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2篇)
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文/刘万刚
摘 要:体育新课标中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集中注意、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或是冷淡、散漫、不满和压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体育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体育教学;榜样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实例证明,良好的榜样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意志、毅力,从而形成优良品质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用各种榜样去影响学生。比如我在体育教学中经常用体育赛事中著名的运动员来激励学生,适时让学生参观各种运动比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毅力。
二、利用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
新课标中的淡化竞技运动技能教学不等于不要竞技运动技能教学,竞赛依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中可以降低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我在体育课中,经常将学生分成组,每组进行各项运动的比赛。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比赛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利用典型的事例,充分熏陶和感染学生
我在课堂上经常介绍在比赛时,经常会有些运动员利用不道德竞争手段带来的祸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对胆小、缺乏毅力的.学生进行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竞争品质教育。同时在趣味游戏和比赛中,通过设置困难环节对原有练习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必备的机智、勇敢和顽强等品质。在技术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循环练习法和分兴趣小组活动展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从而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品质。
四、利用学生的实际,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方面去看待学生,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实行进步就是成功,成功就应该激励的评价机制。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进步的喜悦。
体育教学要与情感教育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到体育与美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要以美感人,培养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陶冶美的情操。
参考文献:
冉孟玲。谈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03)。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第二中学)
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篇2
一、对情感教育的正确定位
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育, 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师如果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 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因此, 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 情知互动, 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情感教学的核心, 便是控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 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 虽有不少有识之士看到了“重智轻情”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弊端, 但在当时的情境下, 实际上未能真正全面认识到情感教学的作用, 或出于在应试教育下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而未能深入探讨和挖掘情感教学的其他功能。事实上, 情感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知情并进”, 即在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知识的同时, 作为健康心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的情感本身的品质, 也能得到优化和提高。因为情感教育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 当然是优化情感本身的教育的最好载体。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 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 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 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另外, 情感教育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 而且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情感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 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二、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内容探析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 是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感, 它是与对他人和自己道德要求的需要相联系的。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情感特点, 可以把生物教学中应培养的道德情感细划为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观、环境道德感、行为规范道德感等4个方面。
2. 理智感。
理智感是一个人对智能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是否符合其求知的目标而产生的情感, 它是与对知识和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追求真理越执著, 则人的理智感也越深厚。理智感是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点。理智感目标具体内容又可细分为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和了解科学方法论两部分。
3. 审美感。
审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它是与对美的鉴赏和创造的需要相联系的。生物学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能够体验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 生物体的内在和谐美, 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格美, 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美, 等等。
三、情感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化学生的情感品质。
“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行”。情通才理达, 以情施教, 以情育情, 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从而实现教学的情知交融。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只有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学生才能想学、乐学, 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 是一个人的荣誉和上进心的源泉。教师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耐心辅导学生, 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错, 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做到用一句鼓励的话, 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次谅解的微笑, 一回亲切的抚摸, 令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 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同时, 生物学老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技能和健康的心理, 以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和生物学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 从而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的心理, 总希望能早一点、更多地上生物课, 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 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2. 以问题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 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 让他们敢想、敢问、敢疑, 以趣生疑, 由疑引发好奇, 由好奇引发需要, 因需要而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 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使“问题”与“情境”相结合, 使“问题”与“目标”相切合。同时, 在教学中,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融激趣、传情、达意于一体, 打破被动、呆板、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结合生活实际对问题进行全面观察, 促进学生由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转化。
3. 展示生物美, 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在生物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科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无处不体现美的成分, 如花草树木、虫鸟鱼兽, 生物学中的科学理论、规律、图像、图表, 生物学的多媒体课件, 等等, 无处不蕴涵着美。因此, 生物学是最能体现美的课程。
4.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 调节学生情感。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教师要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 而不能不作评价。或含糊其辞;或只说缺点, 不说优点;或过早地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 代替学生的思维, 这些都是不重视评价和评价不当的表现。其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样是辛勤的劳动, 学生作出的正确回答, 显示了他们的劳动成绩。因此,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在课堂内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 而且应该在生物学作业批改时和考试阅卷中注重情感评价。对一些好的可以写上鼓励的评语, 如“好”、“保持下去”、“太棒了”等, 对一些差的可以写上“请认真些”、“要努力”等, 对有进步的可以写上“好, 有进步”、“继续发扬”等, 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如下:
一、融洽师生关系,构建释放情感的平台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古今中外名篇精粹,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的动情之处,向学生敞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落下腰疼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跃然纸上,学生也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感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生命中的自强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真切地感受一切,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深远的意义。
三、开放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真切感受
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二生存空间”,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是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式,信息量之大,知识面之宽是传统的印刷文明时代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应开放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情真意切地写作。如写对音乐的听觉感受时,写作之前教师通过加工,对《明湖居听书》和《琵琶行》两文配置画面、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内心被音乐所激荡,并随着音乐的激昂舒缓展开丰富想象,让学生选听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学习上述两文的写法进行写作。有了情感的体验、积累,何愁没有美文佳作?
