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

2024-07-23

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共9篇)

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 篇1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 组合训练贯穿于教学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整个过程之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训练步骤, 是每个教师组织课堂、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舞蹈组合的学习该种舞蹈的主干教材、连接及变化掌握舞蹈风格, 展现舞蹈技艺。

竞赛组合这一名称是伴随其由民间走向舞台, 进入专业化教学、专门性比赛后而产生的。称其为竞赛类组合是因为它进入专门的舞蹈比赛后, 适应了这一新的展示舞台, 并且和这一竞技场所 (剧场) 相融合, 从而产生出了不同于民间舞课堂组合的特点和追求。

一、教学组合的目的

首先, 教学组合是依据教学大纲[1]所规定教学目的和内容进行设计的。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学大纲为例:

1. 教学目标

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及节奏特点。训练学生在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制约下, 能够谐调运用肢体的能力。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动态特征, 并能够准确地表现东北人的性格与情感。

2. 基本要求

身体能够自如流畅并具有相关水准的表现教材所给予的内容。强调舞种风格性的准确表达。对教材的构成能进行整体综合的认识与了解, 熟练掌握该舞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实践能力。举一反三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创新

3. 学习收获

准确掌握东北秧歌的动态、节奏及风格特点。能够自如地完成手巾花技巧, 并借助道具传情达意。能够区分动作和节奏的变化, 富于感染力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有关东北秧歌民间形式、风俗、民俗特点有初步了解。

4. 根据教学对象和课时量拟定出以下参考的量化组合。

1、动律组合2、手巾花组合3、踢步组合4、跳踢步颤步组合5、顿步、缠花组合6、走场组合7、稳相组合 (备份) 8、综合组合 (备份)

5. 教学进度安排:

通过右表可见, 该教材大纲从形态入手, 对教材进行分析, 每一节训练, 内部诸元素间是一种横向的逻辑关系, 以求动作的不同训练层次及可变性;节与节之间, 则是纵向的递进关系, 目的在于使动作的分析及运用得以深化。

二、竞赛组合的目的

取材于民间, 训练于课堂, 表现于舞台”的竞赛组合, 是教学结果的一种充分展现, 其最终目的是以情感为依托, 协助学生完成从情到舞, 从舞到人的艺术塑造的过渡,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组合内容短小精悍, 结构严谨巧妙, 高度浓缩精华部分进行展示。因此在该类组合的编排应把握住特定地区舞蹈风格的核心、性格鲜明、个性突出。

为了便于比较, 仍以东北秧歌为案例进行分析。第三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舞青年组《东北秧歌风格组合》[2]在遵循东北秧歌共性风格前提下, 更突出其具体人物角色专属性的动作, 对“老”的典型人物角色动态语汇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风格作了适度的保留, 以此训练演员塑造刻画人物的表现力。如“双直臂花”、“大摆身”动律就是“老”角色所独有的动态语汇, 同样是扭, 但在扭法上, “上装” (青年女性) 扭在上端 (胸腰) , 这样会显得优美、清新、典雅;而“老”则是扭在“中段” (中腰) 。如不仔细注意其中区别, 就会忽视这一典型动态, 从而导致整个动作产生质的变化。因此, 注重人物角色动态的专属性意义重大。生活动作艺术化的处理, 如提鞋、整装等动作, 既来源于民间舞蹈的原型, 又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 从中透露出编排者对深入生活细致观察以及对东北秧歌深厚的积累和独特的认识。短短两分钟的组合浓缩而精彩。充分而清晰的个性表演, 对学生的身体语言及综合表现能力, 提出了高标准的综合性要求, 中国民间舞的教学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层次的体现。

通过上述案例, 不难看出竞赛组合具有舞台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即“表现性”。其“表现性”是以中国民族民间舞种的体态、劲力、动律、技能为审美取向与价值体现, 对“元素性”训练进行风格化、系统化、艺术化的整合, 形成基础性、阶段性教学教研的成果。它在以汉、傣、藏、蒙、维、朝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舞众多风格特色的丰富表现形式中, 提炼最具典型性、最具训练价值的“元素”, 通过“组合”方式使之强化发展。在特定的音乐与节奏, 特定的情感空间, 性格与情调的规定下, 对特定的动律、动态、形象, 基本能力及技术进行具体化、符号化的综合性艺术表现, 以舞种的本体风格性与功能性训练成果的艺术化组合形式, 去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来源于生活、存在于课堂;中国民族民间舞竞赛组合来源于生活、存在于舞台。它们都存在于民间舞蹈的本体当中, 体现于风格性的各个方面。那么它们之间究竟又存在哪些不同呢?本文试图从以下两方面对课堂组合和竞赛组合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教学,舞蹈比赛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9.

[2]周萍, 黄奕华.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9.

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 篇2

一 课程名称:民间舞 二 课程性质:专业技能

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华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练习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练习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

五设置宗旨: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练习。

六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躲 族

教学宗旨:通过对躲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躲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正确地把握躲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重点:膝部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抖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抖、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4靠步位

5踏步

二脚形 : 1绷脚

2勾脚

三基本体态

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体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

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第二节 踢

一手的动作

1交替划圆

2摆手

二动律

1“8”字晃动

2摆

3颤膝

三步伐

基本步(一 二 三)2退踏步

3连三步

4抬踏步

5嘀嗒步

6后退步(七点连续)

7摆步

8悠踢步

9胯悠步

10跳分步

11二三步

四短句

1开头步

2结束步

3悠踢步

4胯悠步

5跳分步

第三节

子(6——10周完成)

动律

1曲伸

步伐

1靠步

2靠点步 1)靠点靠

2)靠点悠

3平步

4收步

5撩步 6三步一撩

7二步踏步

9刨步

10颤点步

第四节

合(11——15周完成)

踢踏舞部分

1库玛拉组合 2恰地宫保组合 3青稞丰收组合 4快乐青年组合二

弦子舞部分

1尤子巴母组合 2牧羊女组合 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 东 北 秧 歌

教学宗旨: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把握东北秧歌“稳中浪 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 浪中艮 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 “稳中浪 浪中艮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3周完成)

脚位

1正步位

2别步位 3大八字位

持巾法

1攥手巾边

2满把攥巾

基本体态

脚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倾,下颏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视,双手叉腰。

第二节 基本动律

1前后动律

2上下动律

3划圆动律

第三节 稳相

1双叉腰

2双扣手

3双护头

4双护胸

5双推山

6单扶肘

第四节 步伐 1前踢步 2后踢步 3旁踢步4顿步 5双颤步 6走场步 7跳踢步 8抬提步

第五节 手巾花

一里外绕花 1单臂花

2双臂花

3交替花(大 小)4蝴蝶花 5小展翅6蚌壳花 7肩上花 8缠头花

二片花

1里片花 2外片花 3小五花 4立片花 第六节 鼓(四五六节内容4----7周完成)

