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4-06-06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共8篇)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

情感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景。

教师在语言、心理和空间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对师生之间心理关系有正确的处理、调节、引导和控制,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融洽的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安其学而亲其师”。

1、上好第一节课,为今后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每位学生对每位老师的第一堂课都会特别认真,因为老师是“新”的,知识也是“新”的,学生对新的事物总是好奇的,敏感的,因此,教师的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将影响到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热爱。如果第一堂课,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亲近、尊敬、佩服、友好的,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一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2、创造融洽、温馨的情感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要以真诚的爱为基础,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召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使情与知相互融合,创造出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3、重视教师个人的修养。教师个人的影响力是学生学习的潜在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要重视业务进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面带微笑进课堂,要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去影响、熏陶学生,实现情感教育。

二、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课堂是课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形体动作等创造一个美的、自然的教学气氛,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三、改进教法,体验成功。

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取得好成绩,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同学的认可,这是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走向健康人生的基础,有了源源不断的自我肯定,才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教学时,每位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如:可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设置教师的“故意错误”,让学生指出其他同学回答中的错误,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不急于告诉答案,而是多方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动力。

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阳光、是鲜花。浅谈情感教学

海南省三亚市第二中学 符海霞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情感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众所周知,情感和认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和相互作用的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是在学科还是在人?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感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抱有信任感、期望感、责任感以及富有情感的言行都会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敏感期。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教学中师生两种情感的融合,无疑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其创新思维和提高自身觉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什么都是“多情”的,不管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等等,他们都有兴趣,付之以热情。同样他们在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富有情感的,特别是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则更为丰富。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情感?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情感教学模式是不尽相同的,情感教学的形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本人认为在课堂情感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激发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传递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培养情感,培养智慧,情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提高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关键是把教学的对象──学生看作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师教学被动灌输的“工作”对象。例如,我讲高一生物《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时,引用资料──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场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设疑:为什么人们对非典型肺炎这么恐惧呢?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在设疑适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调动。经过交流讨论,考查学生初中知识的掌握和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是理解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这一基本事实。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他们在认识能力获得发展的同时,认知、道德等得到同步发展,以情促教,发挥情感对认知的驱动、巩固作用。

2.发展情感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以往的权威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结合学科特点,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在一定的程度上要发生变化,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让大家共同提高。在讨论中,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讲到《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引用以下事例:2003年,安徽某农村发生的一件怪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有些婴儿因这种怪病而夭折。合作讨论:根据大家所了解,谈谈这些婴儿到底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大头娃娃”的信息或结合材料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析,教师参与,但引而不露,指而不明,启发学生思维,最终让同学们都知道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全面低下是造成婴儿患病的重要原因,懂得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它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唤醒同学爱护自己,热爱生命。在本节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相关情感,对情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3.激励情感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而核心就是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能真正调动他们认知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特长。例如,我在上《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通过议论(或小组讨论),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他们会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亦可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那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我采用小组代表解答,亦可点名解答,亦可自由竟答。教学实践表明,自由竟答最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或许竟答时不那么井然有序,但这种竟答最能满足学生,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高潮,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达到最佳状态。在学生的竟答中会有正确的结论,教师最好以肯定某个答案的形式来答疑,这样,正确答题的学生(或小组代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同学就会尝试到成功的体验,这时他们的情感就会受到充分的激励,情感的发展进入了高潮(即学生的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状态),这时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将正确的答案用精练的语言给予重复肯定并用语言(或表情、眼神)给予奖励。课堂教育过程的情感化,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诚的、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让学生不断的主观认可、教师认可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智慧。

现在的学生,由于环境优越,加之独生子女多,家长千依百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等不良个性品行,通过情感化课堂教学,在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下,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从而使学习行为得到情感影响的强大动力。情感因素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通过情感教育,以促使他们的动机态度,最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情感。

要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要有一个启动情感的过程。好的导语或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图画都能让学生的情感像小河的水一样荡漾起来。于是,对性课程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心理。在上28课的《丑小鸭》一课时,我采用低缓的语气来说:“大雪天,丑小鸭为生存,偷偷地在芦苇地里生活。一次看见一群大雁往天上飞,它多么渴望自己能像大雁一样欢快的生活。”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了什么问题?这一导语,既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又激起了学生对丑小鸭的遭遇同情关注。这样,学生的学习和情感活动也随之进入积极状态。

