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

2024-10-26

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精选12篇)

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 篇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 异中求同的过程, 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比较、归纳、揣摩、体会”是我们进行比较教学的基本步骤, 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区别课文各自特色的能力;有归纳才有找出文章共性的能力;有揣摩、体会, 才有鉴别、欣赏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 努力实践着比较教学的教学模式, 现就北师大版语文教学中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 举例做一介绍。

一、同一题材作品的主题比较

作家南帆的散文《蚂蚁》和马克·吐温的《辛劳的蚂蚁》, 都描写了蚂蚁找食吃时的动作和搬食物时的表现, 比较两文的主题, 《蚂蚁》表现了作者眼中蚂蚁幸福的渺小, 感受到主宰命运之手的强大, 而《辛劳的蚂蚁》则借题发挥, 借蚂蚁讽喻了人类的可笑行径, 即执著于那些徒劳无益的蠢事。主题表达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同一题材作品的情感比较

比较刘白羽的《日出》和徐志摩的《泰山日出》两文, 同为散文, 都写日出, 但两文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刘白羽写自己从小渴望看到“日出”, 但几次与“日出”无缘, 后终于在一次回国途中在飞机上看到了“日出”, 万分欣喜中作者想到了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用“日出”来象征新中国瑰丽的景象;徐文的《泰山日出》则一开篇就用绚丽的色彩来描写云海, 写日出, 想象瑰丽, 用笔恣肆, 表达对日出的赞美欢欣之情。同一景物写出了不同的经历和情感。

三、同一题材作品的表达方式的比较

《留学巴黎》和《心血凝成的作品》都以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留学巴黎的生活为内容, 写他创作《风》的经历, 但前文侧重书写经历, 简洁而明快, 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后文侧重描写当时的环境以及冼星海创作时的所思所感, 联想丰富, 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两文体裁不同, 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也不同。

四、同一题材作品的描写角度比较

比较《静默草原》和《草原散章》两文, 它们都是描写草原的散文, 但角度和手法却不同。《静默草原》的作者鲍尔吉·原野是蒙古人, 他写了蒙古人眼中的草原——辽远、苍茫, 是饱经风霜的智者, 有厚重的历史感, 在草原, 你会感到既自由又不自由;而《草原散章》的作者楚楚是都市人, 她写了外乡人眼中的草原——鲜亮、美丽, 在她的笔下, 草原上的胖草、矮云、笑花、薄云、长歌是那样的可爱动人, 令人难舍。同样的题材因作者的阅历和角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感受。

五、同一题材作品的表现手法比较

郦道元的《三峡》和余秋雨的《三峡》比较, 郦的《三峡》重在绘景, 写三峡四季的山水, 运用对比, 全文抒情唯美。余的《三峡》重在抒发过三峡的所思所感, 在作者的笔下, 三峡是中华民族的见证者, 秀美的山川与深厚的文化相融,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手法, 纵横古今, 激情飞扬。

六、同一题材作品的人物形象比较

《百合花》与《山地回忆》都写战争年代的事, 都表达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也都刻画了善良淳朴的女性形象, 但两个形象又有所不同, 《百合花》中的新媳妇羞涩含蓄, 《山地回忆》中的妞儿则泼辣爽直, 一文一武, 展现了不同的人性美。

七、同一题材作品的艺术风格比较

《黄果树瀑布》和《绿》同写水, 都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但两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前文直抒胸臆, 文风朴实浅近、粗犷豪放;后文用想象、比喻、拟人等手法, 语言文雅细腻、清丽婉约。

实践证明, 运用比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领域,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 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是可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 篇2

这节课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重点是比较的法则,教材里列出若干方法与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比较时的思考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展开的,并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充实小数的概念。

在教学例7时,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较,如6角大于4角8分,60个0.01大于48个0.01,还用图形来表示等。这样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就不是教材或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他们自己建构的。再通过试一试的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比较,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比较,整数部分都是0的小数比较,还有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比较。

在比较大小的练习中,练习的量比较大,我让学生说说应该抓住哪一点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比较的方法。在开放问题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掌握一些规律,从而提升比较小数大小的能力,效果不错。

新旧教学模式的效果比较 篇3

所谓的“高效课堂”模式,其精髓应该是变老师教为学生学,变老师的我要教为学生的我要学。因此我决定在三班实行“高效模式”。其实学生对该模式也有抵触,很多学生在初中时也接触类似的改革,结果也都不了了之。对于他们的这些情绪我也做了很多工作,中间的艰辛略去不谈,最后他们还是同意了。我们的尝试也就开始了。

