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2024-07-18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精选12篇)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1

摘要:通过研究发现, 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着忽视情感体验的问题。结合情感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即情感教育对完善英语教学观有重大作用、情感共鸣能有效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情感教育有助于推动互动环节的良好发展。结合这些启示, 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路径, 包括在英语教学观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理念、有效利用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以情动人, 丰富和完善互动环节等。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校,英语教学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我国各高校在英语教学领域都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但其中, 还是有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这其中, 情感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和有效运用, 就是我们探索的问题之一。

一、情感教育的淡化——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1. 教师在英语教学观念层面忽视情感因素。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存在于高校英语教师观念中更多的, 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本位”, “情感”的作用, 在这种观念层面的“知识本位”面前, 日益淡化甚至被替代。因此, 我们看到, 存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教师照本宣科, 针对课文解读语法和课文原意, 而对于学生的反应、对于课文所带给学生的寓意与启示等能产生师生间情感共鸣的内容, 则很少关注与提及。

2. 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中缺少情感共鸣。

在现实的高校英语教学中, 我们发现, 教师除了英语教材中所规定教授的文章之外, 很少就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英语话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 甚至就教材文章本身所延伸出来的内容, 也很少被重视。这从某种意义上讲, 不仅是教师对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漠视, 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资源的浪费。

3. 课堂互动流于形式, 很少以情感作为互动纽带。

在目前大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大多指向文章内容的提问, 以及教师自身想法的阐述, 很多时候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仅仅是肯定或否定回答。这种表面的课堂互动并不能从深层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产生参与讨论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对改进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1. 将情感教育的理念纳入英语教学观。

在教学行为发生作用的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始终指引着教学的前进方向。作为教师, 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的理念启示我们, 作为教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教书, 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提升, 更要注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文章深刻寓意的挖掘以及英语本身所带给学生的愉悦感觉。

2. 以情感为主线, 寻找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共鸣点十分重要。

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将情感教育的力量尽可能多的释放出来。利用学生对文章本身的兴趣点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来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 并将自己的理解充分与学生分享, 真正做到“以情动人”。情感教育启示我们, 对于学生, 只有将所要教授的文章与自己所认同的观点、所熟悉的生活、所感兴趣的知识相连结, 才会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才会具有吸引力。作为教师, 我们不仅要在技能教法上下功夫, 更要充分把握和寻找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能引起共鸣的有效资源, 从而将英语教学变得更加愉悦而高效。

3. 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是使互动真正生动起来的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 课堂的互动不仅能愉悦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但是,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中, 因为对知识本身的强调, 以及课堂教学每一环节的预成, 互动成了一个形式而非有益于学生进步的教学手段。情感教育让我们认识到, 课堂的互动一方面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 另一方面,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能丰富和生动课堂互动环节本身。在这一双向过程中, 情感始终发挥着纽带和桥梁的重要作用, 因此, 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是有效利用课堂资源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有益途径。

三、高校英语教学体现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1. 教师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情感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不但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 而且具有激励和强化等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的参与, 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中的催化剂。[5]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2. 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篇毫无生气的英语文章, 即使教师分析的再透彻, 讲得再精彩, 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 作为教师, 要想让英语教学高效而轻松, 就要从文章的表面深入, 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和寓意, 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将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话题与文章紧密结合, 运用共鸣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来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3. 以情动人, 让互动真正“动”起来。

互动不仅是一个课堂提问与回答的环节, 更是一个情感沟通的过程。作为高校英语教师, 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有益资源, 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互动, 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问答, 它更包括着心动、情动。只有学生的思想、情感真正被触动, 所产生出来的互动才是真实有效的。因此, 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指向, 使互动真正生动起来。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2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文/刘万刚

摘 要:体育新课标中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集中注意、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或是冷淡、散漫、不满和压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体育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体育教学;榜样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实例证明,良好的榜样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意志、毅力,从而形成优良品质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用各种榜样去影响学生。比如我在体育教学中经常用体育赛事中著名的运动员来激励学生,适时让学生参观各种运动比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毅力。

二、利用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

新课标中的淡化竞技运动技能教学不等于不要竞技运动技能教学,竞赛依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中可以降低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我在体育课中,经常将学生分成组,每组进行各项运动的比赛。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比赛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利用典型的事例,充分熏陶和感染学生

我在课堂上经常介绍在比赛时,经常会有些运动员利用不道德竞争手段带来的祸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对胆小、缺乏毅力的.学生进行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竞争品质教育。同时在趣味游戏和比赛中,通过设置困难环节对原有练习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必备的机智、勇敢和顽强等品质。在技术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循环练习法和分兴趣小组活动展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从而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品质。

