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2024-11-03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共11篇)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篇1

当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素质的整体提高, 少儿健康成长成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关注重点。少儿的成长过程如果得到合理保障, 除了可以培养少儿的多方面能力, 还能保证少儿身心健康, 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未来成为优秀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家长或学校等可以将舞蹈培训与少儿的成长过程相结合, 利用舞蹈培训来实现少儿的健康成长, 让舞蹈培训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一、少儿舞蹈培训的主要特点

(一) 兴趣性

少儿舞蹈是一门艺术, 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因此, 其兴趣性就成为少儿舞蹈培训的首要特点。少儿接触舞蹈培训, 首先是因为对舞蹈有浓厚的兴趣, 只有少儿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少儿才会进一步在舞蹈培训中探寻舞蹈的深层魅力。因此, 家长或学校应当引导少儿将这种兴趣转变为爱好, 进而将其转化为个人特长。

(二) 模仿性

舞蹈培训中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来自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形体动作, 少儿在舞蹈培训中可以领会相应的动作形式, 对舞蹈动作进行合理的再现或虚拟, 进而将舞蹈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少儿由于个人理解能力较差, 因此在舞蹈培训中一般都是进行动作模仿, 所以使舞蹈培训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特征。

(三) 节奏性

少儿舞蹈培训都会与音乐相结合, 舞步与音符会产生比较紧密的联系, 因此, 舞蹈培训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产生强、弱、快、慢等不同变化, 使舞蹈培训具有极强的节奏性。

二、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一) 锻炼意志品质

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首要作用, 就体现在锻炼少儿的意志品质这一方面。少儿的年龄相对较小, 并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性, 在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很容易缺乏持久性, 行为目的也并不明确。即使少儿的行为目的比较清晰, 但是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难以坚持, 长此以往, 少儿的意志品质就很难得到锻炼, 对于其未来成长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因此, 家长或学校可以合理利用舞蹈培训来锻炼少儿本人的意志品质。

一般来说, 参与舞蹈培训的少儿对于舞蹈都会有较强的个人兴趣, 因此, 家长及学校可以利用少儿对于舞蹈的兴趣来锻炼其意志品质。舞蹈培训教师可以及时点出少儿存在的弱点, 帮助少儿不断完善个人能力, 在保证其兴趣的基础上锻炼少儿意志。舞蹈培训教师可以在培训中加强基础训练, 让少儿不断练习基本功, 少儿在感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还要加以劝说、引导, 并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吸引少儿对于舞蹈的注意力。这样, 少儿在舞蹈培训中通过基本功训练就可以提高对舞蹈的认识, 学会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 锻炼个人意志品质。

(二) 促进智力发展

舞蹈培训除了可以锻炼少儿的意志品质之外, 还可以促进少儿的智力发展。由于少儿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 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因此, 在参与舞蹈培训的过程中, 少儿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肢体动作及舞蹈中的音乐节奏去认识外部世界, 对于外部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舞蹈培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 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引导少儿去学习舞蹈动作甚至是编排舞蹈动作, 以此发挥个人想象力, 带动智力整体发展。舞蹈培训教师可以给少儿听一段音乐, 并让少儿去想象舞蹈动作。这样, 少儿就会在这一过程中将个人生活与舞蹈动作相结合,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在此基础上, 舞蹈培训教师就可以引导少儿发挥个人创造能力, 用舞蹈动作去表现个人情感, 激发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旦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 其智力发展就会得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锻炼体魄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作用之外, 少儿在成长过程中还能通过舞蹈培训来锻炼体魄, 保证身体健康。舞蹈可以将少儿动态美与造型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因此, 系统、协调的舞蹈培训可以使少儿身体的灵活性等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样, 少儿通过舞蹈培训, 就可以促进自身骨骼的发育, 身体机能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 身体素质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少儿如果长期参加舞蹈培训, 就可以使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的发育, 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加快, 肌体发育的整体效果会更好。一些少儿由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此出现了驼背等不良行为习惯, 如果可以参加一段时间的舞蹈培训,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都能得到及时纠正。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舞蹈培训可以使少儿的体魄得到锻炼, 但是培训教师要把握好舞蹈培训的时长, 避免因时间过长给少儿的身体带来严重负担, 不仅没有使少儿身体变得更加强健, 反而带来新的问题。

三、结语

目前, 少儿成长过程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每个家庭都希望少儿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受到良好教育的熏陶, 养成良好的习惯等, 在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此背景下, 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少儿家庭及学校等可以对舞蹈培训的特点加以把握, 并让少儿接触舞蹈培训, 锻炼其个人品质的同时还能锻炼少儿体魄、促进少儿智力发展等。

摘要:少儿的成长过程无论对于少儿个人还是少儿家长都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因此, 每一个家庭都应当重视少儿成长, 并在其成长过程中加强对少儿的培养, 保证少儿的身心健康。舞蹈培训对于少儿的成长过程有积极的作用与价值, 不仅可以锻炼少儿的意志品质, 还能锻炼少儿的体魄, 本文将简要分析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舞蹈培训,少儿,成长过程,作用

参考文献

[1]毛玉荣.浅谈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几点作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 (02)

[2]伏宇军, 陈贝, 赵耀.少儿体育舞蹈训练对成长及综合素质的影响[J].青少年体育, 2013 (03)

[3]夏里.少儿舞蹈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分析[J].大众文艺, 2012 (18)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篇2

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以下是“少儿舞蹈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 发展 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 体育 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 科学 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 艺术 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 教育 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 自然 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 科学 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 音乐 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 中国 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3—57。

