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分析(精选12篇)
问卷调查分析 篇1
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玉米油, 进一步了解人们对于玉米油的认知程度、接受及使用情况等, 我们对哈尔滨市的广大市民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利用2013年寒假在人群较密集的场所进行问卷发放, 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作答, 现综合问卷和个别谈话及网上资料查询的情况, 做报告如下:
一、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我们发放300份, 对回收中有效问卷268份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人群调查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 其中女性占62.2%, 男性占37.8%, 其中调查人群主要在20~49岁之间, 通过问卷及谈话我们了解到有6.3%的人患有轻微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等疾病, 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 而是普遍选择通过健康的饮食来进行调节, 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也希望通过健康的饮食来预防各种疾病。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各种有益健康的食品。
三、人们对玉米油缺少认知
在我们总结的问卷中有76%的人听说过玉米油, 但仅有少数人知道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大健康油之一, 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与丰富的维生素E、A、D磷脂及氨基酸等众多营养元素, 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对玉米油的不熟识使得玉米油没有被广泛的食用, 如图1所示目前大豆油使用最为广泛, 玉米油仅占使用量的3%。目前, 对于东北地区人们普遍选择的食用油是大豆油, 大豆油是比较普遍的, 东北人也比较习惯食用大豆油。就价格方面的调查分析大多数人也是认为大豆油的价格较能接受, 玉米油的价格比同等质量的大豆油稍贵, 但玉米油有很多方面的优点是大豆油所没有的。对于西北地区则选择吃葵花油的比较多, 中原地区选择吃花生有的比较多, 人们普遍认为花生油有着很浓的香味, 很好吃。相比而言在各个地方选择吃玉米油的比较少, 主要是玉米油还没有普遍的推广, 广大消费者又不了解玉米油, 人们大多是在网络或电视上看见过一些有关玉米油的资讯, 而且很多人都是匆匆一瞥并未放在心上, 从未关注相关信息, 玉米油虽然在超市有售, 但未曾正面向消费者进行宣传推荐, 这就导致了人们对玉米油的不熟识。
四、玉米油缺少人们熟识的领导品牌
通过玉米油品牌柱形图, 我们可以看出:金龙鱼和鲁花让人们比较熟识, 而长寿花和福临门的品牌知晓的人数比较少, 还有一小部分人知道其他玉米油品牌, 但是接近一半还不知道有哪些玉米油品牌。目前我国玉米油也没有主导品牌, 包括食用油大品牌在内的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都没有进行专业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 基本上是在国内通过采购玉米油或委托代加工的形式来满足调和油的生产和销售。但如果想成为主导品牌, 也必须打破没有进行专业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这个困难。
五、玉米油的可接受性
有54.1%的人可以接受玉米胚芽油作为家庭烹饪用油, 在这些人中有15.9%的人认为玉米油的风味很好, 51.7%的人认为玉米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助于身体健康, 还有一部分人了解玉米油的功用, 食用玉米油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17.2%的人不能接受玉米油作为家庭烹饪用油, 28.7%的人表示使用什么油都无所谓, 在这些人中有18.7%的人觉得玉米油的风味不够好, 口感不如大豆油, 花生油, 不够醇香。35.8%的人不用玉米油是因为玉米油的价格太高, 认为玉米油没有大豆油经济实惠。还有39%的人不知道玉米油的存在, 更别说食用了。东北人习惯食用大豆油, 南方人习惯花生油, 菜籽油, 对于新的油种, 人们不熟悉, 玉米油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譬如价格高普及度低等, 这些都导致人们不选择玉米油作为家庭用油。
近年转基因作物引进国内、进入市场, 人们还不清楚转基因食品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这使得人们出现了恐慌, 害怕食用到转基因食品, 虽然现在许多食品都已标明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 但是这并不能减少大家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而且, 众所周知玉米得主要成分是淀粉, 玉米胚的产油量是很少的, 人们担心使用到转基因的高油玉米生产的玉米油, 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原料本身油产量高的食用油作为日常烹饪油。
六、综合分析
目前影响玉米油销售及销量的因素主要在于人们对玉米油还缺乏认识, 只有一小部分群体正在食用玉米油。想改变玉米油的现状就必须对玉米油进行大力的宣传, 拓展市场, 扩展销售渠道。在进行市场问卷调查时, 发现玉米油的销售地点多数是各大型超市, 小型超市很少出售, 而且几乎没有玉米油专卖门店, 销售渠道和地点比大豆油等其它油少很多, 但如果对玉米油的健康营养价值及各种突出优势进行宣传并加设玉米油的销售地点, 开设玉米油专卖店等。利用虚拟网络对人们的影响, 通过网络营销手段对玉米油进行进一步宣传。另外, 玉米油不仅仅只应用到家庭食用, 也可向一些其他食品产业推广玉米油, 可以将玉米油与其他辅料融合创造独特口味, 应用到一些休闲食品, 油炸食品等, 与食品的多领域相整合。
玉米油作为玉米深加工过程中生产的副产物成本较为低廉, 且有营养和功能的优势, 所以在我国发展玉米油生产, 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玉米油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食用保健植物油, 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以上, 主要有油酸和亚油酸, 吸收率达97%以上, 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保健食品。长期食用不仅供给人体热量, 也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玉米油中含有的谷固醇, 具有抑制胆固醇增加, 减轻动脉硬化, 治疗冠心病, 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玉米油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问卷调查分析 篇2
“快乐习作”课题组为了更好地组织和落实课题研究,了解课题实验学生的作文、学习情况,特制订了一份《学生作文情况问卷调查表》,主要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包括情感、态度与方法)、写日记和生活积累情况。围绕这四个方面,课题组老师精心设计了25道题,实施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组织形式是由课题组成员在自己所在学校发放有关问卷,并现场填写问卷、及时回收,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问卷一律不署名,以便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0份
我们课题组对收上来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及时的分项统计,并进行了汇总。这些统计数据,反映了学生作文方面的一些真实情况。我们对此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分析。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一、学生有较浓厚的阅读兴趣,但阅读面不广,阅读方法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阅读课文书籍的学生各占47.2%和30.4%。有32%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籍,而64.8%的学生在闲暇时会选择阅读。有41.6%的学生每天花30-60分钟时间读书。由此可见,学生比较喜欢读书,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
在选择阅读书籍方面,有54%的学生会选择故事、童话、小说、传记文学来看,有35.2%的学生选择优秀作文书和提高作文技能的书籍来看,只有10.8%的学生选择拜科知识书籍来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不够广,阅读的趣味性放在第一位,学生阅读功利性思想也较强。学生的阅读方法也有待提高。有41.6%的同学只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只有34.4%的同学在阅读的时候能边读边想,记下疑问并请教别人。在读书摘抄习惯方面,只有15.2%的学生会经常摘抄。而76.8%的学生在阅读时会偶尔摘抄或在老师的要求下摘抄,还有17.8%的学生从不摘抄。对曾经摘抄过的好词好句,32%的学生会有意识地加予运用。
二、学生喜欢作文课,喜欢自由作文,认为作文难写的症结在于没东西可写,但又不乐于查找资料。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作文课很感兴趣,有75.2%的学生认为作文课是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有45.6%的学生都能回忆起与相关的生活经历,有37.6%的学生有时能做到,只有0.8%的学生从来都做不到。
在调查学生喜不喜欢写作的问题上,有26.4%的学生认为非常喜欢,有65.6%的学生选择还可以,有26.4%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只有0.8%的学生表示一点也不喜欢。喜欢的主要原因是觉得作文很容易,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的主要原因是没东西可写。在调查学生喜欢写什么类型的作文时,有81.6%的学生选择了自由作文和想象作文,有7.4%的学生选择了命题作文,有0.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学生厌烦没有新意的、不切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语文老师应努力改进自己的作文教学策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使作文教学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在调查学生的作文目的时,有52%的学生选择是为了练好作文,有26.4%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25.6%的学生选择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对写作文前,是否有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调查时,只要27.2%的学生选择“常常这样”,而32.8%的学生选择“偶尔如此”或“从不这样”。学生有写好作文的良好愿望,但在行动上又不够努力。
三、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但写时会认真对待,主要是倾诉自己心里话。
对写日记的调查结果是:有27.2%的学生经常写,55.2%的学生有时兴趣来了才写,19.2%的学生老师布置了才写,还有7.2%的学生没有写。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写时82.4%的学生比较有激情,有创作的想法。日记内容主要是写自己的心里话,其次是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写完日记后有61.6%的学生感到愉快、满足,有39.2%的学生感到轻松。只有4.8%的学生感到真累。
看来,写日记的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是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日记能满足学生“倾诉”的需要。这也告诉我们老师,要有效地寻找学生的“倾诉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学生对国事、家事、身边事不够关心,也缺少思考,生活素材积累不够。
古代有一副有名的对联“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告诉读书人不能光读圣贤书,还要关心生活。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调查时,我们发现学生对国事、家事、身边事不够关心,有40%的学生表示很关心国家大事,有24.8%的学生表示很关心周围或学校的事,有37.6%的学生表示很关心家事。而在调查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你怎么做时,有68.8%的学生选择告诉别人,24%的学生选择记在日记本上,20.6%的学生会动脑筋想一想,1.6%的学生过了就过了,没放在心上。可见学生对身边的事观察不够细致,也缺少思考,所以导致生活素材积累不够。学生在写作文时,自然而然就会应没东西可写,而感到烦恼。
根据对以上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我对下一阶段快乐习作教学有以下设想:
一、注重阅读积累,做到以读促写。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文思泉涌,下笔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成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此,在以后的快乐习作教学中,要把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训练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再练习写作。可以仿写,也可以写读后感,还可以写随笔等等。
二、在作文课上,要实施合作互动策略,实现作文资源的共享。
学生作文的完成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师生、生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小组乃至整个班集体的互动。在拟题、审题、立意、选材、写作、修改的作文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他们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实现写作素材、资源的共享,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作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彰显个性的舞台。
三、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积累生活素材。同时优化日记的批改,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通过写日记,可以梳理自己一整天或一段时间的情感与情绪,积极有意义的生活素材,对自己的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与回顾。所以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解决今后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同时,老师也应优化日记的评改,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我觉得可以采取让学生互评互改的方式,教会学生写评语。写评语要做到“有我”、“有心”、“有语”。有我——写出读者真实的感受,让评语走近作者。有心——评语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目的是为了激励提高。有语——采用精美的语言,让评语富有美感。
