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共12篇)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 小学生的心理处在极不成熟阶段, 往往会有胆小、羞怯、焦虑的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保护孩子们的情感,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英语课堂的始终。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青岛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我被选中去平度送一节英语课。我非常珍惜这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认真地进行了前期准备, 也满怀信心地登上讲台。始料未及的是农村孩子的语言基础低于我的想象, 整堂课的效果对我来说不尽人意。现在回味起来, 说始料未及是给自己找借口, 说语言基础低于想象, 也有推脱责任之嫌。我应该对农村孩子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 应该意识到孩子们面对陌生的老师时所有的羞怯、焦虑的心理, 应该更尊重、保护孩子们的情感,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语言学家克拉申说过:“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 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可以说, 情感因素是决定外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处在极不成熟阶段, 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和关注。在不断的反思中, 我领悟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 运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 大胆发言
这一点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致命根源, 因为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 信息流通不方便, 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 胆量不大, 所以必须先鼓舞勇气, 克服害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气氛, 让孩子学得轻松自然, 教师一定得做好榜样, 尽可能用些委婉语气。必要时课堂教学可加些汉语, 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克服他们因不懂而出现的焦虑情绪。让学生觉得愉悦, 同时还应更多地创造运用英语的环境, 如课堂上值日报告的情景教学, 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方法之一, 可因材施教, 见机行事, 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这次送课的主题是谈论最喜欢的食物的阅读教学, 上课伊始, 我自编了一首歌“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I have….” (通过两个手偶演示) 我观察到孩子们饶有兴趣, 如果接下来能让孩子们作一个跟主题有关的值日报告, 互相用英语交换信息, 我多从积极方面给与肯定, 树立其信心, 逐渐形成积极参与、争相自由讨论问题的学习气氛, 从而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 提高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我会逐渐摸清他们的前置英语基础, 及时灵活地调整教案和教学策略, 学生们会慢慢卸下难开口的害羞心理负担, 这时再树立典型带动其他学生说英语, 起到传、帮、代的作用, 形成一种好风气, 浓厚的学习气氛会制止哑巴英语的蔓延, 从而人人爱讲英语。
二、激发学习动机, 产生积极的情绪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思维也会活跃开阔, 所学知识就容易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英语课是实践课, 工具课, 上课应“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即使是阅读教学, 也应在充满情趣的练习中, 完成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2. 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 备课内容要有所选择, 灵活地设计教案,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意思, 好学、乐学。
3. 教学方法要生动。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 可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 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激情、喜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同时有着改进英语教学的愿望, 善于运用各种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兴趣感, 并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 信念上的自觉, 行动上的顺应, 目标上的认同, 达到教学活动的共振。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过程,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 心灵碰撞的过程, 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情入手, 以情唤情, 以情激情, 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 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 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而只有用真实的, 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教师改变角色。
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 关爱他, 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 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穿着打扮简洁明快, 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 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每一个教师都要有爱,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爱护、宽容学生,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 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 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微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面带微笑, 从容而自信地步上讲台, 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 价值百万美元。”的确, 人与人相逢时, 各种表情中, 只有微笑才能最动人, 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 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3. 多赞美, 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了解学生的优点, 并加以真诚的赞美、接受、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你说他行, 他就行;你说他不行, 他就不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多一份宽容、体贴和关怀, 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深切的爱心和多用“我相信你”、“你能行”、“你真行”等激励的语言去启迪他们的潜能, 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 就会使他们在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 在爱的沐浴中克服困难, 战胜逆境, 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 获得的赞美越多, 就越希望做得更好, 慢慢地,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总之, 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四、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1世纪的人才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素质和能力, 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学会与人同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是情商教育的重要内容。浓烈的英语交流氛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 同时还需要每个学生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小学英语教学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启蒙教学, 成功与否影响着儿童的终生学习。