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精选11篇)
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 篇1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审美情感教育, 作为处在审美主体 (学生) 与客体 (课文) 之间的审美中介的教师, 如偏重于篇章结构或行文笔法的解析而淹没了情感, 致使勃勃然的审美客体被苍白、冷漠、理性化的教学语言所肢解, 无疑是教学的根本性失败, 当然无法唤醒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潜在人情, 充其量只使其满足了求知欲而无法满足审美欲。更何况, 我们面对的文本, 无不是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 无不是作者真情实感的外化和多难人生的浓缩和写真。关于这一点,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过精辟的概括: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殡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因此, 以教学“名篇佳作”为主的语文课, 要有“情味”, 乃至要有浓厚的“情味”。如何运用情感性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艺术。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 没有情感的融入, 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
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 激活课堂, 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披文动情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 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其思想内容讲, 既有对真理的追求, 也有对谬误的批判, 既有对未来的向往, 也有对现实的针砭;既有对英雄的赞歌, 也有对邪恶的诅咒;既有对祖国的爱恋, 也有对蹂蹭过祖国的恶势力的愤恨。语文教师首先要“沉入”课文, 深入钻研教材, 进行情感体验, 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 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动情于衷, 激起清波, 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随着教材内容的不同, 尤其是教材中所蕴的情感特征, 相应地做出或僧或爱, 或优或喜, 或褒或贬的反应和评价。
二、引生入情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 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 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 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潜思暗构的运思路向, 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 达到“神与物游, 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 实现读者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编织的故事、论证的事理、抒发的感情在想象中的一致或大体一致, 情感上的和谐共振。情与境在语文教材中是水乳交融的。作者描绘情境, 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思想, 抒发感情, 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而教师分析情境, 是为了揭示情境中的寓意, 从中“引发”出“情”来, 陶冶学生的性情, 净化学生的心灵, 感染学生的教学“情味”, 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是为了深刻理解和体味情境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之 (指作品中的情) 交流、共鸣的机会, 激发他们产生出新的更加美好的情感.显然, 在这过程中, 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怀情而教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言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就要把自己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科、对所讲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一腔深情熔铸于言语中。教师的心中充满深情, 教学言语就会饱含深情。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教学言语屡见不鲜。有些教材本身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 但经过教师了无生气的冷漠讲解, 使教材的情感感染力也消失殆尽, 知识成了支离破碎的材料分析, 既无感人的力量, 也无令学生感兴趣的力量。
巴班斯基认为, 记住事实当然是应该的, 但不能对这种专题的课淡然处之, 应当充满生动鲜明、令人激动的材料, 讲授要有炽热的情绪情感。教师的教学言语的情感, 是教师真实情感的反射。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 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 人为地夸夸其谈, 企图借此来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影响,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可悲的:虚张声势会使人空话连篇, 爱说漂亮词句, 所有这些都会腐化学生的灵魂, 使他们内心空虚”。
教师言语要强化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突出不同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 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四、充分发挥非语言行为的情感传递功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传递信息, 进行交流的。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运用非语言行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眼神等于学生交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尼说:“在课堂教学中, 动作和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 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 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使语言表达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情感的表述, 只用语言有时难以奏效。若辅以动作、神情, 则会收到好的效果。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 使学生在形式上、内容上去接受知识, 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以体态语言去影响学生。“唯真情, 才能使人怒;唯真情, 才能使人怜;唯真情, 才能使人笑;唯真情, 才能令人叹服”。如果教师无视教材内涵, 为讲课而讲课, 视情感为任意附加的身外之物, 决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效果当然就不可能好。反之, 则事半功倍。
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 篇2
摘要:能增强角色魅力,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关键词:情感 效应 魅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里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讲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增强角色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待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学生生病了我一定会送上亲切的问候,督促他们上医务室看病,学生在教室呕吐了有些学生捂着鼻子跑出教室,我亲自收拾呕吐物,无声的告诉他们老师不嫌弃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学生没钱了我一定把钱借给他们,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他们犯错误了我会一针见血批评他们,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时间久了我就担任了医生、慈母、朋友、严父的角色。