四、开放主题,自主写作,真情表达
有了生活、阅读等多方面的积累,一旦心灵被某件事、某个物、某个人所触动,学生立刻就能纵横驰骋,无需模式,自主写作。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既有师生的情感互动,更有学生的独创感受,激情勃然而至,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情感便自有灵通之句,真正达到“不吐不快”的倾情写作的境界。
五、开放评价,多方交流,升华情感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给予鼓励。”由于学生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情感的体验也必然不尽相同。我们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言为心声,只要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鼓励。开放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激情,对文章进行再加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六、开放自我,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
有见地的教师其高明之处在于:他有强烈的情感教育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历程。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调动自己积极的情感,善于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状态。一篇情真意切的下水作文,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情感的设问,一段充满情感的学生范文的朗读,或一段声情并茂的评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能使学生较快进入情感体验状态。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育中,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是对人的教育。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上去率性表达,率真说话,言而由衷地遣词造句。如果学生有了一颗豐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五彩缤纷的。
(作者单位 辽宁省喀左县大成子镇第二小学)
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篇4
论情感教学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及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呈现思维过程为核心,强化反馈,针对实际,讲求实效,重视情感教育,便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作 者:陈佳媛 作者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刊 名: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JINGJI LILUN YANJIU)年,卷(期):“”(7)分类号:G64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学 兴趣 情感体验 效果
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篇5
摘 要语文是充满感情色彩的人文学科,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论述了实施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各种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 情感教育 意义 方式和方法
一、认识语文情感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语文情感教育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忽略了情感和人性,一味追求升学,过分注重理性分析,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于是,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原来丰富健康的感情被压制,鲜明自由的精神和个性无法形成,以致百年来语文教育步履蹒跚,走不出“少慢差费”的阴影。而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重智轻情轻育人的局面迫切需要有根本性的改变。只有注入情感的新鲜血液,把目标放在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上,尊重学生的情感,发掘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在封闭的语文教育中扩展精神成长的空间,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育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语文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当务之急。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爱,不善于理解别人,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语文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龙头,没有起到真正的积极带头作用,没有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反而招来批评怒骂。所以,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安全度过人生中最关键的情感、人格发展期,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现状说明实施语文情感教育再不容忽视,已成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当务之急。
(三)语文情感教育是适应时代严峻挑战的第一要著。
随着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热衷于与计算机、电视机等的交流,淡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长期如此其情感必趋于麻木。面对这种弊端,作为最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应承担起责任。此外,我们还应看到,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我国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人受西方各种价值观、审美观影响,失去了健康、积极的情感,败坏了社会风气。
而处在情感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学生,难以分辨好坏、是非,容易受到不良观念的侵蚀,导致情感出现危机。语文教学只有实施情感教育才能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对这一点达成共识,是语文教育适应时代种种挑战的第一要著。
二、高中语文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听”以感染。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环节当中,听是基本的交流渠道。一篇优秀的文章,如果教师可以有激情的朗读,而是学生深受感染的话,更容易交流。更能让学生听出教师的感情。教师每一句带有感情的话,都能够使学生在听当中,受到熏陶。在语文课堂内,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孙晨红(无棣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 251900)摘 要 语文是充满感情色彩的人文学科,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论述了实施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各种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育 情感教育 意义 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在听的过程当中情感得到锤炼;其次,教师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尊重,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二)“说”以互动。
说话是最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交流的`必要途径,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文明得体的进行交流。说,作为人的最基本素质,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当中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本人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说话,表达能力。
在每节语文课之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准备想要讲的东西,可以是一篇文章的感受,可以是最近生活学习当中的心得体会,可以是焦点实事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主动表达,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思想。这样无拘无束的表达,如果遇到一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本人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顺机会让学生继续讨论,研究,知道大家都各抒己见之后,稍作总结性的话语,但一般情况下不反驳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有表达的,说出的欲望,激发情感。
(三)“读”以激情。