四、要集中力量,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二次分析与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比 篇3
关键词:二次分析;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一、研究选题
老年人居住方式偏好。
二、研究方法
(一)二次分析
1.概念
二次分析也被称为二手分析,是指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进行重新一轮的分析。
(二)问卷调查
1.概念
问卷调查是指采用问卷填空或按结构进行访问的方法,是通过两种基本的资料收集方法,系统直接地从一个来自于某个社会群体的样本处收集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相应资料来对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进行认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法。
三、论文分析
(一)二次分析
1.论文题目
《亲子共同居住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吗?——基于CHARLS数据的证据》
2.论文结构
文献综述:通过国内外观点概述,提出国内在老年家庭福利水平与亲子共同居住相关性研究上面的不足,从而提出观点。
数据来源:基于CHARLS数据,结合研究的方向,挑选有效数据类型并对此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研究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老人与亲子的居住模式对老年家庭的福利水平影响,二是老年人居住偏好特征和相应的影响因素,三是亲子现实居住模式特征和相应的影响因素,四是家庭居住偏好与现实居住模式匹配研究。
结论:最后得出亲子共同居住与老年人福利水平之间的影响关系。
(二)问卷调查
1.论文题目
《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2.论文结构
文献综述:界定居住方式概念及梳理已有研究基础和不足。
数据来源:介绍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地点等信息。
数据分析:首先,对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交叉对比分析,得出各种因素影响下,各个居住方式的数据分布特点,对相关因素做出了初步的分析;然后,采用老年人居住方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相关因素与“老人是否与子女共同居住”之间的线性影响关系。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要使老年人生活独立自主,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二是增强老年人的收入稳定性。而改善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可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更为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
四、方法对比
研究范围
二次分析可以实现对难以接近的领域进行社会分析,同时可以包含更多变量和样本,上述文章由于运用了CHARLS项目数据,所以覆盖了全国不同阶层的家庭。
问卷调查进行调查时所涉及的研究面一般比较窄,如上述文章中调查对象仅为贵阳市60户家庭,范围相对较窄。
资料收集
二次分析由于是基于其他研究者的原始资料分析(文章中是CHARLS项目数据),大大解放了研究者的时间及精力,提高其研究效率
问卷调查需要研究者亲自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发放大量问卷并进行统计
研究目的和手段
二次分析会受到比较大的局限,某个研究者为其特殊目的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并不一定和另一个研究者的旨趣相同,所以上文中运用二次分析的作者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挑选和删减才得到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问卷调查可以使研究者自由发挥,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针对性的设计问卷,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原始问卷数据,大部分需要的数据都可以通过巧妙的问卷设计来得到。
研究资料及数据
二次分析需要借助大量前人研究数据及资料,但这些资料已经无法检测和修改,对概念也无法进行观察、发展、改善的反復过程,对对象也无法进行进一步观察。
问卷调查由于更加接近原始数据,研究过程进行中可以随时修改更正,或者进行对象观察等。
实践教学认知问卷调查分析 篇4
一、样本抽取
2013年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应届毕业生1033人,分布在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五个专业。自2005年起我院本科毕业可选六种文体之一(毕业论文、区域发展规划、项目选址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企划书等)。毕业答辩按照文体分组。调查样本按比例在各答辩组随机抽取。调查问卷围绕毕业生对我院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认知共设19类28问。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毕业文体选择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选择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学生占到10%,选择企划书的学生占到7%,选择商业计划书的学生占到6%,选择项目选址报告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学生占到1%和2%。每年选择论文之外的五种文体大致比例在25%左右,论文之外的文体实用性强但是教与学均比较吃力。
(二)关于求职的途径
有102份问卷未填此项。在其余98份问卷中,57%的是通过直接应聘找到工作。亲戚介绍占的为16%,学校推荐和家族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和5%。这反映出截止到问卷调查时有约一半的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大多数是通过自己直接应聘入职,经亲戚介绍与学校推荐入职占比较低。
(三)对于专业前景及就业的认知
70%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较有前途,15%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途,1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很没前途,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2%。
104人选择就业形势严峻、对就业困难担忧,90人选择只要提高自身技能就可以找到工作。选择这两问所占的比例几乎持平。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就业形势尚好。
(四)关于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
希望从学校就业指导处获得职业规划辅导的占到28%,希望获得用人单位信息的占到27%,希望获得应聘面试技巧的占到25%,希望获得专业出路的占到20%。可见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学生缺乏用人单位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存有一定的迷茫。
(五)关于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在就业时,60%认为个人能力的高低非常重要,20%认为专业技能非常重要,13%认为社会经验非常重要,6%认为学校名气等一些外在因素非常重要。
31%认为毕业生最缺乏的是创新能力,认为毕业生缺乏执行力和专业技能的各占到26%,16%的认为毕业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六)关于毕业生能力要素排序的认知
对“作为一名经贸类专业的学生,您认为个人专业知识技能重要还是综合实践能力重要?”47%的认为个人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两者都重要,41%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能力比个人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12%的学生认为个人专业知识技能重要。由此可见,在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方面,学校还需双管齐下,既要注重学生个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七)对学院培养学生侧重点的认知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学院日常对学生的培养感知学校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状况。认为学院更注重个人专业知识的占到29%,更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占到28%,对个人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两者都很注重的占到29%,14%的认为学院对两者都不注重。
(八)对于毕业生个人专业知识技能获得途径的认知
除了教师教授专业课外,就学院对于个人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如何提供帮助,35%认为是通过组织参加大型专业培训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30%认为是通过邀请外校名师进行讲座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20%认为是通过推荐网上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1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院并没有特别关照。
(九)关于对学校教学实践的认知
学院每年都组织大三学生进行教学实习,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实习活动中获得知识。93%参加过学校的教学实践,7%没有参加过学校的教学实践。反映出个别学生对教学实践认识不足。
对实践学习类型的认知,有120人选择社会调查,有113人选择企业见习,有97人选择校外兼职。对课题研究和课程实训的了解或参加较少。
(十)关于实践教学方法及与社会对接的认知
关于实践教学方法,接触过案例教学法的占40%,专业实习教学的占29%,场景模拟的占14%,项目组法和学科竞赛所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7%和10%。此项调查说明学院在教学实践方法方面拓展的空间很大。
(十一)关于与实践或实习单位的对接
毕业生的实践或实习单位主要是自己联系的达123人,亲友帮忙为61人;学院安排为46人;学校安排和老师推荐的较少。
本题主要反映毕业生对学院关于实习工作的认可度。结果显示,45%认为在准备和进行实习期间,学院对自身的帮助很大,经常予以很多有用的指导;39%认为学院对自己有点帮助,老师太忙,无法经常予以指导;而15%则认为一点帮助都没有。此项调查反映出学院教师负担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老师们对学生实习的指导。
(十二)关于对学院实践教学氛围的认知
本题意在反映实践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摆位。有108人认为老师和学生都很重视实践教学,但学校硬件设施薄弱;43人认为老师重视实践教学而学生不重视,24人认为老师不重视实践教学而学生重视,30人则认为老师和学校都不重视实践教学。由此反映出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很重视实践教学,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相关的硬件设施。
(十三)关于实践教学对毕业生后续工作、深造需求的适应性认知
本题主要考虑对毕业生大学毕业后职业发展及继续求学的满足程度。有116人选择大学期间所接受的实践教学能够满足工作、深造的一般需要,37人选择大学期间所接受的实践教学完全能够满足工作、深造的需要,47人则选择大学期间所接受的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工作、深造的需要。由此看来,大学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空间很大。
(十四)关于通过实践教学获取能力维度的认知
本题设有10项选择,意在反映毕业生通过学习———实践——认识的循环,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提出对实践教学的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希望获得的能力主要有:人际沟通能力,占到16%;团队合作能力,占到16%;认知能力,占到14%;自我学习能力,占到12%;创新能力,占到12%;组织协调能力,占到11%。能力的多维度需求,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十五)关于提升实践能力方面对学院的期望
本题设有8项选择,意在了解毕业生最期望的实践能力的获得途径,以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裨益于提升其师弟师妹的实践能力。最希望学院能够通过市场调研(127人选择此项)和公司集中实习(129人选择此项)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为课内实验(76人选择此项)、模拟实验毕业设计(73人选择此项)和职业证书考试培训(62人选择此项),而选计算机外语类培训(40人选择此项)和学科竞赛(23人选择此项)的人较少。这反映出毕业生更希望从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
(十六)关于对学院本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本题意在反映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的认可度。认为非常满意的、比较满意的120人,占到60%。持中立态度的54人,占到27%。而持不满意态度的27人,占到13%。
对学院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的满意度意在反映毕业生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的认可度。持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尚可的有179人,占到89.5%。持不满意的为11.5%。
(十七)对参加过的实践教学项目的综合评价
本题意在反映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效果,找寻后续改革的着力点。38%认为参加过的实践教学项目能加深系统知识能力;25%认为指导老师带的人数太多,效果不明显;22%认为效果不明显,教学形式有待改进;15%认为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学院实践教学项目有待进一步深化。
