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

2024-06-17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精选9篇)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 篇1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数码美术已经逐渐进入幼儿的生活,为传统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扩展了创作空间。我园三年来开展了数码美术教育的尝试,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数字图形、照片图像、文字符号、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展现视觉形象,以静态设计、动态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为幼儿提供可视化艺术作品。现结合这几年的实践来谈谈数码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我园从2003年起开展了数码美术创意的探索与研究活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与设计了各种不同程度的适合幼儿操作的课件、软件等,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小班:“画脸谱”、“壁画设计”(涂鸦式创意)。中班:使用金山画王的软件进行“我爱融侨”、“画故事”等活动,使用IMB软件进行“穿衣我做主”活动。大班:应用PhotoImpact 10自制课件创意制作“水果娃娃”、“国画创意”等。经过年龄阶段式探索与研究发现,数码美术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功能特性。它的作用包括诸如培养美感,促进认知,发展智力,提高手、眼、脑的协调性和手的灵活性,促进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等。数码美术与传统美术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数码美术的生动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数码美术具有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的艺术形象、有趣的动画游戏,以及滑稽可爱的声效等,给孩子带来兴奋和视觉冲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审美心理,深受孩子们的青睐。例如,电脑教学小游戏《画脸谱》,结合小班幼儿喜好游戏的心理,在欣赏完各种各样的脸谱后,让孩子在电脑上自己动手设计脸谱,最后点击OK键,电脑上的脸谱马上转变成活生生的戏剧人物,表演起来。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各种表情的脸谱,再加上动画的效果,亲身感受丰富、形象的表情变化,使之对脸谱的色彩及代表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乐趣,达到从玩中学习的目的。

数码美术的空间虚拟性,让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数码美术是虚拟的创造艺术。数码美术是基于数字形式存在的,并非通常意义下的实在。正因为如此,幼儿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以符号化的虚拟形象来叙述日常经验,通过虚拟的东西让无法在现实环境中实践的思想在自身参与中得以实现,其自由创意的形式让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运用金山画王软件进行“画故事”的活动中,幼儿在虚拟电脑空间里试着从自己的角度去表达周围的世界,通过思考,并展开想象,大胆添加动画、人物、情境、音效等,最后以“说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这一创作过程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中自由“构图”,是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码美术可灵活多变,为幼儿创造开放、自由的创作空间

幼儿美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数码美术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为幼儿提供开放、自由的创作空间,幼儿通过鼠标进行艺术创作,不仅使其手部肌肉得到锻炼,也节约了耗材资源,它可以重复利用,即使绘画时候不小心多了一道痕迹,或是哪里画得不好,都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修改,不必担心画坏的时候、画面的不整洁以及教师凝重的脸色。再者,未完成的作品,可以暂时保存起来,以后再继续完成或是修改,还可以多遍复制,产生N种版本,等等。这样,孩子们便无所顾忌地带着自由与宽松的心情进入美术活动,其自信心受到极大的鼓动,兴趣倍增。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美术的魅力在于幼儿真实生动的情感体验,注重对物象的感觉,是单纯的“视觉艺术”,数码美术则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多媒体艺术,是可以灵活多变化的虚拟艺术。但是当数码美术创作给幼儿带来兴奋和视觉新奇感的同时,我们却发现因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产生了数码美术与传统绘画艺术美的情感差异和数码美术表现的不足。

传统绘画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众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有其生动的个性展示,这些传统的艺术语言易于沟通,其创作技巧和绘画笔墨造型等在幼儿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数码美术是科技的产物,在美学情感上缺乏传统文化基础,复杂的程序性、繁琐的机械条理导致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也就造成数码作品缺乏个性表征。但是数码美术,主要的是美术,没有扎实的传统美术基础,要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传统美术是数码美术的基石,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加富有现代个性的艺术作品。

科学激励美术灵感,美术展示科学奥妙。实践让我们证明了数码美术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以其独特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可操作的虚拟性等特点促进了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在数码美术设计表现过程中,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数码美术发展的根本。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数码美术设计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它给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促进幼儿多感官参与的趣味想象空间,是传统美术教育的一个延伸。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 篇2

