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教师

2024-09-08

现代体育教师(共12篇)

现代体育教师 篇1

现代性是一个内涵丰富、层面多重的概念, 广泛存在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之中。波曼认为, 现代性展示了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过程。库马认为现代性是将我们带入现代世界的各种知识、社会和政治变迁的综合结果。而体育教师现代性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现代化过程中经历人格变迁而产生的与之相适应的人格系统。这种变迁是指向现代的, 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现实处于永不停歇流变状态中, 因此, 体育教师现代性也是流动的, 它体现在体育教师现代性的形成是在体育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 同时它又进一步推动体育现代化进程。

一、体育教师现代性的内容

1. 教育公正。

体育教师应持有一视同仁、为学生更好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师要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在待人问题上, 不偏爱优秀的学生, 不歧视较差的学生, 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在处理学生的具体事件上, 不偏袒、不主观、不粗暴、不训斥, 而应该从爱护学生的角度, 客观公正地处理。在实际工作中, 体育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 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其次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等因素确定教学或训练的运动负荷及技术要求的难度。

2. 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即换位思考,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固执于自己的想法、观点, 也不以自我为中心, 而应该能够超越自己的知识、技能局限, 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体验、认识, 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

3. 独立性。

独立性指体育教师不盲目地接受他人观点, 能够形成自己意见并持有意见的倾向, 他们不屈从外界权威或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 能够有根据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更多地尊重事实。

4. 计划性。

体育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有较好的事先计划, 并能具有较强的时间感, 提前完成计划, 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易于控制和调整。

5. 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判断。教师的效能感水平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作用, 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对教学活动的坚持性, 决定教师对困难的态度, 影响教学的情绪状态等。体育教师的效能感体现在体育教师对其有效的完成教学工作, 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和信心, 一个体育教师应积极提高自我效能感, 从而提高教师对教学的信心, 增强其事业心, 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应对来自教育情境中的挑战, 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环境, 而不为外在权威、外界环境所控制, 面对困难表现出乐观与信心。

6. 开放性。

开放性指体育教师的变通性和包容性, 一方面是指不墨守成规, 愿意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行为方式, 能够以新的方式处理事务, 能够应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变化:另一方面指体育教师具有多维的价值观, 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 能够接受他周围发生的社会变化, 能够更自由地接受别人现在正享有的变化了的机会, 向变化中的学生开放。

7. 反思精神。

反思是指向自我的一种认识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指向个体自身的思维、意念, 也可以指向个体的行为、实践, 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体育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 进行应用性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积极参与教改实验课和本学科领域的探讨, 用研究的体会和成果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探究和解决不同教学问题,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这就充分说明了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8. 发展愿望。

教师的自我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 包括思想政治、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多方面, 其核心是以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为主的教学和科研素质的发展。教师的自身发展是教学过程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自身得不到发展, 学生也难以发展。教师的自身发展对学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社会是开放和富于变化的, 体育教师面临着巨大压力, 同时社会开放性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 现代体育教师不满足于现状, 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借助于各种机会展示自己, 他们具有开放的特质, 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

二、体育教师现代性的实践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 是体育课程的解释者, 通过体育教师的实施和解释, 体育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1. 改革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改革中, 创新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课程的改革, 导致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必须在体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和。方法是为目标而设立的, 并无好坏之分, 只有产生的效果不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 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是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只研究教师的教法, 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要表现在: (1) 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 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2)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 可以组成小组学习, 让学生互相观察、互相帮助、互相纠正,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 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中, 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 不教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4) 发扬教学民主, 经常听取学生意见, 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这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一线体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发现更多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2. 教师教学评价。

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评价改革的新尝试。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是促进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要客观、公正, 及时、可靠地了解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 评定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分析体育教师的成败得失, 为改进体育教学工作, 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 主要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包括对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师工作量四方面的考核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的组织、结构;教学目标与实际内容一致;教材组织合理;备课充分;教法手段有实际效果;实践分配合理, 利用充分。教师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型评价, 不是简单地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或表现以评定教师的优劣。因此, 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即时性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的, 同时也可以采用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在评价内容上, 在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 也应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情感反应。在注意终结评价的同时, 更注重过程评价。评价的时候应根据关于教师教学评价的两方面内容制定适当的量表, 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方面表现在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上, 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上, 体育教师要自我发展, 突破观念的限制, 提高自身的修养, 要消除权威情结, 提高主体意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应该更多地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使体育教师接受崭新的理念, 并内化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 (2) 转变体育教师的角色, 由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 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3) 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如教师之间的合作、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等; (4) 学习新的技能, 使之具备体育课程开发的能力, 增强对课程整合的能力, 提高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5) 学会新的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当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时, 当体育教师的地位得到提高时, 很多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出版社, 1998.