因此, 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充分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 我们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 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使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2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认知快的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还援用列宁的名言,说明了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也不可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修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国外也曾对两组儿童进行实验,一组儿童受益于教师良好情感的调节,其智商为105;而另一组儿童在紧张情绪下,其智商只有91。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则引起“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染作用。情感具有暗示功能。情感的暗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个体对某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则为此说。情感具有组织功能。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培养和陶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一、抓住作品,丰富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正所谓:一部世界名蓍、一幅世界名画,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的美之所在。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少年儿童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厚的理智感,才能使人的智力发挥巨大的力量”。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潮和鼓舞”,才发明了日心说。法国作家大仲马一生写了二百多部小说和戏剧,他写《三剑客》时,狂笑不止,时时和书中角色开玩笑,好像他们就坐在自己面前似的。正是由于深厚的理智感,使大仲马的小说写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凭借作品、抓住作品,丰富学生的理智感。如,在教学《中国写意画》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齐白石的《墨虾图》,创设情境:“你们觉得这画画得好不好,为什么?”生讨论后,又向他们提问:“齐白石爷爷是老年时才开始学画的,可他仍画得这么好,难道他有什么秘决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然后,我给他们讲了齐白石爷爷的故事和他画虾的趣闻,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崇敬之情,从而增添了他们学习中国画的信心和目标。这就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丰富了学生求真的理智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等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羞耻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和把握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周松生老师在《救救大熊猫》的儿童创作教学中,没有直接介绍大熊猫面临的灾难,而是在画好的熊猫眼睛上添上几滴眼泪。“咦!大熊猫怎么哭了?”儿童的情绪被吸引到本课的主题,大家纷纷展开联想,说:“熊猫没有竹子吃,要饿死了......。”老师又问:“小朋友,假若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你怎么办?”儿童的爱怜之心被激发出来,他们把熊猫当作“人”,当作好朋友,各式各样的想象跃然纸上,真诚地表达了一出抢救大熊猫的强烈愿望。当教师巡视时发现,有个儿童却画子一只大肥猪,教师想:唉呀!大家都画救救大熊猫,你怎么画成救救大肥猪呢?教师再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原来她画的是一只大肥猪形的储蓄罐,上面写着“寄给大熊猫”收。这种来自情感促使的奇特构思,当场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这位小朋友把自己也画了进去。画面上,一个不足柜台高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向汇款处递上自己的心意的储蓄罐。整个画面流露出纯真、幼稚的童心,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
美感是根据某种美的需要,对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即审美体验。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生“入其境”、“会其意”,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画花生》的教学中,为也使学生全方位地对表现对象发生兴趣,增强审美情感和表现美的欲望,教师首先让学生品尝自带的花生,体味花生的“甜、香、脆”,进而由味觉引导视觉感受,让其讨论花生“美不美,美在哪里”。当学生满怀兴致说出花生“形态美、花纹美、线条美”时,师再引导生注意对美的表现,直接体现出美术教学的本质特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意,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能激发学生的
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画梅花鹿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梅花鹿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的录相,范画时,又采用“一头多身、一身多头”的教学法,即头和劲不变时,或身子变几个形态。灵活有趣的教法,诱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他们也学着老师,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画出的梅花鹿千姿百态,令人百看不厌。
三、和谐关系,调动感情
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 务的完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动能充分发挥。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控制住不良情绪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以良好的情绪去营造一具融洽和谐的情感环境;教师还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激励的评价,充分运用情感的暗示功能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一次,有个低年级学生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少年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生回答:“少年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少年吗?”“学生看看范画, 再看看教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头并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少年的影子”抹掉了。
这位教师在不自觉中就扼杀了学生创作激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著名作家丁玲一篇文章中回忆说:“自从叶圣陶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便激发了她酷爱文学的热情,从而选定了文学作为她终身的事业。可见,赏识能激发人的心理需要,使人在高亢的情绪中快乐地学习、工作。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赏识,获得教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日本的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生回答:“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虽然把苹果画成方的脱离了实际,但这位日本教师却积极发挥了“皮格马称翁效应”,他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知识与情感密不可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波动。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情感教育,将数学知识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数学知识中的情感教育内容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情感、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
1.审美情感。所谓的审美情感指的是人在对艺术作品、和谐的社会现象和美丽的自然景物进行欣赏时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知识都能够使人产生审美情感。例如,空间四面体、多边形、直线、抛物线等等。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图形进行精准的描述和体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性情。
