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024-10-03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精选8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篇1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导言: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此特举行这次小学生心理问卷调查,希望同学们如实填写。(注:年级、班级、性别必须填写;总共21道选择题,每一道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希望同学们如实填写)

年级

班级

性别

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 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

D、读书后 赚大钱 F、同学间好玩

2、课堂上老师提问()

A、马上回答 B、想一会再回答 C、等别人答 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3、老师布置的作业()

A、认真完成 B、完成一些 C、不完成 D、边做边玩

4、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不紧张

5、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 B、不是

6、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 B、没有眼泪 C、那是假的 D、非常激动

7、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A、快乐 B、一般 C、不合群 D、孤独 E、自卑

8、见了认识的长辈()

A、主动热情招呼 B、不好意思 C、躲起来

9、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 B、主动招呼 C、不理睬 D、怯生

10、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 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11、受到委屈时()

A、为自己辩解 B、与人争吵 C、独自生闷

12、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A、老师 B、家长 C、好朋友 D、谁也不说

13、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A、原谅 B、要求对方道歉 C、骂对方 D、反踩他一脚

14、学校做清洁时()

A、认真做 B、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 C、边做边玩 D、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15、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

A、是 B、不是

16、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A、不服气,再做 B、总结教训 C、请别人帮助 D、不再做

17、对小动物,你()

A、喜欢 B、不伤害 C、捉弄 D、喜欢弄死

18、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A、自觉遵守 B、老师来就遵守 C、有时违犯 D、经常违犯

19、竞选干部时()

A、我能行 努力争取 B、当干部要多做事 C、无所谓

D、不愿当 E、我不行

20、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否则打×。

A、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

B、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

C、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

21、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 B、一般 C、有时烦 D、不愉快 实践调查设想:为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利用实习时间,对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

实践调查的具体目标 1、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调查实施对象:角峪镇中心小学小学全体学生 实施调查步骤:

1、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和翻阅相关文献。

2、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调查。

3、学生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

1、厌学情绪很高。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可调查结果表明: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尚有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情况更糟的是,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更为突出。

2、绝对自我中心。这一些孩子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认为最好的总是应该是自己拥有,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无误。这类孩子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例如,五年级某位同学在班中成绩属于中上等,有一次小组合作讨论一道数学题目,几个同学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这题的一个简便方法,老师请她代表小组讲解,她在讲解后补充了一句:“老师,这题的解法是我先想到的。”同学们在课后指责她抢功,可她却说:“没有我,凭你们怎么会想到。”

3、面对考试感到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小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4、抗挫折能力差。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人说:没有被拍打的皮球,算不得皮球,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可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觉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五年级的某位同学一直在班中担任要职,五下年级班委改选,他落选了,他一下子对前途失去信心,成绩直线下降。四年级的某位同学因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许多,挨了老师的批评,逃学在家,经老师、家长多方做工作,才到校上学,可每次考试,他诉说总觉得头痛。

小学生心理成因原因分析:

1、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被看重。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父母祖辈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对孩子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令其上辅导班,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家长的溺爱、高期盼,这一矛盾体,滋生了孩子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少数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小学生心理教育几点建议:

1、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结合素质教育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考试评价系统及切实有效的监控机制,扭转考试指挥棒,加强对学校的政策导向、微观调控,建立自上而下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机制。

2、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倡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多种方式,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无痕中,学校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举办各种“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开辟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心里咨询室”,成立以班主任为心理辅导员的“心里咨询站”,解决小学生中一些“特别”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度过一些“特殊”的心理历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设性意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篇2

一、调查对象与工具

本研究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 以求尽早发现问题学生, 及时开展有效的干预手段, 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次调查采用UPI问卷, 调查对象为某市属高职院校全体新生, 全院新生共有3266人, 实测人数为3237人, 其中男生人数为2217人, 占68.5%, 女生人数为1020人, 占31.5%;来自城镇的为416人, 占12.9%, 来自农村的为2821人, 占87.1%。

二、调查结果统计

本调查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 (University Personallity Inventory, 简称UPI) 作为评定工具。UPI是一种为早期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健康调查表。[1]根据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测验介绍要求统计分值, 结果显示, 全院新生第一类学生97人, 占总人数的3.0%;第二类学生为543人, 占总人数的16.8%;第三类学生为2561人, 占总人数的79.1%。

(一) 三类学生的分布

在3237人 (实测人数) 中, 有97人 (占3%) 心理健康状况很差, 属于一类重点关注学生;另外有543人 (占16.8%) 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属于二类次重点关注学生;还剩2597人 (占80.2%) 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 属于三类非重点关注学生。

(二) 一类问题学生分布情况

一类问题是指总分达到25分以上 (含25分) , 即具有的阳性因子数达到了25个, 或者是回答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 也可以是自认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此次调查中, 属一类问题的学生总人数为97人, 占整个被试学生的3%, 低于全国的常模水平。

(三) 二类问题学生分布情况

二类是可能有较轻的心理问题的学生, 应引起关注, 有条件的可联系面谈。判断标准包括:总分在20~24分者, 或者8、16、26有一题作肯定回答者, 或者辅助题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此次调查中, 属二类问题的学生总数为543人, 占整个被试学生的16.8%。

(四) 具体各个因子的学生分布情况

在UPI量表中一共有60个检测因子, 其中阴性因子即良好心理因素四个, 其名称及具有该因子的学生比例分别见表1:

阳性因子即不良心理因素一共有56个。对选择比例较高 (≥20%) 的题项进行统计排行, 如表2所示:

