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舞蹈教育

2024-07-23

幼儿的舞蹈教育(精选12篇)

幼儿的舞蹈教育 篇1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舞蹈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常用也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 幼儿舞蹈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培育孩子们良好的生活姿态和高贵的举止气质, 以增强孩子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 进而培育他们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 给孩子以发现美和展现美的熏陶, 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育,幼儿

简言之, 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 它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为为表现手段, 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少儿艺术形式, 是一种具有动态的、表情的、表现性艺术。当前, 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其最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等综合素质都得到强化和提高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他们心智初开, 幼儿舞蹈这种为幼儿所热爱的教育形式在实施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幼儿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道德及性格品质培育的意义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而幼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有极强的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 孩子们在进行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 会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提升和性格品质的培育。如, 幼儿舞蹈《看木偶戏》中展现出来的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那种品质, 幼儿们在排练过程中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 机械地动作, 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成为他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我们都知道, 每一个舞蹈艺术家都是一个呕心沥血、锐意进取、苦练技艺、持之以恒、追求完美的人, 幼儿舞蹈虽不及如此, 但总体而言, 舞蹈毕竟是一门充满“苦”的艺术, 要吃苦, 要流汗才行。幼儿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砥砺了自己的品质, 展现出每个人刚毅的一面。另外, 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 爱清洁讲卫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幼儿舞蹈对幼儿创造力开发和启迪的意义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这是因为孩子们天真无邪、善于想象、喜欢新鲜事物, 具有无穷的创造力。而幼儿舞蹈恰恰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幼儿舞蹈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 幼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后, 已经基本掌握一些舞蹈动作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这时就应该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们的创造力, 给他们以无穷的想象力发挥的空间, 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曾上过一课《绽》, 音乐具体形象, 上课时我给幼儿们一个简单的提示, 先请他们欣赏音乐, 然后讲述自己对音乐中情境的感受, 说到情绪共鸣处幼儿们情绪激动, 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接着就可以让幼儿们自己去感受花开的感觉, 在大脑里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 经过几次练习后,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启迪和开拓。其实, 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 在舞蹈过程中, 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 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 因此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幼儿舞蹈对幼儿观察力、注意力及综合能力培育的意义

幼儿期是幼儿好玩好动的阶段, 而优美动人的幼儿舞蹈能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时下所提倡的“兴趣教学法”其宗旨也在于此。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这样在兴趣的驱动下激发起来的有意注意, 经老师语言指向和动作示范, 能集中注意力去感受舞蹈的内在情感、韵律、节奏, 并体验、学习。例如, 在教授中班舞蹈《学做解放军》时, 坚定有力的歌声及精神振作、铿锵有力动作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渴望, 都迫不及待地高度注意老师的举手投足、情感的流露。

另外, 幼儿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体裁和表现形式, 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 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 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 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 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四、幼儿舞蹈对幼儿感知美、表现美, 提高审美能力的意义

舞蹈艺术使幼儿学会舞蹈艺术美是通过艺术家们创造的艺术形象美反映出来的, 因此与现实相比, 它具有理想性的色彩。舞蹈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更能以情动人, 使欣赏者获得更强烈的美感。幼儿通过欣赏那些贴近生活的舞蹈作品, 知道什么是美, 怎样用动作表现美, 这些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能使幼儿的生活更美好, 直接影响幼儿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隆萌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2]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0.

幼儿的舞蹈教育 篇2

姓名:杨茜

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中心小学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随着幼儿审美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要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笔者通过在实践中对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不断探索与总结,结合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舞蹈审美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儿舞蹈;审美教育;教学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作为幼儿审美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舞蹈极具艺术审美的传达着人们思想。在音乐、节奏、灯光、道具、服装等的衬托下,舞蹈尽显其无法阻挡的魅力。在这样美好的情形下,幼儿的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山翱翔,舞蹈以其自身的灵动、鲜活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悄无声息的让幼儿受到审美教育与美的熏陶。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感受,探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幼儿舞蹈审美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幼儿舞蹈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但在舞蹈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首先,对幼儿舞蹈审美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和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舞蹈只是幼儿为适应社会和更好的发展自我而需掌握的一种技能;其次,审美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不能够以益智为出发点去开展,不然则容易忽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忽略了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培养,而不注重幼儿的审美感受,这是一些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错误倾向。此外,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过于注重作品自身的涵义的传授与挖掘,不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不注重幼儿的接受能力;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些都让幼儿舞蹈教育成为轻视过程,看重结果的教育,违背了幼儿舞蹈教育的初衷。

二、幼儿审美感受的特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的审美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为或艺术品所吸引,从感受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表现能力。幼儿的这种审美感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的情感表现性,这种情感表现性并不是对象客体自身所具有的,而是幼儿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中,对象的形式特点与幼儿的情感达到交融时心理所产生的情感对应物。审美感受的另一含义是指欣赏主体在欣赏过程中达到一种审美愉悦。这种愉悦是他们把自己情感、意志、思想等投射到文本上的结果。

幼儿审美感受到这一特点要求我们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

三、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1、保护幼儿喜爱舞蹈的天性,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研究表明,人类在胎儿期时就会随着音乐翻动身体。学前期的幼儿对舞蹈有着更加强烈的兴趣和欲望,他们会随着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舞动出不同风格的舞蹈,他们手舞足蹈,能准确的把握节奏的快慢,并能及时调整动作,在迥然不同的音乐间转变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舞蹈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去激发他们的舞蹈天赋和对舞蹈的兴趣。

如: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在面对《开门红》这种难度较大的手帕舞教学时,可在教完转手帕的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多次播放该音乐,让孩子双手拿手帕自由舞动。每播放一遍音乐,教师可从所有孩子的动作中挑选出能较好表达音乐的几个动作与幼儿一起商量对其稍加修饰,以使其适应全班幼儿的水平。以此种方法完成整个舞蹈动作的编排。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变换队形、交流感情,使幼儿自由大胆的表达《开门红》热闹、欢快的气氛。从幼儿而来的舞蹈更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幼儿在轻松、愉悦、自由的气氛中尽情的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

