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

2024-10-16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通用12篇)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 篇1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反思

活动意图:

美术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那么喜欢涂涂画画,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大班幼儿的想象力较丰富,能根据不同的轮廓、线条想象出不同的形象,并尝试动手画出具体形象。

案例背景:

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喜欢在书本上或者是在涂鸦墙上印花、贴花或用笔涂涂画画等现象,并以此为豪。我还发现动画片深受幼儿们的喜爱,尤其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卡通形象。我借助石膏体的卡通形象和孩子们一起为石膏体着色。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活动,我把家长都请来,全程参与。

案例描述:

一、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我们先一起听一首你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孩子们听着一起哼唱,手舞足蹈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二、交流、欣赏色彩

1、我问:“孩子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你最喜欢里面的谁呢?为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响亮的回答。

2、欣赏色彩

“你们这么喜欢它们,对它们的样子和色彩熟悉吗?”播放动画片片段,让孩子注意观察自己喜欢的形象。

三、出示模型,指导着色

1、我展示出未上色的动画片中众多形象的石膏模型。我让孩子们自己来选择所喜欢的模型。

2、发放毛笔和颜料盒,自己动手进行上色。老师和家长共同指导。

3、要求色彩可以和动画片中的形象完全一致,更鼓励自己设计新色彩为自己喜欢的形象上色。家长从旁帮助。

四、完成作品,集体赏析,摄影留念。我在巡视中却发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问题一:“指挥”

一部分家长都要求孩子们严格按照动画片中的形象的色彩上色,个别孩子很想改变色彩,高畅的母亲说:“畅畅,红太郎的衣服都是红色的,你看看你涂成什么颜色?”家长驳斥孩子的声音充斥了课堂。我就和家长沟通,提示家长我们是在帮助幼儿,要以幼儿的意识为主。不要过多的干涉幼儿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设计,及时的表扬了幼儿自主的创作。

问题二:越俎代庖

万欣宇的母亲说:“欣宇,你看你把颜料都弄到桌子上了,哎呀,你看你的手,妈妈帮你画。”还有个别的家长嫌孩子画的慢,着色不均匀,直接替孩子动手,最终的结果是,孩子成了旁观者,欣赏者,家长成了绘画者,创造者。我针对这个现象,明确告诉家长,帮助不是替代,我们要培养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

案例分析与反思:

《新纲要》指出:“应当注重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幼儿审美素质。幼儿审美教育成功与否不能简单的用幼儿作品的好看不好看或漂亮不漂亮来衡量。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是帮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

上述案例中,通过父母的帮助,虽然孩子的作品完成了,但由于孩子未能真正获得表现的机会,不能亲自感受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因为很多家长十分重视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画的“不好”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画笔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家长在孩子学画过程中,对孩子“帮助”太多,孩子长期生活在凡事听家长“安排”按家长“指令”办事的环境中,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使孩子不能独立的生活,变得过分依赖父母,从而失掉了孩子的自主性。要知道让孩子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学画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愉快,他们正是通过这个绘画过程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并接纳他们不同的创作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给予肯定。这样,既了解了幼儿的心

里,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替代者、挑剔者。

其实,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至于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在幼儿看来都是最好的。所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首先,在指导中要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让幼儿用美术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是帮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

其次,要注重对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进行评价,恰当地运用评价,把评价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始末。教师和家长应以一颗童心走近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心理去理解孩子的作品,在整个美术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适时的评价。如讨论色彩时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巡回指导中发现新思路新想法给予鼓励,讲评过程中引导同伴相互发现别人有利于自己的长处。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以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评价为辅。小班幼儿刚参加美术活动,兴趣不稳定,动手能力差,这时就以教师评价为主,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不足,态度亲切。评价语言简洁、针对性强,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喜欢我的作品的,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信心。中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对幼儿作品可以采用以幼儿参与评价为主,共同欣赏讨论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别人作品中他最喜欢的地方,也说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这样的方法孩子容易接受,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提高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通过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快乐中学习,丰富感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 篇2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评价,审美能力,教育评级体系

如何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呢?我在进行美术创新教学活动中, 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通过实践我认为:幼儿园应建立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手段, 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如何开展评价活动呢?我的具体做法有两点。

一、建立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自我评价。

幼儿的自我评价形式, 是把评价幼儿学习成就的权力, 由教师转向幼儿;幼儿由被动评价者转为主动参与者, 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海底世界真奇妙》这一活动, 我就将幼儿的自评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整节课采用一个“大海洋”为背景, 引导幼儿在对海洋神秘、美丽的特点, 展开想象, 每人完成一张线描的草图, 并与周围同伴交流——谈一谈自己构图的优点以及与他人想象的不同之处。幼儿通过自评, 不仅激发了自信心, 而且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同时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生生互评。

