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

2024-10-15

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共12篇)

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 篇1

3 ~ 6岁的学龄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心理健康与否, 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 “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明确指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普遍重视幼儿的身体成长和知识的学习, 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 导致在幼儿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性格孤僻、任性、缺乏创造性与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 凸显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 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 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因此,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积极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笔者经过调查发现, 目前在相当范围内的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问题普遍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知识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对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认识不足, 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培养的现象, 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与生理机能不同步。

2. 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没有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目前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中普遍缺乏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在办园过程中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 但是很多的幼儿园在具体的教育过中没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课时安排上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3. 只重视个别幼儿心理问题辅导, 忽视全员教育。长期以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一些心理问题明显和有不良品性的个别幼儿身上,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有心理问题幼儿的个别辅导, 忽视了全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要面对全体儿童, 促进全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而不是个别幼儿的专项辅导。

4. 只注重幼儿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 忽视家庭的养成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幼儿的心理培养只注重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 而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对于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做到有效延伸和效果评价还缺乏广泛的重视, 使得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一个持久性的发展和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久的教育和习惯养成过程,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到有效延伸和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 提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具体的创新策略, 以期进行广泛共同探讨, 指导实践。

二、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

1. 转变幼儿教育观念, 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中

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导的幼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新时期树立幼儿教育的创新理念, 一切以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目的, 重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的各项活动中, 保障幼儿及时、充分地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发展。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要平衡知识培养和心理教育的比重, 让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同步开展。例如, 可以开展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心理健康讲座, 认识和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挖掘心理健康素材, 通过看图、表演、交流等活动丰富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 积极创设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积极创设适宜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给幼儿提供一个乐观向上、和谐民主的氛围, 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幼儿来说, 其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幼儿行为动机, 满足并引导幼儿的需要, 帮助幼儿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从园内环境设计、师生关系以及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都要让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要体现积极健康的精神, 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 在园中设置多功能区域, 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宣泄和交流; 建立新型师生和伙伴关系, 关爱、尊重信任幼儿, 让幼儿在一个心理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用表扬、鼓励和赞赏的手段强化幼儿好的行为, 促进养成教育。

3. 关爱个别的同时关注全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全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讲究群体效益。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幼儿专项辅导的同时, 要关注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系列活动, 增进幼儿应付心理压力的能力, 矫正个别幼儿的同时, 促进所有儿童的进步。例如, 对任性、孤僻的问题幼儿, 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强的、有针对性的集体系列活动, 提供相关的道具和情景, 引导幼儿参与, 从而改善幼儿的交往能力, 为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机; 通过艺术、音乐等形式陶冶幼儿的情操,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

4. 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持久、动态的发展

新时期有效开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充分注重家庭与社会的养成教育,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我们要关注家庭教育、社会因素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建立沟通与联系, 做到随人随时随地都是心理健康教育, 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延伸和发展。例如, 建立“家园联系册”, 每月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联系, 适时开展家访活动, 共同辅导幼儿的心理健康; 通过调查问卷, 了解幼儿周边的人文环境, 做到因材施教, 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 我们及时查找幼儿形成不健康心理的原因, 针对问题制定教育计划, 家园配合共同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 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总之, 新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而持久的过程, 广大幼师要与时俱进, 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策略, 关爱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培养孩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为祖国培养身心健全的花朵。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生理成长、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 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心理教育, 使幼儿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本文结合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理念, 提出一些创新策略, 以期共同探讨。

关键词:幼儿时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教育方法,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穆桂琴.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上, 2012, (07) :94.

[2]董素华.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0) :53-54.

[3]田蜜.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9) :245.

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 篇2

一、解放思想,相信自已、树立信心是做现代教师的前提

《纲要》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创作”创造性是对教师的一个新要求,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一位创造者,有很大的创造的潜能,我们要解放教师的思想,让教师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成为教育的负责人,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深信自己能较好地完成工作,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教学中要能够开拓创新,破除旧思想、旧观念,首先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为追求。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活动前认真研读文本,和同事探讨有效而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找准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充满趣味竞争的组织形式下力求用生动的导入,丰富有趣的识字方法,以及活动中大胆穿插小故事和诙谐幽默的话语调动孩子的学习性兴趣,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创新,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创新性社会,有没有创新的精神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和未来。要善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想前人所不敢想,做前人所不敢做,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新经验,找到新办法,创造系理论。创新不是蛮干,他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要善于取百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的创新教育才能少走弯路,才能确有实效。

