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4-06-17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共12篇)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

舞蹈是一门集思想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行为艺术, 在现代素质尤其是创新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 我感悟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编意识是舞蹈教学中的一大突破, 其突破口是学生将已掌握的舞蹈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从原有的舞蹈思想、舞蹈动作中“生长”, 即创编出新的思想、新的动作, 从而派生出新的舞蹈内涵。我在实践中, 主要通过强化学生对即兴舞的学习和对舞蹈形象的捕捉, 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编舞能力。

一、编舞应从即兴舞开始

即兴舞:顾名思义, 就是此时此地随着兴致, 进行无准备舞, 条件是陌生音乐。即兴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这对于他们进入编舞状态非常重要, 它非常刺激人舞蹈的创造性。所以, 编舞应从即应舞开始。即兴舞分两种:节奏即兴和音乐即兴。

1. 节奏即兴

节奏即兴是以节奏组成一个时间, 随节奏去跳。根据节奏的轻重缓急, 分部位进行节奏练习: (1) 拍手, (2) 踩点, (3) 动作润色。节奏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 继而变化, 而身体动作也是由一开始单一部位到多部位随着节奏去跳。节奏即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对于节奏的反应能力。这个练习学生很容易接受, 也非常喜欢, 兴趣高涨。虽然学生未必能把每一个节奏都准确及时地用身体的每个部位或身体动作反映出来, 却激发和培养了他们思维反应的敏捷性。

2. 音乐即兴

音乐即兴是根据音乐做自由即兴、接触造型、双人造型、照镜子的各种练习。音乐即兴比节奏即兴更难也更深了一步。因为音乐是陌生的, 每个学生在听音乐时对于音乐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不同, 所以听到音乐是什么感觉马上就做什么动作, 全凭想象自由发挥。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完全投入到音乐的感觉与状态中。这个练习有时候表面看起来有点“群魔乱舞”的味道, 但却能经常不经意地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尤其在做造型接触中, 人与人的接触造型、人与物的接触造型, 还有一连串的人与人的接触造型接触等, 有时会营造出一种意境。比如:追逐与向往的意境, 互相搀扶走出逆境的意境, 几个人脚脚相连、背背相靠游戏的画面, 或者是一种流线型的有高低对比、主次分明的造型等, 都让人有感而发。这些意境就是创造出来的“闪光点”, 它都源于即兴。即兴就是捕捉动机, 靠音乐对这些“闪光点”进行捕捉。老师打破定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 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体现自己的个性, 从而在不知不觉的练习当中,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的编舞能力。美国人认为“创造性是不能教给学生的”, 而我从这个练习中省悟:假如创造性不能教, 倒是可以渗透、熏陶、点化、激发。

二、进行舞蹈形象的捕捉练习

高尔基说:“艺术作品不是叙述, 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因此可以说用舞蹈形象来反映生活, 这是舞蹈的基本特征, 也是舞蹈区别于社会科学的地方。

舞蹈形象是用舞蹈语言产生的有个性的形象、形态、节律。舞蹈形象来源于生活, 并从生活中加以提炼而完成。要让学生完成一个舞蹈形象, 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思维的触角, 是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维、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让学生编创舞蹈形象的动作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能同中见异、平中见奇, 透过观察看本质, 从而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让学生做练习: (1) 动物, (2) 自然现象, (3) 人物。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 一开始音乐不要太长, 1分钟左右就行。听完音乐后集体分析音乐的特点, 然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结合对生活中某一事物 (或动物:猫、鼠、兔子之类, 或自然现象:风、雨、雷、电之类, 或人物:小淘气、泼妇、老奶奶等) 的仔细观察, 抓住其本质特征或心理特征, 去投入一个舞蹈形象。这个练习, 教给学生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 以舞蹈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以舞蹈动作去表演一个准确生动而富有个性的形象。在此过程中, 学生变得更活泼, 更爱与老师对话, 与同学探讨协作, 更爱动脑筋、提问题, 也更富有创造力。比如舞蹈小品《猫与老鼠》, 表演的是一个聪明的老鼠用计策从愚笨的猫那里巧妙抢回食物的一个短小而生动的情节。我在指导学生这个作业时, 首先肯定他们选题选得好, 富于表现, 再让学生捕捉老鼠的“聪明”形象和猫的“愚笨”形象。老鼠的“聪明”形象体现在哪里呢?学生说体现在神态里。我说好, 体现在老鼠运用计策的神态和敏捷的动作里。老鼠的一举手, 一投足以及它饿极了觅食的眼神和抢到食物的得意的神态都体现出它“聪明”的个性。这样, 这个老鼠的舞蹈形象就生动了。那么猫的“愚笨”呢?当猫中计后, 自己被一圈又一圈缠绕在柱子上的绳子困住、绊倒时, 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食物被老鼠掠走, 所有的颓丧、无奈、迟钝都集中在最后一个眼神里, 让观众一览无余。而这个小品的最后再怎样处理一下就画龙点睛了呢?我问学生:那根用来拴猫的“柱子”可不可以嘲笑猫的“愚笨”呢?学生想了想说:可以。我说:怎样表现呢?学生便背对观众, 做了个笑肩的动作, 使这个舞蹈小品更富有戏剧性。这就是画龙点睛, 就是舞蹈的创编意识。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教授在谈及新型教学模式时, 用了一个颇为形象的比喻——“放飞学习者”。他说:“老师要敢放、会放, 学生要放飞、会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能力, 是关键所在。”我想, 即兴舞和舞蹈形象捕捉练习的整个过程,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无疑是对学生创造性的放飞, 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很好尝试和探索。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2

【摘要】在大学素质课程中,舞蹈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其综合性很强,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音乐和情感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我国在进行大学教育改革之后,舞蹈便应用到了大学素质教育中去,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学舞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教育舞蹈教学情感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12-02

舞蹈这种艺术能够给人一定的暗示和启迪,让人更好的进行联想,能够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丰富其情感。在大学中进行舞蹈教学的目的便是利用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对舞蹈技能和知识进行掌握,并提高学生欣赏和创造舞蹈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操。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便必须将新的元素运用进去,有计划的进行教学。

一、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际情况

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受以往教学观念影响,老师还是教学的中心,并且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重视对学生技能方面的训练,没有将情感教育真正的体现出来。这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老师教学目标的实现,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规律进行。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怎样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是很多老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现在舞蹈比赛很多,在打分的时候对技巧要求比较高,很多评委在进行打分的时候,直接根据学生的技巧情况进行,这直接导致了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过分的重视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以情动人。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所谓的给学校争光,一味的教导学生技巧,而没有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学生在跳舞的时候也仅仅会跳,却不知道跳的情感是什么,这不能算是成功的舞蹈教学。

