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艺术

2024-10-29

写实艺术(精选10篇)

写实艺术 篇1

近来美术界出现了越来越多搞行为的搞装置的“家”们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都说二十世纪是艺术的抽象时代, 从印象派开始, 艺术家们在抽象的似乎路上越走越远了。自表现主义之后, 艺术家仿佛都疯了, 谁的行为越离谱便越能显示先锋性, 越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把《蒙娜丽莎》加上小胡子;把小便池搬到了展厅;自己坐在画框里——就能构成一幅惊世杰作。曾经统治西方画坛的“写实艺术”变成守旧或大众通俗的象征, 凡是打算搞先锋的画家们对写实这一套都不屑一顾。架上绘画的观众似乎也越来越少了, 尤其搞写实的“家”们也快坚守不住这块阵地了。难道“写实艺术”真的过时了吗?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然而写实艺术却总是很顽强, 总能通过不同的手段与现代人怪癖的爱好相沟通。因为形象是艺术中最“资深”的成员, 从原始时代的岩画直到现在, 形象始终是视觉艺术中被用得最多最广泛的。即使形象在20世纪被其他新奇的艺术方式排斥, 但我们不能相信“形象”会从视觉艺术中被“扫地出门”, 艺术家和观众两方面一定都不会答应。大众的审美趋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的创作倾向, 现今一些写实作品占领着艺术市场的事实, 我想正是很好的证明。

一、写实艺术的发展历程

追溯历史, 我想最早的写实绘画应该首推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受伤的野牛》,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物质那样有限的时代, 却能对野牛的结构、特征、动态、神情刻画得如此准确到位, 真是让我无法想象, 这说明原始的“画家”们对他所要表现的“模特”是多么的了解, 一点也不亚于游刃有余的庖丁对牛的了解。再来让我们看看奴隶社会的美术, 古埃及的艺术简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 其发达程度简直让我们怀疑是否有外星生物的帮助。其雕塑如《诺菲尔蒂王后头像》对人头部的结构的了解, 对人物特征的把握, 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我想考古队员们发现它的时候, 一定被它吓了一跳。还有村长像, 书吏坐像, 以及一些木乃伊面具, 木板蜡画人像等, 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在古希腊古罗马, 表现人体的雕塑已经近乎完美, 如《命运三女神》虽然头部已被毁坏, 但在身体的刻画上, 轻柔的薄纱下透出柔美的女人体, 就已经让人忘了那是一块石头, 就更不用说昔日, 那三女神的头部又该是如何了。中古时期的宗教美术表现的都是神, 但它始终脱离不了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人的形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它把写实艺术推向了高潮。文艺复兴早期的美术是在十三、十四世纪之交, 当时哥特式美术正在流行, 但意大利艺术家则表现出对古典艺术的关注。从乔托开始到十五世纪上半期, 我们可以看到一批人文主义画家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如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的《岩间圣母》、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都成为了尽人皆知的不朽之作。历史上如此的巨匠巨作不胜枚举……

那么我们继续揣摩一下“写实”二字。“写实”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其实质包含着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对于所谓“写实”容易作粗浅的理解, 甚至引起误会。如果认为“写实”仅仅意味着把客观事物描绘或塑造的一模一样, 能够像照相那样, 就是对写实美术莫大的误解, 甚至是贬低了它的价值。确实, 焦点透视学、人体解剖学、明暗投影、色彩变化等等, 都是美术家通过实践、结合自然科学而建立起来的技法理论, 对于世界文化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写实美术又并非仅仅以这些技法理论与逼真的描绘和塑造取胜, 而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的, 是对所表现对象的一种升华。

二、照相写实主义

不少在30年代以写实风格而走红的艺术家, 如怀斯和霍珀等人都一直坚持在写实领域, 而且创作了许多很有现代感的写实作品。新写实艺术并不是刻意的只画俗物, 而是对传统艺术具象的再次使用, 其注意力在于恢复对具象的描绘, 重点完全不是“画什么”, 而是在“怎么画”上下功夫, 他们让写实的意义完全体现在这个“怎么画”上面。他们仔细地画, 认真地画, 画到和物体达到“一模一样”的程度。结果他们画成一路以照片为蓝本、对物体作极度清晰刻划的写实风格。由于这类作品画得比照片还要逼真精致, 因此被称为“照相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画家愿意在逼真描绘实物上显示自己的能力, 多少是出于对艺术传统价值的维护, 然而照相写实主义认真的画肖像、风景和静物, 却又不是对传统的重复, 在取材上比过去的艺术题材要宽泛得多。实际上我们可以说, 照相写实主义是用那种对生活没有选择、没有偏见的立场, 对写实风格作了一次现代意义的诠释。

就表现技法上来说, 照相写实主义在描绘的逼真方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了达到绝对的精确, 他们借助了发达的现代照相技术。艺术家通常要对所画的东西拍摄不少照片, 然后根据照片, 他们在每个细节上一点点地“抠”, 一视同仁地把所有出现在画面上的东西都绘制得惟妙惟肖, 在清晰精细的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摄影。照相写实主义的这种高度清晰逼真的画法, 不仅提高了传统写实艺术的精确程度, 更重要的是, 这种视点改变了人们通常观看世界, 认识生活的方式。

三、抽象与写实

现代艺术呈现出混杂多样的艺术运动和表现手法, 谁要想对这一切下一个无所不包的定义, 那他就是一个狂妄的评论家。但是, 如果把所有主要的艺术风格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 那就会立即发现它有两个极端, 一个是写实主义, 另一端就是抽象主义。我们所说的写实主义就是表现逼真, 忠实于自然, 它将不仅包括忠实的再现正常知觉所投射出的形象的尝试, 而且还包括由于我们称之为理想主义, 表现主义、超写实主义等等的特殊的理解状态而被扭曲或选择出的那些形象。同样, 抽象也将包括无需现象、形象, 而且依赖于概念的、形而上的、玄妙的绝对的表现因素的任何表现形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对于抽象或是写实, 在我们还没有深入了解它们的时候, 我们没有任何权力来说我们喜欢或是不喜欢抽象或写实,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有现在了解了真正古典的画法到底是怎样的, 你才有权说你喜欢或是不喜欢。在我看来, 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抽象还是写实, 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完全只是画家自己情感上的喜好和一种宣泄。只是表现的手法, 走的路不同罢了。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

在这我也仅仅就写实艺术谈了一点肤浅的认识, 也只是我自己情感上的喜好和一种宣泄罢了。就只当是写实艺术的追随者, 为它欢呼呐喊吧。

摘要:“写实”实质上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如果认为“写实”仅仅意味着把客观事物描绘或塑造的一模一样, 能够像照相那样, 就是对写实美术莫大的误解, 甚至是贬低了它的价值。确实, 焦点透视学、人体解剖学、明暗投影、色彩变化等等, 都是美术家通过实践、结合自然科学而建立起来的技法理论, 对于世界文化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写实美术又并非仅仅以这些技法理论与逼真的描绘和塑造取胜, 而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的, 是对所表现对象的一种升华。

关键词:写实艺术,抽象,印象派

参考文献

[1].东山魁夷著, (日) 唐日梅译.《美的情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关维晓.《生活.作品.作者》[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3].张奠宇著.《西方版画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4].吴甲丰著.《西方写实绘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5].《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陈履生.《行画现象》[J].《美术》.1992年8月第296期第86页.

