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14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共8篇)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学校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是学生教育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问题情境;创新思维;课堂效率;生活实际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要想不断地启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教学“复试折线统计图”这课,通过利用幻灯片复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分析两幅单式统计图的数据,学生们从中发现找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麻烦,制造出认知的冲突,让学生为了能解决问题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就是合并成一个统计图。这一课通过幻灯片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试着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 一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此外还有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小长方体不同的数法和不同的算法,从而引出乘法结合律。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时,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或宽边旋转形成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形成圆锥体,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交错表现动静两种状态,在教学中可直观设计、灵活操作。上述案例,灵活的运用了这些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甚至能参与其中的原生态情境,把静止不动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架桥铺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四大块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如果采用幻灯片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能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图形面积公式的本质属性。比如延长变化、重现过程、分解过程、组合过程、运动轨迹以及大小变化、远近的转换等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事物(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比较难察觉的东西能清晰的呈现在学生感受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而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时间,从而达到反映事实、呈现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三角形面积的公式的推导的这一过程中,“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将已有的三角形转化成为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探究图形之间的联系,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利用课件,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操作引导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面积,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计算,最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形成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逼真、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因此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点在练习环节中表现最为突出。例如:过去高年段在上解决问题时,老师要把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黑板做题目,这样老师在上课前就得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抄题目,而且单单的只是在做应用题,学生们没法真正理解题目的情境。现在我们利用了现代化教学,课前做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应用题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还能把题目中的情境用图片来展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中的意思。学习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增大了教学的容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综合数学能力,提高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数学的知识融入于生活实际中。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找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边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很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浓厚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

例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我利用幻灯片出示了一个条红领巾,让学生求红领巾的需要多少布,让学生知道要求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就是要求红领巾的面积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同学们展开讨论,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数学的知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知识,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

六、总结

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可以对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创设真是的情境,共享丰富的资源,快速灵活地获取信息、提供多种多样的交互方式。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其优势辅助教学,使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能最大程度的唤起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爱学、乐学,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插上自由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

[3]魏东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曹莉.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2009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情境

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 “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 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 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 “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讲《圆的认识》一课时, 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三、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北京天安门” “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 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 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意境。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数学课堂得到优化

1. 情景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源于生活,而课堂与生活毕竟有着一定的差距,巧借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再现生活场景,使课堂与课外相通,新知与旧知联系,教学与活动结合,知识与生活相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发现数学、理解数学。

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声、像、画、影等多种手段给学生展现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在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景的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的学习动因,而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直观让教学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教师能否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或活动的一瞬间。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化静为动,以动态的情景、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展现出来,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为清晰。

3. 交互让师生共同参与。数学课堂交互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师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作用的活动过程。互相作用的发挥,更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有了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简诘明快,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 互相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 教学 应用