(十八)关于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因素的认知
本题意在反映被调查者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评判。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23%认为是合理的实训效果评价体系;23%认为是教师实践教学素质;20%认为是师资力量;19%认为是学校资金投入;15%认为是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程度。由此看来,被调查者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软硬件因素均有比较客观的认知。
(十九)关于优化实践教学的指向
本题意在反映毕业生对实践教学改革路径的思考。115人选择加强实习前的培训,87人选择加强实习后总结交流,86人选择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68人选择延长实习时间,50人选择联系更多实习单位,35人选择建立定点实习基地,23人选择开展第二课堂实践计划。
三、主管、主导、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实践教学
(一)推进实践教学之主管着力点
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中学校作为办学单位,扮演着主管的角色,对于实践教学的推进起着引领与支撑的作用。
第一,指导思想上,应引领实践教学的走向。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实现专业学科教育向专业工作实践的渐进过渡既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提升学校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的途径。经贸类专业虽非山西农大的传统优势专业,但在提升山西农大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应对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予以应有的重视,引领其实践教学的走向。
第二,管理方式上,应对本科生的培养实施流程管理,并根据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各自的学科专业特点,与涉农企事业单位、农村区域经济单元、涉农贸易各方对本科人才的需求特点,对培养流程适时进行修正、调适,从制度设定上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第三,办学条件上,应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问卷调查显示,经贸院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相关的硬件设施。学校应为经贸院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搭建校园内网络平台、建设专业实验室、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打造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购置必要的图书馆馆藏专业书籍等。
(二)推进实践教学之主导着力点
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中教师作为为人师表者,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对于实践教学的推进起着传导与支撑的作用。
第一,打造实践教学教师团队。按照课程特性,擅用各种资源,以课程模块设置教学研究小组,课程模块内将相关实践教学细分为案例教学、专业实习教学、学科竞赛、场景模拟、项目策划等项目,教师实行一人多项、一项多人,每位教师至少擅长1-2项实践教学项目。
第二,激励教师履行岗位操守。教师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主导,是连接主管与主体的桥梁与纽带,实行全程专业导师制下更凸显教师教书育人双重职责的份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实践实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推进实践教学之主体着力点
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扮演着主体的角色,是实践教学的推进者,更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第一,以职涯规划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大学是通向人生职场的关键环节,考量大学办学水平可以有很多指标,但是无论如何能否顺畅入职是最基本的指标。应正视学生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以职涯规划引领其成长成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应直接对接其利益诉求,达成其在提升实践能力方面对学校的期望。
第二,创设张扬个性、利于成才的氛围。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通过实践教学获取能力呈多维度需求,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认知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实践教学在体现专业特色的同时,应尽可能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实现专业学科教育到专业工作实践的渐进过渡,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从2003年起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从学生认知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对此项改革进行了总结。并从学校主管、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三方面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共同推进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设想。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篇5
为了便于更好的管理好学校,把学校变得越来越好,上周对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分析如下:
本次问卷一共设置了9道选择题,3道问答题。对于“你喜欢什么样的学校”有49%的学生选择“教师待人公平”,49%的学生选择学校的教学成绩优秀,1%的学生选择学校有名气,1%的学生选择学校设施好;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90%的学生喜欢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老师,5%的学生喜欢理解学生,5%的学生喜欢幽默慈祥的老师;有9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环境卫生”整洁美观,3%的学生认为比较整洁;80%的学生的“到校时间”是7:40,20%的学生是7:30(六年级居多);学生“喜欢的课余活动方式”基本上都是和同学玩,有10%的学生分别喜欢看课外书和看电视;对于“你喜欢空竹吗”这个问题,有30%的学生选择喜欢(集中在高年级),2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50%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基本上低年级居多);有50%的学生欢迎教师家访,有44%的学生选择无所谓,6%的学生选择不欢迎;对于“你觉得学校提供的课余活动场所丰富吗”这个问题,65%的学生选择还可以,35%学生选择丰富;有50%的学生认为“红领巾监督岗对于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非常有用(集中在低年级),50%的学生认为一般(集中在高年级)。对于第一个问题,90%的学生喜欢干净、整洁、美丽的校园,并且选择无建议,有10%学生希望学校的乐园新进一些游乐设施,并且种一些花草,让学校变得更美丽;对于第二个问道题,99%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好,无建议,1%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公平待人,乐于交谈。对于第三个问题,93%的同学比较认可红领巾监督岗,希望红领巾监督岗更严厉一些,7%的学生对红领巾监督岗提出建议,希望下次看到没有戴红领巾的现象,不要没收,提醒学生带上。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同学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好,所以看到同学们的答卷,我非常感动,同时,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我也认真做了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下一步我们把学校变得更好的措施为:
1.认真做好,抓好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工作;
2.做一次教师培训,让老师感受到学生的爱,同时走进学生,多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
3.对红领巾监督岗成员进行一次培训,使监督检查更规范。
问卷调查分析 篇6
【摘要】本文报告了笔者就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相关问题对会计从业人员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处理及评价可信度等方面,旨在掌握不同评价方法有效性的第一手资料。调查表明,由行业组织实施的同行业职业道德评价有效性最高。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可以说 ,奖惩机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工作。所谓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指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褒正贬邪、惩恶扬善的目的。职业道德评价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这种“软”约束付诸实施的必要方式,借助于道德评价,道德规范才可能发挥潜在的裁判和激励效力。评价的结果或借助于行律行规和单位组织的奖惩;或借助于社会舆论、大众传媒的宣扬、谴责以及会计人员内心的道德自省,以起到道德示范、激励和制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一般包括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是会计人员将自身的职业行为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对照,以得出是否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社会评价是指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根据评价实施主体的不同,社会评价又可分为同行业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用户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
笔者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对上述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并对其有效性和人们的认可程度进行基本判断。
一、样本设计与调查问卷说明
为了把握第一手资料,笔者于2005年针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在设计时,共列示6道题,每道题有4-5个选项。问卷虽然说明了“只填首选”(即只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但有的人员在回答某些提问时,认为“都有道理”,就采取多项选择。为尊重被调查者原意,在统计时,对每题的选答项进行了加总,然后再按每题加总的绝对数计算所占比例数,比例较大的,则反映了大多数人对所提问题的看法。这次调查从设计、分发、回收到统计分析历时六个月,共发放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为福建省不同地区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财会人员,这些人员分布在钢铁、化工、电子、纺织、电信、电力、烟草、服装、造船、食品、商贸、金融、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多个行业以及集团公司、独资公司、上市公司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因此,这次问卷调查具有地域广、行业多、方式活、统计准等特点,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达75.7%。被调查者中,有近48%的人员具有中高级职称或会计主管以上的职务,有19%的人员同时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资格。
二、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问卷涉及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处理及评价可信度等方面。下面,笔者给出所有问题及其背景、答卷情况和笔者的分析。
(一)关于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
要回答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相关问题,首先要对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了解,这关乎本次问卷调查的准确性。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分析:
(1)选择A、B两项的占87.82%,说明绝大多数会计人员还是非常乐意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记账、算账的,他们对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较清醒的认识,也愿意很好地遵守。
(2)选择C的占11.54%,说明“企业利益”在部分会计人员头脑里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当企业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就有可能为了企业利益而不惜违反法规及职业道德,以便实现短期的企业利益。
(3)选择D的是极少数,说明会计人员并不看重那些“听话耍小聪明”的要求,社会风气在好转,诚信与道德还是大有市场的。
分析:
(1)在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几种职业道德品质中, 回答结果的排序为: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专业胜任,说明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2) 将“诚实守信”排在第一位,把它作为会计人员品质的首要标准,说明会计人员自己还是愿意讲诚信的。这既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可以说,诚信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与基础,是市场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