二.理解形象,丰富感情。

学生最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是形象。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过:“作家必须看见所有描写对象。”在学生从初步进入精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情感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用音乐演奏等手段,在学生眼前展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学《日月潭》,当学生大致了解内容后,利用音乐《阿里山的姑娘》强化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一会儿清晨时的点点灯光闪烁在山间的周围,一会儿中午是蒙蒙细雨,像仙境。有的学生会轻轻的说:“太美了!”也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从细雨中飘起的仙境!”这充分说明,教学活动一旦伴随学生的情感,必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品味语言,深化情感。

当学生在理解课文形象而为之动情时,我们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教学成功的契机,并顺势把教学活动推向深处,于是教学活动转入品味,那些侵透着作者情感的词句,从而得到情感的收入。如《一夜的工作》中,是我们新中国的周恩来总理,从课文的语句中,我了解他一夜工作是多么的辛劳,多么简朴!一句话看似平淡,却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为中国有这样一位好总理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为作者能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感到无比幸福。这句话的描写,也使学生对总理一夜的工作,不辞辛劳的精神所感动,更为中国的前程感到自豪。

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又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受到净化和熏陶。

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它既包括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也包括一些如焦虑、胆怯等的消极情感,这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因此,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融入便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课题。

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系统的活动,而忽略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内容,而缺乏对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堵无形的墙,情感得不到沟通,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

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必须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还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一、情感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

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渗透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情感态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活剥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

因此,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感教学法来组织英语教学便成了探讨性的课题。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的情感化首先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愿意与老师交流。师生关系要以基本的人性理念为前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尤为重要!把最美的眼神传递给学生,需要的并不多,那就是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蔓溢出爱的芳香!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对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者本人,所以我们将抛弃过去传统单调的单向教学模式,而逐渐转向T→S、T→Ss、Ss→Ss、S→Ss的多向互动模式上。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促进者,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3.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与评估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由过去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而逐步转向多元化。教育界人士开始更多地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单一的采取优胜劣汰。

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密切相关。在新课程理念的评价体系中,充分运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推动了英语后续学习。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模糊认识趋于明朗化,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更可以深层启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英语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相互促进。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增强到达彼岸的自信心。

三、情感教学的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振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每个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情感教学效应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师肢体语言形象而诙谐的表演中,学生能又快又准掌握单词;在教师情感投入的点拨中,学生能有板有眼地背诵或者复述课文,由此所产生的效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触类旁通之功效,能举一反三地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上就会事半功倍,同时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进取。

2.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由于课堂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情感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得到了综合发展,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知识。

3.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以前在课堂中,总出现部分同学扮演局外人的角色,别的同学表演时,他们既不听也不模仿,有时甚至还故意捣乱,导致整个教学流程的脱节。自从贯彻了情感教学,学生渐渐提高了自控能力,开始学习在交流中与他人合作。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氛围,教导学生要充分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节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也要擅于挖掘并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这是现今英语老师应关注的重大课题。情感教学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积极化的过程。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情感因素做动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对课程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正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最大的特征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校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

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罗杰斯。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昏昏欲睡,情绪少融洽,而轻松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这是由于人的感知、认识、思维、想象等因素,均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当精神愉快,情绪饱满时,学习兴趣、信心就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反之意识就狭窄,认识范围缩小,学习效率低。因此,在教学时创设一种和谐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若教师在上课时能应用教学幽默,调动快乐气氛,学生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倍增。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习信心自然有。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待“学困生”还应给予更多的关怀,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教师没有抛弃他们,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学习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要善于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以其不容否定的事实参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使教学活动呈现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可见,教学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知识的传授要以情感为动力。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2

一、人格方面: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 以人为本

记得曾经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 我觉得你不像老师。”我不解, 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觉得你与我们很近, 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威严, 高高在上, 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你, 也很喜欢你上的课。”这件事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 没有尊卑、高下之分, 学生要尊重教师, 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师生相遇, 学生的一句“老师好”, 老师的“你好”, 一句温馨的问候, 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善意的手势, 轻轻的点头, 友善的目光, 于细微之中见人格平等之精神。唯有人格之平等, 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 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教学方面: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共同参与

(一) 营造师生间情感和谐的氛围

古语云:“亲其师, 信其道。”高中学生智力、心理渐趋成熟, 师生之间友好、亲近、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教学民主的实现。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当认同这个教师时, 会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我们经常听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 所以我喜欢上他的课”, 说明了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重要。

