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育教师(共11篇)
基层体育教师 篇1
1 研究目的
自2001年9月《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7~12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1]。然而,也有的学者认为,从目标达成来看,新课程改革的制度与方案本身存在的缺陷[2]。从而导致产生了有关“课程改革方向是否正确”的激烈争论[3]。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是错误的[4]。很显然,学校体育新课改的方向是正确[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总结教育改革成功经验的有关研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由此可见,如要切实解决学校课改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高与发展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在新一轮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视域下,通过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体系,探寻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方向,为加速我国学体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最终对全面实现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及图书查阅等方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收集有关教师、体育教师及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指标,以便为调查问卷的编制提供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运用自编的具有较好信、效度的《新课改背景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重要性感知》对广东省、江西省、湖南省、甘肃省98所中小学校的328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7份,及运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指标》调查问卷对我国高校及中、小学44名专家进行调查。
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For Window 1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2.4 层次分析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基层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调研和相关理论预设的基础上,设计开放式问卷收集条目,初步编成有54个条目的问卷,后经征求有关专家、资深一线体育教师等的意见,并结合梳理过的相关理论,删除缺乏代表性的项目,合并整合内容相近的项目,最后确定的问卷条目为37条[6]。选取福建省与广东省共计187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预测、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剩余19题,构成“新课改目标导向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重要性感知”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重要”、“不太重要”、“难以确定”、“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依次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反向题在统计时进行相应的反转。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共同因素(common factor),求得初始因素负荷矩阵,再用最大变异法(Varimax)求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结果是前4个因素解释了总方差的46.484%,题项的最高负荷为0.728,最低负荷值为0.425。抽取4个因素,第1个因素包括6个题项:内容包括个人创新发展表现、教研教改水平、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技巧、人际交往与合作的主动性、教育与教学水平,及掌握新信息与新知识的状况,命名为“能力素质”;第2个因素包括5个题项:专业运动水平、高校理论学习水平、师范生技能考核结果、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水平、继续教育的接受等,命名为“知识素质”;第3个因素包括4个题项:体育教师职业的满意度、新课改目标达成的责任感及事业心、热爱学生求实奉献、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等,命名为“思想品德素质”;第4个因素包括4个题项:个人体质体能水平、精力充沛程度、个性心理发展水平、个人情绪调控能力等,命名为“身心素质”。这4个因素与最先的理论构想基本吻合,且构成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体系(图1)。
采用2个指标来鉴定本问卷的信度:一是,内部一致性系数(同质信度,Cronbachα系数);二是,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达到了0.61以上,总量表为0.79,说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较好;问卷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也都达到了0.80以上,且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总量表为0.83,说明问卷的重测信度良好。问卷的效度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2个指标进行考察,研制过程及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既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2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方向
3.2.1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方面确定的过程
为了确定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进程素质发展的方面,采用问卷调查法全面地确定素质指标。笔者根据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出调查问卷,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构成指标进行修订、补充与完善。在调查问卷中的被调查专家,全部来自从事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学者或是从事于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一线优秀体育教师。
第一轮调查:初步设定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方向的一级、二级指标。
第二轮调查:该次调查的目的是请专家对素质二级指标进行最后确定,同时对调查问卷中提及的三级素质指标指标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第三轮调查:经过第二轮调查,将最终确定的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方向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作为调查问卷的内容,目的是请专家评定素质指标是否完善、结构是否合理。
3.2.2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方向
第三轮专家反馈和评定结果得出,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设计比较完善。专家对问卷设计的总体评定、对问卷内容设计的总体评定,对问卷结构设计的总体评定结果良好。对问卷信度检验,求得“Kuder&Richardson”信度值为0.8175,具有良好的相关水平和一致性。(表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程中,课改目标的达成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知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且由这四种要素构成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2)在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程中,年龄是影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与知识素质的主要因素;教学段是影响新课改目标下体育教师思品素质、身心素质重要性认知的主要因素;学历是影响新课改目标下体育教师知识素质、思品素质重要性认知的主要因素;职称是影响新课改目标下体育教师能力素质、身心素质重要性认知的主要因素。
(3)在实现我国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目标的过程中,能力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要提高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及教研教改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知识素质发展的重要方向且同等重要。
4.2 建议
在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改革中,无论是课改理念的转变,还是课程领域或水平目标的实现,无疑对体育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大量资料显示,我国许多体育教师在受到自身素质发展水平及教育“二元化”影响下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一时还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从而导致新课改中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新课标是我国专家经过大量调研及结合我国的学校体育发展实际国情而提出来的,因此,我国学校体育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是否能够解决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改目标的达成,无不与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关。但是,一名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故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新课改进程中及面临新课改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素质发展的方向,建立一个自身素质发展的目标,逐步实现,最终使得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能够较从容地应对国际、国内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76-77.
[2]唐炎,郭礼等.从事实出发: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0):59.
[3]今日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正确吗?[EB/OL].http://www.chinatyxk.com/tiyuol/viewthread.php?tid=9278&extra=page%3D15,2009-4-12.
[4]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评审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J].体育教学,2007(1):33-35.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6]江广和.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成长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52-53.
