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2024-09-02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共10篇)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篇1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课题研究是在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研---训合为一体的研究活动,立足于教育实践的活动。幼儿园进行课题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幼儿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对于民办幼儿园面临着师资队伍年轻化,在教学研究方面缺乏经验,要研究课题,常常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承担了事,教师们只负责听从安排,上好相应的一两节活动,而且教师独自拓展、创新课题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幼儿园要通过课题活动促进教师研究和创新,以及对问题的研讨能力需要在专家的引领下,课题负责人务必要做足做细各方面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老师开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园本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那么现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师资状况,做足相关培训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幼儿园课题负责人,首先要先了解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针对问题做足培训。如现阶段让教师自行研究课题,往往会出现没有研究方向,不知道如何下手的状况,因为教师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开展课题的方法。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做好以下几个相关培训,如课题研究概念和方法的培训、优秀课题案例学习、如何制定课题方案的培训等。在开展美术课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的专业技能十分有限,无法支撑相应的活动,我园开展多元化的美术课题,在教师的共同商讨下我们选择了《千姿百态的服饰》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如何体现多元化,技能多元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了解和掌握多种技能的绘画技巧势在必行,如:水墨画、版画、印画、水粉画、油水分离等等。如何让教师在短时间高效率地掌握一个技能呢?除了做好相关的理论培训以外,可以通过比赛、画展、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来实现教师技能的提升。

二、理解课题内涵,层层细化活动方案

总课题往往比较抽象,范围也比较广,如:《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美术活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目标如何在幼儿园实现,这就要我们进行层层分解,制定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活动。首先要求负责人自身要深入了解目标,如怎样开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活动,可以从多元的材料、多元内容、多元形式等方面着手,在研讨每一个内容时,心中要预设多套方案。就刚才的那个课题,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服饰、花卉、面具、建筑、等等来实现目标,作为负责人要利用团队的力量,将活动方案细化至每节活动,以及每节活动的教案等,最后还可以预设学期课题活动进度。只有层层细化,才能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发挥骨干力量,培养研讨型团队 1.采取骨干带头,分组研讨的形式。

课题研究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研---训合为一体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研讨能力也是开展课题活动的目标之一。基于我园师资队伍年轻,教师研讨经验不足的现状,我们要充分发挥骨干力量,根据课题内容实施的需要,采取骨干带头,分组研讨的形式。如我们开展《千姿百态的服饰》活动,可以根据内容分组,如民族服饰组、外国服饰组,或者旗袍组、新疆服饰组等,还可以根据技能表现手法分组如印画组、线描画组等,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实现研讨。

2.给予充分支撑,实现研讨有效性。在小组研讨中,如何保证研讨的有效性呢?决不能放手交给组长自由研讨去,那样绝对会让研讨流于形式,没有内容或偏离方向。因此负责人在研讨前给予充分的支撑,如做足相关培训、制定相关表格、准备充分的可借鉴的材料等。如在开展旗袍活动以及新疆服饰的活动中,我把课题组分成两大组,每组各选一个组长,在研讨“课题阶段实施方案”过程中,先要给全体老师做好培训,指导她们可以从多元形式的技能着手,也可以从材料着手,然后制定“美丽的旗袍阶段开展进度表格”各小组围绕表格内容,在组长的引领下进行研讨,并将研讨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进行小组间分享交流。在小组研讨中,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各种旗袍相关图片、作品等供参考,这样可以保证研讨的有效性。

四、跟进课题实施,鼓励务实创新精神

在实施活动过程中,如果不跟进,或者跟进不足,常常会偏离研究方向或是教师没有动力,应付了事,因此负责人一定要跟进课题实施,要制定确保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如每周什么时间有谁来开展,行政及课题负责人如何跟进,如何确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要实现这些问题,首先要统一课题活动时间,如中段周二开展,大段周三开展。其次要提早上交活动教案,负责人可以审核并给予指导。第三负责人跟进活动过程,可以通过听评课、查看过程性资料等形式,根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如活动材料的创新、活动展示方式的创新等。本学期在开展印画装饰旗袍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印画十分感兴趣,因此,老师和孩子一起探讨运用树叶、玩具、蔬果等不同材料拓印,呈现的结果也不同,创新精神不但提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展示方式上也可以有很多的创新,如通过不同手法的装饰、展示旗袍,呈现的结果是大不相同。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肯定教师创新的精神,能够激发他们创新的潜能。推动课题有效前进。

四、明确资料的意义,收集过程性资料

过程性资料,不仅是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证据,还可提供给相关专家进行进一步诊断、评价,是研究学科教育的宝贵财富。因此做好过程性评价资料的收集工作,对幼儿、教师、课程来说,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课题过程中,可收集的资料有很多,也很细致,这里不一一例举。那么作为课题负责人如何收集呢?显然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的。我们需要依靠一线教师的力量来收集才能不错过一个环节一丝线索。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一线手把手教会她们哪些资料是有用、需要记录。如活动前准备材料的照片、活动教案、过程中不同水平幼儿的情况记录、作品呈现、作品分析、活动反思等。这些资料要如何收集,收集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如何建立资源包等等,都要教会老师,这样统一的标准,才能获取全面、细微的资料。

不论是基于什么样的园本现状,做课题始终要求我们要用心、细心、恒心还要一颗钻(研)心、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促进教师队伍成长,促进幼儿的成长,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篇2

通过本文, 我要和大家交流的主要是侧重于美术创作活动。把我多年来积累、总结、发现的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有针对性的思考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 希望能给大家的美术教学工作一点启发和帮助,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说说我们美术教学的目的

一个简单的问题: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可偏偏会难住很多老师。个人认为幼儿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画好画, 而在于激发孩子们利用绘画, 还有手工制作等各种美术手段进行情感的表达, 把幼儿自身的表现愿望与轻松愉快的造型活动结合起来, 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而决不应该单纯地教技能。所以, “只要孩子们开心地创作了”, 就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