二、解放思想,树立幼儿教育新观念是做现代教师的关键

作为教师,要坚持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本,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现在的家庭都只一个孩子,有的被老人溺爱,蛮横霸道;有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学习和教育,孩子养成懒惰爱撒谎的恶习;有的对于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总喜欢怨怨相报;还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同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体谅父母,同伴之间宽宏大量,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做学习的小主人、学会自我保护等等。并制定严明的班级纪律,做到奖惩分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知识,要消化、吸收知识,形成品格、道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解放思想,敢于转变工作作风是做现代教师的基础

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大量吸取教育理论的营养,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把握好原则性。为此我经常深入到孩子们中去,与孩子们拉近距离,耐心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孩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作为教师,更应该耐心详细的对他们进行辅导,而不能一味的埋怨孩子、埋怨家长。例如我班的马亚敏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胆量小,说话细声细气。她的父母没有文化又整天为生计操劳,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来教育孩子,因此,孩子在课堂上也常常沉默寡言,这让我深深感到,虽然她的家庭环境和别人相差甚远,但是她也应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决不能让她们在人生的第一步就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锻炼她的胆量,我特意安排她多做班级事物,我指导她从收作业、排队等进行训练,长期以来,我给予她非常密切的关注,鼓励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对她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是有效的、成功的。如今的她勇敢大方了,比以前爱说话了,能与同伴交流、一起游戏了,人也变得自信、活泼开朗起来。

对新时期教育创新的思考 篇3

一、继续教育观念创新

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有全新的观念,才会有全新的实践和全新的发展。教育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对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各个方面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它又成为教育行为的指南,教育创新的先导、前提。观念创新可以说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原动力。继续教育必须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观念,不断开拓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首先应是对继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的创新。目前社会上许多人,甚至是有些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人刘继续教育的范畴在认识上还存在种种局限。女将继续教育限定于大学后、非学历、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专业技术教育等等,将众多本应包含在继续教育框架内的教育活动人为地排除在外。观念上众多的限定词严重束缚了继续教育在纵向牙瞒向上的拓展。21世纪的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部分,它在推进全民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际志,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力量。处于新时期的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继续教育,应是一个“无限制的领域,所有的社会人员,都是继续教育服务的对象。继续教育应被视为正规教育系统之外,对全体国民的素质进行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广泛教育途径,其形式可以各种各样,其内容可以无所不包。继续教育意义下的学习者,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还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的转变。传统的继续教育培UII机构要突破以往的事业单位式的办学思路,要从思想上依靠政府、依靠行政指令和计划转换到依靠市场、服务市场需求上来,转到主动出击、开门办学、开放式办学上来,转到提高质量、适时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上来。

二、体制和机制创新

体制和机制创新要求我们对传统的继续教育发展的目标、战略、道路、政策进行不断创新,并做出系统的决择和总体构思,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继续教育发展体制和协调一致的教育发展机制。

教育体制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刘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强制性的制约作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办学体制—元化、经费投入单—化、结构失衡、资源浪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等。继续教育体制创新,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即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规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新体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强化继续教育管理、积极引导、规范市场、搞好服务上,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制定出台和认真贯彻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性文件。要精心设计好继续教育的目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各级继续教育机构和培训活动的支持、导和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培训机构的资格认定制度、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证书登记制度和考评制度。

原有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主要是行政化、计划性运作,小型化、低效化运作。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能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继续教育的供需双方方能够有效沟通,各种培训信息能有效传递,企业、高校、科研院

所、社会力量等各种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要适时开发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培训项目,提高继续教育的市场应变能力,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贴近市场,服务社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树立规模意识、品牌意识,搭建供需双方沟通交流平台。同时通过联合办学,建立资源网络,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各方资源,使继续教育逐步建立起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高效化的运人机制。

三、内容和方法创新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继续教育创新的核心。由于继续教育具有目标的多层次睦、内容的广泛陛、对象的多元性、条件的复杂睦等特点,要求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通过建立创新的课程体系和运作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增强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创新素质。当前的继续教育培训市场上,培训需求方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培训形式和内容灵活多样。继续教育提供方应本着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方便学员学习的原则,坚持各种教育形式结合互补,并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全面改革教学内容,着眼长远,兼顾眼前,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选择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并有一定前瞻陛的教学内容,使学员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学员发展创新思维,成为创新人才,提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奠定基础。

