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2024-05-22

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精选12篇)

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篇1

新课标明确提出,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我对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看法是:

一、实现观念转变, 培养情感体验的意识

回顾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技术轻情感, 错误地把技术的训练放在了首位, 忽略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因此, 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树立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意识。

1. 营造合作氛围。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音乐新课改的目标。“合作学习”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每个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 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建构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改变固定的组织形式, 充分开发课堂中集体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集体潜能,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体验合作的成功, 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 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点燃情感的火花, 打开心灵之窗, 在情绪生发与激动中, 享受美感, 陶冶情操。

2. 注重情感交流。

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这是呼唤学生情感, 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 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互相沟通。要以积极的情感, 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传达给学生, 发挥情感在知情交流中的效能, 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产生和谐共鸣,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艺术的情感能力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审美的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应该如此,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欣赏音乐为主, 以讨论讲解为辅, 以欣赏音乐为主, 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初中音乐教学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知识认知作用, 更鲜明和有特色的是因为音乐具有“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 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美育价值, 这是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应该重新审视和改革的地方。通过音乐情感的培养和有效的活跃, 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通过音乐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三、引入流行歌曲, 促进情感体验

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 只要有情感, 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 也表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流行歌曲作为引入课堂的一种手段, 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 有效地缓解学生迎接中招考试的心理压力, 建构师生的情感沟通, 促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同时, 学生在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也因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得到了一定的弥补, 在某一时刻与它们相碰撞定能爆发出情感的火花。

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了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音乐还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导中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完成情感的培养。“讲究艺术的课堂教学无疑是真实、独创、感情的交融, 是一种美的享受, 而能否真正使学生成为享受艺术, 参与艺术的主体, 关键在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老师要选择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课程, 也要因势利导将社会中流行的元素带到课堂中, 然后再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效果和课堂氛围, 尽可能地将学生平时没有表现出来的情感激发出来。在多样的课堂鼓励和兴趣引导下, 让学生参与到老师预设的音乐课堂活动中, 与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音乐内容融为一体, 在参与体验过程中释放情感。

五、改进教学传统模式, 在体验教学中形成师生互动

音乐教学并不像语文、数学一样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锻炼, 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来说, 承认在个性之间的差异, 以及对某个知识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这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了音乐的教学不能和语文、数学一样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模式, 那就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 采取独特形式而又能达到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初中基础教学不仅有关于理性的知识, 还有关于感性的认知课程, 比如美术、音乐、体育。所以, 音乐教学中对于体验的教学要求要多于讲授和学习型的模式, 像前面所述, 欣赏这样的音乐教学就是要在体验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虽然体验的不确定性和标准不一, 但是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是鲜明的, 而且是在循序渐进地熏陶中进行的。音乐欣赏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在自身的体验、认知过程中形成健康的情操和独立的审美认知。学生的自身体验、自身的理解才是音乐教学所要求达到的效果。

总之,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关键, 培养学生多样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是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要求,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教学实践是对新时期教学改革要求的有力实践。

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篇2

【摘 要】本文就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认为心灵的沟通是最关键的问题,通过创设师生愉快的交流氛围、架设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来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具体而言,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角色互换;做好评价;倾听心声;注重教学手段。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心灵沟通

艺术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v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源之水。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笔者近年的高专音乐教育实践,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心灵的沟通――创设师生愉快交流的学习氛围

专科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然后接受你的课。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1 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音乐课是一种负担,欣赏音乐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一般情况下,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由于??生是从一种学习氛围进入到另一种学习氛围,他们的心情即便受此前其他教学活动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仿佛自己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此时他们对音乐无疑是有兴趣的。因此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问题,主要还是能不能保持学生初始的良好心态,以使学生对音乐具有持续的兴趣。而学生良好心态以及艺术兴趣的保持,又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强化,既学生自身所获得的内在愉悦体验的强化和教师所给予的外在积极的强化。课堂上,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一对一的进行训练,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在作业的布置上,时刻关心学生的训练过程,多加鼓励,理论上指?牛?技巧上探讨,让学生有一种老师对他负责的感受。在学生面前,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大朋友”,愿意和你接近,愿意和你交流,愿意你分享他们的欢乐……。有了这些新的思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些新的尝试,慢慢的觉得这些变化是可行、效果是不错的。

