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再教育

2024-10-29

体育教师再教育(共12篇)

体育教师再教育 篇1

1 前言

体育舞蹈教师作为培养体育舞蹈专门人才、开展体育舞蹈理论研究工作、实施体育舞蹈训练工作的综合性人才,其不仅对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体育舞蹈在国际上的整体地位,为此,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视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的再教育工作,以期更好的推动体育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笔者以云南省昆明市某高等院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该高等院校是国内首批成立体育舞蹈专业的体育院校之一,在体育舞蹈转修课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近年来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的流动率也处于较高水平,所以将其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笔者在对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在借鉴张晓会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了《XXX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及再教育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开展调查。同时,为了进一步获取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现状,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以便更好地去了解该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现状。

2.3 教师再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结构和实地考察结果的系统分析,认为该高校在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上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再教育工作缺乏整体性、连续性。调查发现,该高校在对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上主要以周期为30天以下的短期培训为主,短期培训的频率为每学年度一次,由于体育舞蹈专业的快速发展使每个教师的教学训练任务繁重,很少有教师可以参与到省级、国家级的专业教育培训中,尤其是年轻专业教师参与这两种高级培训的机会很小,在这种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体系运行中严重匮乏连续性,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专业教师对再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上缺乏整体性。(2)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培养观念偏差。调查显示,尽管该高校将发展体育舞蹈专业、培养体育舞蹈专业人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且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体育舞蹈专业课程建设,在多年人才培养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该高校领导者在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上的培养观念出现偏差,其认为教师只要能完成基本的教学训练任务即可,不需要及时充电,通过每学年一次的短期培训便可以掌握学科前沿,进而便可以有效提高本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显然,这是该高校领导者在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高校在教师再教育工作中投入的资金、资源以及精力十分有限,尽管有教师可以去参与各类省级或国家级的专业培训,高校也经常以教学任务繁忙为由而没有允许其参与培训,进而导致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基本停滞,一些教师为了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而选择跳槽。

2.4 提高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效能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分别提出以下几种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上述问题,确保通过教师再教育来稳定提高其执教水平,这对提高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思。

3 设置标准化教师培训机制

笔者认为该高层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的重要性,与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再教育应处于同等地位,教师再教育与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针对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短期培训成效较差这一问题,建议该高等院校要注重设置一个标准化的体育舞蹈教师培训机制,该机制中进一步明确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短期、中期以及远期培训计划的编制,在培训计划编制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个教师的个人需求,并要注重对各教师培训周期、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形式的制定,以便于充分激发教师自身在再教育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该高校必须要明确各省级培训交流、国家培训以及其他形式培训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要将其作为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机制中的关键环节,结合教师绩效考核结果来为其提供不同的培训机会,这样有助于满足每一个教师精神层次上的需求,对提高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成效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确保教师可以通过高等级培训将体育舞蹈学科前沿融入到教学中,对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水平和成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针对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这一趋势,同时也为了解决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不合理引发的教师队伍职称水平偏低问题,笔者建议该高校要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校本培训作为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其对强化体育舞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在体育舞蹈专业上的理论研究水平。校本培训开展中需要足够的经费和资源作为支撑,同时也要注重学科带头人在校本培训中的积极作用,并要注重通过邀请国内外体育舞蹈领域权威人士来开展讲座等培训工作,这样可以为体育舞蹈专业教师谋求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对解决该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3.2 设计全面丰富的培训课程内容

国际体育舞蹈领域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其教育教学中要持续改进,这些改进包括对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改进,由于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不健全,所以难以将体育舞蹈专业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该高校有必要为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系统的再教育平台,在对教师培训课程内容设计上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开展,具体内容包括体育舞蹈课程标准、体育舞蹈教材、音乐欣赏、运动训练、民俗风情以及竞技表演等,通过这些全面且丰富的培训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解决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问题基础上,从源头上进一步提高该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体育教师再教育 篇2

一、体育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并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以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运动的练习方法,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培养起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与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要努力从权威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并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爱心、自信心和责任心,使他们做到诚实、正直,懂得尊重别人,能够承受挫折,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新课改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自觉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者,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之师,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从而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体育教师要保持心理平衡

1.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教师面对的是各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和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在强调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今天,体育教师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工作者,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理智地看待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不能动辄呵斥、责备、否定他们。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急躁、失望、悲观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适当、及时的帮助,使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

2.树立坚定的信念。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工作,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学校体育工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且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作为体育教师,应克服自傲、自满的不良倾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地面对各种困难、挫折,自信自强,增强心理耐挫力,促使自我心理平衡。

3.加强自我修养。体育教师应多研究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充分调动体育骨干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努力使全体学生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主动性。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努力成为科学型的教师,并保持心情舒畅,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以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从而实现心理平衡。

4.有豁达开朗的胸怀。体育教师在工作、学习中,要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包括学生、同事、领导等),要正确看待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并学会欣赏他人的闪光点。对于“差异生”,则要学会宽容,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始终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培养豁达乐观的风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体育这方面取得应有的成绩。

三、体育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教态变化技巧

1.走动。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合理走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还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督促学生掌握练习方法。但走动时也要注意控制好次数及自身的姿势,要把活力展现给学生,并表现得自然、大方。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则要把握好时机,给予适时的表扬、鼓励和指点,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2.示范。体育教师在示范时,要做到姿态优美,动作准确、大方,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从而收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但同时,还应在示范过程中掌握好分寸,做到难易适度。这样,就能够深深地感染和激励学生。