2.理智情感。当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就会产生理智情感。特别是人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时,会产生良好的理智情感體验。在初中数学中,射线定理、切割线定理、三垂线定理、韦达定理的推导过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中无不蕴含着缜密的推理,能够使学生获得理智情感的满足。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清晰的把握和充分的认识,并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道德情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也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意图、思想、行为和举止进行评判,看其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勾股定理、莱布尼茨、尼曼等重要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人物都能够激发学生的赞扬、羡慕、敬仰的情感。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初中数学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各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出来,打破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随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体系的变化,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例如,根据学生喜欢鲜艳的图案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天平来象征等式,再将不同的物品放在天平的两边。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天平的画面来写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概念。为了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数学历史故事和著名的数学人物,通过或风趣、或励志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还可以采用说课、分组讨论、数学游戏等教学手法来进行数学情感教育。
新课改非常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数学知识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利用,将情感教育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4
一、创设美术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 创设情境是关键步骤之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情境, 带领学生入境, 并在情境中对美术的情感得到激发。一般而言, 学生的情感在某种物品、情境、语言的触动下就会更快的激发, 否则学生的情感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需要唤醒与激发。而通过情境创设, 投入真情描述, 可以波动学生情感之弦。以学习小学美术《恐龙世界》这一课为例, 美术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 我们还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真实的恐龙吗?如果没有, 大家参加过恐龙展览会吗?你知道多少种恐龙的名称呢?为什么以前有恐龙, 而现在没有恐龙呢?大家想探寻答案吗? 通过问题情境, 学生对恐龙的情感被激发出来。紧接着, 教师出示几幅恐龙图片, 加深学生对恐龙的理解。等到学生的情感被彻底激发后, 美术教师切入新课学习, 即今天我们与恐龙一起玩, 并做一做恐龙。在以上案例中, 教师利用问题情境, 逐步吸引学生, 逐层渗透情感, 促进学生情感的激发。丰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情感
二、赏析作品, 丰富情感
一幅优秀的作品, 必定饱含情感。只有情感丰富的作品, 才能焕发无限生命力。叶圣陶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溢, 而后有所撰作。只有深刻了解创作作品者的情感, 才能充分读懂作品。因此, 在美术课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饱含感情的优秀作品, 进行赏析, 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并教会学生在作品创作时需要不断渗透情感, 让作品充满生命力。以学习小学美术《彩墨游戏》这一课为例, 教师利用张桂铭的《觅》这幅作品进行赏析。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 寻找亮点。同时, 教师利用音乐, 让学生融入感情欣赏作品, 并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作品传达的内容。最后, 教师点评作品, 即画家结合运用了墨块和色块, 点和线, 让学生透过作品, 看出欢快的情感。
三、巧用资源, 体验情感
教材是教师上课素材的主要来源, 因此,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上渗透情感, 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 进行加工。同时, 美术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 从其他地方补充资源, 结合运用, 使美术跟上时代发展。在课堂上, 教师再依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巧用资源,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领悟:自身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可以带动学生情感, 引起共鸣。以学习小学美术《有趣的造型》这一课为例。美术教师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索各种有趣的造型图片, 并制作成PPT形式。在美术课上, 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播放, 再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烘托出造型图片,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认真观赏和借助教师语言解析, 了解人类智慧的伟大, 从而激发学生利用头脑, 创作工艺品的激情。
四、用心创作, 表达情感
学生能独立创作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终结。美术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心创作, 在作品中渗透情感, 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让作品因情感而灵动。在美术领域, 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创作活动, 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进行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创作过程中, 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注入情感, 提升自身审美情趣。
五、利用教学评价, 升华学生情感
评价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如激励功能, 情感教育功能。因此, 美术教师应注重利用教学评价, 升华学生情感。于小学生而言, 在完成一个作品后,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 或者是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展览, 满足内心赞许需求。以《一张奇特的脸》的教学评价为例, 虽然学生的作品可以称得上奇特, 但是对于一些技法的掌握基本不到位。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首先可以表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 赞美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了情感, 还可以请班上同学带上作品进行展示, 并简单说说作品中的情感 (使学生受到鼓舞, 更深入地思考自己作品中的情感) 。最后, 委婉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即捏、压等技法上。如此一来, 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客观性的评价, 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 学生的情感也通过评价得到升华。
总之, 情感是美术课堂的核心所在。作为一线美术教师, 必须注重美术课堂上情感的有效渗透, 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生成。实践也充分证明, 应把情感教育融入教学, 多听不如多感, 在玩乐中学习, 在享受中成长。除了通过创设情境、丰富教学方式、利用教学评价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还可以从加强师生关系的构建、增强课堂交流做起, 从多方面进行情感渗透。最后, 作为美术教师, 亦要在教育中有所感悟, 保有一颗独特的“匠心”。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由此可见, 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利用画笔, 创作作品, 而且是通过美术课程, 学生情感得到熏陶与感染。美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 在课堂上渗透情感, 促进教育的生成。同时,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 还应深思如何渗透情感, 提升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季燕飞.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9年14期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5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人文文本为基本媒介
人文文本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中介,没有人文文本这一载体,情感教育就失去依附,流于空洞的直白式说教,倾向于政治思想说服教育。语文情感教育,情与理总是和具体的形象结合在一起的,寓含在语文的语言形式之中,寄寓于语文具体特征之中。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利用语文文本中的情感载体,通过形象的分析与理解,感知其中的情理,从而得到感化和教育。