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总的要读的”,出声读,叫做朗读;不出声,叫做默读。不论怎样都是读。读课文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篇小说,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默读,体会其中的意义;而诗歌,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朗读,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知道如何断句,知道那个词或者字需要重读,就能明白文章的一半主旨。
(四)“写”以动情。
现在的学生对于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很多都是矫揉造作的东西,还有就是无病呻吟,再不就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对于这些问题,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对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要养成多读书,听新闻,明辨善恶是非;其次,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魅力,这是写作当中要求比较高的一面,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特殊的审美感受能力,独到的见解能力,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是充满感情色彩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师不仅要热爱语文专业,更应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从事这一学科教学、长期在情理交融的教学氛围中受熏陶的语文教师更应具有热爱学生的美好情感。只有情感,师生之间才能相互尊重和信任,缩小情感距离,促进情感的融合。语文情感教育研究还有待充实和深化,笔者期待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之予以高度重视,共同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翁光明.新大纲需要语文老师更新哪些教育思想[Z].语文教学网,.
浅谈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6
浅谈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大庆市肇源县三站中心校 杜海泉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写作更是一种苦差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忽略了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都道出了语言的表达依赖于对事物的真情实感。因此,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原动力,我们应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入手,使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
一、挖掘课本,深入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文是情感的表达,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认知阶段,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想让学生有情可述,有感可发,我们必须注重利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好语文课本,充分挖掘课本中安排的作品。学生学习的课文,不仅是优秀的写作范例,还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能陶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例如小学第十册语文课本中第一课《生命的意义》作者通过十五岁生日那天听父母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利用优美深情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了,要珍爱生命,要尊重热爱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读书课上还可适当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读易懂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常常是沉浸在其中,在读书笔记中真切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小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情感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善于营造合谐师生关系的教师,能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很好的接受他传授的知识。但有些老师认为不能给学生好脸,否则将会使学生肆无忌惮,把学生宠坏,所以上课时总是保持着一副冷面孔,令学生望而生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处于封闭状态,又怎么能写出饱含情感的作文呢?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以微笑来面对学生,还要注重语言的艺术,用幽默的言语来调节气氛,用赞美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学生会快乐,努力地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
三、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作文教学的艺术更多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记忆中的情感经验,将它与写作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对应起来,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佳境。因此,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由被动的写转为主动的诉,还必须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创设出合理的情境。小学作文大致可分为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几类。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如实物的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写人、叙事的可用情景再现法等,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唤醒,写作情感被激发,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充斥内心,不吐不快。
四、评改中赏识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可见成功的欢乐是一股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在作文评改中应遵循常识鼓励原则。心理学中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待效应。它启发我们对学生应该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尤其对于学困生,不能报以放任不管的态度。为此,在评阅学生的作文时,不要以同一尺度去衡量,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实际,真实地,恰当地给出由衷的赞美,并在对其进步的肯定中诚恳地指出需要改进之处。这样,对于原来那些作文水平低,不太喜欢作文的学生来说,在获得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赞赏、鼓励后,有了成功的情感体验,也开始乐意作文了。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7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因此, 英语课堂上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气氛。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即是信息知识传输反馈的过程, 也是师生的交往过程。教师只有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 调动学生的情感, 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一定要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当有同学回答对了一个难题, 我就语调激昂地说:“Congrat ulat ions!”并且组织其他同学为他鼓掌, 并且是长时间的为其鼓掌。这时候我就注意到被表扬的同学情绪激昂, 在接下来的听课中, 他们的情感一直处于高昂状态。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如果他回答对了即使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我也语调激昂地说“Congrat ulat ions!”并且同样带领其他同学为其鼓掌, 同样是长时间的为其鼓掌。这时候我发现他们的情绪同样高涨, 听课效果出奇的好。我每节课都坚持这样做。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 我班同学的英语成绩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而且自此一直名列前茅。
二、重视课堂教学例句的选用
例句要积极、乐观、力争使他们处于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之中, 避免说一些消极的例句, 以免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影响。比如我在教“Somebody was doing somet hing…when…”这个句式时, 我就会用“有一个周末, 你正在大学的校园里散步, 这时候突然你看到昔日的高中同学来找你”这样的句子, 这样既可以引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又能激起他们学英语的热情, 你说何乐而不为呢?
