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感培养教学

2024-10-0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共12篇)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 篇1

数学情感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感觉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对数学学习并没有足够的兴趣,有的甚至会产生厌烦或者是排斥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就应该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下面本文就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重要性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为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品质的形成。因为,数学情感有助于学生养成乐学和爱学的态度,让学生有基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终身受用。同时,数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有坚持不懈的目标和动力。而数学情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有利于素质教学的更好实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方法

1. 通过教师对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会将教师作为自己的偶像或者是模仿的对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非常神圣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数学的热情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出其对数学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去感染每一名学生,进而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

例如,教师在对“图形的变换”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师对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满怀激情和热情,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以及教学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走进数学的世界,更好地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体会,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而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有效的培养。

2.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和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

例如,教师在对“垂直的定义”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可以将门作为一条直线,将地面作为另一条直线,然后教师运用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垂直概念的教学,这样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教学例子来掌握教学的知识,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有效的培养。

3. 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特殊的学科,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运用,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例如,教师在对“三角形”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运用,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播放以及图片展示功能将抽象的知识较为形象和具体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入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的数学情感进行培养,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地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喜欢这一学科,之后这一目的的实现才能促进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莹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新课程(下),2013(28).

[2]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14).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 篇2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现在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科教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只集中在认知目标上,而忽视情感目标,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这显然是错误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认为,所有心理事实都无一例外地被包括在这两个方面之内:一是结构的方面,即主观的方面;二是功能的方面,即认知方面。从主观角度看,全部心理事实,即最低级的以及最高级的东西都是情感;从认知角度看,所有心理事实都是智慧的,即最高级的以及最低级的心理事实都是以掌握某些真理作为其内容。正如心理学家布鲁姆所指出的:在某些情况下,要讲清楚是用情感目的来作为认知目的手段,还是用认知目的来作为情感目的的手段,是不可能,这实际上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命题。也许,公正的说法:我们同时追求这两个目的。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建立和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从小养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稳定的、积极的数学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三大因素之一,“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抱负水平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等,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化,乃至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强化其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而不断地产生学习困难。”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端正教育思想,消除低估、削弱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的偏差,从认知、情感两个方面全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愉快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教学质量。

2.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 篇3

【关键词】中学数学 学生 情感培养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许多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讨厌甚至是深恶痛绝,这其中不乏自身思维逻辑能力较差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导致了他们对数学的毫无兴趣。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不感兴趣,那么无论教师多么优秀,学生也会停留在学习表层,不会自主进行知识挖掘。尤其在数学这门课程上,学生的情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明显。

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即使数学逻辑思维不严密,对数字不敏感,甚至许多天生就对数学带抵触心理的学生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力较强,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情感,对学生学术兴趣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成绩的提升都有帮助。

一、教师应该转变数学教学思想和观念,帮助学生减少数学学习抵触心理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和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包含有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最终促成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正处在学生承上启下的阶段,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持抵触心理,数学学习吊儿郎当,另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狂热追求,但教师错误的教学理论灌输方法让其数学思维逻辑夭折,从而转向平淡。因此,数学情感培养方法势在必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身的数学教学观念。

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或者求知欲不强,恒心和毅力较差,这些情感上的障碍往往会使学生数学学习消极懈怠,吊儿郎当,单纯为了应付考试,等到他们形成惯性后,数学学习的不良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惰性心理的支配也让他们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数学教育思想,认识到对学生数学情感培养、兴趣培养的重要,尤其要帮助学生减少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通常来说,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包括对课堂氛围的创设,对教学学习的节奏掌握,对知识点难易的详略得当等等。要培养兴趣,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情感氛围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这是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教师把数学课堂创设得轻松自在,学生自然情绪高涨,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相应产生。学生思维敏捷,创造力、联想力非凡,教与学能形成科学的良性循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顺畅,学生知道老师再为自己努力,教师也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师生之间和谐友爱,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怎样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呢,教师可以从语气、表情、眼神等细节入手。在课堂上,教师态度亲切,语言平和幽默,眼神温和鼓励,再加上对数学的热情,这些都无一不会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民主和平等”,对教师来说,民主平等能有效激励那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偏爱某部分学生,要能一视同仁,也可以适当对数学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给予耐心鼓励,鼓励他们也发出自己的声音。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生的微小进步也要给予及时肯定。