1.2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作出合理的,充满人性化的评价,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如在声乐训练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唱出来的作品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演唱水平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因为艺术是无规则的,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过去―支红笔,优良中下,“好”与“不好”,“象”与“不象” 且不知这样的评价方法片面强化了评价的界限,尴尬的扮演着终结性和惟―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被动境地,给了他们自卑和压力,就好比在他们的脖子上挂着石块,而要求他们轻松的游过河。经过全新的思索和实验,印证了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要求音乐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从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角色。

经过实践,我发现要这样把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如在教《音乐赏析》的时候,我让学生用诗歌来表达音乐,我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可以按客观去描绘,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既可以用文学的手法,也可以用艺术的手法,听完了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听到的音乐有不同的感悟,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教师要用发展地眼光看待学生,会给他们的学生时代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1.3 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器重而增强自信心以及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心灵的沟通――架设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音乐作品、音乐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音乐作品之间架起标梁――即心灵的沟通。

2.1 运用多媒体教学,领悟情感

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多媒体能够直观的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含义。通过下载歌剧让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歌剧人物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我的祖国》这首歌,这首歌中涉及到的音乐的表达是一种个体的感受,歌唱家的一种情绪或想法,感情很强烈,但用言语表达时总感到比较苍白。我就给学生播放电影《上甘岭》。看过电影后,学生对这首歌都有了深刻体会,不但能理解,还有了自己的感受。

2.2 音乐欣赏,体验情感

常言道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这门学科,在表情达意方面很有特点。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宣泄。因而,我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通过边听音乐、边欣赏来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情感内涵表达的感受。

比如,在演唱一首古诗词作品时,我配上中国古典名曲,衬托出了声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把学生带到了境界当中。

音乐的核心是情感,他存在的前提是个体生命以感觉性象征语言对流走的或向往的生命情感的追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除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演唱能力,更要重视对他们的情感教育。音乐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音乐教学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

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学

音乐的欣赏能够引发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体验,通过在初中的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能够形成对音乐之美的正确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对于学生良好世界观的树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借助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将情感教学的方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能够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一、在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中采用情感教学的意义

就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心理学角度而言,对于审美观念影响最大的便是学生们的情感活动,并情感活动穿插于整个审美教学的始终,因此若要实现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则必须要进行情感教学。

1.审美教学中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审美心理的促成

人类能够在听觉的帮助下对所听到的音乐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反应,并将其表现在平时的情感思绪之中进而升华为个人的情操。因此在初中音乐的审美教育中使用情感教学的方法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这其中,情感教育主要起到一种感情上的承接作用,即帮助学生将原先的情绪感情转化为人格情操,从而起到一种心理上的影响。在音乐的审美中,以个人情感作为其审美心理要素的心理大致包括审美感知心理、审美理解心理、审美想象心理以及内心的情感特征等等,而这些心理要素的中介亦都是个体的情感,并在个人情感的推动下促成其统一个体的形成。以心理学为基础在对情感教育进行分析时可以了解到其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并且对于学生展开审美观念的教育工作也并非仅仅是由于音乐教学的发展达到了某一阶段而要进行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一线重要参与性教育。

2.情感教育在审美教学中重要地位

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的教育课程,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手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以情感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其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而这一切也都表明了情感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在我国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核心教学地位。学生在欣赏音乐之美的同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这个时候借助其情感的激发并加以引导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将是今后课堂教学工作的核心以及重点。

二、如何在音乐审美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

1.深入挖掘教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如果想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则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而这便需要教师对音乐作品中所隐含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入的挖掘,将其以一定的形式或者是手段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受到一定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由于音乐这一作品的本身存在便是作者思想情感上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挖掘,对于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感情色彩进行剖析,从而实施情感体验式的教学。在挖掘作品感情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各个作品的不同表达形式,而非仅仅执着于怎样去挖掘,要做到将挖掘的手段进行区分,分为情感要素的挖掘以及情感要素的展现这两个方面来看待,以免舍本逐末。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本事便是一件极具感性的事物,而初中生亦同样具有较强的感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时往往不需要对其进行过多的引导和干预,而是应当指导学生主动去体验作品本身的情感,在这其中,教师则需要负责对各个要素进行一定的串联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提升其审美的能力[1]。

2.在情感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

对于任何事物而言,评价往往是激发其进步的一项重要动力。就音乐教学而言,若要借助情感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则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其音乐鉴赏的审美体验活动[2]。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情感体验式教学中的参与度以及表现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审美方面的兴趣,并且要避免不恰当的评价,以免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评价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实际上就初中时所处的年龄段而言,他们是十分在乎教师对于自身的评价的,因此教师在对其评价时往往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自身的认同以及教师的认可往往能够为学生的提供更加强大和充足的学习动力,使其能够更加易于接受情感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上的提升。

三、总结

音乐教育离不开情感体验,借助于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实现其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红·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阅读,2013,(5):162.