G623.5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 但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看,大部分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停留比较单一的层面上,只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简单的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并没有真正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受制于传统观念和现实教学方法单一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生不重视学,教师不执着于教的问题凸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2]笔者在数学教学方面有着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计算机软件辅助数学教学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和把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将计算机软件与数学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模糊内容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现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些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事物的整体上,显得比较广泛,而且不够细心,更谈不上精确;而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现在还只能对一些具体的而且比较形象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推断,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说还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程讲道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是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看图,说这就是平行四边形,我想学生肯定很难理解,但是教师如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授这一课效果肯定不一样,因为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将平行四边形的画法,和什么样的图像时平行四边形,都能形象的将图像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学生看到的是形象的、直观的事物,而不是虚拟的图像。同时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事物和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来导入本次新课,这样以来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平行四边形制作成一个动画情境: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提出问题:(1)、平行四边形通过转化后有什么变化?(2)、转化后两种图形有什么联系?(3)、那么,你认为长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4)、如果照这样推理,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通过制作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设置出平行四边形的动画情境,并通过动画情景提出问题,这样以来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难点中的应用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都还处在初级的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常是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这样以来,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新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把小学生的那种好奇地心理利用起来,再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内化,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就可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西南师大版)学习《钟表的认识》“大约几时”这个内容时,学生往往容易把“快到几时”和“刚过几时”混淆不清。主要是不能分清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就设计一个时针和分针能联动的特大的钟面,用不同颜色和长短来区分时针和分针,让学生通过时针和分针的联动,理解“快到几时”的时针还未到“几时”,同时分针未到“12”的位置;而“刚过几时”的时针过了“几时”,分针也已经过了“12”的位置。如果采用老師自制的或者买的钟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因为钟面的相对扩大,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会看得比较清楚,这样学生就容易区分开“快到几时”和“刚过几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思维障碍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是比较差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时候思维就转不过来反应不过来,经常被一些问题的表面所迷惑,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他们就感觉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思维就很容易产生障碍,就像我们有时候做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思维发生“卡壳”现象,运转不过来,理解不了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要改变这种局势,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自身优势,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提示,尽可能的使思维“卡壳”的学生尽快的能产生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少走弯路,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的、直观的图像;而且具有生动的、清晰的画面;同时还呈现出动中有静、静中赋动的多媒体特点。所以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育教学能很好地突破小学数学模糊内容、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圆满、轻松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回小学 张瑞盛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应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课堂中创设了游戏情景,一开始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副“数学乐园”的全景图,学生见到后齐声欢呼起来,这不仅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而且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应用它,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将电脑、电视、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课堂效果好,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例如:一题多变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常见方法,以前在进行此项训练时,要用好几块黑板,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后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在复习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动态变化功能演示,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变长或变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变长或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梯形的一个底变为0,梯形就变为三角形了,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与长、正方形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图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起来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白:长方形一条长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正方形的一条边变长也可以变成梯形,把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特殊梯形。这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可用梯形公式来解答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又达到了融汇贯通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课件《圆的认识》的制作中,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时行调节,在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圆的认识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在制作各张画图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画面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避免产生黑板搬家感觉。圆的概念、定义及圆的面积的公式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应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适当介绍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数学实习、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问题的模型,通过研究模型而解决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人们解决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简捷、廉价的手段,息技术网络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善加利用,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曾看过一篇有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低年级的学生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段时间,她发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总是上学迟到,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小主人 嘟嘟 的新朋友 钟表这样的情境: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 闹钟。这天早晨8时了,嘟嘟才到校。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老师让大家说一说,嘟嘟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嘟嘟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嘟嘟,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协作式学习。

(一)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而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融为一体,将抽象的叙述变为有形的实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四)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荷花》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五)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动画,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拉弓振动传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课件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同时也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了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1、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赛马》讲的是历史故事。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比如《鲸》一课,在鲸的种类中介绍了鲸分成须鲸和齿鲸,但是具体哪些鲸属于须鲸,哪些鲸属于齿鲸,课文只字未提。这些鲸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什么区别,我们也无从知晓。课文只提到“虎鲸”,它属于哪一类却没有说。教师在备课时通过信息网就可以查到大量的关于鲸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你还知道哪些鲸是属于哪一类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在网上查到蓝鲸、虎鲸等图片资料,并通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它是哪一类鲸,有什么特点。

2、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加强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渗透美育。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那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确实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有时甚至能起到“以一抵十”的作用。

3、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

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课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石拱桥有许多,但文中为何只选赵州桥与卢沟桥?在教师引导下,课余同学们各显神通,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大量图文并茂的石拱桥,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文字诠释,令学生对中国石拱桥,乃至中国桥文化,有了深入了解,甚至学到了书上未有的知识,丰富了知识面,真是其乐无穷。

(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是我们大家都不能否认的,它极大地拓宽了小学语文教学 的空间,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此同时也较好地发挥了学生 的主体性。但是,通过实际教学的考察,我们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 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非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仍然存在着 很多的问题。

1、多媒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比较呆板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 教学的时候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甚至有部分的教师上课,不论 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动不动就用多媒体,但 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然有 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该用的时候才应该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将信息技术拒之门外,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不科学的,我们应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2、多媒体的展现形式比较单一

很多教师在做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反映出多媒体 制作的实质,只是简单的媒体运作,即幻灯片的表现形式。现代信 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比如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发挥不出来,再加上教 学课堂上缺乏必要的教学互动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机制就非常难得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很难 得到很好的培养,更谈不上怎样的主动地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结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发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多媒体演示来完全代替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及灵活驾驭课堂的机智,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感受。

三、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一)辅助教学不能主导教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二)辅助学习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其它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可以及时迅速地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不能忽视的作用,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不过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任何教学工具都有它的使用性。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得到肯定,但是教师要从内心清楚其利其弊,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摆好主体与主导的位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其实效,推进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在关心、关注和参与新一轮课改的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才能走出认识和操作的误区,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更多地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作用在课程标准当中强调,学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明确要求教师需要把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分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解,更需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进而提高学习小学语文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就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这种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6