三、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发挥课堂主体性作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教师更新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但在课堂上,除了氛围的重要性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课堂不只是属于教师的,也应该是属于学生,而且学生更应该是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数学知识探索,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传授知识解答疑问,这样的教与学才是现代所需要的教育关系。教师可以从设计课堂情境导入开始,诱发学生求知欲。课堂情境导入方式多样,可以提问,可以讲故事,可以从生活现实,可以从新闻热点,教师需按照实际合理运用。

除了在设置课堂情境导入方面下功夫,教师还可以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花心思。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联想能力形象能力非凡,爱动好玩,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教师可以利用模拟、图标、语言等抓住直观教学,增强数学教学的具体性和实际性。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环节,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竞赛,激发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教师也可以在实践环节多做新颖有趣的课堂实验,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结语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激励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入探索,帮助他们克服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强化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求知,还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优生和差生,把自身积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教与学的关系得到根本改善,这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情感方法的良性引导作用突出。

【参考文献】

[1]黎志萍.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11).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 篇4

首先, 数学情感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人们对事物的态度, 在心理上首先是由情感引起的, 情感不同, 作用不同. 积极的情感能使人对某种事物充满爱而去求知, 使人具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消极的情感则会使人对某种事物因厌恶而极力排斥.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就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道理积极的去探索和实践.

第二, 情感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人们由情感而产生的态度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当人们认为某一事物对自己有使用价值, 符合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时, 就会对该事物产生积极情感, 促使人们去探索和追求. 学生在学习中, 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时, 就会产生积极情感去推动学生努力学习. 而人们认为某一事物对自己没有价值, 甚至认为有害时, 就会产生憎恨心理. 学生对某一学科没有学习兴趣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情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重要表现, 它既是人们追求某种事物的强大动力, 也是人们极力排斥某种事物的强大动力. 对人们的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并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三, 情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个性特长的内在动力.由于个性差异, 学生在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情感是紧密相联的, 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前提, 情感又是激发和巩固兴趣的基础. 充分、合理、有效地调动积极情感的功能,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某事物有深刻的内心感受而勇于探索和实践, 而且可以使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可以使学生更富有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 特别是中学政治课教学, 培养积极情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

二、在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情感的培养

1.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1].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 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 会激起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 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 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 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 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 实现教师的期望. 例如, 讲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通过设计说出定理、用符号语言写出定理、用图形语言画出定理、定理应用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 使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都有发挥的平台, 培养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 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 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 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 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 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2].

在数学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征, 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对回答正确的, 要及时予以肯定,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对回答错误的要以耐心、平和的态度纠正其错误, 让学生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讲出来, 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充分说理, 取长补短, 印象就深刻了. 同时, 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 因人设疑, 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感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 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并没有歧视他们, 只要努力, 自己也可以啃下数学这块难啃的骨头,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3]. 例如, 在学习平均数这节课时播放一段奥运会跳水比赛的视频, 然后提出问题: 在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时, 为什么要把裁判所打的分数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在生活中, 是否还有类似的情形? 请举出一些例子. 这样, 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 既帮助他们理解了平均数作为代表数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时所存在的缺点: 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很大时, 平均数就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平均水平”,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中位数和众数作好了铺垫.

2. 巧用数学的美, 熏陶学生的情感

对称是一种美, 对称在数学中也随处可见, 如, 11×11 =121, 111×111 = 12321……这样的算式体现着对称的美. 而数学中更为一般的对称, 则体现在函数图象和几何图形上, 前者给我们探求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方便, 后者则运用在建筑、美术领域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数学, 由于它的抽象与严谨, 常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 甚至敬而远之. 从表面上看, 数学符号是单调的, 数学公式是枯燥的, 数学内容是无味的, 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数学大厦的美丽与壮观, 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哲学的美, 一种朴素的美, 一种理性的美.

摘要: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由于数学具有枯燥和难学等特点, 学生都害怕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育学生喜欢数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数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密其龙, 密学娥.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J].学苑教育, 2011 (16) .