这种评价是让孩子之间互相展开各种形式的评价, 从而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 在美术活动《设计邀请卡》教学中, 要求幼儿设计出各种形状和装饰的邀请卡是教学的重点, 在课后展评时, 我就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集中摆放在一起, 然后请幼儿围成半圆坐好, 分成红黄两队, 先让个别幼儿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然后再由两队幼儿以竞赛的形式来说说这张邀请卡哪里设计得好?哪里设计得还不够好?怎么设计才更好?等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让幼儿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 提高了幼儿对评价活动的兴趣。

3. 家长评价。

对幼儿来说, 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影响是一致的, 家长的评价对孩子在美术能力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利用家园栏这一优势, 经常向家长宣传新的美术评价标准, 运用评语评价的方法在幼儿作品的背面写上评语, 如:“构图大胆, 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大胆、鲜艳”、“画面丰富, 构图巧妙”、“画面夸张、有趣”等等各具特色的评价, 引导、促使家长经常看幼儿作品的小评语, 慢慢地改变家长的观念, 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创作完成, 学会欣赏幼儿画中的童趣。

4. 教师评价。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 对于孩子的作品, 教师要采取多层评价的方法。首先, 要考虑整体评价, 在本次活动中有多少幼儿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所完成的作品从美学角度看具有什么样的水平。其次, 要对幼儿进行部分评价, 可以从幼儿的情感和能力等方面进行逐一评价。情感方面的评价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 良好的情感是绘画的基础, 孩子愿意画、喜欢画, 才能绘画出自己想画的作品来。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对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 要对幼儿进行纵向的评价, 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创设评价形式多元化, 促进幼儿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从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开展, 吸引幼儿评价的目光, 从而提高幼儿评价的积极性。

1. 鼓励式评价。

教师在辅导幼儿学画过程中及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表扬、鼓励。充分挖掘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 给予积极的肯定, 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 是每位幼儿有成功的体验, 给幼儿树立了自信心, 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驱动力。

2. 游戏式评价。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师采用做游戏的形式作为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评价方法, 既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评价积极性, 又能使幼儿在活动结束中体验愉悦感。例如, 美术活动《小蜜蜂采蜜忙》, 让幼儿自己剪贴、制作小蜜蜂, 在最后让孩子拿着自己粘贴好的小蜜蜂到花园里去“采蜜”, 使幼儿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体验了成功感。

3. 故事式评价。

这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的一种快乐教学评价方法。例如, 幼儿创作画《太空的秘密》, 启发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作出有关太空的形象以后, 再讲一段关于太空的小故事。故事可以是教师讲的故事, 也可以是自己生活中学到的, 也可以是自己创编的。这样可以充分拓展孩子的思维。

4. 展览式评价。

教师在完成美术活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让幼儿互相欣赏美术作品, 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例如, 绘画《狮子王》, 教师在辅导幼儿学会画狮子的基础上, 让幼儿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大胆创作。在美术活动最后, 教师组织幼儿开一个作品展, 让幼儿既能欣赏到别人的作品, 又激起了幼儿对绘画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学前教育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 篇3

这本书围绕孩子的能力和兴趣,设计了11种简单的美术创作方式:滴流画、擦印画、点彩画、盖印画、30度60度涂色、90度圈涂、180度平绘、渲染画、拓印画、排水画、刮画。在介绍每种美术创作方式时,本书都精心地设计了几个板块:

美术活动方案

本书在介绍每种美术创作方式时,针对小、中、大班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指导和活动延伸。其中活动延伸部分,虽然寥寥数语,却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将美术活动向其他领域进行渗透、活动的成果如何用于环境创设、互动如何与区角活动结合等,十分实用。每个活动方案后还附上了相应年龄段孩子的作品赏析,可以给我们指导孩子创作、评价孩子作品提供参照。

小小资料库

本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每种创作方式的操作步骤、具体技法,并对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总结,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总之,本书贯彻了“做中学”的理念,是幼儿园美工活动的必备参考书、教师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指南,还是家长辅导孩子涂鸦的参考资料。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案例集》,谢颖蘋/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 篇4

美术亲子活动中,阳阳拿着笔,看着白纸:“妈妈,画什么呀?”妈妈指着不远处的爸爸:“就画爸爸吧。”十多分钟后,阳阳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举着作品:“妈妈,爸爸,我画好啦!”“那是什么呀?乱七八糟,黑糊糊的什么都不像!”爸爸生气地责备起来。阳阳原本兴奋的小脸转而被伤心和失望覆盖了,妈妈赶紧打圆场:“我看看,怎么看不到爸爸啊?”儿子委屈地说:“爸爸在抽烟,呛死人了,谁也看不见他!”