2、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注重审美教育过程,关注幼儿的情感交流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重在情感的交流与熏陶。为此,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一些游戏、交流、表演的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美的熏陶。若不注重过程,而只注重结果,过多的去强调技能的训练,则可能会让幼儿感到索然无味。

如:幼儿日常在学习较为规范的考级舞蹈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对其进行适当改编,加大幼儿在舞蹈时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其乐趣性和表演性,使舞蹈更具情感色彩。引导幼儿在舞蹈中体会一种和谐、愉快的伙伴关系,并在舞蹈中体会与小伙伴合作所带来的神奇的、美好的表达效果。

3、在舞蹈中渗透民族民间舞蹈,挖掘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审美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传承民族文化,而且成为了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独特审美风格的平台。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的交互作用下,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间的生活区域有着较大的差异,民族舞蹈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典型的汉族秧歌就可以按地域的不同分为三种:东北、陕北、山东秧歌。东北秧歌表现出人们豪放的性格,以转手腕、扭腰、高抬腿等大幅度的动作著称,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人们的喜怒哀乐。陕北秧歌则以长调映衬,场面宏大、快节奏等方式展现。抖动头部、甩动臂膀、扭动胯部、眼部活动较多。山东秧歌主要以性别来分类,男女的舞蹈动作具有不同的风格。例如:男子主要展示粗犷、阳刚的豪放舞蹈;女子主要以温婉、柔韧的细腻舞蹈姿势著称。各种民族舞蹈的服饰和妆容不尽相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审美欲望。引导幼儿欣赏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饰有利于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民族舞蹈动作性较强,展示不同民族的舞蹈,开阔儿童的视野,有助于儿童积累审美经验,从而提供更多的模仿素材。例如:“踮脚”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典型的动作,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激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舞蹈从劳动中来、从生活中来,表达了当地的生活特色和风俗文化。引导幼儿接触不同的民族舞蹈,不仅可以使幼儿了解、感受并表达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开阔眼界促进其个性发展,还可以熏陶幼儿的爱国情怀。

4、在舞蹈教学中适当渗透体育舞蹈

拉丁舞作为国际公认的舞蹈之一有其独特的魅力,拉丁舞以夸张多彩的服饰和妆容为美。拉丁舞不同于民族舞,它更偏重于舞者的力量美。幼儿在四岁以上即可学习拉丁舞,将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拉丁舞以双人舞为主,舞蹈动作规范细致,可充分的满足幼儿的模仿欲。拉丁舞中五个舞种风格各异,独具特色。其中,伦巴舞:舞曲节奏为4/4拍,步伐曼妙、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伐婀娜款摆,以身体的延展为美;恰恰舞: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诙谐风趣;牛仔舞:舞步敏捷、跳跃、舞姿轻松、热情、欢快,是一种节奏快耗体力的物种;桑巴舞:舞姿活泼动人,动作摇曳粗狂、起伏强烈、舞步奔放、敏捷、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斗牛舞:斗牛的舞蹈动作中,男伴是模仿斗牛士,而女伴则象征着斗牛士手中的篷。因此,男士必须保持一种强壮英武的姿态。舞者舞姿雄壮威武、刚劲有力、舞步奔突进发,表现出男子强壮英武和豪迈昂扬的气概。

专业拉丁舞对动作的规范性要求较高,能很好地避免和矫正孩子弯腰驼背及喜欢抓耳挠腮等一些不良习惯。拉丁舞音乐欢快激昂,除了对孩子有很好地塑形效果外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拉丁舞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形式多样的比赛项目,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拉丁舞中的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培养孩子对形体美的理解和表达;还体现在孩子对拉丁舞音乐、服饰妆容、以及对各个舞种背后文化的理解和欣赏;除此之外,笔者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发现,不少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孩子在学习了拉丁舞后,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可见,拉丁舞对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这也正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即产生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

四、结语

幼儿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使幼儿在学习中得到个性的发展。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使幼儿树立美的观念,引导幼儿学会理解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促进幼儿完美个性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浅谈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篇3

幼儿舞蹈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成人舞蹈有着相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但幼儿舞蹈的律动更加欢快明朗,富有童趣,蕴涵着幼儿对于“真善美”的感受力。幼儿天性好动,善于模仿,喜欢看舞蹈节目,渴望参与表演。因此,舞蹈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骨骼发育,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指定相应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矫正幼儿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缺陷。例如,凹胸、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在经过正确的舞蹈形体动作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还有利于幼儿气质的提升。一般来说,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舞蹈训练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1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儿童观将儿童看成一个简单的受体,只能接受而不能加工,其实这是错误的。幼儿本身就是一个“加工厂”,他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而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丰富的,教师应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特别在舞蹈音乐的理解上,幼儿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他们会在自己的幻想空间里自由发挥。记得在编排《加油!中国足球!》时,音乐由激烈欢快逐渐缓慢低沉,笔者让孩子们根据音乐自由创编动作,他们居然将这段音乐创编为失球后的球员们在绿荫场中央相拥而泣;随着音乐节奏的力度加强,又继续创编为球员们相互鼓励,总结失败原因,最后重返绿荫赛场,赛出优异成绩,最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孩子们的想法也激起了笔者的创作灵感,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舞蹈创编成功了。

2培养幼儿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现象严重,尤其表现在不能吃苦上。舞蹈的基本功切I练很辛苦,有时被称为魔鬼训练,这对初次接受舞蹈训练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激发幼儿的好胜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这就需要舞蹈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幼儿个性特点的舞蹈。当幼儿在练功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帮助其克服困难;而当他们获得成功时,教师应及时表扬,这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养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舞蹈教学很抽象,它是一门无声的语言,幼儿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理解这些动作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舞蹈教材准确、生动、形象地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让幼儿对舞蹈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从而引起学习的愿望。练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必须认真观察,将自己所看到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