培训方法的好坏直接牵涉到继续教育的效果。要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探索引进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拓剧训练、考察实习等新的方式方法,尽量利用现代化、数字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吸收国际上流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长处,通过多种手段对现行的考核及评估方法进行变革。在培训方法上,要逐步改变讲授式的单—教学形式,坚持研讨式、现场式、电子化等教学形式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能力培养,把功夫下在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

四、继续教育创新中的人

继续教育创新中的人才队伍主要就是指继续教育所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和承担着人才培养任务的管理者和教师队伍。

继续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是:其—是创新精神和意识,即要追求创新、推崇创新和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其二是创新思维和潜能,即应具有创造陛想积极的求异思维,以及具有直觉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持久的记忆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等,其三是创新能力和技能,即应具有获取、处理信息与善于捕捉灵感的技能,以及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与他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的能力。要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的个陛特点和差异睦,打破千篇—律的格局,鼓励多样化。要结合学员的专长、气质、爱好等不同特点,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适应不同工作需要的不同的人才,开发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

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队伍,才可能保证继续教育创新达到较高水平。继续教育创新中的管理者应是—支高效、精干、能适应继续教育发展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的队伍,所以也必须把管理者自身的继续教育搞好。通过进行理论培训、经验交流、参观考察及实践演练等方式,促进继续教育管理者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实现从传统管理到规范、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是继续教育仓惭的重要—环。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创造型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继续教育的教师也必须及时转换角色,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必须开辟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实和凡固继续教肓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能力、人格,能紧跟时代脉搏,积极吸取最新的教育和行业科学成果,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前沿,并能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把握和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的人。

—个系统能够持续发展,根本在于系统内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地实行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要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研究继续教育的新趋势、新观念、新模式、新手段,立足本国、本行业发展现实,把握继续教育内在特性,设计与推行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发展战略,认识研究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机制和新途径,在各方面进行持续创新。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吉林省镇赉县教师进修学校

