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024-10-22

钢琴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精选12篇)

钢琴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1

音乐之所以成为音乐是由于它附带有情感, 一首动听的歌曲绝对不缺少作者的感情, 之所以美妙是由于听众们可以情不自禁地被歌者的感情所感染, 在钢琴教学中经常有同学给人这样的感觉:手指技术很好, 对于各种技巧性的东西做得很到位。可是演奏出来的曲子听起来平淡无味, 毫无感染力, 这就是缺乏音乐情感的表现。他们没能深入的了解作品, 没带感情的演奏导致他们从而演奏不出作品本身具有的感情色彩。因此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发展情感教育是我们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促进学生的情感开发——创新的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开发是最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学生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开发后学生学成之后才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也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优秀作品, 也就是创造。学习之初, 好的教学内容无疑对学生的情感开发有关键的影响, 音乐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依据, 是学生学会对音乐审美, 理解音乐情感的客观条件。一部好的琴音乐教材具有它独特地欣赏价值而且能唤起初学者对音乐美感的一种渴求, 这些对学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们通过它懂得欣赏美, 追求美, 以后也才可能创造美。钢琴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感美、音韵美、曲调美等。立意与情感的美会让学生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也就是对美有了渴望。我们过去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太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技能, 技巧方面的训练上, 因此教材的内容选择上更多的偏向于训练技艺的, 在后来有了越来越娴熟的弹奏技术, 成了名副其实的“钢琴匠人”。当他们弹奏别人多曲子时, 展现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情感失去了灵魂, 变得毫无生命力, 苍白而毫无色彩。当他们内心深处有了美丽的乐章时却无法用音乐表达, 不能创作出富有感情的曲子, 更不会有动听的音乐。为此, 我们钢琴教师在选择教材时, 除重视必要的技术性训练外, 必须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出发, 选择不同风格、体裁的乐曲。首先可以选择一些表现美丽大自然的体现人文特色的, 其次可以让学生逐步弹奏各种体裁的作品, 再次, 我们所选择的教材应该有经典性,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了解相应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特点, 同时了解当时人们的情感以及创作风格。这些都将大大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提高审美素质、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风格所具有的别样的美, 同时也要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以此促进对祖国的理解, 激发民族自豪港, 加深爱国热情。

二、更好的情感教育——科学的教学层次

心理学家们研究分析结论认为, 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外显到内化的过程。情感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 根据心理学研究以及钢琴教学实践, 钢琴教学情感教育的水平层次划分如下:

接受层是情感教育的初级层次。在此阶段学生们通过对钢琴教材的阅读以及老师的指点启迪或者通过其他情感教育而对钢琴音乐产生兴趣, 表示认可愿意接受, 这是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浅层次要求。只要求讲师在讲述的过程中, 以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的方式让学生对该知识产生兴趣, 引起注意, 慢慢的接受认可, 这个过程中学生内心会受到一定点触动, 同时外部在表情以及言行上有所表现但是不会对其情感产生剧烈的影响。顺应层次是情感教育目标的中级水平。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有情感上的变化并产生相应的外显行为, 但是这时的情感只是直接的感情, 尚未内化, 故其情感上的变化只是暂时的肤浅的, 其表面上体现的很多东西也是转瞬即逝的。确信层次是情感教育目标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以接受顺应为基础, 对音乐的价值有了判断, 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 并在情感上确定其存在。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的心理得以净化, 他们在感受钢琴音乐的价值的同时渐渐地开始学会了对价值的肯定或否定, 这时质的飞跃, 即学生开始有了对价值的分析判定, 从外显转向内心体验。深化层次的情感教育目标的最高水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时情感意志和个性形成的过程, 也就是说是钢琴教育人功能的最终体现, 这过程并非一朝一夕, 也并不是对个别钢琴曲的讲解或个别演奏感染就能实现的。钢琴教师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 有计划, 分层次, 有步骤地长期运作后才能产生的质的飞跃。

三、更合理的情感教育——创新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慢慢得到净化式的调教。其过程中创新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得到情感教育, 对于钢琴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听, 动是基础, 而感是核心,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有更多的语言表情, 有一些表现动作, 以使课讲的生动形象, 易于理解接受然后是模仿最后掌握以达到创造。同时可以演奏极具感染力的曲目来感染学生, 让学生歌唱所演作品的主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这样来带动钢琴演奏,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快速体会到音乐的意境, 更好地了解并把握作品的内涵。其次,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表现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间, 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动作表情像同学们传达感情, 而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试一个个赞许的眼神, 鼓励学生,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自信, 使他们更加真实的用心去学习, 使自己的情感得以进化。

总之, 作为钢琴教师, 应该很负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好的理解他们需要什么, 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把他们教育成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的精神赢家, 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奉献于社会、于家乡、于国家。同时推进“在钢琴教学中发展情感教育”的实践。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都在追求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因此,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同时, 情感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把焦点集中在了如何做好情感教育上。但是, 研究调查表明关于情感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分离是国际性的共同问题, 如何把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自然地成为关键点。人们发现音乐艺术对人的情感教育有其独到之处, 比如钢琴教学, 关于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 本文围绕钢琴教学中的情感问题, 首先介绍了一些创新的教学内容, 然后介绍了更为科学的教学层次, 最后介绍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敏;音乐与情感教育--兼谈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19卷第3期

[2]、平莉;试论钢琴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岁月 (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3]、翟羽佳;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2009年第1期

[4]、康晓蕴;浅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2009年第13期

钢琴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2

摘要: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在阐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钢琴教育的特点,重点分析探讨了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课题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使其更好地辅助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钢琴教育;素质教育;作用地位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为全面培养素质人才,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一种广泛实行的教育方式,更是国民教育中的一项核心政策。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质颇有益处,而钢琴教育又在音乐教育中拥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钢琴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其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想象能力的教学目的,还是其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亦或是需要五官与心灵默契配合的美妙教育方法,都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

素质教育最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尊重人主体特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以通过开发人的智力潜质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以性格作为基础。在情感的基础上,素质教育依赖于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能力的支撑,并且以认知、实践、共处、生存作为倡导的基本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具有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多种特质,比如思维创造性、主体实践性以及立体空间性等等,它主张在教育中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给他们。

