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地位(精选10篇)
体育教师地位 篇1
当前在各学校里, 体育教师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究其原因, 虽然有多种, 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与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有关系, 二是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系, 三是与应试教育有关系, 四是与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有关系。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呢?笔者认为:一是国家重视、政府支持, 二是学校重视、科学管理, 三是体育教师要努力, 严格要求自己, 积极向上。只有国家重视了, 人们思想观念改变了, 学校重视了, 体育教师认真努力了, 其在学校中的地位, 才能得到逐步提高。下面就体育教师的地位, 在学校为什么低下, 又如何提高在学校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一、影响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地位的原因
1. 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方面, 是教育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教育方法和手段。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任务有以下几方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全校的体育工作计划, 按照计划完成全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督促全校每天早操、课间操锻炼, 组织、辅导课外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工、学生的体育比赛活动;完成学校、校外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的训练, 并带队参赛;完成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工作;协助其他科室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从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来看, 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应该是很重要的。其地位应该是不低的。
2. 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待遇。
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待遇问题, 以某中专学校为例。笔者试举几点, 可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体育教师在这个学校是否受到重视, 这样待遇是否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便可不得而知。首先, 我们看体育服装问题:从1990年到2010年, 服装补助从后勤劳保中支出, 3年才能转一次。1997年之前一次120元左右, 1997年之后到2007年, 一次是250元左右。1997年当地体育局文件规定, 每年是580元, 有关人员拿着文件向学校领导反映过, 回答是要理解学校的困难, 慢慢解决。2007年后有所提高, 3年一次报了430元。2012年4月5日《湖北关于调整体育教师工作服装的通知》中明确要求, 每人每年1000元, 从教育事业经费列支, 可是学校依然没有执行。其次看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工作量的计算问题:该学校领导是这样回答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是体育老师的本职工作, 不能计算工作量, 如果计算工作量, 其他学科的老师会有意见。校内、校外带队参赛, 根据当地体育局文件, 校内比赛一天计算8学时, 校外比赛一天按照10学时计算。这所中专学校同样没有执行, 其理由是, 有领导参加, 体育老师计算了, 那么领导计不计算?工作量的计算, 其他科目上一节课就计算一学时, 而体育课只计算0.9学时。其他就不用多说了,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口头上领导是很重视的, 但是没有给予体育教师应该有的待遇。
3. 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与应试教育有关系。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体育老师更是没有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学校不重视的原因, 主要来源于孩子家长。不少家长认为, 锻炼身体并不重要, 只要过得去就可行了, 没有必要参加那么多的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 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也不怕”, 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 至今仍在左右着人们。在大多数家长们存有这种理念和愿望的情况下, 学校也不敢过多地“浪费”学生学习时间, 因为所有的学校学生都要走同一条路: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 考上重点的人数多, 当地教委就重视, 学校就有名望, 学校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不愁生源。但是, 面对目前的这种情况, 如果不改变应试教育现状, 不把体育纳入应试之中, 是很难实现素质教育的, 而影响体育教师地位的直接因素, 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显然也是很困难的。
4. 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对其地位的影响。
在人们印象中, 体育老师是那种散漫的一种形象, 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 做事情容易冲动, 修养不够, 素质不高, 遇事爱和人争吵, 生活不注意细节, 大大咧咧的, 不善于沟通和处理关系, 等等。显然, 这也是不被学校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体育教师是学校教师行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具有教师的良好形象, 为人师表, 充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二、提高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地位的重要因素
1. 国家重视, 政府支持。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 然而到现在, 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 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 主要原因是, 出现在应试教育制度上, 出现在学校工作的评价与方法上, 出现在政府对体育教师利益的不重视。众所周知, 体育能锻炼孩子身体, 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身心健康, 能培养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能培养综合素质、品格和领导才能, 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而体育教师是体育的主体, 国家和政府如果没有对体育教师的激励政策, 因此, 要想能很好地激发其工作热情, 显然是会有较大难度的。
2. 学校重视。
体育是一个辛苦的行业, 绝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室外, 风吹日晒, 工作任务又重, 每天的消耗是很大的, 所以体育老师多病, 这与长期的负累工作是不无关系的。不要因为体育不考试, 就对体育教师待遇区别对待, 要想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必须按照国家政策发给其体育服装福利;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应按学时计算其工作量;校内、校外参赛活动应该按照体育局文件计算课时;上课的工作量计算要和主要科目平等。我想, 学校能按照国家政策忠实地执行并完好地落实, 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3. 体育教师自身改变。
从体育教师角度分析, 体育教师要有主人翁的精神, 要切实地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做好早操、课间操的管理及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做好参赛前的各种训练, 力争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 为集体争光, 为学校争光。与此同时,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 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与个人修养, 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作好教师的表率, 并做好与学校的沟通与协调, 努力改变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努力改变学校对体育教师的看法, 使学校切实加大对体育学科的投入与重视。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随着国家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升,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的体质、素质的不断重视, 体育教育一定会被提高到很高的高度。作为体育教师, 其利益和地位的提升, 也一定会得到逐步改善。体育工作者更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认真搞好体育教学, 为学生负责, 为每个家庭负责, 为国家负责, 为自己负责, 不重视的现象应该是暂时的, 果如此, 其地位的提升是指日可待的。
体育教师地位 篇2
马王堆小学 姚硕
摘要
阅读了大量的体育教学环境方面的文献资料,同时通过自身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针对体育教学环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以及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来阐述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为小学体育教学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上协调好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环境 小学体育教学.前言