其中第8、16、25、26题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因为这四个题项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是甄别三类人群的重要指标。通过上表可知: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不幸”的学生有11人 (3.6%) , 经过了解, 这些同学大致分为亲属关系紧张的情感类和以经济压力为主的经济类;“常常失眠”的学生有247人 (7.6%) , 经调查后分析认为, 一是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的变化与学习压力的减轻造成的, 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想轻生”的学生有21人 (0.6%) , 经过第一时间的约谈发现, 其中有的是曾经一时负气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有的是认为自己现在遭受到了挫折, 觉得生活无聊, 这些学生需要及时给予关注;“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138人 (4.3%) , 这部分同学有的有抑郁倾向, 有的则是对大学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计划。

(五) 问题排行

三、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 该市属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较好, 大多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第一类学生仅占新生的3%, 明显低于前人统计的20%的问题检出率。但是通过面谈等方式了解到, 一些学生也存在些许问题, 这些问题很多是从高中带上来的, 甚至在初中, 小学就存在了, 也有一些问题是适应性的, 对新环境熟悉之后就会缓解, 但这也需要我们及时给予帮助, 否则积压到大二, 大三, 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 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采取主动约请第一类人群, 做进一步谈话和筛选。通过筛查, 在一类重点关注人群中最终确定了需要立即接受心理咨询的A类学生32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A类学生心理问题的程度, 做到及时有效地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咨询, 采取逐一约谈, 根据约谈结果, 发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1人 (3.1%) , 一般心理问题学生19人 (59.4%) , 心理健康学生12人 (37.5%) 。针对以上问题, 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 完善心理健康档案, 实现动态心理健康管理

根椐UPI测试结果, 建立了3237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尤其是对32名A类学生进行重点的跟踪, 对65名B类学生进行全面关注, 着力发挥院、系、班三级网络预警干预系统的功能, 保证他们在学校健康成长。

(二) 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与引导功能

积极扩展心理健康教育受益面,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功能, 发挥积极心理建设的功能, 从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网络电话咨询、朋辈教育, 为学生排解心理的困惑和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深入生活和实践, 更多地让个体在真实情境中体验, 才能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同时又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社团活动、举办心理知识图片展、心理征文比赛、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沙龙、创建学生心理互助热线等。

(四) 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心理育人环境

心理环境的源泉是客观现实, 它是客观环境的产物, 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就得有适宜的客观环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尤其是区域环境 (学校所在的社区) 和相关的社会各部门的联系等。[2]

一是硬件环境建设, 如教学设施和设备、校园的布局与美化、周边环境等。使人一进入校园就有一种舒适感, 从而对学生无形中萌发一种吸引力, 进而产生对学校的热爱。

二是改善学校的“软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专业建设、学科设置、学生管理、教师的人格魅力等方面不断提升, 积极营造一个乐观向上、友善互助、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尤其是要树立良好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良好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 能够使置身其中的师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激励其内在动力, 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是净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准成人”, 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因索的影响与制约。学校周围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背景对学生的心理面貌有着广泛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教育, 教导学生正视现实, 明辨是非,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同时大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限制一些有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如歌舞厅、网吧等在学校周边出现。

参考文献

[1]余莉, 蔡玲.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国内外应用的研究综述[J].职业圈, 2007.1.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篇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心理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改变人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因为现代社会十分复杂,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为广大教师提出一个时代的命题,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便能够即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此研究报告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以便为宣武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研究依据。

二、调查对象

宣武区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七所学校的高中一年级部分学生,发放问卷718份,收回有效问卷695份。

三、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本文绝对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我们采用自己编制的“高中学生心理调查问卷”,此调查不属于标准化测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问题,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指导语和调查题目。调查题目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题目为单项选择题,有六个主题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人际适应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教育和生命教育。每一主题均为6道题,按照主题顺序依次排列题目。共36个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来进行选择,其中1~6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学习心理的认识和看法;7~12题主要反映学生的健康情感问题、;13~18题主要反映学生的意志品质问题;19~24题主要反映学生的人际适应问题。25~30主要反映学生升学与职业选择的问题;30~36主要反映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每个题目分成A、B、C、D、E五个等级,分别代表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第二部分只有1个题目,是多选题,37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心理课上希望讨论的问题,是多选题。第三部分是开放性问题,了解学生除了心理课还需要哪些心理方面的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真实情况进行答题。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在学习目标方面:10.36%学生在每次新学年到来,都能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18.27%的学生经常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28.92%的学生时有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29.78%的学生偶尔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12.23%的学生没有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

2、在学习兴趣方面:6.62%学生在学习规定的课程以外,总是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10.22%学生经常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22.73%学生时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27.63%学生偶尔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34.10%学生没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

3、在课堂参与程度方面:2.73%学生总是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4.17%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22.01%学生时有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40.00%学生偶尔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30.65%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4、在学习方法方面:5.76%学生总是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7.77%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17.55%学生时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40.00%学生偶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0.79%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5、在学习习惯方面:23.60%学生总是习惯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22.73%学生经常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22.45%学生时有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18.85%学生偶尔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13.53%学生没有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

6、在学习态度方面:49.35%学生总是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21.73%学生经常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13.67%学生时有认为学习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9.78%学生偶尔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4.17%学生不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不讨厌学习。

学生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许多学生还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还在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有40.00%学生偶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0.79%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二是有些学生凭兴趣学习,缺乏意志力,;三是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只有10.36%学生在每次新学年到来,都能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造成学习效率低;四是课堂上参与程度不高,49.35%学生总是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二)学生对健康情感问题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在适应性方面:45.18%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总是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21.44%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经常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17.41%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时有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11.65%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偶尔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5.90%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不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

