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比较和联系

2024-09-10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比较和联系(共7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比较和联系 篇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比较和联系

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

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失败,学生获得知识的质量的高与低,虽然跟老师的文化底蕴、语文专业水平以及学生的素质高低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纽带作用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却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多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上作些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谈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较和联系。

比较和联系是一种心理机制,是呈辐射状态引发新旧信息反馈的一种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和联系,可以旁及相关、相似、相异的信息,并把这些有关的信息呈现在大脑屏幕上,供人们比较选用。作为比较和联系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和联系,明白了它们的关系后就能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如果不会进行比较和联系,那学到的知识只是孤立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死知识。语文的各种基础知识,都是逐行出现分散各处,并且是分散教学的,这样在客观上难免会造成各种知识的孤立。而孤立的知识是比较难以正确运用的。特别是面对即将中考的学生,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必须对各册的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复习、汇总。这就更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了。

那么,怎样比较和联系呢?

一、注意知识点面的比较和联系

知识点面的联系是学生掌握知识系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讲授每一课时,要注意结合课文的实际和 学生的实际,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来讲授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知识面,在讲授知识点时注意联系知识面,或者在讲授知识面的时候注意联系知识点。这样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的联系,就揭示了这一知识整体系统,便于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方便记忆,容易巩固。如讲“记叙文中有议论”这一知识点时,我结合课文实际,由“议论”生发开去,联系到表达方式,再由表达方式联系到它的种类,启发学生回答其它种类,最后归纳成一个图: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联系扩展到下一级,表达方式有:

记叙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议论 :立论、驳论

说明„„ 描写„„ 抒情„„

然后比较议论与记叙的区别,议论文的议论与记叙文的议论的区别,再联系到所学课文里还有那些记叙文有议论,找出议论部分的文字。最后联系扩展到“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由“议论”一个知识点就联系到了表达方式的种类和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知识面。

二、词义的比较和联系

词语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很基础的内容。词语教学的词义比较和联系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选词联系。它一般适用于理解单音节词的词义。如在教《周公诫子》这课中,“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中的“行”字,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因其是单音节词,要理解其准确含义,可引导学生联想有“行” 这一语素的双音节词:执行、奉行、品行、行走、行列„„再将这些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比较和选择,同学们自然就会选用“品行”这一词了。

2.选义联系。这种联系是指一词有多种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应该选用哪种意思。如在教《扁鹊见蔡桓公》中:“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一句中的“请”是多义词。它有“请求”、“邀请”、“询问”等多个词义。如把它的词义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理解领悟,就不难找出正确的答案。

3.词义迁移联系。它是指对要教的词,不直接说出它的意思,而是联系以前学过或出现过的熟悉句子,让学生自己体味领会其含义,形成知识反馈,从而融会贯通连接新旧知识。如在教《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道”义,可联系到刚学没多久的《<论语>十则》中的“任重而道远”,《游恒山记》中的“有虬松离立道旁”,中的“道”义,学生如能说出其中一句,就不会把“道”解释为“道理”了。

三、相关学科的联系

它是指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一种横向联系。如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联系最为“亲密”。在中学语文的教材里兼有历史学科的内容。如出自《史记》里的《细柳营》;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等,这些课文都与历史有关。至于出现在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历史名词、人物、历史典故也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如“文艺复兴”、“十月革命”、“安史之乱”、“唐宗宋祖”等等,这些历史名词在课文中的注解都过于简单,教师若能联系历史教材,不但学生能学好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语文除了与历史学科有联系以外,还与其它学科如地理、政治、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内容上相互沟通,寓情于理,寓教于乐,教学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深奥复杂的学问,非下苦功不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积极探讨教学规律,努力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毕生孜孜以求的事。比较和联系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课堂教学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搞好课堂教学,还须灵活运用诸如比喻、举例、设疑、启发等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比较和联系 篇2

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同时课堂设疑和提问有助于师生间信息交流与反馈, 推进教学流程迅速拓展,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集中学习注意力,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水平, 结合授课内容, 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指导性的问题。“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活动的契机, 恰当留出空白, 从而启发学生放飞想象, 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境界, 实现词、句、文的和谐与飞跃。

二.努力拓宽学习渠道

学习方法的探究与交流对于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讨、研究, 使学生爱学习, 学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真正“授人以渔”。