先说一下在“传统模式”下的八班教学。因为一直以来就是我教他们学,该班的学习情况自然不会有改变。仍然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不学。会学习的学习,不会学的不学。一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不敢兴趣的就不学。而在三班,刚刚开始时我没有设置学习小组,仅仅给每个学生印发“导学案”,在课下完成。可是第二天一检查,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做。后来我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给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好学习组长,具体负责监督工作。而“导学案”也安排正课时间由我监督完成。这样一来,虽然是多了一些时间给他们做“导学案”,但是,由于事先有了很好的预习,在讲课时就快了很多。在尝试“高效模式”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其智力不够,也不是其能力不足。而是由其懒惰或是我们的监督不够造成的。很多学生不写作业是因为他们不想写或是不想思考问题,而“高效模式”的组内监督和老师监督极大的遏制了这种现象。另外,每个人都有表现欲,以前不学习的学生不想准备、不愿思考,等到要他们回答时自然就不会。而现在,每个人的表现机会多了,谁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一些以前不学习的学生,现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自己不会的知识开始向其他同学请教。三班学习热情的提高,是在“传统模式”下的八班所没有的。

说了这么多,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提及。那就是“二七一模式”真能体会出“高效”么?

我想以本次竞赛课为例具体说说这一点。

这次教研活动我讲的是《语言文字与应用》一书中《四两拨千斤——虚词》这课。本课的知识点繁杂,线索凌乱。 其实选择以后我就后悔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好硬着头皮上。为此我认真的备课,准备了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又想尽量的使本来就很枯燥的内容尽量变得有趣一些。为了了解竞赛课的用时和学生情况,我先在八班进行了试讲。一直以来,八班就用的是“传统模式”,这次试讲也是如此。在试讲中,我一共用了两节半课。由于事先没有安排预习,我提出的问题很好有人能回答。其实问题并不是很难,很多内容都是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他们的表现,也不难得出结果。1我讲课时,学生的大脑处在“听”的状态,很难一下就跳到“思考”上。2大多数学生认为问题不会问到自己身上,压根就没有去思考。综合原因,也就一条,就是“传统模式”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表现就会太少了。孔子不是说过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就造成了上课时,老师讲的累,学生听得更累。学与思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割裂开来必然会酿成苦果。

再说一下在三班的准备和上课情况。因为是正式出课,我采用了“高效模式”,事先我引发了“导学案”,并且给他们一节课时间完成。这节下课之前,我简单的了解一下完成情况。很多学生都已完成80%以上的内容。剩下的一些是我有意设计的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很多学生想向我询问,但被我拒绝。我对他们说,有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暂时解决不了是不是自己没有看懂要求,然后认真思考。也可以请教其他同学,如果现在我告诉你们,正式上课就失去了意义。多说一点,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失分就是由于不去审题,不好好思考。而“高效模式”正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认真阅读习惯,这也是其“高效”的重要体现。

2011年11月10日下午的第三节课是我和我的三班学生接受检阅的时刻,最让我欣慰的是他们在上课的表现。他们用洪亮的声音回答我的提问,虽然有些学生答错了。在展现学习成果时,个个落落大方。别人可能不会知道,其实上台的学生有很多不是成绩好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确在台前人前表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时对与错已不是衡量他们标准,“高效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展现了自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比较一下两班的同一节课,用时都差不多。但是“高效模式”下,知识点是由学生自己合作、交流、总结得出的,在此教法下,其“高效性”体现在,该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审题和思考,培养其合作探究的能力,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4

一、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教员为中心”, 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员讲学员听, 教员安排学员做。网络教学是实现学员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 能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网上资源是学员的认知对象, 学员是信息获取的主体, 也是知识加工和建构的主体, 教员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是学员建构知识的帮助者。网络教学是“人-机 (信息) ”或“人-机 (信息) -人”的间接交互过程, 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员和学员的直接交互过程。学员学习的网上信息资源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 学员掌握网上学习的方法, 懂得网上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 能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按照教员网上布置的作业, 自主地在网上做作业, 并能及时了解自己完成作业的质量, 参加网上考试, 并能很快知道考试成绩等, 这些都是学员自己主动、自主在网上完成的。

