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精选12篇)
美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篇1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我们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首位。因为幼儿情感品质的健康与否,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是幼儿亲手拿笔或其他材料表现一定的可视形象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
一、让孩子体验爱,体验被重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心中要充满爱,时时刻刻要装满幼儿,用微笑和真情来迎接、拥抱幼儿,使幼儿敢于走近你,乐于贴近你。美术活动中更应如此。要在美术活动中增加孩子情感方面的体验,首先就是要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发现幼儿的画“参差不齐”,教师要认识到孩子们能力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不要太强求。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教师都要在活动中倾注一腔爱心,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爱的情感体验,感觉被重视,让他们敢于动笔,敢于作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在绘画、折纸等活动中,对于遇到困难或发急或沉默不愿动手的幼儿,教师可以用语言来引导、提示,或是手把手地教他们,也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用语言或体态动作鼓励和肯定他们:“不错,很好,就是这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增进对教师的感情,同时让孩子由爱教师延伸到喜爱美术活动。
二、在肯定中体验自信,在鼓励中体验快乐
幼儿年龄小,情感易被动,易受伤,而每个幼儿都喜欢被表扬被肯定。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关注个体差异,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引导,特别是对于经常胆怯或迟疑的幼儿,教师更要多留一份心,要做一个有心人,更要做一个细心人,善于发现幼儿一些细微的进步,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从而创造更多的“被表扬”来巩固自信心。如:有一名幼儿,受经济条件限制,只上过半年中班,每到美术课,他就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动笔,一动笔就用手指擦。刚开始时老师手把手地教,耐心地引导他,并且不断地鼓励他自己动手,也会偶尔握住他的手帮他一起画。有一次,画秋天,他生长在农村,对农作物很熟悉,自己在画纸上画了一些很难辨识的稻穗,虽然画面有很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他自己画的,而且还很有“个性”,老师不仅让他在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画,而且说出农村秋天里他知道的事和物,还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表扬他向前跨进了一大步,鼓励他要更大胆,获取更大的进步。大家都对他投来了赞扬的目光,孩子在那一刻非常开心。老师还在其他学科中寻找他的优点,以此来激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能行的。就这样,慢慢地,他开始独立作画了,而且越画越好。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交往环境
幼儿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同龄幼儿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幼儿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因为幼儿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感染,所以不仅要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技能,而且更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去关心同情别人,爱别人,如为掉队的小雁寻找妈妈,为无家的小狗做小屋等。也要教幼儿学会同伴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让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在活动结束之前,让幼儿以对子、小组或班集体为单位,多种形式地相互欣赏、交流。
美术活动是自然与社会的折射,而社会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把社会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幼儿看,同时注重自身言行的美,以自身的激情燃起幼儿的热情,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教师也要抓住幼儿的生理特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美术活动逐步让幼儿贴近自然、社会,激起其想发掘的愿望。如幼儿注意力易分散,观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直观形象事物感兴趣,针对这些特征,教师每次活动,要让幼儿明确目的,并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受直接强烈的各种感官的刺激。如在画秋天时,秋天的景物很多,色彩很丰富,教师不是坐在教室里空谈或借助几幅有关秋天的图片草草打发,而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秋游,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体会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的愉悦,并将这种愉悦带到下一次的发现中。有助于再次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四、在审美活动中体验美的情感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善于发现美,敢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而不是单一地追求美术的技能。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美,而我们的美术活动应成为一个发现美、表现美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多引导幼儿乐意参加美术活动,引导他们更多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而且还应用心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种美的因素,要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美的事物总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如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这些美好的事物应多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欣赏,用自己的笔把他们留下来。如让幼儿欣赏“春天”,获得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美好情感体验;观察“大马路”,激发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感,也可以通过美术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让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心灵的美,如助人为乐,礼貌谦让,拾金不昧……这样在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孩子就成了一群懂得欣赏美,善于发现美,乐于表现美的孩子了。
只要我们用一颗真善乐观的心去影响孩子,用一颗爱美、懂美的心去感染孩子,为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一定是向上的、健康的。
美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篇2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
笔者认为,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引导赏析,激发情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如,一身厨师打扮的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今日的菜谱”(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人教版二上),面对色彩缤纷、形状奇特、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点心和水果拼盘,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神奇美妙的菜谱世界,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畅谈菜谱之美,交流欣赏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谱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又如,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画形式美的感悟和认识,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在指导学生欣赏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寿山谐趣园》(《水墨游戏──园林》江苏版第9册)时,采取对比观察的教学策略,注重对中国画形式要素的分析与探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金秋时节,孟河镇苗圃运来了数百盆品种多样的菊花,把校园装扮得格外亮丽。教师临时增加了几节室外写生课。一次,教师建议六年级学生分组选一两盆自己喜欢的菊花,先仔细观察,再用恰当的词句来夸夸菊花的美丽,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随着赏菊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情感如泉水般奔涌而出,情之所至,妙语连珠。其中有一组学生别出心裁地用“改诗、一人吟诵一句”的方式,大胆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受:“吾家洗砚池边菊”“个个花开淡墨痕”。对此,教师由衷地大加赞赏,学生更是眉飞色舞,赏菊的兴趣更浓了。
二、巧用资源,体验情感。
如,笔者在《纸风铃》(人教版一上)和《会摇的玩具》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如何将线穿过纸杯底、不让杯子上下移动”和“怎样让纸圈摇起来”的问题时,请那些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拿着自己的“杰作”上台,为大家示范、讲解。由于教师巧妙利用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成资源,在使学生体验到了大胆探索、相互学习而取得成功的快乐和自豪的同时,难题也迎刃而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如课前,教师发动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江苏版第11册)考古发现、介绍欣赏方法的短文等,在指导学生欣赏青铜的过程中,巧妙引用,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体悟、理解作品的思想,引导学生真切体验从青铜器作品中表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拼搏抗争等积极情感,使之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如在教学《淅沥的小雨》(人教版一上)时,恰巧外面下起了小雨。教师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雨、玩雨。由于教师能根据活动目标和学生需求,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了天气资源。在真实鲜活的活动情景中,学生与雨点们零距离亲密接触、真诚“对话”,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真实、丰富、细腻。这是任何人为的高超手段创设的情境所不能替代的。