(二) 更多运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

很多教师习惯于主宰课堂, 认为这是我的课堂, 我讲什么, 怎么讲, 讲多少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教师, 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遭到了无情的扼杀。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接纳知识的冰冷的容器, 而应把自己调整为求知路上的引路人, 学生是合作者, 两者应该通力合作、精诚团结、共同参与。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在讲“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一原理时, 我列举了很多量变质变的名言警句, 接着问学生:“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警句或寓言故事?”学生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同学提出诸如“学习如春起之苗, 不见其增, 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 不见其损, 年有所亏”、“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一趾之疾, 丧九尺之躯”等警句, 还有的同学讲起了印度舍罕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学生兴趣极浓, 我也连连点头加以肯定并进行点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 密切了师生关系, 情感上与学生走近了, 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方面:关心爱护, 无微不至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 因此关心学生的学习, 不能仅仅着眼于学校, 而且要能够细心地在生活中发现来自家庭、社会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我班有一个学生上课经常讲话和做小动作, 学习成绩不理想, 其他任课教师也经常向我反映他不守纪律。刚开始我也很生气, 狠狠地批评了他, 但是没有丝毫效果, 他却与老师产生了对抗情绪。于是, 我放下教师的架子, 与其谈心, 才知道其父亲早就去世了, 心灵存在情感创伤。此后, 我不断地与他接近, 帮助他申请了贫困生减免。告诉他不幸的遭遇可能是压垮弱者的重担, 也可能是激励强者不断自强奋进的不竭动力, 并且与他推心置腹地讲诉了我自己从一个贫困的家庭中考上大学的经历, 让他深有感触。在我不懈的努力下, 这名一向自尊心很强又很叛逆的学生一天一天地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守纪律了, 成绩也进步了, 并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毕业前, 他特意找到我, 说:“李老师, 是你的关心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你的那一席话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真的十分感谢你!”学生的成功是老师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我在欣慰之余, 也体会到了教师爱心的强大力量。

浅议情感因素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个性; 阅读;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70-02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质量。阅读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摸其灵魂的过程,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知识经验和情感的过程。加强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这一过程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 亲临其境式地想象——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探究性阅读是指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项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形式,在这一环节中,"问题"是学习的载体,设置的问题要具有目的性、新意性和适应性,问题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设置:

1.1 中心式问题(主问题)。

所谓"主问题",就是学生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整体的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 、探究、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主问题"的重要作用是整体牵引,此问题的设计可牵一"问"而动全文,能激发思考,引发探究的兴趣,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酿造阅读的高潮。

1.2 提炼式问题。

有的课文适宜于让学生自己求疑设计问题。学生初读这类课文后会发现许多处"信息点',不同的学生发现的疑惑点,难点,模糊点不一,需要讨论提炼确定。训练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学生将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向全班推荐,师生共同解决。

1.3 自由式问题。

有的课文刻画了多个人物形象,主体思想有多方面的内涵,且彼此间联系紧密,学生初读后会产生一系列疑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同的学生组成各自的攻关小组,就各自确定的感兴趣的问题予以探讨。如《社戏》一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在语言表达得到锻炼的同时,再次加深阅读课文,可谓"一箭双雕"。

1.4 点睛式问题。

文中内涵丰富的语句,是形成问题的关键,也是据此解读文章的关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意蕴丰富的语句批文入境,紧扣语言材料从读不懂到读懂,从若隐若现到茅塞顿开。这是一个师生间,生生间共同探讨的过程。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借月表达的一种什么情怀,如何理解闲人?这些问题都紧扣中心主题。

2 读出自己——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里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个性化的阅读中,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无论打开哪一篇课文,就等于进入了一段特殊的历史环境,进入了一所"精神家园",进入了一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就要与百年之遠,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与现代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与孔子,孟子与鲁迅老舍进行心灵的交流和精神的对话。这种对话的过程,表面无声无息,内心机锋万变。譬如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读了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这种对"卑琐,势利,狭窄"的自责心里,就是与本文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对话反观效应。学生有声有色有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聪颖了自己的智慧。下笔解答问题也就显得从容。

阅读一篇篇的文学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险,在阅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

3 发现、感悟——创造性阅读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

在阅读上,作者的思想不仅可以通过字面来表示,也可隐蔽于文字的"空白"之处。这种空白有多种形式,如欲言止,"话到嘴边留三分";借用修辞手段,象征,影射,双关,反语是空白;这些空白,能让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像,进行填补,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语文的整体素质。如阅读《故乡》时,同学们发现,作者在刻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时,特别是描写人物的语言,都用了许多省略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省略的内容与情境,为理解人物,把握主题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思路开阔,学生在答题时的见解会变得更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4 碰撞、融合——对话式阅读

语文是一门让人心潮澎湃无限激动的课程。在这个神奇的言语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今人、伟人、巨人,与自然社会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在这一环节中,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显得非常重要。学习课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阅读世界,使书籍成为智力活动中的指明灯,如果阅读能以阅读的心情为底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影响阅读效果,更能给学生打好深厚的精神底子。让我们记住这位大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育真谛吧,让孩子们因兴趣起航于阅读人生的起始处,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火花,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学生的言谈举止之间渗透出一种积极向上和真善美的气质。

参考文献

[1] 《学语文》(2007年第02期).