写实艺术 篇2

关键词:艺术市场;写实油画;积极作用;负面影响

一、写实油画与市场的结合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不过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艺术与市场两个原本并无交集的领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20世纪90年代中国油画市场的兴起和繁荣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的资本和金钱流入到艺术市场中,使我国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艺术市场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社会变革写实油画与市场的结合也不可避免。

由于油画根于西方,而且几百年前的西方人就已经把写实油画做到了极致,很难再技法上有所超越。因此作为一种外来的产物在中国艺术市场形成之初就一直处于缺乏活力、低迷的状态。但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艺术市场的刺激,各大拍卖行陆续的专门开设了油画雕塑,现当代绘画板块。油画在市场的作用下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支柱,无论从成交量还是从成交金额上都呈现出了增量变化。而中国油画市场由写实油画和当代艺术两个大的板块组成。写实油画在市场表现良好,稳中有升的走势得到了更多藏家的青睐,已经成为艺术市场中最具有投资价值的一个版块。

二、市场影响的“双面效应”

写实油画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艺术市场的推动,20世纪油画一直以写实的风格被中国人认识和熟悉。从写实油画发展的轨迹来看,2000年以后写实油画的发展几乎与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行情几乎同步而行。据有关数据统计“2002年以前中国写实油画市场价格涨幅一般在30%左右,很少有作品的价格涨幅达到50%;但自2004年以后,写实油画的市场价格增长幅度最低也能达到50%;2006年以后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写实油画甚至达到了200%,不断刷新的成交价格令人振奋。”

此外,从写实油画的发展进程上看,油画在中国发展的百余年的历程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点点的演变。从最早一批的留法的年轻画家带回国的“法派”,再到之后的引进的“苏派”,一直发展演变到今天的“当代派”。尤其是9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写实油画的创作风格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在当下的中国,大致可划分为四种形式,表现古典精神的写实油画如靳尚谊,杨飞云;乡土写实主义油画如艾轩和王沂东;新写实主义的刘小东和忻东旺;代表超写实主义的冷军。无论是那种创作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在市场的推动下都取得了满意的艺术价值和学术地位。艺术作品在市场机制下表现出的市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作品的认可程度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此处不排除一些利用资本认为炒作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情况),同时也能够体现出艺术家的学地位。艺术市场的存在为艺术作品提供了更好的流通方式,并且为艺术家解决的经济问题,是创作者能够更加纯粹的进行艺术创作,深度的挖掘作品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提高艺术家的创造性和艺术创造力。

从社会的受众层面来说,艺术市场的兴起,便于油画更广泛的传播普及更多受众人群,而不再只局限于艺术家、收藏家和从事该专业的人们之间。这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还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艺术市场固然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是市场是把“双刃剑”,在刺激艺术发展壮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中国油画市场的空前繁荣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链条当中的核心也就是油画创作主体,当大量的资本和金钱赤裸裸的进入艺术家的创作世界,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商家联合炒作,使艺术家受制其中,变为艺术生态链条中的客体,成为了一些资本家赚钱的工具。在当代的写实油画作品中,部分的艺术创作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创做出的作品缺乏感染力,没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了作品没有深度。艺术一旦失去艺术家对生活独特的自我体验和内在的精神表达,必将会陷入金钱的泥沼,最终沦为市场的奴隶。艺术家的物质至上丧失了自身对艺术的追求,主动地迎合市场,呈现出创作形式单一和刻板,语言重复,思想逐渐的贫乏,独创性的缺失。注重形式大于内容,强化个人符号来为自己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对自己作品不断的复制(更常见于当代油画)。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场利益的诱导。康定斯基曾说过“一件艺术品的形式又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决定,这就是艺术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内在力量”而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精神内涵必然不会长久,也不具有艺术价值。

三、结语

市场经济作用下,写实油画作为商品在市场中流通符合市场规律。它有利于艺术家们的在生产创作,也有利于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但是如果画家面对生活没有自己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而只是急功近利为了金钱去“创作”,就会导致作品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缺失,最终成为没有任何精神承载的“普通商品”,这违背了艺术规律。任何艺术形式与其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犹如康定斯基所说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他常常还是我们感情的母亲。”在艺术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当代语境下,写实油画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在新的时代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在几代油画家的探索中逐渐的找到了写实油画的发展方向,我们坚持探索继承传统写实油画的技法,同时融入中国文化精神,立足当下,用写实的技法表现现实生活,关注人的存在,彰显中国的时代精神和品格。此外,我们更因该监督市场的运营机制,规范学术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保证中国油画艺术市场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并为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创造出更为广阔和长远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力.写实油画:与艺术市场同路而行[N].中国艺术报,2007-07-25.

[2]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3]陈亚梅.写实油画市场表现坚挺[J].投资有道,2011-04-08.

写实绘画空间艺术表达探索 篇3

参考文献

[1]《素描精义》.大卫·罗桑德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徐芒耀素描精品集》.徐芒耀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3]《精彩肖像》, 吴宪生、潘汶迅著.安徽美术出版社.

[4]《王华祥与飞地艺术坊》.王华祥.杨慎修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写实艺术 篇4

一、 写实性电影艺术表现技巧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根据安康紫阳籍作家李春平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一部彩色故事片。影片开创了中国实名制电影之先河,是一部充满了紫阳地域文化风情,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片。以实名实景的形式将安康民俗、安康山水、安康紫阳民歌展示在国人和世界面前,有利于向全世界推广安康和陕南民歌,提升安康的城市形象,展现陕南的人文历史和精神风貌。

电影讲述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陕南地方城镇——紫阳县城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土生土长的紫阳县城汉江边的姑娘刘小漾,从小就对唱歌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梦想踏进艺术学院的殿堂,以其实现自己儿时的音乐理想。父亲刘在水时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对女儿百般呵护,恩爱有加,为了让女儿美梦成真,顺利考入省城艺术院校,他未经女儿同意请来了家庭教师,在县剧团担任指挥和民歌研究的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生冯冈辅导女儿学习声乐。

时光荏苒,刘小漾的声乐水平在不断进步,正值青春年华的冯冈和情窦初开的少女刘小漾也渐生情愫,坠入爱河。这对于官场想要“转副为正,官运升迁”的父亲刘在水来说,自然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因为张县长曾几次向他点破了希望自己的儿子张学锋与他的女儿刘小漾结为秦晋之好的意图,也暗示了可以给他一个“升格”的机会。在官场仕途与女儿感情的权衡之中,刘在水可谓绞尽脑汁,用心良苦,计划达成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一方面能使女儿踏入省城艺术院校深造,实现音乐梦想;另一方面又能与张县长结为姻缘,自己的官职得以升迁,爱女今后也能以公务员的身份在门当户对的婚姻中幸福生活。然而这个如意算盘的最大障碍就是女儿与冯冈这段“节外生枝”的爱情。因为担心女儿和冯冈情感的演变,父亲对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进行暗中以摄像头监视的约束行动。最终,在这场纠缠不清的“暗恋”中,刘小漾如愿以偿地考取了省城高校。临行之时,二人约定,等待小漾毕业归来,共同振兴他们所热爱的紫阳民歌。与此同时,一直追求刘小漾却得不到垂青的张学锋,也踏上了从军的征途。

画面一转,从大学毕业归来的女儿回到了紫阳,带着满心欢喜的刘小漾想与她的白马王子冯冈重续他们的爱情与理想,却在不经意中发现了冯冈与表姐的“隐情”。一天晚上,在父亲再三的催促下,刘小漾在无奈中护送转业回来而醉酒她家的昔日追求者张学锋时,阴差阳错的受到张学锋狡黠的欺骗而被迫与他发生了关系,从睡梦中惊醒的她不甘屈辱,甚至咬掉了张学锋的一截舌头……

影片接近尾声时,刘小漾再一次向住院归来的张学锋表明断绝来往的态度后,急切地寻找冯冈,在冯冈家当她看到了不敢相信的冯冈和他所谓的表姐同居的一幕时,她彻底崩溃了、绝望了,再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痛苦失声地离开了冯冈家,跌跌撞撞地奔跑着,长镜头移动下的紫阳大桥是那么漫长,仿佛一生也难以走完,此时张学锋也不失时机奔向她,在她跌倒之时,扶起她走向回家的路,最让人难忘的是小漾虽然被牵着往前走,但是仍伤心的看着身后桥下恋人的家,她是多么希望冯冈能像第一次那样在身后追过来把她背回家去,三次伤感的回头没有唤回她内心的期盼,这是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转身,也是影片中最为凄美动人的一幕。

镜头移动,火车上,冯冈带着浓浓的悲哀和他的表姐去了南方寻找他的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走了小漾的心,也破碎了他们一起种下的理想,把痛苦和伤感留给了自己,也留给了别人。然而,真正打动观众的地方在于,影片触目惊心地展示了女主人公刘小漾的理想爱情逐渐走向破灭的过程,展示了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念对理想爱情的凶残迫害。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令人感动之余还能发人深思,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二、 电影的艺术构思与文化内涵

