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2024-06-13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精选11篇)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1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 本人曾多次和其他学校的同行一起参加各类培训和体育活动。在交往中, 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相当多的体育教师身材偏胖, 腰腹赘肉过多, “啤酒肚”、“发福相”不乏其人, 这与他们在校读书时的体格匀称、体态健美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引起我对体育教师身体的担忧, 更对体育教学发展担忧。眼下, 教师都在通过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来提高业务水平。因此, 我们认为, 体育教师除了要继续教育, 还有一个继续锻炼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缺乏锻炼、体型走样的危害

1. 体育教师体型的改变, 削弱了体育专业基本功

体育教师的体型较刚参加工作时有所“变形”, 甚至“横向发展”的现象比较突出, 这会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完成不到位, 即使“心有余”也容易“力不足”。体型的变化, 使原有的健壮干练变成了臃肿缓慢, 失去了体育教师的风采, 以前扎实的基本功动作也逐渐“退化”了。

2. 体育教师缺乏锻炼, 体质下降

有些体育教师缺乏身体锻炼, 不仅使自身的素质不断下降, 身体状态大不如前, 体质也明显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缺乏锻炼会引发一些疾病。

3. 动作质量下降, 严重影响教学

有的教师由于体型和身体健康的原因, 在上体育课时已经很少再为学生亲身示范动作了, 只能靠自己的讲解和一些辅助的练习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动作。有的教师即使是为学生做了示范, 动作也不能到位, 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的动作, 让学生产生误解。如在“挺身式”跳远教学时, 因教师素质下降, 挺身的技术示范不出来, 或示范不到位。那么, 没有教师的正确示范动作, 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是会受到影响的, 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 体育教师身体状况的好坏, 素质的高低, 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健康的身体、出色的运动素质更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 不断地进行锻炼, 积极维持好体型和状态, 这样才能做到“健康工作, 幸福生活”。

二、体育教师继续锻炼的必要性

体育教师的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 更关系到每一位学生, 关系到国家、民族的事业。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对提高学生体质有直接的影响, 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素质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起到保证作用。如果体育教师忽视了自身的身体锻炼, 身体素质下降, 这不但影响着教学质量, 还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形象问题。对于体育教师,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继续锻炼是很有必要的。

1. 保持体育教师特有体格体型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体育教师的动作质量难免有所下降, 但只要我们经常参加锻炼就可以延长良好的状态。体育教师绝不能忘记坚持锻炼身体, 保持体型。作为体育教师, 从体型上应该给人第一印象是“像”体育教师, 也就是具有体育教师特有的身体素质, 如身体修长、挺拔匀称, 肩宽、腰围比例适当, 肌肉强健, 给人一种健康的美感和积极的精神状态。要拥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体育锻炼。

2. 体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体育教学, 有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就是示范教学。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动作, 必须自身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素质从何而来, 从平常的体育锻炼中得来。如果身体超重了, 速度太慢了, 跳不起来了, 这些表现运用在教学示范中, 那是有弊端的,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正确。有偏差或错误的示范将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偏差或学习错误, 长此以往, 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体育教师的教学影响力和气质。

3. 国民健身、增强体质的需要

国家提倡全民健身活动,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身体力行, 起到带头作用, 理应积极组织、指导群众性体育活动, 发挥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水平。因此, 要求体育教师不但有相当的体育理论, 更应具备最具说服力的“武器”———那就是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从个人的身心健康来说, 健康就是财富, 身体就是本钱。那也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平时不能忽略、不能放松体育锻炼。

三、体育教师如何继续锻炼

当然, 体育教师的继续锻炼是指工作以后的锻炼, 不等同于在体育院校 (系) 的专业系统训练了。但是, 只要我们在工作之余, 统筹安排好时间, 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的项目、运动量, 那还是有良好的效果的。那么怎样继续锻炼呢?

1. 树立健康第一、终生运动的观点

现代社会对健康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随之提高观念, 要以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来指导我们的锻炼活动。在教学之余解放自己, 释放压力, 增强体质, 坚持体育锻炼无疑是最佳途径。思想上要重视体育锻炼, 要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享受, 达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而不要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负担, 那样, 即使勉强去锻炼也是没有效果, 没有益处的。

2. 要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选择

体育教师在上课时, 除了讲解示范指导外, 也可参与学生的教学比赛、体能练习等, 师生同乐, 一起进行锻炼。此外, 体育教师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灵活选择锻炼项目、锻炼时间, 比如早操时与学生一起做早操、慢跑、打打羽毛球, 打打太极, 傍晚时可进行较大运动量的篮球比赛、气排球比赛, 甚至饭后散散步, 都不失为—种行之有效的锻炼形式。这样做不仅能保持好体型, 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专业基本功不至于“荒废”。

3. 要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到中年的体育教师, 由于事业、工作、家庭生活等因素, 难免会影响体育锻炼, 那么就应合理地安排锻炼, 严格作息时间, 避免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行为,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以巩固体育锻炼的效果。如果我们忽视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 那是非常错误的, 也是对我们体育教师职业的最大亵渎。

总之, 注意以上几点, 再辅以持之以恒的毅力, 落实到平常的体育锻炼中, 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我们的身体和事业也都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2

目前,我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锻炼意识、行为研究甚少。高校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们脑力劳动者,他们不但知识水平较高,而且工作形式相对自由,课余的时间相对较多,他们是现代知识的传播者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健康状况而言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没有合理的科学体育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因此,本课题通过对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意识行为的调查并分析影响这些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研究高校的研究者提出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法。问卷内容涉及教师的自然情况及影响运动因素:参与运动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强度、内容、体育消费情况共九个方面,25个问题。问答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96.75%,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95%,问卷发放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3)数据统计法。运用了调查数据进行常规的数据统计,归纳整理法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