(3) 将“专业胜任”排在最后,并不说明它不重要,只是会计人员认为相对前面几种“德”而言,“能”是其次的。显然,会计人员德、能兼备最好,有能无德最糟糕。
(二)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主体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有关单位甚至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合作。当然,不同主体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人们对其认可度亦有差别。为了了解会计人员对此的真实想法,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分析:
(1) 接近半数的人次选择“行业组织”,排在第一位,说明会计人员相信行业组织是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最佳主体机构,原因是行业组织有能力胜任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判断。
(2)“中介机构”排在第二,说明会计人员对中介机构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主要与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及评价的客观公正有关。
(3) 选择“自己”的排在第三,说明会计人员希望在评价问题上有自己的发言权,希望个人意见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
(4)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政府有关部门”与“所在单位”的人次比选择“自己”的人次少,这说明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各种政府机构和单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在会计人员心目中已失去应有的威信。
分析:
(1) 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的人次合计占72.08%,说明大多数会计人员倾向于由民间行业组织来负责实施会计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这与表3问题的回答具有内在一致性。当然,本题中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行业组织作为其职业道德评价的实施主体,如注册会计师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选择总会计师协会、其他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学会。这就给我们提出一系列问题:是否不同身份的会计人员应由不同的行业组织来实施道德评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如何分工与协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由哪个组织来牵头?如何进行实际操作?从本题回答来看,选择会计学会的人次最多(占40%),这说明会计人员更倾向于这一较综合的组织来承担同行业评价的责任。
(2)选择“财政部门”的占24.17%,说明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问题上,对部分会计人员有一定影响。
(3)选择“说不清”的占3.75%,这说明有少数会计人员对此无所适从,可能正好是现实状况的一种合理反映。
(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认可度
职业道德评价是否被人们认可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能否有效实施。为了了解会计人员对各种评价方法的认可程度,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分析:
(1) 选择B的人次接近半数,排在第一位,说明会计人员对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这与表3问题的回答具有一致性。
(2)选择 E 的排在第二位,说明社会公众评价在会计人员心目中占有一定地位,在设计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时须予以考虑。
(3) 选择 D 的排在第三位,说明部分会计人员在意用户的意见,毕竟自己提供的产品(会计信息)须得到用户的承认才算实现了价值,这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市场环境下更是如此。
(4)选择A 、C的比例相差不大,说明会计人员对自我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的认可度没有显著区别。
(四)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
如果说,做好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的前提,那么,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正确处理则是该机制有效实施的最后保证。通过或奖或惩、或褒或贬的针对性处理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奖惩机制应有的激励与威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结果的处理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了解会计人员对评价结果处理方式的看法,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分析:
(1) 选择A的排在第一位,说明会计人员对行业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处理中所起的作用高度重视,并且,本题的回答与表3、表4、表5问题的回答具有内在一致性,充分说明了行业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整个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2)选择 C 的排在第二位,说明会计人员对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在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有充分认识,对会计职业道德这种“软约束”的存在特点(主要依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系)有一定了解。
(3) 选择 B、 D 的分列第三、第四位,且比例相差不大,说明会计人员承认单位组织与个人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处理中均能起部分作用。
(4)本题各选项的比例相差都不大,且排序很有意思:行业组织排在第一、社会舆论排在第二、单位排在第三,自己排最后,这说明会计人员认为这几种处理方式应该组合起来使用,并应有主次之分。
三、调查的基本结论和启示
从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中,不难得出下面一些基本结论及启示:
第一,近几年由财政部主导的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已有一定了解,并已经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意识,这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及其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准备了思想基础与人员条件。
第二,在会计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两类方法中,会计人员认为社会评价的有效性更高;而在社会评价中,又以行业组织开展的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
第三,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或者说奖惩机制的实施,会计人员认为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方能奏效,即以行业协会的奖惩和社会舆论的宣扬、谴责为主,辅之以单位组织的奖惩和个体的道德自省。
高职学生创业调查问卷分析 篇7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 参加调查的同学共661人, 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共529人, 占到80%, 其中17人已经进行创业, 占2.57%, 有2人已经成功创业, 占0.3%。大多数同学的就业创业打算还是比较现实的, 47.2%的同学未来先找份工作就业再作打算, 有114 (17.25%) 人打算毕业后升学深造。另外有16.94%的同学打算毕业后直接创业。
从创业的动机来看, 创业的动机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创业的预期收益有:获得高收入、取得较高社会地位, 甚至是实现自我价值等等;创业成本因素需要考虑: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成本、所需付出的额外努力以及必须放弃可获取一定经济收入的现成工作岗位的机会成本等。选择最多的是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243人 (36.76%) , 其次是选择获得高收入这个创业动机, 有233人 (35.25%) 。
从创业的因素来看, 许多同学自信心不足, 有419 (63.39%) 人认为学生创业失败的多。创业信心是决定创业选择的关键因素, 创业的信心还受学生的创业能力薄弱和社会经验缺乏的制约。创业成功因素除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外, 还有创业资金、社会关系等, 也使一部分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而放弃。有488 (73.83%) 人认为学生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是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有254 (38.43%) 人认为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项目是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380 (57.49%) 人认为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对创业最重要, 有342 (51.74%) 人认为较好的组织和社交能力对创业最重要, 有212 (32.07%) 人认为创业中技术最重要。
对创业教育的认可上, 有401 (60.67%) 人认可学校的创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有55 (8.32%) 人认为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非常好。有521 (78.82%) 人认为有必要对全体同学进行创业教育, 其中有192 (29.05%) 人认为很有必要。有513 (77.61%) 人愿意参加创业培训, 其中有159 (24.05%) 人急切地想参加创业培训。有140 (21.18%) 人希望通过创业培训能学到商业知识, 有403 (60.97%) 人希望参加创业培训能使个人能力提升, 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或者去创业。有422 (63.84%) 人希望了解到更多市场营销知识, 有135 (20.42%) 人希望了解到更多财务知识, 有124 (18.76%) 人希望了解到更多团队管理的知识, 有116 (17.55%) 人希望了解到更多创业案例, 有234 (35.40%) 人希望得到创业专家的指导, 有189 (28.59%) 人希望学到更多的创业知识。在看待创业这事上, 有200 (30.26%) 人认为给别人打工, 能做好自己的事, 也是一种创业。
参与调查的同学还对创业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一是多举些创业失败案例, 吸取教训, 毕竟创业成功的同学是极少数;二是多组织创业实践活动, 理论适当减少, 创业毕竟不能纸上谈兵, 有146 (22.09%) 人选择了加入网上创业社区, 有146 (22.09%) 人选择了参观企业;三是创业成员之间多交流多分享, 创业教师及时提供指导, 做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创业成功率, 有282 (42.66%) 人选择了加入创业社团。
最后, 我们创业教育的的教师从这次调查也进行了自我反思。我们的创业教育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普遍对我国当前的创业教育的真实效果评价不高, 学生的创业技能与现实需要也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因为目前的创业教育还缺乏针对性。要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 必须在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其一,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创业意识上, 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开始。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形成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观念和能力。其二, 要加强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 例如市场知识的教育和营销能力的训练。市场营销、推广产品或服务是所有创业学生都将遇到的难题, 建议学校要加强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其三, 注重实践环节, 加强技能训练。实践出真知, 创业所需要的行业知识、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只能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增加相应的技能训练比理论灌输更加重要, 学生要求加强创业实践的需要是合理的。
总之, 这次调查是成功的, 学生创业热情的鼓舞使创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为高涨。另外, 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也给创业教师很好的启发, 使创业教育能加强针对性, 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知识, 就是我们所应该传授的知识, 这样就能做到学以致用, 理论更好为实践服务。但是, 从这次调查我们也看到, 尽管学生创业意愿强烈, 但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创业的切身体验, 对创业的理解还缺乏深刻认识, 许多同学的创业还停留在想象阶段, 并没有付诸实际的创业行动。而且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社会经验、公司运作和市场营销等创业的核心能力也不强, 也使创业行动迟迟不敢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玉国.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0) .