[2]周祥.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新课程 (教研) , 2010 (9) .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 篇5

陕西省铜川新区铜川新区正阳路鱼池小学 赵向辉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积极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小学生一般都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而且随着年级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幅度下降。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1、营造“亲和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除了兴趣倾向外,很大程度是先从喜欢学科教师开始。只有学生喜欢上你这位老师,他们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才会越学越起劲。因而,课堂上,教师要摒弃自我权威的思想,摆正自己的角色,发自内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平时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关爱的手势,信任的倾听,慈祥的笑容都可能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从而愿意在课堂上和你交往。

2、平等对待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避免后进生当旁观角色。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或有意把问题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有意叫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念出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所有的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并对课堂产生兴趣。

3、放宽部分纪律约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化的限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也不利于个性风格的养成。教师不必对学生指手划脚或且站且坐等行为过于限制,只要他的注意力集中就行。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只有上课精力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插嘴。要会处理难堪局面,与其为扰乱课堂纪律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肯定他的亮点,就事论事,也许效果会出乎预料。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未必是无可救药的,教师应把这些现象调控成轻松和谐的氛围。

实践证明教师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由怕学到爱学。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数学课程与生活联系机会很多,是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的良好条件,因此我们教学要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谁要是体验不到好奇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从名言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要学有所成,就得从培养兴趣开始,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兴趣,才会去探索,去考证。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设置各种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先问学生亚洲最重大的体育赛事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亚运会。你们观看亚运会时,为咱们中国队加油吗?同学们情绪激昂,纷纷表示给中国队加油了。看来大家都很热爱自己的祖国。那么你们知道第14届韩国斧山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学生激动的回答,我们得了第一,得了150枚金牌。亚运健儿们为咱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时我出示第9到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发现很多学生很新兴奋。你能用统计图把中国和韩国代表团所获得金牌的数量表示出来吗?学生兴趣高涨回答:能。于是他们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来了。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轻松,学习效果非常好。

2、将课堂溶于生活,提高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个实用平台,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问题,并逐步产生求知和探索的兴趣。如,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后,我要求孩子们观察在教室、家庭中的哪些东西上能找到我们认识的图形;在认识了人民币后,让孩子们直接参与买东西的实践活动,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观察、发现、运用,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发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数学价值观得以萌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数学教学,学生们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同时由于数学的生活情景化,学生会更感兴趣。

3、开展游戏竞赛,提高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或游戏活动。如:口算大王比赛,登山夺红旗比赛,小组对抗赛,“找朋友”、“送信”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比、学、超,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1、课堂评价

课堂中的评价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学生劲头十足,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充满信心;评价不得体,学生会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对于兴趣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而,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对回答问题有进步,或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应积极给以肯定,或竖竖大拇指,或全班击掌鼓励;学生回答不对或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思维很灵敏,再细心想一想,看能否说得更完整”“你真爱动脑筋,继续努力!”“谁愿意帮助他?”等。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评价,还要批评同学间的嘲笑。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维,除鼓励他们敢于发表意见外,还要消除他们回答问题的后顾之忧。

2、鼓励性成绩评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学期中,很好地应用合作学习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将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励的内趋力。

首先,经几次小测验后确定个人基础分(几次测验的平均分);然后,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均衡搭配,分成四人一组的若干组;再次,往后的每一次测验在个人基础分的基础上算出个人提高分(当成绩好于以往时,才能得到提高分);最后,在这种评分制度下,学生只要拿到提高分,就可为小组增加分值,就能为小组作贡献。而小组各成员为了增加小组分值,会帮助其他成员,达到“荣辱以共”的良性效果。此外,教师做到:任何学生,只要他有了提高分,要及时给他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这样,促使全班同学越学越有兴趣。

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认识数学的价值。

我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多了解和留意身边的数学。如教学:“数学广角中沏茶问题”时,我先出示例题,然后让学生记下自己给客人沏茶的过程,并小组进行交流,看谁的时间安排最合理,使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自生活而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到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并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的热情。