二、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开学初政教处从本班徐浩的抽屉里查出了一把约60公分长的管制刀具,经过调查这个学生参与了群殴事件,另外的学生让他藏了这把刀,这个事件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我心目中立即觉得这个学生是一个不省心的孩子,我分别找到他的父母、同学了解徐浩,得知他小学时就经常参与打架,在家里母亲有一些溺爱这个孩子,原因是从小爷爷奶奶带大,母亲想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每次犯错误母亲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父亲是指责,所以这个孩子比较听母亲的话,自尊心强,感情细腻,逆反心理强,犯了错误怕惹妈妈担心、伤心。了解以后我没有指责他,帮助他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并且教导他以后远离他所谓的这些“哥们”,做事前三思而后行。后来我又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只要做错了就认错决不抵赖,比如:他带头领学生逃课,经过教育再没逃过课,考试完发泄心中的愤懑把桌子摔坏,经过教育赔偿了桌子,事后我表扬他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男子汉,相对来说在情感上我已取得了他的信任,我说话他也非常认可没有抵触情绪。用“细雨润无声”的母爱增加了教育的可信度。
三、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所以开学两周后,通过观察我发现了了学生身上经常犯的错误,制定了班级公约,让他们有章可循,在心理上约束了他们的行为,当然违章也一定必究。我为全班选了一首歌曲《真心英雄》,作为了班歌并教大家唱会了,本班的口号是“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努力拼搏”,本班的座右铭是:不为失败寻找理由要为成功想办法。我时常教导大家,十七班是一个大家庭,只有你爱十七班,十七班的同学才爱你。用一个“爱”字将大家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
我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 1 班主任当作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学生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四、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班主任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可以看到,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本学期七年级组织的迎面接力,我首先组织学生练习掌握迎面接力的技巧,其次组织全班同学观看鼓舞他们的士气,结果我们班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告知同学们做事必须去努力,只有拼搏了才有成功的可能。用情感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五、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转化差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绝对不能歧视差生,要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为他们树立信心,用爱心换取动力。
地理教学中情感效应的激发 篇3
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在这个实验中,教师的“暗含期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谎言”获得了积极的效应。在地理教学中,也要充分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理,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以下就谈谈情感效应激发的途径:
一、学习情感的激发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中学生的情感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使之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好的体验。进而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稳定性情感,产生追求地理知识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爱学习的情感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师生的感情越浓厚,关系越和谐、融洽,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积极性就越高。要达到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信任、期待与肯定。“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将信任、肯定和赞许巧妙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深刻的感染,得到极大的鼓励,进而从内心产生对地理教师的好感和尊敬,唤起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情感。地理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要格外关心,利用多种途径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及其产生的原因,使教学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上课提问不要忽视后进生,让他们和别人一样得到表现和锻炼的机会;辅导时,对后进生的问题尤其要耐心回答,并趁机给他们补充缺漏知识。对性格内向而不敢提问的学生,要主动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谆谆善诱,加以辅导,或批改作业时,找他们面批。这样,学生觉得自己得到老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消除了师生之间隔阂,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激励着学生产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愿望。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成功之母,喜爱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只有当社会实践要求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变成个人的需要,并且付诸实践时所产生的兴趣,才能成为具有个性、倾向性的兴趣。兴趣既然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当然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兴趣。
1.联系熟悉的事物,引发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内容丰富、饶有趣味的学科,地理教师如引导得法,创造使学生引起高潮的环境就可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刻苦钻研、精心设计,用生动形象、富有魅力的语言、板画、直观教具和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并引向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地转偏向力”这个抽象概念时,教师要学生回答“赣江自南向北流时,东、西岸哪岸被严重侵蚀?哪岸是陡岸?”通过讲解,使学生得到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偏右的规律。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时间一长,学生们只要听说要上地理课,都感到非常愉悦轻松,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喜欢上地理课的稳定性兴趣,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
2.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地理教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天象观察、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和到有关部门去参观访问。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步人自然或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有机会进行国情教育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例如,讲到环境保护时,结合每天上学、放学途中见到的交通拥挤、机动车尾气弥漫、空气污浊、噪音震耳的现象,我们就指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讲到地球的内、外力作用时,我们带领学生到梅岭、龙虎山等地观察,现场分析内、外力作用。这些实地现场考察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a认识,丰富了地理知识的表象储存,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快乐
“兴趣的根源是来自对困难的战而胜之”。有的学生起点低,每前进一步比别人都要困难得多。因此,看到学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应给予肯定。每当提问时只要他们真正动了脑筋,不管结论正确与否,都要首先肯定他们的努力,再分析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讲评作业、试卷时,表扬取得进步的学生,并及时通报家长,使学生在班里、家中能体验到取得进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后进生还要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后进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我能学好地理”,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对学习地理兴趣的坚定性。
