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少儿美术教育(精选7篇)
新时期的少儿美术教育 篇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条文中首次指出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命题, 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 也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学习号召, 因此, 加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而少儿阅读在全民阅读之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需要更加重视推广工作。这是由于少年儿童年龄尚小, 学习观尚在形成阶段, 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爱好有赖于社会、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 少儿阅读工作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少儿图书馆对少儿阅读的推广责无旁贷。
1. 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简要历程
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启蒙与发展源于20世纪初期维新派人物提出的“教育救国”思想, 同时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文化的影响。在康有为等人提出“救国必先治学, 治学必须建立向社会开放的藏书楼 (即图书馆) ”时, 国外图书馆的先进办馆思想和经验开始传入我国。1904年, 以“图书馆”命名的公共图书馆在湖南诞生, 1917年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天津创办。之后, 上海、济南、杭州、长沙等地儿童图书馆相继成立, 至20世纪30年代, 全国各地拥有小学图书馆及儿童图书馆113所。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儿童图书馆事业因战争受到很大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国独立建制的少儿馆有15个。新中国建国成立至“文革”前, 是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恢复和发展时期, 据1965年统计, 全国县以上的少儿活动站 (室) 约有6850所。“文革”期间, 我国的文化事业惨遭厄运, 儿童图书馆几乎破坏殆尽, 在北京、上海等地仅剩的7所少儿图书馆都被缩减并入所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 工会系统的少儿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 (室) 大部分被关闭或撤销。改革开放以来, 少儿图书馆事业获得了新生, 省、市、县 (市、区) 三级政府加大了少儿图书馆的建设, 截至2009年年底, 全国县级以上的少儿馆91家[1]。如上海少儿图书馆、天津少儿图书馆、厦门少儿图书馆、南通市少儿图书馆、溧水县少儿图书馆等, 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不少公共图书馆内设少儿服务阵地, 缓解了少儿馆数量不足而导致少儿课外阅读难的矛盾如2006年建成的南京图书馆新馆设立少儿借阅室, 并优先对外开放。还有盐城市图书馆新馆于2013年4月23日在城南新区建成开放的同时, 在原址建立盐城市少儿图书馆并开放这些举措, 都深受少年儿童及其家长的欢迎。
2. 少儿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的条件
少年儿童图书馆 (以下简称少儿馆) 是政府或社会团体兴办的, 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益性图书馆, 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近百年来我国少儿馆事业经历了从少到多、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这一发展为今后开展少儿阅读推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1“硬件”已有一定规模。
据统计, 到2009年年底, 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达2850家, 其中, 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有91家。从已建成的公共图书馆来看, 它们都开辟少儿活动阵地, 因而, 在馆舍、图书、阅览设施等方面, 都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为开展少儿推广阅读准备了基础条件。如盐城市图书馆除在城南新馆设立少儿部, 开辟少儿图书借阅室、少儿亲子阅览室外, 还在老城区成立了盐城市少儿图书馆, 专门从事少儿文献借阅工作。
2.2 馆员已有一定数量。
少儿图书馆是一项为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事业, 其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 因而在少儿图书馆工作是令人向往的。如果县以上图书馆从事少儿工作的人平均3人, 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平均5人, 到目前为止, 全国有8800多名少儿图书馆工作者。这些人员大多工作在少儿工作的第一线, 具有为少儿读者服务的实践经验, 这为进一步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人力与经验支撑。
2.3 少年儿童对阅读有很大的需求, 为阅读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即少儿应具备较高的获取资讯的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 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个性化发展目标, 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作为担负着社会教育职能的少儿图书馆, 适应新形势, 利用图书馆优美的环境, 借助“七彩夏日”、“缤纷冬日”等活动的有利时机, 通过讲座、展览、故事会、报告会等多种阅读推广形式, 更好地为广大少年儿童服务, 让他们在图书馆这个“终身学校”里通过阅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进而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3. 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障碍
少儿阅读推广工作虽然经过图书馆人的努力, 取得一定的进展, 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少儿阅读推广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 与少年儿童的需求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经过分析, 阻碍少儿阅读推广的因素较多, 主要有:
3.1 意识障碍。
表现在人们对图书馆推广少儿阅读的认识不到位, 甚至有人认为教孩子读书, 那是学校老师的事。另外, 图书馆本身对阅读推广认识也存在模糊性, 虽然各地图书馆针对少儿开展了一些阅读工作, 但是没有长期规划, 也没有系统总结, 更缺乏形成阅读推广的科学理论。
3.2 法律障碍。
阅读在某种程度上讲, 属于个人行为。但阅读是使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推进加速的重要手段, 个人的阅读与国家的兴衰是密不可分的。遗憾的是, 我国至今为止, 还没有出台一部《公共图书馆法》, 更不用说出台“阅读法”了。
3.3 规划障碍。
这主要是少儿图书馆的建设规划存在严重问题, 像江苏省还没有省级少儿图书馆, 这显然与江苏文化大省不相符, 与少儿阅读需求不相符。各地对少儿图书馆建设的规划也存在严重的不足, 全国近4亿儿童, 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 才近100家, 所以, 规划建设各级少儿图书馆很迫切。
3.4 管理障碍。
虽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都设有少儿图书室、少儿活动室, 但是其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大都具有成人色彩, 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限制了少儿的阅读推广。