三、提高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

幼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幼儿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师可使幼儿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活动的作用,通过音乐刺激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幼儿感知音乐的意境,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所带来的灵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

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特别是幼儿舞蹈往往是以集体舞蹈的形式进行排练和演出。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统一的动作、整齐的队形,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动作不一样,甚至不到位,都会影响甚至破坏整体的美感。因此,在平日的训练中,教师要严格要求每位幼儿听从“指挥”,步调统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进行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这就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特别是孩子们外出演出时,集体活动更能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成功了,他们脸上神采飞扬,开心得像放飞的小鸟;失败了,他们会拥抱在一起流泪,相互鼓励,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令人非常震撼。

幼儿舞蹈教育的社会功能 篇4

一、为培育一代新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是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 没有艺术教育, 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儿童舞蹈教学是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及情感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不但在形式上创造出了美, 在心灵中也感受到了美。在这种教学中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育一代新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增强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幼儿舞蹈一般都是以群舞为主, 在排练演出时形成一定的集体。排练过程中, 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情感是否投入?其实也是对孩子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 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 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 可以增强集体向心力, 以集体成功为荣。是对孩子们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锻炼和考验。

幼儿们参加集体舞训练, 能在愉快的歌舞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增进团结、自觉地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按学习迁移规律, 在舞蹈排练中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迁移班集体、校集体, 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感上去。在教孩子学舞蹈的过程中, 孩子们就会充分展开想象与创造的翅膀, 随着音乐进行着夸张而诙谐地即兴表演着、讨论着, 以动作与感情的交流抒发内心情感, 从而表达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主题思想。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 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 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三、培育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毅力

舞蹈训练常常要使孩子出大力, 流大汗, 动作要反复训练, 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舞蹈不仅是一种美的艺术, 同时也是一种艰苦的艺术, 学习舞蹈要有吃苦精神, 只有通过艰苦的基本功训练, 不断开动脑筋, 发挥想象, 才能使舞姿优美, 动作流畅, 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和动作相一致。每个孩子都有想表现自己的心理欲望, 教师要在有意识地在普及的基础上, 选拔舞蹈能力较强的孩子参加舞蹈队, 排练新节目、上舞台、上电视, 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争强好胜的上进心。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 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们要引导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 只要努力拼搏, 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 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舞蹈训练, 锻炼了孩子的意志, 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训练, 孩子们忍受着苦, 忍受着痛, 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四、引发孩子们的民族意识

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 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民间舞艺术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而且形式多样的, 它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挚的表现, 蕴藏着广阔博大的民族文化内涵, 传颂着中华民族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质朴、勤奋、乐观的民族神韵。各民族中丰富的民间舞蹈艺术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一旦为孩子们所接受, 必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他们的心趣交相映照。

幼儿的心灵是一个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体, 享有无限的可塑性。在幼儿舞蹈作品中, 确有民族个性的舞蹈作品, 不只是为其拥有民族属性或自身的光彩, 最重要的一点是, 它还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不仅可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们自幼就热爱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美好情怀。一些好的舞蹈, 像《我们相聚在北京》的各族儿童, 都以各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为媒介, 引发了幼儿的民舞意识, 使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之花, 潜移默化地植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 为我国舞蹈艺术得以健康发展, 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舞蹈训练有着许多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 我们要正确把握儿童舞蹈的社会功能。我们要大力提倡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 用优秀作品鼓舞人;深化儿童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思想认识, 陶冶儿童的艺术情操,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总之, 幼儿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象力, 增强人的自信心, 自豪感, 培养人注意力集中, 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幼儿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 高尚的情操, 高雅的气质, 端庄的仪表, 仪态, 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感知, 不同的是, 幼儿的直观思维, 一尘不染的内心世界, 涉世未深的眼睛, 其无法进行正确的审美活动。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阻止他们对美的渴求。这时, 作为教师的我们便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采取措施进行诱导, 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情。《规程》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在跨世纪的今天, 我们应感到责任的重大, 如何将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钻研自己的业务,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为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使充满希望的幼儿舞蹈艺术土壤上开满绚丽多彩的花儿, 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而努力耕耘, 永远探索。

从小培养幼儿的舞蹈意识, 向广大幼儿推广普及舞蹈文化, 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实属不易的工作, 离不开指导者细心地研究与耐心地探索。但只要有“几度春秋勤耕耘”的努力, 一定会有“月月岁岁绽新花”的收获和喜悦!培养孩子美的意识, 使其快乐成长也是我们从事舞蹈教学的一个目标。幼儿舞蹈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们之所以在舞蹈教学舞台上奋斗不息, 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的明天培育出一片美丽的花园。在这个道路上,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陈远敦.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1]陈远敦.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温立伟, 扬仲华.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2]温立伟, 扬仲华.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3]袁振国.教育新理论[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3]袁振国.教育新理论[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于乎.风姿流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4]于乎.风姿流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5]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5]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6]王印英.幼儿情趣歌舞[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6]王印英.幼儿情趣歌舞[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

幼儿园开设舞蹈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5

舞蹈是一门由节奏、速度、动作、表情、队形、想象集一身的综合艺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舞蹈能对右脑智力的开发起到直接的强化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及时调节幼儿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使身体各器官活动协调一致, 从而使大脑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体质的.增强

反思幼儿舞蹈教育实践的价值体系 篇6

回想在有氧健身房“跳舞”的成年人。我们的参与动机除了个人爱好、健康原因、群聚需要等因子,还包含审美、学习、创新、让自己感觉年轻、打发多余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多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我不禁感叹:我们这些在公共场所“跳舞”的成年人似乎真正做到了“让舞蹈回归游戏性”——由自己决定,为快乐而参与,并享受快乐的过程。

