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感培养(通用12篇)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 篇1
数学情感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感觉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对数学学习并没有足够的兴趣,有的甚至会产生厌烦或者是排斥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就应该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下面本文就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重要性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为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品质的形成。因为,数学情感有助于学生养成乐学和爱学的态度,让学生有基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终身受用。同时,数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有坚持不懈的目标和动力。而数学情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有利于素质教学的更好实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方法
1. 通过教师对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会将教师作为自己的偶像或者是模仿的对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非常神圣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数学的热情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出其对数学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去感染每一名学生,进而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
例如,教师在对“图形的变换”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师对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满怀激情和热情,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以及教学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走进数学的世界,更好地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体会,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而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有效的培养。
2.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和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
例如,教师在对“垂直的定义”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可以将门作为一条直线,将地面作为另一条直线,然后教师运用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垂直概念的教学,这样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教学例子来掌握教学的知识,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有效的培养。
3. 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特殊的学科,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运用,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例如,教师在对“三角形”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运用,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播放以及图片展示功能将抽象的知识较为形象和具体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入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地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喜欢这一学科,之后这一目的的实现才能促进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莹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新课程(下),2013(28).
[2]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14).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 篇2
但是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的那样:“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而言,情感教育的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中,在规律的发现过程等等的认知活动中实现的。因而,要在数学教学中富含情感教育,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并面向学生生活,坚持以学生为本,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积极引导,创设乐学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学、乐学是学习的内驱力。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热情。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在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缘故。其实数学是一门优美的的学科,它的每个公式、每个法则、每个性质等大都有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包含着数学家一个美丽的传说。它的绘图、对称、有序、和谐、整洁给人以形态美。它的构思巧妙、思路清晰给人以思维美,它的智力成就、独特创作给人以意义美。著名哲学家赵鑫珊曾经这样讲过:“希望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提出数理学科的美。因为那是一种‘点金术’,是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符咒。”所以课堂上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数学家的故事,如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还有华罗庚、阿基米德、希伯斯、高斯等人的事迹,使学生知道数学家对人类的贡献,知道了他们的伟大,感知数学的奥妙无穷,感受到数学的美,促使他们热爱数学。并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看课桌、看教室,看衣着、看面孔等,这一看,他们就会惊奇地发现,真没有想到,生活用具,人的面容、衣着等,也存在教学中的对称问题,也包含着说不尽的数学知识,这会促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愿意学习数学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用具体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激情、热情是人们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时,能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求知情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通过课件演示:车轮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时,汽车上下颠簸的情形,引起学生的捧腹大笑。又演示;车轮是圆形时,汽车平稳行驶的情形。接着追问学生:为什么车轮是圆形时,汽车能平稳行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三、激发兴趣 诱导求知情感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这样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它对于造就合格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去诱发他们的兴趣,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的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本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学习的主要源泉。”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出示三个三位数--345、280、158,让学生通过计算说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计算后老师马上宣布:“同学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够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不信?当堂试验。”这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一个个多位数,教师马上准确地作出判断,同学们经过计算验证,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极其惊异,心里疑惑不解:“老师没有计算,怎么会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疑问产生好奇,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拼割,自己去推导计算公式,引发他们的求知情感,激发兴趣,使之乐于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善于学。这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起点,也是情感教学不可或缺的措施。
四、情绪感染 调动情感
情感的形成,不单独是学生方面,也有教师的责任,而且更为突出。
1、教师的情绪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个性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就会有感情地学,教师要用自身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情感转化。为此,教师要将整个心灵献给儿童,要以自身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追求,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爱生善教,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递给学生以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主动亲近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生发表“别出心裁”的意见时,虚心听取,公正评价;当学生做错题目时,决不讽刺挖苦,更不能横加训斥,而要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弄清楚问题;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表扬、鼓励,点燃他们的希望之花。总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用和蔼可亲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使他们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
2、学生的情绪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整体情绪和个体情绪)。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情感教育需要一个和睦友爱而又丰富多采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在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中,学生情绪冲动时,才能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时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等诱发学生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伟大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的工作就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掌握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教学过程中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随时调整讲课的速度、深度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由具体到抽象,弄清公式的由来,掌握解题方法。
首先,让学生把准备的学具(硬纸圆片)等份成两部分,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有什么变化,再指导学生把半圆平均分成8份,(另一个半圆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开),然后把半圆展开,看看形状有什么变化,半径有什么变化,能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很快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教师再及时引导想象;如果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将会怎么样呢?然后让学生比较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口述,比较容易解决了当堂所学知识的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能和心理同步发展。课堂上如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发现学生厌倦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去体验攀登知识高峰中的紧张与欢乐。
五、消除心理障碍 保持旺盛情绪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大多数的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去参与学习。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的情绪是大起大落的,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情绪呢?