3.5 人才障碍。
这主要是从事少儿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一般都不具备本专业知识背景, 缺乏少儿阅读推广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 因而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就显得力不从心。
4. 少儿阅读推广的策略
4.1 提高对少儿阅读推广的认识。
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主要构成部分, 是全民阅读的基础, 推广少儿阅读是全社会的责任, 更是少儿图书馆的职责。为此, 少儿图书馆必须牢记“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工作宗旨, 提高对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认识, 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高举推广少儿阅读的大旗, 加强对少儿阅读推广的规划与组织, 进而推动全社会关注少儿阅读, 参与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4.2 加强全民阅读立法。
全民阅读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已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必将推动全社会掀起读书的高潮。但是, 在法律层面上, 全民阅读还没有纳入法律范畴, 以法律条文形式出台。如果有法律做保障, 那么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就有法可依推广工作就成为一种常态阅读, 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应大力呼吁, 推动全民阅读早日立法。
4.3 加大少儿图书馆建设力度。
少儿图书馆是推广少儿阅读活动的主阵地, 就其数量 (全国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仅91家) 与所服务的少儿数量 (全国4亿少儿) 是很不适应的, 因此, 必须加大少儿图书馆的建设力度, 加快少儿图书馆建设步伐, 制订建设目标, 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确保建设布局合理, 方便实用。
4.4 加强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
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是一项创新工作, 每次推广活动都必须精心策划、系统安排、确保效果。为此,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 即以少儿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根据少儿年龄、兴趣等特点, 制订活动方案。二要培育少儿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少儿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就是掌握资讯搜集、整理、利用的能力, 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少儿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就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个人不仅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还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学校教育的教材无非是些例子, 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真正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 主要靠大量的阅读自学。”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少年儿童图书馆, 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教育优势。通过阅读推广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到图书馆, 走进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 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进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作用。三要在推广少儿阅读活动中树立少儿读者是“图书馆主人”意识, 确立少儿读者在推广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进而全心全意为少年儿童服务。因此, 少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不能套用成人图书馆的现有模式, 要学会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研究少儿读者, 突出“少儿读者”在少儿图书馆的主人地位。四要精心设计和营造少儿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人性化的环境, 不仅可以提高少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 还可以超越其物质实体性而成为精神的、人文的审美世界, 成为一种可以对小读者施以教化的审美的文化环境。如:完善的导向系统, 少儿图书馆每层楼、每个功能区都有精致的指示牌, 让少儿读者很容易知道“我该去哪里”;少儿读者的桌椅是专门精心设计的, 形状、色彩各异, 使用方便、舒适;书架上的指引文字、图形, 方便少年儿童查找书籍;配备自助寄存储物柜, 免除小读者的后顾之忧;休息厅放置些桌椅、杂志, 供少儿读者和家长利用。五要创新阅读推广形式。通过读书心得交流会、读后感有奖征集、新书赏析报告会、作家与小读者见面会等形式向小读者推荐热门新书, 加强图书馆对小读者阅读的指导作用;通过设立小读者监督岗, 让小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这样做既可以拉近图书馆少儿读者之间的距离, 又可以以活动为载体, 培养一批了解图书馆知识, 积极参与图书馆活动的骨干读者, 提高利用图书馆的能力。2012年暑假, 盐城市图书馆招募了一批“小志愿者”, 在活动中小读者亲身体验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了解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内涵,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整理书籍, 学会在管理的过程中与其他小读者进行交流, 从而了解了图书馆, 养成了爱书、护书、读书的好习惯。通过主动走进校园, 在图书馆开辟“第二课堂”, 增强少儿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为了使少儿图书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基地, 盐城市图书馆还主动走访附近的一些小学, 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座谈, 就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探讨, 对市图书馆提出的“在图书馆开辟第二课堂”的建议非常赞同, 并提出了推广少儿阅读的一系列举措。
总之, 少儿阅读推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少儿图书馆工作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阅读推广的新做法、新经验, 进而推动少儿阅读, 提高全民素质。
参考文献
[1]应妮.中国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仅91家[EB/O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0/10-22/2607230.shtml2013-08-07.
[2]熊钟琪.少年儿童图书馆 (室) 工作, 2000.
[3]刘小琴.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1 (6) .
[4]尤敬党.中学生阅读指导教育论纲.图书馆杂志, 1999 (5) .
