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分析

2024-06-11

调查分析分析(共12篇)

调查分析分析 篇1

处方是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在诊断治疗中为患者开具的处方, 由专业药学技术人员进行审核、调对以及核对, 并且作为发药凭证治疗使用药物的医疗文书, 具备技术、经济以及法律上的意义。当今社会患者病种多为复杂, 致使药物使用的种类逐渐增多, 并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不断增多[1]。不合理使用药物的危害性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 常常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多, 为了提高院内合理使用药物的水平, 确保临床使用药物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现对我院门诊2012年二季度的5221张处方进行调查统计, 并观察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在2012年第二季度的5221张处方作为本组研究的参考资料。

1.2 方法

根据我国药典中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药物使用的指导原则以及药物说明书等相关资料[2]。对本组5221张处方进行逐一审核, 并分析其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此现象加以归类整理、统计以及分析。

2 结果

为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以《处理管理办法》和我院制订的《处方管理规定》为依据, 抽查2012年第二季度门诊处方5221张, 分类统计处方中存在的不符合规定之处, 详见表1。

通过调查总结可知, 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是本次抽查处方中存在的较大问题, 占不合格处方比例的27.88%, 例如某些患者上感就诊, 处方中出现了抗病毒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处方中诊断书写不清的比例占21.05%, 表现在书写潦草、字迹不清、诊断难辩。有9.36%的处方存在诊断书不规范现象。如“要求开药”、“备用”等, 还有部分处方将症状写为诊断, 如“腰痛”、“头晕”等。

处方缺项占不合格处方的10.33%, 其中缺少患者年龄的处方最多, 其次为缺少诊断;处方超量占不合格处方的7.41%, 上感、咳嗽、胃炎、头痛、过敏性鼻炎、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等疾病时, 医生开具处方时应加以注明,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对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疾病或特殊情况, 处方可适当超长, 但是医生应当注明理由, 个别处方存在诊断与用药不符合的情况, 如上感时处方使用氨曲南, 而氨曲南仅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作用, 适用于治疗敏感需氧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感染, 如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内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术后伤口及烧伤、溃病等皮肤组织感染等。

处方规格剂量、用法用量的书写不规范、处方修改未签字、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等常见问题, 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3 讨论

现阶段由于社会生活方式及节奏的改变, 临床患者的病种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 致使药物使用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并且大多数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也不断增多。在医院门诊中常常会出现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 而不合理使用药物的危害性已成为目前临床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 常常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并且使药源性疾病增多。为了提高院内合理使用药物的水平, 确保临床使用药物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应对医院门诊处方实际情况予以高度重视, 及时调查整理, 总结问题, 提出整改方案[3]。

每种药物都具有独特的化学特质,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常常会发生药物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例如临床常见的药物阿司匹林, 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患者发生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对于某些具有特殊体质的患者还可能引发皮疹或哮喘等过敏现象。同时处方中如果出现药物配伍问题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灯盏花和奥硝唑联合使用, 在注射时就存在配伍禁忌, 若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将产生絮状的化合物。对于个别的药物处方, 存在临床诊断或是药物使用不符合的情况, 要特别注意。

现阶段, 绝大部分医院均规定门诊药剂师必须对药物处方予以审核, 如果发现药物处方存在药物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 应立即向临床医师反映情况, 并提醒医师重新加以确认, 或是由临床医师重新开具新的药物处方。在药物处方调剂时专门使用的记录表内予以说明记录, 并且通过经办药剂师的签名及确认。对药物处方的点评仍然存在滞后性的问题, 应严格规定药剂师对于药物处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在当天内做退回处理或及时加以更改。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给予干预, 纠正临床不合理药物的使用行为, 改善药物处方存在评价滞后的问题。确保药物处方的及时有效, 并且通过不断调查统计, 总结问题, 不断制订整改方案, 完善药物处方的合理性使用。

处方作为重要的医疗文件,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效果, 希望各科室医生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认真开具处方, 以往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改正, 药房调剂人员也应严格把关, 认真审核, 对不合格处方予以退回, 这就需要每一位医生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张处方, 保障每一例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在今后的工作中, 还需不断调查统计, 总结问题, 不断制订整改方案, 完善药物处方的合理性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启平, 陈省.14624张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27 (4) :541-543.

[2]孙淑欣, 张献敏.我院2009年处方调查分析[J].黑龙江医药, 2010, 23 (6) :943-944.

[3]孙振国.我院12000张门诊处方质量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30) :128-129.

调查分析分析 篇2

一、基本情况(基础数据、调查的简单介绍)

二、开展调查

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制定工作方案

(三)精心组织

(四)强化调查培训

(五)加强督查指导....三、数据分析

如:

(一)农村劳动力增减情况

(二)务工地区

(三)人员类别

(四)性别构成(五)年龄构成(六)文化构成(七)行业分布

(八)就业失业状态(调查表格中有分类)

(九)合同签订等情况

(十)收入水平

(十一)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各类保险缴纳比例)

(十二)新、老农村劳动力特点....四、本区农村劳动力变化趋势及其特征....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或思路)

(一)劳动合同签订

(二)工资收入水平

(三)培训情况

(四)社会保险....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抽组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到2006年底,我县共5镇8乡xxxx街道办事处18xxxx行政村,有农业人口21.xxxx人,农村劳动力10.4xxxx人。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乡村,城镇失业、下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①以年龄结构划分,年龄16--25岁以下1907xxxx,占总数的18.1xxxx,26—35岁2820xxxx,占总人数的26.8xxxx;36—45岁2750xxxx,占总人数的26.2xxxx;46—55岁1772xxxx,占总人数的16.8xxxx;56岁以上1242xxxx,占总人数的11.85;②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20xxxx,中专及职中119xxxx,高中文化1255xxxx,初中文化5115xxxx,小学文化及以下3983xxxx,分别占总数的0.xxxx,1.1xxxx,11.9xxxx,48.7xxxx,37.9xxxx。③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2461xxxx人,没有技术技能的普壮劳动力8032xxxx人,分别占总数的23.45,76.55.④从我县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退耕还林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每年将增加300xxxx名剩余劳动力,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县城吸纳就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2、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经历了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2xxxx,其中县级xxxx,乡镇级1xxxx,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7xxxx。根据劳动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6xxxx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37.7xxxx。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1665xxxx,占输出总人数的46.04;向东北地区输转304xxxx,占输出总人数的8.42;向华北地区输转683xxxx,占输出总人数的18.9;向华东地区输转258xxxx,占输出总人数的7.1;向中南地区输转277xxxx,占输出总人数的7.67;向西南地区输转122xxxx,占输出总人数的3.39。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内蒙、上海、浙江、广东、×××、宁夏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采煤(矿)、运输、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城镇外流少。

(二)主要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不到4xxxx。

2、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在省外实现就业的人占总数的30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占总人数的不到70。

3、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尤其在县内务工的人员大多属于此类。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简单体力劳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到了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6以上。

5、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部分转移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尽管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但已成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9xxxx以上分布在原区村社,山区劳动力资源贫乏,逐步呈下降程度。

2、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

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目前由于我县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也不够健全,加上组织引导工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使得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比较单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比重小,经过亲朋好友介绍或自主转移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县内实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组织转移的人所占比例不高。

3、从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从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行业看,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劳动报酬低。

4、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转移领域。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是制约转移数量和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面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压力。

三、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效益差。城镇化水平决定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历史传统等

多种因素影响,我县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导致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加之,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使得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延缓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二)城镇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发展壮大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但我县工业企业总量少,发展后劲不足,加之全社会发展乡镇企业机制有所弱化,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总人数的13.5;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则更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低素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和转移面越来越窄,转移难度加大。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我县劳动力转移社会化 4 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不通畅,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不完善,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反馈、中介服务和管理工作薄弱。加之,由于务工信息宣传传播方式单一,传递渠道不畅,中间梗阻的问题比较严重,农民不知道哪些地方有就业岗位,需要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何要求等,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着盲目性。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搞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帮助、参与劳务输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年内要联合电视台共同制作劳动法律、法规专题讲座以及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成功人士访谈等,增强农民工法律意识,提高外出创业的积极性,使“劳务输出光荣,劳务致富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开辟劳务专栏,加大对劳务工作的宣传报道,尤其对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和通过外出务工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发放资料、请外出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学艺的现实意义,把劳务经济炒热、叫响。要注重多形式、全方位的开展务工政策法规宣传,让农民工了解掌握政策法规,能按章行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外出务工光荣,在家守靠无能”的氛围,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利用县职业中学、农广校和乡镇农民技术文化学校现有资源和设备,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竞争能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教育长远规划,从抓好基础教育入手,落实好农村教育“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未来的劳动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三)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完备、规范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网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加强就业 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四)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健康发展。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县乡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强化对外输出功能。要充分发挥县乡的主渠道作用,制定转移输出计划,使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步入有领导、有组织、秩序井然、高效运作的轨道。重视并做好社会劳动力管理基础性工作,持续抓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预测和登记,准确了解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农村劳动力不断更新观念,克服“小富即安”、舍远求近、唯有家乡好、不肯远离家等“小农”思想,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强化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建立外出劳动力档案,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证件办理到招收、培训、输送各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