紫阳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歌之乡,紫阳民歌是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也是陕南民歌的杰出代表。《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紫阳民歌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首歌曲。据考证它产生于明朝以前,是一首原生态的地方民歌,这首歌词全部都是安康地区紫阳农村的地道方言,“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是地道的陕南口头语,一般是指对自己的晚辈、亲人,包括儿女、情人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来的疼爱,即所谓“爱的不得了”,才用这种看似诅咒的语言表达方式。电影充分把紫阳的优秀文化元素融进这部主流艺术片中,以紫阳非物质文化、茶文化、民歌文化为主线,以爱情故事为载体,以主题音乐为烘托,使这首民歌贯穿全剧。电影中人物对白皆以“陕西、安康、紫阳”实名出现,紫阳民歌皆由当地原生态民歌手表演。“安康紫阳”作为故事发生地以电影胶片形式首次被搬上银幕,把传唱了几千年的紫阳民歌和紫阳富硒茶首次以电影的方式介绍到全国乃至世界,也成为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长效品牌作品。

作为一部主流文艺片,它剥离了现实中的浮躁,电影中原生态的民歌,缠绵悱恻的爱情都让观众有一种清新扑面而来的感觉。《郎在对门唱山歌》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国内首次以行政区划实名制的方式展现陕西南部安康和紫阳的文化风貌;二是创作上在国内首次采取现实题材未来时的表现方法,展现了2015年的安康紫阳;三是影像在国内影片中首次全部采取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四是在省内弥补了陕南影视题材的缺憾,填补了近年来省内缺少主流文艺片的空白,为观众带来了一顿丰盛的音乐文化大餐。

作为反映当代人精神困境的艺术片,此片表现了青年人在人生转折期,面对社会和事业、情感与婚姻的困惑和艰难选择,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展现了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安康紫阳民歌和风土人情,在人物和剧情的处理上兼具现实性和艺术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陕南生活画卷,是近年来难得的现实主义的西部电影佳作。

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对宣传陕南文化、推动陕南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具有穿透性,无论文学创作形式如何,文学讴歌的内容都是永恒不变的,人们都是在追求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郎在对门唱山歌》恰如其分的反映了这个主题。其次这部影片采用实名实景拍摄,可以实现经济与旅游的良性循环,通过电影的推广,吸引人们走入安康,发展安康。旅游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郎在对门唱山歌》剧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电影音乐与陕南民歌文化传承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由中国第六代颇具乡土情结的导演章明执导的,这部在上海电影节夺得五项大奖的影片的成功至少具有几个意义:首先,对紫阳当地的宣传;其次,它让我们把目光经由紫阳民歌投射到中国各地的民歌;第三,让我们重新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算不上完美无瑕,但是足于满足我们在一部影片中对美的需求。

音乐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表现因素之一,不可或缺。本部影片的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是在刘小漾家的露台上,当县剧团的演员唱起了这首当地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时,迎来了电影剧情的第一次高潮。这是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遇,电影中,随后的每一次《郎在对门唱山歌》歌声的响起,都是两个人情感的一种催化剂。让人忐忑的是二人在民间收集民歌时,傍晚在河边刘小漾一个转身的瞬间,极赋伤感色彩的钢琴音乐忧伤中带着沉重的和弦缓缓流泻出来,这段音乐恰似两个人情感危机的伏笔。当采风完冯冈一回头发现小漾并没有紧随其后时,他返回石板桥上心情沉重地拥抱了小漾;暗淡忧伤的音乐表达了两人似近而远,似远又近的关系,仿佛两人爱情悲剧的一声叹息。

《郎在对门唱山歌》这一作品的成功推出,势必会对陕南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首先,这部影片极大的丰富了汉水文化,紫阳民歌是汉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被陕南人民广泛传唱,但民歌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紫阳民歌的反复吟唱,是用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现民歌风采的,它丰富了紫阳民歌的内涵,提升了紫阳民歌的层次。这部实名制电影的问世,一定会推动紫阳民歌的发展,推动安康地域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影片开创了中国实名制电影之先河,其中没有商业元素,是一部充满了紫阳地域文化风情和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影片的长镜头拍摄,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陕西紫阳的山水地貌、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同时也把当地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影片采用未来跨时空的拍摄手法以表现故事情节,这种手法作为拍摄电影的方式是非常新颖的。故事的内容既有民间歌手演唱的传统紫阳民歌,又有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小桥流水人家,完全是紫阳的实景,紫阳的山水、小巷、街道、大桥、古城门。唯美的镜头赋予了影片特有的诗情画意,古老的曲调丰腴了紫阳民歌翱翔的翅膀。

导演章明以《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首民歌贯穿影片,用优美动听、纯粹的歌声为整个影片注入了闪亮的生命力和淡淡的哀伤之情。民歌的明线和爱情的主线相互交织,缺一不可,民歌是爱情的桥梁,爱情是民歌的翅膀;可谓歌中有情,情中有歌,因此影片是一部具有良好精神导向和艺术价值的电影剧作。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影片将安康紫阳很多最具人文特色的文化符号,例如:紫阳民歌、紫阳富硒茶、紫阳蒸盆子、老城门、青石板台阶等地方元素展现在影片中,不仅让全国人民了解了紫阳,更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到陕西南部地区的生态文化特征。

摄影艺术与写实绘画的关系 篇5

摄影艺术,以照相机为工具,借助感光材质,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构图,运用光线与影调等手段进行艺术创作。摄影艺术家利用照相机,根据艺术构思再经过暗房等制作工艺,表达自己的创作情感,最终呈现艺术作品。广义上,一切跟摄影有关系的艺术活动都称之为“摄影艺术”;狭义上,特指能作为艺术品存在的摄影创作。摄影术的起源要追溯到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后来称为“达盖尔法”。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了该项发明的专利,把该年的8月19日正式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摄影艺术伴随着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对现实生活高度的概括,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再创作,是一种年轻的艺术门类。通过摄影艺术,人们可以表达对自然风光、静物人像、风土民俗、思想观念、社会纪实等多方面的创作,是人类社会记录历史并加以艺术创作的体现。写实绘画,是绘画表现中的一种创作手段,是人类绘画的基础,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也是绘画表现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实绘画源于西方,与近代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度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主流,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写实绘画就得以发展和壮大,成为很多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有着五百多年的辉煌历程,纵观绘画史上有着很多写实派不朽之作。艺术家通过物象的临摹和观察,结合自己对该事物的感受进行作画,在把物象画出的同时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并非是对物象单纯的临摹,给观者带来了新的艺术体验。写实绘画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二、摄影艺术与写实绘画表现手段的异同

(一)摄影艺术与写实绘画的共同特征

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景物、静物、人物等内容的再现,都可体现人们对艺术美的审美追求,其二者都是通过物质材质为媒介进行创作,在构图、用色、空间等方面都进行了艺术加工。在创作手法上,二者都是通过平面造型进行表现,利用线条、色调、明暗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艺术思想,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再现和对自然的感悟。在审美上,二者都是视觉艺术的一部分,是艺术家利用视觉、造型、瞬间与静止等客观存在进行构造,强调看到的结果,注重画面的视觉性对观者的视觉冲击。在表现题材上,二者的创作过程都需要艺术家对生活进行观察和再现,强调对画面的捕捉与把握。在画面构图上,二者大多以平面交错的形态,统一并列展示,追求画面中的物象之间的和谐统一之美。

(二)客观拍摄与主观处理

摄影艺术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摄影器材,为摄影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照相机能把客观景物拍摄的更加真实。写实绘画虽然也很真实,但都是经过绘画艺术家主观处理出来的画面透视,在我们观察到的事物中我们用两只眼睛去看事物,并不像照相机那样是一只眼睛,这就造成了我们看到的事物和照相机拍摄的画面有一定的区别。艺术家在创作写实绘画时也会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对所要描绘的事物进行主观的处理,如:物与物,物与场景之间的关系等。

1、色彩关系。

摄影艺术只能对被拍摄的物体的原有色彩进行真实拍摄,取景框中各个物体的色彩关系与环境色只能通过对真实物体再现来表现,无法以摄影师的主观意图来直接更改画面的颜色。在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正是由于摄影师需要像写实绘画那样主观的处理画面中的物体颜色才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方式,用于调整摄影作品画面的颜色等。而早期的写实绘画更加强调的是画家亲临自然或仔细观察想要描绘的事物,画家对画面各种物体的色彩把握,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加以更改,以达到更好的画面色彩效果。