二、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发挥学员学习的互动性

传统教学, 虽然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 但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单向式”的活动, 因受时间、地点等其他条件的限制, 影响他们之间互动性的发挥。网上教学, 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 是“双向式”的活动, 有利于他们之间互动性的发挥。因为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教员和教学资料、学员和教学资料之间关系式是呈网状结构展开的, 实用于他们之间的互动。教员既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是知识的“受播者”;学员虽然是“受播者”, 在某些情况下也是知识的“传播者”。网上建立的学科讨论组, 学员可以充分展开讨论发言, 并针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论, 每个人的发言和评论都能及时地被所有参加者看到。教员与学员针对同一问题, 相互讨论, 他们之间的交互过程, 达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 势必能够激发学员积极思维, 互相竞争, 互相帮助, 比起单项式的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网络教学对教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和适应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 不可违背, 它比传统教学具有许多优势, 不可低估, 教员应积极的投身其中, 不做门外汉。二是教员的精力和工夫要随着转移。传统教学, 教员的工夫通常用在编写教案、准备教具、设备, 批改作业、复习考试等方面。网络教学要求教员的工夫要用在广泛的搜索、收集各种教学资料, 并将资料制作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电子课件;及时研究、回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指导学员学习和讨论;评估教学效果;培养学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三是学习计算机知识, 提高网络操作技能。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软件支撑的, 改变了传统教学黑板、粉笔等手段的运用。因此, 教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 学会使用网络教学软件。这就要求教员要抓紧学习, 上机操作, 大胆实践, 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熟练地进行网络教学。

四、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应灵活选用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篇5

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不足:

1. 评价性语言太单一,不能及时的给与学生以鼓励,也就是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 篇6

关键词:传统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素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知识本位转让能力本位,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不再被动的听讲、做笔记,而是在一定知识准备的基础上,独立的获取信息、独立的完成计划。通过“做”中“学”,学生得以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构建相应的职业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和辅导者。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案例分析、问题引导、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

在传统教学法下,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和接受者,而教师才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教授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科的尽可能多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最多是听懂了老师的讲解,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很有限。在这种教学法下,一旦教师所讲内容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往往需要靠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吸引住学生。

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备课时不再仅仅备教材,还需要从学生未来职业实践和职业成长的需求出发,运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去设计课堂、设计课程。课程结束后,还要设计针对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任务作为评价方式,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也体验到了成就感,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不同教学法下的教学效果比较

行动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授课方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都存在不同,这使得在不同的教学法下,教学效果也存在差异。

传统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被长期压抑,难以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大部分的学生只能通过一些针对性强的方法快速的记忆所学知识,甚至通过“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通过考试,更不用说通过实践获得学习的体验感和成就感。考试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被学生很快遗忘,学生只能重新学习,如此的循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实质作用。目前,在高职金融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在形式上采用了项目教学法等,但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在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实践操作时,大多数学生已经将基本理论知识遗忘了,导致实训课上要重新学习基本知识,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行动导向教学法下,往往需要学生去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解决某个问题,促使学生能积极的去收集信息、思考、操作某个业务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场景或金融业务活动为学生的感官和心理造成了积极的刺激,此种形式下学生也愿意从问题情境出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此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同样是在高职金融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就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问题引导法等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问题、案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在我教授的《金融英语》课程中,我通过模拟银行、证券公司的场景,提供仿真的凭证和工具,学生分角色扮演客户、客户经理、柜台职员等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决不同角色的着装、业务办理等问题,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的提升。

综上,从教学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来看,行动导向教学法更适合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精神,在鼓励人才多样化培养的今天,其更具适用空间。

行动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都是在客观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模式。不可否认,行动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存在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两种方法不是完全对立的。教师可以根据金融专业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金融实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基于金融企业人才需求的视角”(课题编号2014B543)的阶段性成果。

比较教学的好处 篇7

一、比写法, 可领略到各种表现手法的异彩纷呈。

同一事物, 用不同的写法描绘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神韵。如同是写水, 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描绘是“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二十四个字, 写出了水清、急的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游鱼”“细石”衬托了江水的清澈, 且二物一动一静, 可谓静中有动, 动在静中。“急湍”二句, 写富春江的激流之美, “甚箭”“若奔”采用动态描写, 比拟出了江水的雄伟之态。作者用了非常精炼的语言,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表现了水的色, 水的深, 水的清, 以及它奔腾的气势, 给人以“天下独绝”的印象。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是这样写水的“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这段文字中通段写水, 却不见一个“水”字, 它的妙处就是采用了侧面烘托, 借鱼写水, 表现了水的清澈。“百许头”是指鱼的数量, “空游”写出了鱼儿的悠闲之态, “佁然”“俶尔”又分别表现出了鱼儿的活泼、俏皮之态, 这一侧面描写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既写出了水的清澈, 又增加了水的灵性。在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比较一下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 品位出各种方法的妙处, 从而运用到写作中去。

