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理念

2024-10-29

改进教学理念(精选12篇)

改进教学理念 篇1

美术学科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创造力, 形成健康的生活价值观,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现行的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 美术学科始终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之所以如此, 一方面是人们对于美术学科缺乏科学的认识, 认为学习美术就是涂涂画画的休闲活动, 对考试成绩没有太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则是现行的美术教学本身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中, 片面地强调美术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从而使得美术学科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 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 我们一定要改进不科学的教学理念, 创新美术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掌握的不仅仅是构图能力、绘画技巧, 更重要的是以美术学科为依托, 形成一个更加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一、用科学的范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在美术课堂上, 教师现场示范作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现场示范, 教师可以系统地、分步骤地向学生一一介绍有关作画的技巧、方式, 为学生扎实作画的基本功打下基础。然而, 如果我们的美术教学仅仅停留在示范模仿的状态, 那就会出现很多的负面影响, 包括打击学生的作画兴趣, 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在美术课堂上, 一定要在科学示范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创作, 允许学生在尊重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另外, 教师还可以适当把实物引入课堂, 毕竟与教师的范画相比, 实物在呈现上更加的直观且具有立体感, 而学生照着实物进行临摹, 由于角度和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最后画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加的多样化。

二、丰富教学形式, 寓教于乐

一提到美术课堂,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枯燥乏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这样的课堂的确很难不让人产生乏味的感觉。但是, 在如今新课改的影响之下, 我们的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的危害性。因此, 纷纷努力尝试着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时, 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首先,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质地、造型、风格各不相同的桌椅, 然后再给学生展示几套装修风格各不相同的房子, 最后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分别扮演采购员的角色, 为自己的房子选择恰当的桌椅, 使得这些桌椅能够与房子的装修风格一致。就这样, 在选购结束以后, 让各个小组成员派出代表来阐述自己小组选择的依据, 并分析这些不同造型的桌椅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通过这种娱乐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教学, 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活泼的课堂,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同时还可以在这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把美术课同实践活动相结合

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美术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在美术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我们开展美术课的重要目标。在美术课上, 我们可以适当把课本知识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还能够培养出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例如, 在学习了《变体美术字》以后, 我就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开动脑筋, 发挥想象,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变体美术字, 然后把它应用到一些生日卡片、邀请卡、新年贺卡等上面, 在上课的时候,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学习中获得新知, 提高审美能力。

四、打破教材的限制, 开放教学内容

美术教材是我们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依据, 但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材, 而是要敢于突破教材, 开放教学内容, 从外界吸取更多的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内容。例如,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搜集更多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组织学生去野外或者一些公园进行写生, 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同时, 学生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更容易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 进而在情感的推动之下创作出更优秀、更具个性化的作品。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时往往都是按照相似度来给分, 也就是说, 学生所画的作品与范画越接近越容易获得高分。事实上, 这种评价机制本身就是一种扼杀学生创造力的行为。因此, 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就一定要改进当前单一的评价机制, 不要把“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 便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 美术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对于正处于生理、心理高速发展的初中生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 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绘画技能、欣赏技巧,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这门艺术的熏陶之下, 获得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 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 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新课改这个契机, 努力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 不断地创新美术教学, 使得美术学科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美育功能。

改进教学理念 篇2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扩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主动探索的时间,促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树立课程是数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的理念的时候,我们必须注重研究:如何真正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发挥?如何形成师生、生生有效的互动?如何使教师进入学生主动建构的促进者的角色?通过研究和,实践努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归根结底,期望的实现,关键是教师,是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促进者。

下面就“小数乘法”课堂教学的片断谈一些看法:

(教学片断一)

1、出示例题:小明用零花钱买了一些水果去看望疼爱他的爷爷、奶奶,他买了每千克0.95元的砀山梨4千克,谁能帮他算一算小明买砀山梨花了多少元?

2、要求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多种解法,随即指名学生将几种解法作板演)

方法一:0.95+0.95+0.95+0.95=3.8(元)

方法二:

0.95

0.95

0.95

+ 0.95

------------------

3.80

方法三:0.95元=95分

95×4=280分

380分=3.8元

方法四:0.95元=9角5分

9角5分×4=3元8角

方法五:95×4=380

380÷100=3.8

方法六:

0.95

×

------------------

3.80

(用学生生活事例列出新知识,开阔了思考解答的渠道,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一般情况下,此时师生都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前几种解法进行逐题分析。最后,讨论,重点讲解最后一种解法,即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理解掌握被乘数是小数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处理者似有条有理、重点突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也相当热烈。

但是,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出发,细细品来,觉得这一环节问题不少,最突出的是整个过程学生处在被动地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走,教师指向哪里,学生的思绪就跟到哪里。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一问一答。其二,好端端的一个整体(有定联系的,多种解法构成的方法体系)被残忍地分割得支离破碎。不利学生运用综合、分析、比较思辨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其三,在无思维空间,无思维层次的一问一答中,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成为泡影。

本着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我们以“模块联通”为抓手,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

(教学片断二)(把多种解法写上编号,便于讨论)

1、出示一组问题(问题模块)

(1)这些方法是否都正确?