三、挖掘教材中情感资源, 渗透情感教学
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学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 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四、积极利用作业评改
以往的作业批改, 都是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对错, 写日期, 这样的交流使师生间缺乏交流。试想, 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是写一个日期的话, 恐怕学生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了。其实,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 对作业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 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 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 不仅要给予学生对与错的评价, 同时教师还要写上阅后记。如书面作业或考试有点进步, 就写上:I'm glad for you because you have made progress.You are great.Come on, again!Vict ory belongs t o you!诸如此类。总之, 老师不要吝啬鼓励之词, 以促使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我还利用英语课堂向他们灌输:学习英语不仅是智力的体现, 也是毅力和体力的体现。鼓励他们学习英语不仅会提高成绩, 改变人生,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毅力。在他们气馁时扶一把, 而且时时提醒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提醒男生在运动后如何关注身体, 提醒女生如何在身体的“特殊时期”关爱她们自己, 使他们感觉到, 我不仅是他们的英语老师, 又是他们的朋友、母亲。这样, 师生间的距离更近了。
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教育;运用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44-02
一、问题的缘由
自新世纪以来的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号角吹响之后,部分地区和省份率先大力推行课改活动。继山东、广东、宁夏、海南、江苏等地区之后,2009年湖北省也正式步入新课改行列之中。虽然一些省市区的课改成就令人瞩目,但普遍存在着“课改流于形式”、“课改一套,背后一套,高考一套”等不尽人意的现象。特别是在我省,由于起步伊始,对于课改实质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难取得预想的成绩。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广大中小学普遍地推行应试教育体制,故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很深。在教学课堂中,老师教的既多且累,学生学的又枯燥又乏味。这样一来,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令人信服,非但阻碍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也愈加地与世界教育脱轨。可以这么说,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德才兼备的人才出来。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样规定的:“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市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借着此次高中课改的春风,处在一线工作的广大高中教师们应放开思想,大胆创新,力争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勇当时代搏浪儿,努力为新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以,笔者本着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在此不嫌笨拙,以人教版教材《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两文为例,拟单就如何将情感态度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具体的历史教学课堂当中作一简论,不当及纰漏之处,敬请专家同仁们斧正!