1、耐心点拨 增强信心
课堂巡回中,教师要多关心学困,。使他们有信心学好。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题目,切不可简单生硬地批评学生:“错了,重做!”或用红笔打上一个大“×”号,而是在错的地方用曲线划出,让他们自己查找错误的原因。如果学生实在找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共同查找。例如在学了“比的意义”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师徒二人做零件,师傅需要5小时完成,徒弟需要7小时完成,写出师徒两人的工作效率的比。有的学生马上喊出--5:7,老师问大家对不对时,很多学生都说 :“对”。教师马上没有修正答案,而是在题目的旁边有写上了“写出师徒两人的工作时间比。”学生根据教师输出的反馈信息,第一个问题是工作效率的比,5:7是工作时间的比。这一点拨,把新旧知识沟通起来,收到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课堂上就是多向学生提出“再看看”、“再想想”的鼓励语,作业批改中经常写上“有进步”、“有提高”、“再努力”等批语,这样既能加强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能使学生获得信心,提高勇气。
1、捕捉闪光点 共同情感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反馈的情感作用和认知作用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小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外露,课堂上遇到听不懂的知识时,他们不会装得若无其事,而是紧皱眉头,焦急万分。教师就要洞察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应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加以控制,使学生的情感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其中包含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另外,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困生去做,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尊的火种,激起前进的热情,从而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巧设练习 增强情感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技能技巧,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练习效益,教师巧妙地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作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家点。
第一、练习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为了
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把作业分成必做题、选做题、创作题三类,让学生根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学生不再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二、针对学生作业喜新求趣的心理特点,巧设练习题,变苦作为乐作。在
教学中,口头练、笔头练、集体练和独立练有机结合,判断、填空、选择、解答、计算、操作等形式多样,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形式灵活,并通过不同角度训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另外,每次练习都应该根据练习的重点,编一些趣味性、故事性比较强的题目,通过以趣命题、以趣解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练习积极性。
第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设计练习。题型注意从模仿到变式,从
单项练习到综合练习,题目的编排顺序必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使学生爱学乐做,自始至终保持练习的旺盛情感。
第四、作业量要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在一定时
间内,练习题的数量适当,难度适中,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信心足、兴趣浓,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练习的设计必须精当。所谓“精”,就是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当”就是作业量适中。量多,则使学生望而生厌,作而生厌,加重负担,事倍功半。量少,则使学生松懈怠慢,不求努力进取,造成时间浪费。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禁忌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和大量抄写的练习,更不能以做作业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练习和提高。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培养;数学情感
现代数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稳定的、积极的数学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三大因素之一,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抱负水平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等,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化,乃至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强化其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而不断地产生学习困难。因此,广大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端正教育思想,消除低估、削弱情感的数学学习中的作用的偏差,从认知、情感方面全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愉快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感氛围,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其次教学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最后要采取鼓励性的及时评价,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教师的经验说明,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这方面,一些教师实施愉快教学,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学习。例如:(1)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设计新颖问题导人新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2)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图表直观、语言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3)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观察、制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多种器官并用,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4)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抓好课堂讨论和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5)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
三、教师要善于建立探究创新的心理情感
要建立这样的心理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1)探究的问题要科学。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索性问题把握程度不够,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难。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的余地。不点就通、不思就懂的问题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另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又不能过于复杂、高深,超出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学生将会由于对知识理解、问题解决过于困难而产生厌烦心理。教学应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2)不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他们在探索过程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一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他们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强化积极的情感;二要用直接或用暗示的方式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体验到老师的亲切与信任,从中受到激励,坚定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数学情感。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马云美.浅谈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4
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常编一些歌诀用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教数学的“比较大小”时,学生容易把“<、>”用错,我便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式子,再编出歌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向着大数跑”。这不仅反映了知识的本质,而且生动形象,易学易记,学生的作业中也很少出现错误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很差,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
二、让情感在细节中养成
1. 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一种可贵的心理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多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作业批改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自己去检查、分析,找出错误,自己纠正错误。对于学生独特创新的解题方法,及时表扬肯定,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评价,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指导学生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好数学单凭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坚韧不拔,遇到困难决不灰心气馁的精神。学习不能一成功就自足自满,一失败就灰心丧气。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做题,可能一次两次做不对,这时,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分析思路方法,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思路;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路有问题或错误时,必须重新来过,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磨炼学生的意志、耐性和坚韧性的过程,使其体会到挫折和失败其实没什么,可以从头再来,从而能经受住挫折和失败的打击。
3. 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细节抓起,特别是小学阶段应把它作为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做题时要形成不急于下手,静静思考的习惯;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同时计算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帮助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切忌拖延和磨蹭,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4. 构建价值体系,促进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正确对待数学的态度观念,这不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育作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整体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知、情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数学情感教育是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和自信心的过程。实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情感迁移目标。最后形成热爱其他学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教育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这一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教学中体现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情感和对数学学科的情感。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
参考文献
[1]刘成林.数学与情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2]黄潘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8).