二、钢琴教育的基本特点

钢琴教育的一个首要特点是实践性,这种实践体现在钢琴学习的音乐基础、技能训练、器乐教学以及曲目赏析的等各个方面;其次是形象性,从本质上来讲,钢琴教育是提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从目的上来讲,钢琴教育旨在表现音乐的魅力形象中引起受众共鸣;此外钢琴教育还有一个特性是情感性,音乐的灵性在于情感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传达,任何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都蕴含了其美妙或复杂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无关逻辑与理论的.十分纯碎的心灵的交流体验。

三、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钢琴教育可以开发智力、挖掘潜能

钢琴演奏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了手指的灵活调动能力,也充分反映着大脑的反映以及协调能力。我们知道,人的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音乐脑,左右脑的明确分工与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学习者的高效学习。而钢琴演奏行为在培养了左脑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右脑的管理反映能力,通过刺激其神经达到使大脑兴奋的效果,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对于整合与协调左右脑的思维活动具有显著的作用。从挖掘潜能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是诸如记忆、想象、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或者心理过程综合作用的体现,这个过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提升智力活动的效率。钢琴教育培养的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立体思维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协调,可以在开发学习者智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其各项潜能。

(二)钢琴教育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培养情操

高雅品格的形成是在无形之中进行的,比如人们在钢琴学习中感受大师名曲艺术魅力的过程便是一个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意识的一个过程,这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一种极佳的方式,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正是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多重成效的理念。钢琴教育对于塑造人们的人格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技巧的学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欣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人格品质的提升以及自身修养内涵的增长,使其散发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与雅致气质。在钢琴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其实是一个自然渗透的过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

(三)钢琴教育可以提高情商、增强控制能力

情商可以衡量人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情感、艺术天赋以及审美感知力等都会被挖掘,在音乐的世界中身心都得到放松,获得与外界协调融合的内心情感世界,情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发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钢琴学习还可以帮助学习者缓解压力,增强对自身消极情绪的调整控制能力,培养人们良好的自我意识,满足其对释放精神情感与生活压了的需求,这种情商的提升与情感的调节反过来也可以使人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能够使其获得更好地演奏学习效果。

(四)钢琴教育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育中学习者要实现自己的演奏与音乐情感的交融,不仅仅要练习双手手指的灵活以获得精湛的琴艺,还要重点培养想象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即从这一角度来看,钢琴教育既包含基本技艺的教学,同时还是一门审美教育,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习者的精神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钢琴教育还可以运用到素质教育里面理解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中,通过细节分析与反复琢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钢琴教育复杂、灵活又多变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不论是从思维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这都说明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基本而且必要的职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育对于学习者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广泛地推广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提高钢琴教育的教育质量与水平能够使更多的受教育者满足社会需求,钢琴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云思.素质教育下钢琴教育改革策略浅析[J].艺术科技,(8).

钢琴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情感教育 钢琴教学 音乐艺术

钢琴音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感特点,它常常以抒情为主,抒发人在客观世界中的各种心理感受,是旋律与情感相结合而成的,因此在演奏钢琴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能够体验其中的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如果仅仅凭借着演奏技巧而毫无感情地进行演奏,就会令整个演奏变得枯燥无味,只有将情感与琴声互相渗透,演奏出来的音乐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而情感教育正是倡导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与思维及感情等心理方面,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成长,在钢琴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加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钢琴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并产生情感共鸣。本文作者阐述了情感教育对钢琴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并进一步探析情感教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情感教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审美观是通过情感上的认同获得的,也就是说,只有融入了情感的音乐才具有艺术价值。

(一)情感教育可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情感教育总是能够带动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产生了这样浓厚的兴趣,就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钢琴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弹奏节奏与音符,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乐曲中饱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乐曲创作的背景以及作曲者创作时的心理情境,只有掌握了作品的背景,综合自己的理解与弹奏技巧才能够弹奏出最美妙的乐曲。

(二)情感教育可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动力

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促进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它不但促使学生产生不断进行好好学习的意愿,同时还可以帮助每个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练习钢琴时进行加强,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增强自信心,通过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建立起正确的钢琴学习理念,体会钢琴演奏的魅力,在钢琴的学习中使精神更加愉悦,让钢琴弹奏成为自身提高艺术修养的一大助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

(三)情感教育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发展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许多,同时也影响到本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们可以借助各种科技工具来获取新知识,这使得学生之间很少进行感情上的交流,这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十分不利,而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却可以促使学生对信息工具进行正确使用,同时强化自身责任感,树立良好的思想与信仰。

(四)情感教育可强化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新时代教育的一大主要目标,在钢琴教学中也不例外,同样需要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高校钢琴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能够使用钢琴演奏并表达钢琴作品就可以,其中的情感教育还可以促使个性不同的学生在钢琴方面发挥并表达自身的创造力,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实际中不同的情感认知能力来创新并研究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感教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析

(一)根据不同的情感来选择钢琴教学教材

注重对情感化教材的选择,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的心理发展状态来选择钢琴教学的教材,种类繁多的钢琴教材可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不论是对优雅的作品还是情绪激昂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态度与认知,因此对钢琴教材的选择可以多考虑一些世界著名钢琴曲,同时也可以着重选择一些背后饱含着丰富故事的名曲,以便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作品中蕴含着的情感与思想,像是《天空之城》等世界著名钢琴曲,以全面实现钢琴情感化教学。

(二)通过模拟情境进行钢琴教学

教师在钢琴课堂上要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计,模拟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氛围,以便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并感受钢琴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琴曲作者对音乐艺术的那种感情与热爱,同时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用情感指引学生进一步接受钢琴教育。

(三)结合钢琴技能与情感教育进行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不单要求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艺术,然而在目前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在音乐审美水平与情感的表达能力方面的关注较少,这样做不但没能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还可能让学生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所以,钢琴教师要加强学生在音乐情感与钢琴弹奏技巧二者的理解,让学生既能掌握娴熟的钢琴弹奏技巧,又能通过钢琴演奏来传递情感。长此以往,学生会感知到音乐的艺术生命力,将个人的人生情感与艺术世界联系到一起,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平。

(四)排除钢琴教学中的紧张心理

紧张对学习钢琴有着很严重的干扰,它是由于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下学习钢琴,将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有许多学生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指法与节奏等都不错,一到了课堂上,面对教师与同学就显得非常紧张,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中,以此来克服其紧张的心理,只有排除掉这种紧张的心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钢琴的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对高校的钢琴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它既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弹奏技巧的训练,同时还应多关注对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钢琴作品中的丰富情感,调动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兴趣,并创新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既能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技能,同时学会通过钢琴演奏来传递作品中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储望华.思考与期望——关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问题[J].人民音乐,2007,(05).