新时期团校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篇4

关键词:高校团校,共青团事业,创新模式

为适应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形势需要,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全国相继建立了团校。团校是专门培养团干部的学校, 是服务团的事业和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干部学校,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几十年来, 团校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十年文革及改革开放不同的历史阶段, 其间虽经废立重建, 几十年沧桑, 但依然克服种种困难, 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团校在高校的建立, 成为团组织在高校培养团干部的阵地, 通过培训学生团干部, 树立团干部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提高了共青团的工作水平。团校也在办学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 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教学模式, 形成了良好的师资队伍, 成为共青团事业的一大阵地。团校是团校人赖以生存的物质精神家园, 所有关心团校发展的人对团校的现状都有所审视, 团校所面对的大环境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思考现实的矛盾, 思考团校的明天, 思考团校的创新模式。一、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团校在新时期的积极作用团的十五大明确提出, “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要求, 加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建设”。高校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 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 也是培养锻炼青年干部的熔炉。长期以来, 高校共青团以高校内的团校为培训阵地, 开展团的基本知识与共青团工作基本技能培训, 在团干部和青年人才培养、青年工作和青年团工作理论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学校共青团培养造就了大批工作骨干。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 当前高校的团校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还较为突出。比如, 有的团校团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教育培训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有的团校办学思想落后, 办学模式、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 利用创建学习型团组织的契机, 将高校团校创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 使广大团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熟练掌握团的基本工作方法, 及时了解、分析、研究团情, 拓展知识面,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团干部的整体素质, 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使高校团校发挥应有的贡献。二、学习型团校要走创新特色之路所谓学习型团校, 是指通过弥漫于整个团校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新时期, 在坚持团干部培训为主的前提下, 团校必须改革, 必须拓展,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不拓展就不能发展。曾经有学生家长问:“团校是干什么的?团校就是团干部培训学校, 大学生毕业后进机关都难, 团校的学生能进团委吗?”的确, 高校举办团校, 不单单只是对团干部的政治培养, 建立学生喜欢、干部欢迎, 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团校是我们团校建设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当前, 建设学习型团校, 促进团校的和谐发展, 创新团干培训, 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高校团校才能更好地履行培养团干部和青年人才的双重使命, 增强为青年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学习型团校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它具有以下特征:1.更加强调全程学习。学习型团校中学员不再只是在培训班开展期间参加培训, 进行学习,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自学机制, 使学员注重平时的学习, 把工作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 把工作中的反思当成最好的学习, 做到工作之中有学习, 学习之中有工作, 使二者紧密交融, 树立全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主要靠学习促进工作, 靠工作推动学习, 使二者实现互动, 改变以往工作影响学习、学习影响工作的观念。这样可以避免和克服过去那种重工作轻学习的不良倾向, 真正把学习引入工作, 把工作引入学习, 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2.更加强调团队的学习。学习型团校强调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组织学习。学校共青团有着共同的目标, 就是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成才。虽然团校的学员来自不同的院系, 但他们的共同远景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单位的团员青年, 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彼此之间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值得互相交流, 更能建立一种团结、协调及和谐的相互学习的氛围, 共享学习成果, 相互取长补短, 整体推进学校的共青团事业。3.更加强调学习后的创新。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团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只有将在学习中获得的信息、知识、技能运用于工作实践, 实现工作创新, 产生工作绩效, 学习才有意义。学习型团校注重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成果, 把工作的成果转化为学习的成果, 使二者相互转化, 通过学习最终提高团组织服务团员青年的能力。4.更加注重系统思考。共青团工作一向注重全局观念, 学习型团校牢固树立全校共青团工作一盘棋的思想, 敏锐捕捉学校共青团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开展调查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使团的工作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三、学习型团校的教育创新途径1.开展学习型团校和学习型团干部联创活动。各级学生团干部、学生干部是高校团校的主要学员, 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团员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是组织引导青年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的骨干力量, 肩负着重要职责, 因此团干部的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型团校的创建离不开学习型团干部的热情参与。团干部要率先垂范, 带头学习, 通过深学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勤学修身知识, 影响和带动周围的青年学习。团干部要转变过去的学习理念, 接受学习型组织的学习理念。一是树立竞争就是学习力竞争的理念;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四是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通过学习型团校和学习型团干部联创, 使团干部成为学习型团校的推动者和示范者, 营造学习型团校的学习氛围。2.完善管理制度, 保障团校育人效果。只有建立起完备的规章制度, 才能使团校的各项培训工作正常化、规范化。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考评制度、淘汰制度、约束和监督制度等, 激发培训学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建立健全团校的领导机构, 设置办公室、教学部、实践部、宣传部等部门, 规定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学员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至少写一篇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在团校内部管理上建立团校干部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室使用和管理制度、宣传和编辑制度等;在培训过程中建立招生制度、学员考勤登记制度、学员学习和作业制度、学员学业考核评定制度等。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 使团干部真正学有压力, 学有动力, 学有能力, 学有效力。3.丰富培训内容, 提高团校学员参与主动性。在设置培训课程时要充分考虑高校的特点, 注重培养团干部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 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政治理论修养培训, 培养学员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本质和精髓, 并在实际工作灵活运用;工作能力的培训, 培养学员在思维、决策、协调、宣传、实际操作等方面工作方法, 提高学员的工作水平;学生管理政策的培训, 培养学员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基层团组织建设, 学生奖、贷、助、补等方面的政策, 提高学生的决策水平;人格修养的培训内容, 培养学员有开阔的胸襟、高尚的人品、坚强的意志、为同学服务的意识;良好作风的养成, 强调动手动脑做事, 强化学员自律意识;心理素质的培训内容, 培养学员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对突发事件、挫折困难的克服能力, 完善心理人格, 提高团干部对其他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能力。培训内容可以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多学科, 以及团务、组织行为学、公关礼仪、公文写作等课程。4.拓展多渠道、板块授课模式, 丰富团校教育手段。团校教学的形式要丰富, 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条件将团校教学生动化、形象化, 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聘任校内外专家、资深团干部为学生授课, 在保持课堂授课的同时提高授课质量;邀请各类专业人才、企业家、优秀经理人定期举办各类讲座, 为学员开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新渠道;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广泛开展, 组织学员参加, 野外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引入提高了团校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项可以作为选修板块供学员选择;将社会实践模块引入团校培训形式, 团校学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撰写调查报告, 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 将学知识、长才干与作贡献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多种类型的培训, 如学生会干部专题培训、新生团干部培训、社团干部培训等, 同时, 要综合运用研讨班、学习小组、专题讲座等各种学习方式和载体, 不断增强学员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力,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加强网上团校的建设, 搭建网络平台, 通过建立自学与共学相结合的形式, 构筑纵横交错、网上网下结合的互动学习组织网络。5.组建团校基础教学专家型师资队伍, 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高校共青团组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广大专职团干部具有年轻、活跃、接近学生的特点, 在团校基础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尤为关键。团组织工作要注重研究青年、贴近青年、体现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和服务青年的特性。因此, 团校工作必须注重研究实际,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从而不断拓展团建工作的新内涵, 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团校每年可划拨一定的经费, 用于学校专职团干部的科研项目, 并针对当前的团工作开展专题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提高团干部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上升是专职团干部做好团校基础教学的关键, 也是团校培训水平和创新教育能力提高的源泉。6.延伸团校工作手臂, 拓宽团校育人覆盖范围。在非培训期间, 要结合学校党政中心工作, 结合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 广泛开展贴近学生特点、贴近学生专业、贴近社会需求的各类竞赛, 激发广大团干部的学习和创造热情, 争创学习型团校, 争当学习型团干部。可以将团校培训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 让团干部走出校园, 了解社会、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提高团校的培训效果。可以将团校培训与团体训练相结合, 熔炼团干部的团队意识, 提高团体学习的能力。建设学习型团校, 是团校在新时期在共青团的指导下和谐发展, 是一个富有时代精神和符合现实需要的重要实践, 对促进共青团组织和青年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面把握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和特点, 紧密结合团校的工作实际, 以扎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努力把团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不断提高团校的学习能力和培训能力, 这是保持和增强团组织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也是共青团组织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顾胜贤.高校学生团干队伍建设思考[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 (02) .

