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精选12篇)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 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 电脑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 社会发展高速运转, 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再提升, 每年高校的毕业生都在增加。所以我们现在的学生以后就面临了一个很重要且现实的问题, 如何能将自己更好地表达给对方, 让身边的人能够因为自己的介绍而在短时间内清楚地认识自己, 对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都将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具有良好的母语表达能力, 是对新一代人才要求的又一新的标准。
如果说小学语文是我们学习语音的基础阶段,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它的教学效果则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大量的阅读累积自己写作和表达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如有不妥之处, 欢迎同行交流。
一、现代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
首先, 笔者以为, 现在的中学生一定需要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来说, 如果通过日常教学, 能够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上一个层次。笔者以为, 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情境及不同人物的身上说什么话。俗话说“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这句话虽然不能准确表达出我们对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但是我们必须要懂得借鉴, 在表达什么意思的时候, 需要用什么样的话语和句式等。要让中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能,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两方面的工作:
1. 大量阅读, 累积素材, 模仿写作
首先中学语文教材当中不乏经典的文章内容, 教师在日常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深挖教材, 把作者的写作意图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明白作者不同的语言、文字在不同的场合的蕴意。同时, 鼓励学生在课下大量阅读, 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经典词句的摘抄学习, 注重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尽可能多地累积写作素材, 为以后写作奠定基础, 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的基本方式之一。
2.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启发学生, 让学生清楚文章的经典部分
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已经比小学阶段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但对于我们成人的理解能力而言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 把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内容讲解透彻, 要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好在哪里, 以后在学生的写作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习惯。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 既是思考的大船, 借以航行, 也是鼓帆, 也是帆前进的风, 没有阅读就没有帆, 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总是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这句说很清楚地表达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呢?语文教师要以什么样的方法和方式来展开阅读训练呢?
笔者以为, 阅读不仅可以是课上的, 在课下同样需要培养大量的阅读。阅读材料可以是课本上的, 也可以不是课本上的内容, 而且课外阅读的眼神和补充对增长学生的见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教材中课外的讲解分析,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去了解中外名著, 让他们放开视野, 对各种文学作品都有所涉猎,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水平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对于写作而言, 更可以累积到更多的素材。
2. 启发阅读教学
在培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 善于根据自己的需求, 从作品的文字内容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从作品的形式来欣赏它, 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于阅读的目的性一定要明确, 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 避免漫无边际的阅读行为。
3. 培养阅读的语感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朗读训练, 可以很好地提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能力。目前中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中学生对词汇的缺乏很严重, 无法有效地将语言组织成严密的逻辑表述, 所以在作文的时候, 也常常显得凌乱不堪, 在平时说话表达的时候也是含糊不清。通过阅读, 中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语言素材, 尤其是可以学到很多课上学不到的精美词汇和文章, 另外, 感悟作品的优美, 可以真正提高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经常会谈到, 以读带说, 鼓励学生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把心里所想的能够通过口头表达说出来。如果要求学生每天都坚持适量的阅读, 而且在阅读完毕之后, 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加以总结, 哪怕是短短的几句话, 这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大的。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 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 丰富学识可以提高写作和表达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创新, 把学到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语言。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我们向他人借鉴素材的过程。通过大量的阅读,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学好中学语文, 不仅要增加课外的阅读量, 更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方法和阅读效果, 开阔学生生活视野, 丰富他们的思想感情。
摘要: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 和其他学科相比, 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具体到中学语文, 更是语言艺术的基础学科, 带给了学生更高一层次的语言艺术, 它更侧重培养学生以理性分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 力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语言表达能力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 篇2
大力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是全面实施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理论成绩总是居于优势,可实验成绩往往落后于其他国家。
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未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实验内容开设少
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数量明显低于国外。其中美国约65~115个,德国约375个,而我国仅有23~28个。从以上数据可知,我国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编入的学生实验的数目要比西方发达国家少得多。这里有受教育经费的制约的因素。我国目前广大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化学实验设施还不够完善,实验数量不足,装备也差,没条件做大量的学生实验。另外,我们的化学实验的教学仍受到传统的实验教法的影响,化学教材中学生实验增长幅度还有限。
二、实验手段落后,缺乏科学性
化学实验手段是指由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工具和设备等所组成的,为使化学实验者改革和控制化学实验对象而使用的实在特体的总和。我国化学实验所采用的仪器、实验装置等甚至是近百年没有什么变动的。这与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是极不相符的。另外,统编教材中对常规实验的操作,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等也规定得过于“规范”和“具体”。这些过于刻板的手段和做法既不利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培养开拓型,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如目前化学实验中,称取物质质量的仪器在中学阶段还是托盘天平,尽管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克,但我们在教学中仍规定“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而不可用手直接拿。”而现代化的各式电子秤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的工具仍在化学教材中难以推广。这种过多地循规蹈矩,过分强调使用纯化学器具和规范化操作的情况在我国化学实验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其结果无疑是给学生增添了又一道桎梏。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国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约占实验总数量的90%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新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演示。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作概括和总结。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结论的认可,强化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其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做到丝毫不差。所以传统实验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化学学科主要的一些既成事实的原理、概念、定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传授给学生,并验证其正确无误,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形成运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角度看,长期和单一地选用这种模式实施实验教学显然是 1 极不妥当的。
明确了我国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该如何予以改进呢?