二、谈谈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幼儿教育不能只是重复, 而需要创新, 美术教学也一样, 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创新, 要有老师的新探索在里面, 要做到内容富有童趣, 形式丰富多彩。我们都知道一堂成功的美术活动课, 选材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富有情趣、有创意的内容必然容易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 也更能吸引幼儿。比如说, 同是内容“秋天”, 完全可以灵活变动, 可以表现秋天的小动物, 也可以表现秋天的果园;形式上, 可以捡落叶选造型, 用小手拓印落叶, 也可以制作撕纸贴画《秋天的树》, 桔皮造型《秋天的菊花》, 毛线贴画《秋天的风》, 制作秋天的标本, 等等, 这些形式远比用彩笔画更让孩子们感兴趣, 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三、重点说说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

探讨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 也就是探讨怎样上好一堂美术活动课的问题。美术活动课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即引导、感知 (学习) 、创作和分享。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活动时间要协调

我在这儿要说一下时间分配问题。上次听了有些老师组织的美术活动课, 觉得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时间的安排是一定要注意的:引导部分1~2分钟, 感知 (学习) 部分8~10分钟, 创作部分15~20分钟, 分享和评价2~5分钟。这个时间是对于大班的孩子, 中小班相对再进行适当调整, 这样分配时间是基于幼儿从创作初期到完全投入创作需要一点时间, 必须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 充分自由地体验创作的全过程。所以在引导和学习的部分, 节奏要紧凑, 环环相扣, 手段和策略都要紧紧围绕目标, 围绕重点和难点。当然这是个参考时间安排, 在实际活动中, 很多环节会相互渗透, 没有明显的分界, 但务必突出创作部分的主体地位。

(二) 活动过程富有激情

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各种感官体验, 然后激发情感的体验, 充分的情感体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考验我们老师设计课的能力, 设计的课是否匠心独具。上次听了一堂小班美术活动课:《吹泡泡》, 开展得是有声有色, 童趣盎然:老师先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他们自由自在尽情地吹泡泡, 在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吹出的泡泡, 孩子们不自禁地拿起画笔淋漓尽致地画起来, 不一会儿, 一幅幅《泡泡图》出来了, 漂亮极了……那堂课是非常成功的, 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 注重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哪怕是所谓“不成功”的涂鸦式的作品, 也倾注了孩子的热情, 孩子们在充满激情的游戏中完成了整个过程。

(三) 引导创作要有策略

幼儿创作时间是最长的, 也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并不是闲来无事的, 老师有策略地引导将影响孩子们的创作结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指导策略:

1. 以身示范

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孩子们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 陪孩子们一起作画。如, 有的孩子性急, 没有按照要求就动手创作了, 对这样的孩子, 指导不能只靠语言, 要用行动和语言同时告诉他怎么做, 对于他先前的作画行为也不要“斥责”, 让他了解绘画是可以自由表现的, 是很有乐趣的;而对于不肯多动手的孩子, 那是缺乏耐心的孩子, 要以鼓励为主, 适当地陪他一起创作, 实在不愿意坚持, 不要强迫, 不要扼杀了他对美术创作仅有的一点兴趣。

2. 鼓励为主, 帮助为辅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 用欣赏鼓励的语言增强孩子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 这也是美术活动的目的之一, 再辅以适当帮助, 孩子的美术活动就能自然地进行下去。对于某些不敢尝试新事物,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 开始老师就带领他尝试, 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 也要给予肯定鼓励, 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3. 适当的指导语及关注

指导性的语言运用也很关键, 适时、精练、恰当的指导语在作画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提高作用, 特别是在运用鼓励的指导语时, 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 把握分寸与火候, 若把握不好则会适得其反。例如, 有的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断重复某一句话, 孩子们的耳朵都听麻木了, 也就没有什么效果了。总之, 在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指导、鼓励他们, 我们都知道, “泥鳅要捧, 孩子要哄”, 对待创作中的孩子, 我们一定要连“捧”带“哄”, 才会“捧”出“好作品”, “哄”出爱美术的孩子。

4. 重视“分享”与“评价”

谈到作品的“分享”与“评价”, 什么样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呢?在孩子眼里, 他们喜欢的作品往往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的, 这样的作品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好作品”, 如果孩子们都画得“真像啊”“一模一样”, 我们的美术教育就失败了。因此, 我们在引导幼儿分享作品和评价作品时要注意:

(1) 用幼儿的眼睛去看作品, 不要戴成人的“眼镜”, 要听听幼儿是怎么说、怎么想、怎么画的, 只要孩子说的、画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就要给予肯定。

(2) 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幼儿的别出心裁, 是他的创造性的表现, 不能因为“大海是黑的”“西瓜是方的”就否定他, 要及时给予肯定, 千万不能扼杀了他的创造精神。

(3) 在互相观赏的过程中, 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的画, 说说自己的心声, 将语言与画面相结合, 无疑对其他的幼儿也是一种启发与促进。欣赏活动是可以延伸的, 课间、饭后都是很好的机会。

这些都是我十几年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一点经验和思考, 我认为比较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也许有些看法有点片面, 希望大家辩证地对待,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总之, 美术活动课的教学多听多看还不够, 主要在于多实践、多钻研、多探索。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使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摘要:笔者把多年从事美术教学中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有针对性的思考说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 认为“只要孩子们开心地创作了”就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经验,目的,内容,过程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幼儿美术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篇3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及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7

1创造性的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意义

美术活动就是通过多种线条以及色彩来灵活而又自由的表现自身情感和认识的一种活动。美术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幼儿阶段也不例外。爱美是人的天性,可以说,用美术课作为美育教育的良好平台,可从娃娃抓起。因此创造性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通过美术课堂,可以让幼儿用纯净的眼光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在此过程中注重与引导儿童在体验过程中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这对于提高他们认识美、追求美的能力非常重要。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教师为幼儿园美术教育者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情况,不仅使得儿童能够理解和发现美,同时还能更进一步的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对美的认识。而作为园长,则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管理者和指导者的地位,有针对性地整个幼儿园美术活动展开指导,这对于提高幼儿整体审美能力和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和趋势