2、光影与边缘线的处理。

光影的运用一直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摄影艺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影棚和摄影器材都有对光影的模拟。摄影师注重光影与边缘线的处理,通过对灯光的运用,模拟自己在艺术创作中想要表现的思想情感。这也说明摄影艺术在发展的同时兼有对绘画艺术的模仿与运用。在写实绘画中,注重光影与边缘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绘画艺术大师达·芬奇就曾经说过,轮廓是对边缘的勾勒。写实绘画在发展过程中,光影与边缘线的处理可以更好的塑造物体的主次关系,是画面空间、透视、结构等问题的关键。

3、画面内容的组织。

画面的内容是摄影艺术和写实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画面的整体效果。照相机可对物体进行的一种平面化的处理,除了摆拍摄影以外,在现实生活中的摄影艺术都不能主观的删减画面内容,画面中平行的物体不能体现主次关系,艺术表现比较僵硬。相比而言,写实绘画在画面内容的组织中则更加严谨,主观的对画面的主次关系进行合理的详细的分配,更好的凸显主题思想。

三、摄影艺术与写实绘画的兄弟之情

摄影术的发明者达盖尔是一名画家,摄影技术发明后的一些作品也是对绘画艺术的模仿,当今的人像摄影就与肖像绘画作品没有大的区别,人物的组合,人物与场景、空间的关系,光线的布局与运用都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元素。从古至今,绘画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摄影艺术要年轻许多,摄影艺术发展至今从绘画艺术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元素,其对绘画的学习并不等于原本照搬,而是一种艺术借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能使得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的发展,并且彰显着各自的魅力。摄影艺术就是从中发展出来的成功案例,现已成为当今艺术圈别具一格的艺术门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着深远影响。写实绘画特点突出,与摄影艺术的画面风格也颇有相似之处,写实绘画的发展早于摄影艺术,并且在摄影艺术发展的初期写实绘画就已处于繁盛阶段。在写实绘画的影响下,摄影艺术的构图方式、色彩处理等方面都吸收了写实绘画中的有利元素。写实绘画与生俱来就带有油彩的肌理质感,画面中对光线的把握也较为突出。观察摄影艺术作品,对写实绘画光线的模拟依稀可见,这些无不证明了摄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写实绘画的借鉴。新事物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摄影艺术在各行各业的运用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摄影艺术成为了当今流行艺术的一部分。写实绘画在摄影艺术的繁盛期却陷入了某种僵局,一味的追求对摄影作品的临摹,只注重写实绘画对照片模仿的真实性,画出来的作品更加的趋向于照片,使得大众审美疲劳。我们应当注意到写实绘画遭受摄影艺术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很多善于思考的艺术家看到摄影艺术可以为写实绘画提供广阔的图片素材,于是努力钻研走出了一条别样的写实绘画之路,他们通过摄影艺术作品发现了更多新的绘画材料,由传统的颜料、油漆等扩展到纤维、金属等物品,从而增强了写实绘画的表现力。摄影艺术中的近焦距、广角镜头等技术,也可为写实绘画提供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所以,摄影艺术和写实绘画相互学习,相互依存,有着浓厚的兄弟之情。

结论

写实油画和摄影艺术的异同 篇6

我们大家都熟知艺术语言是人类用于说明对世界的认识、表达思想感情以达到心灵交流的一切手段或途径。具体表现在写实油画中, 就是人们运用绘画工具和绘画语言来表达对客观对象的情感, 而摄影艺术则是人们运用摄影工具和语言完成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这使两种艺术具备共同的特征, 即都能够成为审美对象, 并在此基础上供人欣赏和玩味以得到使人们的精神逾越、审美享受和心灵慰藉。我们接下来研究的这种艺术语言具体包含意念 (主观情感) 、物象 (客观物象) 、艺术形式、工具材料和技术、艺术方法等构成因素。

写实油画较之摄影艺术, 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这就是意念, 即主观感情, 是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想法, 具体指一种思想、观念, 或是某种感情、趣味和情调。艺术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以达到交流目的的一种语言, 写实油画家正是艺术家运用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也就是说无目的、无想法、无情感很难构成艺术作品。在孙美兰主编的《艺术概论》中也指出:“‘意念’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主观思想感情, 但它不是纯粹凭空的主观想象的产物, 而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由于受到某种客观存在的刺激或启示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意念是促使艺术家产生创作的愿望和冲动, 因而是艺术创作构思的起点。艺术作品中的意念往往和相应的‘物象’融而为一, 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工具材料, 才能有效地传达出来。”写实油画家正是将在现实艺术实践中受到某种刺激或启迪, 运用油画的表现形式, 通过油画作品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感情。这是摄影艺术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艺术语言的构成因素之二是指物象即客观物象, 也是艺术家为了表达“意念”而选择的相应的自然艺术形象。此时的“物象”接近“题材”, 是艺术家为了表达“意念”而精心选择、加工衍化出来的。它已不再是原来生活中的具体物象, 而是掺入了艺术表达的意念, 这也是摄影艺术较之写实油画艺术所达不到的。我们知道摄影只是对生活中的具体物象的描摹、再现 (这是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而写实油画作品则是艺术家在对现实物象观察、对物象理解之后, 在大脑中产生主观意念, 再运用绘画工具和绘画语言将这种意念具体表现出来, 是艺术家在主观意念的作用下对现实物象的主观描摹、再现。在写实油画中“物象”是高度写实的。如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 以他写实的艺术造型表达“意念”上的完美理想, 应该算是成功的。

艺术语言的构成因素之三, 是艺术形式, 它是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如美术 (包括油画) 中的线条、形体、块面、空间、色彩、透视、肌理等。这也是摄影艺术所无法具有的。油画作品中运用线条、形体、块面、空间、色彩、透视、肌理等因素描绘出的现实物象, 肯定是不同于摄影艺术所描摹、再现的物象。油画作品具有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可以说形式是意象得以在艺术作品中体现的直接媒介, 或者说, 艺术形式的作用就是为意象在作品中得以显现服务, 油画家要把他头脑中的意象实际表现出来, 就必须依靠线条、空间、色彩、透视和结构等油画的形式因素为媒介。在写实油画作品中, 画家的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他表现的“物象”本身的注意, 形式因素只不过是为了突出或或烘托这些人、物或事的, 其自身的意味和价值似乎难以得到显现的机会。但形式因素不可能绝对受物象的支配, 它本身所具有的意味多少能得到显现。写实油画作品中的形式意味虽被压缩到了最低点, 但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被掩盖或泯灭。

艺术语言的构成因素之四, 即艺术语言的工具材料及技术。工具和材料是创造艺术形式并为之提供存在场所, 以表达意象的物质手段。具体表现在油画中, 即笔、刀、颜料、画布、画框等。这是摄影艺术无法企及的。

最后艺术语言的构成因素之五。即艺术方法, 调动和运用以上各种因素以最后表达意象的总方法。如文艺复兴的大师达·芬奇用四年的时间创作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在其艺术创作中呈现为一种难以测量的深度和那难以捉摸的灵府之内的神秘感。这也是单纯的摄影艺术所无法达到的。同时摄影作品只是单纯的瞬间性记录, 而油画作品可以跨时空多空间记录, 可以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再现的场景表现在油画作品中, 表达到画面当中。画家作画时用什么样的笔、纸、颜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是由他要表达的想法所决定的, 他的一切行为、艺术形式、工具材料和技术及方法都受着他的意念的支配, 只不过这种意念可能仅仅是一种趣味, 甚至是说不清的某种下意识。这种艺术的偶然性, 也同样发生在摄影艺术中。如摄影家在某个情境下对某个瞬间的捕捉, 即可达到这种下意识。

通过以上对写实油画的艺术语言五个构成因素的具体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虽然写实油画在摄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的影响下的发展与变化, 但摄影艺术无法从根本上替代写实油画的地位, 因为写实油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是摄影艺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但我们也从中分析出了写实油画与摄影艺术在艺术语言上的异同之处。写实油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 写实油画与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衍生出了多样化的写实油画。这同时也揭示了以后写实油画的发展趋势, 显现了艺术的多样性。我们也相信在这种形势下写实油画艺术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写实艺术 篇7