[2]刘明耀.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兼职团干部的作用[J].涟钢科技与管理, 2007, (01) .

[3]吴新林.新形势下高校团校培训工作特性及创新途径探析[J].内江科技, 2009, (01) .

[4]李颖萍, 王莹, 王勇.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以九江学院商学院为例[J].科技风, 2010, (01) .

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 篇5

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应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

本文从教师创新素质的内涵,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培养教师创新素质的策略三方面论述了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应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强调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作 者:郭树青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刊 名:继续教育  PKU英文刊名:CONTINUING EDUC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G72 关键词:教师   继续教育   创新素质   培养  

试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二十一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 篇7

一、新时期下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地位

当今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要求创新。目前而言, 在大部分课堂教学、课外交流及作业实践等方面, 还是以往的教师处于主动状态, 一讲到底、支配一切;学生的学习行为纯属被动。例如:考前信息总结、小结、列提纲等, 采用题海战术, 学生往往死记解法, 要不断破除僵化的理念和手段, 灵活应用。成人教育不仅是教育内部一切因素的整合, 而且也是教育与其他外部因素的整合, 它不单纯是知识, 技术的传递, 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 培养个体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而且无论是社区教育, 企业的职业教育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的观念和理论创新, 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的创新。

成人高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是在职人员提高何在教育的重要阶段, 同时在科技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的当今社会, 需要更多具有复合型、智能结构的应用型、工艺型人才, 以具有更好的、更快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而且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频率加快, 都需要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适用型人才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管理创新工作

(一) 加强招生管理, 确保生源质量

招生是整个学生培养过程第一步, 也是开展教育的第一生命线, 在严把招生关时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招生工作宣传力度, 广泛组织招生, 宣传是社会的喇叭只有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才能让更多人懂得, 未来是学习的社会, 终身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 也是实现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 学会学习成为公认的教育目标之一, 而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的必然选择。二是按规定计划招生。目前我国成人教育招生计划是国家主管统一下拔, 按照规定不断发展办学主体。三是保证招生质量。“成人招生”即是“诚信招生”在招生中向考生、家长和社会公开招生简章和招生政策, 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各省实际情况, 确保录取分数线, 尽量缩小同层次, 同类别录取学生的分数差额, 保证教学后续工作正常运行。四是认真审核考生资格, 确保考生公平竞争。对注入肌体新血液时严格把关。

(二) 强化教学管理, 注重人才培养

在教学创新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改善办学条件, 二是提高师资力量。只有具有一支热爱成人教育事业, 熟悉工作特点, 掌握成人教育规律, 业务素质好, 工作责任心强, 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三是进行教学改革, 严格教学管理, 首先对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单纯的“培训”、“谋生”、“就业”转变为发展人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学习能力, 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只有变被动为主动, 才能让知识更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其次是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面较广泛, 但调整教学内容却是对学生专业知识, 其他新增知识接受和了解的较广泛, 但调整教学内容却是对学生专业知识, 其他新增知识接受和了解的直接和精通的渠道, 也是掌握技能的第一场所。再次是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信息网络化的社会, 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教育提供服务, 让课堂显得生动、形象、逼真, 易于理解和接受。四是改革课程考试制度, 针对成人学习者有强烈的自主性、自学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记忆力差等特点, 可进行课程考试制度改革, 这样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 又照顾到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三) 加强质量控制, 走持续发展道路