3.眼神。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并表达对他们的赞许或批评等。要用眼睛“说”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4.面部表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表情过于严肃,而应该真实地流露出内心的情感。这样,再结合教学内容,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5.幽默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能适时地运用警句、格言、妙语和急智之言等,就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思想、说明事实,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问题。此外,利用幽默还能有效点评一些不良言行,避免师生之间直接的心理对抗,从而达到使学生在笑声中接受引导,并享受轻松的课堂气氛的目的。

四、体育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

1.要善于发现创新的闪光点。体育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奇思异想,并使之付诸实践,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充分地展现出自身的优点。

2.要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创新的方法。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创新的具体表现,并主动地寻找空白点,不同的项目、动作、个体、甚至老师的缺点等。此外,还能在不同个体和动作练习中找到交叉点,找出难点、重点。从而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3.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技巧。创新是改变,但决不是进行简单地加、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采用扩缩法、正反法、归纳法、替代法等做好科学、合理的加减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的学科特点,并努力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学会模仿,从而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所以教师要精心保护学生的智慧火花,要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进行严厉的呵斥,这样才能激发其创造的积极性。

5.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并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掌握技术较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大的热情,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此外,在教学中切忌过分要求学生服从,而应尊重学生的异议和疑问,并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问、多练。当学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成功时,他们就会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从而大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创造力。

浅论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 篇3

现今高校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就体育素质教育而言包括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修养和终身体育能力的整体效应,而不是单纯的等同于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这是由现代体育素质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则立足于本职工作,结合本职岗位的特点来寻找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契合点。

体育教师的职业具有其特殊性:与学生是全方位、多时空的接触,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将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针对当前学生知识面广、信息来源多、智力水平较高,同时学业负担重、体育意识差、体质下降、政治思想不坚定、经不住各种社会考验,甚至存在某些心理障碍等现象,体育教师应自觉按照“素质教育”对教师政治素质的要求,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使自身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人格魅力。

体育的多重教育功能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等,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其自身的师德建设。其中包括:

1.良好的政治素养。教师的政治素质是构成师德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体育教师,既是对人类共同创造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财富的储存者、传播者,也是近代体育科学的创造者和转化者,体育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技能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肩负着教书育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历史重担。一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这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从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上看,思想政治的坚定性和教师师德的纯洁性是密不可分的。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要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深刻理解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毅力,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增强师德意识,才能自觉地塑造良好师德形象,树立起良好的教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境界和道德情操。

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师德之一,就是要热爱学生。体育教育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发展而存在的事业,而维护人的自尊和尊严,开发人的主体性,则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在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此,体育教师要从关爱学生出发,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杜绝体罚,不允许以惩罚的手段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

4.刻苦钻研,学高为师。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的科学发现、理论技术化和产品化的时间也急剧缩短。高校体育教师要及时适应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刻苦钻研,及时吸收、储存前沿科研知识并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5.德行端重,身正为范。自觉成为推崇高尚师德、为人师表的模范。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职业行为对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示范性,这是体育教师重要的行业特点。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个教师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道德修养水平,严于律己,德行端重,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6.加强自身修养。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是重要的师德之一。在高校,体育教师发挥着引导性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包括其世界观、敬业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品德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示范作用和影响。要想正人,必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倍受学生的关注。

师德教育不应只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贯彻于整个知识传授过程的全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道德修养。没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是不可能具有高深道德修养的,同时其教育也是软弱无力的。真正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应该是道德魅力和知识魅力的集大成者,并时时刻刻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楷模,从而起到道德的示范作用。

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励。自重就是要增强自己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政治责任感和提高专业素质的使命感,尊重自己的师格、人格,珍惜社会尊师重教的荣誉,时刻注重自身言行;自省就是要保持自身道德行为始终不逾师德的标准规范,加强自我约束,经常反省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自励就是要用理想的高尚师德、崇高的师尊形象和先进教师事迹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增强提升自身道德、理性和使命感,养成优良的教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抵御沉湎于狭隘的物质享受的低级情趣,永葆高校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师德本色。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篇4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担当特殊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基础工程的建筑师,他们继续教育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属于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并具备教师资格的体育教师,提高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更新知识,完善、提高教育能力为目的的培训,还包括掌握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改进体育教育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了解新动态、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培训形式比较多样,有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教师的岗位培训,也包括学历再提高教育。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起步晚,而且有相当的差距,发展也不均衡,虽然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规模,但为适应新的社会体制和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高等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口径窄。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制不尽完善,目前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大多数都是来自专业体育院校。体育院校的学科门类较单一,专业口径窄,导致体育院校的毕业生知识结构较偏,再则,高校体育教师掌握的文化知识基本上是以体育理论知识或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主,而对其他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少。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完全满足高等体育教育的需要。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对新的知识和技术感到陌生,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很多新问题。

(二)整体学历偏低,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高校的体育教师大多都是高等体育院系毕业,体育专业研究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充实着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但是高校体育教师学士学位占大部分,硕士学生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的硕士生比例还是很有差距,在全国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中,以40岁以下为例,中青年教师占体育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仅占4%,具有研究生学生的占3%,学历情况参差不齐。这些数字表明高校体育教师整体学历偏低,高学历少。

(三)发展还有距离,有待提升空间大。

除了师资问题外,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教育观念都尚待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骨干教师数量质量提高空间很大。所以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抓紧机遇,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师在训练、科技创新等领域得到发展和延伸,一个在职体育教师如果不参加继续教育,自身就得不到发展,更无法适应体育教育发展,必将面临社会规则的优胜劣汰。只有积极、主动、认真地参加继续教育,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假如所有的体育教师素质都得到提高,那么就是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威胁

(一)面临来自当今社会发展的挑战。

21世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知识水平的创新。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而继续教育是构建具有较高创新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必然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来自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挑战。