活动来源:

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聪明的孩子们很快便发现了这一秘密,于是我们便生成了《风》的主题活动,在风的探密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风会吹动不同材质的东西,如:头发、衣服、国旗、黄土等,而且在这过程中他们有了表现风中事物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连续观察风中人物、事物的一些变化。

2、教具:若干有头发、穿着衣服的娃娃;国旗;柳树等。

3、油画棒、画纸、毛笔、水粉。

活动目标:

1、能表现出风中人物和简单景物的动态的一致性。

2、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出风起时的天气状况(发黄、有尘埃)

3、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到操场进行户外游戏,并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头发、衣服以及周边事物的变化。

二、回到教室,进行谈话活动

1、我们在做游戏时你有什么感觉?

2、你都看见风中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土地、树、衣服等)

三、幼儿分组摆弄教具,感受风中不同事物的变化。

1、请各组的小朋友用手里的这些事物摆出风中场景

2、引导幼儿发现风中事物的一致性。

四、幼儿进行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1、提示:可以用多种材料来表现当时的空中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来解决绘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求助于同伴、老师;摆弄自己手中的教具等)

五、游戏:大风吹

1、选取个别幼儿作品,进行分析:风是从哪里吹来的?吹动了哪些物体?你喜欢画面中的哪些物体?为什么?

2、选出一名幼儿做大风,其他幼儿自己来选择画面中的事物,音乐响起,大风吹,根据音乐的强弱幼儿自动调节风吹弯度以及风的大小。

活动评价:

1、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当中。

2、可操作的教具使幼儿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风吹时事物的变化。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 篇3

一、绘画语言在美术观察中的运用

绘画首先须使幼儿从观察开始就认识了解什么是绘画语言。它的基本特征反映在点线面上,为强化幼儿的绘画语言,必须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联想。例如,要画好一棵树,很重要的一步是观察和分析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在启发幼儿对一棵树的观察描绘中,无需用什么高大、茂盛等文学性语言去描述,而应根据绘画语言观察和分析,将树干做粗线看,将树枝做长短细线看,将树叶或其上的花朵做大小深浅的点看等。在远看时,注意得最多的可能是坚实的粗树干,茂密的大树冠,这是我们和树保持一定距离时欣赏到的视觉特征。当我领着孩子走近树时,他们有的触摸树皮粗糙的纹理,有的察看树叶的轮廓筋脉,更细致地观察线条与形状组成的小世界。通过这样的观察,当幼儿落笔时,就会“成竹在胸”有其绘画的源泉。这样创作出来的“树”,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为表现主体,使每张画的形状、大小、色彩和重点都各不相同,赋予了树独特的个性。这种通过绘画语言的运用所培养起来的对生活的艺术敏感力,是极其宝贵的素质,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几幅画本身。

二、绘画语言在构图中的运用

作为画面,是绘画语言的载体。所谓构图,包括对所画物象间大小、多少、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形成的对比统一组合。所以,要使学画幼儿创造出丰富的画面,就应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例如,对一片有山有楼的风景进行观察,由于透视影响,物象间的远近比例自然会发生变化,但对于幼儿来说,无需说明这点,只需启发他们将看成曲线的山与看成直线的道路进行比较,将看成高大面的楼与看成矮小面的房进行比较,将看成大点的树木与看成小点的楼房门窗进行比较等,通过直观比较,当孩子们再放手描绘这组物象时,便会较容易地在画面上反映其点线面间的关系。孩子在线条、块面的形状、排列、大小等变化中充分领悟手法的多样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喜爱的手法。孩子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并用心设计,就会创作出富于变化且独具个性的画面。