在教学中, 既要讲究语言的生动性, 又要讲究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让学生以学为乐。采用、分角色、竞赛、表演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实施“伙伴式教学法”, 在学生间、师生间建立“伙伴关系”, 那浓浓的友情也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催化剂”, 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运用于初中语文课教学, 必须要求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来为学生创造合理的学习情境, 这是将学生带入课堂学生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需要综合情感、诗意等方面的言语交流, 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 让学生情感在抒发感情的同时学会感悟知识。增强自身的领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收集不同的教学材料, 针对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 从多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学习《孔乙己》时, 根据孔乙己的“死”这一出发点, 我则精心设计了多个不同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文章内容, 在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的同时, 引导独立思考以促进学生散开去把握全文的目的。问题一, 孔乙己究竟会不会死, 会如何死?等多个问题,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 最终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二, 孔乙己为什么必死无疑, 证据是什么?问题三, 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 却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别人的笑声中呢?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四.引导学生精读文本

为了达到体验式学习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中的相关文本给予足够的关注, 让学生不断地朗读训练, 在读的过程中对文字“生情”, 从读中“悟情”, 这样会让学生越读越有劲, 在内心深处对文字产生较大的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感悟语文的内在含义, 这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形式之一, 能让学生感悟到文本中的深刻哲理。例如, 《安塞腰鼓》一文, 如果从文章赞颂生命、力量的主题入手, 空洞说教, 显然如隔靴搔痒, 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深刻的体验。只有朗诵, 通过朗诵让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及其所附带的感情色彩, 直接刺激学生的大脑, 才能将语言符号化成具体可感的想象, 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 进而感受它的情感、意境, 增加对生命的感悟, 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体验。

摘要: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 体验式教学在诸多教学方法中体现出了其重要的意义。体验式学习在语文学科中属于最基本、最自然的教学形式, 其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并且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 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知识能力的学习, 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这对于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生活实际;联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要想使语文走进生活,就必须使语文教育与生活互相融合,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新课改的要求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几乎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有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因为人在生活世界之中认识自然现象,理解与体验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艺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自己的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人格,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它为人生奠定了基石。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这个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只有面向生活,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程度超过了历次教学大纲。“生活”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二十多次,如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指出:“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阶段目标中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在“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等要求。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赋予语文教育生活的意义,已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追求。关注学生的生活,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思想、完善人格,让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气勃勃的活的教育。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要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首先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教师要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外延相等”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同社会生活联系。所谓社会生活,一方面指生活实际,包括生活事件与社会现状;一方面指思想实际,包括学生的志趣、心理需求以及社会思潮等。无论是密切同生活实际的联系,还是密切同思想实际的联系,都是因为要激发和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内驱力,求得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因此,这种联系必须恰当新颖,要能够吸引和调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尤其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语文的“源”在生活当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都是大千世界广阔的反映。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因为,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从事的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挖掘学生潜能的事业,要为他们进入社会储备必要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说语文要源于生活,最后还要走向生活,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能有意识地、正确地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能动地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摄取各种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做生活的有心人。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客观上要求语文应该是开放而现代的。语文教学要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坚持完整的学习结构,将语文学习放于生活中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职校语文教学要注重三个要点论文 篇4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语言重视德育

摘要:文章从职校语文教学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出发,提出了做好语文教学的几种手段,阐述了教学与形式、语文与语言、育德与育能之间的关系。

一谈起职业学校,人们就会与“学生差、学校乱、没出路”相联系。这也难怪,在现行教育体制和传统思维观念的双重影响下,上一流中学、考名牌大学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是否上进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而对于那些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孩子,人们往往认为是“异类”。很多孩子因此受到家长、亲友的冷嘲热讽,自暴自弃,即使进入了职业学校,也是能混则混,给学校添加了诸多困难,更不要说学到真本领了。其实,据笔者观察,职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情况普遍不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学业荒废,并非其智商有问题,而是由于家长疏于引导、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等多重因素所致。职业院校,是一所大熔炉,不仅仅肩负着传播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的任务,更加承担着让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信心、生活信心、做人信心的重要使命,作为职校教师,我们有很多课题需要认真研究。

在职校教学当中,很多教师认为:职业学校,把技能教育做好就行,语文教育走走形式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一大误区。职中阶段是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主要职能是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因此,语文课作为“塑造人格”的重要内容,必须抓紧抓好。目前,我省职校的语文教材经过两轮改革,形成了现在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用教材和试行大纲,试行大纲的某些理念与普通中学新课标非常接近,这充分说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对语文教学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职校语文教育的经验,形成了一些教育方法和手段。笔者认为,要把职校语文工作做好,需要注重三个要点:

一、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但是不能拘泥于形式

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尤其是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不可否认,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最好的情况是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不出现任何纰漏。结果,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案是什么,它不过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而已,它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记得笔者刚从事教学的时候,也是按照大纲的规定,做好“八股文”,教案是越来越工整、越来越规矩,教学却是越来越模式、越来越僵化。后来索性脱离教案,天马行空、自行发挥,反而收到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很多时候是被自己编织的绳子给困住了。要改变这种情况,不妨把课堂看成一个大舞台,把教学看做一出舞台剧,学生是主角,尽情演出,教师退而次,甘当评论者。比如,有这样一节课——公文写作。教学大纲上的目标很简单,用两个课时的时间,使学生掌握通知、公告、信函这三种常见公文的格式和写法。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考,一个一个讲,什么眉头、标题、落款等等,时间很紧迫,而且学生很容易混淆。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先花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同学们不看书,自己写三份完整的通知、公告和信函,对象没有限制,可以是写给家长、朋友、同学、甚至是女朋友的。然后集中回收,互相传阅,彼此给对方挑毛病,说明自己心目中的公文应该怎么写,对方的写法有什么问题。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虽然也有一些比较“出格”的,我却把它当成“开心果”和“调节器”,煞有介事地品头论足一番,既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也保证了学生们印象深刻。在期终考试中,我们班没有一个学生在公文的格式上出现问题,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形式使老师心情舒畅、劲头十足。

二、紧紧围绕语文这个中心。但是不能弱化语言

语文,一为“语”,二为“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我们都知道,就是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和文化素质、大多指的是写作能力,看你这个人有没有才气。语,说白了,就是说话。可别小看了说话,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大学课本《现代话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工具。”笔者要再加上一点——语言还是思维的工具。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首先体现在语言差异上。语言在造就民族性格方面是有很大影响的。翻开历史,伟人大多数口才好,思维敏捷,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学工作中,笔者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多读、多写,更重要的是要多说。怎么说,其实很简单,找个主题,畅所欲言,可以说;模拟情景、角色扮演,也可以说。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我专门抽出一节改为说话课。学生可以讲故事、可以朗诵诗歌、也可以即兴发挥,说说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事情。但是,这个说,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一定要请学生走上讲台,对着大家说,你是主角,其他人都是你的听众。可别小看了这个说,很多学生因为它自卑自闭,性格发生了扭曲。我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加上升学考试不得志,进入职校后比较孤僻,表现一直不太好。后来,我就从她的不爱说话这个问题人手,鼓励她说、甚至要求她说,刚开始,她比较抵制,但是到了后来,语言也流利了、口齿也清楚了,思维也敏捷了,更重要的是一自信心增强了。后来,这个学生毕业后进人了一家旅游公司工作,没出几年就自己单干了。所以,我一直要求学生大胆说,其实,不管是职校学生,还是普校学生,练就一副好口才是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技能。

三、紧紧围绕育能这个中心,但是不能忽视了育德

育能,就是传授知识要点,比如传授技能、传授武艺等,都属于宏观层面上的育能。育德,就是传授做人的道理,更进一步讲,是传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或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堂在塑造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方面是无法替代的。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教材,是经过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精心研究编纂的,系统性、知识性、针对性都很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传授给人们一种信息,一种乐观的、敢于勇敢面对人生挫折的,积极向上的信息,这样一套大餐,如果只尝“味道”,却忽视了“营养”,那就达不到编者的初衷了。因此,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智、德两者的相结合。比如,教材中有不少人物传记,他们往往是家庭条件差,通过后天努力取得伟大成就。教学内容结束后,我总要组织学生中展开大讨论,评价这个人为什么成功、有的时候甚至举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有一次,一名学生因私事偷偷翻出墙头,被保卫处查到。在班务会上,我并没有对他加以斥责,也没有让他写检查报告。而是在作文课上讲了一则小故事,就是围绕着那名学生所犯的错误,却不当众指明,并要求同学们评论,大家踊跃发言,当事者自然心中有数,从未再犯。再比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中,教师们习惯于强调辞藻和意境,我却要求学生们回忆自己是否有夜晚在某一场景的特别感受,然后再请他们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感受,与己相比较而形成情感呼应。仔细剖析作者的精神状态,用心去品味作者的心灵感触,去体会作者的纯洁品质。每天清晨,我总要在黑板上抄一段励志诗文,并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说明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样的千古佳句的,请同学们感同身受。年终,我不要学生们送什么贺卡、礼物,只要求他们每人写一首诗歌,没有题目限制、没有格式限制、没有长短限制,但是主题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笔者一直教导学生:你可以“智差”,但绝不可以“德弱”,而且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的一点一滴,学生的精神境界、处世态度肯定会发生积极的转变。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比较和联系 篇5

