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独立性

2024-09-08

分析师独立性(精选12篇)

分析师独立性 篇1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 人们对它不够关注与重视, 审计独立性受到很大挑战与质疑, 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对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以及实现审计独立性的对策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审计独立性的概念。

一、审计独立性的概念

所谓审计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不受各种可能造成审计决策出现偏差的压力的影响, 而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 对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独立性主要包括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两种。 (1) 形式上的独立。它主要是指由享有充分信息的理性第三方对审计的公正性、客观性等进行推断, 以防止不独立现象的发生; (2) 实质上的独立。所谓实质上的独立就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 不受任何形式上的影响, 公正执业, 保持绝对的客观与专业性。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按照审计类型的不同, 又可以将审计独立性分为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社会审计的独立性三种。

二、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 我们可以将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外部因素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外部因素有很多, 不过比较突出的是证券市场和政府方面的影响、监督机制与法律法规的影响以及被审计公司方面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1) 证券市场和政府方面的影响。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投机成分较多, 还没有形成比较独立的、高标准的审计服务, 再加上政府长期以来对审计独立性工作的不重视与不关心, 导致审计工作很难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2) 监督机制与法律法规的影响。长期以来, 没有比较完善的审计独立性方面的监督机制与法律法规, 这给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被审计公司方面的影响。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都非常不完善, 审计通常会掌握在管理人员的手中, 失去了独立性的土壤。

(二)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

对于影响审计独立的内部因素, 我们可以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注册会计师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 审计独立性的实现还必须靠人, 注册会计师如果不能从自身做起, 坚决维护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那么就会出现腐败, 审计独立性就永远无法实现; (2) 会计事务所的影响。会计事务所一旦不具有独立性, 就会与其它行业出现利益冲突, 并进而为了维护自己行业的利益而不能有效做到客观与公正。与此同时, 会计事务所客观与公正的丧失又会进一步导致其独立性的无法实现。

三、实现审计独立性的对策

鉴于以上阐述, 我们必须为审计独立性的实现,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 我们可以从加强审计独立的法制性建设、推进会计事务所体制改革以及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 加强审计独立的法制性建设

要想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步。从目前来看, 我国有关审计独立的法律主要有《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等, 除此之外, 有关部门还必须加大对违规分子的惩戒与威慑力度。

(二) 推进会计事务所体制改革

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会计事务所基本上处于“小、散、乱”的状态, 审计能力非常不足, 更别说审计的独立性问题了。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说, 要想更好地推进审计的独立性, 还必须积极加快审计事务所的体制改革, 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三)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步。比如制定新的会计准则、创造更多机会, 提高审计人员的实践能力, 加强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等, 以使这些审计人员能与时俱进, 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四、结语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国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强, 给审计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外部环境因素、内部审计因素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推进我国经济监督工作的有效推进, 就必须对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文章从审计独立性的概念、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以及实现审计独立性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审计独立性受到更大地挑战, 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审计独立性的关注与重视。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 加强对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其解决对策的分析很有必要。鉴于此, 文章拟从审计独立性的概念、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以及实现审计独立性的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阐述, 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关键词:审计独立,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晓波.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思考[J].设计月刊, 2008, (4) .

[2]杨薇.加强我国设计独立性之对策[J].当代经济, 2012, (23) .

[3]刘冬梅.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和对策[J].学术探索, 2006, (5) .

分析师独立性 篇2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调控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是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核心问题。人民银行独立性不断增强是我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重要趋势特征,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1、近年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全球的一种共识和趋势。

首先,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大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但是,无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与否,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则无明确影响。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其次,从各国实践来看,在经历了大的金融冲击或金融危机以后,纷纷加快推进金融改革,而这些国家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又都把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放在了首位。当然,我国也不例外,中国人民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任务,独立于政府,保持超然地位,可以对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起制约作用,保证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2、可以限制政府对央行不当的行政干预,如地方政府为拯救国有企业、中央政府为处理不良资产,对央行的干预。因为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完善,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独立性,不受党派和政治的干扰。

3、国际谈判的需要。我国政府可以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由抵制外国政府对我国 不适当的要求,如近期对抗国外施加的对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分析师独立性 篇3

关键词:货币政策;三元悖论:汇率稳定

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从理论上讲,在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上,学术界一个突出共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决策部门对‘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性’三种不同解的偏好及目标权衡。”(吴念鲁,2004)即根据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宏观经济目标不能同时实现的“三元悖论”断定: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要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必须采取浮动汇率制。然而放弃固定汇率制是否就可以赋予货币政策更强的独立性?

一、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理论分析

“三元悖论”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理论并没有说明三个目标中的两个一定能同时成立,因此有必要对“三元悖论”的理论基础蒙代尔——弗菜明模型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能得出固定汇率制下实施资本管制就能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或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要实施浮动汇率制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样的结论。

1.货币政策独立性分析之一:汇率稳定与资本管制并存

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短期内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恶化。由于政府有义务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国际收支赤宇由国际储备减少弥补,使货币供应量下降,这一调整过程最终持续到国际收支平衡,即回复到货币政策实施前的均衡点。这是经济中其他变量与货币政策实施前状况相同,但外汇储备量减少。因此结论是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的长期影响是无效的,

2.货币政策独立性分析之二:资本自由流动与浮动汇率制并存

依据传统M-F理论,浮动汇率制下,在资本完全不流动、不完全流动、完全流动三种条件下,货币政策均独立。然而在实际中却频繁出现实施浮动汇率制国家受外部因素影响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形。在国际资金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通过假定利率平价成立、短期价格刚性等约束条件,Dornbusch所建立的汇率超调模型很好解释了这一现象。根据该理论,货币政策实施后,汇率的即期调整幅度大干汇率的长期贬值幅度,这就是“汇率超调”现象,并解释了汇率日常大幅度波动的原因。各国央行不得不被迫干预外汇市场,而不论其实施何种汇率制度。因此,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即使一国实施浮动汇率制,仍会因为短期汇率剧烈波动而干预外汇市场,货币政策独立性仍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实施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幣政策独立性缺失。

二、实践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纷纷放弃对汇率的管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我们以德国和日本为例,从实践中考察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马克兑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由于德国经济相对美国经济走强,为保持与美元固定的汇率,德国政府不得不在市场上购入超额供给的美元,美元资产的不断增加和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威胁到国内物价稳定。因此,对国内通货膨胀深恶痛绝的德国货币当局不得不放弃当时4马克兑换1美元的固定比价,从1961年3月起多次对马克汇率进行重估,马克开始连续升值。在升值过程中,德国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让汇率自由浮动。1972年后,借助欧洲区域内的货币联动机制,德国马克汇率较少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欧洲其它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马克升值的压力。如果不是欧洲区的货币联动机制,德国能否承受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能否避免国内的资产泡沫、能否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则是一个未知数。

1985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宇。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在协议签订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8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为了对应升值可能继续带来的不景气效应,日本央行在一年左右的时间连续五次调低官方贴现率,由1986年1月的5%降至1987年2月的2.5%。由于出口严重受挫,资本难以在这一块获得利润,大量资本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一触即发。这时,迫于日元升值压力的日本货币当局又一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能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同时也希望借此减少汇率升值带给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扩张的货币政策还是没有改变日元升值的趋势,相反地,低利率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刺激着洪水般的资本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由于在生产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调低利率对刺激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不明显,形成典型的流动性陷阱此后,日元长期处于剧烈波动之中,日本由此掉入“货币流动陷阱”货币政策趋于无效,经济也丧失活力,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的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不景气状态,一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的迹象。

通过上述两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实行浮动汇率制的背景下,德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却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状况,显然,浮动汇率制并不是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的唯一前提

三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缺失

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践分析可知,放弃固定汇率制并不是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的唯一前提。那么,我国在放弃固定汇率制以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又如何呢?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不断加快,截至5月28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6%与此同时,央行却在不断奋战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且出现了越战越多的结果由于巨大的过剩货币正在强劲地推动我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打压地产和股市的泡沫。但是,由于在现实调控中,尤其在汇率、利率、准备金率、行政措施等工具的选择上,宏观调控过程总显得首尾难兼顾,以至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过去的200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信贷投放3.18万亿元,但年度新增的人民币存款达到4.93万亿元,新增贷款占存款比重仅为64.6%很显然,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政策,抽紧了商业银行体系的头寸:但居民与企业仍大量持有存款,并通过证券、房地产投资等方式直接推动资产市场价格的上涨流动性过剩已经从银行体系向整个金融体系扩散。

对于抑制流动性过剩,一般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加息、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中,最常用的是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通过大量发行央行票据回收多余的流动性。最严厉的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通过提高金融机构按规定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来降低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通常情况下,因为该政策的调控力度较大,国外使用的次数较少。但是,最近,这种政策工具在我国却被频繁使用,在今年央行可供选择的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工具选择中,它的呼声仍然最高。

从根源看,当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在于:对货币政策赋予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功效。货币政策肩负了许多宏观政策目标,当下的货币政策最主要的是要考虑汇率稳定以及促进就业增长,而这些都与盯住通货膨胀水平的最终目标相矛盾,央行需要同时兼顾汇率和利率,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境外投机资本涌入,外汇占款迫使基础货币相应增长,直接的效果就是货币扩张收不住,投资反弹和通货膨胀压力上升。这种情况理论上应该提高利率,但是提高利率将缩小本币和外币的利差,诱使更多国际资本套利,同时不利于刺激消费:货币扩张收不住,央行最终可能还是不得不通过牺牲货币流动性(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制造信贷障碍(对一些投资领域的贷款限制)来扭曲性地减少货币供给,

可见,放弃固定汇率制并没有能够有效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一性。在追求外部经济保持均衡的条件下,在国内,中央银行面临经济转轨给货币政策实施带来的困难=维护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一性,确保央行充分地行使维护国内物价稳定的职能,不仅要骓央行的自身努力,更需要一系列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分析师独立性 篇4