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和情感的培养 篇5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态度、情感与自信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快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快乐逐渐减少,焦虑骤增。在教学方面,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但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影响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趋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人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恶性循环。
例如,一位教师因早上失起床较迟,怕上班迟到,心里很急,赶忙骑上自行车,中途不慎被图钉扎破轮胎,心情很坏,只能推着车来到学校,又碰见校长在值班室,说了他两句,他更是憋着一肚子的火。到办公室取了教学用具赶忙去上课,开始提问某个学生,该生一时回答不上来,他正憋着火没处撒气,此时过去就是一巴掌,打得那位学生泪水直流,接着又提问了好几位学生,只要回答吱吱晤晤,他过去都会收拾一番。结果在这一节课上,虽然教室里鸦雀无声,但主动发言的人少了,教师让全班学生一起回答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人出声。这位教师的做法不仅使学生的情绪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而且也损害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学生从此对这位教师产生了畏惧感,师生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快乐教师实施快乐教学,能使学生情绪舒畅,心理稳定,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二、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探究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以生活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巧设新课引入情景;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列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探究心理,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使其产生对数学的喜爱,建立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联系数学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时代氛围,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学生认为数学也在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发展,与新型科技相匹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三、转变教师角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6
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常编一些歌诀用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教数学的“比较大小”时,学生容易把“<、>”用错,我便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式子,再编出歌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向着大数跑”。这不仅反映了知识的本质,而且生动形象,易学易记,学生的作业中也很少出现错误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很差,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
二、让情感在细节中养成
1.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一种可贵的心理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多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作业批改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自己去检查、分析,找出错误,自己纠正错误。对于学生独特创新的解题方法,及时表扬肯定,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评价,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好数学单凭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坚韧不拔,遇到困难决不灰心气馁的精神。学习不能一成功就自足自满,一失败就灰心丧气。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做题,可能一次两次做不对,这时,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分析思路方法,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思路;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路有问题或错误时,必须重新来过,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磨炼学生的意志、耐性和坚韧性的过程,使其体会到挫折和失败其实没什么,可以从头再来,从而能经受住挫折和失败的打击。
3.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细节抓起,特别是小学阶段应把它作为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做题时要形成不急于下手,静静思考的习惯;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同时计算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帮助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切忌拖延和磨蹭,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4.构建价值体系,促进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正确对待数学的态度观念,这不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育作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整体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知、情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数学情感教育是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和自信心的过程。实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情感迁移目标。最后形成热爱其他学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教育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这一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成林.数学与情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2]黄潘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8).
[3]姜辉.数学教师情感教学探新[J].洛阳大学学报,2006(01).