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为整体研究对象。(华侨大学、泉州师院、泉州黎明大学、泉州理工学院)青年教师界定为35周岁以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400名(其中男250名、女1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数量根据各高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进行。

二、结果与分析

1.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现状分析

体育人口是指总人口中从事体育或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那些人口。我国体育界把符合每周身体活动3次(含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等出汗者视为“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反映人体的锻炼意识和行为客观属性,调查显示,泉州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仅占28.7%远低于全国和福建省的体育人口。从性别上看,男性高于女性,这说明女性锻炼意识行为更为极少,其原因由于自身条件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

2.泉州市学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1)从体育活动内容和体育消费方面分析。从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中(图表略)可以看出,青年教师集中于首选跑步,散步,其次是球类和低消费的场馆设施活动。而从事的项目过于倾向于单一和大众的体育项目。一些新兴、休闲、高雅的项目却极少人去锻炼。另一项数据说明了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并不乐观。而这些行为却与现代的社会发展相制约。一个健康、文明、科学的运动方式应逐步为年轻人所爱好。内容更应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的选择转向。

(2)从参加运动的`频度和时间分析。频度是指锻炼次数,时间是指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频度是保证锻炼效果的前提,只有长期稳定的锻炼意识和行为才能取到一定的健康和保健的作用。大部分青年教师不是出于自身的锻炼意识,而是交流或个人的兴趣为出发点。因此是人非主动参与者,对朋友的依赖性强,自觉锻炼习惯差,从而影响锻炼频度和时间。体育锻炼通常选择于傍晚或双休日,目的是为了使大脑得到放松,缓解疲劳,调整生活为主要目的而采用低强度的运动。由于教师对体育锻炼认识的粗浅,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没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无法实现人生的精神生活价值取向。 (3)从运动效果分析。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健康,使自己能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况投入于实际工作中。但除此之外,还能通过体育运动促进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趋势。

3.影响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意识行为的开展,综合以上现状,归纳起来有5个因素。即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体育因素,经济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中的内外激励是主要因素,环境因素中的锻炼氛围缺乏是第二成因,社会因素中的校园教育文化开展是第三成因,体育因素中的场地器材缺乏是第四成因,经济原因中体育投资比率是第五成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宗教,伦理观念及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体育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也是青年教师缺少体育锻炼的潜在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平均仅为28.7%,体育消费水平低,体育活动内容单一、传统。女性稍有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跑步,散步为首选。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另外锻炼时间过于集中在傍晚和双休日,运动形式过依赖于家人、朋友、同事、无形成锻炼的习惯。锻炼地点集中于校园较多。其次家附近的公园、马路。虽然已认识到体育锻炼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真正身体力行付之实际的只是小部分人。体育正逐渐成为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中的一部分。参与锻炼的目的主要是身心放松,通过锻炼获得最大健康,参加锻炼以低强度的方式为主并随着年龄、职称增高趋势越明显。

2.建议

(1)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健康意识,使其自觉自愿的体育行为。人人行为角度讲,体育锻炼是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由主体内在需要所致,激发出动机,最终产生行动。

(2)营造一种良好的锻炼氛围。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沙e特提出“情绪三因素说”认为,情绪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机体生理变化和认知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锻炼气氛越浓越吸引人们投入于锻炼之中。

(3)要建立有组织机构,使无序的群体纳入有组织有制度有管理的轨道上。因为,学校的一些体育职能部门如体委、学生处、体育教学部等。其主要对象是学生,教职工群体工作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

(4)政府要努力改善和营造体育设施场地的同时,还要依托社会,走多元化的道路,充分调动社会、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发展体育。

(5)实施全民健身运动计划。当今社会的全民健身运动是为了整体适应能力、智力、事业、社群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良好发展。没有健康的体能就无法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加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需要。如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因此,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刘桐华.试证大学生体育理论教育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2.2

[3]沈国平.影响高校知识分子体育行为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35)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3

关键词:体育锻炼;亚健康;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08-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健康状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疾病不再是医学研究的唯一,而对人的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是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的重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客观上提示了教师在注重群众体育活动的同时,要认清形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关自身健康的理论与实践,为体育锻炼参与健康服务拓展空间的同时,也为体育锻炼如何与医学合理的结合而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提供借鉴。教师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引领者和助推者,他们的健康与否牵系着培养学生的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作为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和实施者,自身心理健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其价值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身。教师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人格的引领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隐形资源,也会对学生产生的深刻、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古人所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心理正常和人格健全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在教师心理和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无穷力量。教师的人格被认为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无人格根基的教育过程难以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格和心理特质,以及哪些人格特质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哪些是必须予以隐藏的。教师具备心理健康的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体育锻炼是增进教师身心健康的有效生活方式

1.教师体质的提高是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保证。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应将体育锻炼贯穿于人的整个生活方式之中。教师应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给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健康的肌体和阳光的肤色。同时在身体机能上也增加了自身的抵抗力、免疫为、适应力和生理的调节能力,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保持旺盛的体力、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承受力,从而也可以减少心理疲劳状态的侵袭,改善和消除可能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负面效应。在某些发达的国家,把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期望换同最大的经济效益投资”。因此,身心健康和精神快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师工作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2.锻炼可以促进教师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体育锻炼有助于教师认识自我,还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发展。体育锻炼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通过体育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教师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而且也会增加教师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适应学生发展的助推者和引领者。

3.体育锻炼能够培养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参加体育锻炼时,要适度地根椐自身的身体状况而有选择性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随着运动量的不断增加,也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不但有助于培养教师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意识,还有助于培养教师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从而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体育锻炼是教师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体育锻炼能促进教师良好心态的形成,它与日常的身体运动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健康的心情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放松,从而促进良好心态的形成,可以逐渐树立起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精神,这也是健康人生最难得的。体育锻炼时各种情况下发生的心理变化,对参与运动的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我们教师的信条。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持和增进教师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

