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钢琴的启蒙教育

2024-10-11

少儿钢琴的启蒙教育(共10篇)

少儿钢琴的启蒙教育 篇1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 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国掀起了一股“钢琴学习热”。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它不仅意味着音乐学习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也预示着我国钢琴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在目前的钢琴教育中存在很多认识和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用一个清醒的头脑进行冷静的反思, 并且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钢琴教育实践就目前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家长急于求成, 盲目追求考级, 功利心太重

任何一种学习, 首先面临的是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问题, 不同心态给学琴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 由于钢琴热潮的侵袭加上浮躁的社会心态, 家长或盲目附庸风雅, 或求成心切, 盲目追求考级, 急于培养一位钢琴佼佼者而要求孩子去学钢琴。在对孩子给予很高期望的同时也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有时甚至实行高压政策, 使孩子觉得学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这既扼杀了孩子的自然天性, 又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宗旨。在对一些家长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很多家长把幼年就开始学琴的孩子往专业演奏家的道路上逼, 经常因为“恨铁不成钢”而批评、责骂孩子, 有时甚至还打孩子。而孩子也经常是“谈琴色变”、觉得和别的孩子比起来, 受到的管教更严厉, 少了许多应有的快乐。孩子不仅没有享受音乐反而为音乐所累。

其中, 家长盲目追求考级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的家长要求老师教一两年就让孩子考三级, 考五级甚至更高, 有的家长甚至还互相攀比, 似乎只有考的级数才是判断演奏水平的标准。这样的目的和心态导致了孩子学习态度不踏实, 产生并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琴习惯。有很多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不去注意乐曲的风格、表情、速度、力度等等的要求, 死记硬背, 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或成人化或忽视基本功

目前,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针对少儿钢琴教学方法的研究略显滞后, 在实际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方式上很盲目, 存在很多误区。其中“成人化”和“忽视基本功”是两个很突出的问题。

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一些少儿钢琴教材, 但是在曲目的搭配以及学习任务的定量上没有考虑到少儿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对之采取与成人一样的教育方法, 个个都按演奏家苗子培养。往往给他们布置一些很枯燥的练习曲, 而且课后练习多作业量偏大, 许多孩子常常不能轻松而有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孩子弹琴中的一些细节过分苛求, 要求孩子们弹琴时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绝对精确, 完美无缺。教师对孩子的这种“成人化”的严格要求, 虽然其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孩子毕竟是孩子, 对他们过度苛求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 学习钢琴并不仅仅局限于要求对演奏技法掌握得尽善尽美, 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也是器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而一些教师往往容易陷入这种思维误区:把技巧训练当成是孩子学琴“至高无上”的任务, 一味地追求高标准。这样的钢琴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并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

如果说以上是一个极端的话, 忽视基本功的严格训练可以说是另一个极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基本功的要求不够严格, 完全采取一种填鸭的方式, 只是急于将弹琴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把基本功的训练完全交给学生自己, 认为基本功的训练是学生自己的事, 教师应教的只是知识和技巧。有的教师认为很多学生学琴并不是要成为钢琴家, 没必要那么严格的要求。不管出于什么心理, 反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 严重影响学琴效果。有的孩子连指法、指力等基本技术的要求都没有概念, 错音较多, 特别是左手, 音阶琶音茫然不知为何物;有的孩子学了一两年琴, 连简单的谱都看不懂。更有甚者, 有的学琴学了许久, 连基本的坐姿、体位和指法都不能过关。

弹琴的这些基本功看似不值得一提, 但实质上是从第一课开始就要明确的而且是贯穿钢琴教学始终的重要问题。基本功不扎实, 会使学生养成许多难以改掉的坏习惯, 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许多消极影响。比如就坐姿和体位而言, 不正确必然造成某种不方便, 而不方便必然影响到对技术的正确把握。在教学中, 会发现有的学生弹琴身体后倾, 使不上劲, 造成声音力薄;有的学生弹琴时, 在琴凳上挪来挪去, 不能坐稳在中间, 身体左右摇动弹不出较和谐的声音, 乐曲缺乏应有的强弱变化……这些毛病, 无不与基本功的不扎实相关。

对此, 笔者认为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该针对少儿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选择合适的钢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 不能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练习曲上适当地安排一些趣味性的乐曲。鼓励孩子们弹奏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 当然练习量不要太大。另外, 教师还可经常带学生做一些音乐游戏, 参加一些音乐会, 演奏会, 激发并维持他们学琴的兴趣和热情。其次, 在钢琴教学中, 教师必须松紧结合, 在培养、激发和维持孩子兴趣的基础上不可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学琴毕竟是一种学业, 不是消遣。有时适度的强制可以减免孩子的惰性, 促使他们形成严肃的学习态度并打下扎实的基本。

摘要:针对当前儿童“钢琴热”中日益的功利化、技能化趋势, 文章关于早期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谈谈自己的观点。由于家长急于求成, 盲目追求考级, 功利心太重, 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宗旨。还有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或成人化或忽视基本功, 这也是一种误区。

关键词:钢琴,教育,少儿

参考文献

[1]李民、周海宏、李倩著.《儿童钢琴学习指南》

[2]童道锦、孙明珠著.《少儿钢琴学习辅导》

浅谈少儿钢琴教育中的几点问题 篇2

关键词:钢琴;运力;触键;手型;内心听觉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教育市场也在飞速发展,同时,出现的问题也非常之多。众所周知,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音色丰富程度在独奏乐器中没有哪种乐器可比。钢琴是除交响乐团外唯一一件能表现最完美最完整音乐形象的乐器。但要得到好的音色,就对于演奏技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对于社会钢琴教育的实践观察与自身的钢琴教学经验对其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几点具备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对应的办法。

一、钢琴演奏的发声以及训练步骤探讨

钢琴演奏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具原理性的技巧是在手臂放松的情况下,由大臂微微抬起带动小臂将重量输送到指尖,再落到键盘上,同时指尖在触键时须保持站立姿态。在常见的教学中,钢琴教师经常强调“前紧后松”。前紧指的是指尖的站立。后松则指的的手腕、小臂、大臂要放松。“后紧”是“前松”导致的。“前松”必然导致“后紧”。而只能是先达到“前紧”才能逐渐再解决“后松”的问题,从而得到饱满、通畅的音色。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快就会发现,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年幼初学学生来讲,两者几乎不可能同时训练出来。但教学进度又不能长时间在训练“自由落体”运动这一项内容上停滞。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训练步骤的问题。

二、钢琴演奏中的力度变化训练

著名钢琴教育家鲍里斯·贝尔曼在其著作《钢琴大师教学笔记》中提到:运力,指声音产生过程中身体重量参与程度的多与少。声音可仅用手指产生,也可由手掌所支撑的手指产生,或是在此基础上加上大臂的支持。参与的关节越大,即运力越大,声音就越饱满。不难理解,贝尔曼大师的这段文字是对钢琴演奏中如何控制声音强弱的一段阐述。力度变化的控制在目前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类似现象丝毫不陌生,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相当多的学生在演奏过程中遇到“f”时或者“ff”时,便如砸琴一般,弹奏出可怕的音响;而演奏“p”时,不是弱不下来便是声音发虚。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理解是这样的:在钢琴演奏中做出明显的力度变化,触键速度是不能够忽视的。触键速度快,则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重量的不足,在演奏强音时会有一定的帮助。而控制较弱的力度则比控制较强的力度复杂一些。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见解便是浅触键,即在弹力度较弱的乐段时触键深度较浅。著名钢琴教育家艾西波娃曾让学生使用这样一种训练方法:“首先以缓慢的速度弹奏某乐句(此句最终要弹得极弱),感觉到声音触到琴键的底部,并用中强的力度弹奏,之后用感觉到的同样深度再弹一遍,但要非常轻柔。在这两种弹法之间不断切换尝试并加以体会。”