当前,几乎每个幼儿园都开始了美术课程,但是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最主要体现在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强,作为活泼爱动的幼儿群体,由于缺乏自律,再加上教师和园长方面不足的因素,导致整个幼儿美术活动难以展开。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幼师的单一的美术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即教师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另一方面,一些幼儿园园长似乎认为美术活动只是教与学的关系,只与教师和幼儿有关,放松了对课堂的指导,最终使得幼儿美术活动的美育作用难以发挥。

3创造性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指导方法

通过上述幼儿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幼儿园美术活动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与学,作为幼儿园管理人才,也应当适时地参与到幼儿美术活动之中,创新思路,关注幼儿美育发展的新动向,以更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美术课堂,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为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创造性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指导方法。

一是广泛参与到幼儿美术课堂,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作为创造的开始,丰富的想象能力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幼儿时期通常是一个人的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当然也是培养想象能力最佳时期。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受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虽然缺乏对事物原本的经验,但往往思维不会轻易受外界的束缚。因此在美术活动中,作为园长,应增强亲和力和参与度,和幼儿一起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

二是为美术课堂带去丰富的活动,让美育变得不再单调。对于幼儿来讲,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也是他们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作为园长,我希望通过指导,整个美术活动不再那么死板和单调,而是变得生动活泼。例如,我经常在美术课堂开展前,建议老师多多加入游戏教学,那样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思维也比非游戏状态下更为的活跃,想象力也会更加的丰富。因此,我很希望美术课堂能引入游戏等一些活动,以此来启发他们的美术创新活动。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当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者、指导者,应该成为师生的好朋友,因此,很多时候园长应该与师生一道,参与到活动中去,以此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和热情。我相信,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中,能够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他们的想象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创作的热情和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三是要将情感渗透到对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指导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需要情感因素的参与,如果缺乏情感体验,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也就缺乏了应有的活力。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园长和教师都必须深入了解幼儿的情感世界,通过移情来激發幼儿的创作情感,使他们的内心和美术创作活动能够达到一致,通过美术创作行为来尽情的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2]例如,在一节美术课堂上,作为园长,我就曾在课堂上为幼儿展示一幅老奶奶哭诉的画面,以此激发他们的情感因素,然后让他们将自己内心深处想要帮助老奶奶的那种心情和具体的情境画下来。通过这么一个实践,不仅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表达,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是用积极的态度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为园长,我们还需要对幼儿美术课上的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这也是对美术活动指导的一部分。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是一种无错误的科学,特别对于幼儿这样一种特殊的人生阶段来讲,过程的意义永远大于结果的意义,美术课堂上也是如此,因此园长必须竭尽所能给与幼儿最大的认可和信任,用最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之中,无论是面对一副有创新性的、有美术技巧的绘画作品还是一副毫无积极性可言的涂鸦,我们都要给予幼儿以积极的评价,对他们要多鼓励和多表扬,特别是一些平时自信心不够强的幼儿来说,更应该如此。例如,在一次美术课上,内容是教师点评幼儿的习作,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几乎每幅作品都指出了亮点,并且奖励画的特别好的小朋友一些奖品,使得整个美术课堂变得富有激励性。[3]

4.结语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作为园长,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美术、音乐等教学的展开,不仅仅只是师生的事,园长作为管理者要给予充分的指导,结合幼儿这样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开展一系列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美术指导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和热情。为此,我提出了广泛参与到幼儿美术课堂、

为美术课堂带去丰富的活动等四个方面做起,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充分发挥了幼儿美术活动的美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春华.用游戏教幼儿学美术[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10)

[2]彭兵,刘秀华.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08,(1)

幼儿园美术活动如何开展 篇4

涂鸦是一件快乐的事,能让幼儿尽情创作属于自己的“小作品”,也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那么,幼儿园美术活动如何开展?如何保持幼儿对涂鸦的兴趣?让幼儿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实践证明,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才能使开展美术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和改革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定位、选材、教学方法等。

一、重塑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才会得到好的效果。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人的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标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唤起兴趣: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愉快体验,并主动参与,使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大胆表达: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3、表现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有美感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

二、在幼儿园内外营造自然的美术环境

优美的环境传递给幼儿各种信息和刺激,使幼儿受到一种文化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因此幼儿园的物质设备、空间布置、墙饰的美化都应精心布置,和谐优美,体现出美的原则和规律。如园内外墙壁上适当安些多宝架或搁板架,陈列一些用泥、木、石、金属、石膏等材料制成的雕塑作品,发展儿童的空间感觉,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给幼儿提供进行集体作画的磁砖墙、水泥墙、黑板或大张画纸;也可给儿童提供小画板、小画夹,利于幼儿室外作画;幼儿园还应当给幼儿提供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通过自己选择材料、工具,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粘贴、造型,发展自己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认识。

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美术教育活动选材

美术教育活动的选材应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他们通过画笔表现、表达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也才能更好的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好处。

1、选材注重幼儿情感体验

老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从家到幼儿园》、《我的家》、《一桌好吃的莱》等内容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幼儿的回忆和表现,使他们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就是很好的题目。

2、表现的内容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同一事物,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选材要给幼儿的表现空间大一些。如《未来汽车城》、《手影游戏》、《我最喜爱的人》等,由于没有固定的造型,幼儿不受“像与不像”的困绕,他们能够放开手笔大胆表现,从而调动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并能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力,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悟。

3、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材内容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成人有目的的引导下,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受到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选材的内容也可涉及适合幼儿欣赏和表现我国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如:京剧脸谱、农民画、风筝、瓦罐等。此外,在确定题材时要注意突出美感和儿童情趣。伴随着选材的内容,其表现手法也要考虑运用多种形式。