二、问题的解决过程
案例一: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素材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教育是其中之一。在所有学科中,历史学科具有比较浓郁的人文内涵,这是它的特点之一。因此,我们要全面把握教材,清晰梳理知识体系,确定哪些属于便于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历史人文素材。
如在导入《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习时,为使学生对孔子有一初步了解,可以结合畅销读物《论语》一书的经典语句加以展示:“是可忍,孰不可忍”、“吾道一以贯之”、“既来之,则安之”、“三思而后行”、“吾日三省吾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又如在导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文的学习时,我们也可以挖掘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等人文素材来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的距离。实际上,这些素材在生动活泼导入的同时,这些伟人的言行、思想已经一定程度地浸染在了学生们的心间。
反思:高中生,正处于一个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阶段。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所以,干巴巴的说教显然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态度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史实或典故,这就决定了特别是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那些直接的或隐性的人文素材。因为对于学生而言,用素材来说话较之教师周旋式的讲解,不仅更具说服力,而且更能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原汁原味的人文精神。如此,则一举而多得,既艺术化了教学环节,又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还使得课堂氛围趋于轻松活泼。
案例二:贯彻始终地灌输人文主义情怀
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也要贯彻始终,而不应有始无终或在全课学习临近结束时稍作概括;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而不能虎头蛇尾,或草草收场;要全面深刻地实施,而不可蜻蜓点水,或敷衍了事。如在学习《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文:当讲到孙中山“弃医从政”时,可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当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让位给了军阀头子袁世凯,可点出孙中山“维护民主、捍卫共和、顾全大局的品质”;接着,袁世凯撕下伪装、背叛共和,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的讨伐战争,但皆以失败告终,则可启发学生体会孙中山“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而要纠正部分学生得出那种“孙中山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指挥不力,软弱无能”的错误认识……
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历史教学;惟有如此,方可真正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人文主义情怀和道德价值观,也便悄然地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开始移植并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明显地,这种潜移默化的浸染熏陶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功效相比较,前者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案例三:遵循全面灌输、有机渗透的原则
高中知识的学习,应建立在整体性、全面性的基础之上,这也是新课改考纲的明确要求。所以不仅要对知识体系综合梳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上也要全面把握,往往学生对于某历史人物或某历史事件心得体会越全面、深刻,其掌握知识的程度也越高。可见,全面灌输人文主义情怀教育,可收相得益彰之效果。当然,世界观、道德责任心等的培养树立,还要遵循有机渗透的原则,切不可无中生有、牵强附会和错误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如学习《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文时,要多方位介绍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诸多事迹,并获取许多人文关怀和情感认识:首先,要讲孔子的人生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习孔子不畏贫贱、废寝忘食、勤奋学习、博学好问等杰出品质;其次,要讲作为儒家鼻祖的孔子,感悟孔子以忠恕之道待人、高尚的仁(礼)道德观、知天乐命的豁达人生观等情怀;再次,要讲首创私人讲学的先师孔子,学习孔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发愤忘食等教育理念和精神;还要讲作为文化大师的孔子,体会他整理和保护中国古代文化的这份终极文化情怀等……
反思: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全面灌输、有机渗透情感态度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态度、效果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能激励学生争先进取之心,还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以便于他们在复杂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而能克服磨难。
案例四:寓情于景,借助媒介丰富和增强情感教育
除了书本教材,还可积极营造一些特殊场景,使情感态度多出一个别开生面的教育平台,如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物市场、烈士陵园,或组织下乡考察、访谈等方式,寓情于景,这也无疑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
在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最易做到的就是借助各种媒介,让学生在课堂亲眼目睹或亲身感受,以第二历史现场来感染学生,使其学生亲近历史从而思绪万千地感受真切的历史,可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育效果,真善美自然而然地在其心灵深处流淌,而凶恶丑同时也望而却步、遁之无形。如在讲《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时,通过在多媒体展示屏上给学生们播放默片《袁大头外传》,使学生们更加体会到封建军阀的反动实质,从而也更能深刻认识到孙中山先生为国家、为民族解放之孜孜以求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反思:寓情于景的教育方式灵活多样,不同内容可选择合适的不同方式,来构筑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第二历史课堂,使学生在较为渲染的艺术场景中,身不由己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得出应有的认识和启示。
案例五:甄别良莠,一分为二的认识论
在学习历史,特别是感悟历史当中的人文情怀和情感态度时,要牢固树立一分为二、甄别良莠的认识论。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同样的历史出发点,得出的认识结果可能截然相反或者莫大的偏差,这就违背了我们学习历史的初衷——读史明智、以史为鉴。因此,在感悟历史和获取情感教育时,坚持论从史出,七分客观,三分主观,务必多些理智,少些意气。如在学习和感悟“至圣先师”孔子时,也要依据史实正确地给出是非判别,对于该肯定和该学习的应尽量传承吸收,而对于该否定的方面则要力求甄别批判。如在《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中,身处春秋时期的孔子却极力推崇“周礼”,并主张恢复西周时的统治秩序,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复古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保守与落后的做法,绝不值得我们去颂扬和学习。
反思:对浩如烟海、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历史进行甄别,对于大多高中学生而言,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找对路子,依据一定的方法,还是可以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和评价。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须不时地教给学生一些理论性知识,从而使学生多掌握一些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读懂历史,从而获取科学、正确的历史体悟。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明确三维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详略得当,分寸拿捏到位。毋庸讳言,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无需占据太大比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重要性上就低于另两者,反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社会,更加呼吁和需求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且德要先、重于才。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旧传统的束缚,撕下具体操作中的遮羞布,大力解放思想,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将人文主义情怀与情感态度教育置于空前重视的地位。只有这样,情感态度教育的实施才有可能和保障。
当然,一旦具体实施运用情感态度教育,往往又会发现并非一件轻松容易的工作。可以这么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更能考验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明辨是非等方面能力,它具有很大的机动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需要理清思路,并精心做准备工作,尤为关键的是要遵循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避免走错道,结果弄得吃力费心不讨好,收效不佳。相反,若把握住了教材灵魂,理清了教学思路,并做好了准备事宜和自觉运用一些学科理论,则可在情感态度教育的滑冰场上做到顺风顺水,游刃有余。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在课改下的教学中,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并要全面、彻底、正确、有机地贯彻实行,努力为本职教育工作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2]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M].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6,5.