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同时,国家教育部近期制定并颁发的《指导纲要》,给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当今倡导“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素质教育中,传统教育下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在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及培养模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来自体育教育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挑战。

国家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是具备硕士或以上学历,表明仅仅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自身的需求,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工作。同时,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呈爆炸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质量等正发生着前所未有、深刻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教育科学知识、技术手段方法的激增,还要面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已经面临优化体育教师队伍择优竞争上岗的挑战。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知识更新,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自我生存和发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措施

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威胁,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

(一)提高认识,营造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和前途的影响至关重要。推动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开展,既要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远期目标,又要把教师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制订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和政策措施。再则,体育教师自身要认清形势,深刻领悟并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要充分认识到职前教育所获取的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自己所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

逐步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以此促进高校体育

如何做好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符阳玲

(东方市铁路中学,海南东方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在课堂中优化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此,我凭借经验就以上问题谈谈看法。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摆正心态

在中学里,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忙于学校的一些琐碎的杂事,因为所有杂事都跟计算机有关,既然选择了当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努力调整好心态,必须爱上你的工作并把它当成事业。信息技术教学既不是简单的工作,又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教师要充满激情地工作,同时不要感到低人一等,也不要管有多少客观因素,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搞好教学是首要的任务。信息技术课时本来就少,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提高学生信息的素养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地查阅资料,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出色地上好每一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让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努力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该在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严肃网上纪律,具有高度的自律意识,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应该自觉建立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个人网络道德的高度自律,做好榜样,从而引导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个人自由与自律相互统一、责任与道义相互和谐的网络文化,成为学生的典范。因此,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要想办法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培训主要是体育教材教法进修和教学研究,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助教主要任务是获得合格学历的进修,副高职称的教师主要为研究生的进修。在具体制订高校体育继续教育计划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多层次的培训办法。各大高校要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开展各专业知识学术交流,举行公开课观摩课,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

(三)建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

要使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完整的保障机制,保证体育教师进修的权利和义务,使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终身化、制度化。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采用激励措施调动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把教师在职教育作为增资或晋级的一个必要条件,并逐步建立配套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继续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师资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

四、结语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挑战,面对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要求的挑战,我国体育

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游戏形象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讲起来费时间,而学生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就应深钻教材、教法,把知识化繁为简,变成易接受、有滋味的游戏,让学生参与。

2.网络演示讲解。

在网络教室中利用网络演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全新内容或重点、难点、典型问题的讲解。如有学生遇到操作上的疑问,教师可以即时把学生的屏幕转播给大家,让全体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由教师讲解,也可以由某个学生帮助解决,演示讲解的过程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3.学生成果展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信息技术应用比赛,如打字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等。利用网络上传优秀的作品,供学生学习和欣赏。这样学生便有了一个奋斗目标,当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因此,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让他们能更快成长的舞台,让他们在这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地发挥才能。

4.小组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采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围绕拟定的几个问题上网搜集、查阅、下载有关资料,做好相应的资料采集工作,并要求学生利用WORD完成资料的编辑和排版,并完成研究报告。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运用已学的操作探索未知的领域,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体验了自己动手的乐趣。最后,通过共同协作,得到满意的成果。

总之,课堂是信息技术教师体现人生价值最好的方法,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方面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大胆探索教学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培养一支贯彻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发展个性为基础、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导向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杜俊娟.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研究.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00.

[2]庄毅.迈向21世纪的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京),1999(1).

[3]吴俊琦.浅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院报,2001(3):81-86.

[4]郑颖颖.武汉体育学院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篇5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安全是“健康第一”的基础,也是学校体育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近几年来,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体育安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第一要求。本文旨在从体育教师六大安全教育能力和培养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对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研究,以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校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而安全则是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必要前提。加大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安全素质,能积极有效地减少学校体育事故的发生,提高增强学生体质的安全保障能力,这也是促进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学校体育安全及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现状

(一)学校体育安全的现状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经常发生,大多都是因为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对安全问题没有足够重视,致使学校体育工作出现了一些疏漏。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素质教育推广实施还不够,应试教育为主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中小学尤为严重,过分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安全素质,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差。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高校一般会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安全教育,但真正落于实处、注重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效果的高校很少,重视程度不高、工作流于形式的高校却很多,大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也基本上是出于应付,没有实实在在达到安全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二)学校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现状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除学校体育设施硬件建设方面和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一个软件建设———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这也是关键所在。目前,学校体育教师存在素质参差不齐,职前职后培养未成一体化,缺乏系统的培训,整体安全教育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组织与管理能力不强,责任心还存在缺失等问题。

二、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

(一)体育教师的体育安全意识的防范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与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师除教授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外,还肩负着各项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与安全监督的责任。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能把体育安全知识融入到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体育教师为数不多,故导致学生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不强。体育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强的体育教师是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增强防范能力。

(二)体育教师的体育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

体育教师体育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主要包括重大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和一般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两大方面。怎样识别学校开展的学生体育工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风险问题,是对安全隐患或风险问题进行评估的基础。重大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而导致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身体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甚至死亡等。鉴定时,鉴定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规定,保守案件秘密,按有关规定操作,应依据人体损伤时的伤情及其损伤的后果或者结局,全面分析,综合评定。[2]一般安全问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者短暂的功能障碍。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如:骨折、休克、关节脱位等。鉴定人应当由法医师或者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也可以由司法机关聘请或者委托的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三)体育安全知识的宣传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体育安全知识、技能的讲解能力和组织演示能力,且有意识地将体育安全知识融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安全知识,有效拓宽体育安全知识的渠道。体育教师具备很强的讲解能力,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效果。体育教师安全知识的讲解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体育安全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许多体育安全事故、问题的典型案例和应对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问题等多方面来有效提高。另外,学校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应对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安全问题,提高对各类安全情况的辨别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规避学校安全风险,增强处理和解决各种体育安全问题的能力,演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演练时,主要涉及有设计、组织、讲解和讨论等环节,体育教师须具有相应的演示能力。要使体育教师掌握这些能力,需通过全面、系统的专门培训方能使体育老师的能力得到全面有效提高。