一、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的特点

1、写实油画的艺术特点

写实主义在各个领域内都有应用,包括绘画、写作或者其他艺术形式中。在绘画领域中,写实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并且以此为中心,最终发展到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19世纪的现实主义革命涌现出大批写实主义的代表,诞生了“现实主义”的说法以及无数优秀的美术作品。

写实主义的油画往往致力于反映出真实的现象和场景,最终的作品多数像摄影作品一般生动真实[1]。因此写实主义油画作品中涉及到较少的作者主观感情,会去追求绘画的手法和技巧,写实作品与摄影一样,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却也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体悟,绘画的用色角度都会受到创作者心境与创作当前状况的影响,写实主义的内容包括有自然风光、人物形象、场景活动等。

2、抽象油画的艺术特点

抽象主义的说法晚于现实主义出现,20世纪美国致力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在国内兴起的艺术运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二战后的生活注入艺术活力,也使得现代艺术的中心由巴黎转换为美国。抽象主义随之出现,用想象力至上的抽象画作作为创作者情感的宣泄,现实生活中难免会与观赏者脱节[2]。

抽象主义使用的元素多是点、线等几何元素,构图、色彩、视觉效果等都是产生冲击的方式,通过这些符号的组合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抽象主义也与即兴创作相互关联,这样使其带有极大的主观意识,除去了现实中物体形态的限制,画作本身往往难以看出具体绘制的形态,而是融合了作者认识到的对象的本质和内在。不同的线条、色块、点、线、面就能调动观赏者的情绪,求以共鸣。

二、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的风格对比

1、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的关系及共性

具体中包含了抽象,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最终呈现出的画作不同,但其都是现实中美的再现,通过油画的方式展现作者心中美的场景和情绪,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审美。其本身都是包含着作者对创作对象的提炼和理解,通过规范后呈现给人们的带有创作者个人标签的艺术作品。写实油画在摄影出现后,单纯描绘真实景象的作品往往显得无力苍白,一份写实油画作品中也不难发现创作者的个人痕迹,现实风景的色彩,角度,时间都是经过现实主义创作者的选择和再加工,这些油画背后的创作都包含了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作者情感的融入。油画难以脱离的环节就是审美传达,无论创作者选择的是写实主义还是抽象主义的表现方式,都包含了共同的艺术语言,即情感,因此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有难以磨灭的共性。

抽象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抽象保留了现实中非本质的因素,通过创作者生活和情绪的积累,在艺术作品中抽象提升展现出来,这些建立在想象力上的抽象作品,也离不开人类所在的大环境内形成的自然法则,其实质是人与自然深层次存在的本真联系[3]。任何艺术作品都不能做到完全的抽象或者完全的写实,作品反映何种内容以及采取何种反映形式,都脱离不开宇宙内的自然本质,油画仅仅是表达的载体以及工具,自然的长久积累与显现,使得广大的规律被创作者认识,因此创造出了写实与抽象等不同的传达方式。

2、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的风格对比

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的侧重点不同,以上所说,写实油画重点在于反映真实的现实,创作者截取周边环境内的一处景色,最终的作品往往与现实中的场景基本相似,画面中表现出理性、冷静;而抽象主义的思维偏向于感性,即兴创作的形式展现出巧合以及现实生活中不经意的美,在抽象主义的油画中很难找到逻辑或者说现实具体事物的形态,这种特殊的创作形式也带来特别的体验,即不同的人在同一件抽象艺术作品前产生不同的冲击和体悟,最为普遍的评价自然是看不懂。

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存在不同方向的审美缺失。绘画在艺术世界里的地位众所周知,其作为情绪美感传达的重要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颇为重要。写实油画与抽象油画都逃不开绘画最基本的要求,审美的传达。写实油画在摄影诞生后,其存在的意义遭到质疑,片面追求绘画技巧忽略了人物精神的体现,走向模仿复制的极端,给予的体验往往浮与表面,仅仅停留在了现实生活中,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传达的审美因素[4];而抽象油画恰恰相反,极其严重的个人思维色彩使抽象油画的创作称得上是怪异、极端、难以理解,创作者借助的几何图形,杂乱的色彩拼接搭配,不得不说较多时候在人们初接触画作时并无美感而言,也无法找到理解和共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创作者单单给予了色彩或者审美冲击,而非在此基础上的情绪共鸣,达到深层次的理解。

三、结语

写实油画和抽象油画正在不断地丰富,不断地融合汇入当代的流行因素,在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对艺术审美的追求上贡献卓著。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审美追求给予油画良好的发展空间,也督促着其本身无论是绘画技法还是风格流派上的不断创新。但过于极端的写实或者抽象都使得绘画过度高于人们的生活,形成审美上的缺失,写实与抽象相互制衡相辅相成将会赋予油画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和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天桂.超写实油画艺术和抽象油画艺术的审美探析[J].艺术科技,2015,03:137-145.

[2]王克军.审美的失落_超写实油画艺术和抽象油画艺术的共同特征[J].大众文艺,2011,04:340-348.

[3]皮静轩.超写实油画艺术和抽象油画艺术的审美探析[J].大众文艺,2015,05:5-13.

写实艺术 篇8

中国油画发展至今虽仅有百余年历史, 然而似乎把整个西方油画史快速走了一遍, 不同的是流派顺序不相同。西方油画经历了完整的从丹培拉技法向纯油画技法的发展, 也即是从古典主义绘画慢慢地向现代, 当代绘画过渡, 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古典主义”时期 (巴洛克, 洛可可都属于这广义上的古典主义时期) , 到了距今不到200年时印象主义兴起才逐渐走向现代, 甚至印象主义本身依然还是古典大范畴里面的, 而后, 随着印象主义的式微, 立体主义, 表现主义等现代流派纷纷登场。这时, 正是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们赴外留学时期, 也就是中国油画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油画家们正处在社会变革的大潮流中, 于是, 当这批人回国之后, 中华大地上几乎同时出现了欧洲近代的绘画流派, 如以徐悲鸿先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以林凤眠先生为代表的表现主义, 以颜文梁, 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古典主义, 以及以刘海粟先生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等等, 虽然流派众多, 然而实际上占统治地位的还是以徐悲鸿先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这与当时的中国国情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与苏联的交流加深, 一位叫马克西莫夫的俄国教授为中国带来了另一种绘画训练体系, 之后便长久地影响了中国绘画界, 之前的中国油画前辈们的影响至此似乎突然中断, 直到80年代中期, 随着新一代的艺术家走出国门, 接触到了世界上最新的思潮, 回国后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架上绘画出现了照相写实主义, 伤痕美术, 波普等与西方一致的现代艺术, 同时还出现了行为艺术, 彻底颠覆了以往的艺术观念, 中国美术似乎开始了新的生命。然而, 几十年后, 当初这些“新”的艺术似乎已经“过时”了, 西方绘画界似乎也没有什么新的流派能够强大到形成主流以影响中国了, 于是, 很多画家尤其是写实画家们开始陷入困惑, 不知道要再怎么才能使自己的艺术有所突破, 甚至开始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舍去了自己的爱好, 忽略了自己的审美, 创作出许多“言不由衷”的绘画作品, 各种展览上开始出现很多“相似”的面孔, 卡通画, 大头像, “工笔油画”等开始频频出现, 某一画家作品受到热捧便会出现许多追随者, 不仅作品样式相似, 甚至还有谬论言道“这样才是当代”, 似乎早已忘记了古代优良的绘画传统。时间一久, 由于写实绘画本身的局限性, 也有画家开始反省, 觉悟, 觉得长此以往会迷失, 然而当他开始反省之时, 其实就陷入了新的迷失, 最后居然发现怎样都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了, 要想画回从前也不可能了, 于是拼命寻找新材料, 探索新技术, 岂不知大部分人都从此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远了, 画家们不禁想问写实绘画究竟要走向何方?