人们对于舞蹈教育价值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前我国早期儿童舞蹈教育实践同时存在多种价值追求,它们的课程模式和师幼互动模式也因此存在许多差异。这一类舞蹈教育实践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当前一般被称为兴趣班的舞蹈教育实践。这些兴趣班可能设在幼儿园里,也可能设在其他各种性质的教育机构中。兴趣班之所以吸引家长,主要原因是这类课程的提供者向家长承诺:课程一定会提升幼儿的舞蹈审美素质(起码会比没有接受过专门教育的幼儿更能感受美、表现美),并能够通过“考级”这样的社会评价体系向家长证明其教育成效。

二是当前许多幼儿园仍保留的节目、特殊庆典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舞蹈表演以及少数幼儿园仍在参与的舞蹈比赛。近年来主要由各种媒体策划组织的儿童“选秀”活动也应归在此列。许多学者批评这类活动仅仅为了满足成人的虚荣心。然而,除了这一点确实需要认真反思和批评以外,部分教师和家长的确发现这些活动起码满足了部分爱好舞蹈表演的幼儿的审美需要、游戏需要和发展需要,提升了他们的表演技能,锻炼了他们的体魄、智能和毅力,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同时也使这部分幼儿有机会认识自己学习舞蹈的力量和潜能,进而增强他们更主动地投入舞蹈学习的内部动力。

我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非正式地调查访问过不少不同时代业余学习舞蹈的儿童和他们的教师、家长。他们认为表演、比赛对虚荣心的满足不可否认地存在于参与者的价值体系之中。但无论这种价值在某个人生阶段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都绝不会是参与者追求和收获的唯一价值。此外,许多幼儿也承认。练功、排练确实辛苦,遇到挫折也会哭泣。但舞蹈表演的自由流畅感、天天进步的自我效能感,以及通过表演、比赛获得的成就感仍是非常值得追求的。

我们不可能杜绝以上类型的舞蹈学习和舞蹈教育实践,也没有必要一味指责这些活动可能对幼儿成长带来的危害。我认为更具建设性的行动可能是认真研究这些危害形成的具体机制,设法放大正面影响。缩小负面作用。

最近十年间,我曾经两次近距离观察上海和南京的两位舞蹈兴趣班资深教师的师幼互动过程。有幸的是,两次观察时恰巧都有另一位比较年轻但又显然缺乏审美激励经验的教师同时在场。让我能够有所比较。尽管四位教师都采用“示范一模仿”的师幼互动模式,但我确实感受到资深教师自身的魅力是吸引幼儿投入舞蹈学习(舞蹈游戏)、感受主体力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智力和提升创造力的幼儿舞蹈教育理念日益成为幼儿园舞蹈实践探索的主流。在奥尔夫、科达伊、达尔克洛兹、综合音乐感、蒙台梭利等国外音乐舞蹈教育理论以及实践体系的影响下。幼儿园教师和专门从事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的私人教育机构或个人纷纷开始尝试以开发智力和提升创造力为主的幼儿舞蹈教育实践。

回顾将近四十年的探索历程,我们先是在“感性与理性”“放任与塑造”两个极端中间之字形“振荡”。然后逐渐摇摆到相对“中和”的状态。比如“提升创造力”的问题在目前大部分教育改革较为深入的地区已经进入“瓶颈”。“随便跳”已逐渐成为幼儿园正常集体舞蹈(或韵律活动)教学的主流。教师只敢运用两类教育行为:一是“鼓励”——“还有什么不同动作?”二是“接纳”——“不错!很好!真能干!我们跟他(她)学一学。”许多教师承认自己“不敢”教,即不敢示范,更不敢组织幼儿模仿学习。许多教师甚至紧抱双臂,在远离幼儿的地方摆出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姿态。殊不知教师只要不把自己的示范当作幼儿唯一模仿的对象。而是将它作为即将激起“干层浪”的“石头”之一的话。应该不会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况且。在以“脑力激荡”作为团队互动模式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参与者在教师、同伴及其他媒介提供的榜样中可自由选择。这种类型的互动更能引发幼儿“有中生有”的创造,并因“继承性发展”而使新的创造富有生命力。

“学习怎样做事”“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共同生活”是21世纪全球儿童教育的共同追求。如果我们将学习跳舞划归“学习怎样做事”一类的话。那么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怎样学习”)和亲社会人格(“学习怎样共同生活”)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目前,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提供幼儿学习舞蹈的机会主要有:(1)活动转换或过渡环节;(2)“小舞台”角色游戏时间;(3)音乐区角活动中的自由活动;(4)晨间或午后体育锻炼中的音乐舞蹈游戏;(5)舞蹈兴趣小组活动;(6)为演出或比赛而特别安排的排练、训练;(7)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舞蹈学习等。

特别列出这些不同的学习机会,目的是想请大家注意不同时段的学习机会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机会。在前四种学习时段。教师一般都会给幼儿更多探究、尝试、自由创造以及独立解决学习和交往问题的机会。在发现幼儿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有经验的教师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为幼儿提供发展援助。但是在后三种学习时段,特别是兴趣小组和为演出、比赛而安排的排练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关注排练质量和训练成果,对幼儿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关注则较少。事实上,在这三类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并完全有可能投入精力、创造机会促进幼儿在学习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发展。而且,长期实践研究的结果显示,当幼儿能够以亲社会的人格、优良的学习品质(习惯)投入舞蹈学习的时候,排演和练习的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如在发展学习能力方面,我们可以着重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反思调控能力以及语言、图形符号和动作之间相互解释的能力等。在发展人际关系能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两人乃至多人的自由合作创作,着重锻炼幼儿的协商合作能力;也可以通过队形变化等较为复杂的集体舞蹈。着重锻炼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