四、利用学生的实际,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方面去看待学生,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实行进步就是成功,成功就应该激励的评价机制。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进步的喜悦。

体育教学要与情感教育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到体育与美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要以美感人,培养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陶冶美的情操。

参考文献:

冉孟玲。谈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03)。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3

一、创设情境时奠定情感基础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如有情感基础的话,则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所以我经常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情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课始创设以周杰伦为情感纽带的情境,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这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热情和兴趣高涨,并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了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原本一堂枯燥的概念课,因为有了情感一下子被激活了。

二、数学教学中情感艺术的体现

1、做个有童心的老师,让课堂充满童趣。一种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更无法吸引儿童去探究。所以,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教态外,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

2、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我要学、我想学”的心态。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比如:在每一节数学课,我都要给学生做一道相关的趣味数学题、开放题或讲一个数学家有趣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三、开展争论,激发数学课堂的创新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创新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他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并不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先出示一个长方形,问你会求什么?学生回答:周长、面积。然后教师画出一个圆,标出半径为4厘米。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又会求什么?学生都说能求出周长。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还可能求什么?学生疑惑的猜想:也可能求面积?让学生拿出练习薄上的圆进行小组自主探索,师说:“可以看书。但老师更欣赏不看书能自己思考研究的同学。”学生本来想翻书的手又缩了回来。开始商量、或独立思考、或动手尝试……,过了4、5分钟,有学生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剪成了四等份,拼成了好象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我估计面积60平方厘米”……教师引导:“如果继续剪下去,会怎么样呢?”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发现,剪很多份就越象长方形,教师在让学生讨论半径与面积的关系时,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动手、动口、动脑,使学习生动形象、化难为易。我一直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确实,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数学。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身心愉悦,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情感和极高的学习积极性。情感在这里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了保证,推动了知识掌握的速度和深度,提高了知识掌握的层次性。平时教学中,我们应长期地、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参与、发现、探索、创新的学习境界,让学生的学习情感投入,从而情不自禁的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想是数学学习的源动力”,“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为此,数学教学时刻离不开“兴趣”、“猜想”与“探索”;不然,数学教学将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厌学,丧失生命力,实践已证明,探索得来的知识最深刻难忘,它比教师直接给他更有效,这样的知识会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发现”的真正乐趣。一个好的氛围,便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展开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培养了的创新思维。

教育思论认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技巧性的手段培养出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把情感在教学中的催化、润滑和促进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尝试,我发现借助情感成分营造“教育无痕”的练习氛围,对学生的能力、习惯培养,帮助完成教学的多维目标等都是有效的。关注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在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要致力于“知情并进”。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确立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智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达到课堂有效、高效这一目的。

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篇4

一、情感因素存在的确定性

情感,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地说,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 情感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师生之间不仅有认识方面的信息的传递, 也有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都伴随着情感现象的存在。

二、情感因素作用的可操作性

教学中教师有情感, 学生也有情感。那么, 教师要扮演调控者的角色, 调控学生的情感, 要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注意情感的运用, 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优教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1.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积极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 教学法一旦触及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设置好课堂情境, 精心设计教案, 运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

2. 教师调整好积极的情绪状态,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

课堂上, 教师快乐、饱满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指出: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 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 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教师注意自身的师德和品质修养, 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状态。

3. 教师要注重课堂上表情的运用。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的表情会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问题。课堂教学的这个过程, 是应该充满激情的, 朗读时的抑扬顿挫, 分析问题时的绘声绘色, 评价学生时脸部表情、手势、目光等都要把握好。

4. 积极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回答问题是因为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成功, 怕出错被同学们笑话。其实, 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也是让他们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5

一、用爱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农村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但他们内心里同样渴盼着能得到师爱友情,期盼着同他人平等交流,也希望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他们同样有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情感交融,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因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用师爱去感化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教学中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在教学生学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后,鼓励他们适时适地的和我进行会话。让学生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从而消除他们的顾虑,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回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将教师的个性魅力融入情感教育

教师活泼开朗,平易近人,具有幽默感,宽容体贴,严爱有度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示范作用。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只会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又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跟你沟通交流;一位整天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做苦差事来对待,那也只能是让学生感到自卑,焦虑。就更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会尽量在课前做一些放松活动:深呼吸、听音乐。告诫自己坚决不把情绪带入课堂。以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去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划。自始至终平心静气,一丝不苟,热情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种积极的心态回不知不觉地感染鼓舞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