一、更新观念,改进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 1.改变把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实验能力划上等号,把化学实验能力仅仅归结为实验操作活动的能力这些教学观念上的偏差;
2.化学实验能力应该包括选择和明确课题的能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能力;构思、选用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观察实验,收集有关事实、资料、数据的能力;分析、研究和处理事实、资料、数据,形成概念,作出判断、推理和发现规律的能力;表述实验及其结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杜威认为,“除了探索研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那种未确定的情境中的各种要素,使它们成为一个确定的情境,最后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时,经历这个过程的探究者就获得了知识。知识绝对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虑、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杜威的这种教育思想对我们改革化学教育有深刻的意义。
二、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教学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实验装备、设施将会越来越多地在化学实验及其教学中得到应用,这无疑也是中学化学实验发展的又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较全面地选用了精密电子天平、数字式测温仪、数字式pH计,不少重点中学还配置了红外光谱仪、紫外和可见光谱仪、气相色谱分析仪、质谱分析仪、溶解氧制定仪、COD测定仪、噪声统计分析仪、双气路大气采样仪等多种现代化、高性能的实验设备。同时,多媒体教育手段的发展也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日益现代化的外部条件。另外,耐高温的玻璃材料、耐强腐蚀的高分子材料、多功能的复合材料等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将会获得更多应用。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实验一讨论”法把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组织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方法和讨论方法为主,来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设计方法、实验活动、讨论实验结果、小结练习等5个环节。它不但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而且包含完整的实验过程,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教学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2. 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也是我国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过去我们在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时,往往把实验设计得非常“严肃”、“规范”,实验装置必须选用化学仪器、器皿来装配,瓶瓶罐罐的实验被视为不正规,不科学。实验试剂必须用化学试剂,食品等物质作为试剂则被视作小儿游戏,目前我国不少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也房间地使实验现象尽可能新奇、鲜明,以便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许多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已成为当今许多中学常见的演示或学生实验。因为无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趣味性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它是今后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因素。
3.实验向微型化、简约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环保。微型实验的仪器装置一般比常用的要缩小十倍至几十倍,所用试剂的量也为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实验试剂 的微量化使微型实验产生的尾气、尾料仅为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至几百分之一。简约化实验就是指由专门工厂经过精心设计、组合加工的实验仪器,其中盛有相应的药品,是围绕某个特定的目的所设计的单元实验。它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现象明显、结论明确,这种实验节约药品、节约师生的时间、成功率高、一次性使用且不产生污染。
4.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如用于错误操作危害的真实再现,如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使硫酸液体飞溅、用气普发生器制乙炔、氢气还原氧化铜先加热、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等;用于有剧毒物质参与的反应或教材未设计的危险实验,如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硫酸铜的反应,金属钠和硫磺混合研磨,氢气和氟气的反应等,用于细节重放,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碱中和滴定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操作细节的实验。
参考文献:《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反思及展望》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对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探讨》
《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三个动向》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尝试》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完善途径》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误区》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改进中学唱歌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篇3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音乐教育;兴趣;审美;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91-02
一、分析现状
(一)音乐课普遍不被重视。受中考压力,现在许多学校仍然把音乐当成“副科”来对待。由于中学教育科研的落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仍然推行的是应试教育。所以,学校为了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往往把音乐教学放在边缘地位,甚至把音乐教学当做纯粹的娱乐活动,以此来缓解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在不受重视的同时,现在新一轮的教材难度偏大。
(二)受当今流行音乐的冲击。在教材难度偏大、课程设置较单一的背景下,我们又受到新一轮的冲击——通俗歌曲和摇滚音乐。很多学生对流行音乐十分喜欢,甚至还要求在课上欣赏这一类的内容。这些外在的因素对当代的中学生影响甚大。同样有些中学生认为音乐课就只是唱唱歌而已,对音乐教育缺乏系统的认识。此外,孩子们在唱歌方法上出现乱喊乱叫的现象,都是大声的唱歌曲,这种现象面对比方说在唱流行歌曲时,有些学生会问我,为什么这个音他能唱上去,而我却唱不上去。面对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乱喊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从而保护嗓子。
(三)学生正处于变声期。保护中学生的嗓子、因为他们正处于变声期,所以利用好他们的嗓音是我们中学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初中阶段他们正进入变声期,许多学生的歌声不如童声了,特别是男生很明显。比如:有时我路过走廊、教室门口会听到他们在课余时间哼唱流行歌曲,但是唱着唱着就出现了破音,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他们对整首歌曲的演绎质量。再比如:在音乐教唱课堂中,当他们听到别人悦耳的歌声时,不免会产生焦虑、自卑的情绪,因而在课上他们就不大愿意唱,或宁愿大家一起唱,以免显露自己的“不足”。此时学生表现的是:不爱动或不屑做,其实这些举动的背后,是他们的羞怯心理在“作怪”,并且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这种普遍性又在下一轮的识谱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制定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整学期的目标。在制定整学期目标时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态度,虽然音乐课不受重视、难度偏大、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方法得到更好的实施和运用,来改变这种外在的制约因素。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一份详细而又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要明确地列出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需几十个课时来完成。如:人音7年级下册整学期教学设计:总计19课时。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每个单元的目标。在单元教学中,我会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会更明显。例如《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我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问题,把握男女同学交往尺度“自然”、“适度”。
(三)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每节课的课堂目标。初中阶段很多孩子已经处于变声期,应该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然后把这些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制定出来,而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又是围绕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展开。如:在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时,高亢嘹亮的唱腔,“呀啦索”给人们听觉上的美感,仿佛把學生带到纯净、圣洁的雪域高原,看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长调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希望世界和平,人类安康。我先给学生范唱(考虑孩子处于变声期,所以我通过降调处理),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合理设置教学环节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设计中要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学生最讨要的环节,所以在环节设计中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去。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们要强调情感的处理,根据音乐的艺术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而“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是新课标中的一个理念。
(三)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的学习,也就没有了学习效率。”所以我认为,要上好一堂唱歌课,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是非常愿意上音乐课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对音乐课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音乐课这门学科不用考试,是一门比较轻松的科目。实际上,音乐课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音乐课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音乐课教学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在教学环节中,如果从学生兴趣来设计,那么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唱歌课的有效教学。