2、在控制情绪方面:21.87%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总是会感到恼怒;22.30%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经常会感到恼怒;29.06%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时有会感到恼怒;19.71%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偶尔会感到恼怒;7.63%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不会感到恼怒。

3、在情绪稳定方面:31.51%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总是不影响自己的情绪;28.63%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经常不影响自己的情绪;24.32%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时有不影响自己的情绪;11.08%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偶尔不影响自己的情绪;5.61%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自己的情绪。

4、在情绪调控方面:6.33%的学生总是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10.50%的学生经常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34.10%的学生时有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37.99%的学生偶尔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11.51%的学生没有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5、在异性交往方面:37.84%的学生总是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26.19%的学生经常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20.86%的学生时有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10.07%的学生偶尔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5.32%的学生不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6、在不良情绪方面:6.62%的学生总是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8.35%的学生经常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9.71%的学生时有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29.35%的学生偶尔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36.26%的学生没有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一是适应能力较差,有45.18%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总是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容易导致不良情绪,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内倾退缩、敏感多疑等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有6.62%的学生总是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8.35%的学生经常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三是高中学生较之初中生,认识问题较全面、理智,而且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等社会情感迅速发展,因此,对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有正确的认识,有37.84%的学生总是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三)学生对意志品质方面问题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意志品质上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在受挫反应方面:10.65%的学生一遇挫折,总是心灰意冷,丧失信心;15.97%的学生一遇挫折,经常心灰意冷,丧失信心;32.81%的学生一遇挫折,时有心灰意冷,丧失信心;30.50%的学生一遇挫折,偶尔心灰意冷,丧失信心;9.93%的学生一遇挫折,没有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2、在坚韧性方面:19.28%的学生长跑训练中,当遇到生理反应,快要跑不动时,总是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7.99%的学生经常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25.90%的学生时有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22.59%的学生长跑训练中,偶尔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3.96%的学生不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

3、在自觉性方面:18.71%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总是不高;23.45%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经常不高;29.35%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时有不高;19.86%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偶尔不高;8.06%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虽然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也高。

4、在自制性方面:34.96%的学生总是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32.09%的学生经常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18.85%的学生时有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10.50%的学生偶尔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5.04%的学生不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

5、在果敢性方面:10.50%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总是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6.8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29.9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时有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24.0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偶尔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9.57%的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

6、在果断性方面:6.62%的学生做事总是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8.92%的学生做事经常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8.42%的学生做事时有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9.14%的学生做事偶尔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47.05%的学生做事不是说干就干,而是拖延或让它落空。

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多的宠爱,使得学生缺乏意志力,挫折容忍力低,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映,有10.65%的学生一遇挫折,总是心灰意冷,丧失信心;15.97%的学生一遇挫折,经常心灰意冷,丧失信心;22.59%的学生长跑训练中,偶尔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3.96%的学生不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二是独生子女长期听从师长教导,独立判断少,果断性差,有10.50%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总是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6.8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7.05%的学生做事不是说干就干,而是拖延或让它落空。

(四)学生对人际适应方面问题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人际适应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在交往技能方面:6.04%的学生总是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7.48%的学生经常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33.67%的学生时有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35.68%的学生偶尔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17.41%的学生没有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

2、在交往技能方面:8.92%的学生总是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12.66%的学生经常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28.63%的学生时有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34.39%的学生偶尔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15.40%的学生不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

3、在交往技能方面:27.05%的学生发觉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或伤害了别人,总是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23.31%的学生经常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25.76%的学生时有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13.81%的学生偶尔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8.78%的学生不会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

4、在乐群性方面:有闲暇时,13.67%的学生总是喜欢一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15.68%的学生经常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26.76%的学生时有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25.04%的学生偶尔喜欢一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18.71%的学生不喜欢一人呆着,而想去跟别人聊天。

5、在沟通能力方面:6.33%的学生看见陌生人总是觉得无话可说;8.20%的学生看见陌生人经常觉得无话可说;22.16%的学生看见陌生人时有觉得无话可说;31.37%的学生看见陌生人偶尔觉得无话可说;31.94%的学生看见陌生人不觉得无话可说。

6、在表达能力方面:48.92%的学生总是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1.22%的学生经常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3.81%的学生时有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1.08%的学生偶尔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3.81%的学生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学生在人际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一是学生十分重视友谊,这是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动机和交友动机所决定的,有18.71%的学生不喜欢一个人呆着,而想去跟别人聊天;二是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待提高,48.92%的学生总是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33.67%的学生时有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

(五)学生对升学与职业选择方面问题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升学与职业选择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在职业目标方面:7.19%的学生总是清楚自己长大后想从事哪一行业;11.80%的学生经常清楚自己长大后想从事哪一行业;20.00%的学生时有清楚自己长大后想从事哪一行业;29.35%的学生偶尔清楚自己长大后想从事哪一行业;32.0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长大后想从事哪一行业。

2、在职业态度方面:45.90%的学生总是认为工作和学习一样,需要认真对待,努力完成;28.06%的学生经常认为工作和学习一样,需要认真对待,努力完成;12.95%的学生时有认为工作和学习一样,需要认真对待,努力完成;8.35%的学生偶尔认为工作和学习一样,需要认真对待,努力完成;6.62%的学生不认为工作和学习一样,需要认真对待,努力完成。

