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教师

2024-09-13

新体育教师(精选12篇)

新体育教师 篇1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资料引用法, 阐述了体育课程改革推进后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并对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进行拓展。

二、传统课程与新课程对于体育教师要求的区别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是什么样子, 我们现在还不能给予清晰而具体的描述, 但是我们从新课程与传统课程条件的“教师行为”的比较中, 可以为广大体育教师廓清新课程对体育老师的要求。

我们从以上表列对照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 应该是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较高的业务素质, 科学的教学方式。

三、体育新课程下需要体育教师教学创新

(一) 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运动技能教学中, 体育教师如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呢?北师大学者贾齐老师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贾齐老师认为, 什对不同的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 这是一种“直线式的教学”。新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技能传授的根本目的。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贾齐老师提出了, “曲线式教学的构想”,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 学生表面上看是循着一条曲线学习技能, 导致了运动技能获得效率方面的损失, 但是这种损失在另一方面却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 这一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的实现得到回报。“线式的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 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有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 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 也为我们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二) 体育课程改革后针对新教材内容时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把改造和建设作为课程资源的运动项目, 并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如福建省厦门市马巷中学的洪明忠老师上《快速跑》时, 上课用的器材几乎都是学生利用废弃的纸、塑料袋、麻绳、矿泉水瓶、碎布等制作成相应的练习器材, 让枯燥的快速跑教学变动趣味教学, 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动手、动脑等能力。改造好的教学设计对体育教学有更大的帮助。

(三) 在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中、借鉴其它学习理论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促进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特点。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镶嵌在教学任务中, 是嵌入在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是学习和教学的有机构成, 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评价与教学过程联结, 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四、结语

体育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转换必须做到:一是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 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二是教师必从“说教者”、“教书匠”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 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成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这样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能完成时代的赋予体育教师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履行社会的要求, 培养出更应时应势、合格全面的国家建设者。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资料引用法对新课程下体育教师的新要求进行阐述和分析, 指出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明确体育教师要教学上转变和突破来适应课改的形式形势, 来适应社会对体育的要求。

关键词:课改,体育教师,教法,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新华出版社, 1998.

[2]北京师范大学.与健康课程标准.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01.

[3]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出版社, 2000.

[4]李谨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5]周连绵."新""旧"体育教师的根本区别在哪?中国学校体育, 2004.

新体育教师 篇2

在集中学习和培训中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深造,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思想和认识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体育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体育教师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学改革无论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怎样改变,其中变化最主要、最大的是教师的变化。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只有教师率先改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自身水平才能顺利的推动改革、实施改革。通过李方院长的讲课,我明白了不能只想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更要成为有专业水平的教育家,只有在思想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不断进步,才会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理念,做到专业化,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始终保持学习者的态度。首先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门家;其次要广泛吸收其它领域的相关知识,将它们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第三要特别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体贴。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有助于厌学体育的学生转变态度,变消极怠工为积极参与。

三、学会在工作中反思,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科研的能力

一名教师要想更好更快的成长与提高,就必须学会工作反思,在教学中只有经常的、自觉的反思自己和分析自己,才会从中获取经验和收益,这样更有助于我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和更高的要求。学会从他人的案例中进行学习和吸取经验,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更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工作之中,以一名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对出现的细小问题细心思考、深入研究,使自己在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对积累的经验要定期的总结,长期坚持下去,将会有力的促进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促进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在将来的科研中还要经常向有经验的专家和教授请教,帮助自己快速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多场的专题讲座,使我加深了新形势下体育课功能的认识,明确了理想的体育教育应该具备的八大显著特征,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诠释,通过与专家的对话使我一年多课改的实际操作与专家的理念有了新的碰撞,让我对当前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新的感悟:

(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要把握三大变化。

1.把握目标管理式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2.把握“人本化”的评价机制。学习评价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评价促进教师反思性教学,课程评价规范了课程的实施管理。