[5]方可。舞蹈。儿童时期的素质教育,。52。48。

浅谈少儿舞蹈教育的积极作用 篇3

关键词:兴趣;作用;影响;成长;各种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101-2

从教多年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少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会成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因素,幼儿及青少年教育,以培养孩子的“童心”与“童趣”为主,而这种培养,不像更高一级的教育那样仅仅贯穿在乏味的书本教育和语言文字中,而是要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去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如何让幼小的心灵愉快地接受这份“童心”与“童趣”,成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的课题。在我的教学经验中,在与孩子长期的接触中,我认识到舞蹈教育最能够让孩子乐于去接受这份“童心”与“童趣”,因为孩子在舞蹈教育的引领下能够更加愉悦地去领略童趣,感受童心。

早期的儿童艺术教育,舞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引导儿童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幼儿初步热爱祖国文化,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蹈来培养他们的心灵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在舞蹈过程中,一时走不出传统的教育观,作为教师会不由自主地用不恰当的干预和限制的手段,采取单纯的技能灌输、枯燥的模仿,不注意发挥儿童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习惯于“听从我”的教育。所以,我认为这种传统的思想必须尽快打破。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从内心真正乐于去接受这项益于身心发展的教育。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儿童舞蹈教学的关键在于用成人化的基础来训练要求天真活泼的孩子。怎样能使他们“服服帖帖”?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只要让孩子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邪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要让儿童舞蹈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那么舞蹈教学的内容就不能过于成人化,而必须闪烁孩子的心灵,充满童趣。所以少儿的舞蹈务必加强趣味性。同样的训练内容,可能采用多种形式、不同音乐、不同组合,去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儿童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他们会很容易理解接受。所以我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孩子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打下基础。教学过程需要贯穿生动、活泼、童趣盎然的气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使他们忘记训练的疲劳和痛苦。在教学中要创设意境,让孩子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习。在整个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还要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少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与接受。少儿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少儿舞蹈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美的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学习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提升儿童的学习效果,实现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在长期的舞蹈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通过舞蹈对孩子产生的正面作用和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维。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育者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病。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和意志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锻炼优美形体。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使孩子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长期以来,在我们民族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中,往往片面地强调使孩子们“乖”“听话”“静”,而不大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感和动作美造型能力。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在长期的少儿舞蹈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还要注意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腿勤”。“嘴勤”即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要经常对幼儿解说动作的规格、要领及注意事项;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篇4

体育舞蹈融音乐、体育、舞蹈于一体, 具有高度的健身健性、艺术性和技巧性。体育舞蹈给人们美的享受, 抒发人们的感情, 同时陶冶情操, 增进友谊, 因此, 这项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当前, 我国体育舞蹈的运动发展很快, 涌现出许多体育舞蹈学校、俱乐部、培训班等单位, 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参加到此项运动中, 少儿参加体育舞蹈运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本文主要是通过少儿学习体育舞蹈的自身体会, 认识到体育舞蹈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 通过舞蹈、形体及体育舞蹈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练习, 对身体的形态、机能、心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体育舞蹈的学习对少儿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育舞蹈的动作需要身体协调自然的配合下完成, 经常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训练, 不仅能使少儿的体质得到增强, 提高各种身体的综合素质和身体活动的能力, 还可以促进发育期的少儿各部位的身体器官系统的均衡发展。

进行少儿体育舞蹈训练特别强调练习者立、走、跑、跳等动作的正确性, 要求练习者的姿态是舒展挺拔的, 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膝放松、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的姿态, 且有美感。所以体育舞蹈练习对少儿的身姿态的培养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 由于体育舞蹈的动作特点决定体育舞蹈练习者身体要夹紧挺拔向上, 手臂和腿要舒展, 这种练习会促进少儿的肌肉和骨骼以及身体内的各个器官的成长和发育, 改善他们的身体形态, 培养正确的姿态都有益处。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少儿体育舞蹈的动作的学习, 即学到了一种舞蹈掌握技术, 增加了一个特长, 同时长此以往, 使少儿养成自觉学习舞蹈, 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为健康的体魄打下基础。

三、体育舞蹈学习对少儿身体机能的影响

体育舞蹈的训练, 有助于全面身体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它可使人的灵敏、速度、柔韧、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与平衡控制等动作的能力均衡提高。在练习过程中进行压腿、下腰、芭蕾中的拉伸等动作可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转体练习可提高身体的平衡性;体育舞蹈中的转动、移动、八字髂等动作练习可提高身体的灵敏性;体育舞蹈运动中要求手和脚的协调运动, 在练习各种舞步, 姿态组合过程中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经常参加体育舞蹈的锻炼, 也可使心肌纤维粗壮有力,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 心率减慢, 而每次心跳输出的血量则大大增加;可使呼吸肌强壮有力, 呼吸加深, 呼吸功能增强;亦可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加速, 消化功能增强, 新陈代谢旺盛;可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选择有趣活泼的少儿体育舞蹈动作进行练习, 同时注重体育舞蹈动作技术的准确性及身体姿态的控制, 可以说体育舞蹈训练是较好的少儿身体素质训练和提高少儿运动机能的水平的手段和途径的。

四、体育舞蹈学习对少儿心理的影响

少儿是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 心理上也在迅速发育, 所以这个时期的少儿身心状态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但却不是唯一的特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4。正如前人把少儿比喻成小树, 怎样扶持就怎样生长, 此时能给与少儿以正确的培养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习惯的关键时期, 对少儿以后的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有意义的。对少儿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训练, 可以提高少儿模仿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时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注意力, 提升运动知觉, 同时在集体中学习可以增强少儿的集体主义观。

一是增强自信心。当少儿学习训练到一定程度上时, 基本技术及心理状态也达到稳定。在初步体会的过程中, 少儿会有满意的感觉, 体验到学会技术取得成绩的喜悦, 增强了自信心, 在比赛表演中取得好成绩更使少儿更加专注, 兴趣大增, 信心百倍。