[2] 《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06期).

[3] 《新课程培训语文教师读本》《语文建设》2002.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给中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情感气氛。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感因素教育数学氛围

一、以爱育情,在情中激发学习。

1、把爱洒向每个学生心田。“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人们,情感具有迁移功能。而“亲其师,信其道”更明确指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教育实践证明,只要你心中有生,学生心中就会有你。我参加教师工作,被任七年级(7)、(8)两个班的数学课,这两个班在全年级算是差班,入学考试时,七年级(7)数学有5位学生考0分,七年级(8)班有3个0分,我接班后,首对学生进行谈心,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巧门„„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学生,用严父的心态去激发学生,用慈母般的心去捕捉差生的闪光点,之后大加赞扬,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期末考试七年级(7班)数学获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七年级(8)班获得全年级第二名,由此看来,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成功的喜悦才会永远和你相伴。

2、用真情呵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要让你的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因此,在数学课上,我首先从内心深处把从事的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第一需要,有高度的史命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真挚的爱,把育人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每个学生都给予期待,给予信任,给予厚望。其次,教师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特别是对在学习上较困难的学生,当你提问学生时,你就要想办法如何使学生很体面的坐下,更不要随意批评和指责,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产。

3、做学生的大姐姐,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

课外是情感交流的第二渠道。课外,我会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谈心、谈生活、谈学习等。使学生深深感到我对他们的关爱,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民主平等气氛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使他们眼中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长者,而是他们的大姐姐,这样,学生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表现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以趣生情,在情中获取知识。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报以满腔的热心和信心,在数学王国中探求真知,从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有如下途径。

1、故事引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结合数学内容,用讲故事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生活,获得美和娱乐的享受。

2、动中求趣。常言道:“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双手的操作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十分必要。因此,在我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和思考。

3、以言导趣。数学老师的语言应当严谨,具有逻辑性,但另一方面,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活动,一个恰当的比喻,一则富有哲理的笑话,一个精巧的提问,一次故意的失言,都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不断的变换教学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以竞激趣。中学生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我,利用这种天性,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制几个竞争小高潮,以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疲劳感,使他们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快快乐乐求新知,高高兴兴长才干。

5、异中悟趣。不管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几何题教学,都应诱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住学习内容,领略到数学的魅力,产生强烈的自学动力。

三、以德生情,在情中学会做人

常言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师的学术高低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师的师德在某种程度上却更为重要,因为现代型人才标准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学术很高,而没有德,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危险品,很可能将成为人民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倡导教师以德生情,在情中使学生学会做人。

1、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

对于中学生来说,辨别对错能力不强,往往在不经意中犯了错误。做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如: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男孩,他学习一般,不爱说话,但有小偷小摸现象。一次他拿了同寝室10元钱,我证实这件事后,没有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操场和他谈心、谈理想、谈道德、谈做人、等等,直止他流下悔改的泪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为止。后来,这个学生不但改掉了坏习惯,学习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我当时头脑一热,当同学面批评他,那结果就会是别一种情绪。再如,我班的杨杨同学,由于父母离异,给她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她就产生了一种对抗心理,在家和后妈对着干,自从我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后我就经常找她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有意照顾她,并寻找他的闪光点,对她大加赞扬。结果她开始对我亲近起来,开始主动接触我,经常问我一些问题,还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为了激发她的学习,我开始给她封了个小组长,然后是纪律委员,现在是我们班的一班之长了,为了使他坚持下去,我经常鼓励她,只要坚持下去,胜利一定属于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我对杨杨情感投入,显然已受到了良好的效能。我想做为一名老师,一定不能忽略那些双差生。要想方设法用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用教师的情感去调动他的上进心及荣誉感。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2、用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

要想教育学生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用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记得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我许诺学生,如果这次咱班数学成绩在全年级第一名,假期作业减半,结果我们班果然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到期末我不值作业的时间,看到学生一个个充满信任的目光,我顿时想起我对他们的承诺,我想不能在学生面前失信!最终我履行了我的承诺。事则我将失信于学生,学生也将会失信于老师、父母、社会„„因此,做为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自己也不能做。处处做学生的楷模、表率,这样你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带动学生,达到育人之目的。