基层体育教师 篇2
基层部门考核鉴定意见
该同志任现职以来能衷心拥护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该同志在教学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该同志一直讲授《会计基础》、《出纳岗位实务》等主干课程,多次辅导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在教学中能广泛涉猎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功底和系统厚重的专业知识。注意更新知识结构,关注学科前沿,并把研究新成果随时转化到教学之中,形成适应中职学生要求的独特的教学思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该同志思想端正,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分配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在单位从教两年来,该同志各方面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基层如何开展好文化体育活动 篇3
关键词:基层部队;文体活动;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J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49-01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规定,对基层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要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层部队在开展文体活动方面,多数单位仍处在“饭前唱支歌,饭后打打球,周末玩扑克,假日看录像”的低层次循环状况。当前基层部队如何提高文体活动质量,切实开展好文体活动,作一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文化体育活动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的僵化、呆板,单一,可以说是基层单位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文体活动在官兵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没有认识到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特殊功能,没有认识到其在服务、配合部队的中心工作,促进基层的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二是指导不得力一些单位和中队指导员在开展文体活动时,要么管得过多、要么统得过死,要么不闻不问。有的政工干部的指导思想还有偏差,认为搞好俱乐部建设,主要是应付好上级检查,担心战士一玩面目全非,会影响中队的硬件建设。于是首长来了摆样子,首长一走就上锁,使花钱费力建起的俱乐部闲置起来。三是缺少文体骨干。由于缺乏人才,一些单位的活动开展了,节目也上台了,但是表演起来总是整手整脚,生硬俗气;在训练和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不能及时被搬上舞台,达不到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
二、开展好文体活动的主要思路及对策
(一)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思想重视与真抓实干的关系。一是要把文体活动列入党委、支部的议事日程,真正成为各级领导经常关心的重要工作。每年年初,对这项工作要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注意纠正重视物质生活,轻视文化生活的倾向。要搞好统一规划,从经费使用、器材建设、场地划分、骨干培养保留等方面制定年度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三是要切实做到官兵同乐。
(二)健全组织,使俱乐部真正“乐”起来。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将本单位的“小能人”、“小行家”、“小教员”等有一定文体特长的官兵充实进来,在人员变动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人员,保证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管好活动器材。落实器材管理责任制,实现“三个一样”,即像管理武器装备一样管理活动器材;像爱护武器装备一样爱护活动器材;像移交武器装备一样交接活动器材。三是活动开展经常。同时积极配合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开展文体活动,使文体活动真正保持生机和活力。其次是发挥好骨干的作用。要让部队的文体骨干在文化活动的舞台上唱主角、挑大梁,发挥“酵母”的作用。
(三)树立“阵地”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活动。一是使活动贴近部队生活,表现基层官兵的真情实感。始终坚持兵写兵、兵演兵,力求使每一个活动和节目兵味浓厚,充满部队生活气息。特别是部队的好人好事、英雄模范,都可以经过艺术加工,搬到舞台上,官兵看了既真实可信,又可以达到教育人,激励人的目的。二是使活动贴近教育,发挥好寓教于乐的功能。文体活动作为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以文体手段对官兵进行形象化思想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三是使活动贴近经常性工作,发挥好鼓舞激励的作用。激发官兵集体荣誉感和训练热情,充分发挥好文体活动是战鼓、是战歌、是号角的作用。四是把活动和警民共建结合起来,发挥好人才资源的优势作用。可以把地方院校的美术,音乐、体育老师请来,帮助指导好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
(四)强化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文体骨干弱的问题。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把一些具有一定特长的、热爱部队文化事业的骨干,充实到士官队伍的行列里。把各中队有发展潜力的文体骨干选送到上级文工团、地方艺术院校进行学习深造:同时,邀请地方老师来部队指导,多渠道培训文体骨干。
三、要开展好文化体育活动,切实让警营文化“活”起来
(一)要搭建文化平台,让士兵占领文化活动的舞台。警营文化的主体是士兵,增强警营文化活力就要根据当代青年官兵主体意识强、参与热情高、文化兴趣爱好广泛、文化品位追求高雅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与时代旋律合拍、与警营节奏同步、与官兵兴趣相投的文化活动,让士兵占领文化活动的舞台。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官兵自发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官兵来自地区不同、文化兴趣爱好各异,文化需求不一,根据人才结构,注重因人而宜地为每个官兵提供发展特长的空间。使官兵人人进角色、人人展特长,人人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
(二)要提高文化生活品味,把文化活动融入到中心工作之中。
文化工作固有的服务性,决定了文化活动必须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增强警营文化的活力就必须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官兵综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围绕中心任务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使文化活动渗透到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要坚持以乐促教,陶冶官兵情操。要紧紧围绕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组织官兵开展新闻点评、读报评报、知识竟答等文化活动,使理性的启迪具体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被动的说教主动化。利用报纸、广播、电视让官兵了解国内外形势,深化官兵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识,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2.耍坚持以乐促训,提高官兵素质。要坚持把文化活动与军事训练融合起来,针对青年官兵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组织竞争性强的文体活动。使官兵锻炼意志、培养作风、强健体魄。既可活跃紧张气氛,消除训练疲劳,又可调动训练热情。
3.要坚持以乐促管,调节官兵心理。配合养成教育,定期开展条令条例知识竞赛、“纪律在我心中”演讲等活动,把条令条例的内容和要求形象化,使官兵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规范言行举止。既可增强官兵战备意识,又由于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强,使官兵苦中有乐,缓解严格管理带来的心理压力,延伸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军队政治上的高标准、道德上的严要求,社会上能够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不一定适合于部队。因此,必须加强审查制度,特别是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类,只有品格高尚的文化产品才能凝聚军心士气、增强官兵斗志,提升警营文化品位和档次,满足官兵自身需求,增强警营文化的吸引力,使部队的基层文化建设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基层体育教师需要的名师工作室 篇4
名师工作室一般都是出地区的名师组成。他们比较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同时也经常应邀参加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学术交流和比赛,更容易接受到关于体育教育教学的最新消息和动态,如,新课程改革的动向、国家阳光体育工程、体育中考改革等等。基层教师希望名师工作室能够通过工作室网站、博客、QQ等渠道,快速、及时的将信息传递给大家,让基层的教师们也能及时了解“大环境”。
二、指导基层课堂教学和教研
基层是教学的主阵地。然而,基层教师却往往处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改革等“传递链”的最末端。有的即使听说或接触过某些先进的教学观点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明确、具体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无法贯彻和运用,有时甚至走了弯路。这时基层教师常会把希望寄托在名师工作室身上,视其为上端和基层之间连接的纽带。工作室要紧密联系基层、为基层“送教送研、传经送宝。”如,工作室名师们可以进行任务分工,每人负责一、两所学校,定期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开设讲座、示范课、看评课等,借此促进基层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引领教师参与教研和比赛
学校为了促进和提高基层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经常开展一些教科研活动和比赛。为了使活动真正的起到实效,基层体育教师迫切需要工作室名师的引领和帮助,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点成功、少一点弯路。如,在地区课题申报期间,工.作室可以针对课题的特点和要求,对广大基层教师开展课题选择、准备、申报等培训和讲座,以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四、帮助教师走出发展“瓶颈”
在基层教师中,有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一个“瓶颈”,不管教师个人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突破,最终只能在“基层高原期”内徘徊。这时他多么希望有一位导师帮助他指点迷津!名师工作室完全有能力担当此责任,与“基层高原期”的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给他们输送新鲜的“食粮”和“血液”,帮助他们走出自身的瓶颈,实现新的突破!