二、将情感教育深入到舞蹈教学中去的意义

审美感、爱、恨、道德感以及理智感等都属于情感,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本身的一些态度、信念、情绪以及情感,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真正的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体验,确保其人格和个性都是健全的。

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目的,在上课的时候也应该有一定的计划,并根据计划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舞蹈技能的掌握,体验出舞蹈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欣赏以及创造方面的能力。只有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舞蹈的内涵,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自身的艺术高度,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舞蹈教学中怎样更好的进行情感培养

舞蹈本身便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舞者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便是进行倾述,若是舞蹈不能将情感的倾述真正的表现出来,那么舞蹈教学也失去了其意义。所以,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其和学生的情感培养结合在一起。

1.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应该动之以情

对于舞蹈老师而言,在其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很重要的便是让学生对作品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捕捉舞蹈形象的时候必须准确。想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便应该注意抓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情感方面的体验,并将其激发出来,让其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老师在舞蹈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让学生欣赏一些情感积极、容易感染人、发动学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思考的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舞蹈的同时也不断的养成自己正确的舞蹈审美取向。

2.老师在进行舞蹈理论课设置的时候应该注意晓之以理

在进行舞蹈形体课教学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学习舞蹈方面的理论。舞蹈理论课的设置内容应该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对舞蹈这门艺术有最基本的认识,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说,舞蹈是什么、舞蹈的具体分类、不同舞蹈种类的风格以及其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等。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还有必要介绍一些和舞蹈种类有关的文化,比如说饮食、着装以及相关的生活习惯,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这门艺术的最基本知识,对其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样能够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在进行舞蹈实践的时候,老师应该注意导之以行

老师想要学生在舞蹈实践中感受到其中的情感,首先必须做的便是自己感受到情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激发出来,有兴趣的给学生进行舞蹈动作、节奏以及动率的一些特点,只有老师真正的进入到了角色,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学生才会在老师的感染下,进入情境。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有丰富的语言,能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启迪并描述,在示范的时候也应该有一定的激情,从浅到深、从易到难,鼓励学生进行动作的完成,只有这样,舞蹈动作才会真正的进入学生内心深处,从而对学生的情感进行陶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情感。此外,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应该着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学的时候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领域去找到课程的新特点,真正的将舞蹈教学的情感教学结合在一起。

想要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便是舞者在表演的时候能够对作品进行情感方面的升华,让观众能够和舞者产生共鸣。所以,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情感培养的时候应该着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且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方面的理念以及风格,从而在表演的时候将情感真正的投入进去,只有舞者打动了自己才有可能会感动观众,也只有这样,舞者的优秀作品才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高晋.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2]余畅.情感教育: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新元素[J].教师,2012(23)

[3]朱小燕.大学舞蹈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的培养对策[J].大众文艺,2012(24)

[4]霍竹君.舞蹈教学的情感教育研究初探[J].艺术殿堂,2012(04)

[5]龙朝晖.浅谈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1(01)

作者简介:

谈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篇3

一、肢体语言美

舞蹈是身体艺术的极致,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将人物的感情、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意境创造表达出来。“肢体动作”是舞蹈的“语言”。身体语言在自然表达中逐步丰富,身体因之获得了强大的表现力。一般来说,作为舞蹈艺术之物质媒介的舞蹈演员,都有着漂亮的容貌,婀娜的身姿。也就是说,构成舞蹈的美的物质媒体——人,本身就是美的。舞蹈动作作为人体的艺术表现,更有着特殊的、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艺术表现功能,有着一种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许多世界文学名著或其他一些语言作品被改编成舞蹈、舞剧,或是人们用舞蹈、舞剧来表现某一题材内容时,表演者用动作表情表现故事情境,常常会产生一种其他某些艺术难以达到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生活中任何一种素材,无论是静态的花草、树木、桌椅,或是动态的谈话、爬梯、等待,甚至是抽象概念的空间、速度、力量、平衡等,也尽可以用表情性动作、表意性动作、装饰性动作去表现,从而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世界各民族的舞蹈,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各自永恒而独特的魅力。芭蕾舞以“开、绷、直、立”为美,中国古典舞则以“拧、倾、圆、曲”为美,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呈现,更是纷彩绚丽、千姿百态的美!

二、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善于用肢体动作抒发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人的精神面貌。强烈的抒情性是舞蹈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也是舞蹈表达强烈情感的直接形式。《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德国艺术史家恩斯特·格罗塞说:“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可见舞蹈艺术是情感表达的极致。这种动态艺术所显示的生命之美,比静态的造型艺术和抽象的语言艺术及空灵的音乐艺术更有力度。

任何一种情感的存在必然有其社会根源,情感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互相交汇的产物,也是个人社会交际在个人意识空间的映射,人们很容易通过情感产生共鸣。舞蹈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通过肢体语言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来深刻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人类情操的高度升华,它以鲜明的美感和强烈的抒情性深深感动着人们。舞蹈以情感为动力,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以外化的人的思想与情感作为美学特征。舞蹈家将客观生活的情感融合在肢体语言中,通过艺术表演将情感表达给观众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所以,身体是艺术表现的最直接的媒介,身体艺术是最具直接感染力的艺术,而舞蹈是身体艺术的精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可以把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激起人类的情感或是唤起人类在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也正是人们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和渴求的。正如诗人闻一多在《说舞》中描述舞蹈为“生命情调最直接、最本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分的表现”;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诺维尔在《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中声称:“舞蹈包含有成为所有语言中最为雄辩的一种语言的一切必要条件。”

三、舞蹈艺术编排的独创性

舞蹈的独创性是舞蹈的生命源泉。创新意识对于舞蹈艺术而言,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生命。舞蹈文化包括舞蹈审美的发展,是以创新意识为根本动力的。创新是形成舞蹈审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纵观舞蹈发展的历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程式化、格律化的长期稳定,甚至是停滞状态下开始寻求新的创作观念,寻求全方位的探索,获得长足的进步的。而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当那些陈旧的主题和内容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时,就需要有一些“精品”应运而生。所谓“精品”正是要靠创造性的劳动来打造。纵观古今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几乎都具有创新的艺术风格。