3、在职业兴趣方面:长大以后,22.88%的学生总是去找感兴趣的工作,不考虑其他的;25.32%的学生经常去找感兴趣的工作,不考虑其他的;32.37%的学生时有去找感兴趣的工作,不考虑其他的;14.24%的学生偶尔去找感兴趣的工作,不考虑其他的;5.32%的学生不去找感兴趣的工作,不考虑其他的。

4、在职业理想方面:15.68%的学生总是认为工作的事离我还很远,现在不用去想;18.42%的学生经常认为工作的事离我还很远,现在不用去想;28.92%的学生时有认为工作的事离我还很远,现在不用去想;24.03%的学生偶尔认为工作的事离我还很远,现在不用去想;13.24%的学生不认为工作的事离我还很远,现在不用去想。

5、在择业需求方面:38.13%的学生总是想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工作;22.73%的学生经常想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工作;21.29%的学生时有想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工作;11.65%的学生偶尔想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工作;6.19%的学生不想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工作。

6、在职业道德方面:42.16%的学生总是认为假如我工作了,一定会遵守职业道德;20.29%的学生经常认为假如我工作了,一定会遵守职业道德;17.55%的学生时有认为假如我工作了,一定会遵守职业道德;13.96%的学生偶尔认为假如我工作了,一定会遵守职业道德;7.77%的学生不认为假如我工作了,一定会遵守职业道德。

学生在升学与职业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一是职业目标不明确,有32.0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长大后想从事哪一行业,15.68%的学生总是认为工作的事离我还很远,现在不用去想;二是职业态度端正,职业道德较好,有45.90%的学生总是认为工作和学习一样,需要认真对待,努力完成;42.16%的学生总是认为假如我工作了,一定会遵守职业道德;三是凭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22.88%的学生总是去找感兴趣的工作,不考虑其他的;25.32%的学生经常去找感兴趣的工作,不考虑其他的。

(六)学生对生命教育方面问题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生命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在懂得感恩方面:8.63%的学生总是感谢妈妈,因为她给了我生命;10.07%的学生经常感谢妈妈;28.63%的学生时有感谢妈妈,;39.14%的学生偶尔感谢妈妈,;14.39%的学生不感谢妈妈。

2、在节约资源方面:如果饭菜不合口味,5.32%的学生总是统统倒掉;8.78%的学生经常统统倒掉;23.74%的学生时有统统倒掉;26.19%的学生偶尔统统倒掉;36.692%的学生不统统倒掉。

3、在珍惜生命方面:13.53%的学生总是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22.59%的学生经常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35.25%的学生时有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22.30%的学生偶尔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6.33%的学生不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

4、在尊重生命方面:15.97%的学生总是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自杀是不道德的行为;16.83%的学生经常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28.92%的学生时有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25.32%的学生偶尔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12.95%的学生不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

5、在奉献精神方面:56.83%的学生总是愿意参加保护动物的志愿活动;21.44%的学生经常愿意参加保护动物的志愿活动;12.81%的学生时有愿意参加保护动物的志愿活动;4.89%的学生偶尔愿意参加保护动物的志愿活动;3.45%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保护动物的志愿活动。

6、在保护环境方面:外出游玩时,2.59%的学生总是随手乱丢垃圾;4.32%的学生经常随手乱丢垃圾;12.23%的学生时有随手乱丢垃圾;31.22%的学生偶尔随手乱丢垃圾;49.78%的学生不随手乱丢垃圾。

学生在生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一是感恩意识不强,有14.39%的学生不感谢妈妈;二是生命意识不强,有25.32%的学生偶尔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12.95%的学生不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13.53%的学生总是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三是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环保意识,有56.83%的学生总是愿意参加保护动物的志愿活动,49.78%的学生不随手乱丢垃圾。

(七)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原因分析

学生在心理课上希望讨论的内容是: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生命话题;意志品质;心理疾病;升学与择业;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其他方面还有电脑游戏、与家长交往、关于早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素质问题、交友、兴趣等。

学生除了心理课还需要的心理方面的帮助有:生命教育(16)、职业规划(18)、健康情感(47)、人际关系(78)、意志品质(11)、学习心理(10)、 个体辅导(33)、 亲子关系(14)、心理测试(6)和其他(4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有些学生认为“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会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因为:“老师可以帮助我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这样会使心灵得到沟通,解除心中不快情绪”、“会使心理负担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自己成长”等等。

情绪情感问题是困扰高一学生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高中新环境的不适应。进入高中的学生,主要面临三大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学生能否适应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他的情绪状况。还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但又十分渴望友谊,由此感到困惑、茫然,出现孤独感。

五、对策与建议

(一)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向学生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二)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的开设应以“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情感问题”的指导和“学校适应性指导”为主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校内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体制与教育形式

(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2)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智力发展情况,非智力发展情况,学习成绩,职业兴趣,学习态度方法等).

(3)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与训练,进行个案(特殊学生)研究.