引言:王珠珠在《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中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出的改变农村教育薄弱状况,促进教育公平战略决策的重要

[1] 组成部分。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它的服务宗旨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进而达到教育的均衡化。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

1,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背景

在贾巍的《为远程教育发展烙上文化印记》中指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技术(三[2] 种模式)支持下的改善和提高农村教育环境及质量的教育活动。陈建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介绍中》说: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

[3] 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依此,相

关地方采取相应措施,缓解高等教育的资源短缺的矛盾.2,现代远程教育的当前发展状况

刘玉龙在《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

[4] 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以不同时期教育技术在远程教学中运用的状况

和教学手段的不同为标准,国内外比较一致地把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 3 个阶段,或者称为远程教育发展的3个时代。即以纸质为传播媒介的第 1 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以广播电视为主要手段的第 2 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基于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第 3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钟绍春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中小学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没有制定硬性的培训制度,没有专门组织促进

[5] 县级教研员业务能力提高的活动。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应用模式

而赵呈领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用三种技术模式覆盖中西部所有农村中小学, 即模式一: 教学光盘播放点, 模式二:

[6] 卫星教学收视点, 模式三: 计算机教室,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广大的中西部农村中

小学,实现 同在蓝天下,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的目标。这正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 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马如在《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绩效指标体系的探索》中说:建立农远工程绩效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评测当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的绩效水平,对应用

[7] “三种模式”的教学质量是否得到提高进行考察,避免浪费和错误。因此, 农村中小学现

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技术模式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新模式的探索与建构的过程。而沙凤林在《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问题研究》中也同意这种

[8] 观点。利用信息技术和优秀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应用,积极探索以三种模式的设备为平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 以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开发和完善三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探索的长期课题。程云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的教学模式研究》中说:积极探索、构建农远工程三种模式下的教学应用模式,使广

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是我们提高农远工程的教学应

[9] 用效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让我们在探索中尝试, 在经验中总结, 在实践中创

新, 在改革中完善.三,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面对的主要问题及相应措施

于善云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介绍》指出“农远工程”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10] 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但它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很多,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1)办

学的定位问题。2)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问题。白荣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浅析》

中说: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急待

[11] 提高,部分规模较小的学校因经费紧张无法确保远程教育的设备正常运转等等。3)支持服

务体系建设问题。4)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问题。5)管理机制问题。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

行政主管部门、试点高校三者的管理职能、责任、义务的准确划分尚未明晰。6)教育质量

问题。谢文斌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探析》指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

用的初步界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应用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农村中

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作为信息传播源,通过在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人群的传播与交流,实现资源信息与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及日常生活的有机整合,并以此改变教学、学习和日常

[12] 生活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而在此过程中,雷体南在《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绩

效的对策研究》中指出教育应用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应用误区。误区一:认为

应用不深入是因为建设经费投入不够,误区二:认为应用效果不好是因为卫星IP资源不够

[13] 丰富。而孙宗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指出在改革中

[14] 遇到的三种失衡,即动力机制失衡,运行机制失衡,服务机制失衡。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

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是张翅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指出的解

[15] 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由

于曾杰在《浅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中指出如何确保远程教育的应用、发

[16] 挥它的效益、实现农远的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所以这项工程要使其正常

而高效的应用于农村,必须采取相关措施: 1,领导抓 抓领导 贾巍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

教育应用的思考》中说:落实责任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

知识,吸收最新科技成果,更新补充教学内容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一件新生事物,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又缺乏足够的教学参考资料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教师是关键,学

[17] 校领导更是关键的关键2,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支强有力教师队伍做好教师培训

工作,提高教师应用水平,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最关键环节,针对农村教学点 小

学 初中的不同需要,我们采取了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

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3,切实落实 面向学生 走进课堂 用

于教学 的要求努力实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同样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充

分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视野 增加学习过程的交互 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 基本技

能培养,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是我们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4,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多特

性,首先是创造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必须按照课本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得教师创性发

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 现代远程教育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能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其次是整合性 远程教育强调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现代要求学生能够对已有的知识信息

进行加工 组合和整理 再次是合作性 包括教师之间 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在教

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教师和学生能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成长。6,建立健全三种

模式应用的检查与评估制度我市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把三种模式的应用常规化,让广大教师