逐一至五鼓

二鼓相

1顺风旗

2叉腰单推掌

3叉腰单托掌

第七节 组

合1动律组合 2双颤步组合 3顿步组合 4走场组合(8----10周完成)

云南 花 灯

教学宗旨:通过对云南花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云南花灯中各种崴的动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练习,达胯、腰、肋三部的协调舞动,“以情带动”舞出南国女性内秀、淡雅、秀气的风格和舒适的心理特征,进而正确地把握云南花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重点:要突出云南花灯“崴”的动律。

难点:胯、腰、肋三个部位在松弛的状态下,左右摇摆中兼上下的弧线运动。第一节

基本概念(11----12周完成)

持扇法

1三指捏扇

2握扇

3五指夹扇

4扣扇

基本体态

脚下正步位,面向一点,略含胸,双手下垂,自然立直。

脚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基本动律

1小崴动律

2正崴动律

3反崴动律

第二节

基本步伐(二三节内容13----15周完成)

一小崴步

二 正崴步 1平崴步

2柔踩步

三 反崴步

跳踮步 1吸跳踮步

2撩跳踮步

五 小俏步

六 十字步 1小崴

2正崴

3反崴

第三节

基本扇花

团扇

1团扇放扇

2团扇别扇 二 握扇 1搬扇

三 扣扇 1推扇 2提撩扇 3耳旁绕花 四 摆扇

五 扛扇

第四节

基本动作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小鱼抢水 二 荷花爱莲

三 崖鹰展翅 四 蜻蜓点水

五 月光花

六 喜鹊登枝

第五节

组合 1小崴组合 2正崴组合 3跳踮步组合 4走场

二年级第一学期

蒙 古 族舞

教学宗旨:通过本学年对蒙古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蒙古族舞蹈女性所特有的“稳重、端庄、蕴藉,柔中见刚”的风格特征;男性把握蒙古族舞蹈所特有的“粗犷豪放 彪悍 矫健” 的特征。正确的把握蒙古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女性突出“稳重、端庄、蕴藉,柔中见刚”的风格特点。

男性突出“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上体略后倾,颈部稍后枕的基本体态上,达到脚下的灵活灵敏,肩部的松弛自如,臂与腕部的柔韧优美。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2周完成)

脚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点步位

脚形

双脚保持自然外开45度小八字位上的脚形。

基本体态

体朝二点面向八点,胯前按手位,后点步位。

手形

1五指平伸

2自然张开

3握空心拳

手位 1胯前按 2体后端 3斜下 4平手 5斜上 6叉腰 7勒马 第二节

动律

绕圆动律

拧转动律

第三节

肩部动作

1硬肩(单 双)

2柔肩

3笑肩

4耸肩

5碎肩

第四节

手部动作(四五六节内容3----7周完成)

1硬腕 2甩手 3绕手

4弹拨手 5绕腕

6提压腕

7柔臂

马鞭动作:1提鞭手

2扬鞭手

3绕鞭手

第五节

步伐

基本步伐 1平步

2点步

3错步

4垫步

5迂回步

6碎步

马步 1立掌步 2轻骑步(硬 软)3刨地步

4跺步

5跑马步

6旁伸步

7摇篮步

8走马步

9跺掌步

第六节

舞姿

一勒马式 二 扬鞭勒马式

三抽鞭勒马式

四 套马式 第七节

组合(8----9周完成)

胸背 体态 动律

硬腕

肩组合 四

柔臂

马步

安徽 花 鼓 灯(女班)

教学宗旨: 通过对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 紧收, 积突射及活动中的倾拧”等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重点:突出“溜起意先行 刹住不断线”的风格特点。

难点:动作中,要保持提臀立腰弧线上提自始至终的“三道弯“的基本体态,活动中的倾拧;在步伐的行进中膝部不松,控制住脚底板整体着地,以重心略偏后走起不飘为要点,配合”上体风摆柳“和臂的贴身划圆摆动,形成花鼓灯体态与动作的配合。

第一节

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脚位

正步位

2踏步位

3点步位

4八字位

持扇法

1握扇

2夹扇

基本体态

正步位,对1点,双手胸前抱扇,提胯 收腹略含胸,重心前倾。

基本动律

1划圆动律

2上下动律

3三点头动律

4倾拧动律

第二节

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

步伐

1碎步(进 退 横)2起步

3风柳步

4簸箕步

5颤点步

6双环步

7筛子步

8别步 9车水步

10蹭步

11单拐弯

扇花

1舀扇

2挽扇

3摆扇

4绕扇

第三节

舞姿

一端针匾

二凤凰单展翅

三腰中盘带

四荷花爱莲

五手搭凉棚

六凤凰穿天

第四节 组合(16----18周完成)

一风摆柳组合 二扇花组合 三倾拧组合 四 步伐组合男班 教 材

重点:突出男性在舞蹈中的“顽”“逗”风格特征。

难点:无论是活动中的动态,还是静止中的体态,都要体现“倾”和“拧在动作中,首先是“紧收”,而后是“积蓄”气力,最后“突射”的动态。第一节 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点地位

二基本体态

正步位,对1点,收腹 拔腰头微仰,双手反叉腰,双膝伸直(切忌僵硬),重心前倾。

三基本动律

1倾拧动律

2划圆动律

3上下动律

手形

1握空拳

2掌式(四指并拢)

第二节

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

鼓架子

1打虎式

2扁担式

3顶天立地

4霸王举鼎

5浪子踢球

6狮子回头

7金鸡独立

8扛包式

9二郎担山

步伐 1踩锣步 2双环步 3双环探步 4跑场步 5赶步 6碎步

第三节

打腿类

打腿动作是鼓架子下肢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腿时节奏短促刚劲 突发 灵巧,打腿动作带有竞技性,又富技巧性,很具淮北人的性格。

一二起腿

二里外拐蹁腿

三小五腿

四 缠丝腿

第四节 短句(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头鼓

二赶步转身接鼓架子

三二起腿接小五腿

第五节 组合

一步伐组合 二 打腿组合二年级第二学期 维 吾 尔 族 舞

教学宗旨: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体洒的开”的风格;正确的把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态、神态、动感、力感的“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体洒得开”风格特点。

难点: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附点,脚下要在节奏正确的基础上,步法灵活善变,同时要求膝部微颤的动律贯串始终;在活动中快速的旋转,忽然止住在舞姿上和向上挑胸闪腰,形成回旋的动感特点。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2周完成)

脚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3点步位

4八字位

手形

1立腕手指自然弯曲

2握空心拳(四指握

拇指出)