(三)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

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四)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多地贯穿于班主任的工作中,渗透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 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五)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

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

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我们课题组对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一年级

100% 二年级

100% 三年级

100% 四年级

100% 总数

100%(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2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题目: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

A: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B:是老师让我学习; C:是父母让我学习。

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读书是为了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54%,选B的占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不紧张;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一、二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看电视遇到伤心或者感人的地方时,你会

A:跟着流泪;

B:没有眼泪; C:那是假的,感觉好笑;

D:非常激动;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C”的同学逐年增多。

(四)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

B:很高兴,继续玩; C:不会不安;

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篇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合理疏导,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佼佼者往往背负着更多的心理压力,所以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同学们多多参考并有所启发和点拨。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就是本人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

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大学生网购心理及行为调查问卷 篇6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为了了解我们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心理动机及影响因素,特地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目前是大学()年级

A.一B.二C.三D.四E.其他()

3.您是否有网购经历

A.有B.没有

4.您不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注:有过网购经历的消费者不必作答)(可多选)()

A.不了解网络购物B.产品质量没有保证C.网购不安全D.喜欢逛街购物E.其他

5.您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是:()

A.方便快捷,节省时间B.品种齐全 能买到在商场中很难买到的东西C.价格便宜

D.新奇时尚好玩E.支付安全,不会出现假钞F.其他

6..您平均每月在网上购物的频率是()

A.0B.1-2C.3-5D.5次以上E.其他()

7..您每月平均生活费用是()

A.800以下B.800-1200C.1200-1500D.1500-1800E.其他()

8..您在网上购物平均每次花多少钱?()

A.100元以下B.101元~200元 C.201元~500元D.500元以上

9..您经常在那些网站进行购物?(可多选)()

A.淘宝B.天猫C.当当D.卓越亚马逊E.凡客F.京东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10.您通常在网上购买那类产品?(可多选)()

A.电子产品B.体育用品C.服装D.化妆品E.书籍F.学习用品G.生活用品H.食品I.订票 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平时所购买的物品中网购的所占比重()

A.大多数B.一半左右C.较少数D.很少

12.您在网上购物时()有冲动购物的情况

A.经常B.比较多C.比较少D.很少E.从不

13.您在网上购物之前()去实体店看过类似产品

A.经常B.比较多C.比较少D.很少E.从不

14.您在网上购物有哪些顾虑()(多选)

A.无实物体验 B.商品质量无保证 C.货物递送耗费时间D.个人信息泄露 E.电子支付的安全性F.没有售后保障G.邮费较高 H.网购程序复杂

15.你经常网购是否有经常去或者固定的店家?()

A.经常逛一些固定的店家B.偶尔逛一些固定店家C.随便逛

16.您选择商品时一般考虑的主要问题()

A.实物与照片的相符度 B.店铺信誉 C.商品销量D.其他买家评E.价格及邮费

F.其他_________

17.您选择网购平台时采用哪些标准?(多选)()

A.知名度 B.付款方式C.质量保证D.价格低廉E.种类齐全F.售后服务G.其他

18.您网购时,从哪些方面了解商品信息?(多选)()

A.文字描述B.图片展示C.向卖家咨询D.查看买家评论E.其他

19.您网购时选择买家的标准有哪些?(多选)()

A.信誉度B.商品性价比C.是否包邮D.月交易笔数E、其他

20.影响您做网购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A.品牌B.价格 C.店铺信誉D.产品评价 E.店家对产品的描述 F.店家服务态度

B.G购物网站知名度H.朋友意见I.其它

21.您更喜欢哪个优惠方式()

A,包邮B.满N送MC.打折D.送礼物

22.您经常使用的付款方式()

A.支付宝 B.货到付款 C.网上银行D.财付通 E.银行汇款F.邮局电汇G.其他_________

23.您遇到的网购问题()

A.实物与照片相差较大B.邮递速度慢C.产品质量差

D.售后服务差E.付款后货未到F.其他__________

24.什么是您给卖家好评的主要指标()

A.服务态度B.发货速度C.产品质量D.价格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果在网上购买的物品不满意或有质量问题您会怎么办?()

A.反正东西不多,吃点亏算了 B.生气,再也不在网上购物C.想退换货,但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D.向销售网点提出退货要求 E.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F.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26.网站上其他购买者购物后对商家的好评打消了您的购买的疑虑()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你认为目前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是(多选)()

A.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B.网上的商品信息不好搜索C.购物所花时间太长

D.没法试穿试用E.操作太繁琐F.价格不够诱人G.缺少传统购物的感觉

H.快递很贵,怕商品运坏I.售后服务差J.容易被不法分子欺骗K.其他

28.您觉得网购环境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呢?()

A.在线支付安全性B.对买家的管理,防止评论中出现水军C.对中间环境的管理

(物流方面)D.对卖家的管理E.欺诈和虚假宣传F.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9.您认为网络购物在大学生市场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A.发展空间很大,会被人们普遍接受 B.很难说,毕竟存在很多问题C.不怎么样,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发展D.其他

对于您所提供的协助,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来自玉龙县一中、玉龙县民中、玉龙县玉龙中学、玉龙县白沙中学、玉龙县白沙完小、玉龙县白马完小、玉龙县黄山镇长水完小、玉龙县黄山镇文华完小、玉龙县拉市乡海东完小、玉龙县拉市乡丽金完小、玉龙县拉市乡海南完小、玉龙县拉市乡美泉完小、玉龙县拉市乡吉余完小、玉龙县拉市乡金良完小14所中小学, 以年级分层, 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 所抽取的班级数以能满足最低样本数为限。抽样对象:11~18岁纳西族学生 (父母双方都是纳西族) , 每个年龄段男、女生各110例, 共1 760例。

1.2 方法

采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该问卷共24题, 包括营养方面3题 (分别是2、3、4题) , 体育锻炼方面15题 (分别是5、6、7、8、9、10、11、12、13、14、15、16、21、22、23题) , 生活作息方面6题 (分别是1、17、18、19、20、24题) 。