三、钢琴演奏姿态方面的误区

提到演奏姿态,首先需要提到手型这一问题。广大钢琴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不断重复提到:“注意保持手型!”而这一问题经常使人迷惑。其实在钢琴演奏中,手型也是需要灵活变化运用的,并没有自始至终保持不变这个问题。手型是根据演奏的不同乐句所不同的需要来决定的。若盲目地要求自始至终保持同一手型,那必然导致演奏僵化。当然,手型还是需要讲究的,在正常情况下的手型,便是将手臂与身体一侧放松自然下垂,而此时的手型,便是手指自然弯曲的一个状态。

四、音乐基本素养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的社会钢琴教育中,普遍忽视了本应与学习钢琴演奏匹配的音乐素养教育。在数年前,国内正式出版发行并投入使用的《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程》这一教材,是国内较为系统、完备的针对业余音乐才艺学生的教材,里面包含了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基本常识以及音乐欣赏等众多内容。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这些模块的学习同样重要。

首先是视唱练耳。学习音乐,最重要的一方面条件便是耳朵好。耳朵是需要开发的。这一点对于学习钢琴演奏最重要的影响便是听觉。在演奏钢琴时,需要两种听觉。首先是内心听觉。什么是内心听觉?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对于一个学习钢琴很多年的人来讲,在桌子上单手弹奏一段贝多芬《献给爱丽丝》的旋律,在他的耳朵里听到的往往不是“哒哒哒哒”的敲击声,而是有音高的音乐旋律。这便是内心听觉。这是一种人对旋律的想象能力。在演奏钢琴时,首先,对于手上演奏的旋律脑海里要有这个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概念,然后手上向想象中音乐靠拢,想象中的音乐效果越逼真,则越有益于手上的演奏。再者便是一种客观听觉,即自己演奏的同时在客观的角度倾听自己的演奏,以便对自身的演奏做出及时的调控。尽管称之为客观听觉,但不得不提的是,钢琴教育家贝尔曼在《钢琴大师教学笔记》一书中提到:“客观听觉是音乐家一生不懈奋斗的永恒目标,因为总是尽力客观地聆听自己的演奏,但从没有完全成功过。”一个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如果没有把精力投入在倾听自己的演奏上,那么他对音乐的诠释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便是音乐基本常识与音乐欣赏方面的学习。在现在的社会钢琴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如果问一个学钢琴数年的学生,他很可能对音乐表情术语或者贝多芬和肖邦等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常识很陌生。那进一步就会很可能导致学生对作品风格把握在理解上出现不准确。此外,在钢琴学习初期较为枯燥的技巧练习阶段,学习一些音乐欣赏内容也会增加一定的兴趣。

五、普遍存在的一些未能正确树立的认识

这里要提到的也恰恰是往往被忽视的一些其他因素。在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一些辅助因素也格外重要。笔者曾和一位资深钢琴调律师谈起,钢琴调律的准与不准对学生的耳朵影响有多大。许多家长对家中钢琴的调律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甚至两三年才调一次的情况也不少见。而对于调律师的选择也过于草率。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家长对调律不了解,也不会用耳朵检验。好的调律师会使钢琴在弹和声时共鸣效果倍增,而孩子在常年维护不佳或者调律质量差的钢琴上练习,可想而知对耳朵听觉的训练会有多大影响。

近年来,整个社会钢琴教育不断提倡“快乐成长”“快乐学习”,但是在学习钢琴演奏这个问题上自始至终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刻苦。所谓“快乐”也必须是要在付出刻苦的学习经历的前提之下才能实现的。笔者曾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家长说道:“我就是让孩子学着玩玩,不想以后搞专业。”当然,这类家长往往对于孩子学琴的监管与要求自然不严格。那么,笔者想说的是,每年有那么多艺考生以钢琴为专业考大学,他们从小有多少人打算过现在要以此为专业考大学呢?

再者,许多钢琴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在对于钢琴考级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些偏盲目,形成了让孩子为考级而学钢琴的意识。这一现象更是普遍。考级,意义上是积极的,也是社会对于学生学琴的一个认可。但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年之内专攻考级的作品并视考级为主要目标,是不合理的。这样势必导致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产生漏洞,学得并不扎实,严重制约之后的发展。在这里暂且不提大跨度跨越式的考级,这更是一个违背客观规律,忽视学生能力范围,盲目“拔苗助长”的一个现象。在考级这个问题上还是希望广大钢琴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理性、客观地对待。

近年来,中国的钢琴家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被认可,也足以证明了中国完全可以在古典乐坛占有一席之地。而在人才储备教育方面,其潜力更是不可估量,但制约这一进程的问题也很多。本文所提及和阐述论证的内容,均是笔者多年来通过参加各类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观察以及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而来,都是一些普遍存在又非常具备实际意义的问题,在此供广大钢琴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少儿钢琴启蒙教育之教学研究 篇3

关于孩子几岁开始学琴最合适, 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孩子学习艺术越早越好,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幼儿时期, 孩子对音乐的灵敏度都很高, 听觉反应较快, 但是让年龄过小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还是需要慎重的。我认为儿童最佳的学琴年龄应该在五岁左右, 这个时期儿童大脑发育成熟, 身体骨骼和肌肉也发育成熟, 具备了对艺术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孩子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增强, 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肌肉, 还可以准确弹奏出连音、非连音、强音、弱音之间的区别。

二、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任何学习, 培养兴趣是关键。在少儿接触钢琴启蒙教育初期, 老师和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对钢琴艺术的兴趣。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动机长期的持续下去。有些学琴的儿童, 在学习初期, 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学习动力很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却感觉练琴枯燥无味。琴童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激励孩子的学习欲望, 要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当然老师应该注意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老师太注重技巧性练习, 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差, 无形中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学习情趣下降。我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 我们在如何持续的维持孩子学习兴趣的问题上进行了探讨。我建议家长对孩子练琴不要表现出强迫的态度, 应该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氛围中感受快乐的心情, 得到理解和鼓励, 从而增加兴趣度。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参加钢琴演出, 感受艺术氛围, 通过艺术的表演而培养自信心, 提高兴趣度。经常观摩其他学生的上课内容, 通过观察他人的技术技巧和对作品的表现力, 与自己的学习做比较, 培养自信心和兴趣度。