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篇4

首先,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 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 而且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 可以说, 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情感教学模式”, 试图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情感教学问题, 以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 音乐是长于抒情的艺术。它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升华。其教育功能是通过情绪感染和情感共鸣为途径才能实现的情感体验的美学观。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情感体验。所谓音乐审美意识, 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所谓音乐情感体验 (即审美体验范畴) 是指对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在对音乐形式与情感内含的感受与理解中获得的。音乐的美只有从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中才能升华出美的品味。由此产生特殊的审美喜悦 (即美感) , 才能获得真正的音乐审美情感体验。音乐既是听觉艺术, 又是表现感情的艺术。这是从美学的角度, 抓住了音乐表现内容主要的、最核心的东西。

再次, 音乐的主要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主观感受的思想情感表达。这种情感既不是纯生理的喜怒哀乐, 也不是纯个人的自我表现, 而是具有社会性的、有思想倾向性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培养的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由于音乐教育手段中的音乐感知和感情体验的关系, 比其它艺术教育中的这种关系更加直接和密切。因此,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更容易在情感上为人所接受。举凡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教学, 无不是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流露和交流, 而那些忽视情感性的音乐教育教学, 有悖于音乐的审美特点, 很难获得成功。

最后, 音乐教育本是一项审美教育, 是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情趣, 而且陶冶情操;在音乐教育中, 渗透德育, 开发智力、促进智育, 都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 在音乐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 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情感体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情感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机械训练为主动参与、乐于发现。这样的模式,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5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悯;这里有开怀的笑、大声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

作 者:李本兵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张湾中学 刊 名:新课程(中学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 关键词: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体验;情感投入;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00-01

引言

音乐可以说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初中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情感性特征。音乐教育还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愉悦感受以及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最终的教育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文化修养为宗旨的。柏拉图曾经说过:“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基于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音乐作品和以情动人的方式方法,善于把理性内容转化成情感的形式,让音乐教学逐渐变成一种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本文主要围绕着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展开,具体分析如下几点:

一、发挥声音传情作用,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音乐既能以声传情,又能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一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学生也会产生出积极的情绪因子,唤醒相应的情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音乐本身的魅力还是教师的语言,只要是优美动听的声音,对学生来说都是传递感情的强大武器,都是可以被运用到情感贯彻教学当中的。因此,教师可以把语言的优美、动听的特点发挥出来,把握好语音、语速、语调的度,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去感知音乐之美。再者,教师在范唱的过程中也要运用熟练、规范、流畅且富有情感的音乐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在音乐教学时,还要注重语言与音乐的优美情感性,因为当学生的情感因素被有效激发起来后,对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激发创造,悦情促趣

音乐创造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创造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创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调动出来,唤起学生的音乐情感,启发并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孔夫子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也曾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探究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润滑剂。当学生对音乐作品开始有自己的独特感知、理解时,并且通过充分体验后,在头脑中音乐作品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实际需求。接着,再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自觉产生出来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例如,组织学生欣赏四幕幻想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这段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跳动的节奏、欢快的速度以及强弱对比分明的音响所表达出来的那种质朴动人且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来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接着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用律动或者是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这种即兴的音乐创作活动,既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课基本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活跃课堂氛围,又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笔者也越来越感觉到简单的音乐传授以及单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了。所以,可以建立”歌配画“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技巧,又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丰富的绘画素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欣赏《渔舟唱晚》这首歌的时候,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把这首歌的歌词展示出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接着,再播放音乐,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再提炼出自己绘画的素材,借着歌曲营造出来的意境,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的晚景图。创设这样的教学,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和兼容化,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发挥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语言几乎成为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途径。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实际需要,但是对于另一部分不善于语言表达更善于运用其他方式表现的学生而言明显处在“技不如人”的窘境之中。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内在驱动性和积极性,逐渐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音乐欣赏活动时,就需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提供表达内心感受的平台,比如说表演、绘画、歌唱以及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言表达,逐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慢慢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用他人长处补自己之短处,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音乐是开启人们智慧的一把金钥匙,以情感活动为基础的活动形式,既是艺术的体现,也是学生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情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真实写照,在教学过程中,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师既要加强自身的情感元素,也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采用多种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音乐情感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最终为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智力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潘丹妮.让音乐为心灵成长悦动:谈初中音乐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3]曾莲春.初中音乐教学情感因素的分析与培养措施[J].考试周刊.2009(14).