目前,对教师健康的关注,不仅局限于医学的范畴,与提高机体功能关系密切的体育锻炼也日益引起了相关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客观上提示了教师在注重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要认清形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关健康和健身之间的理论和实践,为体育参与健康服务拓展空间,同时,也为体育与医学如何结合为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讨论健康必谈运动,但我们认识还相对不够。我们期望并建议,千人一面的锻炼方式应该修正,为远离心理疲劳,提倡教师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的健康行动计划,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盲目、随大流、没有明确目标进行锻炼的随意行为,让体育和医学为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服务。广大教师也可通过各种适宜自己的体育运动锻炼,从中获得愉快感,从而保证健康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顾渊彦著.体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力为,任未多著.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4

关键词:高校,教师,体育锻炼

人类体育的历史, 实际上就是一部群众体育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体育运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竞技体育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同时, 群众体育也进入了大众体育热潮, 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校教师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能够提高工作、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在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更好地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分析和总结对本文提出调查和研究的方向。 (2)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按不同调查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计算出各项统计内容的比例, 根据本研究需要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 问卷调查法:本文一共向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放问卷1200份, 回收1100份, 实际有效回收1080份, 有效率98.0%。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1 教师对参与体育锻炼认知态度的分析

由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大部分是为了减压缓力、强身健体、适应紧张工作、为了充实生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7%, 50.1%, 41.7%, 33.3%。这一方面说明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已经被高校的教师意识到;另一方面他们参与锻炼的动机向多元化、更高层次发展, 原因是他们本身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从而需求也就相应的变高。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态度形成与转化的过程。由数据统计显示, 认为体育锻炼对自己现在与未来的生活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师占92.5%, 但不喜欢或很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也占有7.5%。

2.1.2 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人群年龄段的分析

由调查的数据统计显示,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龄结构基本上程“金字塔”型, 教师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教师只有一人进行锻, 通过访谈了解到年轻教师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 其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再加上没有时间工作压力大没有心思参加体育锻炼。这就说明年轻的教师不重视体育锻炼, 没有端正体育观念。年龄较高的教师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居多是因为自身体育锻炼意识有所提高。

2.1.3 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形式

教师所选择的锻炼项目与形式是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直接表现, 是他们的兴趣爱好与主观意愿的具体反映。由数据统计显示,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跑步占52.8%, 乒乓球占44.4%, 羽毛球占32.4%, 篮球3占28.7%, 其他占26.9%, 健美操占25.9%, 排球占15.7%, 游泳占15.7%, 形体操占10.2%, 舞蹈占3.7%, 武术占2.8%。由数据统计显示和访谈得知:教师最普通的体育锻炼方式是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等, 教师跑步居多的原因是因为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单一和此项目本身容易开展。而像其他、健美操、舞蹈、形体操、游泳等活动没有培训机构和场地, 使大部分教师敬而远之。而武术和舞蹈选择的人群较少。这就说明了教师在选择锻炼项目上带有特殊性, 受学校锻炼氛围与体育锻炼引导的影响较大。参与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方式, 许多人都会选择不同的锻炼形式与朋友或同事一起运动, 因为这样既可以健身也促进交流。由数据统计显示: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是与同事一起进行锻炼。

2.1.4 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和每次锻炼的时间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包括体育人口的多少, 而界定体育人口的重要标志是时间和频度, 因此研究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段和每次锻炼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如表1)

由表1和通过访谈得知, 教师的锻炼时间大部分在晚上, 而且参与锻炼的时间不足。这就反映了高校教师对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绝大部分由自我意愿行事, 没有固定的锻炼计划。由数据统计显示, 教师每次的锻炼时间在21~30min的占多数有420人, 31~45min的有220人, 10~20min的有210人, 46~60min的有140人, 而60min以上的只有90人。这样的锻炼投入难以形成适应的有效累积和体质状况的改善增强。

2.2 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分析

是什么因素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呢, 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呢。由表2可见影响因素分别有:工作太忙占71.4%, 没有场地占39.8%, 家务重没有时间占25%, 本身不喜欢体育锻炼占2 4.1%, 生活规律性差占1 9.4%, 其他占1 6.7%, 缺少体育组织占13.0%, 洗澡不方便占1 1.1%, 缺少体育指导占9.3%。这其中有自身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2.2.1 设施条件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首要基本条件。根据调查及按相关规定这4所学院的场地、设施还存在不足。有些学院连体育教学的需求还得不到满足, 更谈不上教师的需要。因此,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严重影响着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2.2.2 对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功能的认识

从调查中发现, 这几所学院大多数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是很高, 但是他们对体育活动如何能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的知识却了解不够, 没有能力制定出适合本人身体状况科学的运动处方, 虽然他们参加体育锻炼, 但都是无计划、无针对性、不科学的一种体育运动。教师工作压力、睡眠、饮食和体育锻炼缺乏规律可言, 加之选择锻炼项目和方法的错误与不足, 使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功能不能在教师身上得以体现, 甚至导致一些身体伤害。

2.2.3 领导重视程度

在回答“学校或直属单位是否对教师参加体育活动表示关心”这一问题时, 有72.1%的教师回答不关心, 而每年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是1~2次, 充分说明这些部门没有重视此项工作。

3 结论与建议

3.1 提高教师的体育锻炼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向教师们讲述体育锻炼的多种功能:主要有健身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等;定期加大开展体育锻炼意义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教师体育锻炼的意识。

3.2 引导和促进以及带动教师参加体育活动

为了使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有所加强, 学校应该经常性的举办一些能够起到促进、引导、宣传、带动作用的体育比赛。举办比赛的木的是为了教师群体的积极参加, 因此, 群体参与性, 竞技性和健身性要突出。还要根据教师的体育能力和喜好, 选择教师经常进行关联, 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3.3 提倡教师进行科学体育锻炼

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 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 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建议教师们可以根据年龄、身体状况、个人爱好等选择科学的不同的锻炼处方。

参考文献

[1]钟振新.湖南省高知人群的体育意识及锻炼现状[J].体育学报, 2005, 9 (6) :55-56.