(2)各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4)你能不能把竖式的?算过程?清楚?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再转入同堂共议。

3、在对方法正确与否进行判断之后,学生着重从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开始进行了讨论交流。

法一和方法二实际是一回事,只不过一种是横式,另一种是竖式。

学生B:方法二和方法四也是差不多意思。(学生从生活经验发出思考解答)

学生C:方法三和五差不多,它们都是生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然后再算出最后结果。

学生D:方法五和六有联系,都是先当作整数来计算,最后再化成小数。

学生E:方法三、五、六有联系……

随后,学生对哪一种方法最喜欢的回答中,虽然出现个别的说最喜欢第三、第四种(说明这些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强于知识经验),理由是这样算不太会错。但是,不一会儿他们也认同了全班学生的观点,也就是最喜欢第六种。这时全班学生的思维都自觉地聚集到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心理从无意注意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有意注意。

最后,在方法五、六的联系分析中,学生发现两种方法实质是异由同工,异在形式不一样,同在都是在当作整数乘,由于0.95当作95扩大了100倍,所以要把乘得的结果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经过对竖式的的进一步观察发现被乘数有两位小数,积也应该有两位小数。学生自己悟出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演算的方法和原理”,并在阐述中深化理解。

坚持发展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1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来找出更多适应学生要求和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意义

目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产生,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迫切需要通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也从以前的学校分配工作转为自主就业,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从而产生一些厌学等不良思想,妨碍了他们的思想健康成长。其次,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思想问题。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式上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变化的趋势,教学方法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二、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落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教师是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来完成的。

2.教学评价滞后。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考试来评定学生成绩。它是一种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方法,缺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3.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与专业无关,只是说教,不如专业课重要,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选择,这些都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信度大打折扣。

4.学生参与互动缺乏主动性。目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互动性不足的缺陷。少数教师虽然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没有新意,大多还是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师生难以产生共鸣。

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讨

从改革实践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总体而言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①启发式的理论讲授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参与式的案例讨论法。实践证明,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参与式的案例讨论法能够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而且还是师生之间相、互学习、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途径。③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就是将思想政治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①应用好多媒体平台,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通过应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把我们收集的大量教学资料,通过镜头充实到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增加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增添了许多教学创新。②挖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潜力。这不仅是因为资金和硬件的尴尬,也是由于我们长久使用的“黑板+粉笔”手段仍然有着现代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价值,二者不是“一山二虎”的关系,而是“夫唱妇随”的分工。当然,要挖掘传统教学手段的潜力就得有所创新。③探索网络媒介的效用。通过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更好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个体发展,创设研究性学习环境,培養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与实效性。

3.实施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从多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脉络看来,考试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且在很多的院校开始迈出了步子。在此,有必要重申以下方面的改革方向:关于考试内容,应该变只考读写为听说读写的全面考查;变注重基础知识为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变注重考查思维的结果为注重考查思维的过程。关于考试形式,应该变单纯的闭卷考试为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关于考试安排,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办法。听说考试分散在平时进行,记入阶段性考试总分。

参考文献

[1]覃晓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30-31.

[2]王丽霞.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J].职业圈,2007,(18):67-69.

[3]刘登科,叶利军.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导报,2008,14(12):101-102.

[4]梁温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7):173-174.

[5]杨瑞勇.在创新中不断增强“两课”教育的实效性[J].中州大学学报,2004,(03).

[6]徐晓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8).

[7]陈红.浅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

[8]刘文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9]刘延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2008.7.8

[10]顾钰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7(5)

[11]徐晓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8(19)

改进教学模式践行课改理念 篇4

一、从去情景的知识教学到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 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地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点。新课程从唯一的知识技能目标转变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内容从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线索转变为三条内容线索, 而且这三条内容线索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 需要拧成一股绳相互融合统一在一起。这就要求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 只向学生呈现“裸露”的知识, 而要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 就是善于提出实际问题, 到实验室中运用化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 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这样做不是为了体现新课程而体现新课程, 而是因为有几大好处:其一是知识迁移的需要, 其二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需要, 其三是增进理解的需要, 其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

二、从具体知识传授到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

老师们普遍认为重视知识就是重视知识点, 而重视知识点就是扣住细节。但是却很少考虑知识细节即具体性知识之上的东西, 如探求知识的方法, 以及知识的认识功能等。例如, 老师们关注氧气跟木炭反应的具体现象的规范表述, 却忽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氧气跟木炭的反应, 忽视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化学变化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忽视启发学生体会同样一个反应既可以表示氧气的化学性质也可以表示木炭易于燃烧的性质。其实, 无论是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还是策略性知识都有具体性知识和观念性知识的区别, 我们的教学不是不需要具体性知识, 而是应该始终明确传授具体性知识要服务于观念的建构, 而且这种观念不是纯粹的哲学层面的观念, 而是化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核心的认识构架。有了这些核心观念,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化学科学的观点、思路和方法去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从课时教学设计到单元教学设计

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需要教学时间, 如何解决有限时间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有许多途径, 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改变过去课时教学设计的习惯, 学习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所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一个单元 (一章教材或一节教材的教学) , 整体组织教学内容, 整体设计教学方法, 整体安排教学时间, 比如哪些内容需要采用实验探究, 需要两节课, 哪些内容需要安排一次练习, 需要多少时间, 哪些内容需要安排成学生课外学习任务。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 该探究的内容就要保证比较充分的活动时间来讨论交流, 该精致提炼的内容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该落实巩固的内容就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练习进行强化。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整合时间资源, 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 促进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主设计教学的能力。

坚持“三信”理念 改进工作作风 篇5

秦国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改进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是关键。工作作风是什么?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改进工作作风显然是要使这种一贯风格、外在表现实现优化。向何优化、何以优化?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与实践中,给人信心、使人信任、让人信服,是应当坚持的核心理念。