二、比感受, 可深入到作者内心, 感悟到他们的丰富情感, 更有助于了解他们的人格特点。

例如同样是遭贬谪, 人的感受会不尽相同, 柳宗元在贬居永州期间看到了小石潭, 先是欣喜, 后又写道:“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的清冷让作者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于是作者感伤了, 呆不下去了, 表现出了一种浓重的忧伤之情。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与友人张怀民于承天寺赏月, 写了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在文中作者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人”二字, 道出了几许无奈与自嘲, 但通过前文对月光和竹柏的描绘, 又不难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乐得逍遥的闲适心态。这种思想比较复杂, 既有儒家的期待入世的思想, 又有佛老的清静无为观念, 总的来讲这种情感还是比较旷达的, 相比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哀怨之气少了许多。而范仲淹在被贬邓州时写的《岳阳楼记》, 丝毫没有消沉之气,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似乎有一种超然的境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表明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担当意识, 让人不由心生赞叹之情。与前二者相比, 范仲淹文章的豁达应是最佳的。

三、比语言, 可了解不同的语言风格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明白各自的独特性。

如教学时可将《论语十则》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进行语言方面的比较。《论语》是语录体散文, 主要是记言, 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语言上既诙谐又严肃, 很多话只有结论, 并无论证过程, 如“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了人物形象, 如“三月不知肉味”可看出孔子对音乐的痴迷,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可看出曾点对自然的亲近态度。《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著名篇章, 文章的语言要比《论语》丰富了许多, 形式也由语录体向论辩文发展, 语言上很有气势, 开篇就借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论题, 在论辩中善施机巧, 采用了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论证过程丰富精彩, 感情强烈, 富有鼓动性, 确有雄辩家的气概。孟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从语言上进行比较, 学生就会发现这种文化上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各自的闪光之处。

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 篇8

1. 目前我国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1.1 对高中美术教学认识的不足

高中美术课程是遵照我国教育大纲, 开设的必修课程。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是美术教学初期, 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不是为迎合我国的应试教育。新高中课程设计方案着重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而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 对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有关键作用。换言之, 加大高中美术教学力度,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1.2 教学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为实现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将大量教学时间放在与学生探讨合作上, 忽视对课堂的掌控。这样的教学方式, 导致教学的时间和效率, 以及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远达不到教学目的。当前, 我国的高中美术教学, 重点在于美术教学的改革, 全方位提高教学效果。

2. 比较教学模式的概念

比较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依据实际教学活动, 将相关知识点放在一起通过横向和纵向方式进行对比, 找出其中的相同之处, 或者是不同之处, 从而创建全面的知识体系。比较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是对我国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新突破。我国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 遵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一成不变的地开展教学活动, 虽顺应了既定的教学轨道, 但也无形之中截断了诸多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孤立了教学内容, 无法让学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感受和认知美术。而比较教学模式则能将整个美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方式, 实现由点到面, 多线交织的立体教学效果, 是一种真正符合美术教学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3. 比较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3.1 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会给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奠定稳固的基础。具体来讲, 若要充分利用比较式教学模式, 首先要从导入阶段体现出比较, 从比较不同之处为开端。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特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全部处于发展形成时期, 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 教师通过采用比较教学方式, 对不同之处进行阐述,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 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比较, 我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都是自成体系的, 与西方绘画在审美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即可利用这样的审美差异为切入点, 为学生深入讲解。再有, 即使都属于西方绘画, 也存在不同的流派和绘画风格的不同, 如古典派绘画和浪漫派绘画相比较, 两者带给人截然不同的审美感受, 这样的不同点也可成为教师教学的切入点。为此, 教师应善于把握比较中的不同点, 调动学生对这种差异的兴趣, 为美术教学奠定基础。