手位

1叉腰

2斜前手位

3横手位

4顶手位

5托帽手位

扶胸礼位

7背手位

基本体态

自然位站,重心略偏前,提胯 立腰 挺胸 垂肩昂首平视双手自然下垂。

第二节

基本动律

摇身

二颤

三 移颈

第三节

步伐(三四接内容3----6周完成)

一垫步

二三步一抬

三进退步

四自由步

五两步一踏

六跺移步

七滑冲步

八 三步一点

第四节

与步伐配合的上体动作

一垫步:1叉腰式

托帽式

3猫洗脸

4双背手

5扶胸式

二进退步:1波浪手

2摊绕手

3点腕手

4叉腰式

5扶胸式

6背手式

7托帽式

三步一抬:1叉腰式

2托腮手

3扛撩手

4托帽手

第五节

组合(7----9周完成)

一体态 动律组合 二步伐组合 三赛乃姆

四 刀郎组合 胶 州 秧 歌

教学宗旨: 通过对山东秧歌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胶州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的“碾 拧 抻韧”等风格特点;男性把握鼓子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稳 沉 抻韧”等特点。正确的把握山东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在舞蹈中要突出“扭 拧 碾 抻 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脚下的抬重 落轻 走飘,始终贯串于体态上的“三道弯”,在力度 幅度的展开方面,使身体的运动方式处于对抗状态,从碾 拧 抻韧中达到上下配合自如 整体协调一致。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接内容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丁字位

2小八字位

3正步位

4踏步位

二脚形

1自然脚形

2快脚

三持扇法

1五指握扇

2五指扣扇

3五指夹扇

4三指捏扇

四基本体态

倒丁字位对3点,上体拧至1点,呈三道弯体态。

第二节

基本动律

一拧碾动律

二 提拧动律

第三节

步伐(三四节内容12----15周完成)

一正丁字拧步

二提拧步

三丁字三步

四倒丁字碾步

五 曼扭步

第四节

基本舞姿与动作

推扇

二抱扇

三打撇扇

四扣扇

五 八字扇

第五节

短句(五六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扣扇短句

二推扇短句

三 小曼扭短句

第六节

组合

一丁字拧步组合 二 小曼组合 三 综合性组合 鼓 子 秧 歌

重点:在舞蹈中突出“稳 沉 抻 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大开大合“的动作过程与动作衔接时,对”稳 抻 沉韧“的综合运用,腰部不同发力和用力而构成的不同动律展开递进与互补,时动作的内容布满内在张力。

第一节

基本体态(一二节内容10----14周完成)

1稳:体态站相和神情上要稳,是第一要素,是基础。

2沉:气沉丹田,动作步态中要有重量感,给人视觉上一种沉 敦实的力感。是“稳”的进一步深化。

3抻:指活动过程中力度的变化,是“稳”“沉”在内外形态上的一种升华和展现。

第二节

动作

一鼓子

1平晃鼓子

2下晃鼓子

3上晃鼓子 4颠鼓子 5 背鼓子

6抡鼓子

7劈鼓子

二伞

1走伞

2摆伞

3推手抄伞

第三节

短句(饿三四节内容15----18周完成)

一扬家庙

二不倒松

三 劈鼓子 四四面八方

五 点鼓子

第四节

组合

一鼓子组合 二伞组合 三 鼓伞综合组合

三年级第一学期 朝 鲜 族 舞

教学宗旨:通过对朝鲜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朝鲜族舞蹈纵向、横向的运动规律,体验朝鲜族舞蹈蕴藉、内在的个性特征。正确地把握朝鲜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形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女性舞蹈柔韧优雅而深沉的风格特点;男性舞蹈稳重潇洒而幽默的风格特点。丰富鲜明的节奏是非是朝鲜舞蹈的核心,朝鲜舞的每个动作无不在节奏是非之中,与节奏共振动、共起伏、共延续。

难点:在古格里是非中以气味的运用来带动膝部的屈伸与步法,在这种屈伸动律的动作下,使连接过程呈现出“涌浪式下弧线”“上抛式弧线”在其间形成抻拉的韧劲感。

在安旦是非中腰借助节奏是非的强弱特点向下发出的“力”要短促有力的造成动律的艮顿跳跃。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

1自然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二脚形

1勾脚腕脚趾

2绷脚背 勾脚趾

三腿形

双膝稍弯靠拢(女)

双膝微向外开45度(男)

四手位

1垂手

2围手

3斜手

4横手

5顶手 6扛手

7提裙手

五手形

二三指错开,中指自然弯曲,无名指稍微弯曲,拇指接近中指。

六基本体态

身体处于自然状态,含胸 收腹 垂肩提气。

第二节 基本动律

一垂直曲伸动律

二横移晃动动律

三 顿动律

第三节下肢的基本动作(三四节内容6----10周完成)

一蹲部分

韧性蹲起

1垂直起伏的蹲起

1)自然位

基本位

2)双脚重心单脚重心移动

步伐

1鹤步

2平步 3垫步

4碎步

5之字步

横步

7丁字压步

8顿步

第四节 手臂基本动作

一围手 二扛手 三划手

四抽手 五推手 六扔手七拍手

第五节 组合(11----14周完成)

一动律组合 二臂部练习组合 三古格里组合 四安旦组合三年级第二学期

对躲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朝鲜族 东北秧歌 云南花灯 安徽花鼓灯 胶州秧歌舞蹈进行总温习

七 课时分配: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三年。其中第一学期13周,每周4学时

第二----第五学期:每学期18周每周4学时 第六学期5周 每周4学时 总学时:52+288+20=360

一年级上学期:躲族

下学期:东北秧歌

云南花灯

二年级上学期:蒙古族

安徽花鼓灯

下学期:维吾尔族

山东秧歌

三年级上学期:朝鲜族

下学期:总温习排练毕业扮演 八 作业:当堂所学内容 九 授课方法:口传身授法

十 使用教材:中国民间舞录象教材资料 十一 本课程用书 十二 师生比例: 十三 老师资格:老师

十四 教学设备:专用教室、手绢 扇子 钢琴 VCD音响。十五 考核方式:考试

十六 考核办法:本课程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占40%)+最后成绩(占60%,)考试以抽签形式逐个进行。

评分标准:60分以下:组合不能完成 60—69分:组合基本完成 70—79分:组合较好的完成,80—89分:组合较好完成,舞蹈风格基本把握

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 篇3

中国和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方面受到民族文化差异、学习背景以及语言交流方面的影响, 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之中, 中俄两国的教师存在的差异较大, 出现了课堂的氛围、课堂的教学过程等差异较大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较大的影响。从中俄民间舞蹈教师教学风格进行比较, 从教学方法、体态语言以及教学的组织三个方面着手, 分析黑河学院从事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的中国教师以及从事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学的俄罗斯外教在教学风格方面存在的差异, 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推动黑河学院中俄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