[3]魏书生.给青年教师的建议[M].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10,1.
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篇9
[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笔者从五个方面探究了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新课程 情感因素 地理教学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本人在课堂上是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的呢?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身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二、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极有刺激性的。
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讲到黄河的忧患时我引述一位外国友人的`话讲:“……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三、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教学过程中态度和蔼、亲切,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身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一次试卷讲评课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而导致评错学生成绩,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谦虚地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助我改正。”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四、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课堂上,我用富有情感、生动形象、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的语言,如“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等,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五、引用其他学科知识,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效果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就应兼顾其他学科,将语文中优美的诗词引入,将音乐课中动听的歌曲引入,将历史等学科中的奇闻轶事引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发出由衷的微笑。
如讲到蒙古高原时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由诗句结合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浪漫的诗情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地理奥秘的欲望。
此外,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视频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我在讲长江时,让学生听一首《长江之歌》;在讲黄土高原时,让学生听一首《黄土高坡》;在讲青藏地区时,让学生听一首《珠穆朗玛峰》,这时,学生的心中自然就意识到这堂课讲的知识内容,注意力也集中。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文/吴宝容
摘 要: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是全面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培养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情的协调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素养提高
情感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并通过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力量,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进而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在开展情感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与看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模式,往往由教师牢牢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却自始至终都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学习观点,严重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情感教育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点滴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热情,促使其在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下主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状态的积极转变。
如在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将教材上的相关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动手裁剪平行四边形,并根据裁剪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大胆推测其可能存在的性质与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二、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纵观当今的数学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即使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畸形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运用需求,对他们实施充分的数学实际运用教育。
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描述”这部分知识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对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用水情况做一个调查。学生平时大都很少进行这类型的社会调查活动,因此听到我布置的这个任务之后,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结果以不同类型图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但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还在调查与图表绘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数据与图表”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为逐渐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以及日后更好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等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最高化,教师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向学生大量灌输既成的理论知识,并片面地认为自己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数学视野范围与最终的考试成绩也才能得到更高的保障。殊不知,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只学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到的一些浅显知识,除此之外的广阔知识体系他们却未能很好地涉及。情感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要自我发现、自我分析以及最后的自我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如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讲解“正方体的截面”这节内容时,基于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好奇与迷恋,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三维图像的演示,并教会学生进行操作。在正方体上任意切割,切割的位置和切割的角度可以任意改变,同时对切割面设置突出的效果,得到不同的截面,使得分析正方体的截面更全面、更直观,从而弥补了苹果模型、萝卜模型只能切割一次,而橡皮泥太软,容易变形,存在分析不全面的缺点。
四、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利于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中仅仅存在着数学定理以及公式,不像语文、政治等人文学科具备足够的情感因素可用来对学生施情感教育。其实,这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一种错误认识。不可否认,数学具有严谨、抽象等学科特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不具备积极的`情感因素。如结合我国数学的发展史以及我国数学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众多伟大成就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这样一来就能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要认识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积极情感教育因素,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就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研究表明,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求知欲望以及上进心,又可促使他们将这一短暂的情感冲动无限转化成积极而持久的情感因素,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理念下存在着“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区别。但是,情感教育理念却认为,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着各自的情感优势与不利的情感因素,提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情感关注,力求实现“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这一教学目的。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在情感上更倾向于“缺乏自信”“害怕他人嘲笑”“沉默而消极”等表现形式,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正自身的教学理念,逐渐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之外,同时还应当对他们进行充分的激励与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关心与呵护,这样有利于他们逐渐由“厌学”“畏学”的情绪调整为“爱学”“乐学”的学习状态,为推动他们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等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好,可能一直都享受着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羡慕,这就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自我炫耀等浮躁心理,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对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还应实施情感上的教育,教导他们学会虚怀若谷。