二、蔡志忠漫画的新思维

蔡志忠, 生于1948年, 台湾彰化人, 著名漫画家。15岁起便开始立志成为职业漫画家, 1971年底进入台湾光启社任美术设计, 并自学卡通绘制技术。1976年成立龙卡通公司, 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 曾获1981年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 已有《孙子说》《论语》《世说新语》《六朝怪谈》等100多部作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 销量惊人。1999年12月8日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 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之所以他被冠以“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 是跟他一如既往地追求将中国古代经典与通俗漫画完美结合是分不开的。用漫画表现古代经典似乎还有别的漫画家, 但蔡志忠凭借其对经典的独到深刻的领悟以及用漫画深入浅出地表达, 和其他漫画家拉开了差距, 他不追求对经典的改编, 不追求浮夸的视觉效果, 而是通过对原作的忠实展现出作品希望传达出的智慧的光芒, 一种天地间永存的精神, 无论是老子的“无为”, 还是列子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抑或孔子的“仁”, 孟子的“义”等, 这些中国古代最智慧的先哲们最精华甚至艰深晦涩的语言通过蔡志忠的漫画变得极其清朗, 简明易懂, 这种注重精神性的漫画在时下尤其少见, 所以弥足珍贵。在诠释作品的选择上, 蔡志忠也有着非常睿智的选择, 他选取了影响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的儒道释三家的最杰出的经典如《论语》《老子》《六祖坛经》等重要著述, 并兼取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世说新语》等, 还原出一个拥有大智慧的文明。此外, 他还有一个新时代历史学家的眼光,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新时代的历史研究者们有如下期许“为主观的观念之革新——以史为人类活态之再现, 而非其僵迹之展览;为全社会之业影, 而非一人一家之谱录。如此, 然后历史与吾侪生活相密接, 读之能亲切有味;如此, 然后能使读者领会团体生活之意义, 以助成其为一国民为一世界人之资格也。”此诚蔡先生之谓也。蔡志忠的漫画不仅取材优秀, 其表达技巧也有别于其它漫画, 可以通过线条, 符号, 物的表情来抓住人心, 这是他作品新思维的骨骼, 每一幅漫画无论是在构图还是表达方面都是一幅独立完整的绘画作品, 几幅作品在一起连成一个小故事, 一连串的小故事又连成书, 透过整本书最终向读者转达了先贤的精神。

三、蔡氏漫画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启发

蔡志忠漫画的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作品中的中国古典精神内涵;选择作品的题材;作品表现的手法, 例如, 构图, 线性运用, 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使人易受感染。这些其实正是当下大部分中国写实油画所遗忘缺失的东西。关于作品题材的选择, 早在民国时期, 徐悲鸿先生就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他的大多数油画创作都是选取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感人篇章, 如《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一些手稿, 如《秦琼卖马》等都看出画家高超的艺术品位与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民族自豪感, 这些托古言志的作品在今天已经几乎见不到了, 很多油画家们不再会有精彩的记忆创作, 而是十分依赖照片, 或者投影仪这类辅助器械, 常常喜欢模仿一种照片似的“独眼龙”效果, 丧失了绘画的品格与创作的激情, 绘画成了一种描摹, 而创作题材, 在西方一些潮流的影响下, 已经不再重要, 甚至变得无所谓, 这样导致了一种严重的后果, 就是大批的画家会忘记自己的初心, 整个写实绘画界会出现技法进步, 但是精神空洞的情况, 长此以往非常不利。至于笔者推崇的蔡志忠漫画中的中国古典精神内涵, 如今在油画界似乎也已不在乎, 然而这正是我民族艺术之所以能立足于世界之林的一个大精神支柱, 我们可以关注当代生活, 因为这是我们的时代, 但是我们不可以忘记, 我们如果维持现状再过很多年“西化”的生活, 那么我们将以什么样的艺术来面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性艺术呢?我们又有什么特色呢?所以, 蔡志忠的漫画给正在困惑中的中国油画的启示是:写实油画家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创作, 都要不被客观形象所困, 可以像蔡志忠一样, 从精神上表现, 着重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 而非一味照抄照片或机械模仿对象。此外, 西方国家都有表现自己文化历史的杰作, 然而中国在这方面杰作太少, 正是有可为之时。若以我国五千年之悠久历史文化作为创作题材, 那真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了。

摘要:在日益纷繁的社会大背景下, 美术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 新材料, 新技术, 新观念的出现使得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写实油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量从事写实绘画事业的工作者们开始探索当下语境中的写实绘画的可能性,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此类画家出现了迷茫, 找不到方向。漫画家蔡志忠在这时创作了一批古典名著系列的漫画, 从一个传统的又是全新的角度表现了经典, 发人深省。

关键词:蔡志忠漫画,中国写实油画,启发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 2010.

写实艺术 篇9

关键词: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由于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社会昏暗、民不聊生,所以写实小说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所承受的灾难,并对当局的残暴统治进行了批判,同时剖析了国民性格上的弱点和劣根性。以鲁迅为代表的当时诸多文学家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向当时腐败无能的政府和人吃人的社会制度进行强烈的反抗,并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意识。当代新写实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同样将写作对象放在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上,通过描写这些小人物的奔波和辛苦,来展现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面貌。只不过当代新写实小说并不像现代写实小说那样包含作者对叙事的介入,而只是真实地再现人物的生活而已,而将对故事和人物的评判交给读者。本文将对这两种不同时代的写实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一 相同的描写对象

无论是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中的写实小说,还是以池莉、方方、刘震云等诸多小说作家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都是把写作对象放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通过描写这些地位和身份卑微的小人物的生活状况,来向读者还原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比如在《孔乙己》中,鲁迅以孔乙己常去的酒店作为平台,描写了常去酒店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人。虽然光顾酒店的有地主、当官的等有身份、有钱的人,但更多的无疑是类似孔乙己之类的社会普通劳动人民。小说中对以孔乙己为首的普通社会人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描绘了孔乙己这样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所接触到的各种炎凉世态。小说虽然是以孔乙己作为故事主线,但同时还描写了酒店伙计、力工等同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过着和孔乙己同样艰难的生活,但却并没有对孔乙己表示出同情,反而嘲笑、讥讽这个穿着读书人标志的长衫却和短衣帮一样在酒店外站着喝酒的人,甚至酒店的小伙计也认为孔乙己不过是个要饭的,而对他不屑一顾。最后,当孔乙己被打断了腿,并寂寂死去也没有引起人们多少的关注。

而在新写实小说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人,虽然所处的年代不同,新写实小说中的人们不用过着像以前一样艰辛的生活,但同样为了生计、为了生活去品味各种无奈。池莉的小说《不谈爱情》中就描写了生活的琐碎和奔波对婚姻的历练。小说中的男主公庄建飞是一个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年轻医生,女主人公吉玲则是一个出身于平民家庭的书店小姐,他们的相遇和相爱充满了浪漫色彩,但彼此家庭的反对为他们的爱情乃至婚姻笼罩了一层阴霾。虽然两个人冲破家庭的重重障碍走上了婚姻的殿堂,但婚后幸福的生活却是那么短暂,之后便是普通生活的反复和琐碎。在生活的反复磨练中,两个人最初的甜蜜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为琐事的无谓争吵,最终终于因为看球这样一件小事而引发了两个人的强烈争吵甚至要离婚。和前文讨论的《孔乙己》一样,这篇小说同样是围绕小说的主人公而展开了对和他们同样生活状况的社会小人物的描写,比如双方的父母、姐姐、妹妹以及邻居和同事。相似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相似的生活状况和思维状况,这些人生活在庄建飞和吉玲周围,共同形成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众生态。

总之,无论是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还是当代文学的新写实小说,都把写作焦点放到了社会底层人物身上,通过描写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来反映作者的写作思想。