一、教学方法的异同

(一) 中俄民间舞蹈教师教学方法的共同点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直接、形象地学习舞蹈的东西, 黑河学院中俄民间舞蹈教师通常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两国的民间舞蹈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法以及视频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 表现出教学方法有其相同的方面。

(二) 中俄民间舞蹈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中俄两国民间舞蹈教师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黑河学院中国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完整法将整个动作组合进行演示, 然后采用分解法逐个讲解, 学生跟随学习的方法。而黑河学院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师通常是采用分解的方法从舞蹈组合的开始讲解到最后, 然后再用完整的方法讲解。

黑河学院中俄民间舞蹈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一方面是课堂讲授的内容中国教师以动作组合教学为主, 而俄罗斯外教以成品的舞蹈教学为主;另一方面是俄罗斯外教到中国高校授课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取得好的教学成果的心理。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两国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二、体态语言的异同

(一) 中俄民间舞蹈教师体态语言的共同点

由于舞蹈是通过肢体表达为主体的艺术形式, 因此, 黑河学院中俄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之中肢体语言用得较多, 主要体现教学中, 通常无声的肢体语言展示所要讲授的舞蹈教学内容, 同时还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 让学生能够理解讲授的舞蹈内容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以及舞蹈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 中俄民间舞蹈教师体态语言的差异

黑河学院中俄民间舞蹈教师在体态语言存在着差异, 主要体现在中国民间舞蹈老师更多的通过肢体语言追求舞蹈艺术作品的内容、情感以及意境, 在教学中以动作讲解为主, 然后在组合教学中逐步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境以及意境。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师更多是从肢体语言的本体出发, 让学生通过肢体产生的语言, 音乐伴奏以及通过比较夸张的肢体语言以表语言的表达, 让学生对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产生对舞蹈内容、意境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认同感。

中俄两国民间舞蹈教师体态语言的差异不仅与翻译过程对部分舞蹈专业词汇以及舞蹈本身情感表达存在差异有关, 而且还与俄罗斯舞蹈教师对于舞蹈教学和舞蹈肢体语言认识理念的差异有关。

三、组织形式的异同

(一) 中俄民间舞蹈教师组织形式的共同点

中俄两国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组织方面都是根据教学的常规进行组织, 按照准备活动、复习旧课、学习新课、教学内容巩固、课堂小结、布置课后舞蹈练习的内容等常规教学步骤进行的, 说明黑河学院中俄两国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存在相同的地方, 都按照教学的常规过程进行教学。

(二) 中俄民间舞蹈教师组织形式的差异

中俄两国民间舞蹈教师受到各自国家文化的影响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俄罗斯舞蹈教学组织形式的差异表现在组织中俄罗斯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学生学习总体状况进行较大的调整, 在教学组织中每个环节时间的分配, 教学重点的安排上面每节课会有较大的变化。而中国民间舞蹈教师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则相对很稳定, 变化小。

中俄两国民间舞蹈教师在组织形式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与两个国家的文化有较大关系, 俄罗斯教师表现出课堂教学表现出的感性成分较多, 课堂的组织较为灵活, 能够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等进行及时的调整, 而中国民间舞蹈教师则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以及教育学中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进行, 表示出变化小,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调整和变化不大。

四、结论

黑河学院是中俄边境线上的一所本科院校, 长期任教的俄罗斯外教有数十人。将黑河学院中国和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师的体态语言以及教学组织三个方面比较两国民间舞蹈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导致其差异的因素不仅受到学校类型的影响, 还受到两国教师接受的舞蹈教育背景、两个国家文化背景的影响。以黑河学院中俄民间舞蹈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 即能对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师的教学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而且中国民间舞蹈教师还能从中学习和借鉴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师中的长处, 运用到中国民间舞蹈的教学, 为中国民间舞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动黑河学院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

摘要:中俄两国都有各具民族特色的舞蹈, 在从事民间舞蹈的教学中, 中俄两国教师受到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 采用的教学方法、体态语言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黑河学院从事中国民间舞蹈以及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师为例, 对比中俄两国从事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师教学风格, 借鉴和学习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师方法、组织形式等, 以期能够提升中国民间舞蹈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民间舞蹈,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陈泽刚.中俄民间舞蹈情感教学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3 (04) .

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 篇4

唐宋柘枝舞与高丽莲花台舞蹈比较研究

经比较分析,唐宋时期的柘枝舞和朝鲜高丽时期的莲花台舞蹈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关系甚密,从一个侧面可以窥见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缘关系.

作 者:魏丽娇 WEI Li-jiao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刊 名:韶关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5 26(1) 分类号:G04 关键词:柘枝舞   莲花台舞蹈   中韩文化  

舞蹈的“情”与民间舞蹈教学 篇5

我们在承认上诉这种“动”的同一性的同时, 必须清楚地看到, 他们在“动”的内涵上是有差别的, 严格地说是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动”的功能性和特色性上面。任何艺术品种包括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 他们所以能够自力、生存和发达, 都必然有其独立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种基本条件简单地说就是“特色”和“功能”。那么我们舞蹈“动”, 其特色和功能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不如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由此, 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第一, “情动”是一切“行”动包括“言”“嗟叹”“永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最本质的, 也是唯一的源泉。第二, “情动”的最高级也是最强烈的表达方式是“手舞足蹈”。舞蹈的“动”应该是以情为源, 以情为本,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 动之有情”。

“动之以情”和“动之有情”决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 它是舞蹈艺术修养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社会和全面的检验。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在艺术修养上较为全面、较为成熟的艺术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技艺, 更重要的是要有善于理解和展现心灵的火花。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们在教学体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要狠下工夫。

民间舞蹈的艺术形象总是浸泡在感情之中的, 其人体动作沉积了所从属民族的性格气质和感情生活。中国民间舞蹈, 就其主体而言, 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影响于人民大众, 不在于理论的启迪, 哲理的死辩, 而在于切身的体验和艺术熏陶。纵观中国舞蹈发展史, 无论是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 还是在传统民间舞的基础上改编和创作的新民间舞, 在表现人们的生存、劳作和表达人们的快乐、向往时, 都没有那种矫柔的修饰和生涩的理性, 而是以其简朴稚拙的美学形态为人们所感悟, 以其真挚开朗的浓郁情感撞击人们的心扉。民间舞蹈的魅力, 不仅因为其所展现出的那一幕幕真实生活的妙趣和那一个个生动的片片舞姿, 还因为其中那真朴强烈的感情的牵动和冲击。感情是艺术作品的血液, 民间舞蹈之所以能为当代人所体验感悟, 就在于它的内部有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宏大的感情血液在潜流、在澎湃、在激荡。他所抒发的是人之常情, 是普通人都能理解, 都能接受的感情, 因而它能拨动普通人的心弦。