三、用无私的爱心倾注情感教学

对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个性迥异,这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因此,教师的爱心不仅要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学困生的情感很脆弱、很敏感。教师更应该长期不懈地用爱心去呵护关心他们,为他们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尽量在教学中“抓两头、促中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所接任的初三毕业班一名学生:他,聪明,人缘好,集体观念强,但性格叛逆厌倦学习。因为他在校外住宿,经常抽烟、喝酒、逃学。经过反反复复多次谈心说教终于使他改掉了那些恶习,在初三后半学期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升入高中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学,并有了一份称心的工作。现在逢年过节总会给我发短信。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也再一次验证了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

四、在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但课堂中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课外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通过课外与学生或者家长的共同交流,会发现许多课堂教学中忽视的问题,常常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同班级中小范围同学的沟通,他们的畅所欲言会让你意识到平时哪些言行不合适,班级中还有哪些同学需要去帮扶;同个别同学的沟通会使你深入地了解他的家庭、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促使你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为今后的生活学习铺平道路。由此可见,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是对教学的充实和帮助。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6

【关键词】情感教学 中职英语 有效运用

一、情感教学的效应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学校做过一个实验,他随机的从名单上抽出了几名学生并告诉他们是可造之才,一段时间之后,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学生学习成绩真的提高了很多,正如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能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学生的心灵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慢慢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演变成一个循序渐进发展过程。一个教师的成功并不在于起教学手段有多高明,更重要的是懂得呵护学生心灵,用最真诚的心去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能力、认知和习惯。

二、情感教学的优势

1.促进学生认知的科学发展。教师在教授学生中职英语的过程中,多运用诙谐幽默的肢体语言,生动形象的把英语单词灌输在学生的头脑里,加深学生短暂记忆的印象。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有板有眼的进行英语课文的背诵,可以举一反三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情感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得到提高,还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的专业知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3.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人格。情感教学的运用,让学生渐渐的提高了自控能力,开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和他人合作、交流。在过程中學会如何充分尊重他人,学会互惠合作,更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4.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尽可能多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加强与人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决策,提高中职学生智能的开发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打下基础。

5.提高学生的终极审美能力。现行的中职英语教材已经加入了大量的社会科学类内容,这些内容和学生日常所关心的话题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课本中多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就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情感效应。

三、情感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教师自身要有积极的情感充斥在教学过程中。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通用语言,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国际性、交际性、情感性。如果在平时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情感因素的理解和运用,中职英语的情感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教师就应该始终保持好丰富的情感,教师保持积极健康、热情洋溢才是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感染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学生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2.平等的互动关系更有利于情感沟通和交流。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动力,这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更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信任感、亲切感、亲近感。

3.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英语教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物,而是精化的产物。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情感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整合,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好情感作用的内涵,积极引导中职学生热爱家庭,热爱集体,引发学生的共鸣,触及学生心灵。

4.尊重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中职学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平等的对待不同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学生的知己,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达成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但是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喜欢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的,那些性格内向,很少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与充分的关注,积极引导那部分学生,增强他们进步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他们追求更大的成功,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减少胆怯的心理。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热情。语言是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学生创作的英语小短剧,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总之,情感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因素,充分对学生进行诱导、启迪、疏通,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德俊,田宝,陈艳玲,周鸿兵.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5).

[2]薛莲.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对策[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3]孙中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02).

[4]张大成.外语基础教学与课堂提问[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02).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7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学校做过一个实验,他随机的从名单上抽出了几名学生并告诉他们是可造之才,一段时间之后,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学生学习成绩真的提高了很多,正如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能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学生的心灵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慢慢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演变成一个循序渐进发展过程。一个教师的成功并不在于起教学手段有多高明,更重要的是懂得呵护学生心灵,用最真诚的心去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能力、认知和习惯。

二、情感教学的优势

1.促进学生认知的科学发展。教师在教授学生中职英语的过程中,多运用诙谐幽默的肢体语言,生动形象的把英语单词灌输在学生的头脑里,加深学生短暂记忆的印象。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有板有眼的进行英语课文的背诵,可以举一反三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情感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得到提高,还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的专业知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3.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人格。情感教学的运用,让学生渐渐的提高了自控能力,开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和他人合作、交流。在过程中学会如何充分尊重他人,学会互惠合作,更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4.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尽可能多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加强与人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决策,提高中职学生智能的开发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打下基础。