五、反映基层教师困惑和心声
基层体育教师常常可能面临师资不够、场地器材短缺、领导重视不够等问题。由于工作室的名师们往往在教育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基层教师们期待着名师工作室能够挺身而出,及时把基层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挑出来,形成文章,在权威杂志或期刊上呼吁,切实有效的为基层教师解决问题。
六、回归基层接受“再教育”
工作室的名师一般都是由基层慢慢成长起来的,基层是他们的根。在传经送宝、帮扶结对的同时,接受基层“再教育”非常重要。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学环境、学生个性发展等条件改变,名师们所熟悉的那个基层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他们要想更多的了解基层、更好的服务基层,就必须到基层接受“再教育”。如,名师通过给学生上课,积极和学生沟通,虚心向基层教师“请教”,让名师们的教学和研究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专题点评:
“专家引领、同伴互相、自我反思”,这是被普遍认同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但在实践中却是“引”而不入、“助”而无获、“思”而难行,犹如鸟过无痕,收效甚微。原因在研修的针对性、实践性与建立个常态机制方面缺少整合交融。针对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悄然兴起专业学习共同体,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模式。然而,我国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存在诸如功能不明、管理不善、考核不严、特色不鲜等问题。基于此,本期我们策划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名师工作室”专题。
本期选登的专题来稿,分别从工作室领衔人、工作室管理者、工作室成员和一线教师的角度,谈了领衔工作室的实践体会、工作室的实践策略、参与工作室研究的感悟和一线教师对工作室的期待等问题。《跋涉专业引领,唤启发展自觉》、《以发展为本,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名师引领,服务学校,共同进步》三篇文章,分别全面详细地总结了常州市,扬州市及连云港市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过程实施经验和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室》一文,范德举老师作为成员参与了工作室的研究与培养,文章不仅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成长感悟,更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名师工作室运作的成功案例,对青年教师和工作室领衔人都有较强的借鉴学习意义;令人欣喜的是西部地区也不甘示弱,在《破茧搭建崭新平台,引领发展名师团队》一文中,西安市柏超教研员介绍了莲湖区两个名师工作室的实践策略,工作室虽然只是初步组建,但行动策略却朴实,扎实、有效,一年来成效显著《对名师工作室的四个“期待”》一文,作者运用“领跑者”“及时雨”“圣地”“批发市场”等寓意贴切的修饰词语来形容工作室的四个“期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基层体育教师需求的名师工作室》文章,以基层体育教师的视角提出的几种对名师工作室的期待颇具代表性,反映了基层体育教师的心声,希望能引起所有名师工作室的重视。然而,本期大多来稿文章更多是停留在部分操昨、活动感悟和个人体历层次,缺少对工作室政策管理、制度建设、运作机制、评价考核、经费使用等策略与理论作深层次研究,且操作略缺乏特色,制度建设缺少文化支撑,作为基层体育教师对工作室的诉求与期待有些片面和太过理想化,甚至有些想法是仅靠工作室一己之力无法实现。
名师工作室,并非“第二教研室”。创建名师工作室的主要目的,在于创设一种相互支持和相互协作的学习环境、组建一流的专业名师团队、打造学科教育的特色和品牌。如何让名师更有“名”,让骨干更能“干”,减少名师引领与消化吸引之间的不必要损耗;如何发挥工作室优势,带动更多的室外骨干或让一线教师成为骨干,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室文化;如何帮助教师提炼教学风格,创生新的教学模式,如何组织力量攻关教研难题,形成研究成果,打造课题品牌,让更多编外教师享受教研成果: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专题探时,成为教学改革的排头兵等问题,还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证。
名师是不可以复制的。如何高效发挥名师工作室与名师的领衔、示范、激励、凝聚和辐射等作用,培养和打造“名优效应”?从学习习惯到教育理念,从精神成长到专业追求,从培养方式到行动策略,作为名师工作室,只有基于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降低引领重心.以课堂教学为聚焦点,不断锤炼精品;以专题研究为着力点,促进学术生长;以参赛评比为驱动点,检验教艺实效;以信息技术为闪光点,打造互动特色;以整合融通为创新点,寻源立根培元,以率先垂范影响人,以展示我唤醒人,以成事文化滋养人,以个性特长雕琢人,敞开大门搞研究,聆听基层声音,增强一线互动,减少传艺损耗,凸显辐射效应,在整合融通中成事,在成事文化中成人,才能使工作室真正成为青年教师的向往地,合作互动的交流地,教学技艺的切磋地,教学难题的攻关地,优秀教师的发源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
浅谈基层教师道德形象建设 篇5
【关键词】基层教师;师风师德;形象;职业道德建设
如何准确定位基层教师的道德形象、学养素质、人格修养这些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当前加强基层教师队伍素质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社会大众把一部分基层教师视为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的精神导师,因而一个基层教师就像一座高等学府一样,他是当地经济、文化、思想的传播源;而另外的一部分基层教师,他们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迫于生计,自己只是付出劳动挣份工资的普通人,自己拿的工资并不比别人多,凭什么要那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生?这是广大基层教师当前较为普遍的两种教育认知,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之为“为人师表型”和“走过场,完任务型”教师。
1 “为人师表型”继承了我国传统教师素养的优良品德
自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我国就一直注重拜师学习,其学习领域一开始就具有多元化的格局,并在其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择师的标准化意义。 “师者,人之模范”,这句话对老师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要求,对于基层教师主要包含专业水平高、博学多才、教学方法独特、言传身教等多个方面,即涵盖课堂教学内容及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理论水平、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精神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师者,人之模范”的命题研究,不管是传统教师素质总纲还是现代化的新型教育实践需要,良好的教师形象都是家长学生选择他为精神导师的核心标准,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
2 “走过场,完任务型”教师忽视了教育本质的重要性
“走过场,完任务型”主张教师工作是现代职工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门职业,付出相应劳动取得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职业化活动。从总体来看,这是合情合理的。从社会职业分工看,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基层教师,属于现代社会的劳动一份子,拥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教育类的专家却很少,社会地位低下,工资待遇差,社会压力大导致很多基层教师失去工作上进心。他们作为基层教师对这种教育现状有所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从社会层面,我们应该呼吁更多的人理解、体会、宽容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并为改善这一现状而积极努力,不能一味地用行政命令而批评,应多采用说服教育。
基层教师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教育本质要求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个人理论知识。“走过场,完任务型”只突出强调基层教师平凡普通的现实性,却忽略了基层教师突破平凡普通人的现实意义,所以这个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 一分为二正确看待基层教师当前形象问题
(1)由于基层教育设施落后,培训进修欠缺,上升渠道不畅通,认真教学与完任务教学区别不大。
(2)校园性侵等犯罪行为频发,发生这种行为的教师无疑极大损害基层教师队伍形象。
(3)当前基层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少数教师道德水准地下、法律意识淡薄。
(4)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当前基层队伍队伍整体形象下降。整个社会道德大滑坡的背景下,教师队伍的整体责任也存在下滑现象,这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现代社会人们价值观错位,人们形成一种对负面新闻的高度敏感和对正面新闻的漠视,社会意识形态主观扭曲了对真善美道德认识,教师一有负面消息,网络舆情传的无法控制。另外,各种利益瓜葛和教育的“替罪羊”效应,强化了社会对教育的不满情绪。
(5)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学校这一问题比较普遍,部分教师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手段不同,方式多样。表现为罚站、罚跑、罚抄课文、拧学生耳朵,打嘴巴,扔粉笔头,用教鞭等教学用具打学生、抛文具盒,抛书包,把文具扔到垃圾桶里,说一些挖苦语言等等。
(6)基层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差生,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
有些基层老师对待差生不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对个性鲜明的学生不能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学生学习差,不分析其原因,不给学生补课。对纪律差的学生,不给讲道理,而是简单粗暴体罚。有的教师对差生以及学生家长态度不好,训斥、给脸色看。
4 如何重建基层教师的良好形象?
