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2024-10-05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精选12篇)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的责任。部分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 由于诸多原因对所学的学科往往失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 虽然我们的教师做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由于教师对师生双方的关系处理不当, 对教材的处理有失偏颇, 使很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盲目做题, 沉浸在题海里, 丧失了对学科的兴趣。实际上, 我们的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双方构成的, 教师的教学设计, 课堂的组织, 作业的布置, 以及各种检测, 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安排, 对教师的教学才会感兴趣。我们的课堂也才会生动活泼, 也才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面对新教材, 教师可能有很多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 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抓好新知识的切入

任何事情的开始都必须有好的开头, 这样能够引起对事情的兴趣。有信心把事情做到底, 而且做得到位。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很注重学生新知识的学习, 将教材设计得图文并茂。任何学生拿到教材都会有一种新奇感, 感觉到有趣, 有迫切学习的欲望。新教材问题的设计, 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之间的衔接, 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过渡, 要将学生巧妙地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之中。

教师应该注意教材情境的设计, 不惜花更大的时间, 设计课堂的导语, 将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感到知识浅显, 便于理解。新知识的切入, 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这样学生在起始阶段就感觉不到问题的难度, 又能够对所学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六年级第一章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之中, 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让学生自学第一章的有关内容, 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 自己评价学习的程度, 在讨论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的学生, 面对较难的数学问题, 一定加强引导,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惧怕心理, 努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将数学的美艺术地感染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敬重教师的学识, 向往着数学学科的教学艺术。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任何知识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既有一定的知识性, 又有着一定的趣味性。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科特点, 让所教的学课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新鲜活泼的生活材料中,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比较接近生活实际, 很多例题直接来自现实生活, 甚至就在学生的身边。所讲的知识不但是学科知识, 更有一定的趣味性, 学生不会感到枯燥。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也较灵活,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 能够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大有益处。

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设计好课堂的导语, 且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激情导入, 故事叙述, 图案表演, 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兴趣去学习。

三、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 渗透学法”的思想, 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有诸多栏目, 构思独具匠心。其目的是让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 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兴趣教学入手, 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培养讨论习惯, 培养观察能力。

比如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的方式;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小结习惯。如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正确的学法指导,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开辟第二课堂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的获得, 都不是单单靠课内的知识, 因为课内的知识往往局限性大, 教师还要扩展学生的视野, 开辟学科的第二课堂, 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而且对某一个方面很感兴趣, 有着一定的探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生的优势,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 又能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 增强知识的运用性。在各学科的教学中, 每个单元的后面都设计了学生的拓展练习,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 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举办一些兴趣小组, 使课内知识与课外有机结合, 发挥学生的潜能,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六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 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可能性。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 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 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抓住他们的闪光点, 让他们感受成功, 领略成功的喜悦。

如何用好新教材, 方法和措施多种多样, 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 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新教材教学改革的任务。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篇2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是教育者的重大任务。教育人士认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呈现出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实践证明,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象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身心就处于积极状态,而且会产生惊人的学习热情。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和手段,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 让学生对老师有好感,从心理上认同你。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这样拉近师生的关系和距离。再来就是要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 巧妙引入,若平铺直叙,不起波澜,势必让学生兴味索然,不思进取。

所以,合理、巧妙地引入,也就成为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导入的方法来说有很多种,通常在教学中应用图片资料和史料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如在教学“几何体”时,可事先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图片资料,像金字塔、清真寺、钟楼、古塔等等。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影像工具进行展示,这样

就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从而学生自然地会兴致勃勃地去欣赏、感知这些雄伟、庄严的建筑杰作。紧接着老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观察其中所含的多种几何体,学生肯定会愉悦、轻松地去寻找和发现几何体的特征。另外,对其他一些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影像工具,事前找一些贴合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兴趣的数学史料(数学发展史、名师事迹等)导入新课。如在讲“概率”之前,可先介绍其产生的背景。1653年夏天,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度假途中,遇一赌徒,他向帕斯卡提了一个分发“赌注”的问题,两赌徒相约赌若干局,谁先赢m局就算赢,但当其中一个赢了a局(a<m),另一人赢了b局(b<m)时,中止赌博,那么赌注该如何分?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数学家帕斯卡。后经好友费尔马的帮助,运用组合知识才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这个史料,可使学生了解到在各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概率论,竟然跟赌博有关,必然会引起他们对概率的浓厚兴趣和热切关注。长此以往,无形中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良好品质,使之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 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平平淡淡。要用简洁、精