浅谈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汲取知识最直接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数学情感的关键所在。首先老师要学会利用数学问题来创设情境,但这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提问就可以实现,要求老师提前做好准备,精心设计课程。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问题设置情境,把学生带领到学习中去,让他们学会探究,学会解决问题,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数学情感。其次,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数学情感。数学老师要根据数学中所蕴藏的情境,结合课本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例如六年级数学题,“有一个圆形的蛋糕,总共有三层,每一层有四厘米厚,从下到上每一层的底面直径依次是80厘米、60厘米和40厘米,现在要给蛋糕表面浇一层奶油,假如这个蛋糕每平方厘米要用0.5克奶油,那么总共需要多少奶油?”在讲解这道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用模型摆设一个蛋糕的形状,给学生们创造一个类似的情境,然后问学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如果要给蛋糕浇奶油,一般会浇到什么地方?”学生会回答:“在表面上。”然后老师可以继续引导:“第一层表面要全浇,第二层只有外边的一圈,也就是减去第一层,第三层以此类推,减去第二层的面积,由于这个蛋糕每一层都是圆柱形的,上下面积一样,现在已知底面直径,利用公式就能算出需要浇奶油的面积是多大,又知道了每平方厘米需要0.5克奶油,那么很容易就能得出最后答案。”这样根据最终问题,设置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推算,就能得出想要的答案。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这种思考方法,利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解决问题。
二、磨砺学生意志,培养情感
数学并不都是比较有趣的活动,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概念和逻辑推理,会让学生觉得非常头疼,对于意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更为困难,因为他们依赖于老师和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甚至有时候抄袭别人的作业,遇到困难不自觉地就想退缩,久而久之对学习也没了兴趣。因此,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对学生的思想意志进行磨炼和培养。第一,练习的时候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要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就必须学会面对问题,克服问题,老师在练习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学生大脑,活跃思维。让学生由简到难,一步一步解决,让他们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第二,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己探索尝试。第三,鼓励学生在竞争中锻炼意志。有竞争就意味着有失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游戏相互竞争,激发潜能,通过面对失败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小红原本打算用16天的时间看一本书,但是由于有别的事,现在她打算10天就看完,以前每天看15页,现在每天得看多少页?”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老师应该先让学生提取出主要信息,以前每天看15页,16天就能看完,说明这本书总共有240页,如果要用10天看完,只要除以10就能得出答案。完成这道题后,还可以出变式题“如果每天多看8页,那么几天可以看完?”只有理解每天多看8页就是每天看24页,才能解开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了问题,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起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三、培养良好习惯,巩固情感
习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注意督促学生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汲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只有专心听讲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听清老师的话语。因此老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此外还要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理解上课内容,在老师提出问题时,要边想边听,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样回答。其次要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通过审题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严谨细心的思维习惯,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培养初探 篇8
1. 实施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应当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 我们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将课堂还给学生。
笔者使用的教学模式可称为“10+20+10”, 即课堂前10分钟为学生的展示环节, 中间20分钟为教师的授课环节, 后10分钟为实战环节。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提前了解课堂内容, 同时将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罗列出来。在本节课的前10分钟时间里, 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并提出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发动全班一起探讨, 争取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10分钟里, 学生不仅巩固了预习效果,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更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 教师根据前10分钟的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对学生感到困惑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对学生已掌握的简单知识点则点到为止。在最后的10分钟里, 针对上课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实战练习, 练习的题目包括课后典型习题和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题目。此外, 如果有学生在经过前面两个环节后还存在疑问, 则在这段时间里及时解答, 如果是共性的问题, 则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探讨问题答案, 坚决不将疑问留到第二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显著提高, 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对课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课堂各个环节。
2. 赋予多彩的教学手段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每节课留给教师授课的时间只有20分钟, 要想在短短的20分钟里完成教学任务, 就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让授课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浅显易懂, 同时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 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小学生的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营造故事情境,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一年级的《比较》教学中, 引入一段故事:“有一天, 森林里来了一群动物, 大家要在一起比赛, 看看谁的家人多, 谁长得高, 谁又比较重。可是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多, 也不知道什么叫做高、什么叫做重, 现在让我们帮帮他们好不好?”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像是走进了故事中, 学习起来更具有趣味性。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融入课堂, 给学生提供多感官的教学环境, 使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凸显出来, 让数学过程形象化。例如在《加减法》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过程, 利用课件展示动画:树上有5只鸟, 飞走了3只, 接着又飞来了4只。然后根据动画引出算式5-3=2、2+4=6。这样, 一方面直观地表现出加、减的含义, 另一方面又通过小鸟飞走的先后顺序表明计算顺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3. 插入与生活相关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 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仍以教学《比较》为例, 学生对数学意义上的多少、高矮、轻重没有概念, 在教学中要尽量从学生身边寻找素材。在讲“多少”的概念时, 让学生观察班级同学男女生数量, 看看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在讲“高矮”时, 叫两名身高差距较大的学生背靠背站在一起, 让其他学生来比较两人的高矮, 产生高矮的基本概念。在讲“轻重”时, 则以铅笔与笔盒的比较、一张纸与一本书的比较作为例子, 传输轻重概念。通过这种方式, 课本中静态、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4. 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制度