基层教师归队伍建设需要教育系统强化危机管理,加强对基层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社会公关活动,更需要每所学校、每位老师严格执行教育法规。
4.1 加强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以及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
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责,其教育学生的手段主要是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其中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纯洁灵魂、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
4.2 建章立制,强化基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建设
4.2.1 加强领导班子
把师德建设作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考评,对每个教师师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教师中出现师德问题,单位分管领导要负责。
4.2.2 加强师德培训
坚持在职教师培训教育,师德教育要占一定比例,各学校每学期要开展针对师德专题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据有关法规解聘相应的教师职务,调离教师岗位。对新教师实行考核录用、竞聘上岗和岗前师德培训制度。
4.2.3 严格考核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对每个教师的师德情况定期进行考核,与评教活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进修、竟争上岗等各项评比挂钩。
4.3 奖罚分明,形成良好的教师道德建设氛围
基层体育教师 篇6
一、多方了解, 创造机会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 网络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相关信息。由于条件限制, 很多时候基层学校收不到上面发的通知。现在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 他们都会及时把通知公布在网上, 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及时关注当地教育网 (县、市、省) , 甚至教育部的网站, 只要是对我们有利的信息, 我们都可以有所了解。
二、及时关注, 了解变化
每当有新规则出台时, 我们体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 当然不是了解所有, 我们要选其重点, 关注对我们工作有帮助的, 了解其他的, 做到它变我也变。笔者在这次培训中就遇到这种情况, 田径规则从2004年起, 跑道的宽度就从原来的1.22~1.25m改为1.22m±0.01m, 当培训老师说到这一变化时, 下面学员是“啊”声一片, 大家都感到吃惊, 说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显然大家对新规则变化关注了解不够, 还有一些规则的变化, 学员们听后也是一脸的茫然。这就表明我们体育工作者对裁判规则变化了解不够。
所以, 我们平时要上网搜索了解相关信息, 或在观看比赛时, 不要光看精彩的比赛, 还要认真听嘉宾的解说。如果有新规则变化, 一般都会介绍给观众。同时自己也可以跟着一起执行, 看看自己的判断与裁判的判罚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样, 自己就得留意规则的变化, 同时反思是否是自己对这一方面不够了解以致判罚不准。这也是提高自己裁判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与时俱进, 不断进取
体育教师在工作之余, 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 尤其在英语能力方面。在江苏省晋升一级裁判的考试中, 对英语能力的要求, 较以前大大提高了, 以前只有5分的要求, 这次达到了20分。众所周知, 现在每年都要举行许多各种各样的国际性比赛, 队员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通用语言, 自然就成为交流用语。裁判员作为大赛的执法者和组织者, 如果没有很好的交际能力, 怎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呢?也许作为一级裁判参加国际性的比赛机会较少, 但为我们日后晋升高一级裁判做准备还是有必要的。
四、提高自身素质, 时刻准备着
作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 不光要熟悉裁判规则, 而且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首先要对裁判事业充满兴趣, 还要有为体育事业和裁判事业献身的精神;其次, 在裁判执法时要有合作与谦恭的态度, 要抓落实,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遇到问题要帮助解决, 不要推诿, 更不能拆台;最后, 作为裁判对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即强大的自信心, 稳定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和公正果断而坚定的判罚。
基层体育教师 篇7
关键词:基层体育教师,知识需求,能力需求
基层体育教师是我国基层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 他们在教学和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困难, 他们应该具有何种知识和能力呢。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选取陕西等省市部分一线基层体育教师为调研对象, 期望通过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基层体育教师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进而为基层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1 对基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调查
1.1 对基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社会科学类知识结构的调查
表1数据表明有81.15%的人认为教育学“非常重要”, 这说明了教育学知识在基层体育教师工作中的重要性, 是基层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其他各类知识认为“非常重要”的按百分比排序依次为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这表明基层体育教师认为管理学知识对其教学实践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应当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储备。“社会学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 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将来怎样变化;同时还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 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1]。基层体育教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体育教师需要相关的社会学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国策并不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各行各业的法律文件, 这就需要广大国人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来规范自我的行为。有比较多的基层体育教师对法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1.2 对基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科学类知识结构的调查
人文科学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 研究的是精神与意义的世界。主要包括文史哲以及由这三个学科衍生的其他学科。[2]表2显示对“心理学”选择“非常重要”的人数为219人占总人数的78.26%, 再加上选择“比较重要”的50人, 两个选项所占的比例非常高, 这表明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对心理学知识非常需要, 同时也说明基层体育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能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文学教育, 可以使人在文学的殿堂中得到切身体悟, 从而思考生命的意义, 提高审美层次;使人具有开阔视野, 涵养胸襟;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境界, 从而使得人的审美心胸日益完善”[3]。表2数据显示对“文学”选择“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两个选项的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这说明基层体育教师对自我审美的培养和提升还是比较重视的, 也是认可了文学在这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
“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 人的主体作用越大, 越要求对社会规律认识的自觉性, 哲学社会科学所特有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和服务社会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哲学社会科学”[4]。表2数据显示对“哲学”选择“非常重要”、“不太重要”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一样都为19.56%, 意味着有1/5的人对哲学的认识还不足, 有待进一步加强;选择“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两项的人数略微超过了一半。
注:n代表所选择的人数。
注:n代表所选择的人数。
注:n代表所选择的人数。
注:n代表所选择的人数。
注:n代表所选择的人数。
我国拥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 还是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先辈们不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土地和丰厚的精神财富, 给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明积淀, 孔子的儒学理念在国外尤其是亚洲国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但调查发现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选择排序依次为“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不太重要”、“很不重要”, 其中有12.31%的人选择了“不太重要”, 还有5.07%的人选择了“很不重要”, 这说明宣传和教育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但可喜的是还有一半的人认为“比较重要”、“非常重要”。
1.3 对基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自然科学类知识结构的调查
表3数据显示对“高等数学”的选择排序依次为“一般”、“不太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很不重要”。其中选择“一般”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2.6%, 意味着有1/3的人对高等数学的认识还有不足;对“物理”、“地理”、“生物”的选择排序依次为“一般”、“比较重要”、“不太重要”、“非常重要”、“很不重要”。对“化学”的选择排序依次为“一般”、“不太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很不重要”。对“环境科学”的选择排序依次为“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非常重要”、“很不重要”。