有人说:“天底下再也没有比教育事业更需要爱心的了。”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对于好的、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关心、爱护;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放之任之,相反,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老师对他的希望。我们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好益友,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间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块游戏、谈心,与学生成为朋友,使他们喜欢你,爱上你的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要我们把握好情感这一催化剂,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么学困生的转化这一难题也就化难为易、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5

高职体育教学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维度互动过程,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体育与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实现与学生之间深层次、多维度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整合,添加诸多情感因素,呈现出更多的“正能量”,就会获得学生的认可,使学生能够在积极投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同时,认可高职体育教师,热爱高职体育课堂,尊重高职体育课程。有了这些基础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可以更加系统、更为顺利地开展,有利于积极、互动、友好的高职体育教学氛围的构建,不但有利于促进高职体育教学,也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运动训练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与细节更加顺畅而高效。

1.2情感因素对高职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功能

高职体育教学中很多长距离、枯燥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例如:高职体育的田径1000m和800m是高职学生最为“头疼”的项目,同时这些项目也是高职体育教学体系中最有教育价值和锻炼意义的核心内容。通过调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各类因素,特别是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集体的关心、激励和认可,努力避免中途放弃,积极应对“极点”的出现,以情绪、情感和环境的综合作用,建立起学生“战胜”长距离、枯燥项目的信心,在完成高职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效果,提升高职学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1.3情感因素对高职体育教学主体的激发作用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的目标,通过情感的砥砺和刺激,可以建立起学生对高职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项目的正确情绪和科学认26知,使学生的灵感与热情被彻底地激发出来,将积极情绪、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力融合在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水平,打破高职体育教学中固有的界限,跨越教学体系的藩篱,收获来自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运动带来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具备驾驭高职体育教学内容,适应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激发学生驾驭自我、驾驭情感、驾驭未来的能力。

2实施和应用情感因素的建议与策略

2.1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必须珍惜关爱学生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时刻在学生的注意和观察的范围之内,现在的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非常明显,只有做到对学生的真心关爱和珍惜,才能获得学生在意识、行为上的认可,学生也才能更好地接受高职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在实际高职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结合体育课程的体系,立足于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同时将情感因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技巧与方法中,在普选阶段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在选修阶段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将学生看成可以主动发展和能够自我建设的主体,给予学生高职体育教学中足够的理解和信任,使高职体育教学氛围和情感进一步优化,不但有利于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要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情绪上的引领,特别对于中长竞赛项目和枯燥的田赛内容,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保护与激励,要引导学生建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念,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集体情绪和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形成集体认知,进一步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对特殊的学生和特殊条件要有差异性的对待措施和态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集体的关爱,进一步形成战胜困难的心理基础,在顺利完成高职体育教学的同时,将枯燥的项目和运动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进而建立起高职体育教学的新情感环境与氛围。

2.2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必须做到爱、严结合

客观地看,没有艰苦的.付出就没有丰硕的果实,高职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若只是单纯的“爱”,对学生采用放任的做法,这不是建立高职体育良性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前提,反而是忽略学生发展、漠视高职体育教学规律的大忌。相反,教师若只是单纯地对学生采用“严”的做法,这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影响到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主导者,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生情感需求,以学生身心两方面发展的规律作为切入点,以刚柔并济、爱严结合的策略重构高职体育课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高职体育教学秩序,避免学生在疲劳、单调、枯燥的情况下出现精力不集中、学习与练习效果不佳、运动伤害产生等问题。二是,要关心学生的需要,有效地变通和重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和环节,更多地采用学生心理接受、习惯认可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师的管理和要求。三是,针对身体协调性、运动能力、运动经验不足或较差的学生,教师除了要严格要求他们进行运动和训练的同时,要给予学生教师的特殊关爱,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取得突破和成绩的时候及时加以表扬和认可,提升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耐心和信心,做到对自我的有效突破。

2.3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主动交流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具有丰富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坦然和亲切。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幽默的语言和主动的焦虑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情感碰撞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3结语

作为讲求高效率、高质量的高职体育课堂的建设路径来讲,将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融合在高职体育课堂,形成具有特殊特征的高职体育课堂是高职体育教师的核心发展方向。高职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情感需要、情感建设、情感发展的特点,将高职体育课堂进行重整、分解与创新,科学利用环境、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和非体能要素,构建高职体育课堂的新模式、状态与体系,培养、训练、建设高职学生体育教学的积极情绪与参与热情,建立起具有可扩展、可组合、可优化的新型高职体育课堂。

作者:冯建立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闫田,陈黎明.浅谈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11):270.