三、正确的坐姿

俗话说“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我曾在奥运会开幕式上, 观察过朗朗弹琴时的坐姿, 腰板笔直, 但不僵硬, 身体自然放松, 又不松懈。其实简单的来说, 弹琴的坐姿可以归纳为几个字:直而不僵, 松而不懈。但是对于少儿这个群体来说, 刚刚接触钢琴, 做到这八个字却很难。有的孩子驼背、有的孩子身体僵硬、腿部动作较多等等, 这些问题在演奏钢琴时经常出现。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要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取得坐位、脚支点、手支点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在幼儿的启蒙教学中, 我会强调坐姿和手型的重要性。我告诉学生演奏钢琴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你给大家呈现的也应该是最美的一面。首先身体要坐在琴凳上的三分之一处, 身体要自然的稍微前倾一点, 双脚放松自然的落地。孩子们最难做到的就是坐姿自然放松。我会先让学生放松的走路, 然后自然的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 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受放松的状态。这里还要注意一点, 琴凳的高度调节。琴凳的高度应以孩子坐上琴凳, 双手置于琴键上, 肘部与键面保持水平, 双手能够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如自演奏就是最佳的姿态。坐姿的正确, 有利于全身力量向指尖传送;坐的位置合理, 有利于身体的大范围左右转移, 双手向键盘的低声区与高声区的快速移动。

总的来说, 正确的坐姿不仅是一种美感, 也是钢琴学习的良好开端, 培养孩子练习钢琴的好习惯, 正确的弹奏姿势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规范的手型

手型对于弹琴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手型包括手臂、手腕、手掌的姿态。我在强调学生手型之前, 强调他们大臂自然下垂, 前臂与琴键保持同一水平面, 手腕与琴键平行, 不能高于手掌, 手掌要自然弯曲像轻轻的握着一个鸡蛋, 五个手指分别对着五个键。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还会出现掌关节塌陷、换键时第一关节凹进去、大拇指外翻或者手指翘起来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的去纠正。只有让学生克服了这些困难, 弹奏钢琴才可以自然自如的进行。

我认为小孩子学琴手型的正确摆放是很重要的, 毛病养成的快, 要想改掉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所以在孩子入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强调正确的手型, 选择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每个小孩子的手指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指甲长得突出, 手指尖的肉垫厚, 弹奏的时候就不需要完全把手指立起来。对于一些很难掌握手型摆放的学生, 我在纠正他们手型时, 会用自己的手帮学生顶住手掌直接站立在琴键上, 体会手掌和手指的支撑, 等学生有所感悟后, 再让他们的手指自己独立站在琴键上。针对手型不好的孩子, 主要还是以鼓励为主, 有一点进步也要鼓励, 有退步也要及时指出, 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 这样孩子的手形慢慢就会随着学琴的时间增长变好了。

五、合理选择教材

少儿钢琴启蒙教育阶段, 是少儿学习钢琴最重要的阶段, 钢琴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兴趣和钢琴基础的铺垫。少儿钢琴启蒙教育阶段, 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我认为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 因材施教, 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钢琴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

面对现在少儿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教材泛滥的局面, 作为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教材的选取上, 既不能人云亦云, 也不能特立独行, 应该综合的选取。我国钢琴教育开展的初期, 人们较多采用的是哈农、拜厄、车尔尼的教材, 这几套教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它们针对的是钢琴初级阶段的学生, 并没有根据少儿的特点进行编排, 有的内容过于死板, 严谨, 少儿阶段的学生很难入手。有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合理, 实际的教学效果又达不到。近几年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编排了很多教材, 同时又从国外引进了一部分新的教材, 这样我们的少儿钢琴启蒙阶段的教材也多样而丰富了。

从国外引进并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也很丰富多样的, 主要包括《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海伦德新世纪儿童钢琴启蒙教程》、《欧洲钢琴教程》、《快乐钢琴启蒙教材》以及《我和我的钢琴:钢琴启蒙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生动, 图文合一, 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比较适合少儿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使用。现在少儿启蒙教学阶段教师选用最多的教材是《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这套教材是最近几年来最常用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

在少儿的钢琴启蒙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为他们搭配教材使用。比如在选用《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的同时, 我会搭配教材《儿童钢琴手指练习》一并使用, 汤普森整体结构紧凑, 生动的歌词和插图, 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而《儿童钢琴手指练习》是针对孩子的手指练习, 这样的搭配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单一, 使孩子们保持着极大的乐趣。《车尔尼5 9 9》技术性要求较强, 可以配上《莱蒙练习曲》这种音乐性强、节奏多样性的教材。总之, 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是万能的, 我们要根据每套教材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

关于少儿初级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4

关键词:少儿钢琴初学者  钢琴基础  手指训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全方面素质的培养,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成为家长首选的乐器。但是在孩子学习钢琴的道路上总是出现一种怪现象,有很多少儿钢琴初学者往往学习钢琴不超过三年,钢琴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厌恶、反感、抵触的情绪,最终学习钢琴的道路不得不终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不断的观察、思考、实践,做出如下总结:

一、少儿钢琴初学者钢琴道路终止的原因

(一)教师忽视对少儿初学者钢琴基础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钢琴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音准,另一个是节奏。少儿初学者刚开始所学的曲子篇幅比较小、音域跨度不大、旋律比较简单等等,孩子往往弹几遍之后就能很轻松的熟背下来,表面上看孩子弹的很不错,其实却隐藏了很大的隐患,因为孩子只是把曲子背了下来,至于谱面上的音符和节奏,孩子能不能真正的认识和明白,这个问题如果教师不仔细观察考验的话,是很难看出来的。而恰恰有很多教师在少儿学习钢琴的这个阶段被孩子流畅的演奏假象所迷惑,为以后的孩子学琴过程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随着学琴时间的推进,谱子的容量越来越大,音符越来越多,节奏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孩子会很难应付,曲子弹的不熟练、不流畅、甚至不对就会得到老师的批评,长期的批评必然会导致孩子对钢琴失去兴趣,最终钢琴的学习道路不得不终止。

(二)教师忽视对少儿初学者手指训练的重视

少儿初学者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手指,能让手指有力、灵活、自如地在琴键上演奏。教师对少儿初学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指出手指如何正确的演奏,问题是教师能不能对手指的训练达到非常的重视,有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孩子演奏曲子是否流畅,对于手指出现的问题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修改训练,而且少儿初学者的年龄非常小,自控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长时间教师不对手指进行纠正,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触键习惯就会很难改得过来。随着曲子难度的增加,孩子的手指无法完成谱面上的要求,这时教师再开始纠正为时已晚。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不光要注意手指,还有上述所说的音准、节奏等等的问题,这么多问题需要面对,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完全顾忌到的,孩子总是练却练不好,自然会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讨厌弹琴,最终走上了对钢琴失去兴趣而终止的结局。

二、如何让少儿钢琴初学者的钢琴道路持续下去

(一)教师重视对少儿初学者钢琴基础的培养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钢琴基础指的是两方面,即音准和节奏。其实钢琴基础中包括很多方面,但笔者认为音准和节奏是基础中的基础,一首曲子如果音准和节奏都是错的,其他的如乐曲的结构逻辑、乐曲的声音、乐曲的情感就无从谈起,正如一个人,血液是生命的根本,没有了血液就没有了生命。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音准和节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音准的训练

首先,拿来一首曲子时,笔者会让学生进行读谱训练,对读错的音符进行强化记忆。在演奏时,一定要求学生边弹边唱。其次,选择一些稍微简单的试唱曲子进行音准的强化训练,教师每堂课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抽检,及时纠正认错的音符并强化记忆。最后,笔者在音准方面用两个方法进行训练:第一种是教师弹出音符,学生在五线谱本上写上对应的位置。第二种是教师在五线谱本上写出音符,学生在琴键上弹出相应的音符。其实这些方法很简单,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用过,但缺少的是坚持,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熟记每一个音符,毕竟少儿初学者年龄还小,对于知识只有反复的磨练才能记得扎实,教师如果把孩子当成成人,学会了就能记住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2.节奏的训练