炼、幽默、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身体运动、积极态度、神态等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共鸣,感染学生学习的情绪,使学生身心振奋,激发学生学习,并使学生与你一起参与进来,达到一种共鸣与和谐。有了激情,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从而使教学峰回路转,增强教学效果。这就好比好茶要用开水才能泡水好味,课前设计再好的一堂课,若是上课时老师缺乏激情,也会变得平淡无味。

四. 创设情境,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和各自的学生实际,尽量采用“提问建模解答应用”的一体化模式,诱使学生因问生趣。激发他们迫切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时,不妨创设情境: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打碎成了三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三块都带去?只带一块行吗?为什么?一题三问,层层递进,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 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成为学生在学习时心理求知的原动力。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平时每天批改作业的机会给学生打分,批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作业做得对又好的,除了打上“优、好、√”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好棒!”“100分”“very good!”等。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因为你付出努力,你的进步很大。”“看到你在进步,老师万分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等,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以检测推动学生进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可以经常利用小黑板,在下课前10分钟左右时间,从学生做过的作业或老师讲过的题目中选出难易适中的几个小题进行小测,让大部份学生考得喜笑逐颜开,并及时给学生打分,这样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总之要让学生每天感受到自已的努力有收获,学生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评价。

六. 改变观念、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改变,注重知

识形成过程,教科书每一节都渗透这一课改理念,几乎每一节课的编排都有“试一试”或“做一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它,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正方形展开图时,如果教师只是把正方形的展开图都画出来,学生不容易想象出来,也不易接受,就是记住了印象也不深,容易忘。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把各自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用不同种方法去剪,看一看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正方形展开图,再引导学生与书本所罗列的正方形展开图对比,学生一定会热情较高地积极参与,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学生动手的过程是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对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和教师互相“动”起来,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主权,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真快乐。

七.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结合所学内容,如用数学结论,解决生活中的用水、用电问题;用数学思想,解释摸彩游戏的中奖率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中利润的最大值问题。如我校初三(2)班共有56人,有一次全班组织到泉洲某公园进行划船活动,每只小船坐2人,租金4元,每只大船坐6人,租金10元,现租用大船x只,小船y只,如果每船要求坐满人,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设总租金为w元,写出w关于x的函

数关系式,并求最少租金是多少元?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现在我们是在学习有用的数学,这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 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

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在我教授小学六年级利息与利率时,我如下设计: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

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生总结: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小学数学的兴趣培养 篇3

从教几十年,我深感要当一名好教师,工作艰巨,任重道远。我不断追求,几番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盎然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与收获。

一、精彩亮相

“亲其师、信其道。”去年我接手一班没人敢要的“后进班”。该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第一堂课,来了个“精彩的亮相”。课堂上,我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机械的要求,更没有指责。我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图形,并在上面用彩色粉笔向学生提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故事吗?1+2+3……+100=?你能把字母改成数字吗?……真是琳琅满目。课中学生们情绪飞扬、热情高涨,他们埋头演算、交头接耳、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已被点燃,我便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大家一提起数学就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繁琐复杂的,今天大家都看到了吧!其实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富有趣味的学科,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在数学的海洋了畅游吗?”雷鸣般的掌声骤然响起。最后师生在用扑克牌玩“24点”的游戏结束了这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二、激疑激趣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激趣正是为了让学生“因疑而生趣”,引起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经常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巧设悬念,激发求知欲。在讲《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由学生随意出数字,师生比赛,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的说出那些数能被2、5、3整除。当然比赛的结果是老師以绝对的优势取胜。学生惊奇:到底有什么规律?这样的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又如《循环小数》这一课,上课伊始,同学们就被一道:“5÷7的第103位商是什么数字”给难住了。同学们有的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有的奋笔疾书、洋洋洒洒更是要写出103位商……当学生们山穷水尽之时,我适时提出解决之道:5÷7=0.714285714285……并依据循环节的知识提出,5÷7=0.714285,103÷6=17……1,根据排列知识可得出第103位数是7。一堂概念课便充满盎然的兴味。