案例二:圆耳朵怎么竖起来? 手工活动中,孩子拿着手工纸,按自己的意愿折叠着。很快就有孩子折出了大象、小狗、青蛙,筱筱却依旧在“埋头苦干”。我好奇地走过去,发现筱筱正在折熊耳朵。筱筱托着下巴想了想,把熊的耳朵左折折,右翻翻,最终,尖尖耳朵的熊完成了,她有点得意。这时,涛涛走了过来:“不对,你的熊耳朵怎么是尖尖的?熊耳朵是圆圆的。”筱筱说:“不对,故事里说熊竖起耳朵仔细听音乐,如果是圆耳朵,那怎么竖起来?”

案例三:叮咚,叮咚。

午餐时,小任第一个吃好饭,他走进盥洗室,洗净手,然后就张开双臂、分开两脚,抵住盥洗室的门框。振振走过来,见门被堵住了,就往小任身上撞,有点生气地说“:让开。”小任没有反应。振振急了:“你再不让,我就告诉老师去。”小任还是不肯让开。这时,林林来了,只见她在小任的左手上按了按,喊着:“叮咚,叮咚。”小任立马放下左手,让林林进去了。振振也想跟着进去,但还是被小任拦住了。过了一会,依依也过来了,她也在小任的左手上按了按,喊着:“叮咚,叮咚。”小任又放下左手,让依依进去了。振振想了想,走到门边,伸出右手,按了按小任的左手,使劲喊:“叮咚,叮咚。”这次,小任马上放下左手,让他进了盥洗室。

案例分析: 1.孩子有自己的朴素想法

任何人都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也不例外。只是,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思维逻辑。如:案例一中,被烟雾环绕着的人,可以视为看不见;案例二中,尖耳朵才是竖起来仔细听的样子;案例三中,“我的地盘”必须遵守“我的规则”。2.孩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自由涂抹的体验是任何其他体验所不能替代的,哪怕是不屑一顾的作品,也隐藏着孩子宣泄的快乐,注视形象变化的激动和创造的自豪。”小班的孩子,正处于自由涂鸦期,阳阳用大人认为的乱七八糟的线条、黑糊糊的色调、无拘无束的画面,表达着他对正在吸烟的爸爸的看法。案例二中熊耳朵的形状,案例三中游戏的方式,都是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3.孩子有自己的活动价值

无论做什么,孩子们在意的是过程中的那份感觉和心情。案例一中的阳阳,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作品。他的迫不及待,不是因为讨厌爸爸抽烟,而是他非常想和大人分享画画的乐趣。案例二中的筱筱,十分得意于自己的想法——一只尖耳朵的熊。案例三中的孩子们,无论是游戏的发起者,还是其他三位自愿参与或被迫参与的孩子,都享受到了自主游戏本身的快乐。

对策: 1.怎样去看孩子

第一,视其所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微格描述孩子的活动,包括他们的表情。第二,观其所由。用我们的头脑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该行为是否有共性特征,是否有行为动机和需要等。第三,察其所安。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情感态度,欣赏并学习他们的视角、思维、逻辑,分享他们的灵性和率真。2.怎样看懂孩子

孩子们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对世界、事物的看法。他们的“语言”远比成人生动形象;他们的看法也比成人更有灵性;他们理解事物的本身也更纯粹。“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要做到“怀着崇拜,向孩子学习”,我们的主观推断一定要滞后于孩子的客观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捕捉孩子们的童心、童真,发现他们直观的思维方式、简单的逻辑关系。3.怎样去做

第一,用精准而富有感情的话语说出我们的理解。如:对案例一,我们可以回答“有道理”来表明对孩子的认可;对案例二,我们回答“妙”来鼓励孩子的创新想法;对案例三,我们回答“有意思”,让游戏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善解人意。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 篇5

【摘要】目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划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主体缺失,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等问题。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可采取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与教学相融合,评价语言生动恰当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评价行为评价改革

剖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对于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实现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1、评价标准划一,评价目的有所偏差

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如评价时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同的实际情况,硬要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落了空,“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事实上只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

2、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而且评价内容偏重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却不重视,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家长等其他人员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同时,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

4、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如“画得不错”“有进步”“真漂亮”等,这类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

幼儿创作过程的评价语言也不够深入,缺少启发性。如“你画的是什么”“想想春游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照顾妈妈的”等。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易操作,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但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如在幼儿画完一只猫后,老师启发说:“猫饿了得吃饭,给它添上一个食盆吧”。还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和体验,采用否定性的语言说:“你怎么画了个黑太阳?”“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重画!”以上这些语言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把整体性的教育肢解为某些技能的培训和操练,以至于忽视整体性的教育目的和意义,这不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成长。

为此,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像、创造等方面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的判断指标。