二、创设和谐的情境与氛围,再现文本“真实”场景
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和感染学生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本主题,创设和谐的情境,做到“以境育情”。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该怎样创设情境氛围呢?(1)精心设置导语,营造情境;(2)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阅读文本情境;(3)通过朗读等方式,再造文本情感氛围。
例如,学习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教师引入课文前,可以简介总理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人格,简述他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鞠躬尽瘁奋斗的一生。深入分析文本主题时,利用课件,再现当时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再造缅怀周总理的环境氛围:悬挂总理遗像;讲台摆放白色台布;学生佩戴白色小花……让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感受周总理伟大形象的同时,也受到了总理人格的教育和影响。
三、深入分析文本情感因素,理解文本思想内涵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语文情感世界,把握文本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发掘文本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感化和教育。
四、激发学生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强化情感教育
由于时空的限制,语文文本的情感元素,往往需要师生共同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拓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是弥补情感和强化情感的有效途径。阅读文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联系文本的写作历史背景、文本内容反映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理解作品的主题,深刻体验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寄寓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对作者(安徒生老爷爷)和主人公(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课文的认识,从而受到经典文化的情感熏陶和感化。
五、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情感培养和表达情感能力的训练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说道:“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入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言传身教,要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口头传达的语言)和无声语言(眼神、表情和动作等)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成为心灵间的信使,打动听者(学生)。
语文教师在阅读中表达情感的能力,主要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阅读教学语言的内容必须丰富、健康,符合时代风尚和生活气息。只有这样,才能适度地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其产生心理情感上的“共鸣”。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充满感情投入的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教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是与非、善与恶的认识,使原有的情感得到纯化、深化和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应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应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的同时,也领悟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情与理,产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篇6
一、让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表现“个性”的天地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提升自身修养,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使他们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恰当运用故事、图片、动画和实际生活事例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从而让学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习始终处于自觉的激发状态,使教学系统优化发展。从学生身边有趣的具体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接受,并从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情感关系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鼓励性语言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大胆质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表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时,教师用通融的心、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这时学生的自信心油然而生,思维是无拘束的,产生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让学生欣赏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既具有科学真理性,又具有美,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美的因素。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运算,不是无休止的问题、问题、再问题,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执著的追求。数学中的美还有许多,比如思维有序的秩序美,排列有法的规律美,数量关系中的统一美等,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就看教师怎样挖掘?怎样使用?使其发挥作用,触动学生。
案例一: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时,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剪切、平移等策略求出面积。通过探讨,学生自己获得算法,是自己通过动手、思考、交流得到的,用起来就适合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案例二:结合“轴对称”图形,可以介绍中国的古代建筑很多都是对称的,如天安门、故宫,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可以鼓励学生浏览这方面的史料,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现代建筑中的“对称”比比皆是。
教育是什么?就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合理、有效地进行利用。数学教育呢?就是学生真切的生活、师生的情感交流、现实世界的反映、人类历史的传承、中外文化的交融、最后才是演算、符号。
三、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到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着力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学生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等机会,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练的被动局面。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以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7
一、知情结合, 确定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方面的传授, 还要重视学习方法、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等情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 重视情感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一切能使学生得到美感和快乐的东西, 都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高中数学知识所特有的结构、层次、形式、方法、过程所蕴含的丰富的逻辑美、科学美, 数学知识高度的系统性及其之间内在联系的巧妙性, 解决问题时推理的严密性, 解题思路的丰富性和简洁性, 都是其他学科所望尘莫及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充分地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包含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感教育因素, 把认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并重,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情感教育既作为教育手段, 又作为教育目的.