[2]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 2002.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现代体育教师 篇2

大家好

我叫刘文志兼本校低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我汇报的题目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现将我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认识、体会向各位领导做如下的汇报:

在教学方面:我明确小学体育教育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正常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小学生“贪玩、好动、爱新鲜”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其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教学方法上偏重于儿童化、兴趣化、游戏化的特点,引导学生玩与学结合,尤其对于低年级,做到多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使学生感到枯燥的局面出现,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而轻松,使学生玩的开心学的高兴,几年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所教学的年级是我校的中低年级,目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且“独生子女爱独处”容易形成不合群、胆小性格的特殊情况,经过教学实践与研究讨论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达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的品质,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如在学习一节广播体操教学中,我会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这样能缩

短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球类的比赛、跳长绳活动中,我有意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这样能便于小组间形成实力基本相同局面,然后要求在比赛中以小组整体进球或跳绳个数做为胜出标准,这样能促使小组内必须合作与小组间必须形成竞争局面,合作加竞争的要求,能更好培养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同时能观察出一批有特长且有发展前途的体育特长学生,也能使一批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们关系能够更加密切、更加默契。

我校虽是农村校,但是在多媒体的普及中我校确走在全镇的前列。体育课上及课余时间里,我带着我的孩子们充分感受我国健儿在各大型国际运动会上夺取奖牌的激动场面,向他们展现历届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飒爽英姿。那更是一种无形的影响,我努力使奥运精神植入他们童真的心灵,生根发芽。

儿童内心里,展示自我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也是培养他们伟大的人生目标的第一道阶梯。本中,我先后组织开展了趣味体育运动会,队列体操比赛,举办了多次以班为单位的拔河,跳绳,球类等竞赛,不仅丰富了学校的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中,我带的班级以100%的合格率通过上级验收。在全镇位居前列。几个学期中,我们还按要求定时进行

了阳光跑的启动仪式。使阳光体育深入人心,阳光体育是一种精神,它已经成为我校体育运动的理念。

“方方正正写字,规规矩矩做人”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坚持努力使镇小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向善的道德品质,向上的精神追求,都拥有经营幸福人生的能力。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方面不完善,体育课不仅要锻炼他们的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力和创新意识,还必须培养他们的情感与意志力,所以要时时处处注重培养他们的竞争和协作的精神,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更好更出色的完成!

以上是我所教体育教学工作汇报,恳请各位领导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我一定会悉心接受,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弥补不足,更好地做好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体育汇报材料

刘文志

下仓中心小学

现代体育教育与教师观念的更新 篇3

【关键词】现代体育教育 教师观念 师生关系 体育意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体育教育应面向未来,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优化教学过程,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使人格不断完善,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1.现代体育教育的意义

首先,现代体育教育是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是以健康为目标的。为什么有的学生酷爱体育课、有的却厌烦体育课?主要是由于学生碍于教师的权威,不得不练习教师所规定的内容,经受无趣的体验,从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此,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科学的方法、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其次,现代体育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在突出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也要与集体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同学都能在运动中增长才智;再次,体育教育也是社会化教育。集体项目的教学和比赛,既要有每个人的努力,又要有大家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胜利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比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默契协作的真谛。

2.创造型体育教师要摒弃的教学观念

美国创造教育学家史密斯认为:“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的教师”。要成为一名创造型教师,必然要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现代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2.1“教学就是灌输知识”的观念

传统体育教师非常注重系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训练学生解决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直接记住动作要领了事。教师讲课的好坏也事以“灌输”的好坏为标准的。这种观念注重的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结果,忽视的是获取本领的过程和方法,忽视的是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照本宣科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味同嚼蜡。

2.2“轻视科研照样上好课”的观念

备课多搜集些资料,上课多做几个示范,尽可能讲的头头是道,是很多传统体育教师的做法。但很难说这堂课是否是好课。就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而言,科研确实能够促进教学,这体现在更新知识和及时站在科学前沿。体育教师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充电,但是无法与科研相比。科研过程中对某一学科或项目的前沿问题或整个系统知识了如指掌,也就更容易教学了。

2.3“学术水平高就是好老师”的观念

体育教师的职业与医生相同,都是以人为对象,因此要研究人,要研究施教对象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当医学由生物模式转向心理模式时,医生仅仅会看病、开处方是不够的。同样,体育教师仅仅学术水平高是不够的,还应提高教育素养,即提高本身的综合素质。

3.现代体育教师应急需树立的教学观念

具有创造性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观,掌握并善于创造性运用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条件出发制定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成为创造型的现代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3.1“教育家”是现代体育教师的职业观

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发展观和质量观,具有广博的知识,善于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要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反思,研究掌握针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

3.朋友、伙伴关系体现师生新型关系观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先生,上课“一言堂”,老师的尊严不可侵犯,否则学生就要挨鞭子、受罚。而现代社会的本质是民主与和谐,教师与学生在人权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重。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讽刺、挖苦、嘲笑那些体质差、灵活性差的学生,放下架子,同他们建立既是师生又是伙伴和朋友的良好关系,教学想长,共同进步。

3.3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现代体育教师的责任观

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锻炼不易持久,在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后,及时培养锻炼的自觉性,使之持之以恒,养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师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影响者,也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标准的示范和良好的行为,产生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现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4

能力是一个人应对各种问题的本领。能力素质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很强的能力,才能从容地面对教学、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把体育教学搞得有声有色。能力素质的核心是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学是教师的主业,如果教学能力不强,那么纵使其他能力无与伦比,也称不上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包括:

