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2024-06-14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精选12篇)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1

现今高等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应把体育能力的培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 因此,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必然。

1 体育能力的概述

体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其内涵及外延极为丰富, 它是人们的一种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现代心理学认为,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掌握知识又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能力和知识相互促进。我们可以把体育能力理解为: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对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操作行为的一种综合能力。体育能力主要有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身体运动基本素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人体审美和体育欣赏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裁判能力、一般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救助能力、体育适应能力、创新训练能力、自学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是一个人体育综合才能的体现。

2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集中体现为对教师行为的规定与导向作用, 贯穿于教学设计过程。包括教授、辅导、练习的组织与布置等各环节。

2.1 主体性教学原则

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育规律, 倡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2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面向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 要针对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个体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练中体验完成自己的目标, 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3 创新教学原则

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教法, 注重学生思维多面性、灵活性、变通性、科学性的培养。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中心, 教学中, 教师应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启发、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把过去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2.4 快乐教学原则

教师应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自身潜能, 提高教材加工能力, 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 使体育教学在快乐形式的教学情境中, 深入教学内容中, 完成教学目标。

2.5 教学多样化原则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教学是一种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获得预期效果的引导性的操作程序, 在这种程序的指导下, 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要求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在改善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结构的同时, 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实施方法

3.1 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兴趣作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 与学生的体育需要密切相关, 体育需要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是体育锻炼本身的吸引力, 而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则是体育锻炼的意义及效果。可见, 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 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 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途径有许多。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增设选项课, 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 在实践中提高锻炼兴趣以及开设具有休闲、时尚特点的体育课是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关键。另外, 让学生保持体育活动的经常性, 让他们参加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去, 逐步稳定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以致加强成为锻炼身体的日常活动。

3.2 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 掌握运动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 实践目标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诊断、调节和评价等作用。所以, 教学目标确定是否科学, 能否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 是教学成效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 围绕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和提问, 做到难度适宜, 面向全体学生, 使他们全面达标。

3.3 优化体育课程体系, 改变教学形式和方法, 激活体育课堂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非常重要, 体育教学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 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 了解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 掌握体育运动发展变化规律。在优化的课程体系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和中心, 教学中尽量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 教师应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启发、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爱好、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 有选择和创新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进度。要做好高校体育改革的创新工作,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放在首位, 要把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掌握动作和锻炼方法的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锻炼和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3.4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中最重要的形式, 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提倡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启发式学习等, 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在成功中收获快乐, 在快乐中掌握技术。同时, 还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 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课堂外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多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 成立体育俱乐部, 为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提供高水平锻炼的机会,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3.5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与运动氛围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生习氛围, 良好的教学与运动氛围对提高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时学生也会自觉的参与运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 学生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同时, 以各体育单项为核心的学生锻炼小组出现, 学生之间相互效仿、相互讨论、相互传授、相互纠错、相互交流心得, 以此形成体育互学互帮的学生群, 促进学生各方面体育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4 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关键。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关键在于具有一支 (下转第290页) (上接第268页) 现代化、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4.1 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德

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思想觉悟, 是人民教师必备的条件。体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处处以身作则。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以及坚定的志向与毅力。

4.2 体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体育教师应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精通教育理论专业知识, 懂得教育规律, 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理论等学科知识。

4.3 体育教师应具有专业运动技术知识

体育教师应一专多能, 应熟练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教材的技术和技能。具有体育教学能力和运动训练能力。在教学中, 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对象的不同, 运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指导体育活动, 做到会讲解、会示范、会组织、会保护与帮助。体育教师还应精通一、两个项目的运动训练工作, 能够组织学校运动队训练, 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方法以及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方法。

4.4 体育教师应具有健美的体魄

健美的体魄包括健壮的体格和优美的姿态, 这是体育教师进行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体育教师健壮、健美的体格, 优美的姿态本身就是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鸥.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2]殷光.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学术论坛, 2011, 2.

[3]王勇.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 2 (21) .

[4]高丽.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教育战线.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2

体育教育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和体育上存在的技术技巧。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技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把握体育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锻炼,有拼搏向上的竞赛精神。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具体作出以下论述。

1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1.2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体育能力

学校体育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人们也对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因为每所学校对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学校使用的教材也大都会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关学习中。

1.3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的时候呈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相互统一的状态。将能力按照性质来区分,可以分成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两个类别,而体育能力就类属于人的特殊能力。体育能力是将一个人具有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的能力、在体育上存在的智慧、在体育上存在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培养,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更加了解,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将锻炼变成一种习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对体育进行理解,自己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从一次次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式,提高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地科学教学来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几个运动项目的要点,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运动的习惯。学校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所以学校在开设体育课堂时,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能积极地参与进去,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认真进行备课,并可以将体育器材带到教室中,给学生讲解该项运动的发展史、运动要点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动作,从而发掘学生在体育上的潜力,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实现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路径

2.1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所谓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有一定的体育方面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参加多项运动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课堂上讲解体育知识是育人的方法,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是育人的手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对体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中找到几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2.2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学生体育上的教育大多学校都采用的是“注人式”,在体育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各种研究表明,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必须得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将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做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灵敏反应能力、学生身体各部位力量、学生的耐力以及学生的运动速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重复一个动作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相反,总是让学生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会使得学生感到无聊与枯燥,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总是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也并不见得有效果,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危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2.3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

多年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改革的真正意图就是不断寻求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对体育运动有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理论知识有多么重要,并给学生讲解体育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健康、未来的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给学生讲述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的锻炼,在各项运动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各项运动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和在运动中存在的技巧,并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语

人们在注重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着重于培养学生运动方面的能力。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能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从而可以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初探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多只是狭隘经验的累积;能够坚持不断教学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不断增长。”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时却很茫然,不知道对课堂教学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这就直接导致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那么如何改变普遍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比较差的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广泛阅读”为载体,提高体育教师的反思理论水平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这样评价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虽说这句话略显偏颇,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读书少。体育教师读书少,眼界不够开阔,理论水平不够高,这也正是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读书多了,眼界开阔了,理论水平也就高了。反思就有了方向,反思就有了深度。所以,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我们体育教师要多读书,广泛阅读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和源泉,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反思理论水平。

1.读教育理论书籍

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事件的深入分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同时能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这背后离不开较强的教育理念作支撑。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书籍。比如,读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有《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视角来解读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品名师课堂艺术

除了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等,体育教师还要读人,品各类刊物中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等。

我市的体育学科教育相对于体育教育较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杭州……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培养的学生素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多多揣摩他们设计的课堂,才能在本质上迎头赶上,减少差距。笔者几乎用心研读每期的《中国学校教育》《体育教学》等刊物,书本比较全面地展示各地优秀教师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教材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无论是现在教师极少关注的广播操教学,还是似乎早已被遗忘的队列教学……还有耳目一新的创编游戏。书本以名师视点阐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接着以精彩的课堂案例加以点破,最后通过专家“深度对话”为我们作引领。令笔者爱不释手。