三、绘画语言在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西方近现代大师的作品,在绘画语言上的运用是十分高超的。作品体现出充分的运动性和自由度,因其符合孩子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而与幼儿的心灵十分贴近,成为孩子们最偏爱的作品。如,毕加索、夏加尔、马蒂斯等人的作品,当一些幼儿对视觉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还不够了解时,观摩这些著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可助其改善。幼儿美术欣赏不同于美术鉴赏活动。我们应帮助幼儿从直观感觉的形象思维出发,根据儿童的知识启蒙性,从感性的层面上来认识作品。如对作品的绘画语言,诸如,形象、色彩、构图等方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以欣赏和赞美;而对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基本要素只限于在老师的点拨下有所关注。我们不应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而应充分承认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绘画语言在幼儿创作中的运用

作为创作,在绘画上一直被认为与一预设主题相关,但对于幼儿来说,要求他们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描绘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他们自发描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引导,才有利于创作的完成,也就是纲要中提倡的“自主性绘画”。例如,当一名幼儿在一张纸的部分地方画上了用点线面表示的几棵树时,为使画面出现大小或多少等组合关系,可启发他能否在其他地方再画些树、房屋或人等,这样进行下去,最后画上的内容自然生成于物象的点线面组合中。因为创造力的来源是基于对物象间点线面关系的学习,及利用其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所以,在幼儿画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幼儿运用绘画语言,有助于开发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与想象力。当然,我们要孩子“爱创作、能创作、有材可创”,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提供满足幼儿幻想心理需求的绘画主题,如《手的联想》《外星人》《我创造的鞋子》等,以此引导孩子往新处想、往趣处想、往异处想,激活思维,培养智力技能。

我们知道,幼儿绘画的目的不是为完成一幅画,“从教育角度讲,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我们也知道,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不可能成为画家。而在美术活动中对绘画语言的运用,旨在把感知、观察、想象等认知活动和点、线、面、色等符号媒介结合在一起,所培养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这四种能力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艺术素质。

摘要:将绘画语言引入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绘画技能和智力相结合的指导方法,解决“超绘画性目的”和“绘画技巧”这一对矛盾。分别阐述在美术观察、构图、欣赏、创作中绘画语言的运用及作用。

关键词:幼儿,美术,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 篇4

通过这几次参加园里组织的美术教研组,让我深深的了解到了如何让幼儿喜欢美术活动,如何让幼儿真正的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首先就应该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和积极性,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于美术教育首先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孩子才会投入到激情当中去表现自己的情感,把热情凝聚在艺术创作之中,把情感挥洒在艺术表现之上,从而达到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最佳效果。

在新《纲要》艺术教育的目标中,有这样三点:(1)能初步感受并能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目标中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喜欢”。事实就是如此,只要是孩子喜欢就会投入到激情当中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没有情感的东西我想就无法自己想表达什么了。每一阶段的孩子所表现的情感各有不同,但我觉得不管是哪一阶段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它的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孩子们内心的体验来实现的。其中,把热情凝聚在艺术创作之中,把情感挥洒在艺术表现之上,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最佳效果。假如孩子的内心是空洞的,没有强烈的情感需要表现;或者内心体会不到所要表现的热情,那么,即使技巧再娴熟,表现手法再多样,他们的作品也会了无生机、毫无感情的。那么如何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选择合理有效的材料进行教学。

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是符合孩子的口味,那么活动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专注,充满热情,而且表达的作品也会富有情趣,充满想象。例如:“印染”就是一个很受孩子们欢迎的美术活动题材,因为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其一,印染活动是孩子们平时很少接触,少见多怪可以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加上印染过程会出现色彩、形状、图案等神奇的变幻,都能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其

二、萝卜、甜椒、藕、花生壳等,是幼儿身边非常熟悉的物品,对它们的亲切感足以使孩子去亲近和摆弄它们。其

三、不同的印染效果会使幼儿产生许多联想,有他们重组和创作的余地,可以满足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在“印染”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蔬菜、果壳,还有各色水墨颜料,让孩子们在宣纸上用切开的蔬菜印出各种漂亮的图画来,孩子们又是动手又是动脑,个个如痴醉。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美术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单纯是用水彩笔、油画棒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也可以采用多种材料进行教学。如:毛笔画、棉签画、手指画等,它能培养让幼儿产生新鲜感和创新能力,如用餐巾纸进行印染孩子们对新式的绘画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能调动孩子们操作的热情。同时,老师应让孩子多接触多种绘画形式,从中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在操作中,孩子们也会应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操作。