2、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虽然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百种语言”,其中美术就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像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伴随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美术活动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与此同时,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儿童具有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画笔、颜料、纸张也是他们的玩具。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3、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同样如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维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应注重对幼儿兴趣、主动性及自信心等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评价应包括对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的评价。

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样,‘欣赏“乐观’的态度才是真实而非虚伪的,也才能帮助被评价者‘自我发现’,进而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当然,具体到某一次美术活动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进程、幼儿整体水平或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重点评价其中某些方面,或就某个题材、技法进行单项评价,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

4、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评价获取信息的信度、效度及评价的实际作用,包括评价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评价结果做出的推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价是否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以克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

5、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充分发挥家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评价成为幼儿、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过程

在“征服与被征服、主宰与被主宰的对抗关系中是形成不了真正的主体性的。真正的主体性只能存在于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和谐统一关系中。”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内容与要求。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家长对幼儿的评价应主要集中在对孩子在家的美术活动兴趣、习惯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观察和评价上;幼儿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

6、评价与教学融合,实现评价的动态化

“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反思过程,它本身就是课程’与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求教师首先认真实施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确定所要表现的内容与对象,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将美术活动指导与评价结合起来。当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但又缺少一定知识与技法时,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指导以评价为基础,又是评价的深化和升华,能针对幼儿的问题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并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7、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具体来说,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总而言之,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无错的。

【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李慰宜

3、《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本》姚伟

幼儿园关于小班美术案例教案 篇6

1、感受颜料和蜡笔进行装饰,体验装饰的乐趣。

2、发现不同贝壳花纹及造型的美。

3、尝试结合壳的外形特征,用线条或者点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幼儿材料: 蜡笔、贝壳图形、颜料、棉签

教师材料: 大海背景、音频、贝壳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大海的音频,教师利用大海的声音,让幼儿自行想象。

教师: 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呀? (大海、海浪)

教师: 那,我们会在大海边看到什么东西呢? (贝壳、螃蟹、小鱼、乌贼)

在ppt中展示出贝壳,引起幼儿对贝壳的关注。

教师: 你们看,老师在大海捡到了好多的贝壳诶。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欣赏ppt中的贝壳,发现贝壳上的花纹(如螺旋线、锯齿线) 的美。

2、比较欣赏图中虎斑螺和扇贝,发现贝壳花纹的多样性。

引导幼儿发现贝壳的花纹样式,从色彩、形状和纹路特点上进行比较欣赏。( 上面有波浪线或弧线的花纹、身上有螺旋纹)

三、创作表现

1、出示空白的贝壳,请幼儿自由想象喜欢的图案,并创设情境。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设计出漂亮的贝壳。

2、分组操作

A 组: 用棉签沾颜料进行绘画

B组: 用蜡笔进行贝壳的装饰

四、欣赏评价

论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方法 篇7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评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幼儿阶段性的评价要关注其相对前一阶段发展水平的进步情况, 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传统的观念中, 美术是一种艺术, 成人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就是像不像。但对于幼儿来讲, 绘画就是它另一种说话方式, 作品随着它的思维在跳跃。当然, 美术技巧也是需要掌握的。在美术活动中, 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维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应注重对幼儿兴趣、主动性及自信心等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评价应包括对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的评价。技能的学习是枯燥的, 幼儿不容易理解, 教师应当为幼儿量身定做既能兼顾技能, 又能保护幼儿美术兴趣的学习氛围。

一评价从高分起步, 引发幼儿的积极性

从心理学来讲, 人都是期望自己尽量完美, 表现在学习中, 即希望自己每一次的成果都能尽量接近最高星级 (三星) 或是最高分数 (100) 。针对这样的心理, 结合当前幼儿园评价的方法来讲, 我们可以利用模糊的概念来提升评价的魅力。幼儿美术教育家薛文彪老师有一套自己的“两万分”评价体系。在他的教学中, 主要是用借形想象的方式来练习纸盘制作、刮蜡画、版画、实物想象画等美术技巧。这样的想象力课程对幼儿的综合能力是一种考验。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 薛老师都会巡回指导, 提醒学习者作画要点。在作品初步形成之后, 他就会开始他的两万分评价。“你是高手, 两万分!”“这个作品想象非常特别, 画得也漂亮, 两万零一分!”薛老师说:“大分模糊概念, 小分体现差别。幼儿都期望别人认可他的作品, 得了两万分, 多高兴啊!”对于幼儿来讲, 这样的吸引力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两万分唤醒了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的激情, 两万分上的每一分又激发了能力强的幼儿的进取心。类似于这样最高亦是最低的评价方法, 在肯定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又体现了差别性, 使每一个幼儿都充分体验到了成功, 绘画兴趣自然更加浓厚。