在课堂中实施重点帮扶和学习小组的制度, 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 还能让学生增强帮助别人的意识, 体会到被他人关爱的温暖, 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1) 建立“一帮一”重点帮扶制度。在班级范围内, 针对学优生和学困生成绩差距大、课后交流少的情况, 鼓励学优生与学困生自愿结对。学优生在学困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 并适当辅导其家庭作业的完成, 学困生则需要虚心接受学优生的批评和建议。在这种制度下, 学优生和学困生也可以成为好朋友, 使学困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对学习有了兴趣, 而学优生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避免骄傲、自私性格的养成, 可谓双赢。
(2) 建立学习小组制度。根据班级人数, 将学生分成3~5人的学习小组, 小组有自己的组名和口号。在课堂上, 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争议时, 可进行小组讨论, 组内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聆听别人的看法, 最终讨论出问题答案。通过这种方式, 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求答案。另外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 开展小组学习展示课。在展示课上, 课堂被分成两部分, 在前20分钟里, 让每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单元或主题进行自学, 后20分钟由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此时其他组可以提出对所展示内容的质疑和补充。在展示课上, 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 篇9
一、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促发能动学习情感
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小学阶段,学生对任课教师充满了“敬畏”、“崇拜”和“热爱”之情. 学生总是喜欢学习自己所喜爱的教师任教的学科,并且始终以积极、能动的学习情感参与学习互动. 反之则相反. 笔者在课堂教学活动观摩中发现, 由于部分教师未能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虽采用各种手段引发学生参与,但收效甚微,效果不明显. 因此,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动情感培养的首要工作,不能高高在上,“凌驾”于课堂之上,“俯视”学生,应该“走下去”、“俯下身”、“ 投进”学生群体中间 , 与学生群体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相处基础上,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内心疑虑,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困难,让小学生对教师既充满“热爱”,又产生“尊敬”,将对教师的“爱”转化为能动学习探知的“动力”.
二、在适宜的教学情境中促发能动学习情感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真实性的适宜教学情境充满能动学习、探知、求索的学习情感. 笔者通过对新改版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研析发现,新改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画面更为丰富、案例更加贴近、内容更加生动、事例更加趣味,这些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群体认知规律, 为促发小学生能动学习情感提供了浓烈氛围. 小学数学教材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情感更加强烈. 如在“长方形的周长”新知导入环节,教师采用情景导入法,设置“饲养场准备修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意义,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情感.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生动趣味的数学案例,学生每次遇到趣味案例时,内心情感总是产生强烈“波动”,学习探知情感更为显著. 如在三年级应用题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向学生提出“小明在完成加法计算过程中,不小心将其中一个加数的末尾0丢掉,结果计算结果是450,正确的和是495,请问这两个加数分别为多少? ”趣味问题案例,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任务, 内心参与探知新知的学习活动更加强烈. 小学生总是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或动态运动的画面,充满兴趣,产生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多媒体器材,设置数学教学课件,为小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以此提升小学生学习情感. “路程类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局限性,在感知和理解路程关系内涵中不能正确厘清之间的深刻联系, 从而制约和影响了学生能动学习情感. 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以及几何画板等多媒体,制作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动手画路程关系图,利用几何画板展示路程关系变化图,从而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保持积极情态能动学习探知.
三、在传授学习技能中促发能动学习情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学习活动同样如此,学生如果不能掌握学习探知的方法技能,就不能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传授给学生“捕鱼方法”,是促发学生主动“渔猎”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知识点教学或问题案例讲解等活动中,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答、判断、总结等实践活动中,逐步向学生“点明”知识点内涵以及案例解析方法, 为学生更加主动探析数学提供能力保障. 如“已知某县的出租车收费标准为3千米内 ,起步价为7元 ,超过3千米,每千米加收1.4元,如果刘洪坐了12千米路程,需要支付多少元钱? ”案例教学中,学生观察案例条件意识到该案例是关于“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主要是考查“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推导解题思路,学生分析认为:“根据题意,12千米是由‘3’和‘9’两个部分组成,计算时只要算出9千米的路程费用,然后加上起步价就行”.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开展解题活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解题方法. 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引下, 获得探析解答此类型案例的方法策略,为深入参与探析案例活动,打下能力基础,促发能动学习探知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上述策略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 强化积极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 积极鼓励的教学评判中,学习情感深度挖掘,学习潜能深刻激发.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策略
过重的课业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 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在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下, 一些孩子对学习、学校、教师或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减负”刻不容缓, “提质”时不待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应该怎么做呢?