新时期爱国教育的新方式 篇2
爱国教育如此重要,但是,面对新时期存在的新情况,中小学生课堂中的爱国教育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存在着种种问题,最终导致了爱国教育开展效果不佳的结果。
(一)重感性情感教育、轻理性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过多地呈现出感性情感的教育,而缺乏理性情感的教育,二者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天平上严重失衡。在中小学课堂上,教师们大多倾向于向学生播放抗日等战争题材的视频、图片,通过这些刺激性的素材营造国殇的凄惨的课堂氛围,以此刺激学生产生高涨的爱国热情。在感性熏陶之下所刺激出来的爱国情感虽然强烈,但是却存在爱国热情无法持久的问题。事实表明,在这种重感性情感教育的培育模式下,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得到短暂的刺激时十分高涨,但随着外在刺激的结束,这种热情也迅速消退。究其根源,则在于理性的缺失。
(二)教育内容固化、脱离学生日常实际
目前,爱国教育所传授的内容千篇一律,缺少创新与深化,自然,这样的爱国教育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爱国主义的学习效果不佳。一方面,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教育的内容应当有所改变。但当前爱国教育的内容,古代及战争时代的案例多于当代的事例,教育内容几近固化,容易导致学生将爱国主义定式化;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日常实际,不利于学生产生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
当前中小学的爱国教育出现流于形式、在爱国教育的工作中只浅于口号,而忽视了学生的爱国教育的实践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多数的爱国教育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理论灌输,爱国教育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未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实践中,导致爱国教育被“束之高阁”。
二.中国爱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横向角度—借鉴外国优秀爱国教育,实现“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1.爱国教育应增强仪式感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说教性意味过于浓烈,关于爱国教育的仪式较少,导致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产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契机。因而,在进行爱国教育时,可适当增加相关的仪式,借仪式增强学生的仪式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阿根廷的爱国教育为例。
(1)阿根廷的爱国教育
阿根廷公民从上幼儿园到大学,都在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从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到校园举行的各种爱国仪式,无不在强化着个体对国家的民族认同。一些学校甚至在上课前和放学后两次举行神圣的升旗和唱国歌仪式,以强化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2.爱国教育应密切学生的日常生活
爱国教育一旦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则犹如空中楼阁,与学生日常生活想脱离,自然,学生在对爱国教育的日常行为贯彻中易出现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因而,爱国教育的指导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走出三尺讲台,以具体的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下以俄罗斯爱国教育为例。
(1)俄罗斯爱国教育
俄罗斯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国教育并不会主动说教,更多的是带领孩子前往胜利园、二战纪念馆等地方,通过这样亲身的经历让孩子接受精神上的“洗礼”。民众们以此种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这样直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爱国教育密切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与爱国素材的零距离接触,更易产生爱国情感,提升爱国觉悟,产生积极的爱国行为。
(二)纵向角度—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做到与史共鸣
1.爱国教育应做到与史共鸣
史之重要,百科之首,百书之要。爱史即是爱国。若一个国家的爱国教育没有融入对本国历史的学习,那爱国教育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让学生在历史中看待国家、民族发展的兴衰,感悟国家历史上的荣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易对国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南京大屠杀为例,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对这段历史的处理过程中,爱国教育的效果彰显,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熟知、不断温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感受历史厚重感,不断产生爱国情感的过程。
2. 爱国教育应与发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
在举国上下共同庆祝同一传统节日的过程中,以节日为依托,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延续感,油然而生出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进而产生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习俗。在对优秀传统习俗的体验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与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习俗的认同,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产生爱国情感。
综上,增添爱国主义教育的厚重感,笔者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的些许看法,若当今中小学课堂的爱国教育能够在从外国积极的爱国教育中获得灵感的同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是锦上添花。
新时期少儿图书馆服务的延伸 篇3
一、新时期少儿图书馆服务延伸的必要性分析
现代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 收集、组织、加工、传递以及储存相关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各种文献信息, 从而实现为儿童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 (1) 。少儿图书馆并不是只为儿童提供阅读服务, 而是为那些社会中需要儿童参考资料的用户提供阅读服务, 发展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功能可以更好地实现图书资料的系统化服务、提高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促进少儿图书馆的不断完善。
二、新时期少儿图书馆服务延伸模式
新时期少儿图书馆应该放眼于市场需求, 通过多种形式的功能延伸, 提高少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一) 少儿图书馆书籍阅读活动的延伸
学校是我国儿童学习知识的主要地方, 少儿图书馆要根据我国教育的形式特征将服务范围延伸到校园中, 通过图书馆和校园的结合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实现少儿图书馆和学校的联合需要图书馆负责人借助“加强少儿思想教育”的活动目的, 促进与小学的合作, 可以由图书馆负责阅读资源的提供, 学校主要负责场地以及学生的组织, 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少儿图书馆。其次图书馆也可以利用夏令营的活动形式将阅读服务进行延伸, 生活条件的优越让很多家长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少儿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条件, 通过公益服务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比如:少儿图书馆可以先明确一个活动主题, 如“走进农村”通过学生的组织以及农家的联系, 为少儿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 让他们在体验农家生活的同时更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激发少儿的创造力, 从而实现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活动的延伸。
(二) 少儿图书馆服务形式的延伸
虽然近年来中小学学习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很少有中小学拥有独立的图书馆, 这给学生拓展文化知识造成影响, 少儿图书馆应该根据这一现状将图书馆的服务形式进行延伸。首先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少儿图书馆应该走进企业寻找企业的帮助建立少儿图书馆分馆, 通过企业的资金支持形成一个由企业名称命名的少儿图书馆, 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做好宣传, 也能够实现少儿图书馆服务形式的延伸。此外为了更好的发挥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可以联合各小学形成“馆外流通点”, 由少儿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 由各小学提供阅读场地, 并根据学生阅读需要定期对“馆外流通点”的书籍进行更换, 这样既能够充分运用图书馆现有的图书资源, 还能够帮助少儿丰富知识, 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2) 。特别是针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城镇或是农村开展类似“少儿图书馆分馆建设”或者是“馆外流通点”这样的活动, 对于完善少儿阅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这种形式也极大的提高了少儿图书馆的市场拓展能力, 有利于少儿图书馆的发展。
(三) 新时期少儿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功能的延伸
信息化发展的背景给少儿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新的挑战, 少儿图书馆应该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 定期对自身的服务形式进行完善。信息化发展是少儿图书馆顺应市场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 少儿图书馆应该利用当前的形式形成信息服务的网点, 开设信息化服务, 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资质开发进行有机结合, 从而加快特色数据资源库建设的速度, 真正实现社会各种文献资料的共享 (3) 。为了更好的实现少儿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功能的延伸, 少儿图书馆应该通过自身的系统网站为少儿提供图书资源的查询, 并通过网络完成书籍的续借功能, 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的形式对一些图书馆服务进行咨询, 保证少儿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功能的完善。
三、结束语
新时期对少儿图书馆服务功能进行延伸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适应市场的需求, 少儿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可以通过书籍阅读活动的延伸、服务形式功能的延伸以及网络信息服务功能的延伸等形式实现少儿图书馆的更好发展, 提高少儿图书馆的市场适应能力, 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摘要:少儿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他们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要求。少儿图书馆是儿童丰富知识的阵地, 在新时期背景下完善少儿图书馆的延伸功能是图书馆各项管理趋于完善的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少儿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应该时刻审视自身的发展, 不断创新服务体系, 根据市场需要提出延伸服务功能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少儿图书馆,功能延伸
注释
1周冰.做好少儿图书馆工作——培养少儿阅读兴趣, 提高少儿阅读能力[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 02 (08) :32-33.