[1]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它与教学、教育不同,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而教育、教学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即对人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虽然环境影响是自发的,但对人的影响有时表现更为深刻,更具有吸引力。体育教学环境也正因为他的重要作用,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环境,是作为按照发展人的身心教育要求组织体育教学的活动空间领域,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2]体育锻炼而主动利用环境的产物。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概括地说,体育教学环境就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所有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一
[3]定的体育教学规律,在符合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学环境理所当然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环境与教学系统是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普遍存在教学环境较差、没有很好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达到其整合功效、没有达到教学环境子系统要素的最优化组合从而发挥系统最大能量、教学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效果。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任何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4]教和学生学产生影响,并从外部特征上把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学环境,能动地创造并调控体育教学环境,使体育教学环境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服务就成了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研究的课题。教育活动应当适
[5]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学校体育教学为了实现学科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的双重功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紧密围绕育人宗旨,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的角度来综合评价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而要
[6]达到这一目的,体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创造对其将产生重要作用。体育教学环境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2.体育教学环境
在我国对于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查阅了期刊网上有关体育教学环境的文献不过30余篇。近年来虽然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研究者们大多是从概念、特点、要素、影响及优化设计等理论方面进行研究,进行实证研究很少。对于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也有所不同。一种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总和,它是一种增强学生健康的教学环境;第二种是指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的所有客观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第三种是指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条件和人文条件总和;第四种是指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环境。姚蕾在《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中指出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以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学校教育环
[7]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的环境。金晓阳在《论体育教学环境》中指出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概括地说,体育教学环境就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体育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指体育教学活
[4]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相关图书资料。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概念的概括的准确性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国内个专家的界定观点不统一。本文通过对所查阅的有关体育教学环境的期刊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界定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本文认为体育教学环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要求和体育教学需求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的总和。2.1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2.1.1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一刻也离不开环境的依托,各种环境因素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参与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预着教学活动的进程与[8]效果。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着体育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体育场地内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所以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例如几十个人在一个篮球场地练习和在多个篮球场地进行练习的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各种体育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不仅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以自身的外部特
[9]征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刺激。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不同风格造型、颜色均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影响。如体育场地另类设计,体育器材的布置整洁有序,则能给人以愉快、轻松的感觉。宽敞明亮的体育场馆,可以给师生一种意气奋发、蓬勃向上的感觉。教师熟悉教材然后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可以作为外界刺激参与教学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积极反应,使学生学习和练习时心情愉快,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1.2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的组成
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由体育教学场所与体育教学器材两方面组成。2.1.2.1小学体育教学场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的特性对教学场所的要求超过了任何一门学科对教学场所的要求。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备件之一,同时也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活动需要依赖体育教学场地进行,例如篮球的教学就需要篮球场,乒乓球的教学就需要乒乓球台。没有体育教学场地体育教学就无法顺利完成。2.1.2.2小学体育教学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器材开展体育活动的工具。学生在单纯的走、跑、跳、翻中无法感觉到体育的趣味性与快乐性。而体育器材的运用可以是单纯枯燥的体育练习变的有趣。体育器材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1.3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一般包括学校体育传统风气、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学校体育传统风气是指学校体育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而慢慢形成并流行的集体行为它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传统风气对学生的体育态度、爱好、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体育传统风气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1]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级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教师的态度与情绪波动和学生的态度和情绪波动。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人际关系是指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的好坏直接反应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和体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中。从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及效果。