5.提高学生的终极审美能力。现行的中职英语教材已经加入了大量的社会科学类内容,这些内容和学生日常所关心的话题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课本中多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就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情感效应。

三、情感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教师自身要有积极的情感充斥在教学过程中。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通用语言,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国际性、交际性、情感性。如果在平时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情感因素的理解和运用,中职英语的情感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教师就应该始终保持好丰富的情感,教师保持积极健康、热情洋溢才是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感染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学生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2.平等的互动关系更有利于情感沟通和交流。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动力,这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更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信任感、亲切感、亲近感。

3.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英语教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物,而是精化的产物。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情感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整合,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好情感作用的内涵,积极引导中职学生热爱家庭,热爱集体,引发学生的共鸣,触及学生心灵。

4.尊重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中职学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平等的对待不同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学生的知己,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达成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但是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喜欢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的,那些性格内向,很少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与充分的关注,积极引导那部分学生,增强他们进步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他们追求更大的成功,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减少胆怯的心理。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热情。语言是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学生创作的英语小短剧,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8

一、巧设情境, 由境入情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对某一件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 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最佳状态。教师可从引人入胜的寓言典故、脍炙人口的名人故事、美妙动听的音乐、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 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思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让学生迅速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如我在教《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 就辅以音乐背景给学生讲述了三个不同人物因命运不公而自杀的故事, 讲完后我的眼睛湿润了, 下面的学生也黯然了, 但好像都在思考着什么, 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 所有的学生看得都很认真, 与作品的主人翁史铁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这节课的课堂效果自然很好。

二、发掘情感, 以情导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 使他们面临着问题,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 就是成功了一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把学生培养成为能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人,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把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围绕教学目标, 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 有讨论余地;三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难易要适中。过于简单的问题, 学生容易产生惰性和厌倦情绪, 而过于难的问题, 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我上《胡同文化》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北京胡同建筑的特征是什么?我们本地的居民建筑特征是什么?二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胡同文化的前景是什么?胡同文化为什么会走向消亡?这些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 因此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课堂上气氛很热烈, 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

三、引导探究, 体悟感情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自得与自悟。因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意志, 学生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围绕目标, 相互提问, 相互讨论, 促进感情交流。学生的讨论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他们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地去钻研, 等学生到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地步时, 求知的欲望也达到了最高点, 注意力、思维力、理解力都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一经指点, 顿觉柳暗花明, 自然也就能举一反三了。

我在教授《背影》时, 也有学生提出质疑:“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 随意翻越铁路线。”从表面上看, 质疑有一定道理, 既然我们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做正确的事, 那随着时代进步有可能引发歧义的课文自然会遭到学生质疑, 这在许多杂志上都出现过讨论。那么, 此时怎样翻出新意呢?我先肯定“父亲翻越铁路线是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朱自清为什么要写父亲艰难地翻越铁路线?翻越铁路线去做什么?这一连串的动词中蕴藏着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只要学生真正进入情境, 那么对父子之间朴实而深厚的感情是不难把握的。

四、潜移默化, 升华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你作为教科学基础知识的老师, 不应当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当成为青年思想的主宰者。”德国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也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今的课文解读, 已由着眼于文本转向对人文和社会的关注, 要求贴近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既教书, 又育人, 既是任课老师, 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

如在上完《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我问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 都要度过自己的一生, 但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自己的青春, 度过自己的一生呢?是不是‘人生如梦’就该及时行乐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问题相当严肃, 学生听后陷入了沉思。此时进一步点拨……苏轼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内涵极为丰富, 我们应弃其糟粕, 取其精华, 树立积极向上的为祖国人民建功立业的人生观。

此外, 语文课堂教学时, 教师还应把教材中描写的生活、表现的思想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感到教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靠得更近了, 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情感, 完善自我。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9

一、将运动意识深入地培养

在体育课中的理论教学部分往往得不到重视, 许多时候都会将这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放到别的科目学习上, 这样就使体育教学的目的无法完成。教师在理论课上不仅将学生的运动意识培养起来, 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参加运动可以使自己得体力增强身体更加健康, 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让他们养成经常保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教师还可利用课外的时间组织体育知识讲座, 讲解学生喜欢的体育文化, 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有效的带动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强化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意识。