贪腐犯罪调查分析 篇3

一、发案的主要特点

1.犯罪主体多元化,窝案串案形态明显。2010年以来,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共立案农机补贴领域贪污贿赂犯罪6件7人。从被查处人员的身份情况来看,涉及区农机办领导班子成员2人,中层干部2人,财会人员1人,农机经销商2人。从犯罪主体分析,既有属于农机办领导班子成员的正副主任各1名,也有中层干部,还有财务人员。除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外,还包括无公职的农机经销商,犯罪主体多样。所立办的6起案件相互牵连,呈明显的窝串案形态,全部案件均围绕套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展开,并且在作案人之间形成默契,相互串通,给犯罪大开了方便之门。比如2007年,区农机办主任罗某某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由,指使农机监管科长康某某编造虚假购机补贴合同,虚构销售插秧机23台,交给该品牌插秧机经销商赵某某,由赵通过正当渠道申报共骗取农机补贴16.1万元,其中6.3万元被罗某某和赵某某共同贪污。

2.涉案罪名以贪污为主,且贪污犯罪与贿赂犯罪交织。从查办案件的罪名来看,贪污案4件,行贿、对单位行贿案1件,贪污、受贿、单位受贿案1件。发案以农机办工作人员贪污套取的农机补贴及利息为主,同时存在农机经销商既向个人行贿又向单位行贿,既行贿又与农机部门人员合作共同参与贪污的现象,还存在农机部门人员同时涉嫌贪污、受贿、单位受贿多个罪名的问题,多种犯罪相互渗透,互相交织。区农机化办主任罗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并贪污农机补贴款23万元,个人以“推广费”、“宣传费”名义收受农机经销商贿赂21万元。此外,罗某某在任职期间,农机化办利用决定何种品牌农机能够进入购机补贴范围的权力,集体收受农机经销商贿赂47.5万元。法院以贪污、受贿、单位受贿罪数罪并罚,判處罗某某有期徒刑18年,并处没收财产3万元,追缴全部违法所得。

3.犯罪的作案手段多样,管理漏洞较大。在办案中发现,农机补贴领域贪污贿赂案件的作案手段呈多样化,对于农机办工作人员来说,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农机补贴政策制度上的漏洞以及执行上的把关不严,采取签订假农机销售协议等欺骗方式套取购机补贴,中饱私囊;二是巧立名目,以“推广费”、“宣传费”等名义直接由集体或个人收受贿赂;三是由农机化办与经销商签订代销协议,在结算时,农机化办截留销售货款,设立“小金库”进行私分等。对于农机经销商而言,作案手段主要是为谋取销售利益的最大化,以“推广费”、“好处费”等形式对农机化办集体或个人进行贿赂。比如区农机化办利用签订假农机购销协议套取农机补贴,并从农机经销商处收取“推广费”后设立“小金库”,副主任石某某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自己经手保管的“小金库”资金及利息2.77万元被查处。

4.发案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较大。所立办的6起案件,犯罪行为均围绕获取农机补贴实施,最早的作案时间是2005年,此后套取农机补贴的现象就一直呈延续状态,涉案总金额90余万元。2005年国家给襄州区下达的农机补贴款为90万元,其中插秧机补贴为9.5万元,该年尾还有9万元插秧机补贴没有使用,农机化办原主任罗某某便与经销商赵某某串通,虚构了18台插秧机的购机协议,将9万元的补贴套取后存入农机化办的“小金库”使用。此后,2006年、2007年,罗又与赵连续“合作”,分别虚构了16台、23台的假插秧机销售合同,共骗取农机补贴31万元,全部存入单位“小金库”,为实施犯罪提供了机会。再如农机经销商刘某某为获得好的销售业绩,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每年都以“推广费”、“宣传费”等名义固定比例,分别向农机化办主任罗某某个人以及农机化办集体行贿,总金额分别达11万元和31.5万元,最终被立案查处。

二、对社会产生的危害

1.严重侵害广大农民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经办案人员调查,农机部门或农机工作人员的受贿,从表面上看是经销商行贿,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所谓的公关费最终都会由购机农民埋单。因为为了抵减行贿的成本,经销商一般是通过抬高农机产品定价的方式把负担转嫁出去,这样极大缩减了农户得到的实惠,给农机补贴打了折扣。比如农民购买一台某品牌收割机,按政策可得国家补贴3万元,但是经销商把价格抬高后,农机实际享受的补贴不到应得补贴的一半。2008年至2009年,古驿镇农民因为享受农机补贴政策不充分,多次到区委、区政府上访,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2.严重损害干群关系,阻碍经济发展。农机补贴政策本来是重大惠民政策,但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频繁发生,在广大农村群众中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引起群众不满。农机工作人员在实施犯罪的同时,也丧失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落实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如何服务农村农民农业、如何解决购机农民的燃眉之急上,失去了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致使农业机械化进程长期受到影响,阻碍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比如2005年至2007年,全区实际销售“亚细亚”牌插秧机仅有21台,而虚构的该品牌插秧机销售数则达57台,形成巨大的反差,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在落实中极大地打了折扣。

3.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党风党纪。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逐步注重农村发展,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家对民生工程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机补贴政策正是这一系列政策的重要内容。但在一些腐败分子眼里,农机补贴资金只是一块“唐僧肉”,可以被随意瓜分和处置。伴之而生的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等问题有所抬头,这些现象完全背离了惠农资金服务农民的宗旨,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我们在查处区农机办窝串案的过程中,区委专门成立了领导协调小组,对农机办领导班子进行临时调整,对其账务进行全面接管,为案件的顺利查处提供保障,也为挽回这一事件在当地群众中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nlc202309032131

三、发案的主要原因

1.法律观念淡薄,缺乏公仆意识和法律意识,是滋生腐败的重要诱因。在农机部门,个别干部职工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服务农民的公仆意识。有的甚至把收受回扣、贪污农机补贴款当成是为单位创收的正当途径,置责任与义务于不顾,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办案过程中,有的农机工作人员甚至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就是这样,我们这么办最多也就是多吃多占,还能是违法犯罪?”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助推了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如区农机化办从主任罗某某到副主任石某某都参与实施犯罪,上行下效。而农业办审计与统计科科长闫某,利用兼任报账员的职务便利,用伪造的购机补助合同及发票在账内虚列支出2.5万元予以侵吞,被立案查处。

2.利益驱动,权力寻租,成了滋生犯罪的“导火索”。调查中发现,目前的农机补贴政策留给农机部门的权力空间比较大,一是审查购机农户是否符合补贴条件;二是借农机推广的名义,指定农户购买某些农机品牌,虽然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农机主管部门指定农机品牌,但实践中农机部门对农机厂家的销售仍执掌“生杀大权”;三是直接介入市场交易,与农机经销商达成代销农机的协议,直接从农户处收取货款,在与农机经销商结算时收受回扣。以上权力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地成为了一些农机部门或个人掘取利益的工具。当农机补贴金额不断上涨,巨大利益的诱惑使农机主管部门和有的不法分子不再甘心成为一个“中立者”,而是不断延伸权力的触角,竭尽所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农机主管部门或者个人借“农机推广费”、“宣传费”、“服务费”等名义收受经销商的贿赂,甚至成了农机补贴领域的潜规则。通过调查发现,区农机办每年对所有品牌的农机经销商一律收取各种名义的“回扣”,这些贿赂有的成为单位“小金库”资金,有的落入个人“腰包”,成为权力寻租的典型表现。比如区农机化办农机监管科科长康某某,利用审查签订购买农机合同的职务便利,以农机“喷号费”名义向农机经销商刘某某收取费用2.5万元后私自侵吞,被立案查处。

3.内部管理不善,账务问题突出,给犯罪造成可乘之机。经调查,县一级农机主管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宣传国家政策、审查购机农户是否符合补贴条件等,没有收费项目,但农机部门为了创收,以农机推广费的名义收取经销商对单位的回扣,作为“小金库”使用,造成农机补贴款流失,使得犯罪分子有空可钻。还有就是实行“家长式”管理,“一把手”说了算,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如区农机化办主任罗某某让与其关系密切的副主任石某某主管农机补贴工作,不让别的班子成员插手,安排亲妹妹长期担任出纳管理现金,并在账外设立“小金库”,大量现金均由她本人经手,各项制度形同虚设,产生腐败行为在所难免。罗某某的亲妹妹在任出纳期间,掌管的“小金库”资金达50余万元,大部分资金只有她本人和罗某某知道,单位账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账”,她也利用担任出纳保管现金的职务之便,在農机化办代销插秧机期间,收取农户购机款后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将存款产生的利息2.2万元非法占有,法院以贪污罪对其判处免予刑事处分。