黑龙江省汤原铁路学校

岳云红

0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

岳云红,女,28岁,小学高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撰写多篇论文分获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并有作品发发在《小学教学设计上》,在素质教育这块芳草地上,正在探索《主导调控,主体发展》。

邮编154700

地址:黑龙江省汤原县铁路学校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和工具性学科,它的知识的包容和拓展性极大,课堂教学可开发潜力极强。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向学生授知识的主渠道,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对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和将来的发展都大有裨益。下面我就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得到的启示。

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时期。利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语文知识的拓展如何达到开发思维的目的呢?这要从语文知识包容性说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世界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在知识讲授到某一点时,能由这一点展开形成面,打开学生思维的框框,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思维被激活,那么他们的思维就如被点燃的礼花,将放射耀眼的火花。这样做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衔接,为学生以后的学生也起到很好的铺垫。如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讲授到“乒乓”二字时,我跳出就就论字的框框,问学生“谁知道乒乓球”是哪个国家的国球?你能说出几个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名字吗?看过他们的比赛吗?能试着学他们打球的动作吗?在学生示范后,教师让学生看,这两字的特点是一个下面有一撇,一个下面有一点,这一撇一点就好比运动员的左拉右攻,两板扣死,干净利落,快速抢攻是我国运动员的特点,他们在许多国际大赛为国争光,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振了中国人的国威,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由“乒乓”二个字拓展到中国乒乓球,由学生对运动员撕杀场面的模仿,引伸到对字的理解,最后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到学生对将来的设想。

如在讲《蛇与庄稼》一课时,在找出蛇与庄稼、猫与苜蓿,痰与肺结核之间简单和复杂联系后,我简单向学生讲述了生物界中的食物链,让学生明白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时让学生明白许多我们人类不喜欢的像蛇一样的动物,但它却应是人类的朋友,而蝴蝶看起来很美,但它却遭糟庄稼,对人类生存有危害性的害虫。使学生在头脑中明辨真伪,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看问题要抓本质,看内在。然后再举出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事物间还有存在相互的关联性。这样的知识拓展不但使学生对生物界的知识有一定了解,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表达和写作打下良好的根基。语文知识的拓展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和理解认识的前提,学生知识宽活了,思维自然就活跃了。由思维诉诸于表达的能力自然就 提高了。

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在讲到第三段的“奇迹”时,我突发了让学生说说你还希望创造出什么奇迹?学生有的说将来能有隐身玻璃,会说话的玻璃,能在人脑里装上电脑。白天、黑夜都工作,能再发射一个太阳,让世界四季常春……许多的设想,许多梦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我在充分鼓励他们想的很好的同时,让同学之间互说你的想象,假如你成为现实,那时的世界会怎样,课后把你美好的梦想写成一篇童话和科幻小说。把由天真美好的梦想转化为学生可视的语文文字,既是他们想象力施展的舞台,又是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一次锻炼机会。

再如讲《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讲到蟋蟀住宅一段,我让学生找出蟋蟀用来建造房子的工具和我们人的身体哪个部位或我们使用的什么工具相似。通过学生充分的想象,讨论得出如下结论:前足——耙子、钳子——手、后足——脚、锯——推土机;我乘势让学生用比喻句的形式说说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此时,学生们的兴奋点到一个高潮,在同学之间的练说中,思维发展到创造的最佳时期,几分钟的构思、罗列,同学们大有出口成章的意思,一段段闪着灵性火花的话语,掀起了课堂新的高潮。此时我又由此段辐射至全篇,最后引申到让学生依照今天教师教你的方法,观察一种动物或昆虫的生活习性,把它写成一篇科普小品文。由知识的展开到说到写,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知识的容量大了,想的自然远,说得自然宽,落实到写,自然也就不拘一格,常会有妙笔生花之时。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生活知识的累积毕竟有限,而且常常是杂乱无章,没有科学性和条理性,而书刊号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书是他们时时相伴的朋友。为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我采取了多种方法,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拓展,就是各种方法中的一种。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问学生知道哪些关于地球方面的知识,学生答后,我告诉他们,宇宙不仅是一个地球队,还有数不清的星体。宇宙就好比大海,那么地球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关于宇宙你知道哪些知识?在学生说完,我给他们讲了太阳系九大行星,银河系等一些知识,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他们接二连三的问了我许多问题,这时我没有答,而是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他们想的真多,这些问题中有的老师都答不上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查书,那同学们课后和教师一起查找资料,看谁找到的答案多。看谁记住的多,明天咱们比一比。从一发到可收,学生如坐上宇宙飞船,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航行,开了眼界,长了知识,同时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打下一定基础。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比较和联系 篇6