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以下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的五大教学方法,供您参考。

1、游戏情境法: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玩沙、糊纸盒、拼石头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2、观察引导法 :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及事物的热爱。如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你印象最深的高楼、房屋是什么样的?路上遇到哪些人?进行交流之后再画。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3、物象分析法:物象分析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帮助幼儿在事物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造型符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理解的形象进行表述。如老师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孩子孩子们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使其作品成为充满个性、栩栩入生,是真正意义的“儿童画”。

4、作品赏析法: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篇5

玩色活动就是打开小班孩子心灵和世界对话的那扇窗, 运用多种感观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随着《纲要》新理念的倡导,在幼儿园美术教学领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以往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向以幼儿为本的、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幼儿园目前的美术教学现状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教师确乏指导教学技能。

前段时间,我观摩了本园教师开展的一节小班美术教学活动《可爱的毛毛虫》,在活动导入环节教师将近花了15分钟时间,导致小班一节完整美术教学活动整整花了43分钟。

其实,美术活动不管大、中、小班,导入环节都不能超过5分钟左右,之所以教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教师在导入环节提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导致孩子们答非所问,出现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现象,浪费太多时间。

第二, 以临摹为主的日常教学依然盛行。

去年10月份,我观摩了本园教师开展的一节美术绘画教学活动《桃花开了》。导入环节,欣赏桃花图片,引导幼儿说说桃花外形特征;第二环节,教师完整在画有枝干背景图上示范手指点桃花,幼儿欣赏;第三环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第四环节,欣赏作品,分享环节。在作品分享环节,我们发现孩子们的作品非常相似,因为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孩子想像思维。而教师之所以范画,我想更多的就是担心孩子不会作画,导致孩子作品出现千篇 一律。

第三, 幼儿表现作品太过单一、缺乏创新。

我在从教近8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班老师在美术活动中更喜欢二种形式,一种是油画棒或水彩笔来涂色,另一种是玩橡皮泥。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幼儿表现作品太过单一,缺乏创新。

幼儿玩色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能促进幼儿手、眼、脑得到协调的发展。小班孩子正处于涂鸦期,而玩色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正好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玩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从中体会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本园特色课题就是“指南背景下美术特色”,因此 大、中、小每个年龄段以不同形式表现。小班以玩色为主,玩色活动形式多样, 那么如何更有效开展小班美术玩色活动呢?下面我根据本园开展情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玩色活动的`种类

玩色活动对小班幼儿的操作要求不高,借助颜料丰富的色彩,通过对辅助材料的操作大胆进行创作。小班玩色活动主要以水粉颜料为主,形式非常丰富,比如:印章画(蔬菜印章、玩具印章、海绵印章、植物印章等)、手指点画、吹画、棉签画、滚珠画、排笔画、手印画、泡泡画、喷画等等这些都是玩色的种类。去年冬天,我就开展了一节美术活动《美丽的雪花》。如果是以往,我定会让孩子们用油画棒在纸上涂色活动,但是,本次活动,我先让幼儿用油画棒给房子涂上漂亮的颜色,接下来用涂好的房子做背景图,引导幼儿用雪花片沾上颜料印在房子背景图上面,让幼儿根据主题自主印画,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空间思维,充分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学理念。

二、玩色活动的材料

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是玩色活动的重要源泉,但是现实中,老师们只会抱怨孩子们不喜欢绘画活动,或者说兴趣越来越淡,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太过单一。小班孩子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材料应该多样化,不同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比如,去年我观摩了一节小班美术教学《颜色宝宝滑滑梯》,老师准备好了各种颜色的水粉、滴管、纸张、剪贴好的小树叶等材料。引导幼儿用滴管吸颜料滴在纸张上面,让幼儿主动将颜料在纸上进行移动。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在享受作画乐趣,不仅富有挑战性,而且锻炼了孩子手部精细动作控制。在活动中,孩子们还感受到了用颜料流淌后产生的线条美,都让幼儿在美术操作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玩色活动的教学内容

对于刚入园小班的孩子来讲,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色彩的兴趣,我们首先可以选择手指点画。比如《热闹的花草地》,花草地随处可见,因此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题材为主。虽然表现花草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对于小班孩子应该选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方式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是绘画与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在作画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去探索用手指不同部位点画方法表现,不仅增加作画乐趣,又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自主创作的成功。

通过手指点画活动,慢慢过渡到手指印画、棉签画、添画等活动,你会发现孩子们兴趣越来越浓,绘画技能也越来越好。

四、玩色活动的教学方法

(一)精彩的活动设计,激发兴趣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美术活动也不例外。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和特殊学习方式,教学活动设计应该融入情境教学法,小班孩子很容易进入情境角色中来,大大激发了幼儿积极性。比如《绘本》是贯穿整个教学情境有效途径,也是引起小班幼儿的情感艺术形式。去年12月份,本年段有个老师开展了美术活动短线涂鸦《一根刺的小刺猬》,幼儿因为喜欢小动物,也很容易对小动物产生怜悯的情绪,因此,就创想了与绘本《一根刺的小刺猬》相结合。在导入环节,采用情景导入,设疑猜想小刺猬的遭遇。第二环节,倾听故事,激发帮助小刺猬的欲望。第三环节,涂鸦创作,帮助小刺猬重新获得快乐。第四环节,回归故事,送小刺猬回家。通过故事情境化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参与兴趣,又能引起小班幼儿情感共鸣。