[2]常海林, 李雪凌.普通高校教师生活的现状及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 (4) :167-168.

[3]苏庆永, 潘治贤, 孙明兴.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行为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 (1) :131-133.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5

关键词 泉州市 高校青年教师 体育锻炼意识 行为

目前,我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锻炼意识、行为研究甚少。高校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们脑力劳动者,他们不但知识水平较高,而且工作形式相对自由,课余的时间相对较多,他们是现代知识的传播者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健康状况而言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没有合理的科学体育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因此,本课题通过对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意识行为的调查并分析影响这些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研究高校的研究者提出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法。问卷内容涉及教师的自然情况及影响运动因素:参与运动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强度、内容、体育消费情况共九个方面,25个问题。问答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96.75%,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95%,问卷发放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3)数据统计法。运用了调查数据进行常规的数据统计,归纳整理法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

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为整体研究对象。(华侨大学、泉州师院、泉州黎明大学、泉州理工学院)青年教师界定为35周岁以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400名(其中男250名、女1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数量根据各高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进行。

二、结果与分析

1.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现状分析

体育人口是指总人口中从事体育或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那些人口。我国体育界把符合每周身体活动3次(含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等出汗者视为“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反映人体的锻炼意识和行为客观属性,调查显示,泉州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仅占28.7%远低于全国和福建省的体育人口。从性别上看,男性高于女性,这说明女性锻炼意识行为更为极少,其原因由于自身条件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

2.泉州市学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1)从体育活动内容和体育消费方面分析。从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中(图表略)可以看出,青年教师集中于首选跑步,散步,其次是球类和低消费的场馆设施活动。而从事的项目过于倾向于单一和大众的体育项目。一些新兴、休闲、高雅的项目却极少人去锻炼。另一项数据说明了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并不乐观。而这些行为却与现代的社会发展相制约。一个健康、文明、科学的运动方式应逐步为年轻人所爱好。内容更应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的选择转向。

(2)从参加运动的频度和时间分析。频度是指锻炼次数,时间是指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频度是保证锻炼效果的前提,只有长期稳定的锻炼意识和行为才能取到一定的健康和保健的作用。大部分青年教师不是出于自身的锻炼意识,而是交流或个人的兴趣为出发点。因此是人非主动参与者,对朋友的依赖性强,自觉锻炼习惯差,从而影响锻炼频度和时间。体育锻炼通常选择于傍晚或双休日,目的是为了使大脑得到放松,缓解疲劳,调整生活为主要目的而采用低强度的运动。由于教师对体育锻炼认识的粗浅,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没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无法实现人生的精神生活價值取向。

(3)从运动效果分析。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健康,使自己能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况投入于实际工作中。但除此之外,还能通过体育运动促进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趋势。

3.影响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意识行为的开展,综合以上现状,归纳起来有5个因素。即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体育因素,经济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中的内外激励是主要因素,环境因素中的锻炼氛围缺乏是第二成因,社会因素中的校园教育文化开展是第三成因,体育因素中的场地器材缺乏是第四成因,经济原因中体育投资比率是第五成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宗教,伦理观念及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体育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也是青年教师缺少体育锻炼的潜在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平均仅为28.7%,体育消费水平低,体育活动内容单一、传统。女性稍有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跑步,散步为首选。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另外锻炼时间过于集中在傍晚和双休日,运动形式过依赖于家人、朋友、同事、无形成锻炼的习惯。锻炼地点集中于校园较多。其次家附近的公园、马路。虽然已认识到体育锻炼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真正身体力行付之实际的只是小部分人。体育正逐渐成为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中的一部分。参与锻炼的目的主要是身心放松,通过锻炼获得最大健康,参加锻炼以低强度的方式为主并随着年龄、职称增高趋势越明显。

2.建议

(1)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健康意识,使其自觉自愿的体育行为。人人行为角度讲,体育锻炼是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由主体内在需要所致,激发出动机,最终产生行动。

(2)营造一种良好的锻炼氛围。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沙爀特提出“情绪三因素说”认为,情绪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机体生理变化和认知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锻炼气氛越浓越吸引人们投入于锻炼之中。

(3)要建立有组织机构,使无序的群体纳入有组织有制度有管理的轨道上。因为,学校的一些体育职能部门如体委、学生处、体育教学部等。其主要对象是学生,教职工群体工作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

(4)政府要努力改善和营造体育设施场地的同时,还要依托社会,走多元化的道路,充分调动社会、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发展体育。

(5)实施全民健身运动计划。当今社会的全民健身运动是为了整体适应能力、智力、事业、社群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良好发展。没有健康的体能就无法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加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需要。如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因此,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刘桐华.试证大学生体育理论教育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2.2

[3]沈国平.影响高校知识分子体育行为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6

1 制约高职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1.1 缺乏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对象不仅仅是大学生, 也包括全体教职员工。而高职院校往往在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宣传与传播过程中对教师的宣传力度不够。如在调查中, 只发现约有20%的教职员工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一些基本精神。在具体实践中更是如此, 学生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将体育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 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 而教职员工课余时间则更多是通过网络、电视观看体育比赛节目, 很少有人组织教师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中, 教师参加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更是不可能。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体育健身意识不强, 难以自觉自愿参与体育锻炼。