注重质量培养是持续发展的生命血液, 人的可持续发展诞生于对资源锐减、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的担忧, 期望于人类生存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也是持续教育过程, 特别是成人的可持续的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建立科学、完善、实效的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 具备完整的、人性化的评价机制和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 能够较为合理的衡量和评定成人高校教学质量的依据和准则, 故必须注重质量的控制, 以及提高社会信誉。

三、立足于市场需要, 在改革中求发展

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是新时期国家和人们的共识。培养应用型人才, 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需求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 只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能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求, 满足社会民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动力源泉。今天中国, 已经在世界经济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 提高国民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未来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除了普通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面临着为新工业化培训大批实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阶段性的、历史性的的艰巨的众人。一方面要加强岗位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结构的优化配置和不断创新;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职业技能, 提高从业和生存能力;再次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缩短农村、城镇、市区的差距。这些都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不断促进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 提高就业能力与竞争力, 让我们不断努力, 不断开拓创新,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探索一条成人高等教育创新的道路, 让教育事业更辉煌。

我校教育事业将继续随世而运, 问新潮, 纳新声, 积极而又沉静地学习其他名校而又不失自我地迈开新步伐, “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信这未来绿葩中的红蕉将会长得更傲人。

摘要:成人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中坚, 成人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21世纪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推进终身教育。

关键词:新时期,新形势,成人高等教育,创新探究

参考文献

[1]舒底清, 周耀华.农村成人教育: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2]张元元.农村大学生服务农村成人教育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陈小如.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文汇, 2011.

新时期高校新闻专业创新教育研究 篇8

客观的说,网络社会,新闻传播的方式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首先,从新闻单位管理方式来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在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人员的传播已经有了极大的冲击,新媒体带来的快速传播和便捷传播,使得人人都是新闻人员的趋势开始加强;其次,新闻界的社会价值和功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新的动向,新闻从业者在商业化的压力下出现了新的问题,由此新闻队伍的道德问题和新闻腐败问题也成为了新闻行业重点的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新闻行业趋势的变化,作为高校来说,新闻专业的培养,不能够像传统的培养一样,继续守着传统,要在新时期,创新的改变自身的培育模式,培育出更适合新时代和新市场的新闻从业人员。

一、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理念的创新培养

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新闻传媒人才,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专门的新闻的从业能力,在新闻教育中要具备相应的社会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双重责任,因此,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理念的创新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是一个快速传播和便捷传播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有着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以新媒体为主的自媒体系统成为了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新闻的场所,大数据下的浩瀚的新闻,要第一时间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并且才有可能得到观众的阅读,但是,时代的变化导致了新闻量的增加,因此在新闻从业人员做新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其具有社会效益和价值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要第一时间的发布新闻从而抢独家和头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的新闻专业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改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育学生,让学生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所学的专业和知识。

首先,新闻专业在新的时期虽然繁荣发展,但是竞争力在扩大,除了自己行业内的竞争以外,太多的自媒体人群也参与到了新闻传播中来,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教育中意识到这是新闻专业最好的时代,但是也是最具有挑战的时代,因此在这样的时代中,必须要牢固的树立自身新闻专业学习的理念,扎实的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用自己专业新闻知识去服务于传媒媒体,去传播正能量。

其次,在新时期,许多新闻已经开始在变味,为了利益和效益,不惜用吸引眼球的方式来做新闻,为了新闻的点击率,不惜违背道德底线,新闻已经违背了自身的职业道德。所以高校培养出来的新闻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牢记自己做新闻的职责,在教育理念上要树立学生做有职业道德的新闻人,让学生在未入行之前就树立一种有职业道德的新闻观念,从而用这种新闻观念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

二、高校新闻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培养

专业培养,模式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培养方式,客观的说,作为高等教育,一方面,要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要从应用型或者研究型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深度的培养,让大学生深度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另一方面,在培养的过程中,作为新闻专业,应该如何培养,怎样培养成为了新闻专业培养的重点。

新闻专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专业,是应市场规律而兴办的,新闻专业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实践性操作非常强的专业,新闻专业的培养模式更应该在新的时代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来进行培养。

再次,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对师资的要求是十分高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全面的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有效的把自己的知识用在自己的岗位上。因此学校在对老师的培训和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要让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明确自己的教书的职责,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培训。