(二)有效评价,事半功倍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所以说,评价在美术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上例小班美术活动《可爱的毛毛虫》,在作品评价环节,老师采用了集体评价方式,问:“哪幅画画得最好?”“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等问题,最后教师就以“画面干净,涂色均匀”、又或者是“想象有创意,内容丰富”“有进步”等简单的几句话进行评价小结。其实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笼统,应该能帮助幼儿在技能上或想象方面有所提高。这节活动,我认为最好采用个别化评价方式,比如可以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变出的毛毛吧!这些毛毛在干什么呢?“你觉得这只毛毛触角画得很特别,又粗又长”“你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位小朋友印毛毛身体不是一个连着一个印的”等等,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同时,也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幼儿每次完成绘画作品,都会期待着老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所以每次绘画结束,我都会引导幼儿把作品夹在作品展示栏上,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最后我再适度的赞美和鼓励。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篇6

摘要:面向21世纪的幼儿教育,面临着如何把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又

如何把握好幼儿环境教育特点,这些是值得我们讨论研究的问题。幼儿对于美术绘画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爱好。在绘画教育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活动;环境教育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绿色教育,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掀起绿色浪潮,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我国政府已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则是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爱因斯坦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生命,没有兴趣或丧失了兴趣,幼儿的知识获取和智能开发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也不例外,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在感兴趣的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幼儿快乐、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所以,幼儿园应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力争把幼儿园建成培育绿色种子的摇篮——绿色幼儿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进程,同时儿童环境意识的增强又会进一步促进当代成人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我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的提高,无疑对增强全世界人民的环境意识、改善全球环境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增强儿童的环境教育,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为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地球人”、“中国人”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

幼儿时期的儿童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把这样一个属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展示给他们,就需要教师在复杂抽象的环境科学与轻松、形象的儿童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幼儿对环境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活动中加深对环境教育的理解及它的重大意义。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下面谈谈我在教育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

一、多角度渗透环境教育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它们对于渗透环境教育各有所长。

1、在绘画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首先,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绘画《家乡的小河》这一课时,我准备了这样一张画。画的内容是:在一条小河里,河水乌黑乌黑的,河上还飘着一大片污物,散发着一阵阵恶臭,一群群鱼儿在水中痛苦地挣扎着。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鱼儿为什么在痛苦地挣扎?”学生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河水被污染了,鱼儿不能呼吸,快要死掉了,所以鱼儿在痛苦地挣扎。”通过对这幅画的欣赏,让幼儿知道小鱼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里,如果水被污染了,鱼儿就会死去,只有我们不向水里乱丢乱倒脏物,保护好水的清洁,这样才能让鱼儿有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这堂绘画不仅使教学目的达到,并增加了幼儿环保意识和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其次,我们进行绘画教育不仅仅只是通过绘画课、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也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环境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的丰富多彩。例如,开展环保主题画展“美丽的春天”“小鸟的乐园”等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采用剪、贴、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人物、风景、花鸟的不同,使主题画展表现形式多样,在描绘春天万物、红花绿草、蓝天白天,表现大自然美丽风景,鸟儿欢快、自由飞翔、茂密森林、鸟雀共鸣的同时,环境教育就渗透在了其中,并且使画面变的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开展“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的幼儿想象画比赛,使幼儿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描绘孩子们心事的理想环境:地球是个绿色的大地毯,到处是万紫千红的鲜花。人们乘着绿色的宇宙飞船,飞向那遥远的星空,将每一颗星球都铺上了绿色,每天晚上,满天都是绿色的星星。

再者,还可利用绘画课中的写生课渗透环境教育。写生课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倾向,我经常带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欣赏感受美丽的风景,知道美丽的环境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同时他们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的存在,如乱丢垃圾、砍伐树木、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境致极不和谐的景象。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使幼儿主动意识到创设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幼儿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2、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手工课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手工课中的《纸盒沙发》、《撕纸画》、《蛋壳拼贴》、《瓦梭纸贴画》、《树叶贴画》等等。在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幼儿懂得利用废物,变废为宝,并使幼儿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同时教育幼儿不应随意乱扔垃圾,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起到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专题美术欣赏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教师可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关环保的作品,如《画家笔下的动物》、《大海的歌唱》、《美丽的天空》、《收获的秋天》等等,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美的熏陶,又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这对从小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美术教学和环境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将这两方面分裂或对立起来,应是让小朋友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

其次,注意不应反客为主。美术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和单纯的环境教育课,环境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进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环境教育的时间花得太长,就可能完不成其他的教学任务。所以在美术课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再次,将教师教育,幼儿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在环境教育中,教师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教师主导作用下,还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环境知识素材,这样才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中让小朋友把自己收集的环境知识讲出来,又可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要大。

三、初具成效

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增强了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爸爸、妈妈买青蛙吃;看见爸爸、叔叔吸烟,会主动表示“吸烟会污染气候,有害健康,你们不要吸”。他们还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把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堆放到一起等;有的还会利用易拉罐、纸盒等制作一些玩具,并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玩。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幼儿都能自觉的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摇晃小树、不折树枝、不摘花草等等,环保意识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21世纪已扣响我们的门环,我们的地球能否在21世纪永葆绿色的青春,取决于今天孩子们心灵绿意的深浅。知识就是力量,绿色的知识就是绿色的力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应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课堂中落实环境教育这项工作做好。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为我们的地球缔造一个绿色的明天!

参考资料:

1、《幼儿教育》;

2、《美术教学法》;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篇7

关键词:幼儿园,多元化美术活动,调查报告

1 问题的提出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目前幼儿园在美术活动开展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尚未真正打破传统的教师范例,幼儿模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创作空间,作品缺乏童趣。另一方面内容形式单一的美术教学活动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了,更不能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进行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调查,为下一步的多元化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2 调查对象、方法、内容

(1)调查对象:凤山幼儿园全园教师、家长。(2)调查内容:针对本园美术活动开展中教师的选材、教学组织方法、以及评价的策略、教师对美术活动开展的理念等几方面开展问卷调查。(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3 结果和分析