(1)对教材的熟练程度。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只有谙熟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才能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清讲透,才能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2)了解学生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还要了解学生的体质、体能特征;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了解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因材施教,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3)拥有很强的体育技能。体育教师光有高深的体育理论素养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很强的体育技能。体育是一门示范性很强的课程,要讲好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技能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没有精准、规范、熟练的示范,要上好体育课是不可想象的。

(4)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实验法、示范法、导学法、研究法等;教学技巧也有很多,如导入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技巧、强化技巧等。只有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使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体育教师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名词,要使体育课受到学生的欢迎,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课堂,能够集声、光、画面于一体,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教师较高心理层次的一种表现,它以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推动着教师向较高的教育目标迈进,有无先进的教育理念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比如,如何看待“体育无用论”,怎样看待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对待“体育应赛观”和“体育娱乐观”。如果对这些观点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会使教学误入歧途,不仅影响自身事业的发展,而且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教育理念上,关于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运用先进教学方法问题,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

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新课标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大批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还要爱岗敬业,有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能够自觉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自己的行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明白,身教重于言教,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时刻注意,衣着要得体,举止要庄重,言谈要文雅,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学生的欢乐痛苦放在心上,总之,为了学生而倾注心血。

四、科学文化素质

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交叉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和技能,这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光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教育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教材教法知识。此外,还要了解医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社会学知识。只有具备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知识,才能在体育教学中纵横驰骋,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的实施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1)爱岗敬业,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困难的精神。(2)更新教育理念。(3)有扎实的专业知识。(4)有很高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现代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理念,体育技能

参考文献

[1]周海云.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自身素质[J].体育科技,2000(1).

现代体育教师 篇5

[论文关键词]休闲体育 传统文化 互通性

[论文摘要]现代休闲体育与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但二者在精神上又有许多的互通之处。在当今西潮涌动的时代,我们可以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在发展现代休闲体育的同时弘扬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精神。

我国传统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趋势下,外国休闲体育文化向外扩张的趋势已进入我们的视野。跆拳道、漂流、蹦极等活动已成为很多都市年轻人强身健体的首选,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标志。而中国传统的象棋、围棋,端午划龙舟、重阳登山等休闲体育正逐渐失去吸引力。我国传统休闲体育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其命运也令人担忧。

一、我国传统休闲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基础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注重人的个性的自然和谐,重视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统一,更注重生物观赏的生命与内在精神的契合,将追求圆满人格作为养生的目标注入到身体锻炼和生命发展之中,从而形成了修身养性、陶冶性情、锤炼人格的精神内涵

“休”在《说文》、解释为“休息也。从人依木。”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人依木而休。”在《诗・周南・汉广》中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里解释为休息。“闲”在《说文》中解释为“闲,从门,从木”。在《司礼・夏官・校人》中有“天子十一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这里“闲”指的马厩。“闲”,通常还被引申为指范围,指道德、法度。《论语・子张》:“人德不逾闲。”其次,还有限制、约束之意。因此,在传统文化中,“休闲”一词的意思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里,以恢复体力和精力、缓解压力、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自愿参与其中的生活方式。

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早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保留着每一个民族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承着民族生活方式,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先河中,不同国家和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体育文化传统和体育传统文化。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农耕文化一直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意识,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在这种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对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取向上,趋向于对休闲体育活动在和谐与统一、平稳与安定、而在手段和方式上,更多的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单打独斗式的个体活动。如起源于春秋的导引行气,东汉的五禽戏,宋代的`八段锦,明末的太极拳等无不体现着国人特有的休闲体育文化特点。

二、现代休闲体育的精神意蕴

“休闲”一词是本是外来词语。英文中的“休闲”原意是再创造、体息一下再出发以及“闲暇”两词的合意。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从时间的观点来看,当工作约束、家庭、社会义务、睡眠和其它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休闲时间”;从活动的观点来看,休闲是人们在‘常规事务以外的时间段,自由选择个人爱好的、以满足内在需要的愉快活动;从情绪状态或经验的观点来看,休闲是指在自由选择的个人爱好活动中人的“精神适宜状态”,自我内在需要所追求的快乐、愉悦的体验。因此,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为了修身养性、愉悦身心,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活动的过程。

休闲体育的自由是每个生命个体都能感受到的,与之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也是行动的自由,是人能自主决定、自我控制的自由,是人摆脱各种外在限制与约束后而获得的一种全身心地放松、随意、自在的生存体验与生活状态。休闲体育参与者注重的是运动项目的个性化特点,重在参与过程,不看重结果,淡化功利性强化娱乐性,淡化竞技性、强化参与性,休闲体育的体验是一种他人不可替代的完全个性的自我体验。

体育、运动、游戏、娱乐等等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都与休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所有这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都是追求一种心灵上的、肉体上的、精神上的放松与体息,而这恰恰是休闲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因此从文化学角度去考察现代休闲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

三、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休闲体育的共通性

休闲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是人类的一种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可以使我们保持内心的安宁,休闲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休闲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更是在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休闲体育的文化特征在于通过人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思维、感情和活动等方式,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弘扬文化精神,构造文化意境,进而实现个体身心全而和谐健康发展。在当代休闲研究的视野中,休闲体育更加强调凸显其文化创造精神,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氛围、文化体验、文化传播、文化欣赏,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发展,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文化情怀和态度。