3.2 横向和纵向对比阶段

首先, 横向比较主要包括了对美术作品历史背景、美术种类、美术流派或思想以及艺术家的比较。其一, 美术作品历史背景的比较, 不同的历史时期, 美术创作风格和语言也存在着差异;其二, 美术种类的比较, 我国与西方绘画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别, 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三, 美术流派或思想的比较, 美术拥有巨多的流派和思想, 对其进行比较, 有利于对不同流派和思想的认知;其四, 艺术家的比较, 经历、地域和时期不同的艺术家, 其作品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其次, 纵向比较, 第一, 同一题材或类型的绘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譬如肖像画处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现代绘画中其表现形式都是截然不同的。第二, 同一位艺术家处于不同时期其作品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三, 同一美术流派在不同时期的比较, 譬如印象派先后发展出了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据此为线索分析这种变化的实质。

3.3 讨论阶段

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的讨论过程, 是将比较结果深化的关键环节, 有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 首先教师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讨论氛围, 在实际的讨论过程中, 争取让每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应做到认真聆听, 认真斟酌学生的观点, 并进行评价, 给出合理建议。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以及善于表达, 还需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特性, 让其得到发展, 实现比较教学的教学宗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的改革高中美术教学模式, 高中美术教学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 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和美术的距离。

摘要: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课程, 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和审美能力,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美感。同时, 高中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长期以来, 高中美术教学采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美术教学的实际需求, 变革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比较教学模式,高中美术教学,运用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磊.比较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14)

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 篇9

如果说, 现代艺术的革命最先是在素描领域发起的, 一点也不过分。各大院校设计专业为适应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 也在寻找素描教学的最优方法。现代素描根据各美术专业的需要开设不同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同时将课程目标定为重在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 掌握形体的结构, 而不应过多地强调明暗虚实变化关系。这一限定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对当时设计专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特别不少设计院校引进了当时流行的法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课程, 使单一的素描形式走向多元化格局。

一、教学目的比较

传统素描在古典主义时期, 它的作用更多的是为某个绘画作品的初稿尝试, 很多人称它为草稿阶段, 要求画面效果与对物象的视觉感受基本一致。传统素描教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纯客观性的再现, 可以说它是一个客体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反映。它要达到的目的从客观上讲, 只是使学生具备某种能力, 培养视觉敏锐的反应能力;培养分析洞察、理解的心智能力;培养熟练掌握技能, 达到对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传统素描教学并非已过时, 它的价值到现在谁也否认不了, 传统素描的科学性通过准确的透视、严谨的造型、精确的解剖得到体现, 它的艺术价值迄今还有巨大生命力。但过分强调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 反复推敲客观物象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起伏转折等因素, 这在设计学专业中不能完全适用, 但还可以去粗取精以适应现代艺术发展。

19世纪20年代,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创立, 建立了为设计服务的素描教学体系, 现代素描教学包含面更广、更全面。设计素描可以说跳出了传统束缚, 摆脱了长期追求再现真实的层面, 训练形式和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更为密切, 形成了一些符合专业性质的基础教学特点, 即通过素描发现设计, 虽然同样是描绘客观物象却是以认识对象为目的, 是为设计专业服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素描认识自然, 并以自然各种表象为依据, 透过对形体独特的观察方位和不同性质的表现方法, 从而更接近设计创作的过程, 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观念, 培养敏锐的美感反应, 通过强化设计意识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训练提高对形体的想象力和造型艺术的综合设计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比较

传统素描的表现对象大多是既定的。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了心理定势, 如石膏像、静物、人物、人体模特儿等。由于这是规定好的审美标准从而显得太过单一和乏味。而对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按照此程序势必会影响专业课学习同时会出现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问题。

现代素描教学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 重新建筑现实, 颠覆传统思想观念, 经过不断探索, 基本可将教学内容定位于三大板块:结构分析阶段、明暗表现阶段、创意能力阶段。结构分析阶段着重训练学生对空间中形态结构的思维能力强化空间能力的把握改变视觉观察的习惯、敏锐捕捉物象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达到対物象的整体认识, 认识了物象才能理解物象, 理解了才能在二维平面上用三维空间意识表现物体形态的构造及形体与形体、形体与空间的诸多关系。用透视的基本原理指导作画, 同时采用结构画法, 彻底摆脱明暗的束缚。采用穿透性手法表现四维空间, 用各种不同质感、量感的线条表现形体的体积、结构, 在表现题材上比传统素描要宽泛些。它搜集的题材广泛, 生活中看似毫不起眼, 被学生认为不可入画的各种事物, 如平凡的树叶及鲜果蔬菜等, 任何事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表现。主要研究自然物体的规律, 注意观察每个细节的主次和前后关系, 抓住事物的动态和节奏感。体会这些按照一定组合规律重复的构成形态。这种靠解构、重现自然物象的方法适应了设计专业发展。这样, 把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物象表皮剥开, 它那陌生但别具异样的美, 会给具象世界与抽象世界之间打开一条通道。