(四)体育安全理论的把握能力

强化学校体育运动的有关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学校体育课程活动实施过程中,运动风险时刻存在,体育安全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二是场馆、器材、服装准备或保护不当,师生、学生间冲突,校内、外突发事件;三是显性可控的和隐性难控的。作为一名学校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体育安全理论知识,掌握好生命教育理论和运动安全理论,具备良好的体育安全理论把握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把握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能更好地把生命安全教学与常规体育运动中的各项动作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中进行,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方式来锻炼和培养在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素质,提升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这也是解决学生自身存在安全困惑的重要举措。

(五)体育安全方法的掌握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掌握好教育方法,并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常见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活动组织方法、课堂管理方法、语言表达方法、知识组织和传授方法、人际交往方法、教学研究方法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方法。为使广大体育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好教育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须全面系统地强化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如开办专题培训班、举行教学竞赛活动和实施传、帮、带等。规避方法的体育安全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素质,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立足体育课堂,经常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伤害事故的后果和严重性,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安全素养,自觉形成防范事故的主动性和警觉性,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规避风险。

(六)体育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

体育教师除掌握丰富的体育安全知识外,还应具备处理学生体育安全问题的能力,针对所发生的体育安全问题能做到科学合理应对,及时妥善处理,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体育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主要分为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和一般安全事故的处理两种。体育教师在处理学生体育安全问题时,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尤其在处理学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更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置于第一位,然后再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作。重大安全事故处理一般步骤为:首先是防止或阻止次生伤害。第二步,分两种情况对待:第一种情况即联系120、110等,对不能送医院者要保持现场空气流畅,等待救护车—汇报学校领导、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保持和伤者谈话沟通;第二种情况即联系120、110等,能送医院者主动送医院—汇报学校领导、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最后是护送去医院,课堂后续安排。一般安全事故处理一般步骤为:防止或阻止次生伤害—送学校医务室作简单处理(送学校医务室作简单处理、课堂后续安排)—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处理、课堂后续安排。

三、培养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体育教师的群体结构特点,应从树立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更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等方面拓展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与教育教学热情

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教师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待学生真诚,富有热情、爱心和关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具有勇于开拓的顽强意志,这是培养体育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二)创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观念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学生的特点和体育安全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实施上认真践行,把学校体育安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的检验,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起着很强的诱导和强化作用。因此,评价体系应注重体育教师安全教育成效的权重、导向,形成人人树“健康第一”的思想,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四)加强体育教师培训

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拓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渠道,融合好体育教师职前与职后的培训,健全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训内容,改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方法与手段,提升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论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综合国力竞争,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强健的体魄是血肉、是骨骼,而全面的人文素质是精髓,是灵魂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体育教师,自身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是不健全的。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

北大副教授何川芳在人文教育研讨会上大声呼吁:“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时代,将是一个残缺的时代,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将是一个残缺的国家和民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把文学、史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学、艺术学和艺术批评等人文学科,通过知识的传授、主动汲取、语言交流、行为影响等方式,升华和内化为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人文素养、追求和精神品质,从而维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人们培养理性思维,注重精神文明,避免沦为饿“经济动物”和“科技奴隶”,有助于人们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科教兴国”的基础。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我国旧的高等教育过于“功利化”,只注重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忽视了人的需求,致使我国的教育走上“应试教育”、“技术教育”、“精英教育”的模式。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只教书而不育人,务虚而不务实,教育中存在“有用”的文化教育和工具文化奇偶碍于,这种以“物”为中心和目的的,“对物不对人”的教育发展观念,单纯的经济增长成了目的,人的存在只是为了物的存在,只是为了追求财富和产值。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泊起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潮开始泛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有所抬头,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什么利己就学什么,历史虚无、民族虚无、文化虚无、精神虚无等。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脱离人的个性、价值和追求谈教育是不科学的,是有害的。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没有人文教育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当今教育所处的环境是、所面临传统教育中的弊端都证明人文素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三、高校体育专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高校体育专业院校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体育教师的重要部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振兴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是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工具主义为价值取向的高校体育教育,向我们展示的是国家体育、竞技体育、政治体育,侧重的是教学的需求,强调的是体制教育、技术教育,建设的是形式教育、体能教育、技能体育。在教育中忽视了人的存在,忽视了体育的教育功能,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体育教育只是以一种形式而存在,没有真正的实际教育意义。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由于功利思想比较突出,对体育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从而造成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场地设施难于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现实要求,就学校领导而言,升学是第一位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是领导工作的最佳见证。学校的体育课可上可不上,可以用购买体育用品的经费来购买其他教学用品,高考学生体育达标成绩可以有学校的领导任意更改等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体育教师的化身,体育教师的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在评优、调级、提干以及奖励上靠边站等等,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自尊心、上进心、事业心、责任心,影响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感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等。而这些因素都是在良好的人文精神陶冶下长期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比较稳定的精神品质。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体育教师较好的领悟体育教育的内涵,改革和创新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功能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高等体育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

教育的目的在于焕发人的本性,培养人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完善人的个性,使之尽可能的称为完人。我国的高等体育专业院校是体育教师的摇篮,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注重体能教育、技术教育,而忽视了对人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体育教师,其人文素质怎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2.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目标的需求

现代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的人文素质,扎实的业务技能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的综合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对体育教学的方向、内容、方式、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科研的需求