一、数学问题要以生活经验为依托

在上题的订正中, 我让学生把9.36元换成用元、角、分的说法表述出来, 学生立即恍然大悟, 认识到答案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在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中出现的错误也往往是同出一辙。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一是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生活经验。如让学生放学后亲自到菜市场买菜, 体验到实际生活中, 人们交易必须要用到四舍五入法。二是要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有意识的在问题解决之前创设情境铺垫, 或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点拨, 激活已有生活经验为问题的解决所用。

二、数学问题的检验要突破习惯上的定势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但往往在有意或无意间渗透给学生的是检验解题方法是否合理、解答步骤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等常规检验方法, 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检验习惯上的一种定势, 正是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致使学生的解答远离生活实际, 一旦面对需要根据实际灵活取舍的数学问题就无能为力了。如上题的解答, 一部分学生虽然经过检验, 但还是没有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因此, 在训练学生养成检验习惯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定势, 不要让习惯成为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形成的禁锢。

三、实用的数学要以日常积累为基础

教师须授人以渔, 学数学的目的在于用数学, 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在学校交给学生数学知识, 关键之处还在于教给学生课堂以外的数学, 教给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比如:在房屋装修中, 假如通过计算需要板材300.01平米, 在实际购买时, 必须购回301平米, 甚至310平米。因为估计到实际操作中损耗, 需要用到进一法取值。同样在房屋装修中, 这样的例子却需要用去尾法:在安装窗户防盗钢条时, 假如一根钢条长4.2米, 窗户内高1.2米, 通过计算可以安装4.2÷1.2=3.5 (根) , 可实际操作时却只能取3根。

摘要:一道利率问题引发笔者这样的思考:数学问题要以生活经验为依托;数学问题的检验要突破习惯上的定势;实用的数学要以日常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比较和联系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54-01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重在理解,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在初中物理启蒙教育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一、应建立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从事一件感兴趣的活动时,身心都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和发展,同时就会产生愉快、满意,富有生机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核心因素。

1、加强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当前,有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课的发展,其实初中学生普遍对实验课都很感兴趣。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也是学好物理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感知、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对学习物理知识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在实验教学课上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来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和总结。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向往。在实践中,兴趣对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兴趣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广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发挥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也不能脱离事物而随意的推理,要从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现象中去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只有弄清了现象与规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所学的物理规律。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还可以对开拓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物理学科中的启蒙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观察得出的结论,在进行物理学习中要从实验出发,在第一个实验开始就要把学生的观察引向正确的联想当中,在提高观察的正确性,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实验操作,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怎样进行等,最后得出什幺样结论,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1、要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学习物理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前做好预习,它对学习物理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能力较弱的一项中,教师就要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有步骤的在阅读和思考这两方面加以提高,阅读时要熟悉教材,了解内容,对内容产生疑问,边读边思考,思考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

2、加强有效的练习。学生在思考时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归纳所学的知识可以养成动脑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师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练习题时,还要做好科学思维方法的示范教程,体现出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练习,是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

3、提高学生课后总结的习惯。初中学生对于课后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单薄,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来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有效规律,总结各章结的知识要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提高总结课堂知识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认识。

三、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

学好物理是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发展和从事工业化生产,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物理教材就是学生手中最有效的武器。

(1)现代物理教材安排得科学严谨,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编排形式及内容的安排很贴切于学生实际的要求,课题的引入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较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教材中每讲到一个概念和规律都会注重把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起来,这个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教师易传授,学生也易懂。

(3)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教材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应用于物理知识。

四、物理思想教学的方法

物理思想教学是物理学的灵魂所在。能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好,仅靠扎实的物理知识,过硬的分析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丰富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理想化的科学假想推理思想的理论等,都是有利于对今后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跨进物理大门的第一步,教师也应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便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厚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2008(9)

[2] 杨仲红.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2)

上一篇:纸飞机事件作文下一篇:全域旅游权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