2 结果

2.1 营养方面

2.1.1 早餐情况

超过82.5%的学生天天吃早餐, 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高中生、小学生、初中生。每周吃早餐3~5次的学生比例为8.8%~9.3%, 每周1~2次的比例为2.4%~3.0%, 从来不吃早餐的比例不到0.6%。

2.1.2 牛奶饮用情况

从来不喝牛奶的学生比例为3.3%~5.3%, 有时喝的比例为72.4%~86.2%, 每天喝一袋牛奶的学生比例为8.0%~22.3%, 每天喝两袋牛奶的学生比例为0.5%~2.0%。选择有时喝牛奶的初、高中生比例高于小学生, 小学生每天喝一袋牛奶的比例远远高于初、高中生。

2.1.3 鸡蛋食用情况

从来不吃鸡蛋的学生比例为10.5%~23.3%, 每周吃1~2次的比例为64.9%~71.8%, 每周吃3~5次的比例为8.2%~19.7%, 天天都吃鸡蛋的比例为2.3%~4.9%。

2.2 体育锻炼方面

2.2.1 学校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1) 所在学校体育课开设情况:0节的比例为0.9%~2.3%, 1节的比例为2.7%~6.8%, 2节的比例为63.4%~90.3%, 3节的比例为0.6%~21.5%, 4节及以上的比例为3.5%~7.4%。大部分学校都有2节及以上的体育课, 极少部分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课。

(2) 所在学校体育课被挤占或不上情况:经常存在的比例为2.4%~2.6%, 偶尔存在的比例为26.9%~36.4%, 不存在的比例为57.3%~70.1%。大部分学校没有挤占或不上体育课现象。

(3) 所在学校每天上课间操的次数:0次的比例为3.3%~8.8%, 1次的比例为57.7%~74.5%, 2次的比例为14.4%~30.7%, 3次的比例为0.5%~2.7%, 4次及以上的比例为4.1%~5.6%。大部分学校每天都有一二次课间操, 少部分学校没有组织课间操。

(4) 所在学校运动会组织情况:0次的比例为14.5%~22.0%, 1次的比例为25.8%~42.5%, 2次的比例为34.9%~58.0%, 3次及以上的比例是7.7%。大部分学校每年都组织一二次运动会, 少部分学校一年内没有组织运动会。

2.2.2 父母的体育活动观 (1) 父母对子女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支持情况:非常支持的比例为16.8%~37.6%, 支持的比例为69.8%~74.4%, 不太支持的比例为6.2%~9.2%, 非常不支持的比例为0.5%~1.5%。父母支持的比例非常高, 均超过9 0. 2%。

(2) 父母业余时间体育活动参与度:父母都不喜欢体育活动的比例为13.2%~30.2%, 父亲喜欢的比例为25.2%~29.1%, 母亲喜欢的比例为5.6%~8.5%, 父母都喜欢的比例为37.4%~48.9%。父亲喜欢体育活动的比例高于母亲, 父母都喜欢的比例高于父母都不喜欢。

2.2.3 个人层面 (1) 个体对体育锻炼的态度:①非常喜欢的比例为25.6%~39.3%, 喜欢的比例为38.4%~46.4%, 一般的比例为20.3%~29.2%, 不喜欢的比例为0.6%~1.8%, 非常不喜欢的比例为0.6%~1.4%。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②课间操出勤、态度:经常缺席的比例为0.6%~1.1%, 偶尔参加的比例为3.8%~4.6%, 每次都去且认真锻炼的比例为72.0%~83.5%, 每次都去但随便应付的比例为10.8%~23.5%。大部分学生课间操出勤、态度好, 但有部分学生对待课间操的态度不端正。

③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意愿:非常愿意的比例为19.5%~44.9%, 愿意的比例为42.6%~56.1%, 一般的比例为10.6%~22.6%, 不愿意的比例为1.1%~2.1%, 非常不愿意的比例为0.6%~1.1%。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

④长跑锻炼的参与意愿:非常愿意的比例为4.7%~21.8%, 愿意的比例为27.9%~41.0%, 一般的比例为28.7%~45.2%, 不愿意的比例为7.0%~17.0%, 非常不愿意的比例为1.5%~4.1%。非常愿意和愿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学、初中、高中。

⑤个体对体育项目的偏好情况:喜欢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活动的比例为20.3%~27.6%, 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的比例为23.9%~30.4%, 喜欢游泳的比例为10.8%~11.8%, 喜欢轮滑 (溜冰) 等的比例为3.5%~8.6%, 喜欢游戏类活动的比例为12.5%~12.9%, 喜欢短跑类活动的比例为7.7%~10.4%, 喜欢长跑类活动的比例为3.5%~4.2%, 喜欢跳跃类活动的比例为2.1%~2.6%, 喜欢投掷类活动的比例为1.8%~6.1%。偏好排名前3位的体育项目分别是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活动, 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 游戏类 (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 活动。

(2) 个体体育锻炼的强度和时间:①体育课锻炼的强度:不出汗、很轻松的比例为9.1%~13.8%, 出汗、有点累的比例为64.9%~69.7%, 出汗、比较累的比例为18.8%~20.9%, 大汗淋漓、很累的比例为2.0%~4.3%。84.2%以上的学生体育课的躯体反应都是出汗、累。