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 篇6

现在我们普遍面临的现实是许多学生自制能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较为弱化,情绪极易波动......而学习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等,这确实给学习数学加大了难度,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好数学是难以想象的。笔者现已情感与兴趣为出发点,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情感教育是由爱所牵引的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墉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教师只能真诚的关爱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地参与,更多的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老理由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二、通过教师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情绪,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知道通过奖励,学生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学生。因此,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所以,不仅在每个学生正确回答完毕后给予肯定,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并且不要吝惜你对他们的鼓舞与欣赏,这对于塑造学生民主的性格是十分必要的。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能与所有人平等交往、坚守自己的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这需要用真诚、关爱和平等交往去培植的。如讲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后,可以设计说出定理、用符合语言写出定理、用图形语言画出定理、定理应用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是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长此一来,他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老师的良好期待会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也必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对老师的评价,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三、通过挑战性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因数学知识点多,逻辑性强,抽象思维程度高等学科特点,大部分学生存在畏难心理。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是不可能坚持不懈地学习的,只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训练,比如既考察思维能力又考察计算能力的综合习题时我说:“在距你20米远处有一纸老虎,远远看去挺怕,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原地不动,二是慢慢靠近,观其动静一步步走近,伸手一摸,原来是纸老虎!有些问题就是如此,你认真思考问题条件、结论,步步转化就能找到办法试试吧!”经过鼓励,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久而久之,学生对背景新问题长不再感到可怕。当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否则适得其反,通过有挑战性问题训练,他们会慢慢克服畏难心理,这样会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有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通过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的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的问题为背景,内容涉及到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例如大到水电费、通讯费等的计算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小到在教室里看黑板最佳位置,糖水变甜,水管截面为圆形,买瓜子时先品尝等日常琐事,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是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知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然而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加工、改造和必要的理想化,以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有效避免了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五、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数学已渗入社会各个部门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是现代社会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来接受、表达数学思想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教学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如学生通过独立思想和自主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不同结果的问题等,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如探讨你熟悉的几何体的特征时,其中,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既努力使别人赞同自己的看法,又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不仅是自主学习、而且是认知的交换、思想的启迪,也是情感的共鸣、个性的发展,更是对课堂教学人力和时小课堂,从一名教师变为能者为师,人人参与教学,个个投入学习,互惠互利,各展所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空间。当然,合作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效果也一样,尤其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更为关键,教师的引导也十分重要,不恰当的合作交流,以及放任自流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六、利用多種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方法可以借鉴:

1、主动接近学生,以朋友身份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他们中有的因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有的因缺少信任和理解而感到孤独等,这些都需要真心实意地走到他们中间去,通过观察、谈心、讨论、调查等方法,来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情绪,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2、利用作业评语传递教师的情感,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好!”、“你能行”、“别泄气”等去鼓励他们。

3、鼓励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直观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意,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通过兴趣、动机的激发,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通过意志培养,使学生具备正视困难、不畏挫折、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情性休养,同时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7

一、利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让学生感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随处可见的工资、保险、税收、股票、利息等经济问题及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电脑, 哪样能离开数学呢?另外, 数学也是学好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在初中生独立思考、探索愿望和能力都有所提高时,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 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体验探索过程中的秘密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更新观念, 变传统的“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变学生的“灌输学习”为“探索学习”。

三、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论性、系统性, 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面对难题要敢于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单独辅导, 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态度

“学会交流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古罗马哲学家昆体良始终强调“大家一起学习, 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交流;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课题。通过活动, 学生不但探索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更从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益。

五、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 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中学数学教材中处处都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通过学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能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

2. 进行辨证的思维方法启迪

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 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 由题设出发寻找结论的综合法及由结论出发逆推题设的分析法等。

3.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 讲究实事求是, 容不得半点虚假。如在初学几何“证明”时, 证明中每一步都要有根据, 不能“想当然”。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 篇8

一、精选数学项目,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常常应用给学生做数学习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海量的数学习题、统一的评估标准、枯燥的学习过程让很多小学生畏惧学习数学知识, 他们觉得学习数学的过程简直就是对心灵的折磨。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 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改变的第一个关键为教师要转换教学思路, 重新定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标。

以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为例,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课程时, 没有为学生布置大量的数学习题, 而是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玩“二十四点”的游戏。每一个学习小组要决出一名计算能力最强的学生进入下一轮循环赛, 最后全班要决出一个最擅长算“二十四点”的“计算王”。这一名教师的教学活动项目让学生感到很惊喜, 他们以为这一次学习数学课又要做大量的习题, 谁知教师却要他们玩游戏, 而且给游戏玩得最好的学生奖励。这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于是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比如《元、角、分》一课与人们的财务活动有关;《时、分、秒》与计时活动有关。数学知识中还包含有大量的数学游戏、包含有美术艺术知识等。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精选数学项目,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二、提高思维水平,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完成数学项目的时候, 如果觉得学习的过程很困难, 他们就会感受到学习的挫折感, 部分学生可能不愿意再自主地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否有学习挫折感与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有关系。如果学生的思维水平较高, 他们就能从多个角度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当学习遇到挫折时, 他们能很快调整学习心态, 用一种全新的思路重新思考数学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 逐渐增强学习的信心。