一、扮演好关系角色,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
有人说:“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 而应是平等的交流, 什么时候, 学生与教师的眼光平视了, 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而能使教师真心弯下腰来与学生平视的, 是爱。所以,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爱, 也就没有了教育。作为教师, 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 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进行着信息的传递, 其中既有认知的信息, 也有情绪情感的信息。作为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主体———教师和学生, 他们的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递。扮演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角色, 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自然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就该有学生般的感情、学生般的思维、学生般的兴趣。试想, 教师如果真正融入学生中间, 与他们一起哭泣、一同欢笑, 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考虑问题, 从而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共鸣”, 学生怎会不把老师视为知心朋友, 从而倍加喜欢上他的课呢?
二、创设好现实情境,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着数学知识, 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教学内容, 捕捉生活现象, 采集生活实例, 服务于数学教学。例如, 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这一内容时, 以“统计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的辆数”的录像引入, 请学生数出录像片中由远及近驶来的车有哪几种, 各有多少辆。这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 他们对此很感兴趣, 都热心参与。录像一放就连忙数了起来, 不一会儿, 有的同学急得直嚷嚷:“录像放得太快数不过来!”还有的同学说:“几种车混在一块会数乱的!”……开始的积极性全没了。这时, 我就适时地引导学生:“车型多, 速度快, 一个人要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确实有困难, 大家想想办法,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总结经验, 开始意识到应该以“分工”“合作”的形式来统计车辆数, 有些小组还提出了用“正”字法来收集数据。最后又让学生明确了统计表、统计图的概念。这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是让学生在这种“生活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参与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知道了“统计”应先收集数据, 再整理数据, 最后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像这样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的数学学习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 而是轻松快乐的。
三、创造好表现机会,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
叶圣陶说:“教者, 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使学生自出其力, 自致其知, 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 学生默默聆听;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卒抵于不待教师讲授。”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几个层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 都有表现的机会。这样, 能使全体学生把握住表现机会, 从而真正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
在学习“商不变性质”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机会。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我当小考官”。学生报算式, 老师猜得数。学生纷纷要提问, 每每提问, 我都对答如流。同学们都惊奇了, 疑问由此产生: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呀?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数学的发现和探索之旅中, 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情感需要和认知需求。待他们学会了之后, 好多学生又提出, 让老师当考官, 他们来回答, 果真他们也都能对答如流, 兴奋得不得了。
四、展示好数学价值,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
新课标指出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课堂教学不单是教会学生抽象的知识、深奥的逻辑、繁琐的运算, 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从实际出发, 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将纷繁的现象系统化, 抽象成数学问题, 建立起数学模型, 解决生活问题等。学生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 每建立一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我都积极鼓励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恰当例子。如:一平方厘米, 学生会说“大拇指甲盖”“纽扣”等, 有个学生说“门牙”, 这时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比了比, 并说:“长这么大的两颗门牙, 漂亮吗?”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 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这些问题的探讨解决, 都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中, 数学也是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问题的有力武器。学习数学的激情和热情便悄无声息、日积月累地增长起来, 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厌恶繁琐的计算, 不会拒绝数学学习了。
五、运用好积极评价,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
情绪理论认为:引起某种情绪的主要因素不是环境或事件本身, 而是人对环境或事件的评价。因此, 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情绪的增强剂。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 都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在评价时, 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或动作进行积极评价,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还应洞察学生的情绪表现, 并迅速、及时地运用态势语或提问加以调节, 使学生情绪朝着预定的情感目标发展。对学生的答问, 必须洗耳恭听并一概表态。对学困生, 更要“小题大做”, 抓住他们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 大加鼓励, 树立其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放弃“课堂中我说了算”的观念, 不再做课堂中的“主宰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是由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劳动的过程。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间在认知上的交流合作活动, 还是师生情感上的交流合作活动。因此, 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用自己的智慧创设好现实情境, 创造好表现机会, 展示好数学价值, 运用好积极的评价, 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情感。学生自然就能从紧张、压抑和被动的情绪中走出来, 充分地表现自我, 并正确地作出自我评价, 变“厌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 2004.