职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高校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招生范围,以及职业教育自身的原因,导致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有所减少,而且生源的综合素质相对也有所下降。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这样一些特征: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太用功,后来入学的学生的智力和记忆能力等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比起之前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是有一些距离的;有的比较活泼聪明的学生不太适应学校的灌输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中;有的学生接触舞蹈很少,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职业学校中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情况:舞蹈教学一般采用说教的方式,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受专业舞蹈影响,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枯燥和呆板,比较注重舞蹈素材,注重让学生只是进行记忆,与实际相联系做得不是很到位,进行模仿式的教学比较多。

二、在职业学校舞蹈教学中实践创新教学的途径探索

职业学校的舞蹈教学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能让学生学习到系统全面的有关舞蹈方面的专业性的知识以及技能,一方面要能够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了解其特征和这门艺术所具有的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受时间、空间和其他一些特征的影响,让自己的视听器官都参与到其中来,提高人体的感应能力和对舞蹈的敏感性。在学好一种舞蹈的同时还要多去接触了解其他种类的舞蹈。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授课呢?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舞蹈的学生,思想和审美普遍高于一般的学生,进入新的时代,这是一个追逐个性的时代,舞蹈作品当有自己的独创性的时候就越是有生命的好作品,因此,舞蹈教学中如果能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激励他们追求创作出不同于已有的舞蹈形式,满足他们接受新的变革和新的思想理念的渴望,进而能够孕育出来热衷于创新、发现和超越的情节在里面,进而使得自己有以创新为荣和为己任的价值观念,从而使自己的舞蹈天分得以充分发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唤醒他们的自主性意识,在点滴的练习中不断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而且还要有挑战自己的勇气,树立起信心,在思索的过程中还要大胆地质疑,将自己的创新融入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只是简单地迷信于前人的经验总结,要敢于挑战权威,要想着在学好基本功的同时想办法学会超越,要勇于出头,只有这样才会有比较深的舞蹈造诣。

(二)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教育。

1. 首先培养学生进行舞蹈创新的基本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和参与的能力。由于舞蹈教学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首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学习舞蹈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够掌握新的技能,体验到新的动作。由于舞蹈教学的凝练和夸张性,而且时间和空间的跨域性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舞蹈练习的时候培养想象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2. 不断提出目标来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舞蹈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更多的荣耀也会体现在舞蹈者的身上。但是舞蹈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却是比较辛苦的,是艰苦的脑力和体力的相结合,不只是看似一种简单的兴趣性的活动。为了学好舞蹈,有更精湛的舞姿和艺术涵养,需要老师不断给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地进行舞蹈创新,挑战更好的目标。为了激励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可以调动他们身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去克服困难,去完成一个个竞技性的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进行创造性的舞蹈学习。

本文从职业学校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论述了职业学校舞蹈教学进行创新教学的几个方面,希望在未来的舞蹈教学中,舞蹈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一种创新性的学习舞蹈的氛围,为我国的舞蹈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现在,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关键性因素。要进行创新教育就需要从教育的体系、内容、模式和结构方法多方面来进行改革,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把创新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学校的舞蹈教学相结合,创造出符合职业学校的创新教学思路和方式,使学校在运用创新教学的思路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飞文.浅析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通俗歌曲,2014(4):11-12.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5

【摘 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舞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在着重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有效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在专业认识上,教师重技能轻实践

中职中大部分舞蹈教师,舞蹈技能很扎实,但由于无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再加之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在教学中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对于学前专业学生岗位所需的舞蹈教学技能认识不足,他们教授的知识往往难度较高,还自以为很专业,殊不知,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对于“非专业化”的学生并不适用;此外,教学中舞蹈教师的教学目标缺乏明晰的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对舞蹈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呈下降趋势的状况。

2.在生源基础上,学校重数量轻质量

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的生源基础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求数量,从而忽视了生源质量,在学生是否具有舞蹈基础方面并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舞蹈学习能力、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舞蹈教师也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基本功。这对教师后续开展的教学工作必然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极其乏味,因此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普遍得不到提高。

3.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重主导轻主体

在中职学校舞蹈课堂中,教师更倾向于主导作用,从而忽视学生主体价值的体现,致使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教学模式也是极其单一,导致了舞蹈课缺乏了应有的快乐和趣味,久而久之,学生对舞蹈课失去信心、没有学习积极性,这样对今后舞蹈课程的顺利开展必定带来一定的挑战。

4.在教学结果上,教师重通用轻实用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认为舞蹈课的授课内容仅仅是针对一些舞蹈基本功进行训练,加上中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低,作为一名准幼儿教师,对舞蹈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后学生自然很少自觉练习巩固已教授内容。另外,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所选择的教学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相关联,更没有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及实际需要来开展教学,学生日后就很难将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对幼儿的舞蹈教学中。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效对策

1.重舞蹈教师学前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贮备

在此方面,中职学校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互通,努力搭建平台,并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定期安排舞蹈教师到他校学习交流,鼓励本校教师申报相关学科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丰富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另外,舞蹈教师自身应勤奋学习学前相关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幼儿园实地考察和学习,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实践能力。

2.重实训目标定位,提高学生基本舞蹈素质

舞蹈课有其特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将舞蹈动作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需要将与舞蹈相关的动作与实际动作结合起来,将舞蹈理论知识穿插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此外,中职学生的舞蹈基础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教师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考虑到中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身体的柔韧性、可塑性等方面通常已经定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应根据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将以上所述因素考虑在内,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快乐,积极主动的学习舞蹈,从而更好达到预设的舞蹈课教学目标。

3.重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舞蹈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具体方法有如下:①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将教学材料中的主体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舞蹈的方法。即在进行正式舞蹈教学前,教师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导入整个故事情节,对整个舞蹈所表达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寓情于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②游戏教学法: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可将游戏融合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对舞蹈课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合作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舞蹈合作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许多独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国利.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一些思考[J].职业,2010,(33):177-178.[2]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职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2012,(16):66-67.[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134-140.作者简介: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6

关键词:教育叙事 舞蹈实践 教学

当前,舞蹈实践教学主要是以“口传身授”舞蹈教学法为主,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中进行,而教学方法也较为陈旧和传统,仍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最明显的特点是单调乏味且效率低下,简单将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只强调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肢体训练,忽视了舞蹈的内涵和文化的挖掘理解,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舞蹈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界掀起了方法改革的潮流,尝试并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叙事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叙事就是讲故事,属于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最早出现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之后被引进到教育实践中,教育叙事是叙事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所谓的教育叙事就是以述说或者讲故事的形式,描述表达者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这些教育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和看法,让听众有所收获的过程。教育叙事是观察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涉及的范围很广,只要讲述教育领域中的故事,就应该属于教育叙事的范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弊端已经众所周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引入教育叙事的方法。那么,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应用呢?本文主要借鉴管理学的过程控制思想,从课堂教学主题、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老师和学生应该如何分享彼此的经验,共同推动知识的学习。