首先,拿来一首曲子时,笔者会要求学生在读准音符之后,进行打节奏式的读谱,也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手打节拍,嘴读节奏,同时将音符准确地插入进去,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耐心,对打错的节奏进行反复的纠正巩固训练。其次,仍然选择试唱教材,只不过针对每一个节奏型,试唱教材中的曲目要进行筛检,不能按顺序依次训练,要具有针对性。最后,笔者在每堂课中都创编六小节共四组的节奏训练,刚开始训练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打节拍来辅助,逐渐要求学生将手去掉,让学生学会在心中体会节拍感,因为当演奏钢琴时,没有第三只手来打节拍,很多学生用手打节拍很准,一旦弹奏时没有手打节拍仍然会弹错。

(二)教师坚持对少儿初学者手指训练的重视

笔者这里强调的是坚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强调手指的训练方法,但缺少的就是坚持,甚至是耐心,当学生触键方法不对时,教师会马上指出并纠正,可强调完之后就没有后续了。少儿初学者年龄还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非常差,单单只靠强调是不够的,学生回家很少会主动按老师要求进行纠正训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在课堂中按谱面上音符的顺序耐心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触键,学生只有感官上的认识后,经过反复的磨练,大脑才能形成对手指触键的惯性思维,同时笔者还认为这种惯性思维也是短暂的,还需要教师在每堂课中提醒学生。

参考文献:

[1]蔡武彧.浅谈如何做好少儿钢琴教学[J].大众文艺,2012,(14).

[2]何洁.少儿钢琴初级教学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少儿钢琴的启蒙教育 篇5

除少儿钢琴教育的统一规范性问题外, 从主观上讲, 就是钢琴教师不重视“软功”以及在这方面的锤炼不够。笔者从事少儿钢琴教育多年, 经过实际的探索和体验, 并结合当前少儿钢琴教材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更新, 在此过程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钢琴教师并非易事, 少儿钢琴教师不仅应该是现实的钢琴教书匠, 更应该是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与精神追求的人。目前, 大多数“80后”少儿钢琴教师从小学琴都具备了“童子功”, 经大学几年专修钢琴后, 他们的“硬功”总体上是不错的, 但不足的是教育心理学、德智人文知识等“软功”, 因缺乏积累而尚有欠缺。他们毕业后从事少儿钢琴教学工作在“兴趣为先”“做人为先”等“软功”等方面重视不起来, 难以领悟到少儿钢琴教学的真正要求。

所谓“硬功”, 就一般而言, 应该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术水平、能力和钢琴知识。不仅如此, 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在衡量少儿钢琴教师的标准上, 我们往往是以“硬功”来衡量的, 比赛也是凭“硬功”打分, 谁的“硬功”好谁就得奖, 甚至谁就可以成为好的钢琴教师。整个教育理念和比赛理念都围绕“硬功”这一轴心旋转, 忽视了钢琴教育中的“软功”, 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少儿钢琴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软功”是相对“硬功”而言的。“软功”是一种内在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功夫, 属于水平能力、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范畴。具体说来, “软功”分为以下几方面:

1.情境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 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培养, 学生的性格、气质、态度的调节等, 对教学所产生怎样的效果很重要。要使少儿学生专注于教师的讲课与训练之中, 教师不多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等去操作教学, 是无法教好学生和使学生学到老师所教的知识的。因此, 教师要懂得运用教育心理学去观察、训练学生。由于中国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的问题, 他们的学习状态属于期待型者居多, 即只期望成功, 却不习惯不善于自己学习, 只待兴趣起来就学一些和寄希望于教师和家长具体帮助“嚼好喂食”, 于是, 作为少儿钢琴教师必须明确:钢琴基础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在好的情境氛围中才能教会学生学习。

2.思维能力。

“音乐是愉悦、思维着的声音”。要传达这种声音, 对少儿钢琴学生的兴趣教学其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思维是意识的核心, 是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少儿钢琴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的技巧和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兴趣为先导, 去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要达此目的, 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具备必须先行, 不要单纯向学生生硬地灌输知识, 而要向学生授之乐学之方法, 启之以智慧、励之以做人做事, 使学生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去面对钢琴艺术。

3.情感内涵。

音乐是表“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音乐是最美和最能表达情感的乐器。少儿钢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情感丰富的人, 这种情感包括有人情、爱心、良心、同情和种种神圣的感情。少儿钢琴教师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这类情感, 并借助钢琴演奏示范, 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感受钢琴音乐意境的呈现对于表达情感的至上意义。

4.人文素养。

少儿钢琴教学需要更高、更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修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是一种综合素养……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个真正的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 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没有比提高文学、诗歌、历史乃至哲学修养更为重要的事了。一个优秀的少儿钢琴教育工作者, 首先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人文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融化外来文化, 才可能在研究学习众多学者和哲人的思想中, 提取出自己的钢琴教育见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因此, 当今的少儿钢琴教师必须超越“市场价位”的诱引, 多花时间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上, 使自己真正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启蒙者和教育者。

当前, 校外少儿钢琴培训, 大多着眼于应试、升学、取证、考级、获得各种有利的、多少带有一些与虚荣相干的评价, 而忽视基本素质水平的提高;而钢琴培训机构与个体也不得不与其遥相呼应, 形成当前社会倾向对钢琴培训教育的要求偏于功利性。因此, 作为一名称职的少儿钢琴教师必须心知肚明,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基本素质教育, 以优质培训服务于学生和家长, 对受教育者健康成长负责, 对社会负责。

总之, 少儿钢琴教师要“硬功”“软功”并重, 轻重不能失衡, 要特别重视加强自身艺术修养, 一个优秀的少儿钢琴教育者, 除了钢琴的演奏和教学艺术外, 不仅要具备不同程度的其他方面的音乐知识或表演经验, 还应该有或一定程度了解绘画、雕塑、文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位少儿钢琴教育者就应该像画家面对颜色一样, 对音色十分敏感和富于选择能力;像诗人一样, 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 并能把万千思绪浓缩到一个短句之中;像杂技演员一样, 接受最艰苦的训练并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任何艰难的技巧动作;像电影演员一样……因此, “80后”的少儿钢琴教师, 要在现有的钢琴演奏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 更多地掌握一点其他艺术门类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钢琴教学达到更好更高水平, 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就能培养出综合能力优秀的少儿钢琴学生, 为中国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力群.让音乐成就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启示.福建艺术, 2003, (3) .