2刘晓英.条件有限服务无限——少儿图书馆创新服务与发展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10 (03) :23-24.
新时期和谐教育的基本特征 篇4
一、和谐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存》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两个报告,均认为教育公平问题首先是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更深层次上来说,教育公平也体现在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衡等,即每个学生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教育公平的发展还有一定的相对性,其表现在依赖一定的社会而存在,并且在一定历史阶段有一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教育完全平等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和等级性,直至今天我们在法律上规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才有了法律的保障。但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还存在不少不公平的现象,并且有些方面的不公平现象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现实性的不公平和制度性的不公平。现实性的不公平体现在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不均衡上,如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贫富差距等。教育的现实性的不公平,更多的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设计、历史和人口众多等客观条件造成的。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制度性的不公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化倾向。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来说,他们在北京地区的招生人数要远远高出其他地方。2.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在教育经费中,国家拨付的义务教育费用严重不足,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显得非常薄弱。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为2.79%,河南仅为2.21%。在地区上,国家对东部、中部、西部的教育投资也存在很大的差距。3.教育收费制度带来的不公平。国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收费制度,尽管标准不高,但由于不少家庭尚未脱贫,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入学或者辍学。教育收费上的不正之风加剧了教育不公平。有些学校在招生时权钱交易,有钱的即可上优质学校,没钱的只能上一般学校甚至望学兴叹。4.重点学校制度带来的不公平。“文化大革命”后,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各地均建立了一批重点中小学,切实为培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学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从条件到生源,从师资到管理等,再加上法制和秩序的缺失,使接受重点学校教育的机制和机会均处于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别国的经验,选择妥善的办法。教育公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现阶段,我们只能通过调整制度和政策来尽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和对中西部教育的投入,使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健全和完善教育收费制度和机制,充分体现教育的公益性,避免使教育过度功利性和市场化。政府应考虑地区情况,依本地经济水平来决定收费标准;扶植和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女童的教育、特殊儿童的教育、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这些问题在客观上阻碍了和谐教育的构建,政府应调整政策,保护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在中西部和人口大省布局一些重点高等院校;改革完善高校招生计划分配办法,适当考虑人口及中等教育发展水平等。同时,政府要合理调配师资,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和待遇,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
二、和谐教育的协调性
协调性是和谐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终归宿。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1.从外部来看,协调好经济、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是同步发展的。目前,我们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教育”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从横向来看,要协调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较发达、中部地区相对滞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正是从各方面着眼于协调东西部关系的。在教育方面,国家实施的“大学生支教西部计划”等政策都对中西部实行了倾斜,这些都是协调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3.从教育的内部来看,首先,要协调好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关系,如处理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关系。从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来,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受此拉动,高中阶段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了保持协调发展,国家应该更加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其次,要协调好不同类型的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要注意普通高中和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阶段要注意普通高等教育和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为“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的教育场。这是实施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从广义的教育来说,儿童最先受到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体验教育的地方。和谐教育把家庭教育视为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如因血缘关系亲近而特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关照之中的隐性教育、营造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微观环境和氛围的个别教育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心中拥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首先发端并生长于家庭教育之中。指导家庭、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实施和谐教育,学校还要组织好社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价值观的追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学校教育活动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为人民服务的行为习惯。
三、和谐教育的创新性
创新与活力是和谐教育的内在精髓。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谐教育的创新性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这与创新教育是一致的。从基础教育的实践来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品质,远比培养某种能力更为重要。从和谐教育建设的个体取向看,教育从来都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的最有效的工具。社会关系决定教育,教育是社会关系借以影响人的最根本手段。我们办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和谐发展的人,同时也要满足每个个体自身和谐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每个人千差万别的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需要。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和谐教育的任务,是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实践真正坚持教育方针的指导,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真正造就出和谐发展的人。