另外, 家长和学生及教师在初中教育中, 由于中考的因素都会偏向于文化教程而将体育教育忽视, 认为体育教育与中考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并且还可能会浪费时间。相反, 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或遇到的困难得到释放, 提升学习的效率。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时间对学生爱好的体育运动进行了解并鼓励学生,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他们对体育的热爱, 还能够带动其他的学生一起投身到体育活动当中, 让他们在体育的锻炼当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例如, 在滑冰的课程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借用多媒体的技术, 给学生播放滑冰的基本教学和国际滑冰的比赛实况, 让学生们通过播放的的短片对动作的要领进行观察及思考。

二、将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

托尔斯泰说过:“强制不是成功教学所需要的, 而将学生的兴趣激发才是最重要的。”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因此, 教师千万不可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靠良好引导方案这种重要的情感因素忽略掉。体育活动中想要学生快乐的参加体育活动, 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对其的兴趣程度,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气氛和情境, 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展现自我, 教师必须要在课前设计好教课内容。如在乒乓球的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将他们分为初、中、高级班, 在对初级班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 放慢课程的速度;对中级班进行训练时, 要采取综合训练的方式, 使他们的手法和步法能够相结合形成比赛的技能;对高级班进行训练时, 要侧重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临场反应的能力, 在短期内使学生的比赛技能提高。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男女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差距是非常大的, 想要将学生的运动兴趣全方面的调动起来就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 教师对男女间的兴趣爱好差异要关注, 适当的照顾他们不同的运动兴趣, 巧妙地将相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教学的方式对待男女生, 使他们的不同运动喜好得到符合。例如在学习篮球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男女生分开, 男生组队打篮球, 女生便可以玩传球的小游戏, 让他们各取所需。其次, 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设立好教学的情景, 使课堂能够丰富多彩, 教师要利用体育课在室外的优势, 让学生尽情的享受到户外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如果只是单纯地传授体育知识和训练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但是纯粹的进行娱乐又不能够将体育教育的目的达到。因此, 为了使体育教育课堂的趣味性与教育性都能够得到体现, 我们就要将教学和娱乐结合起来才能够看见一个成功的体育课堂。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游戏也是一个好方法, 例如在进行短跑过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三人四足的游戏, 在刚接触到这个游戏时, 学生只是为了凑热闹, 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后, 学生便会明白所玩的游戏与跑的技能是有很大的关系, 使他们更加的喜爱运动。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又是学生的生体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三、让师生交流全面地增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主要问题, 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最关键因素。体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课堂的主题是学生, 他们有权利残油教学安排。所以, 教师应多听学生的意见放下教师尊严,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的思路, 并在进行教学生根据学生的要求调整计划, 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宰者。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 必须要放下教师的架子, 这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必要。例如, 教师每次在体育课上对每个学生都用相同且同一个动作, 时间久了学生没了新鲜感便会对其产生厌烦感, 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更换课前的准备活动, 这时教师不能直接否定并恼羞成怒, 而是要肯定他们的想法, 和他们一同探讨课前的准备活动该如何改进。这样学生便会大胆活跃, 提出很多的值得参考的意见, 教师再对这些意见进行综合, 这样体育课前准备活动便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并且会不断地更新丰富。使在运动前让学生更好的做好准备, 避免运动中一些不必要的损伤。在游泳时, 不要让学生被过多的技术规范束缚起来, 鼓励学生将舞蹈和音乐与游泳相结合, 创造自己的优美游泳动作。通过次学习,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还能够使他们积极的思考, 展现自我, 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体育运动中, 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学习兴趣及师生间得交流等诸多情感因素是初中体育运动教学不可不重视的问题, 教师为了能够使体育教学得到推进和奠定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基础, 就要将这些情感因素适当的利用好使的体育教学得到全面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程华平.谈体育与德育的并行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 (9) .

[2]余立峰.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应追求神形一致[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7) .

浅谈数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篇10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 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需求, 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 产生新的情感, 形成新情感领域的过程.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不仅是对数学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 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1. 引导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 对某种刺激或现象作出反应, 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首先, 教师要热爱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相关的人或物.同样, 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 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上, 形成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 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生上关心学生,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尤其是差生, 由于他们成绩差, 长期被自卑所困扰, 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 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 教师对差生不能歧视、讥笑、挖苦, 相反, 他们有困难, 教师要热情帮助, 他们有进步, 教师应及时表扬, 让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 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心理学证明, 任何一种情绪、情感都具有传导意图、信息和调节、引导方向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在1968年从实验中总结出:信息的表达=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 情感在传达信息中所起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的良好情绪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 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精力充沛, 学生内心就会弥漫出一种和谐、温馨、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

2. 让学生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促使他们不断巩固已形成的情感体验, 并保持稳定