1.2 学院的相关部门没有完善教师体育锻炼规章制度

高职学院组织教师参与体育活动, 大多是由校工会带头, 体育部 (系) 协助, 以各学院系部为单位组织的学院运动会, 但就这每年一度的运动会主要也是以学生为主, 教师则是参与的人少观看的人多, 而且每年参加的人几乎相同, 经常锻炼的教师就成了体育活动的熟面孔。据在几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得知, 平时院系自行组织的教职员工体育活动要么没有, 要么就是缺少计划性, 组织纪律性不强, 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1.3 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匮乏, 难以满足教师参与度

目前南京多数高职院校进行了校区扩建, 学生的生源在增加, 有些院校在校学生高达上万人, 而学校运动设施建设则相对滞后。据对5所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调查, 只有1所拥有综合的多功能室内体育场馆, 其余的还是传统的室外田径场, 至于游泳场馆则均没有。而且这有限的运动场地和器材,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优先保证学生, 所以教师在有时间想锻炼时就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 因此教师的参与度不是很高。

1.4 制约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其他客观因素比较多

调查发现, 80%以上的高职院校教师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但在实际行动中被多种客观因素所阻扰, 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一样。年轻教师 (25-30岁) 有时间, 但长期有规律的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比较少, 这些教师除了正常教学进修学习外, 与电脑进行交流的比较多, 这使他们的生活圈明显的缩小, 对身心健康很不利。中青年教师 (30-50岁) 是事业的顶峰期, 在学校是骨干主力军, 在家也是顶梁柱, 他们在教学科研上要求高、压力大, 有的教师还身兼数职, 而且家庭压力也不小, 上有老下有小, 老人要照顾, 小孩要辅导学习, 哪一样都搁不下。这就形成想锻炼没时间和精力, 自己的身体健康就难照料, 有些慢性疾病接踵而来。对于50多岁的教师, 教学任务、晋升、职称评定、家庭压力等相对减小些, 是调查中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较多的部分, 他们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减少疾病。除此之外,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 学校校区进行了搬迁扩建, 远离市区, 而高职院校教师一般都难以解决住房问题, 很多教师家庭都离校区较远, 增加了教师在路途中的时间, 相应的也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2 采取对策

2.1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使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

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于保持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清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重大意义, 成为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典范。高职院校各级领导、教授应以身作则, 周密组织, 自上而下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在宣传上、制度上、尤其是经费安排上优先保证广大教职员工的健身锻炼,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体育健身的关系, 认识到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充沛的体力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生活的和谐美满, 从而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

2.2 将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制度

高职院校主管领导需认识教师的教学科研很重要, 但其身心健康更重要, 体育活动是简单宜行方式之一。应将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制度, 多组织些简单宜行的群众体育项目, 丰富教师的体育文化生活, 如在教师中培训和推广课间操、太极拳等体育项目, 提高教师的参与度。除每年院、部 (系) 办好有教师参加的体育运动会外, 还需组织多个针对教师的体育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有相应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实行相应的会员制度, 有奖励与处罚。在参与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对教师参与运动的相关指标采集与追踪, 形成有效的电子档案, 并及时公布。用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增强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意识, 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 使其有更多的活力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去。

2.3 增大投入, 积极加强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

在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中, 学院对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投资相对较少, 举行普通教师的体育技能培训、比赛也比较少,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对教师的影响力度也小。因此, 需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增加对教师体育活动的投入, 对比较适合教师的运动项目, 根据学校的经济及其他条件尽量建设场地, 借用或租用其他单位和或社会经营性体育场馆的设施, 对学校体育活动有冲突的场地器材, 可以在一定时间划出部分场地器材供教职工专用。

2.4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 努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参与体育锻炼

高职院校尤其是各级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深入调查当前制约广大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努力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如在工作科研中给中青年教师进行减压, 想方设法在校区附近解决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 如能将教职员工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运用在体育锻炼中, 必然可以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不仅关系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 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目前虽然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是很理想, 但是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通过院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是可以提高教师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改进他们的体育锻炼水平。S

摘要:通过对5所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 得出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缺乏体育锻炼。经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为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教师体育锻炼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运动场地器材匮乏以及其他制约因素多。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杜炳辉.浙江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技, 2012 (1) ∶55-57.

[2]翁兴和, 梅雪雄, 黄景东.高校高职称教师群体体育健身意识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8) ∶1034-1035.

[3]李志荣.江苏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9) ∶42-45.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7

杨扬说, 这几年保证中小学生一小时锻炼的工作正在实践中, 也有人提出每天要保证一堂体育课, 但是, 有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就是体育老师缺编。“任何事情缺了人操作都不可能实现, 去年教育部王司长公布, 全国 (体育教师) 缺编30万人, 北京 (学生与体育教师数量比) 200比1, 西部地区500比1, 缺编30万就相当于7000万学生没有体育老师!如果没有人, 根本就谈不上其他问题。没有人 (体育教师) 的话, 体育课的科学性、包括教育的权益都难以保障。”

杨扬认为, “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想落到实处, 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编制保障是一个基本条件, 体育在学校的地位、包括体育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都应得到解决———体育教师的奖励机制都跟其他教师不一样, 多少受到点歧视。很多时候不一定是编制不够, 而是被挤占。缺编不一定是根本问题, 忽视才是问题的重点。也不是家长意识不到、学校意识不到, 归根到底还是高考指挥棒的问题。有人提出要把体育教育纳入高考, 可能是目前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杨扬看来, 科学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 还能帮助孩子提高抗压能力。“如果科学锻炼、从小就有准备的话, 不应该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还可以调剂功课压力, 同时会让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更强。从小到大, 让体育融入孩子日常生活, 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孩子就不会感觉很辛苦。通过锻炼, 身体得到了保障, 他的抗压能力、应对学业能力会增强。”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8