师生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会带动学生普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著名学者罗增儒教授曾说:“知识插上了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必须对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并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的“艺术风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汝发。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数学通报,(02)。
[2]张建红。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03)。
[3]贺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1(02)。
[4]嵇宽庆。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1(01)。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一、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虽然已应用到教学中,但对其没有确切的定义,情感一般来讲就是愉快与不愉快的体验和感受,而情感教育简单来讲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愉不愉快,也是在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美好的目标时的种种体验,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
二、研究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一种社会工具,培养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现今的身心健康不单单指的是身体上的健康,更强调生理与心理等多方面和谐发展,而语文情感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人文精神指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肯定其价值,通过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爱国精神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让学生在生命精神的体验中培养自己的个性和人格,这就是情感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由此發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载体。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语文情感教育能够通过使师生、生生之间健康的情感交流来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谐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课堂上的主动参与、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讨论都是促进和谐发展的关键,改善人际关系也对改善人的生存境遇有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通过它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高尚的灵魂与丰富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的个性日趋完善,这种教育不仅顺应着时代的向前发展,还为时代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材中少不了作家抒发的那些对祖国、人民、自然以及家人的深厚情感,而教师在对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情感的传递与教育,让学生在理解、积累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接受种种的情感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学得主动也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充分展现学生的才智,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教育中提高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环境
情感教育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触景生情。可以通过文章内容设置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情境之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当中的情感。如在讲解《群英荟萃话三国》时,可以采用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来引入新课程的学习,然后选择学生担任各角色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演绎接下来的剧情,激发学习兴趣,也加深情感的投入。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很多选文虽然熟悉但是却没有引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海底世界》一课时,可以在讲解前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前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让学生踊跃发言和讨论,根据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起学习兴趣,主动探究课文中海底世界的美丽与神奇。再例如:《颐和园中》让学生先介绍自己屋子的布置和最大的特点,说出在布置屋子时自己与家人的付出和用心,再引出课文题目让学生来体验颐和园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注重创新
教师应在传授学生知识时注重创新,针对不同的文章,设计不同教学方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完《丑小鸭》一课时,一般教师会让学生分别担任文中角色,演绎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体会丑小鸭在变成天鹅的过程中受到的委屈与嘲笑,再说出每个人的体会,但这样的体会不够完整,可以在学生演绎完后让学生将角色调换再重新演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各个人物的感情,并让学生发表在担任不同角色时的不同感受,增加更丰富的情感。
结语:语文是一门最能发挥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与感受,意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把体会到的情与美融入到世界、融入到人生,为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起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相结合,互相影响,和谐发展。
情感教育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1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 “从情感这一角度看,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动机、内驱力和情绪是引起掌握认知行为的因素”, 并把“情感的前提特征”作为影响学业成绩的三个教学变量之一, 这个变量对达成度的影响占25%.布鲁姆在著名的三个变量教学模式中之所以重视“情感的前提特征”对教学效果的作用, 主要原因是因为“情感的前提特征是认知的前提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动力条件.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时, 对其学习内容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会有种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学习顺利时, 会感到满意和欢乐;学习失败时, 会感到沮丧和痛苦;遇到新奇的问题和方法, 会感到惊讶和欣喜;对单调重复的内容和作业, 会感到厌烦和无趣.这些因学习而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 就是学习情感.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 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 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 产生新的情感, 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中小学中, 原本不乏对数学恐惧、畏难、少兴趣的学生, 这些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常受到这样那样的挫伤, 真是雪上加霜.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提醒我们:数学的学习活动要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师尤其应懂得创造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艺术.