休闲体育很多项目是在进行户外进行活动,这样给人们创造了很多拥抱大自然的机会。在户外进行休闲体育,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活动身体,舒展筋骨,同时把原有的征服自然、向自然空间和时间的挑战的热情,转向依赖自然、仰慕自然、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陶冶性情、崇尚自我心境与天地的交流和融合,在大自然中感悟生命的意蕴和人生的价值。同时休闲运动也不仅是休闲娱乐、健康的载体,还是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及交友的润滑剂,从事休闲运动的人大多是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这个群体的人思想很容易相互沟通。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可以结识很多人,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人就会变得乐观开朗,。因而休闲体育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人与人之问的情感桥梁,在寓教于乐中塑造和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品格,把人们的生活诗意化。从文化学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认为休闲是一种状态:肉体的状态、心灵的状态、精神的状态、生活的状态。而休闲体育则又是一个过程,一个找寻自我、回归自我、面对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因此,从现代休闲体育的内涵和传统体育的意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休闲体育和传统体育之间,我们可以找出二者的平衡点“和”和谐,身体的和谐,精神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通过现代休闲体育的推广与普及,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现代休闲体育运动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人类最后的终极意义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卢锋,现代社会发展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未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浅析现代体育教学 篇6

关键词:现代体育教学创新式教学终身体育意识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适应新世纪培育人才办法的重要举措,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学体育教育是青少年发展阶段身体素质和体育素质塑造成型的最理想时期,此阶段正处于青少年骨骼发育、肌体成型的关键时期。结合青少年生理特点,此阶段的体育教学必须要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和创造力,这才是体育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现代体育教学就是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依据创造性发展原理,结合青少年身体发展特点和接受教育的能力和方式,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及健康个性,造就有着健康体魄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学生的现代教学方式。要达到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职业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学生的领导者,而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师者,更应该与学生成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除了平常要注重自身的师容风貌,更要在平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行列中去。中学体育教学的受众是12-18岁之间的青少年,在此阶段受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学生本身的个体因素如身高、体重、肌肉类型、神经类型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从某种角度讲,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远大于文化课教育中的个体差异,此阶段学生的玩心较重,繁重的文化课之余,他们在体育课上想得到更好的放松。我更希望在我的体育课上看到的是一个个有着无限活力的娃娃。这就要求我得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想办法留住他们童年时的玩心和热情。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各种技能,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外,还要多涉猎课外书籍,这样才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在体育教学中的知识欠缺。只有加入到学生的行列中去,才能熟悉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从根本上杜绝各类教学事故的发生。在实际运动中大量不规范、训练强度大的活动多会影响此阶段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这一点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现代社会教学标准。

二、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器材、教学场地、教学方式、学生心理及心理的阶段发展等。因此,要使体育教学获得最大效益,教师必须从整体性观点出发,把握好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学生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使学生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发学习潜能和锻炼热情。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体育运动;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尊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这才是现代体育教育的核心所在。当然,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指导在课堂上的表现分为:组织教学和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而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这些,只靠教师自身是不够的,也要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例如,在阴雨天无法在室外活动的情况下,而教学大纲又要求此阶段的教学要求是篮球、足球等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网上查询NBA、CBA等最新的职业篮球联赛录像,让学生通过感官去思维,让其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球星的动作。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化动为静,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让学生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感知和模拟运球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训练热情。因此我认为恰当地运用各种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能更好地做好体育教学活动。

三、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互动

体育教学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因此活动量和心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教学因素,但身体活动并不只限于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培养等交流。按照现在提倡的创新式教学来讲,就是要求通过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方面着手,尊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例如,采用小型竞赛的方法,教师在其中担当裁判员,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合理搭配,分小组打对抗比赛。在课前讲解正确动作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要想跑得快、跳得高,就应该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心态结构,从而帮助学生选择运动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战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在教与学的环节中,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授之以渔”,既培养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又在实际中让学生自觉锻炼,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体育教师 篇7

一、热爱自己的职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的灵魂。体育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他们立志当好体育教师的根本动力。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 才会有光荣感和自豪感, 才会有敬业精神, 才能挚爱学生。只有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 在工作中才会有执着的追求、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

二、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

没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一个人知识面的宽窄决定着他认识和理解问题的广度与深度, 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要成为一名胜任工作、得到学生尊敬的好教师, 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结合工作实践继续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1) 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体育教学从其外在的形式看, 似乎就是简单的跑、跳、投及其他的一些练习, 但如果想通过这些练习得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就必须将动作设计得合理, 各种练习组合得恰当。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保健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等。 (2) 学习专项理论知识。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 中学体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篮、排、足、兵、羽、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学习这些专项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专项理论水平, 使教学训练工作取得理想功效。 (3) 学习体育相关学科知识。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 各学科之间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并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学科, 如体育管理学、体育情报学、体育经营学、体育比较学、体育与健康等等, 如果对新兴学科知之甚少是很难胜任当代学校体育工作的。 (4) 学习并了解人文知识。体育教师要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从中得到思想启迪, 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5)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 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体育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三、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现代社会中轻视体育的现象依然存在, 资金投入少, 教学训练条件差。面对这般处境, 体育教师不能只发牢骚, 撂担子, 混日子, 一蹶不振, 而应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拿起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等武器与之做坚决的说理斗争, 如此, 学校体育才会有不断的发展。