三、学习竞争意识的激发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图来看,“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说,人人都有自己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承认的需要。青少年年轻气盛,自我实现的欲望都较强烈,针对这种心理特点,地理教师应准确把握时机,引入竞争机制,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经常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参加各种地理知识竞赛,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班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都凝聚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上。◆(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第二中学)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效应 篇4
一、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效应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也说明阅读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作为“主导”者, 教师首先应做到爱学生, 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提问时, 面对迟疑不决或紧张拘束的学生, 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 一瞬鼓励的眼光, 一句可人的话语, 都能使答题者树立信心, 增强勇气, 有的同学还会因此产生心灵一颤, 记忆终生。
从阅读教学实践中可知, 那种对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在阅读空间进行不同层次的创造思维。虽然学生智力因素不等, 对同一难度的阅读题目理解掌握的程度不同, 但同一环境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相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学生非智力因素施教, 保证全体教学对象都能“吃饱”。然后提出一些能体现梯度差的阅读思考题,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吃好”, 我在进行小说《药》人物描写片断阅读教学时, 一气提出了“辨别人物描写类型”、“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与意义”、“比较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等具有梯度差的思考题, 然后要求语文程度较差的同学作答, 请程度较好的同学作答题点拨, 而我就用眼神、手势和简短的话语不停地给答题同学以鼓励, 结果发现, 答题质量远远超过我预想的效果。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课文本身这一阅读载体, 分别与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如多给胆子小的同学提供个别诵读课文精彩片断的机会, 多为性格内向的同学设计一些与课文有关而又最能接近他们实际的发言命题, 肯定并鼓励思维敏捷的同学进行阅读理解或分析时敢于突发奇想。这样, 就能增强学生整体的阅读教学活动参与意识, 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形式多样, 且具有相对广阔的抽象空间, 为学生活跃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因此, 学生因人而异地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表现自我意识, 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过激言行。但是, 中专学生的自尊心强, 又十分敏感, 教师不可训斥学生。任何向学生心灵施暴的行为都极可能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其结果必然是施教活动的失败。相反, “情感交流”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增大学生思维的投入,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情感意境”效应
语文课文大多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或严密的逻辑推理。有的或喜或悲, 有的或褒或贬;有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有的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有的洋溢着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有的说理有力无懈可击。课堂教学前, 老师要细细品味文中的情感因素, 以便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法使学生受到文章情感因素的感染, 师生共同相融在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意境中。譬如《药》的阅读教学, 教师一定要用人物可悲可怜、可气可恨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为人物的不幸而“哀”, 为其不争而“怒”, 这样, 就能顺利地把本文的阅读分析导入更深层次。
结合课文设计情感意境的过程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创造思维过程。创造“情感意境”的方法灵活多样;一盆花草, 一幅图画, 一个谜语, 一声问好, 一句比喻或笑话, 一段诵读或吟咏……只要是为具体的阅读教学主题服务的, 且运用得当, 都能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意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就文章某一点创设局部情感意境。
三、注重利用学生的批评意识发挥情感效应
一些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批评意识, 他们在课堂上不喜欢人云亦云, 更不愿意不加思索地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常对老师的说法提出异议, 对课文的某些观点或内容提出批评。对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有实事求是之精神, 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没有哪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出差错的, 也没有哪一篇文章是尽善尽美绝无瑕疵的。学生能发现并指正这些差错和瑕疵是难能可贵的, 这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思维的表现。教师一定要加倍保护学生的批评意识, 并利用它发挥情感效应。即使这种批评失之偏颇, 甚至毫无道理, 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进行辨析, 以求取得理解和统一。学生提出的批评一旦被接受或得到解释, 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和成熟感, 提高阅读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会更加尊重施教者, 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感动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校体育逐步摆脱了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基本格调和模式化的体育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心理以及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教师除了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动作的正确概念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体育基础、身体基础),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使之形成“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一、发挥学生情感动力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对青少年来说,参加体育活动往往起源于兴趣。兴趣是主要动力之一,因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能推动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心理基础。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共振。教师“教学则情满于课”,学生则“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还达到“乐学”“好学”、以学为乐的境界。