自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来, 学者对其发挥效应进行了探讨。多数认为独立董事独立性是董事会独立性的核心, 是独立董事制度规范“内部人”行为、制约大股东“挖掘”行为并维护中小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基本保障。少数学者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引入能有效改善公司绩效水平 (Baysinger&Butler, 1985;Rosenstein&Wyatt, 1990;王跃堂等, 2006;曹廷求等, 2010) , 大多学者认为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改善无效 (Bhagat&Black, 2000;Hermalin&Weibach, 2003;叶康涛等, 2007;李维安、孙文, 2007;郝云宏、周翼翔, 2010) 或呈现负效应 (Agrawl&Knoeber, 1996) 。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 较多文献主要从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能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研究, 如由于选拔制度的缺陷, 许多独立董事选拔易受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操控, 受聘的独立董事很难代表中小股东并维护其利益;独立董事来源呈现“政府化”“学院化”“老年化”特征, 以致独立董事经验资质、教育背景、精力时间等难以保证其独立勤勉履行职责 (马兆平、杨汉明, 2002)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 较多学者考虑到国外制度的引入需要与本国基本文化相适应, 从文化视角解释了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效应低下的原因, 如谭劲松 (2003) 提及到文化特征会影响独立董事独立判断, 少数学者如张宗益和党文娟 (2006) 从宏观经济视角研究独立董事制度引入的经济效果。而这些文献较少从董事会内部研究独立董事独立性低下的影响因素。因此, 文中基于企业内部关系网络理论, 从董事会内部网络关系视角考察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低下的原因, 以期为继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已研究表明, 企业内部关系网以董事会成员间的关系网为主。董事会作为公司监督、决策的主体, 在独立董事制度引入之前原董事间冲突主要表现在不同持股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董事间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之间的偏差 (马兆平、杨汉明, 2002) , 这种冲突主要由持股主体争夺公司控制权及相应的剩余索取权、代理人董事非完全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而致。在董事或股东间冲突过程中, 以互惠互利为基础逐渐形成新的小团体, 这些小团体主要由亲戚、朋友、熟人等或新加入成员组成。个体冲突逐渐演变为小团体之间的利益之争, 形成团体间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监督决策权的一种相对平衡。这些冲突是公司固有的内在形式。现代公司理论认为公司作为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非完全契约集合, 各利益相关者有着共同的利益, 因此各小团体不可能无限制地竞争, 冲突会暂时中断。此时, 以董事长为核心的内部关系网络联合其他团体或个体, 促使其相互协调合作, 降低内部交易费用, 提高企业内部治理效率。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旨在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和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化与独立性 (马兆平、杨汉明, 2002) , 但却打破了原董事会各利益主体的控制权和剩余所有权的分配体制, 直接威胁到原董事或委托股东自身的利益, 使原固有冲突形式逐渐演变为独立董事与原董事间的控制权争夺、虚拟委托人与大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董事会决策定位冲突、决策失误的风险承担引起的冲突等 (马兆平、杨汉明, 2002) 。原董事或股东 (尤其是董事长或大股东 (实际控制股东) ) 为维持自身利益, 必然对独立董事行为进行人为的直接或间接干涉。在一系列的冲突过程中, 原董事间固有的关系网络发挥作用。以董事长为利益主体会联合其他董事逐渐形成合谋关系, 且董事间关系越紧密, 这种合谋关系越牢靠, 独立董事合法行为受到抑制。因此假设:

假设:董事间的关系越紧密, 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责的有效性越易受到抑制

(二) 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据计算信息最佳变量数准则 (IC准则) 选择变量, 并建立面板模型如下:

模型1A:IDDi, t=α0+α1*ln RS_CIi, t+αk*Coni, t+εi, t;模型2A:IDDi, t=β0+β1*ln GRS_CIi, t+βk*Coni, t+δi, t,

其中IDDi, t表示董事会独立性, RS_CIi, t、GRS_CIi, t表示董事间的关系强度及增量, Coni, t表示控制变量, εi, t、δi, t表示模型对应的扰动项。变量的选择及具体定义如下: (1) 被解释变量。独立董事独立性 (IDD) , 用独立董事比例表示, 即独立董事总人数/董事会的总人数;其一阶滞后量为Lag_IDD, 用于克服模型部分内生性。 (2) 关键变量。董事间关系强度 (RS_CI) , 社会学家M.Granovetter (1973) 基于个体行动受制于其他个体假设提出了“强弱关系理论” (“strength-of-weak-ties”hypothesis) (Bian, 1997) , 认为个体之间的关系强度主要由互动次数、情感强度、亲密度 (相互信任) (Mutual Confiding) 、互利互惠 (The Reciprocal Services) 等4个维度组成, 并得出个体之间的关系强度与获取匹配工作的机会呈反比的结论。文中根据Granovetter理论分析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间的关系强度效应。国内外关系网络理论大多强调企业外部关系网络为之带来稀缺资源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内部关系网络较少研究。少数学者如钱锡红等 (2009) 将企业家关系网络划分为外部横向 (企业间关系) 、外部纵向 (企业与政府关系) 和内部纵向 (企业家对企业运营控制) 三个维度, 分别运用网络规模、网络范围和网络质量进行测定, 并使用珠三角私营企业家调查问卷数据得出企业家关系网络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成长。这一论文对企业内部关系网络效应有所涉及, 并没考虑到董事会成员间关系网络的作用。因此, 文中先测定董事间的关系强度, 进而分析该强度与董事会独立性的实证关系。董事会成员间的关系强度测定主要分为两步骤:第一, 定义成员截止统计日任职的关系公司, 即成员曾经或现在任职的组织或公司与上市公司存在关系的公司, 包括三类: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布的机构股东、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布的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或组织、与前两类公司相关联的公司或组织。这三类公司与上市公司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 组成了关系公司。第二, 基于成员任职的关系公司对成员间的关系强度进行定义:董事会有两成员甲、乙, 截止统计日任职的关系公司集合分别为A (A0, A1, A2, …, An) 、B (B0, B1, B2, …, Bn) , 则对集合A、B中各任取某一关系公司进行不重复两两配对, 则可能配对总数为甲乙间的关系强度。该定义基于关系公司为董事会成员交互 (交流) 的重要平台的假设。在原董事会体系存在前提下, 新进入董事会的董事有效开展工作需与原董事建立联系, 而关系公司为其提供了协作平台。因为关系公司本身与上市公司存在广泛间接或直接的关联, 因而具有关系公司任职背景的董事能较易加入原董事会阵营中, 有益于各方协作,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和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随着各董事间广泛联系, 交互频率加大, 越易形成朋友、熟人、合作伙伴等关系, 且董事会成员任职的关系公司数目的增加使这种交互产生的关系程度越大。因此本文用董事长与内部董事之间的关系强度表示, 表征董事间关系紧密程度, 即关系强度越大董事间关系越紧密, 取对数为ln RS_CI;董事间关系强度的增量 (GRS_CI) :用当期关系强度 (RS_CIt) 与上一期关系强度 (RS_CIt-1) 之差表示, 表征关系的累积程度, 取对数为ln GRS_CI。 (3) 控制变量 (Con) 。控制变量选择4个, 分别为资产负债率 (FS) , 用负债额/资产额表示, 表征企业负债风险程度;净资产收益率 (CP1) , 用净利润额/股东权益额表示, 表征企业盈利能力强度;专家 (顾问) (EX) , 用独立董事为专家或顾问人数/独立董事总人数表示, 表征独立董事名誉;监事会的规模 (SB) , 用监事会总人数表示, 取对数为ln SB。此外, 模型最后还需进行稳健性检测, 检测变量:股权集中度 (ES) , 用第一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表示, 表征公司控制权集中程度;资产收益率 (CP2) , 用 (净利润额/平均资产额) *100%表示, 其中平均资产额= (上期期末资产额+当期期末资产额) /2, 作为CP1的相近替代量。

(三)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截止2010年12月31日新疆已上市的36家非金融公司, 以2004年至2010年为区间, 剔除连续四年及以上数据缺失或含ST (*ST) 的公司, 最终得到28家有效样本用于实证分析。文中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上市公司研究系列数据库, 其中关系公司、专家 (顾问) 、监事会的规模等变量根据该数据库与新浪网公布的个人简历搜集整合而成。上文定义了董事会成员间的关系强度, 文中继续以此定义进行研究。董事长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在董事会中占据核心位置, 因而以董事长与其他成员间的关系作为董事间的关系代表, 主要包括三部分:董事长与副董事长间的关系、董事长与内部董事间的关系、董事长与独立董事间的关系。由于截止2010年末28家有效样本中仅有9家公司设立副董事长, 加之较难从现有公布数据中识别出独立董事与董事长的可能关联, 因此文中主要采用董事长与内部董事间的关系来表示董事会成员间的关系。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Stata11.0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 回归结果详见表 (1) , 由F检验或LSDV法可知, 模型1选择混合OLS估计更有效;由White值表明模型1不存在异方差;由于不同上市公司间存在相关, 故LOS回归之后采用OLS+聚类稳健标准差克服截面自相关 (结果见模型1B) 。以独立董事比例 (IDD) 为被解释量、董事间关系强度 (ln RS_CI) 为关键量的模型1B回归结果表明, 董事间的关系强度与独立董事比例呈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董事间的关系越紧密, 越易形成合谋关系抑制独立董事与其争夺控制权, 制约独立董事独立有效履行职能, 使董事会独立决策有效性难得以保障。从董事间关系强度的定义可知, 董事间的关系强度与董事任职关系公司的数目直接正相关, 这说明董事任职关系公司的数目对独立董事独立性产生负效应, 也说明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能若能有效保障, 上市公司在选拔董事时应该考虑其任职背景是否存在关系公司, 或减少董事在关系公司的兼职数目。此外, 模型1A引入滞后项Lag_IDD后, 模型1C回归结果显示Lag_IDD系数为负值且不显著, 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趋于弱收敛, 这说明自2001年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来, 独立董事比逐渐趋于稳定。再者, 关系强度的系数符号不变且显著性仍在95%水平显著, 这说明控制内生性后模型评估是稳健的。由于模型1A不存在异方差且克服了截面自相关, 模型评估结果也是有效的。

注:表1表示独立董事独立性影响因素的系数值, 其中括号内表示系数对应的t值, C表示常数项, *表示系数通过一定显著性水平的t值检验, 其中*、**、***分别表示系数在10%、5%、1%水平下显著。