依然以那一名教师应用玩二十四点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为例, 这一名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玩了数分钟的游戏以后, 让学生暂停游戏,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为什么每一个学习小组中算得速度快的总是那几名学生呢?他们有什么样的技术技巧呢?教师要求算得快的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学习技巧。有一名学生说, 他算得快的原因是他善于抓关键牌。比如现在有四张牌3、8、8、9, 他觉得以3或者8为中心都容易组合出算24点的公式, 比如以3为中心, 只要把其它三张牌凑成8即可成24点;或者以8为中心, 将其它的牌凑成3亦可凑成24点。以此类推, 只要看见四张牌中有2、3、4、6、8这四张牌, 都可以作为组成数学公式的核心牌。经这一名学生解说, 该组的小组成员意识到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 不能只顾埋头解决数学问题, 有可能这样做只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 而要学会找数学问题中的规律, 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项目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找数学问题的规律, 提高解决数问题的水平, 只要学生长期受到这种训练, 就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 继而能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鼓励参与交流, 引导学生感受成长的喜悦

在完成数学项目的过程中, 即使是学优生, 有时思维视野也是受到局限的。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 找到自己的学习优势, 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和其他人取长补短、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依然以那一名教师应用玩二十四点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为例, 当那一名学优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后, 教师要求学生不必急于应用这一名学优生的学习经验, 而要进一步思考, 能否抽象地描述这一名学优生的学习思路呢?能否找到另一种高效计算二十四点的方法呢?有一名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生发现了二十四点的计算公式存在规律性, 比如应用 (a- b) × (c+d) 、 (a+b) ÷ c×d这样的计算公式可以高效地计算出二十四点。另一名学生提出建议“:能不能找出计算二十四点的所有公式呢?”学生经过共同思考, 发现算二十四点的公式共计有六种, 学生只要灵活地套用这六种公式, 几乎没有算不出来的牌面。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的精神、增强了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感情、让成员享受到了合作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感受到了共同成长的喜悦。

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数学任务, 引导学生完成数学任务的时候, 要引导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共同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障碍, 感受到共同成长的喜悦。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本次研究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可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借鉴。

摘要:学生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 不懂得迎难而上、不懂得应用各种方法克服学习的困难, 说明了他们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要精选数学项目,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提高思维水平,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鼓励参与交流, 引导学生感受成长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数学情感,研究

参考文献

[1]罗迎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10 (03)

[2]徐建国.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06 (01)

[3]傅小娟.如何在试卷中体现数学情感目标[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用) .2012 (04)

[4]汪玉成.小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J].快乐阅读.2012 (33)

[5]庄慧云.小学生数学情感体验之我见[J].学园 (教育科研) .2012 (21)

[6]余燕.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J].小学时代 (教师) .2012 (11)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9

新课程改革中, 总体指导思想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相比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数学较差的学生由于受到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十分吃力, 成绩不理想, 从而在数学学习中逐渐产生消极情绪, 对于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自然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激情, 学习自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提高数学成绩较差学生成绩的首要措施。

二课堂教学中针对学困生情感培养的有效措施

1. 创造良好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教学手段。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具有一定形象性和色彩性的教学气氛,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初中生年龄都比较小, 都有很强的自尊心, 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沟通和交流,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特别是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 更需要课堂上的鼓励和表扬。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以往的数学中, 很多农村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 片面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素质培养不够。对于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数学学习不好的问题, 需要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参与、体验和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数学探究活动是较为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 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要以探索问题为教学契机, 发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如在学习“概率初步”时, 可以布置这样的探究活动: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 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 掷一次骰子, 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 出现的点数是7, 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 出现的点数大于0, 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 出现的点数是4, 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采取组织游戏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方法, 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端正学习态度