3.把握开放的课程资源。

(二)《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要走出三个误区。

1.走出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误区。

2.走出惟学生“兴趣”,“爱好”教学的误区。

3.走出惟“安全第一”的教学误区。

(三)《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要摆脱三种困境。

1.摆脱依赖传统教材教学的思维惯性。

2.摆脱机械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

3.摆脱传统的学习、教学评价方式。

(四)《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要强化三项技能。

1.强化围绕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的技能。

2.强化教材加工、重组、开发、变通的技能。

3.强化因地因校制宜开发课程教学方案的技能。

通过室外实践课的教学,使我认识了新课程所推行的新兴的体育健身项目。开阔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使我进一步明白了只会教身体活动,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懂的体育教师是不会使学生满意的,只会自己运动而不会教学生运动的体育教师更糟糕,在学生眼里体育教师必须代表学生所肩负的文化使命的灵魂和意义。作为一名课改的现代教师,惟有不断的学习先进的课程理念,用教育的观点来审视教学素材,依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好学习内容,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更好的加以改造,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与体验和教师激发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才能成为一名可信赖的教师。

新体育教师 篇3

关键词:体育改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为了适应体育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出适应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千变万化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体育课程能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其基本理念与策略主要存在五个转变:

1.改变传统体育教育偏重于竞技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实行差异化、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内容繁重守旧等情况,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整合当前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开展兴趣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充分认识到体育可以放松身心,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

3.改变传统体育过于强调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等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4.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的评价过程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发挥课程评价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方面的作用。

5.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管理集权的弊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体育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教育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课程目标的决策者。新课标只是从宏观上规范了全国各地、各校的体育教学,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课时比例、评价内容和方法均没有明确规定。

2.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新课程下,教材不再只是教师主要传授的内容,而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成为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者,还要主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适应能力。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健康是新课程所规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但因为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是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自主地进行锻炼。新课改下的体育教育,所授内容不再是课本内容,媒体也不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刨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识工具。

4.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传统学校体育教学过多地选择竞技性的运动项目,采用竞技性的训练手段,既不适合中小学生的興趣和爱好,也不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新体育课程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它不再像传统体育课程那样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或唯一课程内容资源,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更多地需要学校和体育教师进行开发。

5.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研究者。体育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尽可能地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素质教育,预示着体育课教学的重点从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训练,转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探索实践,逐步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发挥创造的表现机会。

面对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不但要深化体育改革,关注个体差异,注重素质教育。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渗透。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高中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 篇4

一、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观。传统的课程体系比较僵化、呆板,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本宣科,新课程则不再是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而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互动、有效”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新课程则要求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人的需要。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关系。

4.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参与”的教师观。传统的课程讲求一致性:内容一致、进度一致、考核评价标准一致,忽视个体的差异,忽视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师往往只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关注、重视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让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中领略成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教学内容分层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综合化,应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追求。

二、当前新课程条件下高中体育教师中存在的不足

1. 教师职责与角色不明。

由于旧的教育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许多高中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缺乏了解和研究,平时过于强调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体的生存价值和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力角色,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共生关系;强调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忽视“为了人、培养人”的职业责任;强调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2. 对新课程持观望怀疑态度。

这部分教师片面认为新课程就是改一下上课内容、丰富一下教学方法、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新课程是换汤不换药”。这部分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理念与价值,忽视了与他人的协作沟通,忽视了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甚至对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专家的讲座、辅导抱一种漠视轻忽的态度,当然更谈不上主动地学习钻研和深入思考。

3. 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有些高中教师认为理论是专家们的事情,自己只要上上课就行了,以自身的实践水平、技能水平为满足,缺乏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能很好地体会“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的教育指向,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回归生活,不能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盲目地认为“一个漂亮的示范就能搞定学生”。

4. 自卑心理仍占优势。

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体育学科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高中学校是“小三门”,反正学校不重视,自己也没必要“瞎折腾”。在他们的心目中,学校体育教师处在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上,他们把自己的工作责任仅定位于高三结束时“给所有学生一个合格”就行了。

三、解决策略与建议

1. 明确职责与角色。

实施新课程其目的就是还教师本色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局限于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转向引导激励。教师的职责、角色转换将越来越从知识的传授者向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2. 树立“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服从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大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使他们将来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上,都应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育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3. 加强科研意识,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是“自我更新”的基本。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倦于读书;偏重经验,疏于理论;强调业务,忽略反思。这使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由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形成个性化教学。为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勤于反思、质疑、批判、创新,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途径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 注重学习与提高。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体育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要走出传统体育课程的窠臼,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就要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掌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最新、最准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用真才实学吸引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当好新角色 篇5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道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中心,任何教与学多是围绕教师来展开。当今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而体育教师也要完成从“核心”到主导者这一新角色的转变。

目前学校体育课堂教育仍然受传统教学思想与模式的影响,只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没有看到学生现实能动以及主动积极的一面。教学上仍然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长此以往,使得多数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厌学或学习效率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克服学生被动适应、接受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又应如何来当好“主导”这一新角色呢?