[2]孙月红.长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调查[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2) .
[3]蔡亚燕.论职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渗透[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4]刘世刚.浅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5 (12) .
[5]孔新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探微[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 .
农民工培训问题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篇8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问题,问卷调查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而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从动态看, 农民工是指实现人户分离的、在地区之间流动的人口;从静态看, 农民工是某一地区中没有该地常住户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 主要从事非农产业, 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 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 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量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人民的生活, 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和现有培训机制, 对中国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状况做出总的判断, 进而探索出一条农民工培训的高效道路高效道路。笔者于2012年5月至7月在徐明高速公路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实际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封闭与开放式相结合的问卷形式, 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 共收回有效问卷81份。笔者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 农民工培训的参与程度。
70%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 其中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的占30%, 70%参与的是所在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大部分农民工对政府组织的培训评价不高, 对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评价很好, 他们所参加的都是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
可以看到, 国家实施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急需从政策层面进一步研究培训方案以提高培训效率。
(二) 农民工对培训的态度。
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强烈, 绝大部分都期望受到职业培训。在调查问卷中, 当被问及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培训时, 绝大部分农民工都选择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当被问及你参加职业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时, 绝大部分农民工都选择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同时选择即便花钱也愿意参加培训的也占了不小的比例, 达到80%, 虽然愿意承担的金额一般都选择100元以下, 但这证明了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渴望。
(三) 影响农民工培训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农民工在选择影响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主要因素时选择的是:资金不足、没有时间。大多数农民工只愿意接受免费或费用较少的培训。对于不少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 在承担培训费用参加培训和即时工作维持自身生活两项选择中, 他们更倾向于后者。这与目前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收入不高有密切的关系。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休息日少、半数以上每天劳动8至12小时, 这也严重影响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 农民工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由于农民工工作的特点, 他们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资金有限。因此在被问到希望的培训地点时:80%的选择打工项目所在地, 20%的选择户籍所在地。在被问到希望的培训方式时:60%选择现场实习, 10%选择面对面授课, 30%选择多种方式结合。从培训方式来看, 农民工更乐于接受现场实习这种更加感性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
在被调查对象中, 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占70%以上。可见农民工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 导致部分农民工不能适应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 而现场实习可以弥补此缺失, 这些更加感性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对策分析
(一) 建立以企业为培训主体的技能培训机制, 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农民工群体人数众多、结构复杂。他们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工作经历、培训动机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因而他们的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农民工培训首先要考虑农民工自身对培训的需求, 如果被动接受与自己从事行业不相关的培训, 将无法将知识或技能真正运用到实践, 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提高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的参与度。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 农民工都希望在工作场所受到培训。农民工培训不能只靠政府, 不仅要让企业参与进来, 而且让企业成为农民工培训的主体。企业为农民工培训提供教学实践基地, 使农民工学到的技术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既能为农民工理论学习提供便捷的“实习”场所, 又能提高农民工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为农民工在企业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 有效缩短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磨合期。而且企业为农民工培训提供实践基地, 可以省去培训机构租用实践场地和购置机械设备等一系列的开支, 有效降低培训成本, 实现农民工和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 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
农民工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个人。其中, 中央及地方政府是农民工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考虑到农民工本身经济条件较差, 在整个社会中属于低收入群体, 必须建立农民工培训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首先,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投入力度。其次, 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增强能使所在企业直接受益, 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可见企业有增加农民工的培训投入的责任。
由于农民工是就业群体中流动性较大和转换性较快的劳动群体, 导致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投资与收益不对称。对培训的投资动力不足, 即使举办有关培训, 也是尽量降低培训成本。这种情况需要政府给予用工单位及劳动者一定的补贴, 确保农民工培训扶持基金落到实处。安徽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订的《安徽省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 是指各级财政从年度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稳定和促进就业的专项补助资金。该补助资金补助的范围涵盖了个人、企业及培训机构三方面, 充分调动了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加快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训格局。但是补助的比例与企业的投入相比还是偏少, 建议加大对企业的补助力度, 同时从其他方面给予热心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的企业补助。
(三) 重新定位培训机构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都花大力气组织了职业技术培训评价却不高, 但农民工对政府组织的培训, 大部分人认为是在走形式, 培训的内容不切实际。这主要是由于在培训工作的实际操作中,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广泛的实际调研, 不了解农民工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只把培训当成一种上级摊派下来的任务。主要依赖于社会培训机构, 而相当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人员素质不高、责任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监督、培训效果考核机制不完善, 从而导致农民工对政府组织的培训评价过低。
同时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 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部分农民工不能适应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 从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来看, 课堂理论讲授占绝大部分, 降低了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兴趣, 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因此针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特点, 社会培训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培训政策、职业道德、就业形式、劳动保护、自身维权等通用性较强的科目。政府机构有关人员可以亲自授课, 这些培训应该是短期的, 具有全公益性质。
(四) 严格培训准入制度和考核制度, 确保培训的质量。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就业准入制度, 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准入制度的政策和行政法规, 构筑了就业准入制度的基本框架。要让农民工参加培训, 就要抓好就业准入制度的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6]5号) 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03]79号) 针对对于培训机构承担的财政补贴培训项目, 提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结业考核程序, 加强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和证书发放的监督检查。农民工考核制度包括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培训机构培训绩效的考核评估。职业技能鉴定是培训与就业的中间环节, 也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基础。同时, 加大对通过行业培训已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农民工本人的补贴力度,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培训,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 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城镇转移, 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 国家和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技能培训,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应当看到, 农民工培训工作仍然存在培训项目缺乏统筹规划、资金使用效益和培训质量不高、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及农民工个人在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培训体系科学化等各方面协调一致, 共同参与, 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同时, 学术界要加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推进农民工培训制度化进程、规范农民工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 共同促进我国农民工培训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问卷调查分析 篇9
《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特色选修课 , 设立这门课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由于课程专业性比较强, 技术更新换代也比较快, 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差,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不能照搬重点院校的教材及教学模式, 进行教学改革, 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机制。
本文通过精心设计一份《移动通信系统》课程调查问卷, 问卷划分成几个模块, 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问题, 并发给11届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后回收有效答卷, 按模块统计和分析答卷结果, 使得课程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方向及参考依据。
1 目前教学情况
本校是独立学院,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特色选修课, 培养计划将该课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 总共51个课时课堂教学, 没有课内实验。上课时间安排一周一次课, 每次三节课, 共上17周。教材选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啜钢等编著的《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课程内容比较多且相对比较深, 学生上课期间相对比较被动, 第三节课表现出疲惫感, 期末考核情况一般。特设计问卷调查一份, 针对学生学习的真实感受及想法, 希望给《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 问卷调查基本信息