(四)孩子正处于变声期,所以要注意嗓子的保护。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也是不容忽略的。在挑选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设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不能让学生过度的演唱歌曲,歌唱时应当慎重,教育孩子们不要大喊大叫,一般要注意轻声唱,适当降低音高,选择好听、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时间宜短。同时我们教师要教会孩子们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说话、歌唱。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中等或较轻的音量说话与歌唱,但是适当的时候,教师还是要指导学生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以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合理的锻炼与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在这个时期要给学生讲解变声期及嗓音保护常识,引起学生们学会自己判断,自我调整,自我保护。
(五)运用“卡拉OK”形式,激发学生唱歌热情。由于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敏感期,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像小学生一样积极参与,唱歌课是最难激起学生热情的。全班齐唱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单独起来演唱。怎么才能让他们爱唱歌,我想到了“卡拉OK”的形式。卡拉OK在演唱方式中有着突出的优点:可随意升降调,具有优美动听的伴奏音乐,可随时在轻松、自然中体会演唱的感觉。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争先恐后抢话筒要歌唱,到后面是全班跟着“麦霸”一起唱,大家很投入。利用机器本身的打分功能,每唱完一个即时出分数,在对比中,同学们有了进步;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声中,学生们拥有了演唱所必须的第一步——勇气。
四、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有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造,我们还应该注重课堂语言的运用。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我在教唱《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中,我的课堂语言运用是“草原的天空很明朗、空气很清鲜、小丘翠色欲流”学生听到这些语言首先对草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更想学习这首歌曲了。整一堂课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自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歌唱中的音准、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的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有了韵律美,还应该注重形象美。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音的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在音乐唱歌課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si、d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来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易于学生记忆。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韵律美、形象美、意境美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法国的卢梭曾经说过:“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在唱歌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通过这四个环节的设置,使我们中学音乐唱歌课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邵淑俊,如何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小学音乐杂志社,2004年第4期;
[3]狄文红,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搜吧,2009(12)
改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尝试 篇4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 (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 的学生, 从小生活在农村, 所学知识限于书本知识, 视野窄小, 因此, 他们很难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 家长也未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不懂得如何教育儿女, 甚至还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加以阻挠。针对这些客观条件, 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与学生经常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 让他们产生求知欲, 并树立起“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语文, 他们觉得学习语文较难, 缺乏学习兴趣。对于这一情况,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热爱学生, 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 以爱心去教化他们, 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语文老师尤其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许多情感问题他们无法自己解决, 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 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感,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无, 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
2. 化枯燥为有趣,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在学习课文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进行不同的教学。比如, 在讲授记叙文时, 讲解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之后, 教师把学生分为六组, 每组发六张卡片。让第一组在卡片上写任意时间, 第二组写任意地点, 第三组写人物或事物……依次类推, 然后将卡片以抽签的方式任意组合。这时会出现不合逻辑的话语, 如“星期天图书馆王小二家的小黑狗感冒打针死了”。教师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化成一种游戏, 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3. 利用“好奇”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年龄段,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调动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写作说明文时, 怎样对一个事物进行合理的说明, 如何适当应用各种说明方法是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授之前可以先提出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三、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语文学习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 切忌好高骛远, 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地练习写几个字, 每周能背几首诗歌, 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 语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熟读精思原则。学生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关系,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不可偏废其一。“熟读”, 要做到“三到”, 即心到、眼到、口到;“精思”, 就是要善于质疑问难, 解决问题。
自求自得原则。这就是要求学生不能为读书而读书, 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 变成自己的东西, 做到读写结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原则。事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对学习语文, 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 而是要到生活中去汲取更鲜活的知识。
2. 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语文学习的始终, 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 学习《春》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联想起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 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通过联想和想象, 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 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 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3. 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5
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中学生获得的大部分新知识,是在从书本和课堂上。课堂的教学内容对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程度影响巨大。大部分中学的体育课都是室外实践课,很少开设室内的理论教学。即使在特殊条件,如天气等原因不能进行室外实践课,老师在室内进行的体育理论课内容多停留在近期相关的体育竞技赛事的新闻以及相关运动员的介绍上。很少进行如何科学、健康以及有效的进行锻炼等方法的理论教学。从而导致中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足。
2、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当今社会进步的速度是惊人的,社会不断的进步事物不断的更新。但是在中学体育教学的教材上更新的速度较为缓慢。现在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陈旧,很多内容没有及时的更新。很多教材越来越趋向于竞技化,基础性普及型的东西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当今的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缺少兴趣,不愿意积极的参与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个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课程。大部分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沿用常规教学方法,过分的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遏制了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中学生出现运动能力下降现象
现如今的中学生中、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论是学校、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越来越忽视体育教学。学校和家长认为应该多把课程时间分给语、数、外,减少不重要课程的时间。因为不重视和课程时间的减少,加上其它课程的压力,学生用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慢慢的学生们就开始忽略体育锻炼,从而造成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不断的下降。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约75%的中学生缺乏日常的体育锻炼及相关体育锻炼的常识。