通过孩子的观察和操作,解决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不是帮助解决,而是支持,引发孩子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不然就会随时消逝。

三、结合主题开展各种活动

平时我们还应注意主题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汽车的主题中让孩子在深入了解主题内容后他们还会引发新的灵感,用汽车的轮子在纸上滚出一条条线条孩子们乐在于中。有时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也把平时的课融入到区域当中在课堂上还有这么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活动的高潮之中,欲罢不能,准备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如果一堂课过去就把它们扔了,岂不可惜如果给了他们自由活动的区域,那么,孩子们还会走进这个天地,还会创造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作品。我们就在班级主题活动下面开设了活动延伸区域,让幼儿将在活动课后的作品绘画展现在区域中,让幼儿对这一主题活动更加理解与渗透。

四、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对美术的热情。

教师除了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孩子绘画创造的激情,提供孩子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还要呵护童心,正确评价孩子的创造性表现。首先,要调动幼儿进行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着重幼儿进行创造的过程,不能只一味追求创造的结果。只要幼儿参与,不论结果如何都应得到教师的表扬。特别是小班的孩子,由于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限制,最初的“大作”往往很幼稚,甚至有些人看来“乱七八糟”。其次,教师要充分肯定和保护幼儿创造力表现。幼儿创造的萌芽是娇弱的,需要成人的悉心呵护,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幼儿开展创造活动,避免因一时的失误而使幼儿创造的萌芽不幸折断。再次,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我们不能立即予以评价,而应延迟判断,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去创新,完善他们的创造。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 篇5

一、废旧材料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存在问题

(一) 家长的高消费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 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随之改变。 这样的消费观念导致幼儿无法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在幼儿看来, 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一切, 不会将废旧材料利用在生活中, 从而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开销, 也使得环保的观念不能深入人心[1]。

(二) 美术教师缺乏对幼儿的正确引导。 美术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忽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也不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只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导致幼儿无法形成环保意识。尽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讲解环保知识, 但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所用的语言没有吸引力, 从而无法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无法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美术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无法激发幼儿的教学兴趣, 也就无法将废旧材料很好地应用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

二、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作用

在幼儿园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教学, 可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也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术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物品时, 可以培养的动手能力, 提升幼儿的艺术水平。 幼儿园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墙纸, 并且可以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出垃圾箱的模型放在学校的大厅内展示, 这样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内心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废旧材料, 可使幼儿形成动手动脑的能力, 现在废旧材料样式繁多, 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将其分类, 制做出自己喜欢的物品, 这样会使幼儿对废旧物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并且在日后的生活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幼儿园将废旧材料运用都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 可以激发家长的环保意识, 家长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就会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 从而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和观念。 幼儿园可以在休息日开展环保活动, 让家长们参与其中,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而且培养了家长的环保行为。 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完成, 从而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影响家长的价值观。

三、废旧材料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措施

(一) 利用废旧材料,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 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工艺品或生活用具等物品, 使幼儿在制作时形成独特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制作玩具车》时, 美术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自己用废旧材料做的玩具车, 让幼儿在看到教师做的模型后, 激活对制作玩具车产生兴趣,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让幼儿准备的废旧材料进行教学, 让幼儿根据手中的废旧材料结合课本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汽车, 这时幼儿就会动脑思考, 制作小汽车所用的废旧材料和制作过程, 从而使自身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美术教师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导, 并讲给幼儿汽车尾气给空气带来的污染, 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 废旧材料的运用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无论是什么阶段的教学, 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进行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 使幼儿充分学到知识。 对于幼儿的教学也是如此, 幼儿园要使废旧材料很好地应用创意美术活动中, 就要在对废旧材料的选材中和教学方法中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对废旧材料的兴趣, 并且形成环保意识。 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的物品, 锻炼幼儿各方面的协调能力。 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废纸, 让幼儿将其撕、揉、搓等动作, 锻炼幼儿的肌肉和眼部协调能力;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教师可以让其利用废纸盒制作出机器人、化妆盒及鞋子的模型等一系列的物品; 美术教师利用废旧的玻璃瓶给幼儿敲打出美妙的音乐,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三) 幼儿园应让家长积极配合对幼儿的教学。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相连, 这样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因此, 幼儿园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沟通, 让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之外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幼儿园在周日可以开展一些户外活动, 让家长带领幼儿参加, 从而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可以给家长开展关于环保的讲座, 让家长在家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环保比赛活动, 让每个家庭分为一组, 然后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各种物品, 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使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的良好成长的引导者和示范者。