一、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行为。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目标引导、激励的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课的开始,首先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换取学生对新目标的期待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一些学生以恰如其分的期望,这种“期待效应”对学生取得成功,完成目标以心理上的保证,并且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设计不同的练习目标,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的良好心态。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很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激励,期待和挚爱。教师还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三)指导自主学习方式在指导学习方式方面,体育教师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动作表象,获得感性认识,进而揭示动作结构和原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通过多形式的学生自主实践,充分发挥其主体

作用,使学生能自我评价,检查,善于用自己已知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体育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知识

(一)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且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教科研能力教科研能力是教师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所必备的能力。体育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和探讨教育理论,吸取其他教学经验,善于总结、探讨和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丰富课余体育训练的手段。

新体育教师 篇6

生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更好的成绩,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加试;协调;思想态度;终身体育

思想上的重视可以带来态度上的转变,态度上的转变带来练习质量上的提高,作为体育教师首先从思想上做好学校、家长、学生的工作。

一、从学校的层面来说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可以在学校集体的班会时间让学生集体观看体育励志短片和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节目,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进行一些年级联赛和单项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彰显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热情,使学生对体育有着美好的遐想和憧憬,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基础。

二、从家长层面来说

作为教师不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体育状况,但是分数恰恰是家长关心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分数上升到五十五分让家长重视体育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它和化学六十分几乎持平了,从而使家长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这样我们体育教师的工作如课外活动、训练队能更好开展,而学生的活动时间有了,体育成绩从整体上来说是一定会整体提升的。

三、从学生层面来说

现在的孩子对分数也很敏感,特别是加入中考的分数,当体育加试分数达到五十五分时,学生的思想和态度也会转变,而我们教师就是要辅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在此过程中优秀的教师会把与中考加试相关的体育活动项目拿出更多的时间练习和辅助练习,而更加优秀的教师会利用这一变化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有一个积极的引导。

行动上,我们可以做更多,在家长、学校从思想上都重视了体育以后,我们首先从体育课中对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作出评估,由于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不相同,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在初一、初二时就有必要对学生作出一些评估和一些指导,但是对于每星期二节课的体育量来说,某些学生显然不够,这时可以在家长会中对需要额外练习的学生进行通报,引导他们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对于能力特别弱的学生需要更早的针对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家长有针对性的说明和指导。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们教师更能理解加试之后的效果,它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体育加试本身,让我们有机会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体育指导,从而使学生的体质有全面的发展,思想上渐渐有终身体育的观念,而这才是我们国家和政府对学生的体育加试的真正目的!

在心理上,虽然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以后,在体育锻炼和训练中更加积极,但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影响着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中考加试中学生在消耗的身体能量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我们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课外训练特别是模拟考试中重视心理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促使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加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比赛能力,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充分发挥,战术得到灵活的运用,从而为取得好成绩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这里面包括心理积极暗示法、调整呼吸法、自我情绪调整法、模拟训练考试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有相应的动作要求或思考要求。

总而言之,在今年的体育加试中,我们可喜看到体育加试的组织越来越规范、加试的安排越来越合理、加试的考风考纪越来越严密,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而这才真正体现了中考加试的真正意义,作为体育教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更需抓住机遇,力争形成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多赢的局面,这样才能真正體现

体育教师的价值,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家长的尊重、学校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海慧.新课程与学校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谈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 篇7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师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 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就目前来讲, 加深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使体育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 应和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 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 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结果。现在是信息时代,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 有创新能力, 终展能力, 身心协调的人”。

二、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育教师将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 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积极地旁观, 让学生自主观察、实验或积极地看, 积极地听。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用各