二是增强意志力和毅力。体育舞蹈训练是艰苦的, 又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 要想持之以恒就要克服多方面的外界因素, 比如天气、交通、时间冲突等因素。另外, 古人云“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是对肢体艺术的真实写照。长期艰苦地进行训练, 考验学生毅力和吃苦精神。特别是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很容易产生畏惧感和抵制情绪, 从而出现厌学, 懒惰的心理。但从舞蹈教育的角度来看, 这就是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三是培养少儿的注意力和集体意识。体育舞蹈的特点之一是双人配合, 在孩子参加双人、集体舞训练时, 每个孩子都是群体中的一员, 老师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地数好节拍, 听好音乐, 注意与其他同学保持动作的协调和队形的整齐, 明白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分子。这种训练, 使孩子从小养成专心、细心、耐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也培养了集体主义思想。

四是陶冶情操。体育舞蹈作为新型的舞蹈是在舞蹈的基础上带有体育的色彩并随着人们的娱乐健身、交谊欣赏、与竞赛等而产生的一种运动。舞种的不同音乐也不同, 音乐使人进入境界, 使人享受, 特别体育舞蹈的十种舞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 更是让人着迷,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陶冶情趣, 能提高少儿的欣赏能力。在练习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

五、体育舞蹈学习对少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在现代的健康理念里, 健康除了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外, 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学中, 社会适应是指个人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适应能力所包涵的内容广泛, 有学者将社会适应能力归为8个维度: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行为约束能力、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少年儿童正处于发育期, 他们的思维、个性和人生观尚未成熟, 可塑性大, 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时期。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 正是与教师或与学生的相互学习、交往、沟通、交流中过程, 使少年儿童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懂得关心尊重他人, 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在训练和比赛时, 培养锻炼少儿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的能力, 在双人舞的学习中培养合作的能力。总之, 学习体育舞蹈给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社会大环境, 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六、体育舞蹈学习对少儿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 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左脑是逻辑思维的智力中枢, 右脑是形象和创造思维的创造力中枢, 同时也是艺术中枢。因此开发右脑, 开展艺术教育, 进行艺术创作都有助于开发和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开发右脑功能又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舞蹈能够通过动作和活动来开发和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 甚至能使智力落后的儿童获得发展。体育舞蹈活泼、有趣味性, 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 还注重了基本动作中的左右动作的对称性, 少儿在体育舞蹈学习过程中, 在接受新的动作和新的音乐时都会主动的积极思考, 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

七、结语

体育舞蹈的学习能塑造少儿的身体形态, 增强身体机能, 促进心理、智力的发育, 提高注意力和毅力、陶冶情操, 增强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少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M].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1]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M].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2]丛艳华.拉丁舞训练对少儿身体素质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1) .[2]丛艳华.拉丁舞训练对少儿身体素质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1) .

回归生活的少儿舞蹈教育探讨 篇5

关键词:回归生活;少儿舞蹈;必然性;教学路径

一、少儿舞蹈教学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所谓回归生活的少儿舞蹈教育,就是指在进行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少儿所生活的世界作为教学背景,将少儿在生活中的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将少儿所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内容,从而进行的一种艺术教学的活动。

(一)回归生活是改革教学模式的主旨,是少儿舞蹈教育的基本内容

最新的少儿教学模式的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专注少儿的生活,使教学的过程充满对少儿人文主义的关怀,并且赋予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灵动的生命力。人类所生活的世界总会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人的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针对少儿的艺术教育事业中任然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首先过于重视对少儿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原本应有的对生活的体验;其次教师的成人思维使少儿的艺术教育变得概念化,少儿岁呈现的艺术作品大队整齐划一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最后对名利的追求偏离了原本艺术教育应有的教学宗旨。舞蹈作为少儿艺术教育中的一项当然也无可规避地存在着这些问题,如何使少儿的舞蹈教育回归原有的生活也成为了教育界以及人们的热议话题。因此,社会应当呼吁让艺术教育事业冲破固有思维和名利的枷锁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赋予艺术教育原本应有的生命力,为少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生活世界是少儿的乐园,是赋予少儿舞蹈教育生命力的源泉

舞蹈大多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的一种表现。少儿周围的人和事构成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并且作为少儿教育的理想场所使少儿对生活经验的获得更加方便快捷。少儿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使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因此,回归生活的舞蹈教学可以使少儿充满兴趣并且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少儿舞蹈其实与任何类型的艺术形式一样,其舞蹈动作往往都源自于人类的生活,脱离了少儿生活的舞蹈教育使少儿难以理解,因此会使舞蹈的呈现过于表面形式化,而缺乏内心情感的共鸣。所以,舞蹈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选用与少儿生活相贴近的,能引起少儿情感上共鸣的舞蹈教学方式,来促进少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少儿舞蹈教育回归生活的教学路径

(一)教学模式由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感知体验传授

艺术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审美,而审美则是人类对世界进行感知的一种方式,以体验的形式存在。人类在进行艺术感知时通过艺术实践所获得的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融合的状态,并使人类的情感表现出独特性、真实性。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少儿的舞蹈教育模式总会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对舞蹈本身的情感体验,这种停留于表面的舞蹈教学,使少儿所呈现出的舞蹈通常只有其形不具其意,少儿仅靠单纯的模仿所表现出的舞蹈动作没有与少儿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生活相结合,在情感体验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而这种脱离了生活实际,仅仅只有表面舞蹈技能的表现也是我国先进少儿舞蹈教育所存在的致命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文主义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舞蹈的感知体验在舞蹈学习挣得重要性,因此更加突出要求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少儿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个性、气质的生命体,并且对事物拥有于他人不同的感知体验,而他们对于这些感知体验以声音、动作的方式的表达都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历。要将传统的重视知识技能的舞蹈教育转变为少儿对舞蹈的感知体验,就必须结合少儿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以少儿所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丰富自身的艺术感知,并学会用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使他们能够学会通过舞蹈来表现自我。