[2]刘红梅.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喀什师范学报,2011,(03).

论钢琴教育中的音乐情感投入问题 篇4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憎好恶的情感流露, 如激情、心境等。意志过程则是把想象、理想设法变成现实的心理过程。这三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在不同的心理时期内占据着不同的地位。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可以说对于学生音乐教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学生的各种音乐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所支配的。因此音乐心理对于提高、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在钢琴教学中, 如果老师不注重教学方法, 总是严厉说教, 片面地强调认知技能的掌握, 要求学生单调枯燥地反复苦练, 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反作用, 这样就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阻力。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学会激发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 并在教学中控制好学生的学习情绪。要加强情感交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于现代社会教育中, 学生文化课程多, 负担重, 练琴时间少, 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老师容易对学生严厉训斥责备, 或是对学生缺乏耐心。这样, 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反抗、畏缩、恐惧等消极情绪, 导致教学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信赖的关系, 那么学生主动性就会增强, 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同时也要注重情感施教,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能焕发学生的创造性, 增强信心, 也是获取健康、成功的重要的因素。

在教学中, 我们也要保证教学趣味性。我认为教师钢琴教学中的语言, 目光, 语调, 动作如果具有趣味性, 那就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形象地解释音乐概念、弹奏技能。在练习基础技巧性作品同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 布置感兴趣的流行通俗作品加以调节, 以增加学生学习练琴的积极性。更好的体会, 从而投入自己的情感到音乐作品中去。

钢琴演奏也是一种表演艺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演奏者平时练习的成果要在演奏的短短的时间里完美地表现出来, 是演奏情感的表现与想象控制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体现, 并且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到表演的效果。如何将心灵身体与音乐结合起来达到出完美的效果, 一直是钢琴演奏者们以及钢琴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也是要通过钢琴教育中情感与技巧相结合, 加以时日, 达到的目标。钢琴教育者也可以多带领学生观看音乐会, 或者举行学生音乐会, 让学生在彼此之间相互学习, 增加竞争意识。同时也调整学习状态更好的投入到钢琴学习中。

情感投入时钢琴学习中重要的部分。基础技巧固然重要, 但是每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感情, 所要表达的意境。每个作品也都是一个生命。如果空有一身的技巧而表达不出一部作品所要的情感意境, 那样始终是不完美的。情感的教育是钢琴教育中永远不会停止研究的问题。

摘要:在当今的钢琴教学中, 很多钢琴教师只注重技术上的训练, 忽略了音乐表现力、节奏感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强迫灌输练琴的方法, 因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质量下降。教育是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 积极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促进钢琴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基础教育,情感教育,兴趣爱好,情感技巧结合

参考文献

[1]陈音池.《音乐教育多元化论述》.《黄钟》

[2]宋蓓.《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人民音乐》

[3]司徒璧春, 陈朗秋.《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幼儿钢琴教育中的教师素质 篇5

钢琴教育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幼儿钢琴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热爱孩子、形象教学、提高音乐素养、不断创新.

作 者:王轶书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重庆,400047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15 关键词:幼儿   钢琴教育   教师素质  

★ 幼儿实习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钢琴教学个人工作计划2022

★ 钢琴教师个人求职简历

★ 幼儿美工工作计划

★ 幼儿舞蹈工作计划

★ 幼儿班务工作计划

★ 幼儿春季工作计划

★ 幼儿秋季工作计划

★ 钢琴学习方法

钢琴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6

【关键词】教育管理 钢琴教育 运用价值

在钢琴教育领域中教师如何灵活、正确地运用教育管理学原理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使之能多、快、好、省地达到教学目的,对解决近阶段钢琴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因教学管理不力导致出现的种种不利迹象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是钢琴教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其教育行为是教育过程中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就现代教育管理而言,使教育主体(教师)和教育客体(学生)在人本问题上得到最完美的结合是其核心问题,也是教育管理活动存在的基本价值。只有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真正贯穿于教育活动过程始终,才能使教育活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在钢琴教育领域中,教师应当紧密围绕着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的中心,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改善单一传授钢琴演奏技能技巧而忽略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的不良状态,改变追求钢琴教育活动所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的做法,使以学生为中心所开展的钢琴教育活动能发挥出其本身所具有审美功效、德育功效及智育功效。虽然,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以钢琴教学活动为主体,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完全有必要也应该借助钢琴——这一教学载体对学生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和心理引导活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使学生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来接受钢琴技能技巧训练,接受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在钢琴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各自开展的教与学的行动的结合程度,不仅体现在钢琴演奏技术传授过程中,更反映在双方教育与被教育的心理状态上。惟有使学生能在技术上和心态上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才是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此外,教师在开展钢琴教育活动时也应该将“人本原理”运用到师生交往的过程之中,在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更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本人观点、习惯,而不应将教师本人的意愿和思维模式强加给学生,造成其在生活、学习心理情绪上的压抑感,从而产生对教师和钢琴学习的反感、抵触情绪,以导致阻碍钢琴教育目标的实现的后果。

二、教育管理学中的科学性原则是有效推进钢琴教育发展的动力

教育管理学中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注意采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使教育管理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要在实施教育活动中贯彻这个原则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教师应在整体最优化的观点的指导思想下,使教学内容跟上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步伐,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使教育管理活动具有合理的结构,注重教育管理活动的层次性,并能使教育内容及其形式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相适应。

钢琴教育是建立在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哲学和生理学等多项学科的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教师对教育管理学中的科学性原则在钢琴领域中的准备把握和妥善运用可以有效推进钢琴教育发展。在钢琴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以经验主义代替教育过程中的科学性原则的现象,教师习惯于将同一教学经验对不同条件、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培养,而忽略了其中的科学规律。而对于同一学生,教师也容易轻视以科学原则中的“最优化”观点来指导教学工作,造成钢琴教学形式单一化,钢琴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性指导的经验化现象,导致钢琴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后果。

事实上,钢琴教育无论是教学理论上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是在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教育管理方面,都应该以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原则为基本指导思想。换言之,也就是教师不仅应当探究与钢琴教育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更应该选择最优化的音乐教育管理方式来抉择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形式,制定既符合社会及其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又与学生相适应的钢琴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推进钢琴教育发展。