首先,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活动是使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情感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感背景, 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和性质, 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数学的一大特征, 因而,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是首要环节.新课的导入不但要有目的性, 更重要的是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 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机械、刻板的一种程序, 它应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们与教师一样, 也是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主人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投入, 他们就只是呆板地接受呆板的教学内容, 知识的巩固、智力的发展、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及能力的提高都将受到影响.在学校的学生座谈会上, 一名学生谈到“喜欢几何”, “因为有时老师讲了一个问题的解法, 自己还能发现另外的解法, 有时甚至比较巧妙, 心里很高兴”这说明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 产生参与后的愉快感和满足感, 才能发展其潜力进行全身心投入.而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使其全身心投入的一种方法便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语法最多的一个定理几千年来, 人们已发现了中外数学家、数学爱好者近400种不同的证法, 内容之丰富, 手法之精巧, 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个定理的教学中, 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话说勾股定理”的教学活动课, 让学生分组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 (1) 讲解员.讲解课本上或课外某些勾股定理的证法. (2) 演示员.展示有关证法的知识、方法的图解和教具. (3) 评论员.评论讲解和演示的准确性和优缺点. (4) 评分员.就每个角色扮演者的情况加以打分, 最后按各组的得分高低评定等级.整堂活动课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兴趣盎然, 情绪高涨, 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 只要我们将数学教出了“味”, 学生就会在嚼之有味中爱学、想学、乐学.

3. 充分展示数学美和宣传数学成就, 使学生被其吸引, 逐渐形成观点并内化为良好的情感品质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 设计精美的数学问题寻找优美的解法, 引导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领略数学中的和谐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等, 只要学生感到数学之美, 就会带着热情去学习、去探讨.同时, 教学中结合教材适当讲些数学史, 不但能使学生了解数学课的故事性、色彩度和感染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数学思维方法.如讲《三角形》这一节前, 可向学生介绍古代尼罗河经常泛滥, 其两岸土地每年必须重新丈量分配, 从而形成《测地学》.这样, 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将学的《三角形》内容和发展情况, 并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较完整的印象和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需求产生数学, 劳动产生科学”的人类史观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也是因为人们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数学与人们的劳动、生活紧密相关.又如, 讲《极限》一节时, 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很早时间就形成了极限思想, 像《庄子·天下篇》、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等.这样, 不但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而且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11

一、创设情境,培育暖性环境

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尤其是师生之间,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再加上学生之间的

心理影响,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急躁、失望等心理障碍。教师如果对其教育不当,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1. 选择良好的对话场合。在和风细雨中沟通师生感情,会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减少心理隔阂,真正从心灵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逐步改正。因此,当学生有问题时,最好不要把学生带到办公室,当着其他教师的面进行谈话,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场所,如师生一道在阳台、操场等边走边谈,或在空教室里促膝谈心,使气氛较为轻松,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 运用适度亲近的身体语言。犯了错误的同学,一般都有疑惧心理,对教师存有戒心,不肯主动向教师吐露真情。这时,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微笑,让微笑来沟通师生的情感;请学生体面地坐下来,平等地对话,尽可能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谈话结束后,教师要起身送送学生,这一简单的身体语言,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教师的尊重,在师生交往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 讲究语言艺术。教师要善于通过充满诚挚的语言,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注重语气、语意、语感,做到内容与形式结合,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切忌对学生进行责骂或挖苦讽刺,因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不能让学生正视错误,反而会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根本收不到教育效果。

4. 善用网络,拉近心理距离。许多学生爱上网聊天,教师可利用校园网,开通电子阅览室给学生写信,在网上学生没有什么顾忌,什么都可以谈,有时这种对话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深入了解,知己知彼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常常教育不到点子上,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因此,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用显微镜放大它;当学生犯错时,用凹透镜缩小它。教师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

1.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学生和教师一样,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嘘寒问暖,及时体察学生的困难,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相助。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受尊重的感觉。对学生尊重,其实就是播下了成功的希望。

2. 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因势利导,激发每个学生成功的渴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组织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

3. 教师要善于洞察现象。观察学生,不能将眼光仅停留在表面,要仔细剖析学生的言行,有的可能是无意造成的,还有的可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去做的,等等。教师要用多元的眼光来观察他们,及时分析,正确对待,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焰。

三、学会倾听,捕捉契机

教师要善于做一个听众。与学生谈话时,要让学生觉得他的表达被教师理解、接受和尊重,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教育的切入点。