舞者审美天性和游戏主体性既是人类舞蹈的原初性倾向。又是个体舞蹈的终极性倾向。实际上这种倾向在个体一生的发展中是不断变化的,即人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精神自由、身体自由、知识技能、人际关系价值内涵的理解、体验、追求是不同的。正因为这些必然经历的变化,个体一生中对审美和游戏价值内涵的理解、体验和追求会变化,对舞蹈美、舞蹈游戏情趣的理解、体验和追求也会变化。

因此。当3岁以下的幼儿更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跳”时。也许给他们更多机会“随便跳”会更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审美天性和游戏主体性。当3~6岁的幼儿越来越渴望从社会的舞蹈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挑战时,也许为他们提供包含丰富的社会舞蹈文化信息的环境和参与更“高级”(复杂、细腻)的舞蹈实践机会,激励他们通过钻研和锻炼不断超越自我,会有利于更长远地保护他们的审美天性和游戏主体性。

幼儿的舞蹈教育 篇7

一、舞蹈所具有的美育功能

舞蹈所具有的美育功能,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够塑造学习者自身的形体气质。舞蹈是通过舞者的身体将艺术美表现出来, 因而在舞蹈的学习中形体练习也是重要内容, 通过形体练习能够改变舞者不良形体习惯, 改变舞者形体, 促进舞者身体的协调均匀发展。同时, 舞蹈对于舞者自身的气质具有一定的要求, 因而学习和练习舞蹈能够培养学生相应的舞蹈气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 久而久之学习者自身就会散发出与他人不同的美的气质, 达到塑造舞者形体气质的目的。二是能够帮助学习者构建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对美的追求中产生的, 而舞蹈作为艺术美的表现载体, 能够帮助学习者树立相应的审美观, 陶冶学习者的情操。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 舞蹈学习所带来的审美意识则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对世界上美的事物的初步认识, 对于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舞蹈的练习, 学生能够体会到舞蹈所带给他们的美感,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方向, 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幼儿舞蹈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 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而且还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 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 因而在实施舞蹈教育时, 舞蹈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

幼儿时期, 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健全, 其身心特点与成年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因而舞蹈教师在进行幼儿舞蹈教育时应该注意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 使舞蹈教育符合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 以便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 在生理上, 由于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其身体还处在发育阶段, 运动神经还不健全, 肌肉群还不发达, 因而在舞蹈动作上教师应该尽量追求简单自然, 以保证幼儿身体素质能够跟上舞蹈教学。再加上幼儿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 在舞蹈的动作上还要求节奏明快和短促有力, 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舞蹈的特点来。然而,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其舞蹈教学要求又是不一样的,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 由于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因而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大幅度地采取简单反复的动作, 同时还可以用音乐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在教学时则可稍微增加舞蹈难度和形体训练, 并可通过集体舞的形式, 讲究动作的齐整和节奏感, 这样也有利于幼儿纪律感的养成。

其次, 在心理上, 对于幼儿好幻想、好奇心重和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 幼儿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可多采取童话故事、科学幻想等形式来进行, 并且在动作设计上要注意多设计直观形象感较强的动作, 这样能够激发幼儿喜欢模仿的心理, 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效率。

2.注意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幼儿阶段, 孩子的好奇心重, 并且一切喜好都是根据自身的兴趣来决定的, 因而舞蹈教师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时也要注意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只有充满兴趣地去学习舞蹈, 幼儿才能将注意力放到舞蹈学习上, 这样跳出来的舞蹈也更加有表现力。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舞蹈教师只注重对幼儿舞蹈动作的纠正, 而无视了对幼儿本身的舞蹈兴趣培养, 使得很多幼儿不能从舞蹈学习中获得快乐, 甚至对舞蹈产生厌恶心理, 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因而在日常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 让幼儿在舞蹈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还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幼儿对舞蹈的注意力, 让幼儿能够持续将注意力放到舞蹈学习上, 这样才能激发出幼儿对舞蹈学习的热情。另外, 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 要注意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爱好转换成学习舞蹈的动力。幼儿由于天生对音乐敏感, 在听到节奏明快的乐曲时也会随之手舞足蹈, 这就充分表现出了幼儿在舞蹈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 而舞蹈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住这点兴趣爱好, 将其转化成学习舞蹈的动力, 注意用自身对舞蹈的热爱感染幼儿, 让幼儿在教师的感染下也能够喜欢上舞蹈学习, 从而稳定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并将这种兴趣延续下去转化为持久学习的动力。

舞蹈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和人格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要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师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让幼儿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 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热情, 这样幼儿才能在舞蹈教育中体会到艺术美, 才能为形成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刘婵婵、王长安、王秀丽.舞蹈教育在幼儿整体素质发展中的作用[J].飞 (素质教育) .2013 (01)

[2]徐浩、李敬忠.对幼儿舞蹈教育美育功能的认识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 .2012 (12)

幼儿的舞蹈教育 篇8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舞蹈, 是源自于劳动的一种艺术, 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舞蹈的欣赏, 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首先, 世界各国都有着具有自己独特民族风格的舞蹈。通过对舞蹈的学习,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在教师的讲解中, 对我国古老的艺术进行学习和了解, 掌握我国民间艺术的珍宝, 能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其次, 舞蹈艺术,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舞蹈是一种能够美化生活的运动, 舞蹈者在优美的音乐下, 翩翩起舞, 不仅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而且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律动。第三, 学习舞蹈, 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的, 而舞蹈艺术, 正是艺术对人的审美影响的主要手段。舞蹈能够给人美的享受, 激励学生追求美的事物,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 能够提升人的艺术修为, 增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二、幼儿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幼儿时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在幼儿时期进行舞蹈教育, 对于提高幼儿技能方面, 以及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 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幼儿舞蹈不单单是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一个科目而已, 还是组成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是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 有着诸多的优势。