种适当的方式, 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与他人友好相处, 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上一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手段, 教师教什么, 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好,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 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关注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们情绪体验, 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1、体育教师由居高临下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 实际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 而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2、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为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 将深刻引导教学方式的改变, 其具体表现为:

(1) 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

(2) 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

(3)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四、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有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学校教育追求的

是对人的培养, 应注重给学生提供成功体验, 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单纯采用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将无益于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不仅注意终结性的评价, 而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注意定量评价, 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意绝对性评价, 而且重视相对性评价。

2、体育成绩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 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关注个别差异,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 发挥评价的教育内能。

3、可以有一至二项的考核项目,

但形式可变, 学生可选择, 考核的等级可以以年级的整体水平制定, 如此可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已进入实施阶段,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突破。现代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 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做适应性的变化, 才能适应新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总之, 新课程的改革已进入了实施阶段,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突破。现代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 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做适用性的变化, 才能适应新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新时期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篇8

1. 我国现有体育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教师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素质教育与以往的应试教育有较大的不同, 在教育内容方面, 提倡体育与健康教育, 注重体育教育的多元功能。在教育目标上, 突破了以往增强体质与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 体育教育的功能多元化特征充分显现出来。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在培养过程中, 均过于强调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 以为强调了某一项专项技能或某几项技能, 就能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体育教师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忽视了示范性的作用, 导致了课程比例的严重失调[3]。在现行的体育教育中, 对课程的设置存在知识面过窄的问题, 就是学生的必修课较多, 选修课少, 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另外,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学生在校培养时间过短, 都是四年。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实习只有6到8周。体育教育的研究生基本上没有教学实习, 使理论技能学习和教学实践相脱离, 这些问题的存在自始至终都在影响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

1.2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分离。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担, 从人员到设备、经费等多种资源、课程、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等业务领域都很少沟通, 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各自为政, 互不相干, 难以对体育教师的终身教育做统筹安排。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层次倒置, 互相割据, 使得在职培训难以达到继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长期以来担负在职培训体育教师的进修机构, 主要任务是开展学历补偿教育。

很多体育教师在接受体育院校的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后, 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少接受其他类型的在职培训, 在离开高校之时, 即是其个人学习的终结[4], 似乎高校学习就是解决其一生的理论与技能储备问题, 这种终结性教育情况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1.3 体育教师再教育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落后。

虽然继续教育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但体育教师接受再教育的制度还不健全, 即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不完善。同时, 学校体育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差,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缺乏再学习的动机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思想认识局限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严重, 致使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再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与目前再教育的内容脱离教学实际, 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有关, 无论是继续教育的内容还是形式与方法, 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提高。目前体育教师的任用一般遵循以下程序:具备相应学历要求和学位证书的师范生与应聘学校双向选择, 学校对师范生进行考查并签订聘用合同, 学生在正式从事教学工作前原则上还要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考核与审查后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但取得资格证书后并无阶段性审核[5]。

1.4 体育教师再教育形式单一, 缺少合作。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再教育主要的方式是学历的补偿, 短期的单一项目培训或讲座。体育教师再教育模式单一, 而且不适合全国范围内所有地区的发展, 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模式就应有所区别, 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没有常态化。校内与校外、国内和国外缺少合作与交流, 致使教育方式、方法和和观念落后。

2. 解决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构建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

在新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过程中, 要紧扣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和体育教育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 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强力、广适应、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能在各类学校从事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健康教育, 重视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注意厚基础和广适应, 设置更多方向的课程, 强调创新、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大选修课时和选修自由度, 保证运动技术能力的“一专多能”。要注意社会需求, 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 吸纳科技文化新成果, 注意课程设置的层次, 强调课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 强调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调整课程目标和要求。在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途径、考核评估等环节上, 通盘考虑和周密计划。

2.2 培养重心下移, 延长培训时间。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本硕连读 (4+2) , 增加实习时间, 从学生入校的第三年开始, 每一学年有一学期的教学实习时间和一学期的在校学习时间, 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而且解决了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建立以“中小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教育模式, 将教师培养的重心下移, 强化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伙伴的建立。这种培养模式强化了教师专业的实践性, 加强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即教师教育机构负责理论方面的培训, 而学校则提供教育实践场所, 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培养师资的任务。