1.教师的倾听可以使学生感到被尊重。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谈话,然后耐心地启发、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学生就会用热情和感激来回报教师的真诚,对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会很好地接受,并不断改正而进步。

2. 倾听是解决冲突、处理抱怨的最好方法之一。学生是未成年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意识形态。因此,他们遇到问题常常会牢骚满腹,抱怨他人,而不能从主观上找原因。教师在这时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牢骚,并鼓励他们发泄,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趋于平静。

四、有的放矢,躬亲实际

1. 透过现象看本质,以退为进。笔者刚接手目前所带的这个特殊班级时,心想一定要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他们摄于班级的高压政策,不敢在班上肆意妄为。开始时,笔者对自己的政策还感到非常满意,但不久很多科任教师就把问题反映过来了,有的说晚自修课堂秩序很混乱,有的说某些同学上课经常迟到,有的说某某学生假装生病经常请假,甚至在外面上网、吸烟、喝酒等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时,笔者才意识到班上问题的严重性。但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高压政策阻碍了笔者和班上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造成笔者根本无法了解学生的动态呢?通过了解,事实正是如此。正当笔者一筹莫展时,班上的纪检委员告诉笔者:“老师,你不能再用这种高压手段了,你来硬的,他们用软的。”听了这话,笔者当时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是的,在班级实施高压政策,笔者的威严的确起到了作用,再没有学生敢和笔者面对面地挑衅,但是他们在背后里耍的各种小动作,却比所有的一切更严重。看来,这种政策得改改了。从那以后,笔者不再拉着长长的脸了,慢慢地露出一点微笑,课余时间尽量和学生多呆在一起聊聊天,聊聊国内外的大事和身边的小事。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学生比以前放松多了,于是就进行了下一步骤——一个一个地找他们谈话。我们谈话的内容一般都是从他们对周围事情的看法开始,然后慢慢地谈他们的家庭,再渐渐进入主题——我们班的现状,让他们自己分析目前班级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当笔者几乎把每一个人都找过来谈过话后,就把所有的谈话记录整理一遍,找出班上的共性问题,同时把每一位同学自己存在的问题列出来,订成一个小册子。经过与每一位学生的屈膝交谈,笔者与学生的交流已不存在任何隔阂时,笔者炮制出了最后一招——全班大讨论。在班会课上,笔者把所有的这些材料都搬出来进行大讨论。首先我们对班上总的问题一一讨论,得出结论后则一一记下来,同时写出对每一个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然后针对个人问题进行表态,即自我批评。首先由每一位学生自己针对笔者给他们总结的小册子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自己表态用什么措施解决,也一一记录下来。最后一步是执行阶段,这需要笔者配合他们,每天检查他们所采取措施的落实情况,没有到位的及时整改,有时笔者甚至要陪他们一起完成他们的计划。以后每周都进行总结,找出成功的地方,看看哪些还存在不足,下周重点应该突破哪里。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班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2. 对特别学生要“另眼相看”。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形态错综复杂,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性格不同的学生更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性格活泼开朗的,我们要适当压一压;而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我们应该尽量多给予鼓励和机会。

3. 硬软兼施,冷热交汇。有人说:打铁要趁热。但笔者认为,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趁热打铁未必奏效。在我们当中有很多班主任平时往往对学生置之不理,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就马上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责备。事实上,由于我们以前对学生置之不理,故有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我们毫不知情,更难以分辨是非,如果这时进行强制的粗暴教育,就极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本认为自己有道理的学生产生极度的委屈,一旦这样的现象发生,造成的后果就难以预料。因此,笔者认为,对这样的事情,首先不要急于进行热处理,而应该先让其冷一冷,只对这件事涉及的学生进行轻描淡写的批评,同时让他们相信教师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但暗地里我们则应该马不停蹄地找学生中的知情者了解事情的真相,掌握第一手材料。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该奖就奖,该罚就罚,使学生心服口服。