二 相异的叙事姿态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强调人文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生为主要任务,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鲁迅毫无疑问是现代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当他还在日本仙台读书的时候就意识到,如果国民思想愚昧、精神麻木,那不管他的身体如何健壮,也只能做任人宰割的亡国奴,所以鲁迅毅然放弃了学医,改用文学来改造国民的愚昧和麻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鲁迅的小说中看到极强的时局性和社会性,而这也是当时很多文学家的一种主要思想意识。所以,在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往往运用更加细致的描写,刻画生活在那个水深火热年代的劳动人民所承受的灾难,并且以冷峻的笔触揭示国民性格中的弱点和劣根,最后对当局者面对外来侵略的软弱和谄媚进行了讥讽和批判,企图用犀利的文字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反抗。《阿Q正传》便是一篇典型的批判国民性的现代写实小说。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饱受当局剥削和社会毒害的一个普通农民,他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固定的住所,整天为了生计奔波,流窜于各个场所。阿Q的生活是悲惨的,由于穷,他甚至被财主赵太爷剥夺了姓赵的权利,从此便没有了姓氏。他没有老婆,甚至因为向寡妇表达爱意时遭到了殴打,不但赔了钱,还断了生路。阿Q悲惨的生活源于动荡的时局和腐败无能的政府。关于这一点,作者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对这种人吃人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鲁迅对阿Q的剖析并没有局限在此,而是继续对阿Q所代表的国民性格的弱点进行剖析和讥讽。小说中的阿Q虽然身体上经常受到殴打,但在精神上却又异常成功,他自己虚构的种种胜利成为他支撑自己潦倒生活的主要动力,这种精神胜利法至今仍然被人们研究和分析。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代表了当时国民精神中的懦弱、愚昧、不知反抗、幻想幸福能够从天而降等种种民族劣根性。在鲁迅看来,正是由于这种存在于每个民众思想中的封建蒙昧主义的劣根性,才导致了当时中国国民众多却任人宰割、沦为亡国奴的屈辱历史。现代文学写实小说的写实不但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更为那段历史做了深刻的注解。

和现代文学中的写实小说不同,当代的新写实小说只是对生活中的人物进行了真实的描写,并不掺杂更多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我们在当代新写实小说中,看到的仅仅是一幅幅当代生活中的真实画面,至于应该以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来看这些画面,便是读者自己的事情,作者并不会有倾向性的评论或者指引。如果说现代文学的写实小说是一部评论片,在向读者展示生活事实的同时,不断地指导读者如何对这些事实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甚至告诉读者作者自己看法的话,那当代文学的新写实小说则是一部纪录片,只是向读者真实地再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种种真实的生活,至于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生活以及生活的人,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这种评价的权利交给读者。虽然没有评论,但并不妨碍读者通过作品对生活的思考。读当代文学的新写实小说,就仿佛看一面镜子,每天忙于奔波的人们或许没有时间停下来品味和反思自己的生活,而新写实小说则给了读者这样一个以宏观、俯视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忙碌的人生。思考是人类的本能,即使作者不加提示,读者在读到某一个情节时也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所以当读者通过小说阅读另一个和自己类似的生活在社会底层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生命,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并对生活进行反思,这也是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小说区别于现代文学中写实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池莉在《来来往往》中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功后背叛妻子,和另一个女孩出轨的故事。如果单纯来看这样一句故事梗概,人们自然而然对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产生鄙夷和唾弃,因为这无疑就是一个当代版的陈世美。然而,当作者以细腻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故事中应有的曲折和自然,人们读过之后便不再单纯地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而是用心去体会故事中的男主人公甚至女主人公所走过的生活,并从这种真切的体会中去寻找故事的答案。这样,作者虽然没有一句评论,甚至没有一句倾向性的表述,但读者读起来却并不缺乏思考。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到了社会转型期,男主人公康伟业下海后,经历了每一个成功的商人所经历的创业的艰辛和守业的起起伏伏,并终于成就了一份算是辉煌的事业。然而,随着康伟业事业的发展,他和妻子段丽娜的感情却越来越出现隔阂。段丽娜是一个非常正统的人,在思想上无法跟上康伟业的变化,而且对康伟业经常疑神疑鬼,经常怀疑自己的丈夫,甚至捕风捉影对康伟业严加拷问。所以,虽然他们曾经有着共同的相濡以沫的日子,有着共同可爱的女儿,但终于还是走到了婚姻崩溃的边缘。当读者读到这里,是否会联想到自己的婚姻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康伟业和段丽娜的婚姻代表着中国普通家庭中的一个很大的群体。那么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婚姻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和读者预想的或和很多读者所经历的一样,一个名叫林珠的女孩走进了康伟业的生活。林珠年轻靓丽,善于打扮,充满激情,在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女孩身上,康伟业找到了久违或者说从未有过的激情,于是移情别恋也就顺理成章了。读到此处,每一个读者已经不是简单地对康伟业的出轨行为进行唾弃,而是会思考: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我们应该如何经营自己的事业,进而经营自己的婚姻。而这也恰恰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虽然作者并没有对小说进行任何评论,但小说所展现的能够引起每一个读者共鸣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读者进行思考和反思。这便是当代新写实小说的特点,虽然写实但却并不对故事和人物进行任何评判,而将这种权利交给读者。作者负责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故事,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 不同的主题思想

现代文学写实小说和当代文学写实小说都以当时社会背景为舞台,真实地讲述劳动人民的生活,但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二者有着不同的主题思想:现代文学中的写实小说以真实描写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劳苦众生为主,小说以批判当时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为主。比如在王鲁彦的短篇小说《柚子》中,便讲述了和鲁迅所经历的类似的情境。小说讲述了长沙当时的军阀政府草菅人命、随意杀人的白色统治。当局为了掩盖自己的残暴,将所要杀的人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以犯人来处决。而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城里的人们竟然把看处决犯人当做一件比看戏还过瘾的事情,一时万人空巷,争相观赏。小说在描绘了军阀白色统治的动荡时局同时,也表现了长期受封建思想蒙蔽的国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丑态和嗜血的变态心理,这无疑是对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民众愚昧的无情批判。而当代文学的新写实小说虽然同样描写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但在艰辛中却表达着对小人物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等闪光点的赞美。比如前文所述的《来来往往》,虽然男女主人公的婚姻让人感到压抑,但其中男主人公为了生活而不断奋斗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却是让人感到欣喜的,这同样源于新写实小说所反映的当代和谐、发展的社会背景。由此可见,小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小说。当代小说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才能够吸引读者,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1] 王德威:《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老舍,沈从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池莉:《我写〈烦恼人生〉》,《中篇小说选刊》,1988年第2期。

[3] 丛晓峰:《近年新写实小说研究述评》,《山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4] 李阳春:《由本相走向寓言的新写实小说》,《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

[5] 刘薇:《生活价值的“发现”和神圣的失落》,《中山大学报论丛》,2003年第二十三卷第5期。

[6] 陈骏涛:《写实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钟山》,1990年第1期。

写实艺术 篇10

关键词: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人物造型,写实性

甘肃清水宋金彩绘墓即发现在甘肃省清水县境内的宋金时期的许多小型平民墓的合称。内容主要以“二十四孝”图和一些表现平民生活的内容为主。

这里谈到的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人物造型的写实性或者说它的真实性, 并非指它在刻画人物形体时所用技法的写实性, 而是指清水宋金时期的民间刻工, 按照朴素的审美观念, 融入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审美理想和感情, 概括而又准确地揭示了生活某方面的本质规律;或者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造型艺术的这种写实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加以论证。

一、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清水人的社会生活

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之所以在这些年来被许多人关注, 不仅是因为它在造型特征上的独特性, 更为重要的是它含有极为丰富的题材内容, 为我们研究清水宋金时期历史乃至中原宋金历史提供了一个小小的窗口。

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既有反映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的画面, 也有反映农业、手工业、生产劳动及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的画面。可以说,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用生动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清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仅以生产劳动画面和乐器、舞蹈画面来论证这一点。

1. 生产劳动画面

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中有一些表现生产劳动方面的画面, 如舂米、推磨图等。尽管它们的数量很少, 却是宋金时期清水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双人推磨图》中下方有一个四腿支架支撑着磨盘, 上面放着一合磨, 磨上两端各有一个带状的环, 一根长杠横穿两端。在磨的两侧, 两名妇女各手拿着推磨杠并放在腹部, 弯腰跨步, 左边的背站着, 且回头看;右边的妇人向前看。两妇人皆粉面朱唇, 头梳双髻, 上穿短服, 下穿褶裙, 腰间束着带子, 软锦鞋外露。左上方放着一敛口箩筐, 右下方放着一敞口簸箕, 下放一把小帚。