数据显示基层体育教师对自然科学类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同于社会和人文科学。在对自然科学的学科选择中排在第一位的都是“一般”, 选择“很不重要”选项的比例也比上述两个学科群偏高。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基层体育教师所处的环境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有关。基层学校的体育课因资金等原因缺乏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 且多数中小学因为应试教育而冷落体育教学工作, 这从侧面打击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降低了他们提高自身能力的动力。
1.4 对基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工具类知识结构的调查
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一直深得人们的喜爱, 这一技术可以说已经影响人类的各个领域, 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工作条件, 在中国计算机的保有量每年都在增加, 这中间就有很多的中小学配备了计算机, 基础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表现了对计算机的需求。表4数据显示对“计算机”的选择排序依次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数据随着人们的对计算机认知态度程度依次降低, 统计前两项数据发现, 仅“非常重要”一个选项就有110位体育教师选择, 占总人数的39.85%, 如果加上选择“比较重要”的90位体育教师, 比例则更高。
各种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尤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以及通信手段的快捷和方便, 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 范围不断增加,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了, 基层体育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需要和外界的交流和接触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表4数据显示对“英语”的选择排序依次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其中对“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两个选项的人数比例都为37.68%, 选择“不太重要”“很不重要”的人较少, 这表明不管是由于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还是基础体育教师的自我认识, 英语都成为了体育教师必备的应用知识之一。
2 对基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的调查
人类能力根据人体功能和使用领域分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能力等, 人的能力是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而习得的, 是一个渐进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所有的能力都是人类生存的依赖和资本, 各种能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 基层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各种能力不但要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还应当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表5数据显示对“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的选择排序都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对“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的选择排序为“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对“审美能力”的选择排序为“非常重要”、“一般”、“比较重要”、“不太重要”、“很不重要”。有84.78%的人认为“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 是所有选择中比例最高的一项, 表明基层体育教师对教学能力尤为看重, 同时也希望获得其他各种能力。
3 结语
我国基层体育教师对自身的知识、能力需求有着清晰的认识, 认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应包含社会类、人文类、自然类和工具类科学, 大多数基层体育教师看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获得, 这和自身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和专业培训切实解决基层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 相关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基层体育教育的研究力度, 为基层体育教师提供理论层面的指导, 从而促进基层体育教师教学和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22.
[2]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1-12.
[3]徐一周, 吴素萍.文学教育在审美心胸的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 2008 (9) :83-85.
基层体育教师 篇8
关键词:篮球,体育设施,改进措施
篮球运动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 篮球比赛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和多变性, 对场地、设备和用具的规范有严格的要求。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正常进行的保证, 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载体。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建设, 能促进中学篮球教学和中学篮球的普及和发展, 能满足体育教学、学生锻炼和全民健身的需要。
本人在基层的中学从事多年体育教学工作, 对该县的体育设施、场地和用具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现就该县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篮球场地存在的问题
1. 部分篮球场地惨遭“蚕食”。
为了解决学校车辆的摆放, “蚕食”学校体育场地的事例不断发生。学校在扩建教学楼, 教职工的住房, 使得学校的使用面积不断减少, 导致师生的车辆无处可放, 最终摆放在体育场地, 使原本处于弱势的篮球场地越来越小, 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 更影响了篮球运动的开展。
2. 场地没有规范化, 影响正常教学。
基层中学篮球场地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合理设计, 场地与教学区紧密相连。有学生就提出:上课的时候听到外面上体育课的同学们的吵闹声, 我们都无心在教室里听课, 也想去外面玩。这就告诉我们, 篮球场地靠近教学区, 影响了其他室内课程的教学。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 学生怎么安心学习?
3. 篮球场地凹凸不平, 不规范, 影响篮球技术的提高。
现有的篮球场地凹凸不平, 水泥地板大块松脱, 坑坑洼洼, 下雨时积水成滩。这些情况, 很容易给篮球教学带来教学事故, 阻碍了篮球教学的进程, 给学生带来身体伤害。
4. 篮板出现腐化, 篮圈不稳。
基层中学有大部分的中学学校存在这种情况。学校购买的篮板质量差, 木板篮板最容易腐化, 从而导致篮圈下垂。篮圈下垂, 影响篮球水平的发挥, 不利于篮球教学。
5. 场地、篮球少, 阻碍了教学进程。
场地是保证篮球教学的场所。场地太少, 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篮球教学, 也不能满足师生锻炼身体的需要, 更难于组织体育活动。基层中学体育场地面积太小分布很不平衡, 学生多, 场地少, 学生活动的场地面积普遍不够。每周2次体育课, 一堂课往往有好几个班同时在上体育课, 人多拥挤容易造成事故。篮球少, 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
二、改进篮球体育设施问题的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体育设施。
充足的体育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因此, 各级学校领导、教育和体育部门应增加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政府也要重视篮球场地的规划和建设, 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对困难学校进行体育事业支助。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 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 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下指导进行扩建和改建。
2. 整体规划场地, 构建和谐校园。
篮球场地的修建必须根据校园规划的整体安排而选择确定, 应充分考虑学校的道路、教学区、生活区、绿化区的布局, 尽可能避开教学区、教学楼, 排除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时分散注意力的可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 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体育场地整体规划好, 可以美化校园环境, 一个美观的体育场可以作为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
3. 改进设备设施, 促进篮球教学。
学校体育场是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的场所, 人员多, 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篮球场地必须平整, 设施牢固, 场地平坦无障碍物, 平面坚实。其次, 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要求更高了, 所以学校应购买质量更好的篮球, 保证学生所学习的篮球技术可以用于正规的比赛, 同时培养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4. 维护体育场地, 管理体育设施。
体育场地和器材都是体育运动的硬件, 必须加强维护和管理的力度。水泥篮球场地的养护和管理比较容易, 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防止大型车辆的重压;二要禁止人员在场地上晾晒物品, 停放车辆。学校要派专业的场地设施维护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 排除不安全因素, 保证篮球教学和篮球运动的正常进行。
我国学校体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让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另一方面,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两大支柱之一, 在竞技体育日益受到重视、国际影响日益巨大的今天, 学校体育肩负着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为国家输送运动人才的重任。因此, 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 保证他们掌握基本的技术, 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陆元兆.体育场地与设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 (07) .