2.1.4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的组成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由体育教学传统风气、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和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三个部分组成。
2.1.4.1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传统风气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传统风气是指学校体育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而慢慢形成并流行的集体行为它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有良好的体育传统风气对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态度、兴趣、积极性等都有很重要的积极影响。
2.1.4.2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气氛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环境气氛即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的状态。诸如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关系互动等。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并且良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师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水平。2.1.4.3小学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叫做人际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无形的特殊环境。这种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际关系是构成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还是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掌握练习方法的动力。2.2结论
体育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开展以及体育教学的发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利用体育教学环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利影响升华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体育教学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影响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体育教师地位 篇3
摘 要 校园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扩大学生体育人口,发展学生运动才能;促进学校场馆设施、器材设备建设;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本文对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加以阐述。
关键词 体育社团 高校体育 素质教育
一、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
当前,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加快,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增强,追求体育健身与娱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原来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而,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应运而生,它拥有独立自主的决策权,不需要体育职能部门的干预,靠大学生的兴趣自发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并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
由于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学校体育中产生积极影响,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校体育社团都由学校领导、主任主管,建立了较系统的组织领导机构模式,加强社团及其会员管理,注重强调社团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提高,积极为社团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社团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二、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
1.体育社团种类的多样性和社团成员的广泛性,扩大了校园体育的内涵
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交流多,所以体育活动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因此,这些社团成员将成为大学生社团的二次媒介,把体育活动乃至其他先进文化的信息播撒在学校举办的各种体育活动的非社团成员的人群中。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培养了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健全的性格,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
2.社团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目的的多样性,繁荣了校园体育活动
社团活动是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社团体育活动,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利用体育社团形式多样、层次多样的文化活动优势,可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生活具有非常积极、健康的作用和意义。
3.参与体育社团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营造了和谐的校园体育活动氛围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社团活动的内容、时间和频度,能够按个人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争取、创造各种满足个体需要的机会。体育社团组织开展活动是以各单项体育社团为群体,自筹自办,自我管理,具有形式多样、实施灵活的特点。体育社团参与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使体育社团成为一个较为宽松的团体,有大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有教师适当的指导、有不同形式的小型竞赛,而且是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下进行的活动。
4.体育社团成员的高层次,提高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品位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主体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大学生群体,这就决定了校园体育活动有着较高的层次。实践证明,学生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只是满足于简单、传统形式的体育活动的重复,而是企盼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组织活动,创造出崭新的体育精神产品和活动内容,以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5.起到加强校际交往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以前学校参加的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校内外体育竞赛都是由专门体育职能机构来组织的,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外乎是校代表队队员,学校的一般学生很难有机會参加比赛并获得其中的一切体验。而校园体育社团却能为一般学生创造机会,通过不同学校社团之间交往,促进相互了解与认识,增进不同学校社团会员之间的友谊,同时在交流中互递信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发展学生运动才能,为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
学校运动代表队有一部分队员是在体育社团中发现并挑选出来的,而且这部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相当不错。体育社团通过组织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体育竞赛,使广大学生得到实战锻炼,使学生体育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可见,体育社团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才能,为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1.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成为沟通系际、校际间的中介,为学校运动队提供了人才资源。
2.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要系统的将体育类社团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同时学生体育社团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社团活动筑牢经济基础。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专业技术指导,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应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对社团成员的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观,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张伟.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3).