一、教学主题是教育叙事的着眼点

教育叙事不是简单无目的地述说,而是必须围绕教学主题来进行,揭示探索其中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教育叙事之前,我们首先得确定教学主题,这些主题是事件的焦点,是教育故事的意义所在,不同的主题所采用的叙述方式和叙述重点可能不一样。教育叙事并不是各种教育事件的随意链接,而是依照诉说者的理解,围绕主题来建构相关的故事。教学主题是一根主线,通过主题,教师可以把一些零碎的想法和片段串联起来,赋予它们一定的逻辑意义,能够让听众和学生参与叙述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最终有所收获。叙事方式和教学主题应该具有相关性,且易于参与和分享。总之,教学主题是教育叙事的着眼点,教育叙事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主题进行,不恰当的教育叙事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教学实施是教育叙事的实践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阶段,我们应该围绕教学主题,在舞蹈课堂中贯彻教育叙事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师叙事和学生叙事。教师叙事,主要是指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直接面对真实自我,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通过讲述和整理,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分享。教师叙述的内容主要包括,自身过去的教育经验和事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体验等。学生叙事,主要指学生就教学主题和教师叙述做出的一些分享和回馈。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以“教师叙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述自己练习舞蹈的经历和体会以及对具体某些舞蹈作品的看法等,将自己的心理体验与学生分享,并把一些著名舞蹈家、教育家的自传、文章、视频介绍给学生阅读、观看。这种动态、多元的教育叙事,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舞蹈家、学生等共同参与,彼此分享和探讨对某些作品的想法以及个人经验,并且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在沟通中产生思想火花,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在学生叙事的环节,学生们需要把课堂的心得体会、经历、体验以“学生叙事”的方式书写成学习叙事报告,与教师和同学们共享、交流。同时,还可以以叙事日志的方式把每天的见闻、自己学习的体会以及观摩一些舞蹈作品后的感悟记述下来,作为采风叙事报告。当然,除了教师叙事和学生叙事之外,我们也应该不断创新课堂教学,采用座谈会、专家讲座以及游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去思考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把教师与学生都作为教育叙事的主体,通过互为平等的互动分享,陈述各自的教学或学习的日常生活场景去发掘深层意义,能够有效地使教学与叙事主体合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教学反思是教育敘事完善的条件

除了教学过程之外,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完善有赖于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在课后,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就叙事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讨论。这种反思讨论可以采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来进行,在个体的共同经历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都成为叙事主体,向大家叙说某些课堂教学中个人的经验和体会,表达各自的见解和看法,从教学或学习的日常场景中发掘教育的意义,以促使叙事主体从叙事中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什么”、“教育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讨论,不仅可以让教育叙事理论与舞蹈实践教学相结合,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复合型舞蹈人才的培养。同时,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叙事理论的完善和修正。总之,教育叙事理论和舞蹈教学实践是两个彼此促进的事物,教育叙事理论在中国舞蹈教学实践中拥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04).

[2]眭美琳.试论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2).

作者简介:

[1]陈伟强: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7

关键词:身韵训练,高师舞蹈教育,教学,创新

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接受舞蹈教育,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达到身体与心理共同健康发展的重要目的,还能够提升审美情趣,丰富自身的想象力。身韵训练教学作为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体现神韵特征能力、捕捉身形特点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师舞蹈教育在进行身韵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身韵训练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示范性与和专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

一、身韵训练概述

身韵教学中“身韵”,即指“身体的韵律”,是由“身”与“韵”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身”在舞蹈艺术中指的是人的形体、身体、身法以及身段等,即身韵舞蹈中的外部形态。“韵”在舞蹈艺术中则指的是精神层面的神韵、韵律、气韵韵味等,是指身韵舞蹈中的内在表现形式。

身韵源自于中国古代的舞蹈艺术、底蕴深厚的武术文化以及戏曲艺术。其理论则是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李正一以及唐满城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总结与提炼的。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身韵训练教学开始发展,在经过了多年的提升与发展后,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初步的教学体系,能够为舞蹈教学提供良好的辅助。

二、身韵训练教学在高师舞蹈教育中的创新

在高师舞蹈教育工作中,身韵训练具备一定的基本要素。首先是身韵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要素以及整体性的要求,即培养学生抓住身形特征以及展现神韵特点的能力。其核心在于对学生进行动作进而神韵的融合性练习,从而使学生达到神形兼备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在动作中对神、形、律、劲等要素的运用。身韵训练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训练体系,极为适合高师舞蹈教育,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全国范围内,对身韵训练教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目前各大高等师范院校内,身韵训练舞蹈教学动作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此,各大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对现有的身韵训练进行革新,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进行针对性的身韵训练教学,展现高师舞蹈教育特征

进行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在强调专业技巧的基础上,突出高师师范性的特征。在进行身韵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性舞蹈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高师舞蹈教育的目标。此外,高师舞蹈教学还应当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舞蹈基础以及身体素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身韵训练进行细致化的安排。在高等师范学院中,一般除了少数学生是经过了长期训练以外,大多数学生接触舞蹈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身体状况可能难以满足舞蹈教学中的部分要求,因此,进行身韵训练的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的自身情况,从学生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系统全面地引入身韵训练的教学体系,把控专业性和师范性间的平衡

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徒手身韵训练,即在不借助任何道具的基础上,进行身韵的训练。徒手身韵训练也是一项基本功,包括了上肢训练、步伐训练以及腰部训练等等。在徒手身韵训练中,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具体的训练科目都进行细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掌握各项技能。目前,在徒手身韵训练中,步伐训练仍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高师舞蹈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在该方面的训练,使其能够配合其他方面的训练,从而达到浑然一起的境界。

其次,还需要进行道具身韵训练,在原有徒手身韵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在舞蹈艺术中,舞者往往要借助水袖、刀剑、折扇等道具进行舞蹈的表演,因此道具身韵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教育工作中,身韵训练教学作为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舞蹈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改革,作为舞蹈教学模式中的一大组成部分,身韵训练教学不可避免地也需要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以保证现有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以及学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对现有的身韵训练教学进行全面的革新,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文畅.高师舞蹈教育中身韵训练教学的创新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02:90-92.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8

高校创新教育在教育理念上, 就是要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在培养目标上,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中, 都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 并开设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 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舞蹈教育因其包括对智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和审美心理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 那么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教育, 而舞蹈美育正好在此与之不谋而合, 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