根据《移动通信系统》课程特点及课程的内容, 问卷设置往届生学习感受、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案例讨论和作业及考试五大模块, 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问题, 题目主要由单选题组成, 也有个别多选题。问卷发给刚上完这门课的11届通信工程专业学生, 共回收有效答卷48份。
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学生对调查问卷的作答情况, 将所有答卷以模块为单位, 每个题目分类统计, 结果如下:
3.1 往届生学习感受
问卷调查在该模块主要设计六个问题, 答卷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 , 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移动通信系统》这门课是十分必要的, 而教材的选择也基本符合多数学生的想法;在课程实用性、学生学习兴趣度及满意度等方面, 意见相对比较分散且总体满意度不高, 后期改革应多从这方面入手, 着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2 教学内容
(1) 课程内容方面, 52%的学生希望多讲点实际移动通信应用案例 ;而31%的学生更偏重于GSM、CDMA、3G技术及蜂窝移动通信的讲解;另有12%的学生选择了各种编码、调制、抗摔落技术的介绍;极少数学生对移动通信的无线传播环境等理论基础感兴趣。课件学生学习《移动通信系统》更关注于它的实用性及应用性。
(2) 多媒体教学方面 , 35%的学生认为教学PPT应增加动画及图片; 而59%的学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播放移动通信方面的简短视频, 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3) 通信系统仿真方面 , 96%的学生希望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 加入仿真内容, 通过软件搭建通信仿真系统, 讲解相关内容, 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3 教学模式
该模块主要设计了教学模式的安排, 答卷统计结果如图1, 由图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课堂案例讨论、硬件实验教学及MATLAB仿真实验教学的支持率非常高, 极少数同学觉得不需要, 可见学生越来越重视实际动手能力;而超过一般的同学认为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 不应局于其中一种, 应将各种模式有效结合起来。
3.4 案例讨论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单一授课的方式 , 或者加入实验课时, 很少有案例讨论环节。而在教学模式这块可以明显看出案例讨论支持率比较高, 对于具体采取何种形式, 特意在调查问卷中设计相关细节题目, 答卷统计具体结果如下:
(1) 案例讨论形式方面 , 65%的学生选择3-5人 一组 , 课前组员一起找资料制作PPT, 课堂上每组派人讲解, 组员补充。而19%的学生倾向于现场出题现场讨论, 自由发挥;另有16%的学生认为现场分组现场出题, 组员一起讨论几分钟后各组发言PK比较合适。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案例讨论环节比较重视, 愿意在课外花时间准备。
(2) 激励机制方面 , 72%的学生认为案例讨论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比如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加平时分,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得案例讨论更加有序有效得进行。
(3 ) 学生主动性方面 , 67% 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讨论发言 ; 而27%的学生选择在有加分的情况下会主动发言 ; 仅6%的学生比较被动, 表示不愿意参与。可见极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 对案例讨论环节比较感兴趣。
3.5 作业及 考试
(1) 作业内容及布置频率方面 , 75%的学生认为教材自带课后作业题难度适宜;21%的学生觉得课后练习偏难; 另有53%的学生倾向于一周布置一次课后作业, 有助于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2) 考试形式方面 , 本校是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 此次问卷调查中 , 学生的意见比较分散, 但仍有50%的学生希望开卷考试, 而19%的学生选择了半开卷形式;剩下31%的学生喜欢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
4 结论
此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为《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改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得出结论具体如下:
(1) 教材甄选。教材选择应根据本校学生基本情况 ,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理解能力比较差, 不能照搬重点学校的教材及教学模式。根据学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教材的选择应体现实用性;在上课内容的选择上, 应注重实际应用技术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的介绍,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多样化 , 对课时作合理安排 , 应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 案例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不应局限于单一的ppt授课方式 , 一方面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适当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简短视频;另一方面应增设案例讨论环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把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4) 作业及考试。作业题目选择上应有侧重点 , 难易题目分布合理, 在作业批改过程中, 可以适当写点评语, 尤其针对学生错误的题目, 指明解题方向。关于考试形式, 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内容及考试内容制定是否开卷。
摘要:根据《移动通信系统》课程特点, 按问卷设置往届生学习感受、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案例讨论和作业及考试五大模块设置答卷题目, 通过分析和统计答卷结果, 得出相应结论, 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非常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移动通信,问卷调查,案例讨论,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章坚武.移动通信[M].4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5) .
[2]啜钢, 等.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3 (1) .
[3]贺利娜, 江敏.案例教学法在“移动通信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财富, 2014 (3) .
问卷调查分析 篇10
1 课程考核方式问卷调查表设计
大学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知识并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它完全不同于大学入学的竞争性考试,同学之间的名次已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掌握程序。如果对知识的掌握程序达不到课程的要求,那么就没有该课程的学分,也就可能无法按时毕业。从这个层面来说,也没有必要设置课程考核的合格率。课程考核既可以全部合格,也可以全部不合格,关键是选读该课程的同学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的结果对大学生来说是如此重要,选用什么样的课程考核方式既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又能准确、公正地判断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序,如果没有课程学习主体学生参与课程考核方法的设置,光凭教师主观意志设置的考核方法其效果是值得质疑的。为此,为了更好地搞好《微机化工应用》课程考核方法改革[4,5],进行了学生对课程考核改革方法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设置了1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2~4个选项,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1)对平时作业及考试通过引入序号使每一人的数据不同,这种考核方式你是否同意?
A、同意;B、基本同意;C、无所谓;D、不同意
(2)如果平时作业能够得到老师认真批改,你认为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比例多少比较合理?
A、20%;B、30%;C、40%;D、50%
(3)你认为计算机类应用课程期末采用上机开卷考还是闭卷笔试考?
A、上机开卷;B、闭卷笔试;C、上机闭卷;D、开卷笔试
(4)到目前为止不含本课程,你碰到过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或以上的课程吗?
A、有;B、没有
(5)如果教师无法发现作业抄袭现象,为了获取好的课程成绩,你是否会抄袭作业?
A、会;B、不会;C、偶尔会;D、自己不会做时会
(6)如果采用差异化作业,教师很容易发现作业是否抄袭,一经发现零分处理,你是否还会抄袭作业?
A、会;B、不会;C、不做;D、请教同学弄懂后自己做
(7)你对本课程在如此短的学时内采用问题驱动型及案例展示型教学方法是否认同?
A、同意;B、基本同意;C、无所谓;D、不同意
(8)你是否同意增加该课程学时数?
A、同意;B、基本同意;C、无所谓;D、不同意
(9)如果增加课程学时,你认为该课程总学时为多少时你能基本掌握课程的知识点?
A、54;B、64;C、72;D、96
(10)你认为该课程采用上机考试的时间多少比较合适?
A、2 h;B、3 h;C、4 h;D、5 h
2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是在课程内容讲授一半时进行的,共收回有效问卷86份。表1是各项总数统计及百分数统计。注意由于采用了四舍五入,加和后小数点第2位会有一定的偏差。
3 统计结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由表1数据可知,对于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引入序号,从而实现差异化考核的同意和基本意占总调查人数的84.93%,完全不同意的只有2.33%,表明几乎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差异化课程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杜绝作业抄袭及考试作弊现象。如果教师能认真批改平时作业,高达62.8%的同学支持平时成绩占总课程成绩的比例为50%,这和国际上许多一流大学的课程平时成绩占比不相上下,说明只要教师尽到责任,学生在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的期望值上和国际上一流大学的学生是一致。对于平时成绩占比总课程成绩比例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所布置的平时作业差异度小,打分不精细,有些甚至只写一个“阅”字。对于计算机类课程采用上机考试还是闭卷笔试问题,有86.05%的同学选择开卷上机考试,但也有11.6%的同学选择开卷笔试,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它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当中还是有一定比例的同学习惯了高中的那种学习和考试方式,不适性大学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方式。试想一下,计算机类应用课程,笔试能考些什么问题,只能考些死记硬背及简单的运算结果;只有通过上机考试,才可以进行编程、绘图及复杂问题计算等计算机应用题目的考试。
对于作业抄袭问题,如果是以前的非差异化平时作业,只有31.4%的同学选择不会抄袭;而如果采用差异化作业,将近90%的同学选择请教同学、或放弃等方式不抄袭作业。对于由于课时短而采用的问题型驱动教学方法,尽管大多数同学同意,但也有16.3%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同意,这部分同学和选择笔试的同学有相当大的重叠。对于增加课时书,只有18.6%的同学发对增加课程数,大多数同学同意或基本同意增加课程的学时数。对于考试时间有24.42%同学选择2 h,但也有15.1%的同学选择5 h。选择3~4 h的占60.5%,是基本多数。
4 结论及展望
《微机化工应用》课程作为华南理工大学考试改革的第一批试点课程,在第1轮的考试改革中,我们采用了平时作业差异化、期末考试上机开卷3.5 h、一人一试卷、每人需参加一个小组完成开发一个化工应用软件并申请国家软件登记号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取得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全体同学均获得了国家软件登记证书,课程总评成绩无不及格现象。如果将本次改革的课程考核方法和前面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两者基本一致。也就是说我们所采取的课程考核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当然也有15%左右的同学不同意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他们还是热衷于常规的作业一样、2 h闭卷笔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80%的课程考核方式。这说明有15%的同学仍停留在高中的学习方式上,或者说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想混课程。其实最后期末考试的成绩也证明了这个设想,大约有12%同学的期末成绩在60~70分之间,而将近有80%以上同学的期末成绩在80分以上。根据平常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这些期末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下的同学,其平时成绩在全班排名也属于偏后位置,有的还经常晚交作业。课程平时成绩差的学生和期末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呈强力的正相关,基本上没有出现期末考试在90分以上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很差的现象。由此可见,在我国的高等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来自教师、社会等各方面的阻力外,这个15%左右的学生群体也是不可忽略因素。如处置不当,这些学生常常会会更加不适应新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出现挂科现象,进而无法正常毕业。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要充分注意这部分平时学习有困难,不适应新考核方式的学生,及时注意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对这些学生,采取同学之间一帮一,教师每次上课时利用下课时间询问他们的学习进度,从何激发他们的内心学习动力,共同完成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教学任务。
摘要: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课程,课程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也是大学有别于科研机关的主要特征。论文基于学生的角度,设计了课程考核改革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85%左右的学生支持基于掌握课程知识能力为主的开放型课程考核方法,但仍有15%左右的学生反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需引起课程考核方法改革者重视。
关键词:问卷调查,课程,考核,改革,正相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16-5-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杨兴林.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江苏高教,2016(2):40-43.