一、中小学教师的体育锻炼情况

本研究选取通辽市科尔沁区城区内的5所初中和5所小学进行调查。按照年龄和性别, 分别从每所学校随机抽取5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并对所选教师进行相关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500名通辽市中小学教师中, 以不同形式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有382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76.4%, 比例较高;但能较为稳定地参与锻炼的教师仅有158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31.6%, 比例较低。

当谈及身心健康时, 有265名教师表示曾出现或目前仍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3%;有227名教师表示曾出现或目前仍存在不明原因的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衰弱等, 占被调查人数的45.4%。

在身心存在不良状态的265名教师中, 有217人在出现不良状态时选择参加体育锻炼, 以达到改善身心状态的目的。其中, 有93%的教师在参加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 身心趋于健康, 可见, 体育锻炼具有增强体质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二、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的问 题

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时存在五个问题。

1.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不全面

体育锻炼的功能的发挥主要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人们更注重体育锻炼在物质文明层面的功能, 而忽略了它在精神文明层面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 体育科学迅猛发展, 体育锻炼在精神文明层面的功能被发现和挖掘, 体育本身的特征以及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被揭示出来, 因此, 教师应与时俱进, 转变观念, 不仅认识到体育锻炼在物质文明层面的功能 (例如, 强身健体等) , 更明确它在精神文明层面的功能 (例如, 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 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意志, 树立人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个体的社会化水平, 等等) 。总之, 教师应全面地认识体育锻炼的功能。

2.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类型比较传统

调查显示, 男性教师乐于选择强度较大, 具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例如, 球类运动、器械健身和武术等。女性教师喜欢动作节奏较慢、对抗性较少、运动强度不大和轻松优美的体育项目, 例如, 慢跑、跳绳等。可见, 男女教师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类型比较传统, 缺乏崭新的尝试。其实, 男女教师应根据自身体质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项目, 并勇于尝试新兴的体育项目, 最终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

3.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比较单一

调查显示,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比较单一 (基本上都是为了强身健体) 。因为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 虽然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但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 所以, 他们的体育锻炼存在间歇性, 甚至只有身体出现状况时才选择体育锻炼。其实,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应多元化, 也就是说,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是为了强身健体, 也可以是为了消遣娱乐、兴趣爱好、社会交往和缓解压力等。

4.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

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 且未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 业余时间较少, 所以,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 仅有少数教师能坚持体育锻炼, 并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 在选择体育锻炼的场所方面, 大多数教师无法定期到专业的健身场所参与体育锻炼。

5.体育锻炼消费水平滞后

从调查结果看, 大多数教师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消费水平滞后。值得注意的是, 男性教师的体育锻炼消费水平略高于女性教师的体育锻炼消费水平, 可能是由于男性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运动强度较大、对抗较激烈, 并且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多, 从而使得男性教师的体育锻炼消费水平较高。从整体上说, 中小学教师应提升体育锻炼消费水平 (例如, 适当增加对健身场地、技术指导和服装器械等的投资) , 以便更好地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三、中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为了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 笔者提出四个建议。

1.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

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 即引导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也就是说, 只有参加体育锻炼, 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才能享受生活、愉快工作。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教师是在发觉自己的身体或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之后, 才选择参加体育锻炼, 以达到缓解不良症状、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因此, 建议教师在身体健康时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并培养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 从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2.确定适合的体育锻炼项目

只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因此, 教师应确定适合的锻炼项目, 并努力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且有效控制和把握运动强度, 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据此, 男性教师可把球类、游泳、自行车、慢跑和武术等有氧运动作为中小强度锻炼项目;女性教师可把小球类、游泳、慢跑、瑜伽、健身操和舞蹈等有氧运动作为中小强度锻炼项目。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体育锻炼

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具体有三点。其一, 学校应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且具有一定竞技性的体育锻炼活动, 不仅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更提高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养成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其二, 积极改善、增设体育设施, 并为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和组织开展体育赛事提供便利条件。其三, 推广适合教师的体育锻炼方法, 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贯彻保持健康身心的生活理念。

4.加强体育锻炼的组织和宣传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9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 1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

认知态度体现了教师对于体育锻炼的认可程度,从调查表可知,高校教师作为高知识人群,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及作用有了较好的认识。认为体育锻炼“非常必要”的有87.2%,而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和“没必要”的分别仅占11.7%和1.1%,由此可见,这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而言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随着社会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教师有着追求健康的意愿,有进行锻炼的要求。

1 . 2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大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占总百分比的92.6%,由此印证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愉悦心情”占了71.3%,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领导者,面对着繁重的工作的压力以及生活中的压力,他们也深知适量的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释放压力,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其次,“健美减肥”这一块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45.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温饱,他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类建设,运动已成为时尚的象征,所以很多教师(35.1%)把体育锻炼作为“兴趣爱好”。也有32.1%的教师是为了“陪家人锻炼”,促进家庭和谐。颈、腰椎疾病是大多数教师都患有的职业病,有部分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就是为了“防病祛病”,占了总百分比的29.8%。以“社会交往”和“打发时间”为锻炼目的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少,分别为10.6%和4.3%。

1 . 3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在四川农业大学教师体育锻炼的运动频度上,调查显示,每周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教师有40.4%,28.7%的教师每周参加“2次”体育锻炼,22.3%的教师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的体育锻炼,8.5%的教师“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每周只参加一次锻炼的比例高达40.4%,甚至还有8.5%的人根本就不锻炼。结果表明,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不够,总体来看还不够理想。所以,四川农业大学教师的锻炼频度还有待加强。

1 . 4 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持续性

由问卷调查表可知可见,一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下”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6.8%,一方面说明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长,另一方面说明四川农业大学教师参加有氧锻炼的意识还有待提高。32.9%的教师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60 min”,共有14.9%的人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60-90 min”以上,仅有5.3%的人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90 min以上”,此结果表明,应大力提高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时间,加强有氧锻炼意识,促进教师健康水平的发展。