体育教师如果能长期接受先进理论的熏陶,享受崇高人格的陶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就会游刃有余,进行反思时就会更加精辟、独到!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增强体育教师的自觉反思意识

体育课堂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主阵地。只有抓住课堂,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因此,提倡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小学体育教师打好课堂成功战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查缺补漏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学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一个微过程。体育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效果等都了然于胸,才能使40分钟的课堂顺利而且高效地进行。

初步撰写完教案后,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仔细自我发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等,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通过备注的形式标注在教学设计空白处。如,教师在前滚翻教学时,课前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团身紧、滚动圆”的技术动作掌握上有难度。教学时,设计了“看谁最有本领”为主题的夹绳子练习,要求作一个前滚翻同时绳子夹在腹部、下颚不脱落,此时,孩子们兴趣高盎,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本领,练习时自然地团紧身体,既减少学生无效、盲目作前滚翻的过程,又使整节课融会贯通,充满新知学习的巨大快乐。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体育教师课前所思、所想。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反思,也是极易被忽视和不值一提的环节。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一个微妙过程。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体育课堂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地,教学中的“意外”更是层出不穷,因此,给体育教师的课中反思意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怎样应对策略与措施更有效”等。

如,在一次校本教研公开课上,李老师在场地上用小垫子摆成了一个半圆,准备课堂练习用,正在做准备活动时,忽然来了一阵风,把摆好的垫子全刮乱了。听课的老师想上前去帮忙,都被上课老师婉言拒绝了。只见他用口令指挥学生两人找一块垫子围成一个半圆,并把刚才的准备活动全部改成坐在垫子上做,虽然动作有点简单,但学生对这种新的练习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李老师在突发事件面前急中生智,沉着应对,化被动为主动,彰显了李老师过人的课中反思能力。

3.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活思想的小学生。教学内容的完成高效与否,往往由小学生身心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所以,教学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教师预料以外的“意外”。因此每次课授完后,做到每课必思、每课必想,需要教师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课堂出现的闪光点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剖析、思考,设计新教学,以增强实际教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反思水平的目的。A.反思成功之处:一节课上完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如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情境创设;有效的课堂组织;及时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B.反思不足之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对待。如:教学时比较顾及离教师比较近的孩子,而那些离教师比较远的孩子就会被忽略;教师的示范面没有充分考虑全体学生;队伍的调整很繁琐;各环节时间上没掌控好;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手段不恰当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作深刻反思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C.反思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反思一下自己对教材挖掘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彻;课堂上把握是否合理;对学生学情和已有知识是否了解。抓住学生的困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判断问题难度的大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然后对症下药,今后教学效果定会十分明显。D.反思教学中学生创新性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体育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独特见解,并将学生的好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可打破教师固有的思维定向,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E.反思教学再设计: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就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各环节下次的教学思路,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教学艺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以“教研活动”为纽带,培养体育教师共同反思的习惯

随着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大,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区里区外大大小小的教研会轮番上演着,以教研活动为纽带,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交流等,培养体育教师共同反思的习惯。

1.专家引领,共同反思

专家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解剖我们的课堂,他们的阐述不仅在理论上支持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体育教师要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细心体会,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取其精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在平时的区内各种教研会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一线专家,如体育教研员、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需要教师自己学会多请教、多学习,才会有专家和教师的语言的碰撞,思想的交流,真正的成长。如每次的区内体育教研会,教研员会前布置教研任务并安排几位有着非常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观察团。观察团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手,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练习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语言,练习时间和次数等元素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要求每位听课老师撰写听、评课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和互动交流,最后教研员进行总结和引领。这样,课堂中存在我们教师心中的疑难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烟消云散了。看来,我们的想法毕竟粗浅,离不开专家的引导。

2.同伴交流,共同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光靠个人的独立思考是不行的,同伴交流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同伴交流时的表达可以让思考的问题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重要的是,从同伴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和再思考,又可以随手记在课本或者教案的旁白处。因此,同伴交流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流是对教学反思的提炼和升华。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小学体育教师组内更多的是通过磨课进行同伴交流。同伴要上公开课,先是在体育组内进行磨课几次,通过组内教师的共同关注、共同交流,寻找课堂的创新点,大伙儿一起找问题、解决问题。如,今年一位新教师在我们学校挂职学习,要上一节新教师的汇报课,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能让新教师在教学中大放异彩,我们组内体育教师出谋划策,群策群力。从教师的语言和体态,从课堂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过渡语,每一个细节……最后的定稿都是在我们每位教师的交流中诞生的,结果实属不易。正是应了这句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只有这样,将专家引领和同伴交流碰撞产生的智慧进行沉淀、消化与吸收,力争将这些智慧内化到教师的思想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总之,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师只有做到广泛阅读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平时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逐渐养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的习惯,才能使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发展,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少斌.教师反思的智慧[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川.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4

1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涵义

能力是以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以智力为核心,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7]。体育教学能力是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它除了包含一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之外,还有自己的职业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括体育教学认知能力和体育操作能力,体育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景的分析判断能力;体育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8]。这种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材能力、组织教法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9,13]。

2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况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非常重视,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比较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国培计划、讲课竞赛、技能大赛等开阔体育教师的眼界、提升他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综合教学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0]。据考察,目前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多数体育教师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能够适应新课标和时代要求的教学能力,体育课堂组织的有声有色,在学生体育兴趣培养、身体健康及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地区和学校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还比较薄弱,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据调查,在不少地区的小学体育课存在如下现象:(1)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不进行组织管理,结果使体育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组织的游戏课;(2)体育教师给男同学发几个篮球自由组织打比赛,女同学自己玩,甚至有的让学生在操场自由活动,自己则会回到办公室,下课时集合一下就结束了一节体育课;(3)体育教师组织男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女同学们自由活动;(4)对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缺乏掌控,比如突发事件,比如在教学中突然出现一个可以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机会,不能很好抓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体育资源匮乏、对教学“安全”要求扩大化,以至于不敢组织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等,但体育教学能力有待加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这种现状的原因大体分为两部分:外界原因和内部原因。

2.1 外界原因

2.1.1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据调查,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要问题有:(1)体育公共理论课程占用大部分时间,实践课程相对减少了;(2)部分高等院校体育实践课程重视专项技能,对其他方面的专业技能缺乏涉及,导致毕业大学生专业项目技能单一;(3)部分高等院校也呈现出为了尽量满足当前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课程安排呈平铺式,让在校大学生对各项运动技能都有所把握,结果导致毕业大学生专业项目多而不精的现象。

2.1.2 现在社会、工作单位领导对小学体育课政策贯彻落实问题

2 00 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等政策[11],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12]。这些政策均反映出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但是当前的体育课现状往往与政策有或多或少的出入,政策的贯彻落实成为当前小学生体育课有效开展的一大难题,领导对政策的不贯彻落实,使得体育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去追求体育课的效率最大化,对自己疏于严格要求,导致授课能力下降。