[3]张志勇.课程改革的本质就是课程民主[J].中国教育学刊,2015(5):1.
[4]方利国.计算机计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3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2.
工程热力学教学方法问卷调查分析 篇11
摘 要: 本文以能源类170名本科生为样本,在教学期间针对教学方法、节奏、形式等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可以通过督促学生做笔记、合理安排作业量及答疑和讲解作业题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OOC和研究性课题等方式,加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工程热力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工程热力学 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
1.引言
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各个环节,尤其是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尽管基于网络平台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1,2],目前课堂讲授仍是最广泛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的缺点是互动性不强,学生学习被动性比较大而主观能动性比较弱。为此,许多教育工作研究者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案例教学[3]、互动教学[4]、情景教学[5]等模式,力求克服其缺点。
教学方法的研究对高等学校中抽象、晦涩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尤其重要。能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工程热力学[6]。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具体应用。工程热力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特点是抽象概念多,对高等数学基础要求高,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本研究认为,课堂安排、课后作业及考前复习等环节对学习效果均有重要作用,并针对北京科技大学能源类专业的工程热力学教学在学生中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获得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以下简称热能)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建环)两个开设了工程热力学课程专业的学生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两个课堂在工程热力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探索我校能源类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及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一些结论对其他类似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有参考价值。
2.研究方法
针对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本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生。调查问卷分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两部分。由于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两批问卷在不同时期发放,其中教学方法问卷共发放130份,收回128份,有效率为98.46%。该问卷共设置题目18个,选项有2~6个不等,13个单项选择题,4个多项选择,1个开放性文字题。教学效果问卷共发放170份,收回164份,有效率为96.47%。该问卷共设置题目12个,选项有2~6个不等,10个单项选择题,1个多项选择,1个填空题。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性,采用的是无记名问卷方式。
3.结果与分析
3.1课堂情况
课堂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课堂授课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情况,本次教学方法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上课状态、授课形式采用板书还是PPT、对授课节奏的感觉、使用教材还是讲义和课堂互动方式这五个方面。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包括学生课堂小练习的完成情况、是否记笔记、学生高效听讲时间百分数、每堂课能够吸收的课堂知识容量及对课堂氛围的感觉这五个方面。调查结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从图1到图3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记笔记的学生完成课堂小练习的情况明显好于不记笔记的学生,而且他们的课堂效率和吸收课堂知识的百分比高于不记笔记的学生。
调查分析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形式的偏好,发现偏好PPT的人数略多于偏好板书的人数,然而绝大部分人认为二者的结合更合理。使用PPT的好处是知识点连贯性好,学生基本可以不记笔记。板书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随时控制进度和讲解内容,但需要学生做较多的笔记。参考前文笔记对课堂效果的影响和学生的反映,可以说板书在课堂讲授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以运用,尤其是推导过程较多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
调查发现,在课堂上仅通过讲授与练习就想达到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是比较困难的。从调查结果看,仅有5.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够听懂课堂教授内容,但是课后发现并没有听懂或者理解有限。一方面是因为工程热力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學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课上老师的讲解和帮助下大致理解,但是课后复习时往往发现自己理解得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课上讲解的知识比较基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小,但是课后复习时会对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束手无策。说明通过科技创新等方式实现学与用的结合对掌握工程热力学这样的专业基础非常重要。
图4反映了学生对于授课节奏的偏好。喜欢“老师讲,学生听”和“边讲边穿插提问,随堂小作业等”的人数相同,这些人占75%以上的比例,只有很少部分人选择“由教师提出问题,主要靠小组讨论解决老师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授课节奏和学生性别显著相关:男生更倾向于“边讲边穿插提问和随堂小作业”,女生则更倾向于“老师讲,学生听”。说明女生比男生更能长时间地保持对听课的专注。然而,大部分工科院校男生人数远远多于女生,所以学练结合对整体课堂效果更有利。
在课堂互动方面,选择“A.教师提问,某一学生回答;B.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C.教师设问,全班共同响应”的人数分别为31、56和58。其中B、C两项选择的人数较多,说明学生愿意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互动活动。
从图5可以看出,上课所用的参考资料与专业显著相关。热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教材,而建环专业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讲义。究其原因,可能是热能专业学生更重视知识的权威性和系统性,所以愿意使用比较成熟的教材;而建环专业的学生更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所以更倾向于参考老师编排的带有较多衍生知识和应用案例的讲义。
3.2课后自觉和作业情况
由于工程热力学的概念繁多,抽象而复杂,布置课后自学和作业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和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学生的课后学习和作业情况,对学生如何补足在课堂上没有及时解决的疑问、作业量和作业上交时间、习题何时讲解及课后每天用于工程热力学学习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如图6、图7和图8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疑问没及时解决时,会通过课后自己看书思考弥补,90%以上的学生每次课后用于工程热力学的平均学习时间在1小时以内。说明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有利于知识掌握。但反映出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交流不充分的问题,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共同提高。
关于习题讲解,83%的学生选择每学完一章讲解,这样可以在学完每一章节后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巩固,更有助于工程热力学的学习。
作业内容和交作业时间的差异化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并降低学生之间抄作业的可能性。在关于课后作业的调查中,大多数人选择“教师对所有学生都留同样的作业”和“多次课后作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统一上交”。据调查后的私下了解,有学生认为布置同样的作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作业布置方式哪一种更有利需要单独进一步考查。
3.3考前复习情况
考试成绩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长期教学质量考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对于本次调查而言,由于采用的是匿名调查,难以将学生成绩与学生各种表现关联起来。此外,本次调查只是针对2012级本科生一个年级,与其他年级学生在基础上也许不同,将期末考试成绩与其他学年的成绩比较意义不大。因此,本次研究调查学生用于期末复习的时间,并将学生对考试的信心作为考察指标,问卷调查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调查结果表明,84%的学生复习时间为1到2周。考前复习时间越长的学生,对考试的信心指数越强,二者呈正相关。
调查结果说明,积极引导学生制订复习计划,要求学生提前一两周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系统的综合复习,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考试成绩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任课教师应该重视考前答疑,相对集中地解决平时积累的问题,配合学生做好考前复习。
3.4MOOC和研究型教学的采用意见
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引入MOOC,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高水平的教育资源,还由于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热力学的有关知识。调查发现,21%的学生非常希望引入MOOC,但有32%的学生并不希望将MOOC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开始阶段,将MOOC作为平时课堂教学的补充也许有一种更好的选择。
对于将研究性教学引入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形式,近100%的学生表示乐于接受。其中83%的学生希望以团队形式完成,每个研究性课题小组的人数为三五人,自由或随机分组,由教师给出选题范围,学生在给定范围内自由选题。说明学生难以单独承担研究性教学课题的压力,并且无论是分组方式还是课题的选定,都希望有更大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4.结论与建议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提高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发现通过督促学生做笔记,合理安排作业量及答疑和讲解作业题的时间,引导学生做好考前复习,引入MOOC和研究性课题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工程热力学教学效果。如果将板书和PPT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一些教学方式有明显的群体相关性。参考资料的选择和专业相关,热能专业学生喜欢用正规教材,而建环专业学生倾向于用讲义。课堂教学节奏和性别相关,男生课上保持专注的时长比女生短。因此,对于男生为主的院校,课上采用学练结合的节奏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 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06):1-4+22.
[2]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方小楠.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85-88.
[3]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01):22-24.
[4]颜醒华.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01):21-24.
[5]冷泽.浅谈情景教学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30):25.
[6]陈占秀.论工程熱力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核心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0(02):90-92.
[7]陶淑艳.关于工程热力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2(03):79-80.