四、具有实际工作能力

(1) 教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 其目的除了教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增强他们的体质。因此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运动量, 有效组织好各种教学活动的课堂组织能力至为重要。另外, 在教学中, 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善于观察了解学生行为和锻炼情况并迅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 (2) 运动队训练能力。学校业余运动队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延续, 是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金字塔”。众所周知,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教练员特有的素质和能力, 才会使训练工作取得好成绩。 (3) 组织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能力。 (4) 体育教研能力。体育教师必须从体育教改教研上狠下功夫, 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 学习最新体育理论, 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 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升为理论。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高中生喜欢的体育教师的前四项条件是:关心学生、平易近人;性格开朗, 幽默风趣;做事公道、一视同仁;专业水平高、才华出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体育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首要条件是关心学生、平易近人等。可见良好的思想作风, 正直诚实的师德, 温和的态度, 开朗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 都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六、有好的体态和健壮的身体

因职业的需要, 体育教师有好的体态和健壮的身体极其重要。因此, 体育教师不但要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同练, 而且还要长期进行课外自练, 这是“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需要。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校体育的具体实施者,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才算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我认为爱岗敬业是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此外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还应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

现代体育教师 篇8

1 相关概念的厘定

1.1 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概念

对于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概念应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国内许多学者认为, 学校体育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目标, 同时也是过程, 是一个长期建设和发展的过程,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长期实践, 也可以说是由传统体育教育向现代体育教育转化的教育变迁活动。[1]经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 可以将学校体育现代化内涵归纳成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体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 二是学校体育制度的现代化, 三是学校体育资源的现代化[2]。

1.2 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1 9 9 8年,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 称为“8项核心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职业, 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本文所研究的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是指, 为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在从事于高校体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以“学校体育现代化”和“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关键词, 对中国期刊、维普期刊、万方期刊等三大全文数据库进行网络检索, 共检索6 8篇学术论文, 同时研读了两本专著。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精心设计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并在三所普通高校中随机抽取了30名体育老师和80名二年级大学生, 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 回收2 6份, 其中有效问卷2 4份;学生问卷发放8 0份, 回收6 9份, 有效问卷为66份。问卷运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 在调查样本范围内, 一个月内进行了两次调查, 最终计算出相关信度系数得出r=0.88, 证明检验结果达到统计检验标准。

(3) 数理统计法。

首先, 对回收问卷进行了梳理, 删除无效问卷;其次, 对所获得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制定数据表, 在此基础上利用E x c e l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与统计分析。

(4) 专家访谈法。

针对本研究思路和内容, 对江苏省具有3名正高职称的高校体育专家进行走访和电话访谈, 为本课题研究打开了思路。

2.2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师和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以学校体育现代化目标下,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总体需求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 大学生对体育教师能力需求大不相同, 排在前3位的是知识能力、教学能力和运动能力, 排在后3位的是科研能力、英语能力及其他能力。这说明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非常注重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运动技能, 由此看出,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渴望置于首位;而对体育教师具备的科研能力和英语水平等方面不是很关心, 通过对学生访谈得知, 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自身发展需要, 跟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没有直接联系。

3.2 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能力需求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 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能力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而排在后3位的是裁判能力、英语水平和其他能力。产生这原因的可能是, 目前高校注重教师的创新工作, 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依据职称评定的条件, 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 尽力参加各种院级以上的教学比赛, 并试图申报院级以上课题, 从而努力达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所规定的条款。体育教师在裁判能力和英语水平指标上不是很重视, 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不看重裁判能力培养和学历的再深造, 认为这两个指标不能体现出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

从以上两个教学主体对能力需求来看, 他们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 产生这个主要原因的有可能是各自考虑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不尽相同。基于此, 本文试图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核心能力模型, 并予以其剖析, 见图1。

3.3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构建和剖析

职业核心能力模型主要包括职业专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以及职业社会能力三个一级指标。职业专业能力包括体育理论、运动技能、竞技理论和科研能力。职业方法能力包括信息处理、外语知识、现代技术和自我学习。职业社会能力包括道德行为、组织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人际关系。

(1) 职业专业知识。

它是指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运动技能、竞技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与体育教师职业相关的基础能力, 它是从事体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基本条件。体育理论由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学校体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知识, 教师只有在充分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情况下, 方能让传授学生知识。同时, 体育教师又区别其他学科教师, 他们不仅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外, 还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和高超的运动水平, 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讲解法, 更多的是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感知, 再通过重复性的练习来巩固动作定型。所以, 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果。

高校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 还有运动训练、竞技比赛等。如果教师没有掌握运动训练规律和竞技比赛规则, 此项工作就无法得以实施。科研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于本职工作中, 以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法, 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具体的说, 就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职业方法能力。

它是指体育教师的信息处理、外语知识和现代技术掌握的能力。它是体育教师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体现。对于学习来讲, 最重要的是方法掌握。这就必须要具备一定信息处理能力, 譬如, 上级主管部门下发关于教学的文件, 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剖析和消化, 这样才能够领会文件实质, 这就是信息处理能力。外语作为一门使用工具, 当今时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体育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通过查阅国外的文献资料, 借鉴发达国家体育事业的先进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加以运用。现代技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 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常用的Word、Excel等处理方法, 更要掌握PowerPoint、Dreamweaver等软件。据了解, 目前大型教学比赛已经从传统的“现场教学”改成了“教师说课”的形式, 这要求体育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制作好精致的课件。