要想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除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 要加强课前学习方法指导。由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基础不好,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快速地掌握所学内容, 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特别是书上的例题要提前吃透, 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 学生明确了自己不懂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 认真听讲, 避免出现以往的因为听不懂而放弃的现象。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预习时, 可能抓不住重点, 教师还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 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

其次, 重点指导课堂学习方法。认真听讲是学习的第一步, 学生必须学会集中注意力听讲, 并用数学思维主动思考。因此,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如在学习《分式》的《从分数到分式》一节内容时, 当x为何值时, 分式有意义。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 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接着教师可以提出扩展问题, 如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 分式无意义, 应怎么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 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三结束语

总之, 从兴趣入手, 调动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让其爱上数学不是一日之功, 这需要教师善于与学生进行接触和沟通, 因材施教, 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 从各方面努力, 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善数学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情感教育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 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 通过情感培养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成绩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进行论述, 就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培养,学困生

参考文献

[1]李斌.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浅析[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0 (12)

[2]孟亚敬.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误区[J].学周刊, 2011 (13)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培养 篇10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建设,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因素, 爱因斯坦认为, “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相关,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 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 不以学习为负担, 以学习为享受, 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建设, 热爱自己的岗位, 只有对本职工作充满着无限的热爱,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数学教学工作中去, 不断自我完善, 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领域的奥秘, 才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 “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情动于意而形于色”.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 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 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 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 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 群体和个体的差异, 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 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 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 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情境, 注重情感培养, 让学生体验成功

(一) 以理育情.

古人云:知之深, 爱之切, 行之坚.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 情感也越丰富、越深刻.所以, 在教学中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着手, 让理智来支配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使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有明确的了解.二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获得某种成功, 产生自信、愉乐的情感.三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使情知交融, 情通理达.例如, 在讲解追及类应用题时, 在敌人逃跑, 我军快速追击的教学中, 要有的放矢, 创造情景进行情感诱发,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中.

(二) 以情育情.

青少年的情感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因而, 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有感染力的教材和通过教师满腔热情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 陶冶和培养高尚的情感, 是十分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第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的情感表达出来.对介绍数学家热爱科学, 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事迹和精神, 要有赞美和喜悦的表情, 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加深对教材思想内容的理解, 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感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第二,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 热爱自己的专业, 热爱每一名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应提倡“爱的教育”.教师要给每一名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胞爱的平等和尊重.

(三) 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 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另一方面, 意志在情感激励下产生后, 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着情感.一般说来, 意志越坚强, 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 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教师能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特别是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 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其次, 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如做学生作业时, 要求各自独立完成,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对于一些较难的题, 要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求解, 有意识地锻炼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四) 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 在情感教育中, 我们不仅要优化青少年情感生活的环境, 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新环境.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 除了改善物质环境, 以优美、整洁的环境来感化学生外, 更重要的是创设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具体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集体情境、德育情境和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对学生情感发生作用, 主要是通过情感氛围的感染、熏陶、引导、规范来实现的.情感就像一个磁场, 身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被“磁化”.

(五) 以美育情.

美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情感就产生不了美感和艺术, 凡不能激起人们情感的对象, 是不会被审美者接受的.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感受数学美, 用数学美去诱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 做到以美育情.其次, 利用语言美.著名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 语言自身便是一种艺术, 语言美和美学根本是一件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应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表现力, 善于描绘, 善于形容, 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再者, 板书要美.教师的书写、板画、板演要充分规划、安排有序、排列整齐, 编排要和谐统一.总之, 教师在讲课中, 要以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来施教, 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 篇11

一、把学生兴趣作为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出发点

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阶段比较有效,教师在讲课时要依据当节课所讲内容的特点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将数学游戏环节引入到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打好基础。数学知识的定义和本质都比较难懂,很多学生都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利用数学的小游戏便可以轻松实现这个目的。

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个知识点时,很多小学生不明白学习这个知识的意义在哪里。所以教师可以用一个小游戏来表达,教师可以让每个小学生拿出一张纸,随意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用学习工具三角板进行测量,然后让每个小学生报出自己所量的角度是多大,然后引导小学生角度的测量对家里面床的摆放、电脑桌的摆放等的作用,让小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角的度量的定义和本质,加深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记忆力。所以,在小学数学定义教学中,恰当的引入游戏,可以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趣味游戏作为数学情感发展的出发点。