一、给人信心,改进作风须形到神到意到

信心是相信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一个人在信心满怀时,他会有学习的毅力,工作的动力,生命的活力。一名干部在给人信心中,他会赢得尊重的自发,理解的自然,支持的自觉。一支队伍、一级组织如能给人信心,就能稳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信心因为暖心,暖心带来信心。形乃外像,人以态度树形;神是精魂,人以状态立神;意为心境,人以品行臻境。给人信心需要以好态度把其行,以好状态握其神,以好品行达其意,在形神兼备、意超于物中施以影响力。

用好态度增其信心。态度是对待自我、他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要做好工作,态度和本领缺一不可。本领是会干的问题,态度是愿干的问题。态度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必定有什么样的行动;态度是行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态度是行动的示范,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定会有什么样的效应。有些干部对态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态度是虚的,关键要看实,态度是软的,关键要敢硬,甚至认为态度是假的、无用的,态度不冷不显架子,态度不狠不显威严,态度不恶不显效果,因而在工作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等生硬、冷淡、蛮横、粗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了群众对干部形象和作风的评价,损害了干群关系,挫伤了干群感情,群众对干部的信心、对工作的信心、对集体的信心由此丧失。这种行为与现象是非常有害的,作为一名吃人民俸禄、受人民委托、为人民办事的干部一定要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要端正工作态度。始终坚信,群众上门是办事的不是闹事的,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找岔子的,是谨谨慎慎的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名干部也可能一天要接待不少群众,但一名群众一辈子可能就找一次干部,对他来说,这一次感受就代表一切,代表一辈子印象。自觉地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真诚地做到不厌烦、不推托、不敷衍。要摆正角色定位。强化公仆意识,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要提升工作效能。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有了这种态度,群众对我们才会有信心,我们在群众中才会有根基。

用好状态立其信心。人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思维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就是精神状

态,它以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为特征。一个人不用交流却能给人以敬慕,因为他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用声色却能给人以震慑,也是因为他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用明示却能给人以示范,还是因为他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些干部对精神状态不以为然,把精神状态与工作状态看作是两回事,把工作状态与群众状态看成是两回事,因而把迟到早退视为正常,把打牌赌博看成小节,把上班玩耍看作自然,把低级趣味看成幽默,却不知这种状态已经在自泯上进之心,自堕前行之志,自消聚合之力,甚至自毁大好前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常怀健康开朗的平和心态。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胸怀,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少想得失去留,多做无私奉献,在默默无闻中成就事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充满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激情是萌发创新冲动、矢志追求卓越的活力之源、动力所在。要始终保持一股闯劲、一股冲劲、一股韧劲,凡事力求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快人一拍,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破解工作瓶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增强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要让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行为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动站在创新的最前沿,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方法、立新的领域去思索和处理事务,突破常规、勇辟新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这种状态才能向群众传递信心,才能让群众看到信心。

用好品行固其信心。品行即人的道德品质,由“品”和“行”组成,品是人的思想、理念、认知和品质,“行”则是其外在表现。品行既反映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操守,也折射着人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良好的品行,可以修心正身,保持人格和气节,使人经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是给人信心的核心因素,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反之,如果品行不端,情趣低下,道德沦丧,就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工作开展,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品行端良,与人信心,首要的是为人要诚信。诚是开山斧,信是做人金。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组织忠诚,让人民坚信权力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对事业真诚,让人民坚信权力掌握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手中;对同志和群众坦诚,让人民坚信权力掌握在恪守信义、言必信、行必果者手中。其次是处事要公道。“源洁则流清,心公则行正”。“无公不至于立道,不正更难以立身”。公道是党员干部应备的政治品格和职业道德,也是提高公信力的根本保证。要常怀公正之心,掌握好分寸,坚持好标准,以心正求公正,以公正服大众。再次是掌权要清廉。“公生明,廉生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闻过则喜,知错就改,从善如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凭这种品行,我们的思想、行为才能经受各种因素干扰、考验,群众对我们的信心才会稳固、永恒。

二、使人信任,改进作风须心到责到力到

信任即相信而敢于托付。信任度积聚到一定层次,就会上升为忠诚度,形成依附感。一切人间的美好,皆以信任为依托。有人向你倾诉,表明你能让人信任,有人请你帮助,表明你能让人信任,甚至是有人找你吵闹,都表明你还能让人信任。有了信任,就有了真诚交流的前提,就有了化解矛盾的条件,就有了推动工作的基础。不能给人信任的干部不可能开展好工作,不能给人信任的集体肯定是一盘散沙,不能给人信任的政府难以维护社会安定。信任的形成往往是需接触和过程的,赢得信任关键是在这种接触与过程中做到心到、责到、力到。

用尽心获取信任。何谓为民尽心?就是用尽全部心思,为群众解难,带群众致富,让群

众幸福。“百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以得百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不悔的苦恋,诠释的其实是一种尽心的信念,尽心的执着。官尽心,民才会尽力;官尽心,民才会授信。少数干部对群众的意见经常忽视,对群众的嘱托经常忘记,对群众的事情经常挂起,为什么?因为他的心思没有花在群众身上,这样的干部是无法让群众信任的。以何尽心?关键是秉持好“四心”。一要秉持真心,大处着眼聚民心。坚持以感恩的心真心实意对待群众,忧民之所急、思民之所需、解民之所盼,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要秉持细心,小处入手维民利。坚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及时收集群众合理建议,及时了解群众当前困难,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做起,从群众最需要迫切解决的事做起。三要秉持公心,赤胆忠心办民事。做到胸怀坦荡,正直大度,不以亲乱纪,不以疏废事,不偏不倚,不惧不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四要秉持恒心,迎难而上解民困。耐得往性子,守得住原则,经得起误解,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持之以恒。