三、把握教育预测性原则是钢琴教育工作良好开端的有力保证

由于教育现象存在延缓性、相关性、相似性等特点,因此,教育管理中的教育预测工作也存在与之相对应的规律。在钢琴教育工作中,这些规律都在相异时间、相异地点,对相异对象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1)教育预测性原则中的延续性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延续性规律,根据钢琴教育现象,对学生的未来的钢琴学习状况,做出有价值的推测,并以此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

(2)教育预测性原则中的相关性规律。钢琴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预测性原则中相关性规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之作为选择钢琴教学手段、钢琴教育模式的有力依据。

(3)教育预测性原则中的相似性规律。钢琴教师根据教育预测性原则中的相似性规律,对类似教育现象的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预测,以此作为尽快寻求到消除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障碍的良方的依据,进而保证钢琴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钢琴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师向学生传授钢琴演奏技能技巧的简单的教育活动,它更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教育管理活动。钢琴教师对这些教育管理活动中原理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琴教育工作质量,而把握原理中所蕴藏的规律性也是钢琴教育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肖强. 文化与文化市场之管窥[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 (01) . 

[2]汤虹. 走出艺术教育评价的误区[J]. 安徽教育, 2004, (09) . 

[3]楊昊,邓兰. 放飞自由的心灵——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J]. 才智, 2008, (16) . 

[4]白仲尧. 文化产业理论的几个问题[J]. 财贸经济, 2000, (02) . 

论音乐情感的培养与钢琴教育 篇7

关键词:音乐情感,音乐兴趣,钢琴教育

引言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表现也就是情感的表达, 情感是否真挚与投入, 决定了表现是否准确与充分。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笔者通过深入观察, 发现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关键影响, 我们经常发现, 有不少学生在演奏作品时, 指法娴熟, 节奏准确, 颗粒性强, 曲调流畅, 让外行听起来, 感觉还不错;但是在行家听来, 却是平淡无味, 毫无感染力, 缺乏音乐的美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回到了我们文章的主题, 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缺乏对作品音乐情感的培养, 进而造成只知其表, 不知其理;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情况, 所以在演奏中也就迸发不出作品应有的演奏激情。因此, 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 认为要更准确、更充分的表达钢琴作品, 培养钢琴爱好者的音乐情感至关重要, 具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即创造音乐艺术情境、培养学习兴趣爱好、碰撞音乐情感火花。

第一, 创造音乐艺术情境

每一个音乐作品, 背后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 都隐藏着一段故事。也许每一个演奏者理解有所不同, 听到的故事和感受千差万别。但如果演奏者能把作品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幻化到自己曾经发生过的或者想象的一个情境之中, 也许将会是另一种感觉的风味。

音乐是听觉艺术, 演奏者需要用“音乐的耳朵”去感受自己的演奏, 用“音乐的心灵”去指导自己的演奏。每一件作品都是一首歌曲, 演奏者要让琴键歌唱, 简单的说就是要把内心的感受、感情通过柔韧的手指在琴键上唱出来, 实际上就是心在歌唱。声音只是传达感情的媒介, 嗓子、乐器都是发声的器官, 它们只有发自内心才能唱或弹出优美如歌的声音来。所以古人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声音是由内心发出的, 是由于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的, 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声音。没有感情, 声音再纯净再华丽也是无生命的, 苍白无力的。犹如人们说话:心情好, 说起话来就和缓、悦耳动听;烦躁、愤怒就急速、粗厉。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认为:音乐是最崇高的艺术, 它对情感最敏感, 它可以表达人们各种情感的波动与转换, 是“感情的速记”。李斯特也认为音乐有一种最高的性能———“它能够不求助任何推理的形式, 而复制出任何内心运动来;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的我们心灵的实质”。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有着近于交响乐的表现力。特别是发展完善的现代钢琴, 它可以独立地表现任何感情的强度和幅度。但由于它的技术艰深、复杂, 往往需要长期甚至是毕生的艰辛练习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久而久之, 教者与学者就把技术看得头等重要, 夸大技术在教与学、表演中的意义, 甚至于专攻技术而忽视思想情感的表达, 陷入练习的误区。

因此, 老师应该根据作品的特点, 引导学生巧妙创造钢琴教学情境, 把学生的心灵和音乐本身真正的交汇起来, 唤起演奏者的审美注意, 激发演奏者的审美渴望;这样, 将会使作品的内容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从而达到最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第二, 培养学习兴趣爱好

钢琴教学与一般的教学有所不同, 它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摄取、加工、储存大量的音乐信息, 并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 这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传统钢琴教学历来所采取“一对一”“填鸭式”的方法, 虽然能解决“时间短”、“信息量大”与“演奏技能难”之间的表面矛盾, 但长此以往, 将会形成许多弊病, 比如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 课堂氛围相对沉闷, 难以形成愉悦的教学情绪, 教学效果较差等。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钢琴知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所困扰, 教学总是在一种机械的训练中反复, 久而久之, 学生常常会因此丧失了对钢琴的兴趣, 甚至产生厌烦钢琴的心理。所以, 如何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让老师教的更轻松, 让学生学的更有趣, 是现代钢琴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培养学习兴趣, 是钢琴教学“情趣化”“愉悦化”的重要形式。钢琴教学的情趣性, 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 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 变刻板为生动活泼, 变机械为愉快灵活。这种情趣化的教学方法, 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而且还会使他们对钢琴发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在钢琴教学中, 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集体课方式, 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 例如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议;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 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这些方式的改进, 比起以往相对死板的教学方式更能使课堂情绪气氛愉快, 形式活泼, 内容丰富, 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 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 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上面提到的一些方法, 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种宽松活泼的授课形式, 一方面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 由了解而相互密切配合, 教学相长, 共同切磋;另一方面, 则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由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创新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第三, 碰撞音乐情感火花

所谓“情感”, 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它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及语音语调等方式来表达。钢琴教学的情感同样也需要用一些方式来表达、传递。