四、和谐教育的法制性与秩序性
和谐教育需要秩序和法制,必须有有条不紊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安宁的周边环境。要强化管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管理教育事业。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依法办学。各级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把主要职能从具体事务管理转移到依法管理和监督上来,变直接、具体的管理为宏观管理,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端正教育行风,治理以权谋私、以教谋私现象。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要建章立制,逐步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行有效的法制管理和制度管理,全面推进校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要用法律的力量维护权利,依法执行国家的各项基本教育制度;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五、和谐教育的诚信性
和谐教育的思想基础在于诚信。没有诚信,教育就失去了灵魂,就不可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就不可能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维护教育自身的形象,为社会做出表率。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等热点问题,严格学校的收费行为,实施好“一费制”。教师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尊重。继续抓好师德建设,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建设好教师的精神家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引导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培养人才、繁荣知识、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坚决杜绝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加强以“求是、求博、求精、求新”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教育,搞好新课程实施的培训,以过硬的本领塑造教师的形象。学生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认同。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的诚信缺失现象,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当然,政府和学校、学校和学生等之间也要建立诚信机制,以诚信维系相互间的良好秩序和关系。
六、和谐教育的人文性与科学性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是21世纪全球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价值的人文教育。同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才是有价值的科学教育。在新世纪,“和平发展教育”的功能观、“终身素质教育”的目的观,必然导致“科学人文教育”的价值观。和谐教育恰恰反映了这一要求。因此,和谐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政府的教育政策设计和价值取向,要体现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服务学校为重点,学校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重点,教育教学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渗透于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对全体师生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根据学校特点、区域特点和时代特点,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使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
(作者系河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
新时期的少儿美术教育 篇5
一、少儿图书馆馆藏资源现状
在现有的实践发展状况下,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为数繁多的少儿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陈列与使用状况进行实地性的调研分析, 我们基本性地发现了一些显见的问题,现将之简要地列示如下。
1.馆藏文献资源匮乏 。 以现有情况下我国各级少儿图书馆的在馆图书文献的陈列基本状况与不断处于动态变化路径中的我国青少年阅读需求的现实变化状况进行对应,我国现有发展条件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局限性[1],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条件下, 我国少儿图书馆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在馆藏图书文献资源的建构与更新工作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为鲜明的现实缺憾,无论是从少儿图书的在藏数量、种类、质量以及更新替换速度、使用借阅率等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现实性缺陷。 接下来,笔者将对有关方面的情况进行具体化的分条论述。
( 1) 适合各年龄段的图书类目少 。 我国少儿图书馆作为一种基本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其发展建制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性延递区间并不是很漫长,就现有馆藏资源的年龄性分布结构而言,我国少儿图书馆陈列的图书文献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稀缺性特征,纵然我国少儿图书馆图书文献的总体数量始终处于不断增加的进程之中,但是具体性地针对特定少儿个体的图书数量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由于青少年年龄阶段的现实模糊性,也间接引致在馆少儿图书在年龄分布层面的不均衡性特征。 我国少儿图书馆工作系统中还相对性地缺乏在图书文本内容层次的丰富性角度的现实缺憾,对于有些能够有效促进少年儿童成长发展过程良好进展的图书品类,尚且配备不足。
( 2) 少数民族文字印制书籍和外文书籍缺乏 。 在年龄分布的不均衡性特征的存在基础上,我国现有状况下的少儿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分布状况中还面临着其他考量角度的品类缺失特征,具体地表现为: 少数民族文字印制书籍和外文印刷书籍缺乏的现象, 出现这两种现象有两个基本原因,其一是我国现有发展条件下的少儿图书出版事业中对于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以及外文儿童图书的出版实践工作力度不够;二是我国现有发展条件下的少儿图书馆对于引入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以及外文图书出版物的约束意识的建构工作还有失充分[2]。
2. 文献载体形式单一。 在现有发展模式下的我国少儿图书馆中,在馆陈列的图书与文献资源的载体呈现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单一性特征。纸质实体图书呈现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少儿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唯一性使用与呈现模式,事实意义层面上,严重地对我国少儿图书馆建设事业的良好发展带来阻碍。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市居民的基本性心理状态越来越浮躁的现实状态下,我国公民对纸质电子图书越来越缺乏实施纸质书阅读实践行为的可能性。
3.少儿图书资料利用率低 。 当前时期,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远而深入的实践发展成果,当代国人正生活在爆炸性的信息媒介网格结构下,电子书引起阅读实践过程的随时随地性特征正在对传统媒介模式下的纸质实体书籍的生存空间给予较大规模的压制, 在实体书遭遇强烈生存危机的现实条件下, 我们不难理解我国少儿图书馆在馆图书文献资料阅读使用率较低的现实因素[3]。
三、针对现状提出可施行措施