二、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所有的中学学校体育教学都会受到中、高考的影响,导致所有学校的体育课都不能得到保障,体育课的课表不光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它主干课程的影响,尤其到了学期末,在期末考试的影响下,体育课就会成为语、数、外这些“列强”瓜分的目标。在部分学校还会出现毕业班不开设体育课的现象,学校任务中、高考又不考体育,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由于课程的不固定,学校对体育课呈现出全面的不重视,在相关的体育课程器材上投资力度不够,器材出现残缺不全,上课的场地出现年久失修的现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缺乏科学的管理,寿命缩短。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在体育教师的管理上与其他课程的老师比起来较松,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对体育教师的考评机制,体育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再培训。学校对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体育项目考核达标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体育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大部分的中学都开设了形式多样的体育课,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的增设带来了体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学校的相关投入并没有增加,体育教师缺乏继续培养,提高业务的机会,表现出业务能力落后。由于待遇较其他课程老师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很多体育教师选择兼职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缺乏敬业的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上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因为体育课在中学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体育教师普遍缺少成就感,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被激发起来。在部分学校中还存在着体育老师和普通课程老师不同工同酬的现象。
3、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已不在是人们打发时间、进行娱乐消遣、促进友谊的方式之一。现在的中学生宁可在家上上网,打打游戏,也不愿意出去跑跑步,踢踢球。学生们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没有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没有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习惯。
三、对策建议
1、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一些体育教师过于注重运动技术细节的教授,或强调体育中某些项目的重要性。而体育作为一种整体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既应当看到其增进学生体质健壮的特点,更应当发现其与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紧密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以开放的姿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充分带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参与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从体育活动中锻炼合作意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
2、加大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改进探析 篇6
关键词 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95-02
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决定其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地理教学目标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运而生,而且其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上的不足,不单单向学生传授了知识,而且更加便捷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尽管多媒体教学在如今中学地理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 中学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教学目标模糊 有一部中学地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并没有思考这节课有没有必要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时怎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这些问题看似不重要,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对其做到心中有数,那多媒体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模糊的。教师不要以为运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为了节省其写黑板字的时间或能坐着讲课等,这样的结果就是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根本就显示不出来。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变成地理课堂上的“第二块黑板” 在现实的地理多媒体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把课本的大纲等以前书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教学课件中,尽管是节省了黑板书写的时间,但是多媒体教学如此运用,实在是大材小用,浪费资源。这种“第二块黑板”的做法是不能提倡的,要对其进行改进。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设计水平低,形成“书本再现” 现在大多数地理教学课件设计得过于简单,只是对于教材内容的文字、图画的重现,有的就是下载一些影视小短片播放给学生看。更有甚者,简单地把书本上的内容扫描到课件上,在课堂时用这样的“书本”课件来给学生上课。有的教师在制作地理课件时,对于PPT的操作并不成熟,幻灯片的处理上没有加入动态图画及声音效果,削弱了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使地理课堂恢复到跟传统教学课堂一样呆板无趣的状态。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跟不上教学需求 表面上看学校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已经具备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条件。然而,一些配备的设备使用寿命短暂,是被社会上淘汰下来的旧机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机器故障影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没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即使中学地理教师口吐莲花般讲解,也会影响课堂的正常教学。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中存在依赖的问题 多媒体地理教学需要用到很多现代化设备,如电脑、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等,这些设备都是需要电的。现代社会对于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电超负荷时就会断电。教师如果只有多媒体教学这一种教学方案,当发生断电的情况时,当堂的地理教学就面临“空窗期”。教师为了上完这节课,就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照本宣科,大大影响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价标准 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始终没有一个科学化、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学校在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面产生迟疑,且采用多媒体教学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也不能得到科学化的评定,这对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为此,教育部门必须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进行科学化管理,制定出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评价标准。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学校、学科都要进行独立的评价,给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分值。
2 改进措施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优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很多实例都证明,人们知识的获得有80%以上是靠视觉得来的,还有10%左右是靠听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更加能够刺激学生的视听,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某些知识。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教学与情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更好地获取地理知识。二者结合能更加丰富学生的联想,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方面也会很有成效。在真正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提出诸多建设性问题去开发学生的脑力思维,并且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有状况的学生要及时予以纠正。只有正确地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跟情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中学地理课堂才能得到真正的优化。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中学地理课堂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注重的是集百家之长,而非是信一家之言。现代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极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是极其重要的。地理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偏文又偏理的矛盾教学,为此,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废。当要讲解区域地理和星球分布及其状态时,地图、地貌、气候等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这些就需要多媒体教学;当进行一些演算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产生的教学效果更好些。所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不是不可取的,二者要相互配合运用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去,才能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
在现代化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学习主体,教师引导在侧”的原则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体现的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与教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万不可把教学关系弄颠倒了,一定要坚持“学生学习主体,教师引导在侧”的教学原则。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在多媒体教学中还要更加增强一些。教师完美讲解、对教学内容画龙点睛似的点拨、标准的操作演示等,都是多媒体设备无法替代的。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独特人格魅力的展示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传授做人的道理,这些人性化的道理带着极浓的人格特征,是冰冷的机器所不能拥有的。学生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在互动中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出及时的调整,使得整节地理课堂充盈愉悦的情感。