[2] 陆军.浅议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体育教师地位 篇4
关键词:特点,“教”,“导”,关系
体育老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力军,为了完善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须提高大学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要将教学中的理念、质量、业务能力作为大学体育老师的选择要求,要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的更新思想、理念和专业知识,并且处理好自身“角色”的转变。
1 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学生在大学时代,身体机能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要从传统的教学、教育转化为引导、督导,让学生能够有目的、有任务、有计划的去学习,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目的,启发学生拥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并且做到主动锻炼。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针对不同的体育活动进行基础的练习,同时还掌握了相应知识、技术。
在教学形式的认识上教师要以教学目的为根本,要充分了解每一阶段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程序。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常用的有语言教学、直观教学、实际练习三大类。每一类都有着十分系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动作的口令、指示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这项运动的具体形式;而在直观形式中对教学动作、执教方向等进行学习;在进行实际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持续法、重复法、比赛法、循环法形式。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教学形式要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每一个教师都要认清,单凭一种体育教学形式不可能将所有教学内容充分表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形式、方法、特点等结合实际的范围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解,真正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做到融汇贯通。将各种教学形式发挥到最大,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同时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的选择,体育教学形式不仅要适应学生的身体条件,还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根据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还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
2 认清在大学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关系
2.1 大学体育的教学对象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学生是相对的两个个体,同时也形成了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成为了保证教学主题正常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目的作为教学对象,否则教学的整个过程就会变得失去意义。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针对学生的教学要从体育知识、锻炼形式、体能、运动技巧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程度进行教学对象的分析,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第一位,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学生的进步与心理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如何推动学生。使其能够增加其心理需求就成为了提高学生进步的关键。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要针对这些需求下功夫,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状态进行合理的分析,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学生以及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让大学体育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2.2 如何进行教学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状况为不同的学生做好课程选择,要做到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学生的学习感受放在首位。
大学体育老师要将“教”的观点进行延伸,使其形成“导”的形式,这使由于大学体育老师所接触的学生较多,学生的专业、性格十分复杂,要想完成“教”向“导”的转换就必须坚持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学说,为体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他认为要让学生自觉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是愉快的事,既不应该给学生加上过重的心理负担,又不能用威胁、讽刺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的体能训练。所以说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使学生学到什么,而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选择,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适合自身的体育技能。同时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验、兴趣、发展及与现代社会实际相关的体育内容,使学生真正的培养出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动机性。
2 . 3教师素质决定着“教”向“导”的转换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直接的领导者,他领导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生,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完整的体育双边关系。体育教师在掌握体育要素和方法的同时,对自身的主观能力要求很高。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带头人,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负有一定的责任,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育老师往往通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教学形式、教学中的情感投入等联系密切。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乐于让学生接受活动行为的点滴,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应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百折不挠,取得较好的成绩;要对学生积极灌输乐观向上的思想,一个教师的教学素质对驾驭体育课有着很大的帮助, 同时能够积极调动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形式来完善自身素质,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苦难和挑战的同时必须主动、自觉的寻求新方法和新知识,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简单的说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丰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过程,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自身文化修养和师德的学习,这种可持续提高教学素质的方法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能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2 . 4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要将学生的性格、爱好、需求等方面作为教学方向,对学生要做到理解和包容。教师的领导作风对课堂管理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勒温( K.Lewin)等人关于教师领导作风的研究表明,教师的领导作风是民主的、专制的还是自由放任的,学生的课堂表现是不同的,班级风气也是不同的。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是彼此作用的,各自发挥着自身的主动性,共同构成教学的矛盾运动过程。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能够去配合自身的教育方法,并且以合理的教材作为基础,使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键,来创建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利用学生作为主体,积极采用引导的形式,使体育教学的本质能够被积极的探索,并且寻求一定的突破,合理的总结出教学目的和方法,使教学模式和理论变得更加的科学。
3 如何确立教师在“教”转“导”的地位
上文已经对教师的在“教”转“导”过程中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何种教学形式都必须以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基础。体育教学更是一个以学习知识为主,并且以健身常识和体育技能为辅的教学过程,所以要想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达到“教”转“导”,并且明确教师所处的地位就必须要求教师具备如下几个方面。
3 . 1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教学
大学体育课十分注重学习实践,几乎90%以上的教学过程都是在实践中完成的,所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在教学形式中做到新颖,刺激学生却积极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其学会体育技能,还要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挑战能力,如果一项体育技能对学生造成了困扰,教师就应该做到因势利导,并且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强大自己。
3 . 2体育老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
任何教学形式都需要老师能够使用丰富的规范化语言进行教学。规范化语言教学有助于突出教师地位,相反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就形成了主体,使体育教师的地位观念发生转换。通过规范化的语言表达,可以明确教师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引发共鸣,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在语言表达时要做到口型、声调、语调准确,语速适当,声音响亮、自然,语意表述清晰,具有相应的音乐旋律性、激情及感染力。