[2]曲宗湖.中学体育健身园地的设计与实施[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06) .
基层体育教师 篇9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引者
课堂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核心, 也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科教研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学科教师素质, 教研员的理念会左右一个区域的教改方向。基层体育教研员作为一个地区的“学科业务长官”, 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过去10年, 现在仍有不少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 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员要去了解一线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真正理解的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 要经常不打招呼看课, 让教师多上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等, 让一线教师多发言、多交流、多评课, 在教师的上课过程中和谈话中去发现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 让教师把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暴露出来, 这样教研员才能对症下药。对一些不愿意参加体育教研活动的、参加活动不愿意发言的教师, 要有技巧、有办法, 让每个看课教师都要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 要制定出制度, 要有量化的考核制度并形成习惯, 这样教师才能够有主动性, 只要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就能暴露出问题, 就能找出解决办法。
“说教不如身教”, 在指导教师的过程中, 教研员要敢于上“下水课”, 尤其是“同课异构”的课型, 这样才能让一线教师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指导。
二、教学评价改革的引导者
评价是导向, 是指挥棒, 学科评价的改革会影响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走向。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一部分体育教师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走偏, 现在许多公开课、教学竞赛看似热热闹闹, 教学器材琳琅满目, 场地布置花里胡哨, 学生玩得很开心, 教师教得开心, 但热闹之余, 我们是否考虑过学生的真正收益程度如何, 一节课下来, 学生流了多少汗, 肌肉酸胀过了吗?现在有许多体育课不需要体育专业教师来教, 其他专业的教师也能教, 这还能称之为体育课吗?体育课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运动技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课要上出体育的特色出来, 要彰显体育本质。
目前, 很多教学竞赛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设计没有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 全凭评委的目测和感觉, 这节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对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作用, 大家都含糊其辞, 没有评价的实际数据。如果长期以往, 一线教师就不会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设计方面下工夫, 而是用更多的精力去考虑一些表面工程, 追求所谓的创新, 所以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员在平时的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研讨活动中要旗帜鲜明地灌输运动负荷测试是体育教学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让一线体育教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体育课, 要经常组织一线教师学习和讨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关于优秀体育课九条评价标准”, 领悟其精髓, 通过自己的教学案例来剖析自己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三、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巩固和提高的督促者
体育专业技能是体育教师“吃饭”的看家本领, 也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浙江金华刚刚结束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就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虽然, 大家往往都认为体育吃的是“青春饭”, 过了一定年限, 体育教师就不行了, 体能下降, 运动技能水平下降, 示范动作不能完成了, 这是自然的生理规律, 但如果我们勤于锻炼, 就能延长运动寿命, 因为体育教学毕竟不是高水平的竞技体育, 这次在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江苏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张红军已达44岁, 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但不可忽视的是, 现在体育教师群体中怕锻炼、不锻炼的人很多, 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工作才几年, 人就开始“发福”, 上体育课都是“动嘴不动身”, 专业技能已经明显下降。
为扭转这一局面, 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员要有管理策略, 如每年上下半年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体能、技能测试, 技能测试项目可以参考本地体育中考项目、高考项目, 要求学生会的, 教师应该先会, 这也是情理之中, 体能测试项目可以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相结合。测试可以按照年龄分组, 如分为竞赛组、达标组、展示组、参与组等, 评价标准也根据年龄而不同, 并且把测试结果向所在学校通报, 和教师绩效考核相结合, 促进教师平时去锻炼。
同时, 在平时的各类教学比赛中, 也可以把专业技能测试作为比赛的项目之一, 让参加的选手不能忽视专业技能;也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大练兵活动, 由本区一些具有专项特长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师, 组织大家有计划地进行练习, 让大家在练习中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在这种氛围的引导下, 一个地区体育教师的总体专业技能、体能素质就可以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状态, 这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
四、地方特色资源的研发者
现有的三级管理体系给了地方很大的教材开发自主权利,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给教师的选择空间很大, 体育教师可以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进行改革,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 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改变, 如修改规则、降低难度等。各个地区、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传统, 地方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和传统项目来创编教材, 编一些可操作、实用性强的教材内容, 教师也可发动学生参与, 最大限度地挖掘体育资源, 让学生自编、自练、自乐, 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加浓厚。校本教材应该是各个学校的亮点, 在体育课中要有一定的校本课比例, 通过校本教材的研究, 还可以创建一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员, 要经常深入到基层学校了解情况, 要积极参与到研究中去, 可以经常组织此方面的体育沙龙、兄弟学校相互讨论、先进学校介绍经验;还可以开现场会, 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推广。
体育器材是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器材正确有效地重复使用能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性, 能提高练习密度。由于各校条件的不一致, 体育器材的配置也会有所不同, 在常规体育器材的配置上肯定会有差距,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在器材研发上动脑筋、下苦功, 学校没条件买体育器材, 自己研制, 花小钱、办大事, 充分利用废旧的物品, 此外, 也可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材料, 一起动手, 共同使用;要能让体育器材做到一材多用, 最大限度地挖掘体育器材的功能性。作为体育教研员要主动多学习这方面知识, 多了解基层学校对器材的需求情况, 可以召开相关的现场会, 介绍一些好的做法, 让研制出的成果能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推广, 也可以举行一些这方面的评比。
五、体育教师教科研成长之路的引领者
传统的观点认为, 体育教师能说能做但不能写, 其实不然, 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静不下心来, 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不够, 所以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方面和文化课教师有一定差距。
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员, 要想提高一个地区的体育教学质量, 打造体育名师, 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提升教科研能力首先是意识问题, 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员要极力倡导教科研之风, 积极创设科研兴教的氛围, 如开办体育教师读书班、体育教师读书节、体育教师沙龙日、体育教师论文报告会、名师成长汇报会等, 在活动中, 教研员要用本区教师成功的案例给一线教师一个示范引领, 让更多的体育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和锻炼, 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体育教师尝到“甜头”之后, 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教科研意识。