从这些画面中, 我们既能看到宋金时期清水妇女的衣着打扮、生产劳动情景, 同时也能看到清水妇女在整个家庭经济运营中的作用。在当时社会, 诸如舂米之类的家务劳动是非妇女莫属的。妇女因此被固定在家内, 性别角色便决定了她们的生活空间。中国妇女的这一生活模式可追朔到先秦:十岁开始, 女性便要学习“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 学女事以共服。”宋代的士大夫继承了这一传统的思想。在宋人来看, 从事家务劳动是女性的天职。显然, 宋代妇人接受了这一观念, 并把从事家务劳动视为自己终生的职责。

2. 乐器、舞蹈类画面

清水宋金彩绘墓出土了一些与乐器、舞蹈有关的画像砖。比如:《佛道乐伎图》、《单人击鼓图》、《抹琴吹笙图》、《双人腰鼓舞图》等。《佛道乐伎图》共五块。每块雕3人, 共15人。道士、道姑各两人排列, 同向左前行, 行列中有两个和尚双手合十至胸前, 其余11个和尚、道士各手拿一物, 分别为1件香炉、9件钹、1件钲、1件锣, 1件其他器物。和尚身披袈裟, 褶纹自然下垂到膝部, 裤齐履、锦鞋外露。四道士排列后两砖。他们都头戴黑冠, 身穿交领宽袖袍, 腰系宽带。道姑左手掌锣托钲, 右手持椎欲敲。道士上体后倾, 右手过肩, 左手置胸, 双手持钹欲拍。画面人物神情各异, 排列整齐, 敲锣打钲, 拍钹摇铃, 聚精会神, 协调鸣奏, 漫步前行。从此图, 我们可以看出佛道礼仪已经跟宋代丧葬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宋代丧葬十分重视佛道礼仪。为死者超度亡灵, 举办各种佛道礼仪在宋代丧葬中已成为习俗。俞文豹《吹剑外录》云:“温公至不信佛, 而有十月斋僧诵经追荐祖考之训;朱寿昌灼臂燃顶, 刺血写经, 求得其母, 公及韩苏诸公歌咏其事;江西尚理学, 临川黄少卿荤卒, 其子愕欲不用僧道, 亲族内外群起而排之。”宋代作水路道场的记载亦很多。从此我们可以得知, 道教徒在丧葬礼仪之中的活动主要是做“道场”、送魂归天等。

还有一批与器乐舞蹈有关的画像砖, 它们分别是《单人击鼓图》《抹琴吹笙图》《双人腰鼓舞图》《单人吹笛图》《双人吹竽图》《伴舞图》。画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歌舞以作为一些官僚贵族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常盛行;同时, 伴奏的乐器也有很大发展。在宋代, 器乐的应用相当广泛, 从皇家及民间的祭祀、军队行军作战、官僚贵族出行或出殡送葬到各种饮宴以及舞蹈、杂技表演都用器乐伴奏。我们从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中可以看到, 流行于当时的器乐可分为打击乐器、弹弦乐器、吹管乐器三大类。以上仅从社会劳动类题材和器乐、舞蹈类题材考察了清水宋金彩绘墓造型艺术和清水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 两者之间是“流”与“源”的关系, 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艺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生活, 但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二、甘肃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人物造型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 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人物造型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清水宋金彩绘墓是非常典型的平民墓, 它分散出土于清水县的偏乡僻壤。这些画像砖大多是民间画工刻手们在情感的驱动下, 真挚的艺术个性和审美意境的具体体现。它们雕刻率意自然, 造型简练拙朴, 是当时不同人物的真实写照。虽经历了若干世纪, 我们今天欣赏它时心灵依然为之颤动。下面仅以《获猎图》和《仕女图》为例来作一简单分析。

《获猎图》中, 这位猪人头戴幞帽, 上身穿着圆领窄袖灰服, 下身穿着灰长裤, 外长袍衫后襟下垂, 右手抓起前襟缠在腰间。他左肩挑担, 前高后低, 左手扶着扁担, 身体略微后仰, 胯部前倾, 双腿自然弯曲呈弓步, 左腿前, 右腿后, 呈负重前行姿态。担子两端各挂着两只猎获的野兔, 它们前蹄并捆, 四耳斜竖, 后腿下垂, 随着人体的前行而呈前后摆动状。猎人面目丰腴红润, 眉毛平整, 两眼甜润, 鼻梁挺直, 嘴角略微翘起, 那种收获的喜悦和急切回家的神情被刻画的淋漓尽致。整个人物憨厚朴实, 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位非常典型的宋代北方农民的形象风貌。在这块画像砖中, 作者充分利用人物外貌特征和动作的刻画来反映其性格特征及内心活动。

再如《仕女图》, 方桌上铺置着帷帐, 上面摆放着香蕉、梨、带花瓣形托盘的茶碗及沏水的注子, 而这位女裨正专心致志的在沏水。她衣着十分朴素, 头戴软脚幞头, 衣袖宽大。女裨右手执壶柄, 左手托着壶底, 双臂伸直, 头仰起, 眼睛睁得很大, 唯恐茶水溢水, 一幅谨惧细微的神情刻画的活灵活现。这种藏于形体内的静中有情, 静中有动的人物神态刻画, 真实的显露了人物的性格——温顺与善良。

2. 形成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造型人物性格的原因

第一、以血亲为基础的宗法式家庭组织形式的影响

在我国封建社会, 人们群居的基本形成就已经是家庭。家庭组织所具有的血亲关系加强了家庭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如果扩大化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家庭, 忠君就是爱家。“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孟子·离娄上》) , 这种以血亲为基础的宗法式家庭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一个人心理的发展。

在家庭宗法制度的束缚下, 人们必须时时刻刻检验自己的伦理道德:是否对爱人忠心、对兄弟父亲孝顺、对朋友忠诚等, 而且必须要努力去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 人们必须尽可能的压抑自己的情感, 那怕是正当的需求也必须顺应社会伦理道德的标准。最终, 人们一方面要注重个体自我的修养与完善, 一方面要压制情感, 泯灭自我。“伦理纲常”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种重视精神的价值追求而忽视感官享受的畸形发展, 迫使人们厚道老实等性格及奴性心理的形成。

同时, 地处我国大西北的清水县始终是农业县。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生活平凡而简单, 恬淡寡欲而又简朴的生活方式, 使得这里的人们生性懒惰, 他们惧怕冲突, 对于外在环境的挑战缺乏主动意识, 更多的是在极有限的空间内去努力寻找自我满足的陶醉。这种意识不断在人们潜意识里沉积, 最终形成一种忍让的心理模式, 而这种心理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清水子民。

第二、宋代陇右文化封闭保守特点的影响

宋元以来, 随着国家疆域的开拓, 西北边防地带的外移, 中原汉文化的扩大, 陇右文化更多的汇入中原文化而趋同发展。由此以来, 陇右文化地域性特征逐渐弱化, 而封闭保守的特点则愈加明显。

而清水又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自然环境相对恶劣, 长期的生存压力和严酷的自然条件, 使得清水地区成为甘肃贫困落后地区之一。通常情况, 越是艰难的境遇, 越能激发人的斗志, 但由于清水地区生存条件的异常艰辛, 使得这里人们心理和文化观念上的封闭保守更加严重。于是, 留恋故土, 安贫乐迫, 靠天吃饭的宿命观念和保守心态以及安于现状, 淳朴简约的生活习惯牢牢的束缚了一代代清水人。同时, 陇右文化的封闭性必然导致人们思想的保守, 而思想的保守必然导致人们的落后和愚昧。

当然, 形成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造型人物性格的原因有好多方面, 以上仅是把清水宋金彩绘墓画像砖人物造型放到封建社会, 尤其是宋代对其性格成因进行了研究。这些原因相互交融在一起, 便形成了画像砖人物造型所传达出的这些性格, 而且这些性格特征代代延续, 已成为清水人的一种普遍意识或潜意识而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

参考文献

[1].陈履生, 陆志宏:《甘肃宋元画像砖艺术》[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年版

[2].张兵、李子伟:《陇右地域文化》[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3].《礼记正义》卷28, 《内则》, 《+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1950年影印本。

[4].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4, 《婚仪下, 居家杂仪》, 丛书集成本.

上一篇:漏电火灾报警下一篇:改进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