另外,我们还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经意犯下的一些错误。只要我们多动脑子,这些“美丽”的错误就会变成更具影响力、更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生动鲜活的可贵资源。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三、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师生合作“大闸蟹” (《今天的菜谱》人教版二上)的过程中,师生分工明确,愉快合作。教师以饱含积极求美情感的言行作纽带,随时保持与其他学生的“热线联系”,多方引导学生大胆思辨,精心创作,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力培养,艺术情感之花也得到了茁壮成长。
在指导学生以《鲜花送老师》(人教版一上)、《妈妈的生日》(人教版一下)等命题画创作活动过程中,教师采取以情育情、以情促情的策略,先自己讲述亲身经历和感受,再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小组讨论感受老师和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通过夸一夸、画一画的形式来歌颂崇高纯洁的师爱和母爱,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和妈妈的尊敬与真挚情感。
同时,教师切实以人为本,采取活化教材、拓展教材、整合教材等多种积极策略,让教材“站起来”、“动起来”、“唱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美术创作、表现内心情感的兴趣。在教《闪光的烟花》、《美丽的印纹》、《鱼儿游游》、《繁忙的交通》(人教版一上)和《瓢虫的花衣裳》、《有趣的半圆形》、《分蛋糕》、《太空里的植物》、《运动场上》(人教版一下)等内容时,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作线形的深入,又作点上的泛化,把一课内容分成有共同主题统领的几课时完成,又注重美术与音乐、语文、科学等学科的有机整合。在连续展开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采取说一说、比一比等灵活的手段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加深对美术符号的特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并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将内心体验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泥塑或工艺制作等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把内心情感外化为显性的物质作品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巩固并强化了自己已获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四、评价交流,升华情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包括大师作品、老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等)过程中,或针对自己与他人的创作情况、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会上出现的某种美术文化现象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重视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3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很难实施。学校忙于进度考核,忙于提高高考成绩,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美术不懂方法,缺少审美和鉴赏能力,对美术历史的相关知识更是一问三不知。每天动手不动脑,机械地工作,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比较单一,甚至有学生想转专业,不喜欢上美术课,这说明美术老师需要加强美术的教学反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情感教育,或者说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也是美术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
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注重美术课堂中的智慧很重要。列宁说过,缺少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停滞不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相对比较枯燥的理论技巧的同时,应该多考虑给学生渗透一些美术文化、历史人物及人文精神之类的知识,使课堂更加丰富高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技法的背后有情感人性的支撑,真正引导学生去大胆思考、创造,感受作品中的乐趣、情感和意识。例如,我以前抽上课的时间,给学生带点当代超写实油画的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从图片中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体现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给学生的心灵以不可想象的震撼。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对待一幅作品的态度,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更加明确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目標没有局限于参加高考、取得高分上,而是通过学习这个专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价值。
我们可以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民间艺术,灵活巧妙地給学生的心灵以深厚的美术文化熏陶,将对美术课的兴趣延伸到志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美术课堂中对于人物素描头像的写生本身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但初学画不好,需要深入地研究、学习、解剖知识,经过大量的写生训练才可能慢慢画好,但往往教师会急于求成,为了教而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想画但画不好的时候,是最苦恼烦闷的时候,甚至会渐渐失去绘画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巧妙灵活的启发、引导和示范显得很重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充满智慧地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引导。
结合自己的专业创作去引领学生的情感方向,使他们能看到教师最近创作的作品。这种影响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和信心激励,让学生从心里与作品进行交流、对话,同时给他们指明了学习的目标、方向。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的探索
美术新课标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这说明了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美术高考和鉴赏课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情感教育与高中美术技能教学相背离。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美术习作充分融入了个人独特的情感和认识。因此,欣赏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艺术专业课的学习才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获得更大的进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更信任老师,接受老师的讲授十分重要。具体的方法有:(1)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该首先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授课模式,把主角位置还给学生,而不能让学生产生“上美术专业课”是一种负担,布置的作业更是一种压力的想法。(2)教师要适时地走到学生中去,作为教学讨论的一分子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这样师生的情感会更加融洽、距离会更近,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感受生活中或作品中的美。(3)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巧用每一分钟,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书籍、图片、视频更新上市,也会有学生关注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微信平台,但是如何去辨别选择,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鼓励学生学习美术要注重观察生活,深入生活,联系生活,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美术创作中,运用速写的形式去记录生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考美术试题的走向也越来越贴近生活,需要学生不断地总结思考,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美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篇4
一、创设美术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 创设情境是关键步骤之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情境, 带领学生入境, 并在情境中对美术的情感得到激发。一般而言, 学生的情感在某种物品、情境、语言的触动下就会更快的激发, 否则学生的情感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需要唤醒与激发。而通过情境创设, 投入真情描述, 可以波动学生情感之弦。以学习小学美术《恐龙世界》这一课为例, 美术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 我们还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真实的恐龙吗?如果没有, 大家参加过恐龙展览会吗?你知道多少种恐龙的名称呢?为什么以前有恐龙, 而现在没有恐龙呢?大家想探寻答案吗? 通过问题情境, 学生对恐龙的情感被激发出来。紧接着, 教师出示几幅恐龙图片, 加深学生对恐龙的理解。等到学生的情感被彻底激发后, 美术教师切入新课学习, 即今天我们与恐龙一起玩, 并做一做恐龙。在以上案例中, 教师利用问题情境, 逐步吸引学生, 逐层渗透情感, 促进学生情感的激发。丰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情感
二、赏析作品, 丰富情感