(二) 相关性分析

以独立董事比例 (IDD) 、董事间关系强度 (ln GRS_CI) 的模型2B回归结果表明:董事间关系的累积与独立董事比例呈弱显著 (显著水平75%) 负相关, 这说明关系强度的累积虽对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责的抑制效应不显著, 但不能忽视这种弱负效应, 因为这种弱负效应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段发生转变而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发挥产生更大的抑制作用。以董事间关系强度 (RS_CI) 与时间可知, 董事间的关系强度随着时间呈较显著的递增趋势。表明若不能有效地抑制董事间关系的增长或累积, 可能会对独立董事制度适用性造成长期负效应。这可解释独立董事制度引入以来, 独立董事难以独立发挥功效的原因。

(三) 稳健性检验

模型1A不存在异方差且克服了截面自相关性;当向模型添加如独立董事科研院校、金融、政府等职业背景、企业规模、独立董事女士比例等变量时, 回归结果表明关键量的显著性和符号均不较大变化, 这说明模型出现的遗漏变量有偏性问题可有效克服。说明模型评估结果是有效的。此外, 添加股权集中度 (ES) 或更改相近变量为资产收益率 (CP2) , 回归结果表明关键量的显著性和系数符号均保持不变;剔除2004年至2006年样本期间, 发现模型1A关键量在95%水平上显著且符号不变。从这一层面而言, 模型是稳健的。综上表明模型建立稳健且评估结果有效。

四、结论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 篇5

关键词:独立董事,公司治理,作用 分析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衡内部董事和经营管理者的有效措施,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同和采纳。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公司法》第123条纳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可见,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上升到了“ 法律 ”的地位。其实,独立董事制度已在我国公司实践中试行了五六个年头了,但独立董事的引入并不必然保证董事会的有效运作。要想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实现制度化功能,必须具有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制度环境。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及公司的治理结构模式

独立董事最早出现在美国。独立董事的称谓有多种,有外部董事之称(outside director),也有非执行董事(non executive director)之名,是指具有完全意志、代表公司整体和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有可能 影响 他们独立判断的事物之外,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影响其客观、独立判断的关系,其不代表出资人、管理层、股东会、董事会之任何一方利益,因此能够顾全大局,改变董事会决策一家之言的局面,并将最终给所有股东带来利益。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几个概念之间并不能完全相互代替。加拿大学者布莱思认为:“这些词通常是被互相替换使用的„„但是,还是有一些潜在的差别。”按照布莱思的观点,非执行董事是指董事中除公司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一切董事,包括普通雇员中的董事;而外部董事不包括普通雇员中的董事;独立董事的关键之处在于“除了在董事会中担任职务和是股东(如果是)外,他不应与公司有任何生意或其他联系从而影响他独立的判断”。酒卷俊雄教授对董事的分类更能帮助我们认识独立董事的真实内涵。他认为,董事可以分成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而外部董事又可以分成关联董事和非关联董事,非关联董事即独立董事。他强调,非关联董事为“除出席董事会以外与公司没有重要的业务上接触的关系”。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影响其客观、独立地做出判断的 经济 关联,在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标准以及一些重大 问题 上必须做出自己自主的判断。他不是个别利益集团的代表(包括大股东、公司管理层等),也不是他自己利益的体现,他只能是公司整体利益的维护者,他以公正、平等、不偏不倚为准则。我国《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1条第1款规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中明确规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中,至少要有40%成员独立于投资公司、投资顾问和承销商。投资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投资公司董事被控股股东及管理层所控制而背离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弊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独立董事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各种基金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已得到了普遍认同,其地位和职权也在法律层面上逐步得到了强化。西方把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迅速增长的现象称之为“独立董事革命”。

在西方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其权力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有二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英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一元模式或叫单层模式。其权力结构是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由其托管公司财产,选聘经营管理班子,全权负责公司的各种重大决策并对股东大会负责。一种是以日本、德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二元模式或叫双层模式。二元模式中,日本、德国的具体权力形式又有区别。日本公司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都对股东大会负责,由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并与董事会共同行使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制衡。而德国公司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再由监事会来任命董事会,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对监事会负责。德国模式中的监事会相当于美国、英国模式中的董事会,但其权力重点在于监督而非决策,而董事会相当于经营管理班子。像法国公司究竟采取一元模式,还是采取二元模式,由公司章程确定,经过对公司章程的修改,两种模式还可以互相转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元模式和二元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二元模式的公司内部有一个监督董事会行为的常设机构,而一元模式的公司内部缺乏一个监督董事会行为的常设机构。正是一元模式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督职能的弱化导致了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这也是为什么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英国家的主要原因。当然今天的二元模式公司治理结构中,也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但独立董事的作用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的特点是不同的。不管哪种模式,独立董事制度的兴起,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决策 科学 化水平及专业化运作和强化公司董事会的制衡、保护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这正是“独立董事革命”的重大意义,也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生命力所在。

二、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历程与理论作用分析

分析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 篇6

关键词:女性;独立人格;丧失

Abstract:For a long time,the female is not the right to speak in the society dominated by the male dominated culture.Ivory maide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deal men in the perfect female image shaping,ivory maiden in the life of the moment,females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will be deprived of the,forced to lose the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and rational feelings,if in ancient this is womens oppression and to form independent personality,then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Chinese women did not therefore to self road,on the one hand is still being the influence of patriarchal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is the unconscious and the conscious dwarf,willing to lose their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Key words:Female sex;Independent personality;Lost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35-02

女性的独立人格一直备受关注,尤其在上个世纪,以西蒙·波伏娃为代表的女权主义运动者为女性独立的声音奔走呼号,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思考。女性独立的人格缺失的原因又是什么?一方面来自外在的男权文化限制,另一方面来自女性自身。

一、“象牙女郎”——男性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象牙女郎”,内容大概是:一个男雕刻家所见到的女性都是水性杨花,轻浮肤浅,于是他十分的憎恶女性,认为所有的女性都是可恶的存在,与自己理想中的女性完全是相反的存在,于是,他决定用手中的刻刀雕刻他心中完美的女性,等到他自己精雕细刻好了心中的女神之后,却被雕像深深吸引,他每天对着女神像发呆叹息,原来,他爱上了自己亲手雕刻的女神,神看到他这番痴情的样子,特许恩赐,奇迹般的赋予雕像生命,结局当然是喜结连理。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有些人大约也会做起这样的美梦,可是我们忽视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女性的独立人格问题。

请各位想想看,被赋予生命的雕像在男雕刻家眼里是完美的,他在雕刻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雕像容貌、思想等,在某种意义上,雕像就是雕刻家另一个自己,是他完美的某方面的体现,也是他缺憾方面的弥补。雕刻家的眼中这个女性是十全十美,没有一丝缺憾的,但是,我们不仅要问这个被活化的女性有她自己独立的意识吗?当然是不可能有的,她的独立意识在男雕刻家刻下第一刀的时候就被剥夺了,她的存在只是雕刻家理想中的存在。

二、中国古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中国磅礴的男权文化的历史中,除了母系氏族社会之外,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男性为主导的话语权中,女性没有话语权可言,更不可能有独立的人格。

女雕像鲜活的生命在现实意义里是一个悲剧性的存在,归根究底都是父权文化中心、男权中心社会所造成的。男性占领着主导的地位,女性却处于从属地位,话语权由男性控制与掌握,女性却处于无话语权的生存境地。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无缘参与,女性永远处于被压抑被束缚的地位,甚至算不得“性”,只以“物”的低廉价值而存在。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男权文化的地位十足的稳固,尤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女性几乎只能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或者成为被男性玩弄的对象,女性被捆缚在男权文化的话语权中,难以意识到自己也是独立的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处境极其令人触目惊心,一方面,女性成为男性泄欲的工具,或者作为一个和普通物品一样的被玩弄着,尊严的活着根本是天方夜谭,另一方面,长期的处于男权文化中,女性的自我意识渐渐的萎缩了,她们自己习惯于被当做弱势群体,无意识的接受着男性对她们的命名,习惯的久了,便坐稳了从属的地位有时还为这种不可得的从属地位生出许多事来,这样,失去话语权被压迫的“他者”的地位,呈现的状态只能是无名又无言,且这种被剥夺自我意识的地位观根深蒂固。

三、五四之后女性的自我意识

如果说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这个广阔的背景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受着牢固的男权文化无法挣扎,无法摆脱,没有女性独立人格形成的条件,那么看看现当代的女性,在相当自由的环境里,会形成怎样的独立人格。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多元文化碰撞交织的开放的时代,它需要立体的人去丰富这样的多样性的存在。女性在这个社会中的生存空间明显的有了足够的自主性,女性允许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有充分的养料供女性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并且体现出来,但是为何女性依然在每年纪念庆祝“三八妇女节”。问题就是伴随着现象产生,这说明什么?在另一个维度上揭示,女性的地位在这个社会中依然是不够平等的,但是原因又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受着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女性自己不能自由的有独立的人格或者不愿意有独立的人格,而就这个方面来说,又有太多的制约因素,在本文只讨论笔者认为最典型的一种现象。