教学与情感的相互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寓理于情, 情自理出, 情理结合, 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呢?这里面还须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大家都知道, 学生在初学钢琴时, 因为手的能力不强, 对声音的概念和意识都不太清楚, 弹奏中用力不均匀、不集中、声音或“虚”或“硬”, 不能使声音发到“点”上, 弹出亮丽圆润的声音。这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要均匀”、“轻一点”、“重一些”, 学生是不能很好地领会其含义, 也不会有一个明确声音好坏的标准。这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讲解清楚钢琴发音的原理;讲解清楚身体和手、腕、肩、肘等在弹奏时所起的作用;讲解清楚如何倾听辨别声音的质量;讲解清楚怎样才能发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效果。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明亮闪光、圆润饱满的颗颗珍珠, 让学生把力量通向手指尖, 快速下键弹在“点”上发出像珍珠一样晶莹闪光、灿烂透明的声音。通过这样一个形象比喻, 学生对声音的概念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 还可以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介绍, 让学生在演奏之前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而点燃他们的激情, 更有兴致地学习。最后再通过教师完整的示范性演奏来点燃学生的情感。古今中外的钢琴作品无不是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情感交汇的中心, 人们在创作钢琴、表演钢琴、欣赏钢琴的过程中进行着心灵的撞击, 品味着人生的情感。通过教师完整的示范性演奏, 学生沉浸、陶醉在饱含情感的钢琴中, 自己的情感受到洗涤、陶冶, 这样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

钢琴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8

一、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 情感教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钢琴教学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 实现“育人”与“育才”并举, 把情感教育作为钢琴教学的根本内容。在钢琴教学中, 情感教育在于创造美:更新教学内容, 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有了美好的情感, 才会有美好的情操。作为钢琴教育工作者, 就是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作为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 通过情感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完美人格的、有素质的人。

(二) 情感教育是智商、情商同步教育的过程

钢琴教学不仅是技能的学习, 也是情感教育, 学习钢琴的过程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思维的过程, 也是智商、情商同步进步的过程。

1. 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我们的情商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 它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并影响人的情感, 进而影响社会。钢琴作品不同的织体, 使音乐获得变化和对比, 产生真实、强烈、深入人心的情感体验。钢琴演奏通过速度、力度、音量、音色、节奏等的变化, 调式、调性运动、和声变换、踏板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钢琴演奏中, 我们被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而感动, 同时在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中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也正是这种丰富的情感使我们心灵得到感悟和升华。

2. 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创造力。

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多解性、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 需要通过主体进行联想、想象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心灵感悟, 产生共鸣。钢琴演奏体现了鲜明的创作意识、创造思维和独特的创造行为。想象力越丰富、情感越丰富, 不同层次的情感激发创新思维, 为培养创造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钢琴演奏者处于作曲家与听众之间, 完成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通过乐谱记录的信息, 按照自己的理解, 在不能完全远离作曲家意图的基础上将音乐进行最高层次上的抽象和升华, 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 .教师自身高涨的热情, 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教师的神态、语言, 动作、都会传送出情感的信息,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发挥榜样的作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身良好的气质征服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魅力, 达到教师以积极的情绪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学的目的, 从而强化钢琴教学的情绪作用, 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 .加强钢琴技法的训练, 有助于情感的更好表达。

任何一名演奏者要注意情感和技术的交融, 强调琴声包含感情, 做起来则有相当难度。这是因为感情不能直接带动琴键, 而必须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这个中介。可见, 钢琴技法至关重要, 是演奏和表现的基础, 演奏者要加强手指、手腕、手臂技发的训练, 学会用不同的技法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获得美好的音乐, 使钢琴演奏达到最佳效果。

(三) .用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及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情绪。

钢琴作品本身具备很强的欣赏性、娱乐性, 每一首作品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首动听的诗篇, 都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感情和色彩。教师通过示范演奏、音乐欣赏, 把乐曲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及主观能动性。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也是较为有效的另一途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摩本组同学以及高年级师兄、师姐及其他组教师的钢琴课, 有条件的可到外校 (地) 观摩学习。通过上小组课、观摩课体会和了解不同钢琴作品的思想感情、风格内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学生, 要多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演奏, 互相听, 互相指出问题, 互相鼓励。这样较多地给同学们提供经常在众人面前公开演奏的机会, 将调节和控制自己演奏的情绪情感在多项活动中进行, 这样良好情绪情感控制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四) .以良好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情绪情感

在钢琴教学中, 学生情绪情感的有效调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增强学生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钢琴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竞赛性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等, 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的竞赛情绪和强化竞争意识, 以增强其学习动力。如, 同一年级同一程度同学或是和其他组以及高年级同学甚至兄弟院校同学的竞争, 最好能和其他组师生联合观摩或者联合搞音乐会等。这样既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将竞争意识贯穿在我们的讲解、示范、练习、考试、演出等教学活动中, 让每个学生都有近期和长远目标, 使他们在竞争的过程中, 更多更好地掌握所学的钢琴知识及钢琴演奏技能,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 在钢琴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 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调控学生的情绪情感, 将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这样才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我们每个钢琴教师想要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情商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在钢琴教学中也有所体现。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它以特定的艺术符号及音响结构的运动形式来反映人类的生活, 并生动地表现着人类的情感。强化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两大方面作一些初探。

关键词:钢琴教学,情感教育,重要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匈]费仑茨·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M]。张泽民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5。

[2][美]詹姆斯·胡内克肖邦画传[M]。王蓓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美]·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M]。滕守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钢琴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9

在业余学钢琴的孩子当中, 可以说90%的孩子都会参加钢琴考级。每一年每个地区参加考级的孩子都是数以千计的。其中参加八、九、十级考试的孩子逐渐增多, 说明考生的演奏水平是一年比一年高。由此看来, 考级在钢琴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可颠覆的, 影响深远, 至少在孩子和家长心中是这样的。但随着其发展, 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很多人质疑, 学钢琴一定要考级吗?考级真的能够证明孩子的水平吗?为什么一些孩子通过了很高的级别, 却只会弹那几首考级曲子?考级到底对孩子有没有帮助?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钢琴考级。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谈谈业余钢琴考级给孩子们带来的利与弊。

业余学钢琴虽然不需要像专业学习要求那么严格, 但我认为还是要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不是随便学学, 满是错误而不纠正。良好的基础包括:正确读谱、弹奏方法与技巧、科学的指法、对音乐的理解, 等等。首先, 培养良好的读谱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钢琴一定要学会认五线谱, 因为这样孩子们才能独立地练习和看谱学新的曲子, 而不是只依赖老师才能弹奏。我见过有些年龄很小的孩子, 还没有认熟音符就想考级, 老师手把手教了一级二级的曲子, 背熟之后以前学过的音符也忘得差不多, 到头来还得重新学五线谱, 那这考级证书又有何用呢?其次, 弹奏方法, 对初学者来说无外乎手型和各种音型所需要的技巧。