(二)将舞蹈教育与少儿所喜爱的游戏相结合

少儿由于年纪的原因而决定了他们对游戏的喜爱,而舞蹈教育也可以作为一种高级的游戏形式,让少儿在心理上接受。活泼好动是少儿的特性,因此以游戏形式的舞蹈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是少儿与舞蹈成为很好的“朋友”。少儿喜欢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情绪,而对于年纪幼小的儿童来说,最初的舞蹈学习与游戏本就何以合二为一,让他们让舞蹈中体会乐趣,并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除此之外,游戏也是一种无功利性的活动,可以使人放松心情的投入其中,并表现出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从而体会舞蹈这一艺术行为中的情感真谛。因此,舞蹈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少儿所喜爱的生活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组织和设计舞蹈的活动,并且鼓励他们将自己真是的感受融入其中通过舞蹈动作呈现,使他们更加感受到舞蹈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并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充分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

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的文化发展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逐渐往同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西方文化的来势汹汹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培养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的文化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并且不同的文化都具有其自身特殊的价值,是一个民族或地域风土人情和人们生活习惯的一种表现,而蕴含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也是非常重要的少儿舞蹈教育资源,因此,回归生活的少儿舞蹈教育也可以从当地的传统文化中提取重要的艺术资源,这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参考文献】

[1]卢长娥.“回归生活”视野下的少儿舞蹈艺术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

[2]连靖.少儿舞蹈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少儿舞蹈教育为例[J].黄河之声,2012(07)

浅谈对少儿舞蹈的教育与培养 篇6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从少儿的心理特点入手, 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那么孩子们就会更好的来进行舞蹈学习, 也会更加热爱舞蹈。同时培养家长对舞蹈启蒙的兴趣也很重要, 这样不光在舞蹈课上能进行舞蹈教育, 也能在课下对少儿进行舞蹈启蒙教育的巩固与督促, 可以更好的鼓舞孩子们来跳舞。

关于如何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少儿对舞蹈的兴趣方面, 舞蹈教师在对孩子们进行基本功训练时可以配上一些欢快的音乐, 来减轻练功时的枯燥。“并在上课时把重点放在舞蹈上, 多多表扬孩子们的表现, 建立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可以在舞蹈班挂一些舞者的照片, 潜移默化的使孩子对舞蹈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放一些音乐来让孩子们一起跳, 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提高了。

另一方面, “少儿的行为思想还不成熟, 还需要家长来帮助决定。”孩子选择学习舞蹈很大一部分都是家长来决定的。而如果家长本身对舞蹈并不了解, 就会导致在孩子学习舞蹈期间对舞蹈有着一些误区和偏见。

关于如何通过家长来培养少儿对舞蹈的兴趣方面, 家长可以在孩子上课时做旁听。成人的接受能力比少儿强, 可以发现孩子在上课时的不足, 并在课下帮助孩子练习时来完善其不足。与孩子一起跳舞也可以提高双方对舞蹈的兴趣。“著名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 孩子拥有向上的意志, 追求卓越的天性。”少儿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 尤其是父母的赏识与表扬, 多对孩子进行表扬, 善于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 也能促进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使孩子更自觉更主动的学习舞蹈。

传统的舞蹈训练都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 并且成人与少儿的训练方法类似。教师在进行少儿的舞蹈训练时, 多是按照自身训练的经验来进行少儿舞蹈教育。并没有照顾到少儿的身体素质与兴趣。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的以基本功训练为重的舞蹈教育模式, 要多用舞蹈表现来进行少儿舞蹈的启蒙教育, 发挥少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要以培养少儿舞蹈兴趣为重, 在对少儿进行舞蹈训练时就要以舞蹈剧目的训练为主。舞蹈剧目是体现舞蹈表现形式的一种手段, 在少儿舞蹈的启蒙教育中要以舞蹈剧目作为舞蹈教育的重点。而选择合适的舞蹈剧目是培养少儿舞蹈兴趣的前提, 如果舞蹈过难, 教授时难免枯燥, 使少儿丧失自信心;反之则会觉得无聊。所以, 教师在选择舞蹈剧目时应有个渐进的过程, 这样既不会丧失信心又在学习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少儿自身的舞蹈修养。

少儿拥有很强的上进心, 在进行少儿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时, 教师要抓住孩子这一特点来激励孩子的进取意识。同时他们也好学习, 模仿力、记忆力强, 但玩儿性大、理解能力弱。教师在进行训练时要循循善诱, 多说多做, 在玩儿中学, 在学中玩儿。同时民族民间舞动作琐碎, 而一味的教动作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乏味, 这时教师要适当穿插一些文化教育, 如各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寓意, 或者相关的美丽故事与传说。“将舞蹈训练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既进行舞蹈训练, 又传承了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对少儿舞蹈的启蒙教育产生了帮助。

舞蹈基本素养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占主要地位。但从解剖学的基础上来说, “少儿骨骼肌肉尚未发育健全, 过多的基本功训练会影响少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在对少儿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 要以少儿的兴趣为主, 强调乐观开心的基本功训练, 并结合少儿自身情况, 帮助他们理解并认识基本功对舞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进行压腿训练时, 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示范, 和孩子们进行互动与交流, 告诉孩子们在以后的舞蹈中会运用到这个基本功, 为了使自己能跳的更漂亮, 就要好好练习。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少儿自觉自发的去练习基本功。