[2]林百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3]冯玉平.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刍议音乐教育如何与素质教育同步发展 (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4]葛得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少儿钢琴教学指南 篇6

学琴最需要的是练习。如果有条件, 学琴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音色优美的钢琴。钢琴的挑选也有一些讲究。挑选音色是选购钢琴的重点, 应从高、中、低音三个声音区域进行对比试听。首先, 高、中、低各音区的声音要连贯, 过渡自然, 没有明显的层次差异。挑选时, 不能一味追求高音的亮, 而忽略对中音和低音的要求。其次, 无论弹奏单音还是和弦, 都应清澈、干净、声音饱满, 而不能刺耳和浑浊。触键感觉也是选琴的关键, 要挑选适合自己弹奏深度的琴键。如琴键深度“国标”的规定为9.5至11.5毫米, 其中有2毫米的可选范围, 而这2毫米的差距就会带来不同的弹奏感觉。一般初学者都应请专业人员或钢琴教师来挑选钢琴, 这是完全必要的。琴凳最好选用与琴相符、专业厂家生产的且可调高度的琴凳。因为孩子个子较矮, 合适高度的琴凳能让孩子弹奏时姿势正确, 做到肩、肘、手的放松。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钢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动脑又需要动手, 要经过一段长时间严格甚至枯燥的基础训练, 需要长期不懈地练习, 切忌半途而废。学琴前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困难, 并下决心花费一定的精力和物力去完成学习。当然, 也不能把学习钢琴看成是异常艰辛的事情, 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 使孩子失去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提醒的是,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学琴具有巨大的期望, 不管孩子兴趣、自身条件如何, 一学钢琴就希望使之成为孩子职业道路的选择。这样, 势必导致家长与孩子压力增大, 学习兴趣减弱, 这对于钢琴学习是很不利的。家长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心态, 把钢琴学习看做是对孩子素质教育及智力开发、性格锤炼的一种方式, 让孩子轻松、正规地学琴。如果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确实发现孩子有向职业钢琴家发展的条件, 再有计划地培养。

三、学琴的最佳年龄

一般来说, 四五岁是开始学琴的最佳年龄, 太早了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也坐不住, 精力较难集中, 教和学都有困难。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琴, 可选择一周学琴一到两次, 每天练琴至少保证半小时以上。

四、专业教师教学

现在, 想学琴的人比能教琴的人多得多, 找个好老师就更难。专业钢琴教师琴路对, 方法正, 并有一定教学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 找个正规的老师教学会使入门变得相对容易, 能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顺利踏上音乐之途。

五、教材的选用

钢琴作品浩如烟海, 对于一个钢琴初学者来说, 如何从这众多的作品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循序渐进地学习那些必学的曲目, 这需要有经验的专业钢琴教师指导。选择教材应注重在训练技术、打好基础的同时, 也兼具培养音乐感。在以前的教学中, 教师大多选用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作为入门教材。但在今天, 可供选择的优秀教材很多, 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等等技术与音乐并重, 内容丰富且风格多样的教材, 在学习时都可以相互补充选用。

六、家长的辅导

孩子学琴在课堂的时间相对较少, 主要还是靠课堂下的苦练。年幼、初学的孩子自觉性、自制能力都较差, 特别是要让他们在钢琴上练一两个小时, 有时还是枯燥的基础练习, 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和辅导, 孩子必然是“磨皮擦痒”、如坐“针毡”。因此, 课堂下的训练要靠家长的辅导配合。上课时家长应尽可能地陪伴学习, 帮助孩子记好笔记;孩子在家练习时, 家长应通过在上课时对老师教学的理解对孩子进行指导练习。如纠正孩子识谱中的错音、节奏、乐句处理等, 使孩子的练习成为有价值的有效劳动。在这个过程中, 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即:只是辅导, 不是代劳, 不要让孩子产生懒惰的依赖性, 自己不动脑子, 完全靠家长“嚼碎”了喂自己。另外, 家长的辅导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弹得不好或练习不够认真时就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 使孩子刚刚萌芽的对音乐、钢琴的兴趣被扼杀掉。虽然在父母的逼迫下练习, 但内心对钢琴学习产生了厌恶、恐惧心理, 对学习丧失信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如教孩子唱歌、欣赏音乐CD等, 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音乐的美。当孩子练好一首乐曲时, 不管他弹得够不够好, 都应以鼓励为主, 让孩子愉快地学琴。

七、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才能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准确、严格地识谱。准确地识谱会使弹奏过程轻松许多, 对学习的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识谱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音的辨认。a.谱号 (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b.线、间的位置、关系;c.变音记号 (调号、临时升降记号) ;d.高、低八度记号;e.音符时值、休止符;f.分句。 (2) 指法。乐谱上的指法是建立在手指自然机能与键盘排列组合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有根据地制定的。养成好的指法习惯, 能使手指舒适地跑动, 并便于记忆。但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许多孩子都没有使用正确指法的习惯, 而是随意乱编指法, 按自己的方式弹奏, 从而造成技术困难。很多琴童都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不照乐谱上的指法弹奏, 往往乐句就不能顺畅有序地连贯下去, 造成弹奏中断, 结结巴巴。特别是音阶与琶音的指法, 假如不严格要求, 弹奏将会十分困难。因此, 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在初学琴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节奏与节拍。所谓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音符时值有长有短, 有快有慢, 如何辩别弹奏各种节奏, 使之连续成为旋律, 这就需要初学琴者学会数拍子。上课时教师教授的节拍数法, 家长与孩子一定要掌握并能举一反三。练习时, 对于新课要边弹边坚持数拍子, 直至熟练。 (4) 弹奏标记、音乐术语。很多钢琴作品运用各种标记、符号、音乐术语来提示弹奏。如>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反复记号等等。弹奏时, 都应该注意按作品意图把它们体现出来。而音乐术语在初学阶段就应开始记忆, 如f:强、p:弱、rit渐慢……很多学琴者只知道把音符、节奏弹出来, 却不重视乐谱上标注的其他重要提示, 以致弹奏的音乐呆板、缺乏表情、没有内在情感的体现。

(2) 科学的练琴方法。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每天练琴两三个小时, 很辛苦, 但进步却很慢, 为什么用功了却效果不理想呢?”其实, 这就是练琴方法不对。虽然在琴上弹了几个小时, 却不懂用脑、用方法去练习, 以致“瞎”弹。练琴也是有窍门和学问的。首先, 要学会慢练。初拿到一首曲子, 应按照谱面上的要求做到准确、严格地识谱。这个过程要慢, 不要马马虎虎地随便看一下就开始弹。速度快了, 脑子来不及反应、准备时间不充分、就会出现错音、节奏不稳、乐句不通顺、指法错误等种种问题。即使你认为全都准确无误了, 也还有个熟练过程。可以说, 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应培养孩子养成慢速练习的习惯。其次, 学会克服难点。一首练习曲或乐曲里总会有一两个较难的技术课题。练习这些难点如果花的时间也和容易的部分一样多, 那结果必然是一弹到难点就“卡壳”, 就结巴。很多孩子不懂练习的方法, 总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反复练习, 花了很多时间重复很多遍,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练琴方法不正确。一首曲子里, 假如某小节、某个句子老弹不好, 就应把这个小节或句子抽出来单独慢练, 可分手、分句、分段练习, 还应动脑思考, 找到“症结”所在, 及时调整思路, 辅以方法, 困难自会迎刃而解。再次, 学会集中注意力。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同样的曲子, 分别教授给两个学生, A学生相当认真, 能够随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 很快就学会了, 回家练习后效果也很好, 回课时一次就顺利通过。而B学生在教师讲授时, 他思想总是走神, 明明在讲授这个乐段, 他眼睛却看着别的不相关的乐段, 且目光呆滞, 不知神游到什么地方去了。叫他弹时, 他抠头摸脑, 不知所措, 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表现。在上课时都走神的学生, 回去自己练习就更别提了, 想都想得到结果一定是一塌糊涂。一个孩子如果能从小养成集中注意力干好某件事的习惯, 那这个习惯将在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他终生受益。最后, 还要学会用耳朵聆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要养成聆听自己弹奏的习惯。很多小孩弹奏时精力完全集中在手指和乐谱上, 而忽视了耳朵的重要作用, 因此常常弹错了音和节奏却不自觉。最基本的聆听应做到仔细听自己弹奏的每一个音是否准确、和谐, 节奏、速度是否正确。学到一定程度, 更高的聆听要求是倾听音乐的变化, 音乐的流动起伏……