[4]黄春艳.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J].新课程:下,2011(05).

[5]黄春艳.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J].新课程:下,2011(05).

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篇7

一、初中音乐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其学习特点, 利用情感因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来临, 将情感教学法应用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受到了学校与教师的广泛关注。采用情感教学法进行初中音乐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得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得出, 情感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 具有关键作用。音乐通过刺激人体的感官, 使人做出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并实现情感表现。积极向上的情感也能陶冶情操, 情感教育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音乐的审美心理需要通过情感作为中介并形成统一, 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明确其为激发情感的课程, 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授课过程中, 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情, 达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情感教学法重视学生多情感的体验,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情感体验是学生进行音乐感受最重要的方式, 忽略情感体验则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 丰富学生的情感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需要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使学生简要了解作者创作该音乐作品的背景、事迹、特色以及当时所处环境, 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 贴近作品的真情实感, 与音乐作品和作者产生共鸣。由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方式以聆听为主, 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定了解后, 教师进行反复聆听和欣赏训练,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例如, 教师在进行《命运交响曲》的教学时, 可以先介绍贝多芬的生活状况, 使学生了解到其是通过顽强的意志力进行音乐创作的, 通过贝多芬对生活的态度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在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后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的真实内容, 并充分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学习。

2.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

在进行初中音乐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情感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 从教学内容出发, 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进而激发真实的情感。学生较为陌生的歌曲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 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该歌曲的情感, 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理解进行演唱, 教师给予相应的点评。在教授《红旗颂》这一歌曲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五星红旗的意义, 让学生带着崇敬的感情进行演唱, 将对祖国的尊敬通过歌曲充分展现出来, 发挥出真情实感, 使学生真正明白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3.进行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的内容中, 情境创设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将情境创设运用与课程教学中, 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每首歌曲的意义, 体会作者在创作歌曲的真实感受。初中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乐器演奏辅助教学,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 音乐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 利用具体的可用元素, 培养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情感教学的帮助下, 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使其充分理解音乐的主体思想, 拓展学生的音乐审美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当前,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将其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提升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为了更好的将情感教学法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 教师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音乐学习的魅力, 最终为我国音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光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应用的研究[J].北方音乐, 2015 (9) .

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 篇8

1.创设情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 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 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时, 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 注意力高度集中。如组织教学时, 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 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 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 这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特定情绪, 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

2.发展情趣。音乐教学的情趣性, 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 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 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 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变“要他唱”为“他要唱”, 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 变“苦学”为“乐学”, 真正体现“乐” (音乐) 即是“乐” (快乐) 的至理。

3.培养情感。情感, 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和“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给学生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 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学生的感情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 既是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 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时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

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情感体现 篇9

一、审美感知, 体验情感

音乐审美教育以发展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作为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 因为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 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 是不能够进一步欣赏和学习音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去发现、探寻音乐作品中的美。在音乐审美教育中, 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训练, 可促使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发展, 能充分感知和感受音乐语言, 感知和感受音乐的美。这种感受能力包括对音高、速度、音响等的感觉, 对节奏、音色、和谐等的知觉以及对音乐情趣的辨别能力。