用尽责提升信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就是责任心。干部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着决策水平和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其信任度。责任心强,就会在其位、谋其政,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确有少数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松懒、思想消极、工作漂浮、纪律散漫、生活奢靡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说到底就是责任心缺失造成的。“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没有责任感的人,纵使有天大的本领,也将一事无成,而有责任感的人,纵算是本领平平,也会赢得信任、获得支持,一定能够办实事、办好事。尽责首先要知责。“知责方知行”。要明晰责任、牢记使命。清醒认识肩负的职责,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行使权力,切实做到知责思为,知任图进,克己奉公,勤勉敬业。其次要履责。职责比职位更重要,一个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干事成事。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珍惜和忠于自己的事业,立足本职岗位,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尽职尽责地为党分忧、为国竭力、为民谋利。再次要担责。要勇于负责、敢于担责。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敢于决策、善于决策;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主动请命,勇挑重担。唯有如此,才能竭尽全力、全心全意察民情、虑民忧、思己责,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在群众信任和支持中切实推进各项工作。

用尽力赢得信任。“尽人事而听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力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竭尽全力而未能尽如人意,同样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在现实生活中,不尽力工作的干部会有许多托词:这件事不值得这样做;那个人不值得尽力帮,这些托词表面上看是认识问题,实际上是态度问题,是群众观念问题,这样的干部永远深入不了工作,永远得不到群众信任。如何尽力?一要把职业当事业去热爱。只有热爱所做的工作,才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做工作。要把工作看成是天职,饱含激情去完成;把工作看成是爱好,轻松愉快去追求;把工作看成是朋友,真诚友好去面对;把工作看成是挑战,满怀斗志去迎接。二要把过程当旅程去追逐。满怀期待,饱含激情,矢志追求。要树立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的精神,瞄准既定目标,发挥全部才智,用尽全部力气,锤炼韧性,磨砺耐性,锲而不舍,竭尽全力,一抓到底。三要把为人当作为己去对待。要坚守古人“推己及人”的待人之道,“群众在我们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目中的份量就有多重”。学会换位思考,善于在感同身受中赢得理解支持,获取前进动力。四要把结果当成果去享受。以“追求完美,不留遗憾”为目标,既问耕耘,更问收获。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把成就事业、创造业绩作为人生最高目标、最大乐趣,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真正做

到干工作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三、让人信服,改进作风须情到理到法到

信服就是笃信且佩服。信服缘于敬服,敬服催生信服。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信服是最重要、最正确的肯定;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我们的工作必须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信服;群众是最大的实际,能否让群众信服关键看我们能否替他们着想,给他们分忧,为他们办事。让人信服必须让人服在“情”上、服在“理”上、服在“法”上。

以情服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感情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能调动人的情感,调节人的行为,激励人的意志。人民群众最讲感情,我们怎么看待群众、对待群众,群众就会怎么看待我们、对待我们。做到以情服人,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群众困难。要学会深入群众。消除高高在上的等级意识,亲知、真知、深知群众的所想、所盼、所忧、所乐,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贴近群众中不断汲取工作动力。要学会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拓宽群众诉求和参与渠道,最大限度地赋予群众话语权和建议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确保决策部署符合群众意愿,体现群众利益,顾及群众感受。要学会关心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握群众需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以理服人。理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红线,也是沟通干群关系的桥梁。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只有不讲道理的领导,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这句洞明执政艺术的语录,道出了干群关系的核心。“以势服人口服,以理服人心服”。只有转变思维方式,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才能真正给予理解、积极支持,才能与党委、政府和干部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做到以理服人,一是要增强说理效果。注重思想武装,善于用最新理论成果增强说理的深刻性和渗透力,让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道理,认清形势,明确方向。二是要掌握说理方式。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能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用民主的渠道、讨论的形式、说服教育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三是要注重说理依据。紧密群众实际、工作实际,认清性质,找准原因,注重事实,看重依据,把道理说得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服服帖帖。四是要讲究说理艺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把大道理讲清,小道理讲深,老道理讲新,新道理讲明,歪道理批倒。特别要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善于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身边事来影响和感召广大群众。

以法服人。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以法服人,方能让人心服口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标准要公平。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严格标准,统一尺度,确保理解法规不偏差,宣传法规不打折,执行法规不走样,使群众对法律法规的依据和标准了然于胸,打消群众顾虑,赢得群众支持。其次是过程要公开。坚持程序公开透明。严格遵循法律规定、法律程序。要维护群众合法权利,落实法律赋予群众的知情权,让群众全面了解执法的事实、执法的依据;要认真倾听群众的申诉、申辩,让群众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要给群众以监督权,让群众能够监督执法的过程,确保执法行为在阳光下正确运行,增强群众对执法的信任感、认同感。第三是结果要公正。“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抓阄是一种流传至今的传统分配方法,可为什么群众都热衷于通过抓阄解决,而且无论成败,个个都心服口服?就是因为其公正性。只有结果公正,群众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要有群众信服的公正结果,干部就要不徇私情、不

带偏见、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流于形式,为民办实事、办成事。就要在惠及干部群众的利益问题上敢于碰硬较真,在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难题上敢于碰硬较真,在反腐倡廉和执行纪律上敢于碰硬较真。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体现公平正义,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信服。