2.3 建立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一体化。

现代体育教师教育是通过两个体系完成的, 一个是培养体系, 一个是培训体系。培养体系属终结性的体系, 它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培训体系是无限性体系。个体教师, 在职业生涯中, 始终具有接受培训的潜在需要。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 其强调教育要有整体性和连续性, 即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连接起来, 把人生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 使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持续不断。使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内容, 使之符合时代发展、学生需求、教师需要, 从而以整体优势、整合模式、最佳效益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5]。通过合并、合作等形式打破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机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局面, 建立使两者在功能上能够融合, 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协调, 在资源上能够共享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 使各种机构走向一体化。

2.4 完善体育教师任用、管理和激励机制。

随着教师职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及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 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认可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建立多层次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教师的认可制度, 制定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及教师教育者的认可制度。打破“学师范, 当教师”的模式, 实现教师培养的开放化和多元化, 以扩大教师队伍资源[5]。完善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严格体育教师准入制度, 逐步提高体育教师资格的学历起点, 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设计详尽的体育教师资格标准, 体育教师资格标准并不是理想的和抽象的“体育教师形象”, 是容易参照并筛选合格体育教师的指标体系。教师就业单位应根据学生需求及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等级和所学项等, 制定教师的在职培训计划和要求, 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建立体育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化, 建立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分互认制度, 实行体育教师资格在认证与国家培训制度上的相互沟通和衔接, 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促进体育教师自觉学习, 促进体育教师终身发展。

摘要: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指出了我国目前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不科学, 入职教育形式化;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相脱离;管理和激励机制落后, 再教育形式单一, 提出了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过程中应构建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培养重心下移, 延长培养时间;完善教师任用、管理和激励机制, 建立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师教育,新时期,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纪玉娣, 潘苑.我国现行体育教师培养体制的弊端及其发展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0 (4) :94-96.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1.

[3]方千华, 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3 (1) :102-107.

[4]陈君, 董佳佳.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3 (2) :133-136.

[5]许瑞勋, 金燕明.新时期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审视与理论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6 (5) :146-149.

体育新教师招聘说课的策略 篇9

一、改“假、大、空”为“真、小、实”

“树立‘健康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等涉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教学语言中, 而相应的教学设计却显得孱弱、苍白、无力, 无法突显出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就不免让人感觉到“理论华丽, 设计苍白”, 有“假、大、空”的嫌疑。那么, 如何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使课堂变得“有血有肉”?笔者认为, 可以关注以下事例, 如, 对身体不适的学生可安排见习;天气炎热, 可选择在室内或有遮阳处上课;在关于强度的预设中, 男女生的练习量要区别对待;对学生进行课后洗手、积极放松、及时休息等方面的提醒。如此, 围绕上述常见的教学现象而展开对“健康第一”的说理, 在说课过程中将更有说服力, 会显得“真、小、实”, 易于为听者接受, 并形成共鸣。

二、变“纯语言输出”为“综艺展示”

语言是说课的第一要素, 但如果仅仅停留于说理, 缺乏肢体、教学条件的配合与辅助, 这样纯粹地只是说话, 就显得空洞、机械。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选择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其中, 包含帮助理解学习内容的各种信息及其传递方式。如何立体地传达自己想表达的信息, 这里就涉及到表述方法的问题, 做到视听结合, 远比让听“说课”者单纯地听更加丰满、形象。因此, 制作教学图片以辅助“说”, 将游戏方法以及技术形成于某个阶段进行“定格”, 就能让听者直观了解, 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说理形象鲜明, 让听者有一个认知、熟悉的过程;再者, 通过板书把课的过程组织, 如队列队形的变化像“沙盘”一样进行空间展现, 讲解效果会更佳。此外, 就教师的技术动作、舞蹈放松表演等动作来讲, 肢体与语言、示范与讲解的结合, 做到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都是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这样, 加上教学条件辅助、渲染下的说理, 教师说课语言的表达将更充实、有理。

三、换“背、读稿”为“脱口秀”

新体育教师 篇10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身体练习,健康第一,终生体育,角色

前言:

“角色”是指处在一定社会环境中, 承担特定社会责任, 履行特定社会义务的社会人群。角色意识对人的角色活动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长期以来, 社会已经形成了对体育教师应扮演角色的期盼, 体育教师受社会期盼的影响和其角色意识—对自己所担任工作的认识、态度及其行为倾向的作用, 也逐渐形成了自身角色定位, 并以这一角色制约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因此, 认真研究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1、当前体育教师角色的错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长期的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 体育教师已形成的角色定位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相对照, 显得格格不入, 出现了体育教师角色错位现象。

1.1体育教师成为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施予者

长期以来, 受培根、洛克的“感知主义”等认知活动理论影响, 体育教师习惯于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灌输训练的基本运动知识、基本技能, 体育课成为教师进行发展体能、学习技能、强调训练再训练的场所。忽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这一体育教学人文性的重要内涵。

1.2体育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长期以来, 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在学校体育中受到青睐,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地确定在技术层面;体育教师完全变成一个从事运动技术训练的教练员;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90%的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期望的第一选择为“朋友型”, 说明学生对与体育教师建立和保持新型师生关系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1.3体育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

长期以来, 体育课程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都由国家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体育教师只能被动和消极地执行体育课程计划, 很难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另一方面, 由于教师长期缺乏课程自主权, 多数教师已经丧失了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能力。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不仅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与人交往、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必然要求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

2.1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相应成为体育教学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一) 体育教学的促进者

体育教师作为促进者, 其角色行为表现有: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服务, 其特点如下:

1. 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练习时, 教师要积极地观察, 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并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练习失败或动作不规范时, 教师要理解和鼓励, 从而营造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 促进他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当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 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而是更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与他人友好相处, 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 而只会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4. 作为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 喜怒哀乐可适当地流露, 这种不带面具的真实, 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 同练习、同比赛, 与学生共同寻求真理, 探究学习的秘密, 这样有助于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增进相互了解, 使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二) 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 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大量增加并变得非常复杂, 因此“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必须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科学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这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2.2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纳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范畴中。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 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从事运动技术训练的教练员, 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体育教师不应仅仅注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 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操练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 更要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生活态度, 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中, 使学生不仅学会健身, 而且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重视学生的情意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以平等之人格与学生交往与交流, 教师应从体育教学过程的命令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成绩的评判者, 转变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和注意学生的自行练习, 努力去看、听和感受学生的体会, 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应给予积极评价, 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 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

2.4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多尔认为:“现代主义强调每一个实践者都是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 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如果课程真正成为协作活动和转变的过程, 那么‘创造者’和‘开发者’便比‘实施者’更适合于现代教师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三级课程的管理, 意味着课程开发不再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 体育教师将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体育教师应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做出规划和安排, 借助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与评价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从当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富有针对性的、相宜的“裁剪”, 从“教教科书”, 转向“用教科书”。教师不再仅仅是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者, 课程的被动实施者, 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课程的决定者.

2.5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必然引发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自身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从而实现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打破“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念, 树立起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 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成为终身学习者。

经调查研究表明, 体育教师在人文社科知识方面达到优、良率仅为21.5%, 不及格率达16.2%) , 在职体育教师了解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仅为41%) , 说明体育教师应对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 提高自身人文科学、教育学方面的素养。作为终身学习者, 应确定奋斗目标, 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技能基础、兴趣爱好, 结合教学条件以及工作需要, 不断获取新知识, 消化新知识, 运用新知识,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学会从现代教育发展的高度, 提出新思想, 采用新方法,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 (教育评价、教师评价、体育评价)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40-158, 250-710。

[2]季明明叶齐炼。学校工作评估使用手册 (M)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4:47-77。

[3]张兴华教师职业道德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

新时期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篇11

【关键词】完善 继续教育 体育教师

一、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

所谓继续教育指的是社会为劳动者提供的职业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信息资源总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知识更新频率也不断加快, 一次教育终生受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继续教育将成为必然的社会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二、目前进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也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 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或个人的经济压力, 不愿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 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学校不愿意安排体育教师参加培训, 一些地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面只有50%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参加继续教育, 有的即使参加了培训班, 不听课, 点到为止, 只是为了应付课时数。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定位于对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 不仅教会职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各种综合能力, 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这样既能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又能提高体育教师在企业中的操作能力,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师资队伍直接参加教育的机会少