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关心学生需要体验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根据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积极心理,获得愉快、兴奋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动机,同时迎合学生强烈的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不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愉快、喜悦,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减轻了心理压力,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要运用语言暗示和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并产生一种要完成动作的欲望。如,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师最好先把跑跳技术完整示范一遍,让学生粗略地了解跳远技术的全过程,然后再进行分解示范讲解,示范的速度可以慢一些,使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和理解跳远的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动作的要领及步骤。这样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的内容。情能激思、启智,人的思维需要情感去滋润。
三、运用环境来激发情感和兴趣
每个人身上原本存在着积极性情感,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会变成一种强烈的期待,从而形成一种动力。因此,教师的期望、信任,会鼓起学生情感、个性顺利地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里进行体育活动,产生课堂情绪的“共振”,增加体育教学的情绪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与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对提高教学的感染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场地、器材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使学生感到教学的环境干净、整齐、新鲜。一旦进入这样的环境,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会提高,活动欲望就会强烈。利用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频率高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师长的认同、悦纳,同伴之间的友好、关心,则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参与学习。如学生完成动作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会使学生体验到安全感与归宿感。同学之间的协作、帮助,则会感受到被同伴接受的幸福感。
四、教师的语言表达与学生的情感意识
教师讲课要用亲切、信任的目光环视学生,表情应既严肃又和善,特别是严寒酷暑季节讲课时,教师的表情变化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很大。表情得当,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面带讽刺挖苦的表情,切忌用不文明的语言和表情去训斥学生。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讲究一点批评的艺术,做到目光中包含深情,态度中蕴含期望,表情中充满关怀。采用恰当的表情,配以积极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对该项运动产生了兴趣,并有了求知的欲望,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要系统、全面地安排教学计划,从基本技术开始,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够接受,而且要结合基本技术安排一些形式新颖、多样的练习,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为此,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不要立即让学生回答,而要让他们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再回答,以达到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这样既能达到掌握动作,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克服困难的好习惯。言传身教,离不开语言。俗语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化身、外壳。搞好课堂教学,语言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练、丰富有趣,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在钻研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地运用正确的示范、语言、手势、神态、表情,来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竞争手段,鼓起学生的情感、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富有爱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意识。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市体育运动学校)
谈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篇6
一、唤起学生的情感
在学生面前, 教师要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具有乐观的且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以亲切的面容和充满期待的目光去了解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要驾驭好自己的情绪, 随时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用友好去感染他们, 用爱心去温暖他们, 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学识上必须居高临下, 但在情感上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中, 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讲解知识要有耐心, 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 要尽可能地点拨学生思维的火花, 要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从而使他们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在教学中, 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 摸清病因, 科学地纠正学生的不足,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激励学生敢于发言, 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挖掘教材内涵, 丰富师生情感
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情感, 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 把趣味性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满足和快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实际结合教材, 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会透析社会现象, 洞察文化底蕴, 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使一些语言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运用。
四、帮助学生控制不良的情感
中学生情绪不稳定, 有时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沮丧, 甚至放弃该科学习、有时因考得好而骄傲自满。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每次考试, 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做出客观的总结。首先, 应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 也要从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获得成就感, 从而提高自信心。而对暂时的失败, 则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找出原因,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减轻焦虑。