课堂教学中的民间舞, 只突出了动作的规范和舞姿的丰富多变, 而忽视了民间舞本身所具有的真实的“情”。民间舞的课堂教学, 不应该是单纯的体态、元素、动作短句、组合训练等, 而应该在训练身体动作的同时融进产生舞蹈的“情”。再好的东西, 一旦失去了生命的真实、结果是名存实亡。“情”是民间舞的标志, 民间舞一旦失去生命的真实, 就感染不了观众, 就没有了价值。民间舞是群众自己的创造, 是情感发展到极致时的身体表现, 民间舞也和其他姊妹艺术一样, 是为了发泄“情”而产生的, 民间舞是最富有生活气息, 最有血有肉的舞蹈艺术。“自娱性”是民间舞不同于其他舞种的显著标志, 而自娱的“情”在民间舞中, 就是“心声”的自然流露。我们常说“舞蹈的律动就是语言的律动, 语言的律动就是心的律动”, “情”是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入口处, 通过民间舞课堂教学来再现人类本源的情感, 这是民间舞的教学目的之一。戏剧有句行话“心上没有, 身上白走”。民间舞讲“以情带动, 动中有情”。尽管各自说法不同, 但都说出了“情”于“动作”的关系是缺一不可的。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情”与“动作”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自娱的“情”和规范的“形”二者的统一, 才能形成一种在情感和想象、动作和姿态、技术技巧等方面完善结合的具有生命力的民间舞蹈形象。民间舞在要求“情”与“动作”的融会和贯通基础上, 强化以“情”带“动”, 为的是让舞蹈者必须从生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 从而产生动中有“情”的艺术效果, 展示出民间舞蹈气度上及内在的艺术修养。

“以情带动, 动中有情”的民间舞课堂教学, 不再是单纯的动律、动作、短句、组合的训练, 而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单调、枯燥的照搬和重复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新课进入时, 首先把那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舞蹈风格以及表演形式对学生做大致的描述,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语言的启发, 把学生逐渐引入到一个“想象情境”中,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有一个情感的依托, 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并使之成为舞蹈动作时, 他就很快投入学习环境中去, 这有助于舞蹈风格的形成。舞蹈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活动, 人类的情感由舞者的身体由外向内传递到人的每一个神经, 每一个关节, 直到每一块肌肉, 唤起深藏在舞蹈者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由此创造出感人至深的艺术生命。其次是调动学生自身情感体验, 让其对民间舞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产生兴趣。心有真情, 形体便有了实感, 做某一个动作时, 它所负载的人物内心感情便会“反馈”出来, 使外部动作具有内心感情的透明度, 既可以使人看到它的内心依据, 又可以使人看到内心感情的外部形态。最后是运用音乐的节奏触发情感。一切舞蹈节奏都是体现情感和动作力度的。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听音乐, 从音乐中寻找角色情感或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这条由音符编织而成的情感之纽带, 探查出音乐中所蕴涵着的动作形式与情感内容的依据, 借助伟大而神奇的想象力勾勒音乐所描绘的情感氛围。从音乐节奏的无穷的变化中去感受动态、动速、动律、动力的变化及内心情感的体现, 去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发展的轨迹。只有教育学生努力驾驭音乐, 才能以“身”舞出“心”之乐曲, 从而进入身心高度统一的完美艺术境界。

入情才能入微, 入微才能入境, 入境才能入心, 就让我们继续于民间舞蹈“情”的创造, 让全民族、各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舞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生根、开花、大放异彩。

针对舞蹈及舞蹈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篇6

谈到舞蹈, 它一直给与我一个这样的感受。什么是舞蹈?它是借人体动作来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需要舞蹈语言, 表情和舞美等多种要素结为一体才得以完成的。当然, 作为舞蹈演绎者, 也会有很多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有相对较好的基本功, 还需要有很强的理解力, 更要求有很丰富的感受音乐的感知能力。一般来说, 舞蹈大致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芭蕾我, 踢踏舞和爵士舞六大类, 但前三种相对于后两种在舞蹈教学与舞蹈表演中更为常见和运用。关于这常见的三类舞蹈, 我想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见解与分析。

一、对于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的理解分析及自己的感受

1. 中国古典舞。

它早就被蕴藏在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之下, 是名列前茅在五十年代的舞蹈家们开创的一门课题。它的训练方法是以西方芭蕾舞的训练手法为借鉴的, 并结合我国的戏曲艺术逐步发展的一个舞种。以《爱莲说》这部作品为例, 它是古典舞中一部不朽之作。借莲花的形象来比喻赞扬中国女性“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以“小舞花”为主题动作, 舞者的舞姿和韵味把古典舞中“圆”讲究和“欲左先右, 欲前先后”的特点突出表现出来, 从而把爱莲说的主旨演绎得淋漓尽致。

如今, 颇多的古典舞作品中逐渐向高难技术技巧方向发展的并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的杂技式的训练, 巧妙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从而使这两大艺术门类更好地吸收借鉴, 促使二者向更高层次发展。但却丢失了古典舞中最本质的韵味。因此, 我们应当扬长避短, 打破封闭模式的束缚, 在保留古典舞原始形态的基础上, 大胆的开拓想象思维进行编创与研究, 从而使古典舞在世界各地得到更好的发扬。

2. 民间舞。

它是依据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环境差异而划分的一种传统气息较为浓厚的舞蹈艺术。民间舞之下包含了很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要想很透彻的去掌握各个民族的民间舞, 需要从各个民族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解, 才能更好的去感受不同民族的民间舞的魅力所在。就西藏地区的藏族舞蹈来说, 它的基本舞蹈形态大致有松胯、弓腰、曲背三种, 然而这些特点和它所处环境、宗教信仰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 这些动作会在舞蹈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所以要多了解民族文化, 感受民族气息, 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各民族的舞蹈特点。

掌握民间舞需要的并非仅仅掌握它固有的民族模式, 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新颖的东西。只有把各民族的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让每位舞者们在呈献给观众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同时, 让观众们通过视觉刺激更能从内心深处感受中国浓厚的民族文化和韵味。

3. 现代舞。

它是二十世纪初兴起与西方的一种舞蹈派别。它最鲜明的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矛盾和人们心理特征的舞蹈。它以打破旧模式、树立性格为宗旨, 相对于古典舞和民间舞来说较为自由。它能使舞者身心得到自然的天性解放, 让自己的内心情感得到完全的释放, 让舞者和音乐更好地融为一体, 从而培养舞者创造力、打破舞者固定的思维模式。以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为例, 舞蹈注重了对情感的抒发与把握, 把内心深处的东西激发出来, 赋予了整个舞蹈生命力, 使生活与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

现代舞, 不仅与时代发展相靠近, 他让舞者在解放内心世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激发了舞者的创造性思维。

二、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三者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舞蹈种类, 都是以肢体语言和情感的抒发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 都需要以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舞美融为一体才能得以发展的。