音乐审美主体的感知能力又能直接影响音乐审美的效果。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增强意味着对作品的听觉感受更细致, 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更真切和深入。总的来说, 音乐感知能力越好的学生, 获得的审美体验就越深。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 作为实施贯彻这一理念的具体操作者, 我在课堂上以听为主要手段, 让学生反复听赏音乐, 在多次倾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结构美, 并透过它们去领略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如欣赏《春江花月夜》, 每当听到它那优美的旋律时, 就仿佛有一副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迷人意境中, 使学生从视觉上和听觉上产生美感, 并在这种融视、听艺术于一体的情景中获得美的陶冶。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相辅, 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从而油然而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审美表现, 深化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而音乐教育则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而审美与情感的关系又是那样的密不可分。歌德说:“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对音乐的处理, 就是对音乐情感和演唱 (奏) 技巧的处理, 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 各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调式和不同的曲式风格, 各类歌曲都蕴涵着特有的激情。可见, 歌曲的体裁总是与某种情感相联系;歌曲的结构, 大至整个歌曲, 小到短句, 都蕴涵着音乐的内容与美感。比如, 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能形成明暗、疏密、浓淡等不同的音响效果, 进而表现其特有的音乐情绪。在表现它们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 就是要对作品做仔细的琢磨与研究, 以尽可能完满的歌声展现出它的全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究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真情, 悉心指导, 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使情感得到深化, 这样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不仅如此, 审美能力的培养又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 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所以, 要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的教学, 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以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当的速度和力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 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要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表现形式等特点, 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围内, 适时地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因此, 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培养这三种能力, 就是培养良好的乐感;有了良好的乐感就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再经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的熏陶, 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 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三、审美创造, 升华情感

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一、概述

众所周知,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尤为显著的特点, 就是情感丰富而敏感。这是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应用基础和前提。所谓的情感教学, 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学生情感发展的角度, 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 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 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其对学科学习的情感需求, 进而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也是基于学生情感发展和情感需求的角度, 多方面、多维度激发、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深层次需要, 最终实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质量的提升。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的应用价值在众多教学实践中已经充分的显现, 主要涵盖功能价值和教学价值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 功能价值

新形势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断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 可以充分发挥情感教学自身的优势, 来实现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构, 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充分的情感交流无疑是一节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的必需。由此可见, 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其在重构音乐课堂, 构建起和谐、稳定的音乐教学课堂方面的功能价值, 且这一功能价值也是实现学生音乐素质和艺术素质双提升的一大基础。

(二) 教学价值

除了情感教学的功能价值之外, 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还包括教学价值方面。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 采取情感教学, 能够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重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 都体现着情感教学人性化的特点, 这对融洽师生关系, 建构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形成稳定的关系无疑大有助益。与此同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结合情感教学, 还能构建起新型而高效的教学模式, 这为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初中音乐应用情感教学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非首次提出, 也不是自新课程改革实施时起。相反, 其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实践,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然而, 从当前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上看, 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对情感教学法的认识存在不足。教师对情感教学法的认识不够全面是当前阻碍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学科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 虽然经过新课程改革的革新和历练, 不少教师对传统“灌输式”音乐教学模式和相关教法的弊端已经有长足的认识, 然而受长期困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 致使不少教师在教学创新和接受创新教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 尤其是在观念认识上存在较大误区, 认为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中的应用只是一种“奇技淫巧”, 教学的实用价值较低。受此观念影响下, 导致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不仅未能有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而且即使在引入了情感教学方法之后, 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僵化、机械, 更勿用谈论发挥情感教学对初中音乐学科的优化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囿于大纲要求, 未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 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兴趣索然。

四、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应用建议

(一) 加强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对音乐学习具备足够的兴趣是充分发挥情感教学法效用的前提, 若学生对音乐缺乏学习兴趣, 甚至是厌恶学习音乐, 则情感教学无从下手。为此, 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过程中, 有必要加强对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培养, 让其在学习中能更加自觉和积极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体验学习的快乐, 从而提升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二)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渗透

初中音乐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法过程中, 要注重对音乐教材本身情感因素的挖掘, 并以学生更感兴趣、更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成功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渗透, 让他们徜徉在音乐之中, 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 初中音乐采用情感教学, 一方面有助于不断丰富初中生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情感渗透, 来深化音乐学科教学内容, 达到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效果。因而, 在未来的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对情感教学多多尝试, 多多实践。

摘要:本文基于情感教学角度, 以初中音乐学科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以期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情感发育水平, 为其全面综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学,应用策略,渗透

参考文献

[1]吕光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应用的研究[J].北方音乐, 2015, 09.