五、应用情感效应, 促成学生的成功感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行为若能引起教师和同学的表扬与肯定, 他就会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 并且生成积极的模仿或反复的趋势。成功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 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与否没有绝对的标准, 好的考试成绩、正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圆满地完成练习等, 所有的点滴进步均可视为成功。这种成功引起的满足与兴奋可以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渴望。一次成功的体验可以推动第二次成功, 多次成功会使学生增强信心, 不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 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 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评判, 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
六、借用情感效应,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力
中职学校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情感策略
随着职业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致力于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状况以及交往中的情感问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 如果把情感运用得好, 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 从而有利于中职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在教学中,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改善,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教育者必须要学会如何运用好情感。
1 调查报告
结合国内外当前的研究调查经验和方法, 为实现调查研究的准确性, 选取中职学校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最原始的真实资料, 从而研究分析目前中职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问题所在及其原因。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经过考察, 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的一所重点中职学校和一所普通中职学校进行调查。其中, 随机发放学生问卷表500份、教师问卷表20份, 取样的过程和数值合理有效。
对中职教师的问卷进行回收, 得到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效应要求“您认为在中职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您应不应该从情感角度加强师生交往?”调查中, 重点中职学校大约有71%的老师认为A“应该”, 有16%的老师认为B“不应该”, 有10%的老师认为C“没感觉”, 有71%的老师认为D“没考虑过”。普通中职学校教师和重点中职学校教师调查结果差异不大 (见图1所示) 。
对中职学生的问卷进行回收, 得到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与英语教师课堂情感交往上“在英语课上, 教师和你交流你的想法, 你感觉怎么样?”调查中, 普通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A“很高兴”的占81%, 认为B“没感觉”的占5%, 认为C“没感觉”的占13%, 认为D“不高兴”的占1%。普通中职学校学生和重点中职学校学生调查结果差异在A、C和D选项上差异巨大, 具体原因是学生素质的差异 (见图2所示) 。
2 当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中存在的情感问题
2.1 情感的虚假性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中, 师生的交往只是被动的、形式化的交往, 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 学生为了提高成绩, 能上重点学校, 老师机械化地灌输知识, 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并没有自觉自愿地进入交往状态, 师生之间是缺乏交往热忱的。
2.2 情感的差异性
师生通过彼此间的感情增进, 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情感的交往, 既能够提升课堂中的教学效果, 也顺应了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 以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为目的,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但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还不完善,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师生的交往以安全信任为前提, 这样, 内心才能达到一定的密切程度。
3 在中职学校英语课堂中教师运用情感进行英语教学的策略
3.1 教师要寓教于乐
对于学生来说, 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寓教于乐就显得格外重要。老师不应拘泥于单一形式的教学方法, 应使用各种各样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等等。如在一堂本来很枯燥的语法课上, 运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非常高涨, 自然而然, 同学们也在快乐中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知识, 并且还能够记忆深刻。使学生能够敢于大胆开口, 并能将职业英语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寓教于乐一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教师要以情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教学内容传递上, 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感情互相交流的一种过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加入情感的传递和沟通, 用教师积极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 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效果。
3.3 教师要能够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互相交融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加重对情感因素的发展和提高, 用教师积极向上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 并且用这种良好的情感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这种方式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 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学科的意义与内容, 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与学的一种过程, 同时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感情的一种融合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活动, 更加影响着学生人生的发展。学生与老师有了心与心的情感交流, 学生从内心中喜爱老师, 自然而然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门课堂上。
3.4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亲身体验
在实际的英语教育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也并非都能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是因为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它都没有很好的情感因素在里面, 要使学生们真正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内在情感的一种融合交流, 也就是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亲身体验, 并把这种体验很好地融入到英语教育教学的课堂中来。
4 结束语
近年来, 教育部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 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 意义重大。要办好职业教育, 就必须关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课堂教学中, 情感运用不仅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202.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3.