训练时教师要多以把上和地面的基本功训练为主, 尽量减少中间与空中的基本功训练, 并要仔细观察孩子们之间的接受程度, 根据少儿自身条件的不同来调整基本功训练的内容与强度。例如在孩子们练习下叉的时候, 有些孩子经过努力还是无法完成时, 就可以告诉孩子不需要完全下去, 只要尽到你的最大努力就可以了。同时要告诉孩子他在其他方面的突出点。保证少儿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东西又不丧失对舞蹈的自信心与兴趣, 使少儿在上课时能开心的来开心的回。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2]许卓娅.学与教的心理探索[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少儿舞蹈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分析 篇7

一、缺乏监督, 随意性强, 少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压抑

我们国家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 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坚持育人为本,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促进公平为重点,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迈进,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纲要》中, 看到了其中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再一次明确了素质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 舞蹈只是一个方面, 但舞蹈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首先, 舞蹈的形式符合少儿身心发展规律, 在跳、唱、玩的过程中渗透美育的内容, 以兴趣来吸引少年儿童, 在“童心”世界里逐步达到欣赏美、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与手段, 不是强加给少年儿童的, 它是一种自然的、潜移默化的增强美育、陶冶性情, 培养优美的情操和心灵的教育。显而易见, 舞蹈教育的德育目的已经充分融入到少儿大教育之中。第二, 少儿舞蹈教育区别于书本知识传授的教育形式, 它能够启发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激发少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少儿舞蹈动作不是静止或固定思维模式, 肢体动作语言的设计、编排与组合到作品完成后的舞台演出, 都体现出少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 需要孩子们身体各部位, 包括头、腰、上肢、下肢的不同运动, 同时需要心、脑全方位的配合, 才能协调完成动作, 这种肢体运动会对大脑进行锻炼, 特别是左、右脑得到了均衡的开发, 从而达到开启思维的目的。第三, 当今少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独生子女身上共有特征较为明显, 在学习、生活中个性较强, 在家庭生活中为我独尊, 父母及老人的溺爱, 缺少吃苦精神, 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精神。少儿在舞蹈练习时, 从小开始注重与人沟通、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少儿舞蹈练习, 一般以集体练习为主, 在练习时要注重整体和谐与相互协作, 需要顾及团体中的其他人, 团队协作精神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平时的教学与训练, 使少儿的肢体动作在动律和音乐的节奏中不知不觉培养与人交往、沟通、协作精神, 提高相互配合、包容、谦让、相互协作的能力, 集体主义精神自然也相伴而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许多家长也意识到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大, 高校招生中有特长生加分政策等, 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得到良好教育, 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 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 增加知识面, 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 与学生家长的访谈中, 家长回答是较客观的, 对小孩的培养他们认为, 首先看孩子的兴趣、爱好,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其次是自身的身体条件, 孩子的潜在能力, 今后发展方向等等, 但不会施加过大的压力。访谈主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希望, 培养哪方面的特长, 孩子业余爱好的兴趣。以宜宾市为列, 图一中展示部分家长的意愿, 认为孩子最喜爱的是舞蹈, 然后是美术、器乐、声乐、体育。舞蹈和美术可以是群体进行学习, 较为大众一点, 特别是小女孩更加喜爱舞蹈, 这种以群体学习的费用较少一些;器乐和声乐, 都是个体进行学习, 而学习费用较昂贵, 一般每小时的费用为100—200元不等, 多数家长无法承受;体育训练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 许多少儿无法达到要求和坚持而放弃。

社会上的某些人, 就是看准了这个大市场, 为了满足孩子家长的愿望, 各类少儿舞蹈教育培训班到处挂牌招生。文化管理部门、教育职能部门对少儿舞蹈办学的条件、要求、资质的审查, 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导致未经审批就招生办班, 也没有相应的备案制度。

少儿舞蹈教育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 由学校进行监督和管理, 具体由艺体教研组执行。而社会办学都是私人创办, 个别还是家庭式的, 在家招收学生, 利用家庭有限的空间教学, 少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压抑。处于无人监督的真空地带, 办学质量尚未引起文化教育部门的重视, 还没有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监督、评估机制。招收的学生多, 效益好就继续办下去, 如果生源缺少, 资金紧张, 就只好简单应付, 实在不行了就停办。在访谈中有的群众说:“舞蹈班比政府办学还多, 在学校附近、社区、住宅小区到处都能见到大幅舞蹈班宣传广告, 去了后才知道与宣传广告说的不一样, 娃娃没练几天兴趣都没有了, 纯粹是收钱班, 误人子弟”。

二、办学条件差, 缺乏规范性, 不利于少儿身心发展

许多少儿舞蹈教育培训在招生办班之初, 就没有考虑到舞蹈教学必需的条件, 硬件建设根本达不到办学的要求。就场地面积来讲, 按照舞蹈教学场地相关标准要求, 一般场地面积应在120平方米以上。有的教学场地窄小, 学生活动空间受限;场地地面太硬, 有的是木板的, 有的还是地砖。过硬的地面, 对少儿身体发育会造成影响, 特别是对膝关节、踝关节、足弓影响较大, 如果过多的跳跃动作, 常常造成这些部位的疼痛和损伤。

绝大多数办学是租用别人的房子, 因条件限制, 凑合着办班;有的是趁学校放寒暑假, 学生不上课临时租用中小学校的教室, 这些教室缺少必要的舞蹈教学设置。绝大多数教学所采用的都是用音响伴奏, 而恰恰相反, 少儿舞蹈教育效果最好的是钢琴伴奏, 它更能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将肢体动作与悠扬的琴声紧密结合, 内心感染力会增强, 兴趣得到提高, 表现欲望更加强烈, 特别是县城以下的小城镇举办的舞蹈班, 有的还是庭院式的, 条件十分简陋。办班条件不规范, 不仅影响舞蹈学习效果, 还可能对少儿的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后果。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保障性, “四童”得不到体现