初中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篇11

【关键词】情感教学 初中音乐 审美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30-01

一、传统音乐审美教学的发展现状

初中时期是学生品行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重视简单的教授学生歌曲、音符,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教学课时较短,只是蜻蜓点水的学习。老师演唱歌曲,音响反复播放,要求学生做到熟悉即可。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歌曲,只是把唱歌当做学习任务,以会唱为学习目标,并不理解歌词的含义,无法感知歌曲深处的情感。教师音乐水平、专业能力较低,无法展现音乐的魅力,无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对美好情感生活的向往,不利于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二、运用情感教学进行音乐教育的优势

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情感教学更是学生完整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传统音乐教学现状的描述,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优势更是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感教学促进音乐的审美教育

情感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是指通过情感的传达促进音乐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目的。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不是像数学一样勤于练习,也不是像语文、英语一样刻苦背诵就能学精、学好,这是一门反映人类显示情感生活的学科,同样需要用情感来表达。在教学中添入情感因素,学生首先感知歌曲中的欢乐、忧愁、悲伤、痛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演唱时也会跟随旋律、饱含深情,旋律准、情感对,即使是精简的课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音乐审美教育激发人的情感

情感教学促进音乐的审美教育,相应的,音乐的审美教育也可以激发人的情感。音乐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妙的音乐给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最终实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不同的音乐能够激发人不同的情感,音乐课上学习了一首爱国歌曲,在激昂的曲调和深沉的歌词渲染下,可以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之情;听一首母爱之歌,歌词中描述母爱的伟大,可以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理解与爱意。音乐审美教育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情感教学和音乐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音乐知识和情感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在学习中激发情感,在情感教育中促进音乐学习,在增强音乐认知水平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信心,锻炼意志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情感教学的优势,从短期讲,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艺术熏陶;从长远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的具体实施

1.了解音乐内容,熟悉音乐

多听多学、耳熟能详是初中音乐的最基本学习方式,情感教学是这种音乐学习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对学生进行介绍,可以介绍相关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歌词含义,一些相关的情感介绍,再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听歌,感受歌曲的美妙。如在学习歌曲《七子之歌》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是闻一多先生面对山河破碎写下的悲愤之词,同时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聆听、去学习,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2.改变教学方式,情景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对不同的歌曲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曲调要赋予不同的情感,融情入境、情景教学。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一首慷慨激昂、展现国仇家恨之歌,如果搭配上一段饱含情感诗歌朗诵,可以起到煽动情感、渲染氛围的作用。有的学生比较害羞,不敢唱歌,不善于表达情感,教师可以用情感引导学生。如一首表现母爱的歌曲,教师可以采用联想法,让学生回忆家中母亲的付出,母亲辛苦、劳累时的点滴,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为学生创造情境,仿佛妈妈就在面前,急切的想唱首歌给妈妈听。

3.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示范教学

在一些初中学校中,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知识训练,音乐素养较低,有时候甚至还不如从小学习音乐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和专业知识素养,发挥在音乐教学中的榜样作用。只有教师不断进步、能力优秀,才能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些演唱难度较大,学生无法理解的歌曲,不能只依赖多媒体和音像的播放,而是要教师亲自演示;一些歌曲也可以采用乐器的辅助,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通过以上对情感教学以及音乐课教学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办法。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情感教学为手段的基本教学理念。

现实教学中,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音乐课的时间往往较少,这就更要求教师凝练精华,用短暂的课堂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感受音乐课堂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奇美.《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2013年

[2]甄昕.《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2015年7期

[3]李幸萍.《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 2015年85期

关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一、适宜的音乐教育调动情感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 它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幼儿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实现的, 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歌曲、舞蹈、律动、打击乐及音乐游戏等。因此,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内容, 能有效调动幼儿的情感。

1.与 家庭 生活 经 验 相 关 的 音 乐 内容 。

家庭是幼儿生活经验最丰富、情感寄托最深厚的地方, 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 选择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音色美妙能表情达意的具有丰富情感的音乐作品, 运用恰当的音乐手段, 启迪幼儿感恩父母及家人。如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我爱我的家》、《幸福的家》、《袋鼠妈妈》, 启发幼儿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呵护;音乐欣赏《吉祥三宝》、《爱我, 你就抱抱我》、《小乌鸦爱妈妈》等, 引导欣赏音乐内容, 渗透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教育;歌曲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小树叶》、《大鞋和小鞋》、《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时, 引导幼儿学习关心父母和长辈, 对家人产生感恩之情;通过音乐游戏《全家乐》、《相亲相爱一家人》等, 激发幼儿感受与家人在一起幸福与快乐的情感, 培养幼儿爱家人的情感。