二评价从童真入手, 吸引幼儿注意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幼儿喜欢的形象来参与活动, 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如在树叶借形想象中, 笔者设计了树叶精灵的形象, 通过树叶精灵夸奖:喜欢你、握握手、抱抱你、亲亲你不同程度接触的奖励, 让幼儿知道不同的表现带给他的不同情感慰藉。就像你很喜欢两万分, 却更想得到两万零一分一样, 幼儿喜欢得到树叶精灵对自己的肯定, 肯定更想得到与树叶精灵握手、拥抱和亲热的机会, 从而激发幼儿更加强烈地完善作品的意愿。

三评价从肯定自己开始, 增强幼儿自信心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 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固然重要, 但是对幼儿来说, 更应该逐步建立自我肯定, 要使幼儿学会自我激励、欣赏自己, 建立自信心, 同时能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 找出他人优点, 学习他人长处, 正确评价自己。虽然这已牵涉到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因——元认知, 对幼儿来说比较难实现, 但教师应该有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意识。

自评强调让幼儿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仅要说出画的是什么, 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画。晨晨把一些气球画得扁扁的, 他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说:“这些气球是破的, 你看它们快要掉下来了。”这样的作品仅由教师评价, 可能就无法明白, 甚至会批评他在绘画时没有好好思考。通过自评, 使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想法, 沟通的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能力。

四评价从家长重塑观念着手, 多方面鼓励幼儿自信心

他人评价包括其他幼儿的评价以及家长评价。其他幼儿的评价往往能从幼儿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 比教师评价更接近被评价幼儿的角度, 更能从作品中发现问题。其他幼儿评价一般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作品展示过程中, 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评价幼儿作品:“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人家画得这么好!太像了!你的怎么不像呢?”这样的评价片面武断, 会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以及自我评价体系的养成。

教师在善用评价的同时, 也应当通过家校联系及时提升家长的评价观念, 告诉家长理解幼儿的想法很重要, 欣赏儿童画更需要欣赏孩子的想法, 不要和他人比较, 要学会欣赏孩子。让家长们有耐心地倾听幼儿对作品的讲解, 在表扬优点的同时, 给幼儿一些提升的建议。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 篇8

策略一:倾听、解读作品

幼儿作品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我们成人看不懂的画面和看似凌乱的作品背后都藏着孩子独特的视角和有趣的想象。在美术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创作的意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帮助幼儿完成作品的解读;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在倾听幼儿作品的同时,教师还要记录原始语言。可在幼儿园里开展“听听孩子的画”活动,展示幼儿的作品和独特的创意,为的就是让老师给孩子一个想说的空间,老师也可以将孩子们的作品内容按绘画主题、绘画方式等订成图画书投放在图书区,鼓励幼儿翻看时互相交流想法。

策略二:支持、推动创作

教师在评价交流中要多了解幼儿的行为,善于观察、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了解幼儿的内心感受,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有时想得很丰富,但真正解说起来确实略显稚嫩,有时他们创作时有好想法,但让他们表达时却无从下手,于是教师要根据这种行为及时分析,从而调整合适的评价模式进行点评,如在小班有许多孩子不敢动笔涂鸦或画画时,我们采用心理学的一种“重建”的方式帮助幼儿渡过这一阶段,帮助幼儿回忆曾经不愉快的绘画经历,认同并肯定孩子的想法,适时鼓励幼儿进行绘画。

评价的重要价值就是让幼儿对美术活动和想象活动更加有兴趣,能开拓思维,更有信心地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因此,在活动评价时我们可以设置新的问题,引发孩子继续创作,如在中班线描画活动《我们的小区》之后,老师设疑:“不知道用刮画纸来创作会有什么样的效果?”“高楼大厦还可以怎样来画?能用其他材料制作吗?”等,引发新的创作;还可以针对本次活动出现的“遗憾”,鼓励孩子再试一试,对孩子的方法提出指导。

策略三:满足幼儿宣泄和交流愿望

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直接的目的,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幼儿期还是以自我中心为主的一个阶段,个体的成功和被认可,与同伴的交流是他们非常需要的。在评价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取两个同伴间互相交流、小组间交流评价、在集体面前讲述等综合方式,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

评价活动要打破传统的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单维度评价标准,将幼儿的现实发展评价和幼儿未来发展潜力结合起来,用发展的眼光在了解幼儿现状的基础上对幼儿发展做出全面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技能精湛,而是倡导一种精神,一种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精神,是诊断,是激励,是促发展。灵活地处理评价方式,鼓励孩子的创新行为,珍视孩子们的创造结果,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保持创造热情。

自研究美术活动评价对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影响以来,我们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在理论水平上有所提高,更多的是再也不会用“好不好”“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真正使幼儿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丰富的美术活动不仅为孩子创造了更多亲近自然和亲近生活的机会,启迪他们的思维,促进想象力发展,表达力和创造力得以明显提升,而且增强了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让孩子借助这一过程去流露、宣泄情感,我们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今后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M].李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M].于群,译.漓江出版社,2010.