2.1.3 学校体育设施、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的制约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投资力度也在逐渐呈现加大的趋势,但是经调查,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出现了缺失的现象,这给体育教师使用器材辅助上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等数量上得到了满足,但是部分器材已经不同程度的损坏,无法正常发挥功效,这就为上好体育课埋下了安全隐患,小学生保护意识比较差,因此教师出于安全考虑就避免使用器材等;学校体育设施、运动场地的缺乏,使得体育课不能有效开展,部分体育教师会让学生在教室上自习,为文化课挤占体育课创造了条件。这些使得体育教师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现有教学能力就无处施展,更遑论教学能力的提升了。

2.2 自身原因

调查发现,部分小学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的态度存在偏差,主要表现有:

(1)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体育课不就是让学生们出来自己放松放松吗?安排体育课内容还不更让他们费脑筋啊?自己玩玩就行了”。这种情况反映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导致无组织的自由活动体育课,导致上课时学生们盲目的游戏,体育教师满足于现状,不主动探求、接受新异的体育项目。

(2)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除了教广播体操,体育课上只能让孩子们玩玩球,还能干什么呢?”这种情况反映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出现了男生玩篮球,女生自由活动的现象,体育教师过于专注于一项运动技能,导致对其他项目过于生疏,涉及范围狭窄;体育教师对于学校的不重视态度失望,采取了“最省事”的办法上体育课,对于新鲜的体育课程项目缺乏传教的热情。

(3)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我想给同学们教点新鲜东西,可是自己又没有进行专业训练,索性就不去尝试了”。这种现象反映了体育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自己没有进行专业训练导致了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

(4)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又不像文化课老师,学生学习成绩跟老师奖金挂钩,我们没什么压力,不需要学那么多花哨”,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每天重复着上熟悉的内容,小学生还比较难组织,只要保证他们出来活动一下就行了”。小学体育教育属基础教育,但往往有部分学校不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深造和进修,而是把这种机会留给文化课教师。这些现象都导致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不思进取,缺乏钻研教学业务的动力。

(5)2 0 1 1年《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每一个年级应通过体育锻炼达到的身体水平和目标内容等方面的创新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让孩子们学那么多花哨而不精的课程一点好处也没有,索性就不教了”。这种现象反映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到位,或有抵触情绪。

3 对策建议

3.1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应有所改善

3.1.1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一项扎实的专业技能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最好是能够深入掌握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能,了解该项目的起源,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对未来该项目的发展趋势要大致明确于心,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其健身效果对本项目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正确的把握。

3.1.2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对各个运动项目都有所掌握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一门专项运动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授课内容枯燥、单调,如果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有所涉猎,首先能丰富上课内容,其次是可以对各种运动项目都能有所了解,避免学习的单一性和枯燥感。

3.2 提升在岗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3.2.1 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可以不定期随机抽查小学体育课的状况。党和国家对小学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在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中均能体现,但常常落实不到位。因此要想使小学体育课达到预期效果,国家教育部门应对现在小学体育课进行监督检查,从而达到促使体育教师鞭策自己,去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国家教育部门也应对体育课提出创新的要求,然后不定期的深入学校进行观摩考察,对教学内容新颖、方法独特的授课老师褒奖鼓励,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体育教师自身去钻研体育课程。

其次,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相关规定。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提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广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等,要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14]”。《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也对中小学体育课或者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创造更多条件提出了要求,并提出了具体措施。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落实。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实到位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挤占课现象的发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去增加了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信心。

最后,学校应尽可能的为满足体育教师上课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在很多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不是很重视,因为小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也不设立体育考试,仅是一门必修课,所以学校领导很多情况下对其不予重视,但是考虑到好的身体才能创造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就是对体育课上课条件的满足,尽量为体育教师上课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仅能调动体育教师上课的劲头,还能无形中达到促进体育教师学习新东西的动力,使体育课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使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接触到新鲜不老套的上课内容和形式。

3.2.2 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

体育教师应主动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小学学生的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第一,体育教师要增强教学认知能力。受传统教育思潮的影响,年纪较大的体育教师对授课内容难免会延续传统教法,对新颖的教法和新型的运动类型不太容易把握,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们在体育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每次体育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去思考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且可以实施),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教师领会含义后自己组织也可以由学生出来组织,从而提高上课的效率,既让学生发挥积极创新的精神,教师也能接受新鲜事物,课后可以对课的内容进行点评及提出建议;对于年轻的体育教师,首先应让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要充分建立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非仅是将教材生搬硬套于学生,而自己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让师生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第二,体育教师应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师的课堂设计也是反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的传统课教程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新陈代谢旺盛,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儿童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心率减慢,呼吸力量增强的特点。心理上小学生处于一种高度可塑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但随着年级的提升这种现象会慢慢减缓。根据这些特点,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新异的练习协调性和柔韧性的体育课程(如健身操,毽球,武术套路等),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丰富上课内容的效果,也能达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使课的内容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第三,体育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亟需提高。体育教师虽然在其他课教师看来“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身体训练,不需要繁重的脑力劳动”,这种态度的片面性就要求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探索新事物,并通过讲解示范的方式传授于学生;体育教师不仅自己要去学习,还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程的一些需求与建议,从而丰富文化内涵,扩大知识面,转变思维方式,增加文化储备,尽量在改进中求发展,保证体育课的丰富多彩和顺利进行。

第四,改善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现在的课堂表现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创新性,在一节体育中,既要有教师的充分指导,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发挥,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明确上课的精神为前提,让学生自己去创新上课内容,内容要求要积极健康,易于操作、组织,并且要有明确的目的。

第五,体育教师应有追求教学创新的精神。例如,调查表明,有为数不少小学的体育课在进行操类相关课程教学时,就是进行一些比较单调的广播体操、竞技体操类个别项目(极少数)的练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一些拉拉操、健美操等课程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并且动感有节奏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示范动作和张扬的舞台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通过表演魅力感染学生。这样一改平时的上课模式,课堂气氛也会变得不同寻常,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表现,既能锻炼学生的胆识,又能促进平衡、协调能力的练习。

第六,体育教师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针对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我国小学生课程设置,一些生硬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体育课的需要,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应有全面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是迫在眉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如计算机的合理应用,对体育赛事和新颖项目的观赏和学习可以阔宽学生视野,改进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5

2大学体育教师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性促进体育教育的进步发展

2。1体育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

体育教学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专业名词和术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语病,尽量使用简单而准确的话语,要准确讲解动作要领和概念,需要讲清楚难点、重点的基础上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已经教过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把握新学内容的吸收掌握。

2。2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利用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对学生的合理调动、指导和鼓动作用