有了意识, 就需要培养能力, 教研员可以邀请部分专家开设一些讲座或者进行现场交流互动, 让一线教师知道如何从最基本的入手, 体育科研不一定要大, 因为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艺术的存在, 解决这些教学问题的过程, 就是教科研行为, 把自己最真切的体会写出来就是一篇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文章, 教师如果能把教科研意识转化为日常的自觉教学行为, 教科研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六、兼职体育教师的良师益友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 体育课时数明显增加, 体育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够, 由于受编制和教师超编等情况的限制, 在短时间内, 不可能将矛盾解决。
目前, 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内部教师转岗的模式, 让一些非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临时兼上体育课, 由于这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的结构和专业要求了解甚少, 自身的专业素养远远不够, 再加上部分学校领导要求不高, 认为只要能把体育课糊弄完就可以, 进而也就导致这些教师的体育课最终成为典型的“放羊课”, “一个哨子两个球, 学生老师都自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甚至体育课不上, 改成自习课或其他课, 如不及时扭转这种现状, 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作为体育教研员, 对本地区的任教现状要了解, 要把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紧紧跟上, 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要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和策略, 从教师的专业思想入手, 由最基本的体育理论和技能开始, 夯实基础, 逐步提高;尤其是专业的难度, 走“技能+理论”的培训之路。
如, 镇江新区采用了“入门培训→师徒结对→上岗→提高培训→研讨沙龙→外出学习→教学比赛→定期反思”的培训模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兼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学生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有效缓解了专业教师暂时数量不足的矛盾。
七、良好人际关系的营造者
作为体育教研员, 要明确自己的位置, 和一线体育教师要用心去沟通, 要踏实做事, 真诚待人,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在原则问题上要把握住, 不徇私情, 一切活动、比赛都要阳光操作, 让广大一线教师心服口服;要在教师群体中通过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威信, 有了人格魅力, 解决一切问题都显得比较容易了;在体育教师需要帮助和关心时, 要用心去帮助他们。
体育教研员要处处为体育教师着想, 积极维护一线体育教师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如体育教师的服装费、工作量计算等等, 让体育教师感受到教研员的关怀和温暖。
教研员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作为体育教研员, 要能利用体育活动的各种机会, 向领导展示体育的魅力, 让领导相信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和各个基层学校领导要能协调好关系, 要能让基层校长有争取到体育竞赛和活动的承办权为荣的思想, 以便在各种比赛、活动时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八、基层体育教研员要努力成为“杂家”
基层体育教师 篇10
云南让“特岗教师”安心基层发挥才智
本刊讯(记者 杨云慧) 从外地到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金顶中心完小任教的特岗教师解云曾因水土不服打过退堂鼓,但那些可爱的学生和当地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最终留了下来。记者日前从云南省教育厅获悉,特岗计划实施3年来,为云南“两基”攻坚县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补充了近1.45万名特岗教师,离开特岗教师岗位的仅有30余人。“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各地很好地落实了特岗教师待遇、关心特岗教师生活和帮助特岗教师尽快成长。”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卢宇辉说。
据介绍,自2006年起,云南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3年共补充近1.45万名特岗教师,分布在全省70个县的1 340所学校,共获得中央拨付的特岗教师工资经费近5亿元,大大缓解了“两基”攻坚县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师资压力和财政困难。
在实施过程中,云南省级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联合出台了做好特岗教师管理工作的意见,将特岗教师纳入所在学校在职在编教师统一管理。全省每年为特岗计划配套6 000余万元,用于补足中央下达工资性经费的不足部分。最近,云南省工资主管部门向省政府建议,将特岗教师纳入实施绩效工资范围。对聘用期满后的工作,云南省也做了周密细致的提前安排。
上岗前,特岗教师要接受为期7天的岗前培训,培训包括县情、教情和教学技能、新课程、新教法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人结对1名特岗教师,实行导师式“一对一”指导,抓好教学素养关、技能关。省级每年还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举办特岗教师网络说课教研活动,据统计,每年全省共有50余个县(市、区)的3 000余名特岗教师,分别在130个视频会场参加网络说课教研活动。各地采取推荐优秀特岗教师通过网络视频系统说课、专家在线点评、特岗教师研讨学习、互动交流的办法进行。通过实施有效的培训,特岗教师上岗后很快就能进入角色,成为当地教师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有的特岗教师,在县(市)“十佳讲课能手”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也有的特岗教师将在全县考核中总是倒数的班级带进了前列,还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说,特岗计划的实施,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缺额得到及时补充,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学科结构,尤其是充实了短缺学科的力量。特岗教师还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带进农村,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特岗教师。
据介绍,特岗计划也推动了地方工作的开展,昆明市2008年由市财政拿出600余万元,为几个贫困县招聘了300余名特岗教师,大理州、曲靖市,由州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扩大了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
全国第十届中运会落幕 云南位列奖牌榜13位
本刊讯(记者 王世赋) “让青春鼓动,五彩的风帆……”伴随着《为我们喝彩》这首充满青春气息的中运会会歌,激战了5天的全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于8月21日晚在长沙市的湖南大剧院落下帷幕。在这次运动会上,北京、广东、天津分别列奖牌榜前3位,云南代表团经过全体运动员的奋力拼搏,以1金2银1铜的成绩排在奖牌榜第13位,团体总分排在西部第1位。
此次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运会是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举办的。这次运动会以“阳光体育,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团结、奋进、文明、育人”为宗旨,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广泛开展,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运动会设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共8个比赛项目,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4个代表团组队参赛,参加运动会的人数达到5 500人。
云南省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负责组队,经过选拔,来自昆明、玉溪、楚雄、普洱等州、市的中学生,组成了87人的代表团赴会,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健美操4个大项的角逐,在为期5天的比赛中,赛出了水平和风格,展示出了云南中学生的风采。段常斌获得了分量最重的男子100米跑冠军,同时获得男子200米跑银牌;李俊杰获男子200米蛙泳银牌;谢丽娟获女子3 000米竞走铜牌。云南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云南代表团副团长、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鲁继明在比赛期间看望和慰问了云南代表团的运动队,他们要求云南代表队队员,要严格遵守赛会各项规定,发扬拼搏精神,赛出好成绩。
据云南代表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中运会从一个侧面检验了全省中学体育工作的成绩。云南省虽然只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但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的。他同时认为,中学生体育今后应该重视基础和普及,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努力的方向。
基层体育教师 篇11