1. 幼儿舞蹈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舞蹈有着与体育锻炼类似的功能, 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舞蹈中, 要涉及到压腿和踢腿运动, 以及对肩膀、腰和手腕等多个部位的练习, 这些练习对孩子的韧带和体能发展, 都与体育训练有着同样的作用。舞蹈的动作也是来源于生活, 但是却把这些在生活中简单的行为, 进行了美化。在舞蹈中, 要充分调动起每个关节和部位的运动, 来表现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而动作的协调性能够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 柔韧性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从而使得儿童拥有一个优美的形体, 加强儿童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和健康发展。

2. 幼儿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儿童优秀的品质

舞蹈虽然是优美的, 但是训练的过程确实是艰辛的, 现在的孩子, 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没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 在进行舞蹈基本功的练习时, 经常会因为累和疼痛而掉眼泪, 甚至想要放弃对舞蹈的学习。这时候, 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中专教师的课程适用性较强, 能够从实践上培养学生的点滴思维, 从而塑造其良好的品质。在休息时, 可以给孩子们讲述舞蹈家成功背后的艰辛, 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 不经过艰苦的奋斗, 是无法成功的, 虽然现在是苦一点, 但是总有一天, 是能够换来掌声和鲜花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不仅锻炼了每个孩子坚强的意志, 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 还能够从小培养孩子自强、自信的个性, 帮助其养成优秀的品质。

3. 幼儿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孩子天生都是极富创造力的, 都喜欢新鲜的事物, 并且善于幻想, 而舞蹈的存在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对于同一个舞蹈动作, 或者对于同一部艺术作品, 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形式, 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 去创造不同的动作。创造力是新时期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只有理解孩子的这种天性, 并且给予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表现空间, 才能引起他们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将孩子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掘出来。

总之, 素质教育应当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抓起, 通过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开展, 围绕素质教育, 进行舞蹈内容的编排, 以舞蹈为载体, 丰富幼儿的生活, 促进幼儿身体以及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丽君.论幼儿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 (7) .

幼儿的舞蹈教育 篇9

关键词:舞蹈教育,幼儿身心,发展,作用,分析

舞蹈最早是一种艺术活动,用直观的艺术形态表达文化情感,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舞蹈对幼儿作用的分析,展示出现代化教育的意义。

一、舞蹈教育对幼儿修身养性、提升心理素质的作用

舞蹈是一种美育教育形式,能够直接作用于幼儿的身心,体现出健身和健美的双重作用。在舞蹈学习中,能够提升幼儿的自我意识以及审美方面的能力,培养出幼儿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高尚的情操。舞蹈可以让幼儿在知识学习之外,更好地去追求上层的精神生活,它主要是幼儿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能够看到,学习舞蹈的幼儿和不学习舞蹈的幼儿相对比,气质上更胜一筹。幼儿在学习舞蹈以后,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平时的生活都能够让其更敢于表现自己,激发出幼儿内心中的表现欲望,一般会在掌声以及表扬的过程中让幼儿增强自信心。舞蹈动作的基本站姿就是挺胸抬头立腰,因此在生活中幼儿也会这样做,长久下来气质自然显露。

二、舞蹈教育对幼儿身体发育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舞蹈训练能够对幼儿的大脑产生作用,在大脑神经的刺激下锻炼幼儿的肌肉和骨骼。生活中很多实例已经证明,舞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学习舞蹈的幼儿,不仅仅食欲非常好,并且睡眠也很好,身体长高很快,这是因为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能够让幼儿的骨骼更加粗壮,更有弹性和坚实有力。舞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舞蹈的形式对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协调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幼儿在组合走步以及敬礼的过程中,一些幼儿走步比较生活化,而在舞蹈组合中就会对此进行规范,教师对幼儿的动作进行协调。再比如在学习《编花篮》的过程中,这种歌声比较富有童真性,能够吸引幼儿更多注意力,由此产生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存储着舞蹈动作的不同变化,将这些动作和歌声融合在一起,融入到舞蹈表演当中。幼儿在舞台上,伴随着五彩的灯光,自己的反应能力也更快,还会获得更多的掌声。从此可以看见,一些经常学习舞蹈的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快,并且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对事物的反应能力也非常高。

三、舞蹈教育对幼儿心智的启迪作用和影响

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幼儿的注意力动机,引导幼儿的注意力方向,以此提升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教师可以使用前倾、低位置以及柔软体面的姿态对待幼儿;用亲切、温和的目光看待幼儿;用缓慢和柔和的话语对待幼儿,在这样的状态下,幼儿的身心才能够得到放松。按照幼儿注意力的特点,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观察模仿学习方式是舞蹈教学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幼儿的学习更加完整,并且可以在头脑中组建起不同的舞蹈动作。记忆是一种人脑的反应,对幼儿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舞蹈这种富含多种动作的学科能够让幼儿的表现欲望得到深化,这是幼儿心智具体化的外延表现,幼儿更加能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兴趣,让幼儿的智力也得到快速发展。幼儿本身就是创造性极强的艺术家,家长和教师不能泯灭孩子的这种天性,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对孩子进行更多的鼓励,在天生好动以及不断变化的事物中,进行想象和创造,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能够在舞蹈中找到更多的快乐,伴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对幼儿舞蹈教师和家长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也得到一定的启示,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后代。舞蹈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争取按照幼儿的个性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舞蹈成为幼儿放松身心,启迪智慧的一种更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宏,王丹,李亚楠等.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15,13(22):79-80.