(1)教师所具备的美术知识程度方面觉得自己对美术教育只有简单的认识的占83.3%,具备专业的美术教育知识的占16.7%。由此可看出教师美术教育专业知识较薄弱,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教师的美术素养亟待提升。(2)根据现有教参的占80%,通过网络、相关美术书籍等途径的占20%。由此可见教师在美术活动的选材方面往往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脱节,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和情感体验。(3)在日常美术活动中是否给孩子做示范方面86.7%教师选择了有,13.3%教师选择没有。从问卷和谈话中可以感受到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上存在着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体地位之间的矛盾,无法完美地协调教师“教”与幼儿“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常常陷入“示范”与“不示范”的两难境地。(4)在组织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的占30%,引导幼儿表现与创造的占63.3%,注重幼儿技能技巧掌握的占66.7%。说明大部分教师更注重的依然是幼儿美术技巧的掌握,比较重视幼儿的表现与创造,但较少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感受。部分教师还未做到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对于幼儿大胆想象和个性化创造不仅没有给予鼓励,甚至进行干预和批评。(5)1)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常用的方法中选择“展示张贴作品,幼儿自由评价”的占70%,选择“选出部分好的或不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的占46.7%。可以看出评价时教师大都选择教师主导与幼儿自由评价结合的方式。2)对于技巧欠缺、画面较乱的作品如何评价中教师选择“提出修改建议”占63.3%,“尽量挖掘出进步的地步予以鼓励”占43.3%,说明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幼儿的绘画技巧,希望通过评价环节帮助幼儿提升技巧。

4 讨论和思考

4.1 为幼儿创设具有浓郁美术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创作的环境条件

幼儿是在与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习的。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开放的、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用多元化创意美术环境诱发幼儿的创造思维,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根柱子、每一幅画、每一个空间设计都能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同时幼儿阶段是主动性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可以让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大量可以让幼儿主动操作的开放性材料,对于他们今后形成主动性人格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必须创设一个具有丰富可操作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可感知欣赏艺术作品的创作环境,点燃幼儿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4.2 激发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内在情感体验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在教育方法运用上常常忽略幼儿的内在情感体验。如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从范例到作品、从示范到临摹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幼儿对作品的自主感知与情感体验;在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时,仅强调画家的创作意图或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忽略了幼儿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灵对话,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教师控制下的“接受性学习”。显然,这与《指南》艺术领域目标背离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美的事物,提供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丰富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逐步引导和培育幼儿运用丰富情感、充分想象、独特体验和个性化表达进行审美体验和表现。

4.3 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鼓励个性化表达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一种是单纯的让幼儿模仿,造成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陷入消极、被动状态,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新和创造意识;还有一种是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面上看给了幼儿很大的创作空间,实则是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令幼儿美术活动误入自流状态,能力差的幼儿甚至会转变为胡闹式的情绪发泄,使幼儿逐步失去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在幼儿指导表达和创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把握好“适时”和“适度”。要用心观察幼儿的思维过程、表现形式以及对工具材料的探索过程,不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具体的帮助指导。大胆舍弃不必要的示范和范例,以真实生动的观察写生和富有针对性的互动欣赏取而代之。同时要鼓励接纳幼儿的自由创作,不对幼儿的美术技巧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幼儿美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4 耐心解读幼儿美术作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在美术活动中占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教师富有艺术的作品评价,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与成功,增强自信心,推动孩子们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但由于受认知经验和小肌肉动作发展的限制,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人或物常常表现出稚拙感,所表达的内容也常常让人看不懂。特别是教师和家长不应该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的艺术作品,更不应该靠臆想对幼儿作品进行主观评价,而应该真诚与幼儿沟通,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时间上更灵活和多元,珍惜幼儿表达出的童心和童趣,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个性化创造。

4.5 整合其他领域活动,构建多元化的美术活动课程

以单一学科开展的美术教学局限性大,容易囿于单调乏味的境地,因此教师应和其他领域活动相融合,使今天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具有多元、开放、整合的特点。同时美术活动不必局限于班级教室和完成时间,代之以更多的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分享交流等,允许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水平开展美术学习。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用独特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关心的,向往的一切。这样,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将收获更多。

4.6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多元化教育互动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篇8

一、依户外环境为画布,滋养艺术灵感

幼儿园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将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作为活动的主线,让自然环境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元素,成为了我园幼儿美术活动的一个有效途径。

1.万物有灵,天然稚朴

我园户外环境在设置上富有野趣性和原生态,运用的乡土资源丰富,有用鹅卵石、贝壳、竹圈及形状、颜色各异的木块、砖瓦等各类材质不同的材料铺设出充满童趣的触觉小路;有因地势巧妙设置的一条弯曲有趣的嬉水池,投放小鱼、河蚌、田螺等,满足幼儿观察、嬉戏的需要;有大面积可供孩子嬉戏和活动的草地,所种植的乔木、灌木、草本四十多种,形成了一年四季有花有果的良好生态景观。这不就是幼儿非常好的创作“画布”吗?艺术创作表现不一定都是在画纸上,也不必非在室内完成。如大班《花儿朵朵开》系列活动,我们把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在树下、草丛、沙池等地方收集各种自然材料,有栗子果壳、蒲葵树果实、松果、各种树枝、枯树根,有形状和颜色各异的花瓣、落叶、狗尾草、三页草,有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小泥块等,分类装筐后就能投入创作了。根据地面材质的不同,他们在触觉小路上、山坡上、木连廊里、瓷砖地上自由发挥,可以用藤蔓编成花环当画框;把竹筒当成花瓶,在树枝上用各种果壳粘成花朵插出夸张的花束;把石头当花瓣,几人合作摆出阵容大气的石头花圃……

这样的活动大大拓宽了孩子们对美术创作的认识界限,以地面为画纸,不拘一格。在不轻易去干扰他们的创作活动时,幼儿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造欲望,并对自己的表现方式充满自信。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会对有生命物与无生命物混淆,他们以己度物,认为任何物体均与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所以在指导幼儿户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一切造型都被他们赋予了生命,无拘无束、简洁古拙的艺术造型散发出奇异迷人的光彩。