3 总结
多媒体教学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它以独特的教学优势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地理学科隶属于文学科目,但其具备的空间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且与多学科交叉的事实,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邬东.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教学法的整合尝试[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2]肖谦益.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关于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浅见 篇7
一、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此才能做到有教案但不被教案所囿,才能最大限度地点亮学生的思想之灯,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要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从而体验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求教师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例如:《雷雨》一课的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安排的,由学生自主推荐男女同学各一名,其中推选出来的这名男同学恰巧参加过校学生社团“南风话剧社”,在剧中曾担任过周朴园这一角色,另一名女同学选修过校本课程“影视欣赏与评论”,两位同学都有比较好的表演功底。我给这两名学生用两到三天的时间熟悉剧本,并适当指导他们话剧表演技巧,可以说,他们亲身的表演比我再精彩的讲解都更有效。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目标过程优化
所谓创设情境,即提供给学生的真实世界的、复杂的真实问题,亦即问题情境。所谓激疑质理,即指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创设情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客观再现。
利用实景和网络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在实物形象和思维感觉间搭建直观桥梁。如:《胡同文化》、《荷塘月色》及《我与地坛》等篇目的教学,就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徜徉于原汁原味的胡同里,沐浴于月色笼罩的荷塘边,伫立于风雨剥蚀的檐头下,学生内心所受到的思想冲击,又岂是凭想象得来的那么单调?汪曾琪对胡同文化难道就只有喜欢、理解、怀念、伤感,就没有批评?朱自清“日日走过”的荷塘为什么在“这满月的光里”会别有一番样子呢?风雨剥蚀的檐头带给人的又岂只是苍凉?
(二)主观再现。
利用场景设置和角色扮演,再造问题氛围,变客体为主体,再探问题实质。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祥林嫂》和《雷雨》等,在教学时不妨采用这些形式。场景的设置是灵活的,别里科夫死了,祥林嫂也死了,周家这个大家族也烟消云散了,当我们追问别里科夫的死因,寻找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时,为什么不能采用法庭审问的形式呢?而《雷雨》的研读,就更可以直接采用剧本演出的方式来让学生自我体验了。
(三)艺术再现。
利用音乐烘托课堂氛围,利用诵读节奏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多学科整合丰富学生思维视角。如诗歌、演讲类作品和科技说明文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形式。如:《再别康桥》的教学,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回环的氛围中,让学生沉浸在作者悠悠的思绪里,和作者一同与康桥作别;教授《琵琶行》时用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旋律变化,让学生感受琵琶女内心复杂的情感。又如:在《我有一个梦想》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配以轻重缓急的节奏,让学生对比性地感受作者情感的激越与深沉。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科技说明文,如《时间与空间旅行》等,我们不妨采用访谈式的教学模式,把相关各科的专业教师聚集在一起,让学生直接发问———既消除了这类文章带来的抽象感,又丰富了学习者的思维视角。
实践证明,情境的设置方式与激疑密切相关。激疑,它可能是由于诱导,还可能是出于暗示,也可能是源于反思……无论是什么原因,情境设置都是引线,引出了疑问、矛盾和问题,而一旦火种被燃起,学生思维迸射的火花便会耀眼夺目。其求知的欲望也由沉寂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思维方式也由拘泥状态转入灵活状态、由刻板状态转入变通状态,他们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我探索,自我思悟,其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得到较好的发挥。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现教学优质高效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普及,多媒体教学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优质高效的多媒体教学必须有优秀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找准疑点、难点,将教材中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清晰的表达概念或理论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而不是只重形式,轻视实效,一味追求课件的画面、音响、动态而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钻研。
同时,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课件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技术,教师仍是整堂课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者。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平时收录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下载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制作出优秀的课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浅议如何改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篇8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拓展
实验是物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由于多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中学物理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 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因此,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就成为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和改进实验教学,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做法如下。
一、改演示实验为师生、生生协同合作实验
如今, 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课堂教学中, 它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小组合作的最大特点是“师生、生生互动”, 非常适用于物理课堂实验教学。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解、操作为主, 学生仅仅是听、看, 不能直接参与操作, 兴趣不高。为此, 我们有必要改演示实验为师生、生生协同合作实验, 它能有效解决学生缺乏兴趣的问题。师生、生生协同合作实验是指在教师示范的同时,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因为是亲自动手参与, 学生更容易投入, 无论是操作、观察, 还是分析、归纳, 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厚。如演示安培定则实验, 在实验中, 不管是直线电流还是环形电流, 由于导线中电流强度有限, 其磁场不是很强, 加之小磁针形体小, 教师演示能见度很低, 若改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与学生进行合作, 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电流磁场方向特征, 自己归纳、总结结论, 学生理解和掌握得就会更好。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教材中安排了不少验证性实验, 其方法只有一种, 就是从原理、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 都是教材按一定模式制定的, 并且在实验前教师总要花相当长的时间细细讲解, 面面俱到, 甚至边讲解边演示, 然后学生来做, 即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当作知识接收器, 极大地扼杀了实验教学的勃勃生机。那么,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应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是指教师在做实验前不把现成的实验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观察测量、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自主获取实验数据和结论。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教师真正做到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探究的导航者。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测量,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从而找到了规律, 得出了结论,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实验, 一般都是在讲了力的合成法则之后才做。而若讲了合力、分力概念之后就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这个实验, 能使学生更好地寻找到力的合成法则, 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十分有益。
三、创新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创新物理实验, 就是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 对原有实验进行改进或拓展, 提出新的实验课题。它要求教师在已有实验的理论和方法上进行变通、创新, 产生新的实验理论、思想、方法和新的实验情景, 以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动机, 使多数学生能取得创新成果。
改进原有的物理装置, 针对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实验的不足之处, 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 鼓励学生对原有的装置进行改进, 然后选用最佳装置。如在演示验证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 要验证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际演示起来很难成功, 为此, 我和学生对该实验做了创新性的改进, 改进后演示效果非常明显。改进方法是:先用悬挂法找出一根橡胶棒或一根玻璃棒的重心, 然后在重心处钻一个直径3毫米的小孔, 再把一个小磁针的针帽取下来压进小孔内, 作为橡胶棒或玻璃棒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演示时, 先让带有针帽的橡胶棒或玻璃棒带上定量的电荷, 用磁针底座将它支起来, 使它能够灵活转动, 然后用带有定量电荷的另一根橡胶棒或玻璃棒去靠近它, 由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排斥力或引力, 而使支起的橡胶棒或玻璃棒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 这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就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了。
四、做好课外小实验
教材中设计、编写了许多小实验, 这是教材编写的一大改革, 它不仅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从而达到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其科学素质的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的全部小实验, 并尽力做好《教学参考书》中补充的小实验。