4.制度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为犯罪开了方便之门。从所办案件来看,一是缺乏制度的有效规范。在农机管理部门,对项目申请、审查把关等关键环节未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造成分工不明,权责不清。二是缺少自上而下有效的权力监管,县级农机部门对购机农户的资格审查后要上报审核,而省、市两级农机部门往往都是进行形式审查,缺少实体审查。三是缺少群众监督,农机部门对购机农户的审查情况公布不全面、不及时、范围小,张榜公示往往流于形式,群众缺乏知情权,更缺乏监督权。四是缺少内部监督,农机主管部门内部约束机制缺失,比方内部的账务人员作用问题,在罗某某担任农业化办主任的情况下,其亲妹妹明显属于任职回避范围,不能担任账务管理人员。但这一违反财务纪律的现象在单位人人皆知,却“敢怒不敢言”,本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却长期存在。此外,还缺少地方政府和同级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机补贴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财政,地方政府更多的是关心获得补贴的多少,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对农机补贴的监督检查措施落实却不得力,在管理上留下了漏洞,客观上纵容了农机补贴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预防对策建议

1.加大教育力度,增强农机干部和农机经销商廉洁从政和依法经商意识,使其自觉远离腐败。要切实加强农机干部自身反腐建设,强化廉洁从政意识,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农机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树立廉洁从政、遵纪守法、规范操作意识。同时,对农机经销商也要加强守法经营、依法经商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特别是要抓好警示教育,以身边查处和新闻媒体曝光的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以案说法,及早打预防针,让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机经营者筑牢思想防线,自觉远离职务犯罪。反腐倡廉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农机补贴政策各个方面的参与者都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2.加大制度修改完善力度,确保农机补贴政策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性。目前的农机补贴政策并不完善,有些地方设计不科学,给职务犯罪造成了机会,当前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修改完善,确保制度设计的合理性。首先是应建立农机补贴信息网上公开制度,建立公开查询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查询到农机补贴相关的全部信息。其次是提供补贴购机“一站式”交易和服务。将农机补贴的申请、协议上报、审核、供货审批、补贴资金结算等环节纳入网上办公平台,方便政策的执行。再次,建立农机补贴目录产品及价格招投标制和销售市场诚信制度。引入招投标机制,择优确定纳入目录的农机具。一旦进入目录,在该年度内补贴农机的品牌和价格不允许变动,防止出现任意指定农机品牌以及补贴机具定价过高等问题。对于农机销售商一经查实有签订虚假协议、行贿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等违法犯罪情形的,相关部门应坚决将其清除出补贴农机销售市场,不得再从事补贴农机销售活动。与此同时,应当改变补贴资金发放方式,即农户按照市场价格购买补贴目录内的农机具后,凭发票、身份证明、补贴协议等相关材料,向农机主管部门直接申领补贴,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再直接将补贴发放到农户的银行账户中,彻底铲除权力寻租的土壤。

nlc202309032131

3.加大政策公开力度,推行“阳光政务”,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权力寻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将权力置于公开透明的位置运行,以公开促公正。首先应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将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程序和要求等向社会公开,同时将申请享受补贴标准的购机农户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机型、数额等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广泛监督。其次要将农机主管部门职能重新定位,不宜作为农机产品流通环节中的合同主体,而应是监管主体。从合同签订到付款、交货的全过程,农机部门仅作为监管主体依法审查农户购机资格,不得干扰双方交易行为。最后在经销活动中,要严格执行补贴产品经销商和产品由农民自主选择,而不是由农机部门指定的做法,切实保障广大农民正当权益的实现。

4.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内外部的监督制约,确保农机补贴资金安全。可以通过加大以下三方面力度,使农机补贴程序符合“公开、透明、有序、规范”的要求:一是省、市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农机补贴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防止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偏差;二是加强内部监督,农机部门应当严格落实财务管理、重大事项集体讨论等制度,规范农机补贴的运行程序,防止个人权力滥用,特别是防止出现一把手说了算的“一言堂”现象,实行农机补贴集体审批制度,堵住可能滋生腐败的漏洞;三是检察机关与监察、财政、审计和农机等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建立联动监督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农机补贴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农机补贴资金的发放情况定时报当地财政部门审查,并且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审计部门每年对农机补贴资金开展集中审计,检察机关和监督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监督检察,确保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机补贴资金的正当使用,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机会。

5.加大打击力度,坚持惩防并举,切实防止和减少农机补贴领域腐败行为的发生。打击是最好的预防手段,检察机关要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配合,加大打击力度,严肃查处侵吞国家专项惠农资金的“蛀虫”,对违法犯罪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这样在客观上才能使那些存在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的人悬崖勒马,以达到教育大多数人的目的,使腐败分子无可乘之机。同时,检察机关与其他部门协作配合,还应强化预防手段,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化预防网络、成熟的行业预防经验,将反腐败关口前移。要运用“检察建议”、“警示教育”、“预防咨询”等有效手段,帮助农机部门完善工作制度、监督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共同研究可能出现职务犯罪的机会和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预防机制,出台预防措施,避免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比如在查办该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中,我们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完善财务管理、完善农机购买审查程序等方面的《检察建议书》三份,均被有关部门及时采纳。全区的农机补贴工作正逐步走上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规范化管理之路,所积累的经验被省市领导机关予以推广。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區人民检察院)

编辑:刘雁君 nina_lyj@yahoo.com.cn

调查分析分析 篇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报道节目,1996年5月17日播出第一期,直到今天,它在社会上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节目从开播的那天开始,就采用让记者进行调查的表现手段,想要为受众呈现的内容是探寻事实真相的过程、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平衡、理性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1 节目形态

《新闻调查》是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每周播出一期,每一期时长45分钟。要在45分钟内,把一个真实发生的新闻故事讲得精彩生动,对编导和记者的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节目的拍摄方式采用纪录式的双机拍摄,既拍摄采访的相关人物,也要拍摄记者的活动。使用专任出镜记者,对中国电视界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每期的《新闻调查》,首先用一分钟时间,让主持人引出导语。导语有的是交代事件发生背景,有的是关注事件人物命运,还有的是提出预想问题,但并不评论。然后播出记者的现场调查,把新闻当成故事来讲,情节悬念重重,结构引人入胜,力图使节目整体效果达到有起有伏。结尾时,现场调查内容结束,主持人用一分钟时间做总结,或报告相关事态最新发展情况,或提醒观众继续关注。

2 节目的选题

《新闻调查》既然定位于调查类新闻报道节目,那么选题的“调查性”又是如何定义呢?

根据《新闻调查栏目分析》,通常情况下,一个选题能否算得上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这种行为被掩盖;第三,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也就是说,所谓的调查性,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公众的切身利益和相关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另一方面,调查性还要求选题必须有一定的调查空间,要给受众展现有要挖掘的真相。

纵观这几年《新闻调查》的选题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主题性调查、舆情性调查、事件性调查和内幕性调查。

3 节目的特点

以《新闻调查》为例,可以总结出,调查性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媒体独立进行调查。《新闻调查》由记者、编导等人组成的制作团队,独立对选题进行调查报道,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借助法律的力量进行调查。栏目记者对事件进行第一手调查,而不是报道他人对事件已经调查出来的结果。

其次,节目拥有个性化的调查记者。毋庸置疑,对于调查类节目来说,出镜记者在节目中的表现非常重要。他们带领受众进入调查事件,有条不紊地揭开真相。他们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也是一个节目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对节目在形成品牌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大多为观众所熟悉,比如柴静、王志等人,他们思维敏锐,观察仔细,在现场调动一切手段和元素,力求揭露事件真相,展现当事人的心路历程。

再次,深入的独家发现。《新闻调查》强调记者必须拥有独家发现,不能人云亦云,照搬别人的结果和论调。独特、独家的发现,可以推动事实真相的揭露进程,从而升华节目的主题,提高节目质量。

最后,调查过程完整详实,前后逻辑性强。《新闻调查》的调查行为主体是记者,他们的调查过程贯穿整个节目,努力还原事件真相,最后得出结论,完整地揭示事件发生始末,供观众思考和审视。

4 未来发展趋势及思考

在中国,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就直接决定了调查性新闻在操作时会受到官方的影响,带有官方色彩,这种特征会给记者的调查采访过程带来很大方便,比如在事件调查活动中,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助和配合;然而,与此同时,这种特征也会给媒体带来一些的限制,使记者调查的独立性减弱,从而对进行调查的事件真实度打折扣。

虽然,目前调查性报道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对于这些不完美,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未来。

第一,在选题调查范围的广度和调查相关事件的深度两个方面,调查性报道的范围会有所增加,以前不能涉及和报道的领域逐渐都会有所松动或放开。这是由我们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民主和法治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情况决定的。

第二,在西方,调查性报道的整体发展比我们先行一步,所以我们可以吸取其有益的地方。我国著名学者展江说:“想以成功的调查性报道升官发财,那是大错特错了;认为一流的媒体就应该有一流的待遇,最优秀的记者就应该拿业内最高的收入,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我们国家,有部分记者抱有以调查性报道来满足自己名利双收的欲望,其实这是错误的。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我国新闻事业快速发展,新闻记者的队伍日益扩大,媒体间竞争激烈,这些因素使部分调查类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过程中,偏离事实。但是,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新闻记者,应该不被利益驱动,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对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玉胜.十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吴春光.从CBS《60分钟》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J].新闻传播,2010,(8).