充分使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学校进行检查

和评估,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参加培训和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纳

入教师的年终考核 职称评定的评价体系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应用现化教育技术进

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杨改学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学整合的研究》

中指出: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将教学资源(模拟教学)结合“三种模式”与自己的教学特色进

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以便自己能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18] 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屈征的《远程教育网络—架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桥梁》

中说农远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为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开辟了新

[19] 途径。而王建成在《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应用》指出:现代远程教育的应

用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20]

总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覆盖范

围大,涉及面广,必将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育工作任重而

道远,面对挑战,我们更需要努力工作,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农村基础教育

实现新跨越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珠珠.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08)

[2] 贾巍 杨晓宏 为远程教育发展烙上文化印记 [N]中国教育报2007-9-13[

[3] 陈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介绍[EB/OL]

[4]刘玉龙.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8(z1)

[5]钟绍春,王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02)

[6]赵呈领,程云,王艳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设计[J]中国电化

教育,2007-05

[7] 马如,胡明辉.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绩效指标体系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2)

[8] 沙凤林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9] 赵呈领 程云 王艳丽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7(2)

[10] 余善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介绍[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0

18:5

[11]白荣,张建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浅析[J]教育革新,2009(12)

[12]谢文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3)

[13]雷体南,李鸿科.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绩效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22)

[14]孙宗凌王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2007-1

[15] 张翅.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9)

[16] 曾杰 浅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

[17] 贾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 2009 1,2

[18] 李建珍 杨改学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学整合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6-10

[19]屈征.远程教育网络—架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桥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9)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教学途径, 丰富信息量, 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当今社会, 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尤其是无线网络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应结合教材特点, 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 还要创新教学思想, 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比如, 在“肩交叉跳绳, 课间十分钟到室外活动有什么好处、注意吃饭的卫生”等知识的教学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是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 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我们体育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 大胆放手,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阅读, 以此丰富教学资源, 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 还要科学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通过上网学习, 很多学生找到了“肩交叉跳绳”的各种跳法和技巧, 从而实现学生在家或者小区进行自主训练, 将课堂进行了有效的延伸。

同时, 网络的应用, 使学生了解了“课间十分钟到室外活动有什么好处”, 从而积极主动参加了户外运动, 有的学生跳绳, 有的丢手绢, 有的跳单双圈……这些活动的开展, 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有效保证了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 提高了户外运动质量。再有, 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上网学习, 了解了饮食卫生对身体发育的影响, 从而懂得“注意吃饭的卫生”的重要性, 并能够在生活中加以注意, 这样的教学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直观、趣味作用, 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创设情境,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感悟能力

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 但这些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学习时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感悟, 更不能做到运用灵活, 从而使体育学习效果较差, 甚至失去好学体育的自信心。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作用, 对体育过程性知识进行动态展示, 可以是图片, 也可以是视频或者动画,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感悟能力。

比如, 在进行“走成圆形队、蛙跳”的教学时,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说教式教学。这样教学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很多动作做不规范, 尤其是像蛙跳等这一类的知识的教学时, 学生的动作千奇百怪。为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技术要领的示范指导, 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如“走成圆形队”的教学时, 教师给学生播放走步、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看提醒了学生在走队形的时候应注意配合, 注意团队合作意识,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效果。在“蛙跳”的教学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蛙跳的动作视频, 视频中有教师的讲解, 这些规范的动作、细致的讲解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蛙跳时应注意的问题。比如, 在下蹲、抱头、起跳、落地等环节的训练技巧。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和体会, 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感悟和思考, 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感悟能力,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先进的体育测试仪进行竞技比赛, 规范比赛行为, 提高比赛的精确度和比赛效率

传统的体育竞技比赛就是教师利用常规测量工具进行比赛结果的测量, 由于工具原因和人为因素, 很多测试结果缺乏准确性, 有的学生对测试结果不是很满意。为规范比赛行为, 提高比赛的精确度和比赛效率,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体育测试仪进行竞技比赛, 优化了测量方法, 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比赛的改革, 提高了测试的质量。

比如, 在进行“50米快速跑、立定跳远”等项目的测试时, 教师利用相应的测试仪进行成绩测试, 测试前准备好仪器, 设置好相关信息, 如顺序号, 起始时间或距离等。之后, 就可以进行连续的测试, 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测试, 成绩在测试仪的显示器上直接显示出来, 通过大屏数字显示, 客观公正地测出了学生的成绩。在提高测试效率的同时, 规范了测试行为, 提高了测试精确度, 大大提高比赛效率。