一幅优秀的作品, 必定饱含情感。只有情感丰富的作品, 才能焕发无限生命力。叶圣陶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溢, 而后有所撰作。只有深刻了解创作作品者的情感, 才能充分读懂作品。因此, 在美术课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饱含感情的优秀作品, 进行赏析, 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并教会学生在作品创作时需要不断渗透情感, 让作品充满生命力。以学习小学美术《彩墨游戏》这一课为例, 教师利用张桂铭的《觅》这幅作品进行赏析。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 寻找亮点。同时, 教师利用音乐, 让学生融入感情欣赏作品, 并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作品传达的内容。最后, 教师点评作品, 即画家结合运用了墨块和色块, 点和线, 让学生透过作品, 看出欢快的情感。
三、巧用资源, 体验情感
教材是教师上课素材的主要来源, 因此,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上渗透情感, 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 进行加工。同时, 美术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 从其他地方补充资源, 结合运用, 使美术跟上时代发展。在课堂上, 教师再依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巧用资源,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领悟:自身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可以带动学生情感, 引起共鸣。以学习小学美术《有趣的造型》这一课为例。美术教师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索各种有趣的造型图片, 并制作成PPT形式。在美术课上, 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播放, 再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烘托出造型图片,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认真观赏和借助教师语言解析, 了解人类智慧的伟大, 从而激发学生利用头脑, 创作工艺品的激情。
四、用心创作, 表达情感
学生能独立创作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终结。美术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心创作, 在作品中渗透情感, 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让作品因情感而灵动。在美术领域, 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创作活动, 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进行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创作过程中, 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注入情感, 提升自身审美情趣。
五、利用教学评价, 升华学生情感
评价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如激励功能, 情感教育功能。因此, 美术教师应注重利用教学评价, 升华学生情感。于小学生而言, 在完成一个作品后,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 或者是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展览, 满足内心赞许需求。以《一张奇特的脸》的教学评价为例, 虽然学生的作品可以称得上奇特, 但是对于一些技法的掌握基本不到位。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首先可以表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 赞美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了情感, 还可以请班上同学带上作品进行展示, 并简单说说作品中的情感 (使学生受到鼓舞, 更深入地思考自己作品中的情感) 。最后, 委婉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即捏、压等技法上。如此一来, 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客观性的评价, 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 学生的情感也通过评价得到升华。
总之, 情感是美术课堂的核心所在。作为一线美术教师, 必须注重美术课堂上情感的有效渗透, 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生成。实践也充分证明, 应把情感教育融入教学, 多听不如多感, 在玩乐中学习, 在享受中成长。除了通过创设情境、丰富教学方式、利用教学评价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还可以从加强师生关系的构建、增强课堂交流做起, 从多方面进行情感渗透。最后, 作为美术教师, 亦要在教育中有所感悟, 保有一颗独特的“匠心”。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由此可见, 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利用画笔, 创作作品, 而且是通过美术课程, 学生情感得到熏陶与感染。美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 在课堂上渗透情感, 促进教育的生成。同时,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 还应深思如何渗透情感, 提升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季燕飞.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9年14期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想象和幻想 篇5
上海市密云幼儿园
思维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而想象和幻想则是这朵绚丽花朵的花蕾。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走在抽象思维的前面,想象和幻想则走在理性的前面。人类在“幼稚”期肯定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从遍布世界各地的远古时代人类的出土文物中,从那些图腾、神灵中,无处不见早期人类的神奇幻想和想象。
想象和创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则更注重对幼儿艺术情感的熏陶。主要渗透于文学活动、美术、音乐、科学、数学等一系列领域中。让幼儿欣赏美的语言,画一幅合情而不合理的画,感受一段音乐表现的情景,提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都是幼儿想象发展的良好途径。
瑞吉欧教育经验中的“一百种儿童语言”特别强调了美术这一特殊语言。它是人脑思维的外在表现,而且最能反映儿童想象创造的结果。因此应充分利用好美术活动的契机,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专家认为:美术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确实比较有利,但要看什么人去上,怎么上。由此可见,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幼儿迈开想象的第一步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和左手工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培养和运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取材于幼儿生活经验。
人的想象力,包括艺术想象力,是从生活中来。现实生活为想象提供了基础。而幼儿感兴趣的也是周围熟悉的事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老师和小朋友,我的爸爸和妈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爱吃的水果、喜欢的游戏,《过年了》、《运动会》等都是幼儿经历过的感兴趣的话题。当然幼儿积累一定的绘画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运用于幼儿的所好。
活动前,经常有幼儿这样问:“老师,今天画什么呀?”说明幼儿对绘画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急切想知道。这时教师不妨试问:“你想画什么呀?”幼儿将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讲述。有的说画大狮子,有的想画童话世界……。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幼儿的这种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幼儿提供的题材作一些范画,满足他们想象愿望,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的灵感。
3、借助于语言的功能。
语言能激起人遐想,调动人的思绪积极向上地遨游在想象情境中。它是培养想象力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平时多给幼儿讲述童话故事,让幼儿创编故事情节,围绕一个素材编一段完整的情节,如拎着篮子的小猪画面让幼儿展开讨论:今天小猪阿姨要去干什么?她到哪里去?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呢?幼儿各持己见,答案各不相同。教师及时鼓励他们发散思维。一方面幼儿受到情绪感染,另一方面,通过想象,头脑中再现故事的画面并且反映在画纸上,使幼儿的语言绘画能力同时得到发展,让幼儿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注重幼儿美术活动的成果,激励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美术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方面首先要超越自我认识,提高创新意识。
1、正确看待幼儿的自我体现。
儿童往往比成人更赋予想象。大人和孩子看同一幅画,大人看了就认为这是一幅画,他不会去想什么太多的事情。而孩子呢,看着看着,就会想:旁边是大海,还有别的什么。成人看孩子的画,觉得杂乱无章,会用不理解的态度点评它。但不妨静心听听孩子是怎样给自己的作品加以语言描述,赋予它生命的。有一只自动笔上画了两根线,他说:我设计这样一种笔,两根导线插在人的大脑上,人想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人就不累了。再有一个小女孩画一个在飞的人,画面简单而且也看不出什么。她说:“我想着人飞到天上去,相小鸟一样,看着山和水。”多么美妙的想象!这时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也许艺术之花就从这里绽开了。
2、激发幼儿体验想象的乐趣。
想象的内容反映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他想什么就画什么。有些孩子缺乏这种情感流露,无法在他的作品里宣泄情感。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幼儿渐渐产生幻想的动机,赋予他们想象的能力。让孩子欣赏一幅同年龄具有创造水平的画,一支带导线的笔两根导线插在人的大脑上。我借助于画面利用情境语言来引导想象力缺乏的孩子:闭上眼睛,现在你好象戴上了这支笔,写了很多很多字,累吗?一点儿也不累。让幼儿感受笔的神奇功能,起到幻觉的作用,从而激发想象的愿望。
三、提供幼儿美术活动的渠道,帮助幼儿拓宽想象的思路。
艺术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就像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在重视其它美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欣赏活动也不可忽视。
1、合理利用抽象作品的幻想功能。