[3]王彩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大班幼儿美术创作评价研究 篇9

美术是幼儿最早用来抒发自身情感、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法,是除了语言之外的另一种交流方式。画画是幼儿的天性,那些貌似荒诞、奇特、不符合常理、天马行空的作品,往往是幼儿自身独具奇特魅力的表现。幼儿在画画水平上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大班的幼儿在画画方面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技巧,他们的观察力和创作力也比小中班的幼儿较强,能够清楚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时的他们喜欢将画画作为一种游戏,或是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所想和所知。绘画已经成为他们独立表现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了解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特征,才能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帮助幼儿提高美术创作的热情。

二、作品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导评价,忽略幼儿参与。在我国教育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幼儿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往往以教师一个人的观点为主,一个人的意愿就确定了作品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方式有着浓浓的教师个人主义,是对幼儿作品不负责的表现。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需要幼儿参与,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幼儿的参与往往也达不到具体的效果。

2.重视作品两头,忽视中间作品。在许多教师心中,评价工作就是为了找出好与坏的作品,而选择忽略“中间”作品,对于中间作品,教师没有指出其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这样不加评价的态度,不利于这些作品的幼儿作者们找到改进的地方,同时,优秀之处没有得到肯定,往往也会挫伤幼儿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3.不适当的评语会损害幼儿的积极性。作品评价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前期准备也十分复杂,大部分教师会在作品评价前对幼儿的绘画水平以及绘画风格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给予幼儿的绘画作品肯定性的评语,对于幼儿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分析后制定出相应的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热情的措施。但由于幼儿绘画天马行空,有些幼儿的绘画作品很难看懂,评价工作需要仔细认真,耗时较长,一些教师在评价中会出现不良情绪,导致在评价作品时对一些幼儿的作品进行批评,有时甚至在课堂上直接呵斥幼儿。例如,教师当着全班的面说:“某某,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总是影响其他小朋友,你看,你画的是什么?就不能画漂亮一点吗?”这样过激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甚至会让幼儿形成自卑心理,长期如此,会导致幼儿对绘画产生抵触心理。

三、作品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单纯只使用一种评价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十分片面的,在现阶段,教师的评语是主要的评价结论,作为教师,不能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这必然会造成作品评价的不完整,而如果只是让幼儿们进行作品评价,则会丧失掉评价的效果,不利于幼儿创作的水平提高。因而,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势在必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出现,弥补了原有单一评价所有的不足,将评价这一环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使得教育活动的实施更加有效和完善。

1.幼儿自评。幼儿自评是所有评价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对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多元评价中,幼儿自评是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之一。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能力,能够看出画面中人物、事物和情节的联系,对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评语还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像与不像”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开展幼儿自评活动,指导幼儿学习自我鉴赏,从而使幼儿在自我评价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幼儿互评。随着年龄的增大,大班幼儿对于绘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语言上有了较多的积累,审美的能力和意识也开始出现。这时,教师就应该提供给幼儿们一个互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对其他小伙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自身对于美的鉴赏水平,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小朋友作品中的优秀之处,帮助其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实践表明,人人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弥补教师不能逐一评价的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身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其对于作品的评价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对作品的评语,能够正确引导幼儿绘画的发展方向,正确、恰当的评语对评价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评价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运用恰当、正确、准确的评语对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进行肯定,帮助幼儿增强他们绘画的自信心,提高其绘画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绘画中的不足,教师要用较为委婉的评语指出,如:“你这张画画的东西很丰富,要是能它们摆在适当位置的`效果会更好哦。”运用此类较为委婉的语言,在起到指导作用的同时又不会让幼儿产生抵触情绪,运用生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评价语言,是教师在今后美术作品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4.家长评价。在幼儿眼中,能够获得教师的肯定是十分开心的,同时,家长的肯定也能提高幼儿对于美术创作的信心。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就应考虑到家长评价的重要性,应经常组织家长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家长的鼓励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就感。

5.社会评价。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是十分奇特的,也是其自身魅力的展现,具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教师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而是要将幼儿的天地向社会展示。例如,将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向媒体投稿,或推荐幼儿参与各类绘画比赛。这样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让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到自己的观察范围内,从而更容易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发光点。在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的作用,充分解读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这样才能给出正确、积极的评价,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绘画信心,在绘画方面能够有所发展。

画画是幼儿与世界沟通的第二种语言,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对幼儿美术创作作品评价中,要采用积极的鼓励性语言,帮助幼儿建立绘画的信心。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具有片面性,所以,教师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需要调动各方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将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多元化,使得幼儿绘画作品评价活动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国静玉,戴红琴。收获快乐——兼谈幼儿美术作品的解读与评价[J].考试周刊,,(8)。