舞蹈是以人体本身作为载体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具有非语言性, 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依靠富有节奏的形体动态来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的观念。舞蹈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 都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普通高校中, 舞蹈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 让学生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 了解舞蹈艺术具有时间的、空间的和力的特征, 提高欣赏水平。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其艺术情感, 增强想象力, 提高创造力。

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体现在昭示大学生对美的自然需要和审美欣赏,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同时传播学生情感的信息, 陶冶情怀, 提高社会的艺术境界, 促进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 以及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舞蹈, 逐渐地去感受舞蹈作品, 体会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潜移默化中, 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 同时还能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塑造完美的人格, 使气质和内涵得到充分提升, 养成优雅、文明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 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舞蹈教育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地位

在高校教育中, 美育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超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加强纪律观念;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性情, 培养高尚的情操, 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 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感受事物的有序性, 增强学习与办事能力。在高校, 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舞蹈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四、高校舞蹈教育的在创新教育中的价值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 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 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育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需求, 让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它积极的一面, 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 舞蹈教育有助于道德素质的培养

舞蹈教育把德育的理性内容转化成生动地、可直观性的感性内容, 使学生在提高审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 人格得以完善。同时, 严格的舞蹈训练可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还可以增强大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意识, 培养集体责任感, 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舞蹈能让学生的肢体更加灵活敏锐, 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提升审美价值。

舞蹈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使学生深入舞蹈作品当中去, 在领会动作、节奏和韵律的同时, 充分地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舞蹈中曼妙的动作、优美的造型、娴熟的技巧及神韵都是通过舞蹈的形态表现出来, 它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 把观众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进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享受。

(三) 舞蹈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才竞争激烈, 社会压力增大, 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加剧。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舞蹈的美育教育这一独特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解决。

1. 学习舞蹈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

在舞蹈中, 音乐可以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使人的大脑神经产生兴奋、镇静和平衡三种情绪, 以缓解生活、学习等对大脑造成的紧张感。各种音乐风格中的舞蹈, 通过形体动作, 抒发内心的感受, 都可以使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节奏性的运动中去, 从而消除因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

2. 舞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切实地了解自我, 从而能够更加有力地增强自我的同一性。

舞蹈的动作表情可以传达出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 比如:高兴时的手舞足蹈, 痛苦时的垂头丧气, 感情激越时的腾飞跳跃, 等等。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 舞蹈动作的起落使学生的自我感觉发生变化, 情绪得以重新调整, 感情得到充分宣泄, 整个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自我同一性在更高层次整合, 以此来达到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五、结语

舞蹈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模仿是人的本能, 而舞蹈是人类本能的动作, 是以情为主的, 用动作去表达它所反映的人或事的一种艺术, 它可以丰富想象力, 发展能力, 是人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 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优化育人环境, 以及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2]欧建平.舞蹈艺术天地——美国舞蹈高等教育考察报告[J].艺术教育, 2008.5.

[3]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9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 从教学内容角度

舞蹈艺术的发展实质是在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然而我国大多高校中的舞蹈专业教育, 受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等因素限制, 在舞蹈内容创新方面多采取照搬照抄方式, 很大程度上无法适用于学校自身教学要求。例如, 对于普通院校中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 若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直接按部就班讲授, 很容易在课堂中出现“吃不饱”与“吃不了”两种情况。同时, 考虑到当前大多高校学生为“90后”, 本身在学习与兴趣爱好等方面易追求个性化特征, 如典型的“街舞”, 是大多学生青睐的舞蹈形式。但在高校舞蹈教学内容中, 这些个性化舞蹈形式较为缺失, 学生舞蹈学习完全局限在教材内容上, 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 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角度

在课程设置方面, 现行高校主要以开设专业舞蹈课程为主, 而舞蹈理论课多在选修课程上, 这种设置方式下, 学生舞蹈基础知识与技巧的习得集中, 而实践操作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却在选修课程中开展, 很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教学方法角度, 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仍较高, 在知识理论讲解后, 教师多会要求学生根据背景音乐机械式练习。这种被动学习方式下, 学生舞蹈练习积极性很难得到调动, 无论知识理论的掌握或训练效率都无法提高。

(三) 从教学评价体系角度

高校舞蹈教学中,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仍集中在终结性评价方面, 且考核内容多以理论测试与舞蹈技能掌握程度为主, 其他如审美素质、情感素质被完全忽略, 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舞蹈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论与技能等方面。需注意的是现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其明确指出高校教学评价应贯穿于学生学习始终, 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学习态度以及个人情感等都需纳入评价体系中, 若完全将这些忽略而采取总结性评价, 学生舞蹈练习积极性、自信心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创新

针对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中需注意, 舞蹈来源于生活, 其强调在艺术行为中将舞蹈传达的意境与感受表现出来, 所以舞蹈教学中若学生被动接收知识或停留在模仿阶段, 很难领悟舞蹈的精髓, 更无从谈及利用行为艺术将其表现出来。因此, 在教育理念创新方面应强调自主理念, 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与实践, 而非硬性的灌输或命令。

舞蹈教学具体落实这种自主理念过程中, 教师应做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或动作要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体会舞蹈作品的精神与情感。以拉丁舞教学为例,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可将拉丁舞的起源、文化背景等向学生阐明, 当学生体会的到拉丁美洲民众利用舞蹈传达丰收喜悦之情以及战争凯旋之情的情况下, 在舞蹈动作上便能自主进行节奏的调整, 使舞蹈充满活力。同时, 为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强化, 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做好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可将理论内容、舞蹈鉴赏、技能训练以及舞蹈感悟等贯穿于教学始终, 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能够主动探索舞蹈中的内涵, 并将这些内涵带入具体训练活动中。

三、舞蹈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的创新

(一) 舞蹈教学方式的创新

舞蹈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 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舞蹈技巧, 更强调利用舞蹈动作将舞蹈作品的内涵传达出来。但传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 其很难帮助学生真正领悟舞蹈的精髓。对此, 在教学方式创新过程中应注重发挥“鉴赏”的作用, 如《雀之灵》舞蹈学习中, 教师应避免将相关的知识、技巧等直接讲授, 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视频, 并组织学生对其中传达的如孔雀的高雅、灵动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进行的分析。完成该过程后便可讲授相应的理论与技巧知识, 并由学生自主训练。从现阶段大多舞台舞蹈表演都可发现, 存在许多缺少“灵魂”的舞蹈, 使受众产生枯燥、乏味之感, 究其原因在于未将舞蹈的精髓融入其中。因此, 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种作品鉴赏活动, 既可使学生自主意识得到提高, 而且能够领悟舞蹈的内涵。