就三者的不同来说:古典舞:讲究“圆”以“欲左先右, 欲前先后”为宗旨, 对舞者的要求与民间舞和现代舞也略有不同之处。它对基本功以及身韵都有较高的要求。民间舞:要求舞者对各个民族的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了解和很强的感受能力, 即舞感, 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对各民族不同的理解借助肢体语言展现出来。现代舞:相对于其他两者来说, 较为自由, 具有一定的古典色彩, 但不收任何形式的限制, 较为注重武者的自身感受和自身情感的抒发。

三、各类型舞蹈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反映出的情况

1. 古典舞。

就各个舞蹈对于舞者不同的要求来看。它严格的要求, 是学生们会督促自己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 和对身韵更高层次的追求, 从而使其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在现阶段古典舞的发展相对于现代舞较为封闭, 并无法使学生与所接触的舞蹈产生一致的心灵的共鸣。所以致使学生难以走出古典舞的框架束缚, 以致于创造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

2. 民间舞。

由于民间舞所带有的特性, 使学生们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更深的感受到民族的地方特色, 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 在让自己演绎舞蹈的同时, 培养了自身对舞蹈的感受与理解能力。

3. 现代舞。

借着其不受形式限制的特点, 学生们可以凭借着自己对不同舞蹈音乐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 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 从内心深处借着自己的肢体语言, 使舞蹈音乐融为一体, 也使自己的内心充分的释放,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以后现代舞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这三大舞种来说, 古典舞的训练体系使学生对身体韵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是最基本的, 并为民间舞和现代舞的学习铺下了坚实的道路。民间舞的传统技术技巧使学生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用肢体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与此同时, 让学生的表现力和自身的舞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现代舞, 就学生而言, 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 他不仅没有具体的束缚, 还能激发人内心最本质最深层的东西, 达到让学生自然地与音乐融合在一起, 形成乐舞合一的效果。但是就这种教学模式而言, 对学生有这样的影响。

当代中国传统教学模式里, 口传身授变成了主导, 学生对舞蹈的感受与理解, 大部分都来自于老师所传授的具体知识。从而造成学生对老师的过分依赖, 对老师传授的动作单一的模仿, 缺少了自主动脑思考、感受的过程。所以, 要让学生们有丰富的创造力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好的创作空间。

五、就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言, 应采取的解决方法

1. 由于各个学生不同的舞蹈程度, 一些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

而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 一味的批评反而会适得其反, 让自卑程度加深。因此, 要从各个方面给予他们鼓励、支持, 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让他们有坚持走下去的勇气。

2. 艺术源于生活。

因此, 深入生活, 去观察、去了解就成了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对学习民间舞显得尤为重要。“生活采风, 感受生活“变为了一个最好的途径, 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3.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 除了其编舞的过人之处以外, 也少不了舞者投入的表演, 即表现力。

一个舞者的表现力与其性格等自身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表演课成为学生天性解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使学生在对各种动物或是不同人物形象模仿的同时, 感受生活, 让学生内心得到解放, 使学生的肢体语言变得自由, 收放自如, 不会过于拘谨。

4. 在表演课的热身下,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即兴创编课和表演课同等重要。

有了表演课对学生解放天性的影响, 是学生跳出了固定的思维框架模式, 根据自己的内心意识去创编, 让创造性思维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即兴创编的课堂上。

六、人才的培养以及中国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是否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 这对中国舞蹈文化是否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 在创造性思维运用的同时,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舞蹈文化的本质。否则, 中国的舞蹈文化就失去了其本质灵魂。在中国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 不仅要保留其本质, 还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舞蹈文化, 从而使中国舞蹈文化有更好地发展前景。

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 篇7

最早的舞蹈一般都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的, 随着舞蹈的发展,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舞蹈使得音乐可视化, 音乐使得舞蹈更加具有表现力度, 音乐可以使舞蹈从无声变为有声, 舞蹈可以使音乐从无形转换为有形。

一、音乐与舞蹈的联系

1. 舞蹈与音乐在节奏上的联系。

舞蹈与音乐都有节奏, 舞蹈将音乐的节奏更加具体化。例如, 我国的民间舞蹈, 往往都是载歌载舞, 节拍规整, 节奏明快。这些民间舞蹈之所以可以与音乐结合在一起,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着共同的节奏。再如, 历代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着劳动号子。在许多舞曲中, 节奏的表现尤为重要, 例如, 舞曲《小路》《奈何》中, 舞步的进退、长短、顿挫以及力度都取决于音乐的节奏。同是4/4节拍, 新疆舞常运用的是切分音的, 朝鲜舞运用的是带附点的, 这在舞蹈节奏表现上也有所不同。同是手臂的舞动, 但是新疆舞着重表现手和臂的柔, 运用“绕、捧、摊”等手法, 而朝鲜舞则注重力度, 用“柳手”和臂圆润地甩动。

在舞蹈编创上, 舞蹈更加离不开音乐的节奏, 舞蹈家要反复听音乐, 熟悉音乐节奏、音乐点, 从而理解音乐的意境和情感, 激发创作的灵感, 不断修改舞蹈动作, 以到达与音乐完美的契合。

2. 舞蹈与音乐在旋律上的联系。

旋律使得各种音乐元素形成统一体, 使音乐获得真正的“灵魂”, 同样, 旋律使舞蹈的各个动作形成组合达到艺术风格的统一。舞蹈与音乐在旋律上的联系就在于舞蹈的旋律是音乐旋律的具体内容。例如, 体育课中活力四射的韵律操, 蒙古舞中铿锵有力的马步舞旋律动作, 傣族舞中轻柔优雅的孔雀舞旋律动作。也许最让大家难以忘却的就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的《画卷》舞蹈, 舞蹈演员用肢体完美的配合演绎出中国博大精深的书画艺术, 其中的每个动作都与音乐中悠扬的旋律完美结合。

舞蹈与音乐除了在节奏、旋律上的联系外, 还在段落安排、组合逻辑、美学抒情以及思维逻辑上有所联系, 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二、音乐与舞蹈的互相作用

1. 音乐需要舞蹈的表现。

音乐是时间、听觉的艺术, 音乐往往需要舞蹈将其内涵表现出来。舞蹈用重复、变化、展开等手法表现出音乐的重复和主题, 烘托出音乐的主题。例如, 舞蹈《路灯下》, 舞蹈演员的每一次爆发性、跳跃性的动作和呐喊都衬托出音乐的高潮点, 让观众的情绪随之牵动, 达到视觉、听觉全方位的效果。舞蹈演员在表演时将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 将自己的肢体语言化着音符表现在观众眼前。再如, 福金编创的芭蕾舞《天鹅之死》, 舞蹈演员运用饱含情感的双臂、面部表情及其他肢体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天鹅在垂死前奋力求生的情境。伴随着音乐节奏的手臂颤抖、脚尖离地的碎步漂浮、低垂的头部和面部表情以及整个身躯都表现出一副痛苦挣扎的感受, 都烘托出梦幻如诉的音乐。