重视情感信息在教学中的双向交流.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不仅有语言交流和行为交流, 还有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用良好的情绪与积极的情感表现如语言、动作、神态等去感染学生, 把信任和关心、鼓励等情感因素融合在教学中, 以此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使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也兴奋和调动起来, 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状态中主动地探究新知、学习数学知识.同时, 这种积极的渴求知识的心态, 也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希望和愉快.这样一来, 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培养兴趣, 激发情感
高中学生的情感是很容易激发的, 学生积极的情感成为认知的内驱力.首先, 教师要注意每节课的导入, 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迈进知识的殿堂.其次, 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中的一切机会, 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兴趣, 以趣促学, 并使学生由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产生一种求知的内在需要,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情感.
三、改革教法, 调动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为课堂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情境, 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获得情感上的自我教育.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
加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由于同时使学生有视、听等多种感觉, 往往记忆深刻.因而, 对抽象的知识, 如概念、定理、性质等要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学具的演示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特别是高中立体几何中应充分注意这一点.同时, 教师以亲切幽默、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使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掀起教学高潮.平铺直叙的教学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产生厌倦的情绪, 因此, 每节课教师要设计2~3个高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高潮的引发点, 并巧妙地推波助澜, 不失时机地掀起情感与认识的高潮, 不断地将积极的情感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持久不衰.
强化成功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让学生快乐地获取成功的机会, 并使学生尽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学生的学习进入“快乐——成功——再快乐——再成功”的良性循环, 让他们生情、动情, 并利用情感动力主动完成学习目标.
采用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使无声变有声, 使无形变有形, 能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还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充满着探究的情趣, 最终达到知与情并举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反馈, 沟通情感
反馈的情感效能与认识的情感效能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种种情绪反应, 迅速地运用手势、语言、眼神、提问等手段及时调控, 使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同时, 还要注意使学生情感的发展随着认知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通过认知的矛盾冲突以及获得成功的欣喜调动和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中、差学生因诸多原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要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在于要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快的学习体验, 从而树立自信心.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选择一些易于理解、易于回答的问题, 提高他们解答问题的正确率, 当他们答对时, 要及时表扬, 抓住时机让他们获得学习上成功的情感体验, 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给予积极的情感评价.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非常重视自己的参与和劳动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因此, 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 充分地利用评价手段及时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方面要及时表扬, 正面激励;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台阶下, 给他们热情的期待, 让他们信心百倍地获得成功.
五、开展活动, 深化情感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关键, 课后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有计划地展开数学的提优补差、社会调查、室外实践操作, 通过故事会、数学竞赛、能力抽测、趣味数学和学习评比等有益的活动拓宽思路, 启发思维, 陶冶情操, 发展特长, 提高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将情感体验逐步内化为高层次的情感品质.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8
一、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功能
情感教育是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感觉和情绪的教育和训练, 它包括学生的情绪反应和爱好、习惯等;情感教育不仅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了什么, 还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感觉怎样。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提高, 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所以, 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艺术, 它能激发学生潜能, 诱导学生心智,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效率, 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增加教师情感投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 教师不要老板着面孔, 以显师道之尊严, 而应有文明的举止、期待鼓励的目光、亲切和蔼的面容, 这种形象教育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通常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 要记住学生姓名, 这一点既简单又重要。有的教师图省事, 提问学生喜欢用手指, 实际上这是不关心学生的表现。教了很长时间, 连学生姓名都不知道, 这能算关心学生吗?最后, 要用真情关心、爱护学生, 经常找学生谈心, 询问学生学习数学有何困难, 对数学教学有什么建议。用这种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想学数学。情感是联结人心灵的纽带,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无私地爱生, 才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老师给学生一个“可敬、可亲、可信”的形象, 这位教师的话学生一定肯听、想听, 而且乐意听。有了这样的良好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气氛一定轻松、和谐、民主, 学生会无拘无束地、真正自由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游戏。
三、利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力, 树立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教师的感染力是指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感力量, 善于利用自己的感染力的教师, 能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乐意接受他所教的知识, 使自己的要求迅速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有感染力的教师能妥善处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挫折。学生在学习数学中, 遇到认知障碍、挫折是难免的, 但对挫折的认识、障碍的处理, 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处理妥善, 可成为好事,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相反, 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 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认知障碍、面临的困难和遇到的挫折, 而且要利用自己的感染力, 使学生有信心学习数学, 并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四、利用好评价手段, 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由于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 引人注意的愿望强, 在课堂教学中, 合情合理地评价学生, 学生心中会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当然要多表扬、多鼓励, 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生的自我肯定感, 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合情合理地评价学生, 或者以褒代贬地指出学生错误, 使学生有了对问题的深刻印象和愉快的情感, 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利用教师的教学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不爱数学的教师, 是很难教出爱数学的学生的。一