1. 借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大背景推进少儿图书馆馆藏建设 。 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深入发展给我国现有条件下的少儿图书馆带来了全新角度的生存与发展课题,在这里,为了切实保障我国少儿图书馆在今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能够获取相对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密切加强少儿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践工作力度, 将馆藏纸质图书分阶段实施电子化处理工作,以扫描以及其他技术工具为跳板,切实加强有关图书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建构实践工作进程。
2.文献载体多样化建设。
( 1) 传统文献借阅模式缺点 。 在传统的文献借阅实践模式之下,图书馆中的读者个体所能借阅到的文献资源品类被严格地局限为以纸张为印刷呈现媒介的实体书,这种现实性状况较为鲜明地表现了我国少儿图书馆在馆藏文献资料在呈现方式上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格局的现实缺点就是:极大地引致了读者借阅积极性的降低,间接导致了图书馆图书文献使用率的降低。
现代社会发展格局之下,我国少年儿童群体所经历的教育事业开展环境已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改观, 在这种情形条件下,我国现有少年儿童所面对的教育环境也相应地发生了较为鲜明的变化,在这里,直观性地引致那些仅具有文字表现而没有或者是少有图片配饰的图书文本所面对的少年儿童读者群体的关注与阅读使用行为大量减少[4]。
( 2) 多引入视频类、操作性教具等教育资源。 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少儿图书馆图书资料的阅读使用率的提高,切实促进我国少儿图书馆在今后的历史发展内获得良好而稳定的发展进程,我们应当在少儿图书馆的在馆资源建制中多多引入以视频为代表的最新的多媒体信息资料,还要采购适当数量和规模的、针对幼龄儿童的操作性教具等教育实践资源,实实在在地将少儿图书馆打造成可供少年儿童学习和娱乐的功能型社会文化公益场所。
( 3) 开展主题类活动,展示和收藏儿童原创作品。 我们以现有的在馆图书文献资料和其他教具为参考资源,定期组织有关少儿绘画、少儿演讲、少儿书法和少儿棋艺等比赛,或与社区学校共同举办相关项目的比赛,基于文化与历史传承性考量视角[5],实现对馆藏文化资源的激活使用工作目标,少儿图书馆要给予那些参赛儿童所制作的优秀手工作品适当奖励,并展出,提高家长和儿童对少儿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率。
3.加强馆际协作。 现有的发展环境下 ,我国各级别 、各地区的儿童图书馆实体在发展实践路径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独立性, 这种现实存在的独立性特征不利于我国少儿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的有效使用。 在这里,笔者建议我国临近地理区位的少儿图书馆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同时加强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合作力度,在馆藏资源共享以及日常活动共办等方面做出行之有效的合作及相关研究工作的探索, 确凿实现扩大少儿图书馆馆藏资源, 最终达到对少儿图书馆的使用[6]。
在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技术良好发展的现实背景之下,借助于云数据库技术的强大的信息存储与处理空间,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馆藏实体少儿图书资源的电子化建构,并在建构工作的实践基础之上实现对有关图书资源的跨馆性的共享实践行为, 给予互相间信息传播媒介的现实性技术实力,我们有效地获取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充裕性的实践空间。
新时期的少儿美术教育 篇6
近年来,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各地兴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热情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有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就达91家,[1]加上分馆数量更是翻倍的增加。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怎样在新媒体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成为图书馆人重点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即是对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新媒体时期以网站为阅读平台尝试的研究。
1 深入了解和准确定位服务对象
深入了解和准确定位服务对象,对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开展读者服务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6-16岁之间的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可塑性极强。怎样正确引导和教育少年儿童就显得尤为重要。据青少年心理专家指出,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状态、以及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2]针对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成长心理,采用怎样的教育引导方法,并为其指出正确的成长道路,也是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少年儿童的成长往往受少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条件优越、学校环境良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样的环境受条件的制约、含有先天成分不可能由少儿自己选择。而少年儿童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则是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贵贱的所有少年儿童。尤其是在新媒体时期,每一个少年儿童不但在实体图书馆能得到平等、公平、公正的服务,在网上,更是可以利用少儿图书馆网站这个开放的阅读平台得到和实体图书馆同样的平等服务。为了配合家长和学校对少年儿童的教育,给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少儿图书馆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网站上尽可能多的发布一些有利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文章,放一些能配合学校同步教学的学习资料。
2 以少儿图书馆网站为窗口的电子阅读平台
网站是数字资源的门户,是电子阅读的窗口。大大小小的网站构成了今天的互联网,如果没有网站互联网将黯然失色。据统计,2010年我国未成人中9-13周岁上网率为37.7%,14-17周岁上网率为77.0%。CNNIC 2012年7月19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上网人数已达5.38亿,核算到未成年人,人数至少都在2亿以上。[3]由此可见,电子阅读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阅读。庞大的读者群体为少年儿童图书馆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打造一个以少年图书馆网站为窗口的电子阅读平台势在必行。
2.1 网站版面卡通化
网站是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对外窗口,网站的首页设计当然是以简约、吸引读者为目的。根据作者多年的网站设计经验证明,影响网页美观的因素主要是色彩、结构、和文字样式。
网页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色彩格调的一致性。色彩搭配合理,网页就不会显得突兀,看起来也比较柔美和谐。所以,色彩格调只能从红、黄、绿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而不能混搭。网站的结构要根据网站的内容并参考阅读对象进行设计。比如一般的政府网站主要以发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为主,阅读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他们对版面要求是干净整洁方便阅读,所以大部分都是三段式或四段式板块结构。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卡通型的设计更能引起少儿的阅读兴趣。文字样式在网页设计中同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网页是电子读物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超文本视觉语言,字体的大小、颜色搭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情趣。所以,可以很方便的修饰和美化文字的层叠式样式表CSS,就成为近年来网页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2.2 程序设计功能化
一个好的网站设计,更多的体现在其网站的功能。受益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网站制作技术从第一代的纯静态页面设计,发展到第二代以ASP(以及后来的ASP.NET),JSP,PHP动态网页的设计,网站的内容更新也从纯手工的操作,简化为可以由后台程序管理的操作,从而克服了早期建站技术中页面维护复杂、内容更新困难的缺点。