由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都是新制度、新准则、新规范等, 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新知识的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充分地理解和掌握,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4.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当前知识经济社会里,体育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体育教师技术水平, 而现实社会中有些体育教师在思想上不思进取,工作上应付了事,学习上满足现状,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

5.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不合理,实用性不强

目前,体育教师普遍反映繼续教育存在“学的用不上,想学的又学不到”的现象。各级财政部门、体育教师管理机构、办学机构在课程设置、办班形式上不甚合理,没有根据不同性质单位、不同学历结构、不同职称等级、不同体育教师岗位的体育教师实际情况加以区分,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大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偏重体育教师知识, 没有或很少涉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6.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传统,培训时间短

目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人工面授和大课堂教学形式进行, 教师讲授, 培训人员听、记这种传统的方式。极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学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三、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措施

针对上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意识

要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识,关键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应特别关注的是,宣传对象不仅包括体育教师从业人员,还要包括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只有宣传到位了,企事业单位领导才能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才能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才能有实现的保证。

2.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在继续教育中要切实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继续教育内容应该紧密结合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要兼顾长远发展,根据体育教师工作岗位、专业知识, 操作技能, 工作水平,单位性质不同等情况分别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的教育内容, 避免“ 一言堂”教育, 促使体育教师的视野得以拓展,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继续教育目的。

3.改革教学模式和培训形式,提高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在知识经济社会,体育教师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的新技能很多,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要求更加强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刻不容缓。要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实现继续教育的网上教学和网上管理服务,不断开发新的网络课程,推动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

4.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真正合格的体育教师人才

真正合格的体育教师人才不仅是技术专家更应是道德专家。体育教师道德意识的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其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师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

5.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打破体育教师技术职务终身制, 完善体育教师人才评价体制, 克服体育教师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 轻能力、业绩的倾向。研究制定体育教师人才能力框架, 并依据能力框架, 结合社会经济和体育教师行业发展要求。

6.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鼓励体育教师通过多种管道参与终身学习, 研究制定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大纲, 体现不同层次体育教师的需要, 突出培养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体育教师实务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四、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由上可知, 用人单位才是体育教师人才培训的主体。各单位应重视本单位体育教师人才建设, 根据单位的发展需要, 制定本单位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鼓励体育教师按规定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并在资金和时间上提供保障。体育教师按规定自觉参加继续教育, 每年不少于24 个小时, 并做到学用结合, 在实践中不断增加知识、提升能力。进而使企业的体育教师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J]浙江体育科学,2004 26(3)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4.

作者简介:

新体育教师 篇12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方法

作为体育老师,我们熟悉的短跑的整个过程(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冲刺)笔者认为,这恰似我们的专业发展过程。面对众多选手,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我们该如何在这场短跑比赛中获胜呢?该文试以短跑的各个技术环节为例,阐述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和方法。

1 做好“起跑”准备

树立“我要发展”的意愿,也可以说“教育信念”。同时自身发展也要有大局观。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戚戚相关的,自己的专业发展改善学校体育发展环境,也只有学校体育环境改善才能给自己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没有学校的支持与帮助将很难获得成就感。因此,专业发展应树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意识,在学校提供的良好体育环境下更多的关注主观因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以“活力教育”为名片,弘扬“活力教育”精神,彰显“绳”采“绳”韵魅力,开展“花样跳绳”特色教育,为本校体育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促进了体育组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体育组内如皋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如皋市骨干教师一名,高级教师两名,学生、教师各级获奖、研究成果成绩斐然。6名同学代表中国队参加2014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跳绳锦标赛,这一切得益于学校体育环境和教师们自身专业素养的相辅相成。学校提供了良好的体育环境,我们就必须努力把握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自己专业素养提高了,又会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体育环境,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2 明确“冲刺”目标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发展方向有:教育教学及研究、课余训练及研究、学校管理三个方面。前两者是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而学校管理方面则是我们的能力发展目标。我们在寻求发展前必须先根据自己的特长及能力找好正确方向。当然不能因为找好了某个方向,其他方面就弃之不顾,毕竟学校体育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有了目标,在各自的发展方向要想取得成绩就相对容易了。当然,一切发展当以教学为本。