(3) 职业社会能力。

它是指体育教师从事于本职工作中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 即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关系。职业道德是工作人员在自身的岗位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作为高校教师的身份倍受社会关注和学生的爱戴, 所以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体育教学是教学、训练的综合过程, 更是受着多重因素导致的系统工程。其中, 组织协调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 也是确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 体育事业也同样如此, 作为体育教授应该善于观察, 发挥主观能动性, 捕捉灵感, 将自身的想法投至与体育教学实践中去。

摘要:随着学校体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学校体育师资作为学校体育现代化考核体系中重要指标, 如何重构体育教师的核心能力模型已成为现阶段学校体育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以高校体育教师、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以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构建共分成3个模块, 一是职业专业能力, 二是职业方法能力, 三是职业社会能力。

关键词:学校体育,现代化,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

参考文献

[1]王湛.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

[2]夏成前, 姚为俊, 等.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3]丘东晓.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培养[J].教育导刊, 2011 (5) .

[4]黄喆, 钱利安.男女高职大学生对新时期体育教师职业素质需要的比较研究[J].职业时空, 2011 (1) .

[5]许龙成.高校素质拓展培训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型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

中国现代化之体育文化现代化 篇9

1 现代化发展特点

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城市化、民主市化和工业化为主,那么,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以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化为主[2]。如果说制造业是工业化的主体产业,那么高技术产业、高等教育和培训业、文化产业是知识化的战略产业。其中文化产业是第二次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化的现代化是席卷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改变社会风气,甚至可以改变经济、政治的发展速度。

1.1 多样性

第二次现代化首先在发达国家开展继而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现代化是多样的,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不一样的,既有发达国家的第二次现代化,也存在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二者可以相互影响,根据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必然性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过第一次现代化的基础和沉淀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变革,第二次现代化是必然的,它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个人等各个方面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的转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二次现代化也是必然的,只是对于开始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结点,要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始。

1.3 可选择性

现代化是以国家为单位,以整个世界为舞台的。每个国家都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第一次现代化没有结束之前就迎来了第二次现代化,则会继续进行第一次现代化,将来再考虑第二次现代化,还是同时开展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或是直接进行第二次现代化变成了一种战略选择。很显然,同时开展二次现代化是最现实的,但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比如中国,是世界上进行现代化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更是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2 中国现代化发展特点

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可以借鉴国际现代化的优秀经验,但是介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最大的特点便是人口众多,在21世纪中国的人口可能会达到14~15亿,因此现有的现代化理论是不足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的,对此,更要加快对中国现代化,尤其是文化现代化的研究。

2.1两次现代化同时进行

第二次现代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继承和发展,目前世界上可以同时存在两次现代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现代化还没有完成,但是同时受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影响,也有部分城市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因此,目前中国存在着在一个国家两次现代化同时进行的情况。

2.2 发展不平衡

中国现代化发展存在着明显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多数地区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少数地区已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如北京、上海等地。据调查显示,北京和上海已接近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指标,而对于部分偏远地区,如西藏等地,还在第一次现代化的阶段,要根据地区发展状况不同选择不同道路,用发展快的城市来带动发展慢的城市,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共同发展。

2.3 存在文化多样性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点,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是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体育文化亦是如此,各民族的体育文化活动都富含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如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划龙舟等,各民族的体育活动都在各民族的传承下发展,并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又是目前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缩小地域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点。

3 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特点

3 . 1 体育文化现代化是一种历史选择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选择,体育文化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必然,选择体育文化现代化能推动本国家的体育发展,而没选择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国家只能停留在原处,体育文化的发展千姿百态,选择合适的道路能加快文化发展,促进体育运动的传播。然而,任何国家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发展都不应该以损害其他国家的体育文化为前提。

3 . 2 体育文化现代化具有先导作用

文化现代化早于世界现代化,来源于启蒙运动。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先有文化思想运动,后有现代化运动,21世纪是体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们满足物质世界的条件下,精神生活变成了人们的重要寄托,而体育则对现在人们的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而发展中国家正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也可以推动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3 . 3 创新是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源泉

创新意味着改变,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的国家犹如一匹没有兽性的野兽,体育文化创新是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体育文化现代化也就是无泉之水,丝毫没有进步。文化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历史性进步都是由无数的创新而来。

3 . 4 体育文化现代化不是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全盘否定

体育文化现代化是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部分继承和发扬,好的体育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体育文化不能抱着全盘否定的态度,要加以利用和改造。古代的体育多以劳动狩猎为主,而现今“共同拼搏,共享繁荣”的体育精神令无数人为之振奋,共同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如对于民族体育来说,许多优秀的民族体育传统都是由古代传承下来,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的社会,民族传统体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在创新其形式的情况下,对于其传承的优秀文化更要发扬。另外,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也要予以高度保护,充分发挥其文化宝藏的作用。