3.3 沟通、互动技能
在体育老师的授课环节,要做到与学生做到互动和沟通,大学体育课经常会使几十甚至上百人一起上课,面对如此巨大的教学量,教师必须保证其沟通能力才能完成教学。同时教师在和学生互动、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得知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并且针对这些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拥有一定的预见性,随时对学生的状态做出关注和调整,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对所遇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提问,避免学生出现理论知识上的漏洞。
3.4 驾驭课程技能
教师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对课堂的控制要做到主动掌控,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对学习内容要做到有效控制,同时在促进学生热情的情况下,完成对所学技能的掌握。一个体育老师不仅对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把握,还要利用一定的控制技巧,使教学进度得到保证。在容易被接受的范围内,要积极做到克服外界干扰,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变,为教学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4 结语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篇5
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的今天,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亟需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即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能动性.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表现;其次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发挥的条件;再次要掌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作 者:李金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中学,山东济宁,272055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6) 分类号:G620 关键词:体育 主体地位 意识
体育教师地位 篇6
大量研究表明, 中学体育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低, 社会和学校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可, 工作压力大, 工作待遇不如意,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5]。社会经济地位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概念, 通常是以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就业这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6]。因而, 本文从家庭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两个方面对社会经济地位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认为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资源[7]。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探讨, 由于测量方法的不一致, 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8,9,10,11]。关于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也存在不一致[12,13,14,15]。
本研究立足于此种现状, 对陇东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之的关系进行分析, 并探讨收入是否对教育与主观幸福感具有中介效应, 旨在为改善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取方便抽样从陇东地区 (包括庆阳市、平凉市) 抽取中小学体育教师共150名, 回收问卷150份, 其中有效问卷135份, 有效率为90%。其中男103名, 女32名;中专7名, 大专72名, 本科56名。
1.2 研究方法
1.2.1 中国人幸福感量表极简版
该问卷是陆洛教授鉴于以往的研究主要从西方人的观点和视角出发, 及以往研究中发现的中西方人对于幸福的差异性认识而编制[16], 共10道题, 采用likert4点评分, 得分越高表示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1.2.2 社会经济地位指标
本文选择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平均收入 (单位:元) 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判定标准。
1.3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采用方便抽样直接由研究者将问卷发放给被测者, 并预留电话, 在答卷的过程中如有问题随时可以询问, 然后约定时间回收问卷, 考虑主观幸福感的时效性,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持续三个月。对于收集的数据, 运用Spss13.0对其进行相关、回归和方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陇东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对陇东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其平均值为14.51, 低于平均水平, 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水平较低。
2.2 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2.1 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年龄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表2数据表明, 社会经济地位的两个指标受教育程度与收入都与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正相关, 而年龄与主观幸福感有着负相关。这说明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越高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年龄对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注:*表示P<.05
2.2.2 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经济收入 (β=.19, P=.027) 、受教育程度 (β=.20, P=.023) , 对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 两者的影响较为一致。
2.2.3 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 一般家庭经济低于1000元的为代课教师, 城镇体育教师的工资一般为略高于2000元, 因而将经济收入分为低于1000元, 略高于2000元, 高于3001元共三个组, 结果三组之间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具体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对经济收入进一步的多重分析显示:低收入群体即收入低于1000元的体育教师幸福感水平最低, 与其他两组有着显著差异 (P=.02;P=.38) ;其中中等收入组即 (1001-3000元) 组与高收入组 (高于3001元) 之间的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受教育水平的多重分析显示, 大专学历与本科学历之间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其他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收入在教育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17], 发现受教育程度对收入水平的回归系数不显著 (β=.13;P=.14) , 即教育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作用, 而非通过收入水平才能起作用。
3 分析与讨论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探讨发现, 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 与以往有些研究结论存在差异[18,19,20], 与有些研究结论部分一致[21]。可能的原因有:一是由于师资、场地设施条件等软硬件的缺乏, 甘肃位于我国西部,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虽然西部大开发及教育改革的发展, 国家和学校加大了对学校的投资力度, 但是由于基础教育的底子薄, 特别是村小的问题更为严重[22];二是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滞后, 以升学作为学校的主要目标, 为追求升学率而不惜牺牲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挤占体育课, 对体育教师的忽视也就在所难免[23];三是体育教师在福利和工资待遇上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 在职称评定上, 优先考虑其他科目的教师。郭隆珠的调查发现体育教师有六成不满意自己进修和学习机会[24]。
王晓彦, 郑涌[25]指出, 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 有支持性的证据, 也有反对性证据。而本研究结果发现:经济收入对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 经济收入能够解释主观幸福感方差的19%。这与有些研究不一致, 研究指出经济收入仅能解释主观幸福感方差的3.2到4.4%[26]。可能的原因:一是由于研究者选择的被试为发达国家的人群, 有着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 因而收入水平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因为文化差异,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 西方人群更注重自我实现, 而中国人认为物质的极大丰富是衡量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27]。三是有许多调查是以国家或者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 也即以国民收入作为收入的指标, 但是本研究采用个人收入作为指标。由于中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 国民的大量收入用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而非个体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因而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对两者进行区分, 以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对主观幸福感存在一致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收入水平越高,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水平越高, 但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组之间的幸福感水平不存在统计差异。