2.造型随意,弄拙成巧

户外环境下的艺术创造中蕴含着幼儿个人的意念成分,往往“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如沙地创作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一种形式,我们在提供辅助材料外还要加以引导,把玩沙和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如中班《甜甜好朋友》主题活动中,首先引导幼儿如何看?即观察好朋友的样子,身材、模样、衣着有什么特点,再引导幼儿如何想?即思考好朋友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是圆圆的脸庞还是灿烂的笑容,是高高的个子还是矫健的动作等,最后要如何再现?除了用创作过的方法和材料,还能用什么新材料体现呢?通过渐进的引导和帮助,幼儿几人一组或独自选沙池一处为阵地进行创作,除了运用沙上的堆砌、筑高、削切、挖洞、夯实等手法外,还借助了各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用品、自然物材料等作为辅助表现。幼儿从创作“我自己”到“好朋友”过程中,不断呈现出体态迥异、憨样有趣的甜甜好朋友形象,有圆形蒲扇面当脸的快乐姑娘,有细长竹节当身体的运动伙伴等等。在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创作时,所表现的随意性和创造力上出现了“弄拙成巧”的特殊效果,我们常常在这些笨拙可掬的痕迹中会发现精雕细琢所达不到的神韵和气质。

二、借乡土民俗为元素,激发艺术畅想

我园地处的闽西山城,除了有广博的自然资源外,还素有福建“花乡、画乡、茶乡”之称,有着传统人文教育的详实素材和丰富的乡土民俗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活教材,也是开展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宝贵资源。

1.围绕主题,风格纷呈

结合《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根据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我们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感兴趣的内容为载体,将创作的主题内容与其他领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既注重某一领域本身的内在联系,又注重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美术课程体系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个性化发展。

结合闽西人民饮食习性和漳平的特色小吃,我们成立了“稻草人私房菜”工作室,开辟了三处幼儿主题创作活动小屋:“古早小点”屋有木桩、木片、树枝、竹节、竹圈等竹木制品,“汤汤水水”屋有各种大小鹅卵石、砖、瓦、陶罐等石瓦制品,“风古味道”屋有山鸡羽毛、稻草、笋壳、玉米皮、松果、果核等自然物材料。在开展《真好吃》系列主题活动时,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不同的小屋,在这充满着仓储式、丰富多元材料的小屋中进行选择、加工、添画、着色、粘贴等。通过“制做特色小吃”、“营养早餐连连看”等活动让幼儿自由想象、动手操作,运用天真拙朴的艺术方式表现表达自己所理解的事物,同时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吃好早餐的健康生活方式,多吃有营养的瓜果蔬菜等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理念。

2.民俗意象,直白有趣

福建漳平市新桥镇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漳平农民画想象丰富,画面不受时空限制,多以生活常景、民俗节日为素材,综合变形、夸张、意化于一身,自然奔放,情感纯朴。而这一直白、通俗的绘画特点恰恰是幼儿能理解并喜爱的,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馆,欣赏农民画作品,和农民画家对话,在班级布置小小农民画展区等方式,引导幼儿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与开发,大胆创作出自己感受深刻的事件或物体,如《元宵舞龙乐》、《端午粽香》、《热闹的龙舟赛》、《水仙茶香》等,一幅幅稚气的构图中透出灵气,透出对家乡的喜爱和美好祝福。《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通过对新桥农民画的欣赏和创作过程,让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逐步形成了具有乡土气息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这不仅是艺术规律的一种自然循环,更是对幼儿创作农民画艺术的价值认同。

三、以亲子合作为契机,享受天伦乐趣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建立社区、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互动形式,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教育大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园的辐射与指导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教师,我们从一开始收集创作材料时就让家长全程介入,根据四季的变化,通过带孩子郊游,家庭野外聚餐活动,乡村探亲等形式,收集大量自然物材料和民俗用品,通过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比赛”、“果蔬大变身”、“竹篮化妆会”等活动形式,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在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家庭的巧妙创意和脑洞大开的作品,盆勺碗筷、扫帚水桶、毛线纽扣、铁线螺丝等等都被搬进了活动室,成为各种作品的组成元素,我们仿佛看到家长们也都回到了童年时代,尽情肆意地与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做中乐,充分享受着亲子互动的乐趣。

浅谈幼儿种植活动的开展 篇9

一、快乐地出发

充分的准备是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大前提。一是对工具和场地的准备。这其中包括在种植活动中需要用的小铲子、小耙子、喷水壶、小铁锹等;场地的准备则需要教师先去试一试,看看是否适宜幼儿参与;二是对种植园地进行统整划分,把地合理划分给各个班级或各个小组。这样既进行了统一规划,同时也给各个班组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让每个班组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形成“班级特色种植区”;三是针对幼儿选择适宜的种植物,并对所将种植的植物进行解说,主要包括:基础的种植知识、种植物的科普知识、种植意义、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值得强调的`是,在种植活动中,可以选择成长周期比较短,成长特征较为明显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幼儿的成长特点,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也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亲身体验种植活动所带来的价值及意义。当孩子们看到亲手种植的植物每天都有一点点新的变化,他们的参与及学习兴趣都将会成倍成倍的上升,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富有爱心以及责任感、成就感。换言之,种植的成长也将带动幼儿的自主成长,在不经意间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学会思考,掌握动手能力,增长知识和见识,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他们是快乐的,是自主的。为此,本文选择的种植案例选择了辣椒。这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成长特点和周长都符合上述所提到的要求:成长快、成长特点明显、周期短,既会开花,也会结果,又可以食用。