二、情感教育原理指导教学的主要方法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而不是做传声筒.
1. 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 所以密切师生关系,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不少数学的学困生常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数学学习差而羞愧于见数学老师, 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久而久之, 问题愈聚愈多, 学习就愈来愈困难.因而, 教师在平时要多主动地接近他们, 向他们提问, 找机会与他们交谈, 和他们交朋友, 以博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 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 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能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案例1在我授完七年级 (上) 第一章第2节“展开与折叠”后, 一位平时不爱问问题的女学生问我:“老师, 你讲的“展开与折叠”这一节内容我不太明白, 尤其是正方体展开后的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我还是搞不清楚.”我便坐下来耐心地给她重新讲解, 并用制作成的正方体的模型让她动手操作, 最后她懂了, 也乐了, 如同是第一次获得了大胜利.我表扬她勤学好问, 鼓励她以后有问题要及时问, 后来她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这表明教师的理解所产生的情感效应起到了唤醒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
2. 建立课堂的“情绪场”, 创造良好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课堂便是情感场,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无不影响着学生情感情绪的产生, 因此, 教师的情绪、情感如何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
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曾专门研究情绪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后, 对比不同情绪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功课上的表现.结果表明, 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的学生, 比之情绪低落、忧郁的学生效率要高出20%左右, 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情绪快乐轻松的情况下, 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 可以吸收较多的信息, 而且脑筋转得快, 联想丰富.而在情绪低落的时侯, 学生常常是心扉紧闭, 反应呆板僵化.
教师要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课堂教学, 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同时要把数学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亲自实践, 大胆探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从而达成共识,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 教师授课要进入角色, 要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学会把握教学情感的表现艺术.教师在备课中, 除备教材和备学生外, 还要备情感.把对教育事业、对数学学科、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和对数学教材感情色彩的内化提炼揉合在一起, 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感情激流, 从而荡漾起教学情感的层层涟漪.教师上课时就要丢开一切忧愁和烦恼, 要像艺术家一样善于进入角色.教学中要善于通过语言、表情、手势及情境创设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积极的教学情感、精湛的教学艺术去诱发、强化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的情感体验.这样教师的教学能时时打动学生的心扉, 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情感的共鸣, 那么学生的情绪就会向教师开放, 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系, 产生情感的融合.
案例2针对部分学生对平几学习的畏难情绪, 在上平几的起始课时, 作了如下设计.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如果自行车的轮子不是圆的, 而是鸡蛋形的, 骑了那样的自行车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不仅发出了笑声, 还伴以颠簸的动作.是啊!哪家工厂会生产轮子是鸡蛋形的自行车!我进而说明自行车的轮子有大有小, 各人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轮子“大小”不同的自行车.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也应合理设计和装配, 轮子与轮子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生产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从一辆自行车上了解和体会到, 人们在实践中需要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我还在折纸、用火柴棒拼图搭图的游戏中, 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念, 接受几何事实, 渗透变换思想.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情感表现, 使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的情感也畅通无阻, 学生全然没有了几何入门难、起始课抽象的感觉, 激发起的是学生对几何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情感.
4. 利用成功, 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 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在课堂中, 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你怎么想到的”等赞誉之词, 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作业批改时, 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作业情况等给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 则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干劲;指导学习方法, 沟通师生的感情, 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你有敏锐的观察力, 解题思路不同凡响!”“你这种解法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好解法!”又如, 我们也常给肯学习但成绩尚不够理想的学生写下这样的评语:“只要你保持目前的学习势头, 你定会不断获得进步!”“失去的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再进取.”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教师的一两次鼓励可能会成为中差生转化的起点, 成为他们急起直追的动力.
【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09-24
音乐教育中的情感应用09-23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10-04
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10-10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7-25
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0-09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6-18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8-24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9-01
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情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