总之,在新时期,新闻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有挑战也有机遇,新闻专业是一个全新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具备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高校培养新闻专业学生来说,衡量学生的合格与否要站在社会功能上去评判,让自己的学生牢牢的用舆论和喉舌来传播具有社会主义正能量的新闻,担负起一个合格新闻人的使命,才能在新闻界走出一条具有社会责任的好的道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摘要:在新时期,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全新的时期,高校的新闻专业的培养面临着培养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新闻专业需要创新教育培养。分析认为,从教育理念来说,高校的新闻专业要从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理念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职业道德。从培养模式来说,新闻专业的培养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都要具有创新的培养方式,才能更好的做好新时期新闻专业的创新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专业,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伍顺比.历史·现状·策略——我国西部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西南大学,2013.4.

[2]刘肇君.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调查研究及教育对策.吉林财经大学,2012.3.

[3]李南.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闻专业教育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6.3.

[4]梁娟.论我国新时期的新闻教育.湘潭大学,2012.4.

新时期幼儿园的德育教育 篇9

一、布置合理的环境, 把德育渗透进去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教育首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在生活中, 处处为人师表, 以浓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的行为感染幼儿, 我们知道,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个好教师不仅教会了孩子知识, 还教会了孩子做人。同时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 通过物质环境这种意识和氛围来感染和熏陶幼儿的情感, 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去

1. 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德育教育。

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 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 让幼儿听听, 学学, 讲讲中学英雄, 激发他们爱祖国, 爱人民, 爱英雄的情感。

2. 教学活动是幼儿德育的主要渠道。

幼儿教学与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也是幼儿品德实践的主要途径。利用教材本身内在的思想性, 在完成各科教学要求的同时, 顺理成章地提出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运用幻灯、儿歌、图片展览等形式, 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入手, 构建多角度的互动立体教育网络, 融德育于教学中丰富幼儿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从知识、智能、品德三方面去考虑, 抓住各科特点, 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进行有机渗透。

3. 户外活动和区角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 利用重大活动, 培养优良品质。

在每年幼儿运动会时, 活动前都要讲一讲我国运动员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 为国争光的故事, 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意识, 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还培养了不怕困难, 不怕挫折的心理品德, 从小造就幼儿坚毅勇敢的品质。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 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 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三、密切家园联系, 提高德育教育

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 也是最关键的教育。我们向家长宣传爱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使家长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观点, 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针对幼儿品德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家园联系及时与家长“通气”。

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 篇10

我国高校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总的来看, 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尚未形成一个适合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2]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创业人才稀缺, 专业化师资匮乏。

一方面, 我国创业教育服务起步较晚, 也普遍存在创业人群精英化倾向和盲目创业等误区。近年来, 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竞赛, 在此背景下, 各高校也逐步开始注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积极激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 从教育部到各省市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创业设计大赛、科技竞赛、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3]。创业很多, 但创新却相对较少, 创业项目更多的是瞄准市场而不是瞄准技术, 追求利润而非创造市场。因此, 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学习的知识投入到创业应用, 要找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中的应用优势。另一方面, 高校当中, 专职于创业服务指导的创业服务人才与师资队伍匮乏。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大多数来源于本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或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辅行政人员。此外, 创业教育服务往往偏重于理论性研究, 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经验较少, 创业服务效果无法达到最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也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4]。

2、服务定位模糊, 支持覆盖面小。

具有深度的创业项目服务应该贯穿于从创业项目培育、创业项目论证到创业项目指导、孵化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广度的创业项目服务应该包括对创业项目的科学管理和对创业项目产品的市场推广等内容。以这样的标准来反观目前的工作, 我国高校对创业项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然缺乏。具体表现在对项目的孵化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支持, 更多的是提供项目展示的平台, 而非后期发展的资源, 这使得创业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