(二) 舞蹈教学评价的完善

学生舞台表现力很大程度受自身定位的准确性与自信心是否充足等影响, 而无论定位或自信心培养都取决于教师的客观评价。如在评价学生舞蹈能力中, 教师能够从学生阶段性的变化、舞蹈学习态度等角度出发, 其很容易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进而对舞蹈更为热衷。而采取批评性的评价方式尽管可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 但学生将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 原有的定位与自信都将受到冲击。因此, 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尊重的重要表现。

(三)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无论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 在创新过程中都应保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日常教学与学习活动中, 教师除做到教学理念创新外, 还需不断提升自身对舞蹈的领悟能力。尤其对于现代90后高校学生, 许多个性化舞蹈需求都应为教师所熟知, 懂得如何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舞蹈兴趣得到提高。

结论

对学生学生主体的地位的尊重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高校舞蹈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立足于现行舞蹈教学现状, 分析其在课程设置、舞蹈教学内容、舞蹈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使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等问题得以解决, 同时在自主理念指导下完善高校舞蹈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体系, 并注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实现舞蹈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共同提高的目标。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在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中也应注意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艺术教学方式, 做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回归且教师充分发挥艺术教学引导者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现行高校舞蹈教学“学生主体”落实的现状, 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舞蹈教学完善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学生主体,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吕广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5:76-77.

[2]戴铮.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3]蒙昌敏.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J].神州, 2012, 11:103.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0

一、教育理念需先行

(一) 自主理念的必要性

舞蹈, 是一种源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的凝练文化, 是一种注重感受与意境表达与的创造性艺术行为。所以, 学生在舞蹈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都应当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活动主体, 他们的体验、感受与见解, 决定着他们对于舞蹈学习的态度, 与学习的最终成效, 只有借助自身的探索与领会,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舞蹈文化的精髓, 学生的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与探索过程当中才能实现的。脱离了探索与实践的过程, 一个人就根本无法真正的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而实践与探索的过程, 都是由人自身去决定, 并自主去实行的一个过程, 是无法被要求或灌输的, 如果利用了灌输、强迫、命令的方式, 那么整个过程便不是学生自主探索与求知的过程, 而是一个执行命令的过程, 实践与探索便也失去了自身原本的意义。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创造过程, 实质上也是一种自主建设的过程。所以, 老师首先应当做的不是告诉学生某个动作一定要怎样做, 怎样才是正确的, 怎样才是错误的, 而是要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能够使其主动进行创造、体验与探索的氛围, 让学生能够借助探索, 发现更多新的舞蹈元素, 能够借助自身的体验, 提升自己对于舞蹈意境的理解能力。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所体现出的自主性、自信心、领悟力、创造力及对于舞蹈的热情, 是学生主体意识的最基础体现, 而学生的自主意识, 是确保舞蹈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是否重视学生在舞蹈学习与练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舞蹈教学的最终成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看出, 教师自身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前提。

(二) 自主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舞蹈领域当中的许多骨干教师,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都会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十分重视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 他们的这种重视,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及能动性。这种积极的主体意识培养, 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会动作要领的同时, 领会到舞蹈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及情感, 了解到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应当用怎样的情感来进行表达。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的要领融入情景当中进行示范, 让学生在模仿教师示范动作的同时, 体验到舞蹈传达出的意境, 例如在教导拉丁舞的动作时,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其起源, 拉丁舞是起源于拉丁美洲的舞蹈, 其最开始是民众用于庆祝丰收或战争凯旋的舞蹈, 所以是其动作是十分有力、性感、灵活、活泼且节奏偏快的, 所以在练习拉丁舞动作时, 为了体现出拉丁美洲的热情氛围, 要注重力道, 不可过柔, 但也要在刚毅的同时注重动作的流畅性与柔韧性。此外, 在指导学生在对现有的传统舞蹈素材进行学习时, 教师还要找出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规律, 进而对教学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比如在给多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 需要依照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及舞蹈基础对学习强度及难度进行分级, 可以设置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也可以分成更多的级别, 之后为每个阶段的学生分别安排舞蹈理论知识、舞蹈鉴赏与感悟、基础动作练习、进阶动作练习、高难动作练习及完整舞蹈练习等多个级别、多种类别的学习内容。如此一来, 不但符合舞蹈教学的规律, 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 真正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与创造, 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自考、理解的空间3。

反之, 在舞蹈教育领域当中, 也有部分舞蹈教师因严重的受到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的影响, 过分注重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权威性和主导性, 进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当中, 不注重学生自身对于舞蹈的感悟与理解, 只是一味灌输陈旧的舞蹈意识与动作要领, 这样便降低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创新能力4。从而导致课堂模式逐渐倾向机械化, 学生无法选择教学的内容, 只能机械性的重复性的进行练习, 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逐渐开始丢掉自身对于舞蹈的感悟与理解, 失去对于舞蹈创作的热情, 这样一来, 学生便完全成了被动接受传统舞蹈理念、传达他人情感的舞蹈工具。

二、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升自主意识

舞蹈是一门利用动作来抒发自身情感, 表达自身理念的艺术。学生在舞蹈训练的过程当中, 能否切实得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主要取决于训练者本人对于舞蹈的理解。这就要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利用更多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意识, 以确保达成教学目标5。

(一) 利用鉴赏促进学生的感受

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领悟力, 进而促进学习的效果, 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去感受舞蹈, 学生体会到了舞蹈当中所要传达出的精神与意识, 便自然会对其要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雀之灵》这支舞时, 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雀之灵现场的视频, 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舞蹈当中所传达出的“孔雀”精神, 出淤泥而不染、清雅高洁、灵动柔美。这样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 对于舞蹈整体传达出的柔美雅致气息便会有更加深切的领悟, 进而对自己的动作进行调整, 让自己的动作更加流畅、柔和。但如果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先去体会舞蹈当中蕴含的情感与氛围, 那么学生对于舞蹈的便不会得到提升, 在训练的过程中也更难掌握动作的要领, 即使机械性的学完了整支舞蹈, 在表演时也会让人感到没有灵魂。