(四) 在利用废旧材料时, 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在幼儿园利用废旧的材料中, 必然会有一些危险的物品, 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时, 要适当地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在安全的基础上完成手工制作, 这样不仅使幼儿得到锻炼, 而且会在日后做事情时注意自身的安全。 例如:饮料瓶在剪开时, 瓶子边缘和剪刀都会伤害到幼儿, 教师应教给幼儿如何使用剪刀, 并如何用剪刀剪饮料瓶才是安全的。 在另一些废旧材料的运用中, 教师要先把这些废旧材料改变为安全的材料, 再让幼儿使用。 比如:贝壳、竹子都是幼儿自己不能掌控的, 因此, 教师要将其进行打磨, 使其成为安全的贝壳、竹子, 教师再在教学中使用。

(五) 利用废旧材料布置主题教室,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将教室布置为主题教室, 激发幼儿的兴趣哈爱好, 使幼儿在学习时产生愉悦的心情。 美术教师要在布置教室时采取幼儿的建议, 让幼儿动手参与其中。 幼儿通过自己布置的教室进行学习, 会有良好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 幼儿在布置教室时会与其他幼儿交流研究, 从而使幼儿树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使幼儿明白和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总之, 将废旧材料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 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而且对幼儿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也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使得教师可以将环保意识有效地灌输到幼儿的心中, 使幼儿在形成动手操作能力时, 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参考文献

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力 篇6

一、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

艺术创造的首要条件是丰富的感知经验, 只有见识广博, 孩子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 才能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 所以应该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 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在进行创造时能想别人想不到的事物, 画别人没画过的作品,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在日常活动中, 我们要多让幼儿亲近生活, 走进自然, 一些在成人看来非常普通的事物, 如一朵云、一只小虫子、一颗石头, 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却是他们的伙伴和搭档。 这些事物是经过幼儿稚嫩心灵与情感浸润过的灵物, 是有感情和思想甚至有表情与生命力的。

幼儿不仅需要丰富精彩的生活经历以外, 还应该多多欣赏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 我们可以在平时让幼儿欣赏不同风格、色彩, 以及不同表现手法的大画家作品, 特别是一些表现夸张、色彩艳丽、天马行空的绘画作品, 这些优秀的作品富有创意、联想、变形的表现手法给幼儿的视觉、心灵带来强烈的感受, 促进幼儿的艺术迁移。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科学研究发现, 人在情绪愉悦的情况下进行想象创造时, 思路会更开阔, 思维也会更敏捷。 因此, 在美术创造中, 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幼儿创造放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让其尽情想象。

1.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 教师要始终相信:孩子天生就是发明创造家, 他们的小脑袋中总能想出一些大家从未想过、见过的新奇想法和做法, 虽然有些在大家看来是可笑、幼稚或者不符合逻辑的, 但对于幼儿本身来说, 却是非常难得、重要的宝贵财富。