浅析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篇10

一、幼儿舞蹈审美教育中的不足

审美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 不能够以益智为出发点去开展, 不然则容易忽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忽略了对幼儿想象力、直觉等的培养, 而不注重幼儿的审美感受, 这是一些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错误倾向。只注重作品自身的涵义的传授与挖掘, 不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 不注重幼儿的接受能力;只注重传授知识, 不注重引起幼儿的兴趣, 这些都让幼儿舞蹈教育成为轻视过程, 看重结果的教育, 违背了幼儿舞蹈教育的初衷。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此, 幼儿舞蹈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教育的规律, 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幼儿初次接触到舞蹈时, 不能以对于他们来说较难的舞蹈为例, 而是应当尽量以浅显易懂、有趣的例子来加深幼儿对舞蹈的印象, 激发其对舞蹈的喜爱之情。如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教育, 让幼儿自觉向美看齐。只示范一些美好的形体, 只会引起幼儿对美的向往, 但是如果同时以一些不雅观、不文明的动作作为对比, 同时正确的引导他们, 帮幼儿分析不美的原因, 同时自觉学习美好的言行, 不仅让幼儿印象深刻, 还激发了其探索的兴趣, 为幼儿的审美教育奠定了基础。再如, 幼儿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热爱之情, 在轻快、活泼的音乐中, 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随之手舞足蹈;在恬静、舒缓的音乐中, 他们也会徐徐进入梦乡;在悠扬的音乐中, 他们的思维也会天马行空般的自由。为此, 教师应当用好音乐这一辅助工具, 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 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幼儿感受艺术美的气息, 还能够让幼儿的天真灿烂、纯洁无暇的童真充分的展露出来。

2、注重审美教育过程, 关注幼儿的心灵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重在情感的交流与熏陶。为此, 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 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一些游戏、交流、表演的活动过程中, 不知不觉的受到美的熏陶。若不注重过程, 而只注重结果, 过多的去强调技能的训练, 则可能会让幼儿感到索然无味。

幼儿表现欲很强, 对音乐和节奏有着与生俱来的的感受, 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舞动时, 也能够促进其对音乐的感受。在幼儿的舞蹈动作之中, 传达着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悟。如, 在排练《孔雀飞飞》这只民族特色鲜明的舞蹈时, 既有现代重金属音乐的节奏之美, 还有傣族舞蹈的柔美相伴, 让幼儿想象着, 自己是活泼漂亮的小孔雀, 身材挺拔、舞姿优美, 体会他们齐心协力, 共建美好家园的幸福, 让幼儿感受其中的文化, 体验民族舞蹈之美。每次排练结束, 都要及时肯定幼儿的精彩表现, 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现自我, 帮助幼儿舒缓紧张情绪, 获得信心。

3、在舞蹈中渗透童真和童趣

幼儿舞蹈不在于传授过多的技能, 而在于让幼儿喜欢上舞蹈, 喜欢上艺术, 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让幼儿敢于在观众面前以舞蹈的方式展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活泼的情境, 让幼儿能够体验其中的真情实感, 然后以舞蹈的方式传达出这种情感。如, 《小卓玛》的舞蹈教学中, 教师根据情境设计出沉醉、被好朋友唤醒、一起玩耍、端茶招待好友、送别朋友的一系列情节, 既让幼儿易于理解, 还能够帮助他们梳理整套动作中的顺序, 明白自己在舞蹈中的角色, 在领会情感的同时, 也让幼儿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在幼儿舞蹈中渗透童真和童趣, 让舞蹈符合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才能够促使他们感受舞蹈之美, 在身临其境般的情境中舞出情感, 体验至真、至善、至美。

4、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丰富审美情趣

在一定的角度看来, 舞蹈教学可以说是幼儿身心愉悦、情感交融的活动。一是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 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如以多媒体放映舞蹈视频, 配上欢快的音乐, 色彩鲜艳的画面, 优美的动作, 都能够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二是组织幼儿现场观赏少儿舞蹈演出。现场的灯光、服装、舞姿等都给了幼儿心灵的震撼, 很好的调动了他们的审美体验。三是在游戏中获得舞蹈技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舞蹈动作, 让幼儿在游戏般的情境下学习, 效果会更好。如交替步训练时, 以“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走我也走”来比喻两只脚, 练习基本动作时, 以“春天来了, 小青蛙出来活动筋骨”来形象比喻。

三、小结

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 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如何让幼儿学会感受美, 是广大教师都在积极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 感受美、体验美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激发兴趣是基础, 注重教育过程是根本, 童真童趣是前提, 丰富审美情趣是保证。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舞蹈审美教育中的不足, 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注重审美教育过程, 关注幼儿心灵成长、在舞蹈中渗透童真和童趣、在活动中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了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欢:《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6) 。

[2]虞德华:《改革舞蹈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6) ,

幼儿的舞蹈教育 篇11

关键词:幼儿舞蹈;幼儿教育;重要性

舞蹈就是一种以人体为表现,具有表情性的时空艺术。它具有一些美化的流动性特点,通过有节奏、有组织的动作来表达感情,呈现出动态美,使人们达到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舞蹈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必须放在首要的位置。

一、幼儿舞蹈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舞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幼儿教育部门的重视,它不仅在国内,甚至在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已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舞蹈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儿童的智力发育所发挥的作用更明显。因此,幼儿舞蹈的学习和推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对幼儿舞蹈进行新的探讨,想要通过舞蹈的力量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气质,使其受益终身。

二、幼儿舞蹈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幼儿的健康与否体现在其生长发育的快慢上,而幼儿舞蹈的训练则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幼儿心情愉悦或者听到悦耳的音乐声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因此幼儿阶段的舞蹈教育很重要。幼儿在舞蹈活动中不自觉的就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标,促进了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而且反应更灵敏,头脑更灵活。

