儿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大家知道, 幼儿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 事实上, 每个幼儿都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 只是兴趣的偏向不同。要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给他们阅读的自由, 巧妙引导,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幼儿读书兴趣常用的几种方法

1. 朗读重复的语句。

当幼儿听熟了诗歌童谣之后, 幼儿教师就可以尝试朗读简单的中外民间故事给幼儿听。请注意, 一定要挑选能让幼儿理解的、简单的故事。

2. 重要的语句加重音。

在朗读时, 幼儿教师可以随着剧情的变化来调整音调和表情, 这样更能带领幼儿融入故事情节。

3. 强化回忆刺激专注力。

如果一个故事已经念过好几次, 那么幼儿教师不妨在开始处停顿一下, 让幼儿说出关键字词, 这样有助于回忆内容将能够有效提升幼儿阅读时的专注力。

上一篇:胫骨创伤论文下一篇: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