少儿舞蹈教育的各类培训在县城及小城镇, 除少数舞蹈老师受过专业舞蹈教育和系统训练, 并取得了相应教师资格证, 并在正规学校担任舞蹈教学工作外, 多数教师没有担任过教学工作, 比较而言职业素质偏低。更有甚者, 有的打着名人办学的招牌, 邀请某某舞蹈表演家主持教学, 四处散发招生广告、电视、广播大力进行宣传, 以明星效应来扩大影响, 在城市办起连锁舞蹈班。从广告宣传看, 确实很诱人, 也会极大地吸引家长、学生的注意力, 家长愿意送孩子到那些外行眼中都认为气魄大、质量高的舞蹈班学习, 可他们那里知道, 打着名人办学只是一个牌子, 每次课主持舞蹈教学的教师, 实质上都是在当地临时聘请的。有的显然是文工团演员出身, 有一定舞台表演经验, 但是, 他们没有学习过少儿心理学, 也没有学习过教育学, 因此, 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往往不切合少儿实际, 不懂儿童心理, 也没有从事过少儿舞蹈教学的经历, 缺乏少儿舞蹈老师应有的教育素质, 少儿的“四童” (即童心、童趣、童真、童情) 在舞蹈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在县城有不少少儿舞蹈老师是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职校、艺校的学生;有的是参加专业艺术院校短期培训班结业的, 学习1—2月后就出来担任教师;有的是在校生,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勤工助学、社会实践, 希望在校读书期间, 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工作, 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为今后就业作好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不是不可以的, 他们凭借个人的专业特长、爱好和热情, 学到一些舞蹈知识, 就职于各舞蹈培训班或培训学校, 并在多个培训机构“串台”, 因而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有的临时聘请的教师, 这里的课刚一结束, 就急忙赶往下一班上课, 课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更不用说做到教法的研究和分析, 只能是机械式的重复教学, 方法极为单一, 仅凭这点有限的能力, 是远不能胜任舞蹈培训教育工作的。

四、内容庞杂, 缺乏合理性, “四童”针对性难以实现

少儿舞蹈班有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一到学生放寒暑假, 各地少儿舞蹈教学招生广告蜂涌而出, 家长也容易冲动, 不让孩子在假期轻松休整, 希望孩子能到一些教学培训机构学习。舞蹈教学培训在目前市场里, 基本上都是社会办学和私人办学, 他们在管理上各行其是, 文化教育部门缺乏监督, 在教学上自主教学, 在教材的选择上基本上是凭教师的经验和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去决定, 缺少统编的少儿舞蹈教材, 各舞蹈班教学内容呈现多样性, 不管是否适合少儿的舞蹈内容, 生搬硬套加进去, 内容庞杂, 缺乏系统性与合理性, 少儿的“四童”在舞蹈中难以实现。内容要从何入门, 如何根据少儿性格特点编制教学计划, 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等等, 都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因为多数舞蹈培训尚属于季节性办班, 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 追求规模效应, 扩大经济效益, 未按教学原则、学生年龄合理编班, 教师如何有的放矢针对少儿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效果可想而知。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下, 少儿舞蹈教育与其它艺术教育一样, 得到迅速发展, 参与学习的人数日渐增多, 学习舞蹈在少儿群体或家长心目中, 认为是一种风尚和时髦。时代需要少儿生活丰富多彩, 这种局面令人欣喜, 如何进一步使这一充满生机的少儿舞蹈教育事业真正让少儿喜爱, 需要我们共同关注使其健康成长, 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

摘要:少儿舞蹈教育培训, 从发展趋势来看, 存在着潜力巨大的市场。审视当下少儿舞蹈教育, 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待改进。缺乏监督, 随意性强, 少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压抑;办学条件差, 缺乏规范性, 不利于少儿身心发展;办学条件差, 缺乏规范性, 不利于少儿身心发展;内容庞杂, 缺乏合理性, “四童”针对性难以实现。

关键词:少年儿童,舞蹈教育,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辉儿童舞蹈是教育还是艺术[J]北京舞蹈2008 (6)

[2]王海燕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 (6)

[3]刘西媛对少儿舞蹈教学的几点建议[J]北京舞蹈2006 (11)

[4]刘雪莎音乐与舞蹈教学如何有机融合[J]北京舞蹈2006 (11)

[5]刘立少儿舞蹈的教学及创新[J]成都四川戏剧2008 (5)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篇8

一、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舞蹈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创作、训练和表演, 对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等“综合性美育教育”, 以开发少儿的潜在特长。这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让少年儿童作为一个兴趣主体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来, 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修炼艺术素养。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 本身就蕴含着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方面的功能, 舞蹈还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承载着人类文化映射、情景和情结, 是引起情感共鸣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 舞蹈教育对少年儿童的身心艺术修养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塑造形体。少年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 舞蹈的修习可矫正骨骼、肌肉的非良性发育, 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身姿。二是审美鉴赏。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激发其感知美和表现美的兴趣, 并通过整体调动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和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生理机能, 为他们构筑富于童心的创造空间。

2. 提高文化素养。

少年儿童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受去领悟其文化内涵。培养少年儿童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很多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口号响亮而形式单一, 舞蹈教育能以体验的形式补充进来, 以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传递思想内涵, 淡化对少年儿童的空泛说教, 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形式, 让少年儿童在舞蹈学习中增长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