体育老师不仅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而且要加强体育教育的科研工作,这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在体育科研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要在科研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形成新的理性认识,加快体育教育的改革进程。

4.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是自身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人才竞争时代,社会需求的是高素质的符合人才。

人如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必须不断的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提高。

五、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1.改革高等体育院校教学体系与内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是为体育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绝不能理解为只是“学以致用”。坚决反对学的太窄、学的太专,学的死板,凝固而不能适应多方面的需求,应该充分看到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不仅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要下决心改变旧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使体育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的需求,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际当中,加快体育教育的改革步伐。

2.学校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工作环境,人文氛围对体育教师是一种示范、一种教育、一种熏陶、一种强大的潜移默化。学校领导要切实转变对体育教育的观念,加大教育管理的力度,努力改变体育教学的环境,增加投资力度。以教育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认识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环境的文明建设,优化教育化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切实完善对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教育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

3.加强体育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

体育主管部门不应只注重体育教师对专业只是的学习,还应注重提倡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机会,阅读历史、文学、美学、伦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督促检查,建立科学的自学评价体系,使教师在不断的自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21世纪我国的体育教育,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战略思想,即“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来发展。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把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改革和创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眭依凡.教育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罗正.教师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谢安邦.师范教育论[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5]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新时期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篇7

1. 我国现有体育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教师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素质教育与以往的应试教育有较大的不同, 在教育内容方面, 提倡体育与健康教育, 注重体育教育的多元功能。在教育目标上, 突破了以往增强体质与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 体育教育的功能多元化特征充分显现出来。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在培养过程中, 均过于强调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 以为强调了某一项专项技能或某几项技能, 就能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体育教师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忽视了示范性的作用, 导致了课程比例的严重失调[3]。在现行的体育教育中, 对课程的设置存在知识面过窄的问题, 就是学生的必修课较多, 选修课少, 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另外,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学生在校培养时间过短, 都是四年。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实习只有6到8周。体育教育的研究生基本上没有教学实习, 使理论技能学习和教学实践相脱离, 这些问题的存在自始至终都在影响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

1.2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分离。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担, 从人员到设备、经费等多种资源、课程、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等业务领域都很少沟通, 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各自为政, 互不相干, 难以对体育教师的终身教育做统筹安排。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层次倒置, 互相割据, 使得在职培训难以达到继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长期以来担负在职培训体育教师的进修机构, 主要任务是开展学历补偿教育。

很多体育教师在接受体育院校的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后, 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少接受其他类型的在职培训, 在离开高校之时, 即是其个人学习的终结[4], 似乎高校学习就是解决其一生的理论与技能储备问题, 这种终结性教育情况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1.3 体育教师再教育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落后。

虽然继续教育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但体育教师接受再教育的制度还不健全, 即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不完善。同时, 学校体育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差,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缺乏再学习的动机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思想认识局限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严重, 致使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再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与目前再教育的内容脱离教学实际, 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有关, 无论是继续教育的内容还是形式与方法, 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提高。目前体育教师的任用一般遵循以下程序:具备相应学历要求和学位证书的师范生与应聘学校双向选择, 学校对师范生进行考查并签订聘用合同, 学生在正式从事教学工作前原则上还要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考核与审查后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但取得资格证书后并无阶段性审核[5]。

1.4 体育教师再教育形式单一, 缺少合作。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再教育主要的方式是学历的补偿, 短期的单一项目培训或讲座。体育教师再教育模式单一, 而且不适合全国范围内所有地区的发展, 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模式就应有所区别, 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没有常态化。校内与校外、国内和国外缺少合作与交流, 致使教育方式、方法和和观念落后。

2. 解决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构建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

在新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过程中, 要紧扣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和体育教育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 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强力、广适应、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能在各类学校从事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健康教育, 重视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注意厚基础和广适应, 设置更多方向的课程, 强调创新、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大选修课时和选修自由度, 保证运动技术能力的“一专多能”。要注意社会需求, 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 吸纳科技文化新成果, 注意课程设置的层次, 强调课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 强调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调整课程目标和要求。在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途径、考核评估等环节上, 通盘考虑和周密计划。

2.2 培养重心下移, 延长培训时间。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本硕连读 (4+2) , 增加实习时间, 从学生入校的第三年开始, 每一学年有一学期的教学实习时间和一学期的在校学习时间, 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而且解决了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建立以“中小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教育模式, 将教师培养的重心下移, 强化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伙伴的建立。这种培养模式强化了教师专业的实践性, 加强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即教师教育机构负责理论方面的培训, 而学校则提供教育实践场所, 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培养师资的任务。

2.3 建立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一体化。

现代体育教师教育是通过两个体系完成的, 一个是培养体系, 一个是培训体系。培养体系属终结性的体系, 它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培训体系是无限性体系。个体教师, 在职业生涯中, 始终具有接受培训的潜在需要。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 其强调教育要有整体性和连续性, 即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连接起来, 把人生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 使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持续不断。使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内容, 使之符合时代发展、学生需求、教师需要, 从而以整体优势、整合模式、最佳效益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5]。通过合并、合作等形式打破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机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局面, 建立使两者在功能上能够融合, 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协调, 在资源上能够共享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 使各种机构走向一体化。

2.4 完善体育教师任用、管理和激励机制。

随着教师职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及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 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认可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建立多层次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教师的认可制度, 制定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及教师教育者的认可制度。打破“学师范, 当教师”的模式, 实现教师培养的开放化和多元化, 以扩大教师队伍资源[5]。完善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严格体育教师准入制度, 逐步提高体育教师资格的学历起点, 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设计详尽的体育教师资格标准, 体育教师资格标准并不是理想的和抽象的“体育教师形象”, 是容易参照并筛选合格体育教师的指标体系。教师就业单位应根据学生需求及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等级和所学项等, 制定教师的在职培训计划和要求, 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建立体育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化, 建立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分互认制度, 实行体育教师资格在认证与国家培训制度上的相互沟通和衔接, 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促进体育教师自觉学习, 促进体育教师终身发展。

摘要: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指出了我国目前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不科学, 入职教育形式化;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相脱离;管理和激励机制落后, 再教育形式单一, 提出了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过程中应构建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培养重心下移, 延长培养时间;完善教师任用、管理和激励机制, 建立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师教育,新时期,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纪玉娣, 潘苑.我国现行体育教师培养体制的弊端及其发展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0 (4) :94-96.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1.