和任何其他技术一样,动态网页设计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与生俱来的设计缺陷也就慢慢地显现出来了:网站的版面仍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更换,部分内容还是不能由客户更新。显然,它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化建站技术—也就是第三代建站技术面市了。由于该项技术版面更换快捷容易,内容发布方便简单,基本满足了大多企事业单位的建站需求。
2004年,新一代网站技术web2.0诞生了。它标志着互联网从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自上而下由少数人集中控制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从而调动了浏览者的参与热情,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作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骤然上升。[4]
从以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现代网站建设技术越来越关注的是网站的功能,维护越简单越好,功能越强大越好。
2.2.1 后台维护要简单方便
一个有生命力的网站,内容要经常更新,版面要定期更换。少年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站更是要通过不断的变换版面、更新内容,不断地刺激少儿读者的视觉,使少儿总有新鲜感,才能使他们愿意光顾。这就要求网站的维护管理一定要简单方便。而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就是建立在动态网站技术之上,允许用户对网站的全部内容进行管理,包括版面布局、内容发布、栏目的增减、网站导航等都可以很方便的操作。
绝大多数CMS系统使用纯WEB界面,用户不用安装任何程序,直接从浏览器登陆自己的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就可以实时对自己的网站维护更新。
2.2.2 交互性网站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对于web1.0建站技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不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在模式上不单纯具备了“读”的权限,而且具备了“写”的权限;从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跨越到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所以web 2.0是新一类互联网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Web 2.0网上的信息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浏览者在求知过程中彼此协作,把每个人的问题和答案信息有机的组织起来,每个人都是内容的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如Blog博客网,已经从最早的网络日志(webog)担当起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产品宣传的职责[5];百度的“知道”(http://zhidao.baidu.com/?fr=bk)和“百科”(http://baike.baidu.com)更是人们网上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产品。
为了能吸引少儿读者对网站的关注,提高少儿的阅读兴趣,有必要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少年儿童之间的作品展示和交流的网络环境。比如可以设置“小作家”、“读后感”等栏目允许少儿将自己的作品或读后感上传到网站,不但可以让更多的小朋友阅读欣赏,而且可以增强少年儿童作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继而可以激发更多的小读者对网站建设的参与热情,最终起到长久留住读者增加网站浏览量的作用。
2.2.3 信息采集功能是丰富网站内容的强大工具
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时刻掌握业内动态,对任何一个网站的承办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专业网站,和其他少儿图书馆网站信息共享很有必要。但如果每天都要将这些有用的信息手工采集后再添加到自己的网站上,每次都需要创建网页、上传网页、和编辑所有的链接,对任何网站管理员都将是一场噩梦。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要借助于网站的信息采集功能。[6]
网络信息采集功能就是利用专用程序将因特网上的网站信息采集并保存到用户的本地数据库中,用于内部使用或外网发布,快速实现外部信息的获取,从而达到丰富网站内容的目的。网络信息采集功能能够帮助网站管理员有效、快速的获得你想要得到的各种网络信息。
2.3 文献资源集成化
作为公益性的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站,最重要的是要办成可读的内容型网站,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将少儿图书馆的资源展示最大化。鉴于此,我们借助于音视频播发器、文字阅读器等工具实现文献阅读方式的多样化;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采用第三方的电子资源共同实现将网站的数字资源丰富化。
2.3.1 栏目设计尽可能全面
内容性网站栏目设计是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站的核心部分。为了阅读方便,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网站栏目的设计要全面但不冗繁,栏目结构设计为二级导航为宜。下面就其中比较常用的栏目做个简单介绍。
读者指南:少年儿童图书馆不同于成人图书馆,读者指南对于首次浏览图书馆网站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要在醒目的位置告知小读者来到本馆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怎样能获得该项服务。一般可设置子栏目如本馆简介、入馆指南、办证须知、开放时间、借阅规则、部门设置等。其中在本馆简介中不可或缺的要将图书馆的详细地址,交通线路详细的介绍给读者。
阅读天地:其宗旨就是及时的将新上架的图书介绍给读者,把好的、经典的著作分享给读者。一般该栏目的子栏目可以设置新书上架、好书推荐、名著导读、读者排行榜等。
读者空间:少儿图书馆不同于学校的是,学校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基础教育,而少儿图书馆则是读者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设置此栏的目的就是要期望少年儿童能打开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读者将自己的读后感发布到“读书心得”,将自己的美文展示到“读者美文”,将自己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上传到“才艺展示”,一方面供更多的读者欣赏阅读,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少年才华。对提高作者的自信心、激发创作热情都有很大的帮助。该栏目内容全部允许读者自由上传,并由管理员组织专家定期对上传作品进行评选,对优秀作品要予以奖励。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读者的创作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读者对本网站的忠诚度。
活动中心:利用少儿图书馆网站开展传统的征文比赛、故事会、书画比赛等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意识。在活动中少年儿童不但可以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图书馆也尽到了其社会教育的责任。网站上可以设置活动播报、故事会、培训报名等栏目。
通知通告:向读者提供本馆节假日开放时间的变更、各种活动的信息通告,培训、比赛的安排等等。
本站导航:为了读者快速了解和使用本站,把网站所有的栏目集中展示,使少儿图书馆的业务和各栏目之间的脉络关系一目了然。这就是网站地图或叫做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任何网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各地的网站均有自己的特色,通过链接业内网站,可以帮助小读者对异地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掌握。
2.3.2 内容要集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第三方提供的电子资源
网站发展到今日早已不局限于对本单位的网上展示,而是进入实质上的应用阶段,少儿图书馆网站要集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第三方电子资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读者在网上快速查询馆藏书目和报刊资料最主要的工具。所以一般都放置在网站首页最显眼的位置。
馆藏信息查询系统,包括中外文馆藏书目查询,中外文馆藏期刊目录查询,特种文献目录查询、专题文献目录查询、联机公共书目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等,都给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借还书通道。另外该系统具备新书浏览、预约借书、图书续借、网上馆际互借、超期催还等功能。