2.尊重孩子间的能力差异。 幼儿之间的能力往往存在差异, 他们对各个领域的认识和了解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理解、帮助他们, 让他们以合适的方式方法向前发展。其实, 在每次活动中教师都不难察觉, 有些幼儿是不能融入活动中的, 有的胆小, 不肯参加活动;有的内向, 不愿言语;有的不听从教师的要求, 不按照预期的方法投放、操作材料……这时, 你会怎么办?如果按照预定计划, 活动能够圆满落幕。 因为先前准备的每一种材料都按照要求用上了, 幼儿的材料整齐有序, 每位幼儿都有成果展现出来, 活动显得井井有条。 但是仔细想想, 这样的情况和幼儿的表现是真实的吗? 能力弱的幼儿不知道怎么操作这些材料, 能力较强的幼能够快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但随后变得无事可干; 胆怯的幼儿仍然不敢操作;内向的幼儿则是不敢向大家表达心中的想法;甚至有一些不按照预期目标操作的幼儿则被你要求停止操作……或许, 我们当初制定的目标很全面, 但幼儿在活动中到底实现多少, 从中又获得一些什么呢? 这些问题, 我们在反思中常常不能想到, 但恰巧体现出真正的教育理念, 是大家在理论与实际中真正需要、应该改进的地方。

3.引导幼儿尊重不同想法。 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同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美术活动中, 幼儿之间会不经意地关注旁边幼儿的作品, 一些独有的想法可能不被其他的幼儿理解, 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 一位小朋友把太阳画成蓝色, 旁边的幼儿看到后忍不住地说:“不对不对, 太阳明明是红的, 你怎么画成蓝色的, 难看死了! ”那位小朋友听到后马上把蓝太阳藏在桌子下, 再也不愿意拿出来给别人看。这一现象对于那些胆小、敏感的幼儿来说, 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以后大家可能再也不会听到他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他会一直规规矩矩地制作作品, 而不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创作。 这时候, 教师慢慢走过去, 轻轻地说:“你画的蓝太阳真有趣、真漂亮, 老师从来没见过, 你要和我们分享你的有趣想法吗? 孩子们, 你们想听吗? ”小朋友齐声说:“想! ”于是那个孩子小声地说:“现在是夏天, 太阳热热的, 大家都能去外面玩。 所以, 我画了一个蓝色的太阳, 这样肯定就凉爽多了。 ”在这个例子中, 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幼儿错了, 而是接受该幼儿独一无二的想法, 让他重拾自信心。

三、开展有趣、丰富、游戏化的美术活动,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同时在活动中注意趣味性、游戏性。 如小班幼儿学习绘画是从了解、描绘各种线条和图形开始的, 因此, 要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想象的习惯。 另外, 还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大胆想象。 如观察地上的裂缝、空中的白云、雨后的小水塘……活动中开展手掌印画、手指点画、水果蔬菜印画等。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创造想象的活动, 在美术活动中, 随处隐藏着幼儿超乎想象的灵感与创作, 只要善于发现, 持之以恒, 相信一定能发展幼儿无限的想象力, 挖掘无穷的创造潜能。

摘要:创新源泉的支撑是丰富的想象, 创新的有力条件则是丰富的想象力。只有通过奇异的想象, 才能描绘出内容丰富、创新的画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往往比技能技巧的掌握更重要。为了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让想象力获得更好的提升。

关键词:美术教学,幼儿教育,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沈易京晶.中班音乐活动:小乐器讲故事[J].当代学前教育, 2013 (4) .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 篇7

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着极大的创造性意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为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建立了框架, 而“教学做合一”则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美术教学法, 使幼儿有效参与美术活动, 多元地接纳和感知艺术气息。我运用这一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受益匪浅。

一、“教”贴近“生活化”的美术活动

(一) “教”的内容“生活化”。

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往往侧重选择幼儿感兴趣、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有时会忽略教学是否为孩子生活中已知的 (即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 。选择幼儿已有经验范围内的学习内容, 可以使幼儿更感兴趣。

例如:《我们的手指爱画画》的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经常用手指做手指操、玩手影等基础之上的, 幼儿对手指的功用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提出手指除了可以做手指操、玩手影游戏之 外, 还可以用手指、手掌画画, 画什么? (孩子的热情很高, 你一言我一语在脑子里描绘着蓝图:画个大太阳、一座房子、一条小鱼, 等等。 ) 内容是孩子所熟悉的, 幼儿会根据教师的讲解在脑子里形成一定的具象, 而在一定具象的基础上, 幼儿能很容易地发挥手指的功用, 更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促进有“具”可依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 “教”的方式“生活化”。