我们可以分周期制定本人的三年专业成长发展规划书,规划当中涵盖教学成绩、教学观摩与讲座、教学竞赛、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研究、专业进修等方面。每一个时期,你的各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完成情况如何,一目了然。在每一个时间段,及时做好总结,认真分析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阶段有何改进措施。分阶段写好阶段性小结。有压力,才有动力。

3 掌握“起跑”,创造“第七感”

众所周知,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起点肯定是课堂教学,犹如田径场上赛道的起点。课堂教学的成功引发的自豪感、自信心是成就感产生的先决条件。笔者在上课、听课、评课的感受到:教学中如果有某个环节会让你的心理产生突然的变化,有种心动的感觉,那你的教学肯定有“亮点”。具体的来说有七种感觉:

第一,严谨的教学设计使练习效果出色,教师自己也感到比较满意的“满意感”;

第二,教学中,自己课前场地器材布置特别合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高涨;标准漂亮的专业技能示范学生不由自主的给你掌声,课始终充满激情,觉得有一种“自信感”;

第三,教学方法应用得当,步步吸引学生,教、学配合融洽、课堂气氛活跃的“驾驭感”;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的学情不同、学生每堂课的状态不同,师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促使教师忽然产生的即时教学灵感,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开拓出教学境界的“豁然开朗感”;

第五,教学中,学生表现突出,并且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意外感”;

第六,不经意间下课铃响了,学生们意犹未尽的结束学习时的“时间特快感”;

第七,课后反思的“幡然醒悟感”;如果能在教学中逐步体会到上述七种感觉,那你的教学成就感已经初步形成了,如果长期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那要体验教学中的成就感就好似囊中取物。也可以说你已经掌握了“起跑”技术。“起跑”阶段获得成就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人要经过不断尝试才能获得,这时候的“信念”支撑着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4 练好“加速跑”,锻炼“笔头功”

上好课、听好课、评好课、看好书时经常会有一些灵感、感想、感受,或者是对于某个技术教学有自己的方法或见解。应该及时记录下来,锻炼“笔头功”或者“键盘功”。好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听课、评课后的独特见解、看好书时的写作灵感,都可以加以锤炼和精加工形成文章。通过对报刊和杂志上的一些文章类型的总结,“笔头功”或者“键盘功”练出来文章的类型如表1所示。

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注意这些方面的素材,并注意及时记录灵感和感触。每堂课后,在教案后附上本堂课的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组织出现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运动技能教学步骤的变化、场地器材安排的改善等等都可以一一记录下来,虽然还谈不上研究,但是经过一两年的沉淀,到“途中跑”期一定可以绽放精彩。上述这些类型的文章,可以尝试投稿或参与评奖,如果能发表或获奖,对于我们来说不也是一种“成就感”吗?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文章。

5 踏实“途中跑”,沉淀“综合实力”

大家都知道短跑中“步频”与“步幅”必须保持和谐,不然“欲速则不达”,同样在专业发展的“途中跑”环节,应注意教学和研究齐头并进。要善于思考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实践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同时,教学中应力求获得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机会,即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当从教学行为中获得“成就感”后,相应产生的经验经过提炼后则会产生写作方面的“成就感”,当教学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时,我们便不知不觉的进入一种初级的研究状态即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细小环节进行反思,可用“小课题”的方式进行。

如:在一年级进行沙包教学时,发现部分学生不是采用肩上投掷的方法,而是采用轮手臂的姿势进行,投掷远度还比肩上投掷的远,无形中强化了轮手臂投掷动作。这就与我们的教学思路产生矛盾,那就可以形成一个“小课题”——《一年级学生投掷沙包肩上投掷与轮手臂姿势对比研究》。因为是对比研究,所以把所教班级分成两组或任意抽取两个班级,一组采用抡臂投掷,一组采用肩上投掷,进行对比教学与分析。一个教学单元后,再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再根据结论进行分析,找到学生喜欢抡臂投掷的原因,分析后得出是用力顺序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这个小课题结束后可形成《一年级投掷沙包教学中抡臂姿势的预防与纠正》的经验总结或文章。

如此这般,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对于我们的专业发展来说都是一种“综合实力”的沉淀。在以此为目的进行的教学比赛或文章评比、发表中获得“成就感”也不是问题。

6 奋力“冲刺”,获得“成就感”

上一篇:让学生的心灵扬起风帆下一篇:烟叶经营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