4 中国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机遇

4 . 1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代表文化现代化的新阶段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进步的方式,在文化现代化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工业时代进入知识时代,知识时代的全球化、网络化、个性化、文化多样化等决定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了知识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说,20世纪是工业经济和制造业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和文化产业的世纪。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不仅能使体育文化迈入一个新阶段,也能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代表经济现代化的一种新潮流和体育文化现代化的一个新层面。

4 . 2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类的高级需要

根据美国生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生理和安全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经过第一次现代化,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已经基本达到,在生理需要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便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那就是精神层面和自我满足层面的需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人们生活中所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充分实现自我,在体育旅游中,可以更好地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并不像传统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无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的优势,发现了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便成了历史必然。

4 . 3 体育文化产业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产业

现代体育教师 篇10

一、毛泽东的体育思想

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民族危亡之紧要时期, 他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 对于人民体质日渐轻细、国力苶弱的状况发起了呼吁。认识到人民体质攸关民族盛衰, 只有在身体上强于各国, 智力才能平均发达, 在世界才有立足之地。借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的一段话来解释“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毛泽东提出“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今之提倡者, 非不设种种之方法, 然而无效者, 外力不足以动其心, 不知何为体育之真义。”“欲图体育之效, 非动其主观, 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指出要想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就必须让人们在主观上正确认识体育, 促使自觉进行体育活动。但是让我们看看现今的体育对于人们是何种位置。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甚至是跟升学考核挂钩;对于社会人群来说工作和赚钱永远比体育锻炼重要, 更何况他们都是从学校走出去的, 接受过正规的12 ~16年的体育课;对于老年人来说体育活动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 顺便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为此, 我认为现代的体育教学是有瑕疵的, 是急需改良的“一门课程”。

二、《体育之研究》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影响

1. 爱“屋”及“乌”的推力

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的领袖,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他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理论研究由于他杰出的领导能力也备受推崇, 自他的文章被发表之后, 研究体育之研究的学者不下数百位。中国人民爱戴他, 推崇他, 尤其对思想领域更是爱屋及乌。至此, 每位国家领导人都比较重视体育的发展, 逐渐加大对体育的投入, 真正遵循“欲文明其精神, 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 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欲强国力, 先壮其国家根本———人民。

2. 固步自封的效能

《体育之研究》在第六部分指出“运动之方法贵少”, “提出游戏宜乎小学, 兵式宜乎中学以上”的严重影响学校体育上学模式的观点。较之国外体育的发展, 我国由于受限制于规矩体育而人民群众的体质呈现近三十年的下滑趋势。像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条条框框太多, 规矩太死板, 体考的成绩又跟学生最关注的事情升学挂钩, 严重激起了众多人的逆反心理等不良现象。在学校里有着大家都喜欢运动, 但是都讨厌上体育课的奇怪的引人深思的现象。追其源头,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曾指示过: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随后便有体育课程要求的文件出台, 所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严格执行之后依然体质下滑, 体育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体质的增长并没有起到当初制定时预计的目标。

3. 夸大体育之功效

《体育之研究》里提到“身顺而心违, 精神受无量之痛苦, 精神苦而身亦苦矣”。每个人进行体育活动都并非是自愿、积极的, 既然如此“故夫体育非他, 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中的乐乎吾心与上述所说岂不是自相矛盾。此文章中还有提到“体育者, 人类自其养生之道, 使身体平均发达, 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体育选材学有介绍, 身材的遗传力高达81%, 体重的遗传力为78%, 唇裂的遗传力是76%以及糖尿病的遗传力是75%等数据说明了遗传对于人们体形、体质乃至健康影响都是重大的。体育可以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使人更加健美, 但是说体育可以延长寿命, 改变体质确实没有得到科学验证的妄断的结论。更有运动员尤其是专业运动员们大多中年逝去, 足球运动员曹春鹏20岁猝死在球场上;39岁的女子短跑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女子100米和200米金牌得主格里菲斯·乔伊娜在睡梦中死去。现今体育的功效夸大之风日趋严重, 本文并不是指责《体育之研究》中的观点, 只是就现实情况做一个阐述。

三、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建议

1. 提供良好保障, 鼓励自由发展。给学校乃至社会提供优良的体育运动场所、指导、福利, 给予其足够的发展空间, 做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运动。有利于民心顺应, 社会和谐, 甚至开创出新型的运动方式。自下而上永远比自上而下有效率, 有成效。

1. 创设运动随处化的社会氛围。提供人民大众随时、随地、随想能运动的机会,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2. 改体考挂钩升学、毕业的政策, 为奖励体考达标及超标学生。启发学生内在稳定体育动机, 有效提高学生的“健商”。

3. 取消体育课上的众多规定, 但是保留最后的考核制度。变老师主动教授体育运动的知识, 为学生主动去体验、发现问题、获得知识。

摘要:《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诠释, 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学习以一个崭新的视角解读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对于现代体育教学的影响,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现代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79.