4. 突破重点,以点带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有时班级的管理上也应该采取这种策略,因为往往一个班级就由于一两个学生在暗地里或明里不服从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把整个班级闹得天翻地覆。这个时候一定要把这一两个学生教育好,整个班级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5. 彼此信任,良性发展。彼此信任是班级建设良性发展的第一步。首先一定要让学生相信我们班主任,相信班主任一定会携其他教师的手同他们一道努力为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全方位地开展服务。为了得到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要求,我们能够办到的,一定要速办速决,切不可拖延,如果确实有困难,一时难以办到,我们也应该及时向学生讲明原因,让学生感到我们教师值得信赖。同时,我们也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所说的、所讲的、所做的。比如,有些学生假装生病,或其它的事,经常旷课、迟到,我们虽然明知他们是偷懒,或是到外面玩去了,这时我们也假装不知道内情,就当他生病,或真有其它的事。但暗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班干部或我们平时值得信赖的学生,询问这些学生的真实去向。当我们掌握了他们一贯的真实去向后,我们就假装去这样的场所办事,去碰他,往往会逮个正着,这时他们就没什么话可说了。这一招往往特别奏效,一旦我们戳穿他们的谎言,又稍加说服,他们就会和盘托出以前所有的一切。这时我们应该继续对他们说:“老师仍然相信你,你愿意给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吗?”有了一次以后,他们就会永远不再骗我们,而且会帮我们揭穿其他经常撒谎的同学。这样,师生的信任程度会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在对待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只要我们班主任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力量,一定会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e]

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 篇12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感氛围,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体验, 激发学习的兴趣, 理解课本原理, 培养学生情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是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目的在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和谐的情感,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中学政治教学情感教育运用的必要性

1. 情感教育是中学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行为,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 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打动学生的“情”使该课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是它本身的要求。

2. 情感教育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积极愉快的心境、乐观的情绪、师生良好的情感交流的条件下, 学生接受能力最强。教育者的教育情感一旦到了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它便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和指向性, 它指使教育者有效地感染和调动受教育者积极的受教育情感, 从而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情感场”。在这个“情感场”中, 师生情感是平等一致的, 这种平等一致能够更快地唤起双方心理的“共鸣”和“共振”, 为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提供平台, 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和记忆水平的提高。

3. 情感是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 我国基础教育纯属应试教育, 要改变这种局面, 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 从心理方面来说, 它必然既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 又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 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因此, 缺少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 这种不完整的教育当然难以完整地发挥它应该发挥的功能, 难以完整地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 最终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

二、情感教育在中学政治课堂的运用

1. 教师首先应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

罗曼·罗兰有句名言:“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育是一个师生共同参加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始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 教师自身情感的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使教师的情感真正能够感染学生, 从而产生师生共鸣, 那么, 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真挚的、真诚的。如果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心灵相通, 并在教学中结合现实思想问题进行情激情的教育、疏导, 就会收到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因此, 政治课教学要在晓之以理, 以理服人的同时, 还要重视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用师爱融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让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思想对话、情感共鸣、知识交流的过程。

2.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字里行间往往隐含着寓意深刻、需充分研读发掘的情感, 涉及对生命、人生、社会、热点话题等多方面的思考。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挖掘蕴含在教材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 仔细品味琢磨, 通过想象引发情感, 并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语言、表情、肢体等充分表达感情, 进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反应, 产生师生共鸣。

在每门课之初, 应该在导入的技巧上仔细琢磨, 注意发掘教材中最贴近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积极因素, 再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为课程的开始做感情的铺垫, 使学生建立起对课程的情感基础。

3. 多渠道进行情景创设

情境, 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 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情景创设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课堂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逐步走进教学课堂。这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录音、幻灯片课件、原版电影、网络等) , 有目的地创设生动的形象和积极的情绪, 运用情境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以情施教,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评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 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感受政治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力地促进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实地参观、采访, 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意。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 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在情感活动中, 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于他的精神世界里, 成为他自己的观点, 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来, 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4. 注重教学语言情感烘托

政治学科教学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 才能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 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学用语要词汇丰富, 内容充实, 语言生动。教学言语不应当成为学生的耳边风, 而应入耳。入耳是前提, 入心、入脑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要运用幽默风趣的口语。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 能行之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 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再次, 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除了口头表达的语言外, 教师还要通过适当得体的身体语言 (动作、表情、眼神等) 来配合教学,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 创造融洽的课内外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对学生充满爱心, 寄予希望, 师生之间才能情投意合, 彼此才能亲密, 学生在心理上才会得到满足, 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能够带着一颗同情心, 去感受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 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 学生就会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 从而会营造一个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其次,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情感教育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 情感交流是一个不间断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活动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结合实际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切忌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避免空谈和教条式的说教。要和学生推心置腹进行交流, 真诚地关心帮助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 以期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相红.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1) .

[2]项瑞芳.情感教育的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9) .

[3]贾妍春.情感教育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

[4]王小梅.情感因素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0 (23) .

[5]夏畅.如何把情感融于政治课的教学之中[J].新课程研究, 2009 (8) .

上一篇:公积金保障制度下一篇:担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