[3]张达仁.活化英语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 2008 (12)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 篇8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相关教育专家意识到了情感教育对教学的重要性,对情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由于教学行为自身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点,里面蕴含了大量的行为因素,情感教育作为行为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感情教育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对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对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深刻把握学生的情感变化,增强了学生的主观接受意识。其次,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情感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道德水平不高和情感依赖性较强等特点,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存在的情感问题
1. 情感的虚假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非是自愿的行为,而是迫于教育制度的要求,与学生进行被动、机械的交往,导致师生之间的交往过于虚假和格式化,使情感教学表现为形式化、意向化和功利性,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也仅是站在自身的观点上,无法充分发挥情感的正确引导作用。
2. 情感的差异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存在空间差异性,对处于自己视域范围内的学生关心较多,对处于视域之外的学生关心较少,导致师生的情感交流较少。教师与前排的学生交流较多,与后排的学生交流较少。教师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和自己喜欢的学生交流较多,导致一部分学生被排除在外,无法大范围的进行情感交流。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
1. 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要想促进中学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英语课堂中使用合理的情感教育方式,需要确保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意识到与学生交往关系的重要性,加大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诚对待学生,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例如,在进行英语教学时,班级里有一名学生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单词补考的名单上总会出现他的名字,英语学习主动意识较为淡薄。为了提高该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我利用一次单次补考的机会,与该生进行情感交流,希望他以后不要过来补考,该生漏出羞涩的表情。并且学生主动提出在下次单次考察的时候到黑板上去写。改变了该名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英语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这件事让我充分意识到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 重视教学内容传递中的情感应用。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传递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情感应用,将教学活动作为情感传递的有效手段,为了确保情感传递在英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进而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首先,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充分把握情感的重要作用,强化情感的感染力,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使英语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主要的肢体语言包括手势和各种面部表情等,教师可以运用手势和微笑给予学生鼓励,向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促进了情感在教学内容中的合理应用。
3. 充实课外时间的情感体验。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安排通常较为紧凑,英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投入情感体验,没有花较多的时间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无法保障英语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促进英语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需要增加课外教学时间的情感体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增加渠道。在英语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做游戏的形式,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课下与学生偶遇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口语对答,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师在进行英语作业批改时,需要在批注中加上正能量和激励性的话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论:中学英语教师需要将情感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充分运用情感效应来给予学生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通过扩充课外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燕琴.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效应的应用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46.
[2]顾红蔚.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分析[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4,14:42.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效应的作用 篇9
英语教学的情感效应指的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在遵循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以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 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当学生处于一种很高涨的情绪时, 他们身体的各项机能、语言能力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学生处于很低落的情绪时, 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英语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 并借助于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 向学生传达自己以及教材所体现的情感, 并与学生的情感交融, 所以, 必须发挥情感的积极效应, 改善英语教学。
那么情感效应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什么作用呢?本文从以下几点具体谈一谈:
一、积极的情感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针对这些优点及时的给予赞美。任何人都喜欢听赞美之词, 学生也不例外, 尤其是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所以, 教师要经常赞美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喜爱。比如, 当学生能够流利地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赞美学生说:“You are so excellent!Well done!”当学生没有将问题回答出来或者回答错误时, 教师也要对学生提出鼓励:“Don’t give up!Believe yourself”。除这些之外, 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因此, 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 教师应该分别给予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而且学生也能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 会获得一种特别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 大大提高了自信心, 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情感, 改善教学质量