可能的原因是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 收入对幸福感的边际贡献递减[28]。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一致,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阈值[29], 一旦达到阈值收入的影响将会停止[30]。但本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主观幸福感下降的现象。本人认为, 本研究中调查到的收入水平可能还没有达到所谓的阈值水平, 因而以后的研究中, 有必要扩大被试人群,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收入与幸福感的阈值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同时考虑到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较大, 有必要对经济发展不同地区进行区分研究。研究发现教育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 能够解释主观幸福感方差的20%。但有研究指出, 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仅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2.2到3.2%[31]。总体而言, 受教育程度越高, 幸福感水平越高。针对以往研究中指出的较高的教育程度能够提供较好的经济收入, 从而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在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一方面, 可能的原因是受教育程度是通过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及更好的应对策略来提升主观幸福感[32], 而非经济收入;另一方面, 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选择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是大专和本科两种学历, 受教育程度较高, 因而经济收入产生的中介效应较小。因此, 在未来的研究中, 有必要对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机制进行探讨, 分析社会经济地位是通过何种途径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
关于主观幸福感与年龄的关系, 张河川、李润仙[33] (1997, 1998) 研究表明中年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差, 这与本研究的结论有差异, 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水平下降。可能的原因:一是体育教师工作性质与其他教师不一样, 体育教师需要身体素质作为职业的支撑, 随着年龄的增大, 身体素质必然面临倒退的境地, 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水平。
4 结论
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而且教育能够独立于收入水平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作用。同时年龄也是影响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陇东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陇东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偏低, 社会经济地位中收入与教育对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独立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有必要提升体育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促进其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体育教师地位 篇7
1 何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正确地“导”,学生主动地“学”,因此两者应该说是统一的。没有正确的“导”,所谓主动地“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主动“学”的“导”,即使正确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通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而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一种无序的兴奋课,是一堂危险的课;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主动性的课,只能是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而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却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的、不恰当的。只要正确的指导与学生主动的学习相结合,才是一堂有效而充满乐趣的课。那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放任。看起来热闹、活跃,但学生的行动不能指向学习目标,同时存在许多危险。那种所谓教师的指导作用太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的课,其实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不强。因为教师的指导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一种没有效果的指导。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
应该说,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越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强;反之,教师的指导作用越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差。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地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动性越强,就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透彻、选择教法得当,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越强。
因此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由于存在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对立起来的认识,因而又派生出一种要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错误认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片面追求欢乐的气氛,大量安排与教学无关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和肤浅。决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3 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1 全体参与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前提
活动是主体参加的目的、对象和内容,离开了活动就无所谓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参与性,它表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及结果,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和质量。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第一,要重视教学设计,使活动富有吸引力,有思维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把学生的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拥有自由空间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
我们这里提到的自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它意味着权利与责任。学生在教学中要成为真正的主体,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学生在教学中的责任就是他们必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第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同时给予的自由支配时间是有学习任务的,是在教师的进精心策划下,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第二,要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第三,教学难度的设计要有梯度,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内容。
3.3 发扬教学民主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
民主的教学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师生会产生许多正向的互动,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理解和配合。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第一,教师要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成内在的权威,即去除外表的威严,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第二,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第三,要真诚地信任和鼓励学生。
3.4 满足需要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基础
需要是个体或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作为体育动机的基础,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感官刺激和调节身心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同一个学生在同一时期可能会表现出一种或多种需要。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学习动机,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的教学策略:第一,教师要与没有明确需要的学生多进行个别交流,帮助他们确定目标,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需求。第二,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亲自性和参与性,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要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升.论学生主体与参与教学[J].教育研究,2001(2):39.
[2]毛振明、赖天德.论教师的主体作用与学生的主导地位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4(5).