1 . 5 制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忙”(66%),“缺少体育活动组织”(54.3%),“场地器材不足”(51.1%)。其中工作任务繁重是制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特别是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评职称,需要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去进行科研活动,压力十分大。缺少体育活动组织和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外界因素,四川农业大学教师进行体育锻炼一般选择在业余时间进行,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下课时间,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高峰期,而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终究还是为学生而设置的,并没有为教师专门设置场地以及体育设施,这严重减少了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因此,学校应当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为教师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师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也就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科研中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有利人才。雅安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多雨,这也是影响四川农业大学教师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依次有:“缺少习惯”(35.1%),“缺少指导”(31%),“没兴趣”(22.3%),“无同伴陪同”(27.7%),“健身消费太高”(9.6%)。总的来说,没时间、缺少习惯、不感兴趣这些制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说明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不够;其次,针对缺少组织、缺少指导等制约因素而言,说明组织活动开展不够;而对于场地器材等不足的问题,就应增设一些新兴的,时尚的,教师感兴趣的器材,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现在需要的是培养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以及组织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促使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大学的教师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是较好的的,明白参与锻炼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却存在着背离的倾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为强身健体,经常或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多在30 min以下,所进行的也是小强度运动,并未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影响该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因素为没时间,缺乏组织与指导,场地器材不足和缺少习惯。

2.2 建议

(1)教师体育锻炼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高层领导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健康体育意识的宣传,从根本上帮助教师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并且提高教师认识水平,使他们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锻炼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家庭,身体是自己的,锻炼身体要从自我做起,养成一有时间就锻炼的好习惯”。并且广泛开展体育比赛和体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师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体育锻炼和教学科研的关系,经常举办一些关于身体锻炼与身体健康的知识讲座,提高高校教师对于体育锻炼的正确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2)充分发挥四川农业大学体育教师的运动专业技能与指导的作用,以及有其它运动专长的教师和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的作用,组织并指导教师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根据教师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别,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与方式方法,也为教师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处方。

(3)学校领导需要对教师健康加以重视,给予财力与物力的支持,鼓励成立多种形式的体育小组和体育俱乐部,加强体育设施和场所的建设,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为教师免费开放,为四川农业大学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激发广大群众和高校教师的健身热情,时常进行一些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让教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自愿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学校还应每周规定几个时间段让教师自由选择在什么时候进行锻炼,这就杜绝了高校教师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出现。

(4)学校应当建立高校教师体质监测系统,定期地对教师们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并且根据教师的身体状况,制作医疗跟踪服务卡,对身体趋向于亚健康和疾病的教师群体,分别实行不同的健康跟踪服务,并且根据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为广大教师的健康提供保障。其次是建立一个客观、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应当充分地显示对生理、心理素质的评价。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10

关键词:初中体育;锻炼兴趣;终身体育;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16-01

终身体育理念认为,体育锻炼应该围绕着人的生命活动展开,在人的不同生活领域、不同时期,都应该为人们能够参与体育活动而提供机会。终身体育思想下,体育对于人的智力发育、身体机能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兴趣导向下,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以兴趣培养、意识提升奠定素质教育基础。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活终身体育兴趣

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是激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前提和动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从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体育竞技氛围、日常锻炼氛围、阳光体育氛围出发,关注学生积极、健康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氛围,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一是终身体育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讲述体育知识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于自身身心发展的作用;二是学校积极组织运动会、班级间体育竞赛等,让学生们在竞争意识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三是或推选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参与校际间或市级的大型比赛,在获奖后加以表彰,以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竞技氛围;四是课堂上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趣味的方法,教给学生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以此激活学生锻炼兴趣。基于此,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竞争氛围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终身体育内容

选择趣味、丰富、适宜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兴趣的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爱好广泛,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优化教学内容,选择趣味、适宜,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激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方法,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如将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竞技类体育项目,引入初中体育课程,通过组织观看精彩的竞技比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或引入传统趣味的民间体育活动,如抛绣球、藏族歌舞、踢毽子、维吾尔族舞蹈、推铁环等,关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发展。或改造现代新兴运动项目,改造实心球、饮料瓶等材料,模拟出保龄球运动场景,创造沙滩排球、轮滑、台球等训练条件,或引入街头篮球、街舞、韵律操等舞蹈元素,组织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及组织登山、攀岩,户外生存活动远足、野营、郊游等活动,合理调整这些现代新兴项目活动的难度,使之适宜初中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

三、采取多样方法,培养终身体育素质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需要采取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导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初中体育学习、锻炼中,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终身体育素质。可以采取如下多样方法:一是目标教学法。基于《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契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差异特点,设定三级目标,即课程、领域和水平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之后基于目标展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二是主题教学法。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科学设定体育活动主题,激活体育课堂。如设定“环境保护”主题,组织环保活动,将协作、传接、搬运等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是分层教学法。基于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不同,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施分层教学,一般应用在跳高、双杠、支撑跳跃、跨栏跑等体育项目教学中。四是情景教学法。设计趣味、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愉快的身临其境,感受、体验和参与。如为让学生放松身心,借助音频设备,让学生融入到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情境中。又如设计抗洪抢险情境,融入搬运、传送项目,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五是创意竞技法。组织班级间的羽毛球竞技赛、创意自编健美操比赛等,通过竞技、创编比赛活动,提升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素质。

结束语:初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非常重要,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顺利发展的基础。体育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学内容、采取多样方法,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实施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黎红.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兴趣[J].教师,2012(6):117.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 篇11