奴隶时代、封建社会固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历经千年的男权文化却还在顽强而坚固的生存着,无论是社会还是男性,即使女性,她的潜意识里是无法抛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依然在自己可以有独立人格的情况下,甘愿选择处于从属地位,这是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自动化的矮化,从而深深的束缚了自己理性精神该起的作用。女性与男性相处,总是自觉或者无意识的想要达到男性的精神需求,这样的想法必然要求女性必须要完全的具有牺牲精神,同时,这意味着失去自我,在不知不觉中,女性便以具体的男性为中心,忽略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也顾不得这个世界的精彩,因此,危险也就存在了,作为女性,无论你依附在男性的物质世界里还是其精神世界里,当你完全的付出自己的时候,一旦男性不再给你同样的关注的时候,那么,没有独立人格的女性悲剧开始上演,女性在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巨大的创伤。这又涉及到人性的层面,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每个人的人性都呈现着多样性,而在不同的情况下呈现的方式不一样,女性的付出被无视甚至遭到摧毁的时候,由于早已丧失了独立的意识和理性的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整个世界的坍塌,也许会成为致命性的创伤。作为大写的人,女性一样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去对身边的一切进行判断,也需要理性的精神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大多女性都在婚姻中埋葬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理性精神,而这种甘愿完全没有自我的牺牲必然导致女性人格的不健全。今天的女性大多不是别人贬低自身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最根本的是来自我意识里的牺牲。婚姻又将女性的自我奉献精神激发的漓淋尽致,完全的为了家庭与孩子无怨无悔的付出自己的活泼泼的生命。在带孩子的时间里,女性与世界的联系少之又少,而把自己的希望建立在丈夫、孩子之上,靠外在的条件获得自己的存在,这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诚然,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不要忘记,女性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与理想的情怀,生命的组成部分除了家庭之外还有其他的构成要素如果把女性的生命比作一朵花,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却一点也不会妨碍它的绽放,女性也应当如此,该绽放的时候,为何却要委屈自己。

在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起的扭曲的价值观里,女性淹没在男权文化中还是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女性的生命权利怎样选择?在纸醉金迷的泛滥的物质生活中“幸福生活”还是不甘于乏味的生活状态寻找机会通过努力获得更好的生活?沉迷伸手要来的生活当然是容易的,但是想必必然有很多心酸和屈辱;独自奋斗的路固然又是艰辛的,常常要付出艰巨的努力,也许这是许多女性选择走捷径的一个现实的因素。常有媒体报道女性出卖自己的肉体获得房子车子,悲哀的是一些女大学生被包养的报道也层出不群,正要绽放的青春就这样固定在了依附的路上,笔者作为一个倡导女性用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是颇感唏嘘的。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为了生存女性不得不想方设法取悦于男性,并以男权文化的内在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心甘情愿的沦为“性“的地位,或许连“性”的地位也不能算。西蒙·波伏娃说过:“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1]这是极深刻而具有眼光的见解,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适用。“想做奴隶而不得”[2]与“暂时做稳了奴隶”[3]当今一些女性依附男性的心理可以以同样的结构去解释,可是,令人迷惑的还是既然女性有双手有头脑,为何不能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想要的生活,任何所得必有其心酸,不劳而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女性身处于这个时代,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世界也在展示着无数的丰富性,女性独立人格要发挥它的作用有充分的土壤,人生本应该具有无数丰富的维度,女性在这个被解放的时代难道宁愿失去自我?

无论生在何时,女性想要生存都不得不考虑现实的因素,而在现实的生存中,必须具有独立人格应具备的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并非被广泛误解的仅仅只是现实物质生活的同名词,一个女性热爱读书,结婚后为了生存就要彻彻底底的放弃读书,似乎保持一点自己的爱好也与现实相违背。我们往往听到女性口中随意说着的现实,实际上是对理性精神的一种片面的扭曲的理解,合理的理性精神既包括现实的态度,也包括理性的情怀,即梦想。女性的生存处境要想得到彻底的改变,被男性接受,被社会认可,甚至被同性理解,那么每一个女性都必须养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充满理性的精神,立足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的基点就会成为空想,成为空中楼阁,但又不能丧失理想的情怀,没有理想情怀的人格是残缺的,这样的理性精神就会陷入世俗的物质欲里。因此,每个女性都应该努力的为自己争取话语权,为自己的生存处境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前提是你必须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觉醒然后崛起。

四、结论

再纵观我们现在手中的教材,无论是中国古代史还是中国现代史,甚至外国文学史,除了稀稀落落的几个女作家,像黑色幕布下孤独悬着的几颗明星,几乎是一部男性的历史,这是又一个在男权文化为主导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孤独的蜗居在“第二性” 的事实,女性得不到男性的尊重,更得不到男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的认可,即使会有那么一些女性具有独立意识与反思精神,但可悲的是,在这条长河中,这点独立的意识只要有一个尖锐的信号就会被击垮。这个现象深刻的揭示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独立意识的杀伤力是多么巨大,当然,在这样的囚禁与摧残中,根本没有女性独立人格形成的土壤。

由玩物到觉醒再到做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结束这样生存处境,还需要每一个女性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不断地反抗、颠覆男权文化的统治。女性独立人格关键在于自身的反思与行动,并不是靠外在的力量去刺激,即使这种力量存在,却影响不了她内在的观念。女性自身的自觉,不需要矮化自己,不需要封锁自己,只需要靠着女性自己的力量,获得女性之所以为之大写的人的真正的存在。

世界本由两极构成,缺了女性独立人格的这一极,世界又该是多么的不平衡。无限的憧憬,未来的世界,两级彼此平衡,呈现多样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西苑出版社09年版

[2]鲁迅《灯下漫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分析师独立性 篇7

美国拥有的德勒、毕马威、普华永道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审计方法和专业技能, 但这并不能阻止例如“安然公司舞弊案”这样的财务欺诈, 与此同时, 内部审计依靠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熟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质, 在一些“反会计欺诈案”中表现出色。这使得企业管理者开始重视内部审计的建设和完善。美国在2003年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有内部审计部门, 我国在2008年7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要求。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为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我国内部审计理论趋于成熟, 但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不能深入企业经营领域和管理过程, 内部审计的效用大打折扣。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际,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数据检验了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并以实证结果为基础提出了提升内部审计作用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Gordon (1992) 以美国3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发现内部审计独立性能够改善控制环境, 建设公司财务报告的错报、漏报等情况提升公司盈余质量。Felix (2001) 选取2000年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进行问卷调查, 对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和执行外部审计的负责人进行研究, 内部审计负责人中有85%的人员认为内部审计提升了公司财务报表质量, 外部审计负责人有70.5%认为内部审计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有积极作用。James (2003) 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模式的角度分析了内部审计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公司董事会时要比归公司总经理管理更能发现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虚假或错误披露。Goodwin和Seow (2007) 对比1997年至2006年以来的公司舞弊案例发现内部审计师比外部审计师更能发现公司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漏报。Ryan, Jenny和Pamela (2009) 对澳大利亚322家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发现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与上市公司可操作应计利润负相关, 但显著性不明显, 这表明内部审计并未能在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发挥关键作用。Corama (2010) 以财务错误舞弊的自我报告为标准, 对新西兰502个企业进行的调研发现设有内部审计的单位更能够发现和提供自我报告。

(二) 国内文献

刘正军 (2006) 认为内部审计部门了解公司业务状况, 能够更容易发现公司存在的舞弊问题, 而且, 能够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掌握在哪些方面存在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冯立新 (2008)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对设有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与未设有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进行了对比, 发现设有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因此得出内部审计能够降低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结论。刘国常 (2008) 、周友梅 (2009) 、石恒贵 (2009) 等人采用不同的研究样本和方法, 对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与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非上市公司的盈余能力、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对比, 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杨世忠和吴涛 (2011) 的研究表明内部审计结构隶属于高层级的管理部门要比隶属于低层级的管理部门更有效, 因此, 建议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并直接归董事会管理。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控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抑制盈余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因此假设:

假设1:内部审计的机构独立性越强, 就越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在人事任免、薪酬方面如果归属公司人事部门, 就容易受制于公司管理层, 因此,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 应将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免、考核、薪酬归属内部审计委员会管理, 相关待遇、工资水平等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即可执行。因此假设:

假设2:内部审计独立性能够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 并对上市公司进行了筛选: (1) 剔除金融业、保险业等行业, 这类企业在内部监管方面具有独特性; (2) 剔除内部审计信息缺失、财务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 以及存在异常值的数据, 共选取284家上市公司。样本公司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新浪财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公布的信息,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

(三) 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如下变量: (1) 因变量。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计量盈余管理程度高低: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其中, NDAt表示第t期的非可操控性应急利润, DAt表示第t期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At-1表示上一期的期末总资产。VREVt表示第t期与第t-1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差额, RECt表示第t期与第t-1期的应收账款净额差额。PPEt表示第t期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TAt表示应计利润总额。其中, TAt=EBXIt-CFOt, EBXIt表示第t期线下项目前利润, CFOt表示第t期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参数β1、β2、β3根据以下模型以企业数据得到:

(2) 自变量。根据假设设立自变量IA表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并根据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情况赋值。内部审计部门归董事会与总经理双重领导时取值5, 内部审计部门归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管理时取值为4, 内部审计部门隶属监事会管理时取值为3, 内部审计委员会隶属于归总经理直接领导时取值为1, 内部审计委员会鬼财务总监或财务部门管理时取值为1, 未设立独立审计机构的取值为0, 即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层次越高取值越高。

(3) 控制变量。主要包括:独立董事IS。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始于2001年, 独立董事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需要占到公司董事1/3以上, 独立董事利益与上市公司不存在直接关系, 因此, 独立董事能够更加公正、客观的行使监督权, 本文以独立董事与董事会总人数比值反映影响程度。资产规模ln (Assets) 。公司资产规模大小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公司资产规模越大, 盈余管理的空间越大, 参照以往研究的经验, 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计量。资产负债率L。资产负债率水平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公司负债水平越高,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来来缓解债务压力, 获取融资机会的动机就越大。总资产收益率ROA。公司总资产收益率越高, 公司管理层就越没有必要通过盈余管理来提升自身业绩, 因此, 总资产收益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上年度是否亏损Loss。上市公司上年度出现亏损时为了避免出现连续亏损而影响公司的上市资格, 会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公司业绩, 盈余管理是短时间内提升公司业绩表现的有效方式。根据以上分析, 得到本文研究的相关变量表, 如表 (1) 所示。根据研究假设及相关变量设定, 建立以下回归模型:DA=β0+β1IA+β2IS+β3ln (Assets) +β4L+β5ROA+β6Loss+ξ。

注:a.Predictors: (Constant) , L, IA, IS, ln (Assets) , Loss, ROA;Dependent Variable:DA