不仅要组织“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教给幼儿, 而且教的方式要“生活化”, 要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活动, 成为活动的主人, 发挥主动性。

例如:在《我们的手指爱画画》活动中, 我们用手指谣做导入。手指谣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的游戏, 这样使幼儿感受到轻松的学习环境, 美术活动在游戏中慢慢延伸。接着我们引导幼儿一起说说自己的小手在生活中还能做些什么? 很自然地将小手的生活功用引入活动。最后教师用手范画, 讲述小手在点一点、滑一滑、涂一涂、擦一擦中给出一幅美丽的画儿。这样使幼儿感知不同体验中获得的快乐。 整个流程轻松愉快, 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 孩子能体验到优越感, 参与度自然提高, 有利于幼儿思维的拓宽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在“做”的基础上“学”

(一) “行是知之始”, 提供幼儿探索的机会。

我们提倡孩子“做”, 但是“做”是很有学问的。陶行知提倡:“行是知之始, ”如何理解? 如何使“行”和“知”结合?

在实际操作中, 我认为:“行”是提供给孩子一个探索的机会, 一个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二次或者多次创造的行为。摸索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我们提供给幼儿这个机会, 使孩子的已有经验得到发挥, 结果并不重要, 有利于激起幼儿的创造性欲望。

例如:在《我们的手指爱画画》活动中, 我们在讲解手指的功用后, 可以穿插一个幼儿自由发挥的环节, 要求是:用你的小手画出你想画的一切, 再讲解, 讲解绘画中的技能技巧, 手指可点、可滑、可印, 等等。有的孩子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这些方法, 那么教学就是一种鼓励。而有些孩子没有留心这些方法, 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那么老师的讲解就是一种学习, 一种启发性学习。“教”的意义变得多元化, “知”的理解不再单一。

(二) 在探索后学习, 在学习后操作。

通过探索、学习, 并不是说教学活动就完成了,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不够的。再让幼儿尝试, 整理自己的收获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巩固探索, 初步尝试操作教师“教”的方法, 学过后的操作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强化, 能使幼儿对自己的想法作简单的总结。在“行”过后“知”, 在“知”之后又“行”形成一个“创造”—“学习”—“再发挥”的模式, 由实践可看出, 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的多元教学方法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使美术教学活动变得更多元化, 他突出地指出美术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和“做”, 不能停留在“教”了才“做”, “做”教师“教”的东西。我们要善于发挥孩子的思维能力, “艺术家都是在竭力模仿幼儿作画, 他们模仿的不是孩子的笔法, 而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正是要解放孩子的思维, 抨击以往的老手法, 教师教, 幼儿模仿, 没有创新, 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陶行知提出:在做中教, 在做中学, 以做为中心, 将“教学做合一”, 大大改善了这种现象。

例如:在《我们的手指爱画画》活动中, 我先给孩子手指画画的探索空间, 再讲解示范, 最后让他们绘制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作品的内容可以和教师的范画内容一样, 也可以是自己想画的。作品内容更丰富, 有的画了一个大大的五彩摩天轮, 视觉效果特别好;有的画了自己, 因为自己是短发, 想要长头发, 绘画出一个理想的我;有的将自然中的元素加以想象, 太阳在地上, 路在天上, 等等。他们画得很开心, 并且在画的过程中和同伴频繁交流, 从自己的创作中体验到满足和快乐。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做, 但不能单纯地为了“做”而做, 孩子的世界里有着极其丰富的宝藏, 需要我们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挖掘, 让孩子表现自我, 在美术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使美术活动成为这种能力的“培养菌”。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童趣 篇8

探究性学习正是一种幼儿以问题为导向的、需要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方法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运用各种材料,通过整理和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快乐的美术活动氛围