调查报告分析 篇5

为了了解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本文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探讨目前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找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改进今后的英语教学。

(二)调查方法和手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对象:本文设计了20个问题,对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访谈调查的学生来自各专业,因此这些学生的情况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出当前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调查共发调查表510份,收回480份,回收率为94.11%,有效表为480份。

(四)调查内容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自己英语学习现状的认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对英语老师的要求、学习英语的目的等共20个问题。此外还有征求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英语水平的基本情况

在女生中,30%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较好,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较差。2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的基础很差;在男生中1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相对还好,40%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差,不是学英语的料,2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入门。

(二)影响英语水平的主要原因

影响英语成绩的首要因素,60%的学生认为是记忆力,70%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方法,50%的学生认为是英语老师教的好坏,30%的学生认为是与英语老师关系的好坏

(三)对在职校英语学习的打算

20%的学生有重新学好英语的决心,50%学生想学,但对自己没信心,30%的学生认定自己不是学习英语的料,放弃学习,40%的学生表示看与英语老师的关系而定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障碍: ⑴ 失落和自卑感强烈。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贪图玩乐且学习不得法,成绩普遍较差,进入职业学校前饱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漠和家长的训斥, 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业学校后人为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高,得过且过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尽管经过教师反复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因学习基础差和心理障碍不能排除,学习兴趣和效果始终无法提高。

⑵ 惰性和厌学心理普遍。学生到了职校后,很多人不能主动地吸取中考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上仍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经常迟到,上课时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趴在课桌上打瞌睡,有的甚至讲废话以消磨时光;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厌学情绪严重。

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6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离《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对该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外语教育非常薄弱,没有统一的规化,有的小学开设了英语课,有的学校不开,小学英语课开设的时间及周课时也都不一致,因此有必要理清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阿图什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阿图什市内总共有5所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只有3所,分别为克州实验小学、阿图什市第一小学、昆山育才小学。这三所学校都是全日制、民汉合校的汉语授课小学,学生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构成。克州实验小学和阿图什市第一小学都是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所有学生都上英语课,每周有四节英语课,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两所学校的教学设备完善,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只有少数英语教师有本科学历。阿图什昆山育才小学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每周有两节英语课,没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英语教师均为专科的学历。这三所学校的英语课都采用汉语和英语结合的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师资严重不足。对阿图什市内的3所小学的调查和统计表明:英语教师的人数较少,授课班级较多,班额较大,各班人数都在60人以上。各学校都存在教师跨年级授课现象,有的教师同时兼任两、三个年级的授课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耐心讲解,也无暇顾及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和更有效的教学。除此之外,很多英语教师并不是师范类专业出生,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要求组织教学,导致学生失去英语学习兴趣。该地区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都只接受过大专英语专业的学习,也有一部分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水平满足不了小学英语课教学的需要。

其次,教学质量不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限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对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进行学习和思考,也不总结教学经验,上课只是应付课堂、应付学生。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注重语法、句型的讲解和单词的记忆,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不能灵活运用,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语法、句型和单词数量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学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

最后,缺乏政策支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课没有统一的规划,有的学校开,有的学校不开,在小学升初中时,只考查学生的语文和数学能力,只计算语文和数学的总分,没有英语考试,英语成绩不计入小升初总分成绩,因此英语教学得不到重视,基本上每个学校的英语课都会被语文或数学课占去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三、建议

首先,学校要积极创造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加强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利用大学、地方培训院校等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应为教师科学研究提供资源和制度支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举行各类英语教学教育研讨会, 不断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创新, 推动教学纵深发展。

其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好奇心强,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少,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努力引导学生保持兴趣和信心,使其爱学、乐学。

最后,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视,从教师、教材、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制定外语教育规划。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小学教师队伍, 加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化。另外,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只有教师接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将之运用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受益。

总之, 调查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情况的英语教学模式,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成果,项目名称: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中外语教育规划研究,项目编号:XJNU 1223。

作者简介:马文(1982-),女,新疆石河子人,新疆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热西旦.玉素甫阿吉(1993-),女,新疆喀什人,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学生,专业:小学教育

技工院校流生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流生,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一、概念的界定

流生一般意义上是指中途退学而没有完成相应学段教育的学生。而本文技工院校流生是指在学校学制3年的中专生、3年的中技生、3年或5年的高技生、4年的技师生和5年的高职高职生, 中专生、中技生、5年高技生和高职生是指初中入学的学生;3年高技生和4年的技师生是指高中 (中职、高职) 入学的学生。所以本文的技工院校流生操作定义是指:除正常毕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 (中专毕业证、大专毕业证、中技毕业证、高技毕业证、技师毕业证) 的学生外, 没有完成规定学制年限教育而离校的学生。

二、技工院校流生现状的调查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技工院校在校生约有25万, 他们承担着培养中、高级和技师等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技工教育在实现人力资源强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 全国职业学校的流失率大约在7%~10%之间[1], 而某技工院校的流失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 最高达到28.8%。

1. 2010级与2011级二年学生流失统计

从上图可以发现;2010年入学人数是1548人至2012年在校人数是1102人, 流生率是28.8%, 2011年入学人数是1323人至2013年在校人数是1050人, 流生率是20.7%。

2. 2010年~2011年流生原因调查统计

从下图可以发现;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因素42.8%, 其次是学生自身原因32.1%, 家庭因素8.3%, 社会因素10.6%, 另外其他因素是6.2%。这5个方面是学生流失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流失的因素分析

1.学校因素

(1) 师资水平落后, 管理模式陈旧。

据调查, 有42.8%的学生退学是学校因素。学校师资素养高,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是一所学校成功的关键, 更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对于技工院校来说, 需要更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才能保障学生在校学到更多的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 现在很多技工院校教师都是以往的技工学校的留校生, 有的人通过努力, 走上了教师工资岗位并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绩, 但不可否认, 还有相当部分人由于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的限制, 自身的发展走到“瓶颈口”, 很难再有发展, 教育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有的人还走上了领导岗位。由于这些人自身基础知识储备差, 管理观念、管理模式陈旧落后, 教育教学水平低下, 阻碍了技工院校的发展。近几年学校虽然引进了一些学历水平较高的研究生, 但还不足以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更无法冲淡以往的陈旧血液, 加之是公立院校, 受到编制的限制, 根本无法大量引进高学历人才。

(2) 专业设置不合理, 追求短期利益。

科学的专业设置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 而专业建设是代表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2]。当前由于高中和大学都在扩招, 技工院校花费大量的时间抓生源, 但质量较差, 学校只好追求短期利益, 放弃原来的特色专业。专业设置带有严重的功利性、随意性、粗放性以及低水平的重复性[3], 导致如电子、机械与汽修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过剩, 毕业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造成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 学生就业预期和社会现实相差甚远, 家长和社会对技工教育感到失望, 加之社会对技工学历 (中技、高技) 不承认, 导致人们对就读技工学校的需求不旺盛, 技工教育发展受到阻碍。在笔者的调查中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近65.%的学生对自已的专业课设置不满意, 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在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加之学校开设了较多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 违背了技工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 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低, 最终造成学生流失。

2.学生自身原因

(1) 据调查, 有32.1%的学生退学是自身因素, 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 厌学情绪严重, 学生认为技工教育是“末流教育”, 是“兜底教育”, 自认为就是差等生, 上技工学校是无奈的选择。

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入学动机选择中发现, 自愿上技工学校的学生只有23.40% , 大部分是迫于家长、老师的建议。对于“为什么选择技工学校”、“为什么来学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都感觉茫然[4]。由此可见, 选择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因为中考或高考落榜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刚入初三时就被老师动员直接到技工学校就读, 这类学生知识储备可想而知;另一方面,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影响下, 技工学校为了确保招生人数, 几乎没有入学门槛, 只要有中考准考证、高中毕业证都可以入学, 甚至有失学几年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技工学校就读。在笔者对学生调查和访谈中发现, 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78.8%的学生选择没有, 加之他们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习惯较差, 随着时间的延长, 由学不懂到不想学, 最终选择了流失。

(2) 学生自我约束差, 违反校纪校规。

技工学校学生生理、心理还未成熟, 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无法与普高、高校学生相比, 经常出现叛逆心理, 他们自由散漫, 情绪消极悲观[5]。技工院校的男生在这方面非常突出。据笔者调查;86%的男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 闲逛、上网、打游戏、玩手机、谈恋爱是他们的主旋律, 还有一些夜不归宿学生, 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就是体育活动都不想参加, 几千人的学校, 每天操场上只有几十个学生在活动, 更不要说是自主学习了, 批评和思想教育牵扯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 即使是这样, 还很难教育好这类群体学生, 班主任只好给予他们勒令退学或开除。还有个别差生受不了学校的严格管理, 选择了退学。