注:a.Predictors: (Constant) , L, IA, IS, ln (Assets) , Loss, ROA;Dependent Variable:DA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由表 (2) 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 DA平均值为0.2865, 表明上市公司调整利润比调减利润更普遍, IA平均值为2.39, 表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偏低, 最高值为5, 最低值为0, 表明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对董事会与总经理负责, 但也有上市公司未甚至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IS平均值为0.3344, 与《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接近, 表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立具有一定的“政策应对性”, 资产负债率在56.48%左右, 这与样本公司主要为传统的制造业有关。

(二) 相关性分析

为检验变量是否适合采用回归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 (3) 。Pearson检验的结果表明, 可控应计利润DA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 与审计独立性、独立董事、资产规模、总资产收益率、上年度亏损显著正相关。变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只有内部审计独立性与独立董事比例显著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年度是否亏损显著正相关, 但相关系数都很小, 最高为0.372, 其余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因此, 可以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 回归分析

表 (4) 中数据表明整个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调整好的可决系数为0.831, DW值为2.0334, 扰动项的独立性较强, 排除一阶自相关的可能。表 (5) 中数据表明, 在a=5%水平上, 回归模型线下关系显著, 即模型是有效的。由表 (6) 回归统计的结果可以发现, 除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 其余变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具体分析如下: (1) 内部审计独立性IA。内部审计独立性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越强, 越有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这符合本文的假设,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深入公司管理层, 了解企业真实、全面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 因此, 能够起到有效的限制作用。 (2) 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规模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明我国独立董事在限制盈余管理方面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我国, 独立董事大都有企业管理层决定, 独立董事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的相关信息了解不足, 而且, 独立董事之间的沟通、协调较少, 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监督, 而且, 独立董事在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时, 也并没有相应的惩治机制, 独立董事更多的成为一种摆设。 (3)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对公司资本结构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反映,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司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现状的负相关, 即资产负债率水平越高,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就越受到限制。这与本文假设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水平越高, 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越高的假设不一致, 原因是资产负债率水平高的企业, 受到债权人、银行、投资者的监管更加严格, 会更加谨慎地选择会计政策。 (4) 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是对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反映, 检验结果总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即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水平越高, 企业越有可能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公司管理层会根据绩效考核的需要、避税需要来选择会计政策, 例如, 公司一般不会直接确定一个绝对的盈利指标值, 而是采用盈利增长比率指标, 这样管理层为了避免以后年度不能完成考核任务, 就会采用平滑利润的办法对利润进行调整。同时, 出于避税的考虑, 管理层也会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来平滑盈余水平。 (5) 上年度亏损。上年度亏损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与本文的研究假设相符, 这表明上市公司上年度出现亏损时为了避免出现连续亏损而影响公司的上市资格, 会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公司业绩,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短时间内提升公司业绩的方式。总之, 内部审计独立性水平的提高能够使得审计活动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形成有效的约束, 内部审计独立性越高, 越有利于与外部审计师进行沟通, 形成独立、有力的内部监控力量。将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 是目前最理想的内部审计模式, 可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专业技能,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提升公司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缺少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高, 而且, “以权代法”的行为在企业中也普遍存在。

注:****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 **在5%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相关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 分析了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结果发现:表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越强, 越有利于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保证企业盈余信息质量, 但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并不乐观,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原因: (1) 经济利益的非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部门在经费来源上依赖于企业, 因此, 如果不能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有可能会本部门的利益受损, 从而客观上会存在内部审计部门违背独立性、客观性原则进行审计活动的可能性, 而且, 在内部审计师与被审计部门存在共同利益的情况下, 这种可能性就变得更大, 因此, 经济独立是审计独立的基础。 (2) 组织结构的隶属关系。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情况看,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模式还比较少, 由财务副总领导的占多数, 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独立性上受到极大影响。由审计委员会负责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领导工作是目前最理想的形式, 但是由于审计委员会一般由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外部董事组成, 在多数企业属于非日常运转的机构, 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活动中, 多数受高级管理层领导, 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人们、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工作预算的审查等事项。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之间是非日常的管理关系, 而日常业务更多受到公司管理高层的领导, 因此, 内部审计实质上成为公司管理权的延伸。《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内部审计是企业为强化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而对单位及所属机构实施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 以保证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因此, 内部审计是以监督、评价组织管理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管理权的延伸, 要确保其发挥作用就必须保证期独立性和客观性, 而组织上隶属于管理层会使其大打折扣。 (3) 内审人员职能的非独立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章的一般准则第六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悉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其完成内部审计任务的基础, 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助于其有的放矢的开展审计活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较高, 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往往并不单独从事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业务, 还会参与到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中去, 甚至担任一些领导职务, 这种职能的交叉与转换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客观的进行某项审计活动。 (4) 内部审计队伍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内部审计的理论培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系统, 相关理论多以审计学为基础来展开, 实际工作中的内部审计人员多出身于企业会计人员, 缺少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加上单位领导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培养不重视, 会计人员也大多不愿意从事这一“得罪人”的工作, 致使内部审计队伍人员变动较大, 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这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

(二) 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 准确定位内部审计职能。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更有助于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董事会、管理层的影响, 因此, 本文重点探讨董事会、管理层这两个主体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管理层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为其实现经营目标服务, 内部审计能够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损害公司经营效率, 增加经营成本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董事会更加关心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完整性、有效性的意见, 重视数据的完整可靠、是否合法经营、资产安全等。因此,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要在鉴证、确认服务的基础上, 增加其咨询服务职能, 建立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是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保障, 也是发挥管理咨询效用的基础, 因此, 首先要明确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然后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 通过监督鉴证功能提升公司内部的自查行为和自我约束行为, 通过管理咨询满足不同公司治理主体的实际需求。 (2) 采取措施保障独立董事制度发挥更大作用。主要包括:第一, 提升独立董事的比例。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 强化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职能。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中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三大委员会, 应增加这三大下设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人数, 并以独立董事作为委员会的召集人。审计委员会的特殊性要求独立董事中必须有审计、会计方面的专业人士, 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定期的审查并提交审计报告。进一步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 将1/3的法定比例提升至1/2以上。《公司法》规定企业可以有职工代表参与公司董事会会议, 但我国的职工股东、普通流通股股东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股东监督权、知情权有名无实, 应在公司法中增加相应规定, 强制增加经流通股股东题目的董事, 完善投票权代理制度等。第二, 推进独立董事的职业化、法制化。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 但是, 我国的独立董事有自己的职业, 往往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 因此, 推进独立董事的职业化进程, 培养职业独立董事是今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第三, 改变独立董事薪酬支付方式。由董事会下属的薪酬委员会对独立董事的工作进行考核, 采用货币加期权的形式代替单一的货币工资, 促使独立董事更多的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来。 (3) 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 主要表现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差, 在国外审计委员会成员全部由独立董事担任, 而我国要求独立董事占多数, 而且, 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存在上述种种问题, 导致独立董事在其位不谋其职, 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大大折扣。与国外内部审计委员会拥有否决权不同, 我国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包括监督公司财务信息质量, 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 为外部审计适宜提供建议等, 这使得审计委员会没有决定权只有建议权。因此, 我国应借鉴国外审计委员会的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 独立董事比例的提升有助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提升。建立独立的权利体系和沟通渠道。应进一步提升审计委员会的权限, 包括任命内部审计人员, 界定内部审计业务范围、职责权限等, 有权独立组织企业内部审计活动。规范审计委员会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 使审计委员会运行制度化、日常化。完善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水平, 以提升其积极性。 (4) 加强不当盈余管理的识别和惩治力度。有关盈余管理的争论从未停止, 有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只要不过“度”, 应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来看待, 也有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导致会计信息偏离业务活动的真实状况, 应该予以制止。本文认为盈余管理如果不违背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合理空间内就不应惩罚, 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往往普遍的过度, 即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因此, 对于这类盈余管理行为应当采取严厉惩罚措施以形成威慑。其原则就是利用制度安排是盈余管理操纵的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成本。强化盈余管理的监管在我国仍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更多的依靠证监会来实施监管。我国的监管部门包括发改委、国资委、证监会等, 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 导致多头管理问题, 应进一步明确证监会在盈余管理监管方面的职能, 赋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发传票和查银行账户等权力, 并明确其他部门有配合证监会做好调查工作的义务, 提高监管效率。 (5) 提升内部审计资源投入与整合。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资源投入和整合, 要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重新融合, 形成内部审计业务的核心资源体系, 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例如推进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进程,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提升审计人员识别能力和评价水平, 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从人员素质、内部审计质量文件、监控体系三方面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按照管理层与审计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开展关键审计活动质量控制, 数据提取和分析技术等对审计项目形成有效支持, 实施具有价值增值效用的审计活动。

摘要:内部审计在了解公司内部信息方面具有优势, 这为甄别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发现内部审计能够抑制、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并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内部审计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独立性,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 《审计研究》2008年第2期。

[2]胡春晖、朱锦余:《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 《中国内部审计》2007年第1期。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 《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4]北京市朝阳区审计局课题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中国内部审计》2007年第1期。

[5]耿建新、续芹、李悦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 《审计研究》2006年第1期。

[6]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2006年第6期。

[7]Gordon S.The Effect of Antitrust Investigations on Discretionary Accruals:Are Fined Test of the Political Cost Hypothesis, Accounting Review, 1992.

[8]James R., J.Felix:Financial Reporting Incentives for Conservative Accounting:The Influence of Leg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3.