3、优惠政策落地难, 相关服务难到位。

在国家层面上, 创业政策在细节上并没有触及根本, 政策有效落实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尤其是与毕业生对接的政策。例如:因为户口政策没有落实, 如果毕业生创业失败, 没有第二次创业机会, 将由于不再拥有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资格, 只能返回家乡。在高校层面, 目前, 不少高校的创业服务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上, 而具体到落实和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构建的建议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高等学校应当学习国内外高校优秀的创业服务理念与方法, 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相应体系。同时, 还应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 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指导队伍,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目标, 构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多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宣传,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提升学生创业意识, 健全学生创业心理, 丰富学生创业知识, 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尽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并开始推行创新创业教育, 却大多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 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之中[5]。高校需要通过创业课程的讲授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递。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借助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理论和创业经验;通过实施创业实践基地教育, 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咨询服务, 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开展创业大赛、开设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各种创业活动, 实施创业实践教育;通过鼓励和活跃学生创业社团, 加强专业指导, 让学生创业社团开展自发式的创业实践活动。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有效整合相关资源,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搭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审查和辅助学生的创业项目, 为学生创业做好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加强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协同作用, 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培养学生创业观念和精神;打造创业型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 制定相关措施, 鼓励青年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 另一方面, 聘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 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 在实践中向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学习。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对于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应当以提高创业能力为核心, 相应的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具体来说, 可以采用量化的指标方法,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内容及其指标体系, 通过问卷调查、师生测评、考试测验、特殊观察、分析研究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 将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量化。[6]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11 (5) :64-67.

[3]孔凡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0) :204-205.

[4]彭文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4) :55-57.

[5]高坊洪.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刍议[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75-76.

试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24-01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時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3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4 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2] 夏周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2):45-47

新时期幼儿园创新教育 篇12

然而,培训机构人才培养的摇篮,要积极发挥其优势,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斗力,从教育方法到教育机制进行全面创新。

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之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培训机构中,大多数的基地都是从培养文化教育上下功夫,重文化教学而轻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管理,从而导致很多学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出现政治觉悟或思想品德低得现象。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网络世界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人们的思维观念或价值取向也有一定的变化发展。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里,如果在培训中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价值取向往往很迷茫。

2.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作为培训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培训教学、日常生活及教学管理中,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教育思路,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能力。

2.1 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教育思想

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教育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群众为师,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这样才做好教育工作。因此,作为培训机构,必须深入群众,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2.2 强化“三观教育”的培养

当前,各培训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做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

对于世界观的教育,就必须重视形势政策教育。当前的国际关系复杂,要纵观历史,正确认识事件的发展;人生观教育,是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明确学习是根本责任和使命。端正学习态度,制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强化竞争意识,做到自信不自傲,谦虚不自卑;价值观教育要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培养人格的健全和完善,除了教会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只有把学会知识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理想的教育。

2.3 提高培训基地学员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要全面的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那么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之间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素质是与知识和能力密切相关,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而素质教育本质上是全面发展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鲜明的思想性和知识性。因此,作为培训基地,应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员修养课及其他专业课进行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鉴别力及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使广大学员真正树立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2.4 不断加强创新管理机制

2.4.1 教育与监管相结合

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光靠教育也不行,还需要有相应的监管策略。如果在培训的过程,教育搞上去了,可是监管机制还很落后,那么很多教育就很难形式实效,达不到质量与效果的保障,反正,如果太重视监管,而教育放松了,那么很容易就出现学员没有坚实的理论思想基础,因此教育与监管要同时抓,注重教育和监督相结合,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教育方法和监督方法的统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整体效应。

2.4.2 完善管理机制

随着培训基地的不断增多,培训的模式也更加的专业和集约化,从而也激发了很多机构的竞争,这就在许多培训科目上进行同台竞争。要使在竞争中获顺,除了自身教育优势,如教育质量外,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的创新。

从培训基地教学实际能力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要坚持引培并举、借力发展、强化管理,积极打造一支总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满足需要的培训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要主动沟通、积极协商、大力配合,努力搭建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和网络教育平台,积极争取思想政治教育经费逐年递增;要积极构建学员考核评估机制,在自主选学工作全面推广、各项条件基本具备的基础上,把培训基地学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进行量化考核,并将其作为学员评议和今后提拔使用的硬条件。

教育的市场化竞争的今天,培训基地就是一个服务机构,那么要不断的完善基地的服务管理机制,发挥人文关怀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真正做到为学员服务,才能得到学员的信任,才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2.5 加强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建设

提升基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出去深造学习,有必要时,还要求专职教师对某一专业又一定研究。同时,基地还可以通过“请、引、聘”等方式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基地师资库建设,聘请专家学者、行业领导来讲学,让培训基地教师在学习中找差距,也可以引进博士生、研究生等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中。

小结

总之,作为培训机构,不能只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培训要突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要拓宽学员的视野,开阔学员的思路,确保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时代潮流,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良好功效。

摘要:基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目前培训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思路及内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其自身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2]逄锦聚.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2).

[3]尤春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才智,2012(18).

[4]赵相楠.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5).

上一篇:视频数字压缩下一篇:铁路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