明暗表现训练与以往调子素描有很大不同。虽然同样采用明暗的手法表现, 传统素描教学过分强调明暗关系, 并且大多是明暗的模仿和照抄, 这样大量作品在题材和表现上过于整体统一, 在绘画形式上严格按照比例准则和诸多统一的构图准则进行, 会带来一些弊端, 过分强调明暗教育法很可能造成“形盲”。艺术不同于科学, 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大量推广和批量生产, 而艺术则不然, 设计更是。现代素描充分利用各种工具材料, 工具和材料的应用和表现对塑造形象密切相关, 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试着体会各种工具和材料带给我们作画的快乐。如铅笔银灰色的线条、炭笔的黑色柔性、水墨的晕染性、油画棒的强烈度与明亮度等还包括各种不同纸质材料的拼贴融合等, 这些大胆尝试给现代素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 传统素描的表现题材过于单一, 艺术形式千篇一律, 而现代素描选择的范围要广得多, 选择的夸张化, 空间的扩大化, 表现的个性化, 选择形式的特殊化, 所以能够创造出出乎意料的感觉。从视觉语言和艺术形式上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创意素描训练是现代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中, 素描主要提升学生造型能力, 这似乎与我们的创作设计有些距离。但是创意素描的造型其实是一种创作, 是想象和思考的结果。这种笔随意走的新方式使学生可以从多元化角度认识素描造型的内涵, 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研究和探索造型和构成的多种可能性, 如在形的联想方面, 并非表现我们眼前看到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在两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物体中找出内在联系, 比传统素描更具创意, 同时能更好地传达每个学生的思想和理念, 并且创作出比传统素描形式感更强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代绘画大师赵无极曾反复讲到绘画不是画的问题而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过去素描在人们的认识中被界定为学生的基础课程, 甚至仅仅是学过就罢的东西。如此之说显然是狭隘的。现代素描跳出了狭隘的框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是画静物, 同样是坛坛罐罐, 也许因为有了不一样的观察方式, 会创作出别具异样美感的新形式。这里的观察指精神层面, 新时代教师更应看到这一点, 不是让学生重复, 而是对学生才能的挖掘, 应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下工夫, 触动并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才能, 为今后设计引发诸多创新灵感的可能性打好基础。随着全国美术教育改革, 以往那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素描教学发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 不再是老师摆静物学生被动围一堆的状况, 学生可以自由决定, 自己发掘题材,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创作出来的每一幅作品都会具有不一样的主题和风格, 甚至出现一些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仅是简单的技术训练与技能传授, 更多的是一种参与互动环节, 很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传递与交流。并且随着教学深入, 还要多看一些优秀的视觉作品其目的在于提高审美眼光, 提高鉴赏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把作品的原创性保留下来。

进入现代社会,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素描教学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新时代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素描观及训练思维的束缚, 正确选用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不断开阔学生眼界激活学生思维。应积极尝试探索多元化方法, 开拓更多表现领域, 把被动地再现变为激情地创造,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为今后现代素描教学扩展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立勋, 冯信群.新概念素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2]牟力器.素描的表现性语言[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3]王中义, 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篇10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技术、网络媒体开始进驻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内容、方式等, 使教师、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可以说, 网络教学的发展大大冲击了传统教学。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 其在教学的四个因素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网络教学也带来了一些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问题。因此, 对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比较研究, 对两者进行优势互补, 使教育工作的质量更上层楼。

一、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四个因素

1、传统教学的四个因素

传统教学的四个因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 其中以教师为中心, 以在课堂进行教材的讲述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主动、积极教授知识, 学生处于被动、消极接受的状态。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 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特点。教学则以板书、教材等为主要媒介。传统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教学活动易于组织等特点, 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其中的主动性的发挥, 不仅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体化发展, 还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2、网络教学中的四个因素