生本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改进分析 篇6

关键词:生本理念;教学方式;生本课堂

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放到了教育的首要位置,出现了各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生本课堂就是其中一种。生本教育理念给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与感染,并形成了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对其加以研究分析。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含义及原则

生本教育是贯彻一切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充分依靠学生的行为价值观念的新型教育思想,是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兴趣点,为学生好学加以设计研究的教育。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新理念。

在生本教育的原则上,它主张采取无为而为、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教师对学生不施加较多的干预,精简教学内容,为其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课堂的生成性增多,预设性减少。

二、生本课堂教学方式分析

生本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就是生本课堂的实施,它是对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师本化教学方式的有效改进。虽然基于生本理念下的生本课堂没有固定标准的模式,但生本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方式方法,现对其加以分析:

(一)生本课堂的教学准备

生本课堂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放弃了教学的指引作用,相反,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充分驾驭课堂,指导学生全面挖掘学习潜力,实现教学相长。因此要坚持几点原则:

1.明确重点

生本课堂主张少教多学,但少教并不是等于不教,这就要使教师明确“教”的重点所在,寻找学生“学”的生发点。如,在进行数学课的教学时,涉及“不等式”,教师在课前的预习习题的设计上,就要去数量而重质量,习题设计紧紧围绕课程的重点,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一些适宜发散思维的题目。

2.留出空间

与传统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相比,生本课堂要注重留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思维,聆听其独到的感悟。如在进行语文课《斑羚飞渡》的学习时,教师要充分压缩设计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交流时间,避免落入教师主导的窠臼。一方面学生能够充分抒发自身的感受,另一方面学生的独到见解如触及教师,使教师眼前一亮,则可以适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思路,深化教学效果。

3.预留前置

教师要在进行课堂前给学生布置前置作业,这也是生本課堂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在前置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着重把握三点,一是要“低入”,二是要“高出”,三是要有趣味。

所谓低入,就是指前置作业要简约,在具备明确的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尽量把前置作业设置得简单,但在简单中要突出实效,切忌前置作业过于繁琐,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损。高出,指的是前置作业的启发性、创新性及开放性要丰富,使学生在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维能力的扩展。趣味,就是指前置作业要设置得更加生动趣味,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生出一种探究心理。要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前置作业,要疏通各种信息渠道,通过向学生提供校园网络及图书阅览室的方式,便于学生获取资料,促进前置作业的高效完成。

4.创建学习小组

生本课堂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讲求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需要借助小组学习这一方式,实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组织。各个学科要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组建学习小组,把握以下几点:(1)选出小组组长。要挑选学习能力强,协调能力出众,学习热情高涨的学生为小组组长,然后教师加以培养,让其起到带头模范作用。(2)教师要发挥指引作用,发现小组内的问题时,及时加以解决,在课堂实施中,采用小组竞赛等方式,调动小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意识。(3)保持小组的成员稳定性,便于学习默契的养成。

(二)生本课堂的课堂实施

做好生本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在生本课堂的实施上,可借鉴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领受、领悟及提升三个阶段。

领受,就是接受教师的前置作业,在课堂结束后,及时布置下一节课的前置作业,在进行新的课程教学时,教师根据前置作业要求,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讨,教师在了解学生领受的情况后,做好领域阶段的引导。

领悟,是生本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扩展至全班交流,让学生上台讲解交流的结果,教师加以引导,逐渐建立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及问题自主解决意识,真正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消化吸收。

提升,就是在领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精神进一步深化,达到教学效益的提升。如英语教学中涉及食物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查阅各类食物的英文名称,在课堂上加以互动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化提升所学的英语知识。

此外,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会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错误,这时也应注重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由学生加以识别指正,培养学生的存疑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师发挥辅助作用。

生本理念下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传统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的有效改进,教学实践中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注重转变自身角色,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中,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水根.以生为本理念下科学教学方式新探[J].新课程:上旬,2013(7).

[2]曲艳.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7).

[3]董红梅.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转变[J].青年文学家,2012(18).

改进教学理念 篇7

一、语文教学应由重知识、重结果向重体验、重过程转变

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 语文教师怀揣急功近利的思想, 只关注知识的传递, 认认真真地照本宣科, 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 目的就是将其中的诸多知识灌输到学生脑袋中。课堂上学生品尝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课后又陷入“题海战”之中, 苦不堪言。殊不知, 这样的教学思想与行为, 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低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当是学生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发展, 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星星点点、条条框框的知识。死记硬背并不是让一个人变得聪明的高招, 而点燃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才是搞好语文学习的秘笈。语文课堂如果激发不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提升不了学生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这将是语文老师的遗憾与悲哀。而如果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情感, 就会把阅读和写作当作生活的必需, 就会从阅读中享受无穷的乐趣, 从写作中感受到表达的意义。

应试教育思想统治下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知识点的掌握, 追求的是分数的提高。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的认知过程全部被忽略。而新课改则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规律, 注重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思考, 亲自去发现, 亲自去体验。所以, 语文教学应由重知识、重结果向重体验、重过程转变。“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次数较多的一个热点词语。对于语文课程阅读教学来说, 它是指学生直面语言文字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 使语文学习跨越了认知与理性范畴, 步入了情感培养与人格塑造等领域, 从而使语文学习不单纯是丰富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人格健全的过程。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体验性学习?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身体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 学生要用眼睛观看, 用耳朵倾听, 用口头语言说话, 用书面语言表达, 而所有这些行为都离不开大脑的思考, 即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梳理、总结、升华。其次,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鼓励学生对语段的情感内涵、文本的主题思想进行富有个性化的解读。教师要启发学生勇于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 通过阅读畅谈阅读心得, 实现思维的融合及思想、观点的碰撞。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时,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 预测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 做好精心预设, 期待精彩生成。