很多孩子在第一天学钢琴老师就要求他手型正确, 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良好的、自然的手形, 符合自然的生理动作, 才有助于以后技术的发展。手型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 指尖必须站立在琴键上, 也就是说手指的第一关节要支撑住, 不能曲折,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折指”。因为这是决定弹奏时手部力量的第一要素。而且要用指尖有肉的地方弹琴, 不能太趴用指肚, 也不能太过弯曲用指甲弹琴, 因为手指指尖的肉垫才是最敏感最能控制音色的地方。第二, 掌关节必须有一定的支撑。有些老师把手掌的支撑比作像握鸡蛋或是搭房子, 不论怎样的比喻能够让孩子们理解并且做到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有时“握鸡蛋”的形容, 容易让孩子们的手指太过弯曲。因为鸡蛋比较小, 握住后手指尖没法自然地站立在琴键上, 而是变成立指甲了, 那就错了。所以手掌的支撑一定要靠教师的正确引领才能让初学者准确地做到。各种音型, 比如连音、断音、跳音、双音、和弦等技巧, 都需要正确的弹奏方法, 才能表现出各音型的不同声音。手腕也是重要的一个部位。很多特殊的音型都是靠手腕的动作辅助完成的。比如最普遍的跳音, 这时手腕发挥的作用就像是汽车的悬挂或是弹簧一样, 能够控制手在琴键上上下运动而又有弹性。那么就又涉及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放松。其实弹琴时我们的手腕不能说是完全的放松, 更不能是完全的紧张和僵硬。这个放松与紧张的程度是相对的, 也是不可缺少的。弹跳音时, 手腕瞬间的紧张才可以让声音听起来短促而有力, 而当听见声音的一刹那, 手腕又要切换到放松的状态, 这就需要训练手腕有迅速反应的能力。完全放松, 手就会变得软趴趴, 根本没办法弹琴, 完全紧张, 又会影响演奏的音色和技巧的提高。其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用的地方紧张, 不用的地方放松。这个概念初学者会比较难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强调和讲解, 帮助学生调节。手腕左右横向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方式。比如, 弹琶音时, 转指的动作就是靠手腕的横向运动完成的。有些学生不懂得手腕横向运动, 做不到转指, 而是整个手跳着迅速挪过去, 那么这时声音就会断开, 整个琶音听上去时断时连不平稳。所以说手腕在放松的状态下才可以做到横向自如运动, 否则手腕紧张造成的僵硬则会妨碍了这种运动。再者, 要求学生指法要科学, 因为良好的指法习惯直接关系到技术上的准确性和演奏技巧的快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 包含的方面就更广了。弹钢琴的目的是表现音乐, 而不是机械地动手指, 学生应该懂得乐曲所表达的语气和情绪, 理解乐曲的性质。有很多考级的孩子把三首曲目弹得感觉是一样的, 包括速度、力度、情绪等。他们只是把三首曲目的音弹对, 背下来, 滚瓜烂熟, 根本不理会每首乐曲的呼吸、语气和性质, 更没有旋律的起伏、分句, 也没有旋律和伴奏的区别, 等等, 而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考级。如此看来, 拥有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为学好钢琴奠定基础, 急于考级, 仅仅能证明某某学生考过了多少级, 而证明不了真实的水平, 证明不了对错, 甚至好坏。

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执意要考级呢?主要原因有几种。家长认为考级可以作为孩子学琴的目标, 对孩子水平的一种考核。当然这是比较正面的原因;也有比较可笑的原因, 有些孩子很想考级, 是因为其他同学都考, 所以自己也要考。曾经有学生跟我讲, 他没有考过级就被同学笑话说考0级;个别老师为了提高成绩, 鼓动学生考级。并抓住家长和孩子迫切想拿考级证书的心理, 标榜跟我学1年可以考4级, 2年可以考6级等说辞, 以此招揽生源。

既然这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考级路上努力奋斗, 我们不妨分析它的好处。考级让孩子有机会把限定的几首曲目做较深刻的研究, 并且锻炼孩子背谱演奏的能力;考级是给孩子锻炼上台演奏的机会。虽然不是真正的舞台, 但达到了让孩子弹给陌生人听的效果, 孩子会在有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下锻炼如何发挥水准;考级确实可以作为衡量孩子学琴水平的标准, 也可以作为孩子短期的一个目标, 让孩子学起来有奔头。但仅限于阶段性的, 也就是说证书可以证明孩子的现有水平, 而不是永久的。有些家长和孩子认为拿到9级10级证书就代表水平已经很专业了。其实社会考级针对的是业余学琴的孩子, 哪怕考到10级, 仍然是和专业钢琴对学生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的。一张业余考级证书, 在音乐领域里没有任何分量和功力。

我们再来说说坏处, 可能比好处更加明显。为了固定的几首考级曲目, 孩子们需要长时间准备, 尤其是拔高的, 最少都要小半年。翻来覆去机械地练, 哪还有享受音乐的心情, 孩子受不了, 大人也崩溃;现在中国孩子考级, 基本节奏都是由家长来定。把考级作为学钢琴唯一目的的大有人在, 导致孩子们只会弹那几首考级曲目, 对考级以外的曲目涉及甚少, 更别说了解音乐史、音乐家、音乐风格了。很多孩子就连自己弹的考级曲目是谁写的都不知道, 可见考级严重地禁锢了孩子的学琴道路, 这是家长们应该反思的问题;普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拔高跳级考, 反而这很受家长欢迎。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都拿考级来攀比, 谁家孩子学了一年就考了3级, 学了2年就考了6级。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带孩子参加完考级回来跟我讲, 考级的人真多呀, 看来考级真的很重要, 我的孩子也要跳级考才行。我哑口无言, 拔苗助长本身就是有违科学规律的,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害的。现在考级升学加分政策已经取消, 客观上来讲没有必要让孩子极快地拿到证书。没有良好的基础, 孩子根本胜任不了高出自己水平的曲目, 只能硬着头皮死练, 根本谈不上手指站立、手腕放松、表现音乐等。欲速则不达, 反而走弯

WENJIAOZILIAO

路, 甚至更有害。对于家长来讲钱没少花, 孩子没有真正学到本领, 只是买来一个证书而已;大多数孩子想要考级钢琴老师反而轻松了很多。所有孩子都教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几首曲子, 老师基本不用备课了, 只要用同样方法教会学生便可, 就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这对钢琴老师来说也是有害的, 学生的成绩就仅限于获得考级证书而已。