(二) 利用实地观察, 促进学生的了解

此外, 让学生去实际的体验舞蹈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藏族本地舞的教学过程当中, 许多教师都会将训练重点放在脚部及节奏方面, 提高学生双脚的灵活性、对于节奏的感受性及身体的协调性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部分教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都会采用机械化、重复性的教学, 让学生针对一个动作进行长期反复的练习, 使得整个舞蹈教学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单纯进行示范、模仿及机械性重复的流程。这样一来, 从一开始就已经夺去了学生在训练过程当中的自主性, 学生自身的舞蹈意识被夺去之后, 由于其已经不具备自主创作或思考的权利, 所以学生的能动性便被局限在了一张无形的网中, 无论是思考、理解或者是实践, 都只能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进行, 所以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及创造能力也就自然得不到相应的发挥, 这样是对学生后续的舞蹈学习与创作都极为不利的。教师需要了解到, 舞蹈教学不是一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而是要真切体验文化精髓、把自己的灵魂融入这种文化当中的过程。

对于舞蹈领域的学生来说, 准确的定位与充足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这与舞蹈自身的性质有关, 无论哪类舞蹈, 其对于舞者最为基础的要求, 就是舞者需要具有对于舞蹈的不懈热情及舞者应有的傲气姿态, 并且要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 了解自己适合的舞蹈风格与自身在舞蹈方面的潜力, 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舞者。而教师的评价, 正是决定着学生热情度、自我认知与自信程度的重要环节, 教师能够正面、积极的, 以鼓励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学生得到了自信, 自然会更加热爱舞蹈, 而教师如果是以负面的, 责备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不但不利于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 还会让学生失去对于舞蹈的热情、怀疑自身的能力, 失去舞者应有的自信。所以, 在评价方面, 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要明确意识到, 舞蹈这门学科, 本就是建立在每个人自身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的, 所以没有固定的判断标准,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教师要注重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发掘学生的潜力, 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赞扬,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自身的优势, 进而提升自信心, 对学生需要提升的方面, 不应当责备, 而是要以引导或示范的方式来让学生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学生提出不同的舞蹈理念时, 应当给予鼓励, 让学生摆脱不敢想、不敢说、只敢赶着做的被动局面, 形成自己做、自己想、自己理解、自己探索的习惯。

(三) 教师自身舞蹈悟性的提升

教师是为学生引路的灯, 这一点在舞蹈教学当中也是一样, 只有舞蹈教师拥有创新的舞蹈理念, 并且能够带动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创作, 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所以舞蹈教师平时也要注重对自身舞蹈悟性及理念的培养, 通过鉴赏、自主创作等启发性的过程, 都可以让自身的舞蹈领悟能力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有着创新的理念、以及对舞蹈源源不断的热情, 才能够真正带动学生更加深入的去对舞蹈领域进行探索, 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进行舞蹈创作与探索。教师的教育模式从“推着学生去学”变成“帮助学生去学”, 学生的学习模式才能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总而言之,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只有切实树立起让学生做主人的舞蹈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的舞蹈理念, 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才能带动学生的舞蹈学习热情, 让学生更加自觉的去进行学习、探索与领悟, 学生学会了参与、学会了理解, 充满了学习舞蹈的热情充满了创造性, 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自身舞蹈学习过程的主人、成为舞蹈认知与发展过程当中的主体。舞蹈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具有了扎实的舞蹈基础, 学生才能够真正开始舞蹈的创作, 成为一个创作者, 而不是被动的实行者。

注释

11 .吕广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5) :76-77.

22 .蒙昌敏.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J].神州, 2012 (4) :103-103.

33 .蒋荆子.如何突出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大舞台, 2011 (8) :217-217.

44 .王锦峰.优化高校舞蹈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 (5) :64-65.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1

关键词:艺术院校;舞蹈;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40-01

舞蹈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舞蹈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对于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想象、思维、创造力等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功能,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发展所证实。

关于情感教学,有如下一些研究结论:(1)情感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教学理论发展和创新的突破口。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2)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应以人为中心,联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枢纽不仅是人类的历史经验,也包括人的情感;(3)教学活动需要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教学不仅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也是享乐和愉快的发现;(4)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舞蹈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舞蹈的情感是与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情感是舞蹈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舞蹈感受的动力中介。舞者的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力,没有情感参与的舞蹈只能是没有生命的、机械般的动作组合而已,根本无艺术可言。当人的情感特征反应在人的形体动作时,她就会很快上升到艺术的知觉。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启发学生的情感、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以情育情,全面渗透情感教育

舞蹈教育是一种感情形象的教育,它具有强渗透性特色。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渗透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与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目标的和谐渗透,对认知智能目标的达到起着催化作用,通过情感这一途径,以情感为前提,教师以自身良好的情感体验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形体训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情感世界中的消极成分,优化积极因素,促进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的发展。让情感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除了遵循一般教学常规外还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了解学生情感的心理特点,以便情感教育的渗透

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心理特点做了调查和总结。发现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并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随着他们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和深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把握学生情感心理特点的基本要点。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注重语言要亲切、诚恳。实践中发现只有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她所教导的学生也会懂得尊重教师和团结同学。

2、分析诱导,让学生领悟舞蹈的情感内涵,以“舞”唤“情”

善于捕捉舞蹈内容中蕴藏的情感因素是舞蹈老师必不可少的功课。老师有了敏锐的心灵,就懂得从长期生活的凝视中发现美。在教学生傣族女子舞蹈《泉》时,课前先让学生欣赏一遍舞蹈,引导学生共同把握舞蹈的内涵,从音乐和舞蹈动作中寻找美的语汇,从傣族少女到泉边打水、沐浴、嬉水的舞蹈形态,把劳动、生活、意境与心境结合一起,构建了景物与情感融合的舞蹈意象。根据情绪的发展,激发每个学生在优美的舞蹈动作中,把情感的抒发作为美感的色彩,表现意蕴内涵的线条。不仅具有生活“质的真实”,而且富有丰满的情感和审美意趣。让学生感知舞蹈情感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解就可以完成的,只有他们自身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真正使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舞蹈情感的真谛。

3、激发想象力,培养情感的共鸣,把舞蹈和情感进行创造性地结合

在舞蹈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把抽象的音乐变成活生生的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舞蹈角色,培养情感的共鸣。给舞蹈留点“空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可以通过讲解激发学生进人角色和情境,想象舞蹈内容及动作形象,通过眼神、表情加以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情感,情感的投入有了美好的抒发,从而达到“形情并茂”的舞蹈境界。实践证明,让学生的积极想象参与到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创作的热情,更是抒发情感、开掘思想的有效途径,又利于学生把舞蹈和自己的情感进行创造性地结合。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体验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纪伯伦说:“你们可以给孩子爱,却很难给他们以思想”。情感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到自己的心灵的门口,通过检验获得的感觉正是最忠实于自己心灵的。因此以加强体验艺术为目的,教学中以周围世界为体验的源泉用无形的爱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启心灵的窗口。