3.家庭原因

(1) 家庭贫困, 收入低。

据调查:有8.3%流生退学是家庭因素, 技工学校的学生有73.4%的学生来自于农村, 有18.3%学生来自于城市低收入家庭, 由于这样的原因, 他们无力支付日益增加的教育费用, 国家虽然给予三年3000元的补助, 但还远远不够, 甚至还有的家庭有2~3孩子在技工学校就读, 学生只好早早的退学外出打工, 以减低家庭的负担。

(2) 家长偏见, 鄙视技工教育。

社会的传统文化是重功名, 轻蓝领, 再加上当今社会普遍认为技工教育是“兜底教育”, 是成绩差和习惯养成差的学生“归宿地”, 他们这类人是普通初中、高中选择后的结果, 是把技工教育看成是低能儿的“垃圾站”, 通过技工教育是低人一等, 没有能力水平的代名词, 认为技工学生毕业后只能是个打工仔, 是无赖的选择。这也影响了部分学生不想就读技工院校而退学的原因。

4.社会因素

(1) 技工教育是平民教育。

据调查有10.6%的流生是社会因素所致。当今社会, 技工院校的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重大变化, 且呈多元化发展, 书本教育、教师教育引导对这90后的学生影响越来越小。据中国人大前校长纪宝成所言, 当今的市长、县长、县委书记的子女没有一位就读职业院校, 2012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有82%来自于农村家庭, 他说;技工教育简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6]。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社会不断地在强化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异。这可以从领导讲话, 到新闻媒体, 再到社会公众, 经常在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鲜有提及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导向。这也是造成流生的因素之一。

(2) 准入制度不完善。

国家考试录取制度“一棍子”把技工教育打入底层。中考时,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优先录取, 剩下的去读技工院校或职业学校;高考时, 一本、二本、三本批次录取结束后, 才轮到高等职业学校录取, 再剩下的才就读技工院校, 久而久之, 技工教育就是“低能儿”的教育。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歧视性政策, 比如, 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不准中技、高技和技师参加。参军到部队, 中技、高技和技师都不能享受士官生待遇, 户籍制度更不让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在大城市落户。这也是造成流生的因素之一

四、控制流生的对策

1.政府在制度上顶层设置

政府在政策制度设计上要作表率, 创造有利于技工教育良性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发挥广大技工院校校长与教职工的智慧与创造能力, 而不是去到学校指手画脚, 越位关注微观操作技术层面的问题。“思想上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政策制度的改革应该来得更快一些。”比如推进普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与技工院校招生分类考试制度;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 扩大优质技工教育资源, 表明这类人才培养是重要的与高质量的;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技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进一步在社会上树立和形成“崇尚劳动, 尊重劳动者”的氛围。

2. 重视新生的职业观教育

由于传统观念的技工教育不被社会重视, 往往同学在老师面前有失落感, 再加上不适应新学校氛围, 这时就会产生退学心理, 这时学校就要给予时间, 给予信念、给予自由、给予机会、以及尊重学生, 把世界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这就需要我们技工院校的每一位教师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给予每一位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 智力状态、行为状态、家庭环境、早期创伤性经验等给予重点防范, 重点干预[7]。从未来的社会角度开展心理学知识教育, 对学生自身和学生自身之外的那些与退学的相关因素予以控制, 培养和确立技工院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坦然地接受自我。

3.开展校本研究, 发展特色技工

技工教育事实上处于边缘的状况, 原因是技工学校所颁发的中技、高技毕业证书社会不承认, 在短期内我们无法改变这一事实的情况下, 技工教育必须以技能培训为本位, 开展自已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特色教学模式、特色的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等, 在办学过程中, 必须立足于技工特色教育, 突出技能培养, 形成自已的办学特点, 招的来学生, 就要留的住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 进行分层教学。努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那些由于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低能力水平, 科学素养不足的教师, 该边缘化就边缘化, 该分流就分流, 让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加强教师的素质水平, 以达到控制流生的目的。

4.严格技能培训, 提高综合实力

技工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和操作型实用人才, 学校这一培养目标是重中之重, 配齐配足各种实验室、实训室、操作室, 培训规范化, 达到全体重视化。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先易后难,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拿到操作技能证。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 在培训初级、中级过关后, 鼓励他们参与技师培训, 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用得上、留得住。

5.实现校企共建, 订单式培养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近几年凡是以订单式培养模式招生的班级, 流生就相对较少, 二年来没有超过20人, 这主要原因是学校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利用本校的特色专业, 为企业订单式的培养人才, 同时让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相结合, 共同获利, 共享。从学校角度来看, 学校提高了综合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同时学生能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提高了学习兴趣, 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并且学生能够知道自已以后的工作岗位, 了解未来工作单位的各种企业文化, 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及时了解企业当前专业的最前沿技术动态, 没有择业的压力, 学生高兴、家长高兴、学校高兴和企业高兴, 同时降低了流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EB/0L].

[2]兰敏.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 2011, (12) .

[3]王公平.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及研究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2, (6) .

[4]李本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偏低的归因分析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

[5]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6]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N].中国青年报, 2013-4-16.

美国商品流动调查分析 篇8

美国商品流动调查(CFS)是由美国运输部运输统计局与美国人口普查局联合开展,每5年组织一次。CFS依托于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对发货人(企业)进行调查。CFS按地区和行业进行分层抽样,被调查的发货人报告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状态、被调查期内的发货批次总数,以及货物的种类、价值、重量、目的城市与目的州、在国内使用到的所有运输方式、是否出口、是否使用集装箱、是否危险品及危险品种类等。因此,CFS能够提供各行业的不同产品类别的货流信息,包括货物种类、价值、重量、货物发出地和国内到达地信息

在CFS之前,美国人口普查局在1963年、1967年、1972年、1977年与1983年分别开展过商品运输调查(Commodity Transportation Survey, CTS),但由于调查样本规模较小等因素,该调查在1983年后停止。鉴于运输界对高质量运输数据的强烈需求,1990年运输部和人口普查局开始探索恢复以商品为基础的货流调查的可能性。基于此,美国运输统计局与人口普查局设计了CFS,收集和发布以往CTS所产出的统计数据。CFS调查开始于1993年,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7年开展过调查,已产出4期数据。表1列出了美国历次CFS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统计结果。

2 美国商品流动调查的优点

2.1 覆盖所有运输方式

该调查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主要地表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石油管道),同时覆盖了航空货物运输;这是针对某种运输方式的承运人调查所不能比拟的。

2.2 能够获得货流的真实起讫点

不管整个运输过程采用了几种运输方式,CFS都能够捕获每次货运活动从发货人发货地到最终收货地的真实地理起讫点(O-D)信息。因此,CFS能够获得区域与区域之间某种货物的发送量与到接收量数据,还能提供货流真实起讫点间的距离估算。而针对承运人的运输统计只能获得采用该运输工具的该趟次运输的起讫点,无法获得货物真实起讫点。

2.3 能够获得货物价值量数据

由于CFS询问的对象是发货人,因此,被调查者对发送货物的类别、重量和价值都非常清楚,所以CFS在获得所有被调查货物重量信息的同时,也能获得货物价值数据,该数据也是承运人调查难以获得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货物向着重量轻、包装小、价值高的方向发展,单纯统计运输货物重量不足以反映运输对经济的贡献,而统计运输货物的价值量可以更为直接地反映出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

3 美国商品流动调查的缺陷

3.1 产业覆盖不全

虽然CFS在地理上与运输方式上覆盖全面,但是覆盖的产业类别(行业类别)并不全面,且未覆盖到大部分进口货物。CFS未覆盖到农业、林业、渔业、建筑、运输(包括日用商品的承运人)、政府(包括军事与邮件运输)、外资企业、服务业以及大部分的零售企业。因此,有专家保守地估算,CFS覆盖到的货流量未及美国境内每年总货流量(吨位)的75%。这些未覆盖到的企业其运输活动大都是区域内的短途运输,且主要都通过卡车运输进行。而根据1997年与2002年美国车辆存量与使用调查(Vehicle Inventory and Use Surveys, VIUS)中短距离运输的车辆行驶里程数据显示,这方面的数据来源对了解美国商品流动全貌非常重要。

由于CFS是针对美国境内发货人的调查,进口货物的发货人不在美国境内,所以CFS不能捕获到进口商品流动数据。并且,采用一些数据修补方法将进口的货流量(吨位)融入到当前CFS数据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一批进口货物如果在境内(如入境港的仓库)变换过所有权,也可能被CFS作为被调查企业的发货而将该批次进口货物的国内运输部分统计在内。也就是说,CFS捕获了部分进口货物在国内的流动部分,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工作人员不能区分出捕获的部分占到了多少份额。在出口货物方面,CFS覆盖到了美国国内发货人出口的货物;然而,对这些货物的货流量与价值的估算经常与美国外贸数据库(U.S. Foreign Trade Data)所报告结果的不一致。对于过境货流(例如从加拿大至墨西哥途经美国的货流,事实上这样的货流使用了美国的运输设施),CFS也不能捕获。