学琴, 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上是笔者在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希望每一位琴童都能在音乐的旅途中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元.学习钢琴的途径[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少儿钢琴教学探微 篇7

一、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

钢琴练习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较枯燥的练习。所以在教学当中兴趣是关键。那么,在音乐教育范畴,尤其是儿童学音乐弹钢琴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诱导和提高?我总结出几点经验:(1)教音乐要放在教学指导思想的首位。(2)常规教材中穿插“可爱的小曲作诱饵”,提高学生学音乐的兴趣。(3)只有学好音乐基础才谈得上享受音乐兴趣。(4)通过音乐会的熏陶和参加表演刺激扩大直接兴趣。一个学生一开始对学习钢琴很有兴趣,可教师让他反复地练断奏,家长也不管其是否有兴趣,一味逼他练,于是他便会由喜欢到不喜欢再到厌烦乃至厌恶,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学琴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做到收放自如,控制好孩子练琴的松紧度,使儿童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琴的兴趣。“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只是钢琴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很多少儿虽然掌握了一些弹奏的方法,但是他们不懂音乐,更不知如何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奏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而不是音乐。为此我们应明确教学方向,在重视少儿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少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儿童喜欢幻想,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他们架起幻想的天梯。

二、在教学中注重对少儿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时仍要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儿童钢琴音乐作品既有标题音乐,又有非标题音乐。由于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曲名,给儿童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具体范围,只要稍加讲解和启发,儿童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情绪和意境。如《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布格缪勒钢琴进阶二十五首》和其他常见的钢琴初级教材中,很多都采用了具体的标题,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明确、生动的音乐联想。非标题音乐,对于儿童来说,联想和想象起来困难要大一些。联想和想象非标题音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音乐语言已有的感受和反应,同时也要从乐曲本身所标明的音乐表情记号、速度力度标记,以及乐曲采用的节拍、织体、和声等方面去理解。在初级钢琴教材中常见的非标题音乐作品有《小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曲名只说明了乐曲的形式、类别,力度、速度标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就会让少儿接近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以《小奏鸣曲》为例,教师在教授曲目之前就应告诉学生奏鸣曲式的基本含义:一般是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快板或小快板,主题往往比较欢快、热烈,也可以是优美、流畅而明快的,而副题和主题在性格上应该有所不同。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或行板,旋律优美歌唱或宁静沉思。第三乐章则是比第一乐章更快的快板。学生弄清了这些一般规律,再结合乐曲中其他演奏标记,就容易产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

三、构建和谐的师互动环境,让少儿在轻松愉悦中感受钢琴魅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孩子们问什么就能马上回答什么,这样孩子们就会崇拜教师,并确立自己的志愿。另外,教师给孩子们的感觉应该是平易近人、态度亲切。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们,要多多注意他,主动地亲近他、了解他、开导他、鼓励他,让他也能融入到其他的孩子们当中。教师还要主动地和孩子们聊天,快乐和他们一起分享,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要安慰他们。还要做到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教学态度,对于他们不懂的知识需耐心地讲解。合格的钢琴教师应该是教师、朋友、父母三者的化身,这三者要同时体现在教师身上,不但要像父母一样疼爱他们,而且要像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融洽相处。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和教师之间就会建立一种很深刻的友谊,孩子会爱戴教师、喜欢教师、尊敬教师,听教师的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敢于问教师,学习的效果自然明显。教师这样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身体情况等有计划、有目的、有布置地上课,教学成果才显著。因此,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四,让家长配合老师,学会正确引导,让学生产生乐学好进之心

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也极为重要。因为孩子习琴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家里,所以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中一定要有一种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安下心来练琴。作为家长,除了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外,还要注意环境对习琴少儿的影响与熏陶。如果习琴少儿对学琴产生了厌倦心理,切忌以强制手段逼迫孩子继续学琴,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时可以试试用环境熏陶的方法。比如经常在家里播放一些美妙的钢琴音乐,创造一种温馨的音乐文化环境与氛围;或者带孩子去听听好的音乐会以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使他真正地被音乐所打动。渐渐的,孩子就会有了继续学钢琴的要求。除此之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表演,并为其创造表演机会。有的孩子会在琴上弹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在琴上乱弹一会,家长不要对这些行为加以指责。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性格感情的自然流露,应加以保护和引导。如果其他学琴的孩子或者伙伴来家里时,更应该让孩子“表演”一番。孩子经常当“演员”或者“观众”,对学习很有帮助。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更愿意听表扬,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钢琴不同于流行歌曲,更不是卡拉OK。钢琴不仅需要漫长的练习基本功的过程,更需要逐渐加深的音乐素养,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钢琴,大部分人可以将其当作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对于儿童钢琴的教学而言,教师的着眼点必须站在高处,要为长期的钢琴学习培养好的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学琴观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儿童钢琴教学的关键所在。

摘要: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训练学生, 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乐感, 并根据儿童的心理变化指导他们学会合理的练琴方法。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学习兴趣,音乐感,师生环境,家长配合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湖南教育出版社.

[2]孙岩.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3]李玫.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7.

浅谈少儿钢琴教学 篇8

一、学钢琴的目的

不同的家长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家长是为了使孩子早早考过较高的级别, 或是参加一个有影响力的比赛获得大奖, 在升学时多一块进入重点学校的敲门砖, 也可在亲友和邻里、同事间炫耀一下。基于这种思想, 就造成了家长只关心孩子怎样能考到高级别, 何时能参加艺术比赛, 而根本不闻不问孩子对乐理、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形成, 多元文化与文化认同已成为当代的中心议题之一, 我国的美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 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把整合课程结构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因此, 美术教育要超越课堂教学的界限, 走出校门, 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 配合社会活动进行教育。另一方面, 美术馆、博物馆、社区也应该主动向学校开放, 配合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美术教育承担着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甚至推广全民艺术教育的责任, 美术教育界也提出了建立美术学科特性的开放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以及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课程。钱初熹说:“世界先进国家都意识到, 美感教育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要之路, 这样的希望工程必须从小做起, 因此重新重视美感教育及艺术教育的价值、作用和在学校教育的定位已成为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追求。”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密切的关联性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美术观念和方法多元趋向的背景之下,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融使美术领域逐渐扩大, 因此, 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也由此而带来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弹奏技术等掌握得如何?是否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更有些老师, 为了迎合社会的这种需要, 只为考级而教。我认为, 这是一种错误的功利思想。不知家长们想过没有, 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是怎样的?我们让孩子学钢琴底目的是什么?