美术活动的教学强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教师能否很好地把握和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美术活动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所显示的就是一种感性的对世界的把握。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快乐的美术活动氛围,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必要求幼儿保持寂静无声,井然有序。因为过多地强调这些,将会影响幼儿愉快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窒息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只需要告诉幼儿:在创作时,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去并给予帮助,成为幼儿的朋友,在孩子们看来,和老师一起参与的活动有助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氛围,是幼儿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自我,寻找自己的世界。在这里,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我们要从塑造人的角度出发,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幼儿步入艺术殿堂,尽情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提供适当操作材料,给幼儿自主选择空间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提供单一的材料种类,一般都是油画棒、记号笔、水彩笔等,刚开始幼儿还比较感兴趣。时间一长,大家都会兴致缺失,自然满足不了幼儿需要,也达不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一目标。中班孩子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应给予孩子这样的机会,所以,许多教师开始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感受不同技法带来的艺术效果和快乐体验。于是,我们便又有了新的疑问:是否材料种类越多、越新颖,幼儿对美术操作兴趣就越浓厚呢,作品的效果就越好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在组织中班的美术活动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来考察提供不同材料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幼儿的选择意向,以及作品的效果。

通过多次活动可以看出对于中班的孩子,单纯地增加材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新鲜程度并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幼儿的自主性不一定能得到真正得发挥。而在适当控制材料的情况下,给幼儿更为宽松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体,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种材料的作用,还能让幼儿得到多种艺术形式的熏陶。

三、尊重幼儿认知水平差异,正确运用指导策略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如果要设定统一的、标准的指导方案有一定难度。以下指导策略会使美术探索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不过多干预,营造宽松的探索氛围。例如,在进行折纸活动时,可以将折好的适当难度的范例分给各组或各个幼儿,接着鼓励幼儿一步一步拆开来看一看每一步骤的折法、想一想怎样折会比较简单、比一比折纸技法的难易,看看谁最先发现折法,并能折出作品。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尊重儿童”的探究方法,让幼儿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空间。此时,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探究空间,让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探究过程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这样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幼儿的个性得以施展。

(2)创设情境问题,不断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探索兴趣。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利用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幼儿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如在《小雨伞》活动中,老师问:“你们有哪些好办法装饰我们的小雨伞?”如此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幼儿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这是形成幼儿独立个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3)鼓励幼儿动手验证与发现美术活动中不同的方法与技能。如在“我的小手帕真漂亮”中,事先运用不同的折法、不同的染法染出了不同图案的纸,并与幼儿共同将其布置在美工区中,引导幼儿观赏,激发幼儿对染纸的兴趣。与幼儿共同布置的过程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鼓励幼儿猜想:“老师做的手帕漂亮吗?猜一猜老师是怎么做出手帕的?”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猜想出各种各样制作手帕的方法:折成正方形染、折成三角形染、对折一次染、对折二次染等等。在幼儿大胆猜想的同时,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去发现,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猜想的方法试一试。结果,许多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发现折的方法能染出一部分与老师相同的手帕,但是有些手帕的图案用不同的方法折,还是不能染出与老师一样的效果。于是,又引导幼儿进行猜想———操作———验证,终于发现不仅折的方法不一样,染出的效果也不一样,而且染的方法不一样,做出的手帕图案也不一样。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绘画教学 篇9

3~6岁的孩子一般都喜欢涂涂画画,可是班上有些孩子对绘画不感兴趣,不喜欢画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使幼儿喜欢画画呢?下面谈谈我在绘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纸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

二、欣赏美的事物,积累丰富的表象,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春天,带孩子去郊游,看绿茵茵的大草坪,美丽的桃花、杏花;夏天,带孩子玩水、戏水、观赏荷花,观赏人的各种动态;秋天带孩子们去拾落叶,欣赏斑斓的树叶和彩色的树林;冬天我们滚雪球,堆雪人,欣赏银色世界的魅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尊重幼儿,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教师要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四、在作品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在整个绘画活动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并记录其思维闪光点,随时对思维积极的幼儿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展开思维想象,使幼儿在愉快而充满自信心的情景中进行绘画创作。

此外,每一次活动结束时,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而在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从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大胆、奇妙、特别,内容是否具有童真稚趣,要使幼儿在充满自信的绘画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体。

上一篇:兴城地区下一篇:J2EE核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