向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是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读者年龄分布来看,少儿更偏爱于数字资源。丰富的电子资源,是能够吸引读者浏览阅读的前提。数字资源包括本馆制作的美文欣赏、影视动漫;更多的是由第三方提供的数字产品,如全景数字图书馆的“点点书库”,其中很多动漫都是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产品,还有CCTV央视教育视频资源库,《中华勤学故事》等都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传统优秀动画片。方正、书生、超星等均是国内知名的电子书提供商。还有全国文化共享工程中大量的数字资源都可以免费提供给读者。总之,在资源配置上要尽可能多而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电子资源,周到细致的服务,必将能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读者光顾的。
2.3.3 少年儿童寓教于乐的游戏平台
对于少年儿童来讲,他们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玩一些知识型的益智游戏,不仅可以缓解少儿的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活泼好动、爱玩耍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网络游戏这个舞台,少儿图书馆如果不去占领,一定会有其他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网站去占领的。所以,在网站上适当的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些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集寓教于乐为一体的游戏还是有必要的。
2.4 地方资源特色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每一个城市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本地历史、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文化名人等制作成活泼可爱的动漫作品放到网站上,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优秀品德。
3 完善的电子服务平台
3.1 有问必答
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向图书馆管理人员咨询的平台。传统图书馆读者和馆员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交流,读者只能到馆才能得到馆员的帮助和咨询服务。而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可以利用有问必答的咨询工具随时向管理员提出咨询,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做相应答复。
3.2 在线咨询平台
是一种实时的在线咨询系统,可以实时解答读者的各种问题。
3.3 读者论坛
通过开辟读者论坛为读者提供主动参与、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开阔视野的平台。
3.4 意见箱为了使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工作日臻完善。
通过BBS或E-mail设置意见箱。勇于袒露自身的不足,虚心接受读者的批评和建议,从读者需要上寻求发展契机,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4 结束语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为少年儿童提供健康、免费的数字资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我国目前的数字出版的产业尚属起步阶段,规模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可供少儿阅读的数字产品极为有限,建议少年儿童图书馆要积极与软件及出版公司合作,对口开发一些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数字产品,为丰富我国少儿数字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说明:该文已获《2012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青年馆员论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刘丽珍.浅议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100.
[2]王凡.青少年心理健康[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2-3.
[3]见证奇迹——CNNIC互联网统计15年,与中国互联网共成长.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1207/t20120719_32238.html.
[4]阮征.Web2.0动态网站开发——PHP技术与应用[M].徐晓昕,邹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3.
[5]休.休伊特(hugh hewitt),杨竹山,潘浩译.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001-005.
浅谈新时期的德育教育 篇7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
二、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将由政治动力转向经济动力的趋势
在以政治教育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甚至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全部内容以往的德育中,过分强调和夸大了政治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成了德育的代名词,德育的主要任务只是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激发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时,基本上以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的、崇高的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由于这一目标既高又远,所以,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可以成为少数思想境界较高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然而,当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义轻利”观念开始重新审视。一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重利轻义”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都是“重利轻义”的结果。因此,他们主张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道德思想及其一系列儒家道德文化,并以“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为例说明坚持儒家思想的重要,这种思想很快在一些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气候”,于是,儒家文化精神也重新获得了一个再评价、再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精神的强大冲击,使得一种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声势。然而,某种道德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因此,要确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在文化选择和再造中最缺少和最需要克服的弱点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重利,不重利就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不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但是,只重利不重义,也不能保持经济的持久发展。所以,“义利并重”乃是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符合两个文明一起抓和两手都要硬的时代要求。“重义轻利”是儒家道德学说“以德为本”的实现手段,它适合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礼法为基本社会关系的封建社会,它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在面临经济结构形式根本转化的今天,中国传统社会的“重义轻利”道德观念淡化乃至崩溃是必然的。
【新时期的少儿美术教育】推荐阅读:
新时期的体育教育07-16
对新时期职高美术教育的思考07-22
新时期教育理念06-06
新时期节约教育09-02
新时期大学教育07-07
新时期幼儿教育05-12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对策07-13
新时期高职语文教育05-15
新时期幼儿家庭教育06-07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