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30分钟的比例为13.1%~38.8%, 30分钟≤锻炼时间<1小时的比例为47.6%~60.9%, 1小时≤锻炼时间<2小时的比例为8.8%~17.8%, 2小时以上的比例为3.9%~8.2%。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 部分学生锻炼时间甚至不足30分钟, 仅有少部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3) 个体对体育锻炼的归因:①个体认为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归因:怕累、怕吃苦的比例为23.1%~26.4%, 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比例为10.9%~13.9%, 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比例为21.9%~24.1%, 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的比例为8.0%~17.9%, 缺乏必要的体育场地、器材的比例为4.0%~5.0%, 怕受伤的比例为5.2%~14.3%, 家长不支持的比例为0.8%~5.5%, 认为没有必要的比例为10.2%~12.4%。3个主要的原因分别为怕累、怕吃苦, 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习惯, 怕受伤。

②个体对他人不喜欢参加长跑锻炼的归因:怕累、怕吃苦的比例为28.1%~30.2%, 不喜欢、枯燥无味的比例为21.7%~24.4%, 身体不好、不能参加的比例为17.3%~20.8%, 缺乏场地的比例为2.3%~3.2%, 害怕受伤的比例为9.0%~18.9%, 没有时间的比例为5.7%~12.5%, 家长不支持的比例为1.0%~5.1%。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累、怕吃苦, 不喜欢、枯燥无味, 害怕受伤, 身体不好、不能参加。

2.3 生活作息方面

2.3.1 睡眠小学生睡眠时间<6小时的占1.4%, 6小时≤睡眠时间<7小时的占4.2%, 7小时≤睡眠时间<8小时的占1 4. 0%, 8小时≤睡眠时间<9小时的占33.7%, 9小时≤睡眠时间<1 0小时的占42.2%, 睡眠时间≥1 0小时的占4.1%。初中生睡眠时间<6小时的占1.7%, 6小时≤睡眠时间<7小时的占1 9. 5%, 7小时≤睡眠时间<8小时的占34.1%, 8小时≤睡眠时间<9小时的占32.9%, 9小时≤睡眠时间<1 0小时的占1 0. 0%, 睡眠时间≥1 0小时的占1.7%。高中生睡眠时间<6小时的占8.3%, 6小时≤睡眠时间<7小时的占59.4%, 7小时≤睡眠时间<8小时的占25.5%, 8小时≤睡眠时间<9小时的占5. 8%, 9小时≤睡眠时间<1 0小时的占1.1%, 睡眠时间≥1 0小时的没有。

小学生睡眠时间主要集中在8~10小时, 初中生睡眠时间主要集中在7~9小时, 高中生睡眠时间主要集中在6~7小时。11~18岁纳西族学生的睡眠时间较少。

2.3.2 课业学习 (1) 课业负担很重、应付不过来的比例为2.2%~8.0%;比较重、很吃力的比例为15.8%~55.6%;一般、应付得了的比例为36.2%~57.4%;不重、轻松应付的比例为0.6%~24.6%。初、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重于小学生。

(2) 家庭作业耗时:<0.5小时的比例为4.7%~8.2%, 0.5小时≤作业耗时<1小时的比例为27.1%~48.3%, 1小时≤作业耗时<2小时的比例为30.9%~43.9%, 2小时≤作业耗时<3小时的比例为9.4%~18.0%, 作业耗时≥3小时的比例为3.2%~6.8%。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为0.5~2小时。年级越高, 作业耗时越长。

2.3.3业余时间 (1) 看电视耗时:0小时的比例为5.6%~26.2%, <0.5小时的比例为18.3%~26.7%, 0.5小时≤看电视耗时<1小时的比例为17.3%~34.4%, 1小时≤看电视耗时<2小时的比例为17.6%~27.8%, 2小时≤看电视耗时<3小时的比例为7.4%~13.8%, 看电视耗时≥3小时的比例为3.5%~9.1%。大部分学生每天看电视1~2小时, 少部分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2小时。大部分高中生看电视的时间在0.5小时以内。

(2) 电子产品使用耗时:这里的电子产品使用主要指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机、电脑等玩游戏、看视频或电子书等。0小时的比例为14.1%~23.3%, <0.5小时的比例为30.5%~36.9%, 0.5小时≤耗时<1小时的比例为21.8%~25.0%, 1小时≤耗时<2小时的比例为14.2%~17.0%, 2小时≤耗时<3小时的比例为4.4%~6.3%, 耗时≥3小时的比例为4.4%~8.2%。大部分学生每天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在1小时以内, 少部分学生在1小时以上。年龄越大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越长。

2.3.4 周末安排周末学习的比例为27.0%~29.0%, 户外活动 (运动、郊游等) 的比例为27.0%~31.0%, 看电视的比例为21.0%~29.0%, 玩电脑的比例为9.0%~11.0%, 参加兴趣班的比例为2.0%~12.0%。主要安排是学习、户外活动 (运动、郊游等) 、看电视。

3 讨论

3.1 营养方面

(1) 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比例超过82.5%, 仍然有17.5%的学生没有每天都吃早餐, 且初中生比例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研究表明, 早餐对个体的营养、健康、体能和智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1,2], 尤其是对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影响更甚[3]。

(2) 学生牛奶饮用和鸡蛋食用的比例也不高。这可能和纳西族学生的饮食习惯有关。纳西族的早、午餐一般面食多, 早餐还有茶、酥油茶或菜汤、糊面汤, 以及一些辣酱、咸菜等;午餐有一两个菜, 晚餐有米饭以及其他荤、素菜等。

3.2 体育锻炼

(1) 学校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方面:不管是体育课的开设还是课间操、运动会的组织, 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但仍然有少部分学校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深刻, 学生的体育锻炼被边缘化、弱化。这可能与学校对相关政策文件的领悟、贯彻不够彻底, 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 片面追求文化课程学习等有关, 也可能和学校考核制度 (尤其是体育锻炼在学校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大小) 不够完善有关。