分析师独立性 篇8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授权决定已于近期由全国人大审核通过, 预计2016 年的3 月份即可“落地”。注册制的推出改变了过去那种股票发行申报制或是形式审查制, 证券机关对于企业上市融资的审核将不作实质性的审核, 但是要求拟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真实、可靠, 这同时对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以其较高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公正的执业态度等特征被冠以“经济警察”的称呼。然而, 由于目前国内的宏观因素、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等原因, 是造成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独立性不是很强的主要原因。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概述

1.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精髓, 注册会计师只有在独立性的基础上从事审计业务执业, 所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才能符合客观、公正、透明等原则。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审计独立性定义为两方面:实质性独立和形式性独立。

(1) 实质上独立。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工作执业过程中, 对于被审计单位相关财务信息所发表的专业判断不受任何方面影响的独立意见, 从而表达对该单位相关信息保持客观或是专业的怀疑。

(2) 形式上独立。事实上是指在注册会计师及被审计单位之外的第三者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 即形式上的独立是从第三者感觉而言的, 是独立性的外在表现。

2.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性

(1) 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过程中, 所遵循独立性原则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问题。“商场如战场”,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就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击败对手进而获得市场的主动权。因而就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地做大做强、扩大公司规模,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通过对外融通资金。而融资的渠道无非两种:即投资人投入或是对外举债。由于一般公司的财务信息不公开, 使得投资人、债权人很容易对该公司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这就促使拟融资公司或是投资人、债权人聘用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其进行审计, 从而对该公司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公开的披露。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业务过程中, 应该严格地遵循独立性原则, 才能使得出具或是披露的审计报告具有客观性、公正性, 才能让投资者或是债权人充分得享有对于该公司的知情权, 才会决定是否将资金投资或是借贷于该公司使用, 从而保证投资者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因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国有企业颇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流失与否, 也关系到国资委等政府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目标的考核。注册会计师作为中介机构, 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可以聘请其对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应秉承独立性原则, 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营利能力及现金流情况予以审计, 最终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给予一个中肯地评价。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存在的问题

1.国内审计市场相对不健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内各类中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8295 家, 可谓数量之多、规模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增多可以很好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促使其更好地对委托单位服务。然而, 也正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增多, 使得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过程中难以完全地遵循独立性原则。其主要原因归结为审计市场恶意竞争较为严重, 事务所之间竞相压价的情况非常普遍, 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对于委托方较为敏感甚至是财务造假行为, 很难给予一个较为客观、公正地评判, 最终导致其所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独立性较差。

2.政府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存在不当行政干涉行为

注册会计师行业改革为独立审计状态时, 地方政府部门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政干涉行为, 无论是对上市公司的审计, 还是对非上市公司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 都深受地方政府部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涉, 受到当地政府领导意志所影响。另外, 长期挂靠制度也导致独立审计行业独立性差, 依靠政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审计市场和经济收益, 这样依靠政府行政权力来执业获取收益的的事务所, 很难在其审计执业过程中坚持独立审计的原则。

3.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缺陷问题

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数量上和形态上仍多为“小、散、杂”状态, 大多事务所无法独立的完成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业务。然而目前有资格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事务所仅有40 家, 准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只有11 家。

然而上市公司年报只有经过审计后才能公开披露, 所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需求非常紧迫, 社会对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规模、能力、规范程度的要求较高。

三、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1.自愿接受独立审计的需求不足

目前, 由于我国一些重要的垄断行业及涉及国计民生产业仍属于国有独资或是国有控股性质, 因而对于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最大需求是政府部门, 而不是政府部门以外的相关利益关系人。政府部门对于审计及鉴证的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却没有相关利益关系人高, 相关利益关系人需要通过对经过审计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以最终决策是否投资于该公司或是借款于它, 政府部门属于非人格主体, 其决策的风险已转让给其他相关利益人, 政府部门对于审计要求仅限于法律中规定, 至于审计报告的独立性如何, 并不是非常关注。而就当今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的情况来说, 委托单位聘请事务所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业务相当于是注册会计师的客户, 直接决定着事务所及其注会人员“吃饭”的问题。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于委托单位的全部业务都非常执着的坚持原则, 就有可能失去这单审计业务, 若长此以往就有可能造成事务所及其人员陷入无钱可赚的境地。事务所为了其生存或是发展, 需要想办法维护客户的利益且尽量满足其所提出的要求, 也就容易在审计过程中丧失独立性原则。

2.审计人员独立性理念不强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只能是由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执业人员开展委托单位的相关审计业务。截止至2014 年度末, 已加入中注协会的个人会员超过20 万人, 其中, 注册会计师执业人员99045 人, 非执业会员103566 人, 从数量上来看对于国内审计业务拥有着强大的人员基础。但是由于人员众多并且每个审计执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操守参差不齐, 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独立性原则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另外, 由于国内审计市场竞争激烈, 一些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压缩开支只是将一些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挂靠至单位内, 并不让其真正的从事审计业务。具体审计业务工作则交给一些相对具备一定审计经验的人员但是没有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 (助审人员) 来操作, 这部分人员对于财务业务以及审计业务也许较为精通, 但是由于其借用其他有执业资格人员的名义从事该项业务, 且没有经过注册会计师资格正规的培训, 对于这些助审人员来说, 审计过程中就独立性原则更是无从谈起。

3.法律不健全使得审计独立性难有强大的后盾

据了解, 我国的法律制度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失误或是过失的行政责任规定的较为具体及完善。但是对于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民事法律责任, 甚至更为严格的刑事法律责任缺乏相关的规定, 因而造成注册会计师造假的“犯罪成本”过低。进而形成一种即使参与财务信息造假被发现, 对于注册会计师严重的也无非就是吊销职业资格证书而已的局面。目前在我国, 《独立审计准则》只是被当作行业规范, 从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构成及总体的执业环境来看, 仅仅通过行业自律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策略

1.自愿提高独立审计的需求

加速公司股权分配改革, 进一步推进国有股减持,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可以提高自愿独立审计的需求。与此同时, 规范、明确审计委托人 (股东或是债权人) 、经理人 (公司管理层) 和注册会计师的委托关系, 从而形成三方制衡的局面。使得在整个审计业务过程中, 审计委托人出于对自身利益或是保护其债权的角度、经理人出于其薪酬待遇及业内声誉的考虑、而审计委托人因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角度则考虑其出具的报告是否客观、公正。可以看出上述三方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且不会为任意一方而妥协, 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自愿提高了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 从而达到了坚持审计独立性原则的构想。

2.加强审计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

首先, 审计业务必须由获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从事, 其他人员可以协助注册会计师做些案头工作, 但是不得参与审计业务工作的最终判定或是审核;

其次, 注册会计师应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其综合素质, 这其中既包括会计、审计等业务方面的问题, 还应该有职业道德方面的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

最后, 规范国内的审计业务市场, 统一规定收费标准, 任何单位不得私自降低标准。只有这样审计从业人员才能在其审计工作过程中, 站稳立场、维护独立性原则, 最终才能够使得委托单位的财务信息得到公正、真实的反映。

3.完善及健全相关法律

加强国内的相关法制建设, 在提高注册会计师待遇的基础上, 加大财务信息造假的惩处力度, 在民法中增加追究参与财务信息造假者的民事责任条款, 对情节严重、造假金额巨大的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而达到提高犯罪成本, 加强审计人员独立性理念的作用。

五、总结

独立性原则是对注册会计师在从业审计业务中所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只有很好地贯彻该原则, 才能使得审计人员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真实、可靠, 从而起到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莹.浅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J].商业经济, 2012 (01) .

[2]林丽.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0 (01) .

[3]彭皎.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1 (12) .

分析师独立性 篇9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 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职业目标, 必须遵守一系列基本原则, 其中包括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保密, 职业行为, 技术准则。而其中的独立正是我们所说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 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客观、公正的立场。形式上的独立性, 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 如不得拥有被审查企业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 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 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否则, 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除此之外形式上的独立性不仅仅是针对委托单位, 还要求他独立外部的其他机构和组织, 如被审计单位的客户等, 注册会计师对自己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不需要经过任何部门的审定和批准。这种形式上的独立是有形的和可观察的。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 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 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 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不能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实质上的独立是无形的, 难以观察和度量, 大部分依赖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2 基于安然事件的分析

2.1 经济利益

从安然成立时起, 安达信就开始担任安然公司的外部审计工作, 从中也获利不菲。2000年即收入5200万美元, 其审计收入偏高。安达信明知安然公司存在财务作假的情况而没有予以披露。安然公司长时间虚构赢利 (从1997年到2001年虚构利润5.86亿美元) , 以及隐藏数亿美元的债务, 作为十多年来一直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在会计行业声誉卓著的安达信不可能不知道内情。然而在安达信看来这样一笔不菲的收入是它不愿意放弃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安达信选择了为安然隐瞒其虚构赢利的事实来维持自己的收入水平, 从而导致其独立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2 自我评价

安然为了降低成本, 安达信为了增加收入, 安达信不仅接管了安然多家公司的会计工作, 包括在1994—1998年受聘为安然内部审计师, 并全面负责安然的咨询工作, 同时, 安达信又承担安然的外部审计工作。这符合自我评价威胁中的未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 和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安达信兼任安然的内审与外审工作难免会有冲突的地方, 很难客观地评价其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情况, 从而也会很严重的损害其独立性。

2.3 关联关系

安然公司数名掌管财务的高层来自安达信, 比如, 安然的会计主任加入公司前为安达信高级经理, 而安然的财务总监大学毕业后曾在安达信任审计经理。这种情况有损审计师的独立性。

2.4 外界压力

安达信在审计安然公司1997年年报时指出应对某些事项作出调整, 公司赢利将因此减少5000万美元, 安然不同意, 结果安达信只好妥协。其中安然是否对安达信施加了压力我们可想而知。

3 结语

在安然事件后, 我们意识到维护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重要性。当识别出损害独立性的因素时,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具体措施总结如下:改革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加强独立审计法制化建设, 改善独立审计的执业环境;不允许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股东的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度;加大会计市场综合治理力度;规范审计市场的无序竞争。

摘要:由最近审计独立性缺失而爆发的审计丑闻引出审计独立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并由安然事件阐述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四个因素。最后简单总结提出维护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具体措施。

分析师独立性 篇10

关键词:会计审计,独立性,影响要素,措手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内部结构的复杂化而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审计制度的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 严重威胁到其独立性。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审计单位的信誉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资本市场的稳定、审计结果对决策者是否具有参考价值都与其独立性相关。近年来, 由于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导致审计质量降低, 发生了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 这严重危害了会计事务所、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收益。因此, 探究影响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以及制定各项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会计审计独立性的要素