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数学的教师, 总能把握好自己的教学热情, 把握好学生的情感, 在课上用自己饱满的教学热情、诲人不倦的精神, 带领学生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风光。促使学生“愤”、“悱”,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想、去研究, 直到实现教学目标。此时教师生和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喜悦, 带头自豪的笑脸而绝无造作之态。教师的这种情感很容易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六、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是培育我们的土地培养起来的, 是养育我们的人民培养起来的, 是熏陶我们的灿烂的传统文化培养起来的。运用爱国情感, 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立志好好学习, 学好本领, 实践报效祖国之行。数学教育也要以爱国教育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集合时, 用列举法表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顺便介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灿烂的文化和辉煌成就, 以此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信心;在讲授定理时, 介绍专心学习, 风雨雷电不能打扰他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顽强意志, 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 为国争光;在引入对数时, 叫学生思考把一张纸对折32次, 猜想能有多高?最后告诉同学们 (怎么也想不到) 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结果, 这样既增强同学们为祖国拥有世界最高山峰的自豪感,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对数的积极性, 使同学们迅速进入求知状态。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9
一、要建立现代化的情知结合的教育观念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使人的发展, 使学生获得思想、文化、心理、身体诸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还要注意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因此, 在数学教育中建立情知结合的教育观念是完全必要的。
数学教师的数学情感, 是一种师德、人格品质。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学生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数学教师肩负的使命是:传授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会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塑造学生的个性情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对数学教学的执著追求, 敬业爱岗, 为人师表, 治学严谨, 具有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数学教师的数学情感, 是一种师魂, 人格魅力;是一种师能、人格特长。数学教师的专业学问要深, 应有丰厚的数学底蕴。
数学教师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 精湛的教学技能,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取方法的同时, 获得了美的享受, 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 情感使个体决定怎样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作出反应, 比如趋近或远离, 消极或积极反映。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学生不是收录和播放声音的机器, 学生是具有复杂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的并不是汇集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 而是有影响的射线, 它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情感, 引起愉快、愤懑、痛苦、惊奇、同情等体验。”教学过程不但具有知识传授这一特定的活动形式, 而且要注重情感教育。因此, 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关注个体内隐的情感需求, 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 信其道”这句名言, 明确告诉我们:学生喜欢的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关。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抗情绪, 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 学生也很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能培养学生热爱教学的情感。
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感染性, 即在一定条件下, 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他人, 使之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饱满的情怀、真挚的爱抚去对待学生, 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产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效应。孔子说:有德必有贤, 有贤者未必有德。教师应关爱自己, 自重自尊, 才能检点自己,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 才能在人格上完善, 事业上超越, 才能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三、要挖掘数学知识美的因素
教师应该充分展示数学美, 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对比较抽象的知识, 借助幻灯、实物、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和操作实践。同时, 用富有情感的、生动的、幽默的语言, 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 进行思索、探究, 获取新知识。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具体的阐述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 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 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 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 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因此, 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去体会和发现数学美, 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 教学法一旦能够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是左右教学的巨大力量!是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他们建立起成就感和自信心, 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才有望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数学教学和其他任何学科教学一样, 肩负着面向未来培养各类人才, 向受教育者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做到“三要”:首先要建立现代化的情知结合的教育观念。二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三是要挖掘数学知识美的因素。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毓信、王宪昌、蔡伸:《数学文化》,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年。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具体地阐述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 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 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 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 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从学生的反映来分析, 他们也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 但一般都是无意识的, 并非知道有数学美的存在.因此, 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 把教材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 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 追求数学美.