在这种功利思想的作用下, 当然就会出现孩子学琴只学考级的曲子, 老师教课, 只教考级的曲子, 而不进行系统的教学。孩子呢, 只是为应付考级而机械地去记忆乐谱。因此就出现了考过了一定的级别不会识谱, 不会听音, 一弹奏曲子满是错音的怪现象, 提高音乐素养, 陶冶艺术情操更无从谈起。这样的教学, 简直把学钢琴变成了一个“考级通道”, 就像过去的“八股考试”。如果都这样, 学音乐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 要学钢琴, 必须通过各种乐曲和练习曲的学习, 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技术, 并逐渐了解和理解各种乐曲所表达的内在含义, 这样才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老师在安排课程时, 应该是教程或乐曲、练习曲和练指法的书都同时有。家长则应帮助孩子积极和老师配合, 按照老师的要求掌握弹奏技术, 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这样经过相当一段时期, 孩子有了较好的基础, 自然能够参加高级别的考核和各种钢琴比赛, 这叫做“水到渠成”。同时, 在孩子练琴时, 欣赏他的弹奏, 经常对他说:“爸爸妈妈很喜欢听你弹琴。”这样会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是非常喜欢音乐的。这些都会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并不断使孩子得到高雅音乐的陶冶。

二、正确的学钢琴方法

正确的学钢琴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地学, 全面打好基础。刚开始接触钢琴的孩子, 大多都五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 骨骼、体力、智力都在发育, 这段时期也是他们初步掌握钢琴弹奏方法与演奏技巧的关键阶段。因此, 一位好的钢琴老师, 不仅要有诸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把握好少儿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把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对于练琴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有些家长认为既然是上课, 哪

美术教育方法和手段也亟需完善, 这是当前美术教育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卡冈.卡冈美学教程[M].凌继尧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2]列维·史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26.

[3]蒋孔阳.蒋孔阳全集·3[G].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362.

[4]曾繁仁.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281.

[5]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7.

[6]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国美术教育2001 (6) :4.

孙彦, 男, 1969年生, 河南鹿邑人,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美术史与艺术教育研究。

怕是在学习音乐, 也希望教师在上课时对孩子严厉些, 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孩子。但事实上, 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 老师太过于严厉, 会适得其反的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抵触老师再进一步抵触钢琴。因此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 教师认真教学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喜欢自己。比如, 上课时的教师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当孩子出错时, 教师应该耐心地讲解, 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而不是责备。这个时期学生的弹奏基础如何, 弹奏方法是否正确, 对孩子未来的钢琴演奏影响很大。因此, 有针对性地钢琴教学, 显得极其重要。

钢琴的弹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和技术需要采用不同的的奏法。在教授最基本的弹奏方法时, 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坐姿与手型正确与否。坐姿不正确, 容易让孩子疲劳, 并且很难让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指尖。弹琴手型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孩子在将来能够演奏的作品的大小以及演奏曲目时触键的音色。要让孩子第一时间学会放松手掌关节、手腕还有小臂。

初学钢琴的学生, 他们大多仅仅是听过流行歌, 对音乐了解本就不多, 更谈不上弹奏钢琴了。教师需要耐心的从音高、音符时值以及简单的节奏节拍开始, 一点点教会孩子。刚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一点点的示范让孩子来模仿, 包括坐姿、手型以及短暂的音符、节奏的组合。

等孩子能够正确掌握坐姿、手型、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地模仿钢琴弹奏后, 教师就可以为孩子选择适当的钢琴教材了。钢琴教材的选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前期主要以识谱和练手为主, 但是还是要注意音乐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 尽量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如果总是选用练习曲, 将使孩子很快失去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经常接触的音乐绝大多数属于流行歌范畴,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 因此为了能够让孩子有足够的兴趣, 以及对孩子有足够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在孩子弹琴累了休息的时间里, 演奏几首孩子喜欢的流行音乐, 并且告诉他, 只要好好练习钢琴, 就可以把流行音乐改成简版的教会他, 这样既能提高孩子对弹奏的兴趣又能锻炼孩子即兴伴奏的能力。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层次感。节奏感不是单纯的像节拍器那样的机械律动, 它不是用绝对准确的时值计算就能表现出来的, 节奏感是音乐感觉的主要部分, 这种节奏要靠心来感觉。在学生初学阶段, 一定要让他们注意演奏音符时值的准确、节奏的统一, 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让学生学会用耳朵听音乐, 用心灵感受音乐。

经过了初期对于学生钢琴基本功的练习以及节奏感的训练, 就要着手培养他们演奏的层次感了。什么是音乐的层次感?简单来说就是要把音乐的旋律和伴奏声部分清楚, 同时把单纯旋律的强弱分清楚;如果是复调音乐, 那就要把每个声部的主题分清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演奏练习曲以及简单乐曲的时候, 合理控制两只手的力度, 对于主旋律必须要强于伴奏声部, 并且要求在演奏主旋律时, 根据音高节奏不同, 弹出小范围的强弱衔接。这种训练对学生左右手的协调能力、左右手的独立性以及左右脑的开发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演奏音乐时, 旋律声部必须要交代得清清楚楚, 使旋律突出出来, 要使各声部都有层次感具有独立的音乐表现力, 又要将各声部组织起来, 使它们合理的融为一体, 构成音乐的整体。

要培养学生独立练琴的兴趣和能力, 首先要给学生定一个让他觉得有兴趣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练琴可以完成的目标。儿童初学钢琴, 陪练是必要的。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点上, 有人陪练时, 孩子弹奏就会比较认真, 而且陪练者还可以及时地提醒孩子注意曲目的各种要求, 错音、错指等可以马上得到纠正。但在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新曲目的弹奏并且不出现大问题之后, 就不用再找陪练。不能因为陪练而使孩子产生依赖, 失去了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所以, 孩子学琴, 必须用耳朵去倾听, 用心灵去感受,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学生, 学生练琴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对学习的兴趣才是学好钢琴的关键所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学习, 学生的钢琴水平不断提高, 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时, 教师就应让家长多给孩子听音乐, 多看各种音乐演出, 同时, 多介绍不同曲风的曲目让孩子练习。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钢琴曲目极其丰富, 各种音乐流派也层出不穷, 一个人一生所能够学习的作品是极其有限的, 但是音乐欣赏却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钢琴弹奏和钢琴演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钢琴弹奏只是简单地把一首曲目中的音弹完, 把音乐机械的堆下来, 而钢琴演奏则是在弹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音乐的了解, 使整首曲目音响效果更加丰满, 整曲更加好听。如果孩子接触的音乐种类太少, 听过的音乐作品太少, 那他肯定缺乏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更谈不上对音乐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自然也就弹不出好听音乐来。因此要加强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 多听音乐、多听好的音乐,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了解大师对于不同风格的曲目以及强弱快慢的处理, 在今后自己演奏时模仿、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钢琴是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中多种乐器发展的结晶。要弹好钢琴, 需要掌握许多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钢琴的各个发展时期都造就了许多著名音乐家。所以, 可以说, 钢琴是一门很高贵的艺术, 要想学好, 必须下功夫。

现在,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有条件学钢琴的家庭越来越多, 钢琴已成为一种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不仅学钢琴, 而且喜欢音乐, 更会理解高雅音乐中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江影.论钢琴初学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142-143。

[2]于青.浅谈高师钢琴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97-100。

少儿钢琴的启蒙教育 篇9

本报讯(记者 刁 艳)7月14日,一场中外钢琴琴童的快乐交流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展开。美国南加州少年儿童访华钢琴音乐会带来了8位美国孩子清澈甜润的琴音,他们快乐自如的演奏和对音乐真诚的热爱感染着中国孩子,而中国琴童对钢琴的狂热也让这些美国小孩兴奋不已。