二、通过语文教学, 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教师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就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思想, 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努力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理念, 切实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使之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 增进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语文教学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儿童的心灵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教师应当之无愧地演好这个点燃火种的角色。以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以自己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 组织开展好语文学习活动。新课程思想、新课标理念, 找到了语文教育的规律, 大力提倡富有创造力的完整的人的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更要锻铸学生一种精神, 培养一种态度, 坚定一种追求。

一堂好的语文课, 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课堂本身, 它给学生留下的不仅是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 更主要的是精神财富, 它能够让学生深受启迪、受益匪浅。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亲密接触经典美文, 穿行于字里行间, 去品味语言之优美、思想之独到、哲理之深刻、构思之严谨, 去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触摸作者高尚的灵魂, 以此来陶冶学生心灵, 给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如学习《最后一课》, 要让学生体悟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学习《散步》, 要让学生领略文本中流露出对孝道、对责任的热情讴歌;学习《紫藤萝瀑布》, 要欣赏作者的语言, 领悟人生哲理……总之, 语文学习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 要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 拒绝假、恶、丑的健康情怀。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牵手”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的目光不能狭隘地锁定在几本教材上, 而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引导、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勤于积累、观察生活、乐于表达。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牵手”。如:著名作家赵树理写作的时候就注意语言的口语化, 善于向农民学习, 喜欢使用来自于劳动人民口中的语言。学习语言不能脱离生活这个广阔的舞台。大凡优秀的文章, 其语言都染上了生活的色彩。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母语, 学生的语言大多是从生活中习得的, 包括课文中的很多语言, 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味道。如: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语言平淡而醇厚, 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冯骥才《珍珠鸟》中的首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纯粹是生活中的口语, 大白话, 但却先声夺人, 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比欣喜, 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 表情达意非常到位。所以, 学生要学会积累生活中或准确、或巧妙地传情达意的用语, 并适时交流, 互相推荐和学习。这样, 既能丰富语言, 又能帮助理解和运用修辞语言。又如, 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演讲时喜欢引用生活中的谚语, 同时演讲又比较口语化, 给人的感觉是有亲和力, 生动、接地气, 这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总之, 阅读课文就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语言的风格, 欣赏修辞的妙用, 感悟文章怎样用平实的语言来反映真实的生活, 抒发真实的情感。

摘要:针对“更新理念, 改进教法,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 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语文教学应由重知识、重结果向重体验、重过程转变;二是通过语文教学, 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牵手”。

改进教学理念 篇8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动力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发现了一个规律: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根据这一特性, 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 教师应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 努力亲近学生, 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平等地对待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应经常性地和学生开展交流, 了解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及时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在教学双边活动中, 和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 可以让学生感受被尊重的喜悦,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引入多媒体技术, 提升教学成效

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不能再墨守成规, 使得教育方式停滞不前, 更不能以消极的态度抵制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而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通过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提升教学的成效。首先, 教师应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需要的课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直接在导入环节上, 先播放相关的视频影音资料, 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可以更积极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其次, 在语文教学中, 教材的教学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满足不了教学工作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和拓展教材的教学信息, 能对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发挥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信息容量大、演示方式新颖, 能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 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

三、开展分组教学, 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应得到认可和重视。所以, 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重点位置, 并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从三方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 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应将优秀生和后进生合理分配, 并保证小组成员在5~6人, 这样, 学习的气氛更加浓烈, 合作研究的优势逐步体现。其次, 可以改进教学的互动方式, 教师在新型教学活动中, 要设计出一些有助于思维发挥的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 通过集体的探讨和研究, 引领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并提高答案的完整性与正确率。最后, 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的3~5分钟, 开展“当堂测试”, 这样有助于改变因课后练习而信息反馈迟缓的现状, 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 及时地改进和实施下一步的教学方案, 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四、设置科学阅读, 巩固薄弱环节

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要大胆创新, 在保证完成教学基本目标任务的前提下, 针对以往教学活动中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探究, 努力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到, 学生的读写水平有限, 也是造成教学成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种现状, 教师可尝试将每周的一节早读课改为阅读指导课, 通过课程设置的改变, 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可利用其中一节课的时间来确定本学期的阅读数量和制定本学期的阅读计划, 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早自习中布置口头小作文, 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训练, 让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 作文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侧重因材施教, 促进整体进步

只有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才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成效, 所以, 教师绝不能轻言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将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 并认真研究学生的发展差异性, 针对每一个层次, 分别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教学活动中, 针对层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可从提问到当堂练习中, 体现学生的发展差异性, 兼顾个性化需求。在考试的环节中, 教师可设计A、B卷, 针对后进生考查较低难度的知识面, 以此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进教学理念 篇9

一、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 增大演示可见度,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演示实验是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是建立概念、理解规律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些新奇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惊奇疑惑, 产生悬念。将实验设置成问题情景, 对活跃学生的思维, 训练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价值。

二、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 演示实验在体现物理现象, 建立物理概念, 总结物理规律, 验证物理理论, 示范操作规则, 特别是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和发展科学思维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 若只局限于教师做、学生看, 学生比较被动, 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有些演示实验, 由于可见度差、学生参与少等原因, 师生同样花了很多的精力, 但学生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1. 对于操作简单的小型演示实验, 人人动手, 师生共同参与。