[2]陈霞.对高职“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02):49-5l.

[3]汪艳,崔传宇,赵冠豪,等.促进高校体育人才就业新机制探究―――以高校体育人才社区体育创新实践活动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217-220.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6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进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情感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下面就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学习的人只有触及到情感的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谈得上理解作品创作意图,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是作者写作的本源,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所必须进入的境界,只有进入了情感的境界,才能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再次,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

孔子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兴、观、群、怨中,读者既增强了世界、生活、人生,自我的认识,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全新的情感,这样就在学习的过程中,收到了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功效。

在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教材中的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在课堂上运用好自己的情感,首先要在教学每个部分的内容时,努力去开掘,去发现,去撷取和积累情感,并用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把它传达给学生。

有声语言的基础是标准流利和富于情感变化的普通话,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这样的语言才能很好地传情:有些情,需要激昂慷慨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深沉舒缓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懊恼愤怒的语言;有些情,需要轻松流畅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描述性的语言。出色的朗读能读出字句的音乐节奏,读出文段的情感色彩,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语文中的朗读教学,并把它称为“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还有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主要用表情动作等来表达情感,它对有声语言起辅助作用。教师在使用有声语言时,适当地加上一些无声语言,如面带微笑、板起面孔、怒目相视、点头示意、摇头晃脑、举手挥臂……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老师就要恰如其分地加以诱导,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引发出来,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些文章,学生在反复玩味后很快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一些较深奥的文章,如古代诗歌、外国文学和“五四”时期的作品等,就要求老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对学生加以适当的情感引导,可以使学生对有关事物和事理有更深的理解。

但教师毕竟不是演员,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要恰如其分,不能太忘乎所以,失去理智,弄巧成拙。对那些落后腐朽的情感,绝不能大肆渲染,并作形象的抒情。另外,教师也不应把私人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影响正常的课堂情感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还有,在学生不守纪律时,也应克制自己的不快情感,不轻易发火,以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要争取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

情感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情感教学与声乐教学的内在联系

“情感”本身就是心理主要品质。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应。大家知道,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是情感的艺术。我国古代《乐记》中记载“凡音者也, 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而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 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 扣动听众的心弦, 引起其感情的共鸣。声乐教学中, 除了声乐技巧外, 最重要的是用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 引起教者与学者内心的共鸣, 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声乐教学成功者往往是教师善于教与学生善于学的积极互动, 学生课堂的感知状态、情感状态以及个性特征等都能动地支配着他的生理感觉, 也控制着他的歌唱行为和技术的发挥。比如歌唱最重要而又最常见的呼吸问题, 若教师只强调怎么吸, 吸多少, 吸到什么部位等等, 学生往往不易做到。若能给学生讲明歌唱呼吸与生活呼吸的异同和特殊性, 呼吸是歌唱的生命, 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识地控制呼气, 运用和练习中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匀, 随时要保持松而畅的呼吸状态。具体练习中可启发学生用吸气如“闻香花”“打呵欠”, 呼气如“抽丝”“吹蜡”等生活体验来找感觉, 可能会获得好效果。教师形象、生动的启发比单纯生理性或技术性阐述, 更易让学生理解、接受, 也会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和思维想象, 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各种发声感觉。从价值意义上来说, 情感覆盖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 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催化剂, 犹如声乐教学的灵魂。因此, 它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情感教学因素是解决声乐技巧的动力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存在于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同时这三个要素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 也构成教学过程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 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和最终的目的的必要性。在声乐教学中, 实施好这三个基本要素所具有的情感因素的调控是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声乐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 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 从基础的练声曲选择到声乐作品的表现都应具体落实在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中。比如声乐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练声曲, 它是教师训练声音的手段, 也是声乐表演的准备和发声的基础。声乐作品是音乐和文学的综合艺术, 它通过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 生动而形象地抒发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来自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所以, 声乐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感情因素, 使人能直接感受到是一种显性情感因素。比如教师在选择练声曲之前要根据学生学习不同状况选择各种练声曲, 巧妙的组合和设计, 既要做到循序渐进, 也应考虑到该练习能否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 从而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课堂中还要能使学生认识到歌唱是通过优美的乐音来表达情感和心灵状态的艺术, 作为艺术二度创造的歌唱者若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入创作状态。没有真实的情感渗透与作品心灵相通的情感感应, 就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例如:歌曲《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词、贺绿汀曲) 中, 通过悲壮激情朗诵式的宣叙调形式,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恶事实;描绘了中华民族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敌寇的无比痛恨, 他们要报仇雪恨的迫切心情和收复家园的必胜信心。整首歌曲形象鲜明, 扣人心弦。