根据以上的分析, 对于孩子学习钢琴和考级问题, 我给出以下建议。给家长:家长在孩子学琴道路上应该扮演“助教”的角色, 而且必须有正确的态度。为了让孩子多一门特长、陶冶情操、开发智力, 如果这是家长的目的, 那么一定不能给孩子施压过分, 不要急于求成。在业余时间里, 家长只需用适当的方式, 贯彻落实老师的教学要求, 解释孩子没有理解透彻的教学意图, 提示孩子下了课就忘记的东西, 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即可。并不用代替太多, 更不要不顾老师的建议一意孤行地给孩子安排学琴的步骤。时间久了, 很容易导致孩子学琴的逆反心理, 使学琴成了苦差事, 忘记音乐应给人带来欢乐, 从而失去学习钢琴的快乐;给老师:老师在孩子学习钢琴的道路中无疑是起指导作用的。除了教孩子基本的演奏和对音乐理解的技能外, 更要把握好大的目标和方向。针对执意想要考级甚至跳级的家长和孩子, 应该提出建议, 让他们放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 端正正面对待考级的态度, 这样才能使考级真正成为促使孩子进步的一项活动。让他们理解, 学琴不仅要学到音乐知识, 还要感受音乐, 热爱音乐, 投入音乐。

学习钢琴是培养儿童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而考级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普及钢琴艺术, 另一方面是为了促使社会上的钢琴教学更加规范。正确对待考级这项活动, 能使每一个孩子在学琴道路上受益匪浅。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琴环境, 让孩子体会音乐, 感受音乐, 热爱音乐, 让音乐真正融入生活。

摘要:考级在钢琴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可颠覆的, 影响深远, 家长和老师对于考级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钢琴考级。教师严谨地教学和良好的练琴习惯对每个孩子来说都十分重要, 在考级之前更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钢琴考级,钢琴普及教育,利弊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

[2]黄大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

[3]茅为蕙.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

[4]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

[5]顾春雨.谈钢琴考级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6]王海涛.从钢琴业余考级所想到的.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分析 篇10

关键词:钢琴教育,素质教育,意义,提高

素质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尊重学生能动性, 培养学生个性特征, 对学生的只能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 让学生在素质的教育中建立自己的价值取向。当前钢琴作为音乐中比较特殊的一门课程, 钢琴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影响学生的一生的能力发展, 因此现在众多的学校都开设了钢琴的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 另外外界也开设了大量的钢琴机构培训班来培养学生的钢琴素质。

一、钢琴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钢琴一门能从各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艺术, 在当前的素质的教育中体现出来了很大的效果, 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通过对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从而体现出钢琴教育的重大意义。

1、开发学生智商、情商, 培养学生人格和审美能力

经过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广泛证明, 人大脑的结构对音乐有着一定的承受能力, 大脑对的两边有着明确的分工, 一边负责语言的管理, 而另一边则负责音乐的管理。钢琴作为音乐中的一项优秀艺术, 对学生进行钢琴培养能够对大脑的智力进行开发, 通过对学生立体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培养, 从而让学生的智商得到提高, 同时, 由于钢琴音乐是以人们的情感为基础的, 因此对学生进行钢琴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情商, 让学生在学习钢琴音乐的过程中了解世间的人情世故和感情世界。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在钢琴教育中还能养成良好的人格魅力, 从而得到人们的欣赏。通过对音乐的欣赏, 学生还能逐渐养成对音乐的欣赏和辨别, 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门艺术, 他说包含的信息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听或看, 就像图画, 通过简单的观看是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的。对于音乐也是, 钢琴作为一门用乐器与人共同组成的音乐团体, 因此要领悟钢琴中所蕴含的韵味就要通过极其细腻的心思来仔细体会其中的蕴含的韵味。由于个人的差异, 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尽相同, 因此在钢琴音乐的欣赏中, 虽然学生观察到的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观察过程中加上学生的思维能力, 两者相互配合, 其欣赏的效果就大不相同。因此在素质教育中通过钢琴的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之配合, 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3、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钢琴的教育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要讲钢琴的知识完全讲解给学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学习钢琴也是如此, 钢琴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积累, 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练习, 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让学生自己以后再钢琴中得到更深的造诣。因此学生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应该能够耐得住单独练习寂寞和反复练习的枯燥, 通过对钢琴的反复练习, 让学生在寂寞和枯燥中培养自己对空虚的承受能力, 保持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 形成个性特色

钢琴是一门很优雅的艺术, 钢琴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妻子, 学生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钢琴中所蕴含的韵味, 理解钢琴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学习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气质, 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的了解音乐、了解钢琴、了解社会, 形成个人特色。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钢琴的教育, 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 形成个人特色。

二、对素质教育中钢琴教育的建议

钢琴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加强对钢琴的教学, 改善钢琴教学方法, 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针对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希望能为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更好的应用做一下参考。首先, 钢琴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心理素质等, 因此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钢琴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时, 钢琴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 例如在对学生的智商、情商等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用那个该选择分手练习和慢、轻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加强。又如, 钢琴是一门实用的课程, 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广泛的学习机会进行实践, 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 另外还应该对学生有意识的培养现场表演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战中对钢琴的学习, 从而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素质。

三、结语

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要求, 钢琴的教学在素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重大意义也被广大的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等的广泛认同, 将钢琴教育真正的实践在素质教育中, 通过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钢琴教育,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珠.钢琴基础课教学阶段性训练探讨[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

[2]连苹.素质教育观下的高等师范钢琴教育[J].钢琴艺术, 2003, (11) .