[2]赵小丽。浅谈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对幼儿绘画的评价[J].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3)。

幼儿美术活动 篇10

教学设计:

以范为例,首先提起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再用实际的例子来巩固学习内容。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学习如何培养幼儿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3.学习如何让幼儿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教学内容:当前,如何站在开发幼儿的潜力、发展幼儿健康的个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的新的高度,使微观的美术教育目标与宏观的学前教育目标相一致,是我们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一、拓展视野,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往幼儿美术教学是以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幼儿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儿童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

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幼儿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尤其在当前,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开阔幼儿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经验,使他们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脉搏,为他们将来成为国际化的、现代化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并将幼儿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幼儿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例如:我们开展的《三毛环保记》《全家去出游》《世界名车》《中国足球》等活动,都让幼儿体验到了不断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乐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幼儿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信息、整理和处理资料并加以利用,是幼儿学会自主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幼儿尚未学会使用文字记录,图画、符号、剪贴等美术手段经常会成为他们记录的手段。这些记录虽然称不上艺术作品,却十分有助于幼儿学习如何去把握新的信息。

于是,我们通过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引导幼儿在自主选择中,尝试各种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记录的方法,探索在没有成人的直接指导下,自主地学习。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存在着极大的潜力。例如,幼儿在学画三毛这个造型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时,开始大都选择了填色这一最简单的方法。随着填色的成功,幼儿又开始学习临摹、添画或改画等难度较大的方法。最后,几乎全班幼儿均能驾轻就熟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三毛形象。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当美术作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儿童探究中的发现,不只是对原有资料的重复利用,而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和重组。当幼儿有着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这时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超越自我、大胆创造的机会,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再一次面临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

多年来,我们开展的关于幼儿美术表现能力与发展水平的研究,旨在不断探索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搭建足以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阶梯。这在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中成为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在《三毛环保记》中,我们开展了关于表现人物动态的讨论;在《全家去出游》中,我们开展了人物与景物的组合的讨论。这为幼儿更自如地表现创造了条件。

幼儿美术活动案例评价 篇11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高效化;多向化;多元化;艺术化

在当今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往往只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幼儿知识获取的过程,而忽视了对幼儿习作评价方法的优化,常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而且常忽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这种不恰当的评价容易使他们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借鉴成功教育评价模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欢乐、享受成功的果实,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所谓成功教育评价模式,是指教师着眼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长处,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以鼓励、表扬为主,让他们小步子、多台阶地上,不断地获得成功,激发成功的愿望。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一、评价功能高效化

鼓励和表扬是一种学习动机的情绪诱因,有效地运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高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心理学家曾专门把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做了对比实验,发现:鼓励组的学生进步最大;表扬组次之;批评组开始进步,然后直线下降;不批评、不表扬组学生的成绩最差。由此可见,鼓励和表扬对幼儿的鼓舞作用最大。

为此,在日常美术教学中,笔者注意观察,对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笔者经常对幼儿说:“你是经过充分观察后画出来的吧,真不错。”“你画得比上次好多了,老师真高兴。”诸如此类的鼓励或表扬的话语,使幼儿觉得自己获得了成功,总是很高兴地离开,学习积极性更高,下次作业也更加认真。当然,鼓励和表扬不能与严格要求截然分开,必要的批评也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把好度。

二、评价流程多向化

评价流程多向化是指在进行评价时,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地对幼儿的评价,还有幼儿的自我评价、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等,促使评价流程多向化。重视自我评价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树立正确评价观、发挥教育评价的改进功能和提高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志,这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特征。个体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内在动因的作用,自我评价通过自我教育机制,会在个体的动态发展中不断激发自我内在动因,这种自我激励的产生,在于自我评价得出的差距和由这种差距所产生的动势,由此促进个体不断前进。所以,有效的自我评价能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幼儿主动发现自己、主动发展自己,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日常美术教学中,笔者对幼儿完成的习作不急于置评,而先请幼儿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组织小组集体讨论组中每个成员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已从自我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了解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最后教师再鼓励和肯定每个幼儿进步的地方,使每个幼儿都觉得自己获得了成功,增强了学习信心。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

成功教育评价模式注重从多层次、多维度、多角度出发,扩展评价内容,既有内容知识掌握方面的,也有态度、意志和创造力方面的,而且评价不只是在学习过程终结时进行,它是即时的,贯穿于每一活动的每一环节。而我们的传统评价内容较为单一,常常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美术作品,往往那些美术技巧性差的幼儿,永远得不到积极性的评价,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其实,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扩大评价范围,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创造性等人格特征也纳入评价范围。因为这些人格特征是现代社会所注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四、评价方法艺术化