2.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

音乐有着渗透人心的特点, 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 可以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曾经有位舞蹈家说过他在扮演舞蹈中角色之前都是以音乐为“起点”, 让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内心的感情, 并且他还说过, 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同样, 我们还是以舞蹈《路灯下》为例, 舞蹈中利用纯音乐中穿插电影原声的人物对白激发情感。运用电影《谁说我不在乎》的人物原音激发演员与观众的情感, 使得他们很快进入舞蹈情节中, 体会那种即将失去温馨家庭与父母关爱的心情。舞蹈演员通过音乐传递出来的感情将自己幻化为故事中的小女孩更真实、动人地演绎出舞蹈的精髓, 观众也在通过视觉欣赏的同时, 从听觉方面感受舞蹈中酸楚的情感, 将舞蹈由“无声”变为“有声”。再如, 舞蹈剧《好大的风》中, 用音乐模拟刮风的效果, 把观众带入故事氛围中。同样在剧中, 利用唢呐的演奏将舞蹈推向高潮。

音乐与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才能提升对舞蹈作品的演绎。然而, 目前高校舞蹈专业的音乐课时却十分有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宜采用纯生理训练, 而是要加强学生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深化学生对舞蹈乃至音乐艺术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雷娟娟.舞蹈编创中音乐的运用策略[J].魅力中国.2008 (21)

[2]汤凌.浅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J].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07 (01)

[3]孙玲.舞蹈与音乐密切结合的原因所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1)

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 篇8

一、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开展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也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更加注重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性与感染力都非常强的学科, 是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幼儿舞蹈教师的艺术类职业院校, 是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基地。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知识, 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 以达到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与标准, 实现学前教学对幼儿素质培养的目的。显然,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与幼儿的舞蹈教学工作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开展, 不仅充实了幼儿舞蹈教师的队伍建设, 还推动了幼儿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舞蹈水平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 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舞蹈技能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奠定基础, 让学生能够胜任的了将来的教学或者表演工作。很大一部分学生, 在毕业后从事儿童舞蹈教学, 学校的舞蹈教学为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1、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

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影响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大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导致很多高中生对舞蹈学科不甚了解, 也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培训。从现在的高校招生制度来看, 高职院校招收的大专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所以, 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舞蹈教学来说, 扎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那么,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开展实践, 幼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所以, 学校舞蹈教学的开展, 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训练, 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能的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 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发展, 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提供专业上的保障。

2、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识

新世纪以来, 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的关注, 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和修养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全胜任舞蹈教师这一职业, 也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科学的传授给幼儿。所以, 在学校的舞蹈教学课堂实践中, 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等知识, 还要对国内外的舞蹈历史和舞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系统的舞蹈课程学习, 有助于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 只有对舞蹈学科知识的全面积累, 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三、学生综合能力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了保障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学生在毕业之后, 一部分从事演出, 一部分从事教学, 尤其是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学生较多。针对这一点, 学校舞蹈课程设置, 不仅仅只局限于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 而是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能够更好的为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进行实践。显然, 学生的从业能力都是可以在学校的培养的, 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幼师在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才能。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实践, 更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 也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舞蹈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实践中。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利用三年的时间,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将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表达、分析、观察、表演、创作、指导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进行充分的锻炼,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体验如何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现今,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的教学实践, 舞蹈教学备受各界关注。艺术院校开展的舞蹈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技能。总的来说, 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舞蹈教学能力, 是无法满足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开展的。艺术职业院校舞蹈课的良好开展, 是幼儿舞蹈教学实践的基础与保障,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对舞蹈学生的能力培养, 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从事幼儿的舞蹈教学, 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就艺术院校舞蹈教学与幼儿舞蹈实践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作用进行探索,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对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进行探索分析, 以期促进艺术院校舞蹈人才更好的为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幼儿,实践

参考文献

[1]谢琼.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之探讨[J].成才之路, 2009, 34.

[2]许岩.关于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几点反思[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7.

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 篇9

一、形体舞蹈概念

形体舞蹈不等同于舞蹈。舞蹈是通过美的人体动作语言表达某一思想内容。思想情感的造型艺术;形体舞蹈则是把舞蹈训练作为改善形体的主要手段, 通过人体正确姿势的培养和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锻炼和脂肪的消耗, 达到塑造形体, 提高气质, 从而达到形体美的一项体育运动。它的目的是健康和健美, 不像舞蹈那样具有表达社会性和思想性内容的目的。这二者的训练对象和训练目的都不同, 因而训练方式也要区别对待。形体舞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体育运动, 锻炼身体的过程也就是进行美感体验的过程。美的形体是大众普遍的愿望, 那么究竟形体舞蹈课会给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带来哪些改善呢?首先, 通过形体舞蹈课堂我们明白怎样的形体是美的, 动作及姿态如何完成是正确。在正确的指导下来实现对肢体的雕塑, 达到健康美与体型美。其次, 在正确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和表现自己的肢体, 提高自身舞台形象、表演表现能力。最后, 形体舞蹈的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不骄不躁的精神。朝气蓬勃、健康健美应该是每个大学生的基本外在形象, 而内在美又是外在美的核心, 因此在提升外在形象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注重心灵美的实践。这样内在和外在的结合体现才是全面综合的美。

二、明确形体训练的入门风格

大多数的学校会把形体舞蹈课安排在低年级, 这是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也是最容易雕刻的阶段。但是此时的他们却缺乏对学习的选择性和方向感。因此, 兴趣会是促使他们上好一门课的关键。应该如何打造这个好的开端呢?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 这个课堂是能够让你充分释放激情的, 你是来解压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平时的实践练习多以练琴为主, 而练琴是长时间的作业, 这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局部肢体上的不舒适, 如颈椎、肩、腰椎这些常见部位的酸痛, 长期来说是不易于健康的。通过形体训练为目的的形体舞蹈课是很好的解决方式, 特别是在音乐结合下肢体更容易得到活动和屈伸。在进行系统教学之前, 要让学生充分地热身, 打开身体的各个关节, 使肌肉兴奋起来。这种热身不能盲目的, 而是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活动, 既要解放长期冻结的肢体又要在思想上得到放松。基于这种目标, 选择现代舞风格的活动组合最为合适了。现代舞是一种自由性很强的舞种, 它具有很强的反判性, 而这在一定意义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简单的地面练习, 充分活动头、颈椎、肩膀、胸、背、腰椎、胯、膝、踝、脚背及四肢是进行形体舞蹈教学的重要程序, 是进行下一步练习的必要准备。所以, 选择形体训练的入门风格, 有助于树立形体美的教学目标。