1. 为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那些抽象的、繁琐的语言知识就能够形象化、具体化, 使学生在情感上乐于学习,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1]。比如, 当学习“environ ment”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充当记者, 采访同学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来保护环境。在采访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所体现的句式或新单词告诉学生, 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这些单词。这样, 学生的内心情感被激发出来,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情感
任何一个人都会厌烦那些反复出现、没有任何新奇感的事物, 学生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教师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不会集中。因此, 教师要注意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比如小组讨论, 轮流展示、猜词游戏、一问一答等, 总之, 教师的教学模式一定要经常发生变化,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 这样, 每天的英语学习会成为他们的期待。学生喜欢上英语课, 乐于上英语课, 不仅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用移情的手法分享学生情感体验, 营造崭课堂新面貌
心理学中的移情指的是与他人一起分享情感和体验, 从而更清晰地了解对方的内心, 找出问题的所在, 以便对症下药。这一现象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中, 只要有交往就会发生移情。人与人具有某种差异, 因而导致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大不相同, 正是因为移情的存在, 人们之间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 尤其是情感的交流。运用在英语教学上,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教育, 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 就会与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有利于营造崭新的课堂面貌。英语教师要重视情感效应对学生的影响, 认真对待学生的情感变化, 以一颗爱学生的心去理解学生, 这样, 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情感交流, 英语课堂出现知行合一的状态, 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再沉溺于传统教学中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而是充满活力, 学生积极向上的新面貌。
四、通过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影响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动机
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学生的情感态度有很密切的联系。英语是一门学习语言的科目, 比其他学科与情感的联系更加紧密, 当然也比其他学科更加善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当教师的专业素养很扎实, 比如纯正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强大的崇拜之情,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教学质量。从另一角度而言, 这也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认识到情感效应对教学的积极影响作用, 并积极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快乐学习, 改善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
摘要:英语教学的情感效应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 从几个方面出发, 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效应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情感效应,作用,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效应 篇10
关键词: 情感共鸣;拓展情感
“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的。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一、创设陶冶学生性情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境,以情染情、以境动情。
教师可利用观察、联想、想象、比较等方法克服学生消极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对原有知识经验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情感迁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相宜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利于师生双边活动。教师以真情感染学生,以真知熏陶学生,为学生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创造机会。学生则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既可形成师生间信任、和谐的关系,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又能发挥师生双边的聪明才智,达到教与学的较高境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探求真理的欲望,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主动参与,拓展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互动,合理地利用联想想象,可以外延文章的内涵,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1)学会联想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让学生联想相关的描摹春天的诗文,作一次横向比较。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有声的春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有情的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温暖的春天,“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赏心悦目的春天……春作为被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的,憧憬的。学生对春天也会油然而生出赞美热爱之情。同样是朱自清的文章《背影》,可以联想学生的实际生活,谈谈同学们自己的父亲,作同题作文《我的父亲》,比较父爱和母爱的区别,体会作者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父子深情。从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的细节,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为自己所做的平凡琐事。这样的联想及参与,让学生更深地了解父亲,对课文中父亲的背影所包含的父子深情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2)利用想象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以诗歌为例,诗歌的语言往往非常凝炼,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画面。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个比喻,学生通过想象,看到“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画面。
三、以情激情,引发情感共鸣
(一)在创设情境中激情。
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时不在强烈地感染着学生。发挥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精力集中在“情感”上。
(二)在品味朗读中动情。