2.与 幼儿 园 生活 经 验 相 关 的 音 乐 内容 。

有人说:“教育之船只有借助于感情之水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因此, 在音乐活动中, 结合幼儿在幼儿园实际的生活经验, 可以启迪幼儿感受到最真切、最纯洁、最朴实的师幼情感。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 他们从自己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集体家庭, 对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易产生分离焦虑感。教师除了在一日活动中要对幼儿细心关爱外, 还可以借助音乐手段, 营造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氛围。如选择朗朗上口的《我是好宝宝》、《我爱我的幼儿园》、《我的老师像妈妈》等歌曲, 以及音乐游戏《幼儿园里多快乐》、《幸福拍手歌》等, 引导幼儿理解活泼欢快的歌曲内容, 适当运用表情及肢体语言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给予幼儿微笑、拥抱、夸奖等, 让幼儿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 消除幼儿入园的焦虑感, 增进师幼情谊,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帮助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 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 在毕业典礼中, 幼儿深情演唱《老师再见了》, 三年来幼儿园的生活在他们眼前一幕幕闪现, 他们唱出了师幼之间的温馨关爱之情, 唱出了师幼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感恩的心》乐曲中幼儿翩翩起舞, 他们用童真的舞蹈语言感谢老师们的关爱, 表达感恩之情。

3.与 自 然 生 活 经 验 相 关 的 音 乐 内容 。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 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 《指南》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在音乐活动中, 教师应引导幼儿有意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事物美、人物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培养幼儿关注周围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如体现季节中动植物的变化如《春天在哪里》、《柳树姑娘》、《秋天多么美》、《小燕子》、《小篱笆》等歌唱大自然抒情活泼的歌曲, 在歌唱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季节变化产生的自然景色美, 调动幼儿热爱自然美的情感。又如体现动物的打击乐活动《动物狂欢节》感受和想象动物们各种生动的神态, 教师恰当融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教育, 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再如音乐欣赏《森林狂想曲》, 让幼儿感受雨林中各种动物和昆虫, 奇异而和谐地鸣奏出优美的乐曲, 欣赏森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激发从小热爱、爱护大自然的情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地发挥音乐课程的功能, 寓教于乐。

4.与 社 会 生 活 经 验 相 关 的 音 乐 内容 。

幼儿音乐作品中也不乏表现人们在生活中劳动美的形象, 如诙谐活泼的《粉刷匠》、《剪羊毛》、《鞋匠舞》等歌曲表演, 勇敢坚强的《学做解放军》、《小海军》及《我是小司机》等歌曲, 引导幼儿了解人们在生活中不同职业角色的职责, 培养责任意识。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活动形式活泼有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健康活泼的音乐作品, 渗透情感教育, 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 道德情感得以升华。

二、恰当的教育方式体验情感

每个音乐作品都蕴含丰富的情感, 幼儿音乐作品也不例外。幼儿的情感易于激发, 他们对喜怒哀乐都容易产生共鸣。音乐教育不是单纯教幼儿学唱一首歌, 跳一支舞蹈, 玩一个游戏, 还应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情感, 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更生动地表达音乐。《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目标之一:“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体验。”即在音乐活动中, 引导幼儿之间相互欣赏, 互相模仿学习, 体验审美情趣, 使幼儿掌握具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利 用 多 种 手 段 , 帮 助 幼儿 理 解 音 乐 角色的 情感 。

音乐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 内容相对比较简练、抽象和概括。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中创设与音乐相匹配的情境, 利用图书、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如组织小班音乐活动《天黑黑》前, 我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闽南童谣, 了解童谣中讲述的生活趣事, 丰富幼儿有关闽南童谣的知识经验。在教学活动中, 我画出音乐情景、人物和物品图片, 运用图谱直观明了地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启发幼儿描述在不同情境中, 阿公和阿嫲的心情如何?请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交往, 如果发生矛盾冲突,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引导幼儿明白同伴交往之间要学会协商, 养成谦让的好习惯。又如小班音乐游戏《三条鱼》, 我创设与音乐游戏相匹配的教学情境, 在“一条鱼水里游, 孤孤单单在发愁”的情景中引导幼儿理解没有朋友的时候是不快乐的, 在“三条鱼水里游, 快快乐乐交朋友”的情景中让幼儿感受同伴间的友爱, 培养团结友爱的好品质。大班音乐活动《海龙王要娶亲》, 则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体现喜庆热闹的画面, 幼儿通过说唱形式理解童谣内容, 了解生活中的喜事习俗, 感受喜庆的气氛, 丰富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第二课时舞蹈《海龙王要娶亲》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 再现动物们不同的特征和神态, 帮助幼儿理解角色的不同特点和情感, 促使他们表情丰富、富有个性地表现舞蹈动作。