三、选择恰当的音乐和语言

不同的训练组合, 所配予的音乐是有区别的。在舞蹈专业学生的课堂中, 多以钢琴伴奏为主要配乐。根据组合及训练部位的不同弹奏不同节奏和意境的曲目。如:训练肌肉线条的音乐, 有连绵不断的特点;训练肌肉收缩能力的音乐有节奏感强, 具有弹性的特点;而训练跳跃动作的音乐具有跳跃性强的特点。恰当的音乐必将推进对动作的理解和强化。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一点也不例外, 需要注意的是, 避免选择过于枯燥的音乐, 正由于学习对象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所以他们往往在视听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再者就是如何运用课堂语言了, 语言是一门相互沟通的艺术, 基本上所有的舞蹈基础动作都有固定的术语。芭蕾舞中的动作术语是从法文翻译过来的, 在法文中有它特定的意思, 但是通过音译后就体现不出原来的含义。而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总是在课堂上使用舞蹈术语是很枯燥的, 还因为课时少的原因可能导致不能个个都记得。所以, 教师能够运用其它更生动的词汇来讲述动作和要领是很必要的。舞蹈课堂中的交流无非就是语言的表达和动作的示范, 通过幽默的语言词汇来形容某些特定的动作赋予它比舞蹈术语更深刻的形象性也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

四、注入一些与时代结合紧密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

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以现代化为首要特点, 生活节奏较快, 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加上当代大学生活泼奔放的个性, 所以选择与他们生活方式及个性相契合的形体舞蹈是必要和重要的。爵士舞就是可以选择的一个很好的样本。以下列举几点将爵士舞运用到形体课堂的积极作用:

(1) 爵士舞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等多种因素。芭蕾舞的审美原则是“开、绷、直、立”, 动作线条舒展、流畅;爵士舞动作洒脱、帅气, 动作线条干净、清晰。在形态, 舞姿这些方面, 符合形体基础训练的审美, 将形体训练与爵士舞相结合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2) 爵士舞的身体各部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全身协调运动。从肌肉与各关节的灵活性来说, 它以一种热情主动的风格, 全身协调的运动, 充分地训练到关节及四肢, 使关节更加灵活, 肌肉更富弹性。

(3) 有助于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形体课的目的是塑造美的形体和学会运用肢体进行舞蹈创作。简单的爵士舞练习, 即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也不会让基础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压力。每堂课进行30分钟左右的爵士舞练习, 既可以强化和丰富动作的训练, 又可以较好地延伸课堂。如果之前的训练学生觉得过于细腻乏味和过分讲究, 那么课堂中的半小时爵士舞蹈可以说弥补了一板一眼的基础训练带来的枯燥。这种从学院派到自由派的教学、从单一的基础动作到可以释放心灵舞蹈的学习可以将课堂的气氛调整到一个很好的状态。

五、让学生自主创新, 主动参与课堂

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 归根到底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仅仅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学会触类旁通,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实践中。关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课堂中或是课后作业里要体现出对他们自主创新的要求。以下举两个例子简单说明:第一,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可以以个人也可以以组合的形式, 每一个人或者一个组合算作一个单位, 每个单位选择一首歌曲, 根据所选歌曲的歌词、意境、及节奏编出相符合的舞蹈动作, 要求边唱边跳。由于课时的限制, 不必要求太难。这种练习不仅有利于动作的开发, 更重要的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表演方面的培养有特殊的意义。第二, 利用课堂的时间, 做即兴舞蹈的练习, 选择表现情感内容明显清晰的音乐。最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作用的研究

付芳

(中北大学体育系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运用体育学、保健学、教育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了调查, 探讨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前言

在面向新世纪的人类自身的发展历程中, 维持和保障健康的体魄是全世界人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在世界面前展现了她前所未有的活力, 仅仅30年时间,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国家爆发出了蓬勃的生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身心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飞速发展的科技给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 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 健康问题在全人类是统一的话题, 全世界都在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着不同的研究, 对于大学生这群体的研究比较突出, 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二、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1. 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营养状况继续改善, 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包括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 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 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这个局面表明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进行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总成绩的调查结果是, 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不及格的学生占20.2%, 及格的大学生占29.3%, 良好的占48.3%, 而优秀的学生仅占2.2%。2006年9月山西晚报登载山西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了山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优秀率为5.39%。从这组数据很清楚的看出学生的身体状况不是很乐观, 体质良好和优秀的学生只占一半, 关键是不及格的学生比例太大, 很是让人担忧, 尤其是我们这些身处体育教育战线的老师们。

开始可以先规定题目 (与平时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相关) 如:“避雨”、“饥饿”等等表演性强而又有趣的内容。又或者模仿一些动物的形象, 如:“骄傲的天鹅”、“开心的小狗”等对姿态有要求的内容。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动作局限。同时, 通过即兴表演让学生感受舞蹈学习的乐趣, 使他们觉得原来舞蹈也可以这样跳, 可以如此自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 形体舞蹈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压腿、下腰这些舞蹈技术, 没有这些技术, 同样也能学好这门课。

总之, 不必把音乐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等同于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 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限制在那些条条框框的技术要领之中, 而应当更多地认识舞蹈的本质, 训练的功效以及一个美的形体对他们的益处。新鲜的事物总是首先激发人的兴趣, 我们可以将形体舞蹈的课堂装扮一新, 尝试运用各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方式。不断注入新的生活、时代等活力因素, 让音乐专业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根据《大众心理学》刊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率为16%-42%, 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对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及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文献记载2003年的一个研究数据是中国大学生有17.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有文献显示, 在我国, 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 近几年有的大学已经达到了30%。20世纪末国家教委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可以看出各类文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3. 原因分析

导致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的说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本科毕业生就业日渐艰难, 自主创业需要大量资金和适合的机遇, 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这不太现实, 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就背负着就业艰难的巨大心理压力, 尤其2008年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更是让大学生们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迷茫和无助, ;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也给这部分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心里压力;学生就读学校水平高低也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 学校设立的健康指导中心的利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完善情况、校园环境的好坏、学校的生活氛围是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和体质状况认识不够, 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了解。

三、学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1.学校体育对大学生体质发展的积极影响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一个人的体质, 这是大家公认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 增强心肺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 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提高抗病能力, 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 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

的天之骄子们真正体会到何为“歌之不尽则舞之”的真谛!

摘要:形体训练与舞蹈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两者却不能等同。音乐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不能过多程式化, 一味追求高难度, 而要更强调怎样通过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下学会鉴赏美的形体, 学会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关键词:形体训练,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锦芳.形体舞蹈[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3

[2]杨德伟.动作的完成与完美——气息在形体训练中的重要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87, (01)

[3]杨红仙.形体训练:充满美的教育[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4)

上一篇:计算机维护技术下一篇:工科专业大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