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和有感情的朗读感悟,教师通过动情地范读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沉浸在一种浓浓的亲情氛围中;另外学生的齐读、个别读、分组读也不只是为了熟悉和背诵课文,更重要的还是情感体验的交流和深化。如指导学生用悲痛而坚定的语气读母亲的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暴怒的语气:“哎呀,烦不烦?……”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我”无望的暴怒与母亲满怀期望的体贴。这样引入情境可有效地缩短学生与事中人物的距离,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三)在换位体验中倾注情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为了使课文的意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深入课文讲所见所闻所感,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上扮演人物。通过表演和对白,学生会进入文中,使课文中的母子形象由于学生赋予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隐含的思想,也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和感悟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由于学生在换位体验中倾注了丰富的情感,引发了情感转化,这时,学生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深化学生对语文文字的理解,另外还把文中母爱的无私与博大、“我”的无知与自私自然地融入自己的心灵,从而发挥情境体验的感染效应。
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 篇11
一、情感效应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 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 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 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我根据从教多年的实践生活, 认为要想让学生拥有主动地学习数学的欲望, 就必要注意数学教学中情感效应。所谓情感效应, 是指通过教师自己的个人魅力, 使学生首先喜欢上教师这个人, 对教师有一种喜爱和依赖, 从而也喜欢教师的教学。这里有一个说服力的例子:日本宝物公司曾经推出的丽卡娃娃玩具, 在日本玩具销售中取得了长久不衰的销售业绩, 后来根据专家的分析, 才知道他们销售的秘诀是:用温馨的服务和孩子之间建立了长期的、稳固的情感基础, 使孩子长时间保持对丽卡娃娃的兴趣, 主打的是情感牌。从一些小小例子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奥秘:在公司推出丽卡娃娃的同时, 还创造性地开发了丽卡娃娃的“爸爸”“妈妈”和“朋友”, 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是公司还同时发售丽卡娃娃的替换衣服, 使每一个丽卡娃娃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而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 不仅是孩子们的愿望, 也是所有父母的愿望, 因此, 不仅赢得了孩子的喜爱, 还迎合了广大父母的情感取向。而且更具创新性的是, 每一个拥有丽卡娃娃的孩子, 还可以通过“丽卡娃娃专线电话”“丽卡娃娃之友俱乐部”, 随时可以通过电话, 互相谈论丽卡娃娃的情况, 就是这创造性的举措, 融合了最具人文色彩的和情感色彩的小小举措, 就走进了孩子的心, 使他们需要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因而对丽卡娃娃表示出强烈的欢迎、接纳、信任的态度, 甚至是依赖性。从以上例证中, 我们可以看出, 创新的思想和情感的完美结合, 创造了极具戏剧性的销成就。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如果广大数学教师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也能够想出具有创新性的点子, 使学生喜爱上教师以及教师所任教的学科, 甚至会产生依赖性, 那么, 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变得十分简单, 成为学生的最爱, 可想而知, 学习的效果, 肯定很好。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生动的教育情境, 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信赖、互相依靠的情感, 充分发挥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效应, 使学生愿意主动地、积极地、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无数事实证明, 没有情感效应的数学教学肯定是失败的, 是学生所不喜欢的教育。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能够在愉悦地心境当中, 带着一种享受心理, 愉快的学习数学, 并成为他们主动去学的学科, 这就是教师最开心的梦想。
二、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新时代新的教育体制, 要求广大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 充分领会新教育理念的指导精神, 认真贯彻新教育理念的方针策略, 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是新的教育形式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每个数学教师所必须具有的基本教学指导思想。新教育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创新能力就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它不但是针对于学生而提出的基本素质之一, 而且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就必须自己首先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假如教师都不能够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 那么再谈学生的创新教育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首先,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 不要停滞不前, 而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 经常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互通有无, 共同提高, 借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其次, 敢于尝试把一些原来没有应用过的方式方法, 或者新奇的想法, 在教学中进行尝试, 不断地总结得失, 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使学生感到数学的魅力和兴趣, 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墨守成规是教师进步的最大障碍, 所以教师要想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不要坚持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 一成不变, 不思变迁, 而要不断地革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向, 只有这样, 才会永远走在教育的最前列, 而不被时代所抛弃。
当今的教育方向就是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 通过前边所述丽卡娃娃的例子,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 仅仅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小点子, 就创造了商业的传奇, 足以说明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了。但是就这一小小的想法, 却能够折射出宝物公司主创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就非常迫切, 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履行的教育义务,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俗话说:“教无定法, 学亦无定法。”很多教师为了推进创新教育, 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了很多因素, 有的利用游戏的形式;有的利用比赛的形式;有的利用表演的形式, 教学形式多样化, 多元化, 使数学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妙趣横生。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师的讲课之所, 而是师生共同用活泼的形式, 探讨研究数学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 快乐地汲取着数学知识的甘泉, 遨游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 品味着学习数学的快乐滋味。这就是创新教育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推荐阅读: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06-12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07-03
数学课堂上的情感教学08-29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09-17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6-06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07-22
数学情感培养教学10-06
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05-27
数学教学情感发挥研究10-07
情感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论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