农村学校体育的地位 篇8
“健康第一”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的提出, 是具有其深刻社会背景的。2006年的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10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 肥胖和近视比例升高, 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下降明显。据专家分析,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 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 情况令人担忧, 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 以及对所在县的32个中小学的深入调查发现, 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教育体制评价系统存在问题, 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 存在片面性。教学质量高 (不包括体育教学) 就是好学校、好老师、好校长。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搞应试教育的一套。
2.场地不足, 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 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 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 经常被挪作他用, 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 或是用来开会, 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 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4.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 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 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 闲置不用, 造成散失或破损。
5.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 青年教师有所增加, 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 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达不到相应的水平。一些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 缺乏敬业奉献精神, 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 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 课程无进度, 教学无计划, 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针对以上的问题, 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的状况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从根本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 开满体育课, 上足体锻课, 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 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2.加大教育投入, 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 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 在思想上积极引导, 举办科学理论讲座, 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重教敬业。其次, 在业务上悉心培养, 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举行教学观摩, 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 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体育教师地位 篇9
1 什么是民间“体育达人”
“达人”一词最近几年在我国非常流行, 尤其是得到了众多网友的青睐, 它指的是在某一行业表现突出的人[1]。在日语中, 达人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和不断摸索, 在某一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人, 而在现代社会中, 达人指的是那些在一定行业领域不断地摸索、提高, 并在该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人, 人们在使用的时候通常用“体育达人”来表示。这种称呼几乎没有贬义色彩, 多指褒义。所以, 在笔者看来, 体育达人指的是那些在体育领域表现非常突出, 体育技能达到很高的水平的优秀人物, 体育达人与体育明星有着根本的区别。体育明星指的是在体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的专业人士, 一般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员两类。
2 民间体育组织及对“体育达人”产生的作用
随着我国民间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民间体育运动中, 民间体育组织为“体育达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土壤。最近几年, 国内多个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全面分析了草根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谢军的观点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成立各种体育组织, 并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2]。韩松的观点是, 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体育意识不断地提高, 这使得草根体育NPO具有了发展壮大的条件[3]。综上所述, 正是由于社会背景条件的变化, 人民群众对草根体育的认识以及参与草根运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草根体育才得以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 同时也为民间体育达人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3 “体育达人”的民间体育文化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间体育“体育达人”作为一种著名的文化传承, 虽然也经历了社会发展兴替的冲刷, 但是依然没有失去其纯正的文化内涵, 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古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后, 许多民间体育“体育达人”的保护工作虽然被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民间体育基础十分薄弱, 很难真正有效为传统文化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这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深深惋惜。
3.1 “体育达人”项目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
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体育, 民间体育“体育达人”是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相连的, 它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传承民俗文化;另一种是锻炼身体。其中, 民俗文化的传承是其中主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对民间的草根体育达人开展研究, 可以揭示体育达人在群众体育中作用与传承, 同时, 体育达人及民间体育也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群众体育开展的习惯, 不同地域的人群都有自己的特有的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也打上了不同人群的标志, 人文社会学家从中找到的很多的研究素材。在文字诞生之前, 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口口相传, 也是言传身教, 比如:我国的北方由于生产关系决定了他们游牧生活的特点, 迫使他们从小或主动或被动的结束骑马射箭的生活, 从家庭的角度来讲, 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为来的生活, 骑马、射箭以及摔跤就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他们游戏的一部分, 同时也成为了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 草原上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赛马、摔跤等就此形成[3];中国南方多水, , 大大小小的船只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备交通工具, 人们在农闲时利用船只进行游戏, 便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形成的有独特水乡风情的赛龙舟比赛, 在比赛的过程中自热会涌现出有领导意识的体育达人。
3.2 “体育达人”体现了汇聚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
我国作为武术的发祥地, 太极拳、少林功夫等如今已经闻名国际, 很多外国人凭着对少林功夫的崇拜, 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学习少林功夫。虽然时代进步了, 但是太极拳仍然是很多人强身健体的最佳选择, 尤其是现代人面对城市的喧嚣, 期望通过练习武术让奔跑的心灵的到片刻的宁静, 在许多人看来, 武术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项体育运动, 它蕴含了中国人的做人哲学。在众多的健身项目中武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透过武术体育形态, 我们可以看到热衷于此的体育达人的包容、理解、信任、豁达等中国体育文化气质, 这些与武术的练习方法不谋而合, 讲究内外兼修,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修身养性。长期以来武术在体育达人推动下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4 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体育达人”的地位与作用