(2) 父母态度方面:父母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支持率都非常高, 在90.2%以上。说明父母并不反对子女进行体育锻炼。

(3) 个体因素方面:首先, 个体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比如对体育课的喜好、课间操的出勤及认真程度、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长跑的意愿等, 这表明个体非常乐意进行体育锻炼。其次, 体育锻炼强度和时间方面, 大多数学生锻炼强度主要表现为累、出汗, 但锻炼时间都在1小时内, 这不符合国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最后, 对体育锻炼的归因方面, 个体认为其他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和长跑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累、怕苦, 没有锻炼习惯, 怕受伤, 不喜欢、枯燥无味, 身体不好等。

3.3 生活作息

(1) 睡眠:教育部在《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4]中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 初中学生9小时, 高中学生8小时。11~18岁纳西族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主要集中在8~10小时, 初中生的睡眠时间主要集中在7~9小时, 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主要集中在6~7小时。

(2) 文化课程学习负担:总体上11~18岁纳西族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耗时较多, 这可能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重要原因。

(3) 业余时间安排:学生业余时间多用于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等, 仅有少部分学生用于体育锻炼。这又是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够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周末安排:学生只将1/3左右的周末时间用于体育锻炼, 其他时间大部分学生用于学习、看电视、玩电脑、参加课外兴趣班等。

总之, 纳西族11~18岁学生营养方面, 早餐食用比例较高, 但牛奶、鸡蛋食用比例较低。因此不仅要提高学生对进食早餐的重要性的认识, 还要在平时的膳食结构中充分考虑地方生活习惯、饮食传统。体育锻炼方面, 部分学校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到位, 体育锻炼项目不丰富,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文件规定, 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 增加体育锻炼在学校考核中的比重,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生活作息方面, 年级越高学生睡眠时间相对越少, 课业负担相对越重。周末安排相对比较单一。需要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减轻课业负担,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TARAS H.Nutrition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at school[J].J Sch Health, 2005, 75 (6) :199-213.

[2]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8:关注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与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 (2008) 12号][Z].2008-12-01.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篇8

一、教师对评价理念的思考日趋深入

问卷数据显示,84%的教师认同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面对广泛的学习资源,60%的教师认为学生应参与对资源的筛选和使用,74%的教师认真研究了学科课程标准,并将标准中的能力要求进行了细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了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44%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培养学生语言认知能力。

二、教师对评价方法的使用日益多样

针对高中课程设置中三大类型模块,87%的教师认为在评价方式上应采取不同的测试方法。在教育评价中,除了使用测试法获得数据以外,47%的教师还经常使用问卷法来搜集信息,33%的教师通过访谈法记录学生学习过程,15%的教师经常撰写观察报告,5%的教师使用文献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58%的教师使用电子档案将学生材料进行归类,14%的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沟通,6%的教师创建了虚拟学习社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

三、教师对模块评价的设计维度

日益多元

很多学校将学生课堂表现、出勤及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模块考试成绩按比例核算后相加对学生予以学分认定。这样的做法将学生平日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改变了以往仅依靠一次考试成绩来证明一切的做法。43%的教师认为,这种做法还不能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理念,应该再加入更多的内容,例如课题研究、科技制作、课题报告、操作技能测验等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主要依靠书面考试的评价体系。41%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生模块成绩所占的理想比例应是4:6,认为理想比例是3:7的教师占37%。

针对这次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在系统、科学和全面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从问卷中可以看出,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各高中学校形成评价体系的机制还不成熟。28%的教师认为将课题研究、科技制作等操作能力考核内容纳入到评价体系没有必要,理由是高考没有这样的考试形式;44%的教师认为这会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实施带来困难;19%的教师认为这样做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9%的教师认为学生不会感兴趣。高中阶段的形成性评价更关注学生在完成综合性任务中表现出的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讨论、合作、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有条理地展示任务成果的能力。因此,建议学校进一步细化模块评价体系,依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将各个学科占40%或30%的形成性评价内容进行分解,通过让学生参与内容的制定、权重的分配、等级的划分等活动,促进学生明确发展方向,熟知学习内容,积极参与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校应加强学科测试资源库的建设

问卷数据显示,44%的教师在编制测试题时根本不设计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试题时,72%的学校在对学生测试命题时采用教师分工命题,然后进行拼盘组合的方式;13%的学校聘请校外专业机构人士进行命题;7%的学校使用各种出版刊物中的套题;只有8%的学校建有题库,随机抽样。不设计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对测试类型的定位、考查内容的分布、难中易程度的把握、认知水平的程度、题型的选择、题量的控制等命题因素缺少充分的考虑,命题时的随意性就比较大,试题的信度和效度难以保证。目前,我国大规模的校外考试(如高考及学业水平测试)已开始采用征题与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命题组卷。建议学校加强对教师进行评价理论和命题技术的培训,组织名师和骨干教师开展原创题命制活动,组织其他教师开展选编题活动,还可以组织和召集优秀学生参与试题的收集和筛选活动,将优秀试题按照年级特点、学科知识内容要点和能力层次(认知水平)进行专项归类。建立试题库建设的长效机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或发现的问题,随时补充或替换测试题目,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易错题目、掌握不充分内容或着重培养的认知水平进行考核,使评价为改进教学服务。

上一篇:三四年级数学趣味题下一篇:最忆同窗情1000字作文