课外实验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动手小实验。教师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 启发学生利用方便易取的材料, 做一些简单、安全的实验。如悬挂法测物体重心、纸盒烧开水、自制热气球、安装照明灯泡等。另一类是动脑筋的课外实验和交流。如在学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后, 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 设计重力加速度的新的测量方法。
五、开放物理实验室
开放物理实验室的好处很多, 能使学生熟悉实验、查缺补漏、活用知识、培养兴趣。在平时的实验课中, 有的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或操作方法不当, 造成实验误差大, 没有很好地完成实验;有的学生由于同组人员多, 自己动手机会少, 则对实验感到陌生。这些学生都有一种重做实验的强烈欲望。所以, 开放物理实验室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 给学生提供了重新学习的机会。实践中, 学生对此十分珍惜, 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而实验室的开放, 通常一学期的期中、期末课各开放一次, 一次两周, 可由有教学经验的实验员负责指导。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 篇9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 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 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 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 不想做就不做。
2、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 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 于是, 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怕上语文课, 怕碰语文书, 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
3、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 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 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 试题全部来自课外, 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 大搞题海战术, 今天一套资料, 明天一套试题, 见题就做, 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 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 就像砌房子一样, 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 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 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 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 从不注意观察生活, 从不读课外读物, 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 因素很多。进入高中, 尤其是高三, 还偏科, 重理轻文, 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 答案标准, 成就感强, 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 答案模糊, 就是花了时间做了, 也不知对否。在这种心态下, 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三、解决方法
1、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光靠传统的满堂灌完全不会唤取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己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运用了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 然后再让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发言讲解, 最后, 我再为他们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 激活思维, 主动学习, 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 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 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 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 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 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 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 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 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 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 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 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 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 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愉悦的氛围, 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 唤起求知的欲望。
另外, 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 把自己放在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处处尊重他们, 虚心向他们学习, 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学伴关系, 这样学生才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 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所以, 每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 要掌握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服务教学。我们只有熟练地驾驭它, 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的教学。那种只抱着教学参考书布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希望大家能够指出不足, 使我再学习、再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
摘要:光靠传统的满堂灌完全不会唤取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己用手、用脑去学习。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 篇10
1 影响中学体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学生层面因素
1) 身体素质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并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的基础, 身体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体操课的教学效果。面对难而复杂的体操项目, 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体操课中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而目前各中学存在的问题是, 由于学生长期缺乏身体锻炼及学校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体育课的锻炼等原因, 导致一些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好, 身体素质水平比较低。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降低, 将增加学生体操学习和教师进行体操教学的难度, 影响体操教学的效果。
2) 心理素质的影响。心理因素是影响体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体操教学效果的影响已成为体操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体操教学中, 当练习者对难度较大的复杂动作了解不深或掌握不够熟练的时候, 极易产生恐惧的心理, 导致技术动作不能顺利完成。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重视, 引发了教学事故——运动损伤, 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因此, 在体操课中, 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消除恐惧心理, 激发练习兴趣,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兴趣爱好的影响。所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有了积极参与的热情, 期望和敢于完成技术动作的自信心。但是, 体操项目中却有很多技术动作学习起来比较乏味或者看似优美简单易学却很难掌握, 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变强烈的学习兴趣为逃避的行为。让学生在整个体操课教学中, 始终保持着一贯的激情, 形成长期的个人爱好, 是其学习和掌握体操技能的动力源泉, 直接影响着体操课的教学效果。
1.2 教师方面的因素
1) 师资队伍的配备情况。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配备情况, 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尤其是像体操这种较高难度的运动项目, 如果师资配备较少或者教师素质不高的话, 很难保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更难做到教学进度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 学校对体操课程的师资队伍的配备状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影响。新课改后, 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 这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体操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上。体操教学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直观方法类教法、语言方法类教法、练习方法类教法等。体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选择合适教学条件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做好保护与帮助。
3) 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知识结构的影响。新时期,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完善个人人格, 不仅要强化自己的爱国思想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确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以公正无私、谦虚诚实的品格和高尚纯正的人格, 赢得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 教师还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当坚持学习先进科学知识, 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 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更为广博的知识世界, 同时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 在课的内容和教法上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并通过逐步完善, 提高教学质量。