1.1 企业规模及其信誉度的影响

企业的信誉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的收入造成影响, 是一项决定性的资本。美誉度、可靠性以及信任度是企业信誉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规模较大且信誉度较高的企业都会坚持会计审计独立性, 以便保持自己的形象以及巩固其地位。有专业的审计技能、经验丰富以及素质较好的审计工作人员是保证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维持企业信誉与地位的关键。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中, 企业的声誉度对其在市场的接受度具有直接影响, 信誉度高的企业收费标准也会有所提高, 业务也能够更顺利地展开。因此, 企业的规模及其信誉度和会计审计独立性是正比的关系。如果会计师不能保持客观、独立的态度, 投资者一旦发现市场的缺陷再加以利用, 就会使会计事务所的信誉遭到质疑, 影响其未来的业务发展。与规模较小的会计所相比, 规模较大的事务所经过长期的努力, 其市场地位已经有所稳定且信誉较好, 若缺乏审计独立性, 那么对其所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

1.2 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

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是会计审计企业的主要形式。合伙制承担的风险较大, 出资人需要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 而有限责任制所承担的责任就是按照自身的出资金额比例来进行, 相比之下, 合伙制企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1.3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亲身实践, 对企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等亲自进行查询与审核。虽然有明确的工作制度、标准, 但是工作人员既要顾虑自己的利益, 又要记着在社会和家中所担负的责任, 所以在这种人为的主观操作工作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反映。目前我国企业内的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了会计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若处理不好自己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 就会破坏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使企业的审计地位发生动摇。因此, 需要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进行严格要求。

1.4 监管机制和专业标准的影响

对会计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影响的不仅是企业的规模、信誉、组织形式和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还有对审计工作的监管机制。利用严格的惩罚制度和外部监管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才能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独立性。由于审计的专业判断会被大量的需要和使用, 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恶化也会在其专门的判断性和独立性等方面显现出来, 这些方面常常就是他们用来推卸责任的借口。对审计准则、会计准则予以明确, 令使用空间的独立减值降低。同时, 监管机构对审计的独立性质量进行检查, 对维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具有积极意义。或者运用法律措施, 对审计人员具有阻吓作用, 使其能够保持端正的态度进行工作。

2. 加强会计审计独立性的措施

2.1 改善市场环境

为了让更多的投资者对企业中财务报表透明度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应该对市场环境进行改善。要保持投资环境的稳定, 除了要维护者的监管, 也要有投资者的支持, 并提高对信息的披露。目前, 我国的财务报告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多问题, 加上企业对外甚至是对关联方都很少披露长期的计划方向。证监会会将对财务报告的需求慢慢引入, 使企业对经济和管理的披露加大, 在披露信息时, 应当将前几任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披露, 这样才能监督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2.2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无论什么企业, 其生存的重要资源就是声誉以及外界的评价, 而企业的声誉和评价又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相关性。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可对审计结果的权威性进行保障, 因此, 需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 工作人员要及时掌握新的审计知识, 是其审计工作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 增添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使其明白独立性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其责任感, 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公平性与独立性。

2.3 规范公司的治理制度

将企业的国有股转化为法人股的形式, 对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改变, 是经营者的权利得到制约, 强化董事会对企业的控制与管理。对公司的监管制度进行完善, 将招聘会计审计企业的职责与权利归还给董事会, 使管理机构与审计机构分离。审计单位与托管人定期见面, 了解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另外, 公司还可指定相关的法律责任制度, 将“公司法”、“证券法”、“审计准则”等与其他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协调, 对违反操作的工作人员给予严格惩处。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 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使审计独立性得到提高。

2.4 改善审计收费制

将审计单位与审计对象的财务依赖关系割断, 使二者不能产生利益输送, 从而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改善审计工作的收费制度与方式, 严格按照需求者受益、委托方买单的原则进行收费, 使相关主体, 如审计单位、股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得以明确。由于经济来源不平等而导致审计独立性欠缺的局面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对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

2.5 改变审计单位的组织形式

在不同性质的审计单位中, 承担责任最大的是合伙制, 且能够保证会计审计的独立性, 因此, 应当将合伙制企业的比例不断扩大, 从而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 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或者鼓励审计企业之间的强强合作, 对落后的企业通过行业竞争的方式进行淘汰, 使优势资源的联合与集中得以实现, 推动审计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企业的信誉得以提高, 从而保障了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结语

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会计审计工作, 随着审计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加强会计审计的独立性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规模及其信誉、企业的组织形式、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监管机制以及专业标准都是影响会计审计独立性的主要因素。企业需改善市场的环境、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规范公司的治理制度、改善审计收费制和改变组织形式, 才能使审计的独立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光林.对于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J].商, 2013 (25) :174.

[2]张洁云.对于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J].财经界, 2014 (23) :250-252.

[3]吴蕾.关于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J].中国经贸, 2015 (03) :287-288.

[4]谢星星.企业会计审计独立性影响要素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14 (03) :163.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学习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物理 学习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41-01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大学物理的教与学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现状作出相应的分析,所谓独立学院是指21世纪兴起的由普通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分数相对较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多,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的学习现状

1.1 兴趣低迷

由于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很多理工科学生都是文科生调剂过来的,再加上物理理论本身的抽象难懂性,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觉得困难重重。从相应的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1],文章主要从高职院校的理工生进行调研,结果是60%~70%的学生对大学物理基本没啥兴趣,兴趣较浓的学生则非常稀少,这一点也极其明显地体现在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当中。

1.2 上课注意力分散现象严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的时代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弊端之一就是一些学生经不住诱惑,控制力差,沉迷于其中,且无法自拔。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上课出勤率相对低,迟到现象严重,有的同学甚至因为通宵游戏而夜不归宿,当然这些现象主要出现在男生相对多些的理工科班级,女生多的班级情况会好很多。总体来讲,真正上课的同学还是占大多数,但是认真听讲的通常也就是坐在前面两排的学生了,后面的同学玩手机、睡觉或者交头接耳现象也是相当严重。

1.3 作业独立完成情况欠佳

对于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来说,多做练习肯定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时候光理解某个定理还不够,得通过习题去加以巩固,所以基本每次课下老师都会布置一些相应的作业题。但是批改时却发现很多问题,大部分同学的作业都能保证按时完成,每个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基本不交作业,经过老师多次催促也依然不交。交过来的作业,正确率相当高,但是如果下次课上进行抽查基本就不会做,足以说明很多同学都是在抄答案,完成作业就是为了应付老师。

1.4 实验能力欠缺

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是以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标准的,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物理的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实验课主要是在实验室完成,以老师先讲解,学生再动手操作完成实验的方式进行。在实验课期间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女生,很多仪器不知道如何调节,基本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去教。实验结束之后每位同学要递交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实验时的表现外加报告的情况综合给分,但是发现大部分同学报告写得不够详细,重要的数据分析和误差分析等等并不能很好地完成。

2 针对以上学习现状提出的策略

2.1 激发兴趣

大学物理融合了力、热、光、电和原子物理等基本领域,与高等数学联系紧密。许多学生反映抽象、难懂以及无趣,对于无趣方面关键看教的教师,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试着将物理与艺术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去体验物理的美妙之处[2],相信学生的兴趣肯定会大增的。所谓《物理学》就是指“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足以可见物理与艺术的密不可分。另外,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3],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去,这样便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2.2 教师认真负责、加强管理

只要教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手机、睡觉、聊天的现象会明显递减的,兴趣一来听讲都来不及,根本就不可能有精力再去干别的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至于逃课不来的学生,学校的管理则需要加强,班主任要经常开班会督促,并且不时地去宿舍进行检查,相信在这样的严格管理下,大部分学生都会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的。

在此之后,就需要抓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得认真讲课,尽量把每一个知识点讲详细,讲清楚,并且做到口头讲述与板书紧密结合;其次就是抓作业,任课教师需多次提醒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不清楚的随时请教老师,实在不方便的可以空在作业本上,注明不会做,老师在下次课讲解时会着重讲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尽量做到少而精,因为布置太多繁琐的作业有时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

在实验方面,首先实验环境的提升很重要,实验仪器要尽量齐全,且好操作,实验室里可张贴相关实验的具体操作和一些规章制度。教师在讲解实验原理、方法、仪器使用、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如何书写等问题时尽量详细,认真演示实验,待学生实际操作时来回走动巡视,碰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3 结语

以上只是就某些特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不全面,总的来说,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的学习问题重重,但是只要学生和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肯定可以和谐解决问题,并为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金荣.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困难原因调查及研究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3(6).

[2] 苏剑峰,牛强.如何提升大学物理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2011(7).

分析师独立性 篇12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 独立董事的概念和特征

1. 独立董事的概念

我国对于独立董事明确的定义出自于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下称《指导意见》) 中:“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 并与其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1) 因此,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之外并且不被公司内部所控制, 并与公司和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股东没有重要的关系或业务联系, 能够独立地对公司日常的事务做出判断。

2. 独立董事的特征

(1) 独立性。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最根本的特征, 也是区别独立董事与其他董事的最大的不同点。它是独立董事履行其职能的保障。独立董事在履行期职责、监督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参与公司日常事务的判别, 都离不开独立性这一本质特性。

(2) 外部性。独立董事不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 担任人员必须与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不存在任何关系或业务联系。外部性并不是区分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的特征。因为外部董事不仅包括了独立董事, 还包括有不独立的外部董事。另外, 外部性说明了独立董事在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仅是他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而非全职工作。最后, 独立董事的外部性要求担当独立董事的人的任职资格, 即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这就意味着出任独立董事的人必须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领军人物。目前在我国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多数是高校教授、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名人。

(3) 非执行性。独立董事在公司中没有特定的职位, 他们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经验、信誉、名声等为公司业务和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并监督公司内部的董事和管理层, 不参与公司日常业务的经营。

(4) 客观性。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要求了独立董事应当具有客观性。独立董事在监督公司事务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其客观性, 通过自己的学识和经验等为公司提供合理有效的决策意见。

(二)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 西方各国公司的股权分散状况日益严重, 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管理层掌控董事会, 将其作为牟利的手段, 维护自身的利益而牺牲公司的利益。人们怀疑在当时制度下的董事会还能否客观独立、公正透明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开始研究如何保障董事会的高效合理地运作以及如何维护董事会权益。在这种背景下, 自1970年美国开始从法律途径保障董事会的运作、改善公司结构治理的进程, 这也就为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