多年以来, 我国对中学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教师们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等都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但同时, 我们也看到, 在通往和谐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我国广大中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情况却令人担忧。中学教师肩负着中学教育的重任, 但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应该有一个可以长期胜任繁重教学任务的健康身心。所以, 应该高度重视中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 通过各种制度和措施来改善中学教师的身体机能, 从而达到提高中学教师的健康水平。参加体育锻炼就是很多锻炼方法中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保定市三个区 (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 25所中学, 其中重点中学4所 (北市区1所和南市区3所) , 普通中学21所 (新市区6所, 北市区9所, 南市区6所) , 本文对保定市三个区25所中学中的11所中学, 2009年在职的教师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问卷调查 (体育教师除外) 。

抽样方法:首先根据区进行抽样, 三个区4所重点中学全部抽样, 普通中学按照各区1/3进行随机抽样, 也就是新市区2所, 北市区3所, 南市区2所, 共11所学校。其次根据男女性别抽样, 按男女教师人数比例随机抽取50%, 最后根据年龄段抽样, 分为35岁以下, 36~45, 46~55, 56岁以上四个年龄段, 各年龄段随机抽取20%。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字文献和书籍,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从而确定选题和研究对象。并对与选题相关的文献和书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从而掌握不同人、不同角度对所研究问题的同一方面做出的记载、描述和评价的文献。

(2) 调查法

①访谈调查法。本文通过与从事社会体育教学、训练、科研方面的专家就论文的研究内容、调查问卷的指标体系、概念的界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个别访谈, 得到专家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反复修改确认调查指标体系, 从而使本文研究的内容更加实用。

②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遵循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初步确定调查指标体系并进行专家访谈, 经专家确认后反复修改, 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 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 可信度系数均处于0.8以上, 问卷能够满足本论文研究的要求, 具备有效性。

问卷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采用封闭式问题, 对保定市中学教师业余体育锻炼、健康状况、影响健康的因素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第三部分是开放式问卷, 收集中学教师对学校领导在教师体育锻炼与健康方面的决策评价及教师关于体育锻炼与健康方面对学校的建议。

(3) 数理统计分析法

本文将所有统计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分类、求和、求平均数和百分比, 然后将分类统计好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发现问题。

(4) 逻辑思维论证法

本文在筛选文献资料, 整理统计数据资料, 撰写论文的过程中, 综合运用了分类、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证明等逻辑思维论证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余暇时间安排调查

重点中学教师余暇时间安排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位是社交活动占20.6%, 第二位是家务劳动占18.3%, 第三位是业务学习占14.7%, 第四位是辅导子女学习占14.3%。普通中学教师余暇时间安排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位是家务劳动占22.6%, 第二位是业务学习占17.2%, 第三位是社交活动占16.5%, 第四位是辅导子女学习占13.9%。而在余暇时间安排中体育锻炼都排在了第五位, 重点中学占12.7%, 普通中学占11.5%。

2、参加体育锻炼项目调查

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大致相同, 排在前四位都是慢跑、足篮排、散步、乒羽网。各年龄段教师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也大致相同, 45岁以下年龄段教师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慢跑、足篮排和散步, 46~55岁年龄段教师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慢跑、足篮排和太极拳、气功, 56岁以上年龄段教师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慢跑、棋类和太极拳、气功。

3、参加体育锻炼场所调查

重点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场所前四位分别是公路或街道占39.7%、单位场馆占21.9%、空地占11.8%、办公室或居室占10.1%, 普通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场所前四位分别是公路或街道占36.7%、单位场馆占18.7%、公园占12%、办公室或居室占11.1%。从数据上可以反映出无论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的教师都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锻炼身体。

4、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段调查

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段有所不同, 重点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主要集中在中午、课余时间和早晨, 普通中学则集中在课余时间、晚饭后和早晨, 这与个人生活习惯和学校作息制度不同有着密切联系。

5、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调查

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各年龄段教师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大多都在1~2次。同年龄段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相比, 不参加体育锻炼中35岁以下年龄段人数最多且比例相差较大, 36~45岁和46~55岁年龄段比例差别不大, 56岁以上年龄段比例相差较大。

6、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调查

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各年龄段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之内排在首位, 其次是30~60分钟, 超过60分钟的人数比例最少。这说明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大致相同。

7、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调查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教师相同, 都是增强体质、休闲娱乐, 但是重点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次要目的是医疗保健, 普通中学教师则是减肥健美, 这说明保定市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集中且一致。

四、结论

1、保定市中学教师业余时间主要安排在家务劳动、业务学习、社交活动和辅导子女学习上。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慢跑、足篮排、散步、乒羽网。锻炼的时间段重点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主要集中在中午、课余时间和早晨, 普通中学则集中在课余时间、晚饭后和早晨。

2、保定市中学教师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主要在1~2次,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在30分钟以内。

3、保定市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休闲娱乐。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忙没时间和家务重而没时间。

五、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全民健身体育器材的建设, 并加大对中学教育的投入, 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 使师资配备和体育经费的使用趋于完善。结合全民健生的理念, 加强对教师的宣传, 使中学教师提高对体育锻炼、体育健身的认识, 引导教师自觉、主动的开展体育锻炼。

2、学校应加大体育器材的投入, 不断改善体育锻炼环境。还应从制度上给教师减负, 适当增加教师的收入。充分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为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有力保障。邀请体育专业人士为教师进行科学指导和帮助。定期为教师进行体质监测, 让教师了解自身的体质发展及精神状况, 从而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达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臧留鸿.新疆七民族成年人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问论文, 2004:4-30.[1]臧留鸿.新疆七民族成年人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问论文, 2004:4-30.

[2]关道权, 张永保.高校教师业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11, 6 (2) :140-144.[2]关道权, 张永保.高校教师业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11, 6 (2) :140-144.

上一篇:噪声调频下一篇:生态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