(二)舞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起到美育教育的作用,舞蹈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东西,舞蹈以其形式的多样性得到了幼儿的喜欢,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舞蹈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团体合作的结果,通过舞蹈的的学习来增强儿童之间的互助团结,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幼儿舞蹈对其智力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的舞蹈的表现形式和主题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能够锻炼其良好的观察,想象、和记忆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舞蹈音乐对幼儿创造力的激发。例如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让幼儿跟着音乐的律动做马跑的动作,幼儿先欣赏老师的示范动作,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记忆,加上自己平时生活中所对马跑的印象,经过自己的亲身反复体验,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后,不同的幼儿都会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创造出不同的,想象力丰富的动作。所以幼儿舞蹈对幼儿的智力发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幼儿舞蹈对其思想品德和性格的培养:人的性格有天生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后天的培养,良好的舞蹈教育对于幼儿的思想和性格的发育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来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欢乐,幼儿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状态下,对于培养他们开朗大方的性格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说舞蹈是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舞蹈对于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他们通过舞蹈内容的学习,内容中包含劳动的场景,幼儿通过对这类舞蹈的学习可以培养起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三、幼儿园舞蹈教育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的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幼儿园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舞蹈教育,让舞蹈跟其他课程巧妙地融合,根据孩子天生爱模仿的的天性,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可以模仿周围的一切活动,包括动物和人,而舞蹈就是把大量的模仿加到舞蹈的动作中,小朋友们在学校的过程中会非常愿意去模仿,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舞蹈的音乐是组成舞蹈的最重要的部分,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着重启发他们对舞蹈音乐的感受力,让他们在音乐声中自由的做游戏,尽情的享受音乐带给她们的乐趣。幼儿园系统化的音乐教学还包括对舞蹈老师的技能的要求,作为老师,要明确如何把教学任务与情感和知识技能相结合。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准确的动作、富于表现力的表演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和强烈的求知欲。还有一个就是在教材的选用上,要选择适合该年龄段的教材,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要太复杂。幼儿园舞蹈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和督促对舞蹈的练习,练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分为基本功的练习,难点动作的练习,动作整体连贯性的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之前要提出恰当具体的要求,让孩子们有一个明确的练习目标,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现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老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和表演能力,教师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应该讲究由易到难,由分部到整体的练习,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也应该把语言运用进去,尽量放慢语速,讲明舞蹈的动作含义与要求;其次在教师备课的时候应该对教材熟练掌握,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写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最后就是教材的选择了,幼儿舞蹈的教材选择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教材,鼓励教师自主创编新教材,更好的为课程服务。

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舞蹈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欢乐。在这一特殊时期舞蹈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得到更大的重视,社会也应积极地为幼儿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更好地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晶晶.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2]张海红.浅谈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意义[J].青春岁月,2012(2).

幼儿的舞蹈教育 篇12

一、要充分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1. 要有童心

幼儿舞蹈不仅具有舞蹈艺术的特性,而且能更加突显幼儿的个性和特点。幼儿舞蹈是非常纯真的,同时又充满了童趣和奇妙的想象力。这些都是由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决定的。幼儿是通过感知表象,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客观事物的,具体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认识过程,主要体现在幼儿的记忆、幼儿的思维和幼儿的想象方面。例如,幼儿进行舞蹈活动的时候,要想使舞蹈课有效地进行下去,教师就要组织幼儿进行队形变换环节,并用教学工具引导幼儿按照不同的列队位置向前跑。为了保证这个活动顺利进行,教师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并拿出教学工具如像小鸭、小鸡或者小白兔等一些动物摆在幼儿的前面,让每队幼儿按照自己对着的那个动物的标志来跑位置。经过这样的教学工具的配合,舞蹈课就能够顺利进行了。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不能像成人舞蹈教学那样单一讲解动作和队形,而要活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动画形象和故事、游戏的情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的舞蹈行为。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会越来越喜欢创造,学习舞蹈自然也不是难事。

2. 要有爱心

对待幼儿充满爱心,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商之一。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较之幼儿日常生活和教学的指导,需要给予幼儿加倍的爱心。若幼儿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或者不好的性格特点,而教师没有纠正的话,对他的一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这个时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一个基础时期或者是雏形时期,所以教师应抓紧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的培养和教育。在舞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给幼儿营造一个快乐的舞蹈氛围,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舞蹈习惯。

3. 要有耐心

幼儿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是很短的,这是由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决定的。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幼儿短暂的注意时间肯定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来引导幼儿开展舞蹈活动。对于幼儿活动和行为的这种无意性,可以通过幼儿的注意、记忆、想象及行为表现看出来。当教师上课,组织游戏活动,或者和幼儿说话的时候,如果外界出现了一些刺激物,这个额外的刺激物对幼儿来讲非常有吸引力,它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时,幼儿会分散注意力,把注意力指向他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指向当前正在做的事。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能够不厌其烦地重复引导幼儿,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能够准确判断学龄前儿童的身体能力和特点

这个阶段幼儿的骨骼硬度较小,但是弹性非常大、可塑性强,因此一些舞蹈的训练从这个阶段就开始了。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幼儿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就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教师在教幼儿舞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幼儿身体发展的规律,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专家表示:在幼儿学习舞蹈初期,可以先让幼儿练习一些简单的舞步,如小碎步、小跑等,虽然这些动作简单,但是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并且能为幼儿今后的舞蹈学习打下基础。到了中期,可以加入稍难的动作,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练习舞蹈,这样也能够解决幼儿学习舞蹈难的问题。切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为了完成一定的舞蹈任务,使幼儿完成一些不在他们身体接受范围内的动作。

三、要具备基础的舞蹈知识和幼儿舞蹈表演和创编的能力

作为幼儿舞蹈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各方面发展特点,更要有比较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规范的舞蹈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的能力。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之一,教会他们认知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的身体、支配自己的身体,教师的正确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熟知舞蹈基础训练的规范标准,并能够做出准确的示范。教师要对不同舞种和不同风格的舞蹈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协调优美地进行表演。教师需要了解幼儿舞蹈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并能够组织幼儿进行舞蹈的教学排练演出。同时,教师要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创作编排适合幼儿的各类舞蹈作品。

摘要: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以及教师应该具备的舞蹈能力几个方面研究幼儿园教育对幼儿舞蹈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

关键词:幼儿舞蹈,舞蹈教学,教师能力,表现力

参考文献

[1]纪文英.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之流弊与对策[J].艺术教育,2015(01).

上一篇:用户互动平台下一篇:主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