2. 声乐教师的情感因素:

这里是指教师的主导情绪状态。教师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一个源点。在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 始终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教师自己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情, 而且也要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 并对周围学生施予情感上的影响。教师教学中应注重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不但能鼓舞学生的积极性, 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还应加强自我修养, 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例如, 通过对声乐作品声情并茂范唱, 或是有感情的弹奏, 或有艺术性的语言启发等, 均能打开学生情感之门;如果声乐教师的主导情绪状态呆板, 平静, 没有激情, 就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足够强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心灵的闪光点, 作为推动其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起点, 使教与学双方获得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良好的情感素质会对学生产生较好的心理效应, 真正像磁石般吸引着学生。在这种积极而和谐的状态下进行技能训练, 十分有益于调动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情感表现欲望, 学生会将这积极的内在动机转换成自觉而刻苦学习的动力, 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技巧的目的。

3. 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

这里是指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学生,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构成教学活动中反复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又一个源点。与教师一样, 学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他 (她) 们也具有一定的情感, 也能接受外界的感情刺激, 并会对周围同学乃至教师施予感情的影响。但学生与教师又不一样, 他 (她) 们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处于在身心发展过程活动尝未成熟的个体, 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更多是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 并进而促使其内部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基调。这种情绪基调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过程有着直接作用, 可以说, 情感教学最核心的关键, 便是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情绪状态,

4. 声乐教学互动的情感因素:

以上谈到的声音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材、教师、学生, 是声乐教学中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 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透视。当教师和学生围绕着声乐作品开始教学活动的时候, 这些情感因素就会在教学情境中被激活了, 并以情感的形式, 在师生之间发生流动, 从而形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动态形式。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 将蕴涵在教材 (作品) 中的感情因素表现出来, 同时融入自己对作品某些情感, 由此感染学生, 使学生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刺激, 进入良好的歌唱状态。这样便自然形成师生情感交流, 使声乐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反映在相应的教学情绪气氛之中。

三、情感教学是声乐教学艺术美的核心

以情主导、以情施教, 富有激情, 主要是指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绪。在整个声乐教学中, 显得格外重要。教师的主导情绪不仅仅是快乐的, 而是还有是饱满和振奋的, 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 带有某种程度的激情和高涨的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的情绪。教师若善于把握和激起学生内心的各种情感因素, 将它转换成精神动力, 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心境中真正领会、掌握歌唱技能, 定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唱《幸福在哪里》时, 教师的表情是幸福快乐的, 伴奏与旋律是活跃的, 学生的表情与演唱同样是欢快的;在教唱《摇篮曲》中教师的表情和声音是柔和、平静、深情的, 是平稳、揺曵的, 学生的演唱同样是轻柔、平静而祥和的。总之,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自身情绪是起着主导作用的。以情入手、以情感人, 富有表情, 主要是指对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挖掘和理解。声乐作品中蕴藏着大量的、丰富的情感性因素, 教师即要成为声乐作品的欣赏者, 又要做声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情感脉络, 并首先唤起自己曾经体验的情感共鸣, 然后再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 同时注意学生在演唱中情感的各种细微变化, 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歌唱欲望和对声乐作品情感投入。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声乐教学水平, 要深入声乐作品和声乐教材的钻研。在深入钻研作品和教材的过程中, 也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手法、思想感情、乐曲高潮, 进行理智地分析, 恰到好处的声音来塑造形象和表现情感。例如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这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式歌曲 (ABA1结构) , 第一乐段具有明显的抒情性, 主题建立在色调明朗的A宫调式上, 以明亮、圆润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 表达了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而第二段, 由A宫调式转为升F羽调式, 以暗淡的音色, 如泣如诉、悲痛凄苦的压抑情绪, 表现出对旧社会的仇恨, 体现了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的主题, 这时, 演唱音色就要比第一乐段更为明朗、舒展, 才能表现出更加高昂激动的情绪将音乐推向高潮。全曲通过歌唱音色的变化对比, 完美地表达出歌曲的主题思想与情感。