[3]方千华, 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3 (1) :102-107.

[4]陈君, 董佳佳.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3 (2) :133-136.

[5]许瑞勋, 金燕明.新时期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审视与理论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6 (5) :146-149.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必备能力分析 篇8

1 独立编写教案能力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以及日常的实践我们可以得知要上好一节课在课前必须要集中精力备好一堂课, 具体的教案就是日常备课的最终的结果, 写好一份教案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充分的了解自己课堂上的学生, 充分的了解教材, 了解可以利用的教具, 了解上课时具体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者之间的比例, 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难点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针对不同的学生明确每一位学生可以承受的最大的运动强度以及可以承受的最大的运动量。编写体育课的教案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可以说一份优秀的教案是体育教师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同样在认真的编写体育课教案的时候也是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一个不断的提高的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编写好教案就是上好了一半的体育课, 所以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教案的编写, 改变传统的重视技术教学轻视教案编写的观念。

2 口头表达能力

学校的体育教师虽然是以教授技术动作为准, 以身体的示范为主要的传授手段, 但是, 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对体育课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体育教师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包括: 准确清晰的口令、有节奏的声音、吐字清晰、讲解的流畅、口头表达配合身体动作的能力等等。体育教师准确清晰的口令是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须具备的, 同时体育教师必须熟悉口令的4 个8 拍与8 个8 拍等等的口令, 这样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才可以熟练的运用。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要有有节奏的说话的声音, 因为体育课都是在较为空旷的开放的场地进行, 如果体育教师说话的声音没有一个抑扬顿挫的节奏, 学生的练习就有可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练习的质量, 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3 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师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是现在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也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育学的教学原则, 符合教学的实际目标, 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生的可以接受的可能性, 学校可以提供的教学条件, 以及学校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安排具体的不同班级的上课的时间。根据以上的各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加难训练法、减难训练法等等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 在教授学生具体的技术动作时针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选择一些简单的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方式, 针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难度的一些练习的方式。

4 课堂组织练习能力

通常学校的体育课与一般的文化课最大的不同主要在于体育课学生上课时是在一个相对较为开阔的空间进行, 文化课的学生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上课时的环境较为安静, 学生可以在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下学习, 这样的情况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学校在上体育课时如果体育教师没有出色的课堂组织能力, 学生就处在一种无人管理的状态, 对于学生的人生安全都没有具体的保证, 更不要说什么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一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现场的课堂的组织能力。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主要包括队伍的组织集合能力、队伍的调动能力、练习时的组织你能力、学生做动作时的保护能力、及时纠正学生动作错误的能力等等各方面。

5 动作的示范能力

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上进行有关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有别于其他文化课教师的一项主要的能力, 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力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师动作示范的标准到位, 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模仿, 这样就可以更好使学生学习教师所教授的技术动作。体育教师动作的示范有别于运动队教练员的示范, 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主要是动作的规范性与动作的准确性,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学习教师传授的动作, 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成功率, 这样更加的有益于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教师在体育课上进行动作的示范时必须注意示范动作的节奏, 动作不可以太快, 也可以先将动作进行分解的缓慢的示范让学生逐步的完成之后, 在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 使学生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 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具体动作的学习。

6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进行的体育课都是在室外进行的, 所以, 体育课通常较多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注意力会较多的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扰乱体育课的课堂秩序, 这时如果学生正在进行练习, 突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就有可能造成意外的伤害, 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 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之前, 要对这样的一些意外因素进行构想, 做好应急的预案, 最大程度上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如果意外情况发生了, 体育教师必须保持镇定, 冷静处理所发生的一切。

7 结束语

体育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教育教学的能力, 同样这样的能力也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在现在社会下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摘要: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更好完成体育课堂的教育教学目标,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分析了当下学校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的各项教育教学能力, 以期能为相关的体育教师的实践提供的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于素梅, 石雷.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性结构体系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15-18.

[2]沈义良.论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4, (29) :54-55.

[3]劳中兴.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能力亟待提高[J].体育科技, 2001, (1) :89-92.

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 篇9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 最典型的是业务学习。体育教师通过业务学习, 使自己的运动技术技能得到提高, 但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法的革新, 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评价。还有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 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得不到提高, 教学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继续教育经费不足, 图书资料少, 订阅学术刊物少, 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少, 外出进修难, 主办学术会议更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思想情绪和积极性的发挥, 更谈不上业务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提高。

1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仅仅停留在追求体育教师数量的增加、学历补偿教育的层面上, 很少站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对教师施以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 未能向追求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转轨, 缺失明确的与教师专业化进程相结合的目标与策略, 制约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创新体育继续教育新路径, 使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知识能力结构得以全面更新和升级优化, 使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由扩容向升级转型, 推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已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