总之, 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 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可以将抽象的体育知识进行直观化、生活化处理, 丰富教学形式, 优化教学资源, 开启学生想象思维, 提高感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为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提供手段保障, 实现高效体育课堂教学, 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我校体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从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到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尝试, 从知识传授形式到媒体的综合运用, 从体育活动的安排到考核评价机制的变革, 我们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现阶段基本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现代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详细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教学目标,体育素养,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意义;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信息、知识的滋养,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出现,我们才能够更方便、更快捷的沟通和交流。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社会中,信息技术就好像是运输信息、资讯、知识的大动脉,没有它支撑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教育教学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教育。社会向着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教育教学包括四个主要要素: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学生。在小学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生动的传道授业,让教学内容丰富、鲜活,让教学媒介更加多元化,让学生在学习必修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从小就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的意识。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自身的重要地位和学科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育更能抓住孩子的兴趣,在为他们打好数学基础的同时,培养他们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能力。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最早进入课堂教学是以电视机的形式,学校通过统一播放教学录像给学生观看,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而现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则主要是多媒体和互联网两种形式。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意义非凡。

1.有助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它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能够充分整合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课内外资源,实现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城市之间乃至全球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分享。这对于实现教学优势互补,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是一门讲究经验和技巧的学科,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还不足,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在论坛上和优秀老教师交流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由于学校、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教师可以借鉴一些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改进自己的教学。

2.有助于使教学内容生动化

用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色具备、妙趣横生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课堂教学一点也不为过。多媒体通过一些看得见、听得到、有乐趣、高效率的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这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一节时,如果光靠教师的讲解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楚的;如果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也容易有视觉死角。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在教学中利用Flash动态图,就可以把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演示的清清楚楚——多媒体通过模拟教学内容,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化

师生交流可以体现在课上交流和课下交流两种形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用于板书的时间,多一些时间给学生们思考和讨论问题。而且信息技术给予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样教师可以在课上获得多种信息反馈,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同时,社交工具的普及丰富了人们联系和沟通的方式,学生也很喜欢利用这种方式在课下与教师沟通。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班级数学讨论群,可以及时解答学生们在课下复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的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促成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既然信息技術对于小学生和他们的数学学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呢?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

创设一个具体而生动的数学情境对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引发独立思考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许多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习惯于在黑板上或是投影上出题。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本来就大,而教师在以这样一种生硬、枯燥的方式进行教学,只能增加学生的抵触心理。而有了多媒体,教师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应用题,并配上一些相关的背景或是趣味图片,创设出与题意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抓住重难点知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达到强调重点知识的效果。数学本身就包含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特别是在讲平面几何这一块知识时,学生没有几何思维就很难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证明和演算。而多媒体可以使难点转化成图像、图形,由抽象变为直观,逐渐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在讲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同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关系”时,我在课件中展示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后让它们动起来,逐渐重合在一起,然后问学生:“目测观察,你们觉得它们两个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都热烈的讨论起来,有的说是二倍的关系,有的说是三倍的关系。这时,我说:“那让我们用一个小小的实验验证我们的结论吧。”于是,我用Flash演示了“注水测体积的实验”,同学们看得都兴致勃勃的,清晰、直观的实验展示也让学生对这一块的知识理解的更加清楚,记忆得更加深刻。

3.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利用互联网能够充分整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低成本、最大化地利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案例。我时常从互联网的权威小学数学教研网站上下载一些教学资料,比如,某节课的重点、难点该如何把握,学生时常出现问题的地方是哪里,有哪些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强调等等。除了丰富的课上教学资源外,我还经常下载一些名校的练习题、考试卷,并根据自己学生的状况筛选出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练习的数学题,让他们的数学能力向名校学生看齐。这样,通过整合互联网上的优秀教学资源,通过借鉴其他人的优秀成果,教师就能够站在一个更广的视角下来把握数学教学。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未来的世界将是网联天下的世界,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教师面向现代化的需要。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出发,指出信息技术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诸多的切合点,它对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生动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方法,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具体的数学情景,抓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资源。总之,在小学教育中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陈宇明.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新课程学习:下,2012(05).

上一篇:聆听专家讲座下一篇:大学生演讲比赛稿:把握青春 憧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