4) 场地器材因素。体操场地器械是学生直观认识和了解体操动作的主要工具, 它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桥梁。完备的器材设施, 不仅可以减少练习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而且还能给练习者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的感觉, 进而可以较为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 在学校体操课的开展过程中, 校内体操器材的配备状况以及维护保养的状况, 将直接影响体操教学的效果。虽然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部分学校的体操设备配备并不很齐全。同时由于体育设施的投入花费比较大, 受学校财政等方面的制约, 导致很多学校体操器材也比较简陋。
2 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2.1 学校要高度重视
考虑到体操对国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和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以及体操课所特有的高危险性等特点, 学校要高度重视体操课的开展情况, 配置好师资力量, 强化师生的安全保护意识, 做好场地器材的使用、管理以及维护工作, 使体操课在学校中顺利、安全、有效的进行。
2.2 保证课时
重视体操的主要途径就是要保证体操课的课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加练习, 同时还要有人勤加指导, 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操课的课时一定要跟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 使体操教学行之有效的进行下去。
2.3 配备专业教师, 保障质量和安全
“师者, 所以传业授道解惑也”, 因此老师的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 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目前课改新形势下, 对体操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不仅要具备熟练规范的动作技能, 掌握全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还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 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 还要求体操老师具备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把各种创新成果转化到教学过程中来, 最大限度的保障教学质量。
总之, 我们应牢记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的成长”的基本理念, 认真分析影响中学体操教学效果的众多因素, 探索提高中学的体操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 优化教学软环境 (即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 科研水平、道德水准等综合能力) , 完善国家体育教学政策和体操场馆设施, 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制定和实施体操教学,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摘要: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操, 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塑造人的形体美、心灵美, 同时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这是任何运动项目不能替代的。面对当前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并不都好的实际,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影响体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改进措施。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改进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一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强调最后一点。说明新课标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科学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锻炼。传统教学中只重结果,轻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学习过程无兴趣可言,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且不能真真理解学习内容,最严重的是学习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自学能力得不到锻炼。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要求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改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扭转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用具体实例或实验进行新课导入
物理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传统教学中值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习后有什么用途。尤其是物理课本是知识的总结,由于篇幅的限制,没有生动的情景,学生学习起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注重学生學习兴趣的培养,在新课的导入方面,教师可以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尤其是根据学生实际生活接触到的实际例子导入新课。物理是探索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尤其是中学物理所揭示的都是普遍的物理现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合适的生活实例与某一种物理现象相对应。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二章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先拿出一个硬币和一张小纸片,同一高度同时放下,让学生观察现象,显然是硬币首先着地。学生们很快就说是因为硬币比纸片重的原因。这时正好引出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然后把小纸片撕成大小相等的两片,其中一片搓成纸团,另一片维持原样,也在同一高度和同一时间放开下落,结果是小纸团先着地。由于纸团和纸片的重量相同,此时学生们就会怀疑刚才获得的结论是错误的,那到底为什么呢?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开始引入到伽利略科学解释自由落体运动。新课的引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以生活实例或实验作引入可增加学生的想象,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具体、浅显易懂。
2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且新课改六大改变最重要的一点事探索能力的培养,反对过于对知识的传输,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在传统物理教学中,首先教师阐述一种物理现象,然后告诉学生这是由哪一种规律引起的。新课标重视探索能力的培养,通常叫学生自己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获取物理实验现象,体验知识的由来过程,总结学习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比如,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的《串联与并联》中,先叫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给学生准备好必要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们自行连接灯泡,画出电路图,然后提醒学生进行其他方法连接灯泡,同样画出电路图。然后讲述电路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让学生自行辨别出串联和并联,通过实验的方法还获得串联和并联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分小组实验也有利于梳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加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运用
新课标倡导:“加快多种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全面整合”。多媒体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学科是揭露自然规律和现象,将物理现象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反映在学生的眼前,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具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解释物理现象。另外,多媒体教学模式还能替代一些不方便的做的实验,这些实验可能时间太长、或者实验现象很难观察,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实验时间变短,放大实验现象等,使实验教学更好地配合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如在讲述光电效应的α粒子散射过程时,由于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十分缓慢,并不适宜老师课堂实验或者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借助多媒体,课前录制α粒子散射现象,并可适当放大现象,使实验现象形象化,这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获得了做实验的效果。所以说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物理课的知识点都是来自实践,每一个经典的知识点都是物理现象的规律总结。在传统物理教学中,直接将物理课本上的现象及规律灌输到学生头脑中,不允许学生质疑经典理论,也不允许作一些“不合理”的联想。只要熟记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就能得到高分,学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没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对一个物理现象通过自己理解和想想,提出创新性问题,并用实验验证获得结论。同时,对一些经典的理论也可提出质疑和联想,通过对各种“不合理”联想,进一步加深对经典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另外,对经典理论进一步联想也是必要的,有时还可以质疑经典理论,通过想象能开拓思维视野,举一反山。例如在讲万有引力时,课本上提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一现象,引入到万有引力。仅仅从这一现象还不能完全让学生全面理解万有引力。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苹果要是长得像月亮一样高会不会落地,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地,他们是不是受到了不同的引力?当老师告诉月亮不会落地式因为它有足够大的初速度,学生又想要是苹果有足够大的初速度是不是也能像月亮一样运动呢?对这些问题的联想,并一一进行解释,最终能充分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5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提问来理解问题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要求“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设计一些障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去解释,以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完压强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用一则新闻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新闻材料是“初冬的一天,湖面已经结冰,几个不知危险的小学生在冰面上玩。突然,冰破了一大块,一个孩子掉了下去,十分危险。这时一名解放军看到了,马上跑到岸边,然后爬到破冰处将孩子拉上来,又一边爬回岸边。”学生看完后马上提问,解放军为什么是爬过去,跑过去不是更快吗?有的学生就想到是跑过去可能会将冰面踩破。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跑过去冰面会破,而爬过去就不会呢,这是想到刚学习的压强方面的知识。学生们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有效地加深了自身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同时加强了用所学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促进新课标要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展云飞.略谈新课标实践中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科教文汇,2008,(2):101.