二、和睦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中心点

和睦的师生关系对数学的学习起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对快速学习数学也有主要的推动作用这样都有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也使小学生热爱小学数学的学习。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再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而与学生之间不仅是教与被教者的关系,还可以是朋友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才可以使课堂教学越发展越好,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一方面对待班上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应后进生要多接近和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帮助他们分析他们成绩进步较慢的原因,然后给出有用的建议,引导他们学习,多在言语和行动中鼓励他们,逐渐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兴趣,建立起有效的师生关系。另外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在课堂中多制造机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在教学中要多用一些有技巧的语言鼓励学生,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赞美,满足他们表现之后所需要的夸赞。由上可知,和睦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中心点。

三、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情感形成的必要条件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中有着丰富的奥妙之处,而这种奥妙是需要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的。但是由于数学的难懂性,教师要先努力去化解学生这种抗拒的情绪,所以可以多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奥妙和有趣。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数学计算题笔算,教师可以给出30道计算题,要由易到难,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配,在预定的时间中一起开始,之后进行不同小组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终会获胜。这样小学生为了能够成功,也为了能给小组争光,都会全身心投入游戏中,这样便在练习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加深了对计算题的计算方法的总结,这样便整个的将抗拒数学的学生拉回到数学的学习中。由此可知,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情感形成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情感之我见 篇12

一、整合教材, 凸显情感目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 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然而, 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鉴于这种重知轻情的现状, 我们运用情感教学, 在注重认识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就显得十分必要.

“数的产生”、“计量单位的产生”、运算规律的探知等体现了道德感中的民族自豪感;对教材中的数学游戏、竞赛夺红旗等活动的好奇和喜悦, 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 对问题初步解决后渴望寻求新的问题, 对难题的刻苦钻研, 对已经得到答案的正确性的怀疑等都属于理智感;另外, 数学本身处处充满了美的韵律, 有解题方法多样性的美, 有关知识定义形式的抽象、准确美, 有操作、书写、画图的规范美 (如, 七巧板拼图形、积木拼摆物体, 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 等都展示出数学美, 都给学生大量的美感体验,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诱发学习动机.以上三类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谐发展的情感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 应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 制订出与认知目标相对应的情感教学目标, 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高雅的审美感来强化育人意识.

二、营造探究氛围, 激发学习情感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了兴趣, 引发了求知的欲望.探究活动就是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明确的学目标下的实际操作活动.探究活动能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于活动过程中是否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氛围, 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如在十几减8的计算教学时, 我设了一个乒乓球超市, 请学生从“15个乒乓球买8个乒乓球还剩多少个?”的日常生活情景后, 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怎样从货架上拿8个乒乓球, 探索15-8的算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或摆一摆手中的学具找一种喜欢的、容易的拿法.边拿边思考:拿掉了8个, 这个货架上还剩几个乒乓球?根据自己的拿法, 联系算式15-8说一说算法.在交流中,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对各种方法都予以了肯定.如有的学生说:“先拿外面的5个, 再拿里面的3个, 看一下, 还剩7个”;有的学生说:“先拿里面的8个, 里面还剩1个, 和外面的6个合起来是7个”;有的学生是一个一个拿, 拿好后数了一下还剩7个.学生边说, 教师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拿法看着算式说一说:“在算15-8时是怎样想的?”通过探讨, 学生自己获得了算法, 是自己通过动手、思考、交流得到的, 用起来就适合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设置情境, 导引积极情感

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可以强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 而教师则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 既可以在课的开头, 也可以在课中, 还可以在课尾, 有的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一般来说, 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大都以猜谜语、讲故事设疑为主;课中以讲故事、分析疑问、做游戏为主;课尾则以做游戏为主;延伸到课后一般以设疑质疑为主.如,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 用故事引入:很久很久以前, 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在沙地上画图画, 他们各自在地上画了一条线段就开始争吵起来, 一个说我画的长, 另一个说我画的比你长, 吵的不可开交, 你们想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境的创设, 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 这时就可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引导学生积极求知.

四、师生合作, 激发情感交流

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 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活跃, 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在教学中, 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 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 学生才能充满信心, 积极学习, 才能愉快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五、集体交流, 升华数学情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下一篇:防御体系建设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