[2]洛松扎西.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 .
[3]李斌.着眼学生发展优化课堂评价.小学教学设计, 2008 (6) .
[4]刘仍轩.课堂教学情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数学, 2008 (6) .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 篇11
一、把学生兴趣作为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出发点
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阶段比较有效,教师在讲课时要依据当节课所讲内容的特点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将数学游戏环节引入到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打好基础。数学知识的定义和本质都比较难懂,很多学生都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利用数学的小游戏便可以轻松实现这个目的。
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个知识点时,很多小学生不明白学习这个知识的意义在哪里。所以教师可以用一个小游戏来表达,教师可以让每个小学生拿出一张纸,随意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用学习工具三角板进行测量,然后让每个小学生报出自己所量的角度是多大,然后引导小学生角度的测量对家里面床的摆放、电脑桌的摆放等的作用,让小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角的度量的定义和本质,加深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记忆力。所以,在小学数学定义教学中,恰当的引入游戏,可以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趣味游戏作为数学情感发展的出发点。
二、和睦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中心点
和睦的师生关系对数学的学习起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对快速学习数学也有主要的推动作用这样都有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也使小学生热爱小学数学的学习。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再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而与学生之间不仅是教与被教者的关系,还可以是朋友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才可以使课堂教学越发展越好,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一方面对待班上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应后进生要多接近和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帮助他们分析他们成绩进步较慢的原因,然后给出有用的建议,引导他们学习,多在言语和行动中鼓励他们,逐渐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兴趣,建立起有效的师生关系。另外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在课堂中多制造机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在教学中要多用一些有技巧的语言鼓励学生,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赞美,满足他们表现之后所需要的夸赞。由上可知,和睦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中心点。
三、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情感形成的必要条件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中有着丰富的奥妙之处,而这种奥妙是需要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的。但是由于数学的难懂性,教师要先努力去化解学生这种抗拒的情绪,所以可以多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奥妙和有趣。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数学计算题笔算,教师可以给出30道计算题,要由易到难,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配,在预定的时间中一起开始,之后进行不同小组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终会获胜。这样小学生为了能够成功,也为了能给小组争光,都会全身心投入游戏中,这样便在练习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加深了对计算题的计算方法的总结,这样便整个的将抗拒数学的学生拉回到数学的学习中。由此可知,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情感形成的必要条件。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 篇1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抵触心理,影响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每节数学课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不断地去探索。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
例如,《克与千克》的教学,教师先拿出实物,一个西红柿,教师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重量”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先让他们估一估这个西红柿的重量,有的说30克,有的说100克,有的说200克,这时教师说:“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用称“称一称”出示称,称出一个西红柿的重量大约是100克,估对的学生会特别高兴,估错的学生也不示弱,要求估其他物品,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情感,要想要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教师就要让学生不断地亲近自己,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做让他们最信赖、最可亲的人。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内,有哪个学生不会对学习感兴趣呢!例如,在上面《克与千克》的教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估算物体的重量,当成一个游戏来做,还可以让学生估一下老师的体重,再实际称一称,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
实践证明在日常的教学中把这种积极的情感带给学生,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吝啬表现对学生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磨炼坚定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前后贯穿,系统严密。因此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可以应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使学习效果立竿见影。
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的一种行为,好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但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例如,一年级第一单元《数一数》时,要让学生知道看图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不要没规律地乱数,再有看图列式时,要多问学生“你还看到了什么”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对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好习惯,又如,“我当小医生”这一类的题,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过来,让他们意识到做题时不要粗心大意,养成细心检查的习惯。再如,一些发散思维的题,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既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习惯,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的种种问题,需要刻苦钻研,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不放弃,勇于前进的精神,就是意志,意志在困难中磨炼,所以在教学中要多加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在经过一番努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三、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体现数学的价值
数学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的习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直观印象,再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课堂上,体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统计》这一部分时,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对生边熟悉的事做调查。如:同学们最喜欢吃那种水果,同学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做成统计表。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记下一天的作息时间,然后对比一下,谁的时间安排的更合理,让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一定要珍惜时间。由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感觉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小学数学情感培养】推荐阅读:
小学生数学情感体验08-30
小学数学能力培养06-07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10-05
小学数学习惯培养11-09
情感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论文07-15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07-17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学06-13
小学学生数学能力培养07-10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07-11
小学数学思维及培养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