抽象作品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天空。如西班牙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幼儿欣赏时创造性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我感觉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又如英国画家戴维帮伯格的“阳光下的树”同样是一幅极赋想象的作品。有的幼儿说:“火山爆发了,石头都被烧化了,红红的,像张开大口的老虎冲下山冈。”还有的说:“这是一床金色的被子,躺在被窝里甜甜地睡,梦见我在花丛里跳舞。”在欣赏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鞋子车”、“我喜欢的房子”、有的设计的房子是水果型的,有的房子挂在大树上,是为小动物准备的。让幼儿设计京剧人物发型,幼儿可以不受常规的约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2、积极评价名家作品的艺术效果。
选择著名画家典型的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明快的色彩变化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像一团火在燃烧,暖洋洋的。毕加索的自画像,幼儿通过讨论、猜测画家的心境和个性特点,并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个看法……”等等积极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想象和幻想是创造性的基础。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产生许多新的形象。它离不开人的现实生活经验。而幻想大多和自己的希望联系在一起。幻想是指向未来的。科学的、积极的幻想就是理想。幻想的内容更多的是头脑中想出来的而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事情。根据幼儿的想象和学习的特点,我认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还存在着这样两种弊端:
(一)创造性匮乏
现在的美术教育活动大部分还没有走出误区。老师画一个苹果,孩子都照着画一个苹果;老师画两片叶子,孩子也跟着画两片叶子。老师让孩子仔细观察范画中动物的外型特征,区分五官和四肢的位置,然后一点一点临摹。教师过于重视所画物的比例关系,根本就没有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二)想象脱离实际
幼儿的想象源自现实生活,是生活经验的艺术加工和美好愿望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夸张地捏造与幼儿经验脱离的空洞世界。幼儿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完成大幅的并不能理解的怪兽,外星人类,追求无根据的想象。那将是对孩子童心的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较好发展。
谈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6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情境;情感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侧重美术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首先要有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才会渐渐地产生创造美和品味美的技能。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情感教育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美术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利用情感的功能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育就把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也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将成为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需要美术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学还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水平高低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调动课堂氛围,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将对如何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做出研究。
一、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提高美术素养和情感
学生学习美术需要自由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学到的美术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厌烦美术课。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情感的培养要讲究方法,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在一个美术知识讲完以后,不能急于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复习,学生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比如今年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如下的情感目标:当你看到阅兵式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你认为阅兵式当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学生会纷纷根据自己观看阅兵式的情况进行热烈的讨论,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美术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了解国家时事,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就会给学生更多的拓展空间。
二、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灌输,而是要靠心灵的感受,在美术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利用情感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迪。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还错误地认为教师比学生高一级,教师是管着学生的,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有利于美术教学,促进学生更加信任教师。美术教师在与学生情感交流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必须根据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感情。电视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有位父亲在教育儿子时,由于方法不恰当,缺乏良好沟通,儿子虽然最终考上了大学,但却不愿意再去面对自己的父亲,可见情感交流的重要性。美术课受到的关注比主科要少,又由于课时量少,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所以美术教师要通过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做朋友,用爱心去呵护学生。
三、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并重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要想学生有丰富的情感,首先美术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才能给学生最优的指导。美术教师要想教育学生,必须先从规范自己开始。情感教育建立在和谐、平等基础之上,情感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切实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整合教学资源。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美术教师面临的挑战更大,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适合学生进行绘画的课堂氛围,提供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的讲课方式需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学时要精力充沛,要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教师的角色日益多元化,所以压力会越来越大,给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美术教师要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把自己最佳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对学生产生情感激励。
四、加强具有生活化的美术欣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美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美术欣赏的机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或者传世名画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接受一场视觉的冲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巧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习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同时,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比如教学生手工制作,带学生野外采集,播放教育电影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为学生构建成熟的思维模式,不但深化了情感,还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集中在课堂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有情绪激动或者逆反心理较强的时候,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到寄情于理,以情动人。美术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长速度,如果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的情感,时常对学生进行漫骂,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方面的教学案例很多,大家可以去具体研究一下。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也能提高学生的情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现代化教学装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培养需要良好的氛围,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还不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多方鼓励,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有爱,给予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双重帮助,促进美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高晖.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25).
论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篇7