比如在演示完“鸡蛋由于惯性落水的实验”后, 让学生都来动手做“同位学生叠放6只象棋, 敲打最下面一只棋子的实验, 被敲打的棋子飞出去, 而上面的不倒下”的比赛, 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再如演示大气压强实验中, 先在塑料矿泉水瓶内倒入温水, 摇晃几下, 倒出水, 迅速地拧紧瓶盖, 让它自然冷却几分钟, 看到矿泉水瓶变瘪, 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2. 变物理教学中的某些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学生分组实验。

我们一改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师一人忙, 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 把某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自制实验器材, 并进行改进和创新,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观察发现规律。例如, 光的反射实验一直以来由于学校器材不够都只是教师演示实验, 我们精心自制了实验器材, 自购激光笔, 并对激光笔进行了扩束, 利用泡沫塑料制成量角器, 而且把量角器沿90度的刻度线分成两个面, 然后粘连在一起, 便于探究三线共面, 为了使量角器与平面镜垂直还做了支架。学生通过亲自实验,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发现并总结光的反射规律。再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 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看, 教师在演示时, 只需根据标准选取适当的金属丝进行实验即可。如何挑选器材及实验方案, 主要是由教师说出的, 这样的演示实验限制了学生思维, 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器材进行深入研究。

这一系列做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那些显得很深奥的知识, 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变得简单明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娱乐中学物理。同时这些器材学生都很熟悉, 更有利于学生知道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三、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提高实验时的可信度和直观性

学校已有的实验器材或教材上的实验方案不一定适合我们现在的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使之更科学。例如导入光的折射新课时, 可在讲台上放两只玻璃缸, 在每只玻璃缸上都安装一根细铁管, 细铁管相当于瞄准器, 一只玻璃缸有水, 另一只玻璃缸没有水, 里面各放一只玩具鱼, 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叉鱼, 首先用细铁管瞄准鱼, 固定好细铁管, 然后用钢针沿细铁管插下去, 这样使学生不会怀疑因为手抖动没有叉中, 提高了实验的可信度, 没有水的叉中了, 有水的没有叉中, 为什么有水的没有叉中, 产生了疑问,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磁体与磁场》一节中, 磁体的指向性只是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我们是这样改进的, 在课堂上, 每两位同学准备一只洗脸盆, 内放一定量的水, 塑料泡沫上固定条形磁体, 然后将塑料泡沫放入洗脸盆中, 塑料泡沫可自由转动, 不管怎样转, 最后静止下来, 都是条形磁体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如果把条形磁体用线挂在铁架台上, 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条形磁体才能稳定下来, 甚至还要用手去固定一下, 这样就失去实验的可信度。所以对一些实验要进行改进, 对现有仪器进行改进或改装、自制或仿制新的教具、设计新的小实验或小制作等, 尽可能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提高实验的直观性。

改进教学理念 篇10

一、创新理念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中的影响

科学知识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探索, 更需要新一代的学生能够端正学习的态度, 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学习物理知识,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不断地发展, 所以, 创新理念在大学的物理的课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离不开创新理念的渗透, 实验可以客观地证明知识存在, 可以让学生们开拓思维, 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 可以为祖国培养新一代技能型人才, 使学生们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高物理方面的学习成绩。

二、创新理念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中的运用

(一) 通过实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在不断地革新, 改变了教学中的单一性, 使学生不再坐以待毙, 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物理实验, 教师可以将物理课程的各项内容进行创新, 刺激学生的神经细胞, 促使学生进步[1]。例如在学习《速度和加速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实验, 让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速度进行行走, 学生们以等速进行行走, 有的学生以加速度进行行走。教师再给学生们带来了四驱车及其轨道, 让学生们进行比赛的实验项目, 学生们会发现四驱车的速度的变化, 并根据自己的储备的知识解说遥控后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们进行观察与对比, 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与关系, 然后, 教师让学生们进行总结,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 使物理课程的内容不再单一, 教师不再按照教材上面的内容, 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 而是用一些新颖的实验内容, 或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吸引学生, 使学生们可以发自内心地进行去学习, 能够更加热爱物理知识。

(二) 通过提问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路

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可以无限拓展的, 但是需要事物的引导和启示, 在理科知识的课程当中, 更需要在实验对学生的帮助[2]。提问是物理实验课堂上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教师能够对学生用新颖的方式, 提出新颖的问题, 使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 并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找到合理的分析思路。例如, 在学习《抛体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教师要求学生们进行了一个实验, 并在试验中给学生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 教师让学生们扔口袋, 让学生们分析口袋下落时的轨迹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就会在实验中看见各种影像, 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绘画, 然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画图和分析, 最后, 教师在针对学生们的实际反应, 进行对应的启示, 使学生们找到正确的解题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知识是学无止境的, 感觉到学习的多样花, 是充满乐趣的, 学生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与提示下, 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方向, 是自己具有清晰的思路, 加深学习的印象和自信心, 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教训。