3.2 样本量限制了起讫点的数据作用

对于运输规划而言,商品流动的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数据显得格外重要。CFS仅能够提供州与州之间的货流O-D,商品类别的仅能细分到1位或2位商品代码,限制了CFS在运输规划中的作用,主要原因:一是细分到每类商品或每种运输方式的样本量太少,基于小样本的估算缺乏统计学上的稳定性;二是出于对发货人商业隐私的保护,使得很多细分的数据不能够公开。即使是在1993年调查了200 000个样本企业的基础上,CFS也未能产生出完整的按商品类别与运输方式细分的O-D矩阵。由于1997年CFS的样本企业减少到了100 000家,2002年CFS进一步将样本企业减少到了50 000家,对于运输规划机构最有用的“按商品类别与运输方式细分的O-D矩阵”难以获得。

3.3 运输路线与距离不能获得

通过CFS,能够收集到精确的货物重量和价值信息,但是另一个重要数据——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信息却不够精确。那些将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承运的发货人清楚地了解货物起讫点和出发到达时间,而对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要经历怎样的路线和运输方式转换可能并不清楚。因此,美国CFS中,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信息是根据模型和软件进行理论分配的结果,并不是实际运输状况的抽样,而且软件模拟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大小难以衡量。

3.4 联合运输数据失真

CFS数据在阐述联合运输的货运量时也存在问题:一方面,CFS的被调查者——发货人可能并不清楚货物准确的运送路线和运输方式;另外,被调查人在报告货物运输方式的时候,容易将联合运输方式中采用的第一种运输方式代替整个联合运输过程,据此,CFS统计结果中的“联合运输”运输量可能比实际值偏低。

3.5 可比性问题

虽然CFS已经产出了4期数据,但是样本量、统计区域、以及商品分类等的变化等使得CFS的纵向可比性受到了限制。CFS的样本量从1993年的200 000家企业减少到2002年的50 000家,样本量的减少使得估算值具有的变异系数变大,估算值精度变低。由于达不到数据精度的要求,1993年较为详尽的货流O-D矩阵在2002年的CFS中由于不再具有统计学上的稳定性而未能公布。其次,CFS在样本设计与内容上也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到趋势分析。再次,商品分类标准的变化也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1993年的CFS使用的是标准运输商品代码(STCC),此后,CFS使用运输货物标准分类(SCTG)。在1993~2002年,这些大都市区域的边界也发生了变化。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对现有企业进行了重新分类,该分类的变化导致了在1993年与1997年CFS中覆盖到的伐木行业与印刷品行业在以后的调查中未能覆盖到。此外,CFS每5年一次的周期也使该调查缺乏及时的数据,限制了数据的可用性。

CFS与其它相关数据来源的横向可比性也存在问题。1997年与2002年CFS根据SCTG进行商品分类,然而铁路运单调查使用STCC,水运贸易数据又使用另一种不同的商品分类方案。美国外贸统计使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CCS),与此同时联合国则使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来报告国际贸易。VIUS先前曾使用标准产业分类(SIC),于2002年调查中换成了SCTG编码。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商品和区划分类规则,且分类标准处于不断变动中,CFS与其他货流数据进行直接对比存在困难。

4 美国货流数据的发展方向

基于CFS的缺陷,对其进行改进非常有必要,改进的方向有两个:一是在现有数据基础上,通过数据融合技术来填补CFS的缺陷;二是创新调查方式,发掘新的数据来源以逐渐取代CFS。

4.1 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填补CFS数据的缺陷

从短期来看,采用数学手段,借助其它现有数据来源对CFS数据进行修补,是较为经济且现实的做法。目前,可用于填补CFS缺陷的主要数据来源如表2所示。

利用数据合成方法来修补CFS数据不需要大量成本,但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采用了不同的商品分类和区划方案,将这些数据拼凑起来,其数据精度必定会降低,且可靠性无法衡量,满足不了公众对数据精度的要求。因此,这种方法应该视为现有统计体系下的短期优化方法。从长远来看,探寻新的数据收集方法才是明智之选。

4.2 依托信息技术开展“非主动”数据收集

由于“非主动”数据收集方法利用来自物流管理、EDI系统的大量交易数据或者交通量监控系统的连续电子数据流,因此,具有许多“主动”数据收集方法不具备的优点:

1)人力物力节约。

由于非主动数据收集方法不需要专门组织人力进行当面询问、电话询问或信函调查,因此,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大量的数据。

2)数据质量可靠。

由于这些系统被人为因素干扰较小,能够避免调查员对调查过程的错误操作及对结果的错误引导,因此,非主动方法收集的数据更为准确,统计学上的非抽样误差比主动调查更小;另外,由于非主动数据收集方法能够获取的数据量比主动调查要大得多,因此,相应的抽样误差就要小得多;尤其是那些储存了所有被调查对象相关记录的电子数据系统,即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的一个全面调查,不存在抽样误差。由此,非主动调查方法获取的数据将会有更高的精度,即使按照商品类别和运输方式等因素细分后的货流,仍能保证数据准确性。

3)时效性更好。

当前,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5年一次的CFS难以清楚地描述美国当前的商品流动图景,公众对实时数据的需求更为迫切。传统的主动调查方法周期长,数据收集、整理和汇总的工作量繁重,所需时间长,如2007年的CFS调查结果于2008年12月得出初步数据,2009年12月才能发布最终结果。非主动数据利用储存在数据库中的电子信息,不需要进行再次的输入,在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后,就能根据需求输出相应数据。

4)组织实施容易。

非主动数据收集方法比主动数据收集减少了很多繁复的工作(如纸质调查表的输入、整理、检查等),可避免大规模的调查员培训,易于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也更容易适应统计指标等方面的一些变化。

5 结束语

虽然美国货流数据来源众多,但是美国货流数据还存在诸多问题,并非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的那么完善。通过数据融合技术虽可暂时弥补数据缺陷,但本文认为,利用“非主动”数据收集方法必将成为美国未来获取货流数据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甚至能够取代CFS这样的“主动”调查方法。我国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主要由各运输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承运人运输量统计,调查结果主要产出客货运输量与货物周转量数据,数据对运输规划决策的支撑作用有限。然而,碍于发货人调查存在的主要缺陷以及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类似于CFS的发货人调查并不适合我国。综上所述,吸取美国货流数据收集的经验教训,本文认为如何利用低成本的“非主动”数据收集方法来改善我国运输数据的质量,是我国运输统计工作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据。

摘要:美国商品流动调查是美国货流数据的主要来源,其在覆盖运输方式、真实起讫点、价值量等方面有其它调查达不到的优点;然而在覆盖产业类别、运输线路与距离、可比性、及时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虽然短期内可通过数据合成技术,并运用现有数据来源修补缺陷,但长期还需改进数据收集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货流数据的收集创造新条件,基于信息技术的“非主动”数据收集方法将是未来获取货流数据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商品流动调查,优势,缺陷,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岑宴青,孔凡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美国运输部统计局的作用谈我国的交通统计工作改革[J].交通世界,2001,8(11):50-53.

[2]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U.S.Census Bu-reau.2002 Commodity Flow Survey[R].Bureau of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U.S.Census Bureau,U.S.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4:1-5.

[3]2002United States Economic Census.Vehicle Inventoryand Use Survey[R].U.S.Census Bureau,U.S.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2:3-10.

[4]Frank Southworth,Filling Gaps in the U.S.CommodityFlow Picture Using the CFS with Other Data Sources,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EB/OL]2005,ht-tp://onlinepubs.trb.org/onlinepubs/circulars/ec088.pdf,2010-01-06.

[5]陈荫三,肖润谋,秦华容.2007年中国高速公路网运输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9(2):83-88.

儿童肥胖现状调查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笔者对全园420名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本组肥胖幼儿36例, 其中男孩23例, 女孩13例, 年龄在4~7岁之间, 肥胖的诊断标准是: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10%~19%为超重, 超过20%以上即诊断为肥胖症, 20%~30%为轻度肥胖, 30%~49%为中度肥胖, 超过50%为重度肥胖。

1.2 方法

根据儿童健康体检要求, 在每年6月份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 采用体质指数 (BMI) 的方法, 它是指体重 (kg) /身长 (m) 的平方, 幼儿因年龄、性别而有差异, 评价时可查阅图表, 对肥胖幼儿制定行为的矫治。

2 结果

通过减少产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 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 体重逐步下降, 即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相结合, 每3个月进行1次体重的监测。

3 讨论

3.1 肥胖形成的原因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3.1.1 遗传因素。

父母有一方肥胖的, 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 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另一方面, 72%的胖孩子, 父母中有至少1人也有肥胖。而且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3.1.2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

目前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 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 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3.1.3 运动过少。

目前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 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 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 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另外, 即使是课外活动, 也是体力活动越来越少, 静止活动越来越多, 比如电视、录像、游戏机等, 都会让孩子减少活动, 增长脂肪。胖孩子就不爱运动, 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 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3.1.4 社会心理因素。