8位登台演出的孩子年龄在8-16岁之间,其中6位为亚裔,均为美国加州普通中学的在校生,同时在美国欧谱斯音乐学校学习钢琴。音乐会上半场为独奏,下半场则为双钢琴以及四手、八手、十手联弹,令现场气氛颇为活跃。曲目更是丰富多彩,除了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哈恰图良《降e小调托卡塔》、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等经典曲目,还演出了阿伦·科普兰《猫和老鼠》、乔治·格什温《我抓住了节奏》和电影《修女也疯狂》音乐选段等充满动感和活力的作品。最特别的是16岁男孩拉塞尔演奏了多首自己创作的作品,拉塞尔的创作源起5年前妹妹不幸溺水而亡带来的难以释怀的愁绪,他选择用音乐来纪念亲人幼小的生命,而且已经立志成为一名职业作曲家。在记者对现场中国琴童的采访中,许多人对拉塞尔用音乐描写生活、表达情感的态度予以赞赏,并深深地为之感动。

南加州少儿访华团的领队董奕,原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生,师从李斐岚、应诗真教授。1989年获“珠江杯全国青少年钢琴邀请赛少年组第一名”。1990年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钢琴硕士学位,在美国也多次获奖。现为美国加州音乐教师协会南加州分会主席和欧普斯音乐学校校长。董奕希望此次活动能让中国孩子不出国门欣赏少儿知音的钢琴表演和他们音乐中的“乡土气息”,增进两国孩子在音乐演奏和音乐文化上的交流,取长补短、分享经验。

少儿钢琴的启蒙教育 篇10

一、少儿钢琴学习中存在的紧张现象及原因分析

常见的几种紧张状态:

1、身体动作的不协调

钢琴启蒙阶段的紧张绝大多数是因为学生对技巧动作不熟悉、不了解以及盲目地模仿造成的。所以, 钢琴教师的任务首先就是要让学生熟悉乐器, 消除他们一些片面、表面的认识。

在钢琴普及教育中有两种极为常见的触键方面的错误:一是手腕僵硬。个别教师片面要求学生的手腕平稳, 完全限制其手腕的上下运动, 甚至使用极其古老而且早已淘汰的方法, 长期要求学生在手腕上面放一枚硬币进行弹奏而不允许掉下来, 使学生的手腕、手臂愈发紧张, 最后变得僵硬。这样的结果必将严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他们将永远无法去演奏那些高难度的作品。二是用手腕直接去“压”出声音。年纪小的学生手指力度较小, 如果教师片面要求音量, 却不能用正确的触键方法去弹奏, 学生就会使用手腕去“压”出每一个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弹琴时手腕不停地上下抖动, 手指弹每一个音时都将手腕往下压, 即使弹得很吃力, 速度也始终上不去。这样不协调的触键动作同样会影响少儿在弹奏时候的姿态不自然, 左右手配合失调。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触键想象得十分复杂, 因此会耸肩, 并且全身肌肉都紧绷起来, 造成肌肉紧缩和演奏不自然;在触键的时候手指会用力地敲击键盘, 深怕音会敲不响, 紧张的身体不能放松, 在弹奏的时候就会导致整个手臂在琴键上大幅度地运动。

2、怯场

怯场的问题不仅仅在演出和面对外人时的怯场, 而是少儿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心理怯场。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不擅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许多少儿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并不会提出, 而是放在心里, 在老师教学的时候,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说不出来, 而是按照老师说的生硬地去模仿, 形成习惯后会造成一种盲从性, 导致动作的变形和走样。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让学生去做一些他们难以理解的动作, 甚至在他们不理解的情况下, 甚至去呵斥少儿, 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愣神, 不知道从何下手。慢慢的, 学生就有了畏惧心理, 一来二去, 师生之间的沟通没有了, 剩下的只有学生的怯场和教师的斥责。

二、如何获得正确的放松

1. 何谓放松

放松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针对紧张而言的。放松需要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放松, 这并不是单方面的。仅仅心理上的放松并不能改变动作上的僵硬, 仅仅身体上的放松也不能改变少儿对钢琴的认识。因此, 只有在身心俱松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真正的放松。

2. 怎样做到放松

练习放松钢琴家亨利、涅高兹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中说:“钢琴演奏最困难的就是弹得长久, 很响亮而快。”要想达到这种效果, 放松是关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上的练习来解决这一问题。如进行单、双音落臂练习。

2.1徒手练习的方法

“这里的整个问题在于不同肌肉或各组肌肉之间的有意识的分工。” (涅高兹语) 完成这样一个有意识的分工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

如何消除这样的紧张, 就需要大量的徒手练习。练习时, 学生站立着将两只手处于十分放松的状态, 由家长托举起其中一只手, 直到超过学生的肩膀, 将它突然放掉, 让其完全坠落。在这个练习中会遇到两种情况, 一是孩子不能放松地将自己的手任由家长抬起落下, 二是在落下的过程中, 孩子会不自主地将手收回, 或是靠自我意识慢慢地落下。学生也可以自己单独练习, 可将一只手抬起, 另一只手完全放松地将手臂举高后放落。使其能够分辨活动中用力的手与被动放松不用力的手的不同感受。之后可以再互换过来练习。

2.2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

音阶、练习曲、乐曲的学习穿插进行。学生普遍对单纯的音阶、练习曲训练提不起兴致, 但音阶、练习曲的训练对于学生掌握发音、音准、基本技巧等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阶、练习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 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旋律优美的乐曲穿插练习。这些悦耳的乐曲, 学生耳熟能详, 容易理解, 也就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之后, 再回到基本技巧的练习, 进行音阶、练习曲的训练, 学生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了。

结束语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并不是完全依赖紧张与放松的交替来完成的。而是要求在作出各种动作的同时, 获得紧张与放松的平衡。取得紧张和放松的平衡, 最好方式不是把它跟肌肉状态过多地联系在一起, 而是把它切实地与协调、自然的动作和姿势联系起来。过分的紧张, 会给钢琴学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走过多的弯路。但是也没有绝对的放松, 只是在一些不应该紧张的地方获得相对应的放松。因此, 紧张和放松是相辅相成的。

在钢琴启蒙阶段要使学生清楚和明确这个问题, 钢琴技术动作的放松将直接影响到其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并且, 随着技艺的提高, 对放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可以说, 对放松的体验是贯穿在整个钢琴学习的始终的。只有这样, 钢琴学习者才能在钢琴的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摘要:少儿钢琴学习在钢琴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相对的特殊性, 因此也决定了其教学工作的挑战性, 本文尝试着以少儿钢琴教学中常见的情绪平衡问题为论述中心, 探讨学习钢琴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状态及其原因, 并对如何有效地获得正确放松提出个人的观点与建议, 以期能对少儿钢琴教学方法作初步的梳理和研究。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少儿钢琴的教学, 对于少儿钢琴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有切实的意义。

关键词:少儿钢琴,教学方法,紧张,放松

参考文献

[1]涅高兹著《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1

[2]马太著《钢琴技巧中的可见与不可见因素》.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3

[3]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著《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6

[4]李嘉禄著《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1

[5]应诗真著《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11

上一篇:高职学生特色下一篇:真空钎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