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不只是要掌握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把握舞蹈风格,还要将浓郁的情感融入在舞蹈中。摆脱机械麻木的动作模仿,注意发挥“情”的作用,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等方式,“以形带情,以情带舞”。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他们创设体验平台,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舞蹈节目影像资料,在节目播出的同时,教师根据舞蹈的主题做一些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情感与舞者产生共鸣。也可用舞蹈即兴创作方法,以游戏的形式有意识的让学生表现高兴、悲伤、羞涩、愤怒、激动、忧愁、生气等基本情绪,用面部表情、动作语言与他人交流不同的感情。

在创设情景、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教师更应保护好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并给予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扬长避短的赏识性总结,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增强自信,放松心情,为舞蹈情感的激发和调动提供前提条件。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2

一、儿童舞蹈教学弊端

1. 旧观念束缚着创新教育的开展

创新, 从来都是一切新生力量的源泉, 是最具神秘色彩的词汇。它能够给一切的事物带来动力, 并赋予其活力与张力。因此当创新作用于现代的少儿舞蹈教学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力量。可以想象, 两者结合起来, 将会带来怎样巨大的变化。而一个时代, 有新必有旧, 一些陈旧的观念会束缚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舞蹈教学中, 舞蹈老师只是硬性的进行示范, 让儿童进行跟学, 偶尔对儿童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指正。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使得儿童的舞蹈光有形而无神, 让人觉得这些舞蹈只是一些动作拼凑起来形成的。此外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取, 也影响着儿童舞蹈的创新进步。有些舞蹈老师观念老套, 只是依据教材来进行教学, 使得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 遏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同时, “尽信书其实不如无书”这一观念好像并没有深入人们的思想中。传统教材只是记录了一些歌曲和舞蹈动作教学, 根本无法对儿童舞蹈进步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些传统的教材却使一些舞蹈老师的教学受到了影响, 进而导致儿童失去舞蹈学习的创造能力。

2. 心理上的被动

我们都知道心理作用有时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在舞蹈学习中, 如果儿童对于舞蹈教学存在的是积极心理, 那么这种心理便会不断的鼓励着儿童的舞蹈学习。反之, 如果儿童只是被动的接受, 处于被动的心理状态, 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一些孩子开始舞蹈学习往往是由家长做主的。这就导致儿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兴趣不大, 舞蹈教学者如果对于此种现象置之不理或只是强制性教学, 长久以往, 儿童只会对舞蹈更加不感兴趣, 造成恶性循环。

3. 情感上的忽视

我们的情感往往会由自身的行为, 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在舞蹈教学中情感上的忽视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师生之情:好的舞蹈老师关心的不仅是学生舞蹈学习的情况, 更关心的是学生本身。两者差别很大, 前者只是一种单纯技能的关心, 后者则包含了各个方面, 包括其技能的学习。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其实情感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关心不是单方面的, 它其实是一种互动。如果舞蹈教学者态度强硬或者只把把儿童舞蹈教学只当作一种收入的来源, 对学生漠不关心, 那么儿童又怎么会对这一门课程感兴趣, 又凭什么感兴趣。 (2) 舞蹈的情感注入:舞蹈教学者的教育其实贵在精而非多, 在教育儿童时更应该教他们如何对一首舞蹈进行诠释, 教会他们想象, 跳出有着自己情感痕迹的舞蹈, 不能只是单单进行动作指导。

二、舞蹈教学创新途径

1. 舞蹈教学者创新观念的培养

舞蹈老师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启蒙者, 只有教师带动了舞蹈的创新才能使得儿童学会创新。儿童的心思很单纯。“师傅领进门, 修行看个人”这一套不能作用在儿童身上。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是对老师的一种信任, 而老师因此也成为了学生的依赖, 成了学生的标杆。因此老师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舞蹈教学者应当根据舞蹈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创新, 陈腐的知识应当及时的进行剔除, 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 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也十分重要。教学应有特色, 虽然可能吸收了新的教学模式, 但是大家都学习, 创新也不叫创新了。这就极大的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自己进行舞蹈的创作或自己进行探讨研究怎样让舞蹈更加易学, 舞蹈表现力更加丰富。

2. 创新教学方法

(1) 增加趣味

舞蹈作为一种细腻的艺术, 极具戏剧性, 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一些老师往往会发现, 他们倾尽知识教学, 但取得效果的却差强人意。其实知识是死的, 人是活的。知识技能教多了, 儿童不吸收, 半点作用都没有。儿童是处在天真, 活泼的年纪, 他们喜欢新鲜事物, 拥有着强大的好奇心, 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教学者应根据这一点来进行教学。选择儿童感兴趣且有意思的题材, 在教给学生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同时注重趣味性, 可以给儿童讲讲故事, 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阻止他们分神。

(2) 鼓励儿童观察和想象

儿童舞蹈是需要观察和想象的。一些儿童舞蹈的创作来源于动物动作的组合, 儿童如果不理解很难在跳舞时表现出舞蹈本身的寓意。因此, 舞蹈老师应当教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导者旨在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和引领他们观察。如小蛇的游动, 鸭子洗澡。儿童通过各自的观察从而得出结论, 会让其舞蹈更加传神。少儿时代是最有权利想象的时代, 有些舞蹈是虚幻的创作, 观察无法起到作用, 这就要教育者在教学时将他们带入各种情境,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从而让舞蹈富有灵气。

(3) 娱乐和舞蹈学习相结合

众所周知儿童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 但其实他们对一个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有时限的。儿童没有沉稳的性格, 他们十分好动, 并且对一种舞蹈的热衷度不会太长久。因此, 如何来维持他们的学习的热情是需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此时, 娱乐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它们吸引了儿童的注意, 让儿童觉得一个舞蹈学很久其实也不是那么的乏味。娱乐和舞蹈相结合, 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舞蹈学习。

三、结束语

创新教育视域下的儿童舞蹈教学, 需要舞蹈教学者不断的进行分析和改进, 引领儿童走上正确的学舞之路。舞蹈教学者是一盏指路明灯, 只有用心的去创新和改变教学方法, 才能使儿童更好的理解吸收舞蹈的寓意, 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热情来舞一曲, 并在舞蹈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摘要:现今, 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已经变成整个社会的重点话题。教育途径多种多样, 儿童舞蹈教学作为现代教育中的一种, 对儿童的各方面的素质培养都有作用。因此儿童舞蹈教学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儿童舞蹈教学必须不断的开拓创新, 才能不断进步, 与时俱进。

上一篇:名人的交际之道下一篇:儒学与小学生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