问卷调查分析 篇12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要了解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必须研究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美国威斯帕 (Vesper) 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主要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 (包括举办创业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 [1]。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博士设计了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指标体系、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指标体系等五大类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2]。河北体育学院的刘振忠副教授设计构建了由学校层面、管理层面、教学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五个方面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3]。我们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 着重从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教师队伍、教学组织、创业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设计了含有32个问题的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团委来负责。负责团委工作的老师对本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有更全面的了解。2010年6月1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团省委联合召开云南省青年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各高校的团委书记或副书记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借此机会, 我们在会上向各高校负责团委工作的老师发放了“云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份, 占发放问卷的93%。涉地地云南省25所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16所, 高职高专9所。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
由于调查数据量不大, 本研究用电子表格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 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
从表1可以看出约2/3云南高校未建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 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老师反映学校仅仅靠团委的老师来承担创业教育的任务, 而缺乏其他部门的配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缺乏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从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 本科院校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院校低19%, 说明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工作。
从表2可以看出约2/3云南高校都制定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 从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 本科院校制定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院校低33%, 这与上面得出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工作的结论是一致的。
尽管表2说明绝大部分高校制订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 但表3告诉我们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制订有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 这就影响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2. 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从表4可以看出, 只有约一半的学校制定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计划。这说明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主动性还不够, 教师培训主要走的是自上而下的, 从团中央到团省委再到各学校团委的途径。特别是本科院校制定培训计划的比率只有34%, 远低于高职高专院校的67%。
从表5可以看出, 具有经济学背景的创业教育任课教师只占2/3。而担任一些关于市场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让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仅仅经过短期的创业教育培训教师来担任, 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而100%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没有创业的经历, 这使得创业教育的课程大都是纸上谈兵。
从表6可以看出, 创业教育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只有一半多的申报了课题, 这方面本科院校申报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高出47个百分点。理论研究能为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 其他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要远高于云南的高校, 且不少高校还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机构 (如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研究院或创业中心等) 。而从本次调查看, 云南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的高校不足1/3。而且每年创业教育教师彼此交流的机会也不多。
3. 创业教育的教学组织
从表7可以看出, 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比率较低, 特别有近一半的学校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比率小于10%, 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举办创业人士的讲座。但从学生的调查来看, 他们更欢迎这样讲座。
可以欣喜地看到, 大部分高校不再将创业教育仅仅作为课外实践活动, 而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落实。
4. 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各高校建立创业实习基地的比率不高, 有32%的高校未建立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60%的高校未建立校内的创业基地。即使建立创业基地的, 或者没有运作 (校内占16%, 校外占28%) , 或者运作效果不好 (校内占20%, 校外占32%) , 运作好的占极少数 (校内占4%, 校外占8%) 。这说明我们创业教育工作还浮于表面, 轰轰烈烈的挂牌行为不少, 实实在在扎实工作的不多。
尽管各高校均举行或组织参与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但超过一半甚至更多的学校, 没有对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进行跟踪调查, 也没有对创业计划大赛项目有后续服务, 这与有关专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即一些学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 而不愿对深层次的创业教育有过多的投入。对一些追求表面效果的工作投入精力较大, 如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设立“创业基金”, 开设“创业中心”、“创业园地”, 鼓励学生创办公司等, 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比较注重表面的效应, 对学生的参与面和实际教育效果关注不够。
5. 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氛围有所增强, 大部分高校或多或少进行创业典型的宣传, 但是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很好的彼此交流的平台。绝大部分高校未建立创业论坛 (网站) 、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 少数建立的效果也不理想。
6. 创业教育的信息管理
调查还发现云南省有4%的高校从未对学生做过有关创业教育需求方面的调查, 绝大部分高校 (占84%) 做过少量的调查。学校经常或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变化的也只占到一半多一些。可以推测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或者是自上而下完成团省委的有关要求, 或者是照搬其他省份的经验, 针对云南省及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创业教育还不够。
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信息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好。有84%的高校未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这就使今后创业教育的工作的改进缺乏必要的信息。有84%的高校校友会未建立有校友自主创业的信息库, 使得创业教育不能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四、建议
从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近几年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高校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学校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从无到有;创业教育也从第二课堂走进了第一课堂, 部分高校已将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各高校选派一批教师参加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 创业教育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加强;创业计划大赛在各高校蓬勃发展, 影响力扩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创业基金和校内或校外的创业实习基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宣传力度加大, 创业教育的氛围渐浓。但是从以上的调查分析,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总体上仍处于全国的落后地位, 而且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展不平衡。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以供各级领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者参考。
1. 在云南省各高校分层次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 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 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4]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课程、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因此要纠正创业教育的“精英观”。广义的创业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面向全体大学生。狭义的创业教育可以是精英教育, 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云南省各高校应根据需求, 分层次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 二者不可偏废[5]。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团委教师或经济管理教师的任务, 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创业教育的责任。学校应该明确要求各课程的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2. 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
我们应从需求出发来规划创业教育, 而不能仅从书本出发来开展创业教育, 即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为此, 各高校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障碍的调研, 了解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同时, 学校要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的变化, 使创业教育有的放矢, 为发展云南经济做出贡献。
3. 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创业教育工作
云南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间不长, 水平相对较低, 且发展不平衡。创业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我们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为此, 各高校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信息系统, 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例如, 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创业教育的评价、创业教育的工作总结等的归档、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建立校友自主创业的信息库等等。其次, 要进行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 将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经验本土化。再次, 各高校应该经常组织一些创业教育的经验交流, 取长补短, 改变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除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本科院校强于高职高专院校外, 其它许多方面创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要好于本科院校。因此本科院校要加快创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4. 完善促进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各项保障、激励、督导制度或措施
政府方面, 首先可以从教育经费方面拨付给各高校一定的专项创业教育的启动资金, 并据教育厅、团省委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专项评估, 进行相应的追加。其次, 要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再次, 出台一些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重要, 高校即使有了资金, 但缺乏企业的支持也难以独自搞好创业教育。而由于风险和费用的因素, 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这也是前面分析的不少高校虽然建立了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但未运作或运作不好的原因之一。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进行引导。如视企业家在高校长期兼课的课时, 及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情况, 对企业进行教育公益事业的免费宣传, 提高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可能的情况下, 可以对企业缴纳的附加教育费进行一定的减免。
高校方面, 首先要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 (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 加强对团委、教务处、教学部等参与创业教育部门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其次要根据本校情况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 并切实贯彻落实。特别是考核或评价制度, 要科学设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不但从表面结果指标来衡量, 更要考核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否则创业教育就只是停在纸上, 做在表面上。再次学校要加大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师的培训上缺乏主动性, 且培训的数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最后, 学校要对从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工作量、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与一定的倾斜。
5. 成立跨高校的云南创业教育研究机构
针对云南高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或较长时间关注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的情况, 我们建议成立跨高校的云南创业教育研究机构。集中各校的创业教育教师, 加强交流、沟通和合作研究。积极与省外创业教育学术团体联系, 参加创业教育学术会议, 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学会、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等的有关学术活动。
6. 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云南省各高校教学计划, 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配合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难的应时之举, 不是靠几次活动、讲座等就能完成的,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不可能速成, 不能将创业教育功利化,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团委教师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云南省高校要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点, 按照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社会知识结构等创业素质的要求, 科学系统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创业教育教材。
7. 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无论是从教师的调查问卷, 还是从学生的调查问卷来看, 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薄弱。创业教育实践环节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为此, 必须加强资源的整合, 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创业教师队伍, 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创业教育实习基地, 利用利益杠杆和督导机制, 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能再出现兼职教师只是挂名而无兼课, 实习基地只是挂牌而无运作的情况。不仅要邀请企业家到学校作讲座, 还要聘请他们在学校不定期任课。可以充分利用校友企业家资源。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 学校可以给企业员工提高素质进行免费的理论培训, 或者针对企业的需要, 给与一定旁听学校某些课程的免费名额。学校要在工资待遇和时间上给以保障, 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或兼职,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允许创业教育教师兼职创业, 或者停薪留职去创业。
摘要:作者基于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结合云南高校情况设计了“云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 面向各高校负责创业教育的团委教师发放问卷, 并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描述了云南高校在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教师队伍、教学组织、创业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对创业教育正确理念的传播、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创业教育工作等建议, 为有关部门制定创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云南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实习,创业计划大赛
参考文献
[1]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1) :87.
[2]刘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2) :48-49.
[3]刘振忠, 周嫒, 张功.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99-103.
[4]关小燕.创业教育在中国省区的本土化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9) :3.
【问卷调查分析】推荐阅读:
调查问卷测评分析08-26
工作分析调查问卷报告09-12
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分析10-1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10-16
调查问卷以及分析范文10-17
问卷调查表结论分析07-15
房地产业调查问卷分析07-25
义务教育调查问卷分析07-26
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析08-08
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