2.开 展 各 种 体 验 活 动 , 支持 幼儿 感 受 音 乐 角色的 情感 。

《指南》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指出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如创设音乐表演区、打击乐区、卡拉OK区、小剧院等音乐活动区域, 为幼儿提供场景、音乐、服装、道具等材料, 引导幼儿自主参与, 表演歌曲、舞蹈、游戏等, 在集体表演过程, 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交流等不同体验学习形式, 自我经验得到丰富, 加深对音乐角色的感受与表现。

3.巧 借 生活 中的 节 日 , 促 进 幼儿 美 好 情感 的 抒 发 。

各种节日的产生是人类在生活中情感寄托、传承文化的产物, 由此也产生了大量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优秀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 恰当借助各种节日的特点, 引导幼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得以提升。例如, 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元旦, 引导幼儿为自己的父母、长辈、老师献上一首动听的歌, 跳上一支深情的舞蹈, 表达祝福之情。如三八节活动中, 组织幼儿歌唱《我的好妈妈》、《妈妈的吻》、《只要妈妈露笑脸》等歌曲,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融入关心父母的情感教育;在喜迎国庆节活动中, 组织幼儿演唱《国旗国旗多美丽》、《祖国祖国我爱你》歌曲, 表演舞蹈《哇哈哈》, 结合爱国主义教育, 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系列活动中, 组织幼儿表演《过新年》、《大拜年》、《可爱的家》、《卖汤圆》、《爷爷为我打月饼》等音乐活动, 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庆祝六一活动时, 组织幼儿演唱歌曲《庆祝六一》, 鼓励幼儿尽情抒发节日愉快情绪, 增强幸福感。

4.利 用 闽 南 本 土 化 的 元 素 , 支持 幼儿 富 有 个 性的 表 现 。

我园地处闽南本土文化重要区域, 闽南本土的音乐元素丰富多样, 有民间音乐、歌谣、打击乐、舞蹈、歌仔戏、高甲戏、闽南木偶戏等, 它异彩纷呈、生动活泼, 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展现闽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热爱, 洋溢着极为浓郁的生活气息, 易于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力求本土音乐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多元化, 选择适宜的教学活动形式, 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 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如活泼欢快的《天黑黑》、《羞羞羞》、《一只鸟仔》、《阿公头壳光溜溜》等闽南童谣;音乐欣赏南音演唱《直入花园》、歌仔戏《益春留伞》及高甲戏《喜迎亲》等;舞蹈《拍胸舞》、《贡球舞》等。幼儿通过学习与体验, 了解厦门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习俗, 在感受与表现的基础上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如大班音乐活动《车鼓弄》。《车鼓弄》是闽南典型丑角表演形式, 它的表演特点诙谐逗趣, 深受观众喜爱。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 丰富前期经验, 引导幼儿了解《车鼓弄》是民间艺人在闽南民俗活动中表演活动, 请家长带孩子在大型踩街活动中观看《车鼓弄》表演, 欣赏丑角的逗趣。教师通过多次观摩研讨活动, 反思不足, 不断总结, 进行教学策略调整, 把老师的“教”转变为孩子的“学”,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如你生气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表情、动作) 当两个人之间发生争执时, 怎么解决?调动幼儿情感体验, 在充分的“感受与欣赏”基础上, 幼儿得以“表现与创造”。幼儿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车鼓婆生气发脾气时的表情、动作。车鼓公逗车鼓婆开心的表演则各有千秋, 有帮车鼓婆扇扇子的, 有帮车鼓婆捶背的, 还有扮滑稽相逗车鼓婆……同伴之间的积极互动, 展示富有创造性的表现, 培养对音乐表现的兴趣爱好。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与各领域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与渗透的。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幼儿学会某一项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情感,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与表现。教师在音乐活动中, 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表现生活, 关注情感教育, 给予幼儿情感启迪, 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 促进情感升华, 鼓励和支持幼儿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 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寓教育于美, 关注幼儿的个性和情感, 调动幼儿的美好情感, 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上一篇:企业与政府下一篇:限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