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其不仅可以运用网络对教学环境进行设计, 还能利用计算机为新的教学工具, 并且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媒介,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 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3、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需要改变其原有的教学方法, 并且努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第一, 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多媒体知识以及网络技术,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丰富其教育手段、教学工具。第二, 教师还必须改变其原有的教学方法, 即改变原来的主动教学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运用这一认知规律, 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教师还需要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积极进行知识的汲取以及转化, 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

4、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网络教学中, 学生需要一改其原来的被动消极接受的学习方法, 转向积极主动、多元的学习方式。网络大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利用网络自行探寻答案, 进行分组讨论、操作实践等活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 还能培养其进行自主学习、社会学系的能力, 使其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积极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最后也是最基础的, 学生也需要进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学习, 这样才能熟练的运用网络媒介进行自主学习。

5、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网络教学中, 教学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 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 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全部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单一、学法学科间的互动, 而且极易脱离社会实际、不是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但是, 相对于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的内容的则有极大地丰富与发展。网络资源提供的动态、及时的信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知识的陈旧, 还能使得师生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6、教学媒介的变化

传统教学中, 教学媒介以教材、板书为主, 其不仅具有单调、陈旧的特点, 还会阻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 网络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媒介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网络教学中, 多媒体教材因其多感官的刺激、传输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 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其学习视野, 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7、网络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

总之, 相对于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在教师学生关系上的改善、教学内容上的丰富以及教学媒介的多样化上, 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以及组织者, 而学生也由相应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变化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为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是传统教学所无可比拟的。此外, 网络教学媒体由传统教学的静态、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动态化, 不仅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 还是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学内容的当然的丰富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得学生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二、网络教学的不足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网络教学也不例外。只有教师、家长合理的引导, 学生的积极行动进行避免, 才能克服网络教学存在的不足。惟其如此,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网络给教学带来的优势, 使网络教学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首先, 网络上信息具有包罗万象、良莠不齐的特点, 由于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 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过滤。而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与求知欲极其旺盛的年代, 这些不良信息极易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其次, 多媒体等教学媒介虽然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兴趣, 但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生动而忽略内容, 使其养成不探究事物根本的学习方法, 不仅不利于其学习兴趣的培养, 还会导致其实践能力与想象能力的下降。

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 篇11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准阅读的最佳点,更能理解文章的内涵。如何比较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从众多信息中捕捉可比点,以可比点为切入口,进行阅读。本文围绕如何确定可比点展开阐述。

【关键词】比较点精读质疑筛选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87-01

初中语文课本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现成的可比性。文章之间可比的方面很多,学生面对阅读材料时,思维常混沌模糊,面对诸多的信息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比起,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方向。事实上任何两则或两则以上阅读材料,只要具备相关性,就有可比点,捕捉这些可比点,找准切入的最佳角度,是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一环。比较点选择的合适,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围绕一个角度思考。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可比点呢?

一、精读文本

比较阅读的关键是比较。但它必须以精读分析为基础。对于“精读”,朱熹曾有精辟的论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可见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逐字逐句的钻研品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中提取信息的读;是一种究其内在精髓,全面掌握内容,深入理解特点,融会贯通,经过操作使其内化的读。阅读时要精神饱满,心神专一。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比较阅读只有通过对比较的文本进行精细的阅读,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在众多的信息中寻找最佳可比点。确定比较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对文本比较中探寻其内在的规律。

二、学会质疑

疑,思之始,学之端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质疑可以说是学生感悟文本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和见解的一种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对比较的文本处处生疑,步步质疑,不仅要问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还要思考文章有哪些方面可进行比较。有何异同,为什么有此异同……层层追问下去,对文本的理解就加深了,对文本各自的特征也更明了了。

三、学会筛选

比较点的选择体现着比较的意图,带有明显目的性,是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它主要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来筛选确定。在比较材料之间可比的方面很多,面对诸多的信息,教师要让学生以“研”的姿态去审视,要引导学生在精读文本、层层质疑的基础上透过语言文字挖掘最能体现教学目的、最能深入挖掘文本、最有探究价值的比较点。一般来说比较点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归纳。如表所示:作品中的常见比较点

了解了这些比较点,我们就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比较点。例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悲悯人生,都讲的是一些不幸可怜的人的故事。主读课文两篇,第一篇是《范进中举》。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为什么突然发疯?尽管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各种见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和思路,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作品中精彩的人物语言、有趣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堪称经典,这是精读课文的又一重点。第二篇是鲁迅的《孔乙己》,关于这篇作品的主题,也是众说纷纭,学生们可以展开讨论,鲁迅曾认为《孔乙己》是他写得最好的小说,孔乙己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大家可以认真探究:孔乙己好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大师的笔下学到什么?在精读和质疑之后:可以从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刻画、作品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将新旧知识自然联系起来,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查房模式的比较与探讨 篇12