二、愉快地学习

在开展幼儿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不能一头栽进种植园里,要清楚在这个活动中,观察幼儿、把控活动、引导幼儿才是重中之重,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确保安全、身心愉快。例如,种辣椒:当教师明确目的及确定种植园的环境条件适合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后,然后围绕这个活动引导幼儿挑选合适的工具松土,观察辣椒的种子、认识种子、种植的顺序以及辣椒种子的危险性。(辣椒种子会辣眼睛和手的,告诉幼儿尽量不要长时间的把种子抓在手上,更不可用抓种子的手去揉眼睛,放嘴里,一旦不小心辣到后,要报告老师,及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因为辣椒的危险性相对于小中班幼儿来说,比较危险,其自控性比较差,因此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当播下辣椒种子后,孩子们天天都想着种下后的情况,每天都想看一下有什么变化,是否长高了,是否结果实了,要不要拔草、要不要浇水、要不要施肥等等。当辣椒开花后,幼儿认识到辣椒的花居然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是先开花才结果的,辣椒的形状原来是圆锥形或长圆形,果实成熟后居然还会变色等等,这些时刻都让孩子们欢呼雀悦,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播种的辛勤及收获的快乐。而不论是课堂中,还是在书上,都远远无法与孩子们在体验中收获的各种感知与经验能力等相比。在这样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大自然有了探索欲,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值得强调的是,在整个完整的种植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如正确使用工具、不要被辣椒辣到、不要去摘辣椒花和果实、误吞误食等,这是过程把控的首要任务;其次再去考虑种植活动的开展顺序和秩序以及各种可能突发的状况及问题,真正实现幼儿种植活动的快乐学习。

三、美妙的收获

以上述为例,并不是辣椒长出果实,种植活动就结束了。教师还必须在种植活动中将发现的问题与孩子们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提高开展种植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孩子们偶发的动植物兴趣以及所萌生的疑问该如何引导,如何回应都必须纳入备课的范围中,提高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此外,本文所要强调和建议的则是幼儿教师应更加重视活动后的拓展与延伸,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选择种子,分组进行,为他们划分一个自然小环境,在每一种植物边上,帮助孩子们写上植物名称、养护条件、种植方法,让孩子们自主管理,对所观察到的变化进行简单记录,直至收获。当幼儿成功地参与整个种植活动,那么这个活动所带给他的经验、能力、情感等等,都将是构成幼儿完整生活的一部分,收获一路的美妙。

幼儿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喜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主要途径,更是多年实践教学中对于幼儿多方面发展及综合性学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开展幼儿种植活动之前,首先要求幼儿教师对该项活动具有充分的认识,能够从观念上认可和认识开展幼儿种植活动的价值,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经验、知识及能力。其次,幼儿教师要妥善处理好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关系以及关注过程与关注结果的关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让幼儿亲自参与种植活动,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去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或失败带来的伤心,帮助幼儿构筑一个完整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收获美妙!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英格丽德・查鲁福,卡仁・沃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课题活动的经验 篇10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中,音乐教学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健康与和谐发展。因此,音乐教学是幼儿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这项活动呢?是所有幼儿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幼儿园;有效开展

教师应该都知道,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教师的教育是什么样子,他们就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因此,幼儿教师可谓是责任重大。他们需要在幼儿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发展智力、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为他们灌输精神上的食粮,音乐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让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开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与看法。

一、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开展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时,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所以,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形式过于单一,幼儿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包含:游戏活动、情景创设、多媒体导入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幼儿会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例如:笔者在进行《丢手绢》这首歌曲的教学时,就采取了游戏教学的活动,组织小朋友一起去玩儿丢手绢的游戏,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一起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在唱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个小朋友就将手绢放在别的小朋友身后……通过丢手绢这个游戏的进行,小朋友们很轻松地就记住了这首歌的旋律。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围绕幼?旱纳?理和心理特点进行。

二、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歌曲进行开展

要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歌曲是关键。选择的歌曲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生理发育特点。首先,只有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教学的活动中。其次,教材中的歌曲有很多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是符合幼儿的。有的歌曲可能歌词复杂,有的歌曲可能内容与幼儿相距甚远,这些都会导致幼儿不易理解,从而很难进行学习。甚至有的歌曲音域跨度比较大,学起来会对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声带带来伤害,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有趣味性的、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以及生理发育特点的歌曲。例如:《小鞋匠》《小海军》这两首歌曲的内容幼儿就比较熟悉,它们与幼儿的生活相近,幼儿也会很好地进行这两首歌曲的学习。再例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歌词简单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最重要的是,这首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可以使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歌曲。

三、借助美好的音乐欣赏活动进行开展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欣赏音乐活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渠道。但就这个活动而言,幼儿年龄小的特点导致他们无法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引导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引导,比如:通过教师口头讲解、通过教师动作演示、通过图画演示等。例如:在欣赏歌曲《划船》时,笔者就在幼儿欣赏歌词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动作来进行歌词的演示,在听到“轻轻摇,轻轻摇……”的时候,笔者就配合地晃动身体,并且做一些稍微夸张一点的动作,这时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笔者所吸引,他们会对笔者的动作进行模仿,笔者抓住时机,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动作的改编,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借助美好的音乐欣赏活动。

四、提供多种形式的表演机会进行开展

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光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音乐的教学,它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表演机会。喜欢音乐的孩子都喜欢表演,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通过表演,幼儿还可以将自己对音乐独到的见解表达出来,树立自己在音乐世界的自信心。例如:笔者有一次在进行音乐课的教学时,有个小朋友就很羞涩地对笔者说:“老师,我想要跳《泼水歌》的舞蹈,可以吗?”,笔者就立刻答应了,并为她找来了相关音乐,让她在其他小朋友的面前进行表演。再例如:学习了《小乌鸦爱妈妈》之后,小朋友们就想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小乌鸦和妈妈,笔者也对其进行了鼓励,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表演机会。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幼儿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使之心灵愉悦,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围绕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地去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裴璇.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8(07):116-117.[2]周厚瑶.幼儿园开展有效音乐教学活动的途径[J].新课程(上),2016(12):215.作者简介:

上一篇:2022优秀员工月度评语下一篇:公司薪酬调查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