这样,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向思维的“风口浪尖”,让他们成为思维的主体,明确了思维的方向,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也充满趣味。

三、让学生在参与中激趣

“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思维与活动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要经历“感知—表象—概括”这样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需要学生参与的。学生的感知和参与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基于此,教学中,从教具的演示开始,就要吸引学生进入积极的参与状态,让他们动手动脑、拆拆拼拼、摸摸切切,师生共同完成数理的推导。例如,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全班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切萝卜:切第一刀,发现一个面;切第二刀,发现一条棱;切第三刀,发现一个顶点……这样“面、棱、顶点”的概念在学生的亲自参与中逐渐建立起来。又如教学《环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半径6厘米的圆,然后剪下来并计算面积;随后让学生在剪下的圆上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同心圆,再次剪下,并计算环形的面积。不用教师多费口舌,学生便能根据手头的教具推算出计算方法。其它的几何知识的引进和公式的推导,我也大多采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乐趣、发展思维,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四、善于挖掘教材、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

“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源泉。”在教学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我一般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根据思维渐进的原则,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把抽象的数理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思考的乐趣。如教《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时,我出示一组分数:把 化成小数。尔后问:“这些分数的分子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有的不行呢?”“其中的规律与分子有关还是与分母有关?”学生在疑惑和猜测中展开了思考,这一过程便是发现的过程。教师只要适时点拨,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术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渐情晰起来。

在教学中,我还经常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思考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激发兴趣。适时激发学生兴趣思维的高潮,使学生充分体会思考探究的乐趣,学生便越学越爱学。

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篇4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 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导入时应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情激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因此,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态融洽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累。同时还应注意适度运用幽默,给孩子以欢乐,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教师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以温和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进行口头计算时,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如脸带微笑地点头认可,可让其充满信心。

3. 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已有经验,这样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用途,又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

二、保持兴趣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 参与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我为学生设计参与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而且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了学习的兴趣。

2. 应用知识中持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应用数学知识,不但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3. 榜样教育中持趣

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同时,教师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让其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 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学生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我曾作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后进生中,因为不会、不爱学习的占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篇5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的课堂都已经引入了多媒体。现在的课堂也早就不是我们曾今单纯的黑板加粉笔的形式了,多媒体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这个阶段,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总是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索要教的数学知识结合到其中,使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掌握要学的知识。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不会离开教师,专心致志的跟着教师进行学习。总之,多媒体可以把传统教学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课堂更加活跃,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提问是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最好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有着重要影响。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的时期,教师的评价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很深的烙印。如果教师在课堂是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鼓励,就会增强学生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设计一下问题,给学生回答的机会。当然问题不能设计的太难,以免让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阶段,合理地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教师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针对闪光点予以称赞和鼓励。只有通过这样的鼓励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以提升。

3.利用生动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魅力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例子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课堂上除了要教授基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多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跟其他学科的不同。教师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知识的海洋,将课本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只是的核心意义所在。

2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我都经常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强调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就个人的前途而言,掌握数学知识对自己将来成就事业能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学习《钟表的认识》我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后让学生亲自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讨价还价感受数学的运用;

学习了面积的认识后让学生回家后计算一下家里的房屋面积;学习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后,让学生求自己家里到学校所走的路程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其实是息息相关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对探究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从好奇心开始,好奇心使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提高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而功倍。进入初中后数学两极分化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意志薄弱,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数学学科的成绩。本文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一探讨。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来当老师是一种好方法,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 ”时,边板书边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师:“对,怎么加法,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教师巡视,见学生睁着迷惑的双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聪明,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想个办法,看谁想得最快,就让谁来当老师。”学生在悄悄地笑,积极动脑相继举手。师再问:“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我们请他们来当老师,大家要仔细听,看他们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道理。”生甲:“因为分母不同,分数的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我想:要先通分,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生乙:“对!那就变成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了。”听完发言,许多学生就动手计算。师生一起研究,学生当小老师既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生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竞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这些,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熱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心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维,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我从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几是多少,即是口诀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四、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 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 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兴趣培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 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 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 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 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 保持新鲜感。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 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 从而主动深入学习。故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 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 引发学习兴趣