关键词:临床教学,教学查房,改革实践

笔者通过现有教学查房模式的整理, 将临床教学查房模式的改革实践归纳如下。

1. 导师制模式。

导师制[1,2]目标是以问题为中心,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实施导师制,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个性, 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是临床教学的一种好形式。

2. 床边教学模式。

床旁实践[3]是获得正确诊断、治疗所需基本资料的最重要手段。通过在床旁与病人接触后, 学生拥有视、听、触等多方面亲身经历, 能及早地掌握患者病情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做出明确的诊断。病人的情况却往往纷繁复杂、千变万化, 要学会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反复求证, 密切观察病情, 这一切都离不开病人。床边手把手带教是一种启蒙教育和不可替代的基本素质训练, 是一种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的最重要的教学实践。课堂上学到的问诊和体检要领, 只有通过床边实践才能转变为自己真正的本领。在床旁, 教师寥寥数语的补充询问, 对于一个复杂病例的富有逻辑性的示范性问诊, 通过体检手法的纠正, 使学生得以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体征, 通过提问使学生思考一些原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这一切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终生难忘[4]。

3. 分层次带教模式。

分层次教学模式[5] (即由高到低依次为责任医师、执行医师和辅助医师三个层次) 的实施, 推行总带教负责制下的分层次带教分阶段实习的教学模式。实施两个学年后发现总体教学质量较旧教学模式 (一带一模式) 有显著提高。

4. 换位思考模式[6]。

目前, 病人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拒绝让实习医生进行操作的现象, 甚至引发医患纠纷。针对这一现象, 在临床带教中运用换位思考, 做到既尊重病人权利, 又让实习医生掌握过硬的技术, 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当医生和病人的利益发生矛盾时, 临床带教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好双方的权利和利益的关系。将换位思考应用于临床带教, 设身处地地考虑病人与医生的不同需求, 既不过多增加病人痛苦, 又不错过操作机会, 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 帮助实习医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5. 集中示教模拟。

目前许多医院都担负多个院校的实习教学任务, 在制定实习计划中存在着学历层次不同、实习计划不同、实习时间不同、实习内容不同等诸多矛盾。一个显著问题是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对一些基本操作的认知明显缺乏, 继而影响了实际动手能力及锻炼机会。我们经过调查, 发现有相当多的学校临床技能内容的讲授是空白, 而在实习大纲中又有明确要求要达到一定数量, 这就要求在临床实习中必须补充这些内容。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觉得这些知识的补充与其分散在实习科室讲解示教, 还不如集中进行示教讲解。一方面减少了示教老师的随意性, 使操作更加规范、更加标准, 同时也增强了示教老师的责任感[7]。

6. 焦点教学模式[8]。

选择自己经治的、经反复思考才获得明确诊断和确实疗效的病例。报告的临床资料有病史、图片和录像等, 全面、翔实而丰富。重点阐述医生诊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 临床观察的继续深入, 实验室检查的不断完善, 医生的思维活动也在不断地调整方向, 捕捉新的目标。充分显示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相容, 真正体现临床综合思维的训练过程, 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直到问题化解的过程。

7. PRL模式[9,10,11]。

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倡导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事实上, “教”与“学”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PBL教学法正是从根本上发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并针对学生的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 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理念:“教会学生学习, 使之成为一种终身受用的行为习惯[12]。”PBL教学让学生成为了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利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习热情[13], 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全面提高见习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8. 病案教学法[14]。

临床实习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对病例的感性认识, 掌握基本技能, 锻炼临床思维能力。病例分析法是针对这些目的采用的教学方法, 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国内已有多篇文章报道病例分析对临床教学有促进作用[15,16]。近年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问卷调查表明, 89%反映良好。病例讨论, 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 正确把握临床工作的基本规则, 妥善处理医患关系等。临床教学活动可贯穿其中, 能从多方面训练和培养医学生和青年医师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全面提高其医学素质。由于临床工作涉及面广, 每次讨论应有计划、有主题、有目的、有准备,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17]。

上一篇:宁波旅游文化下一篇:IC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