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这种教育可以是教材所蕴含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课堂的组织实施,通过使用合理的口令、口哨、肢体语言创造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借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动来合理组织队列队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合理而顺利进行。坚持正面教育,贯彻启发诱导,以表场为主,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并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语言、语气要适当,实事求是,不能夸大,防止简单粗暴。语言可激起学生的兴趣,批评教育和比喻必须考虑有利于课堂教学,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启发和对动作要领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的能力,相应可以培养大学生守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这样必将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体育教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方法

语言表达能力和示范水平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同时语言的运用也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以及本人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应用方面进行专业培养和锻炼,以提高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语言的能力。

3。1体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正确使用课堂语言,强化基本功练习

上好一节体育理论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生理卫生常识,其次是对课的组织、讲授和表达的能力等。课既要上的生动,又能达到启发教育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经常收集、积累一些体育方面知识、素材和有关科学统计数据,还必须抽出一部分精力从事有关体育理论和技战术等方面的研究与讨论。这样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课堂语言是教师主要的基本功之一。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难。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要简明、易懂,话不在多,说清为止。要注意语速与声调的变化,要讲的生动,切忌枯燥呆板。语言要规范,合乎语法和逻辑,语言声调的适当变化,结合重点或难点内容变化,才能引导起学生注意。

3。2健全完美的人格是体育教师必备的素养

完美的人格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全方位的展示,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当今是知识激增的时代,体育教师不仅在动手能力和技巧上具有一定的水平,而且要在体育理论知识、跨学科相关教育知识、体育锻炼保健、预防、处置等多相关学科的边缘知识领域下功夫研究和学习,每位教师应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视野和结构,提高学生对现代体育知识和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

3。3拥有全新的知识结构是体育教师应用语言艺术的重要基础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科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普通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应当把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教给学生。新学期理论课教材,应选择对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有帮助的又能被学生理解的体育知识,生理卫生常识、建立正确、科学的体育观。随着学生求知欲的增强,结合人体特点与运动项目的相互关系,讲授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运动等系统的作用。并例举一些生理指标作为指导锻炼的科学依据,来进一步说明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锻炼中常遇到的一些损伤进行分析讲授,通过这些讲授,不但能帮助学生在锻炼中预防损伤、科学地进行锻炼,并在实际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辨别损伤、处理疾病,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专项技术理论知识的讲授,要结合专项技术的锻炼价值、锻炼方法、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使学生学有所用,用之受益,学生才能学有兴趣,更利于终身锻炼。

4体育教师语言合理运用应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指导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语言诱导、示范讲解内容和方法都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若只用一种陈述方式难以使全班同学都接受,教师要采用多种陈述方式加以讲解,但要避免重复罗嗦。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锻炼和教学中增加比喻语句的使用,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比喻常常用简单和常见的事物去说明其他事物,即使学生从未接触过其他事物,也能从比喻中想象其形象,领悟其含义。总之,广大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在重视动作规范、技术要领的基础上,加强理论课的教学。要结合体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合理的语言艺术,提高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自觉性,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健身锻炼的理论和方法,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家生.论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3(4):56-57.

[2]王兵克.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使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108-109.

[3]张树玲.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5):71,107.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6

一、体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1、“多媒体”知识

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有老师指导动作,使学生较易掌握动作技术。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体育老师必备能力之一。

2、普通基础知识:

其特点是“博”,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专门人才,必须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要具备语言文学、美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

3、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含三方面的知识:(1)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求面要“宽”。(2)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包含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课标,还要在多能基础上,对某部分做到精细研究,做到“术业有专攻”,形成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系统观点,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对教研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深”。(3)应用科学理论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新”。

4、教育学科理论:分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理论两个方面,教育理论包括高等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体育学科理论: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等。作为一个体育教师,若缺乏这类知识,要熟练地驾驭教材,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教研工作,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是有困难的。

上述4个方面的知识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它们的关系是:第一方面是结构的综合,它不仅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方面是结构的基础,它不仅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第三方面是结构的重心,它制约着教学、训练、科研、保健能力的高低,有了这类知识,教师才能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体育教师能力结构

所谓能力结构,则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属性。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组成:

1、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2、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学生造成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训练能力。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包括:科学选材能力,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

4、思想教育能力。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

5、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

6、保健能力。包括对学生体质进行全面的测量、统计与技能评价的能力,医务监督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等。

以上6种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教学能力是核心,身体锻炼能力是重点,训练能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科研能力是体育本质与规律的重要环节,保健能力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身心健康水平的保障。

三、完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措施。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学习任何知识的人不可能有较高的能力,而能力很差的人更不会创造知识,因此仅仅学习知识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头脑中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去指导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现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继续教育和终身体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观摩、训练经验交流会和各种论文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使体育教育与现代科学同步发展。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7

1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的体育有效地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所以将民族传统的体育内容带进高校的课堂,对于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依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都存在不同程度传统保健体育的内容。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此种模式:从基础功夫着手,进而发展到基本动作的练习,最后进行套路学习。这种固定模式会涉及到套路技术的动作,其内容较为复杂,其动作的线路也比较难记,练习难度高,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往往使青少年人群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与此相反,恰恰对学生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

另外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传统的保健教学过分重视运动形式的教学,过于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套路性、技击性的能力很少涉及,因此其特有的攻防内容就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也影响了传统的体育文化自身向前发展。所以要对传统保健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必须通过加强教学活动中担任监控者、组织者以及促进者角色的教师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教师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创新,从而更加是有效地开展传统保健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下文将就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论述。

2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2 . 1高校保健体育教师要进行思想转变

在高校教育的发展中,教学中心是该面向过去还是未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过分地重视过去,这一点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与体育教育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难以适应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所以高校体育要想不断向前发展, 传统保健的体育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发展,首先得把教育的重心由过去向未来转化,建立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型教学思想,这是加强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当前传统保健的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重视传统知识的教学,教学的方向是面向过去,面向过去发展教育的表现是过分重视对古代劳动人民强健身体经验的总结,而对于此类知识的学习也只是机械式记忆,影响到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学生潜力的一种浪费,也是造成了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无法与世界接轨。然而面向未来的教学则重视的不是总结而是创新与创造。实际上不论是我国古代的教学者,还是近现代的教育者,都强调创新型教育,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像我国古代有一位教育家就强调温故知新的思想,他是孔子,而我现代有一位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在宣扬“发古人未所发,明今人未所明”,这些都是在鼓励学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所以高校的传统体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思想的贯彻,其重点是加强面向未来的教学,加强创新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推行。

2 . 2加强现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加强现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对传统保健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的传统保健体育教学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教学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套路技术的动作教学,对于和其关系密切的养生机理与相关具有文化内涵的内容,在教学中活动中重视不够,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对于传统保健的体育教学内容只能做到知识性的理解,而对于背后的原理却不甚了解,这将导致学生在终身体育的能力、健康培养能力、对于传统保健体育中文化精神的弘扬与继承能力方面发展滞后。相对来说,创新型传统保健体育的教学是一种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的创新型教学,这就决定了新的体育教育在内容方面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还不能忽略体育知识教学,不断地加强当前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创新。