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善于挖掘、精心提炼数学教材中各种各样的美, 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欣赏数学美,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 公式推导的方法、定理的证明、方程巧妙的解法、流畅的曲线都体现出数学中朴实、简洁的美;推导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使用的倒序求和、错位相减的方法;余弦定理的证明;指数方程的求解;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在数学教学中,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 慢慢地他们就学会去寻找、发现、体验到数学中更多的美, 从而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二、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 逐渐积淀、升华而成的反映人的文化价值理想及其主体性的社会意识, 是全部人类文化中最根本的文化精神.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作内涵, 数学就缺乏丰富性和生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 多些人文气息.活泼流畅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美丽动人的传说、朗朗上口的诗句如适时地进入数学课堂, 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角函数的内容一向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难点, 这章的特点是公式多、变换复杂, 尤其是利用诱导公式计算三角函数的值, 学生往往容易算错, 老师在讲解使用公式sin (-α) =-sinα的例子中说:“先把负号吐出来.”一个“吐”字形象生动, 使学生印象深刻.用风趣、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难题比作“碉堡”、“拦路虎”、“一堵墙”, 提醒不要遗漏“后勤部长”, 学会找“好朋友”, 让学生们“各显神通”等丰富的词汇十分适合中学生的心理要求, 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的一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比如,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在解题时常常要犯一些低级错误, 而且难改.教师要相信学生, 要敢于放手, 不要怕学生不会, 不要怕学生跌倒, 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亲身体验、感受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板书、作业尽量不要画叉, 用画线、打问号代替,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发学生思考.课堂尽可能通过一连串精彩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积极思考, 参与讨论, 让知识被学生在争论中发现、归纳、理解, 最终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习的过程绝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推理步骤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计算一定要板书详细过程, 并配以同步讲解, 千万不要因计算步骤繁琐或担心时间不够而直接给出结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新问题, 甚至是错误的问题, 教师绝不能回避, 尽可能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修正和反思.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分析, 而不是仅仅简单地接受学生现成的认识结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 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 这种意识有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记得有一个故事:母亲看见三岁的女儿蹲下身子抚摸小草, 惊奇地询问, 女儿天真地回答:“我和小草说话呢!”母亲由此感悟: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现在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比老师高大, 这些成长中的孩子, 他们当然需要教育, 但是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尊重, 他们渴望的是平等的交流.新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要求教师有人格平等的观念以及向学生学习的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必须让学生觉得他是一个真诚的、可信赖的、有情感的指导者.”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了解并调动学生的情感状态, 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使数学课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他们掌握知识, 并不断地提高能力, 也提高他们学习的责任感, 自觉地养成积极、勤奋的学习行为, 刻苦钻研, 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摘要:面对我校新生数学基础薄弱、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现状, 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把生动的故事、美丽的传说适时引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故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1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故事不能只由教师来讲,要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平时,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创造条件进行故事教学,让幼儿学会听、讲、编故事。这一形式在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时,对幼儿各种情感的萌发和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幼儿在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情感的发展。如,我们经常利用午餐前的准备时间或区域游戏时间,请幼儿轮流讲故事,并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另外,我们也会经常请幼儿猜猜故事的结尾,不仅增强了参与性和想像力,而且通过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2、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情激励。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因此,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要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故事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还要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努力把自己积极的情感传导给幼儿,达到了以情育情的效果。3、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的有效条件。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故事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组织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尝试分角色表演,增强了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4、故事教学中鼓励幼儿多维交往,培养社会感情。幼儿的有效交往是其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常带领幼儿和同伴一起尝试交流故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感受,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水平。5、“情” “行”相结合,保持幼儿健康的发展方向。
三、家园携手,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生活空间