4.1 “体育达人”是民间体育运动的“代言人”, 引导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达人这一草根群体, 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尽管出现时间不长, 可是能够为社会大众的健身运动提供巨大的发展时机。体育达人来自于民间基层, 都出身于普通的劳动大众, 因此, 他们的亲和力十分强, 容易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体育达人来自大众, 深知大众喜好, 总是能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从多年来各社区开展体育运动的实践来看, 一个地方群众体育运动开展的状况往往决定因素不是运动项目本身, 而是取决于体育达人的努力。这些来自民间的, 得到广大群众认可的体育达人往往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许多体育项目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才能够在民间得以推广, 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总是能够被体育达人点燃。
4.2 树立“体育达人”好榜样,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中国达人秀是一档立足于平民的选秀节目, 该节目通过展示选手的个人才艺, 为社会大众评选出可以模仿的典范, 满足群众的心理认同感, 尤其能够对青少年的心理认同感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青少年时期指的是年龄在12~28岁之间, 这个阶段是人一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人的精神精力充沛, 学习求知欲望强烈, 从时间来看基本包含了中学和大学阶段。
中国达人秀能够对中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学生一般分布在12~18岁之间, 是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 喜欢运动, 普遍喜欢体育运动[4], 他们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流的体育运动技能, 能够在运动场上表现出色, 以此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赞扬, 因此,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对体育达人产生崇拜之情。中学时期特别喜好模仿和崇拜偶像, 体育达人的光辉形象正好符合他们这样时期特定的心理需求, 因此, 草根体育达人很容易成为中学生的偶像。体育达人在体育方面具有某项独特优势, 能够使中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 进而产生想要参与其中的愿望。
5 结语
与那些自上而下的体制内体育组织相比, 草根体育组织规模很小, 甚至可以划入微型的范围;它们在资源获取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属于弱势组织;它们在组织框架上也常常濒临边缘的境地。虽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草根体育组织发展之路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可是并不能对其丧失信心, 要坚信它在民间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喜的是, 政府对草根体育组织的扶持力度不断地增强, 这使得来自民间的体育组织不断地完善, 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 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也在社区得以深入开展。随着这些民间体育项目的深入开展, 也“培养”了一些特殊人群, 即草根“体育达人”。草根“体育达人”, 顾名思义, 就是在非正规体育运动中具有特殊体育技能的健身运动者, 它是我国民间体育事业发展的产物, 也是我国国民体育事业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为此, 该文将就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影响下对我国草根“体育达人”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该文论述, 旨在为推动我国民间体育事业的发展做些有益的贡献和研究尝试。
关键词:草根体育,体育达人,体育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高王永.“草根”萌发新义[J].咬文嚼字, 2000 (8) :24-26.
[2]谢军、冯道光.部分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和发展[J].体育学刊, 2009 (2) :22-25.
[3]韩松.我国草根体育NPO发展困境及出路的探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体育教师地位 篇10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一)从健康娱乐出发,注重锻炼的效果性。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仅只在时间和空间上区别于其他的体育活动,而是渐渐地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课外体育活动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它有群众性,它以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是学生兴强体质、锻炼体魄,课外生活变得更加多样性,是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二)从形式多样出发,是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课外体育活动也就是利用课下的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它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它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方法可以随意选取,所有的形式方法都可以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更新。
(三)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的对待。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说是课堂体育教育的一个补充,所以它具有十分明确地指向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例如年龄、性别、身体协调性、体质差异等多个方面来由计划、有目的的来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则
(一)自觉性原则。所谓自觉性原则是学生能自觉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这对于课外体育活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怎样才能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呢?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兴趣刺激,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更好的锻炼自己。
(二)适量性原则。所谓的适量性原则就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要量力而行,在自己能力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不能使自己的生命处在受伤害或危险的边缘。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的参加,不能一味的盲打莽撞,这样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课外体育活动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但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做到量力而行,勤于勉励;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的安排运动。
(三)针对性原则。所谓的针对性原则就是学生要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实事求是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运动,千万不能紧跟他人之风。这一原则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遥相呼应,学生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完全达到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体育运动时要认真严谨, 有计划、有目的,在大的方向和前提背景下可以试试的改变或者及时的调整局部,同时最好的形式是独自运动,这样才能完全的做到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教学论的发展与课外体育活动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学论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 传统的教学论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的教学论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作是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而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中。所以,有一些人认为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课外教学之间的界线已经逐步的消失了,甚至于一些教育家提倡开展“第二课堂”。毋庸置疑,体育教育也在逐渐的发展之中,我们不能摈弃这种发展,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自己发展的实际情况,,既要看到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课外教学的联系。又要注意其区别, 这样才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因为这和教学规律的发展是相得益彰的。只有正确的把握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教学的关系,我们才能在体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正确。
四、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它是相当严谨缜密的。而对体育课外活动而言,它还具有一定的法律性,它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所开设的,一般它的时间为一学年,这是每位学生一学年学习的重要部分,任课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考察结果对其进行成绩鉴定。体育教学有足够的保障,有完善的体育设施,有一定的体育器材,所以,它比较系统、连续、稳定。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体育课外活动则有效的弥补了这一弊端。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