就教育方法来讲,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比较适合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同时还包括对话式教学,这些教学形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不断地拓展体育教学这门课程的空间与时间,注重学生学习实效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地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合理地分配学习内容。就教学内容来讲,教师需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结合其中关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淡化套路,实现技击,强调实用”的要求,淡化套路的学习,加强突出技击等力的提高,重视其实用性。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对部分拳种实施综合加工的方式来加强其技击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发挥(此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这样以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和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精髓与养生机理,加强对于传统保健体育锻炼价值的了解,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使学生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与“我会学”转变,有利于对学生众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2 . 3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是实现体育教师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新世纪已经是一个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保健的体育教学对其老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新的发展目标,需要其不仅要加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还要不断地加强其学习新知识与运用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传统体育保健的教师来说,要想使民族文化的有益部分得以传播,就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节奏,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了解新事物,不断地提高其创新水平,以此来面对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各种挑战。

如今的传统保健体育的教学将会发展成为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同时还有管理科学的综合性课程,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所以作为教学活动中承担指挥者角色的体育授课老师来讲,其首先得掌握各种与传统保健的体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进行有效把握,也才能够完成各种体育教学的科研任务与内容创新,进而才能够去教育学生,促进学生传统保健体育水平的提高。所以,传统的体育保健教师首先应该对传统保健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人文性价值进行了解;其次需要加强其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掌握,确立好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地加强对于新知识和新经验的学习,同时要积极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最后,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中的多媒体知识,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知识和应用方法要有足够的掌握,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和教学,以便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2 . 4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传统体育保健文化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同时还有利于传统保健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也能够对体育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与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它将会为教师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使其在面对生活中各种传统文化内容时,有一种创新的需求,愿意为传统保健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3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校体育保健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思想意识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和知识的更新换代方面来进行着手,同时还包括校园传统体育保健文化氛围的塑造。除了文中所讲的这四个方面的措施,必定还有其他改进的方法,因此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

摘要: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加强创新,没有教师教学的创新,教学活动将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体育工作和体育教育的需求,也难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将对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8

一、加强体育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的教育作用, 一种是显性, 一种是隐性。教师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行为活动对学生都在潜移默化的起作用。因此,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操, 要以身立教, 自觉率先垂范, 真正地为人师表。高职教师的良好形象, 要求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团结互助育人的教师, 才能教书教得好, 育人育得好, 在学生中树立优秀教师的形象。为了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 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他们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 从而转化为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感情, 使之为其拼搏、奋斗。通过系列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教师观看视频———教师礼仪讲座 (金正昆) , 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教师职业道德研讨会, 要求老师撰写心得体会;并选择优秀文章进行宣读、交流、奖励;党工部开展校园精细化管理征文, 并对优秀论文进行大会研讨交流, 提高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深入开展向詹红荔同志学习的活动, 并要求每位教师立足本职撰写学习心得, 择优进行大会研讨交流, 提高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意识和培养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学的工作作风。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撰写心得体会, 进行交流。实行导师制。

二、转变教师传统观念, 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决定教育行为, 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前提, 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当前的体育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许多观念上的偏差, 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培育与开发, 因此, 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极为关键。首先体育高职教师要明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聘请有关教育专家开设专家讲坛, 着重对高职教育的现行观念进行讲解解读。按照专业建设要求, 要求各专业带头人外出进行行业调研, 了解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体育高职院校之间互相调研吸取先进的、典型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识高度, 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教育理想和信念, 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三、提高体育高职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 提升专业知识

教师对课程设计与改革是与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对职业岗位知识要求的认识程度相关学科知识成正比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清晰, 形成职业标准, 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教师在原有的学科知识基础上, 加强对“岗、证、课”的研究。教师的知识结构根据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进行相应的学习与提升。学院根据市场专业人才规模变化和供求情况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 要求教师不仅应定位在“双师型”, 而且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适应专业的调整带来的教学内容调整。提升体育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通过派遣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师的培训进而参加考评师的培训。以及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特色技能培训。另外, 高职院校教师还可通过网络、电视等现代继续教育的新途径满足知识更新的要求。

(二) 培训教育技能

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 教师不但要求具备“学科知识”, 而且要求具备“教育知识”。因此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 必须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 而且要教会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逐步提高其从教素质, 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教师的教育技能提高可采取正式培训和社会学习两种方式, 正式培训是通过高校、地方教育机构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较为规范的培训。社会学习是向单位的人、周围的人学习, 教研组要扎实、有效的组织集体备课, 理论学习, 课题研究, 常规检查,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深入开展教法、学法研究和听课评课等活动, 听课和评课要本着建设的目的, 评课要有针对性, 关键是提出改进意见, 帮助青年教师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对新任教师和专职教师, 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帮带作用, 还可以采用“导师带教”的方法。导师选择课程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或外聘优秀教师, 让他们与青年教师组成对子, 使教师处于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良性的竞争的环境, 宽松的成长环境。激发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实践教学。理论课程以专任教师为主教, 外聘教师为辅教。实践课程以外聘教师为主教, 专任教师为主教。

(三)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 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高水平的理论知识, 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育高职“双师型”教师有几个渠道, 一是让教师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深入不同行业企业挂职锻炼, 还可利用寒暑假进行兼职, 以缩短学校与社会、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 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学院安排一些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或教学实践。使广大教师全方位、多渠道的进入企业, 了解企业, 服务企业, 并带领学生去实训、实习, 相信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实用性更强。

(四) 提高科研水平

鼓励教师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研究, 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行业企业专项调研。通过调研平台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科研工作是高校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没有科研成果的引领, 体育高职院校的教学很难上升到较高层次, 只有以科研带教学, 以教学促科研, 才能实现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 提高体育高职院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体育高职院校多数是二元式培养模式, 一是为省乃至国家培养一批高水平运动员, 二是为体育产业培养一批服务于社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体育高职院校的科研也要围绕这两大目标展开, 一是鼓励教师走进训练基地, 把科学研究指向提高教学和训练, 把科研转化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生产力。二是通过与企业合作, 尤其是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 由企业针对生产与经营的实际需要确定科研项目、双方共同承担科研经费、科研任务、解决技术难题, 让科学研究直接转化为服务企业和社会的生产力, 从而实现以科研带教学, 以教学促科研。

四、培养和激发教师献身教育的情感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 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来说只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 马克思说:“人的心理动力源于人的需要的满足”。需要是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它直接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指向和积极性, 所以, 要建立教师的职业情感离不开对教师需要的满足。