3. 磨炼性格。

舞蹈教育还能更好地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自治能力、坚韧的意志品格、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拥抱变化的创新意识。舞蹈载歌载舞, 生动活泼, 教师可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 激发学生的全情表演。通过排练、演出和集体活动, 让少年儿童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 帮助他们树立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信念。同时, 孩子们还能够在步调一致的训练中养成一种“自觉自律、关心他人、主动负责、互帮互学”的行为习惯。

二、实施校园舞蹈教育的建议

校园舞蹈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近年来, 小学对舞蹈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 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应该纳入小学课程系列。从教育对象的需求来看, 爱好群体表演、群体游戏和玩耍的小学生, 需要舞蹈课程来满足其综合发展的要求。从传播文化的需求来看, 学校的课外活动、各类节庆日, 需要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传播校园文化, 展现地方文化特色。从舞蹈教育的设施来看, 近年来, 很多小学校已具备了舞蹈训练的教室, 有的甚至建有了很漂亮的排练室, 学校的操场也是一块很好的舞蹈教学场地。从“减负增效”的要求来看, 当前,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增设舞蹈课, 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调剂学生的学习节奏, 回应“减负增效”的社会需求。

当然, 舞蹈教育在小学校园的实施仍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当前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 健全舞蹈教育机制。

健全舞蹈教育机制需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师资配备, 各级学校需配备一批具有专业资格认证的教师, 从事舞蹈教育的组织、安排和教学工作。二是课程设置, 需根据学校各类课程及学生学习周期的实际情况, 合理设置课程, 可整合美术、音乐等课程资源, 开设“艺术综合课”, 动静结合, 室内室外结合,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三是教学管理, 有序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和表现, 用更鲜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

2. 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浅谈少儿舞蹈素质教育 篇9

一、少儿舞蹈感觉能力的培养

舞蹈感觉能力包括舞蹈的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舞蹈感觉能力是在舞蹈的实践活动中,人民对舞蹈作品所产生的审美知觉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状态,是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是审美感受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对少儿进行舞蹈感觉的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身体协调性训练

在对少儿进行舞蹈训练时,身体协调性的训练是必须的,也是最基础的。这就要求被训练者必须先由身体的站姿开始,再到手和脚的位置,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及舞台方位的变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逐步提高少儿身体的协调性。在舞蹈的训练中,身体的协调性对于刚刚接受舞蹈训练的孩子们讲是比较难的。所以,做为教师必须要有耐心,要反复的讲,反复的示范。这个过程不可着急,不要过于求快。这样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2、舞蹈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

舞蹈离不开音乐,这是由舞蹈的特性决定的。而舞蹈者要很完美的表现一部舞蹈作品,除了要有良好的舞蹈素质外,同时还要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这就要求对少儿进行舞蹈训练的同时也要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比如,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训练,要在培养这种能力的基础上启发少儿的想象与联想,获取舞蹈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激发少儿对舞蹈形象的感情体验。这种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能使少儿较准确的进入舞蹈所描述的意境,进一步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

二、少儿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培养少儿舞蹈的表现力,必须在少儿舞蹈表演启迪少儿们的舞蹈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舞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通过舞蹈表演表现出来。比如,在平时训练中,要有目的的选择音乐,选择的音乐要有情绪及节奏的变化。可配些简单的道具,如手绢、彩扇等。按音乐情绪及节奏的变化,编排训练组合,反复练习,领会情感的变化及节奏强弱、快慢的对比。这就要求舞蹈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在练习前一定要把要求讲清楚,还要规范的多做示范。由于少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大,反复的练习很快就能熟练。

舞蹈作品是通过表演者的表演呈现给观众的,是表演者在感受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来展示其思想感情。对舞蹈感情的抒发也就是舞蹈表现能力的再现,这种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会促使少儿在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的应变能力和创作力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教育,丰富和提高少儿的舞蹈表现力。

三、少儿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篇10

【关键词】美术教育 心智发展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1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广义地说,包括以美术、音乐和文学为基本内容的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以自然美和社会美(以人及其创造活动为内容)为内容的审美教育。美育是人类在自身充满磨难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寻找到的,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自我教育手段。中外历史无不表明,对美育的重视和开发程度,不但标志着某一代、某一社会的文明水准,而且直接影响到此时此地人的素质的高度,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例如,古代希腊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人才备出,物质文明突飞猛进,其原因都可直接归结于对音乐、美术、诗歌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性的美育活动。因此,时至今日,美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否则,人会被畸形发展的物质文明挤压变形而走向毁灭。

一、美术在少儿心智开发中的作用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它和音乐、体育、写诗、作文一样,所谓琴棋书画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才气,同样是修身养心、陶冶情操的活动。一副好画,胜如一手好诗、一篇好文章,它可以交流感情,交流思想。

心理学家认为各种美术造型的因素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影响,从而影响少儿心智的发展。完成美术作品的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对理论理解困难,美术材料准备困难,粗枝大叶造成作业不佳,缺乏良好习惯的困难。要求少儿晚上一次作业,就需要教育他们静下心来细心观察,指出作画的要点,使他安下心来继续操作的过程就是培养心智的过程。虽然少儿在学习与作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发觉少儿自身的“闪光点”,逐步引导孩子正确的对待美术课程。

美术教育,与音乐及文学教育相配合,成为开发少儿美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学的美术教育,主要目标不是培养少儿成为画家,而是遵循美术自身的艺术特性和审美规律,开发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直接间接促进少儿的智力发展,并为未来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想法

笔者从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想法:

1.美术课中,对美术常识的介绍,如国画、油画、图案画等,重点落在对艺术构成即形式美的讲解上。因为事物之所以美,除了内容因素,就是形式因素。没有相应的形式美,其实就没有美术。所以,线条的类型、结构,色彩的组合、对比,构图整体的节奏性及和谐性等等,不但是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也是内容成分。——通过各种形式美的讲解、介绍,使少儿充分了解世界上美的事物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和千变万化的美,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观察力。