评价方法艺术化是指教师不以精确的量化标准去衡量、评价幼儿,而是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巧妙地让幼儿感知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美术作品的好坏属于主观评价范畴,本无很精确的评价指标,无法实施量化,幼儿个性有许多方面也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如果我们在教学评价中把幼儿作品的“等级”分得很清楚,仅仅是几位佼佼者受到鼓励、表扬,就大大打击了其他幼儿的自信心,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应以模糊为主,使评价方法不断艺术化。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幼儿美术活动 篇12

一、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1. 感官刺激、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美术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可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小班绘画活动《快乐的小动物》中,当各种小动物出现时,孩子们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很快地进入活动中去,在动画与图片分解的动、静交替的信息传递中,孩子们轻松地把握了波浪线、曲折线、螺旋线的形状,并且迫切地想在有动物的纸上画出各种线条。现代教育技术将死板、抽象的画面变为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画面,使孩子们能愉快地、轻松地、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效率。

2. 动态呈现,再现情景。

老师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老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合在一起,能帮助幼儿使其受堵思维顺畅发展,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思维定势,增强理解力。如:在绘画活动《春天》中,由于幼儿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不够强,因此,他们对春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只知道小花和小草。如要让幼儿了解春天的自然特色,就要尽可能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态图片情景:小河融化、大雁飞回、百花齐放、柳树发芽等。当这些大自然的春景在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节课重点、突破了难点,丰富了幼儿学习绘画的经验。

3. 拓展时空,开阔视野。

美术活动需要孩子进行自我创造,但是创造大多需要大量的基础经验作铺垫,而幼儿本身经验的匮乏会常常阻碍他们想象力的发挥。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再进行整理,通过不同手段把资料“整合”起来,给孩子一定的直接经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创造力。如在绘画活动《我的房子》中,绘画要求是让幼儿自己创作房子,而在我们的周围,房子的造型千篇一律,没有特殊风格,更没有艺术造型,要想让孩子想象出造型别致的房子是很难的。于是我通过网络下载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中国的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官、云南傣族竹楼群、苏州水乡,还有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古埃及的金字塔,等等。幼儿深深地被这些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建筑所吸引。这些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不仅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眼界,而且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了信息资源,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愿望。不一会,一幅幅造型独特、想象丰富的“房子”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优化美术教学方式

1.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理想的活动导入。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平淡无奇地“导入”,幼儿就不大感兴趣,以至于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幼儿学习实际,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巧妙运用制作而成的动画,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绘画《草地上的花》时,制作了电脑课件:首先,让幼儿欣赏几幅春天的绘画作品,每张作品的图案色彩绚丽,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幼儿以视觉、听觉及美的享受,使活动进入轻松、愉快的氛围。然后,分步演示了小花的绘画步骤,当一朵螺旋型的小花完成时,孩子们都拍手鼓掌。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幼儿带到色彩构成的情境中。幼儿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活动气氛十分活跃,他们都感受到了草地的美丽,迫不及待地想在画纸上自己创作花和草。这样导入活动,孩子“美”中生趣,学习绘画的心情油然而生,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2. 运用电脑示范引导幼儿学习美术技能。

幼儿的创作热情来自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动画,演绎作画步骤,进行启迪诱导,激发幼儿强烈的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增强幼儿的作画能力。如在活动《快乐星球》中,我在示范时边讲故事边在电脑屏幕上演绎故事内容,幼儿边听故事边看我演示。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我的示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便于孩子更加直观地理解如何运用点、线表现自己的思想。运用电脑示范色彩丰富,着色快捷,并且通过大屏幕显示清晰可见,相对于在纸上演示来说,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同时,我灵活运用鼠标作画,也激发了孩子对教师的崇拜之情,产生了学习美术知识的持久兴趣。

3. 运用课件提高幼儿美术表现能力。

在大班美术《春》中,我在课前准备中运用网络搜索大量为活动服务的资源,如:春天的自然风景,春字的各种艺术体,徐悲鸿的《晨曲》,等等。孩子在仔细欣赏、观察后,体验到它们都是用各种方法表现的作品,从而开阔了视野,明确了如何运用各种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激发了表现自己的愿望,点燃了创作的火花。

又如《颜色变变变》,向孩子展示颜色的变化,让孩子讨论,再去发现。我通过“变色”的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孩子的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多媒体课件能在幼儿操作的同时循环播放绘画步骤,让幼儿可以反复看绘画步骤。这样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掌握绘画技巧。

三、优化美术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老师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发现幼儿的长处,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在美术活动评价中,我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恰当的评价既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从多种的角度开展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技能的评价,既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为他们鼓劲,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激发继续大胆作画的欲望和热情;同时又要准确把握、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或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在坚持中成长初三话题作文下一篇:纪检委员履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