(一) 满足教师生理的需要, 培养教师献身教育的情感

人的内部需要是人从事某项活动原始动力, 需要一般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的满足表现在对劳有所得, 奖惩分明方面;精神需要体现在生活的丰富多彩、领导和同事间关系和谐, 团体凝聚力强。

生活上体贴入微, 关心教师身体、住房、子女入学和就业等, 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师必然积极投身于本职工作, 形成敬业、奉献的积极心态。此外, 经常开展各种活动, 通过举办学科活动, 培养青年教师的组织、策划和辅导能力, 不定期地举办校园文化活动, 比如教工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游戏等活动, 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加强团体凝聚力的培养,

(二) 满足教师安全和归属的需要, 培养教师献身教育的情感

学习厦航的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管理理念, 重视情感沟通, 做到制度上严格要求, 管理上体现人性化, 进行心理换位, 用真诚与之交往, 及时对教师工作予以肯定和承认, 信任教师, 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使广大教师切身感受到:学院是我的学院, 领导和同事是关心和爱护我的。管理者给予教师的尊重、关心、爱护、体贴和信任会提高教师产生安全感、胜任力, 还能够使高职教师对领导产生一种“知遇之恩”, 自觉把个人的发展和学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把被学院需要、被领导需要、被同事尊重、需要和被学生尊重、需要当成一种责任。把满足这种“需要”当成自己奋斗的目标。调动他们献身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把追求同教育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自觉融入学校的教育及各项服务、管理工作中来。并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衡量和评价自己的工作。

(三) 满足教师成长和成功的需求, 培养教师献身教育的情感

要多给教师展露才华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利用机会来挖掘自身的潜力。比如优质课比赛, 说课比赛、书法比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尽可能地让青年教师参加锻炼, 使部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而后以此为榜样, 开展教学研讨、示范课, 让其他教师增长见识, 在以后的自己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邀请教育专家来学校作专题讲座, 更新教育理念、拓宽视野;组织教师参加政府和地方教育、科研部门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 到行业和兄弟学校参观、调研、学习等, 博采众长, 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通过一定的制度、措施、方法激发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奖罚分明, 任人唯贤, 在评职、晋级、评优选模等方面, 与教师的工作业绩密切联系, 让教师感到只要耕耘, 必有收获, 培养他们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典型案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行业背景分析, 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体育高职教育的相关文件及有关教育专家关于高职教育的重要讲话, 可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创设安全、尊重、信任的良性竞争环境使广大教师能够怀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度的责任感, 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提高教学条件, 使教师有用武之地, 加强学院制度建设,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创造学习的机会使广大教师有归属感、安全感, 自尊的需要、成长和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 自觉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 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如果能做到这几点, 体育高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能力必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潮.教学新理念[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3:19-21.

[2]冯艺.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J].科技资讯, 2009, (9) :175.

[3]黎雪莲, 李庆.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9, (Z1) :45-46.

[4]段静, 张艳丽.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特征与激励方式[J].沧桑, 2009, (3) :171-172.

[5]吴明永.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优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6) :53-54.

[6]谢新华, 臧为民, 高晓平.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浅谈[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9, (1) :18-19.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9

一、体育师范生实习、招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 教学计划的制订暴露出专业知识的缺乏

1.部分实习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理解不够, 对模块与单元理解不透, 甚至分不清楚不同的学习阶段。

2.一些实习生对各领域目标概念含糊不清, 在教学计划中对学习目标的表述比较混乱, 如, 将“掌握×××技术方法”写入认知性目标, 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写入技能性目标等;对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运用不准确, 如, 对“学会”与“掌握”、“了解”与“理解”等词的运用不当。

3.不能用科学严谨的语言来规范学生的体育知识。如, 将“蹲踞式”起跑写成“蹬距式”起跑, 将“提踵”表达为“抬脚跟”, 不能准确地描述“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概念等。

4.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如, 在初学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时, 将“传球的方向与路线”设为重难点等。

5.运动负荷概念不清。如, 将负荷中的练习时间计算成所有学生的练习时间等。

(二) 课堂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操作能力薄弱

1.口令不洪亮, 预令和动令节奏把握不准, 不会使用哨子, 更谈不上节奏变化。

2.示范面不合理, 示范不正确, 基本功较差。

3.讲解步骤不合理, 讲解占用时间太多, 不会提炼动作要领, 不能做到精讲多练。

4.队形调整缺乏预见性和科学性, 变化太多、太乱。

5.应变能力较弱, 课堂调控能力较差。

二、对体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依据“课标”性质与理念、运用体育教育教学理论、把握教材教法、优化教学设计、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教学等能力, 也即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基本能力。因此,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能否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 基于体育师范生在实习与招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笔者就高校对体育师范生的培养及其自身发展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高校培养

1.建立培养目标的对口平台

过去的中学体育教学, 强调教师的“多能”, 重视教师专业术科技能的广度, 忽视了深度, 这与目前的课改教学要求不一致。当前, 普通高中普遍开展了选项教学, 突出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要求教师在“多能”中体现“术科的一专”, 其中, “多能”的意义在于既能从事教学, 又能从事科研;既能从事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 又能从事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的开发等。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时, 要立足实践操作, 在培养学生专项能力的同时, 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2.建立常规的观摩学习平台

体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是师范生们间接获得实践经验的平台, 高校往往重视对“好课评比”、“示范课”、“研讨课”等有准备或精心组织的活动的观摩学习, 却忽视了对常态课的观摩与研讨。其实, 常态教学中的手段、方法、问题及解决方法才是最真实的, 也是师范生即将要面对的。因此, 观摩学习活动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多观摩不同条件、不同层次学校的常态体育教学活动, 这样获得的实践经验才是丰富的、实用的。

3.建立对口的实践平台

对于师范生的实习, 不能只强调实习时间、生源所在地和“失实”的书面反馈, 而忽视实习地点的选择和指导教师的对口性等因素, 使得实习“形式大于内涵”, 缺乏现实性、实效性。在示范生的实习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认真对待师范生的实习工作, 也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担任实习指导的重任。因此, 建立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项目内容等对口实践平台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4.建立多元的交流、反馈平台

在传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 高校与实习学校之间, 高校教师、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之间的交流反馈不够充分, 往往重任务、轻实效, 以简单的总结、评价、信息反馈作为任务的完成;部分高校疏于反馈信息的整理, 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调整实习方案, 没能很好地发挥实习期应有的作用, 甚至影响了学生后期的发展。因此, 高校应邀请高中一线骨干教师客座高校, 开设实践操作技能讲座与培训, 并回访基层学校了解中学课改的现实状况及动态;一线教师要多向培养单位反馈基层需求, 改善高师体育专业的课程安排, 改进授课方式, 协助高校开展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训, 建立有效反馈、交流的平台, 促进高校、高中、师范生三者的共同发展, 使得实习更有实效。