2.在观赏性美术课中,注意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讲解、介绍,让学生认识到作品的美术源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之美——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尤其是人自身的美,从而培养对生活的热爱,美好事物的追求,不断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为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打下基础。

3.在绘画实践课中,无论图案画、命题画或工艺制作,都强调学生的自由创造性,而不以是否画得“像”为标准。传统的儿童美术教学,一味强调比例要准确,实际上儿童无论是从生理发育方面还是认知能力方面都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在审美教育中似乎只有画得像、画得真实才是美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正如杨景芝教授所说“画得像并不等于画得美”。强调学生的自由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由想象力和对创造力的自信心,审美创造的愉悦感。而这对于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如数学等的学习,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创造力的核心和动力是想象力,而想象力——包括多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空间思维等——又是学习许多科学知识不可缺少的因素。

4.各种类型的美术课,归根结底都在于对少儿的心灵发生影响,即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追求和创造热情,从而使心灵向善、向真、向美。美的事物,其实是集真与善于一身的美好形象。基本质量是和谐与完善。这与健康的人格极其相似。因而,少儿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这过程也就是自身心灵不断走向和谐与完善的过程。少儿有了这样的美育准备,重要的不是将来是否能画出几幅好画,而是可以锻炼克服生活中多种艰难的能力和不断向善求真的信念,从而大踏步走向未来,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信孩子,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绘画。多鼓励,少批评,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表现的空间,他们绘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思路就会越来越宽,画的画也就越来越富有创意,儿童的绘画能力也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文静.浅谈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

[2]郭志平.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4).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篇11

1 创造良好的少年儿童阅读环境,实现人文关怀

少儿阅览室是推广少儿教育工作的保障。阅读环境对阅读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要孩子爱读书,就要让他们在读书之前先爱上读书的气氛,一个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有利于阅读工作的开展。例如:书架的摆放如何适应少年儿童的身高、兴趣及阅读倾向;墙面的壁画怎样做到温馨有效润物细无声;低幼区玩具如何选择能益智、安全、趣味兼顾;图书、期刊及光碟的甄选、布架怎样适应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甚至地板的花纹、窗帘的颜色、座椅的样式、盆栽的种类等都应仔细斟酌。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亲昵的动作也许从此能改变读者对图书馆的态度,让他们流连忘返,营造一种平等对待的气氛才能留住读者。只有馆员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管理方法和技术才得以创新,对少儿读者的教育职能才得以延伸。

2 拓展服务空间,开发教育职能

2.1 在少儿读者服务工作中,我们发现简单的借还图书等被动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少儿读者的需要,因此,提供更主动、更全面的阅读服务模式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已成为必然。

在不同的读者群中做好深入细致的阅览指导工作,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克服阅读辅导工作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学龄前儿童,思维能力有限,认识活动主要靠知觉,他们需要的是色彩鲜明、图画丰富、内容浅显的卡通书;小学年龄段的儿童,已初步掌握了汉语拼音,学会一些汉子具备了阅读条件,则需求一些图文并茂的图书;高年级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选择的书籍范围比较广泛,需求的是内容较深的图书,可以说科普图书、历史名著等多学科书籍。于是我们就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读者,推荐给他们不同内容的图书。另外还要定期推出“新书推荐”栏目,在阅览室中开设科普图书专柜,让他们通过图书馆可以第一时间阅读到畅销图书,热爱读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同时将静态阅读延伸到人人参与的动态活动中:如举办少儿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小小主持人活动、小小图书管理员活动、读书有奖竞赛活动等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从而更好的利用图书馆,同时也通过活动提升了我们的阅读推广,让更多的小读者通过阅读推广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2.2 邀请专家举行少儿讲座

通过讲座提供和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提高少儿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全面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做好儿童心理保健;引导青少年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养成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师爱友的良好品德,通过讲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3 联合社会力量关注特殊群体少年儿童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父母的外出务工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问题,这些特殊群体儿童,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只顾及了孩子的生存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素质教育,他们的阅读成为图书馆推广工作的盲点。针对这种情况,应联合社会力量,开办流动图书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农民工子女阅读到更多更好的图书,培养他们健康的阅读习惯。

2.4 大力提倡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就是指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读书,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先天的,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练习和自我训练,而幼年时期是培养这种良好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能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同时,在亲子阅读中,家长会发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也会从中体会到书籍带给他们的快乐,能实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交流,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达到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通过亲子阅读,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和阅读习惯。

2.5 提高素质,适应发展要求提升服务效果

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业务手段多样化、服务范围广泛化、服务内容综合化,馆员就需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平时的自学外,还要多充电多积累,避免知识的单一,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向精专业、多技能、擅创新、懂沟通、善表达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把图书的推荐、少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小读者在少儿图书服务中找到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精神家园。

3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肩负着为少年儿童普及文化知识、传递信息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创造服务特色,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有效利用好少儿阅览室这个重要学习阵地,为少年儿童作出最大的贡献,为少儿图书馆事业添砖加瓦。

摘要: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是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公共图书馆在延伸教育和终身教育上,应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延伸和拓展,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家乡、懂文明、知礼仪的良好品德和习惯。让图书馆真正起到让青少年儿童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成为青少年儿童读者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青少年

参考文献

[1]黄瑾.西南地区少儿图书馆教育职能延展的实践与思考[J].贵图学刊,2011(4):15-16.

[2]李怡梅.关于少儿阅读活动的探索[J].贵图学刊,2011(1):58-59.

[3]姚兰.让真人图书馆走进少年儿童图书馆[J].贵图学刊,2014(1):51-53.

上一篇:思考品质下一篇:给排水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