近年来,素质教育与研究,作为教改的热点已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在诸多教育形态中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理智与情感相协调的教育,更是一种偏重于情感体验的教育,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欣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了解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机会,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性格,造就素质全面、优良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在以后特定的领域做出较大的专业化成绩,并去创造和享受美好的生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中更多地呈现出情感与智慧的品质,在同一事物面前,科学家以科学头脑去分析,哲学家用哲学思想去解释,而美术家要用心灵去感知。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我认为美术学习对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美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不用对、错去衡量学习的过程,只有合不合情理、品味高低之分。美术是“既喜新又不厌旧”,所以美术学习具有培养开发人的心理结构的作用,而这正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第二,美术学习有利于人的右脑开发。人的大脑具有语言和视觉双重的功能,然而,我们的文化教育至今没有为这两种思维训练同时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通常是采用大脑的语义系统来进行分析思维,打开视觉的大门和挖掘人潜在的创造力是美术学习过程中赋予我们的双重使命。学习视觉艺术的技能有利于增进我们思维的创造性的增强,有利于发展人的创造力。第三,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美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过程,以更多的轻松和愉快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其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必须充满热情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促进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和情感;能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自豪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人与他人交往时能够坦率真诚、不卑不亢;这样的人对待工作能够充满热情,敢于负责,勇于克服困难;这样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真正地获得了人的内在丰富性。
重视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就是要回原美术课程的本位。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我们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就不能按照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我们不是培养专业的画家,他们也不是美术学院的专业学生,比起美术学科的专业能力,理解和体悟美的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学前儿童的美术启蒙老师,应该具有更高的人格素质和审美修养。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不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能从最普通的事物上发现美,并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美进而改造生活、美化环境。当他们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时,身心也能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例如在学习装饰画的课程中,我先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然后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再将总结出的规律和方法用于自己的装饰画的作业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
作为美术教师,我在课堂管理及日常接触中也在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我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从不浓妆艳抹,不带夸张的配饰,穿着端庄、大方,这都能体现出美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在教学的交流中,学生做得好时及时给予适当表扬,他们犯错时批评也特别注意用词,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从不刺伤学生自尊心,在教学中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情感体验的重要渠道。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特别注意作品的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在有些作业中,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互助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工负责、合作配合,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谦让、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例如在立体构成的课中我引导学生大胆创作、构想,再教给学生基本的制作方法、色彩搭配规律、手工制作技法等技能方法,然后激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并完成一个理想的小家—立体纸模型。在这次作业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惊人的展现,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准备材料,找来废旧鞋盒作为做小家模型的基础;拿来彩色包装纸、卡纸做家具;漂亮的粘贴画做装饰品。在制作时更是分工明确、亲密合作,我要求并检查每个组,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参与制作,有的学生装饰房间墙、地面;有的制作床、柜、沙发等家具;有的制作台灯、电视机、窗帘等日常用品,就连平时一些懒散的男孩子也被这种令人兴奋的创作氛围所感染,全身心投入到集体创作中。最后同学们的作品精美细致、栩栩如生。当我检查作业时,有的学生自豪地对我说:“老师,您看我们的小家多好呀!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呢,则是他们可信赖的支持者、鼓励者和欣赏者,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最终成功实现他们的构想与创造。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组建的小家模型惊喜万分时,也增强了自信心,使学生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法国画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学习表现技法的同时,更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用心去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让审美成为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心灵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而良好的情感氛围往往要求美术教师运用智慧、幽默、爱心、耐心和宽容心去营造。良好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和丰富学生情感,作为美术老师,在教学中,我怀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用心构建着和谐的课堂,我愿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深厚的人文意识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启迪他们能够感悟真、善、美,拥有真、善、美的心灵;能够品味生活,用充满想象与创造的头脑、智慧的眼睛和灵巧的手,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和个性情感的发展,让生动、可感的美的事物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供学生任其品味鉴赏,运用美自身的感染力教育人,这样教学过程就会达到自由性、愉悦性、深远性的教育效果。
伟大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在艺术教学中贯注情感,就会使学生激起强烈的心理活动和求知欲望。个性和创造力来自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用情感激发学生追溯教学内容的本源,感受其产生的原因、形态和环境,就会使学生沉浸于形象之中,而这种形象化的再创造过程,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能力和目的对象化,增强独立性和意志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表述自己的情感理解,进入内心的探索。由于情感是一种意识的力量,是认知、感受环境的过程,在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形成中,发挥情感的基础性作用,提供典型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可以构筑和联结教学内容本源的环境,现实和社会生活的环境,拓展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和探索,促进教育的个性和社会化。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正是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进行发挥的过程,重视非认知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性情得到愉悦,最终实现美术课的“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目的。情感教育可以扩大彼此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教师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教育达到自我发现和超越,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因此,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决不能片面强调美术教学的操作技能技巧,而忽视情感体验,必须把两者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只有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用心去与学生交流,用情感与学生沟通,才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感受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顾平.对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新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 2001(5).