尤其是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错误认识, 最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另外, 有研究表明, 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 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精神长期紧张, 就会有意无意地拼命吃零食, 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 长此以往, 就会出现肥胖。所以, 对孩子的肥胖, 应该从多方面寻找原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1.5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肥胖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从出生开始, 儿童所处的环境即是父母为其营造的, 父母的不良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导致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另外,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 母亲是儿童的主要照看者, 儿童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较长, 所以母亲对孩子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儿童尤其是幼儿, 食物的摄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观念的影响, 笔者做过一个有关父母对其孩子进行体重评价的调查, 结果在体重正常的儿童中, 父母认为孩子体重是正常的仅占一半 (56.8%) , 有41.9%的家长认为孩子瘦, 只有1.3%的家长认为偏胖;而在超重的儿童中, 有77.9%的家长认为正常, 甚至还有2%的家长仍认为孩子瘦, 只有20.1%的家长认识到孩子偏胖;在肥胖儿童中, 仍然有23.2%的家长认为孩子体重正常。由此可见, 唯恐孩子瘦的父母多, 即使超重肥胖, 仍有相对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瘦。在这种认识下, 势必会造成喂养过度或强迫进食, 使儿童能量摄入过多。

3.2 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3.2.1 肥胖妨碍了儿童有氧能力的发育, 其运动能力必然下降, 稍微一活动就喘, 就像常言说的“说你胖你就喘”, 这是因为他的有氧能力受到打击, 如果持续下去, 不加以控制, 这些“小胖墩”进入青春期后直接影响学习生活。

3.2.2 肥胖提前动用了孩子的心脏储备功能, 若肥胖转到青春期或成人期,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等会提前到来。部分儿童会因肥胖导致性发育障碍, 男孩出现隐睾、乳房膨大等性器官和性征发育障碍;女孩则出现性早熟或月经异常, 导致其成年后的性功能障碍和生殖无能。 肥胖还可以影响儿童的头型发育, 出现愚蠢型倾向。还容易长成X形或O形腿, 扁平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身体抵抗力下降, 容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

3.2.3 过度肥胖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大脑皮层缺氧, 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 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肥胖后由于体型变化, 体力下降以及肥胖后的各种令人难堪的症状, 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形成自卑、孤僻以及人格变态, 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 其潜能也被压抑。从这个角度来讲, 笔者认为儿童期肥胖症要比成人期肥胖症的危害更多, 心理打击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这也是笔者做儿童肥胖症研究的真正起因。

3.3 肥胖的治疗干预

3.3.1 儿童期肥胖的控制策略是以运动为基础, 行为矫正为关键, 饮食调整贯穿始终。这个方案是以家庭为基础进行的, 按家庭生活方式来调节, 而不是住院治疗, 也不是集中训练。父母、肥胖儿童、老师要共同参与, 这是一个综合的方案。

3.3.2 父母要从自身做起, 避免以体重作为原因来责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犯的一些错误。 不要用“减肥”来教育或鼓励孩子去参加体育活动和节食, 而是要和孩子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

3.3.3 父母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不会因为体重问题而受到同龄人的歧视, 让孩子知道父母很爱他们, 并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树立内在美是真正的美的价值观。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们的朋友, 如果在学校里受到歧视, 回家后可以与父母进行交流, 父母要静静地聆听并给予理解和支持。要从心理上安慰您的孩子, 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然后再因情而行。

3.3.4 最近有一种新的肥胖预防策略, 是学校主动出示健康报告让家长了解其孩子的体重问题, 这种健康报告可促进对儿童肥胖的预防。波士顿区的调查表明, 收到学校健康报告的家长比起没有收到报告的家长更清楚自己小孩的体重超标问题, 并及时地对其小孩的体重进行控制。

3.3.5 关于肥胖的认识误区里,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 有4点对儿童及青少年绝对禁忌: (1) 不能用短期快速减肥法, 这对心血管的打击非常大。 (2) 严禁饥饿疗法、半饥饿或变相饥饿, 这会导致营养素缺乏。 (3) 绝对禁止吃任何减肥食品、减肥药品, 这容易引起厌食症。 (4) 严禁任何外科手术和物理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儿童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的方法进行对比筛查肥胖幼儿。结果:36例肥胖幼儿立即进行干预治疗。结论:通过对肥胖幼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 认清肥胖所带来的危害, 正确积极进行预防。

关键词:肥胖,健康教育,预防

参考文献

[1]张金哲.少儿健康快车 (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23-42.

[2]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5-77.

我院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相关书籍,对随机抽查的1200张处方的书写,用法(给药方式)、用量(剂量)以及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有关药物合理用药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统计: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以通用名开处方的药物百分率、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针剂的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等处方基本指标。

2 统计结果

抽查处方的科室及处方数:呼吸科172张、消化科370张、外科130张、儿科162张、妇科107张、眼科64张、心血管专科100张、耳鼻口腔科48张,共1153张,占抽查处方总数96.08%;急诊处方47张,占抽查处方总数3.92%。从抽查的1200张处方中,统计出处方各项基本指标(表1),并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141张,占处方处方总数的20.5%。

2.1 处方基本指标情况,见表1。

2.2 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见表2。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把好处方质量关,保障用药安全。

在所有统计的药物中,注射剂的使用率占18.08%;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占83.08%;以通用名开具处方药物占98.92%。处方使用通用名可减少处方差错,部分药品以商品名出现在处方上的现象,应予以纠正。在所抽查处方中,不合格处方有246张,其中书写不合格处方有158张,书写不合格的情况涉及年龄、性别、地址不详;用法用量未写全;剂量单位未写或错写等;另外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141张,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包括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滥用抗菌药物、未注意禁忌证等方面。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医院药师应承担非常重要的责任。为此药师在调配处方时,一定要按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正,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调查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的目的是考察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调查结果显示,每次就诊人均用药数为2.651种,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26.35元,就本地区平均经济水平而言,仍属于正常范围,说明医师诊病时能按照疾病的缓急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开具处方。但大处方仍偶有出现,超过5种药品的处方占不合理用药的4.417%。有些是由于某些老年患者同时治疗多种疾病所致,但根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除输液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外,每张处方的药品品种数不得超过5种。因此大处方现象应引起注意和予以改正。

3.2 处方书写不合格现象必须加以改正

3.2.1 临床诊断用英文代号表示不规范。

某些处方的临床诊断只用代号或英文缩写表示,如J40.02、J45.901、J47.01、J30.401、MS999、E05.901、CHD等。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临床诊断填写应清晰、完整,以便于药师审核处方用药。

3.2.2 处方药品用商品名或别名开具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有些处方的药品名称仍然在使用商品名,而药品商品名存在“一药多名”的情况,容易导致药物的重复用(通用名相同而商品名不同)或误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对身体的损害。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患交流障碍和药品信息处理障碍[1]。因此,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

3.2.3 处方不合格率偏高,原因主要与医师用普通处方开具儿科药品有关。

儿科处方国家规定为淡绿色处方,主要是儿童为特殊用药群体,儿科注射用药应在医院的严格监护下进行,《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是不得在药品零售企业购药。如果医师对儿科患者使用普通处方,患者家属若持处方到外自行购药,而导致发生意外,开方医师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3.2.4 用普通处方开具第二类精神药品,也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这是医师应严格执行的。有不少用普通处方开具艾司唑仑片等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现象。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第二类精神药品必须在精二处方上开具。因此用普通处方开具精二药品不符合规定。而且用普通处方开具精二药品可能会造成精神药品的滥用和监管困难,并造成严重社会危害,这种现象应予以改正。

3.3 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必须引起重视

3.3.1 处方用药品种数超过5种,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此次调查中发现超过5种药品的处方有53张,占了不合格处方的4.417%,每张处方上开具的药物总数在6~9种之间。据报道,2~5种药物并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2%;6~10种药物并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4%;11~15种药物并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2%;16~20种药物并用的发生率40%以上[2]。《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物。这种大处方现象应予改正。

3.3.2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快速抑菌药与β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引起疗效下降。例如:琥乙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拉定。它们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繁殖期,是繁殖期杀菌剂。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它使细菌繁殖力下降,从而降低β内酰胺类的杀菌效果。如果必须合用应间隔一定时间,可先用杀菌剂,再用抑菌剂。

联合用药造成成毒性或不良反应增加。复方新诺明与维生素C、阿司匹林。因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可使尿液呈酸性,磺胺类药物在酸性尿液中容易析出结晶而引起尿闭等不良反应,而在碱性尿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有利于从体内排出。因此应避免与酸性药物同服,应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同服,使尿液呈碱性即可避免。

3.3.3 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给药剂量不足或剂量偏大

在处方中分别出现青霉素G或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硫脒、头孢拉定、头孢替安、拉氧头孢、克林霉素磷酸酯等抗生素,将1日剂量1次静脉滴注的情况。例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拉氧头孢钠1g静脉滴注,1次/d;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0.65g等,1次/d。这些抗生素均为头孢菌素类或氧头孢烯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型药物,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如头孢唑啉消除半衰期为1.4~1.8h,头孢替安为1.7~1.1h,头孢硫脒为29min[3])。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即抗菌药物的浓度在MIC值以上时,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不再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是与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呈正比,对这类药物应缩短给药间隔,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所以正确的用药方法是:静脉给药2~4次/d,才能发挥较好抗菌作用。而上述抗生素的用法均为:静脉滴注,1次/d,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3.3.4 选药不合理