2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要求

现代社会特征和现代教育精神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追求者, 能力的建设者, 还应是思想的探索者和智慧的创造者, 体育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为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适应社会进步, 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2.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各高校的共识。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注重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面和培养多种能力的同时, 必须加强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继续教育是以体育教师的现有水准为起点, 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品位和思想境界及技术技能, 并以“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来突显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化、连续化、终身化和个性化内涵。

2.2 加强学习能力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化时代, 也开拓了继续教育的范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 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 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 这都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去学习、研究、把握和适应。在这个方面, 要着重培养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着重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

2.3 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继续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 开发创新潜能, 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闭。将创新作为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鼓励与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开眼界、长见识。另一方面, 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 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新的教育模式,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以及课堂教学与实际锻炼统一。积极推行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程序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逐步提高体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3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

3.1 创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路径, 教育走向国际化

总体而言,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规模尚不适应社会客观需要, 同国际上继续教育发展相比还有一段差距, 为始终保持继续教育培训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必须开展继续教育研究开发工作。当前, 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已有各具特色的网络教学、课题研究、导师带教、学术报告、利用教学课件自学、教学实践与社会考察、参加教材编写、教学评优、教学技能竞赛、反思训练与行动、教学实验、专题讨论、现场教学等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3.2 信息支撑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 以互联网技术为传播媒体的现代远程教育, 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区域的任何一台网络终端随时入网学习, 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自行安排学习计划, 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得到解答, 教师充分利用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 随时补充、修改教学内容, 开设最新的课程或讲座, 及时获得新知识,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这就为更广大体育教师群体提供了即时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使学习更加个性化、主动化。远程教育能创造出具有良好的交融性、智能性和仿真性的学习与实践环境, 更适合于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用网络教育的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 大大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发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极大地扩展继续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革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促进广大教育技术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

3.3 整合继续教育资源, 以人为本促进继续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是终身的事业, 对于学校来说则是贯穿始终的工作,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 脱离学校实际的培训或不了解学校实际的培训解决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教师教育的创新需要新模式的支撑。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由于教师面临着职业发展的任务, 在教育工作中, 他们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加以解决。

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校本培训对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行之有效的措施, 教师群体的协作互助是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基础, 是校本培训的标志和灵魂。创设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关系, 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发现问题, 并通过共同学习, 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办法, 能够增加教师对培训的认同感, 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实现自我提高和共同进步。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争论, 通过交流与对话, 生成新的知识, 激发组织成员的强大的驱动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师中的人力培训资源, 既可以给其他教师以启迪, 又可以使教师的零散的经验和体验通过交流互动得以总结和提炼, 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经验, 为教师提供信息、研讨、交流、反思、总结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飞.高校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4) .

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因素分析 篇10

一、体育教师的年龄

体育教师是靠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技巧来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教师的年龄影响着教学过程中每个动作的完成情况, 因此, 年龄的问题影响着体育教师是否参加继续教育, 反映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前景, 也反映学校体育活动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年龄在25~49岁之间, 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力量, 也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对象, 这年龄之间的体育教师不仅能保障正常的体育教学, 还能使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这个年龄段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个人的教学能力都要高效, 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同时, 对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认识, 参加教育的积极性都要高于其他体育教师, 因此在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 要有所侧重。

二、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通过完成一定的课时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主要集中在8~18课时/周之间。由于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有限, 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任务外, 还要负责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等。有的学校还需要体育教师来承担其他任务, 如管理学校学生的秩序、负责学校的后勤保障。所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三、体育教师的工资情况

工资收入是体育教师的主要经济来源, 体育教师除了要承担家庭的生活费用外, 用于继续教育的消费非常有限, 因此工资是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体育教师工资收入一般在1000~2000元/月之间, 总体工资偏低, 这就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应的有所提高, 就会促进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能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

(一) 体育教师只重视提高学历, 不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体育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

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同时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自己职称、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或者是调动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同时,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与其他体育教师进行情感交流, 沟通人际关系。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形式、目的并不够关注, 对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素质品质并不重视, 并且缺乏对体育教育事业奉献的积极性。因此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认识,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

(二) 学校领导不重视, 体育教师地位不高

由于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多, 使体育教师感觉到自身的工作成绩与回报不成比例。并且更多的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自己的工作成绩, 这说明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下。同时现在学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重学生的智力发育, 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大量的体育课被其他学科所挤占, 使体育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五、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足, 培训质量不高

体育教师较为关注的是继续教育的费用问题, 大部分的费用都是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教师自己承担。由于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低, 认为体育教师只是带领学生打打球, “放羊式”管理, 不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 因此, 学校不愿意再负担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费用。还由于对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重视, 他们也不愿在继续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费用。同时, 培训机构师资、设施还不够完善, 教育部门投入培训机构经费有限, 因此经费的问题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培训缺乏深度

目前, 大多数培训机构在培训方式上采用集体授课、讲座的形式, 培训内容在规定的几天内完成, 一是培训时间短, 二是培训形式与体育教师需求的体育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内容不符。在培训内容上大多数以理论课的形式传授给体育教师, 而专门的技术性培训却很少, 导致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缺乏培训的深度。因此, 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深度也影响着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七、小结

体育教师应对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师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王西军(1973- ),男,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研究。(陕西 渭南714000)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86-02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而且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学校体育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学校体育功能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要更好地贯彻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笔者认为,当代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积极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其内容实质就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最终以健康教育为主题、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为共同目标。陈至立同志指出,推进素质教育要注意五个突出:一要突出德育;二要突出以人为本;三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要改革教育教学评估和考试制度,五要营造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外部制度和社会环境。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体育教师应对素质教育的策略