(二) 师范生自身素质发展

1.加强学习与研究, 提升对现行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水平

对现行课程标准理念理解不深, 就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与误区。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 首先必须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 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要能依据课程标准性质与理念, 科学地选择、开发、运用教材;学会制订模块、单元等各种教学计划的方法;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最大化地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因此, 体育师范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认真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与理念保证。

2.注重日常学练, 掌握并熟练运用基本技术和技能

体育教师的示范能力是实施体育教学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 良好的示范能力是建立在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之上的。随着选项教学在高中的普遍开展, 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教师的运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中学体育教师应注重日常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练、发展与提高, 精通1~2项运动技术、技能, 理解并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及技战术的原理与方法, 保证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讲解清晰、分析透彻、示范准确、姿态优美。

3.深入理解教材, 掌握教材的多种教法

教无定法, 同一教材有许多不同的教法, 同一教法对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 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 对不同教学对象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事实上, 要掌握教材的各种教学方法, 就必须认真理解教材, 只有掌握教材特点, 把握了教材重难点, 才能结合学生个性特点, 进行有效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前人经验的积累, 要认真学习, 并不断地钻研、探索和创新;同时, 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经常进行基本功的锻炼, 主动实践操作

口令、口哨与语言能力, 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 其中, 口令和口哨的运用, 是体育教学的特有手段, 也是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的语言是传递知识、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体育教学中, 正确、洪亮、有感染力的口令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具有号召力的哨声, 能使课堂教学严谨有序,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队形的合理调整。科学严谨的语言能规范学生的体育知识;艺术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良好心理定式和情感变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切感人、通俗易懂、逻辑性强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的这些基本功不是与生俱来的, 因此要重视日常的培养与锻炼, 并主动、大胆地实践, 寻求评价, 夯实基础, 提高应用能力。

5.不断实践积累, 提高组织、调控与应变能力

体育课堂的组织、调控与应变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简洁、合理的队形调整可以节约时间, 使课堂教学连贯、有序, 保证学生的学练安全;学练的队形不仅需要在课前很好地预设, 而且要在课中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调整。在教学中, 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度调控, 做到“收放自如”、“得心应手”;对一些“突发事件”和“预设之外”的问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摆脱窘境, 有时还会取得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述内容都是在大学书本上学不到的, 需要自己寻找、创造实践的机会, 特别要抓住“硬件、软件”等条件都较差时的实践机会, 因为这样的机会能让实践者获得更多的体验, 积累更多的经验, 对提高自身组织、调控与应变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左新荣.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中多能一专的理性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1:82.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10

一、多方了解, 创造机会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 网络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相关信息。由于条件限制, 很多时候基层学校收不到上面发的通知。现在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 他们都会及时把通知公布在网上, 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及时关注当地教育网 (县、市、省) , 甚至教育部的网站, 只要是对我们有利的信息, 我们都可以有所了解。

二、及时关注, 了解变化

每当有新规则出台时, 我们体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 当然不是了解所有, 我们要选其重点, 关注对我们工作有帮助的, 了解其他的, 做到它变我也变。笔者在这次培训中就遇到这种情况, 田径规则从2004年起, 跑道的宽度就从原来的1.22~1.25m改为1.22m±0.01m, 当培训老师说到这一变化时, 下面学员是“啊”声一片, 大家都感到吃惊, 说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显然大家对新规则变化关注了解不够, 还有一些规则的变化, 学员们听后也是一脸的茫然。这就表明我们体育工作者对裁判规则变化了解不够。

所以, 我们平时要上网搜索了解相关信息, 或在观看比赛时, 不要光看精彩的比赛, 还要认真听嘉宾的解说。如果有新规则变化, 一般都会介绍给观众。同时自己也可以跟着一起执行, 看看自己的判断与裁判的判罚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样, 自己就得留意规则的变化, 同时反思是否是自己对这一方面不够了解以致判罚不准。这也是提高自己裁判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与时俱进, 不断进取

体育教师在工作之余, 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 尤其在英语能力方面。在江苏省晋升一级裁判的考试中, 对英语能力的要求, 较以前大大提高了, 以前只有5分的要求, 这次达到了20分。众所周知, 现在每年都要举行许多各种各样的国际性比赛, 队员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通用语言, 自然就成为交流用语。裁判员作为大赛的执法者和组织者, 如果没有很好的交际能力, 怎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呢?也许作为一级裁判参加国际性的比赛机会较少, 但为我们日后晋升高一级裁判做准备还是有必要的。

四、提高自身素质, 时刻准备着

作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 不光要熟悉裁判规则, 而且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首先要对裁判事业充满兴趣, 还要有为体育事业和裁判事业献身的精神;其次, 在裁判执法时要有合作与谦恭的态度, 要抓落实,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遇到问题要帮助解决, 不要推诿, 更不能拆台;最后, 作为裁判对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即强大的自信心, 稳定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和公正果断而坚定的判罚。

体育教师具备的应变能力 篇11

【关键词】 体育老师 应变能力 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1-021-01

一、教师可能发生失误

任何一个教师,即使课备得再详细,都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考虑得十分周详,是无法面面俱到的,因为,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是难以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纠正和改善。

(一)讲解时出现的失误。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在讲解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当你还未发觉时,可能已有学生在偷笑了,教师如果还在滔滔不绝的演讲,学生会笑得更厉害。如果教师发觉了,不去改正,却一味狡辩,后果会更糟,学生会认为你虚伪,自身形象也会大打折损。最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自我解嘲:“老师真是老糊涂了,刚才有个问题讲错了,下面让我们再学习一遍。”这样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活跃气氛,挽回影响。

(二)示范时出现的失误。导致教师示范失误的原因很多,如过分自信,注意力不集中,对动作技术掌握较差,身体素质下降,以及场地器材不规范等。都会使示范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失败。因此,上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思想上、体力上和技术上的,不打无把握之仗。对自己的实际水平要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并想办法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对自己示范不好的动作,可以事先训练好“尖子生”来代劳。尤其是比较年长的教师,体力上吃不消时,最好只在旁边做好讲解和保护帮助,量力而行。

1. 说明原因,重做示范——这适合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时。本来可以做好,但因疏忽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而没能做好。可以调侃道“看看,这就是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后果。下面,请大家欣赏标准动作。”

2. 坦率说明,代做示范——这一点适合教师不能够独立完成时。教师没有掌握好动作技术,或者身体素质下降,可以叫学生示范,教师做好点评。切不可勉强自己,硬要示范,容易造成伤害,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老师都做不好,我们能行吗?