3.3.4. 1 在有些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不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例如处方临床诊断分别为过敏性哮喘、咳嗽、婴幼儿哮喘、支气管扩张,分别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莫西林干混悬剂、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罗红霉素。在上述处方的诊断中均未注明患者存在细菌感染情况,但处方却使用抗菌药物[4],因此,可认为这些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不符合抗菌素菌药物应用指征的。不过,很可能患者的病情是存在细菌感染情况,只是医师在临床诊断上未加以注明而已,为此提请医师注意:若患者存在细菌感染情况,在处方上填写临床诊断时应加以注明,以免药师在审核处方用药时误认为其抗菌药物的使用不符合抗菌素菌药物应用指征。

3.3.4. 2 12岁以下儿童使用诺氟沙星和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能使未成年人的支重关节的软骨受到损害,该类药不但能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而且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5],因此未成年人慎用此类药物,12岁以下儿童则禁用;氨基糖苷类,因小儿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差,肾小管泌酸能力低,尿pH值高,影响碱性药物排泄,导致肾排泄药物清除减慢,易致蓄积中毒,因此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应尽量避免在小儿中使用。

3.3.5 门诊注射剂使用比率偏高。

按照能口服就不要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给药原则,而且从药物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考虑,对于门诊患者应以口服和肌注给药方式为主。一般门诊注射剂比例应控在3%~5%,而本次调查注射剂的使用率占18.08%,注射剂使用过多,应控制门诊注射剂的使用。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处方在药物的选用和使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医院有关部门应加强临床医师的业务学习以及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同时药学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严格审方,改变传统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药剂工作模式,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转变。

参考文献

[1]顾海,陈玉能.一药多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医药导报,2007(1):121-122.

[2]章萍,陆瑶华,郭澄.医院病区药房《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和体会[J].中国药房,2008(07):552-553.

[3]刁保忠,马新成,朱传敬.合理应用抗菌药物[J].齐鲁药事,2008,(1):51-52.

[4]刘凤珍,万俊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基层医学论坛,2008,(8):262.

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11

【关键词】社区护理;能力;培训与教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20-0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改变,尤其是我国卫生部门加强了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对社区护理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积极提倡高等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培养更多地社区护理人才。自2004年以来,我国卫生部就开始实行对医院护士进行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等多项举措,将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了病人主体地位的改变,同时也积极开展社区指导和预防工作。为此我院派出25名专业护理人员到各个社区进行划片包干任务,目前我院25名护理人员对所辖区域内的住户进行健康档案统计总数为71649人,其中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人数为190人,有糖尿病病症的患者人数有406人。

1.資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们医院有24名护士,其中有15名普通护士,7名护师,2名主管护师,这些护士的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接下来就将这15名普通护士进行分组,每组三人,通过5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1.2 方法

该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发放和访谈法进行开展,由五组护理人员对所辖社区内的军民健康情况进行去查,必须做到挨家挨户不漏记,要准确对应住户的家庭住址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同时要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存入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然后根据五组护理人员所完成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出最后的护理质量。

2.结果

通过健康档案结果显示出有很多区别认为自己能吃能动就是健康的,对于自身健康情况认识十分模糊,防病意识很差,对于目前我国常见病知识了解较少,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病症。同时社区住户对于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十分不理解,加之参与健康调查的护理人员年龄较小,无论从知识面还是沟通技巧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这就导致社区居民对护理人员不信任,不愿意透漏其健康信息,这样就导致个别健康档案的建立时间较长。通过该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在分析能力、交流能力、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使得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出现了差异。

3.讨论

3.1近些年国家卫生部门加大了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视,积极提倡社区护理人员定期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健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大约 90% 的社区护理人员认为自身沟通技巧、分析能力、交流能力都存在较大问题,为调查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还有70%的社区护理人员认为开展健康调查是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机会;有大约86%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压力巨大;有大约50%的护理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调查工作没有任何头绪,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时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增加,护理服务的重点也要随之发生改变,要从医院到居民社区,要从疾病到病人自身,这都是需要尽快转变的。同时社区的存在就像一个小社会,在社区内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活动空间、不同的信仰文化,这些人聚集到一起也就形成了社区,也许在这个社区内有残疾人、有老人、有孩子、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也有所不同,所以当社区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些人时,就必须要担任多种角色,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面,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要可以根据现有社区资源有效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和健康调查工作,这也是衡量一名优秀社区护理人员的重要标尺。

3.2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以社区护理将是未来社区发展的趋势。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不理想,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基本都是从中职医药院校毕业的,文化基础较差,学历层次较低,这样就造成社区护理实力较低,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卫生部应该出台新制度,支持和鼓励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可以自己参加成人高考、电大等形式的继续教育深造,不断自我提升,提高社区护理专业技能,掌握护理理论知识,为社区卫生所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社区护理培训机构,也没有统一社区护理资质要求,这就使得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想要成为优秀的社区护理人才不仅要掌握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熟悉掌握,要在社区护理服务工作中担任多种角色,要向全科护理人才的方向发展。对此国家卫生部就需要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定上岗就业前的统一考核,有计划地派遣社区护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也可以派专人进行讲座,让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文化素质,通过基地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能够取长补短,在最短时间内提升专业护理技能。

3.3 加强社区护理宣传工作,提高社区居民保健意识。作为社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报纸和社区宣传栏向社区居民进行护理宣传工作,宣传保健意识,让社区居民明白一些常见病症的危害,并不是能吃能动,身体就是健康的。只有让社区居民认识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病症的危害,才可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社区护理工作中来。社区护理人员所能做的就是依靠一种现有媒介,提高社区居民保健思想意识,然后根据护理知识对其进行引导。同时还要定期鼓励社区居民进行血压的测量,在发现疾病隐患要尽早治疗,要将发病率降低到最小。社区护理人员要大胆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里,给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服务,要挨家挨户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同时还要将健康档案输入到社区网站系统中,然后交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春玉主编.社区护理学[M].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

孕妇贫血状况调查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2009年1—12月在本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定期产检的本地孕妇测得的血红蛋白值, 孕妇年龄20~42岁, 总数为450例, 其中孕早期133例, 孕中期149例, 孕晚期168例。并调取2009年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非孕育龄期妇女170例所测得的血红蛋白值设立对照。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Sysmex XS-1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其试剂及质控均为Sysmex产品。采血管使用的是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 (EDTA.K2干粉抗凝的血常规管) ,

1.3 方法

按操作常规静脉血2ml注入采血管, 用Sysmex XS-1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孕妇及健康检查人员的血红蛋白值。

1.4 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血红蛋白标准, 血红蛋白<110g/L诊断为贫血, 其中90~109g/L为轻度贫血, 60~89g/L为中度贫血, <60g/L为重度贫血。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为36.2% (163/450) , 其中轻度为94.5% (154/163) , 中度为5.5% (9/163) , 无重度贫血。贫血发生率为:孕早期9.0% (12/133) , 孕中期36.2% (54/149) , 孕晚期57.7% (97/168) 。结果发现孕妇贫血发生率随孕期增长逐步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

2.2

非孕妇女轻度贫血12例, 中度贫血2例, 发生率为8.2% (14/170) , 与孕早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与孕中期和孕晚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妊娠期身体各系统均发生一系列改变, 以适应胎儿生长需要。由于孕期血容量增加较早, 红细胞增加时间晚且量少, 故血液呈早稀释状态, 但孕早期这种变化不是很明显, 因此孕早期贫血率还是和正常妇女无显著差异。但孕中期开始, 孕妇需铁量逐渐增加, 孕晚期达高峰, 而铁是合成Hb的重要原料之一, 孕妇因需铁量增加但摄入不足, 吸收不良, 使Hb合成减少, 而发生贫血。

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合并症, 孕妇贫血对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流产有显著影响[1], 并与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2,3], 因此应积极防治妊娠期贫血。防治措施主要有: (1) 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和贫血危害性的宣传工作; (2) 加强孕产期保健, 做好孕妇的营养指导和营养宣传; (3) 帮助孕妇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 (4) 定期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和应对妊娠期贫血; (5) 妊娠中期开始起应常规补充铁剂, 降低孕妇贫血发生率。

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不同孕期妇女的贫血状况, 借此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提高孕妇孕期保健的质量。方法 调取孕产妇保健手册上本地不同孕期妇女的血红蛋白水平, 分析贫血状况。结果 和非孕妇女相比孕早期贫血无显著差异, 孕中期和孕晚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合并症, 因此应积极防治妊娠期贫血。

关键词:孕妇,血红蛋白,贫血

参考文献

[1]胡志坚, 许榕仙.孕妇贫血对妊娠的结局影响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 (6) :660-661.

[2]王娟, 任爱国, 叶荣伟, 等.妊娠期贫血与早产[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9, 20 (4) :210.

上一篇: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下一篇:房地产财务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