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要求,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目前体育教师队伍在自身素质、教育思想、教改意识、教学方法等方面与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差距,如有的教师不重视、不珍惜、不投入体育教学工作;有的教师不热爱、不关心、不尊重学生;有的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创新意识不强,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这些现状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使教师的尊严和地位在学生眼中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正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难以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仅仅是身体素质的增强和考试成绩的提高,与“素质教育”观念要求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相差甚远。体育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利用体育的特殊功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切实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树立“育人为本”的新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在于育人。体育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传授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体育德、以体促智、以体陶美、以体培劳”。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是当代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只重视体育、轻视德育,而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育,把学生塑造成适应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2)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看做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以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看成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一论断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指出了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体育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定终身体育思想、实施终身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要明确以短期效益为基础、长期效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为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学校体育教育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完善,也涉及诸多因素,除外在的客观条件外,教师自身的修养也很重要。这不仅是教书育人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1)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应注意自己的仪表、情绪、体态等。人们一直给予教师很高的评价与赞扬,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仍是绝大多数人择业意向中的“死角”。特别是体育教师,他们生活清苦,工作艰辛,加之有些人对体育存在偏见,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自己的成绩赢得别人的尊重与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优化知识结构,强化教学技能。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与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用丰富的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需要。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也是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

3.增强教改意识,深化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意识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在新的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体育教育教学更应走在前列,发挥突破口的作用。(1)增强教改意识,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快速,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使体育教学方法更科学、教学过程更合理、教学效果更理想,更能适应学生以后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教改意识。但是仅有了教改意识,不能将所思所想付诸于实践,不敢大胆尝试,那么体育教学改革永远不会有成效,素质教育也将无法进行。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增强教改意识,排除顾虑,大胆实践,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2)深化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强化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体育教学的全面性,首先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性要素,是学生身心素质赖以获得发展的“养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使之具有弹性化和特色化,同时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有些教材如果只从健身、学技术的角度出发就会淡化教材中固有的趣味因素。因此,要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教材进行强化教学,这是在教学中选择、安排教材内容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4.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根源在管理。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与倡导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的优劣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优化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改进教学是教师的又一责任,容忍对学生、对提高教学质量责任感的淡化,就会丧失教改的自觉性,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建议做到:(1)简化组织结构,提倡快乐体育。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课堂组织主要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沿袭前苏联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求整齐划一,行动要求统一、听从命令、服从指挥,这种军事化的教学模式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快乐教学的今天,已经落伍。简化教学中的某些环节及军事化的组织教学过程,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否定运动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努力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各种运动的不同乐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乐教乐学”。(2)因材施教,淡化技术教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之都能得到学习和锻炼机会。要“以学论教、学教结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而不要过高、过细地强调每位学生都要掌握同样规范、优美的技术动作,更不要因为教学的一律性和强制性使部分学生获得乐趣而部分学生则体会到失败和苦涩。(3)优化评价标准,注重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是为了扭转“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改变原来那种单纯依据考试成绩、竞技水平、达标成绩为标准的局限性评价,全面、实事求是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他们是否通过体育教学达到健身、育心、娱乐的目的,是否掌握了某个项目的锻炼方法,是否都能从评价中找到新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看重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好坏多少,而是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的培养。

三、结语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体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体现以人为本,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06(2).

[2]浩泉.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访谈[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3]张楚廷.关注素质教育下的教师素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4]梁春.确立高校终身体育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

[5]李红琴.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5(2).

体育教师再教育 篇12

不同的学科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视觉角度出发,对个性这一概念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所使用的“个性”一词的含义是指“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体育教师的个性就是指体育教师所具有的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体育教师的特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行为所折射出来,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能够对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以及整个素质过程产生促进作用的个性特点。

2、体育教学过程的属性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质上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作为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外因而存在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和教学成果的体现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其身心素质发展的真正内因。事实上,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塑造良好生活方式、树立现代社会必须的协作和竞争意识以及形成勇猛顽强、拼搏进取等优良品质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长期而艰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体育教学艺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常规,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体育教学风格。而成熟的体育教学风格的最重要标志、最本质的特色是它的独特性。

3、体育教师个性特征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3.1、有利于激发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需要;外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价值的结果的需要。当内部与外部两类动机达到互相“融合”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取得最佳的成效。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的各种个性品质发生变化,并内化为个性的稳定构成部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

3.2、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环境反应可以影响个人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导致气质性格某种程度的改变”,这是个性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已经证实的结论。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个性特征力量,在体育教学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具有群体凝聚力的人际氛围,对于维持和促进学生思维的通畅、兴趣的持久、注意力的集中以及对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和良好的自我评价等内部过程都是极为有益的。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塑成,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充分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

3.3、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教学经验和实证研究都已证明,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能够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做到与学生亲密、友好、合作,那么,学生的学习劲头就会很高,学习成绩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他的能力会发展得很快;对于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学科成绩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3.4、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威信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对教师情感上的依赖,敬佩和亲近,行动上的遵从和主动合作,是学生真心地信服老师。威信是教师政治思想的、业务的各种品格和素质在学生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它是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敬重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体育教师们成功扮演教师角色并使体育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

4、结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4.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

4.2、文字表述能力

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改能力。

4.3、新知识吸取能力

作为教书育人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做到一专多能,能够指导多门学科的学习。

总之,真正成功的教学过程,必定是升华为审美境界的艺术欣赏过程,是教与学双方思想交流,感情共鸣,情与理完美统一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高尚的师德得到张扬,人格风采得到了高度展现,渊博的知识得到了全面调动。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横遨游,潇洒自如,尽情风流。学生在这样优秀教师本身的独特师德魅力、人格力量、学识风范所感染、吸引下,于不知不觉的憧憬中找到寄托、顿悟、共鸣以及理想的影子。

参考文献

[1]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上一篇:改进教学理念下一篇:婚姻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