现代体育教育理念探析 篇11

关健词:现代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观 运动负荷

体育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体育教育的理解、认识和态度。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加快教育观念的转变,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跨世纪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初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一、传统体育教育理念的缺陷

受很多因素影响,我国传统体育教育一向过于重共性而轻个性,过于重服从而轻自主,过于重外在的纪律而轻内在的能动,这是不争的事实。多年来,体育教学方法上也主要是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口传身授,学生对老师唯命是从,形成了千篇一律的“讲解—示范—练习—纠正—练习”的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者,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永远都是被动地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依据就会得到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提出的奇特问题,不应忽视,而应鼓励他们质疑,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巧妙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构建一套思维活跃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例如目前试行的“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等。

二、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方向

随着时代的变化,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现代体育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即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健康认识的逐步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的教育价值取向便凸显出来,人们对自身的发育、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健康教育也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意义上转变,使其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属性。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育的永恒主题。一是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是以健康为目标的。一方面,它是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通过运动技术演练来生影响,另一方面,是以人先天的身心素质为基础,通过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使机体和心理获得良好的自然生长,也有利于后天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这两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体育是以健康为目的的。为什么有的学生酷爱体育课、有的却厌烦体育课?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过多注重学生生理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学生碍于教师的权威,不得不练习教师所规定的内容,经受无趣的体验。为此,现代体育教育必须重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发展。但体育的健康作用不是绝对的,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科学的方法,采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二是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每个学生身体发育水平、心理素质及学习目的是不同的,体育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使教学内容及要求尽量符合学生个人的需要。同时,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在突出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集体意识的培养,只有将个性发展与集体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在运动中增长才智。三是社会化教育。体育教育可以让人感悟到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集体项目的比赛,既要有每个人的努力,又要有大家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胜利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比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默契协作的真谛。

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转变的关键

当然,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养成体育习惯,光靠教师说教和灌输是不行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爱好,能够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体育对他非常有价值。这种价值的认同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体育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一定要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好感,这好感则来自他对体育的价值评价,而这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育活动对它产生好感而得到的。一是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依然以单一的技术教育与体能锻炼为主。为达到学校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在日常体育锻炼中较为鲜见的运动技术,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应试教育”形式的体育教学采取应付的态度。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改变习惯的体育教育思维,彻底摈弃“应试教育”陈旧观念已势在必行。体育教育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应”材施教,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 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方法的转变。根据动作技能的正负“迁移”规律和体育技能的表象特征,增加动作形象的刺激。因为想象是人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一定的感性形象是想象的思维基础。所以,多增加一些外界的感性形象刺激,为想象提供必要的思维前提,是提高想象思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做示范,采用动态的图片、影视等,并采取类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所学技能的表象特征和内部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三是教学观的转变。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 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 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现代体育教师 篇12

关键词:体育思想,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效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即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事业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新时期下,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型,不断地创新教育体制,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之达到国际化水平。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号召,遵循新教育体制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的建立成为教育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以现代体育思想为基础,来完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以保障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代体育思想的相关内容

体育思想表现出的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识,从体育运动的本质内容、特点和功能价值等来研究体育运动的发展,发现体育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传统的体育思想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思想,与整体社会环境相符合。现代体育思想要求教师们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进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以突出体育运动的精神。

2 树立正确的现代体育思想与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现代体育思想是现阶段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方向和思路,而现代体育思想的内涵则为其指明了方向,能够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其符合现代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现代体育思想是当下社会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理解和认识,是其对体育教学的一种要求,正是如此在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当将现代体育思想的要求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以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性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另外,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是现代体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其能够实现高效公共教学的多元化,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体育思想的内容。新时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应当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第一,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此来推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稳定发展,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处理好现代体育思想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丰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形式,使其变得多样化,能够予以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各大高校应当根据自己学校本身的特点,基于现代体育思想,建立更为完善而科学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问题主要在于:首先,现如今所实行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过于落后,不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要求,而且其所坚持的体育思想理念,并不适应于新时期下社会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如此一来,导致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其次,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未能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以至于学生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被动,不具备主动性,并未明确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最后,当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缺乏与之相应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致使学生的体育水平得不到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4 在现代体育思想下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4.1 以保障学生的健康为主要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目标

在现代体育思想下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将健康放在第一位。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观,要能够实现高校公共体育的和谐发展。要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状况和高校的发展理念,来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平衡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教师应当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体育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体育学习面,从而建立能够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教学目标,突出学生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以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从而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4.2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评价体系

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也有所改变。充分引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建立公共体育学习平台,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除此之外,在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发展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最终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确保公共体育评价的客观性,从各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使其能够树立体育意识,明确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4.3 实行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

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下,我校开始实施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获得了不小的成效。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指的是通过对俱乐部的形式来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和所喜欢的教师。而且在这种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转变学生过去在体育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在我校,根据体育运动项目和类别来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报相关专业,比如说武术、健美操、篮球、足球、户外运动等等。以俱乐部形式开展的公共体育教学十分新颖,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进行辅导,让学生能够自己练习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具有层次性的教学,以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能够真正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巧,使学生的运动水准得到提高。

5 结语

体育教育其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许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对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基础下实施全新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公共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树立正确的现代体育思想与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清楚认识到现阶段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形成正确教育思想及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评价体系、积极引入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等方面入手,重新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东锋,杨宋华,陶漪.现代体育思想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体育科技,2013(2):122-124.

[2]王步.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运动队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共同发展模式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 3(4):102-105.

[3]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94-99.

[4]江文奇,李勋,刘广路.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解释力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88-92,96.

[5]杨洪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3-124.

上一篇:分析师独立性下一篇: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