[2]谢红仔.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实质[J].教育导刊,2003 (21).
[3]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浅析美术赏析课中的情感教育 篇8
美术赏析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够使得受教育者获得人文精神的陶冶, 从而使其人格得到升华。作为人类一切高层次行为动力来源的情感, 在美术赏析教学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美术赏析课堂中对情感的需求是发自内心的, 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才能使其渴望获取情感, 与此同时, 学生学习美术赏析课的动力也来源于情感的获取。在美术赏析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同艺术家的情感通过美术作品修建的渠道得以交流, 同时通过这一渠道让学生同自己的情感得以传递。美术赏析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 获得审美情感需求的满足。教师在美术赏析教育中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使学生体验到美术作品当中凝聚的情感, 使其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在美术赏析教学过程中, 教学和情感始终交融在一起, 不存在脱离情感的美术赏析教学, 没有情感的美术赏析教学等同于说教, 而没有丰富情感的美术赏析课堂将显得非常的苍白。在美术赏析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始终洋溢着情感, 这种情感包括对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情感、对艺术的情感, 同时以情传情, 以情动情, 将整个美术赏析课堂营造成为情感的世界。教师在美术赏析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情感教育。
二、以“美”入境
1. 引导学生学会“看”
“看”作为知觉活动的一种, 并不是简单的对事物进行描述, 而是人们参与社会的一种组织行为。“看”具有双向性, 理解这种双向性是理解审美活动的前提。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看”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观, 审美观的提高进一步和促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追求。在具体的美术赏析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常常都有这样的经验, 调动学生情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学生情感的调动并不是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就能做到的, 学生的情感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与其赏析的美术作品达到一种共鸣状态。美术赏析似乎就是简单的看画, 其实不然, 美术赏析是学生一种复杂心理体验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要了解美术作品所体现的风格与所表现的历史文化, 还必须在这一过程当中塑造正确的自我, 从直接到间接的经验体验, 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体验, 从接受到赞同再到批判甚至到拒绝的否定式情感体验, 这都需要教师对多重审美层次关系在美术赏析教学过程中进行整体把握, 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感觉能力、情感能力相互协调。
2. 引导学生感受“美”
一个完整的审美活动是各种审美心理要素相互影响的过程。在美术赏析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 引导学生感受“美”。美术作品都是以可感的形象存在的, 离开了可感的形象就无法成为意象, 也就无法感染学生。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 残缺的双臂, 但躯体匀称, 神态端庄, 脸部表情典雅, 在静态当中显示出几分活力, 展现着青春。倘若没有了这些美得感性因素存在, 那么学生很难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感染力。引导学生感受“美”, 还必须讲究“方法”, 要引起学生对熟悉的作品感兴趣最好是换个角度去讲解,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学生都很熟悉了, 但是学生看到的只是带着微笑的一个妇女肖像而已, “为什么这样的一幅画能够流芳千古?”、“神秘的微笑是怎样产生的呢?”等等问题被教师提出后, 学生的兴趣一下就增加了, 就将迅速的进入到感知状态。而对于那些抽象的美术作品, 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补充基本的视觉知识。
三、以“情”体验
美术赏析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主体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生的主动性在美术赏析课中将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与基础不一样, 其经历也不同, 学生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恰好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在美术赏析教育中教师只有强调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思考, 才能使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空间, 进而使得学生在美术赏析学习中多一些灵气。当学生在美术赏析学习中获得了真感、真情, 其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地去学, 在学习中培养了自强、自信的意识, 在情感体验过程中不断的展示个体生命活力, 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 美术作品的性质是情感的, 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某个抽象的概念, 并不是用推理性的与日常的语言来表述的, 对美术品是无法用推理、判断、概念来认识的, 而必须通过情感的结构形式来认识的。
科林伍德曾经说过:“情感要想更好的被释放, 一种虚拟的情境创造是必须的, 情感只有在这种创造的虚拟情境当中才能更好的释放出来。”而在美术赏析教育中, 学生进入美术赏析教学的情境, 艺术媒介所起的诱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媒介的这种诱发作用致使学生产生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 在这种情感体验当中学生将会感受到情感迸发, 其内心最深处的某种主动性将会被唤起, 使其自主的投入到赏析课的学习过程中。
四、以“理”拓宽
美术品作为引发人特定情感体验的符号, 其与表象是不可分离的, 美术品在表象当中包含了理性的内容。美术赏析教育总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交融, 显示为理性解读和感性体验的二重变奏。在对情意的把握过程当中需要理性因素的参与, 需要在保留美术作品的情意的基础上, 进行理性分析。这种理性分析是一种带有情感的理性描述, 而并不是简单的独断专论, 在这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理性渗透到其中, 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对美术作品深层次的把握。
美术赏析教学当中的理性分析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一方面, 美术作品的知识内容、道德观念、思想倾向等都需要理性来把握;另一方面,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倘若缺乏理性, 美术赏析教学就很难进行。美术赏析教学包括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特定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创造技法的理解。倘若对基督教艺术当中的羊羔象征着圣徒、百合花象征着母玛利亚的童贞等等不了解, 那么就不可能解读有关基督教艺术的作品。所以, 强调美术赏析教学过程当中理性拓展这一层面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篇9
一、以学生为本,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所谓以学生为本, 实际上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把其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其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学生是美术教学授课与学习的主体, 故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增强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进而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教师不应该也不能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而应该看成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师生之间和谐共处, 相互尊重, 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自主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氛围作为影响学生自主性的潜在因素, 对于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合作、互助、和谐的教学氛围, 从而为教师开展情感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如在教授三年级教材《我的暑假生活》一课的时候, 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画和优美的旋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放假后的快乐。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一连串的问题, 如“你打算如何度过这个暑假?是去旅游还是宅在家里?是去拜访朋友还是看望亲人?”等来引发学生联想, 帮助他们建立绘画的基本模型, 从而使学生画得更好。总之, 通过这种富有引导性的教学语言,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反之, 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公平公正, 重视课堂教学评价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就必须要使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并要保证其公平性与公正性。因为一旦学生出现反感或厌恶教师的心理, 那么师生之间的交流难度将大大增加。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连结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因此,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给予某个学生适度的肯定性评价, 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 教学评价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进行关注。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还需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和人文性, 切实确保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可采用分层次的评价策略。所谓分层次的评价策略, 实际上就是将班级全体学生根据其自身的学习能力、智力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分层, 然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判方法和手段。将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次处理可以提高教师对于班级学生的管理力度, 如在留置作业时, 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留置不同程度的作业。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美术教材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并最终促使学生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工具。我国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中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 也包含着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和民族特色等内容。而这些情感资源的挖掘需要美术教师对所教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探讨。只有对教材中包含的精神内涵进行彻底领悟, 教师才可以将教材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因素挖掘出来。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等, 将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 促使其与教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进而提高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学习能力。