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 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 教学中做到“低起点, 突重点, 散难点, 重过程, 慢半拍, 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 表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 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 在做课堂练习时, 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 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 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 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 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 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 设置游戏性情境,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课堂训练时, 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 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 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 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 以积分多为优胜, 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 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精神高度集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有力地提高了学整理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 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 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 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 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 共3筐, 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 乾隆皇帝很高兴, 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 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 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 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 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 后宫主管90个, 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 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 分90个芋头, 每人不足两个, 而后宫主管34人, 分90个芋头, 每人不足三个, 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 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 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 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 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 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 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 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 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例如,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 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 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 就能举一反三, 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再如, 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 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 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 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 做到“课开始, 趣已生;课进行, 趣正浓;课结束, 趣犹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 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纪迎春.让学生爱你所教的课——从兴趣与学习谈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3) .

[2]成莲莲.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3) .

[3]张秀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 2009, (7) .

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8

一、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 唤起学习兴趣,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 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在教学中, 老师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 一个肯定的动作, 一个慈祥的眼神, 一个满意的笑容, 一朵象征性的小红花, 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兴趣, 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去.

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 任何一名学生 (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 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你们的, 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 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郭峰铄, 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 说他作业拖拉, 字迹潦草, 成绩落后, 习惯差, 上课随便下地溜达, “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 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 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奖品.”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 (测验中满分都有奖品的, 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颗星星, 出错不严重的奖一颗星星) 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 在班上大加鼓励.几周后, 奇迹出现了, 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 不随便下地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颗星星, 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 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 从此, 郭峰铄变了.

潜能生不是一成不变的, 无可救药的, 只要理解他们, 尊重他们, 热情关怀他们, 方法得当, “潜能生”也能转变为“优秀学生”.

二、重视操作,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 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 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 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 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 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2. 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 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 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一般的学习竞赛对学生影响最大, 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 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 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 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三、以学生为主, 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因此, 如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潜心钻研的永恒主题. 当前的课堂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 已逐步走向科学、合理, 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有意注意的难以持久性, 避难就易的动机倾向性, 个人意志品质的脆弱性, 致使教师的教学理想难以完全实现,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投入高效益低”的现象. 那在课堂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持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在引入新课之后,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起学习兴趣, 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 进行自主学习,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疑,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适时的创设情景等办法,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拓展思维, 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时, 在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 一部分学生对给出的图形的判断感到有些困难, 我就对他们说“让我们像‘一休’一样来想想办法吧!”孩子的信心又上来了, 然后, 我让学生用纸描出这几个图形, 并剪下来折一折, 再作判断, 此时原有困难的学生已受到启发, 也轻而易举地作出了判断.这样设计教学给各层次学生探究新知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使他们获得新的满足,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引导他们尝试自学、讨论, 并及时肯定鼓励, 整堂课学生们趣味盎然,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起学习兴趣, 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 进行自主学习,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体验成功乐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 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 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 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 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 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 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 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 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自己“创造”出来的, 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浅谈对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9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 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 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 一概不顾, 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 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可能是教师教的很多, 而学生收获的却非常少。因为,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指导教师, 当学生对于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对其进行思考以及探究。因此, 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 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程中, 教师善于将教材中的重点或者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连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就是在身边的, 并且让其感觉到学习的兴趣及其重要性。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故事。这个故事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 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 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另外, 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 创设“成功”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当中获得的, 因而, 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们学习动机, 尤其是在对“好胜”之心的把握上, 通过运用巧妙的手段, 让学生在一种“争强好胜”的情况下把所需要的知识掌握住, 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从这句话中我们就不难看出, 在教学当中, 教师应该根据其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始终保持着一颗对于知识的好奇心, 以此来引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渴望, 一步步地引领学生们步入知识的殿堂。比如, 当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这一堂课时, 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准备一堂手工操作课, 让学生自己通过对于纸张的拼凑和剪裁, 在学会一种解题方法的同时, 能够融会贯通地学会其他图形的解题方法, 并且牢固地记住究竟该如何算出各个图形的面积。这一方法的引用, 就是为了告诉教师们, 在教学当中不要一味地停留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 要结合课本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始终保持着兴趣, 这样学生们才会愿意学习, 并且记忆知识也牢固。