1、利用节日小故事对幼儿情感教育。各个节日都有不同传说和风俗,我们可以搜集相关的传说或者感人的故事,让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端午节有“屈原”的故事、春节有“年”的故事、清明节有“革命烈士”的故事等。如本学期恰逢“重阳节”,我们把爷爷奶奶请进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故事,使孩子对爷爷奶奶的过去产生了兴趣,也进一步增进了对爷爷奶奶的情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幼儿的情感。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3、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教育,我们积极倡导家长尝方式的采用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我班周欣悦小朋友有一套“学会感恩”的系列故事书,我就建议家长把它带到班级里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幼儿多方面的情感。另外,班上大部分幼儿在家利用休息时间适当观看了巧虎系列动画片,增强了幼儿在认识、道德、关心他人及关注周围事物等方面的情感。
没有情感,就没有童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和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幼儿感兴趣和易接受的故事为切入口,对他们有效进行情感教育,积极为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
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笔者认为, 只要我们教师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无形中就会对学生的厌烦情绪加以扭转。
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征”和“兴趣性特征”。在数学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的渗透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一方面, 教师应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等感染和暗示学生。教师必须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 时刻不忘爱护学生, 多与学生交谈, 多参加学生活动, 在无形中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 于教师的口传身教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魔力与魅力, 以至于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一方面, 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有机的统一起来, 利用新、奇的事物以及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潜能。
如在椭圆一节教学中, 当时正是我国嫦娥一号卫星飞行成功的时刻, 我除了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与椭圆有关的一些标识物品, 让学生感受椭圆的美之外, 还不失时机的将嫦娥一号的椭圆形轨道示意图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向学生介绍有关讯息, 使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随后介绍我国科研人员如何计算椭圆形轨道的各种数据, 将嫦娥一号成功实施转轨,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说明不管数据多么复杂, 都离不开我们今天学习的基础, 而且原理很简单, 只要肯学就能学会, 加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期待, 提高了后续的学习效率。
数学量化突出, 要求学生对算理、运算法则有深刻的理解力、灵活运用的能力及准确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算法。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中, 学生对公比不为1的运算公式感觉很头痛。于是在学完公式后, 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游戏。我说:和大家做一笔交易, 每天我给你们每人100元, 而你们每人只需第一天给我1分, 第二天给我2分, 第三天给我4分, 以后每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 直到第30天结束交易, 你们愿意吗?开始有人说愿意, 有人说不愿意, 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不出原因。于是我借机引导他们如何对这比交易进行预算, 刚说完, 所有学生都迫不及待的算起来, 一会大家脸上一副吃惊的表情, 我要求一位学生说出了结果和理由;随后我又说做28天交易如何?同学们又算了起来, 仍说不能做这笔交易;我又问, 你们肯做多少天交易呢?学生们又算了起来。。。。。。一个公式, 就这样, 我让同学们反反复复练习了无数次, 居然没有同学觉得枯燥, 反而要求我再多出些这类题目来做, 比起单纯练习计算, 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数学还充满思辨性。数学中的曲线不仅具有柔和而流畅的外形, 而且还可以赋予丰富深刻的含义。要将这些含义推及到现实生活当中, 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创造一些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
班里有一名男生因暗恋某女生为不能在一起而一蹶不振, 我几次找到他讲道理, 他却总是回避我。当时恰好讲到双曲线性质一节, 我忽然想到一首歌———《悲伤的双曲线》, 这不正好符合这位男生的心态吗?何不借机对他同时也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情感交流呢?于是我找到这首歌, 在讲到渐近线性质时, 将这首歌放给大家听:“如果我是双曲线, 你就是那渐近线。。。。。。虽然我们有缘, 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 漫漫长路无交点。为何看不见, 等式成立要条件。。。。。。。”学生们安静的听着演唱, 看着打在屏幕上的歌词。歌曲唱完, 我说人和人之间有时就像这双曲线和渐近线一样, 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但因为有些条件还不成熟, 也许是年龄, 也许是兴趣爱好, 不能在一起, 这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些无力解决的问题上大动心思, 关键要摆正心态, 坦然面对, 毕竟人生的路还很长,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们总会找到那条能与我们相交的曲线。。。。。。我明显感觉到包括那名男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脸上都有种释然的感觉。过些日子, 那名男生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数学试题解法多样, 但面对许多路口, 会使学生产生艰难的选择, 稍有不慎, 就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因此, 教师需要利用情感教育的“创造性特征”和“成功性特征”, 立足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 调整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和情绪,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体验成功。
比如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时, 他们总是说不会做, 但我并没有放弃, 而是一步步引导他们回答, 有些奇特的想法出现后, 就算绕了较远的路, 也常鼓励他们说下去, 直到回答出结果。接着对他们说:这不是做得很好吗, 怎么能说不会呢?然后再鼓励他们要大胆做题,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成就感。即使有些学生回答不是很好, 也要找出他们的一些优点, 对他们进行鼓励。慢慢的, 在以后的课上对他们再进行提问时, 回答出来的几率比先前有了明显提高。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中的情感教育11-12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09-17
浅议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6-06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7-25
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0-09
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05-27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6-18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8-24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9-01
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情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