如美术教师在教授五年级教材中《在快乐的节日里》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一些节日的特色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气息、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道德风尚等内容, 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节日的欢乐。通过上述讲解, 学生对于民族艺术方面的知识会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民族艺术方面的绘画艺术。
总之, 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态度及文化观。因此,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恰当的手段, 将情感教育引入教学中。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 美术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实际上, 美术既是一门学科, 也是一门艺术。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从小学开始就注重美术的学习会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 就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程肖.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5) :41-43.
[2]孙领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1) :204-205.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思考 篇10
一、认识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小学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学习观点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教师对其有深入了解, 才会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还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教学内容, 通过情感渗透, 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同时, 情感教育能够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爱上教师, 爱上这门课程, 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再次, 情感教育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学生没有教师教授不能更好地学习, 教师没有学生的反馈不能得到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小学是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可能对学生产生毕生的影响。例如, 有些教师看到学生的美术作品不是很好, 不能正确地指出问题所在, 就批评学生没有认真完成, 没有天赋, 一句简单的话就会让学生对美术产生逆反心理, 从此不好好学习美术, 甚至在美术课上做别的学科的作业, 这样就不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多途径开展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能限于纸上谈兵, 要付诸实践, 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首先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这是增进师生感情、进行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所在制订教学计划, 争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和赞美学生,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逐渐将美术作为一种爱好。其次, 要多多利用新技术, 如多媒体技术。小学生好奇心强,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安排教学任务, 制订教学计划,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 或者播放音乐、视频, 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再次, 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心创作的本领。美术作品不是简单的涂涂画画, 有时候可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心去创作每一幅作品, 如在讲罐和茶壶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茶壶的样子,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样子去创作, 有些学生甚至画的茶壶有条腿, 但是不要一味批评其不合适, 要认识到这是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在美术教学中想象力也是值得重视的。
三、课内、课外落实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 我们要多场合、多方式地进行情感教育。在课前, 我们可以给学生观赏的时间, 在课下分小组讨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课上再通过情感渗透告诉学生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也要充分渗透情感教育, 如在讲我的新朋友一课时,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黏土发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创作, 还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制作, 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创作的过程还可能是教师学习的过程, 做到教学相长, 并且一定注意不能破坏学生的想象力, 不能对学生严厉呵斥, 打消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课下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情感教育, 可以让学生用心进行创作, 然后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 并对不足进行教学改正, 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水平, 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 不能一蹴而就,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渗透, 采取合理的情感教育方式, 根据学生的思想进行情感教育, 制订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热爱。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及新课程改革, 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美术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 为了更好地做好美术教学, 教师加强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思考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情感交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内容,情感教育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上好美术课程,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出发,通过分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角度、多方式进行情感教育,充分说明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发展方向。
一、认识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观点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对其有深入了解,才会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教学内容,通过情感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情感教育能够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爱上教师,爱上这门课程,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再次,情感教育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没有教师教授不能更好地学习,教师没有学生的反馈不能得到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小学是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可能对学生产生毕生的影响。例如,有些教师看到学生的美术作品不是很好,不能正确地指出问题所在,就批评学生没有认真完成,没有天赋,一句简单的话就会让学生对美术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不好好学习美术,甚至在美术课上做别的学科的作业,这样就不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多途径开展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能限于纸上谈兵,要付诸实践,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首先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增进师生感情、进行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所在制订教学计划,争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和赞美学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将美术作为一种爱好。其次,要多多利用新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安排教学任务,制订教学计划,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或者播放音乐、视频,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心创作的本领。美术作品不是简单的涂涂画画,有时候可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心去创作每一幅作品,如在讲罐和茶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茶壶的样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样子去创作,有些学生甚至画的茶壶有条腿,但是不要一味批评其不合适,要认识到这是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美术教学中想象力也是值得重视的。