三、课堂形式要多样化, 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学习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 如果重复形成单调的练习内容和方法, 就会使学生烦躁、厌倦,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教师应及时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 如“十几减几”的巩固练习, 先出示写有这道题的小黑板:把上一行的每个数都减9, 得数写在下一行的 () 里。11、13、10、15、12、17、16、18 () () () () () () () () 然后进行以下行形式的练习: (1) 全班口答; (2) 两人抢答比赛, 看谁算到得有对又快; (3) 按小组夺红旗比赛。给全对的小组插小红旗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复习, 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加强直观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 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 永久不忘。

五、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 让数学贴近生活, 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 尽量联系实际,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设计问题, 让数学走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 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 在教学生们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中, 可以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去感知人民币的各项功能。如让学生跟着家长去逛一次商场或者去超市购物, 并且记住在这里面所交易物品的价格,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告诉大家都是怎样购物的, 并且让学生在课上再次模拟购物的过程, 从实际当中感觉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 把学生的积极性从这样的体验当中调动起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篇10

一、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和数字密不可分, 教材中也给出了很多的例子,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所学内容, 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培养学生爱问为什么。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玩”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例如, 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运用事先准备好的图片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晴朗的一天, 一只小燕子在天空自由的飞翔。突然, 一只老鹰从高空直冲下来。看着自己马上要被抓到了, 小燕子说:“老鹰你不能吃我, 咱们是一家人呀!”老鹰很纳闷:“我们怎么会是一家人呢?今天非得要吃了你。”小燕子说:“如果不信, 咱们可以去问上帝。”于是, 他们俩一起去找到了上帝。上帝说:“你们本是一家人, 瞧瞧, 你们都是有两只翅膀……”当学生听得入神的时候, 我顺势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地去探讨图形的奥秘。

二、让学生动脑动手学数学

如果总是教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听, 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变得很枯燥, 学生也会厌学。因此,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让他们自己动手, 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 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 激发他们去思考, 从中发现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时候, 我先教给学生剪裁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运用小剪刀自己去剪 (为了安全, 可使用塑料小剪刀) 。在这过程中, 有的学生剪成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时我顺势引导, 告诉学生哪些才是三角形。通过加强操作训练活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出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 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由“言论”

在课堂上, 不免有学生的“窃窃私语”, 有自己的“小观点”, 教师应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展示真实的自我, 让学生多发言, 多表达自己的“小看法”。如果学生的表达不准确, 教师要

054900)

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 并及时加以纠正。如果正确, 教师要不时点头称赞,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这样, 学生就会踊跃发言, 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还鼓励学生讲真话, 说出真实的想法。如我在教学“分类”这课时, 准备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纸片, 涂上不同的颜色, 让学生分小组对它们进行分类。有的学生胡乱一分, 可是有细心的学生会把同一颜色的分成一类, 有的学生把形状一样的分成了一类。等学生分完后, 我让他们说出这样分的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之所以这样分的理由。对于讲不清为什么这么分的, 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引导,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期间, 我对学生的思路进行了正确引导,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养成了自己去问为什么的习惯, 让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变为爱学、乐学、想学。

培养小学生爱学数学的理由千千万, 这里我只是列举了几个。总之,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 多创设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情景,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数学其实就是生活常识的书面化, 只有真正地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 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作用, 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 从而更加热爱现在的幸福生活, 更加热爱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05-01

教育不断的改革,旨在探求教育规律,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学再也不是过去的“注入式”,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是适时引导。数学是学校最主要的主要学科课程。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的教育,能够更好的为中学打下基础,防止偏科生出现,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因而要更加注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一、良好的导入是关键

在实际的教学中,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导入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数学教学中的导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数学有时是比较枯燥的纯数字题,良好的导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整个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出现明显的偏科,作为主要学科的数学更是让许多学生头疼的课程。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初级阶段教学,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常见的导入方法有许多,例如,回顾法、故事法,提问法等等。导入不仅可以是对新知识的开启,也可以是对旧知识的回顾。