浅议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篇11

关键词:钢琴;教学;审美教育

一、以“审美”为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通一技者莫谈艺”这是朱光潜先生对自身艺术探索道路的经验总结。如果从音乐专业学习的角度理解,学习演奏、演唱的实践过程,是我们体验音乐艺术之美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对学习感受音乐之美的动力所在。从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新兴教学理念的角度观察,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决定了学生对音乐美感认识的产生,还推动着学生对其认识的发展。

在钢琴“教与学”的互动中,听觉体验是自身参与实际操作的主要过程,当学生接触每一部作品就必须“聆听、欣赏”。因此,示范演奏是钢琴教学中的首要环节,而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轻视这个环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激情的示范演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感,而且会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最直接的、全方位的体验。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审美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才会产生了解并驾驭其作品的渴盼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示范演奏”,用细腻的音色,张弛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力度,扣人心弦的和声,生动变化的速度等表现手段为学生展示作品,提供美好的听觉体验。

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很好,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起学生的丰富幻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表现与审美的互动中,相互之间有了心灵的接触,学生會产生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而开始积极愉悦的主动学习,毫无疑问,审美在此产生了一种春风细雨润无声的潜在效应。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挖掘音乐元素.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分析作品,处理作品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学仅停留在启发热情、激发练习欲望这一层面上,那么这种激动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理解、表现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传统的单向方式教学常常忽略,不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虽然有时也会让学生讨论乐曲分为几段、每段描写什么内容、应该怎样演奏等,但最后总是习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因此弹奏千篇一律,缺乏个体风格和审美的体验。如此教学无法培养学生主动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他们会逐渐形成一种依附教师的心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在分析作品的理性思考中想象美、发现美,在表现作品的实践操作中创造美?笔者在钢琴教学中在分析作品这个环节上作了尝试:

首先,根据作品的内涵,从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多视角、多元化方向的延伸,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理解作品,形成个体的、独特的理解。

其次,引导学生从曲式、和声、旋律、织体、调性等构成钢琴作品各种元素的不同构造中感受钢琴作品的特点及审美体验,同时辅以听录音、看录像、听演奏等手段,强化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富有创造性的去挖掘每一首乐曲的内涵。如在《土耳其进行曲》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笔者抓住莫扎特创造中出现许多革新因素这一重点,将传统的法国式轮舞曲题材写成的奏鸣曲末乐章与这首通俗音乐体裁的进行曲形式的奏鸣曲第三乐章进行视听对比,并从创作背景入手,启发学生探究这首乐曲体裁的不同特点。学生在聆听中分析,在分析中思考,理解了这首乐曲的独特风格,进而能运用恰当的演奏手段表现这首乐曲的形象内容,如此长期的、多侧面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弹、听、想、说等多种积极的活动中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定期举行各种类型的演奏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欣赏、表演机会。在这种贴近自我的演奏中,让学生在二度创作中获得创造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学生也可在学习观摩艺术表演、听音乐会,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优美的、雄壮的、欢乐的、崇高的、悲剧的等人类一切情感,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钢琴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目前的钢琴教学情况来看,钢琴教育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花力气、下功夫。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能抓两个更新:一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明确认识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二是教材和教法的更新,在教材的选择、编排、讲解的内容、教学的侧重点及授课的形式,对学生的要求及训练的方式;其次,考试形式等方面都应有所革新。

把即兴伴奏的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整个钢琴教学环节。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技能与和声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是和声知识的实践运用。因此,即兴伴奏应由掌握和声键盘的教师或有键盘水平的和声教师来进行教学。同时在钢琴教学内容中,还应包括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分析,时代背景、曲式结构、和声手法、演奏风格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目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先学习指法编配,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每接触到一种音型时可以配合一些简单的歌曲,经老师讲解后让学生亲自尝试,打破过去把即兴伴奏课集中在一学期进行的教学方法,将其变成阶段性的集体授课、个别辅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实际伴奏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引导并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自主的学习钢琴作品,我们的钢琴教学中也就会把技能的提高和审美的能力提高,那样将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曹艺峰,谈手腕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钢琴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12

在娱乐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品格,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为以后美的开花、结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钢琴课程在学前教育的审美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就是说,美育常常通过艺术教育完成。艺术教育可以传播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钢琴基础课的教学与训练,能使学生系统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并初步掌握不同体裁、风格的优秀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修养。在此基础上,加入即兴伴奏课程,能使学生获得实用的伴奏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音乐能使人变得愉快、健康,它始终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里占据着不可低估的位置。

音乐作为少儿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幼儿时期是听力思维敏感佳期,在这个求知欲和接受力的高峰阶段,如果能有条件学习些音乐,学习一门乐器,会对孩子的智力启蒙、身心健康、性格发展打好良好基础。

为了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众多家长开始让孩子学习钢琴,并且很多孩子在幼年时便开始学习钢琴。那么,为什么要让孩子在幼年就开始学习钢琴呢?

这里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学习钢琴这门技艺性很强的乐器,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孩子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接受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激发他们的进取心,逐渐培养与建立他们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自强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踏踏实实的精神。

美国著名的人类能力发展研究博士杜曼提出:“幼儿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与魔术般的吸收能力,越接近零岁这种欲望与能力就越强。”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辟论述,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把握好儿童早期教育的施教佳期,这会使他们不仅学习到很好的钢琴演奏技能,还会使他们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得更加灵敏和聪慧。

通过钢琴弹奏的训练,孩子能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并且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听辨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练习钢琴不仅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很大好处,而且对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钢琴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程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原有授课形式、课程构架体系、课程内容设置上进行一些创新与改革,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前教育的学生在钢琴基础课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并能够适应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

音乐是艺术中的重要一种,也是极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并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因此,音乐教育又自然成为学前艺术教育中的核心。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当然,同学前艺术教育一样,学前音乐教育也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提高人的音乐素质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想象力和完善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普及、提高并重为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所需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孩子总是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所以他们在刚开始学习钢琴时都会兴趣十足,然后一段时间后,情形就不一样了。前一阶段每天会自觉地练琴,再过一个阶段会勉强练琴,往后就会渐渐对钢琴失去兴趣,这样勉强学习钢琴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会对钢琴开始厌烦。所以,学习钢琴的小朋友一定要保持对钢琴的持久兴趣,这样才能带给他们的学习上高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这种持久的兴趣才能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用各种方式启发和教育孩子,还可以用一些形象的语言让孩子理解,这对孩子进行启发是十分有效的。比如,弹奏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曲子时,可把音乐变成故事,这样孩子不仅理解得快,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对音乐更感兴趣,这样一段时间后,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时间长了,他们会越来越觉得音乐很有趣味性,会更加努力和认真地练习钢琴。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各项课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艺术教育可以传授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古今中外的所有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在内,均以德、智、体、美四种教育构成“四轮定位”的格局,换言之,美育是所有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钢琴素有“键盘乐器之王”的美誉,它音色优美,变化丰富,音量宏大,气势雄伟,音域宽广,可以表现各种不同内容、不同思想、不同情感、不同风格的音乐内涵。它可以使学龄前儿童在增长美学知识、激发美学情趣的过程中,改善审美心理结构。

上一篇:提升创新下一篇:整理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