以情带声、以情传情, 富有感情, 在歌曲教学中的结构分析、歌词、衬词、记号以及咬字吐字、行腔归韵都是带声乐技术的教学, 是为了学习与演唱更好地、全面地把握与表现情感。当我们听一些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 受到公众内心的热烈欢迎和喜爱, 除了他 (她) 们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以外, 最重要的是她们的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力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 引起公众内心的共鸣, 给予人们美的享受。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声乐训练比较多, 但对学生的把握歌曲的情感不够。歌唱应是声乐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应是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用整个身心投入的歌唱, 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情在歌唱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 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人的声音是内在感情激发的结果, 内在感情是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反映。人心感于物而动, 声音动于心而发。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在动声之前先动情, 才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也只有当感情表达和声音同样完美之时, 才能被称之为艺术。

歌唱, 是用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手段, 情感, 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明确情感教学在声乐中的内在联系, 情感因素, 以其具体应用, 是为更好完善声乐教学目标的增强声乐教学的效果, 使声乐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和深化。

四、不断的艺术实践是完善情感表现能力的基础

声乐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歌唱技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无数实践锻炼得以巩固。声乐表演实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歌唱表演形式, 来达到学习、体验、锻炼组织创编排练声乐节目的综合能力。具体地实践是按照学生的基本条件合理搭配, 组合成各种歌唱表演形式, 针对学生的舞台风度、气质、眼神、手势、形体动作进行训练, 对有声部的作品教师还要在声音的谐和、音量的平衡、配合的默契等方面给予进一步的辅导。要大胆鼓励学生选择作品、自愿组合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动脑, 创编一些各种体裁、题材的声乐表演作品及观摩课、音乐会、演出等艺术活动, 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的组织编排节目能力,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创办的内容应丰富多彩、如重唱、小组唱、表演唱、小合唱、歌伴舞、音乐剧片段、选场等, 形式不限。这样学生就会把平时课堂接受的感性认识通过舞台实践加以检验, 并得以积累和巩固, 逐渐上升为自身切实感受的理性认识。

总之, 歌唱, 是用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手段, 情感, 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明确情感教学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是为了更好完善声乐教学目标, 增强声乐教学的效果, 使声乐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和深化。■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许讲真.歌唱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情感;积极情绪;导语;形象;自信

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它包括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强烈动机、愉快、惊喜等;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到情绪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善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一、导语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设置能否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课堂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置导语,来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需求是学习的最大动机。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在设置导语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置。在学习“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我设置导语:假如你开了个服装店,进了一批服装,你知道怎么根据市场价调节价格以获得最大利润吗?我们要学习的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就能帮助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想经商的学生一定要学好,帮助自己获得最大利润。不想经商的同学也要学好,用来和经商的同学砍价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节课也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结合学生的好奇心设置导语。在学习“排列、组合”相关的知识时,一位老师这样设置导语:同学们经常听到某人买彩票中奖的消息吧。我邻居中有两位彩民产生了争执,其中一人认为买排列式奖票中奖的收益大,另一位则认为买组合式彩票中奖几率更高,收益更大。今天让我邻居每人各拿出1000元,我们同学通过“排列、组合”知识,来为他们测算,买哪种彩票中奖的几率更大,收益更高呢。这个导语立刻激起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气氛异常热烈,呈现出高中生少有的兴奋状态,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教师应以阳光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以自己的积极情绪影响学生的情绪

教师的情绪、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老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课堂活动的指向标。老师的愉悦情绪可以直接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呈现出创新性学习。反之,老师的不悦、生气、甚至大发雷霆,会让学生敛声屏气,如履薄冰,只是被动接受,不敢提出疑问,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树立教师的阳光形象呢?

1.教师语言要生动幽默,正确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幽默是人和人之间的润滑剂,可以避免冲突,让人在会心一笑中接受你的委婉的批评和建议。比如,有学生上课还存在着一些高中生不该有的小动作。如果老师严厉批评也能使学生改正,但一定会影响课堂的气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孩子,你老玩手指头,我就要没收你的玩具了,你下课就得跟我走了啊”,“是谁在给用笔敲桌子為我我伴奏呢?不收费吧?谢谢”,“我课讲得真是太好了,把某某同学都给讲睡了”……既解决了组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影响课堂氛围,更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2.善于启发诱导,用自己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智慧。数学是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抽象能力。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人早期智力开发的角度以及思维的类型的不同,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出现障碍。此时,老师不能为学生的接受新知识能力差而着急,应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教学生情并茂,来唤醒学生某部分沉睡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积极情绪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曾经有个学校做了这一一个实验:在学生入学伊始,随便抽出四十个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从学校教师中随便抽出各科任课教师来任教。但是对学生和学生家长宣布:这是我们抽出的最好的学生和最好的老师组成的实验班。三年后,奇迹出现了,这个班级果真成为了最优秀的班级。这个实验说明了自信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上一篇:购买申请报告下一篇:如何为员工心理健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