国家在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中,不断优化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环境。十八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组织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进一步确定了我国社会组织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政策的落地生根,让社会组织改革的实施具体化,态度更加地明朗,思路更加地明确。加强社会组织改革,主要方向就是实施社会组织的实体化,培育、鼓励和支持一直以来被政府控制或者被政府忽视的社会组织的发展,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规范社会组织的制度管理和监督,针对国家特殊的行业,例如:公务服务类型、公益服务类型和科技服务类型的社会组织团体,以先行先试的原则,给予优先考虑,进而不断推广至社会的不同行业组织之中。社会组织去行政化过程中,最为明显的是体育、文化部门,因此,国家在治理“去行政化”的改革中,最引人热议的就是我国足球协会社会组织改革问题。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1]。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体育社会组织改革问题逐渐展开,并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2传统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缺陷
2.1体育公共服务给的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只有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社会组织出现后,出现了以体育社会组织供给形式,但是体育社会组织往往与体育政府部门联合一起,形成了政社不分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越来越大,造成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矛盾,从而出现了社会负面新闻,如:广场跳舞大妈声音扰民事件、争抢活动场地打架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政府部门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供给问题。
2.2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对象有限
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开辟新的空间,健康中国建设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然而,以政府为主体体育公共服务以难以承担人民群众的需求,公共服务的包揽形式已捉襟见肘。根据调查研究,我国虽然每年培训上万名的体育社会指导员,但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稀缺性尤为突出,尤其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目前,我国尚不足每3 000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可见,体育公共服务局限导致了在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存在的弊端。不仅仅如此,我国还在体育场地、体育经费投入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3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不足
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增加体育公共服务总量,并专门设立“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体育公共服务资金来源。现阶段,作为民间资本较为丰富浙江省,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这就需要第三方——体育社会组织的介入和发展,从而将弥补政府部门的投入。现阶段,利用ppp融资形式,实现场馆建设和运营,让公共服务体育社会组织进入其中,实现解决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总量的不足矛盾。
2.4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一般均在大型场馆建设和场地健身中,然而忽略“软件”基础建设。体育公共服务的软件包括了科学建设指导、体育科研、体育新闻宣传、体育队伍培养和建设以及流行元素智能体育服务等方面。由于传统体育政府部门,在多个方面不能具备相关资源开发资格或者能力,也造成了公共服务的结构不合理性和失衡。因此,融入体育社会组织,借助其资源平台为人民群众的健身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
3体育社会组织协同供给公共服务的发展机制
3.1动力机制:激活体育社会组织协同供给的驱动力
体育社会组织协同公共服务发展的,需要社会潜在发展预期以及达到体育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空间。面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事情,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地预期。我国全面进入深化改革过程,就是全面实施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供给侧结构改革首要是增加人口的供给,这将会给未来几十年的人口红利,同时会给全民健康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来我国将面临2.4亿青少年儿童的健康供给问题;二来我国未来10年内面临近3亿的老年人,这些势必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和审视体育健身行业发展,政府在有限的资源供给方面的短板,也就给体育社会组织的运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动力。
3.2整合机制:盘活体育社会组织协同供给的资源力
体育社会组:织整合是将多元化的元素相互联系,构建一个较为系统、有序的过程。体育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一般进行着多渠道的资源整合。例如:体育社会组织会将场地资源、师资指导资源以及社会发展智力资源等内容融合,形成一条流程培训组织方式。尤其是在体育赛事管理、健身服务指导等方面。体育社会组织的整合是弥补体育、教育、旅游、文化等政府部门单方面提供公共服务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将体育公共资源最大化整合、优化。目前,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和体育活动的趋向越来越复杂,参与的目的性复杂、多元的,单一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侧重面也仅仅为职能范围之内,超出权力清单之外,部门服务需要协调机制,协调非常困难。
3.3激励机制:调动体育社会组织供给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调动体育社会组织协同供给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随着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的建设,改革不断深入,体育社会组织势必考虑到自身经济发展基础,这样会造成一味追求高额资本收入,放弃了原本的社会组织公共发展意识,使得体育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公益形式的丧失。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结构,从社会公益角度出发,有效监控和管理体育社会组织,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的发挥。政府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激励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创新:一是由“输血”变为奖励。传统上,政府部门按照体育社会组织运营情况给予一定年费,或者活动经费,这样笼统的输血模式已经难以调动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因此,打破“大锅饭”的做法,断绝体育社会组织的传统输血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奖励机制,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自身运营能力。二是加强业务监督作用,鼓励多种协同公共服务运作机制。
3.4保障机制:夯实体育社会组织供给的基础
体育社会组织协同供给公共服务,需要赖以生存的制度保障、资金保障以及人力资源保障,从而存进体育社会组织的发挥公共效益。体育社会组织制度保障需要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制度,内部制度主要完善供给公共服务协会规章,建立会员性质管理制度。外部制度是在国家和不同省市给予优惠政策以及奖励机制,使得同类性质的体育社会组织在市场竞争下良性发展,达到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社会组织保障机制是实体化改革的基础,也是深化全面改革重要方面,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加强类似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之间管理,理顺体育政府部门与体育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之间关系,有利于政府部门提供合理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4结语
总之,体育社会组织协同供给供给服务将是我国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体现。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协同发展机制建设,实现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将有力推进体育事业健康的发展。
摘要: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体育社会组织改革逐渐成为国家社会改革的一个侧重面,现阶段已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基层工会中的体育社会组织改革问题逐渐显现,并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个难点,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关键词:工会组织,公共体育,供给机制
参考文献
[1]傅振磊.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6(1):8-12.
[2]卢宇.工会公益性研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2(1):12-14.
【基层体育教师】推荐阅读:
基层群众体育11-05
基层学校教师06-02
基层辅导教师08-31
基层教师党支部05-18
教师基层单位推荐意见07-24
基层教师如何写好教案06-12
基层教师“一岗双责”个人汇报材料12-05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06-13
中学体育教师05-09
青年体育教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