三、课内、课外落实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我们要多场合、多方式地进行情感教育。在课前,我们可以给学生观赏的时间,在课下分小组讨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课上再通过情感渗透告诉学生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也要充分渗透情感教育,如在讲我的新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黏土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创作,还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制作,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创作的过程还可能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做到教学相长,并且一定注意不能破坏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对学生严厉呵斥,打消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课下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用心进行创作,然后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对不足进行教学改正,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水平,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渗透,采取合理的情感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思想进行情感教育,制订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热爱。
参考文献:
张海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3(02).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篇12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美育教育
人民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情感, 能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 指导学生情感实践,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的美术教师仍然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情感教育的融入。 乌申斯基说:“教育别人应从规范自己做起。 ”提高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 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能够利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 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 表现为:或赞叹、喜爱, 或惊恐、厌恶, 或高兴、欢乐, 或忧愁、悲伤。 当今社会, 高中生因为有了自己的思想, 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 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 很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因此,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对作品合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不管学生是否完成作品, 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人民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态度进行合理的赞赏, 接着要对作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析, 最后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不会打消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合理的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 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 再结合教师的点评, 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2.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现阶段的教学理论指出: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情况下, 在上课前几分钟, 一般会腾出几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自我评价作品, 相互评价作品, 然后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对于这节课重难点部分是否都掌握了, 讨论下一节如何改进,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 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 学生会觉得教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 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 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切感, 教师从中得到了教学的反馈信息, 得以改进教学。
3.以情感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 有特殊性, 其中第一点就是概念很抽象、枯燥, 与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 第二点, 在学生中, 动手能力较差的占大多数, 感兴趣的只有少数。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投入全部的情感。 教师要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多和学生交流、嘘寒问暖, 课下多到同学们中, 与学生们一起开展活动。
4.教师在备课时备学生、备教材
备学生, 也称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 每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学情。 上课前首先了解全部学生的基础, 知道他们的水平,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 只要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能力、层次等, 讲课时, 我们就不会没有目的, 做到因材施教。 让不同层次、不同学力的学生, 在不同程度上, 都能有所获, 最大限度地得到快速发展, 学生的现实状况与课程也要进行有机的衔接。 这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 即“以人为本,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 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
5.在对比中体会美术的形象美
通过引用对比的方法, 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方面得到进步,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对美术作品中的美与丑进行对比, 逐步琢磨、理解其中的感受, 往往存在内在美。所以, 在借鉴、比较的过程中, 让学生领会真、善、美、假、恶、丑的真正意义, 从而增强学生对美、丑等的认识, 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 更加渗透了感情。
6.在想象中, 拓展意境美
由于学生在知识、生活阅历方面具有不足, 即认识事物不是很深刻, 鉴赏美的能力比较低, 因此,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 即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 还要教给他们展开想象, 在想象中, 让学生逐步感受美术作品的内在意境。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 在结合教材本身的因素下, 借助学生所知道的、有关的情景促进学生想象, 依据事物发展的特点, 引导学生推理、想象,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更好地创造美术作品。
7.在推敲中欣赏美术作品的美
在美术课中, 在用画的方面往往追求“精练、传神”的特点, 而画面的美感, 如何才能体现出作品的优美。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推敲、欣赏美术作品中的内涵, 只有这样, 才能浓厚学生的绘画功底, 加强学生美的熏陶感染。 通过推敲画面而理解美, 画家往往很关注用画的意境美, 因为它有精妙的点, 即其形象而丰富。 通过琢磨具有个性化的画面风格而体会美。 对于刻画出的人物形态, 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美感。
美术课堂上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 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当你对教学有执著的追求, 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 美术教师要紧紧抓住情感性这一个基本品质,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 真正做到“教得真情”、“学得动情”。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高中时代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学生正处于青春转型时期, 这个时期的情感十分脆弱。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加强情感教育, 或者是教育方法不恰当, 将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影响。 情感教育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黏合剂, 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 是连接师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是最能够感化学生而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合理融入情感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翟衍华.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 , 2012 (08) .
【美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中的情感教育08-20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0-01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09-24
试论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及情感的培养08-28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06-17
美术活动中的教学策略07-13
美术教育活动07-01
儿童美术教育活动07-27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10-04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