随着公司法理论的发展, 公司所有者观念的改变。为了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选择聘请专业的经理人来帮助他们管理公司, 使得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开始迅速分离。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 股票市场日益活跃, 人们通过购买上市买公司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 从而高度分散了公司的股权。股东无法对公司的日常业务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操作, 导致了管理权的不断膨胀。西方各国都出现了董事会和管理层人员牺牲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逐渐地,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职业管理人员来管理和监督公司, 以约束大股东和管理层的不当行为。但这只能够暂时抑制这些情况的恶化, 治标不治本。调整公司治理结构, 制衡董事会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因而独立董事制度得以创建, 以避免管理权的过度膨胀而损害股东的利益, 制衡公司内或与公司存在利益相关人员的利益, 从而保障公司的长期发展。

2.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美国是第一个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国家, 也具有发展最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 美国证监会就开始鼓励上市公司设立非执行董事职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美国公司法就规定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必须占据一定比例。特别是在“水门事件”后,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作用在于监督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的行为。伴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 该制度已被人们广泛认可, 对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功能和价值

1.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功能

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功能准确定位有利于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实现独立董事的作用, 推动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该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监督职能。独立董事的职能是监督公司股东和管理层, 调和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 从而保障公司的最大利益。 (2) 战略职能。独立董事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优势来为公司提供有效的建议、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3) 政治职能。即“独立董事为公司提供具有洞察力的意见, 帮助公司分析和预测政府的相关行为”。 (1)

2.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价值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维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究其原因, 是因为监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而导致监事会制度的失效。就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 监事会主要是由公司内部的中低层管理人员和职工组成, 负责监督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但与公司利益存在各种关联的监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 导致了监事会制度的失效。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必须要引进独立董事制度。

我们可以从法律、经济、社会这三个方面阐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价值。

(1) 法律价值。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弥补监事会自我监督不力, 《指导意见》肯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保障了公司董事会的制衡, 维护了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2) 经济价值。独立董事的经济价值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第一, 独立董事制度的推行降低了公司的代理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司内部的混乱和监管不力, 缓解了管理权和所有权的两大权利的矛盾;第二, 由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独立董事可以独立地判断公司的日常事务, 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建议, 也由于其地位的特殊, 可以为公司提出危机预警, 为公司避免了损失。

(3) 社会价值。独立性的社会价值是由其法律价值和经济价值共同衍生而来的, 为了奠定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地位, 我们应当建立有利于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的综合环境, 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独立董事的产生为公司注入了新的血液, 带来了新的动力, 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实现更多的利益;也有利于解决社会的闲置资源的问题,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推行以来, 我国公司结构治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独立董事制度在弥补监事会无法有效监督董事会的不足, 保障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其在我国推行时间尚短, 且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还未健全等原因,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过于宽泛

我国《指导意见》的第三项中明确规定了不得出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人员情况, 通过对相关规定的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对独立董事任职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 (1) 《指导意见》并未将上市公司有主要的往来关系的客户或供应商及与上市公司存在重大利益相关的人员纳入不得出任的范围。以上提及的人都是与公司存在重大利益相关的人员, 并不能具备出任独立董事的资格, 他们如果出任独立董事, 则会破坏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所以我国相关法律还应该就这些地方做出修改, 从根本上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2) 《指导意见》中只规定了为上市公司及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不能担任独立董事, 但是却没有规定这些人员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相关的其他人员不得出任独立董事。以美国为例, 美国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的要求是根据不同委员会分别确定法律、会计等专业人士的比例, 体现了目前世界上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并进行专业化分工的趋势, 所以我国的相关规定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二) 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不完备

我国在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上还存在一些缺陷, 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独立董事的提名制度。依照国外推行独立董事的经验, 对独立董事的提名是由董事会下设的提名委员会负责的。但是在我国《指导意见》中只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 (2) 这一规定为公司的大股东创造了机会, 在提名独立董事的过程中, 大股东可以决定独立董事的人选, 为其维护利益。这一后果和独立董事制度推行的目的大相径庭, 导致因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而造成该制度的失效。 (2) 独立董事的选举制度。《指导意见》第四条中规定了“独立董事需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 (3) 在选举过程中, 采用的是“一股一票”的选举方式。但是, 从这种选举方式, 我们不难看出大股东所有的票数是中小股东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在这种状况下选举的独立董事依旧不能保证其具有独立性。

(三) 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不健全

以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情况来看, 由于独立董事在公司内部不担任具体职务, 只是一项兼职, 所以独立董事的薪酬普遍不高。这一结果造成了独立董事并不能获得和他自身付出对应的回报, 影响到独立董事的积极性。

(四) 独立董事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要从根本上保障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推行, 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纵观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相关法律体系仍非常不完善。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在《公司法》中得以认可, 在上市公司中推行, 但该法并没有对如何构建独立董事制度提出明确规定。我国虽然出台了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性文件, 但其法律地位较低, 也并未形成一个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体系, 影响力和权威力较小。并且,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相应法律法规政策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中, 甚至都没有相应的内容明确独立董事职权,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

三、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不足产生的原因

(一)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制约了独立董事职能作用

独立董事任职一般需要经过提名和选举两个阶段, 不难得知这两个阶段的最终控制权都集中在大股东手上。“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都成了花架子, 独立董事的选举实质上就是由大股东任命的。所以, 必须要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才能够保障独立董事选举的公平公正, 才能够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二) 独立董事资源稀缺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推行的时间尚短, 还不是很完善, 没有形成相应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现今, 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大多都是学校的知名教授或者是某一领域的顶尖人物, 但是这些人的学识和经验都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他们却缺乏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经验, 无法有效地监督公司的管理层。另一方面, 也正因为人才的匮乏, 所以常常会出现独立董事身兼多职的状况, 这使得独立董事难免会力不从心, 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独立董事的数量比例小

《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 (1) 独立董事的数量较少, 或所占比例过低, 会影响独立董事的有效性, 无法发挥其存在的价值。独立董事的数量和比例还应当与其在董事会发挥的作用成正比, 也有利于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四)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保障不够

1. 薪酬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指导意见》第七项中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订预案,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除上述津贴外, 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 (2) 根据以上规定, 独立董事的薪酬都是由上市公司指定的,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薪酬过低, 独立董事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 反而会影响其积极性;反之, 薪酬过高, 则会引起人们对独立董事的质疑。

2. 独立董事的任期问题

《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公司其他董事任期相同, 任期届满, 连选可以连任, 但是连任时间不得超过六年。” (3) 任期的长短也是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因素之一, 任期过短, 独立董事无法起到制衡董事会的作用, 而任期过长, 其独立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我觉得在连任的情况下, 独立董事的在职时间过长。

3. 独立董事的权责机制问题

《指导意见》中关于独立董事的权责的规定是都是一些大方向、表明其作用的叙述, 并没有对独立董事的权责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在独立董事履行期职责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当独立董事的权责被侵犯是, 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的保障。独立董事没有诉权, 在其没有法定代理人的授权下时, 他代表公司提出的诉讼时被法院认可的, 这一事实也就说明了在没有明确规定独立董事权责的情况下, 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提高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建议

(一) 严格限定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保障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时, 第一步应当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高度要求, 在选任独立董事的过程中也要保障独立性。我国《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不得出任独立董事的人员, 但是这些规定有点过窄, 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另一方面, 出任独立董事的人应当具备的资格有: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经验, 具备治理管理公司的能力, 能够为公司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人。可以建立专门培养出任独立董事人才的专门机构, 避免人才的缺少而导致弊端的出现。

(二) 改进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

选任机制包括提名和选举两个部分, 改进选任机制, 保障选举的公平公正,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1) 完善独立董事的提名方式。独立董事的产生是先用提名的方式产生一部分, 然后通过选举而产生出任独立董事的人选, 也就是说独立董事的提名是独立董事产生的第一步。 (2) 健全独立董事的选举方式。独立董事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 采用的是“一股一票”的形式, 这样的方法虽然可以保证中小股东在选举过程中的参与度, 但是对选举结果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大股东的投票。

(三) 缩短独立董事的任期

独立董事的任期也是影响独立董事制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家上市公司长时间担任独立董事时, 会因为与其监督的对象产生一定的情感基础, 而无法对公司事务进行独立判断, 继而会影响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而独立董事的任期过短, 独立董事无法对其任职的公司进行深入的了解, 则会导致其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公司的日常事务。在连任的情况下, 独立董事的任职时间则会太长, 所以应当取消独立董事的连任, 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可以在独立董事在起任期满了之后, 任命原独立董事成为普通董事。

(四) 建立具有竞争机制的薪酬制度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薪酬没有统一的标准, 是由各上市公司决定的。所以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也有高有低, 这样的薪酬制度是不利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监事会应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 从而根据每个行业, 公司的规模制订适合于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薪酬标准, 从而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五) 健全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组织管理形式

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也是影响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因素之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 我认为应该从国外推行模式以及国内的可借鉴的成功典型上吸取经验。在我国, 律师或会计、审计方面都发展得不错, 都可以作为独立董事借鉴的对象, 我认为也应当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 以提供专门培养人才和锻炼人才的地方, 独立董事可以以事务所的名义接受公司的聘请, 并由事务所统一管理和约束;还可以建立独立董事协会, 将独立董事组成一个社会团体, 形成完善的行业结构, 也具有对独立董事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做出系统化的规定的权利, 也是监督和引导独立董事职业行为的行业机构。

参考文献

[1]李占猛, 杨宏伟.美国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J].国外财经, 2000, (04) .

[2]唐清泉, 罗党论.设立独立董事的效果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问卷调查[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1) :120-127.

[3]吴晓晖, 姜彦福.机构投资者影响下独立董事治理效率变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5) :105-111.

[4]叶康涛, 陆正飞, 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J].经济研究, 2007, (04) :101-111.

[5]彭丁带.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 2007, (05) :98-106.

[6]叶康涛, 祝继高, 陆正飞, 张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J].经济研究, 2011, (01) :126-139.

[7]徐高彦.独立董事独立性、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 (04) :77-84.

[8]王保树, 勤之.中国公司法原理[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9]谭劲松.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0) :64-73.

上一篇:项目情景下一篇:现代体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