二、将情景教学引入课堂

情景教学是一个教育学上的概念,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情境中。在情境中进行教学。现代教育改革将情境教学放入一个重要的位置。教育再也不是过去的,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重视的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现代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对学生的鼓舞、激励。例如在讲解数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充分利用提问的教学方法

现代课堂再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解,课堂提问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单纯的教师讲解,有时候并不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会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巧设提问环节,适当的提问能够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增添色彩。例如,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让学生努力思考,学生踊跃回答,教师在进行简单点评,鼓励学生发言,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数学有时候都是纯数字的题,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智力上升的阶段,接受能力有限,有时候纯数字的题会让他们觉得很枯燥并且无从下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教育更能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举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如吃了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五、充分利用游戏式教学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自制力较差,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不那么集中,纯讲解性的知识,很容易使小学生厌烦,进而丧失对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游戏中令学生学习到需要的知识。游戏教学是一种活动式教学,种类多样,学生可以集体参与,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找朋友”、“抢答”、“接龙比赛”等。利用游戏进行教学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增添色彩。此外,游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他们团结友爱的性格,有效的改善现代独生子女以个人为中心的行为。

六、充分利用激励和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制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在评价中,要求要多鼓励,少批评和斥责。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良好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这就要求要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事实证明,良好的评价也能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对老师依赖的阶段,教师在其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形象,期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而教师有效的评价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生不光处在一个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处在一个人生的初级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良师,现代教育主张兴趣教学,学生不光要学习,还要快乐的学习。而数学中的兴趣培养尤为重要。然而, 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极容易忽略学生的兴趣需要,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到了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便出现了偏科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马丽娟.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及实践[D].宁夏大学,2013.

[2] 陈林笑.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陈 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201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篇12

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变化同步的情境,诱发其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让学生时常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试一试!”的心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可利用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激烈的竞赛、入境的表演、热情的掌声等创设出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精心的设计,定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

二、体会数学的美妙增加乐趣

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借助“我们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课堂充满了探索气息。要春游了,组织学生了解公园里的游玩项目、价格,从而利用已有知识制定游玩方案。如此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奇思妙想,显示了他们的特有的纯真和童趣。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是有用的、是现实的。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并且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之一,老师可将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旋律节奏运用到数学课上,让学生用手、用脚打节拍,熟记一些应记住的知识,这样也可以增加他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既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道理,还可以在合作中,学会数学思考策略。

三、体验成功喜悦不减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渴望成功,得到老师的赞许,这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心情愉悦,永保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一年级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这一内容时,可设计一个模拟生活实景:到“学习超市”购物。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喜好,分别让其扮演顾客和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要求用仿真的人民币,认真地买和算。同时教师以导购员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在购物时应注意的问题。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经历购物过程,体验与人合作、交往、表达的愉悦情感,学会取币、换币和找币,解决在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这样,每个学生在尝到成功喜悦之后,兴趣盎然,他们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生活好,就得学好数学。如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分层提出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园地”里,自主探求、不断合作、洒下汗水,“春”种“秋”收,保持学习兴趣。

四、方法新颖奇特提升兴趣

情趣盎然的学习环境,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激活学生思维。教学中,有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或者犯粗心的毛病,还有的同学由于出错多,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来做“老师”和“医生”,指出问题所在,分析“病”因,开出“药方”。比如:像“有48人来开会,现有桌子40张,椅子4把,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类题目,有两个未知量,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解答有些困难,容易错,需要“对症下药”。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能体会到教师、医生工作的艰辛与责任,懂得应该尊重别人劳动的道理。

五、师爱洒进心田升华兴趣

课改新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付出爱心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使其健康成长。说到这里,我想介绍一位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当她第一天和刚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接触时,她问学生:你们喜欢什么?多数学生告诉她喜欢看笑脸。以后,这位老师用纸精心制作了一张张“笑脸”,每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一张张“笑脸”送到学生手中,同学们都十分喜欢她,更喜欢上她的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张“笑脸”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爱,回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的爱。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能增强学生对知识追求的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而教师的爱心,更能触动学生心灵,升华学生兴趣。

总之,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只有真正深入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个性,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合作的同时,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永久的探索主题之一,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在兴趣的天空自由飞翔!

上一篇:突发事件影响因子下一篇:火针疗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