[2] 冯兰庆.浅谈中学物理新课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甘肃科技纵横,2008,(3):166.
[3] 叶业煌. 谈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新课的情境导入. 科技资讯,2007,(28):104.
[4] 冯妙妮.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整合的
教学策略.中小学电教,2007,(12):53.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 篇12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目前, 很多中学都制定了一系列繁琐冗杂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言行, 这样虽然有助于督促教师如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却弱化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及创新意识, 还应注意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正处在认知、成熟和转变的时期, 对压抑他们的规章制度有天生的反叛思想, 如果教学管理处理不恰当, 则很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 一些中学对教师的管理十分苛刻, 比如要求教师提前几周备课, 每周做一次教学效果测验, 当众公布测验结果;进行平行班评比;召开各类质量分析会, 并要求教师书写测试后的总结报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时刻严格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 把学生的在校活动全部细化, 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多且严格地规范了学生的言行, 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教学及管理, 严重挫伤了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一些教学规范和制度十分陈旧, 与时代严重脱节。教学管理违背教学实际, 造成教师疲于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很难发挥自身优势。再加上一些中学本身处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缓慢甚至极其落后的地区, 办学条件差, 教育经费不足, 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限制。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 教学管理也跟不上, 管理水平较差。另外, 一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完善, 校园设施陈旧甚至遭到严重破坏, 缺乏真正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疏于处理校园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良, 这些都给中学教学管理造成了障碍。
2. 加强和改进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探讨
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 笔者根据自身的管理经验, 谈谈自己的看法。
2.1 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加强教学细节管理。
在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 直接担负管理职责的校长与各部门之间应当明确各自的职责。校长对教学工作负总责, 应熟悉教学管理理论, 全面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步骤, 并对教师提出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而协助管理教学的教务主任应及时提出问题, 有效组织听课、教学检查, 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 教研组长还应组织好教师开展业务学习, 管理教师的教研活动。年级组长负责督促学生的学习, 有计划地管理学生, 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等。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细节的管理。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管理制度要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培优补差。
2.2 分清教学工作的主次,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教学管理只有深入教师课堂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和意义。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作业的批改情况及是否迟到、早退等一系列有关课堂教学的行为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教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是备课、讲课、教学反思, 同时还要写教学后记。这些是教学日常需要做到的工作。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备课技巧, 一份好的教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备出一份足以激发学生兴趣, 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 真正的教学反思应该在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堂反映的基础上, 及时反思自己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漏洞, 给出改进措施, 对教案进行补充、修改, 在下次课前或自习课上讲解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 但要注意不能影响其他课程的进度。
2.3 积极推行教学监督机制,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在教学管理中, 校长、主任除时常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外, 还应当兼顾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在检查教师的业务时, 先对领导的工作进行抽查和考核, 并在全校教师面前公开考察结果, 尽量做到判断与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再者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当坚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运用现代化手段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及时删减与调整那些不完整、不适宜的陈旧制度。坚持教学常规管理, 总结和改进教学管理中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积极钻研与创新, 努力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创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应当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等设备监督、管理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任务的下达、学生的选课、成绩的发布等都可以在网上查询, 实现教学信息共享、资源综合利用,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2.4 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在校园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直接关乎一个学校的风气。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首先需要和谐的校内人际关系, 以及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同时建设学校文化长廊, 公布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学习、教学模范, 给学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文化长廊中定期更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 正确引导其思想意识的发展, 使其免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科学管理, 把教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 运用各种各样的管理方法, 以科学、有序的方式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全面的教学管理。
3. 结语
中学教学管理者应当围绕学校的整体规划, 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 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不断创新、不断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是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文章对中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着重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可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加强与改进,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推荐阅读:
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06-12
中学德育工作改进方案08-17
理合中学期中考试后改进措施07-12
黑龙江省青冈县兴华镇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写作实效性09-25
改进作文教学07-01
改进教学效果09-12
改进教学理念10-29
改进实验促教学05-31
改进措施教学观念07-02
教学改进策略计划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