(三) 通过合作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培养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 可以设置各种不同实验让学生们进行合作, 使学生们在变换合作伙伴的时候,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们具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 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分组, 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等等。例如在学习《能量守恒》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首先, 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 让学生们进行拎水桶爬楼梯比赛, 让学生们感受到想爬的高就需要拎重量少的水桶, 在学生们实验后有了一定的成果后, 教师在将学生们从新进行分组, 让学生们再进行其他的实验, 学生们不断地交换着自己的队友, 并在合作过程中, 发现不同的人会带给自己不同的灵感, 使学生们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思绪, 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不断地完善自己, 认识自己学习中的缺陷, 正式自己的学习位置, 能够在实验之前懂得正确地查找资料, 注意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能够针对自己研究的对象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结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 教学在不断地改革, 教师在不断地进步, 学生们也在感受课堂上新的内容带来的新鲜与刺激。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变化, 以往是学生是被动, 教师是主导,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这样教育事业才会有进步。总而言之, 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 将创新理念合理的应用到大学的物理课程教学中,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变得更加的聪慧与机敏。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要求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理念, 是教师们需要考虑和探究的问题。教师们不断地接受着新的教学理念, 尝试着在实验的内容上、课堂的提问中或是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运用创新理念, 使学生们能够不断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促使我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理念,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赵进学.创新理念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14 (03)

改进教学理念 篇11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与建议

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管理不外乎是一些师生吃、喝、拉、撒、睡等杂七杂八的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即使没有专业特长,任何人也都可以滥竽充数。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事实上,学校管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学校的每个处室和每位师生,是关系全面办学质量的活动。从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上来看,主要内容是教学常规管理。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经典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它也有负面的影响。以及网吧的周边安全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那里鱼龙混杂,学生长期待在那种地方,非常容易出事。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低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队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各种意识潮流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上与以前的学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贫困生增多;随着招生的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很强的功利心理。因此,在学生的考试中,舞弊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舞弊的心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功利心、虚荣心以及对考试的后果过于担心的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也日趋市场化,就业市场化使学生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学生不能正确面队就业市场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心态相对浮躁,功利性强,做事不够塌实,急于求成,自暴自弃。甚至有些学生无法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而选择走上轻生这条不归路,这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变原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新局面,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

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如上面提到的种种新的问题,因此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變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教书育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任何一个学校永恒的话题。然而教好书、育好人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理念。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

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

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加大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学校要从政策上加大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激励保障,如从职称评定、进修深造、年终考评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激励,使学生工作岗位真正成为对教师有吸引力和价值感的“终生”工作岗位,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工作的临时思想和应付思想。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的、突出的位置,特别关注个体学生的思想和心里干预。以“三生教育”为契机,突出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改进教学理念 篇12

1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

所谓教育理念, 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 (活动) 的理性认识, 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观念体系。它以教育规律为基础, 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 蕴涵着教育发展的思想。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之上的。在这一教育理念下, 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应从不同角度体现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

2 改进教学方法, 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新课标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习为中心”,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导向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建构式的学习, 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调整学习英语的情感和策略, 从而熟练语言技能, 发展语言能力。因此, 笔者认为, 要充分体现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必须从改进教学方式入手。教师应把教学转变为导学, 再提高到助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

那么,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 如何结合新课程的改革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The World’s Population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Book 3Lesson 50) 时的一点实践和体会。

我将本单元的话题、功能与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本课的前一周, 我就抛给学生以下两个问题供其思考:

1)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orld nowadays?Why do you think so?

2) Do you think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of the world?What has China done to slow down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接着我就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小组, 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地球人, 必须关心人类与地球的生存关系。他们很快就清楚了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orld which has caused great troubles for the humans.”和将要获得的内容:“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一接到任务就开始主动地选择恰当的活动项目, 为各个小组成员分配任务, 并积极地通过新闻、报纸和网上查寻, 收集有关资料, 并作书面记录, 小组内同学间分工又合作, 而各小组间则展开了活动的竞争。

例如, 他们收集的problems有:

1) The serious pollutions of the sea, the river, the air or even of the land.

2) The fast-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which may cause the lack of natural resources, food and the limited living room, the housing in bad conditions, unemployment,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overty, starvation.etc.有一组还增加了The nuclear test in some countries and the possible nuclear war.The sharply-reduced rare animals.

在一周后的课堂上, 各个小组陈述了本小组发现的problems及小组讨论的解决办法。

在人口问题上, 各小组都查阅了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 认为世界人口确实增长过快。同学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要点:

1) We should seriously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2) Society should not look down upon women.

3)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us and our government is to spread propaganda among the masses.

4)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more help, such as money, food for those peasants who has only one girl child.

然后同学们又相互交流, 相互提建议,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这样, 资源也得到了共享。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他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以自助、自悟的形式达到了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而且还自然地完成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 使本单元的德育教育具有了实效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控同步进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策略越来越被学术界所关注。学习策略是指有目的地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反馈、选择的活动方式, 技能, 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改进自己教法的同时, 还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目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讲,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是指导者, 协调者和帮助者, 而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 他们决定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争取任何学习的机会。

2) 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如通过问卷等让学生思考哪些是他们认为学好英语有用的方法, 怎样更好地利用各种材料来学习, 怎样区别英语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 并将其他科目学习中有用的方法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等。

3) 引导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这是他们学会调控学习的重要能力。如教完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一课后,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自我评价: (1) 本单元的生词, 短语、语法结构的记忆和理解; (2) 阅读理解, 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部分的练习完成情况; (3) 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4) 对本市的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的了解情况。通过评价, 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短期的学习状况, 使自己的英语学习更具目的性。

4) 帮助学生识别正在或已经使用的学习策略。这非常有助于学生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也能为自己的教学指导做好铺垫。比如, 教师知道学生已经会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了, 那么, 他就可以教给学生推理的阅读策略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是为了变得聪明。”因此, 如何在新课改中改进教学方法, 以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确实值得我们共同去探索。

摘要:本文从分析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入手, 着重探讨了在实施新课程理念标准的过程中, 如何运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英语教学和改进英语教学。

上一篇:写实艺术下一篇:体育教师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