(三)批评时出现的失误。学生偶尔会犯错误,教师适当的批评,会促进学生的进步。但要注意别冤枉人。如有一次长跑课,有一名学生慢慢悠悠,像在散步,教师当场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当场就哭了。在学生的议论声中教师才了解到,他昨天摔伤了,今天是坚持上课的。教师马上整理队伍,在全班同学面前向这位同学道歉,检讨自己没有了解实情的过错,表扬他能坚持上课。同时也要求同学们有伤痛千万不要隐瞒,要向老师请假。这位学生终于破涕为笑了,全体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保护时的失误。在体育课堂中,经常用到保护与帮助,这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是由于教师的疏忽大意,判断失误,保护方法不当,学生动作严重变形,无法保护等原因,就会造成保护失误。出现失误后,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免造成人人畏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后果。具体方法有:

1. 查找失误原因,重述动作要领,让素质较好动作规范的同学先做,给其他同学鼓舞信心,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 给予正面引导,消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发扬勇敢拼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的提问。由于学生的求知欲望热烈,对新事物好奇心强,经常提出一些新问题。多属于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问题,较容易的问题,我们可以当场解答。若是难以一下子讲清楚的,或是回答不出来的,以及稀奇古怪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否则会闹出笑话的。

1. 暂缓回答。对于能讲清楚又一时无法讲清楚的问题,可以向学生说:“这个问题现在讲了,你们不一定能理解,等以后学习了××后,你们自然会明白的。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以后再讲好吗?”

2. 事实回答。对于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或者答案模糊,千万不要信口开河,可以给学生说:“这个问题等我查证后,再给你正确的答案好吗?”

3. 幽默回答。对于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可以回答得婉转些,对于毫无意义的问题,就直接拒绝回答,可说:“这个问题毫无意义,没有回答的必要。”

(二)学生的要求。学生往往会觉得老师是万能的,只要想得到的,老师就会满足他们。因此经常要求教师做力所不及的示范,教授新颖而缺乏教学条件的内容,或者跨越初·中级阶段的高难度动作。任何一名教师都不能项项具精,对答如流的,而有的学生往往不喜欢教师的强项科目,专抓教师的弱项科目,即使是无意义的,让教师“出丑”。

1. 要求示范。一般来说,学生喜欢看教师示范,觉得这样才有权威性。如果示范错了,不妨将错就错,示范一遍。然后提问学生动作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进?若是自己实在做不好的动作,可以叫“尖子生”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对于高难动作,而且与教学不沾边的,建议他们看录像资料。

2. 要求讲解。备课时要注意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多查阅相关资料,防范于未然。否则教师会一问三不知,呆若木鸡。

所以,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必须懂得一些运动生理卫生学知识和相关的医学救护常识,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很好的应变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来充实自己,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让每一节体育课都是我们辉煌的舞台!

体育教师能力培养 篇12

一、明确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前提

只有充分了解了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们才有可能具体实施反思, 并将反思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具体来看, 每次教育教学反思通常须历经以下过程:

1.确认教育困境的存在;

2.对引起教育困境的情境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其与其他情境所具有的相似性进行充分思考, 在此基础上, 对困境作出解答;

3.对教育困境进行重新建构;

4.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尝试, 以发现解答的结果和实质内涵;

5.检验所用的方法、手段的结果, 对所用方法、手段进行评估;以至循环往复, 不断深化发展。

二、秉承教育理念, 形成反思参照标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基础

反思只是一个手段, 可以用来达到这样或那样的目的, 既可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帮手, 也可以成为背离素质教育的“帮凶”。教育在开展反思活动时, 要以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 以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为参照点, 注意形成反思的框架标准, 实施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判、思考活动。因此, 教师首先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 转变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将“读——思——用”这一螺旋式的循环过程的各环节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使自己的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三、养成明确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时, 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 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 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就拿教学来说, 如果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就可能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师生互动等方方面面发现问题。

1.内省反思, 发现自己教育的问题, 提高自我觉察水平

内省反思, 就是通过寻找自身教育中的问题、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过程, 借助于学生在活动中的反应, 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等是否适宜和为什么适宜。这样的内省, 不断地提高着老师的自我觉察能力。

(1) 课前反思, 指向于未来教学, 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 使未来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包括讲授内容要求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如授课前应对事先设计好了的教案进行认真思考, 想想上节课或以前是怎样上的, 哪些地方不如意, 适合现在吗?适合这个班吗?该怎样修改?不能“拿来”就用!备课时, 对某一环节的设计如不如意, 可做上标记, 以便授课前进一步思考, 教案的每一页可预留一定位置日后补充用。如果节节课都能不满足事先的教学设计, 积极审视, 不断修正完善, 就能超越自我。

(2) 课中反思, 指向于当前教学, 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 学生的接受状况, 课堂管理, 教学技能的应用, 师生互动, 时间安排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 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

(3) 课后反思, 指向于过去教学, 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 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原因分析等。无论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它总有成功之处, 也有不足之处,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课后要静下心来, 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并坚持把这种成功和不足之处记录下来, 后便日后扬长避短。

2.交流反思, 寻找他人的教育问题, 重构经验和理论

交流性的反思, 就是把他人的教育工作实践当作一面镜子, 反射出自己行动的影像, 可以启发、提示我们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问题, 辩证地看待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我们检查、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 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方法是:

(1) 在交流学习中反思, 提高自我。第一, 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观摩名师、优秀教师上课, 多看多听多想, 并细心听取专家点评, 并做好记录。

第二, 要抓住机会, 听取教育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第三, 要多与同行交流, 尤其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 积极参加校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细心体会, 积极思考, 比照自己, 寻找差距。

(2) 利用各种媒体提供的教育教学信息进行反思。我们不仅要向身边的同行学习, 还要利用网络、电视、教学刊物等传媒信息进行反思。

第一, 认真研究教育台展播的和教育部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中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 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 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比照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

第二,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 可下载一些优质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可比照自己的设计找出优劣。

3.研究反思, 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 重新审视教育观念

研究性的反思, 就是通过研究学生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 将学生的反应看做重要的评价信息, 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来改进和调整教学。

如水平四初一后滚翻教学, 上课之前, 我准备动作过程图片、保护与帮助图片、布置好“斜坡”场地等, 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 尝试让小组长带领学生分组练习, 但是, 结果却很不好。有些学生在练有些干脆聊天, 不得已只好“手把手”地教。课后, 我不断反思之后, 改变了程序与策略, 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 先复习前滚翻, 并提出重力问题, 让学生体验在斜坡上正向和逆向练习;然后指定好小组长、协助组内其他成员的分工, 并指导学生练习;再通过各组相互评比, 指出各组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示范和语言激励, 帮助学生明确问题, 激励改进等手段, 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体验了学习的成功感、学会了技术, 全面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也使我明白了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学生要有知识、技能的经验储备, 要帮助他们合理进行分工, 这样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要做课改的主人, 就要做到勤于反思, 善于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一个娴熟的教育教学设计者, 组织者, 指导者和创造者。

摘要:阐述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应当学会教育反思, 并阐明了明确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前提;秉承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基础;养成明确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有效途径。这一研究对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 逐步提高专业技术和知识水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反思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季浏, 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CIP].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物资采购与供应链下一篇:医疗设备耗材档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